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词教学走入高职院校课堂的几点思考

2022-11-21

1 鉴赏诗词特点, 提升审美情趣

在当代社会, 除了要掌握基础文化知识以及匹配相应的专业知识技能, 拥有审美鉴赏能力也是立足于社会的一项要求。“诗是中国文学美学特质的集中体现, 也是中国文化精神的集中体现。”诗歌是语言的艺术, 渗透着诗人崇高的审美理想和新颖的审美情趣。人们可以通过鉴赏古诗词, 穿越千年的时空去触碰、感悟诗人所创造的意境。古诗词教育可以陶冶学生情操, 提升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从字到词到句, 再到整首诗的意境赏析, 整个鉴赏过程既是对文化素养的考察, 同时也是对审美能力的培养。王国维先生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也。”景物只有融入感情, 才有生命。诗歌的意境是整首诗的灵魂, 意境美是诗歌美感的一大特点。马致远的“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整首诗选用多个景物描绘出一幅孤独凄凉的场景, 营造出悲凉而又唯美的意境。真情美也是诗词的另一特点。诗词或表现诗人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情怀, 或表现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对田园风光的赞美之情, 或表现诗人痛斥官场污浊、向往世外桃源的真性情, 这些都展现出人性之美。诗词的节奏韵律之美也为现代音乐有所启发。在古代, 诗的节奏, 特别是词的节奏, 是为了配合舞蹈和吟唱而作的, 它是人、文化、自然节奏的统一, 人的情感的起伏与生活的快慢节奏决定了诗的节奏。李清照的《声声慢》中“寻寻觅觅, 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则更是千古绝唱, 词句朗朗上口, 把诗歌的音乐性与诗人的内在情感相融合, 恰到好处地表现了诗人内心情感的起伏变化。

2 解读诗词情感, 树立正确观念

高职院校的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阶段, 在经济飞速发展、外界诱惑不断的今天, 校园精神文化的正确引导是当务之急。古典诗词中正直勇敢、积极乐观、闲适豁达的人生态度以及正确的价值观值得借鉴学习。

王维的“人闲桂花落, 夜静春山空”, 花开花落, 都属于天籁之音, 唯有心真正静下来, 放下对世俗杂念的执着迷恋, 才能捕捉到别人无法感受的情景, 才能将精神提升到“空”的境界, 诗人的豁达洒脱正是放下了外界的迷惑;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面对污浊官场, 面对黑暗权势, 陶渊明毅然决绝, 弃官归耕, 他不愿随波逐流蒙蔽自己的内心, 这正是他性情的释然;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坚持精神, 李清照的“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的豪迈气概, 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浩然正气, 都激励着中华儿女奋力拼搏、自强不息;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表达了作者对天下贫苦人的同情心和阔达的襟怀;“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告诉我们事物有自己的发展规律, 即使道路坎坷, 身处逆境, 但光明总会到来。

这些古诗词渗透了一定的人性美、正能量和爱国主义思想, 更重要的是诗中体现诗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值得当今学生的学习与反思,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对构建和谐社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古典诗词的深刻解读有利于教育学生在当前信仰危机、物欲横流的现实中,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 在积极的文化精神引导下发展自己的个性。

3 品味诗词意境, 思考感悟人生

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里开头就说:“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 自有名句。”还把“境界”分为“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 乱红飞过秋千去。”此有我之境也。“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此无我之境也。高职院校的诗词教学不同于初中时期, 高职院校的学生相对于初中学生有年龄优势, 阅历以及思维发展更为丰富, 所以诗词教学应该重视诗词所展现的意境, 在每一次的品读中鼓励学生感悟生命的意义、探寻自我的价值。

王国维先生将晏殊、柳永、辛弃疾三家词联系在一起, 提出了为后世治学处事所遵循的人生三境界。诗词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值得现代社会的学生们去思考与感悟。“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 望尽天涯路。”此乃“第一境”, 出自晏殊的《蝶恋花》。这是古今做学问成大业者必经的第一阶段, 首先要立志。登高望远, 掌悉路径, 明确自己的方向目标。有了理想与信念, 才不会在纷繁复杂的生活中随波逐流、迷失自我。在成就学业和事业之始阶段, 要树立信心, 寻找适合自身的目标。“衣带渐宽终不悔, 为伊消得人憔悴。”此乃“第二境界”, 引自柳永的《凤栖梧》。写女主人公消瘦憔悴, 衣带渐宽仍不后悔, 体现了对爱情的执着追求。王国维先生将这一境界理解为人生应该为了自己的目标勇于拼搏、坚持不懈。天降大任于斯人, 必先使他历经磨难, 即使身处逆境, 也要忠于自己的选择, 自信、勇敢地追寻梦想, 踏踏实实地走完每一程, 终会到达目的地。“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 灯火阑珊处。”“第三境”出自辛弃疾的《青玉案》, 原诗写的是正月十五元夕灯会上, 苦苦寻找自己的爱人, 寻找不到焦急万分之时, 蓦然回首, 突然见到, 十分惊喜。在此解释为在追寻理想的道路上必然会遇到许多的困难挫折, 只要不放弃, 最终都会成功, 收获的那一刻也就是“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 灯会阑珊处”之时。志存高远, 并为之努力坚持, 是我们当代大学生需要修炼的功课。

摘要:古典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这些作品背后体现了作者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显现出人性美、真情美, 同时也蕴含着许多人生哲理。古典诗词走入高职院校的课堂有着不同于以往的意义, 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 为了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 提升审美鉴赏能力、培养社会责任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是当务之急。

关键词:品读诗词,思考感悟,提升自我

参考文献

[1] 曹辛华.论古典诗词的音乐化意义[J].学术研究, 2016 (5) .

[2] 韩武杰.浅谈王国维的境界说[J].山西师大学报, 2014 (1) .

[3] 南帆.融学问于赏析——读《诗词拾翠》二级[J].福建论坛, 1990 (4) .

[4] 曲伟.高职大学生古典诗词有效教学方式探究[J].职业, 2014 (36) .

[5] 钱发平.宋词的历史[M].重庆:重庆出版社, 2006.

[6] 王国维.人间词话[M].江苏:江苏文艺出版社, 2007.

上一篇:《读与写》杂志教育教学论文征稿下一篇:浅析现代住宅建筑给水排水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