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基层党建的意义

2022-08-16

第一篇:加强基层党建的意义

加强党建工作对金融业改革发展意义重大

加强党建工作对金融业改革发展意义重大 2010年07月07日 09:16 新浪财经

由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基金会和金融时报联合主办的“中国金融业党建论坛”于2010年7月7日在北京举行。上图为 国家开发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陈元。(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梁斌 摄)

新浪财经讯 由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基金会和金融时报联合主办的“中国金融业党建论坛”于2010年7月7日在北京举行。上图为 国家开发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陈元。

陈元: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同志们,上午好!首先,祝贺中国金融业党建论坛开幕,也很高兴借此机会与大家交流。我今天讲话的题目是“抓好党建、办好银行、支持发展”。

我主要讲三个问题:

一、加强党建工作对我国金融业改革发展意义重大。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这也决定了在金融业加强党的建设的极端重要性。第

一、加强党的建设是金融业落实十七届四中全会的重要要求,提出了建设学习型政党,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等重大命题,金融业党的建设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金融业更要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自身改革发展的实际把提高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作为重大政治责任和历史使命。以科学的理论指导党建,以科学的制度保障党建,以科学的方法推进党建,通过党建促进业务发展和队伍建设,巩固党对金融业的领导,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第二、加强党的建设是金融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的根本保证。在我国,金融业是党执政的重要经济基础,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力量,这决定了我们金融是社会普惠性金融,必须始终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保障民生服务,为实现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服务,金融业要保持正确的发展方向,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和宏观调控政策,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党的领导,离不开党建提供的强大思想基础和力量源泉,这是中国发展金融业的重要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也是完全不同于西方的重要特色。这次金融危机爆发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西方国家的金融业偏离了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

第三、加强党的建设是金融业实践科学发展的需要。当前宏观经济形势错综复杂,金融业既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也面临不少风险和挑战,加强党建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进一步突出。从国际看,全球经济金融格局正在发生深刻调整,部分国家主权债务危机风险持续上升,国际金融市场动荡不定,世界经济复苏基础不牢,存在诸多困难和不确定的因素。从国内看,我国正处在加快推进城市化、工业化、国际化的重要时期,经济运行中的新老矛盾和问题相互交织,宏观调控面临不少两难问题,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任务艰巨,这些都对金融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以及金融业自身科学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是金融业科学发展的重要法宝,越是关键时期越是形势严峻,越要把抓好党建工作摆在突出位置,着力从思想、组织、机制和制度等方面为建设一个发达强健、高效安全的金融体系提供强有力的保证。

二、开发银行加强和创新党建工作的主要做法。开行党委一贯高度重视党建工作,从各个层面推进党建工作,充分发挥党建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把党建转化为核心竞争力成为办好银行的重要支柱,强大动力和坚强保证。

第一、坚持抓好党建,办好银行,支持发展的工作指导思想。中国是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国家,以党建推动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这是党的传统优势,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脉相承,也是金融发展的法宝。多年来,我们坚持用党建推动银行发展,用银行发展检验党建工作,是党的建设和银行建设在目标、方法上有机结合,把抓好党建的实际效果落实到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上,落实到推动市场信用和制度建设上,落实到支持经济社会发展上。

可以说,离开了党建银行发展就失去了原动力,失去了保障,失去了最有效的方法,开行股份制改革后,为加强党的领导,体现党建优势,我们建立了党委核心领导,董事会战略决策,监事会依法监督,管理层授权经营的新实践,这项实践正在逐步推进当中,它确保开行在国家战略和宏观指导下的合规、稳健、安全运行。

第二、建设学习型银行,加强理论武装,用党建统一思想,凝聚力量。我们强调要办学习的银行,专家的银行,干部的银行。在开行改革发展的过程中,我们不断用党建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不断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党员干部的头脑,增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开发性金融服务国家发展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我们抓住“三讲”教育活动,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先进性教育,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等契机,紧密结合形势和任务,明确目标和方向,使之成为对全体干部员工的思想洗礼,我们每一项重大战略的确定和实施,都是坚持思想先行,共识先行,并在不断学习中努力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开发性金融办行路子。

