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中学名录范文

2022-05-31

第一篇:上海中学名录范文

《20世纪中国文学名著导读》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和教学目的

《20世纪中国文学名著导读》是中国语言文学类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对所选文学作品的认真研读,掌握其要义与艺术特色,达到对现当代文学成就的深一层认识,并提高阅读与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本课程课内学时为32,共2学分,开设一个学期。

二、教学内容及要求

本课程按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脉络,分现代和当代两个部分,精选有代表性的若干名篇,组织学生阅读,教师就作品的要义及艺术特色进行评折。

学习本课程,要求学生必须阅读所选作品。由于篇幅所限,许多作品只是节选,有条件的学生应阅读所选作品的全部内容。

三、教学媒体的使用

(一)文字教材

本课程以钱理群主编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为思路,但是不要求学生购买教材,而是要求学生阅读作品。

(二)影像教材

本课程录像课为重点辅导型,主要讲授学生难以理解的重点、难点问题,以及需要通过电视手段直观演示的内容,使学生通过电视课的直观教学加深对作家作品的认识。

(三)计算机课件

本课程计算机课件为EXE版,主要用于课堂教学辅导。

四、教学要点

(一)以作家、作品这两个概念为纲组织相关的内容,尽可能使复杂的文学现象条理化、系统化。因此,教学中要紧扣这两个概念,使学生能以此为视角去观察作家的创作思路和艺术结构,培养欣赏和分析作品的能力。

(二)与本课程相关联的课程有:《中国现代文学史》、《外国文学》、《文学概论》,《20世纪外国文学名著导读》等。尤其是有关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的知识,学生必须具备。

(三)“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课程以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的名著为研究对象,因而涉及的文学现象比较多。学习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需要了解足够的作家作品和文学基本知识,并对当前文学研究现状有所涉及。

(四)本课程同其它文学课程相比,实践性较强,抽象的问题较多,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尽量多结合实例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学生则要多注意实践练习,通过必要的练习去掌握有关的知识,同时还应注意综合利用本课程多种教学媒体,加强自学。

五,阅读建议

1,以精选作品为主,引导学生对文学名著作文本细读,进行“鉴赏性阅读”,即强调学习者心灵的投入,与作者进行精神的对话;不仅注意作者“写什么”,更着重体味作者“怎么写”,反复揣摩作品的言语,行文结构与文体风格;并提倡对作品的多样化的阐释。

2,在鉴赏性阅读的基础上,还可以引导部分基础与条件较好的学生进行“研究性阅读”,即进入文本又跳出文本,进行质疑与客观评价。要引导学生把作品放回到“文学史”中,进行比较性的阅读(不同时代相类作品的比较,同一时代相类作品的比较,同一作家不同时期作品的比较,等等)。要指导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查找资料,进行独立思考,写出分析性、研究性的文章。

3, 文学史知识不是本课程的重点,却是学好本课程的前提;也就是说,它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20世纪外国文学专题》等课程的基础上,着重于提高学生的鉴赏与分析文学作品能力,进行审美教育的。如果学生在专科阶段所学的是非中文系专业,一定要补修有关课程,否则很难学好本课程。

4, 本课程与其它文学课程相比,实践性较强。因此,教学中要突出两个环节。

首先是“读”:①要集中主要精力读教材中的选文,而且要根据教材的指导,读全书,读作家的其他作品,读得越多越好。②最初读的时候,不要看任何参考资料,要直接读原文,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要特别重视与珍惜自己阅读的第一印象;在反复的独立阅读中,有了自己的一些想法以后,再去读必要的参考资料,以启发自己的思考,开拓阅读视野。③初读时要着重对作品的总体感悟与把握;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文本(或部分文本)的细读,细心揣摩作者的语言与写法。④不仅要默读,而且要提倡“朗读”,在朗诵中读出作品的情感与韵味。如有可能,一些诗歌与短文最好能背诵。

5,在多读的基础上还要“多写”,一是要勤写“读书笔记”,要养成“每读书必动笔”的习惯,读书笔记的写法是自由的:读后感想,片断的分析,提出不同看法,抄录选文中的佳句好词……都可以。有条件与兴趣,还可以进行模仿性以至创造性的写作。

