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工作服务全县经济社会发展

2024-06-21

组织工作服务全县经济社会发展(通用8篇)

篇1:组织工作服务全县经济社会发展

选班子强队伍转作风提素质

着力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中共务川自治县委组织部

2011年,务川自治县委组织部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突出县乡换届、基层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年活动三项重点工作,狠抓人才队伍建设、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建立健全激励奖惩机制,充分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热情,切实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服务发展,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一、选优配强领导班子,引领全县经济社会发展

各级领导班子是贯彻党委决策部署,制定经济发展计划,带领群众克难奋进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推动者。在第七届乡(镇)党委、政府、人大换届选举工作中,我县采取“两推一选”、“公推直选”等充分体现民主民意的方式,共配备乡镇党政领导班子成员134名,其中女干部7名,党外干部7名,35岁以下年轻干部52名。换届后领导班子呈现出老中青结合的梯队结构,提高了班子战斗力。同时,在换届工作中对乡镇党政班子和领导干部、县直机关科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以及非领导职务干部进行届终考察,注重倾斜基层,体现实干用人导向,把很多懂经济、会管理、有头脑、愿奉献的优秀干部选进乡镇领导班子。换届后新班子中,留任55人,交 1

流转任32人,新提拔进乡镇领导班子47人,其中从乡镇一线提拔32人;现有30名党政正职中,都具有乡镇领导工作经历;现有的19名党委副书记中,从乡镇一线提名的有18名。通过换届工作,进一步选优配强领导班子,优化了引领服务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力军。

二、加强干部教育培训,提升党员干部队伍综合能力 我县按照“因需施教、补缺补弱”的原则,今年完成了省、市调训任务107人次,其中县级干部16人次,科级干部71人次,其他干部20人次。共组织选调参加省委、市委党校主体班培训44人次,其中县级干部6人次,正科级干部14人次;参加全省社区建设及管理赴港培训班、全省园区建设培训班、中等职校创新轮训班等调训32期共63人次。以县乡两级党校为培训主阵地,开展自主培训,全年共培训干部1880人次,其中利用县委党校培训干部550人次。选派了10名领导干部赴重庆、辽宁等地挂职学习,选派了5名优秀年轻干部到省经委、省财政厅、市委宣传部等省、市单位挂职锻炼;举办了文艺家赴四川文艺考察学习班、窗口工作人员赴成都政务中心考察学习培训班等外出考察学习18批606人次;为切实提高基层一线党员干部创业带富能力,我县举办了村委主任西南大学农牧特色产业发展培训班、总支书记江苏省华西村教育与实践培训基地专题培训班,培训基层党员干部252人,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和能力支撑,更好的服务了全县经济社会发展。

三、注重干部工作作风转变,切实提高干部队伍素质 在今年开展的作风建设年活动中,始终坚持把干部要干、风气要正、作风要实作为全县干部作风转变的总要求,依托党务政务精细化管理“五大平台”,在重点加强对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监管的同时,对5个乡镇股级干部和部分县直机关重要科室干部实行了重点监管。通过调查、核查、公示和停发工资等措施,清理整顿占编不在岗人员,一定程度上杜绝了“吃空饷”现象。同时,全县各级党组织严格按照“转变作风、提高效率、服务基层、推动跨越”的要求,通过公开承诺、限时办结、定期不定期督查、明察暗访等措施,对存在作风不实、办事拖拉、松垮懒散等现象的党员干部及时进行了处理。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狠抓干部作风建设,全县干部作风明显转变,工作效率进一步提高,切实提高了全县干部队伍素质。

四、建立健全激励奖惩机制,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热情 今年3月初完成了村(居)“两委”换届选举工作,提高了民选村干部待遇,基础工资从去年的每月450-500元增加到700-800元,并且建立了正常增长机制,现任村干部按人均月增加10元的标准列入财政预算,同时建立了村干部养老保险机制;发放离任村干部生活补贴180多万元,涉及2361人。根据市组通„2011‟92号和遵财行[2011]21号文件要求,制定了《关于2011年村党组织书记业绩考核奖励补助经费分配发放的通知》(务组通[2011]136号)文件,已对村党组织书记一次性增发1200元奖励资金,民选村干部配合党组织书记共同完成工作任务的也一并发放奖励资金1200元。同时,建立完善了《在任村干部业绩考核办法》。2009年制定了《关于调整财税体制分配意见》等文件,县财政每年按照13000元/村预算下拨各村(居)。今年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调整和完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的意见,将村级运转经费提高到2—3万元,乡(镇)运转经费提高到60—70万元更加有力保障乡(镇)、村(居)党组织工作正常运行,进一步激发了党员干部在基层一线服务群众、服务社会、服务发展的热情。

五、健全完善人才保障机制,壮大经济发展人才队伍 根据人才工作需要,我县制定了《务川自治县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修订完善了《务川自治县县管专家选拔管理办法》等人才工作“三个办法”,为进一步推动全县人才工作奠定了制度保障,形成了长效机制。顺利完成了对第二批县管专家的管理,开展了第三批县管专家及2010-2011“十类十佳”人才评选工作,掀起了各类人才争先创优、争作贡献的新一轮热潮。同时在贵州大学、贵州师范大学、贵州民族学院等高等院校举办了专场人才招聘会,引进紧缺专业技术人才95人,涵盖了医疗卫生、水利、建筑、农林畜牧、教育等多个领域;通过公开招考聘用事业单位干部73人,录用公务员31人、选调生7人,聘用特岗教师70人,选聘大学生“村官”7名,“一村一大”9名,培养乡土人才、土专家800多名,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撑,进一步壮大了基层一线发展经济的人才队伍。

篇2:组织工作服务全县经济社会发展

----在公司非公经济人士理想信念教育上的讲话

(2013年6月)

同志们:

当前,中央统战部掀起在全国范围内开展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理想信念教育实践活动,市委、县委也相继出台了相关指导意见,我们悦达汽车运输公司作为非公经济的一份子,要充分认识到非公经济人士理想信念教育活动是践行“两个健康”工作主题的迫切需要,开展此项活动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下面,讲几点具体意见:

一、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

要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委统战部、工商联的指导下,扎实做好公司全体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按照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实践活动的总体要求和安排,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切实把教育实践活动抓实、抓好、抓出成效,确保活动不出偏差、不走过场。各区县(自治县)党委统战部和工商联要高度重视教育实践活动,及时向党委、政府汇报活动的目的意义、工作方案和指导意见,始终依靠党委、政府的领导和指导开展活动。要积极争取党委组织部、宣传部等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充分发挥非公有制经

济党组织的作用,形成工作合力。市委统战部和市工商联成立全市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理想信念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各区县(自治县)及直属商会也要相应成立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组建工作班子,落实专人和经费保障,全面推动教育实践活动的有序开展。机关干部要与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一起参加教育实践活动,带头学习、提升能力,深入企业、转变作风。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广交新朋友、深交老朋友,注重通过座谈和访谈等方式与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进行直接交流。

二、进行分类指导

要根据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所在地区不同、所在企业不同、成长经历不同的特点,稳慎推进,分类指导。不搞一刀切,不求一个模式。做到指导出实招,解困办实事、活动见实效。市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理想信念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要按照对口联系分片负责要求,深入联系区县(自治县)和直属商会指导督促。各区县(自治县)党委统战部、工商联及直属商会,要创新思维,勤动脑筋,多出点子,为开展好教育实践活动探索积累经验。要深入基层、深入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中,及时了解掌握教育实践活动进展情况,研究解决教育实践活动中出现的新问题。加强督促检查,总结推广好的经验做法。

