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外科护理心得体会

2022-08-21

时间的流逝过程中,我们不断接触各种事物,这些事物会带给我们一定的启发,对于这些心得体会,我们应当记录下来。如何让自己的心得体会更具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普外科护理心得体会》,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一篇:普外科护理心得体会

外科护理心得体会

[外科护理心得体会]外科护理心得体会静脉留置针可应用于多种疾病 , 能满足各种输液要求 , 特别是胃肠道术后病人因禁食需大量长期输液时 , 为其保留了一条开放的静脉通道 , 有利于及时给药 , 是胃肠道术后支持治疗的主要途径 , 同时又因其具有保护血管, 保证输液速度 , 减轻病人频繁接受穿刺的痛苦 , 并且对血管刺激性小 , 可随血管形状弯曲, 不易脱出血管 , 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 , 提高了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外科护理心得体会。

我科从 2005 年 1 月至2008 年 12 月对79 例胃肠道术后病人采用静脉留置针输液的方法,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 选取行胃肠道手术患者 79 例 , 男 52 例 , 女 27 例。年龄 38~61 岁。其中胃大部切除后 19 例 , 胆囊切除术后 17 例 , 胆道探查、胆肠吻合术后 13 例 , 胃癌根治术后 10 例 , 脾切除后 7 例 , 结直肠手术后13 例。

本组79 例中 , 一次穿刺成功68 例 , 一次性成功率达8611 %。有72 例病人自留置针穿刺成功一直保留到静脉支持治疗结束 , 保留时间最长 8d , 最短 2d , 因发生静脉炎拔管 3 例 , 烦躁患者自行拔管 4 例。

未见液体渗漏、导管堵塞、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心得体会《外科护理心得体会》。 2 静脉穿刺与留置 211 穿刺前准备

穿刺前护理人员用肥皂水清洗双手。选用 3m 透明敷贴和山东威高公司生产的静脉留置针, 根据患者年龄和血管情况 , 选择合适型号的留置针 , 注意针头有无倒钩 , 套管有无破裂、开叉及起毛边现象。备齐棉签、2 %碘酊、75 %酒精、3 条 9cm 的胶布。备好输液的药液 , 连接一次性输液器 , 排尽空气备用。选择相对较粗、直、有弹性、远离关节、无静脉瓣等利于固定的静脉 , 多选用前臂静脉、大隐静脉等。穿刺前护士要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 , 告诉患者使用留置针可以反复多次输液 , 免去了每日穿刺的痛苦, 以取得患者的合作 , 使其精神放松 , 穿刺时血管不致收缩 , 处于最佳状态。 212 穿刺方法与留置

在穿刺上方 10cm 处扎好止血带 , 用 2 %碘酊消毒穿刺部位 , 消毒范围直径 >8cm , 再用 75 %酒精脱碘。嘱患者握拳 , 护士用左手固定皮肤 , 右手拇指和食指持针翼使针尖斜面向上 , 于静脉的上方与皮肤呈 30° 左右缓慢进针 , 见回血后降低角度约 15° 继续进针 1~2mm , 松开止血带 , 右手固定针芯, 左手向穿刺血管方向推进塑料套管完全进入静脉 , 右手拔出针芯。掌握好针芯不能回退过早 , 如回退过早 , 软管腔内无支撑 , 造成送管时针体折曲整理提供 , 导致穿刺失败或不能维持较长的输液时间。证实回血通畅后用透明敷贴将针眼处针翼周围皮肤覆盖并固定 , 贴膜勿将肝素帽与输液器针头连接处盖住 , 用一条胶布固定肝素帽及皮肤 , 消毒肝素帽 , 将输液头皮针插入肝素帽输液 , 胶布分别固定针柄及延长管。封管液配制: 019 %氯化钠注射液 5ml , 加肝素钠 1215u。

第二篇:外科优质护理服务心得体会

在院领导的大力支持和护理部的精心指导下,积极落实“优质护理服务”活动,外科全体护理人员迅速行动起来,认真学习《优质护理服务质量标准》,对照标准找差距,看不足,根据标准定任务,再将任务分配到个人,充分调动全科护士的积极性,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现将有关工作总结如下:

一、 优质护理工作井然有序

活动开展以来,外科大力倡导细节服务,科室护理工作呈现出崭新面貌,护理工作更加细致,更加贴近病人。外科定编床位为40张,为了支持“优质护理服务”活动,为了为患者提供全程优质护理服务,我们外科将护理人员分为三个责任组,每个责任组的组长为高年资护师,并配有护师、低年资的护士。各班岗位职责明确,责任组长需对患者住院期间各个阶段进行评估,对患者做心理疏导及健康教育等,根据病人的病情、自理能力及心理需要制定计划,根据护嘱部署工作,并督促检查低年资护士对各项护理工作的执行情况。

二、 护理内容多样化

外科护理人员通过各项学习和培训,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严要求、高标准,全面有效地提升了护理服务质量。护理工作要求做到五个点:“仪表美一点,问候多一点,巡视勤一点,观察细一点,业务精一点”。责任组长定期对低年资护士进行基础护理、护理常规、健康教育等护理知识和技术的强化训练。基础护理工作明显比活动前更到位、更精细、更贴切。按照《优质护理服务质量标准》,外科加强了各项基础护理,如:为所有病人打好开水、为不能自理的病人喂水、喂饭、洗漱、擦澡,协助入厕、活动、护送检查等;加强了与病人和家属的沟通,对病人从入院到出院各时期、各环节进行健康指导,包括疾病知识、简单治疗过程、各种检查目的、各种功能训练以及饮食与活动的意义等等,使病人达到了“久病成医”的程度;加强了病房巡视,以巡视、观察病人的病情、输液情况,了解并满足病人的所需,解决病人存在的各种护理问题;加强了护理安全工作,对手术、带有各种管道的病人以及病房潜在的安全隐患进行标识、张贴、口头宣传、交待各种注意事项,从而杜绝了各种不必要的安全隐患及医疗纠纷的发生。

三、护患关系和谐

通过外科全体护士的不懈努力及护理部的精心指导,优质护理服务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外科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明显增强,基础护理质量不断提高,病人满意度提高了,家属的信任度增加了,陪住率降低了,进一步体现了护士的专业价值。一位年过八旬的爷爷因下肢骨折入院,从吃什么到如何翻身、坐起、下床甚至走路,我们都一点点教给病人,根据患者病情制定功能锻炼计划,将被动锻炼与主动功能锻炼相结合,每天给患者演示并进行效果评价,把心理护理和康复指导渗透在对患者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照料中,出院时爷爷感激的说:谢谢你们啊,在你们面前我都成小孩子了。确实,在医务人员面前,无论患者是什么年龄,什么身份,在医院这个环境中都处于恐慌的状态,所以作为护士一方面要尊重患者的社会角色,另一方面又要把患者当作受伤的孩子,及时对患者进行康复锻炼指导及心理疏导。病房内定期收集患者建议,一方面能够及时接收到病人的意见和反馈,另一方面也给予患者更多的支持和安慰,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住院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非常高,病人都说:你们护士不但服务好,而且观察仔细乐于和我们沟通,功能锻炼指导非常的认真,非常好。如今的外科病房整洁、优雅,充满了微笑与温馨,护患关系日益和谐。

四、 存在问题和不足

优质护理服务是护理工作的一次前所未有的大改革,需要护理人员改变观念以及领导的大力支持。然而在物欲横流的当今社会,无论是病人还是个别护士,在思想观念上都存在一时难以改变的局面。护士待遇低,地位低使有些护士缺乏应有的积极性。而病人及家属就基础护理这块不免费并不完全满意,住院仍存在看病贵、看病难问题。仅高额的费用就对医院的满意度大打折扣。优质护理服务不但需要护士的热情与优质的服务,还需要领导的大力支持及后勤的有力保障,如:需要购买一些设备没有到位,送药人员没有配备,病号服没有达到数量购置,病人的营养饮食不能送达等等,这些因素都不同程度地影响了“优质护理服务”活动的顺利进行,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能有大的改善。

在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区活动中,外科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这离不开院领导、医生、护士、及各个相关科室的大力支持,在今后的工作中,外一科还需要继续加倍努力,尽力做到住院病人少陪人、无陪人、陪而不护,为病人创造优质温馨的示范病区。随着“优质护理服务”活动的逐步深入,外科将会做得更好,让患者更加满意。

