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必背热点之生态篇

2023-02-22

第一篇:申论必背热点之生态篇

2018国考申论热点:解读十九大之生态文明建设

以教育推动社会进步

2018国考申论热点:解读十九大之生态文明建设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十九大对新时代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的相关部署,站位高、决心大、目标明、举措硬,连日来引发国内外广泛关注和热议。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重大政治论断,让我们进一步加深了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常纪文认为,“一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包括对美好生态环境的期盼;二是环境问题的出现,根本原因还是发展不平衡和不充分;三是环境问题的解决,还是要靠平衡发展和充分发展。十九大报告对生态环境问题的现状、产生原因及其解决路径的重大判断和部署,是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原因、问题无外都是申论当中的答题要素,为了更好的实现生态建设的目标,应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我们可以从申论角度来看一下,那提什么样的对策就是我们的重点:例如:“加强河湖管理、建设水生态文明”,“推进绿色发展。加快建立绿色生产和消费的法律制度和政策导向,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发展绿色金融,壮大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推进能源

1 / 2

以教育推动社会进步

生产和消费革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推进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实施国家节水行动,降低能耗、物耗,实现生产系统和生活系统循环链接。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对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开展创建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和绿色出行等行动。”等等都是好对策、高分对策。

申论中的对策高分都离不开经典语句,如何获得是考生的关注重点?例如:2017政府工作报告、十九大报告、人民日报网、新华网都可以是大家对策的来源,更是高分的来源。

从十九大中可以看出生态文明建设是我们接下来发展的重中之重,同样也是我们申论考题的首选,所以解读十九大、解读政府工作报告是我们考生所需要重点关注的。

更多考试资讯:http://nmg.huatu.com/

2 / 2

第二篇:2014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生态篇:农村环境治理

沈阳人事考试网

2014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生态篇:农村环境治理

导语:在通常印象中,垃圾是个“城市话题”。这些年,围绕垃圾围城、垃圾焚烧等一系列讨论,城市垃圾问题已得到相当重视。而农村垃圾问题,却还没有进入公众视野,尽管这一问题已经相当严峻:早在2008年,全国农村每年就产生生活垃圾近3亿吨,其中1亿吨被随意堆放。据环保部统计,如今农村的污染排放已经占到全国的“半壁江山”。“污水靠蒸发,垃圾靠风刮,室内现代化,室外脏乱差”,仍是普遍现象。

【背景链接】

一、政策背景 建设生态文明

2012年12月8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十八大报告中特别强调,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并将生态文明建设列为独立章节,这是对人和自然关系认识的进一步升华,也足以说明生态文明的重要性以及国家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视程度。

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

2012年12月31日,中共中央发布2013年一号文件,其中明确指出要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包括加强农村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和综合整治,努力建设美丽乡村;搞好农村垃圾、污水处理和土壤环境治理,实施乡村清洁工程,加快农村河道、水环境综合整治;发展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创建生态文明示范县和示范村镇;开展宜居村镇建设综合技术集成示范等。

农村环境保护工作要点

2013年1月18日,环境保护部办公厅印发《2013年全国自然生态和农村环境保护工作要点》,提出关于农村环境保护的指导思想及工作思路:强化农村环境保护“四轮驱动”,

沈阳人事考试网 沈阳人事考试网

加快解决农村突出环境问题,强化农业生产环境监管,努力建设美丽乡村;启动“土壤环境保护工程”,全面推动土壤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工作。

加大农村环境保护力度

2013年2月4日,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在全国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上强调:深化“以奖促治”、“以奖代补”政策,扩大农村环境连片整治范围。全面推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目标责任制。

保持乡村风貌,营造宜居环境

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村庄建设要注意保持乡村风貌,营造宜居环境,使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良性互动。从而确定了在国家层面对农村环境保护与治理发展的新方向。

农村环境保护行动计划将出台

2013年7月9日,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围绕环境保护有关问题在人民大会堂作报告时指出,农村环境保护直接关系到城乡居民的“米袋子”、“菜篮子”、“水缸子”。全国4万个乡镇、近60万个行政村大部分没有环保基础设施,每年产生生活污水90多亿吨,生活垃圾2.8亿吨,不少地方还处于“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状态。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结果显示,农业源排放的化学需氧量、总氮、总磷等污染物分别占全国排放总量的 44%、57%和67%周生贤介绍,环保部制定的《农村环境保护行动计划》,正在征求有关部门和省级人民政府意见,修改完善后,按程序报批,抓紧出台。

二、落实情况

攸县模式: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方式,探索生活垃圾处理市场化运营机制

沈阳人事考试网 沈阳人事考试网

2013年,国家环境保护部印发湖南省环保厅的调研报告《因地制宜,多措并举,有效破解农村垃圾处理难题》,推介湖南省开展农村环境集中连片整治的经验,重点推介了攸县等地治理农村生活垃圾污染的方法和模式。

该县采取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方式,探索生活垃圾处理市场化运营机制。充分利用乡(镇)、村原有闲置房产,投资300万元建设回收网点、成立资源回收公司。同时,在县城配套建设一座占地500亩的再生资源产业园,建立一个可年分拣处理再生资源20万吨的分拣处理中心,并计划建设塑料、废金属等加工企业入驻平台。

该县设置了19个乡级再生资源回收站、123个村级再生资源回收点和一个垃圾分拣中心,配备了3台垃圾回收车,每户农家配备一套垃圾桶,按照定地点、定时间、定种类、定价格、定规则、定职责的方式进行资源回收;出台优惠政策,对再生资源公司给予支持;实行乡镇考核和村组考核机制,明晰奖惩;大力整治农村乱扔乱倒乱堆乱放等现象,实行垃圾集中堆放、每日收集、定期清理,同步跟进改水、改厕、改圈、改建沼气池,整治村的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80%以上。

分类减量分散处理方法》科普专题片画面【百姓怎么看】 观点一:治理农村环境要落实政策

人民网某网友:农村环境污染问题何时解决:生活垃圾随意堆放,生活污水遍地流淌,占90%的农贸市场及街头摊点塑料袋问题谁去治理?

