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强公司车辆管理

2023-02-08

第一篇:如何加强公司车辆管理

如何加强企业集团公司的财务管理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如何加强企业集团公司的财务管理 作者:丘惠文

来源:《财会通讯》2003年第10期

第二篇:小额贷款公司如何加强风险控制

当前形势下小额贷款公司如何加强风险控制(初稿)

当前,受经济下行等因素的影响,资金短缺现象已波及到各行各业,为保持自身的流动性、盈利性和安全性,小贷公司应及时调整策略并加强风险控制,下面提出一些意见建议仅供参考。

一、选择客户与识别风险

(一)选择客户

1、从借款主体选择。重点选择诚实守信、依法合规经营的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农户以及有固定工作和稳定收入来源的居民。对集团型大客户须审慎介入,确实需要的必须在充分调查和非常熟悉或合作已久的前提下方可介入。对所有客户在贷款发放以前必须有明确具体的第一还款来源,否则不予发放。所有借款人不论关系、地位如何,必须要真诚配合办理相关业务手续方可介入。

2、从借款用途选择。借款用途必须明确并合规合法,重点支持转贷、验资、投标保证金、拍卖保证金、临时短缺等临时周转使用资金。

3、从需求特征选择。优先满足具有额度小、期限短、时间紧急等资金需求特征的客户。

4、从担保方式选择。按照质押、抵押、保证、信用的先后顺序,并根据市场供求状况和客户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客户。即优先选择有合法、足值、有效担保方式的客户,严格控制信用贷款的发放。

(二)识别风险。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对客户进行风险识别

1、欺诈风险识别。主要包括:一是虚假借款主体风险识别;二是

1

虚假借款申请风险识别;三是虚假借款用途风险识别;四是虚假还款来源风险识别;五是虚假借款资料风险识别。

2、担保方式风险识别。主要包括:一是保证人不落实风险识别;二是保证人人能力不足风险识别;三是抵押物不落实风险识别;四是抵押物不足值风险识别;五是质押物不落实风险识别;六是质押物不足值风险识别。

3、资金监管风险识别。主要包括借款用途不合理风险识别和借款人资金被挪用风险识别。

4、市场风险识别。主要是指客户所处市场(如产品的市场、原材料市场等)的变化对其第一还款能力影响的风险识别。

5、经营管理风险识别。主要是指客户所自身的经营管理水平对其第一还款来源的影响的风险识别。

二、在业务办理过程中的风险控制技术

(一)基本动作要领

首先要保证思路清晰,不能因为陌生客户和陌生行业或者其他原因让自己乱了方寸,通常情况下按照以下四个步骤开展调查、审查工作:一是借款主体的合规、合法性;二是借款用途的合规、合法、合理性;三是第一还款来源的合法、足值、可靠性;四是担保的合法、足值、有效性。

然后是保证评估客观,客户经理调查和风管人员审查切忌主观判断,提出的观点、措施和结论都必须要有依据,对没有直接依据的,多采用校验和旁证的方法,做到心中有数,尽可能公正客观、

2

不偏不倚。

(二)各环节的主要技术

1、受理环节。这里所指的受理环节,是在假设客户提供的基本信息(通常都不完整)都是真实的情况下,对小贷公司的产品和服务是否能够满足客户的基本需求,作出一个初步判断,确定是否开展调查工作的过程。主要工作内容包括:

(1)初步判断借款主体是否符合小贷公司相关规定, (2)初步判断借款用途是否符合规定 (3)初步判断是否有明确的还款来源

(4)初步判断是否需要提供担保,如果需要是否能够提供合法、有效、足值的担保。

(5)初步判断小贷公司的产品和服务是能否满足客户基本需求,客户是否有接受的意愿。

上述五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通过客户提供的资料和与客户的初步沟通,如果发现其中任一条件为否,则拒绝进一步调查并向客户做好解释工作。

2、调查环节。调查环节重点调查客户主体和借款用途的合规合法性,第一还款来源的充足性和可靠性,担保的合法、足值和有效性,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调查前准备,通过对客户的初步了解,在调查前要做好调查准备,包括调查内容、调查方法、调查提纲、资料清单、调查时间、行程线路、调查过程、沟通对象以及相关的联系工作都要做

3

好预先准备,既要专业,又要高效。

(2)搜集客户资料,尽可能多方面的搜集资料和有力证据,对无法按时、完整提供的资料可以改时间再次搜集,对纸质资料无发表或不够充分的,可以用电子档案、影音数据等加以补充。

(3)核实客户提供资料的真实性,尽可能多到现场,尽可能多了解客户的区域经济、管理部门、同业伙伴、交易对手(包括上游下游)等信息,这些工作有助于对客户真实情况的掌握,对拿不准的要进行一次或以上的校验来进行旁证。

(4)与客户充分交流,在与客户进行多层次接触时,要争取与客户的高级管理层沟通,尽可能全方位去感受客户的思想动态,了解客户的经营思路、发展思路、真实意图、合作意向等。

(5)分析客户资料,认真分析客户提供的相关资料,特别是财务数据,对其历史沿革、信用记录、信用等级、所处行业、行业周期、行业地位、市场影响、股东背景、股权构成、组织架构、管理水平、产品技术、产品市场、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运营能力、融资能力、担保方式、担保能力、变现能力、合作意愿、偿债意愿以及对小贷公司的综合回报等有针对性的进行逐个分析,并根据与客户沟通中掌握的相关信息,进行综合判断,最后将分析过程和结果加以整理形成书面调查报告。

3、审查环节。通过前台对客户的真实性调查,审查人员要避免与前台调查做重复工作,重点审查前台调查人员开展调查工作的规范性、合理性,调查分析的理由是否充分、调查结论的证据是否

4

充分,审查调查资料、运作资料的完整性、合规性,审查资料是否存在法律瑕疵,分析存在的主要风险点,并尽可能提出有效的风险防范措施,包括两个方面的审查:

(1)信贷审查。主要是认定事实,揭示风险,并对潜在风险严格把关,加以限制,提出信贷审查意见。

(2)法律审查。对贷款业务资料进行全面评审,主要从借款人主体的合法性、用途合法性、抵押担保的有效性等方面提出法律审查意见。

总之,审查就是查漏补缺找问题,审查报告要真实客观、表达严谨、篇幅短小、主题鲜明,突出问题、突出风险控制、突出安全性、盈利性、流动性、突出风险防范措施,提出合理的限制条件和管理要求。

4、审议环节。对通过贷审会审议的事项,首先贷审会办公室应将审查事项提前告知各贷审会委员,确保委员熟悉情况,审议中有准备;二是贷审会主任主持会议时不得做引导性发言,避免委员判断不客观;三是各委员要充分、独立地发表自己的意见;最后投票表决,形成贷审会意见。

