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地气聚民智增信心——解读2014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

2022-09-11

2013年是新一届中央政府依法履职的第一年, 2014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便是新一届中央政府向全国人民上交的第一份“答卷”。在李克强总理和政府工作报告起草组的共同努力下, 我们看到了一份“接地气、聚民智、增信心”的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

一、写作特色

自新一届中央领导班子上任以来, 大江南北刮起务实之风, “接地气”成为首屈一指的高频词。作为新一届中央政府开局之年工作得失的总结和展望, 2014年的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除了延续新一届政府脚踏实地、攻坚克难的作风外, 还表现出以下特点:

第一, 口语化让百姓听得懂。每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虽然都采用公开宣读的方式向民众公布, 但因为其特殊的政治意义, 在口语特征之外还具有严肃的书面语特征。随着“以人为本”思想的深入, 近年来的政府工作报告在保留流畅、严谨的书面语特征之外都力求采取较朴实的口语形式。2014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在李克强总理“接地气、聚民智、增信心”的要求下更是在口语化方面做足功夫, 让老百姓都听得懂。例如,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第一部分“2013年工作回顾”中总结扩大“营改增”试点工作时指出多项措施“都为市场松了绑, 为企业添了力”。这样口语化的语言让人直观感受到中央各项政策真正为企业解决了困境。在第二部分“2014年工作总体部署”中要把握好“向深化改革要动力”的原则和政策取向时提到“必须紧紧依靠人民群众, 以壮士断腕的决心、背水一战的气概, 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 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 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 全面深化各领域改革”。“壮士断腕”“背水一战”“冲破束缚”“突破藩篱”4个词将我国进入改革发展攻坚期和深水区所面临的复杂情况、应对态度和解决方法表现出来, 掷地有声、铿锵有力, 表现出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深化改革的决心和不畏困难的意志。再如, 第三部分“2014年重点工作”中随处可见接地气、亲民意的口语化表达:“让失信者寸步难行, 让守信者一路畅通”“让金融成为一池活水, 更好地浇灌小微企业、‘三农’等实体经济之树”“在国际市场汪洋大海中搏击风浪”“我们要继续向贫困宣战, 决不让贫困代代相传”“切实保障‘舌尖上的安全’”等等。这些话听起来更有亲和力, 更加生动形象。

第二, 数据说话让百姓愿意听。在李克强总理“讲实话、交实底、出实招”的要求下,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更加强调务实。那么如何向全国人民交实底, 让百姓看到政府的诚意和决心?办法只能是用事实数据说话。仅在4300字左右的第一部分“2013年工作回顾”中就用了29组数字来佐证经济发展现状、失业就业问题、居民收入现状、结构调整、简政放权、营改增、财政赤字、农业、节能减排和污染防治、科技创新、养老保险等。在“2014工作重点”的第七点将“人均基本公共服务经费补助标准增加到35元”, 这个精确到个位的数字不同于GDP、CPI代表宏观经济数据, 显示的是关系老百姓切身利益的微观数字, 一定要经过反复推敲计算、落实才能写入报告。在1.7万字的政府工作报告中, 引用数据的地方多达45处。在百姓眼里, 看到“今年要再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200项以上”这样的话语比“更进一步深入行政体制改革”心里踏实的多。

第三, 短段落行文让百姓记得住。2014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还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段落较短。通过对第一部分“2013年工作回顾”统计, 最长的段落为197个字, 最短的仅32个字, 每段字数平均在100字左右。与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第一部分“过去五年工作回顾”中每段动辄500字相比,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用更简单明了的语言说明一项工作。这就意味着在有限的篇幅里, 向全国人大代表交代了更多情况, 使得全国人民对国家各项事业有更多了解。短段落行文让百姓听得轻松, 语言简单, 利于记忆。这就使得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更具传播力。

二、报告干净利落

2013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 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 “好吃的肉都吃掉了, 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驾驶这艘改革的帆船时表现出勇敢坚定的决心, 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做法。这些也同样体现在2014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与往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相比, 今年的报告除了更接地气、更容易被百姓理解外, 在内容上, 我们可以看到“改革”是当仁不让的关键词。与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出现57次相比, 今年高达77次, 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可见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深化改革工作的重视和推进的决心。与以往的政府工作报告相比, 2014年的报告更加“实在”, 语言上采用人民听得懂、乐意听的说法, 内容上用事实、用数字说话。没有出现类似“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谱写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篇章”“我们始终注重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 增强宏观政策的前瞻性、科学性、有效性, 注意把握好政策的取向、力度和重点”等大而化之的话语。取而代之的则是直接道出“我们清醒认识到, 前进道路上还有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等等, 干净利落。

三、广获好评

这样一份“接地气、聚民智、增信心”的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自然迎来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全国人大代表卜昌森说:“报告既有‘人命关天’‘舌尖上的安全’等温情表达, 也有‘向贫困宣战’‘向污染宣战’的豪情气魄, 说到了老百姓心坎里。”全国政协委员吴江说:“这样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 让人感觉亲切、有力度。”政府工作报告的起草充分征求了社会各界意见和建议, 最大范围地汇聚了民智民意。看到自己的建议出现在报告中的山东小伙说:“没想到我的建议竟然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 这对像我这样的大学生创业者来说, 太重要了!”与此同时, 海外各界人士和舆论也高度关注和积极评价了李克强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美国金瑞基金董事、总经理布伦丹·埃亨说:“我们对中国经济的前景很乐观。中国政府工作报告将2014年中国GDP的经济增长定为7.5%, 这个数字很强劲, 让人受到鼓舞。中国经济仍在增长, 其增速仍令全球瞩目。”法国《费加罗》报指出, 国际社会看到, 世界经济一个主要引擎的增长水平将保持稳定。而中国经济放缓增速是中国政府改革经济增长方式良好愿望的一个信号。加拿大《环球邮报》援引专家的话说, 中国正在变化, 经济增长不再是“中国故事”的标志性特点。法国《回声报》也表示, 降低GDP增长目标是中国向世界发出的一个强烈信号, 显示出中国政府决心放慢发展速度, 将经济引向一个更加平衡、健康的轨道。

2014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给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履职元年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但同时它也是深化改革的起点, 建设中国梦的起点。正如李克强总理在3月13日中外记者会上提到的“说一尺不如干一寸”, 一份紧扣“实干”的政府工作报告在未来一年将成为中国发展的指南针。

上一篇:城市道路智能化交通工程的造价管理下一篇:提升法律素质为法治中国培养人才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