第三、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提高对中央方针政策和行党委决策部署的执行力。在思想政治方面强化学习和调研,增强党性修养和理论素养,在领导能力方面,着力提高领导干部把握全局的能力,与各方合作的能力,建设市场的能力和规划的能力。切实提高对中央方针政策和行党委决策部署的执行力。

在作风建设方面,强调树立正确正气观,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坚持不懈抓廉政党建工作。2001年我们借鉴“三讲”教育巡视组工作经验,建立党建巡视制度,成立党建巡视组,党建巡视组以监督、沟通、宣介和工作推动为重点,推进了班子查找问题和改进工作,并且使这项工作制度化和经常化。现在党建巡视组不仅巡视分行和总行部门,还增加了对海外分支机构、控股子公司等的巡视,使领导干部的权力行使到哪里,党组织的监督检查就延伸到哪里,成为开行党建工作的一大亮点。

第四、坚持民主办行,强化监督,构筑全方位、全过程的风险控制和权力监督体系。开行的项目涉及金额巨大,一旦出现问题,对党和国家,对开行都会造成严重影响。我们把党的民主集中制与资本市场原理相结合,建立独立委员路演评审制度,提高带头决策的民主化、公开化和科学化,从源头上防范风险。我们始终把反腐倡廉放在突出位置,不断健全体制机制,加强教育监督,实行融资民主,财务民主和经营管理民主,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我们创造性的提出金融社会化理念与地方纪检监察部门合作建立联合监督机制,共同监督信贷资金使用和重点项目建设情况,形成了社会化的风险防控网络。现在在应对金融危机,拉动国民经济发展当中,中纪委已经在全党、全国范围内推行了纪检部门对重大项目的检查制度,这对于我们的联合监督大大推进了一步。我们构件党建巡视、纪检监察、群众监督内外结合的体系,扩大了监督的覆盖面和实际效果,使党建工作转化成防范金融风险的有力屏障。

第五、实施人才立行,强行战略。培养造就高素质的干部队伍。一是确立正确的选人、用人标准,和科学的选人、用人机制,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实行竞争上岗,建立领导干部退出机制,拓宽干部发展通路。二是强化干部交流培训,轮岗交流,行内外干部交流,基层与国别组锻炼,成为开行基本的干部交流制度,把开行党校办成重要的思想教育阵地,加强业余与管理能力培训。三是完善绩效考核体系,推进激励约束建设,实行全员劳动合同制和岗位、绩效薪酬三项管理体制,建立重大项目积分评价等机制,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做准备。四是有效发挥党组织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我们把80%以上的贷款投向瓶颈领域,60%的贷款投向中西部和东北老工业基地,积极承担社会责任,连续四年获人民网人民社会责任奖,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全行不良贷款率0.85%,连续五年保持在1%以内。开行的党建工作得到了中央和各部门的支持和肯定,贺国强同志2009年3月来开行调研时指出,开行是高度重视党建工作的,也是高度重视纪检监察工作的,无论是党组织还是纪检组织比较健全,特别是联合监督机制是个有益的探索,通过加强与地方纪检监察机关的联合协作,已形成监督合力是加强银行业纪检监察工作的一个重要途径。

三、以改革创新精神不断提高金融党建工作科学化的水平。第

一、大力推动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中央强调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是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战略任务。金融关系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加强学习是金融创新能力的要求,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是金融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要通过学习不断探索和总结符合中国国情的金融发展规律,不断破解经济社会发展的难题,建设强健的金融体系,提升中国金融在世界的竞争力和话语权。

第二、积极探索党的领导与公司治理有机结合的模式。国有和国有控股银行要为党和国家驾驭经济、实践政策和战略目标服务,肩负着重要的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具有双重角色和双重职能。坚持党的领导是完善公司治理的关键,当前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以后,金融企业在理解和把握党的领导地位等重大问题上,思想还不够统一,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有人认为党委会决定人事任免与公司治理不相适应,尤其是行长不应由组织直接指派,而应由董事会推荐。又比如,由于党委成员在董事会中一般占少数,董事会有可能否定党委的决定,使党委发挥核心作用的难度加大。对这些弱化党的领导必须高度重视,并坚决制止,应该说我们不能照搬西方模式,而要结合我国国情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现代金融企业制度,这就必须坚持和党的领导,这是我国金融的重大特色和独特优势。