5、审批环节。总经理根据调查意见、审查意见、贷审会意见和小贷公司信贷策略对信贷事项进行审批,做出最终决策,并形成决议批复业务部门进入放款程序。

6、发放环节。按照审批批复,前台人员及时认真地落实相关限制条件,办妥抵押担保手续,签订相关合同并填制放款凭证后,

5

一并交与风管人员进行放款审查,合格后交财务部门发放贷款。

7、贷后管理环节。贷后管理首先是做好首次跟踪检查,重点检查贷款用是否按规定使用;二是落实管理要求,确保管理到位;三是做好定期检查,保持对客户的关注度,保证与客户沟通顺畅,相互信息对称;四是对出现的风险信号,及时发起风险预警,前台业务部门和风控协同启动相关处置程序。

三、贷款风险控制的常用技巧

信贷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往往会因为行业陌生、客户复杂、时间紧迫等因素的影响,感到开展工作艰难。其实,不论什么客户,调查、审查的方法和步骤基本上都是一致的。但是每一个客户又都有差异,如风险点的差异、侧重点的差异往往决定调查、审查的深度、广度和难度。作为小贷公司如果全部按照大型银行的标准来操作,在专业上可能存在差距,在时间上也不允许,最突出的是客户关系管理障碍(表现为客户的配合程度)。既要保证风险可控,又要保证高效快捷,这就要求调查人员和审查人员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工作经验的同时,掌握一些工作技巧,这些工作技巧的提高需要要平时多积累多思考,多思考如何最大限度的简化程序却达到同样风险控制水平。由于这些技巧过于零散,很难一一叙述,下面以企业客户为例,以办理业务的思路为顺序,介绍如何做好风险控制的一整个过程:

(一)明确目标。贷款业务风险控制根本目标就是确保本息收回,要达到这一目标必须做到以下四个分目标:

6

1、确保主体合法

2、确保借款用途合规、合法

3、确保第一还款来源充分

4、尽可能有合法、有效、足值的担保

(二)分步实施。对上述四个分目标需要分别落实如下:

1、主体合法性。通常情况下这不是非常重要的部分,但它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要快速识别可从三个方面来展开调查:一是收集客户提供的纸质基础资料,包括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组织机构代码证、特殊行业经营许可证、贷款卡、公司章程、法人代表身份证明等,并核对原件;二是搜集客户公开信息,并进行核对;三是向客户的同业、上游、下游及相关管理部门打听客户情况,这项工作需要做好保密,尽可能间接一些,以免客户反感。如果对行业和区域经济熟悉的话,通常这项工作只需要10分钟,还包括与客户沟通。

2、用途合规、合法性。确认贷款用途合法性的弹性较大,对生产经营单一的企业来说,通常一分钟就能核实,但对跨行业较多的集团性客户就非常困难了,很难保证资金不被挪用,只有第一次使用资金容易监测。因此,为简化手续,通常操作有:一是客户在借款申请上写明借款用途;二是为客户提供受托支付服务,直接将贷款支付给客户的交易对手(银行目前主要采用此类操作);三是让客户提供资料证明用途。另外还有一个重要的环节,借款用途必须保证一致性,即:自身营业执照的经营范围、申请时用途、提供资

7

料的用途、交易对手的经营范围必须保持一致,同时还可以通过校验企业当期的生产经营与借款用途、额度、支付方是否匹配来判断借款用途的合理性。

3、第一还款来源充足性。第一还款来源是否充分,是调查、审查的关键环节,也是难度最大、专业要求最高的环节,通常在第二还款来源有保障,变现能力非常强,执行起来简单、容易、费用小,而且执行第二还款来源让客户损失较大的情况下,可以适当简化对第一还款来源的调查,但是客户必须能够讲明第一还款来源的额度、时间以及主要的交易对手等,否则,有可能出现潜在风险。当第二还款来源不是非常充分时,对第一还款来源的充足性的调查和审查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相关人员必须做细致的分析。主要包括企业还款意愿分析、生产经营能力分析、财务分析三大部分:

(1)企业还款意愿分析,包括股东或实际控制人的品行分析,企业和个人信用记录分析,可以通过查询征信,了解其同业、上下游交易对手以及相关管理部门等方式来进一步应证,避免企业的主观意愿影响第一还款能力。

(2)生产经营能力分析,主要通过历史沿革、法人治理、管理能力、行业地位、科技含量、产品市场等多方面的去分析客户生产经营能力。

历史沿革可以通过在工商局备案的公司章程、验资报告、并购协议等资料来加以分析,了解历史沿革主要是看企业生存能力,成长周期,旨在通过过去看未来。

8

法人治理可以通过企业内部的股东构成、机构设置、管理机制等资料来加以分析,了解企业是否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管理是否规范,企业成长空间大小等。

管理能力可以通过了解企业经营班子的学识水平、经营业绩、管理水平、管理经验,骨干人员的专业水平、企业的相关专业资质等方面的内容来分析企业管理能力。

行业地位是指企业所处行业中的位置,在某一个区域的某一个行业,通常排在前面的其经营业绩更好、规模更大、抗风险能力更强,最好是通过行业内的关键指标进行排名,可以通过充分搜集相关的行业信息,咨询专家学者,咨询管理部门,尽可能给客户一个准确的定位,也可以根据客户的自我介绍来加以核对,以减少时间。

科技含量主要是针对企业的产品和服务是否具有较高的科技含量,在行业内是否能够长远的生存与发展,可以通过搜集行业信息和找专家咨询,也可以根据客户的自我介绍来加以核对,以减少时间。

产品市场是指企业的产品和服务在市场上被接受的程度,通常市场份额越高,说明越接受,可以通过搜集行业信息和找专家咨询,也可以根据客户的自我介绍来加以核对,以减少时间。

(3)财务分析,首先要核实三大表(包括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的真实性,如果报表粉饰过度,将不会有任何参考意义,如有必要,可以要求客户重新编制和前台调查人员协助编制,以确保报表的真实性。检验报表的真实性,通常采用账账核实

9

(包括报表、总账、分户账、明细账、实物一致性核对的方法)和报表间的勾稽关系核对。二是分析其相关财务指标是否正常,并与行业值相比较,主要包括偿债能力(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利息保证倍数等)、资金运营能力(资产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盈利能力(资产利润率、资本利润率、销售利润率等)。三是分析现金流是否充分,是企业还款能力的直接体现,通过对经营性现金流量、投资性现金流量和筹资性现金流量的分析,分析企业的投资能力和融资能力,判断企业现金流的发展趋势和偿还本笔贷款可行性。

从上述可见,判断企业第一还款来源的充足性是一个复杂过程,对陌生客户和陌生行业就更加困难,为简便起见,通常直接分析客户的现金日记账和银行流水,分析资金的流量、流向以及变化趋势,再根据客户自身的经营发展状况,简易判断客户第一还款来源的充足性。

4、担保的合法、足值、有效性

如果是保证担保,一是要判断保证人是否具有担保资格,主要是指担保人必须是合法主体,符合担保法对担保人的规定,符合担保人备案公司章程对对外担保的要求,避免引用无效担保;二是判断保证人是否具有担保能力,理论上通常是:最大担保能力=净资产-或有负债(包括已贴现商业承兑汇票、未决诉讼、未决仲裁、对外提供担保等形成的或有负债)。

