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校园暴力的家长会

2023-04-27

第一篇:预防校园暴力的家长会

校园预防恐怖、暴力事件告家长书

防恐告家长书

尊敬的家长:您好!感谢您多年来对学校工作的关心与支持,在我校取得诸多喜人成绩的背后,也有您的一份功劳。为了加强家庭、学校、社会的一体化教育,促进孩子全面、和谐、健康的发展,学校向您提出如下建议,希望得到您的理解和配合。

一、加强防溺水教育。由于夏季来临,气温逐渐上升,常常有学生溺水死亡事故发生,给家庭带来了巨大的精神伤害和无法弥补的损失。为此我校已建立预防溺水事故的安全教育制度,明确要求学生不得擅自下水游泳。为了您孩子的安全,学校要求各位家长,要对孩子进行防溺水问题的教育,告诫孩子务必牢记“七不”,即不准私自下水游泳,不擅自与同学结伴游泳,不在无家长或监护人带领的情况下游泳,不到无安全设施水域游泳,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不到水边玩耍嬉戏,不盲目下水施救。

二、加强安全教育。近期各地发生多起学生校园恐怖暴力伤害事件,为杜绝此类事件的发生,请您配合学校做好以下工作:

1、建议孩子上下学能由家长负责接送,接送孩子,原则上由父母、外祖父母、祖父母来承担,人员要相对固定。

2、家长接领孩子后,应看管好自己的孩子。接送孩子的机动车或非机动车,请自觉整齐停放在校外停车区域,不得在学校门口区域停放、掉头,家长接送好孩子后尽快疏散,以免造成交通拥堵。

3、家长有事进校园,应配合门卫进行登记,与班主任取得联系后,方能入校。

三、加强法制意识教育。广大家长加强对孩子的法制教育和监管,增强孩子的法制意识、安全意识,提高自我防范、自我保护能力,以免受到不法侵害。

四、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要尊重、关心、理解子女,教育子女时,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切忌对子女采取简单粗暴的方法。要重视子女的心理健康教育。

各位家长,我们共有一个关心与爱护的对象——您的孩子、我们的学生。学校的所有教师与您均有一个共同的心愿,那就是让您的孩子、我们的学生成人成才!生命是美好的,生活是多姿多彩的,而要拥有这一切的前提是安全。所以我们一定要时刻不忘加强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培养安全意识,增强自我防范能力,做到警钟长鸣!为了这一共同的目标,让我们一起努力,创造最好的成长环境,让孩子走向灿烂的明天!

„„„„„„„„„„„„„„„„„„„„„„„„„„„„„„„„„„„„„„

家长回执

齐贤镇中心小学:

我已认真阅读了贵校的《安全教育告家长书》,对里面的每条要求已获悉,并一定配合学校做好相关工作!

班级:学生:家长签名:

年月日

第二篇:试谈“校园暴力”的预防

校园暴力这个词语,我们往往认为他只是西方国家的专用,是西方校园的浓缩。让而近些年来,我国校园暴力事件却是呈现出逐步上升的趋势,甚至个别的地方的个别学校出现了学生打架斗殴致人死于非命的事件。校园暴力不再是西方国家的专利,逐渐成为一个全人类需要共同面对的问题,更是我们现在所需面对和积极解决的。

校园暴力事件不容回避,更不能漠然视之、置之不理。综观诸如打架、斗殴之类的暴力倾向事件,其形成的原理往往是一些鸡毛蒜皮之类的小事引发或是口角之争引发。尤其是近几年来我县中小学校园中发生的多起打架斗殴致人死亡的事件,探其缘由皆是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未能够及时化解酿成的,进一步细究这些暴力事件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口角之争。近几年来虽然大力实施了素质教育,进行了针对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教育,但是由于考试制度这根指挥棒改革的滞后及地方政府的行政指标干扰,学校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升序率上了,把更多的时间用在了智育的培养上,在此情形之下,学校中应该进行的常规教育就成了可有可无的东西,礼仪教育与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就成了一句空话。没有礼仪规范指导的学生口语,自然是不够文明的,不会说“请、谢谢、对不起”的人,在口语交谈中不尊重他人的人在与同学交往中自然就存在者诸多的沟通障碍。这些障碍在年少气盛的中学生中往往就成为了暴力事件的导火索。