应该说党的先进性包含着人类社会各阶段、各方面发展的最新成果,西方先进的金融原理都应该包括在内,其中也包含了国内外先进的金融原理和实践的成果,党的领导完全可以借鉴吸收现代公司治理的经验。第

一、在制度层面上要建立党委核心领导,董事会战略决策,监事会依法监督,管理层授权经营的机制,这是一个新的实践,要在实践当中逐步加以推进和完善,把党委领导与公司治理有机融合,把国家、股东、企业、员工各方利益统一起来,而不是单纯强调股东利益最大化。

第二、在人事安排上按照双向进入、交叉任职的要求,保证党委成员分别金融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班子,提高党委委员在执行董事中的比例,强化党委领导核心与董事会决策中的重合度。

第三、在决策程度上,重大问题决策,重要干部任免,大额资金使用等事项,首先由党委研究酝酿,根据有关规定提交董事会,确保党委在董事会中顺利通过,纪委对重大决策进行监督。

第四、不断创新党建促发展、防风险的方式方法,随着业务功能的拓展,产品的增加,管理半径的延长,金融业权力寻租,违规操作,廉政风险的机率也在加大,这就要求我们创新党建工作方式方法,为反腐倡廉,防范风险打下坚实的思想组织和制度基础。要加强教育和监督,特别是要加强对领导干部,重点人员,重点岗位,重点职能,重要事项的全方位全过程的监督。加大对违规违纪行为的查处力度,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加强制度建设,注重把业务制度与党风廉政制度,反腐倡廉制度有机结合起来。在促进业务发展的同时,实现防范风险与防范廉政风险的双重任务。

第五、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加强金融人才队伍建设。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金融业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金融机构要把人才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全面加强新的时期金融人才队伍建设,要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的原则,制定干部任用标准,原则和程序。同时,还要探索市场化选拔任用人才的机制和渠道,坚持以人为本,探索人才管理的新方法,完善人才优先发展的体制机制,为金融业的长远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人才保证。另一方面,当前部门、行业、地方对熟悉金融的干部人才的需求也十分迫切,从这个意义上说,推进党内干部金融化,金融干部全党化是一项全局性任务,要提倡全党都学习金融,学会管金融和运用金融。

总之,在我国金融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金融业的党建工作,不仅不能有丝毫松懈,还必须大力加强,使金融更好的服务加快发展方式的转变,服务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谢谢大家!

第二篇:加强党性修养的重要意义

加强党性修养是共产党人的终生课题。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的讲话中强调:各级党委要把加强领导干部党性修养、树立和弘扬优良作风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抓紧抓好。深入学习贯彻这一重要精神,要求领导干部加强党性修养,弘扬党的优良作风,深刻领悟我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在继承与创新的有机结合中提高思想境界,增强党性修养,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讲党性是党员干部的立身之本。加强党性修养、增强党性锻炼,以党性修正个性、用党性管住个性,是党员干部健康成长的必由之路。党性,是党员的灵魂、原则、立场、态度;党性,是党员政治生命的精髓,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属性,是人民公仆为人民服务品德内涵的结晶,是党的纪律、党规、党法的综合素养、素质。坚持党性,党的原则就有了坚定性、科学性,就能永葆党的先进性;坚持党性,党就会永不腐败,永不变质,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首先,加强党性修养是党员保持先进性的必修主课。共产党员的党性不是先天具有、与生俱来的,也不是后天实践中自然而然形成的,它需要一个自觉的、长期的、十分艰苦的磨炼过程,这个过程就是共产党员的党,性修养。我们要成为一个合格的共产党员,就必须将加强党性修养作为自己终身的必修之课。

其次,加强党性修养是实现党风根本好转的现实需要。党的作风好,群众就支持我们,拥护我们。反之,群众就反对我们,党也就失去了执政的基础。应当说,我们的作风从总体上讲是不错的,但是,在我们党内,又确实存在着作风不纯、不正的现象。一些党员干部严重脱离人民群众,甚至以权谋私,侵害人民群众的利益,损害党的形象,影响了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实现党风的根本好转,就必须要求每个共产党员都要不断加强党性锻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拒腐防变能力,使我们的党员和干部心里永远想着群众,始终代表群众利益,自觉维护党的形象。