如果是抵押担保,首先抵押担保的合法性,要看抵押物权属是

10

否清晰,抵押物、抵押人(担保人)、抵押权人、借款人、贷款人是否符合担保法、物权法的相关规定;二是抵押物价值的确认,重点参考抵押物的市场价格和贷款期间的变化趋势,通常采用同类、同区域市场交易价格和变化趋势,估价完成后再按照变化趋势拟定一个浮动区间来进行打折处理;三是抵押物变现的可操作性,这也是关键的一个环节,直接影响抵押物的变现能力和变现时间,首先要弄清楚抵押物所出的状态,是否为抵押状态、查封状态、出租状态等,然后再作调整,确保抵押物变现的可行性。

(三)业务复核机制。这里的复核机制是指贯穿整过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的一种制约机制,既有在每一个环节中的复核,又有下一环节对上一环节的复核,如调查环节中的双人调查,既要分工协作节约时间,又要换人复核确保准确,在审查环节也可以分为信贷审查和法律审查,并交叉复核;当完成上述两步,就相当于前台完成了调查工作,并将客户基础资料和贷款运作资料提交到了风控部,风控部对资料的审核和审查就相当于对上一调查环节的复核,只有所有参与人员都有这种风险控制意识后复核机制就可以说建立起来了,当然每一个环节有不同的起点和侧重点,分别在不同的层面去识别风险和控制风险,最终达到共同控制风险的目的。

(四)风险排除机制。在每一个环节可能都会发现一些风险点,所有人员尽可能在本环节将风险排除,避免全部风险堆积到审批环节或贷后管理环节来处理,那麻烦就大了。在实际操作中,通常上一环节已经化解了的风险点不会传递到下一环节,这样容易影响下

11

一个环节对风险的识别,因此,要求在每一个环节发现的风险点要及时处理,并随同提交时一并加以描述,最后在贷审会上要将风险点的识别和防范措施作为重点进行审议,故在调查报告中有风险点及防范措施的描述,在审查报告也是如此,贷审会将根据调查、审查、审议过程中描述的风险点和防范措施进行处理,提出放款限制条件和管理要求,并形成决议或批复由前台落实限制条件、执行管理要求。

(五)过程控制。通常过程控制是针对有资金量较大、客户不熟悉、借款期限短以及担保不充分等特征的贷款业务,如验资、转贷、投标、短拆等,往往这类客户是通过中介介绍过来的客户,由于时间短,通过与客户的协商,参与到客户经营过程中,控制客户的相关环节,如财务管理环节、销售环节等,确保资金不被挪用,按期归还贷款本息。常见的操作方法有共同控制财务印章、网银密匙、支付密码、重空凭证以及贵重实物等,或者提前办理一些委托买卖手续、第三方放弃优先受偿权利、债权转让协议等。总之,过程控制对风险的防范更加直观,但管理起来会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对控制的过程十分熟悉,控制过程中要非常严谨,工作必须到位,稍有疏忽即可酿成大错。

(六)风险处置。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尽管做出许多努力,有时也难逃百密一疏,当风险发生后,前后台要密切配合,立即启动预案或紧急商量补救措施,将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四、业务经营中应规避的相关法律风险(略)

第三篇:如何加强对分子公司的财务控制

1.下面关于子公司说法正确的是

A.拥有自己独立的名称,章程,和组织机构

B.对外以自己的名义进行活动

C.在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债权债务由自己独立承担

D.是母公司的一个分支机构

正确答案:A,B,C

2.下面关于分公司说法正确的是

A.在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债权债务由自己独立承担

B.是母公司的一个分支机构

C.没有独立的名称

D.对外以自己的名义进行活动

正确答案:B,C

3.下面关于分公司与子公司财务权限说法正确的是

A.分公司财务权限较小

B.子公司财务权限较小

C.分公司财务权限较大

D.子公司财务权限较大

正确答案:A,D

4.下面是属于设立子公司特点的是

A.注册登记手续比较复杂

B.当地政府关心少

C.有较多的融资渠道

D.独立承担债务降低母公司风险

正确答案:A,C,D

5.下面是属于设立分公司特点的是

A.通过转移定价避税

B.设立程序和手续简便

C.管理组织和决策简单

D.可以享受当地税收优惠政策

正确答案:B,C

6.根据规定,外部独立董事的人数一般不少于董事人数的

A.一半

B.三分之一

C.四分之一

D.六分之一

正确答案:B

7.下面哪些属于CFO的主要职责

A.审批公司重大财务收支

B.税收筹划

C.组织财务分析和绩效管理工作

D.组织资本运营工作

正确答案:A,B,C,D

8.下面关于企业初创期财务战略说法正确的是

A.财务资源重新配置

B.积极融资策略

C.高资本,低负债融资

D.统一融资投资管理

正确答案:C,D

9.下面关于企业发展期财务战略说法正确的是

A.资本与负债相结合融资,充分利用留存收益

B.强化内部成本管理

C.适度分权的投资管理

D.剩余股利分配政策

正确答案:A,C,D

10.下面关于企业成熟期财务战略说法正确的是

A.财务资源重新配置

B.适度分权的投资管理

C.激进的融资策略

D.较高的股利分配政策

正确答案:C,D

11.下面关于企业调整期财务战略说法正确的是

A.积极融资策略

B.控制现金平衡

C.剩余股利分配政策

D.适度分权的投资管理

正确答案:A,B

12.已知某公司的权益乘数为1.7*J则该公司的资产负债率为

A.56%

B.41%

C.52%

D.33%

正确答案:B

13.下面哪些属于非财务指标

A.投资薪酬率

B.剩余收益

C.市场占有率

D.退货率

正确答案:C,D

14.以下属于子公司的权利的是

A.选聘经营者权

B.投资收益权

C.股权转让权

D.独立法人权

正确答案:D

15.以下属于股东的利益着眼点的是

A.经营业绩

B.财务资源运用

C.投资回报

D.资本增值

正确答案:C,D

16.风险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

A.风险识别

B.风险分析

C.风险控制

D.风险报告

正确答案:A,B,C,D

17.以下属于与产品有关的绩效指标是

A.价值/价格的关系

B.可靠性和统一性

C.问题解决

D.公司名誉

正确答案:A,B

18.下面哪些是审计的基本方法

A.内部测试

B.符合性测试

C.外部测试

D.实质性测试

正确答案:B,D

19.下面关于母公司和子公司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A.母公司对子公司一般采取直接控制

B.母公司以其对子公司的出资额为限对子公司在经营活动中的债务承担责任

C.母公司对子公司一般采取间接控制

D.母公司对子公司的控制必须符合一定的法律条件

正确答案:B,C,D

20.下面关于分公司和子公司的区别说法正确的是

A.分公司所得税由总公司汇缴,而子公司独立承担纳税义务

B.子公司对外不承担经济责任,而分公司独立对外承担经济责任

C.分公司实行半独立核算,而子公司实行完全独立核算

D.分公司财务权限较大,而子公司财务权限较小

正确答案:A,C

第四篇:如何加强仓库管理

ERP系统上线初期如何加强仓库管理2008-02-18 23:47仓库是ERP系统数据源之一,仓库管理也是企业高管的普遍心病。在系统上线初期,每天物料出、入库频繁,收发单据数量大,仓管员、录单员加班多,再加上编码观念没有深入人心等原因,很容易造成系统数据紊乱,影响生产经营。

