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毕业设计论文

2022-05-12

想必大家在写论文的时候都会遇到烦恼,小编特意整理了一些《建筑工程毕业设计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摘要:针对贵州大学建筑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的教学模式和现状,指出了毕业设计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建议从建立毕业设计标准化题库、指导老师小组化、规范设计内容、科学评价设计成果、进行公开答辩和二次答辩等方面进行毕业设计改革,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达到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目的。

第一篇:建筑工程毕业设计论文

土木建筑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模式改革探讨

摘要:毕业设计是土木工程专业学生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土木工程专业建筑工程方向根据社會对毕业生能力培养的需要,从毕业设计论文选题、过程培养及毕业答辩等环节,通过改进以往毕业设计过程监控的做法、提升毕业设计成果的质量,对落实我校土木工程专业建筑工程方向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土木工程;建筑工程;毕业设计;过程管理;毕业答辩监控

毕业设计作为土木工程专业建筑工程方向必不可少的实践教学环节,是一个深化并且具有综合运用专业知识的重要教学必需过程。崔新壮等学者对建筑工程方向本科生毕业生论文现状进行了详细调查与分析[1],孙德发等学者提出了双导师制改良毕业设计过程控制的指导方法[2],张峰等人提出了注重毕业设计过程管理的方法[3],张平针对建立毕业设计(论文)四阶段、三层次的全程质量监控进行详细阐述[4]。目前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要更加务实,除对学历有严格要求外,更加注重学生在工作中的工作技能以及之前相关职业经验,这引导高校教学必须要加强学生应用实践能力培养,让毕业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形势变化的需要,大多数高校建筑工程专业应该明确“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德、智、体全方面发展,素质高、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富有创新意识并具有工程师上岗基本训练”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通过对以往毕业设计的指导经验认为,建筑工程专业毕业设计应该考虑从设计选题、过程管理、毕业答辩过程的三个阶段进行提前规划,其次是全面质量管理,最后总结与评价,做到毕业设计有针对性的全过程管理与监控。怎么样改进毕业设计质量、加强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成为我们今后教学实践中一直需要探索的问题。结合作者近十多年的毕业设计指导经验,以下就土木工程专业建筑工程方向毕业设计的教学改革实践,谈几点想法与思考。

一、当前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

1.调查统计表明,当前,大部分开设土木工程专业院校均存在以下毕业设计问题:①目前,大学生数量过大,毕业生就业难度明显增大。②部分学生抄袭严重,设计图纸、计算书以及毕业答辩等环境质量都存在很多问题。③高考制度改革,导致师生比严重失衡,指导教师全面辅导时间不足。④毕业设计任务量,导致建筑、结构及施工分配时间存在问题,部分学生在建筑部分花费的时间过多,而建筑工程专业学生目前主要单位流向为施工单位,而施工部分绝大部分学生完成效果不是很理想。