第三篇:脊柱外科护理实习心得

护理见习心得

在长达一个多月的见习中,我们与病人接触零距离,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当中,也让我们了解到自己将来的工作环境,认清自己以后的道路,从而更加坚定自己的目标。

我所在的科室是脊柱外科,周围的环境看起来整洁舒适,护士、护工、医生、病人、病人家属之间相处和谐。我们的带教老师也很认真地教导我们,在我们做错时,也会很认真地给我们讲解。我们在这个过程中学到了很多东西,也了解到理论知识和医院中的实际操作有所区别,我们需灵活运用。

在见习的过程中,我们给病人做过生命体征的测量,帮过病人做床上洗头和床上擦浴,也给病人铺过床。这些工作虽然看起来很简单,但是如果要做好,还需要我们注意很多细节的问题。在做过的这几个任务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床上洗头和床上擦浴。需要做床上洗头和床上擦浴的病人都是卧床病人,他们大多数都是做过手术的,我们给他们做护理时需要特别的小心。我记得有一个四号床的老伯伯,他刚刚做完颈椎摘除手术一个星期,在我给他做床上洗头时,我真的有点害怕。那时我在想:他伤在脖子上,万一我不小心把他的伤口弄开了怎么办?幸好当时的带教老师在我的旁边,她跟我说了这类病人要特别注意什么。在做完整个操作之后,我的信心增加了,没有感觉那么害怕了。这让我明白了我的理论知识还需进一步加强,也让我明白了踏出了第一步很重要。而在后来做床上擦浴时,没有了害怕,但会觉得很尴尬。当带教老师要我们给病人做床上擦浴时,我问老师:“老师,是男的还是女的?”老师说是男的,当老师问谁自愿去做时,我把我组唯一一个男推出去,说:“老师,就他吧。”然后我们在一边看,一边听老师讲解。那时候想:幸好我组有男。不过,在我们看完整个床上擦浴的过程后,排斥感没那么强烈了,也许是因为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恐怖吧。第二个自愿做床上擦浴的是我,老师在一旁指导着,我感觉做得还可以。如果有下一次,我一定做得更好。

在经过这次见习之后,让我们彻底地明白了临床实践与理论知识同样很重要。在我们面对假人或者同学时,我们不会觉得害怕或者尴尬。但当我们面对病人时,我们刚开始会不知所措,缺乏自信心,觉得害怕或者尴尬。因此,我意识到我们在必须加强巩固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积极地完成老师所交代的临床实践任务,积累临床经验,让我们的技能技术与理论知识达到同一水平。篇二:护理实习心外科实习心得

出科小结

今天就要离开心外科了,回忆起在这个科室的点点滴滴,我从懵懵懂懂的学生到稍有成就的护理实习生,这个成长的过程,感谢陆老师的悉心安排与教育、感谢心外科所有老师的栽培,使我的理论、操作、思想境界提高很多。

在进入临床之前,护理部陆老师给我们开会,告诉我们在临床实习的注意点:首先,要有安全意识,不仅要保护自己预防针刺伤害,更要有查对意识防止给病人用错药,不然后果不堪设想会影响自己的护理生涯。其次,临床操作对象是病人,沟通技巧非常重要,恰当的沟通可以化解许多误解,作为实习生要加强这方面的能力。我们也要有爱伤观念,扎针不能超过2针,感觉自己扎不进去,一定要叫有资历的老师。这些注意点牢牢地扎根在我的心底,也许这些简单的话语会成为我毕生做护士的行为准则。很感激陆老师的悉心教诲!

6月13日,我进入心外科见习,初到科室,我就感受到了心外科的热情与活跃。尤其是护士长孙怡老师,她在严厉中不失幽默,交班的时候更显示出她卓越的能力。护士长带着我们转病房,为我们上了一节课,更加让我们明白在临床实习的注意点。我也在心里暗下决心,一定要好好学习做一名优秀的护士。

