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教学设计讲座

2023-04-14

第一篇:小学音乐教学设计讲座

让音乐教学课堂“高效”起来讲座稿

让音乐教学课堂“高效”起来讲座稿 ——构建高效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高效课堂是个永恒的话题。尽管作为概念,高效课堂于20 世纪上半叶才出现,事实上,高效课堂始终伴随着教学而存在。比如,课程的诞生,主要是为了解决知识无限与教学时间有限的矛盾,课程好比是凹凸镜,聚焦在对最有价值知识的选取和组织安排上,为的是提高教学的有效性。班级授课制的诞生,更是为了追求教学的效益。所以高效课堂是个古老的话题。当然,高效课堂也是个需要持续研究的课题。反观高效课堂研究与实践,我们不得不回到高效课堂本身,不得不对高效课堂进行追问。追问为的是对高效课堂有一个完整准确的把握。

一、高效课堂产生的背景

高效课堂的理念源于西方教学科学化运动,特别是在受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影响的教学效能核定之后,这一概念频繁出现在英语教学文献中,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高效课堂的提出是“教学是艺术还是科学”之争的产物。此前,在西方教育理论中占主导地位的教学观是:教学是艺术。“它倡导教学是教师个性化的、‘没有公共的方法’的行为,是一种‘凭良心行事的、约定俗成的’行为。”

值得思考的是,高效课堂强调“教学也是科学”,是否意味着对“教学是艺术”的否定呢?当然不是。我始终认为,应当强调教学是科学与艺术的统一,两者不可偏废。否定科学性,必定造成教学进度的缓慢、教学效率的低下,教学质量难以保证;同样,否定艺术性,必然会影响教学的个性化和风格形成,当然也会影响教学质量。

二、高效课堂的理论支撑

关于这一点,在《有效课堂:理念与策略》一文中十分清楚的阐述:高效课堂是在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影响下产生的,这两种理论成为高效课堂的支撑性理论。实用主义哲学更关注行动、实践和经验,主张回归生活。不难理解,实用主义哲学的思想至今对课程改革,对教学改革仍有指导意义。而行为主义心理学则不然,虽然时常还能看到这一理论的影子,但它的致命缺陷是忽略学习者的情感、动机等,因为虽然“刺激和反应可以说明人类的某些学习,但是许多研究表明,要解释一般意义的学习,必须考虑人们的思想、信念和情感”。所以有人讥讽行为主义心理学是“动物心理学”。

一是情感教育理论。马克思早就明确指出,情感是一个精神饱满、为自己目标

而奋斗的人的本质力量。它会给学生以兴趣、以需求、以信心、以希望,推动、促进学生的发展。情感也是人的表情,从人的情绪和情感可以触摸到一个人的整体面貌,因为情感整体性地表达人的精神发育的外部特征。当然,情感不仅仅是兴趣、情绪,道德感、理智感、审美感都属情感范畴。

二是建构主义理论。有人误认为建构主义理论“反科学”、“反知识”。实质上,建构主义理论并没有否认真实世界的存在。而是强调这样的“真实”,应当有一种对其加以认识的适当的方式,因而教学方式应当转变。不仅如此,在认识方式、教学方式转变的背后更是对学习者、对学习、对教育等认识方式上的根本性变革。它更强调个体的内在认识发生机制,强调在情境脉络中主体对外部世界的适应及建构。的确,高效课堂应当运用建构主义理论,有效地促进学生去主动建构知识,建构自己的经验世界,在建构中成长。

三是因材施教理论。因材施教是我国优秀的教育传统,既是经验,又是理论,既是方法,又是原则。因材施教所追求的是适合的教育,即对不同的学生施加不同的教育和影响。适合的教育是注重差异的教育,适合的教育是个性化教育,因而,适合的教育是最能促进每一个学生发展的教育,是最为有效、最好的教育。实事求是地说,当下的高效课堂往往在标准化的要求下,忽视学生的差异,追求统一的“效果”,从而使学生丧失学习的信心,渐渐走向失败。若此,“高效”何以见得?

