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工作论文范文

2022-05-10

小编精心整理了《德育工作论文范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摘要:本文在分析中职德育工作存在的现实问题上,提出了在中职学校构建德育框架,创新德育工作的具体建议。

第一篇:德育工作论文范文

反思学校德育工作 寻求德育新发展

面对社会多层次、多侧面的变迁,学校教育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而在整个教育中,德育受到了最强烈的震撼。德育内容脱离学生生活实际,德育方法空洞无力,德育观念落后是造成德育无法迎接当前社会变迁挑战的主要原因。笔者认为,要改变当前德育实效低的状况,必须明确当前德育目标、更新德育观念,选择与时俱进的德育内容,寻求有效的德育途径,采取灵活有效的德育方法,注重多样化的德育评价,关注德育的新发展。

一、 关注德育目标

德育是学校工作的灵魂。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我们应该与时俱进地更新德育观念,重新把握德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并且正确地认识德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德智体美劳”五育并重。新课程改革对德育提出了十分明确的要求,即“以德育为核心,强化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培养”,这是课改中德育的基本目标,具体地说,即是通过课程改革课程目标的实现,要让学生成为具备“坚持真理,勇于创新,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能传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汲取世界先进文化成果的现代文明人。在课改方案中,要求在学生成长的不同时期体现德育工作的不同具体目标,这是开展德育工作、提高德育实效的前提。

二、 关注德育内容

德育的土壤在于生活中,只有将德育生活化,才能获得源源不断的德育内容。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利用生活事件和生活问题引导学生,让他们认真思考问题,发展自己的见解,在生活中得到感悟。德育应该从书本走向生活,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中进入德育,让德育的内容贴近生活,实现“德育内容生活化”。学校德育应以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为前提。因此,我们提倡德育内容具体化甚至细化。根据不同层次的德育目标,设置不同的德育内容,如小学阶段重视行为规范的教育及习惯的养成教育,学校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不同的具体化的德育内容,并将这一内容具体化至常规工作中,只有这样才能真真切切地规范学生行为并养成良好的习惯。

三、关注德育途径

德育工作渗透在全部教育过程中。当前学校开设了专门的课程,设立了专门的机构,建立了专门机构的教师队伍,进行有目的的道德教育活动。然而,这支队伍、这门课程、这些活动往往是自我孤立和封闭的。因此,这样的德育组织形式不能达到真正的德育,培养出来的学生道德选择、判断、创造能力低,德育的实效性大打折扣。要提高德育实效,我们还需不断创新德育途径。以课堂为载体,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学科教学的德育渗透,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融于课堂教学中;以校园环境为载体,充分发挥校园环境的隐性教育功能,让学生在校园环境这个“无声的教师”的熏陶下,自觉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增强了学生自我规范的意识;以校内外活动为载体,丰富德育途径,让学生在各种活动中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道德渗透在社会生活的一切领域,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并没有独立自主的道德活动。因此,必须明确德育是全体教师的共同责任,每一位教师都是德育工作者,每一个场所都是德育工作者的场所。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员德育”。只有德育的时间、空间、人员实现最大化,才能实现德育实效的最大化。

四、 关注德育方法

德育内容始终都要借助具体的德育方法来呈现。新课程理念是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让他们去学习、去发现、去研究、去讨论、去获取所需知识。因此,在德育活动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和个性,达到预期德育目标。在教学中,我们可结合现实性中的具体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评议,让他们展开辩论,让学生在辩论的过程中认清美丑,辩真假,并培养小组合作的精神。德育工作不能只是停止在空洞的说教上,而应该植根于鲜活的实践中。因此,教师应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在活动中塑造健全的人格。

我们还必须关注新课程下的道德情境教育。道德学习不同于其他学科的地方还在于道德学习具有情感性。长期以来,我们的德育不重视激发学生的情感,忽视他们的情感,这是不理智的。而现在许多学校常在课堂上通过音乐渲染、事物演示、角色扮演的方式摸拟一个道德环境来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我们还可以把社会上发生的道德事件引进课堂,利用校园中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件来教育学生,让他们他们讨论身边的道德事件中实现教育和自我教育。这样,让学生在虚拟或真实的情境中感受德育教育,收获最大、效果最好。

五、关注德育评价

评价作为新课程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关注的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全面发展。要求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方法的多样化。评价时应灵活运用学生自评与互评、教师评价、家长评价、社会评价等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并且以多样化的形式来展示活动的结果。