教师的任务是在学生的读与写中作适当地点拨;不要越俎代疱地作过多的、过于琐碎的分析。

六、导读篇目

选定篇目随着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性质会略有调整。建议学生阅读的篇目要多于课堂具体讲授的篇目。对于高年级的专业学生而言,以研究为主,对于低年级专业的同学,以启发为主。

并且,由于部分篇目文学史也会着重讲授,所以在选定篇目

鲁迅《在酒楼上》《狂人日记》

沈从文《边城》《湘行散记》

茅盾《子夜》

巴金《家》

老舍《月牙儿》

萧红《呼兰河传》

杨沫《青春之歌》

王小波《黄金时代》

余华《活着》

王朔《看上去很美》

第二篇:2018年(第八版)北大中文核心目录

序号

中文刊名 N/Q,T/X.综合性科学技术 1 科学通报

2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3 中国科学(技术科学 4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5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6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7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8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9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10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1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2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13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4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5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6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17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18 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 19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改名为:工程科学学报) 20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1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22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3 天津大学学报(改名为: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24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25 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 26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7 重庆大学学报

28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9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30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31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32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33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34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35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36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37 山东大学学报(理学版) 38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39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40 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41 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 42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43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44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45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46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 47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48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49 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 50 中国工程科学

51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52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 53 应用科学学报

54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55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56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57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58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59 空军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60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61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62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63 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64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65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66 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67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69 高技术通讯

70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71 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72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73 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74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75 海军工程大学学报 76 山东大学学报(工学版) 77 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78 西安理工大学学报 79 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 80 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 81 扬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82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83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84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85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86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87 天津工业大学学报 88 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89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90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91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92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93 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 94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95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96 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97 湘潭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98 科学技术与工程

99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00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01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02 郑州大学学报(理学版) 103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

104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05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106 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07 黑龙江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108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109 科技通报

110 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11 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12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 113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 114 中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15 哈尔滨理工大学学报

116 中国科技论文在线(改名为:中国科技论文) 117 燕山大学学报 119 天津科技大学学报 TB3.工程材料学 1 复合材料学报 2 无机材料学报 3 材料导报 4 功能材料 5 材料工程 6 材料研究学报 7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8 玻璃钢/复合材料 TG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13 航空材料学报 19 材料科学与工艺

TH机械、仪表工业 1 机械工程学报 2 摩擦学学报 3 中国机械工程 4 光学精密工程 5 润滑与密封 6 振动、测试与诊断 7 机械设计 8 机械科学与技术 9 机械传动 10 机械设计与研究 11 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 12 仪器仪表学报 13 纳米技术与精密工程 14 机床与液压 15 机械强度 16 工程设计学报 17 机械设计与制造 18 轴承 19 流体机械 20 光学技术 21 水泵技术 22 现代制造工程 23 中国工程机械学报 24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25 液压与气动 26 制造技术与机床 27 仪表技术与传感器

TQ(除TQ11/TQ9).化学工业(除基本无机化学工业/其他化学工业) 1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2 化工学报 3 高分子学报 4 化工进展

5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6 现代化工 7 精细化工 8 高分子通报 9 膜科学与技术 10 化工新型材料 11 过程工程学报 12 化学工程 13 应用化学

14 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 15 离子交换与吸附 16 精细石油化工 17 应用化工

18 天然气化工(C1, 化学与化工) TQ2/TQ3.基本有机化学工业/精细与专用化学品工业 1 塑料工业 2 塑料 3 热固性树脂 4 工程塑料应用 5 塑料科技 6 中国塑料 7 林产化学与工业 8 合成树脂及塑料 9 现代塑料加工应用 10 生物质化学工程 11 聚氨酯工业 12 合成橡胶工业 TU建筑科学 36 新型建筑材料 V航空、航天

5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8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13 实验流体力学 15 宇航材料工艺 N/Q,T/X.综合性科学技术 1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第三篇:速录学习中如何练习生文章

生文章是速录学习中的一个大项,不仅可以扩展知识面,更是一个积累技巧的练习。

1、找出文章中所包含的技巧

生文章练习的过程不仅是增长知识面的过程,同时也是积累的重要过程。在接触一篇生文章之后,首先要将其中的技巧整理下来,整理之后的技巧可以记录在本子上,也可以整理成一个电子文本,整理出来的技巧不要加任何标注(比如W键略码不标注W)并用生文章的题目标注好技巧文本的名称。