三、高效课堂的价值取向

教学是内蕴价值的活动,高效课堂的根本追求应当是价值追求,搁置价值,抛弃价值,这是教学的致命错误。应当勇敢承认,当下的高效课堂对价值的认识和追求存在不少问题。在分析这些问题之前,重要的是要认识价值。南京师范大学教授鲁洁对价值有一个最简洁、浅而又深刻的定义:“价值即理想中的事实。”“正是价值由现实趋向理想的向度,在人们的观念世界耸立起一个与完满和终极的整体相关联的价值观,它既引领人们前进又赋予其生活的意义。”而现实中,常常把价值归结为利益,又进而把利益作为思想的坐标,那就能产生功利的并且是近视的价值观。

所以,我以为,价值一定附着在事实之中,又一定超越事实,追求理想和意义,抛弃理想只看重事实,只看重利益,势必造成价值的缺失。从这一认识出发,可以发现当下的高效课堂在价值追求上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其一,以“高效”代替价值。高效的是有价值的。但是,“高效”只是一种价值 2

形态,而非价值形态的全部。而且,有的教学看起来是低效甚至是无效的,却是有价值的。比如,教师“节外生枝”的一段教学过程,和教学几乎没有关系,但恰恰是教师开的这段“无轨电车”影响了学生一生的发展。因此,如果高效课堂过于拘泥于教学的有效与无效,往往丢弃了最重要的价值。

其二,以“有用”代替高效。又以“高效”代替价值。“有用”的也可能是有价值的,但这只是“可能”。值得注意的是,在一些教师心目中,特别是在一些教育主管部门看来,“有用”成了会做题目、会应试、会得分的代名词。这样的“有用”,对考试是有用的,也可能是有效的,但绝不是我们所追求的价值,比如,会思考、会想象、会提问、会创造,看起来对考试是“无用”的,却最具价值的。把价值窄化到“有用”实在是危险的做法,而这种做法在教学中却严重地存在。

其三,重视工具理性,而忽略价值理性。工具理性关注和追求的是效率和结果,这当然很重要,但问题是,教学的完整过程应当是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统一,要把结果和过程、效率与动机等统一起来。一些地区和学校过分重视工具理性,无形中破坏了教学过程,伤害了教学的理性,带来的是浮躁、功利,以至"工具化”、“技术化”,因而也就违背了高效教学原本的意义和价值。

四、高效课堂的实践探索

高效课堂是我们每位教师不断追求的一个重要目标,什么样的课堂是高效课堂,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看法。怎样去做才能使课堂高效,这也是我们每位教师永恒的追求。

我认为一节可以称得上高效的课,必须达到在教学活动中,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换句话说就是课堂上的每一分钟,都得尽其所用。使所有的学生都有收获,都有提高。使每个学生在知识、技能、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都能有收获。

下面我根据自己多年的音乐教学实践,就如何构建高效的课堂,谈自己的几点粗浅看法:

首先,要改变教育理念,树立正确目标。

音乐新课程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使学生具有高尚的审美情操。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考虑到美感能力的发展从简单到复杂,从初级到高级,循序渐进的展开。尤其是小学年 3

龄段的学生,可以通过对作品的初步比较、评价,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趣味,引导学生从真正美好的东西中,得到美的享受,从劳动中、日常生活和艺术中去理解和创造美好的东西。

教师要讲求教育艺术,用充满智慧的提问,给学生的思维插上想象的翅膀。

例如在《泥娃娃》一课的教学中,我会引导性地提问:“这些泥土有什么作用?”“你想用它来做什么?”这些问题有利于让学生充分发挥想像,了解泥土的作用,性质及可塑性。同时通过学生丰富的实践创造,及时感受,对于歌曲旋律的掌握是很有帮助的。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也调动起来了。

同时,在学习新知之前,设计“问题情景”,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未知欲,推动他们去思考、探求。例如在听赏歌曲《小乌鸦爱妈妈》时,老师首先发问:“你爱你的妈妈吗?”“都表现在哪些地方?”通过交流,寻找问题的答案,引发学生深入思考,课堂情景陡然而生,气氛活跃。接着老师再问:“你们想知道小乌鸦是怎样爱它的妈妈吗?”这个问题一下子激发起学生的未知欲,激发了他们的兴趣。一堂生动的音乐课应充满艺术的力量,它的成功,不但在于教给学生知识,而且在于吸引着、感染着、鼓舞着许多学生为追求美、创造美而终身努力着。

