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5%氯氟吡氧乙酸·2甲4氯EC防除小麦田阔叶杂草田间药效试验报告

2022-09-30

1 试验目的

明确42.5%氯氟吡氧乙酸·2甲4氯EC防除小麦田阔叶杂草的效果、适宜用量及对小麦的安全性。

2 试验条件

2.1 作物和栽培品种的选择

小麦(扬麦13号)

2.2 试验对象杂草的选择

猪殃殃、大巢菜、牛繁缕、野老鹳草、泥胡菜。

2.3 栽培条件

土壤为马肝土,p H值6.7,有机质含量为1.59%。

前茬水稻田使用推荐剂量的苄嘧磺隆和乙草胺。

3 试验设计和安排

3.1 药剂

3.1.1 试验药剂。42.5%氯氟吡氧乙酸·2甲4氯EC

3.1.2 对照药剂。20%氯氟吡氧乙酸EC;75%2甲4氯胺盐AS;30%2甲·氯氟吡WP。

3.2 施药方法

3.2.1 使用方法。

施药方法采用带扇型喷头的喷雾器进行喷雾。按低剂量到高剂量依次用药,每喷完一种药剂后清洗喷雾器,喷雾采用细雾滴,按各处理用药量取药,用水量为400L/hm2,在微风条件下喷药。

3.2.2施药器械。试验用手动喷雾器[GARDENA]

3.2.3次数。小麦分蘖末期,阔叶杂草3-5叶期。

3.3 防治病虫和非靶标杂草药剂资料

对于非靶标杂草采用人工拔除。常规防治病虫。

4 调查、记录和测量方法

4.1 气象资料

药前1天有小阵雨,土壤湿度约20%。雨前气温达6~18℃,施药时日气温为4~12℃,东南风2~3级。药后2天均为多云,偏北风2~3级,日气温达4~14℃,药后3天开始连续5天间断阴雨,雨量中到大,气温回升8~18℃。雨后长期天晴,气温下降,极端低温-2℃。

4.2 杂草调查

4.2.1 调查时间和次数。药后20天和45天调查各处理杂草株防效,后一次加测鲜重防效。

试验田田间阔叶杂草有猪殃殃、大巢菜、牛繁缕、野老鹳草、泥胡菜、荠菜等,总草密度为418.0株/m2。

4.2.2 调查方法。每小区定五点,每点0.2m2(0.5m×0.4m)。

4.2.3 药效计算方法。引用标准号:GB/T17980.41-2000

药效=[对照区杂草株数(鲜重)-处理区杂草株数(鲜重)]/对照区杂草株数(鲜重)×100%

4.3 作物调查

4.3.1 调查时间和次数。

每小区取5点,每点4株。

4.3.2调查方法。药后15天内目测各处理小麦有无药害症状;药后20和40天对小麦株高、分蘖数进行考查。

5 结果与分析

生物统计方法:采用DPS软件进行田间数据统计分析。

应用效果评价:42.5%氯氟吡氧乙酸·2甲4氯EC对小麦田间泥胡菜、牛繁缕和大巢菜等阔叶杂草具有良好的防除效果,对猪殃殃和野老鹳草具有较好的防除效果。有效用量以318.750g/hm2(商品用量750ml/hm2)为宜,药后20天,对小麦田间阔叶杂草总体株防效为94.8%,药后45天为94.0%,总体鲜重防效为95.4%,略优于对照药剂英国玛克斯有限公司产75%2甲4氯胺盐AS 618.750g/hm2处理,与美国陶氏益农公司产20%氯氟吡氧乙酸EC174.000g/hm2处理、及重庆双丰农药有限公司产30%2甲·氯氟吡WP607.500g/hm2处理相仿。

安全性评价:42.5%氯氟吡氧乙酸·2甲4氯EC用量637.500a.i g/hm(2商品量1500ml/hm2)以下对小麦安全,药后观察各处理小麦均未出现明显药害症状。药后20天和40天考苗结果显示,各处理区小麦性状均好于人工除草区及未用药区,与空白对照相比,4个剂量处理小麦产量增加19.5%~22.2%,其中每公顷商品用量750ml增产20.8%,略高于同时期使用美国陶氏益农公司产200g/L氯氟吡氧乙酸EC174.000g/hm2处理、英国玛克斯有限公司产75%2甲4氯胺盐AS 618.750g/hm2处理及重庆双丰农药有限公司产30%2甲·氯氟吡WP 607.500g/hm2处理以及人工除草区。

摘要:笔者根据多年的实践,就农药田间药效试验的关键环节进行研究,并将实验结果进行分析,供大家讨论参考。

关键词:农药,42.5%氯氟吡氧乙酸·2甲4氯EC,药效试验

上一篇:2008至2009学年辽源市小学生生长发育及常见病调查下一篇:鞍山市高层次人才引进创新措施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