2、动作粗俗。当前的中小学校园中的学生大多举止粗俗(尤其是男同学)甚至带有侮辱性与挑衅性。动作幅度大、动作随意、不注重场合是学生性格开朗活泼富于青春活力的表现,更是发生暴力事件的隐患。例如:用一根手指指点同学;用一个手掌的前半截招呼同学;在同学的面前走过时随意的摇头猛吐一口痰;在女同学的面前动作幅度时大时小、时快时慢,甚至男同学随意拉对方等等诸如此类的动作。虽然这些动作多是无心而为,但往往却会给对方带来不适之感,进而觉得时侮辱之举。多数情况之下会导致同学之间发生言语冲突、动作冲突甚至打打出手。

3、着装怪异,发型奇特。有些学生为表现自我、展示个性,往往穿着一些奇装或是把服装不按常规的穿在身上。(上衣当作束腰带、内衣外穿、外衣内穿、不穿袜子卷裤脚、新衣服剪破洞、女同学穿着性感十足的成人时装等)发型奇特者如:女生剪超短的发型;男生留着过耳的长发,[ 课~件]个别的学生还故意留着几根长如雀尾般的头发曼妙的从脖子上滑落下来;女生男生偷偷染着各种混合色的头发;拉发、烫发更是多见着呢!这些着装怪异、发型奇特的学生一旦与他人发生口角之争或是举止不当时往往不能被所容,往往会发生激烈且多是较为激烈的冲突。

以上三点原因都可归纳为礼仪教学的确实、基本生活礼仪的缺失,那么该怎样温化这一只只迷途的羔羊呢?

1、给学生一个个可以具体做具体说的行为规范。多数的学生看到一个举止优雅、谈吐高雅的人出现在他们的面前时会感到由衷的钦佩,进而争相模仿。可是,在日常学习中他们又往往感到无从下手,不知该怎样做才是一个文明的人应有的谈吐举止。我们教师应该明确的告诉学生一些可以具体操作的动作、语言。如:把“请、谢谢、对不起”六个字常挂在嘴边;见到老师、同学、家长主动问好;笑露六颗牙;坐板凳只坐三分之

一、走动时两手摆动幅度在30度左右、站如松坐如钟等。这些要求学生既容易做到,又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2、开辟一定的课堂时间段或专门的板报进行日常教育,并有定期的评优活动。礼仪的教育不能只靠单单外在的行为来完成,更为重要的是要让学生的内心深处形成礼仪的思想。让礼仪自然而然的由内而外的展现,[莲山 课~件]与人交往过程中感受到润物无声。这需要学校、班主任、任课教师有意识的把礼仪教育融入到课堂教学的每一节课中的每一个细节处,尤其是任课教师更是责任重大。如:校会、班会、时开辟5-10分钟的礼仪教育专题;每周一小评“文明使者”每一月一学期总评“文明使者”活动;开办墙报礼仪专栏等。这些教育贵在坚持,贵在一贯的进行,切不可有急功近利之心。

3、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校园环境能体现出环境育人的主旨。校园环境的建设与布局处处体现出文明来,它可以是标语口号的张贴与悬挂、可以是一花一草一建筑物的摆设与建造。更为主要的是要有教职工的楷模影响和熏陶。这些校园环境处处彰显出尊重人的理念,那么学生就会在无形之中受益。教育无小节,处处接重大就是这一理念的具体表述。

以上一点浅薄的不周全的表述,只是我在学习礼仪课程之后面对“校园暴力”事件的一些思考,想换一个角度换一种思维寻找破解“校园暴力”升级与构建和谐校园的矛盾的途径。相信在更多的人关注与思考探究之下,这一难题一定会被破解!

第三篇:三、学校对校园暴力的预防措施

学校作为预防和处理校园暴力的主阵地,对于制止校园暴力的发生,一定要发挥带头作用,可以从以下方面做起:

(一)大力加强青少年学生思想品德教育

一谈到德育、思想品德的教育,一些人总认为没有什么实在内容,空洞的多,学生不愿意听,也听不进去,其实不然,关键在于学校和教育者的态度。“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一个健全的组织和领导的重视和大力支持,是学校德育教育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基础。作为教师,除了应具备扎实的基本功外,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是学校德育、思想品德教育成功的核心,教师要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寓教于行,切合广大学生的实际,使德育课成为学生喜爱听、愿意听、听得进的主干课程,努力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价值观,培养他们善于思考、善于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同时在课余时间要多做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沉到学生中间去,和他们交朋友,做他们的贴心人,尊重学生,关注学生,关心学生的心灵成长,允许他们犯错误,教师、学生、家长和整个社会都要有个开放的心态,要看到新问题的背后,那些有着欺负或暴力行为的学生,也是一个人,因此他们可能迷失自己,可能困惑,可能感到被拒绝„„我们每个都不要紧紧的盯住他们在成长中犯下的错误不放,要耐心平和地开导他们,更要用我们的爱心帮助他们在错误中成长。 (二)充分利用教育和宣传的优势,积极预防校园暴力