沈阳人事考试网 沈阳人事考试网

腾讯辽宁网友:辽东有许多高污染工业(中小型)向农村偏远山区转移,如小型造纸、小型碳素、小型化肥、化工等等,同样恶染了我大好河山。国家应该加大整治力度,决不可以向地方、个别人的利益低头。

人民网某网友:看到环保总局出台"以奖促治"这个政策真的很好,现在农村的环保问题确实应该好好重视了。就希望相关部门能出台一些很具体的措施,激发起大家致力于农村环保工作的热情!

腾讯莱芜网友:近年来,在环保总局的大力促进下,全国的环保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面临当前严峻的环保形势,国家环境保护的执法力度还很不够,法律不够建全和完善,环保法律法规在执法过程中可操作性不强,缺少应有的震慑作用,造成环保执法太“软”。

观点二 对农村环境问题要重视

人民网某网友:现在政府非常重视农村,农民的幸福指数也有所提高,但是在卫生环境管理方面,农村仍是个被遗忘的角落。农村没有垃圾回收制度,农民不知垃圾投放在那里,所以许多河流、池塘、树林、田间地头到处充斥着电池、农药瓶、废塑料等有毒垃圾和生活垃圾,可以说是没有净土。农田是一切食物的源头,食品安全关系着国民的身体健康,国家应该重视农村环境卫生问题,谢谢! 人民网某网友:农村卫生环境在一天天恶化——城市垃圾可以堆到郊区,而农村的垃圾随处扔,老乡没有环保意识,更没有那个条件。今年回家,看到河水越来越浑浊,塑料袋子到处都是,新盖的房子把耕地都给占了......环保建设请快带上我们可爱的农村吧。

观点三 治理农村污染要转变发展思维 提高环保意识

新浪网友“山茶树R”:现在的政府只注重GDP增加了多少,卖了多少土地,引进多少外资,根本不注重民生,环境保护,尤其是对农业水利工程维护,现在99%的农村水利还是老毛时代兴建的,管道老化,渠道淤塞,无人无钱维护,一遇干旱就大张其鼓地抗旱捞政。

人民网某网友:我们家乡要建设一个年产百万吨的焦炭项目,就在大凌河岸边。这个项目能给我们当地带来不少就业机会和税收,可是大凌河是我们的母亲河,也是我们几个县市自来水的水源地,我们不知道一旦这条河被毁了,我们该怎么办。发展地方经济不能牺牲环境啊!

人民网某网友:我建议国家应该加大环保领域的宣传教育。在我们这里,乱烧乱倒垃圾的现象还很普遍,随地吐痰,随手丢垃圾,更是随处可见。每年虽然在特定的日子里会有宣传教育活动,但是感觉收效甚微。我觉得环保宣传教育还是要建立一种体制,坚持下去,长

沈阳人事考试网 沈阳人事考试网

此以往,环保观念深入人心,这样才有利于环保工作的开展,真正让我们的生活环境越来越好。

【专家怎么说】

对于现有的立法执法部门应该去严格地执行,特别是应该加强农村环境保护这些机构的力量,比如县级环保部门应该增加编制,让他能够去管。另外应该发展公众的监督,因为一个地方如果是保护那些污染的企业为了发展经济的话,没有公众的监督,那环保部门根本就发挥不了作用。——中国政法大学环境法教授 王灿发

农村典型的污染问题是非点源污染,而农村非点源污染最终是对水体的污染。与城市相比,农村的工业点源少,污染主要来自种植污染源、生活污染源和养殖污染源。农药、化肥流失,生活污水排放,生活垃圾、畜禽粪便随意堆放等,最终导致水体污染。——中国人民大学环境政策与环境规划研究所所长 宋国君

可以说,农村环境问题的根源是社会问题。农村的环境问题是伴随经济发展而产生的问题,如果不转变发展方式,那么即使投入再多的钱,也很难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农村环境与社会研究中心主任 王晓毅

经济发达地区可以规划先行,建设现代化的新农村;经济欠发达地区可以在保留鲜明特色的基础上,打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农村人居环境。在建设中,要注意保留传统文化和历史文物古迹,切忌全部毁灭重建,还应注意资源综合利用,提倡节能减排和低碳意识,充分利用清洁能源。——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副研究员 陈昕

【政府怎么办】

[2013年农村环境保护工作要点]

强化农村环境保护“四轮驱动”,加快解决农村突出环境问题,加强农业生产环境监管,努力建设美丽乡村

深入实施“以奖促治”政策。第二季度召开全国农村环境保护工作会议;召开部内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协调小组会议;扩大农村环境连片整治范围,在各省(区、市)全面推行连片整治;加强监督考核,对2010年第一批8个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省(区、市)工作完成情况进行评估考核,对2012年第三批6个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省(计划单列市)工作落实情况进行督促检查;积极筛选和推广农村环保实用技术,建立技术指导和服务体系;建立健全农村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行维护的长效机制;加大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宣传和培训力度。

沈阳人事考试网 沈阳人事考试网

着力推行“以考促治”。在各省(区、市)、计划单列市全面试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目标责任制,印发《“十二五”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目标责任制考核规定》,与各省(区、市)、计划单列市人民政府签订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目标责任书,全面落实《全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十二五”规划》确定的6万个建制村的环境综合整治目标任务。

大力开展“以创促治”和“以减促治”。完善国家级生态乡镇、国家级生态村考核指标和办法;研究制定美丽乡村建设制度和办法;建立国家级生态乡镇和国家级生态村信息管理系统;复核、公告一批国家级生态乡镇和国家级生态村;加强对已公告的国家级生态乡镇和国家级生态村的监督检查和动态管理。

加强农业环境监管。推动国务院发布《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条例》;扎实推进《全国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工作任务落实;积极推进国家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建设,完善考核管理机制,引导有机产业县域乡域规模化发展;继续深入推进农业环境保护监管政策性基础研究,研究拟定农药使用环境安全监管制度、农业源污染监测方法及制度等基本方法和制度;建立健全农村环境的监测、统计和考核评估体系,积极推进农业污染减排。