第三篇:加强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不断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市委领导带队进行的这一系列调研围绕一个鲜明的主题,就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从加强执政能力的高度谋划上海未来几年文化发展。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精髓和灵魂,是激发城市活力的源泉。”陈良宇同志在调研中指出,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刻认识加强文化建设的战略意义,必须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大力发展先进文化,使城市“形态”、文化“神态”、市民“心态”内外和谐,经济实力、城市活力、文明魅力刚柔相济,实现城市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他说:“要多出具有中国特

色、时代特征、上海特点的精品力作,培养和造就优秀人才,使上海成为汇聚名家大师的高地、培育青年才俊的摇篮。”“要着力打造著名院团、院校,逐步把上海变成名作、名人、名团、名校汇聚之城。”市委的要求,凝聚着群众的智慧,如春风激荡着人心。

抓紧抓实,系列举措推进文化发展

“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一种‘软实力’。”充满激情的深刻话语,触动着申城文化工作者的心弦。助推器的引擎已经启动,上海文化建设正在以全新的气势和雄姿向前迈进。

登高望远。上海市文化工作会议是一次深入学习贯彻胡锦涛等中央领导视察上海工作时的指示精神,进一步动员全市各方面力量,大力推进上海文化建设的重要会议。会议明确提出了到2010年上海城市文化发展的总体目标,这就是建设文明城市,建设学习型社会,建设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努力走在发展社

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列。会议还提出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重点落实的十大文化建设任务。

我们要“求”文化建设规律之“真”,“务”文化事业繁荣和文化产业发展之“实”。加快文化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加快文化发展的核心要求,就是要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文化发展的重要任务,就是要提高上海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春日播种,秋日收获。随着文化工作会议精神的贯彻和落实,上海文化界收获着千姿百态的丰硕果实。

第六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演出场次和观众人数再次刷新历史纪录。入围第二批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的昆剧《班昭》和《天地人和——朱践耳交响乐作品音乐会》在精益求精反复打磨中,更具艺术神采。由上海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等主办的上海文化产业发展说明会开到了美国洛杉矶,迪士尼、华纳兄

弟、环球影城、百老汇等美国著名文娱“大鳄”都来了,上海在影视、出版等文化产业领域的最新发展和近20个文化发展项目引起了“大鳄”们的强烈兴趣,张江高科技园区与风险投资机构美国中经集团当场签署了共建上海文化科技创意产业基地合作备忘录。在平移整修之后的上海音乐厅里,新成立的上海爱乐乐团在首场演出后,艺术总监陈佐湟望着“整旧如旧”的音乐厅,他感叹道:“在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上,上海做到了我在国外几十年都不曾敢想的事情,这是上海独有的魄力和活力!”

金秋十月,一部名为《在灿烂阳光下》的电视片,更是引起了广大市民的热烈关注。在这部电视片中,记录了市委领导亲历亲为,带头参加群众歌咏活动的一个个动人场景;记录了这座城市的精神和风貌在优美的旋律中不断提升:一座城市的神奇不再遥远,一种生活的绚烂就在眼前。

在建国55周年全市42支合唱队献

演的《祝福您,伟大的祖国——上海群众歌咏展示主题演唱会》上,由陈良宇等6位市领导领唱,市委办公厅合唱团献演了《唱支山歌给党听》和创作歌曲《在灿烂的阳光下》。在市委领导倡导下,群众歌咏活动参与者达数百万,男女老少携手,干部群众比肩。指挥家曹丁说得好:“上海的群众歌咏有今天的风采,是城市与社会和谐发展的最好写照。”

深化改革,做大文化事业做强文化产业

任重道远。作为全国文化体制改革综合试点地区,上海今年以来已根据中央确定的方针,制定了改革试点总体方案,明确了改革目标、任务和方案。从转变政府文化行政管理职能入手,推进文化宏观管理体制的构建,到从文艺院团改革试点入手,推进文化市场微观基础的塑造;从培育文化要素市场入手,推进文化市场环境的培育和改善,到通过一个个典型案例的解剖,推进文化观念