三、发挥主体作用

要坚持引导教育和自我教育相结合,既发挥统战部、工商联的组织引导作用,又发挥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主体作用。把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作为教育实践活动的主体,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各级人大、政协和工商联、商会组织中的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在教育实践活动中的骨干作用。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和党员出资人带头学习、带头讨论、带头实践,充分发挥其示范带头作用,团结、引导、带动广大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参与到教育实践活动中来。要把参加教育实践活动的表现情况,作为综合评价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重要内容。

四、运用商会优势

要充分发挥直属商会、行业商会、异地商会、基层商会等各类商会联系企业紧密的优势,把商会作为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依托。加强对商会负责人的培训,商会会长、秘书长既要参加工商联组织的学习教育实践活动,又要切实负起责任,结合所在商会特点组织会员参加和开展好教育实践活动。切实做到学习讨论不留空档,教育实践不留死角。

五、丰富实践活动

开展纪念卢作孚诞辰120周年、“渝商中国梦”等系列活动,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发展信心。跟踪“1+3”文件的落实情况,会同有关部门做好民营经济发展专项资金分配工作,把市委、市政府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各项财政、税收等优惠政策落到实处,增强企业发展后劲。总结经验,探索规律,引导非公有制企业理性表达推进民营经济科学发展等方面的意见建议,会同有关部门稳慎有序探索民营企业评价政府部门工作绩效,营造民营经济发展宽松环境。稳妥推进“城市工商资本下乡”活动,引导民营企业服务新农村建设,服务现代农业。会同政府相关部门继续深化 “民营企业区县行”活动,引导民营企业转型升级、科技创新、集群发展,探索科学发展的新路径。创新开展民营企业思想文化建设工作,打造企业文化建设示范基地,增强民营企业科学发展的精神支撑和动力。大力宣传和深化发展工商联系统开展的“服务工作三下沉、争做民企贴心人”等系列活动,不断扩大教育实践活动的影响力和实效性。

六、积极探索创新

各区县(自治县)党委统战部、工商联及直属商会要结合实际情况,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按照通俗易懂、简便易行的原则,在活动内容、载体、方式等方面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寓教育于服务之中,使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自觉、主动参加到教育实践活动中来。市工商联成立以专兼职主席、专家学者、企业家代表为主要成员的理想信念教育实践活动报告团,深入区县(自治县)、商会、企业开展专题宣讲。组织召开执常委会邀请民营企业家杰出代表作“渝商中国梦”主旨演讲。结合人大、政协活动,组织

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中的工商界人士举办“渝商中国梦”座谈会。指导组建民营企业国家职业鉴定所,逐步扩大民营企业技能鉴定范围,提升职工队伍素质。

七、挖掘先进典型

开展教育实践活动要善于发现先进人物、挖掘典型事迹,总结提炼好做法好经验。尤其是要挖掘发现一批通过开展教育实践活动,在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增强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增强对企业发展的信心方面,变化较大、发展较快,效果突出、作用明显的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代表。总结提炼基层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中的好做法、好思路、好点子、好举措。各区县(自治县)党委统战部、工商联及直属商会都要确定1-2个试点单位。通过指导试点单位,塑造先进典型,推广成功经验,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创新教育实践活动形式,丰富教育实践活动内容,扩大教育实践活动影响,彰显教育实践活动实效。

八、加强舆论宣传

要充分发挥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作用,引导对教育实践活动进行全面深入宣传报道,扩大教育实践活动的社会知晓面。要利用多种形式对教育实践活动目的、意义和阶段步骤,进行广泛宣传,确保活动开展不留空白,全面覆盖。要运用企业现有的橱窗、墙报、厂务公开栏、内刊内报等宣传渠道,营造活动开展的浓厚氛围。要以灵活多样的方式,加

大教育实践活动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的宣传力度,树立榜样,弘扬正气,促进工作,确保教育实践活动学有榜样,赶有目标。建立健全信息报送机制,畅通信息沟通报送渠道,确保舆论宣传内容实在,素材丰富。

九、坚持统筹兼顾

篇3:组织工作服务全县经济社会发展

一是科技服务在一线。深入开展"科技创新服务春风行"活动, 走访调研科技型企业、科研院所、创业孵化平台、协会组织近百家, 帮助企业破解科技创新难题, 围绕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企业研发中心创建、科技项目申报及专利等工作, 举办专场培训, 指导企业申报科技项目。

二是作风转变在一线。进一步"转作风、抓落实、促提升", 加快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培育工作, 充分发挥科技中介服务机构作用, 建立以科技部门为主体、科技中介机构全覆盖的科技服务网络, 全程跟踪指导企业开展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及科技项目攻关, 推动全县高新技术产业成为带动经济转型提升的重要增长极。

篇4:组织工作服务全县经济社会发展

【摘 要】阐述了统计是认识社会的一个重要手段。经济越发达,越需要加强统计工作。经济越搞活,越需要发挥统计监督作用。为提高统计工作质量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须做到以下几点。

【关键词】统计工作;县域经济;发展

统计是认识社会的一个重要手段。经济越发达,越需要加强统计工作。经济越搞活,越需要发挥统计监督作用。

1.牢记使命,充分认识统计服务经济发展的重大责任

统计事关能否为促进经济发展提供调控监管的灵敏信息。统计信息是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的综合反映,社会经济运行是否正常,通过定期统计报表数据和统计调研分析,就能作出比较客观的反映,是进行调控决策所期盼的重要依据。

统计事关能否为促进经济发展提供加压鼓劲的助推动力。统计是强化管理的重要手段,是评价工作绩效的重要依据,是推动工作的有效动力机制。总而言之,统计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统计部门全体人员要牢记使命,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紧迫感,努力做好本职工作。

2.真抓实干,充分发挥统计服务经济发展的职能作用

要发挥统计信息采集发布中心的职能作用,为促进经济发展提供信息支持。统计部门要为实现党代会提出的目标,保持全县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准确的信息、科学的判断和政策依据。认真抓好各项重大普查,全面提供所反映国情国力、县情县力的重大信息,为科学制订长期发展规划提供可靠依据。认真抓好各项定期统计报表,切实反映即期的经济社会运行情况,为及时做好经济社会发展的调控提供有效信息。认真抓好统计数据库建设,拓宽信息来源渠道,丰富信息源,确保能满足决策对统计信息的需要。加强统计信息的发布。既要利用统计内、外网站做好统计信息的及时发布,又要利用各类新闻媒体进行统计信息发布,尽可能为社会公众提供更多统计信息,使统计信息对科学发展发挥更广泛的服务作用。

建立有效激励机制调动积极性,提升统计服务经济发展的动力。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加强统计队伍建设。一是建立学习培训鼓励机制,使统计人员注重学习,不断提高素质和能力;二是建立目标管理促进机制,对工作目标未能完成和出现严重问题的,实行责任追究,使统计人员增强责任感;三是建立工作绩效考评机制,按照严格考评、赏优罚劣的原则,进行奖罚兑现,将考评结果与优先、评优和干部使用挂钩,调动积极性。