2、将技巧练习熟练

打开自己的技巧本子或技巧文本,在没有任何标注的情况下进行看打练习,练习的过程中,每击打一遍,都要去记忆,可以选择重复遍数的击打,例如将每一个技巧打五遍,一直将该技巧形成条件反射,再次击打的时候不需要太多的反应就可以击打出来。

3、打开评卷文本找问题

将技巧找完之后,打开评卷系统,找到刚刚出错误的地方,然后就错误的地方练习一下,看是由于技巧出现问题,来是由于音节码出现的问题,就出错的地方重点练习一下,也可以选择重复练习,比如就错误的练习5遍,如果存在落句子的问题,就需要将该句之前的1-2句话也放到一起进行练习,击打熟练时可以进行下一个错误点的练习。

4、听音练习

在熟练练习技巧,纠错之后,可以听音,一定要完整的听一次音,中间切忌停顿、重放音频。切忌一遍一遍地刷新,中间无论出现什么问题都要坚持下来,将问题充分都显露出来,不要纠结于一个地方,要跟音。

5、再次评卷

听音之后一定要评卷,找到出错的问题,可以参照步骤3,再就出错的问题进行着重练习。练习之后就可以再听音。一定要将听打与看打结合起来,也可以根据总是出错的段落进行单独听音。

在这样一个循环反复的过程中,准确击打文章中出现的音节码和技巧,在不断地练习中巩固音节码和积累技巧。同时在练习的过程中也要注意调整好心态,

切忌急于求成。要敢于面对出现的问题,敢于让错误充分的显露出来,在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取得进步。

第四篇:行政学名词解释

公共行政学:公共行政学是研究公共组织依法处理政务的有效性、公平性、民主性的规律的交叉性与综合性学科。在这里公共组织主要是指政府,公共行政就是政府行政。

1、公共行政环境是指直接或间接地作用或影响公共组织、行政心理、行政行为和管理方法与技术的行政系统内部和外部的各种要素的总和。

2、具体环境: 具体环境也叫组织环境,是指具体而直接地影响和作用于公共组织、行政行为和组织凝聚力的公共组织的内部与外部环境的总和。

3、组织文化是指组织在一定的环境中,逐步形成的全体公共组织成员所共同信奉和遵守的价值观,并支配他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

1、政府职能是指政府在国家和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所应起的作用。换句话说,就是指政府在国家和社会中行使行政权力的范围、程度和方式。

2、市场体制是不经过中央指令而凭借交易方式的相互作用,实现在全社会范围内对人的行为进行协调的一种制度。

3、市场失效是指因为市场局限性和缺陷所导致资源配置的低效率或无效率,并且不能解决外部性问题以及社会公平问题。

1、行政体制:指政府系统内部行政权力的划分、政府机构的设置以及运行等各种关系和制度的总和。

2、地方政府体制:地方政府是设置于地方各级行政区域内的公共行政管理机关。地方政府体制是地方政府按照一定的法律或标准划分的政府组织形式。

3、地方分权制。亦称多元制和分离制。指中央政府将一些行政权授予下级政府,地方政府有较大的自治权和自主权的行政体制。分权制又分为联邦分权制和单一分权制。

地方分权制的优点和缺点。

4、行政区划体制,是指根据一定的原则将全国领土划分为若干部分和若干层次的管理区域,并设置相应的行政机关的组织体制。

1、完整制又叫一元统属制,是指公共组织的同一层级或同一组织内部的各个部门,完全接受一个公共组织或同一位行政首长的领导、指挥和监督的组织类型。

2、分离制又称多元领导制,是指一个公共组织的同一层级的各个组织部门或同一组织部门,隶属于两个或两个以上公共组织或行政首长领导、指挥和监督的组织类型。

3、层级制又分级制,是指公共组织在纵向上按照等级划分为不同的上下节制的层级组织结构,不同等级的职能目标和工作性质相同,但管理范围和管理权限却随着等级降低而逐渐变小的组织类型。

4、机能制又称职能制,是指公共组织在横向上按照不同职能目标划分为不同职能部门的组织类型。

5、公共组织结构是指公共组织各要素的排列组合方式,是由法律所确认的各种正式关系的模式。

6、、管理层次是指公共组织内部划分管理层级的数额。

7、管理幅度是指领导机关或领导者直接领导下属的部门或人员的数额。

1、行政领导,是指在公共组织中,经选举或任命而享有法定权威的领导个人或领导集体,依法行使行政权力,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有效地影响部属,以实现行政目标的行为过程。

