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及安全问题研究

2022-09-12

2018年海南在国家的鼓励和支持下开始探索建立自由贸易 (港) 区, 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 这是海南千载难逢的机遇, 也是历史赋予海南作为改革开放新高地的历史重任。

一、建设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 (港) 的由来

2013年11月十八届三中全会上就已经提出, “在推进现有试点的基础上, 探索发展自由贸易 (港) 区”;2015年3月9日, 全国人大代表、海南省发改委主任林回福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海南准备把原有的几个特别监管区整合在一起形成中国 (海南) 自由贸易试验区, 在两会期间提交;2018年4月13日,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上郑重宣布, 党中央决定支持海南全岛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2018年4月14日, 新华社受权发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指导意见》 (以下称《指导意见》) 。《指导意见》明确提出, 在海南全岛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 探索实行符合海南发展定位的自由贸易港政策。到目前为止, 全球的自由贸易港有130多个。目前中国的上海、天津、陕西、浙江、福建、广东、四川、辽宁、海南等地在探索建立自由贸易港。

二、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是改革开放的新高地

十九大提出“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必由之路, 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我们要以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为契机, 逢山开路, 遇水架桥, 将改革进行到底。”“全面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 只会越开越大”。“赋予自由贸易试验区更大改革自主权, 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会, 习总书记提出了4条措施。第一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 第二创造更有吸引力的投资环境, 第三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第四主动扩大进口。

为了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 深入推进“一带一路”倡议, 我国几个城市和地区已经提出了自由贸易港 (以下简称“自贸港”) 的建设, 我们是在自由贸易区的基础上探索自贸港的建设, 自贸港是自由贸易区 (以下简称“自贸区”) 对外开放的升级版。同时, 自贸港与自贸区有相关性的, 也有明显的差异:自贸港的自由度会更高。当前我国的自贸港还处于探索阶段, 建设方面任重道远。海南建设自贸港, 有利于促进资本和人才引进, 扩大出口, 有利于培养新动能, 推动海南的旅游产业优化升级, 有助于我国由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迈进。

三、探索自由贸易港建设和发展中的安全问题及解决办法

探索建设中国特色自贸港。按照“体现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国情、符合海南发展定位”的要求, 充分借鉴国际自贸港发展经验。及时总结59个国家的外国人入境旅游免签政策实施效果, 加大出入境安全措施建设, 逐步扩大免签范围。构建人流、物流、资金流自由进出的开放新高地, 积极开展百日大招商项目, 海南在建设自贸港过程中要提高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 借鉴香港、新加坡、迪拜等发展成熟和先进的自贸港的成功经验, 同时, 也应吸取别国的教训, 保持清醒和理性, 预防并及时发现在自贸港建设中出现的安全问题。预防并及时发现在自贸港建设中出现的安全问题。

(一) 重视环境安全, 完善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制度

海南是我国生态文明的试验区, 是祖国的后花园。然而, 自由贸易对环境保护是有一定影响的。武汉大学秦天宝认为, 自由贸易与环境保护之间有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其一, 认为自由贸易会对环境产生不良影响, 会加速环境恶化;自由贸易可能扩散环境污染以及加大对环境资源的压力。不管怎样, 我们要避免自由贸易港会给海南带来的环境方面的压力。海南应当健全生态文明长效机制, 率先建立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现代监管体制和机构。

1.构筑起生态安全屏障

建立环境资源承载力检测的预警机制, 对生态环境脆弱区进行保护;防控建设用地的总量, 增加利用效率;做好污染防治工作, 进行生态环境专项治理;实施生态系统修复工程, 构建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 提升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加强海洋环境保护, 控制污染物入海, 控制围海填海, 加强海洋生态环境的司法保护。

2.推进生态环境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政府主导, 企业和社会全员参与, 建立长效机制, 建立绿色标准体系, 创建绿色发展示范区。建立环境污染“黑名单”制度, 严惩重罚, 建立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制度, 建立并完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和大数据统计, 形成环境管理的系统化、信息化、精细化的水平。

3.形成绿色的生产生活方式

禁止高能耗、高污染产业, 构建绿色产业体系;鼓励新的绿色能源的利用和发展, 鼓励共享经济模式在各个领域进行试点, 实行史上最严厉的房地产调控政策, 优化国土利用空间, 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充分利用资源, 禁止在海南使用一次性所料产品。