要发挥社情民意调查中心的职能作用,为促进作风建设和不断做好执政为民工作发挥参谋助手作用。及时了解民生、民情、民意,发挥人民群众对政府工作的评价作用,以老百姓的满意度评价政府工作情况,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近年,根据上级的要求,统计部门已经开展的社会公众对政府工作满意度调查、社会公众安全感测评、为民办实事满意度测评等,对推动政府工作已经取得成效,应继续坚持搞好。同时,还应与时俱进根据工作需要,启动新的测评项目。如,我县正在开展的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活动,统计部门要按照测评考核方案的规定,对有关单位的工作情况进行测评,为抓好全县扶贫开发“双到”工作提供依据,有效推进全“双到”活动开展发挥统计职能作用。

3.加强基层统计队伍建设,进一步提升统计保障能力

统计队伍建设是提高统计工作整体水平的根本保证。统计工作的专业性强、工作标准要求高,需要一大批精通统计业务、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熟悉经济管理的专门人才;统计工作的原则性很强,要求统计人员必须政治上过硬,具备良好的思想品质和职业道德。近年来,由于县级统计干部工作变动频繁,业务新手较多,业务培训教育的任务十分艰巨。各级统计部门要把对县级统计干部的培训教育工作放到战略高度,加强对干部培训教育工作的组织领导,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确立人才培养的基础性地位,以提高干部素质为核心,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特别要注重提高县级统计干部的政治素质、业务能力和文化素养,结合实际做好规划并切实抓紧、抓好、抓落实。因此,做好统计工作,关键靠人才,关键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统计队伍。

一要配齐配强队伍。高度重视和加强统计人才和队伍建设,进一步配强人员,确保人员到位。企业要依法设立统计机构,配备统计人员,实行持证上岗,建立和完善各种原始记录和台帐,健全有关资料档案,确保原始统计数据的质量。

二要强化业务培训。各级统计部门要充分利用党校、系统组织的各类培训,加强对统计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进一步开阔广大统计人员的视野,树立全局意识和国际视野,提高统计人员的知识储备和业务素质,全面提升统计人员应对各种复杂局面的能力。

三要努力营造拴心留人的良好环境。对统计人员要在政治上关心、工作上帮助、生活上照顾,以真情待人,以事业留人,努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通、作风严谨、政府信赖、群众满意的优秀队伍。统计工作者要自我加压,自我提升,加强学习,不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继续发扬坚持原则、埋头苦干、精益求精、无私奉献的精神,紧跟时代步伐,积极开拓进取,注重提高自身素质,对外树立良好形象,不断增强统计工作的支撑服务能力。

4.以认真贯彻、实施新修订的《统计法》为契机,实行依法行统、依法治统

2009年6月27日经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修订的《统计法》是在新形势下立足我国基本国情制定的一部新的统计法典。这部法典以提升统计服务科学发展水平为目标,它的实施将为我国加快统计管理改革、强化统计工作职能、坚持依法统计发挥重要作用。

5.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着力提高统计数据质量,提升统计资料“含金量”

影响统计数据质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有的来自统计调查对象,有的来自统计人员,也有的来自行政干预。一些企、事业单位特别是个体工商户出于自身考虑会向统计部门提供不够真实、不够完整的数据信息;少数乡镇及规模以上企业对配备的统计人员变动频繁,管理不力,甚至没有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基层统计人员责任心不强、上报数据不准确、不及时等问题,个别单位“统计即估计”的现象还有存在;名目繁多的目标考核、层层评比,行政干预统计数据的现象时有发生。今后工作的重点之一应放在对统计人员、统计对象的管理监督上。根据《统计法》规定,要提高调查对象义务感及法定责任性的认知。协助乡镇政府及企事业单位解决基层统计人员的一些实际问题,使他们安心本职工作,确保所提供的统计数据真实可靠。与此同时,我们要紧紧围绕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按照县委、县政府统一部署,进一步提高对统计调查资料、数据的综合分析能力,提升统计资料整体水平和使用价值。

6.以优质服务为宗旨,进一步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政府统计系统由国家统计调查项目和地方统计调查项目两大部分构成。其中地方统计调查项目直接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地方政府服务。许多发展因素不仅受到自身条件的制约,而且与省内、国内甚至国际经济变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有的发展机遇稍现即逝,而境外经济影响随时有可能袭来。在这种瞬息万变的发展环境中,及时提供统计调查信息显得尤为重要。

7.要完善制度和方法,加强能源环保和服务业领域的统计工作

各级统计部门要严格执行国家的能源统计制度,加强对能源统计数据的审核把关,客观真实地反映我县生产总值能耗、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切实加强服务业统计工作,努力建立和完善符合当前特点的服务业统计体系。

8.要加强统计改革创新力度,提高统计服务水平

要紧紧围绕各级党委、政府的工作部署和决策需求,进一步加强对统计数据的整理,对经济运行情况进行跟踪分析,不断提高对经济运行的调控能力,为宏观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9.要加强统计法制建设,规范统计调查和登记制度

要加大统计普法和宣传力度,增强各级领导干部和社会各界的统计法律意识。要严格执行统计调查制度,建立和完善统计登记制度,认真开展统计登记工作。

【参考文献】

[1]赵兴梅.基于统计信息工作的探究[J].经营管理者,2011,(06).

篇5:全县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工作汇报

x县地处xx山区,是x市建制最早的县,是x省首批历史文化名城。县域面积x平方公里,辖x街道x镇x乡,共x个行政村,总人口x万。全县“八山一水一分田”,主要河流x由西向东贯穿全境汇入xx。x年,x县各级党委政府严格按照x市关于村集体经济“消薄”工作的决策部署,将村集体经济薄弱村“提质升级”工作作为推进农村发展的“基础工程”和振兴乡村的“头号工程”,坚持因村制宜、分类施策,多渠道、多类型、多元化促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不断探索具有x特色的增收之路。

一、工作概况

截至x年x月底,根据三资入账数据,全县x个相对薄弱村中,达到村集体年收入x万元,年经营性收入x万元以上的村x个,消除率x%,超额完成省市下达相对薄弱村消除超过x%的任务;全县x个非集体经济相对薄弱村中,达到村集体年收入x万元,年经营性收入x万元以上的村共x个,占比x%,完成省市下达非集体经济相对薄弱村巩固提升工作任务;同时,全县x个村全部达到村集体年收入x万元,年经营性收入x万元以上,未出现“返薄”现象。全县年收入x万元以上行政村数为x个,占比x%;年经营性收入x万元以上行政村数为x个,占比x%。

二、工作措施成效

(一)坚持项目为王,为村集体经济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始终坚持项目为王理念,整合了现有“两山”一类、光伏小康扶贫资金、现代农业发展资金、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补助资金等,开展消薄项目建设。一是开展县乡村三级项目建设。自“消薄”攻坚行动开展以来,全县已实施县、乡、村三级项目x余个,投入“消薄”资金x亿元,其中县级统筹项目x个,乡镇联建项目x个,村级自建项目x个,项目收益达x万元,成效明显。二是抓好重点扶持村项目。x中央和省级财政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项目已全部完成建设并通过县级验收,部分项目已产生收益。x年,我县x个中央重点扶持村入股的x“飞地”项目已进入关键的建设期,项目建成后,各入股村每年可稳定获得x万元收益分红。三是创新实施“集体”建。x年,我县大力推进“村级工程集体建”工作,加快推动全县乡镇强村公司实体化运作步伐。截至x月底,全县x个村的x个项目采用此模式,合计为村集体增收x万元,乡(镇)强村公司增收x万元。