2、行政领导者是指在行政系统中有正式权威和正式职位的集体或个人。

3、行政领导权力是指行政领导者在行政管理活动中,利用其合法地位以不同的激励方式和制约方式,引导下属同心协力达成行政目标的影响力。

4、行政领导责任是指行政领导者违反其法定的义务所引起的必须承担的法律后果。

1、人事行政是指国家的人事机构为实现行政目标和社会目标,通过各种人事管理手段对公共行政人员所进行的制度化和法治化管理。

2、人事行政机关是指根据人事管理职责,按照一定的组织原则建立起来的专门承担人事行政业务的组织机构。

3、我国国家公务员是指在各级国家行政机关中行使行政权力、执行国家公务,除工勤人员以外的工作人员。

4、国家公务员的辞职,是指国家公务员按照一定的法定程序,主动地提出解除与其所服务的行政机关工作关系的申请,并经过有关部门批准而辞去所担任的行政职务的制度。

5、人力资源指在一定范围内能够作为生产性要素投入社会经济活动的全部劳动人口的总和。它可分为现实的人力资源和潜在的人力资源两部分。

1、机关行政,就是指综合办事机构对机关的日常事务、规章制度和工作秩序等所进行的自身事务管理。

2、公文管理,就是对公文的创制、处置和管理,即在公文从形成、运转、办理、传递、存贮到转换为档案或销毁的一个完整周期中,以特定的方法和原则对公文进行创制加工、保管料理,使其完善并获得功效的行为或过程。

3、行政机关档案是行政机关在公共行政管理活动中直接形成的,保存备查的文字、图表、音像等各种形式的历史记录。

4、办公自动化是指在行政机关工作中,以计算机为中心,采用一系列现代化的办公设备和先进的通信技术,广泛、全面、迅速地收集、整理、加工、存储和使用信息,为科学管理和决策服务,从而达到提高行政效率的目的。

1、行政决策是指行政领导者在处理政务时,从公共利益和公平与公正原则出发,依照法律和有关规定所做出的决定的行政行为。

2、行政决策参与是指行政领导者个人或集体在行政决策时,专家学者、社会团体、公民等对决策提出意见或建议的活动。

3、危机决策:危机决策是指领导者在自然或人为的突发性事件发生后,迅速启动各种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大胆预测,做出决定的过程。

三、名词解释

1、行政执行是行政机关及行政人员依法实施行政决策,以实现预期行政目标和社会目标的活动的总和。

2、行政评估是指对行政执行活动的进展情况和效果进行评价和总结,包括行政执行过程评估和行政执行效果评估两个方面。

3、行政控制指行政领导者运用一定的控制手段,按照目标规范衡量行政决策的执行情况,及时纠正和调节执行中的偏差,以确保实现行政目标的活动。

4、行政协调是指调整行政系统内各机构之间、人员之间、行政运行各环节之间的关系,以及行政系统与行政环境之间的关系,以提高行政效能、实现行政目标的行为。

5、行政评估是指对行政执行活动的进展情况和效果进行评价和总结,包括行政执行过程评估和行政执行效果评估。

1、广义的行政监督是指政党、立法机关、司法机关、社会组织、社会舆论和公民以及行政系统内部,依法对政府和行政人员的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公平性和有效性的监察和督促的行为。

2、行政监察管辖,是指对某个监督对象确定由哪一级或者哪一个行政监察机关实施监督和哪一级或者哪一个行政监察机关对哪些特定监督事项有权进行管辖的法律制度。

3、舆论监督是指公民或社会组织通过公共论坛批评包括权力腐败在内的不良现象;指通过在公共论坛的言论空间中所抒发的舆论力量对政府机构和政府官员滥用权力等不当行为的监督与制约。

1、公共财政指的是仅为市场经济提供公共服务的政府分配行为,它是国家财政的一种具体存在形态,即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财政类型。

2、国家预算制度是国家政权内部立法机构与行政机构划分财政权限,并且由立法机构对行政机构的财政行为予以根本约束和决定的一种制度。

3、国家决算是按照法定程序编制、用以反映国家预算执行结果的会计报告,由决算报表和文字说明两部分构成。

4、税收,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按照法定标准,无偿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手段,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参与国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而形成的一种特定分配关系。