我们的带教项老师有着慈祥的笑容,对实习生非常有耐心,而且为人乐观,有她在的地方就有欢声笑语,跟着项老师学习就有说不出来的高兴。

经过一段时间的见习,我发现自己在理论和操作上还有许多不足之处,仁济医院不愧是资深的带教医院,有着完整的带教程序。尤其是操作,更让我们这些实习生大开眼界,我记得最清楚的操作就是青霉素皮内注射。以前在学校,我们仅仅把操作做一遍,而来到医院,我明白了操作比赛更要有观赏性和完整性。从抄写医嘱卡到操作前评估再到操作以及最后的交代病人注意事项和用物处置,一套完整的操作体系其实是仁济医院的护理前辈精心研究的结果,也令我们这群实习生惊讶不已。看完这些操作,我知道自己的操作还很欠缺,所以我把基础护理学书带到科室,经常在下班后拿起书翻看重要的护理操作,并把操作手法和细节做好笔记。在空闲时,我的白大褂口袋里会有一只注射器,把枕头当做病人,练习各种操作手法。练习的多了,那些护理操作就非常熟悉了,当然距离医院对实习生的操作要求还差很多,所以我常常保持虚心向年资长的老师请教各种操作。

虽然见习期间,我们只是动眼不动手,但我并没有对工作懈怠,总是穿梭在病房之间,观察病人吊水还剩下多少;早上、中午给病人整理床单位。一开始,我对临床工作有点失望,感觉每天都在做这些简单的事情,没有太大意义。直到那次,护理部杨艳老师给我们开座谈会,是她给我指明道路,让我不再彷徨。杨老师说的对,护士不要对自己的工作妄自菲薄,要调整好心态,我们做的事情就会变得很有意义了。虽然,只是每天在铺床,但是用心铺的床肯定又快又整洁,这样病人睡觉也会很舒服,我们的工

作能给病人带来舒适;虽然每天只是简单地观察吊水还剩下多少,但是敏锐的观察可以防止给病人吊入空气,这些看似简单的行为却成就不平凡。那次座谈会过后,我就调整好心态,认真做好每一件看似简单的事情。我发现,心态的作用很大,换种思维模式,做同样的事情就不会感觉身心疲惫了。

见习过后,迎来激动人心的实习,从5月27号开始,我就是一名真正的实习生了。感谢心外科项老师的教导,我上了治疗班、基础班、前组、后组、调夜班,初步明白临床的具体工作模式。上不同的班,也会学习到不同的知识,如:治疗班要求又快又准确的冲药,对治疗室的用物了解清楚,维持治疗室及其用物的有效秩序;基础班要做好病人的生命体征测量,测血压、毛糖、体温、脉搏、呼吸,术后病人要雾化;前后组就要整理各自的床单位、严密观察病人的吊水。渐渐地,我发现自己真正地爱上护理行业,也切实做到了陆老师交代的注意点。同时,我发现自己的理论知识有所欠缺,所以也把外科护理学这本书带到科室,重新复习所学过的心外科知识。所以在项老师给我们上课时,我又能把看过的知识巩固一遍,项老师也夸我们对理论知识掌握比较好。我并没有骄傲,只是把项老师对我的夸奖作为我更加努力的动力。

实习两周后,我主动向带教老师咨询自己的欠缺点,项老师委婉的说,我与病人的沟通能力还有待于加强。我把这句话记在心中,在接下来的2周,我主动向病人聊天加强沟通,渐渐地我发

现这里的病人都很好,很有素质。我也把他们当做家人一样去关心去慰问。当加19床的阿姨给我一堆水果,28床的小朋友要我带着他下床玩,当加25床的阿姨出院时抱着我大哭说舍不得我时,我明白了白衣天使的真正含义——为病人解决痛苦,感受关怀。

我会保持初衷,带着这份对临床的热爱走完我的护理生涯。在生活中,不免有人抱怨护理的辛苦与卑微。但我经历过临床后才发现,护士的确辛苦,但是我们辛勤的付出可以换来病人的健康与笑容,再苦再累又有什么关系呢?所以,如果下次有人问我有没有后悔选择护理,我就会告诉她:既然选择了护理,就要做到最好!篇三:骨外科实习心得

骨外科实习心得

我在骨科实习的这段时间里,不仅在基本的护理操作能力得到提升,如静脉注射、肌肉注射、皮下注射、导尿,卧床病人更单和床上洗头操作。还学到了几种骨科的专科操作,如神灯治疗仪,骨折治疗仪的使用,牵引口的换药的方法,以及专科理论知识,包括骨折,腰椎间盘突出症,膝、髋关节置换术,牵引病人,打石膏病人以及颈椎病人等相关疾病知识和护理方法,还有过床板的使用等等。