(二)坚持队伍建设,为村集体经济发展凝聚攻坚合力。

一是谋好人选促活力。在前期村社干部联审中,对x年除去县级统筹项目外,村经营性收入未达到x万,x年x月底前又无谋划新的集体增收项目的村,将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村监委主任纳入“一肩挑”不宜人选名单。二是“村社擂台”增动力。通过以“晒业绩、晒能力、晒形象”为主题的农村(社区)党组织“支书三晒”活动,围绕如何“打好‘双增’攻坚战,引领群众致富路”等共话发展之策、共享成功经验、共促民生改善。三是集中培训强能力。组织乡镇干部参加全市“双增”培训,去年x月x日至x月x日,全县x个乡镇(街道)主要领导、“消薄”分管领导及县“消薄”办干部共x人,分三期参加x年x市乡镇(街道)干部“双增”业务提升培训班,切实提高县、乡两级“消薄”干部的责任意识和业务能力。

(三)坚持督查考核,为村集体经济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我县旗帜鲜明地树立抓“消薄”工作的导向,继续执行最严的“消薄”考核办法,建立了县、乡、村三级“消薄”考核评价体系,将“消薄”作为乡镇(街道)、部门目标管理考核的重要指标,纳入全县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以及乡镇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考核,倒逼形成工作合力。今年以来,县消薄办深入各乡镇(街道)开展“消薄”工作回头看以及督查指导,对全县x个行政村特别是x个集体经济相对薄弱村,进行村集体经济收入动态监测,分析各村集体经营性收入明细,精准掌握各村主要收入来源,对一些不规范、不到位,或者存在争议的收入,第一时间反馈整改,挤走“水分”,确保每笔收入都是经得起检验的“干货”,有效防止“返薄”现象的发生。同时,开展各项“消薄”工作督查,并及时通报督查结果,x年共编发督查通报三期,通报各阶段工作完成情况,对于工作进度滞后的乡镇(街道)要求上报存在原因与下步打算,确保压力传导到位,不断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

(四)坚持凝聚共识,为村集体经济发展营造良好氛围。

一是定期会商研判,定期召开县委常委会、工作推进会、工作联席会议等,专题研究村集体经济“消薄”工作,全面贯彻落实省委、市委、县委各阶段会议精神和工作安排。根据《村级集体经济巩固提升三年行动计划》文件要求,部署落实新一轮村集体经济巩固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压实各乡镇(街道)、县“消薄”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工作责任。二是开展专题调研,聚焦县、乡、村三级“消薄”帮扶指导团队、“消薄”项目攻坚,拍摄制作《个x》、《x》两部“民宿助力消薄”主题宣传片,完成《关于加大金融助力村集体经济工作的课题研究报告》、《加快强村公司市场化、实体化运营的建议》两篇课题调研报告。三是加强宣传报道。x年,我县编发简报x期,将好的项目、先进的发展经验、消薄优秀人物进行报道,供各乡镇(街道)学习参考。撰写优秀的案例、信息向省、市、县各级新闻媒体报送,x余篇宣传稿在省、市、县各级新闻媒体刊发。编发《x》宣传册,努力营造出浓厚的消薄氛围。x月份,省委副书记、省长来x调研时,专门点赞“x‘六项实招’助力村集体经济‘提速换挡’”,让集体和群众实实在在得到了实惠。

三、存在的问题

一是我县部分村的“宅基地选位费、公墓择位费和宅基地复垦费等一次性经营性收入占比较高”,可持续增收后劲不足。

二是部分偏远乡镇的山区村,家底薄、基础弱,村集体经济发展缺乏可持续性,村两委干部自主经营意识不强,仍存在等靠“消薄”、惰性“消薄”思想。三是部分“消薄”项目没有进行科学统筹谋划,在项目立项前,缺乏项目的可行性分析,没有深入谋划项目内容及项目所能产生的效益等情况。四是部门合力氛围不浓。“消薄”工作开展中,有的部门对“消薄”工作存在“推一推、动一动,不推就不动”的现象,部分“消薄”项目由于部门间衔接不到位,导致项目进度滞后或者立项困难。

四、工作计划

(一)建设“造血”项目,拓宽增收途径。

我县将持续用好“造血”强村六种模式,立足各村实际,挖掘潜在优势,进一步深化专业平台带动、众筹飞地抱团、培育产业造血、闲置资源盘活、结对帮扶创收和兴建物业租赁等“消薄”六项实招精准增收模式。积极引导产业相近、地域相邻、资源互补的行政村,通过集约化管理、市场化运作的区域合作模式,最大限度地整合人力物力财力,加大财政、金融、土地等支持力度,立足实际、挖掘潜力、抱团发展,全面开展项目谋划攻坚,提升村集体经济的持续性和长效性。

(二)深化结对帮扶,注入全新活力。

自“千企结千村、消灭薄弱村”专项行动工作开展以来,已有x家企业与我县x个行政村结对,先后谋划各类项目x个,到位帮扶资金x万元,增加村集体经营性收入x万元。扎实开展省级重点帮扶村的省、市、县三级结对帮扶,累计选派第一书记(农村工作指导员)x人,帮助指导村集体经济发展。下步,我县将进一步发挥国有企业、非公有制企业等社会力量作用,统筹整合各方资源,助推全面集体经济“万千百”工程工作。同时,县消薄办将联合相关单位,挑选优秀机关干部担任驻村科技特派员,将资源力量下沉至相对薄弱村中,实现相对薄弱村驻村第一书记、农村指导员和科技特派员全覆盖。

篇6:全县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实施方案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对统计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国家统计督察为契机,聚焦统计法定职责履行、统计造假专项治理、统计数据质量提升,切实维护统计法律法规权威,推动统计改革发展,提高政府统计公信力,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精准有效的统计服务保障。

二、基本原则

加强党对统计工作的领导,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坚决依法治统管统,切实提高统计工作法治化、规范化水平。

(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从忠诚履职、维护政府统计公信力的高度来认识依法统计的重要性,认真落实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对统计工作的要求,坚决把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以及市委、市政府、县委县政府关于统计工作决策部署落到实处,为保障和提高统计数据质量提供坚强保障。

(二)坚持以提高数据质量为核心。以《统计法》?《意见》《办法》《规定》以及《省统计条例》为根本遵循,全面执行国家统计法律法规,遵守国家统计政令,履行统计法定职责,确保统计数据真实、准确、全面。

(三)坚决防范和惩治统计违纪违法行为。落实防范和惩治统计造假弄虚作假责任,加大统计违法行为查处力度,常态化开展推动统计“双随机”核查,严肃惩处统计违纪违法行为,形成防范和惩治统计造假弄虚作假高压态势。

(四)坚持以完善制度机制为保障。坚持以制度管数、管人,从严规范执行联网直报、抽样调查、专项调查、普查等统计调查方法制度,进一步健全完善统计数据填报、审核、查询、汇总等各环节工作,全面推进统计工作依法规范开展。

三、组织机构

县统计局成立关于进一步加强系统能力建设切实保障和提高统计数据质量服务全县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由县统计局党组书记、局长任组长,分管副局长任副组长,各股室为主要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负责抓好相关工作的统筹协调,如强督促检查和整体推进,确保各项工作取得扎实成效。