的创新,为文化发展开辟更宽广的视野。

今年11月,上海新华发行集团有限公司和上海印刷有限公司完成了投资主体多元化改制的第一步,两家国有文化企业已经改制成国有多元投资企业。

世纪出版集团去年获得上海科技出版社等7家出版社的配置资源后,整体实力明显增强,一套聚集集团13家出版社之力的巨大出版工程“世纪人文出版规划”已正式启动。

上海电影集团改制进程也在悄然推进,目标是建立具有现代企业制度、产权制度,能够适应当代影视一体化的现代影业集团,形成以电影、电视剧、动漫创作、影视声录和电影频道栏目为核心的综合性华语影视制作主要基地。

一系列加快改革的措施,有效地释放了文化的能量,构筑了文化发展的动力之源,为上海文化未来的发展,创设了更加优化的体制和机制条件。

浦江之水滔滔东去,承载着这座城市的历史和未来,也见证着这座城市的

努力和奋进。在陆家嘴每一个夜晚灿烂的夜景之后,带给世界的是这座城市更美好的新的一天。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从时代发展和战略全局的高度,把坚持以人为本确定为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针,明确提出“坚持文化发展为了人民、文化发展依靠人民、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这是我们党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上作出的伟大价值选择,对于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坚持文化发展为了人民

文化发展为了谁,体现着它的基本立场和根本原则。我国社会主义文化是人民大众的文化,坚持文化发展为了人民是它的本质规定,也是其不可移易的价值原则。无论现在和将来,我们都要把这个价值原则贯彻和体现到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

——反映人民群众的生活。坚持文化发展为了人民,第一位的是要把文化

的焦距始终对着人民群众火热的生活。人民群众的生活状态,体现着人民群众的精神风貌,反映着人民群众的思想脉动。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必须树立大众情怀,强化大众视野,深入了解人民群众的生活环境和条件,体会人民群众的酸甜苦辣,体察人民群众的喜怒哀乐,从人民群众丰富多彩的生产生活实际中汲取素材、主题、情节、语言、诗情、画意,热情讴歌劳动人民,生动展现劳动人民奋发有为的精神面貌和创造历史的辉煌业绩,创作出全面反映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实际的文化作品。

——体现人民群众的愿望。坚持文化发展为了人民,最根本的就是要自觉站在人民利益的立场上,充分反映和体现人民群众的愿望,推动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由此出发,文化建设和文化工作必须时刻关注人民群众在想些什么、忧些什么、盼些什么,从文化视角思人民之所虑,急人民之所难,帮人民之所需,谋人民

之所求。今天,我国正处在发展黄金期和矛盾凸显期,人民群众对社会公平正义、民主法治、和谐安康的呼声越来越高。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必须着眼于体现人民群众的现实愿望,在弘扬社会正气、通达社情民意、引导社会热点、保障公民权益等方面积极发挥作用,为及时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社会问题提供舆论支持和社会引导。

——关照人民群众的情趣。坚持文化发展为了人民,始终有一个在文化表达方式上主动从人民群众的情趣爱好着眼的问题,有一个让人民群众乐于接受、便于接受的问题。社会主义文化作为人民大众的文化,应当而且必须彻底摆脱那种高深莫测、曲高和寡的精英文化、贵族文化阴影。如果把社会主义文化弄成让人民大众看不懂、听不进、品不了的东西,那就是对坚持文化发展为了人民这一价值原则的背弃。所以,发展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必须深入了解人民大众的心理需求和审美习惯,依照他们的

品味和情趣创新文化表达方式和传播艺术,努力把深奥理论通俗化、抽象思维形象化,以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创造和传输精神食粮,不断提高文化发展成果的亲和力、吸引力、感染力。

——实现人民群众的价值。文化是实现人的价值的重要路径。坚持文化发展为了人民,就是要加大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力度,更好更快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从而使全体人民有效实现并不断提升人生价值。社会主义文化先进性的重要之点,就在于引领人民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激励和帮助人民群众在创造社会价值中不断升华自身价值的境界。社会越是发展进步,文化在实现人民群众价值方面的作用就越是显著。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在大力发展教育事业的基础上,突出弘扬思想道德风尚,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全面提高人民群众的文明素