记得有一次我在没有出示课题的情况下,让学生说说听了《野蜂飞舞》后的感受。学生有的说听到了洪水暴发的声音;有的说听到了骏马在奔腾„„其中有一个学生还描述得很生动:“音乐时而低沉有力仿佛一头凶猛的老虎,音乐中时而跳跃的感觉又如同一只可爱灵动的小鹿,音乐中飞快的速度仿佛是老虎和小鹿互相追逐的场景,音乐大气恢宏的感觉又带人进入了宽阔的原野。”我被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所折服,我不禁问他:“为什么你会想到这个场景呢?”学生回答我说:“前几天我在《动物世界》节目中看过老虎追赶小鹿的场景,今天听音乐的时候我不知不觉地就想到了。”是呀,不管是“老虎追逐小鹿”还是“骏马奔腾”或者是“洪水暴发”,是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在聆听音乐时思维想象的成果,教师怎能轻易否定呢?更何况音乐具有模糊性和不确定性,在没有标题的提示前任何感受是成立的。我对于学生的回答给与赞赏和鼓励,学生的创新精神、积极性也得到了肯定。

那么为什么会没有学生联想到野蜂飞舞的情景呢?于是我问学生:“你们看见过一大群蜜蜂飞舞的场景吗?”学生说没有。怪不得,没有生活体验,哪来的意境?为了让学生能体会到作曲家最初创作此曲的本意,于是我在课后寻找了一短有关于 4

野蜂的视频。通过观看,让他们了解到野蜂喜欢群聚的生活、它们抖动翅膀时发出的声音,还有他们攻击敌人时的凶猛场景。有了这个的铺垫,再去欣赏《野蜂飞舞》的效果非常好,学生听着音乐时而抖动翅膀、时而感觉危险、时而手里划着野蜂飞舞的路线。

第三,要研究教学方法,培养创新人才。

小学生的知识功能潜藏于头脑内,看不见,摸不着,当他们在欣赏作品时是否听到、听懂、或感受理解的程度深浅,教师都可以在设计时通过外部教学策略引发学生内在的功能,如要求学生概述作品,学生就必须回忆和陈述他们所感受的音乐作品,能够概述作品的学生必定已激活了他原有的音乐、文学、文化、语言组织、口头表达等综合能力,并且把注意指向作品的要点,进行欣赏时三度创作的反馈。教师设计的问题不仅需要作出学生概述所需要的认识功能,而且需要监控获取的大意,以使问题切中要害。

课堂音乐教学成功的前提和关键因素,是建立一种融洽、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如教师爱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和创造精神,学生也会信赖教师,进而“亲其师,信其道”,在师生感情的交融中,愉快地完成音乐学习任务。教师要创立适合小学学生年龄特点的教与学的音乐实践方式,首先要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如:

1.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创设问题情景就是在讲授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间制造一种“不协调”,教师创设的问题小而具体,新颖有趣,有适当的难度,有启发性,善于将所要解决的课题寓于学生实际掌握的知识基础之中,造成心理上的悬念。

2.丰富材料,呈现方法。

通过采用图画、幻灯、投影、录像、录音、CD、VCD、电脑等多种方式来激发学生对学习材料的浓厚兴趣。教师还可以通过师生共同参与的唱、奏、舞、演、说等活动展开二度、三度的创作来达到激发兴趣的目的。

3.及时反馈,激励进取。

了解自己学习活动的进展情况,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推动力量,会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愿望。及时反馈能帮助学生及时发现、纠正错误,调整学习方法。教师的任何反馈对学生来讲都是评价的含义。教师如何进行评价是影响学生学习动机最 5

主要的外部因素。教师的反馈应以鼓励为主。

在一次用打击乐器练习时,让我发现了一个好方法。在学生自由练习打击乐器时,我一改以往走来走去巡视的方法,自己在学生旁边坐下来带头练习。我练习得很认真,一开始有学生来张望我,特别是那几个调皮的学生,他们可能觉得老师练习很新奇。看我练习得那么认真,他们没有开小差,看了一会儿回到自己的座位上也认真练习起来。我把这种方法引用到了音乐欣赏课上,我坐下来安静地聆听着音乐,随着音乐的起伏,有时闭上眼睛,有时随着律动轻轻地摆动身体,有时会跟着音乐的旋律用手指轻轻敲击节奏。结果下面的孩子也和我一样非常认真,他们学着我的样子在认真欣赏音乐。

成功的课堂教学结构能使教师满怀信心地按照教学设计有条不紊地进行教学。教师良好的心理状态又会感染学生,增强学生的安全感和自信心。教师只有在转变教育观念,确立培养目标,研究教学方法,并以心理学、教育学知识作指导的前提下设计的课堂教学才符合现代学习论和教学论原理,才能使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更有效,才能使音乐教育达到哺育优秀听众,增强审美情趣,培养创新人才,提高全民素质的预期目标。

总之,构建高效课堂是一个不断生成、不断追求的过程,因而会因老师而异、因学生而异、因教学内容和目标而异。最关键的是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养,练就扎实的教学基本功,有高超的课堂驾驭能力和变通能力,再加之师生间的默契互动。还怕课堂不高效吗?