学校要充分利用教育和信息宣传等优势,通过张贴、电视、广播、学生会、青年志愿者协会及其他手段和途径实施宣传攻势,并教育学生如何利用线索、奖赏制度、监视系统、匿名电话等举报方式,通过激发学生举报,可以有效预防校园暴力事件的发生;同时,学校应积极开设法制教育等课程,聘请法制教导员、法官、家长、警察、心理专家等对学生进行经常的演讲、授课,努力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使学生明白通过法律维护自己合法权益和利用法律解决矛盾冲突的道理,并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做一个守法的公民。 (三)加强心理健康知识教育,关注学生心灵成长

学生是教育的对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好坏关系到学校教育的成功与否。青少年学生正处于成长时期,从生理学、心理学的角度上讲,总是存在诸多的心理问题,如压抑、自卑孤僻、性格内向、厌学等,但他们难以意识到自己心理健康状况的异常,或者是即使意识到了自己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也羞于向教师或其他人员启齿,再加上许多学校既没有专门的心理咨询室,也没有专业的心理辅导人员,给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带来了不小的压力和阻力。这样,导致心理问题越积越多,一旦爆发,后果将不堪设想。 (四)加强学生的法制教育和纪律教育。

现在一些学校为追求升学率,放弃了很多认为不重要的科目,尤其是中小学,因法律法规不作为考试的科目,一些学校甚至于虚设的教学时间都没有安排。在现代社会,学法守法用法,是一个人生存的基本前提。学校一方面要教给学生一定的法律知识;另一方面,要用身边发生的事例及时教育引导学生,使学生明白学校提倡什么、鼓励什么、禁止什么、反对什么。此外,对违法犯罪的学生,不要因为害怕影响到学校的声誉而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这会助长其他学生的阴暗心理。 (五)建设健康、活泼的校园文化。

学校要在学生中间开展形式多样、健康向上的文体娱乐活动,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社交能力、组织能力,让积极向上、健康有益的活动占据学生的业余时间,吸引学生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习和有益的活动上,从而减少“闲则生非”。

(六)学校要时时与家长保持关系。

家庭是学生的小校园。除了开好家长会之外,对有“苗头”或是情绪不稳定的学生,学校特别是班主任,要及时与家长联系,及时引导学生,关心学生,从而学生避免极端情绪的发生。

(七)关爱学生,加强管理,预防校园暴力的发生

1、经常性开展对校园管制刀具进行清查、收缴行动。对情节轻微的,学校给予纪律处分,学校、班任应与家庭密切配合,落实帮教措施;情节较重、屡教不改的,递交公安机关按照《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等相关规定进行处罚。

2、切实加强对“问题少年”、“留守儿童”的关爱工作。各班任要加强对“问题少年”、“留守儿童”及家庭困难学生的关注关爱力度,建立档案,形成定期联系制度和帮扶制度。对应相关的同学,应加强自身的责任心的树立,自强自立,用自己的努力改变家境,为家人和自己谋幸福。

3、、关爱每一个学生,以最大限度地减轻学生压力,防止校园意外事件尤其是暴力事件的发生。

4、、加强对学生的跟踪管理,及时了解学生动向,把握学生思想动态,及时发现学生矛盾,及时引导学生正确处理矛盾。

(八) 引导学生正确应对校园暴力

1、针对校园暴力的这些形式,无论是已经受到过伤害的学生,还是正在遭受或即将遭受伤害的学生,都可以在学校、警方、家长的帮助与配合下,与施暴者来一场斗智斗勇的周旋,而不要逆来顺受或以暴易暴。否则,不但不能阻止校园暴力对自己的伤害,还会使其对自己的伤害越来越大。