质,为实现全体人民的价值提供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坚持文化发展依靠人民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文化发展最深厚的力量源泉。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贯彻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至为关键的一条,就是要坚持文化发展依靠人民,最大限度发挥人民群众的文化主体作用,始终依靠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坚持文化发展依靠人民,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内在要求。只有紧紧依靠人民发展文化,才能使社会主义文化更好地为人民大众服务。人民群众最清楚自己需要什么,最明白自己喜欢什么。社会主义文化愈是依靠人民来建设来发展,就愈能为人民创造最鲜活、最亲近的文化产品,提供最体贴、最温馨的文化服务。尤其在我们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还比较落后的发展中大国,只有始终坚持文化发展依靠人民,才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从而实现对资本主义

文化的历史性超越。

坚持文化发展依靠人民,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体现。社会主义是人民群众创造自己幸福,包括创造自己文化的先进制度。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使广大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这也就为坚持文化发展依靠人民开辟了现实道路。新时期以来,随着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入,人民当家做主权利进一步实现,从而使人民群众文化创造活动有了更好的政治保障。同时,随着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深入,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逐步形成,极大解放了文化生产力,充分调动了人民群众文化创造的积极性。这些年,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国民教育不断扩展,新兴媒体广泛应用,等等,都为人民文化创造提供了有利条件。

坚持文化发展依靠人民,是我们党

一贯坚持的重要方针原则。充分相信人民、紧紧依靠人民,是我们党开拓和推进文化事业的重要历史经验和政治优势。早在革命战争年代,我们党提出建设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新民主主义文化,这就阐明了依靠人民发展进步文化的政治主张。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提出和确立了文化建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这是社会主义民主原则在文化领域的贯彻运用,是自觉依靠人民发展文化的伟大创举。坚持贯彻“双百”方针,就要遵循文化发展规律,大力提倡和发扬学术民主、艺术民主,营造积极健康、宽松和谐的氛围,鼓励和支持人们大胆进行探索,努力使人民群众的文化创造精神得到空前焕发。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鲜明地提出坚持文化发展依靠人民,这是我们党在新形势下对“双百”方针的继承和发展,必将有力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的到来。

坚持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社会主义文化是人民群众共建共

享的文化,而“共建”的目的在于“共享”。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坚持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是坚持文化发展为了人民、文化发展依靠人民的必然归宿,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必须牢牢把握的根本价值原则。

坚持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是社会主义文化根本性质所决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经济政治的反映。在我国,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以人民当家做主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决定了社会主义文化是属于人民的文化。而社会主义文化的人民属性,也就意味着这种文化是为人民服务、由人民共享的文化,而不是为少数人服务、由少数人享有的文化。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所在,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是共同富裕原则在文化领域的必然要求和体现。如果人民不能共享文化发展成果,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性质就空洞化、虚无化了。任何时候,我们都要把坚持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

享,作为坚持社会主义文化根本性质的“政治底线”来把握。

坚持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是实现社会主义文化目的的必要条件。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目的。实现这一目的,与坚持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有道是:读什么样的书,就有可能成为什么样的人。而问题的关键是,人们必须充分享受到读书的权益。以文化人的过程,一定意义上就是人们享受和消费文化成果的过程。因为只有在这个过程中,人们才能具体汲取先进文化所提供的精神营养,才能在灵魂深处与先进文化的精神价值进行直接“对话”,其品格情操才能真正受到先进文化的浸润和熏陶。所以,坚持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与我们党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是完全一致的。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越广泛、越充分,就

越能更好实现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目的。

坚持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是社会主义文化获得繁荣发展的重要前提和保证。马克思有句名言: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人民群众能否自觉焕发参与文化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能否满怀激情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繁荣,归根结底取决于他们能否共享文化发展成果。不难设想,如果享受文化发展成果只是少数人的特权,而作为文化创造主体的人民群众则被排斥在文化发展成果享有者之外,那就会严重挫伤人民群众的文化创造热情,就会导致文化建设事业的委顿。相反,只有坚持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人民群众才会自觉把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当成自己的事情来办,始终以火一般的热情投身到文化建设中去,努力把社会主义文化这块“蛋糕”做大,推动社会主义文化持续发展繁荣。