为了切实改善公司仓库的管理现状,提升系统运行质量,笔者结合自己工作经验,就ERP系统上线初期,谈谈如何加强仓库管理,与同行做以探讨。

一、仓库的常见问题:

仓库管不好,一边是数以万计的物料、成百上千的供应商,诺大的货架式立体仓库,一边是为数不多且素质平平的仓管员,种类繁多但不适用,也基本不用的制度和流程。归根到底,仓库问题基本上都来自现场管理不到位,例如:

1、不遵守先进先出原则(First In,First Out----FIFO),造成呆料、废料。

2、不按库位摆放物料,或移动物料后,不及时把新库位的资料交给录单员录入系统,造成无法找到相关物料。

3、仓管员不及时送单给录单员,录单员不及时录入系统,结果造成系统数据与实际脱节,影响ERP系统数据的准确性,最终影响到了生产计划的贯彻和执行。标识不统

一、不规范,不是没有物料编码,就是物料名称不对,以致无法追查该物料的历史状况。

4、部分仓管员责任心不够,工作态度消极,办事拖拉,库存盘点不准,以及手工单据信息不准确(主要是抄写错误,键入错误),这都是常有的事。

5、新旧仓管员交接不清,换一个仓管员,没有真正的交接手续,对前任仓管员所管的物料状态不明的,干脆就封存起来不予管理,只说"找不到",造成了不应有的呆滞和浪费。

二、仓库该如何管理:

仓库说好管也好管,说难管也难管,首先应理清思路,弄清楚几个基本问题。

1、"物料"是什么?"仓库"是什么?

"物料"包罗万象,客观存在,但那只是其表现形式,其实物料就是钱,物化了的钱,而仓库就是放钱的口袋。钱放在家里不能增值,钱要通过使用或投资流动起来,才能产生价值。同样,物料为生产及销售而快速地流动起来才能创造效益。当然,钱会丢失,也可能被盗,同样,物料可能被浪费、被损坏及被盗窃。任何浪费、破坏和盗窃物料的行为,都是对公司、股东、对全体员工利益的侵犯!

2、物料管理管什么?

任何一项管理活动,都会涉及时间(T)、质量(Q)、成本(C),这三者彼此牵连,又相互制约,物料管理也概莫能外。

①T-Time时间:指物料的交期、入仓期、使用时间、仓储时间、退料时间等等。

②Q----Quality质量:指物料本身的质量、仓储质量、对有质量问题的物料的处理等等。

③C----Cost成本:指物料的价格、仓储的成本、呆滞的成本、短缺造成停工的成本、多余造成的库容成本、占用资金造成的资金周转成本。

3、物料管理如何管?

管理一定有原理。笔者总结了物料管理的十大原则,对离散型制造业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1)先进先出原则(FIFO)。

2)锁定库位原则。某物料固定摆在某库位,实物所放库位必须要与ERP系统中的一致。库位编码就像一个人的家庭地址一样重要,没有固定库位,就无法快速地找到相关物料。 3)专料专用原则,不得随意挪用对应订单的物料。 4)库存的ABC管理原则:

A类物料的数量可能只占库存的10~15%,但货值可占库存价值的60~70%;

B类物料的数量可能只占库存的20~35%,但货值可占库存价值的15~20%;

C类物料的数量可能占库存的50~70%,但货值可能占库存价值的5~10%。

因此要严格控制关键的少数和次要的多数,也就是要严格控制好A、B两类物料。 5)"六不入"原则:

①有送货单而没有实物的,不能办入库手续;

②有实物而没有送货单或发票原件的,不能办入库手续;

③来料与送货单数量、规格、型号不同的,不能办入库手续;

④IQC检验不通过的,且没有领导签字同意使用的,不能办入库手续;

⑤没办入库而先领用的,不能办入库手续;

⑥送货单或发票不是原件的,不能办入库手续。 6)"五不发"原则:

①没有提料单,或提料单是无效的,不能发放物料;

②手续不符合要求的,不能发放物料;

③质量不合格的物料,除非有领导批示同意使用,否则不能发放物料;

④规格不对、配件不齐的物料,不能发放;

⑤未办理入库手续的物料,不能发放。 7)一次出库原则:

物料出库必须准确、及时及一次性完成,生产线领用物料必须要拉回自己生产线所属位置,不能再堆放在仓库的范围,以免造成混乱和差错。 8)门禁原则:

①除仓管人员和搬运人员因工作需要,其他人员未经批准,一律不得进入仓库;

②严禁任何人在进出仓库时私自携带物料;

③有来宾视察时,须在主管级以上人员陪同下方可进入仓库。 9)"日事日毕、日清日高"原则:

①每个仓管员在每日工作结束时,进行当天的相关账物的自我确认和核查,确保账目的平衡,找出不足、及时改进,第二天才能进步和提高。

②每日对所管的物料库位至少巡查1~2次,保证在库物料的品质、安全和6S状态达标,确保物料有正确标识,该退的要退给供应商或放入退货区,以免产生呆滞。

③仓管员当日的单据当日必须传给录单员,而录单员当日的单据必须在当日录入系统。 10)以旧换新原则:对有规定的物料,严格按照"退旧才能换新、领新必先退旧"原则办理。

三、仓管员工作要求:

一般来说,仓管员每天所做的工作可以概括为:收货、发货、退货、备货;物料标识、摆放及账本(系统数据)对应的整理工作;"事故物料"的上报及其管理(因未遵守交期而延迟供给物料时,就会造成停产事件,这时的物料就叫"事故物料")。我们常常看到,仓管员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寻找缺少的货物,也许当它们被找到的时候已经失效。我们也知道,库存信息的失准,物料就有可能提前订购或订购不及时,要么库存增加、资金占用,要么因缺货而导致订单的推迟甚至取消。以上这些问题,其实都与个人的责任心有关。责任心,是一种工作心态,也是一种工作作风,责任心主要取决于人员的素质及工作环境的熏陶。仓管员是仓库的管家,权力小但责任大。仓管员的责任心可以表现在:

1、对日常的账与物要做到确认再确认,以确保一致;

2、完成一件工作后要作(做)自我检查,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3、对每天的工作进行总结和反思,以提高工作质量;

4、有强烈的时间观念,凡事及时处理,不说"等一下";

5、工作主动,而不是被动等待安排;

6、对工作现场管理做到"眼到手到",按6S要求管理。

遗憾的是,很少仓管员能日复一日地坚持这样做。笔者当时公司的仓管员工作规范中明确要求:

1、入库验收:

在物料正确的前提下,入库时要把好三关: ①数量关:入库时要点清数量;

②质量关:IQC对来料质量进行检验和控制;

③单据关:单据不全不收,手续不齐不办。审核收到的单据与来料是否相符和一致,并及时送单给录单员。

2、保管:

①摆放科学:摆放合理、整齐、标志鲜明、方便存取

②确保质量:防锈、防尘、防潮、防压、防爆、防变质、防损害、防跌落

③确保安全:防灾、防霉变、防损、防呆滞、防报废

④帐、卡、物相符(数量、库位、状态必须与ERP系统一致)

3、盘点:相当于总结、规范物料的核销制度,严防浪费、消除呆料及坏帐。

4、发放:根据不同的生产需求,决定具体的发料方式,目的是确保及时供应生产、保障销售、服务企业赢利大计。

严明的制度、反复的培训及立竿见影的重奖与重罚机制,较好地规范了仓管员的行为,促进了仓库管理的持续改善,为ERP系统的高效运行提供了数据保障。

四、改善仓库管理的几点举措:

1、创新组织架构。成立仓库三人领导小组,成员应有生产副总、物料部部长、仓库主管组成。三人小组现是公司物料管理的最高权力机构,通过参加仓库每周例会、每天固定时间到仓库现场解决问题,做到"每天进步1%"、各种规章制度、岗位责任制的审定,以及仓管员、录单员绩效考评等工作改善仓库的管理。

2、合理规划仓库。仓库在地理位置上,应尽可能与生产现场相连接,减少物料的迂回运输。尽可能将仓库进出门与电梯相连,并规划出相应的运输通道,充分考虑运输路线的合理性。仓库内要留有必要的废次品存放区、物料暂存区、待验区、发货区等。另外要特别考虑安全因素,注意通道、照明、防水、防火、防盗等措施。仓库的办公室尽可能设置在仓库附近,缩短单据传递到录单员的时间。

3、实行配料制与领料制相结合。生产性物料采用发料制,非生产性物料采用领料制,如工程试制用料、售后配件、生产线不良品换料。A类物料采用发料制,C类物料采用领料制。在配料管理上,可尝试取消各车间原有的物料仓库,统一由工厂物料部直接管理、统一配送,以便仓管员合理安排工作时间,提高仓库的发料速度。

4、借助新技术。除了ERP系统必要的库位编码和物料编码外,把无线射频技术引入仓库管理,如使用带有条码扫描功能的手持数据终端进行数据采集,避免人为造成单据填写、录入错误,提高工作效率。 仓库管理的最高境界是以最低量的库存、最快速的周转,满足生产及客户不断变化的需求。一些管理先进的企业已经引入看板,成立仓库超市,建立精益物流系统,相信它将改变过去粗放式的仓库管理,极大地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

企业仓库管理制度

(一)总则

1.仓库是企业物资供应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各种物资周转储备的环节,同时担负着物资管理的多项业务职能。它的主要任务是:保管好库存物资,做到数量准确,质量完好,确保安全,收发迅速,面向生产,服务周到,降低费用,加速资金周转。

2.置要根据工厂生产需要和厂房设备条件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内部要加强经济责任制,进行科学分工,形成物资分口管理的保证体系;业务上要实行工作质量标准化,应用现代管理技术和abc分类法,不断提高仓库管理水平。

(二)物资验收入库存

3.物资入库存,保管员要亲自同交货人交接手续,核对清点物资名称、数量是否一致,按物资交接本上的要求签字,应当认识签收是经济责任的转移。

4.物资入库存,应先入待验区,未经检验合格不准进入货位,更不准投入使用。

5.材料验收合格,保管员凭发票所开列的名称、型号、数量、计量验收就位,钢材应涂色标志,入库存单各栏应填写清楚,并随同托收单交财务科记账。

6.不合格品,应隔离堆放,严禁投产使用。如工作马虎,混入生产,保管员应负失职的责任。

7.验收中发现的总是要及时通知科长和经办人处理。托收到而货未到,或货已到而无发票,均应向经办人反映查询,直到消除悬事挂账。

(三)物资的储存保管

8.物资的储存保管,原则上应以物资的属性、特点和用途规划设置仓库,并根据仓库的条件考虑划区分工,凡吞吐量大的落地堆放,周转量小的货架存放,落地堆放以分类和规格的次序排列编号,上架的以分类四号定位编号。

9.物资堆放的原则是:在堆垛合理安全可靠的前提下,推行五五堆放,根据货物特点,必须做到过目见数,检点方便,成行成列,文明整齐。

10.仓库保管员对库存、代保管、待验材料以及设备、容器和工具等负有经济责任和法律责任。因此坚决做到人各有责,物各有主,事事有人管。仓库物资如有损失、贬值、报废、盘盈、盘亏等,保管员不得采取“发生盈时多送,亏时克扣”的违纪做法。

11.保管物资要根据其自然属性,考虑储存的场所和保管常识处理,加强保管措施,达到“十不”要求,务使国家财产不发生保管责任损失。同类物资堆放,要考虑先进先出,发货方便,留有回旋余地。

12.保管物资,未经科长同意,一律不准擅自借出。总成物资,一律不准折件零发,特殊情况应经科长批准。

13.仓库要严格保卫制度,禁止非本库存人员擅自入库。仓库严禁烟火,明火作业需经保卫科批准。保管员要懂得使用消防器材和必要的防火知识。

(四)物资发放

14.按“推陈储新,先进先出,按规定供应,节约用料”的原则发材料 。发料坚持一盘底,二核对,三发料,四减数的原则。对贪图方便,违反发料原则造成物资失效、霉变、大料小用、优料劣用以及差错等损失,保管员应负经济责任。

15.领料单应填明材料名称、规格、型号、领料数量、图号、零件名称或材料用途,核算员和领料人签字。属计划内的材料应有材料计划;属限额供料的材料应符合限额供料制度;属规定审批的材料应有审批人签字。同时,超费用领料人未办手续,不得发料。

16.调拨材料,保管员要审查单价、货款总金额并盖有财务科收款章时方可发料。发现价格不符或货款少收等,应立即通知开票人更正后发货。

17.对于专项申请用料,除计划采购员留作备用的数量外,均应由申请单位领用。常备用料,凡属可以分割折另的,本着节约的原则,都应折另供应,不准一次性发料。

18.发料必须与领料人和接料车间办理交接,当面点交清楚,防止差错出门。

19.所有发料凭证,保管员应妥善保管,不可丢失。

(五)其他有关事项 20.记帐要字迹清楚,日清月结不积压,托收、月报及时。

21.允许范围内的磋差、合理的自然损耗所引起的盘盈盘亏,每月都可以上报,以便做到账、卡、物、资金四一致。

22.创造五好仓库是每个保管员努力的方向,每月对仓库进行一次检查,以促进创五好仓库的开展。

23.保管员调动工作,一定要办理交接手续,移交中的未了事宜及有关凭证,要列出清单三份,写明情况,双方签字,科领导见证,双方各执一份,报科存档一份,事后发生纠葛,仍由原移交人负责赔偿。对失职造成的亏损,除原价赔偿外,还要给纪律处分。