2、与犯罪行为作斗争是无可非议的,但对同学们来说,一定要讲策略,要学会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特别是要尽可能避免正面的直接搏斗,以免引起不必要的伤亡。在这一点上,同学们一定要明白,只要能想办法达到使施暴者受到合法惩罚这个目的,就是勇敢的表现,并不是只有正面的直接搏斗才算勇敢。根据这个道理,在自己势单力薄,不满足施暴者的某些欲望便不能脱身,甚至还要受皮肉之苦时,给钱也是一种缓兵之计,但一定要把对方的体貌特征看清楚,以便协助学校、家长或警方把他们抓获。

3、同学们更应树立较强的自我保护意识,尤其是要学会说“不”。当有人尤其是陌生人约自己到较偏僻的地方去时,一定要坚决拒绝;当侵害到来时,一定要想办法逃脱,并积极寻求帮助。

4、同学们还要自觉增强法制意识,在侵害发生后,要能够勇敢站出来,用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的正当权益。在今天这个法制日益健全的社会中,施暴者永远只是极少数人,而任何人,只要他们违犯了法律,就都必将要受到惩罚。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四、学校对校园暴力的善后工作

学校要及时处理,认真做好校园暴力事件的善后工作。

校园暴力事件发生后,在第一时间向上级有关部门汇报的同时,要做好以下五方面的工作:一是要保证师生的生命权,保护师生的身体健康。有伤的要马上送医院,并迅速通知有关学生的家长,共同协商解决。

二是要及时调查,公平处理。校园暴力事件发生后,要马上组织人手,一边平息事态,稳定当事双方的情绪,一边调查事件的起因和经过。三是要进一步抓好受伤害师生的安抚工作,帮助施暴学生认识错误、改正错误,认真做好其他学生的教育和警示工作,达到处置一例,教育一片的目的。

四是要举一反三,进一步强化学校的安全防范措施和应急处置措施,将校园暴力事件消灭在萌芽状态。

五是若发生触犯治安处罚条例和刑律的校园暴力事件,要坚决依法处理。

第四篇:《预防校园暴力的实践与研究》的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现实背景

近年来,一些发达国家充斥社会的暴力活动已渗透到校园。一项对日、英十五岁以下少儿的调查证实:日本、英国各有约14%和13%的受害者承认受过同龄人的欺侮。据统计,美国平均每天有36名学生因在校园内进行暴力活动而被捕。值得注意的是我国一些中小学也笼罩着校园暴力的阴影。据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近期的一份统计资料表明:近年内,青少年犯罪总数已经占到了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70%以上,其中十五六岁少年犯罪案件又占到了青少年犯罪案件总数的70%以上。校园暴力案件不断发生,在校“花季”少年的犯罪率呈上升趋势。

面对不断发生的“花季暴力”案件,面对孩子们恐惧、孤单的眼神,我们有必要从理论上研究预防和正确处理校园暴力,这不仅是保证学校正常教学秩序和学生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也将有助于青少年犯罪的预防,减少社会中青少年犯罪的数量。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1.给孩子们创造一个安全而健康的学习和成长环境。青少年属于弱势群体,对于外界实施的不法侵害抵御能力差,而中小学校园暴力事件的不断增加,会造成他们内心世界的恐慌,害怕到学校来,害怕受到暴力袭击,对受害学生的身心造成了严重伤害。由于受到暴力侵害,有的学生需要住院治疗;有的学生导致精神失常;有的学生性格发生变化,沉默寡言、孤僻古怪;有的学生因为无法承受压力而自杀等等。因此,一定要将学校园暴力不断增大的势头压下去,尽可能地减少和预防中小学校园暴力的发生,让孩子们有一个良好的教学、生活和科研环境。