第四篇:加强个人礼仪修养的现实意义

加强个人礼仪修养的现实意义

如果说,个人礼仪的形成和培养需要靠多方的努力才能实现的话,那么个人礼仪修养的提高则关键在于自己。

个人礼仪修养即社会个体以个人礼仪的各项具体规定为标准,努力克服自身不良的行为习惯,不断完善自我的行为活动。从根本上讲,个人礼仪修养就是要求人们通过自身的努力,把良好的礼仪规范标准化作个人的一种自觉自愿的能力行为。今天,强调个人礼仪修养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具体表现在: 首先,加强个人礼仪修养有助于提高个人素质,体现自身价值。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是人所共知的。然而现实生活中,人们却都在以各种不同的方式追求着自身的完美,寻找通向完美的道路。争当“名牌”人,强调“外包装”者有之;注重“脸蛋靓”、在乎“身段好”者也有之,但这些均不足以使人发生美的质变。费时费力费钱财之后,不仍有不少人依然是“败絮其中”吗?我们认为,只有将内在美与外在美统一于一身的人才称得上唯真唯美,才可冠以“完美”二字。加强个人礼仪修养是实现完美的最佳方法,它可以丰富人的内涵,增加人的“含金量”,从而提高自身素质的内在实力,使人们面对纷繁社会时更具勇气,更有信心,进而更充分地实现自我。 其次,加强个人礼仪有助于增进人际交往,营造和谐友善的气氛。

人称个人礼仪是人际交往的“润滑剂”。作为社会的人,我们每天都少不了与他人交往,假如你不能很好与人相处,那么在生活中、事业上就会寸步难行,一

事无成。俗话说:“礼多人不怪”。人际交往,贵在有礼。加强个人礼仪修养,处处注重礼仪,恰能使你在社会交往中左右逢源,无往不利;使你在尊敬他人的同时也赢得他人对你的尊敬,从而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趋融洽,使人们的生存环境更为宽松,使人们的交往气氛更加愉快。 第三,加强个人礼仪有助于促进社会文明,加快社会发展进程。 人与社会密不可分,社会是由个人组成的,文明的社会需要文明的成员一起共建,文明的成员则必须要用文明的思想来武装,要靠文明的观念来教化。个人礼仪修养的加强,可以使每位社会成员进一步强化文明意识,端正自身行为,从而促进整个国家和全民族总体文明程度的提高,加快社会的发展。“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化之际,我们每一位社会公民都有理由以自觉加强自身的品行修养为己任,一同投身于社会主义的两个文明建设之中。

第五篇:加强计量管理的重要意义

摘 要:计量管理贯彻于企业的整个生产过程,是现代化建设中一项不可缺少的技术基础,计量检测工作是整个企业素质和管理现代化的最基本的条件,企业计量是控制生产过程、工艺参数、确保加工质量的主要技术措施,是节能降耗的重要手段,是企业节能减排实现绿色发展的根本保证,更是客观评价产品质量优劣的最终手段,计量技术水平在一定意义上标志着一个企业科技和经济发展的水平。

关键词:计量管理 产品质量 节能减排 绿色环保

计量作为产品质量最基本、最基础的保证,其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企业的产品质量。从原材料进厂的检测分析,到生产工艺的质量监测控制,直至半成品、成品的出厂检验,都必须有计量测试严格把关,计量管理贯彻于企业的整个生产过程,计量是现代化建设中一项不可缺少的技术基础,计量检测工作是整个企业素质和管理现代化的最基本的条件。企业计量是控制生产过程、工艺参数、确保加工质量的主要技术措施,是节能降耗的重要手段,更是客观评价产品质量优劣的最终手段,计量技术水平在一定意义上标志着一个企业科技和经济发展的水平,如何用最小的计量投入,产出最大的经济效益,是企业每一个计量工作人员所面临的新课题,是企业效益和质量水平的重要标志,没有检测手段,不用数据说话,企业经济发展就缺乏牢固的基础,就会造成战略决策的失误。企业必须学习和掌握先进的管理方式,提高技术基础工作,建立有利于节约资源、降低能耗、增强效益的企业经营体制。在实现从粗放型向简约型的转变中,企业计量工作担负着重要的基础保障作用。在实际工作中,企业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加强计量管理工作。