2.建筑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改革研究。①增加设计类毕业设计课题[5]。学生依据指导教师意愿积极申报毕业设计课题,其可以分为设计类与论文类课题两大类毕业设计题目。设计性质课题主要针对熟悉应用各种单位需要用到的规范,对一个明确的建、构筑物满足预期功能与条件下,对建筑物进行建筑、结构及施工设计,成果以施工图和计算书来体现;论文类的课题针对一个具体科学问题,首先进行详细调研、分析,其次研究问题的规律,最后撰写毕业学术论文。因承担众多,部分有纵向和横向研究课题的教师,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进行论文类课题,除了少数想继续攻读硕士研究生的毕业生适合做论文性质的课题外,大多数学生毕业后会选择企业就业,这些学生更适合做设计一类的毕业课题,通过毕业设计培养了工程师素质和技能训练,从而使学生毕业后可以很快胜任用人单位工作岗位的需要。统计调查表明,93%的用人单位总工程师希望更多学生开展设计性质课题的毕业设计研究。很多学生首先选择设计类毕业设计课题,由于研究课题有限,绝大多数学生只能选择论文类的课题。如同济大学建筑工程专业则大力提倡和鼓励所有指导教师开设设计类的毕业设计课题,出台了鼓励设计类课题指导教师的工作量按1.5倍计算,从而激励毕业设计选题趋向,将以往设计类毕业设计课题与论文性质课题比例提高了接近20%,提升了毕业设计选题的特色。②出台建筑、结构以及施工三位一体化的毕业设计课题。以前建筑工程专业分别安排结构设计与施工组织设计课题两种单独的课题,分别以结构和施工2个方向教师进行指导。结构设计课题尽管有建筑设计部分内容,但是,这部分内容设计由指导教师定方案,内容与要求都要求很简单,这样毕业设计成果显然不能满足对学生各类工种综合能力的锻炼,也不满足工程界、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所以,毕业设计内容过于简单,需要进行一些教学改革,根据社会需要,开展一些建筑、结构、施工三者一体化的综合性毕业设计课题,从三方面的设计内容同时训练,对学生毕业设计工作量、难度、知识结构等综合能力及考核指标都提出了更加迫切的要求。③公开毕业答辩过程制度。同济大学的建筑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组织公开答辩,接近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模式,毕业答辩评委小组由4位老师以及1位校外行内专家组成,并配备1位研究生答辩秘书。答辩过程采取指导教师回避制度。每个学生答辩总时间20分钟,其中采用PPT介绍毕业设计课题工作与成果为15分钟,回答评委的问题时间为5分钟。每位评委各自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独立评分,小组成绩加权平均分作为学生的毕业设计考核成绩。该校以往答辩流程:选择成绩较好学生进行公开答辩,80%的学生进行非公开答辩,非公开答辩由若干教师形成小组,以提问及审阅图纸质量给定毕业学生成绩。由于学生人数多,公开答辩模式必然增加毕业答辩组织工作和答辩时间及精力,但是,无论对学生,还是对学生的指导教师而言,都有一定的压力,采取这种公开答辩制度将有助于促进毕业教学环节质量的提高,保证学生成绩的公正与公平。④毕业设计课题与就业方向挂钩。在第七学期,必须要组织毕业班同学召开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动员大会,强调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两个环节的重要性,积极动员所有学生从现在开始广泛听取家人及朋友的建议,依据自身的兴趣与爱好,规划自己今后的择业方向,做到毕业的时候心中有谱,从而引导学生毕业设计的题目与就业方向比较接近,毕业设计内容与今后就业工作密切结合,可以在学校就开始强化就业的针对性培训。⑤重视毕业设计的选题环节。第七学期,专业系部应该制订毕业设计管理规程,内容应该包含指导教师安排、课题来源及深度要求、过程如何有效监控管理、毕业答辩程序等各方面,并要制定具体、细致的指导计划和进度要求,细化毕业各个环节的各项评价体系。各组毕业设计题目应该在第七学期末报教研室统一审批,并按时下发给学生,最好分组召开毕业设计研讨会。⑥提升毕业设计过程监控目标。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应该根据设计课题难易程度,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制定一套完整的毕业设计总体进度计划要求表,以便分阶段、按目标监控每位学生的毕业设计质量。严格审查毕业答辩资格,详细检查学生毕业设计成果,首先学生自查毕业设计内容,其次指导教师及评阅教师进行内容与格式审查。指导教师评判学生毕业设计工作量、设计技术方法、计算参数、技术经济指标选择等内容选择是否合理,对学生的工作能力及态度、毕业设计的水平及完成情况、外语水平、等进行认真、全面审查后写出评语,将毕业设计交给评阅教师进行答辩资格审查[6]。评阅教师对学生毕业设计计算书、说明书格式及质量、图纸数量及质量等全方位进行详细审查,之后指导教师总体评价并写出毕业论文评语,落实分组学生是否具备答辩标准。

本科毕业设计是一项较复杂教学实践过程,只有根据社会新形势变化趋势,根据用人单位对专业人才需要标准,不断提高毕业设计指导内容和方法,才能提高毕业设计成果质量,培养出符合适应时代发展的高素质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崔新壮,金青,董琳琳,等.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现状调查与分析[J].高等建筑教育,2009,18(1):105-108.

[2]孙德发,赵振全,江平.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高等建筑教育,2009,18(1):98-100.