24.库存盈亏反映出保管员的工作质量,力求做到不出现差错。

更多的仓库管理制度,请自己去<<中华文本库>>之<<仓储管理制度>>专栏查找,那里收藏了近60个仓库管理制度. 仓库管理制度

一 目的

本制度对于仓库的收、发、贮、管作了规定,以确保不合格的原材料和成品不入库、不发出,贮存时不变质、不损坏、不丢失。

二 适用范围

适用于原料库和成品库及待处理品库的管理。

三 内容

1. 职责

● 原料库管员负责原材料、外协品、半成品的收、发、管工作。

● 成品库管员负责成品的收、发、管工作以及退回货物的前期验收。

● 待处理品库管员负责待处理品的收、发、管工作。

2. 入库

● 原材料、外协品、半成品的入库。

ⅰ 原材料、外协品到公司后,由库管员指定放置于仓库待验区内,大宗的货物可以直接放在仓库合格区内(于栈板上码垛存放),但应做出“待验”标识。然后,库管员按《过程和产品的监视和测量程序》的规定进行到货验证和报验。

验证的内容包括:品名、型号规格、生产厂家、生产日期或批号、保质期、数量、包装状况和合格证明等。经验证合格的,库管员提交《采购收料通知》报质管部检验;经验证不合格的,通知采购部进行交涉或办理退货。

ⅱ 库管员接到质管部检验结论为“合格”的检验报告后,应及时办理入库手续,并将待验区内的货物转移到库内合格区存放,已放在仓库合格区的待验品,应将“待验”标识取下;接到检验结论为“不合格”的检验报告时,应按规定做出不合格标识,等待不合格品审理。接到《不合格品评审表》后按处置结论执行。

ⅲ 采购部打印“采购收料通知单”交生产部库管员作为收货入库凭证。

ⅳ 半成品经检验合格后,检验结论为“合格”的生产部打印入库单到原料库办理半成品入库手续。库管员应核对半成品的品名、型号、数量、批号、生产日期,无误后方可入库。

● 成品入库

ⅰ 检验结论为“合格”的产品生产部打印《入库单》到成品库办理成品入库手续,在办理入库时,库管员应检查、核对产品的品名、型号、数量等标识是否正确、规范以及外包装是否干净等,符合要求的方可入库。

ⅱ 成品入库后应放置于仓库合格区内。

● 待处理品入库

ⅰ 成品库库管员负责退货和超过保质期滞销产品入库工作;生产部负责半成品和准成品待处理入库工作;库管员应检查核对产品的品名、型号、数量、批号等是否属实,对入库单进行审核。

● 产品入库后,库管员应及时审核,在帐上记录产品的名称、型号、规格、批号、生产日期、数量、保质期和入库日期以及注意事项。并《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控制程序》的规定做出标识。

● 未经检验和试验或经检验和试验认为不合格的产品不得入库。

● 库管员应妥善保存入库产品的有关质量记录(验证记录、原始质量证明、检验报告单等),每月将这些质量记录按时间顺序和产品的类别整理装订成册、编号存档并妥善保管。

3. 贮存

● 贮存产品的场地或库房应地面平整,便于通风换气,有防鼠、防虫设施,以防止库存产品损坏或变质。

● 合理有效地利用库房空间,划分码放区域。库存产品应分类、分区存放,每批产品在明显的位置做出产品标识,防止错用、错发。具体要求如下:

ⅰ 库存产品标识包括产品名称或代号、型号、规格、批号、入库日期、保质期,由库管员用挂标牌的方法做出。若产品外包装已有上述标识的,仅挂产品型号的标识牌即可;

ⅱ 库存产品存放应做到“三齐”:堆放齐、码垛齐、排列齐。离地、离墙10~20厘米,并与屋顶保持一定距离;垛与垛之间应有适当间隔;

ⅲ 成品按型号、批号码放,高度不得超过6层;

ⅳ 原材料存放按属性分类(防止串味),整齐码放,纸箱包装码放高度不得超过规定层数;袋包装和桶包装码放高度不宜过高,以防损坏产品;

ⅴ 放置于货架上的产品,要按上轻下重的原则放置,以保持货架稳固。

● 有冷藏、冷冻贮藏要求的原料、半成品均按要求贮藏于冰箱、冰柜、冷库或有空调的库房。

4. 发放

● 生产部生产人员凭《配料单》和《领料单》到原料库领取原材料和半成品。

● 原料库库员每天按《配料单》每罐原料的实际数量备料、发放。

● 在备料时,如果发现计划数量和实际发放数量不符时,库管员应在《配料单》备注栏中填写每罐实际发放的数量。

● 实行批次管理的原料,库管员每天备料、发料时在《配料单》上填写该原料的批号,以达到可追溯的目的。

● 技术部开发人员凭经部门经理审批的《出库单》到原料库领取原材料和半成品。

● 提取成品时必须有营业部打印的《出库单》和《调拨单》。

● 原料库和成品库的库管员凭经审批的《领料单》或《出库单》、《发货单》发放原材料、半成品或成品,发放时应做到:

ⅰ 认真核对《领料单》或《出库单》、《发货单》的各项内容,凡填写不齐全、字迹不清晰、审批手续不完备的不得发放;

ⅱ 发放时,应认真核对实物的品名、型号和数量,符合领料或出库凭证要求的才能发放; ⅲ 发放完毕,库管员应对《领料单》或《出库单》、《发货单》进行审核,《配料单》交会计部,单据应妥善保管;

ⅳ 发放时,若产品标识破损、字迹不清,应重新作出标识后发放;

ⅴ 同一规格的原料、半成品、成品应按“先进后出”的原则进行发放。

5. 仓库内部管理

● 成品库的主管部门应对仓库进行不定期的抽查,检查账、物、卡相符状况,存放情况、标识情况。原料库主管应抽查物料的仓储情况、环境条件、有无错放、混料及超期贮存、变质、损坏等现象。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 库管员应经常对库存产品进行检查和维护,发现变质、发霉或标识脱落等现象应及时向直接上级报告,及时处理。对有保质期的产品要防止失效。发放距保质期不到一个月(含)的原料前应报验,检验合格后才能发放。距保质期不到三个月(含)的成品一般不发放(顾客同意的除外),但应及时报验,根据检验结果进行处理。若超过保质期,应及时报验,并按《不合格品控制程序》的规定处理。

● 仓库人员应进行经常性动态盘点,做到日清日结,保持账、物相符,年中和年末应配合财务部搞好盘点工作。

● 仓库做到通风、防潮、清洁,无苍蝇、老鼠。冷藏、冷冻库温度应控制在规定范围。仓库内严禁烟火,不允许存放易燃易爆物品和其它危险品(危险品库除外),并设置足够的消防器材。消防器材不允许占压。

● 对有毒有害及带有腐蚀性的物品应分别贮存,并采取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

● 退库的成品应按品种、型号分别码放并予以标识,经质管部检验为合格的办理入库,并尽快发出。经检验为不合格的,按不合格评审处置意见办理,并作出待处理标识。

● 成品库另划待处理品区,存放退货并予以标识,同时配合有关部门按程序做好退货处理工作。

● 原料库根据生产计划,做好查料、备料工作,严格按领料制度发放原料。根据生产计划和库存填报采购申请计划,保证生产需要。

● 对于喷粉产品要严格按照产品的贮存条件贮存,经常检查并通风,发现问题及时通知直接上级并与技术部联系,做到及时处理。

● 凡打开包装的原料、半成品和成品,都应重新包装,保证密封,不允许敞开存放。没有标识的应做出标识。

● 成品库负责样品的包装、发放。样品包装上应有标识,标识内容包括:品名、型号和生产日期。样品应在生产后的三个月内发放。若要将超过三个月的产品做样品发放,应报验,经检验合格后才能做样品发放。