2.帮助孩子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由于青少年学生正处在生理发育期,还没有建立完整的人生观和正确的价值观,这个时期正是他们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了解社会,了解生活,从而建立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时期。孩子的心灵如同一张白纸,整个社会的合力在上面勾画着关于成长的印记,具有高度可塑性的孩子们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几乎都可以在成人世界里找到相应的辐射源,如果在这期间,校园中的暴力事件不断发生而得不到有效的控制,就会歪曲青少年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破坏他们的积极进取,努力奋斗的正确信仰,导致他们崇尚暴力,不劳而获,蔑视法律的错误观念。中小学校园暴力给青少年造成的危害,远不止皮肉的创伤,更严重的是会造成孩子们心灵的扭曲。如果任由这种势头发展下去,无疑会在青少年中造成一种不良的暗示:邪恶比正义更有力量,暴力比智力更有价值。这是相当危险的。由此产生了以暴制暴,暴力事件发生率不断增长,受害人越来越多的不良后果,而受害人的不断增加,又会刺激暴力事件再次发生,这在社会学理论中称之为角色的转换。这样,在孩子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就会在他们的精神上造成一种压抑感。而更进一步的危害表现在对孩子人格的培养上,频繁的中小学校园暴力里面就有一定的教唆作用,它给孩子强化了一种观念,使孩子认为,运用暴力就可以解决矛盾,就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就可以满足自尊。相关调查数据表明,相当数量的中小学校园暴力实施者都曾遭受到过暴力侵犯,在一定程度上,校园暴力事件没有得到有效控制是导致中小学校园暴力事件不断发生的一个诱因。所以为保护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预防与控制中小学校园暴力刻不容缓。

三、国内外同类课题的研究

美国是最早关注和研究校园暴力的国家。美国教育部和司法部每年进行一次“校园暴力与犯罪调查”并将调查数据整理公开,研究者可以从数据分析中找出美国校园暴力的特点与走向。从总体上讲,美国校园暴力的特点和走向有以下几点: 1.从总体趋势来看,公立学校暴力发生率是逐渐下降的。2.暴力丛生,校园暴力分布不平衡。3.年级与校园暴力的相关。4.学校和学生所在地与校园暴力的相关。5.学校规模,学校类型与校园暴力的相关。6.学校的组织管理与校园暴力的相关。

我国在校园暴力方面也有研究,但相对比较薄弱,一些研究者对我国校园暴力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和研究,认为我国校园暴力的特点归结为以下四点:

1、性别与校园暴力存在着极大的相关。

2、西部城市比东部城市更容易发生校园暴力。3.校园暴力在初中发生的概率最高。

4、西部城市比东部城市更容易发生校园暴力。也提出一些预防措施,但更多的是从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粗层面的研究。

四、研究对象的确定

全校所有班级学生作为实验对象。全校任课教师人人参与,初二年级班主任为重点研究人员。

五、课题的理论界定

校园暴力,也叫做学校暴力,是一个全称的概念,应包括在学校里发生的一切蓄意对身心,财产造成伤害或者威胁的行为。从广义上来说:应是指发生于校园内的所有暴力行为,包括同学彼此间或老师与同学之间以及学生对学校的破坏行为等。然而在我国发生最多的是学生间的暴力行为,所以狭义的校园暴力是专指学生对学生暴行。至于暴力的形态,则不一定非限定于要造成身体或物质的伤害,凡是口语恐吓、辱骂、被迫做不喜欢做的事、被故意侵犯身体、被故意陷害、强借物品乃至殴打、勒索等均应包括在内。

六、课题研究目标

1.最大限度的预防校园暴力的发生,为学生创造一个和谐而安全的校园成长环境。

2.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健康成长。

七、课题研究内容

1.调查“校园暴力”的成因、特点、学生的对“校园暴力”情感反应。

2.加强学校法制教育,增强教师与学生的法律意识,使学生懂的用法来约束自己的行为。

3.加强学生的养成教育,培养良好的品质。

4.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及时了解学生心理,有效的采取各种措施,预防和消除学生的暴力倾向。

八、课题研究方法

一、文献资料法:收集中国教育学,教育管理学、社会学、法学等领域内对于校园暴力现状,建设我国校园暴力预防和处理机制的观点,以及美国、欧洲、台湾在暴力解决方面的政策法规等措施。

二、比较分析法:鉴于本研究具有全球化的特点,因此从国际比较的视野出发,对当前对校园暴力研究比较深入的几个国家和地区,如美国、欧洲等以及我国台湾地区的校园暴力研究状况和有效的对策措施进行了比较和分析,寻找共同点,并参照构建我国“无暴力校园”的法律保护框架。

三、案例分析法:本研究查阅并分析了国内外相关的案例,对校园暴力的预防和处理对策的论述提供了有利的支持。

四、问卷调查法: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了解校园暴力的现状,处理方式以及学校的安全管理措施等,力图从中找到校园暴力的特点,与性别、年龄的相关性以及相关处理的不足。

九、课题研究后成果形成

1.观摩课

2.实验研究报告

3.系列论文

十、课题研究的步骤

本课题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在研究过程中,有的将根据不同需要综合运用调查法、分析比较法、观察法、实验法、个案研究法和经验总结法以及有关文献法等。