以上是我对“高效课堂”的所思、所得,敬请各位多加批评、指正,谢谢!

第二篇:小学英语对话教学讲座心得

听小学英语对话教学讲座,感受英语魅力

赵洁

听了一节小学英语对话教学讲座,感触颇深。我认为小学英语的教学的主要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 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 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 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而我们的对话教学, 经常只是靠死教,强迫学生死记硬背,应付考试。这样不仅不能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 而是使学生厌恶英语学习,对英语学习完全失去信心。更别说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了。这样, 有些学生在小学阶段就不敢开口说英语,考试不及格,甚至还有十几或二十几分的。结果是学生对学英语失去了信心。升入中学后,英语只会越来越差。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对话教学,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并保持他们的学习兴趣,做到与中学英语的有机衔接。

针对小学英语对话教学中的存在的问题,我们认为对话教学可采用整体呈现法,把一篇对话作为一个整体来教学,保持对话的连贯性、趣味性和逻辑性;分层教学法,把对话分为几个小段,逐步突破,从而达到学习目标;创设情境法,在对话教学时,对于学生较难理解的新单词或新句型,创设较为真实的情境进行教学,突破难点以后,再进行整个的对话教学。

总之,研究小学英语对话教学呈现方法,精彩导入,是成功的一半,成功的导入是教学成功的重要催化剂,恰当精妙的导入能使教学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利用对话教学, 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如阅读能力, 听力水平, 语言表达能力等。

利用对话教学,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提高听力水平等各方面能力, 与初中英语有机衔接。

2016.5.10

第三篇:小学音乐教学设计

《回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通过欣赏音乐剧《猫》的选段《回忆》,了解音乐剧的特点。 2. 欣赏音乐剧的经典作品,了解音乐剧这一体裁的特点。

3. 积极参与创编和表演,通过艺术实践活动,尝试音乐剧的表现艺术形式。 教学重、难点

1.通过欣赏,体会音乐的乐曲风格和乐曲表达的音乐情绪。 2.听辨歌曲节拍,感受12/8拍对表达歌曲情感的作用。 教材分析

音乐剧是以具有吸引力的情节为支撑,以演员的戏剧性表演为根基,使音乐、舞蹈得以充分发挥其潜能,并把这些因素融合为有机统一体的艺术。剧情,表演,音乐,舞蹈是构成音乐剧的四大要素。音乐剧在全世界各地都有上演,但演出频率最高的地方是美国纽约市的百老汇和英国的伦敦西区。我们常听到的百老汇音乐剧这个称谓可以指在百老汇地区上演的音乐剧,又往往是泛指所有近似百老汇风格的音乐剧。

《猫》是音乐剧历史上最成功的剧目,曾一度成为音乐剧的代名词。该剧创作于1981年,是在伦敦上演时间最长、美国戏剧史上持续巡回演出时间最长的音乐剧。该剧作曲家是英国安德鲁·洛伊德·韦伯,其中一曲《记忆》,在全世界广为流传。

教学过程(一份供任课教师参考的完整教案)

一、导入

1.欣赏视频音乐剧《猫》片段。 师:从播放的视频片段中你们都听到、看到了什么?这种音乐的表现体裁你们知道叫什么吗?

生:有唱歌、边唱边跳。 2.揭示课题。

生:歌剧,跟戏剧一样,有对白说话。

师:刚才我们欣赏的片段在音乐体裁中叫音乐剧。

音乐剧是由喜歌剧及轻歌剧(或称“小歌剧”)演变而成的,是由对白和歌唱相结合而演出的戏剧形式。它融戏剧、音乐、歌舞等于一体,音乐通俗易懂,很受大众欢迎。音乐剧经常运用一些不同类型的流行音乐以及流行音乐的乐器编制;在音乐剧里面可以容许出现没有音乐伴奏的对白。音乐剧和歌剧的分别是,没有了宣叙调和咏叹调的区分,歌唱的方法也不一定是美声唱法。音乐剧擅长于以音乐和舞蹈表达人物的情感、故事的发展和戏剧的冲突,有时语言无法表达的强烈情感,可以利用音乐和舞蹈表达。相比之下,音乐剧里戏剧、舞蹈的成分更重要。