启动“土壤环境保护工程”,全面推动土壤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工作

协调国务院办公厅印发《近期土壤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工作安排》。研究制定考核管理办法,代表国务院同各省级人民政府签订目标责任书,开展工作实施情况督查,指导各地编制实施方案;启动“土壤环境保护工程”,会同财政部研究制定“以奖促保”政策并开展试点,开展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试点,启动全国重点地区土壤污染加密调查;组织召开全国土壤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工作会议。

加强土壤环境保护法规制度建设。开展土壤环境保护立法调研,组织起草土壤环境保护法草案;研究起草农用地土壤环境保护监督管理办法;推动发布污染土壤环境管理办法;指导地方继续开展土壤环境监管试点工作。

开展土壤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前瞻性研究。总结国内外土壤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工作经验,启动《土壤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十三五”规划和2030年远景目标》前期研究,提出“十三五”时期土壤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规划总体思路和框架;继续推动中荷土壤环境保护合作。

[权威论述]

沈阳人事考试网 沈阳人事考试网

要划定并严守生态红线,构建科学合理的城镇化推进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保障国家和区域生态安全,提高生态服务功能。要牢固树立生态红线的观念。在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上,就是要不能越雷池一步,否则就应该受到惩罚。——习近平

绿水青山贫穷落后不行,但殷实富裕环境恶化也不行。我们需要进一步创新发展理念,推动科学发展。一是不能再欠新账,包括提高环保的门槛;二是加快还旧账,包括淘汰落后产能等。政府应当铁腕执法、铁面问责。——李克强

这几年,我们在城市环保上下了不少功夫,但是农村环保却长期以来没有引起足够重视,是环保工作的“短板”。这既有缺乏村镇规划、环保设施落后、公共投入不足的问题,也有在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忽视了农村环境保护的问题。——国务院副总理 汪洋

在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的同时,要更加注重农村环境改善,推进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向农村延伸、环境监管向农村覆盖、环保投入向农村倾斜,加强城乡环境保护的联动与协作,推动环保信息、技术、设施共建共享。——国务院副总理 汪洋

在解决农村生态环境问题方面,将着力推进村镇环境连片整治。深化“以奖促治”、“以奖代补”政策,扩大农村环境连片整治范围;加强农药化肥使用环境安全监管,开展农业环境保护绩效评估和农业源污染监测试点,加大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力度,减少农业面源污染;深入开展耕地土壤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环境保护部部长 周生贤

结语:须站在构建和谐社会和实行“中国梦”的高度,针对农村环境治理打一场攻坚战,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努力完善农村环保基础设施,让农村尽快呈现出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的美丽图景。

沈阳人事考试网

第三篇:申论必背热点

申论必背热点之政治篇

“打老虎”也要“打苍蝇”,基层党群干部问题

作为作为国家治理毛细血管的最末端,村干部直接面对百姓,对于上,他们代表民意;而对于百姓,他们则代表政府。所以他们虽然官职不高,但是能量很大。前不久一个报道惊爆了人们的眼球,说在广东抓获了一个以村主任为首的黑社会团伙,竟然要出动700名特警。我们的基层党组织到底出现了什么样的问题,应该如何来加强呢?这一问题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原因】

1、不少地方政府片面强调能人治村、强人治村,表面的政绩追求却掩盖不了村官在品德方面的不及格。

2、选举程序不够严格,存在贿选、暴力选举的情况,最终使得集体利益家族化。

3、村干部权利过大,缺乏有效的制约,存在权利寻租空间。 【措施】

1、转变思想观念,不片面强调能人治村,确立为群众服务的中心思想。

2、健全落实“四议两公开”,借鉴兴隆村成功经验,建立和完善民主议事制度,成立议事小组,实行一事一议,加大对于村干部的权力制约。

3、设立村务监督委员会,监督村官、监督村委会的领导,对于村干部的进行监督。

4、进一步明确党群干群的关系,建构起惩治和预防腐败的一个体系,建构一个“苍蝇”的禁飞区。 食品药品监管体系建设

食品药品安全是重大的基本民生问题,近年来,食品药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早已成为重大的社会问题。在食品药品安全危机已然成为国人心头之痛的背景下,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是目前亟需采取的行动。 【原因】

1、食品监管职责交叉和监管空白并存,责任难以完全落实,资源分散配置难以形成合力,整体行政效能不高。

2、人民群众对药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提出了更高要求,药品监督管理能力也需要加强。

3、制度建设的进步,并没有真正转化为监管的成绩。一些监管者疏于监管,甚至将监管制度异化为个人或小集体寻租的工具。 【措施】

1、减少监管环节,将多个部门的食品安全监管和药品管理职能进行整合,组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机构,对食品药品实行集中统一监管。

2、吸纳更多的专业技术人员从事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根据食品药品监管执法工作需要,加强监管执法人员培训,提高执法人员素质,规范执法行为,提高监管水平。

3、要严格落实部门责任,合理划分相关部门食品药品安全监管边界,建立健全食品药品监管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严防失职渎职。

4、加快建设功能完善、上下一体的食品药品安全综合信息平台、电子信息追溯系统、投诉举报工作平台等信息化应用平台。 户籍制度新政

户籍改革不是个新鲜话题了,但是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以《意见》的方式加以重申,并且高屋建瓴提出户籍改革的指导思路,还是引起了从普通老百姓到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与重视。现行户籍制度与百姓工作生活的实际需要,与社会发展所引发的矛盾和冲突,已经到了非解决不可的地步。 【原因】

1、一些地方政府在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过程中,犯了急功近利的毛病,出现借户籍改革和城镇化而损害农民利益的事情。

2、农村产权制度不够完善,在户籍制度改革中,没有很好的维护农民土地的相关权益。

3、城市规划涉及不完善,并没有有效的应对户籍改革创造有利条件。 【措施】

1、要完善农村产权制度,维护好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

2、要区别情况、分类指导,由各地根据中央的总体要求和政策安排,因地制宜地实行差别化落户政策。

3、要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合理布局、功能互补,增强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经济集聚能力,为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创造有利条件。

建设服务型政府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切实转变政府职能,进一步简政放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那么为什么要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呢,这是我们今天要探讨的问题。 【原因】