我们可以巧妙地将评价的各个方面融入学生学习生活中来,请教师、家长、学生作为评价的主体。其中让学生成为评价主体有着更重要的意义。因为学生自身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学生本身内部的矛盾性,所以没有了学生的主动参与,一切都是空白的。让学生参与评价的过程,可以有效激发起学生的内部矛盾,并在化解这一矛盾的过程中让学生获得进步。

六、关注德育的新发展

随着社会的变迁,德育渐渐呈现出时代特征。尤其是在信息社会,网络渐渐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当然也包括学校德育。这也让德育工作范围进一步扩大,拓展了德育工作的途径。因此,充分利用网络来丰富、交流德育信息,加强德育德育沟通成了新时期的又一特征。这就要求我们对过去的德育方式、内容做出改变和扩充,形成新德育方式、内容。德育工作也必须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以期解决不断出现的新的德育问题、矛盾,这样才能保证德育实效的可持续发展。

以新课程的理念来反思现有德育中的弊端,用新课程的理念增强针对性,促进学生主动和谐地发展。相信在我们的努力下,我们的德育环境一定会“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我们的教师和学生一定会“人更美”,我们的“社会一定会更和谐”。

作者:刘颖丽

第二篇:建构德育框架 创新德育工作

摘要:本文在分析中职德育工作存在的现实问题上,提出了在中职学校构建德育框架,创新德育工作的具体建议。

关键词:中职;德育框架;德育工作

中职生大多十七八岁,学习方向不明确,发展目标模糊,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均未完全确立,如何引导他们明确学习目标,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增强发展的内动力,是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德育工作面临的重要问题。

中职毕业生是我国新增劳动力的重要来源,他们的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我国从业人员队伍的整体水平。中职毕业生能否成为德才兼备、知行统一的高素质劳动者,是检验中职德育工作的关键因素。

基于以上两个方面的重要性,笔者认为构建中职德育框架,创新中职德育工作,是当前中职教育的紧迫任务。

一、中职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1.中职生自信心不足。

中职生大多在中考中文化课成绩较差,不得已才进入中职学校,接受以就业为导向、以专业技能训练为基础的职业技术教育。中考的失败给中职生带来无形的压力,他们大都感到自卑,在他人面前抬不起头。在进入中职学校的第一天起,他们就普遍产生自卑心理,自信心不足。

2.中职生行为习惯不良。

由于扩招,中职招生门槛低,生源素质不高。有些中职生在初中甚至在小学阶段就是差等生,在家里也不是好孩子,进入中职之后,种种表现不尽如人意,如:生活习惯不良,怕苦怕累,时间观念差,劳动观念淡薄;不遵守人际高往规则,自私自利思想较重,学习目标不明确,无心向学;法律意识淡薄,等等。

3.德育工作实效性不大。

目前,首先,在中职学校,与技能教学相比,德育工作的要求和考核标准是“软性”的,在实施中过程中更出现“讲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奇怪现象。其次,中职德育工作脱离学生的实际,空洞、枯燥。在文化与价值多元的时代,学生获得信息大量增多,学校的知性德育传统面临新的挑战,中职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成为困忧中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难题。

二、建构德育框架,创新德育工作

中职培养的学生要求既能在一线工作岗位上发挥高水平的技能,又能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较高的思想品德素质,因此,中职学校必须牢固树立“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处处都有德育工作”的大德育观,创新德育工作,建构有利于学生自我教育、自主管理和主动发展的德育培养模式。

1.注重实践体悟,创新德育内容。

基于德育内在规律和德育实践成效,中职德育应以“以人为本,关爱学生”为指导思想,创新德育内容。一是以《中专生学生手册》《日常行为规范》等为内容丰富、夯实校本德育教材,二是以班规班约、宿舍公约等为主线,创建班级制度文化,三是以入学教育、军训、成人宣誓、体育节、文化艺术节和技能竞赛等活动建构校本德育机制,四是以宿舍卫生、保洁区卫生、文明礼貌等为内容建立德育体系,五是以组建集文学、体育和科技兴趣等社团活动组成自主实践、自主管理的系统,六是以优秀班集体、文明宿舍、三好学生和优秀班团干部等评选形成德育激励机制。

2.突出重点,有序推进。

德育要注意贴近学生生活,贴近学生心灵,突出重点,循序渐进。以梅州农业学校为例,学校在坚持升国旗,定期举办体育节、艺术节和技能竞赛,在坚持“评优、评先进”制度和成人宣誓等固定德育活动的同时,积极探索与实践年级德育框架,提高德育实效。具体做法如下:

(1)规范与爱。第一学年以学习、理解和践行《学生手册》为主线,以实施《一日常规》为主要内容,进行行为规范训练;以入学教育和军训等主题活动,开展“抹阴影,树信心”的实践活动;以制订班规班约、宿舍公约为主要内容,形成班级文化;以道德与纪律系列讨论为主实施道德道德信誉制;开展给父母写一封信,关注弱势群体,参与志愿者服务活动,实施爱的教育,学会感动与感恩;以法纪校纪、行为习惯、礼貌与沟通、职校学习生活规律与珍爱生命为主要内容,举办优秀毕业生,优秀校友报告会等,引导学生科学地规划职业生涯,将个人的兴趣爱好与社会发展的需求紧密结合,在担当社会责任的过程中正确认识自身价值。

(2)责任、自主、诚信。第二学年以“责任、自主、诚信”为主要内容,实行班干部轮换制;开展班级自治、宿舍自治、活动自治和社团活动等自主管理,鼓励学生自我教育实践;以突出做社会人的教育主题,以国家意识、文化认同和公民人格、民主法制教育为主要内容,引导学生做一名爱国守法的好公民。

(3)理想、拼搏。第三学年突出“理想、拼搏”的教育主题,以人生哲学、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为主要内容,引导学生做一名优秀的职业人。

3.整合资源,构建高素质的德育工作队伍。

要保证学生德育工作质量,必须努力建设一支以班主任为核心的高素质学生管理队伍,全员、全程、全天侯深入、细致、有效地开展德育工作。一是加强班主任业务培训,建成一支熟悉学生特点、具有一定政治理论与德育工作能力、具有高度事业心和责任感、善于管理的德育工作队伍;二是强化全员德育,将德育融合到学校整个教育教学中。

4.规范管理,健全制度。

全面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德育。中职学校必须始终把“教学生做人”放在学校各项工作的首位,坚持“德育为先,职业导向,技能激励,心理关怀,严格要求,导堵结合,强化养成”的方针,加强德育工作。需要努力做到:一是规范管理,严格执行《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日报表》和班主任下班、下宿舍制度,落实班主任工作规程,提升班主任团队活力;二是开展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专题教育活动,通过邀请公安干警作专题报告等形式,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日常行为规范;三是构建科学的训练机制,指导学生学会生活、学会自律、学会合作,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良好的行为习惯、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四是定期或不定期开展安全检查,做到安全检查制度化、隐患排查台帐化;五是定期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学生田径运动会和专业技能竞赛活动等,让学生感悟人生价值和责任,懂得做人的道理和方法,从而提升精神质量。

(作者单位:广东省梅州农业学校)

参考文献:

[1]尹后庆.给德育注入丰富精神内涵[N].中国教育报,2009-06-27(1).

[2]陈克虎,陈勤.经济发达地区中职教育主要矛盾思考[J].广东教育·职教,2009,(7).

[3]陈淑萍.职业教育下的德育课堂教学有效性思考[J].广东职业与成人教育,2009,(8).

责任编辑赖俊辰

作者:黄雪菲

第三篇:从德育管理工作室的实践工作探索高职学校德育工作的专业化

[摘 要] 以高职校德育管理工作室为平台,从德育素养水平、考评体系、实践模式三个方面具体阐述了在实践工作中如何提升德育管理的专业化。

[关 键 词] 德育管理工作室;实践探索;专业化

学校德育管理工作室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载体,已经逐渐成为当前高职学校德育管理专业化发展的创新实践形式。如何进一步推进德育工作室在实践中提升的成效,促进德育工作室真正成为德育管理队伍专业化发展的重要平台,已经成为当前亟待研究的问题。

我校经过多年的实践,主动对接教育改革发展纲要精神,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充分发挥高职学校专业特点、德育骨干教师自身拥有的特色资源,积極推进学校德育管理工作室的建设。近年来,工作室以团队建设为主线,以促进德育创新发展为目标,充分发挥工作室共同体、孵化地、辐射场的功能,并积极探索高职学校德育工作的专业化。

一、精心组织理论学习,提高专业化德育素养水平

德育管理工作室的成立旨在加强德育工作的专业化建设,促进校德育工作的教育实践研究学习,从而提高校班主任队伍的教科研能力和育人水平。因此,德育工作室的组织管理以专业化研训为平台,以专业化研训的成果为评价内容,对专业化研训的过程进行评价。工作室做到有课题、有任务;每一个学员做到有研究方向,有个案积累,从而形成专业的理论提升策略。还要求工作室成员既要脚踏实地实践探索,也要适时地思考和学习,推进每一位成员的理论专业化进程。