[3]张峰,易丹利.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过程管理实践与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09,18(6):135-138.

[4]张平,贾伟.建立毕业设计(论文)四阶段、三层次全程质量监控[J].高等理科教育,2007,(1):88-91.

[5]童乐为,张伟平,刘匀,等.土木工程毕业设计教学质量提升与创新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11,20(3):103-105.

[6]彭利英.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全面质量管理的研究与实践[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7(3):79-81.

基金项目:湖南省高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资金;湖南科技大学研究生培养教改项目(J11216)

作者简介:戴益民(1972-),男,湖南新化人,副教授,博士,系主任。

作者:戴益民

第二篇:建筑工程专业毕业设计存在问题及对策

摘要:针对贵州大学建筑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的教学模式和现状,指出了毕业设计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建议从建立毕业设计标准化题库、指导老师小组化、规范设计内容、科学评价设计成果、进行公开答辩和二次答辩等方面进行毕业设计改革,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达到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目的。

关键词:建筑工程;公开;毕业设计

21世纪高等教育的战略要求是加快“人才培养、知识创新、新技术应用”。高等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高素质、高水平、高层次人才,同时要求具有创新精神和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在科技发展迅猛的今天,要想实现上述要求和目标,高等教育工作者必须不断更新自身的专业知识体系,使用新教材,改革教学方法。

由于建筑工程专业毕业生都从事建设、管理和设计工作,需要有较强的动手能力,毕业设计是一个重要过程,要求把所学课程做到融会贯通,是学生踏上工作岗位前的最后一个教学环节,也是学生在学校完成的最后一项大作业。建筑工程专业学生通过毕业设计应能将所学力学课程与专业课程结合起来,能够读懂施工图纸,能够解决施工中存在的问题,达到工程师的基本素养。因而毕业设计教学过程比较重要。怎样才能保证并逐步提高毕业生毕业设计质量是毕业设计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1-7]。笔者针对贵州大学建筑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教学现状,介绍目前存在的诸多问题,并给出相应对策。

一、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

(一)选题难易程度不一

毕业设计题目类型多,如多层教学楼、办公楼、实验楼设计,小高层酒店设计,设计高层商住楼,轻钢和重型钢结构厂房设计,施工组织设计与预算、工程量清单计价与施工组织设计等。建筑工程专业学生对框架结构较熟悉,对其他结构较陌生,造成选题时出现部分指导老师名下学生较多,而概预算指导老师名下学生不足的情况发生。在高层商住楼设计过程中,为使计算结果满足相关规范指标的要求,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去调整模型,且后期施工图的绘制比框架结构教学楼设计工作量大,时间非常紧张,基本没有手算内容。毕业设计时,涉及到的软件有PKPM、天正等。由于学生基础知识不扎实、概念设计不清楚、对相关规范不熟悉,因此对电算结果判断与把握不准,往往计算结果出现问题后不知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更不知如何解决问题。毕业设计过程中应加强对学生的概念设计引导,毕业设计不能仅仅只依靠计算机辅助设计完成,重视理论培养。要加深学生对结构设计的理解,通过PKPM软件计算与手算一榀框架的计算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对误差的原因分析。毕业设计过程中,有些指导老师要求手动计算一榀框架,而有些指导老师又不作要求,导致难易程度不一样。

(二)指导老师辅导时间不足

大多毕业设计指导老师同时还承担有其他的教学任务、行政职务、科研任务、设计任务、施工管理等,随着近年高校的不断扩招,学生数量逐年增多,贵州大学受到编制和地理位置的限制,师资队伍建设跟不上,导致指导老师严重短缺,每个指导老师要指导12名毕业生,工作量较大,一般指导老师每周辅导两次,每次2个小时,但个别指导老师每周只辅导一次,短短一个小时,无法保证辅导质量。大多学生已经习惯填鸭式教学,毕业设计辅导过程中,指导老师不主动讲解,学生因为本身知识面窄,不向指导老师提问,不能形成良性沟通,导致有效辅导时间减少。