1、行政立法一般是指立法机关通过法定形式将某些立法权授予行政机关,行政机关得依据授权法(含宪法)创制行政法规和规章的行为。

2、行政法规是指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按照法定程序制定的有关行使行政权力、履行行政职责的规范性文件的总称。

3、行政规章是指特定的行政机关根据法律和法规,按照法定程序制定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的总称。

4、行政复议,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不服行政主体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依法向法定的行政复议机关提出复议申请,行政复议机关依法对该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合法性、适当性审查,并作出行政复议决定的行政行为。

5、行政赔偿,也叫行政赔偿责任,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职权时,违法侵犯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并造成损害的,国家负责向受害人赔偿的制度。

6、行政诉讼管辖是确定各级人民法院之间以及同级人民法院之间的权限划分。

7、行政道德是指国家公务员在行使公共权力、管理公共事务的活动中,处理自身与工作对象之间、上下级之间、同事之间以及公私、得失等关系时,所应当遵循的原则和规范。

1、行政方法是指行政机关和行政工作人员,为了达成行政目标,从公共组织的内外部环境和管理对象的实际情况出发,在一定的公共行政管理思想和管理原则的指导下而采取的各种措施、手段、方法和技术等的总称。

2、目标管理是以目标为导向,以人为中心,以成果为标准,而使组织和个人取得最佳业绩的现代管理方法。

3、战略管理是指对公共组织在一定时期的全局的、长远的发展方向、目标、任务和政策,以及资源调配做出的决策和管理艺术。

4、标杆管理技术指公共组织通过瞄准竞争的高目标,不断超越自己,超越标杆,追求卓越,成为强中之强组织创新和流程再造的过程。

5、政府全面质量管理是一种全员参与的、以各种科学方法改进公共组织的管理与服务的,对公共组织提供的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进行全面管理,以获得顾客满意为目标的管理方法、管理理念和制度。

1、行政效率是指公共组织和行政工作人员从事公共行政管理工作所投入的各种资源与所取得的成果和效益之间的比例关系。

2、公共组织绩效评估:公共组织通过一定的绩效信息和评价标准,对公共组织所提供的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的效率和质量进行全面的控制和监测活动,是公共组织的一项全面的管理措施。

1、行政改革是指政府为了适应社会环境,或者高效公平地处理社会公共事务,调整内部体制和组织结构,重新进行权力配置,并调整政府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过程。

2、政府再造是指对公共体制和公共组织绩效根本性的转型,大幅度提高组织效能、效率、适应性以及创新的能力,并通过改革组织目标、组织激励、责任机制、权力结构以及组织文化等来完成这种转型过程。

3、电子政府是指在政府内部采用电子化和自动化技术的基础上,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建立起网络化的政府信息系统,并利用这个系统为政府机构、社会组织和公民提供方便、高效的政府服务和政务信息。

第五篇:心理学名解总结

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变化规律的科学

2注意: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于集向中

3无意注意:预先没有目的,也不需要一直努力的注意。

4有意注意:有预先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5感觉定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应。

6感受性:人脑对刺激的感觉能力

7感觉阈限:是指能引起感觉并持续一定时间的刺激量。

8感觉适应:感受器在刺激的连续作用下,感觉会随时间的延续而变化

9知觉:直接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种属性的整体反应。

10记忆:是通过识记、保持、再现(再认或回忆)等方式在人们的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

11思维:人脑借助于言语、表象和动作实现的,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和间接的反映。

12心境:是一种比较持久、微弱的情绪状态。心境不是关于某一事物的特定体验,具有弥漫性的特点。 13激情:是一种强烈的、爆发性的,为时短促的情绪状态。

14应激:是在出乎意料的紧迫情况下引起的急速而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

15意志:是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支配行动、克服困难、实现目的心理过程。

16需要:是人在一定生活条件下,对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事物的内在要求。

17动机定义:是直接推动人进行活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部动力。

18兴趣:是指一个人经常趋向于某种事物,力求认识参与某种事物,并具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 19气质:是指一个人先天具有的比较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

上一篇:数据库实验三范文下一篇:甩呼啦圈游戏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