四、主要工作任务

(一)切实提升统计工作规范化水平

1.加强名录库管理。坚持“先进库、后有数”,?“要进库、走程序”的要求,规范名录库管理和“四上”企业审批工作,杜绝名录造假、编造虚拟单位,确保统计名录库信息真实、准确。一要实现基本单位信息动态化管理。严格按照省市统计局安排部署,加强与工商、民政、编制、税务、质监等部门沟通协调,定期维护更新统计基本单位名录库。确保新生单位及时入库、变更单位及时完善相关信息、关闭或注销单位及时进行标志剔出。二要加强“四上”企业入库审核。加强“四上”企业名录库管理,确保“四上”企业基本信息实现动态维护,把好新投产企业动态入库、成长性企业入库“第一关“,确保入库企业信息准确、完整。三要强化“四下”企业名录维护管理。加强与各专项调查的协同配合,及时为“四下”企业调查或样本轮换提供准确全面的样本框信息。

2.切实保障统计数据源头质量。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依法组织、管理本辖区源头统计数据质量,加强对基层统计工作的业务指导,认真组织调查对象按时完成各项常规统计工作及普查、抽样调查、专项调查等统计调查任务,及时报送相关统计资料。一要加强调查单位统计规范化管理。督促所有调查单位(包括“四上”、“四下”企业、投资项目单位、房地产开发企业、乡镇街道等)必须依法设置原始记录和统计台账,严格落实统计资料审核、签署、交接、归档等管理制度,做到统计台账、财务资料、原始凭证与直报平台数据相符,落实统计员、分管统计领导、主要领导签报制,特别是乡镇相关统计资料,要有行政村(新型社区)基础数据资料支撑。实现源头统计报表全程留档管理,确保不虚报、不瞒报,不漏报、不迟报,确保数出有据,可核查、可追溯。二要全面夯实统计基层基础。督促“四上”企业、投资项目单位、房地产开发企业、乡镇(街道)必须有专职统计员、有专用电脑、有资料柜、有办公场地、有统计制度,确保联网直报系统畅通。三要夯实部门统计基础。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基础数据提供部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各项指标牵头负责部门、《统计公报》相关数据提供部门要建立相关基础数据合账,确保部门数据动态衔接,对异常数据及时进行核查校正,并按时限要求及时向同级统计部门提供相关数据。

3.健全和完善数据质量管控体系。全县统计系统要从严落实《统计法》《意见》《办法》《省统计条例》?,切实抓好统计数据质量管理。一是要面落实统计方法制度。县区、乡镇(街道)要认真贯彻执行普查、常规调查,抽样调查、专项调查等统计方法制度,依法、依规开展统计数据收集、审核、查询、汇总、评估、上报等工作,确保数据动态衔接、关联指标匹配、异常数据可核查。二要明确责任机制。建立健全严格、务实、科学的统计数据质量管理责任机制,乡镇为辖区内统计数据质量管控的责任主体;县区统计局为主管专业数据质量的监管主体;各行业主管部门为行业数据质量的责任主体;各调查单位为报送数据质量的直接责任主体,对签署、上报的统计资料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负责。三要健全完善“双随机”核查制度。重点围绕统计基层基础建设、台账建立情况、统计制度执行情况、数据动态衔接和关联指标匹配情况、投资项目进展情况、联网直报平台畅通情况等内容,对发现问题依法依规进行处理。

4.加强统计法规宣传培训。采取集中培训、统一授课、上门讲解、选派业务骨干讲授等方式,加大统计法规宣传培训力度;通过党校集中轮训等载体,或送学上门等形式,加强对领导干部统计法律法规的普及和培训。坚持“四上企业”和准规模企业、项目单位统计人员培训全覆盖,对统计业务技能、入库申报要求、统计法律法规等重点内容常态化开展培训,切实提升基层统计业务水平,确保基层统计人员依法开展统计工作。

5.加大统计执法监督力度。进一步提高确保统计数据真实性的责任意识,依法从严治统、管统,将统计数据搜集、审核、加工、汇总、上报、公布纳入法治化轨道,对统计违纪违法行为进行严肃查处。

(二)对标《规定》督察内容深入开展自查自纠

要对标对表《规定》明确的督察内容,明确职责、查疑补漏、立行立改,充分做好国家统计局督查各项准备工作。

1.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统计改革发展各项决策部署,完成国家统计调查任务,执行国家统计标准和统计调查制度,组织实施重大国情国力调查等情况。

聚焦问题:没有完全执行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统计改革发展各项决策部署;没有完成国家各项统计调查任务,执行国家统计标准和统计调查制度不严格。

整治措施:一是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统计改革有关部署,全面贯彻落实《意见》?20项具体工作任务(有具体贯彻落实措施、有印证资料)。二是对国家统计标准和统计调查制度情况进行全面排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查处。三是整理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和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资料和成果,做实做细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各项准备工作。

2.履行统计法定职责,遵守执行统计法律法规,严守统计机构、统计人员法律底线,依法独立行使统计职权,依法组织开展统计工作,依法实施和监管统计调查,依法报请审批或备案统计调查项目及其统计调查制度,落实统计普法责任制等情况。

聚焦问题:依法独立行使统计调查、统计报告、统计监督职权的意识不强;未经批准、备案开展统计调查,统计调查管理不够严格;制定违背统计法精神的文件,放任默认其他机构和人员统计造假、弄虚作假;编造虚假资料申报“四上”企业和投资项目名录库;强令或者授意调查对象按指定数据、数值区间、增速报数;编造并代填代报企业(单位)数据;篡改调查对象原始统计数据评估不够规范严谨,评估依据不够充分;

-没有及时查询资料;要求调查对象提供不真实统计资料;调查对象瞒报、漏报、迟报、虚报数据,对行政干预不抵制、甚至主动配合统计造假。

整治措施:一是加强对统计人员法律法规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分阶段、分层次完成培训教育全覆盖。二是严肃查处非法统计调查项目,依法审批备案统计调查项目。三是全面清理纠正违背统计法精神的文件和做法。四是积极稳妥推进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五是清理行业主管部门代替统计部门对调查对象进行培训的做法。六是对源头数据造假问题进行全面排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和查处。七是严格“四上”企业和项目入库管理,确保入库对象真实准确。八是加大对基层统计人员法律法规的宣传培训,做到统计普法全覆盖。

2.执行国家统计规则,遵守国家统计政令,遵守统计职业道德,执行统计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落实各项统计工作部署,组织实施统计改革,加强统计基层基础建设,建立统计数据质量控制体系等情况。

聚焦问题:执行国家统计规则、统计政令不严不实,国家统计局、省、市统计局统计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执行不力;国家统计局、省、市统计局各项统计工作任务完成质量不高;各项统计改革没有进展;统计基层规范建设没有全覆盖,部分数据数出无据;没有建立数据质量责任制;数据评估不够规范严谨,评估依据不够充分;指标审核规则不够科学合理,异常数据和错误数据设有及时查询校正;统计机构对数据质量审核不到位。