二、了解音乐剧体裁特点

师:音乐剧《猫》是音乐剧历史上最成功的剧目,曾一度成为音乐剧的代名词。该剧创作于1981年,是在伦敦上演时间最长、美国戏剧史上持续巡回演出时间最长的音乐剧,1981年5月11日,首演于伦敦西区新伦敦剧院。今天,音乐课为大家带来音乐剧《猫》有名的唱段《回忆》(Memory)。

1. 角色与剧情介绍:“领袖猫”──猫族中的首领,充满智慧和经验,他必须出席一年一度的猫会,并最后决定哪一只猫能够升天获得重生;“魅力猫”──年轻时是猫族中最美丽的一个,厌倦了猫族的生活到外面闯荡,但尝尽了世态炎凉,再回到猫族时已丑陋无比──她的样子最像人类,长发披肩,身穿黑色晚礼服,脚蹬一双高跟鞋。一曲《回忆》平息了所有猫儿对她的敌意,唤起了对她深深的同情和怜悯。

2.《回忆》歌曲欣赏。

师:(初听《回忆》)歌曲给你怎样的感觉?几拍子的? 生:歌曲很抒情,好像是三拍子的。

师:这首歌听起来很流畅,这是因为它的拍子为12/8拍,我们以前没有接触到,大家再听听,这样的节拍使我们有什么感受? (再听一遍《回忆》。) 生:很连贯,有起伏荡漾的感觉。

师:好!这种感觉是节拍带给我们的,那么,这样的节拍能表现主人公怎样的心情呢?歌曲中有两个地方最能表现悲伤的心情,你能听出来吗?请你边听边举手。(听第三遍《回忆》。)

生:这样的节拍表现主人公留恋、悲伤、憧憬的心情。最悲伤的两个地方是音区低的地方。

3. 作曲家的介绍:安德鲁·洛依德·韦伯是60年代,伦敦剧坛升起的一颗作曲新星,他具有扎实的古典音乐根基,擅长于钢琴、小提琴等乐器演奏,对新潮流行音乐和音乐剧情有独钟。他的惊世巨作《猫》1981年5月在伦敦首演轰动了百老汇。此后,又创作了以舞蹈精彩绝伦而著称的《星光快车》《剧院幽灵》(1986年)和90年代荣获8项托尼奖的《日落大道》等传世名剧。 4. 随钢琴跟唱《回忆》的旋律。 5. 师生讨论音乐剧特点。

生:音乐剧有剧情,表演,音乐,舞蹈。

师:从《猫》剧中看出,音乐剧中的舞蹈和音乐相当突出。为了传情达意,编导们不惜用了大量的舞蹈场面来表现猫的不同特征和性格。这里既有轻松活泼的踢踏舞,又有凝重华丽的芭蕾舞,还有充满动感的爵士舞和现代舞。剧中的“富贵猫”“保姆猫”“剧院猫”“摇滚猫”“犯罪猫”“迷人猫”“英雄猫”“超人猫”“魔术猫”等形象鲜明,各不相同。这群被拟人化了的猫儿组成了猫的大千世界,在舞会上各显身手,或歌或舞或嬉戏,上演了一出荡气回肠的“人间悲喜剧”,诉说着爱与宽容的主题。可以说音乐剧是以具有吸引力的情节为支撑,以演员的戏剧性表演为根基,使音乐、舞蹈得以充分发挥其潜能,并把这些因素融合为有机统一体的艺术。

三、拓展

1. 欣赏《猫》剧中音乐剧《猫》片段──《回忆》唱段的视频,请学生注意其中的表演。

2. 表演唱:教师让1—2名学生扮演老猫,独立表演唱,全班学生小声随唱。

四、课堂小结

音乐剧是一个内容很丰富的音乐体裁,在课上我们只能了解和学习很小的一部分,老师为同学们准备了一些问题,希望同学们在课下分成小组发挥自主学习的精神继续探究、找出答案,扩大自己在音乐剧这一音乐体裁方面的知识度。 1. 音乐剧起源是怎样的?

2. 发展中百老汇音乐剧有哪些作品? 3. 伦敦西区的音乐剧有哪些代表作?