● 安全事项

ⅰ 上班必须检查仓库门锁有无异常,物品有无丢失;

ⅱ 下班检查是否已锁门、拉闸、断电及是否存在其它不安全隐患。

6. 本制度由生产部、销售部共同制定并解释。

7. 本制度由生产部、销售部负责实施、检查与考核。

8. 本制度施行后,原有的类似制度自行废止。

一、 仓库日常管理

1、仓库保管员必须合理设置各类物资和产品的明细账簿和台账。原材料仓库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和各类原材料的性质、用途、类型分明别类建立相应的明细账、卡片;半成品、产成品应按照类型及规格型号设立明细账、卡片;财务部门与仓库所建账簿及顺序编号必须互相统一,相互一致。合格品、逾期品、失效品、料废、退回电机、返修电机应分别建账反映。

2、必须严格按MIS系统和仓库管理规程进行日常操作,仓库保管员对当日发生的业务必须及时逐笔录入MIS系统,做到日清日结,确保MIS系统中物料进出及结存数据的正确无误。及时登记手工明细账并与MIS系统中的数据进行核对,确保两者的一致性。

3、做好各类物料和产品的日常核查工作,仓库保管员必须对各类库存物资定期进行检查盘点,并做到账、物、卡三者一致。铸件仓管员必须定期对每种铸件材料的单重进行核对并记录,如有变动及时向事业部、财务部反映,以便及时调整。

4、各事业部、分厂必须根椐生产计划及仓库库存情况合理确定采购数量,并严格控制各类物资的库存量,有条件单位逐步实行零库存;仓库保管员必须定期进行各类存货的分类整理,对存放期限较长,逾期失效等不良存货,要按月编制报表,报送各事业部领导及财务人员,各事业部对本单位的各类不良存货每月必须提出处理意见,责成相关部门及时加以处理。

二、入库管理

1、物料进仓时,仓库管理员必须凭送货单、检验合格单办理入库手续;如属回用物资应凭回用单办理入库手续,拒绝不合格或手续不齐全的物资入库,杜绝只见发票不见实物或边办理入库边办理出库的现象。

2、入库时,仓库管理员必须查点物资的数量、规格型号、合格证件等项目,如发现物资数量、质量、单据等不齐全时,不得办理入库手续。未经办理入库手续的物资一律作待检物资处理放在待检区域内,经检验不合格的物资一律退回,放在暂放区域,同时必须在短期内通知经办人员负责处理。

3、一切原材料的购入都必须用增植税专用发票方可入库报销,无税票的,其材料价格必须下浮到能补足扣税额为止。同时要注意审查发票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4、入库材料在未收到相应发票前,仓管员必须建立货到票未到材料明细账,并根据检验单等有效单据及时填开货到票未到收料单(在当月票到的可不开),在收到发票后,冲销原货到票未到收料单,并开具材料票到收料单,月底将货到票未到材料清单上报财务。

5、收料单的填开必须正确完整,供应单位名称应填写全称并与发票单位一致,如属票到抵冲的,应在备注栏中注明原入库时间,铸件收料单上还应注明单重和总重。收料单上必须有保管员及经手人签字,并且字迹清楚。每批材料入库合计金额必须与发票上的不含税金额一致。

6、因质量等原因而发生的退回电机,必须由技术部相关人员填写退回电机处理单,办妥手续后方可办理入库手续。

三、出库管理

1、各类材料的发出,原则上采用先进先出法。物料(包括原材料、半成品)出库时必须办理出库手续,并做到限额领料,车间领用的物料必须由车间主任(或其指定人员)统一领取,领料人员凭车间主任或计划员开具的流程单或相关凭证向仓库领料,行政各部门只有经主管领导批字后方可领取,领料员和仓管员应核对物品的名称、规格、数量、质量状况,核对正确后方可发料;仓管员应开具领料单,经领料人签字,登记入卡、入帐。

2、成品电机发出必须由各销售部开具销售发货单据,仓库管理人员凭盖有财务发货印章和销售部门负责人签字的发货单仓库联发货,并登记卡片。

四、 报表及其他管理

1、仓管员在月末结账前要与车间及相关部门做好物料进出的衔接工作,各相关部门的计算口径应保持一致,以保障成本核算的正确性。

2、必须正确及时报送规定的各类报表,收付存报表、材料耗用汇总表、三个月以上积压物资报表、货到票未到材料明细表每月27日前上报财务及相关部门,并确保其正确无误。

3、库存物资清查盘点中发现问题和差错,应及时查明原因,并进行相应处理。如属短缺及需报废处理的,必须按审批程序经领导审核批准后才可进行处理,否则一律不准自行调整。发现物料失少或质量上的问题(如超期、受潮、生锈、老化、变质或损坏等),应及时的用书面的形式向有关部门汇报。

4、各事业部因客户需要,要求在外设立仓库的,必须报经股份公司主管领导批准后作为库存转移,并报财务部备案,其仓库管理纳入纳入所在事业部仑库管理;外设仓库必须由专人负责登记库存商品收发存台账,并将当月增减变动及月末结存情况编成报表,定期进行盘点清查,每月将各类报表在规定的时间内报送查关事业部及财务人员。

5、仓库现场管理工作必须严格按照6S要求、ISO9000标准及各事业部分厂的具体规定执行。

什么是6S: 1.整理(SEIRI)

把「要」和「不要」的物品、产品分开;处理不要的物品、产品,使「不要」的物品、产品不会多占据空间,也不会阻碍正常的生产作业。例如:处理仓库里不需要的物品、产品;处理已没有生产效益的产物,及不能再使用的设备、工具;清除厂房四周的杂草。

2.整顿(SEITON)

要用的物品,「定位」、「定量」,随手可得,减少拿取的时间。例如:设备、工具以固定的方式及地点放置;先储存的原料、物料先使用,以免过期腐坏、生锈造成浪费。

3.清扫(SEISO)

打扫尘污,修护异常,防止意外发生。例如:定期清扫、检查工具与设备;定期检查厂房的设施、屋顶。 4.清洁(SEIKETSU)

随手复原,维持整理、整顿、清扫的成果。同时,可持续防止意外、异常的发生。例如:制作设备检查记录表或记录看板,以免忘记进行定期检查工作;在仓库中制作各区储存标示牌,以利正确定位、定量储存货物。

5.素养(SHITSUKE)

养成守纪律的习惯,让习惯成自然,以彻底提高品质。例如:制作现场工作重点、流程看板,并养成遵守的习惯。

6.安全

第五篇:如何加强应急管理

浅谈如何加强应急管理工作

加强应急管理,提高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事关发展全局和生命财产安全,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对此,我们应牢固树立未雨绸缪、预防为主的思想,切实抓好基层应急管理工作。