骨科的知识很具有专科性,比如在体查方面,如腰椎间盘突出症,我们通过病人四肢的感觉和肌力来大概判断病人的哪几个椎体出现损伤。又如寰枢关节半脱位,我们通过比较面部的感觉和肢体的感觉来判断第一第二颈椎之间的关节损伤有无对四肢体造成损害。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全髋关节置换术,特别是术后的病人,我们通过用皮尺比较两腿的长度来判断有无假体脱位。

在这段时间里,我发现自己还有很多的不足,如查房的能力,在体查方面做得不到位,还有给病人做宣教这方面还有些欠缺,可以说就是沟通方面欠缺。总体来说,理论知识还不够扎实,所以我需要不断地从书上汲取知识,希望可以做到灵活地应用到临床上。

在这里,我还要谢谢教给我很多临床知识的老师们,是因为有你们的教导,我才不断从临床中学到知识,还发现自己很多的不足。和你们一起工作的时间很难忘,真的非常感谢。

第四篇:护理实习心外科实习心得

出科小结

今天就要离开心外科了,回忆起在这个科室的点点滴滴,我从懵懵懂懂的学生到稍有成就的护理实习生,这个成长的过程,感谢陆老师的悉心安排与教育、感谢心外科所有老师的栽培,使我的理论、操作、思想境界提高很多。

在进入临床之前,护理部陆老师给我们开会,告诉我们在临床实习的注意点:首先,要有安全意识,不仅要保护自己预防针刺伤害,更要有查对意识防止给病人用错药,不然后果不堪设想会影响自己的护理生涯。其次,临床操作对象是病人,沟通技巧非常重要,恰当的沟通可以化解许多误解,作为实习生要加强这方面的能力。我们也要有爱伤观念,扎针不能超过2针,感觉自己扎不进去,一定要叫有资历的老师。这些注意点牢牢地扎根在我的心底,也许这些简单的话语会成为我毕生做护士的行为准则。很感激陆老师的悉心教诲!

6月13日,我进入心外科见习,初到科室,我就感受到了心外科的热情与活跃。尤其是护士长孙怡老师,她在严厉中不失幽默,交班的时候更显示出她卓越的能力。护士长带着我们转病房,为我们上了一节课,更加让我们明白在临床实习的注意点。我也在心里暗下决心,一定要好好学习做一名优秀的护士。 我们的带教项老师有着慈祥的笑容,对实习生非常有耐心,而且为人乐观,有她在的地方就有欢声笑语,跟着项老师学习就有说不出来的高兴。 经过一段时间的见习,我发现自己在理论和操作上还有许多不足之处,仁济医院不愧是资深的带教医院,有着完整的带教程序。尤其是操作,更让我们这些实习生大开眼界,我记得最清楚的操作就是青霉素皮内注射。以前在学校,我们仅仅把操作做一遍,而来到医院,我明白了操作比赛更要有观赏性和完整性。从抄写医嘱卡到操作前评估再到操作以及最后的交代病人注意事项和用物处置,一套完整的操作体系其实是仁济医院的护理前辈精心研究的结果,也令我们这群实习生惊讶不已。看完这些操作,我知道自己的操作还很欠缺,所以我把基础护理学书带到科室,经常在下班后拿起书翻看重要的护理操作,并把操作手法和细节做好笔记。在空闲时,我的白大褂口袋里会有一只注射器,把枕头当做病人,练习各种操作手法。练习的多了,那些护理操作就非常熟悉了,当然距离医院对实习生的操作要求还差很多,所以我常常保持虚心向年资长的老师请教各种操作。

虽然见习期间,我们只是动眼不动手,但我并没有对工作懈怠,总是穿梭在病房之间,观察病人吊水还剩下多少;早上、中午给病人整理床单位。一开始,我对临床工作有点失望,感觉每天都在做这些简单的事情,没有太大意义。直到那次,护理部杨艳老师给我们开座谈会,是她给我指明道路,让我不再彷徨。杨老师说的对,护士不要对自己的工作妄自菲薄,要调整好心态,我们做的事情就会变得很有意义了。虽然,只是每天在铺床,但是用心铺的床肯定又快又整洁,这样病人睡觉也会很舒服,我们的工作能给病人带来舒适;虽然每天只是简单地观察吊水还剩下多少,但是敏锐的观察可以防止给病人吊入空气,这些看似简单的行为却成就不平凡。那次座谈会过后,我就调整好心态,认真做好每一件看似简单的事情。我发现,心态的作用很大,换种思维模式,做同样的事情就不会感觉身心疲惫了。