(一)采取不同形式的学习方式,多渠道激发成员的学习兴趣

德育管理工作室定期组织成员进行专项主题学习、自主学习研修,或专家引领讲授指导学习,在研训一体中共同学习、共同提高、共同成长;并根据学习主题采取外出学习、情景模拟培训、课题研讨、学术沙龙、网络研讨等多种形式,丰富和深化工作室成员的德育管理认知,提高学员的专业理论修养。

(二)记录读书体会或者活动感受,多形式积累自身的反思资料

每一次的集体阅读讨论或者外出参观调研活动后,提倡工作室成员撰写读后感、活动心得体会,随手拍下活动的过程并及时微信微博实时转播,在记录体验与反思积累过程中丰富和提升成员的德育专业理念,同时也转化为自身的学习收获。

(三)撰写个人教育案例,多角度形成个人的育人风格

撰写个人的教育故事、教育案例是教育活动的总结,是教育智慧的体现,更是教育理念的实践。鼓励工作室成员积极撰写自己的教育案例,真实生动地讲述自己的教育故事和教育反思,以提升德育理论学习的效果。学会用教育研究的方式研究班主任的工作特点和工作方法,并在案例叙事、归纳整理的过程中分享并提炼总结。

(四)执行导师引领策略,多层次提升德育的专业视野

德育管理工作室是一个学习研究的团队,主持人首先要承担整个工作室培养方案的设计、活动的组织、学员的管理考核等任务,这对学校的德育工作室主持人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我校德育管理工作室主持人不仅自身具有较高的专业学术水平、理论研究水平和管理领导水平,同时也积极地将在省、市名班主任工作室和班主任协会学习的知识及时转化并示范影响工作室其他成员。当然,仅有主持人的单一辅导还远远达不到德育管理工作室的预期目标,因此工作室外聘资深的职业教育专家,如聘请江苏省职教学会德育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李国龙老师、苏州职教学会德育工作委员会会长赵益华老师作高水平指导,或是聘请苏州市职业教育先进个人、苏州市优秀德育工作者周燕老师,为学校德育管理工作室建设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开阔了工作室成员的专业视野,从更高层面审视自己的德育工作,跳出了学校、区域的小天地,使得工作室的研究形成一定的辐射效应。

二、精准定位量化标准,构建德育专业化考评体系

德育管理工作室的组织成员定位是在学校德育工作的某个方面独树一帜或者有一定建树的一线青年班主任;或是在德育管理建设中发挥引领作用、坚持德育创新与工作探索的德育干部;或是在外校提供可借鉴的案例与经验成为班主任专业化成长的榜样的优秀德育工作者;或是在职业教育领域给予指导性意见的专家。同时,由于德育管理工作室主持人与其他班主任一样战斗在德育工作岗位上,与工作室学员交流切磋便捷,效果更是及时有效。通过这种“接地气”的方式合作分享,更有利于推动班主任的专业化成长。

(一)按要求确定工作室成员任务量化机制

德育管理工作室对德育实践活动次数、使用经费等有明确的规定,工作室成员主持或参与的课题以及成员的发展成长都有具体量化的指标。比如,工作室在三年任期内必须至少完成一个市级以上科研课题。此外,工作室主持人每学期至少要进行一次校级以上的班主任培训讲座或德育工作方面的大会宣讲等。

(二)有目的地推行工作室专项主题例会制度

为保证德育管理工作室各项活动的有序进行,更好地促进工作室成员之间的交流互动,推行德育工作室例会制度,每月活动至少两至三次。同时,每学期定期召开德育工作室质量跟踪推进会议,以分享成功经验,反映实际问题,帮助寻求解决方法为主要内容。工作室例会首先有明确的主题,既力求达到转变观念、开阔眼界、拓展思路、引领指导,同时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工作室课题研究。例会主题一般是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转变班主任德育工作理念;关注班主任德育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通过主题例会学习、交流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从而解决班主任工作中遇到的一些瓶颈问题等。通过内容多样的主题例会,使工作室真正成为班主任研究交流教育工作形式、互动分享育人方法的专业成长平台。

(三)以质量确保工作室团队过程性评价机制

德育管理工作室的工作成效应通过建立完善的工作室评价指标体系,用过程性评价来稳步定期推进。将工作室的方案、总结及学员发展规范、学员成长手册、学员的总结、德育个案转化、会议记录、主题班会方案、论文、工作反思等材料及时收集、归档,通过内容完善、过程清晰的记录,分享每一名工作室成员的成长历程,同时也见证了工作室工作成效的足迹,更是对工作室的发展评价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三、精品引领优质成效,倡导德育专业化实践模式