一、政府在经济调节中对微观事务的干预较多,有效的宏观调控偏少;直接调控的行政手段较多,利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的间接调节较少;事前审批过多,事中事后监管较少。

二、审批事项过多,效率低下,审批过程不透明,缺乏约束监督。

三、有法不依、执法不严、司法不公等现象普遍,缺乏问责机制。 【措施】

一、继续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进一步规范政府权力。

二、减少行政审批事项,进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该取消的审批项目坚决取消,该下放的项目尽快下放。

三、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为社会提供更多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整合社会管理资源,提高社会管理水平,使整个社会既充满活力又保持安定有序。

四、完善法制,坚持依法行政。进一步加强行政立法,提高行政立法水平;改善行政执法,促进严格执法、公正执法和文明执法;继续坚持各种行之有效的民主监督制度,确保公共行政权力的有效运行。

申论必背热点之经济篇 改革旅游业

中国已进入大众旅游时代。随着中国百姓收入的增长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消费也随之升级,旅游已由少部分人的生活追求变成为大多数人所能所爱,并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休闲方式。国务院总理李克强7月2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提到要进行旅游业改革,通过刺激我国旅游消费的全面增长,带动相关产业链的“一条龙”发展,从而打造出中国经济稳增长的又一重要利器。 【原因】

1、旅游市场开放程度不够,行政审批程序繁多,且地方特色旅游缺乏合理的政策支持。

2、旅游市场乱象丛生,存在黑导游、乱涨价等问题,旅游行业配套的设施、服务、专业人才和实际需求不匹配。

3、旅游产品形式单一,品质不高,对于消费群体来讲缺乏吸引力。

4、消费者缺乏旅游条件,带薪休假落实不到位,学校寒暑假安排不合理。

【措施】

1、推动旅游市场向社会资本全面开放,进一步深化对外合资合作,提升旅游业水平。减少行政审批,在投融资、用地、宣传推广等方面加大政策扶持,做大做强旅游企业。

2、加大对旅游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人才培养等的投入。加强旅游市场监管,严厉打击乱涨价、“黑导游”和强迫消费等行为。

3、提升旅游产品品质和内涵。用创意设计创新旅游产品,大力开发老年、民俗、养生、医疗旅游等。

4、合理安排学校寒、暑假等假期,组织好夏令营、冬令营、研学旅行;贯彻落实职工带薪休假制度。

煤炭产业发展 年产能11亿吨,实际年产量9亿吨,年外调6亿吨的煤炭大省山西,今年首季巨亏40.2亿元。煤炭行业是产能过剩的一个典型案例,作为煤炭兴省的山西,如何推进煤炭行业转型,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原因】

1、雾霾肆虐迫使各地大规模推进“煤改气”,又因节能降耗已成社会大势,煤炭需求逐步下降。

2、产能严重结构性过剩,巨大的产能和实际需求严重不匹配,煤炭价格一路走低,产煤企业持续亏损。

3、山西各级财政对晋煤依赖程度令人为之侧目。煤价中所含税费(还只是桌面上明收的)高达四成。进口煤没有苛捐杂税,虽经长途运输价格比国产煤还低。 【措施】

1、建立由财政托底鼓励民资参与的国家煤炭储备制度。

2、适度控制进口煤炭,同时规范地方政府税收政策,砍掉过多、过滥、过重的搭车收费。

3、压缩过剩产能,尤其淘汰高硫、高灰和低热值煤炭产能,推动煤炭产业规模化、集约化,降低生产成本,增加产品竞争力。

扶持小微企业发展

小微企业是小型企业、微型企业、家庭作坊式企业、个体工商户的统称。据最新统计,全国共有小微企业1169.87万户,占企业总数的76.57%,已成为国民经济重要支柱和吸纳新增就业主渠道。然而,小微企业也还面临管理不规范、融资难、效率低下、竞争能力弱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小微企业发展壮大。 【原因】

1、企业经营成本上升。一方面,目前一些地区小微企业纳税种类繁多,税负负担过重,在一定程度上挤压了企业的利润;另一方面,人工成本增加和经济形势的不稳定,企业运营越来越困难,经营成本明显上升。

2、融资难。对银行而言,由于发放小微企业贷款的盈利水平往往不到预期,导致银行服务小微企业的内在动力和积极性不足。同时,各地银行没有根据辖内小微企业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要制定有针对性的、具体的支持或帮扶政策。另外,资金面紧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

3、市场竞争加剧。小微企业尤其是贸易企业自身存在着进入门槛低、经营渠道窄,开拓市场能力不足的先天短板。再加上受经济大环境不景气,消费市场有效需求不足,同地域、同档次、同类型企业偏多影响,导致行业内部竞争异常激烈。且目前大多数小微企业自身普遍缺乏新意和吸引力,服务观念落后。

4、市场信息滞后。目前应用互联网开展采购和销售的中小微型企业比重低,小微企业信息不灵,缺乏互通的信息平台,对其发展后市很难有长远的预测和判断,影响其长远稳定发展。 【措施】

1、以市场为主导,鼓励创意、设计类中小微企业成长,引导民间资本投资文化创意、设计服务领域,设立创意中心、设计中心,放开建筑设计领域外资准入限制。

2、扩大小微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实施范围,进一步减轻税负,助力小微企业成长。

3、扩大中央财政新兴产业创投引导资金规模,加快设立国家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完善市场化运行长效机制,实现引导资金有效回收和滚动使用;建立多层次的银行体系和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提高融资效率。

4、搭设企业协作配套互动信息平台,及时发布核心企业拟向小微型企业采购产品、销售原料和转让产品的目录,有效地向配套企业和核心企业传送信息,促进双方人才、资源、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

引导商业保险参与社会保障体系

近日中国社会保障30人论坛2014年年会在京举行,围绕“建立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与会专家指出,经过近几年的发展,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但现行制度总体上仍存在着制度碎片化、权益失衡等内在缺陷,急切需要全面优化,实现制度整合。为全面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有专家指出“一个公平有效的社会保障体系,应该是包括社会保险、商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等多层次优势互补,政府、社会、单位和个人多渠道参与的全方位保障体系。要积极引导商业保险参与和服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体系”。 【原因】

为什么要大力引导商业保险参与社会保障体系?