第四篇:听《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研究》讲座有感

有幸聆听了浙教院吴卫东教授关于《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研究》的讲座,吴老师结合大量鲜活的案例,深入浅出地从另一个层面引导我们进行了解读有效教学,现把听课笔记稍作整理,与各位老师共享。

吴老师指出,教学具有双重价值。而我们又很难以某一行为判断出来是不是有效教学。她认为,不同类型的数学课的有效性思考不一样,并用一个生动的例子来说明,数学课按教学内容分为新授课、练习课、复习课和综合实践课,新授课就好比是掏珍珠,练习课就是擦珍珠,复习课就是把一颗颗珍珠串成美丽的项 链,而综合实践活动课就是把项链卖出去戴在顾客脖子上。

为什么探讨有效教学?吴老师提出教学对学生的发展是把双刃剑,教学是一把双刃剑,我们要用使好这把“剑”。她指出在追求有效教学的过程中,存在的负面影响:

一是教学有时候往往会禁锢思维,她举了她女儿暑假作业的例子。暑假作业上有这样一题:小明今年9岁,比小红大5岁,问5年之后小红比小明小几岁?吴老师就问她的女儿,这题怎么做,她女儿是这样回答的,要知道5年之后小红比小明小几岁,就要知道5年之后小明几岁,小红几岁。这时候吴老师是既欣慰又伤心,欣慰的是她的女儿基础知识学得非常扎实,解题思路非常清晰,伤心的是她认为她的女儿成了教育的牺牲品。的确,对于这样一个简单的问题,根本不需要这样复杂的解题思路,而我们的学生往往由于思考过于模式化,把问题复杂化了,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母亲怎能不心寒呢?

二是教学有时候会压抑学生的个性,如:在教学统计时,非得让学生学会划正字吗?用别的符号就不行了吗?在这里“正”字的真正用意是什么?是让学生从安格计数到按群计数发展,我们老师为了追求统一的表达忘却了思维的多样化。

三是摧毁自信,“你实在太笨了”老师无奈时会这样说,并不是危言耸听,有可能这句话将使一个孩子永远对数学没有信心,惧怕数学。

有效教学的标准是什么?吴老师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高度概括了有效教学的三个方面,就是有效果、有效率和有效益。有效果指目标达成。这堂课想干什么,达成了吗。有效率指有思考力度,非常简单的材料,进行有深度的数学思维。有

效益指达成多元教学目标。她强调学生的发展是硬道理,从学生的学习起点到教学的终极目标, 教学是一条折线,始终在寻找起点与目标之间的最短距离,每一段过程都是师生选用一定的学习材料与学习形式,通过互动、对话,从起点迈向终点的过程。

吴老师在讲座中讲了课堂有效教学中的几个关键因素:

1、基于学生的学习的三点:起点、难点和差异点。

学生学习起点的方式主要有:生活经验与直觉体验。“空间与图形’的内容不太适合从生活经验进入,数学中的点、线、面是没有大小的,生活中不存在数学中的点、线、面。而“数与代数”的教学,很适合从生活经验进入。直觉经验主要用于“空间”教学。从学生的学习起点来看,学生对新知识的内涵往往无法表达清楚,对新知识的外延往往有一定认识。那我们的教学就是要帮助学生扩展知识的外延,理清知识的内涵。对于学习起点,吴老师还提出几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如何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最好让全体学生写写、画画等)?以哪些学生的起点为标准(要研究“差异点”)?如何利用学生的学习起点?

关于学生的学习难点,她说没有难点,就没有数学思维。难点体现在与直觉经验的不同之处,还体现在容易混淆之处,也体现在容易产生负迁移之处。

学习的差异点,有直觉差异,策略差异和方法差异之别。

2、选择有价值的学习材料

有价值的学习材料按性质分可分为预设性与生成性两大类;按形式分可分为文本材料与操作性材料;按方式分可分为教学情境、教师提问、课堂练习。值得思考的问题:如何理解有价值?(吴教授的回答是合理的、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有数学结构的。有挑战性的、变式的、思考性的练习;可进行多次教学创作的学习材料。)

听了吴老师的报告,我越来越觉得自己数学理论知识的贫乏和研究能力的欠缺。其实她所举的例子中有很多是我们教学中所遇到过的,但是我缺乏的就是她那样犀利的眼光和理性的思考,就如斯苗儿老师说的:“不是你做不到,而是你想不到。”看来,要创设有效课堂,还得从培养老师的思维能力开始,本人能力有限,希望这有限的资源能使大家有所思考。