(三)毕业设计学术价值不足

毕业设计选题以工程设计类题目为主,只有少数学生选择施工组织设计或预算。最受欢迎的题目为办公楼、教学楼、实验楼等框架结构设计。建筑工程专业学生就业单位集中在施工单位,少数去设计院、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极少数考研、考公务员,基于此,毕业设计对于大多去施工单位的学生有较大指导作用;但对于继续读研究生的学生而言,可设计有科研意义的毕业设计题目让其参与,从而对其今后研究生学习起到铺垫作用;对于去设计院工作的毕业生,可设计比较实用的框支剪力墙结构进行设计,以便工作后能独挡一面。

(四)毕业设计内容单一

建筑工程专业毕业设计分为两部分:建筑设计和结构设计,其中,建筑设计2周,结构设计11周。建筑设计时间较短,学生一般从网上下载完整的建筑图,造成部分学生的建筑图完全相同,导致后面已经进入结构设计部分时还在修改建筑图,迟迟定不下来,建议可由指导老师提供建筑图,以避免学生在建筑图上浪费时间和金钱。结构设计是建筑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的关键,它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建筑工程专业学生大多去施工单位,因而施工组织设计和概预算对学生到施工单位工作也有较大的实际意义,甚至有些建筑工程专业的毕业生毕业后从事概预算相关工作,应把施工组织设计和概预算纳入到毕业设计过程中来。

二、毕业设计改革对策

(一)建立毕业设计标准化题库

学院建立标准化的毕业设计标准化题库,控制题目的难易程度一致。由各个指导老师根据自己在工作过程中参与到的实际工程项目的有关数据,整理出相应类型的毕业设计题目,把设计题目和相应的建筑方案建档进入毕业设计题库。在被选入毕业设计题库前,组织教研室老师对设计题目和建筑方案进行讨论,以便控制题目的难易程度基本一致。在毕业设计开始前,学生可从题库从选择相应题目和方案,以避免出现指导老师名下学生不均的现象。

(二)指导老师小组化

毕业设计可实行分小组和指导老师负责制,即要求2个老师组成一个毕业设计指导小组,原则上该小组题目相同,每小组由20~24名学生组成。设计过程中,每个指导老师单独辅导两次,比不分组前辅导时间增加1倍,可提高辅导的时间和效率。小组中的两名指导老师应及时沟通,并互为评阅人,及时解决毕业设计中学生存在的问题,以保证毕业设计的顺利进行。

(三)毕业设计内容规范化

建筑工程专业结构设计为毕业设计的重点,建筑设计一般只有2个星期的时间。结构设计时间长,要进行细化和标准化,如把结构设计分为电算部分(结构计算、结构施工图绘制)和手算部分,主要包括有:基础设计、地梁设计、梁板柱设计、楼梯设计等,尤其是手算部分,规定应统一,不能出现有的计算一榀框架,而有的只计算一个连续梁,出现难易程度不一致现象。做到尽管学生的毕业设计题目不同,但最终设计成果基本相同。

(四)毕业设计评价科学化

毕业设计的评价应由指导老师根据学生的日常表现和设计成果评价、评阅老师对图纸完成情况及计算书评价、毕业答辩评价三部分组成,每部分比例分别为0.4、0.2、0.4,应提高指导老师在评分中的分量。而实际执行过程中,评阅和答辩往往一起进行,且答辩时指导老师也在答辩委员会成员当中,造成毕业设计评价不规范。指导老师结合日常考勤和设计成果给分;评阅老师评分时可按建筑20%,结构80%的标准制定评分细则;毕业答辩根据自我介绍、图纸情况、计算书、回答问题、应变能力、表达能力、仪表等制定评分细则。在答辩问题上,也要控制难易程度基本一致。

(五)毕业设计二次答辩

为了使学生做毕业设计时不能太过松懈,在毕业设计的动员大会上要求,每个组毕业答辩时,排名最后一个学生必须参加二次答辩,二次答辩委员会由学院安排,答辩更加严格,答辩不及格不能获得毕业证书。此项规定能促进学生努力完成毕业设计,规范毕业设计过程中的管理,以避免其参加二次答辩。

