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财务管理水平的途径及方法探讨

2022-09-11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我国出台了许多与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有关的制度法规, 极大的促进了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尽管如此, 当前我国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仍旧有待提高。我国事业单位主要的资金来源大多是财政拨款, 如果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不高, 就会影响到财政拨款资金的利用效率, 因此必须采取措施提升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当前,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以及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的不断进行, 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发生了比较大的改变, 这就要求事业单位应当通过一系列的财务改革来提升其财务管理水平。

一、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特点

与企业不同的是, 事业单位通常具有非营利的性质, 其资金来源也大多是国家及各级政府的财政拨款, 随着事业单位改革的不断进行, 其在财务管理方面也展现了一些不同以往的特点。首先, 财务预算管理成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关键内容。鉴于事业单位大多是面向大众或某一特定社会群体提供服务, 因此批量支付业务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当中占据的地位逐渐提升, 而想要完美的完成批量支付, 科学高效的预算管理就成为必不可少的一点, 这同时也是其主要特点[1]。其次, 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通常具有公益性的特点。由于事业单位的资金来源问题, 财务管理的对象可以看作是国有资产, 因此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过程中应当依据国家相关规定进行, 同时还需要接受政府财政审计部门的监督和审计, 从而保证国有资产的安全性。

二、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现状

事业单位在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因此研究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现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当前, 我国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方面的水平普遍较低, 不利于国有资金的高效利用, 同时也不利于事业单位有效发挥其公益职能。我国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过程中主要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体系不完善

当前, 我国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体系建设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导致财务管理体系不完善。首先, 国家相关部门对事业单位的资金监督和管理方面不够严格, 尤其是没有长期的资金分配规划, 不利于国有资金的有效利用。其次, 事业单位在资金流动管理方面存在问题, 经常存在账面金额和实际金额不符、坏账等现象, 这种资金管理的混乱极易造成国有资产流失或被侵吞等后果, 不利于事业单位的长期稳定发展[2]。最后, 部分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人员工作不够严谨, 不能及时将该结清的账务进行处理, 有时会由于跨年等原因导致账务责任无法确定的问题, 这样极易导致坏账的发生。总之,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体系不完善是影响其财务管理水平提升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 事业单位财务预算执行效果不好

事业单位在财务预算执行方面的效果不好, 这也是影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提升的一个重要原因, 具体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 事业单位对于财务支出方面的控制不够严格, 经常存在财务支出超出预算的现象, 不仅造成了国有资金的浪费, 而且还不利于维持政府部门的社会形象。其次, 事业单位对财务基本支出与项目支出的定义不够明确, 这就导致许多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人员用项目支出的资金来补足基本支出造成的财务资金缺口, 这种方式虽然看似保证了事业单位的基本支出情况, 但是却违反了国家有关财政资金专款专用的原则, 因此必须改正[3]。再次,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人员对财政拨款资金的管理不够科学, 以致很多财务拨款资金虽然已经划拨到账, 但是确不能获得有效的使用, 有些财政专项资金还存在比较严重的烂尾现象, 不利于政府相关部门对这些资金的监督管理工作。

(三)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不够严格

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内部控制方面的工作有待加强, 其财务管理内部控制体系不够健全, 而且缺乏科学合理的监督管理。首先, 我国大部分事业单位都缺乏完善的财会制度, 而现有的一些财会制度与当前事业单位的财会工作现实情况并不相符, 无法对其进行有效的指导。其次, 部分事业单位缺乏合理的监督管理制度, 因此无法对财务工作人员以及相应的财务工作进行有力的监督, 这就造成事业单位的财务核算结果的真实性有待考证。再次, 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人员岗位设置方面不够科学, 许多岗位存在业务交叉的情况, 极易导致财务监督和审计工作不能落到实处, 影响了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

三、提高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的途径及方法

(一) 完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体系

针对我国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体系不完善的问题, 事业单位领导人员应当采取措施促进财务管理体系的完善。首先, 国家相关部门应当加强对事业单位的资金监督和管理, 促使其建立长期资金分配规划, 以此来提升国有资金的利用效率。其次, 加强事业单位的资金流动管理工作, 保证账物相符, 杜绝坏账现象, 这样才能保护国有资产, 并且为事业单位的长期稳定发展提供保障[4]。最后, 制定严格的财务管理制度, 保证财务管理人员能够及时清理相关账务, 明确责任, 预防坏账的发生。事业单位必须完善其财务管理体系, 这样才能保证其财务管理水平获得有效提升。