见习过后,迎来激动人心的实习,从5月27号开始,我就是一名真正的实习生了。感谢心外科项老师的教导,我上了治疗班、基础班、前组、后组、调夜班,初步明白临床的具体工作模式。上不同的班,也会学习到不同的知识,如:治疗班要求又快又准确的冲药,对治疗室的用物了解清楚,维持治疗室及其用物的有效秩序;基础班要做好病人的生命体征测量,测血压、毛糖、体温、脉搏、呼吸,术后病人要雾化;前后组就要整理各自的床单位、严密观察病人的吊水。渐渐地,我发现自己真正地爱上护理行业,也切实做到了陆老师交代的注意点。同时,我发现自己的理论知识有所欠缺,所以也把外科护理学这本书带到科室,重新复习所学过的心外科知识。所以在项老师给我们上课时,我又能把看过的知识巩固一遍,项老师也夸我们对理论知识掌握比较好。我并没有骄傲,只是把项老师对我的夸奖作为我更加努力的动力。

实习两周后,我主动向带教老师咨询自己的欠缺点,项老师委婉的说,我与病人的沟通能力还有待于加强。我把这句话记在心中,在接下来的2周,我主动向病人聊天加强沟通,渐渐地我发现这里的病人都很好,很有素质。我也把他们当做家人一样去关心去慰问。当加19床的阿姨给我一堆水果,28床的小朋友要我带着他下床玩,当加25床的阿姨出院时抱着我大哭说舍不得我时,我明白了白衣天使的真正含义——为病人解决痛苦,感受关怀。

在临床,我遇到了各种感动,每每想起这些画面,我几乎要热泪盈眶。虽然也会遇到各种委屈和误解,但是和感动比起来,那些委屈并不算什么。实习一个月,感动处处在,让我对仁济的热爱对临床的热爱更加热烈。同时,感谢在我成长路上一直栽培我的各位老师,因为你们的悉心教导,我才会由懵懵懂懂的学生过度到有临床经验的实习生!

我会保持初衷,带着这份对临床的热爱走完我的护理生涯。在生活中,不免有人抱怨护理的辛苦与卑微。但我经历过临床后才发现,护士的确辛苦,但是我们辛勤的付出可以换来病人的健康与笑容,再苦再累又有什么关系呢?所以,如果下次有人问我有没有后悔选择护理,我就会告诉她:既然选择了护理,就要做到最好!

第五篇:护理标识在泌尿外科护理安全管理的应用体会

【摘 要】目的:对应用护理标识技术对临床泌尿外科患者实施护理管理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将我院收治的76例临床泌尿外科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38例。采用常规泌尿外科管理模式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护理管理;采用护理标识技术对观察组患者实施护理管理。结果:观察组患者泌尿系统疾病症状消失时间和接受泌尿外科治疗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泌尿外科疾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护理管理服务模式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应用护理标识技术对临床泌尿外科患者实施护理管理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关键词】护理标识;泌尿外科;护理管理

护理标识是医院用于防止患者在住院接受治疗期间,发生生理,病理,心理,社会,环境等各种不确定因素或风险事件的一种特殊的科学标记,防止护理服务过程中出现各种缺陷。制定护理警示标识是目前一种最为直观的使护理风险降低的有效方式[1]。泌尿外科住院治疗患者由于人员存在特殊性,老人及儿童的数量相对较多,对安全的要求较高,在对其实施泌尿护理操作时,对患者安全要求较高,需与实际结合实施护理管理[2]。本次研究对临床泌尿外科患者应用护理标识实施护理管理的效果进行研究。现汇报研究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我院收治的76例临床泌尿外科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38例。对照组中男性22例,女性16例;患者年龄18-74岁,平均年龄(45.2±1.6)岁;患泌尿系统疾病时间1-6年,平均患病时间(2.2±0.5)年;观察组中男性23例,女性15例;患者年龄19-76岁,平均年龄(45.4±1.7)岁;患泌尿系统疾病时间1-7年,平均患病时间(2.1±0.6)年。上述自然指标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可以进行科学比较分析。