一、重要意义

加强应急管理工作,能够最大程度地减少突发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对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加强应急管理工作,要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的原则,充分依靠广大干部职工,以保障国家、人民及职工生命财产安全为根本,以落实和完善应急预案为基础,以提高预防和处置各类突发事件能力为重点,逐步建成覆盖各级方方面面的应急预案体系;健全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落实党委领导下的行政领导责任制,加强应急管理机构和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构建统一指挥、反映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机制;制定和完善应急管理措施办法,建设突发事件预警预报信息系统和专业化、社会化相结合的应急管理保障体系,形成单位主导、部门协调、员工参与的应急管理工作格局。

二、管理体系

(一)制度建设。侧重做好应急预案编制修订和管理工作。根据实际情况制订和完善应急预案,明确各类突发事件的防范和处置程序。尽快构建覆盖各级各个方面的预案体系,并做好各级各类相关预案的衔接工作。强化预案编制质量,增强预案的针对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要根据突发事件分级标准,明确各专项预案的操作规程,制订操作手册。加强对预案的动态管理,进一步明确预案修订、备案、评审、升级与更新制度。逐步建立各级预案库,提高预案信息化管理水平。狠抓预案落实工作,经常性地开展预案演练,不断提高实战能力。

(二)机制建设。一是建立健全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各单位是本行政区域内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的行政领导机构,其有关部门是处置各类突发事件的工作机构,应依各自职责负责好相关类别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工作。各专项应急指挥机构要进一步强化职责,充分发挥在相关领域应对突发事件的作用。可设立应急管理办公室,作为统筹应急管理工作的办事机构。各科室(部门)要进一步明确专(兼)职应急管理工作人员,履行值守应急、信息汇总、综合协调等职能,在应急管理工作中发挥运转枢纽作用。二是完善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加强协调联动,积极推进资源整合和信息共享,建立应急管理联系工作机制,研究应急管理工作中的突出问题。加快突发事件预测预警、信息报告、应急响应、应急处

置及调查评估等机制建设,建立工作例行报告制度。

(三)应对能力建设。一是加快推进应急平台建设。充分利用现有办公资源和专业系统资源,构建综合应急平台体系,实现互通互联,满足值守应急、信息汇总、指挥协调、视频会商等基本功能。加快制订应急信息平台建设规划,并分步实施,实现统一接报、分类分级处置的应急联动工作机制。二是强化突发事件的信息报送和预警工作。要建立和完善突发事件信息报告工作制度,明确信息报告的责任主体,确保重大突发事件及时准确上报和妥善处置,对迟报、漏报甚至谎报、瞒报造成严重影响和后果的行为要依法追究责任。设立基层信息员,不断拓宽信息报告渠道。要抓紧建设各类突发事件预警系统,建立预警信息通报与发布制度,充分利用电子屏幕、内部网络平台、手机短信息、电话等各种载体和手段,及时发布预警信息。三是健全应急救援队伍体系。建立充实应急救援队伍,定期进行应急救援演练演习,提高应急救援能力。四是加大应急处置工作力度。进一步规范应急处置工作程序,明确突发事件发生后,及时掌握、准确判断突发事件发展态势,启动相关预案,组织调动应急资源和力量开展救援工作,采取必要措施,控制事态发展,及时开展事故调查处理工作,并督促相关单位落实整改措施。五是提高基层应急管理能力。要求基层部门针对日常工作中可能遇到的突发事件,制订操作性强的应急预案,经常性地

开展应急知识宣传教育,增强应急安全意识,努力提高职工自救、互救能力,做到有预案、有救援队伍、有联动机制、有善后措施。同时要求基层部门经常开展风险隐患的排查,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县级单位应该加强对基层应急管理工作的指导和检查,注重基层应急投入,促进基层应急管理能力的全面提高。六是抓好风险隐患普查和监控工作。对可能造成突发事件的危险源、危险区域、安全隐患、矛盾纠纷或不稳定因素进行普查登记、分析评估、治理整改和统计汇总。同时建立各类风险隐患分级、分类管理制度,落实综合防范和处置措施,实行动态管理和监控,对重大风险隐患,要进行实时监控。进一步加强各部门、重点部位安全管理的监督检查,严密防范各类安全事故。七是统筹管理各类应急资源。建立应急资源储备制度,在对现有各类应急资源普查和有效整合的基础上,统筹规划应急处置所需物料、装备、通信器材、生活用品等物资保障应急处置工作的需要。加强应急管理基础数据库建设,实现资源共享,为妥善应对各类突发事件提供可靠的基础数据。

(四)培训和宣传。一是积极开展应急管理培训。要将应急管理培训纳入教育培训体系,制订应急管理的培训规划和培训大纲,明确培训内容、标准和方式。加强干部职工和应急救援队伍安全知识、处置技能和操作规程的培训。负有安全监管职责的部门要强化培训考核,确保安全培训普及面达

100%,达不到考核要求的管理人员和职工一律不准上岗。二是大力宣传普及应急知识。要充分运用各种现代传播手段,开展有关应急防护知识教育,深入宣传各类应急预案,开展现场宣传、知识竞赛等活动,全面普及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减灾等知识和技能,扩大应急管理科普宣教工作覆盖面。三是做好信息发布和舆论引导工作。要高度重视突发事件的信息发布、舆论引导和舆情分析工作,为积极稳妥地处置突发事件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要坚持及时准确、主动引导的原则和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建立健全突发事件新闻报道快速反应机制。要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新闻宣传纪律,及时发布信息,把握正确舆论导向,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

(五)组织领导。一是进一步加强对应急管理工作的领导。建立和完善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责任制度、领导干部应急管理工作责任制度和应急管理绩效评估制度,将应急管理工作情况纳入干部政绩考核内容和工作目标管理考核内容。认真研究和把握应急管理工作的内在规律,总结、完善和推广应急管理工作中的新经验,不断增强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要建立并落实应急管理责任追究制度,对失职、渎职、玩忽职守等行为要依法追究责任。二是组织动员干部职工群众共同参与应急管理工作。要紧紧依靠干部职工群众,动员各种力量积极参与,形成应急管理工作合力。要充分发挥工会、

共青团、妇联等组织在动员职工、宣传教育、监督管理等方面的作用。三是建立应急管理投入机制。建立健全应急管理保障资金投入机制,保证应急管理工作经费,并纳入本级财务预算,适应应急队伍、装备、交通、通信、物资储备等方面建设与更新维护资金的要求。建立安全生产经营的长效投入机制,增强安全保障和应急救援能力。四是加强评估和统计分析工作。有关部门要对各类突发事件的处置及相关防范工作作出评价,对应急管理工作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并形成应急管理工作评估分析报告。加强应急管理统计分析工作,完善分类分级标准,明确责任单位和人员,及时、全面、准确地统计各类突发事件相关情况,建立突发事件档案,实现应急管理痕迹化。(刘辉)

上一篇:如何防范校园暴力事件下一篇:热固型改性防火聚苯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