整治措施:一是对执行国家统计规则,遵守国家统计政令,遵守统计职业道德,执行上级统计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落实各项统计工作部署。二是各项统计改革稳步推进,有资料、有成果。三是加强基层统计规范化建设检查、指导,实现基层统计机构规范化达标全覆盖。四是按照《意见》要求,建立健全防范和惩治统计造假、弄虚作假责任体系。五是完善各专业统计数据质量审核评估制度,确保数出有据、客观真实可追溯。六是加强数据关联指标联审把关,及时查询校正异常数据。

3.落实防范和惩治统计造假、弄虚作假责任制,监督检查统计工作,开展统计执法检查,依法查处统计违法行为,依照有关规定移送统计违纪违法责任人处分处理建议或者违纪违法问题线索,落实统计领域诚信建设制度等情况。

聚焦问题:履行查处统计违法行为主体责任不到位,防惩统计造假担当不够,对地方行政干预抵制不坚决;履行统计监督检查职责不到位,查处统计违法行为缺乏主动性,长期不执法、软执法、选择性执法;包庇纵容统计造假行为;对国家和省市转办案件未严格进行执法检查;未设立公开统计违法举报渠道,对举报的违法案件线索未及时核实处理;统计执法力量薄弱,执法能力不足;统计违法责任人责任追究“宽松软”,未严格按照《意见》《办法》向纪委监委、任免机关移送相关责任人违纪违法线索,应当承担党纪政务责任的责任人未予以追究;未严格依法对企业等统计调查对象实施行政处罚;未按照诚信建设制度,认定、公示统计严重失信企业。

整治措施:一是严格落实统计机构负责人和统计人员防惩统计造假责任制。二是推动党委政府、相关部门和统计机构领导干部和工作人员深入学习统计法律法规,切实增强统计法纪意识。三是对落实防惩统计造假第一责任和主体责任情况进行自查,发现问题进行整改。四是落实防惩统计造假责任,加大统计执法检查力度,严肃查处统计违纪违法行为。五是对2017年以来查处统计违法案件是否到位(包括案件是否查实、对违法单位行政处罚是否依法进行、处分处理建议是否按规定提出并移送、是否依法认定严重失信企业和人员并进行公示等)进行自查,发现问题进行整改。六是加大“双随机”核查力度,规范核查程序、突出核查实效、做实源头数据质量。七是对2017年以来接到的统计违法举报线索核实处理情况进行自查,发现问题进行整改。八是严格按照《意见》《办法》规定,规范及时向任免机关、纪检监察机关和组织(人事)部门移送统计违纪违法责任人处分处理建议。九是对统计违法案件查处不到位的责任单位主要负责人、分管负

责人和直接责任人进行严肃问责。十是持续加大统计严重失信企业公示和联合惩戒力度,严格按照《意见》《办法》认定和公示统计严重失信企业。

责任单位:县统计局

五、工作要求

(一)深入自查自纠。各乡镇,各部门要认真对照“两方面、九项”主要工作任务具体内容,围绕“聚焦问题、查疑补漏、强化措施、突出整改”的原则,全面开展自查自纠和整改落实工作。梳理汇总形成自查报告(内容包括:存在的问题、整改落实措施,特别要收集整理相关印证资料),于2020年4月15日前报县统计局。

(二)严肃督查核查。县统计局将适时报请并会同县政府督查办对各乡镇、县直相关部门整改情况进行实地督查核查,对统计工作规范化要求落实不到位或相关问题整改落实不力的,在全县范围内予以通报。具体督查时间另行通知。特别在延伸督查源头调查对象时,一旦发现统计造假、弄虚作假行为,将启动统计执法程序,严肃处理。