(二) 警惕法律风险, 建立涉外贸易争端解决的法律制度体系

自贸港内管理机构会面临更加复杂的国际条约、规则和惯例的束缚, 更易引发国内法与国际法的法律适用冲突, 以及出现条款执行上的矛盾, 进而产生更多国际法律风险。法治是推进实施海南自贸港政策创新和防范港内市场风险发生的重要手段, 应当借鉴国际上自贸港的成功经验, 加强自贸港建设发展需求相适应的法治保障体系建设。

1.建立起防范经济类违法犯罪的制度体系

既要坚持用法律法规严厉打击自贸港内发生的违法犯罪, 又要严宽相济, 对自贸港内的新业态加以保护, 审慎利用法律手段;建立违法犯罪防控体系, 严查冒用公司名义虚构业务、空转资金;加强诚信管理, 在自贸港内设立公开的诚信查询平台;加强国际合作, 共同打击跨国违法犯罪, 在引渡条约、司法协助、反洗钱等领域加强合作谈判。

2.建立与自由贸易港发展相关的法治体系

建设海南自贸港, 应制定与国内法律体系相配套、与国际惯例相衔接、与中国特色自贸港建设相适应的法规框架。应有国家层面的《自由贸易港法》作为顶层法治保障, 突破原有法律体制的障碍, 制定市场风险防范措施, 合理协调资源和限制国内各个自贸港之间的发展, 避免恶性竞争;变革现行的授权立法制度, 给予自贸港“一线”管理机构更多的立法与管理的权限, 从而可以提升港内的管理效率, 激发市场活力;借鉴新加坡国际商事法庭的经验, 建立海南自贸港国际商事法庭, 实现专业、权威和高效的诉讼服务, 防范市场风险和处理商事纠纷。完善涉及涉外投资、贸易、金融及知识产权等领域的商事法律制度。

(三) 规避金融风险, 完善金融监管体系

在海南自贸港建设过程中, 要注意金融市场的风险, 目前, 我国对离岸账户的设立和账户内流动资金的监管有限, 这为金融秩序埋下了隐患:会出现短期资本流动的风险, 投机者会利用离岸与在岸的差价对人民币套利与套汇;会容易受到国际金融市场利率和价格波动, 引发利率和汇率风险;由于自贸港内离岸金融业务的放开, 会导致国内金融机构业务萎缩, 自贸港内金融机构服务对象主要是非居民客户, 调查他们的信用和履约状况难, 银行呆账和坏账率会增加。

1.建立市场风险监测预警系统, 构筑金融安全“防火墙”

在自贸港内建立“反洗钱、反逃税、反恐怖融资”监测预警机制, 对大额资金和可能有风险的国际投机资本进行动态监控;对自贸港内的资金流动、市场交易进行相应的保护, 严格金融市场监管, 改进金融市场准入规则, 完善自贸港内金融机构市场退出机制, 设立金融“防火墙”。

2.设立综合性金融监管模式, 完善银行存款保险制度

利用自贸港的“一线放开、二线管住”的政策优势, 建立一线进出货物负面清单, 可以借鉴香港的管理模式, 形成统一的综合性的监管部门, 对自贸港内的各项金融业务综合管理, 提升监管效率;国务院已于2015年颁布实施了《存款保险条例》, 在自贸港内, 实施银行存款保证金制度将有助于保证自贸港内稳定的金融市场秩序。

摘要:为了进一步扩大开放, 深入推进“一带一路”倡议, 海南正在探索自由贸易港建设, 可以推进海南旅游产业的优化升级, 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新高地, 在探索中会出现一些安全风险问题, 需要重视环境安全, 完善环保法律制度;警惕法律风险, 建立法律制度体系;规避金融风险, 完善金融监管体系。

关键词:海南,自由贸易港,安全

参考文献

[1] 张释文, 程建.我国自由贸易港建设的思考[J].中国流通经济, 2018 (02) :91-97.

[2] 李猛.新时代我国自由贸易港建设中的政策创新及对策建议[J].上海经济研究, 2018 (05) :60-71.

上一篇:浅析实验教学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及影响因素下一篇:变事后算账为“事前算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