一、当前仅靠社会保险很难解决公民的“救急难”问题,一场突然的自然灾害、一次意外事故、一种难以治愈的疾病,都会使很多公民的生活陷入绝境,甚至会有很多群众采取极端的自救行为。

二、目前承办社会补充医疗保险的商业保险机构,须缴纳营业税及附加税,严重限制了商业保险机构参与多层次医保体系的空间,打击了商业保险参与社会管理的积极性,也和税收政策“调节社会公平、提高社会福利”的原则相背离。

三、缺少鼓励商业保险机构参与社会管理的政策机制。

四、基本社会保险与商业补充保险两种补偿机制衔接中存在制度漏洞。 【措施】

如何充分发挥商业保险机制在服务中国特色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中的作用?

一、从机制上加大力度,鼓励商业保险机构参与社会管理。政府要切实转变观念,在市场机制可以充分发挥作用的领域,积极通过委托或购买服务的方式,引导商业保险参与社会管理。另一方面,要加大国家政策推进力度,鼓励商业保险积极探索,利用保险机制辅助解决社区管理、特殊人群救助以及其他领域的问题。

二、商业保险要积极创新。商业保险要对当前社会管理面临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开发有针对性的风险解决方案,当前要重点参与社会公共安全体系建设和社会特殊群体管理。

三、对商业保险机构办理各种类型补充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的,实施税收优惠政策,提高商业保险机构的服务积极性。

四、建立社会医疗保险政策协调机制。建议政府有关部门建立社会保险、商业保险、卫生管理等部门参加的社会医疗保险政策协调机制,弥补基本社会保险与商业补充保险两种补偿机制衔接中的制度漏洞。

土地流转

自从国家出台有关土地流转的政策以后,各地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呈加快之势,土地流转涉及亿万农民切身利益,要结合农民群众意愿,不能搞行政强求,不能搞行政瞎指挥,不能搞大跃进。农业部近日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切实做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工作,保证土地流转规范有序进行。 【原因】

如今土地流转工作已逐渐步入正规,为什么农业部还要颁发通知规范土地流转,究其原因主要有:

一、当前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总体是平稳健康的,但是也存在有的地方片面追求流转规模和流转比例,靠行政命令下指标、定任务、赶速度,违背农民意愿,损害了农民利益;有的地方盲目引进工商资本长时间、大面积租赁和经营农户承包地,加剧了土地“非粮化”、“非农化”。

二、从广大农村的现实来看,除了城市近郊,很少有那种土地、工厂、农家乐连成片的地方,即除了城市近郊的农民有条件将土地流转获益外,广大农村的农民是很难从土地流转中获得多少收益的。

三、加快土地流转,有利于解决当前农村耕地分割零散、规模过小、效益偏低的问题;有利于实现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提高土地的整体效益;有利于土地、技术、资金、劳动力优化重组,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抵御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能力。 【措施】

规范土地流转的主要措施:

一、全面准确把握中央精神,使土地流转规范有序进行、平稳健康发展。要始终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原则,不得损害农民权益、不得改变土地用途、不得破坏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尊重农民意愿,不能搞大跃进,不能搞强迫命令,不能搞行政瞎指挥。

二、严格规范土地流转行为。禁止任何组织以任何方式决定流转农户的承包地,禁止将整村整组农户承包地集中对外招商经营;鼓励承包经营权在公开市场上流转,鼓励土地在农户间流转,向种田能手流转;不得改变流转土地的用途,流转的土地要用于农业特别是粮食规模化生产,严禁借土地流转之名搞非农建设,严禁破坏、污染、圈占闲置、撂荒耕地。

三、合理把握土地流转规模。土地经营规模要与城镇化进程和农村劳动力转移规模相适应,与农业科技进步和生产手段改进程度相适应,与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提高相适应,并充分考虑地区差异,自然经济条件、生产费用成本、农业机械化水平等因素,避免脱离当地实际,违背农民意愿。

四、区别对待不同用途的土地流转。根据不同地区的土地资源、人力技术、农资价格、不同地区和环境条件下农产品销售环节的不同成本、农产品销售价格、气候等自然灾害等因素,规定不同的流转方式和内容,保证各种土地的农民都能从土地流转中受益。

申论必背热点之生态篇 ----大气污染

“空气污染已成为全世界城市居民生活中一个无法逃避的现实。”如果人类生活在污染十分严重的空气里,那就将在几分钟内全部死亡。工业文明和城市发展,在为人类创造巨大财富的同时,也把数十亿吨计的废气和废物排入大气之中,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圈成了空中垃圾库和毒气库。人类渐渐的将自己推到了自己亲手制作的“2012世界末日”的道上!所以大气污染的治理迫在眉睫。 【原因】

一、我国的能源消费主要是以煤炭为主,导致生成大量的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这是主要的大气污染源。

二、随着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城市机动车保有量在不断增加。机动车排气污染在城市大气污染中所占比例不断上升,特别是一些大型和特大型城市。

三、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建设中地面扬尘、建筑扬尘、土壤风蚀扬尘等均对空气中颗粒物浓度有较大影响。另外,不合理的道路清扫方式和洒水不够,极易造成二次扬尘污染。 【措施】

一、制定政策规划,加强大气污染立法及其完善与更新,推进大气污染治理。

二、通过市场建立碳排放交易平台,以市场调节手段控制大气污染。

三、建立大气污染监测网络,实现大气污染治理的区域协调监管。

四、改善能源消费结构,发展清洁新能源,减少煤炭消费。

环境保护问题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环境,但是工业现代化发展所带来的环境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工业发展和人们环境需求之间矛盾越来越尖锐。近几年雾霾、水污染等问题无不体现了我国环境保护的现状堪忧,未来环境问题将严重阻碍我国健康发展,值得我们探讨。 【原因】

