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学习理论浅谈

2023-02-07

过去二三十年来,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社会分工的细化, 国际和人际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将日益频繁。是否具有协作精神, 能否与他人合作已经成为一个人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 也使得合作意识, 合作精神与合作能力成为现代人必备的素质之一。在外语教育这个合作项目中, 尽管教师与学生所处位置不同, 扮演了教与学的角色, 但他们也是一种在平等基础上的合作。教师和学生有着共同的事业和目标, 而这需要他们共同的参与、配合才能实现真正的合作。另外,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 语言教学已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 从以知识传授为重点转向以学生的参与和知识发展为重点。人们逐渐意识到, 除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合作, 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在外语教育中也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种合作关系也是改善学习环境、提高学习效果, 实现和完成外语教育合作项目必不可少的一环。在这个转变过程中, 人们开始重新关注小组学习或以任务为本的合作学习模式。

1 合作学习的内涵及兴起

合作学习模式就是把全班学生分成能力异质小组, 每组两到六人共同完成一个学习任务。学习任务的设计以小组成员间的互动和相互依赖为基础, 并需要其互相帮助。在合作学习中, 教师围绕特定的教学目的和语言项目设计出各种教学活动, 学生通过这些语言活动完成语言学习任务, 最终达到学习语言和掌握语言的目的。合作学习的核心是, 不同水平的学习者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进行交流、沟通和合作, 在合作学习模式中, 学习者之间有真正的信息沟, 学习者通过共同努力, 实现共同进步。

合作学习的产生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60年代, 它的产生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分析:其一, 来源于美国60年代以后种族冲突的激化, 反隔离由共同的呼声发展成为具体的运动, 合作学习即是教学上反隔离的一种革新策略。事实证明合作学习策略确实能增进不同种族之间的友好关系, 并有效减弱种族歧视、误解。另外一个主要原因是源于美国在上世纪60、70年代进行的一系列的教育改革的影响。它把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转变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学生的学习模式由被动的接受知识转变成主动积极地参与、获取知识。

2 合作学习的主要理论基础及形式

合作学习研究中所依据的理论基础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认知理论, 包括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论和建构主义理论。皮亚杰及其许多追随者都认为社会决定性知识:语言, 价值, 规则, 道德和符号系统 (读、算等) 均只有在与别人的相互作用中才能掌握。他们坚持主张增加课堂合作学习的时间, 使得学生在学习任务上彼此合作, 以便产生有益的认知冲突、高质量的理解和恰当的推理活动, 从而提高学习成绩。而建构主义理论也是受到认知论的影响发展形成的。建构主义学者把学习描绘成学生自身进行探索、发现和建构的过程, 强调知识的发展是通过社会建构而激起的。这种社会性的建构是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从事持续谈话的社会环境而发生的。根据建构主义的观点, 个人根据自己的经验所建构的对外部世界的理解是不同的, 也存在着局限性, 通过意义的共享和协调, 才能使了解更加准确、丰富和全面。 (2) 人本主义理论合作学习要求采纳“兼顾过程”的课程设计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原则, 这一原则反映了人本主义的教学理念, 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基本原则。人本主义教学理论强调学习者的内部情感因素作用, 将学习者个人的思想、感受和情感放在了人发展的核心地位, 强调在对学习者的教育过程中, 必须重视认知领域和情感领域两方面的共同发展。学校教育也应该包括教师所采取的一定的策略以增进学生的动机, 希望和信心, 提高学生的自信和情感发展。 (3) 动机激发论。动机激发论将学习动机看成是学生承诺对达成他们认为是有意义的和有价值的学习目标做出努力的标志, 其着眼点放在怎样使每个学生在学习中做出最大的努力。这一理论的倡导者们认为学习动机是借助人际交往过程产生的。其本质体现了一种人际相互作用, 建立起积极的彼此依赖关系, 个人目标只有通过合作才能达到。动机激发理论旨在创设一种每个人对达成集体目标付出努力的公开承诺的情景, 这种情景最终促成了学生在小组内牢牢地树立“休戚相关”、“荣辱与共”的意识。

目前实践中运用着的合作学习形式有好多种, 主流形式有“学生小组成绩分工制”、“小组探究法”、“切块拼接法”及“小组调查法”。每种形式的侧重点各有不同, 但对于任何形式的合作学习来说有五个基本要素是不可缺少的。 (1) 积极互赖, 学生们知道他们不仅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 而且要为其所在小组的其他同学的学习负责; (2) 个体责任, 每个学生都必须显示出对分配作业的掌握; (3) 面对面的积极互动, 学生们有机会互相解释所学的知识, 有机会相互帮助去理解和完成作业; (4) 社交技能, 期望所有的学生都能进行有效的沟通, 对小组活动提供指导, 建立并维护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 有效的解决组内的冲突; (5) 小组加工, 各小组必须定期的评价共同活动情况是否良好, 应怎样提高其有效性。

3 结语

小组合作学习是英语课堂教学中的一种有效的方式。通过这种小组成员互相帮助, 互相合作的学习形式, 不仅有效地提高了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听说练习的密度与广度。同时创设了一种良好的人际对话情景, 使英语教学从模式化走向生活化, 更贴近生活的实际, 这就是学好英语的一个必要前提。在运用“小组合作学习”这一策略时, 教师应充分注意合作小组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及时妥善地加以引导, 使之真正地发挥作用。

摘要:小组合作学习的核心是不同水平的学习者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进行交流、沟通和合作, 在合作学习模式中, 学习者之间有真正的信息沟通, 学习者通过共同努力, 实现共同进步。本论文从合作学习的内涵及兴起谈起, 对其理论基础与基本形式等方面进行了剖析。作者希望通过对合作学习较为系统的介绍, 能引起更多外语教育工作者对合作学习的积极思考, 展开更多、更深入的研究、实践, 最终能够让这种学习方式能够更加科学、合理地应用在我国的大学外语教育中。

关键词:合作学习,内涵,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1] 马蓉.英语课堂中的合作学习[D].西北第二民族学院, 2002.

[2] 裴娣娜.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J].学科教育, 2000.

[3] 兰春寿.合作语言学习中学习者的情感问题分析[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03.

上一篇:浅析特效解毒药在有机磷类农药中毒急救中的应用下一篇:浅议竹胶板拼装定型大模板施工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