(六)毕业设计公开答辩

为鼓励优秀毕业生做好毕业设计,对于每小组设计过程中表现最突出、答辩表述清晰、回答问题正确的毕业生,学院组织公开答辩推选出学校优秀毕业设计和学院优秀毕业设计,并可考虑颁发证书和适当的物质奖励以此来激励毕业生做好毕业设计。进行毕业设计公开答辩时,应加大宣传力度,尤其是大三马上进入大四即将要做毕业设计的学生。

三、结语

毕业设计是学生在学校的最后一门综合性课程的学习,通过毕业设计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设计原理和方法,无论今后从事设计还是施工,都能更好的完成工作。毕业设计指导方法改革和实践意义重大,只有学生勤于学习、指导老师准备充分、计划合理、管理科学、辅导时间充足才能真正提高毕业设计质量,使毕业生学习到真本领,踏入工作岗位后能给贵州大学添光添彩。

参考文献:

[1]沈良峰.关于建筑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的探讨[J].中国地质教育,2003,(1):46-47.

[2]舒赣平,卢瑞华,吴京,等.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07,16(2):105-112.

[3]万泽青.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研究[J].山西教育,2007,33(30):227-228.

[4]张先进,金康宁.建筑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高等建筑教育,1997,(1):38-39.

[5]卢瑞华,舒赣平,范圣刚,等.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调查与剖析[J].理工高教研究,2008,27(1):96-99.

[6]杨悦,薛志成,孟丽岩,等.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山西建筑,2013,39(15):230-232.

[7]邓明科,杨克家,梁兴文.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探讨[J].建筑结构,2008,38(增刊):351-353.

作者:卢亚琴 李莉 魏艳辉 王勤征

第三篇:探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

摘 要:毕业设计是高职课程教学结束后的一个综合实践环节,对培养高素质的建筑工程一线实用性、技能性人才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本文以就业为导向,从职业岗位对人才的综合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要求出发,遵循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原则,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基于工作过程的毕业设计进行了改革。

关键词:教学改革 职业能力 职业素质

总所周知,高职教育的毕业设计不仅是知识体系的一部分,它更多的应该是技能项,是技术知识体系,是经过动手操作才能掌握的内容,是与学生的就业和可持续发展紧密结合在一起的。

传统的毕业设计并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就业去向,默认大部分学生毕业从事设计工作,这对到一线施工单位的学生非常不利,对他们而言,刚参加工作时仍需一切从头学起。另外传统的毕业设计也没有考虑到学生之间成绩的优劣和兴趣爱好,以致学生应付了事,甚至出现抄袭现象,失去了诚信教育的价值。

因此通过毕业设计教学改革,拟总结出一套既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又将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帮助学生实现零距离上岗的目标。

1 改革过程与效果

1.1强调真实工作场景中的团队精神

提倡把工作作为一个整体,在真实的工作场景中设置以团队合作为基础的工作与学习任务,鼓励学生学习。在毕业设计中,由10名左右学生组成一个团队,一件工作的完成,是团队共同努力的结果,每个人都正确、按时的完成自己的那部分工作是一个必要的基础。在图纸的分配中,由各组成员选择自己采用整套图纸中的哪几张或者随机分配,这样各小组成员之间既要相互交流,又避免了抄袭。在整个毕业设计的过程中他们共同完成施工图的绘制、钢筋下料长度的计算、模板用量、模型制作、施工组织设计、工程预算及编写标书与招投标文件等一系列实际工程必须的工作。教师负责组织这些学习活动,鼓励学生在真实的工作场所中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1.2选择真实的工作任务

工作任务的选择必须便于学生的学习,尤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有条件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毕业设计中对工作任务的选择采用真题真作,以各小组成员负责到实际工程单位借全套图纸为主,确定目标任务,同时利用该图纸完成毕业设计的各个环节,对于图纸中出现的问题,同组成员可以相互协调解决;不同图纸出现的典型问题,所有学生可以相互交流,间接的增加了实践经验;对于理论上成立而施工时有难度的地方,可以与工程实践中找答案。从效果上来看,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增加了师生之间的沟通,完成了实践教学与工程实际的接轨。