篇7:组织工作服务全县经济社会发展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进一步增强加快项目建设的压力感和使命感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充分发挥毗邻京津的区位优势、较好的产业基础、科技人才优势和较完善的基础设施优势,大力实施“工业强县、项目富县”战略,将加强项目建设作为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和事业进步的支撑,咬定目标不放松,坚定信念不摇摆,稳固立场不刮风,举全县之力谋项目,聚全县才跑项目,集全县之智争项目。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支持项目建设的相关政策,建立了项目建设机制和管理办法,以项目考验干部,以项目锤炼人才,以项目检验作风,以项目体现政绩,在全县上下形成了千军万马攻项目,千山万水跑项目,千方百计上项目,千辛万苦促项目的良好氛围,长城、大迪、天马、华鑫、盛峰、五合窖等一批大项目、好项目特别是工业生产性项目相继落户定兴,呈现出以汽车制造业为支柱,食品加工、轻工纺织、精细化工、建筑建材、高科制药六大产业齐头并进的可喜局面,为县域经济的腾飞奠定了坚实基础。抓民营,聚精会神上项目。民营经济是县域经济中最具活力和发展潜力的增长群体,也是龙型经济发展的主要带动力,更是实现富民强县的关键。县委、县政府围绕“四个转变”,着力抓好民营经济的发展。一是思维方式从闭关保守的传统观念向与时俱进的创新思想转变。县委、县政府多次组织干部群众,走出去,请进来,学经验,换脑筋,找差距,定目标,扎实开展“抓项目,重民营,促发展”大讨论活动,把全县上下的精力都集中到求发展、拓项目上来,把全县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都统一到谋大事干大事上来,为进一步扩大开放扫清了思想障碍。二是经营管理方式由家庭式向现代企业制度转变。在抓开放、求发展、上项目的过程中,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成熟和完善,促使民营企业家进一步克服自身弱点,主动完善经营方式,提高管理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三是生产从小分散、小作坊式的家庭生产向规模化、基地化、专业化转变,扩大规模,加快产业升级步伐。四是产业方式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和劳动密集相结合转变。通过与大企业、大集团和知名院校联姻,依靠技术进步,加快汽车制造、食品加工、轻工纺织等优势产业提档升级。丽华品牌已被评为国家驰名商标,长城、丽华被评为河北百强民营企业,在全市10家获此殊荣企业中,我县独占2家。抓开放,千方百计引项目。响鼓重锤,旌动心动。县委、县政府继续高举“大开放、大招商”的旗帜,坚持“外抓资金,内挖潜力”,树立“县外即外”、“诚信为本”的招商观念,着力推进项目建设。一是转变观念。在全县上下努力形成三个共识,即“放水养鱼”,“先予后取”的战略意识;“你图发财,我图发展”的双赢意识;“你来投资,我来服务”的市场意识。二是科~作。一方面是眼睛向外,争取外部投入,重点组织行业招商、专题招商、以商招商,积极动员企业走出去,推介自己,展示形象,吸引资金;另一方面,眼睛向内,挖掘民间资本,激活社会闲散资金,破除小进即满、固步自封的保守意识,采取大户联合、股份合作等各种形式,改进工艺设备,壮大企业规模,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三是注重实效。面对当前的政策机遇,积极上跑下联,多方筹措资金,加大技改投入力度,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将企业做强做大。同时坚持合资合作,以产品、技术、市场、资本为载体,把培植和引进龙头企业与发展民营经济有机结合,实现借船出海,借梯上楼。抓服务,优化环境保项目。市场经济条件下,环境是第一竞争点,第一增长点。没有良好的发展环境做保障,项目建设即成无本之木,无米之炊。县委、县政府把全面改善投资发展服务环境作为项目建设的突破口,改进服务质量,转变政府职能,降低投资成本,实现了机关办事效率的全面提速和工作质量的显著提高。一是全面整顿作风,机关工作人员自觉服务中心、服务大局、服务基层,严格实行首问负责制和办事限时制,推行政务公开,提高了行政效能和提高办事效率。二是讲求工作质量,坚持高标准、严要求,遵守服务承诺,争创一流水平,规范工作行为、承担错失责任。三是降低投资成本,规范各种收费行为,让投资创业者支付尽可能少的发展成本。今年以来,我们在用地控紧、银根收紧、审批从紧的形势下,全面理解、正确把握中央各项宏观调控政策,坚持有保有压,围绕做大做强优势产业、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加快对外开放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项目建设发展迅猛,突出表现在“两增多”:一是大项目增多。其中,亿元以上项目6个,5000万元以上项目9个,1000万元以上项目22个。二是生产性项目增多。全县在建和新建44项,其中工业生产性项目28个,占项目总数的64%。项目建设的腾飞促进了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1-8月份,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4亿元,同比增长13.2%,其中,一、二、三产分别完成8.2亿元、14.7亿元、11.1亿元,同比增长6.2%、14.3%、13.1%;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分别为10亿元、3.5亿元,分别增长4%、3.9%;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亿元,同比增长30.9%;实际利用外资6.84万美元,同比增长158.3 %,实际利用省内外资金1.3亿元,同比增长35%;财政收入完成1.73亿元,占全年任务的77.4%,同比增长23.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018元,同比增长8.3%,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700元,同比增长6%。成绩应当肯定,但更要看到问题和不足,特别是结合此次随全市考察观摩,与周边县市、与保定外其它市横向比较,从思想观念上、工作力度上、发展劲头上,我县仍存在不小的差距。思想观念方面,主要是解放思想的广度和深度上的差距。思想不够解放,开放力度不够,特别是在解决经济发展的关键问题上,创新性思维还不够,突破性举措还不多。燕郊开发区提出“客商是上帝,服务是生命,创新是灵魂”,天津开发区提出“投资者是帝王,项目是生命线”,北京现代提出“不是大鱼吃小鱼,而是快鱼吃慢鱼”。这既是口号,也反映了他们招商的理念和思想解放的程度。相比之下,也反映出我们思想认识上的差距,思想认识不到位,政策再好,环境再宽松,也照样会落后。招商引资方面,主要是工作力度不大,锲而不舍的精神不足,拼命争的劲头不强,缺乏“拼命三郎”精神。在,在优化环境上不断推陈创新,时刻关注先进地区、周边地区的政策动向,始终做到领人一步、高人一筹、快人一拍,争做全市、全省乃至全国最好。二要强化对项目建设的服务,打造“服务高地”。县直有关部门必须牢固树立“投资者是上帝”的观念,“帮助投资者就是帮助自己,服务投资者就是服务经济,关注投资者就是关注发展”的新观念,形成“你发财我发展,你兴业我就业”的互动效应。要对重点项目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逐一具体分析,要急重点项目之所急、帮重点建设之所需,主动对重点项目提供优质服务,坚决杜绝“中梗阻”、“上热中温下凉”现象。要继续发挥项目审批大厅职能作用,进一步简化审批环节,实行一站式、一条龙服务,坚决卡死体外循环,真正开通企业上项目的绿色通道。重点项目所涉乡村两级,要积极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及时解决项目建设中遇到的征地拆迁、阻挠施工等问题,为项目建设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让投资者切身感受到定兴县委、政府的真诚热情,做到感情留人。三要严明奖惩,打造“安全宝地”。一方面要保障投资安全。要为投资者及时提供客观、真实的信息,提供良好的政策指导,提出项目建设合理化建议,让投资者放心放胆,确保投资有较好的收益。另一面,要进一步加大企业及周边社会治安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对干扰、破坏正常生产经营秩序的行为,坚持出重拳、用重典,采取果断措施坚决打击;对滥用职权欺负外来客商的,更要从严查处。突出落实好“四制”(领导责任制、服务承诺制、“一次查实下岗”制和“一票否决”制)。要叫真求实,秉公执法,考核办和优化办负责,建立完善优化环境考核评价办法,年底对各乡镇、县直各部门进行考核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工作开展好的,给予大张旗鼓地表彰;对于工作不力,欺商、害商、坑商的,给优化环境工作带来严重负面影响的,严格落实“一票否决制”。要进一步加大破坏环境案件的查处力度,对行政执法部门和窗口单位破坏环境的行为,严格落实“一次查实下岗制”,绝不手软,绝不留情,让破坏环境的人和事如“过街老鼠人人喊打”,弘扬正气,鞭挞歪风,营造“人人是定兴环境,人人是定兴形象”的良好氛围,创优定兴发展环境。四要按照经营城市的理念,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要发挥城镇优势,用足用好国家现行有关政策,在县财力不足的情况下,积极吸引社会力量投入基础设施建设,打造更加完善的硬件环境。朝阳路、华建路、开放路的建设,新兴街开发、文化广场建成以及沃美、鑫金诺超市开业等进一步增加了城市气息。下一步,我们要加大绿化、亮化、美化建设力度,也希望各界有识之士,积极参与,促进县城投资环境更优化。

三、多措并举,合力攻坚,扎实推进项目建设顺利进行 各乡镇、县直各部门要树立科学发展观,正确把握国家宏观调控的真正内涵,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有所作为地落实好宏观调控政策,毫不放松地抓好项目建设,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落到实处,以更有针对性的举措、更大的工作力度,加快在建,盯紧续建,夯实前期,落实签约,提高谋划,在全县兴起新一~上项目、支持项目建设的热潮,确保完成年初既定任务目标。在建项目,要抓住当前项目建设的黄金季节,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下,赶工期、赶进度,力争早投产早见效。续建项目,要严格落实“四死”责任制(投资包死、质量定死、工期卡死、责任砸死),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快施工,快建设,快投产,力争早日发挥效益。前期项目,要逐环节、逐程序细分任务,从可研评估、初步设计、立项审批,到资金筹措、开工建设,列出时间进度表,要不等不拖,把基础工作砸实,分包领导要常听汇报,强化督导检查,确保项目开局良好。签约项目,要围绕提高履约率,逐项目明确专人负责盯办。经贸局及各有关部门要对合同履约、资金到位、项目开工、项目投产等实行全程跟踪服务。谋划项目,要积极谋划一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适应国内外市场需求、体现生态环保要求的资源利用项目、深加工项目和改造提升项目。各乡镇、各有关部门和项目法人单位,要抓紧对所有在建、续建、前期、签约及谋划项目,进行一次认真梳理和检查,查进度、看工作是否到位,查措施、看责任是否落实。经贸、计划、建设、招商等项目综合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要坚持定期调度,逐项逐环节查找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协调项目建设单位和有关部门,针对可能发生的影响建设进度的问题,制定详细方案,严格落实各项责任制,指派专人负责,进行跟踪督查,实施全程服务,务必做到任务到位,责任到人,落实到底。用地和资金,是项目建设的两个关键环节,要采取积极措施,切实加强工作。一要深入搞好土地挖潜。牢固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严格落实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内涵挖潜集约利用土地的通知》精神,加强建设用地审批管理,充分挖掘存量土地潜力,积极实行建设用地置换,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要做足“用好增量、盘活存量、开发补量”的文章,坚持开源节流两手抓,用好已批的,清理未用的,盘活闲置的,开发后备的,特别是要通过挖掘、清理、置换等办法,多做盘活存量文章,为大项目、好项目腾出土地;要坚持以项目带土地,对现有项目全面梳理,分清轻重缓急,尽快促成一批项目开工建设,投产见效。一方面,要积极做好项目用地报批工作。国土部门要密切关注政策动向,及时报批。另一方面,要用足用好上级土地调控政策,促进土地集约利用。目前,我县仍有大量已批未用土地,旧城区、破产企业闲置土地等未利用土地还很多,这些都是我们加快项目建设的宝贵资源。我们要进一步提高资源、环境、资金、能源等要素的集约化利用水平,对已经征用的土地,根据项目的技术含量、市场前景和产出效益来进行调整,坚决砍掉投资强度低的一般项目,腾出土地保证投资强度高、技术层次高、产业关联度大的重点项目使用;积极争取有效益、有前景、符合产业发展方向的项目用地,发挥土地的最大效益。会后,县国土资源局要切实搞好调查摸底,把可利用的土地资源摸清楚,统筹规划,登记造册。要充分利用好已批未用土地,进一步垄断土地一级市场,加快闲置土地置换和旧城区、城中村改造,以此推进项目建设。二要积极拓宽融资渠道。当前主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加快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建设。