第一阶段:2011年4月~2011年5月,资料文献的准备、信息收集;课题目标的构建与课题内容的确立;课题组人员的确定和分工;

第二阶段:2011年6月~2011年8月,校园暴力现状调查分析;全体教师进一步学习有关心理学、教育学。

第三阶段:2011年9月~2011年12月,全体班主任全面铺开教研实验,各班主任在教育过程中边探索边总结预防校园暴力的经验,并反复验证。并在年级组和全校举行交流,取得初步成果。

第四阶段:2011年1月~2011年7月,教师进行分析、反馈、总结实践材料,修正本课题的实践与研究。并进行经验推广。

第五阶段:2011年8月~2011年9月,教师进一步进行分析、反馈、总结实践材料,总结出一套有效预防校园暴力的经验。

第六阶段:2011年9月~2011年10月,撰写研究报告,进行成果鉴定及推广研究成果。

一、课题研究结果与分析

当今时代,校园暴力已成为全社会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之一。在我国城乡中小学校园内,以斗殴打架、欺侮学生、勒索钱物、残害师生、逞凶作歹为典型表现形式的校园暴力有蔓延发展的趋势,成为校园中一颗亟待治理的毒瘤;另外,给同学起外号、语言讥讽、歧视等非典型的暴力形式也普遍存在。

第五篇:预防校园暴力论文(预防)

学生应该如何预防校园暴力

一、不轻信陌生人

(1)家长不在家时,有人敲门,不要轻易去开,要从门镜或门缝中看看,如果不认识,绝不能开门。

(2)陌生人来电话时,如果家长不在家,不要告诉陌生人家中没有人,只告诉他家中现在有事,让他过一会再来电话。

(3)如果有人敲门买东西时,不要开门,只是回答“不买”;认为可疑时,可打电话报警,没有电话,可以窗户向外边过路人求援。 (4)不带陌生人到家中来,也不到陌生人家中去。 (5)不把家门钥匙挂在脖子上,也不要露在外边。

(6)放学回家时,如果一个人回家,而且家中又没有人,在开门之前应先看看是否有人尾随,然后再开门进家。

(7)放学时,如果有陌生人在一校门口接(或者就是家长、朋友让来接),不要跟着陌生人走,并把这种情况告诉老师。

二、不做逆来顺受的学生

在现实生活中不断听到学生、家长、老师等直接或间接接触过校园暴力的人这样议论:“遇到这种事儿,给施暴者一点儿钱就是,犯不着挨顿打。”“遇到施暴者,咱惹不起躲得起, “躲避他们的最好办法就是转学。”“像他们这种‘大错没有,小错不断,气死公安,恼死法院’的人,没必要跟他们较劲,大多数学生遇到勒索就乖乖给钱。事后,他们不但不敢告诉家长或老师,更不敢报警,甚至警方在破案过程中找到他们时,他们也不敢出面作证。

三、不能以暴制暴

不要以暴力制暴力“他们能抱成团儿,我们为什么不能?”“他找人打我,我也找人打他,看谁能打过谁。”“君子报仇,十年不晚,迟早我会让他在我手里栽跟头!”这种以暴制暴的心理,在不少受过校园暴力伤害的学生中都不同程度

三、要及时报告。我们也要认识到勒索、敲诈经常是同暴力紧密联系的,我们提倡在“不怕”的前提下与之抗争,但不意味着逞一时之勇,反而造成不必要的伤害。因此,在遇到勒索、敲诈后要及时向学校、家长报告。第一次遇到拦截后的表现是十分重要的。无论对方的目的是否得逞,如果一味害怕而忍气吞声,或是不想宣扬,相反的会在无形中助长了对方的气焰,使得对方以为你软弱可欺,往往会导致新的勒索、敲诈和殴打事件的发生。

四、要搞好人际关系,强化自我保护意识。这也是防范校园暴力的一条途径。一个有广泛、良好人际关系的学生,就不容易成为勒索、敲诈和殴打的对象。

五、要慎重择友。要对学生的交友进行教育,鼓励多交品德好的朋友,多交“益友”,不交“损友”,对已经受到暴力侵害的朋友要多安慰,但不宜鼓动或煽动其找人来报复,以免引起更大的争端。

上一篇:预防医学必考名词解释下一篇:员工安全考试题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