德育管理工作室的实践操作模式应呈现丰富多彩的特性,且实践操作模式应围绕如何从具体实施过程中引领德育内涵发展、拓展德育活动渠道、丰富德育活动形式等作为提高工作室质量的专题来开展,这样有助于提高德育管理工作室的活动能量,也能形成整体提升德育管理工作室的示范作用,并逐步产生一定的辐射效应。

(一)深度打造“彩虹德育”内涵品牌

我校“彩虹德育”的内涵是用阳光之心育阳光之人,以“润物细无声”的春雨情怀浸润学生心灵,激发学生的创新性,运用彩虹七色原理引领学生胸怀梦想、正面思考、坚信成功、培养良习、掌握技能、拒不放弃、凡事感恩,探索实践,“融德于技、德技一体、德技双馨”的教育模式。

“彩虹德育”理念经纬分明又互相交织,经线即通过把德育教育规划、目标、内容、德育评价机制、德育主题教育和德育体验活动进行模块组合,将七大模块、七个项目有机整合,形成符合职业学校特色的大德育品牌。纬线即七条彩虹原理代表品行培养的系统法则,以培养学生的多元智能,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为学生提供让内心充满幸福彩虹的方法,进而帮助学生能够选择积极的行动,实现人生朝成功的方向良性发展,为学生未来出彩的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着力建设家校合作课程品牌

现在家庭教育功能越来越削弱,逐渐形成“学校全程化”的教育定向模式,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育的本质。事实上,每一位家长都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每一个家庭都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如何扭转这种局面,是学校德育工作面临的重大挑战。我校是苏州市家庭教育项目第一所且唯一一所入选的职业学校。德育管理工作室每学期都会组织主题为“沟通、聆听、理解、培养”的大型公益讲座,邀请家长共同聆听来自教育界大咖、心理学领域专家的精彩讲座。家长通过报告、讲座获得新的领悟,与老师一起探索解决与孩子沟通中的问题,学习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并學会如何与孩子共同成长。目前,面向家长的公益讲座正在向系列化、常态化、专业化稳步前行,也让越来越多的家长获益匪浅。

(三)创新拓展校本德育特色品牌

我校“苏高职奥斯卡”颁奖典礼活动采用视频展播、先进事迹报告等方式全方位展示“彩虹之星”的典型事迹,“彩虹之星”的评比旨在面向全体学生、班主任和学生家长,评比内容涵盖“技能之星”“体育之星”“礼仪之星”“学习之星”“德育之星”等,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通过赏识、激励、关爱,充分调动学生的自我肯定、自我管理、自我辐射,力求使每个学生都能找到自身的闪光点,并得到相应的发展,以点带面形成全校良好的积极快乐成长德育氛围。还将“彩虹之星”的德育之星颁发给在教育孩子、支持学校工作方面表现突出的家长,应该说这是德育管理工作室在家校合作项目课程方面的创新实践之一。“苏高职奥斯卡”颁奖典礼活动,达到对全体学生、教师和家长的正面引导、教育和激励作用,倡导形成奋发向上、互助合作、积极进取的校园风尚;推进了职业学校德育树人、文化育人、活动育人,引导学生树立职业理想、培育职业情感、增强职业技能,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苏州高等职业技术学校“陶华山德育管理工作室”通过积极有效的一系列专业化德育实践工作,逐渐发挥了其重要的德育功能,且强有力地推动了学校德育管理工作。德育管理工作室切实有效地贯彻“注重实效、努力创新、形成特色”的指导方针,坚持“德育就是质量”的教育观,遵循“小一点、近一点、实一点、精一点、美一点”的德育理念,逐渐形成以激励为主的多元评价作为促进全校师生成长的有效手段,促使学生、老师、家长个个都有可以追求的目标,人人都有彰显个性的舞台。

参考文献:

[1]黄恒学,杨华,赵强.论新时期高校辅导员德育工作互动模式[J].教育艺术,2007(5).

[2]傅桂花.推进学校班主任工作室建设的策略和实践探索[J].思想理论教育,2013(12).

[3]李睿晗.基于网络环境下高职院校辅导员德育工作的思考[J].教书育人,2008(12).

作者:张艳

上一篇:内部控制论文范文下一篇:美术欣赏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