(二) 加强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和执行工作

事业单位应当加强其财务预算管理工作, 保证财务预算的准确性, 同时还要通过严格的年终核算来确定财务预算的执行情况。在此过程中, 财务人员应当严格要求自己, 按照相关规定以及事业单位的业务开展情况来编制财务预算报表。除此之外, 事业单位应当加强财务预算执行工作, 这样才能有效提升其财务管理水平。首先, 事业单位应当加强对财务支出方面的控制, 杜绝财务支出超出预算的情况发生, 这样不仅能够节约资金, 而且还有利于维持政府部门的社会形象。其次, 明确财务基本支出与项目支出的概念, 保证各项资金的正常使用, 杜绝资金混用的情况。再次, 事业单位应当加强对财政拨款资金的科学管理, 保证财政拨款资金的有效利用, 杜绝资金烂尾现象的发生, 为政府相关部门对这些资金的监督管理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 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工作

事业单位应当健全财务管理内部控制体系, 加强对财务管理工作的内部控制, 同时还要对财务内控工作进行必要的监督管理。首先, 事业单位应当建立完善的财会制度, 为其当前的财会工作提供有效的指导。其次, 制定完善的财务工作监督管理制度, 对财务工作人员以及相应的财务工作进行有效的监督, 保证事业单位财务核算结果的可靠性。再次, 合理进行财务管理人员的岗位设置和职责划分, 避免出现业务交叉的情况, 保证事业单位的财务监督和审计工作能够起到切实的效果, 从而提升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最后, 应当健全事业单位财务内控考核体系, 对事业单位的财务内控工作进行必要的考核, 以此来激发工作人员的积极主动性, 保证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 完善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体系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其资产管理工作, 因此必须完善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体系。首先, 对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进行分级管理, 这样有利于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管理, 并且还能有效提升固定资产核算工作的效率。其次, 要建立对单位资产管理的监督考核机制, 这样可以有效提升资产管理的效率和有效性。而且相关部门应当加强对事业单位的资产审计监督工作, 并且根据审计监督的结果对其给与不同程度的奖励和惩处, 以此来提升事业单位对资产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 从而保证资产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5]。

(五) 提高事业单位财务人员素质

事业单位应当努力提升财务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 这样才能有效促进其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想要达到这一目标, 事业单位应当加强对财务工作人员的培训, 培训内容除了财务专业知识外, 还应当包括国家政策法规等。另外, 还应当加强对财务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 避免徇私舞弊现象的发生, 以此来保护国有资产不会受到侵占。除此之外, 事业单位应当建立财务人员考核评价体系, 对财务人员的各项工作进行严格的监督考核, 督促财务人员认真工作, 这样也能起到提高其业务素质的目的。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 当前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 妨碍了其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事业单位应当通过完善财务管理体系、加强财务预算管理和执行工作、加强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工作、完善资产管理体系以及提高财务人员素质等方式来提升财务管理水平。

摘要: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是当前我国财务系统中必须关注的一个环节。为了适应当前市场经济发展的新形势, 事业单位应当采取措施提升自己的财务管理水平。本文分析了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特点, 探索了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最后提出了提升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的途径及方法。

关键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问题,途径,方法

参考文献

[1] 杨立静.浅谈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创新[J].中国商论, 2018 (23) :103-104.

[2] 蔡燕.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有效途径[J].中国商论, 2018 (16) :99-100.

[3] 赵桐林.浅谈如何提升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J].中外企业家, 2018 (05) :34-35.

[4] 王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科学化与精细化趋势分析[J].价值工程, 2016 (4) :44-46.

[5] 杨伟华.提高自收自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控制水平的途径[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 2015 (12) :27-28.

上一篇:浅论“互联网+”时代下民歌艺术的发展下一篇:企业财务核心报告对企业决策能力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