第五篇:小学音乐 郊游 教学设计

郊游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学生能用欢快、活泼、兴奋地情绪,有感情地、自信地,完整地演唱歌曲。

2、通过演唱《郊游》使学生喜爱春天,从而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3、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创编歌词。 2学情分析

兴趣是开启音乐大门的钥匙,因此,我以“郊游”为线索,以情境教学展开活动,增强了教学中的趣味性,让学生“乐中学、学中乐”。新课标突出强调了音乐教学中目标中美育的首要地位,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音乐的美,培养对音乐的热爱之情。演唱歌曲时注重感情的投入,通过教师的引导,让他们恰当地表达出自己对音乐的感受。 3重点难点

有感情地唱歌曲。 4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

2、节奏练习。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呀?嗯,春天到了,这节课老师要带你们到美丽的野外去,去做什么呢?你们听! (教师范唱《郊游》歌曲。) 师:我们要去做什么呀? (学生回答去郊游,板书歌曲题目。) 师:你们想去郊游吗? 师:要去郊游了,你们现在的心情怎样? (学生回答高兴、兴奋等。)

三、熟悉歌曲旋律:

1、学生随着歌曲伴奏音乐做乘车动作去郊游: 师:你们都想乘坐什么交通工具去呀?你能用动作模仿出这个交通工具吗? (学生回答想乘坐的交通工具,并用动作模仿出交通工具。) 师:让我们随着音乐乘坐交通工具出发吧! (教师放歌曲伴奏音乐、学生随伴奏音乐做乘车等动作。)

2、出示春天的图片,学生用好听的词语赞美春天的景象: 师:同学们,你们看!我们来到了美丽的野外,这的景色多美呀!谁能用有节奏的语言赞美一下春天? (学生按节奏夸春天。) 师:你们说得真好!老师也想来夸一夸春天,我想这样夸,“白云飘飘,春风柔柔,青山绿水我们乐悠悠。”你能像老师这样夸一夸春天吗?(生模仿。)

3、学习歌曲一,二乐句旋律: 师:刚才我们在出发的时候,听到了这样一段旋律。 (老师弹歌曲

一、

二、乐句旋律,学生聆听。) 师:它是歌曲《郊游》里的一段旋律。现在,让我们用“啦”哼唱这段旋律,顺着音乐的台阶,登上我们面前的这座山坡吧!请同学们准备好,我们开始登山了! (教师弹琴,C~F调学生用“啦”哼唱,哼唱速度由慢到快,让学生熟悉旋律;F调填上歌词唱)

5、学唱

三、

四、五乐句——解决难点: 师:我们终于登上山顶了,山下的景色可真美呀!老师情不自禁地还想唱歌,听!(师唱)“白云飘飘,春风柔柔,青山绿水我们乐悠悠。”你们想唱吗? (老师弹琴学生模唱

三、

四、五乐句、教师纠正指导唱错的地方,反复练习。)

四、完整演唱歌曲

1、师:让我们随琴,完整的、慢速度的唱一遍这首歌曲。 (学生随琴唱歌。) 师:速度加快了,用正常的速度能唱吗? (学生用中速稍快地速度唱歌)

2、师:根据歌曲的旋律和情绪的不同,这首歌曲可以分为三个部分,你能把它们分出来吗?(聆听歌曲录音)第一乐句和第三乐句你感觉是一样吗? 我们男女生合作唱一唱,男生唱第一和第三大乐句,女生唱第二大乐句。

(男女生接唱歌曲。总结出第

一、二乐句要轻巧,跳跃地唱;

三、四乐句要温柔、轻柔、柔和地唱。)

3、师:你们都喜欢这首歌曲的哪一句?唱给大家听一听。

(学生回答自己喜欢的乐句,并唱给大家听,然后其他同学评价、再唱、大家齐唱。)

4、学生有感情地轻唱一遍歌曲,然后学生再有感情地随伴奏音乐唱,学生自评。

五、创编歌词

美丽的春天,可爱的郊外,除了有“白云飘飘,春风柔柔,青山绿水”还有哪些美景?把你看到的景象唱出来好吗? (学生创编第二大乐句的歌词。)

上一篇:小学校园建设整体规划下一篇:小学语文教学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