1、在新情况、新形势下,环保法并不足以应对目前的环境保护形势,亟需完善立法。

2、政府环境责任落实不到位,地方政府对于地方环境质量负责流于形式。

3、违法成本过低,处罚过轻,没有真正的起到保护环境的作用。 【措施】

1、面对环境保护新形势,加快制定和完善环境保护配套法律,例如修订大气污染防治法、制订土壤污染防治法。

2、明确政府责任,健全问责机制,对于政府违法实施行政许可、包庇环境违法行为等行为将严厉惩处,限制政府乱作为。

3、通过规划的形式确立污染防治目标,限定政府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目标,减少政府不作为。

4、增加惩处力度,针对违法排污、先建后审等违法违规行为,增设按日处罚、治安处罚等新的处罚形式。

土壤污染

当前,我国粮食生产在政策扶持、科技支撑、农业机械化等关键环节形成了一套有效的保障机制,去年粮食总产量达60193.5万吨,同比增长2.1%。但高残留、“毒大米”、重金属超标等问题频频出现,土壤污染问题已间接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还造成了一定的社会恐慌,使粮食质量出现信任危机,并且从大米生产企业到大米市场,再到农户,整个产业链条都遭到冲击,粮食库存不断增加,大米价格持续下滑,影响农民种粮积极性,危及我国粮食安全。 【原因】

一、工矿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排放的废气、废水、废渣,以及城市生活污水的大量排放,城市垃圾向土壤直接倾倒,造成其周边土壤污染。

二、农业生产活动中污水灌溉,化肥、农药、农膜等农业投入品的不合理使用和畜禽养殖等,导致耕地土壤污染。

三、自然背景值高是一些区域和流域土壤重金属超标的又一原因(自然背景值,指在未受污染影响的情况下,其化学元素的正常含量,以及环境中能量分布的正常值)。 【措施】

一、进一步修改完善近期审议并原则通过的《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推进土壤治污领域纲领性文件的出台。

二、加快推进土壤环境保护立法进程,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和人居环境安全。

三、进一步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工作,摸清土壤环境质量状况。

四、实施土壤修复工程,逐步建立土壤污染治理修复技术体系,有计划、分步骤地推进土壤污染治理修复。

五、加强土壤环境监管,建立土壤污染责任终身追究机制,并加强对涉重金属企业废水、废气、废渣等处理情况的监督检查,严格管控农业生产过程的农业投入品乱用、滥用问题,规范危险废物的收集、贮存、转移、运输和处理处置活动,以防止造成新的土壤污染。

中国式治霾,能否做到霾开雾散? 【中政申论编者按】

当节日喜庆的硝烟散尽,全国多地却仍笼罩在阴沉的雾霾之中。重重雾霾加重了人们的疑虑--从“洒水抑尘”到“停工停课”,从“雾霾罚单”到“免职开除”,各地治理雾霾的措施多样、语态坚决,为何效果并不明显?政策在落实中又遭遇了哪些尴尬与问题?突破“十面霾伏”的症结何在?近日,环保部出台了《关于加强重污染天气应急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北京、上海、江苏等地也出台或制订空气污染应急预案。这些应急预案是否能有效做到霾开雾散呢? 【原因】

雾霾产生的主要原因:

一、拥挤的人口、拥堵的交通、输入性生活消费、脆弱的环境自净力,再加上城市本身的热岛效应,是导致城市大气污染的重要原因。

二、雾霾成因复杂,治理周期较长,底数不清、机理不明、技术不足是制约我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瓶颈之一。

三、虽然各地纷纷出台治理大气污染的应急预案,面对重度雾霾突袭,不少城市并未真正执行该应急预案,而且全国尚未形成完善的重污染天气的应急预案。

四、没有负责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专业机构和专业人员,不少地方是内部挪用编制,治污、治霾总体来说处于“有心无力”的状态,各地的应对和治理能力与形势要求不匹配,导致“只能抓重点,从水污染、重金属污染到大气污染,哪个有事抓哪个”。

五、我国是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机构,煤炭能源过度开发和使用,能源结构不合理导致伦敦型大气污染。 【措施】

一、转型升级的产业结构、亟须调整的政绩考核制度以及亟待改变的生活生产方式。

二、完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建立便宜、便利、有尊严的公共交通系统,促使更多人放弃私家车出行,选择公共交通方式出行,减少城市的大气污染。

三、以“协商统筹、责任共担、信息共享、联防联控”的协作原则,推动大气污染防治联防联控工作,通报交流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进展和大气环境质量状况,协调解决突出大气环境问题;推动节能减排、污染排放、产业准入和淘汰等方面环境标准的逐步对接统一;推进大气环境信息共享、预报预警、应急联动、联合执法和科研合作。建立起“会议协商、分工协作、共享联动、科技协作、跟踪评估”五个工作机制。

四、在全国建立完善的重污染天气的应急预案,积极执行应急预案的各项规定。

五、加大财政投入,大力培养大气污染防治研究工作的专业机构和专业人才,积极探索治理大气污染的治本之策。 被污染的地下水

连日来,笼罩京津冀地区的雾霾尚未散去,地下水污染又激起巨大波澜。据报道,有关部门对118个城市连续监测数据显示,约有64%的城市地下水遭受严重污染,33%的地下水受到轻度污染,基本清洁的城市地下水只有3%。数字触目惊心,而水质变差、癌症增多等回乡见闻,更让人有切肤之痛。 【原因】

一、企业自身对于污水的排放处理存在问题。企业的工业污水是造成地下水被污染的源头,如果企业能够秉着负责任的态度在排出污水之前进行净化处理,那么地下水也不会遭受如此大的污染程度。

二、监管部门职责不到位。如果没有监管部门的装聋作哑、暗中庇护,无良企业又如何能够瞒天过海、暗渡陈仓,把污水汨汨排入地下?