一.强化计量基础管理工作,保证计量体系有效运行

计量数据管理工作是一个综合性的管理问题,需要从硬件和软件两方面做长期的努力,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为计量数据的采集创造了良好的平台,企业应积极推广计量网络技术,充分利用各装置的局域网络,建立计量器具数据库,强化计量器具的动态管理,将计量数据集中上传,定时出具相关报表,,既可解决数据传递的及时性和客观性问题,又便于掌握工艺生产状态,为计量数据的平衡分析提供第一手资料,使计量数据管理真正做到“量出一家,数出一门”,“多方采集,数据共享”。推行计量控制一体化,实现企业科学管理,提高经济效益。规范计量行为,推动计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促进产品质量的提高。使计量管理工作随着企业的发展,不断加强提高。

二.强化计量器具配备,保证计量器具齐全,保证产品质量稳定

计量器具是数据的载体,获得准确可靠的数据才是计量的目的。数据的管理和运用,是计量工作的核心,配备计量器具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全面、完整、准

确、可靠的计量数据,对数据采集分析后,用数据指导生产,优化数据,靠数据量化管理企业,靠数据量化降能挖潜,只有这样,才能体现计量管理的价值。当前,企业困难多,经济效益下降,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企业缺乏必要的检测手段,计量器具的配备不能满足检测的要求,计量器具不按规定检定,准确度低,测量数据不准,直接影响生产成本的控制、过程控和产品质量水平,企业应加强计量管理工作,完善提高计检测体系,并认真做好计量器具的检定、校准工作,确保计量器具的准确可靠,建立动态管理台账,对使用的计量检测器具,按A、

B、C三级进行合理的分类管理,建立计量器具申请、选型、采购、发放、使用、流转、周期检定、报废等全过程管理机制,在每一过程中都要做到有专人负责,严防不合格计量器具投入生产使用,并最大限度地利用先进的仪器仪表,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可靠。才能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

三.加强耗能监督,寻找能源浪费根源,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节能减排工作“说起来重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在许多企业中并不鲜见,许多企业,对于量大面广的能源计量器具,往往都疏于管理,其计量的准确性难以保证,对计量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够,应当加强宣传和监督管理力度,增强节能环保意识,计量是企业实现节能减排的重要手段,要做到节能减排关键是要有一双能够发现能耗上升或下降,排污加大或减轻的“眼睛”,各种计量器具的应用,可以摸清企业家底,找到能耗居高不下、污染排放过大的根源,从而有的放失的制造技改措施,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最终目的,为企发展注“绿色”内涵,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能源计量器具的种类不断增加,能源计量器具的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不断提高,选好、配齐能源计量器具就有了节能降耗的眼睛,当前,企业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必须在降低损耗上下功夫,获取最佳的投入产出比,通,通过对成本的计划、控制、核算和分析,不断的降低产品成本,以最少的投入发挥最大的效能,获取更多的利润。现代工业生产,以水、电、煤、汽、油等为主要能源,降低能耗,是产品成本核算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水、电、煤、汽、油等能源消耗多少,靠计量技术手段进行节能检测,对使用中的计量仪表进行检定,既取得了经济核算成本的准确数据,又为能源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以测量结果提供的各种数据为依据,具体摸清各部位的准确用能规律,以便于采取措施,做到均衡用能,从而取得显著的节能减排效果。

四.加强能源计量数据管理,减少废气排放,保证绿色发展

做好计量数据的采集和分析,是实现企业“绿色”发展的保证。节能降耗减排源于准确的计量数据,加强计量器具的检定和计量器具的管理是节能降耗减排的重要基础。我国“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十一五”期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排放总量减少10%,当前实现这一目标形势十分严峻,高耗能、高污染企业增长过快,经济的发展与环境的矛盾日益加剧,温室气体排放引起全球变暖,群众对环境问题反映强列,企业要严格按照有关法规政策的要求,增强节能环保意识,加强计量管理工作,这对于当前提高整个社会能源利用效率和减少环境污染,对于保障经济发展后续能力,从容应对全球危机,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保护型社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总而言之,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计量管理工作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计量管理贯彻于企业的整个生产过程,是现代化建设中一项不可缺少的技术基础,计量检测工作是整个企业素质和管理现代化的最基本的条件,企业计量是控制生产过程、工艺参数、确保加工质量的主要技术措施,是节能降耗的

重要手段,是企业节能减排实现绿色发展的根本保证,更是客观评价产品质量优劣的最终手段,计量技术水平在一定意义上标志着一个企业科技和经济发展的水平。

参考文献

上一篇:竞聘科长岗位演讲稿下一篇:江南园林的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