1.2 方法

1.2.1 对照组管理模式

采用常规泌尿外科管理模式实施护理管理。

1.2.2 观察组管理模式

采用护理标识技术实施护理管理,主要内容包括:① 护理级别和饮食标识;② 加床标识;③ 腕带标识;④ 药物安全应用标识;⑤ 消毒标识;⑥ 输血安全标识;⑦ 患者自身安全标识;⑧ 非静脉给药安全标识;⑨ 仪器操作标识;⑩ 用氧安全标识[3]。

1.3 观察指标

选择两组患者的泌尿系统疾病症状消失时间、接受泌尿外科治疗时间、泌尿外科疾病治疗效果、护理管理服务模式的满意度、不良反应率等指标进行对比。

1.4 治疗效果评价方法

临床治愈:症状表现彻底消失,泌尿系统功能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能力完全恢复;有效:症状表现明显好转,泌尿系统功能与治疗前比较有明显改善,生活和工作能力基本恢复;无效:症状表现没有好转,泌尿系统功能没有任何改善,生活和工作能力存在明显异常[4]。

2.1 泌尿系统疾病症状消失时间和接受泌尿外科治疗时间

对照组经常规模式管理后(9.71±1.48)d泌尿系统疾病症状彻底消失,共计持续接受泌尿外科治疗(13.63±1.56)d;观察组经护理标识模式管理后(5.69±1.33)d泌尿系统疾病症状彻底消失,共计持续接受泌尿外科治疗(9.74±1.83)d。两组患者泌尿系统疾病症状消失时间和接受泌尿外科治疗时间两项观察指标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

2.2 泌尿外科疾病治疗效果

对照组经常规模式管理后有9例患者的泌尿系统疾病达到临床治愈标准,17例有效,12例仍然无效,泌尿系统疾病治疗总有效率为68.4%;观察组经护理标识模式管理后有13例患者的泌尿系统疾病达到临床治愈标准,22例有效,3例仍然无效,泌尿系统疾病治疗总有效率为92.1%。两组患者该项观察指标组间差异显著(P<0.05)。

2.3 护理满意度和不良反应情况

接受泌尿外科治疗期间对照组有9例出现不良反应,比例为23.7%;接受泌尿外科治疗期间观察组有1例出现不良反应,比例为2.6%。对照组有29例患者对泌尿外科护理管理模式感到满意,满意度76.3%;观察组有37例患者对泌尿外科护理管理模式感到满意,满意度97.4%。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和不良反应情况两项观察指标组间差异显著(P<0.05)。

3体会

由于在泌尿外科接受治疗的患者的年龄差别较大,且老人和小孩的数量较多,在护理操作过程中,涉及到的管道较多,如尿管、输尿管皮肤造瘘、膀胱造瘘、膀胱冲洗、肾造瘘等,护理安全更为重要。通过在护理管理过程中应用护理标识技术,可以使医院的护理和治疗秩序得到进一步优化,使患者能够更快的适应医院环境,保障治疗方案能够顺利实施,这对营造良好的医患关系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通过在临床泌尿外科应用护理标识,能够使护理管理工作变得更加规范化、科学化。护理工作人员的风险意识也可以不断增强,在护理管理过程中规范使用护理标识,已成为每位护理人员的一种自觉行为。全院设计统一的护理标识,可以避免临床科室在标识的设计和使用上出现随意性,使护理系统化、规范化[5]。

参考文献

[1]吴玲玉,环晓锋,侯雪琴等.护理标识系统在安全管理中的应用与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2010,10(10):749-750.

[2]王巧莲,徐小改.护理标识在病区细化管理中的应用和体会[J].临床医药实践,2010,19(14):295-296.

[3]蔡学联,郑芝芬,陈爱初等.护理标识在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实践和体会[J].护士进修杂志,2009,22(13):1177-1178.

[4]李亚洁,张立颖,李瑛等风险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中华护理杂志,2010,39(12):919-920.

[5]刘艳,鲜于云艳,吴建红管道档案在神经内科监护病房管道管理中的应用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31):3925-3926.

上一篇:贫困户脱贫帮扶措施下一篇:培训部部门职能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