三、社会公众共同参与的程度不高。对于环境中已经存在的地下水污染问题,公众缺少一种主人翁意识,通常很少向环保部门举报。 【措施】

一、企业应提高自身的环保意识。企业作为地下水污染治理的主角,应主动发挥自身的能动性,提高环保意识,将污染地下水的行为扼杀在摇篮之中。

二、政府应下定决心,坚定态度。向地下水污染宣战,政府作为第一责任人首当其冲、责无旁贷,不要无视网友的爆料,不要漠视那些无端增加的癌症患者,把环境监管的职责落到实处,既不为一时政绩所迷惑,更不要成为无良资本的帮凶。

三、社会公众共同参与。正如李克强同志指出的,“需要树立全民意识,需要全民参与,共同治理”。水源污染,没有人可以独善其身,也必然殃及子孙、祸延后世,如果人人都是监督员,企业纵有通天本领,又如何瞒得过人民群众的汪洋大海?只有当环保意识上升为公民意识,环保行动普及为全民行动,天朗气清、山清水秀才会复现于人间。

第四篇:2014申论热点:建设原生态美丽乡村

【导语】森林城市、宜居城市、山水城市„„提起改善生活环境,考虑更多的是城市。然而,当下农村,消费向城里看齐,“生活污染”也在慢慢“接轨”。

【背景链接】

如今乡亲们腰包鼓了,敢消费了,包装盒、塑料袋、饮料罐,产生的垃圾不比城里少。可乡村的卫生基础设施比较少,有“产”无“出”,形成“垃圾围村”。甚至,不少在城里无法立足的高耗能、高污染工业企业,“退城入园”、“异地搬迁”,还造成“工业污染下乡”之虞。与恶化程度相比,农村生活环境被关注的程度还远远不够。

【标准表述】

综合分析:

农村环境失守,是农村环境保护长期缺位的结果。由于城市污染相对集中、治理技术工艺成熟,治理效果容易显现。长期以来,国家及地方污染治理项目、资金的倾斜,使城市环境有了较大改观。相较之下,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落后,许多乡村甚至没有基本的垃圾、污水收集设施,更谈不上就地处理,“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的现象十分普遍。更让人忧心的是,农村污染防治机制还没有理顺,资金保障、监管力量都还很缺乏,致使污染状况持续恶化。

农村环境失守,也是一些地方忽视农村污染防治、对污染转移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结果。目前,农村既有生活污染、畜禽养殖污染、化肥农药使用导致的农业面源污染,还有工业点源污染。随着城市环境保护力度的加大,被城市拒绝的重污染工业,又成了不少农村招商引资的香饽饽。这些重污染工业吞噬、蚕食着青山绿水,造成农村环境质量急速下降。 措施:

建设美丽中国,当前亟须我们把关注的目光投向田野,通过切实有效的综合整治,踩住农村污染的“刹车”,严守生态红线,还乡村一片美丽的净土。

一是强化政府主导责任。各级政府加强建设生态乡村的公共服务职能,推进城乡环境基本服务均等化。要将生态乡村建设目标纳入各级领导干部政绩考核体系,按照建立公共财政体系的要求,将农村生态建设资金纳入本级财政预算,并逐年增长。

二是凝聚生态乡村共识。利用多种传播手段,开展深入持久的生态乡村宣传推广活动,形成“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的社会共识和公民担当,牢固树立生态红线观念。 三是健全农村环保法规。建议国家尽快制定《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法》;完善现有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生态产业发展的地方性法规,加快制定和完善资源有偿使用、生态环境补偿、发展循环经济、清洁生产、公共环保工程设施有偿服务等法规。建立农村环境治理的成本分摊机制、农产品质量安全补偿机制等。

四是综合治理面源污染。可借鉴农村环境连片整治、从源头上控制农业污染的示范经验,大力推行生态养殖模式,对畜禽粪便进行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综合处理。大力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推进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等。

五是发展循环生态农业。推进畜禽粪便的沼气化利用,推进秸秆的肥料化、饲料化、原料化、能源化利用,林业剩余物的材料化利用,逐步建立“植物生产——动物转化——微生物还原”的农业循环系统。

六是推进绿色示范创建。创新农村环保活动载体,开展生态乡镇、生态村组绿色创建活动。推行农村绿色生态创建“以奖代补”政策,建立省、市、县三级资金奖励机制,对完成创建任务的生态市县、生态乡镇、生态村组分别给予奖励和命名,实现向重实效、重过程转变。

第五篇:申论热点:为什么要进行生态文明建设

“请到天涯海角来,这里四季春常在„„”这首人们熟悉的优美歌曲,唱出了人们对海南优美环境的赞叹。从2000年9月开始,海南省推动以“建设生态环境、发展生态经济、培育生态文化”为主题的文明生态村创建活动。截至2008年4月,共建成文明生态村7774个,占全省自然村总数的33.4%。当地农村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农民收入增加,文明程度提高,琼岛处处盛开生态文明之花。海南省抓住良好的生态环境这一发展的突出优势和长期依托,坚持生态立省,把建设生态文明、保护生态环境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位置,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成就。

党的十七大第一次明确把“建设生态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提了出来,强调要使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反映了党和政府对于建设生态文明的高度重视,表达了广大人民群众分享生态文明的迫切愿望,必将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产生重大影响。

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

生态问题是人类社会必须高度关注的一个重大战略问题。建设生态文明关系到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既影响着发展的全局,也决定着发展的可持续;建设生态文明关系到人类的命运,既影响着人类的现在,也决定着人类的未来。生态文明是指人们在改造客观物质世界的同时,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在建设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过程中所取得的物质、精神、制度方面成果的总和。建设生态文明,实质上就是要建设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辉煌的中华文明与长江、黄河流域的生态状况息息相关,而印度河流域的宜居环境则塑造了古印度文明。人们也不会忘记,曾经盛极一时的古埃及文明、古巴比伦文明等等所经历的由繁荣走向衰败的悲剧,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些地区人与自然的矛盾日益尖锐,导致生态破坏和环境恶化,使得文明淹没在历史的尘埃中。前车之鉴,要时刻牢记。当代世界的发达国家,在其工业化初期和中期阶段,无不走过一条先污染后治理的传统工业化发展道路。如今的伦敦环境优美,但它曾经被人们称为“雾都”。19世纪50年代,伦敦是一个被各种工厂包围的城市,烟尘笼罩在城市的上空,工业污染严重,集中体现了资本主义工业化的特征。长期以来,特别是工业革命以来,在人类物质生产取得巨大发展的同时,以高投入、高耗能、高消费为特征的工业文明,对地球资源的索取超出了合理的范围,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人类对自身与自然关系的反思和认识日益深刻。1972年,联合国发表《人类环境宣言》郑重宣示,人类在开发利用环境的同时,也承担着维护自然的义务。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里约热内卢环境与发展宣言》、《21世纪议程》为代表的一系列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纲领性文件先后问世,标志着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文明理念逐步成为世界共识。