1.3所有实践均由学生亲自操作

对高职的学生来说不仅要有理论知识,还要有很强的实践操作技能;要有在一线组织生产,并解决出现的技术问题的能力;要有与人沟通的能力。对于图纸选用,以各小组成员负责到实际工程单位借全套图纸为主,所借图纸实在不满足要求时调用学校图库图纸,从而达到既提高了学生的交际水平,又避免了图纸重复的现象,并充实学校图库的素材;对模型的制作环节,要求学生根据配筋图按比例缩小后算出的钢筋用量,以小组为单位去市场调查价格进行购买,既增强了学生组织生产的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经济头脑、节约意识。

1.4扩宽学生觅食渠道

在毕业设计的过程中,在注重学生融合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的同时,加大培养学生运用规范的能力、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利用其他媒介学习的能力等。如在施工图的绘制中,不是单纯的抄绘施工图,还要学会以规范为设计依据和准绳,深度读图,加深对规范和构造的理解;在钢筋下料计算中,对图纸中出现的问题要敢于突破现有的思维模式,进行独立思考,敢于创新,敢于责问是否图纸出现问题;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鼓励他们借助网络、图书馆等媒介学习。

1.5加强过程监控

在毕业设计的整个阶段,学校加强对毕业设计的指导监控。毕业设计的过程中,总有学生感兴趣的环节,如钢筋的绑扎、施工图的绘制等环节,学生可能会达到废寝忘食的地步,这时学生的正常出勤就会受到影响,因此毕业设计的每一个环节都有两个老师全程监管,学生毕业设计中出现的问题每天都有一次具体的讨论,每位学生的特点及进展状况都有详细的了解,以便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在每一个环节的收尾阶段,不定时举办毕业设计作品阶段性成果展览与交流,将典型的作品和有代表性的阶段性成果进行展示,让学生通过相互学习和交流受到启发,学生们可以及时总结经验,回顾得失,为下一个环节的顺利完成做好铺垫。

1.6成绩考核与经验交流齐头并进

在毕业设计过程中每一个环节结束后都会有相应的答辩。答辩邀请一线专家和校内指导老师共同担任答辩组成员,采用全体学生旁听、每组推荐一名成员担任主答辩人的方法,当主答辩人出现卡壳时允许其他同学进行补充,拿不准的地方允许短暂讨论后方做回答,错误的地方由一线行业专家当场指出并讲授实际工程中相关经验。

在毕业设计全部完成后,还有一次综合答辩。答辩以校内指导教师为主,全体学生分别进行答辩,答辩内容不仅有本次设计涉猎的内容,还有以往课程体系中的相关知识点,从而督促学生温故知新,以免学了新的忘了旧的。这次答辩中,答辩老师要详细检查学生的成果,对通过层层学习和交流后仍然出现的问题仍然要毫不犹豫的批评指正。

1.7成绩评定

最终的成绩评定由成果和过程两部分组成,设计成果指具体完成的内容,包括成果的质量、创新、实用性、规范性,过程指设计态度和能力,包括信息收集和应用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合作共事能力及创新精神等。成绩评定根据设计成果和设计过程综合评定,既注重学生设计的结果,又注重培养学生在整个设计过程中职业素养、敬业精神和团队精神的培养。

2 结语

通过以上改革,在整个毕业设计过程中学生没有感到枯燥,相反却兴趣盎然;提高了从运用书本知识到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提供了长久发展的源头活水;同时利用这个综合实践的机会将学生推向社会,增强了就业竞争力,效果相当值得肯定。但是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进一步实践:如何在突出实践能力培养的同时,增强知识对能力的支撑和潜在作用;如何随着社会的变革和发展及时调整等。在今后的教学中笔者将继续努力,探求更加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取得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代雪灵.建筑工程专业(2+1)教学改革探讨.湘潭大学自然科学学报[J].2005(12):231~233.

[2] 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Z].2006-11-16.

[3] 沈良峰.关于建筑工程专业设计教学改革的探讨.中国地质教育[J].2003(1):46~47.

作者:乔雪垠 王小静 聂斌

上一篇:材料化学专业导论论文下一篇:零售业市场营销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