建设生态文明、保护生态环境,是当代中国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在经过了近30年的经济高速增长后,13亿中国人的生活正在逐步走向富裕,我们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我国的生态形势仍然十分严峻。一方面,我国人均资源紧张,人均耕地、淡水、森林仅占世界平均水平的32%、27.4%和12.8%,石油、天然气、铁矿石等资源的人均拥有量也明显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我国沙化土地面积为173.97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18.12%;水土流失土地的总面积已达356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37.1%;平均每年农田受旱面积近4亿亩,受涝耕地面积1.5亿亩,损失粮食100亿公斤左右。另一方面,

由于长期实行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我国承受着传统发展模式给资源环境带来的压力——在大多数经济指标基本完成的情况下,“十五”计划规定的环境指标没有如期完成。要完成“十一五”期间将单位GDP能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等涉及资源环境的规划指标,任务十分艰巨。

历史与现实都警示我们,必须超越传统工业文明的发展模式,摆脱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在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同时给老百姓一个美好的生活家园,让天更蓝、水更清,给子孙后代留下蓝天白云、绿水青山,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

面向未来的必然选择

2007年年底,国务院办公厅发出通知,要求从2008年6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超薄塑料购物袋;同时,在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禁令一出,牵动人心。曾几何时,塑料袋以其方便廉价的特点,大大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然而它也越来越成为“白色污染”的主要来源。在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的今天,是继续依赖塑料袋的便利性而无视其危害,还是郑重地为环保作出新的抉择?“禁塑令”的实施充分展示了我国政府在保护环境问题上的坚定立场和决心,也有助于进一步在全社会树立起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文明观。确立建设生态文明新目标,是我们党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伟大进程中取得的新认识、树立的新理念、形成的新任务。从党的十二大到十五大,我们把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体内容,党的十六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这是我们党提出的科学发展与和谐发展理念的又一次升华,标志着当代中国共产

党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作出的新贡献。

建设生态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要求。在我国这样的人口大国,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最紧迫的任务就是要解决好“低水平”、“不全面”、“不平衡”问题。如果不改变传统发展思维和模式,继续沿袭高投入、高能耗、高排放、低效率的粗放型增长方式,走先污染后治理、边污染边治理的发展道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就难以实现。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时期,资源供应不足、能源严重紧缺、环境压力加大已经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性制约因素,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已经成为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要求。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我们要走出一条投入少、产出多、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经济效益好、环境污染小、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发展道路。

建设生态文明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科学发展观强调把发展、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内在地统一起来,坚持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建设生态文明体现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以及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是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落脚点和最终结果。同时,生态文明的实质是科学发展。“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既存在矛盾,又相互依存,是对立统一的关系。绿水青山可以源源不断地带来金山银山,金山银山也需要良好的生态环境。没有文明的生态,生产力的发展不可能持续;建设生态文明正是为了更好地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正确处理快速发展和持续发展的关系,坚持走资源节约型、环境保护型的发展道路,建设人与自然高度和谐的生态文明,在生机盎然的绿水青山中持续地追求并享有幸福,才能够真正拥有沉甸甸的“金山银山”。

建设生态文明是促进社会和谐的基础和保障。生态文明是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环境和谐统

一、可持续发展的文化成果的总和,是人与自然交流融通的状态。没有生态安全,人类自身就会陷入最深刻的生存危机。从这个意义上说,生态建设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的基础和前提。

全社会的共识与行动

在五年累计降低供电煤耗22.4克/千瓦时,实现节约标准煤385万吨,节约用电24.3亿千瓦时,节约燃油38.5万吨,直接实现节能价值33.5亿元的同时,五年内规模翻了一番,装机容量达到6302万千瓦,效益翻两番,主营业务收入720亿元,实现利润42亿元。这是中国华电集团通过科学发展,在打好节能减排攻坚战中交出的一份骄人答卷。华电集团依靠科技进步、促进节能减排、加快清洁发展的成绩说明,只有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才能不断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生存发展。我们要把生态文明建设贯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建设生态文明,观念要先行。要使生态文明观深入人心,在全体公民中强化我国人口多、人均资源少、环境形势严峻的国情意识;强化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相统一的效益意识;强化经济指标、资源指标和环境指标、人文指标全面发展的政绩意识;强化环境就是资源、环境就是资本,破坏环境就是破坏生产力,保护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环保意识。在全社会形成了解国情、珍爱环境、

保护生态、崇尚自然、节约资源、造福后代的共识,使生态文明观念成为13亿中国人共同的价值观念和自觉行动。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关键。要真正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科学发展观上来,统一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要求上来,树立保住绿水青山也是政绩的理念,把产业结构调整与节约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结合起来,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逐步改变产业结构不合理、经济发展方式粗放的状况,达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双赢。坚定不移地抓好节能减排工作是核心。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好”是基础,“好”的体现之一是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做到节能减排。要让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成为两根“高压线”,加快利用先进技术改造高耗能、高污染企业,坚决淘汰落后的生产力,坚定不移地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行严格的制度是保障。完成硬指标要出硬招数,不动真格的换不来蓝天碧水。要像控制人口、保护耕地一样,实行严格的环境资源保护制度,严肃法律制度、环境标准、执法纪律、执法手段,建立健全节能目标责任和评价考核制度,将能耗降低和污染减排完成情况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实行政绩督察制和行政问责制,对那些我行我素、无视法纪、严重破坏生态环境的人要坚决惩处,杜绝一切环境违法行为,绝不允许“少数人发财、人民群众受害、全社会买单”的情况再出现。

建设生态文明是全社会共同的理念,也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当建设生态文明成为我们每一个社会成员的自觉行动时,青山不老,绿水长流,人与自然共和谐的美景就一定能够实现。

上一篇:说明方法有哪些及作用下一篇:森林防火专项应急预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