金融部门要加强调研,降低金融风险,进一步落实《保定市促进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实施意见》,加快县级担保机构建设,争取年底建成。要强化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多渠道筹集资本金,按照市下达的既定任务,落实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和信用担保资本金,形成担保资金1000万元,可提供5000万元的担保能力。二是争取国债。对于已批项目,要紧盯不放,争取资金早到位;对已上报待批项目,要全力争取,早日盯成。同时,要认真谋划一批新项目,积极上报。计划、招商、经贸等部门和各项目单位,要明确专人负责,确保此项工作有人抓,有人管,抓得好,管到位。三是银企对接。由计划部门牵头,建立与各银行资金定期协调对接制度,筛选一批成长性强的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协调金融部门,积极争取支持,最大限度地发挥银行主渠道贷款作用。四是鼓励民资进入基础设施建设领域。要引导社会各类投资主体采取参股、控股、独资、收购等方式积极参与基础设施建设。要积极尝试采用等多种融资形式,加快道路、环保、供水等基础设施项目建设。

四、正确引导,科学规划,切实做好项目谋划工作 随着投资体制改革的深化,企业的投资主体地位越来越明确,今后的投资和项目建设将主要靠产业政策和市场机制引导。因此,我们必须立足县情,树立科学发展观,搞好发展规划,正确引导投资方向,依托主导产业优势和产业规划谋划项目,避免乱抓项目,盲目建设。要精心搞好产业规划。进一步提高规划的水平,尽快修订完善凸显产业优势、分区合理、功能配套、环境优美的好规划并严格实施。同时要加快研究制定符合实际、切实可行、能够提升竞争力的优惠政策,增强吸引力,打造多引项目、引大项目的平台。县经贸局要紧密结合我县“十一五”规划的制定,牵头制定完善汽车制造、食品加工、轻工纺织、精细化工、高科制药、建筑建材业等六大优势产业发展规划。各乡镇要围绕发展本地特色产业、主导产业,制定各自的发展规划。通过规划,引导企业主体抓好项目谋划。要精心谋划一批新项目。着眼于明年、后年乃至“十一五”期间,在继续谋划、落实好既定产业项目的同时,围绕做大做强优势骨干产业,谋划一批立县兴县的大项目、好项目。要切实做到“六围绕”。一要围绕生产力布局规划,谋划交通运输、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二要围绕推进城市化发展战略,谋划一批教育、卫生等社会公益事业,城市道路、电网、信息网、环保等基础设施项目。三要围绕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谋划一批农业产业化、产业规模化、高新技术产业化及可持续发展的竞争性项目及工业技改重点项目。四要围绕扩大消费拉动,谋划一批商贸流通、旅游和各类服务业等第三产业项目。五要围绕促进就业再就业,谋划一批有市场、有效益、能够提供更多就业岗位的中小企业项目。六要围绕实施民心工程,谋划一批实事项目。各乡镇、县直各部门,要按照“六围绕”的要求,早动手,早运作,对明年我县的重点项目和为群众要办的大事实事,进行认真谋划,科学论证,及早拿出切实可行的方案来。要加强项目储备工作。各乡镇、县直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对项目谋划工作的领导、协调和组织。县计划局要设立专门的“项目策划储备管理协调小组”,指派专人负责,根据省、市有关规划要求,结合实际,制定出建设项目策划储备管理办法,建立并逐步完善“建设项目储备信息数据库”,对收集的项目及时予以筛选取舍,不断充实重点项目储备库,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导向、有市场前景的项目及时给予推介和招商,真正做到重点项目“谋划一批、储备一批、在建一批”,实现滚动发展,确保谋划不松劲,建设不断档,发展不停步。

五、突出重点,精心组织,进一步加快对外开放步伐 要充分认识项目、开放、招商工作的重要性,抓项目必须抓开放,不搞招商引资,抓项目就是纸上谈兵。推进大合作,建设大项目,促进大发展,必须要始终紧紧牵住扩大开放这个牛鼻子不放手。当前要把握好两点: 一要突出重点领域。我们必须树立“赶、超、抢”的精神,把推进优势行业中的骨干企业与世界500强、国内100强对接合作,实现强强对接,作为引进大项目、推进大合作的主攻重点。各有关部门要认真谋划,鼓励支持一批骨干优势企业有重点地与国内外知名大企业强强联合,以存量求增量,以增量上质量,尽快做强做大。二要瞄准重点区域。我们要充分利用地缘优势,在与京津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广外延的合作上大作文章,作大文章,作好文章。借鉴他们的经验,要突出做好两篇文章。一是以我为主,有重点地加强与京津产业对接,扩大与京津在资源开发、资产联合、产品协作配套等方面的合作,加速传统产业技术进步和升级。二是以外为主,利用一些国内外大公司抢滩京津市场和“南资北移”的机遇,积极接触驻京大公司、大财团、大商社、大使馆,争取他们把定兴作为一个“跳板”,努力提高利用国际资源和资本的水平。关于当前几项重点工作 一是增收节支,努力开创财税工作新局面 今年以来,全县财税工作总体形势较好。一方面经过财政、国税、地税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我县财政收入顺利实现了首季“开门红”和时间任务“双过半”,收入结构进一步优化,财政收入增幅位居全市先进行列。另一方面,我县正在涌现出三

九、步长等一批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增长较快的后续产业,在陆续发挥效益,且增势强劲,为财税收入较快增长提供了强劲动力,超额完成全年任务大有可望。硬性支出有增加,要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去年增资翘尾、今年公务员正常滚动升级、[2001]14号文离退休干部工资增长、文明生态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等的投入,再加上农业税降低三个百分点中央转移支付尚未到位,使县财政面临较大支出压力。总之,财政形势机遇与挑战并存,困难与压力同在,要求各级各有关部门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必须严格预算约束,开源节流,增收节支,确保不发生新的拖欠,确保公教人员工资正常发放和党政机关正常运转,实现财政工作平稳健康运行。二是坚持不懈地把国企改革推向深入 今年以来,我县不断加大国企改革工作力度,县社、粮局、经贸局等有关部门严格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总体上进展顺利,在全市处于领先水平。目前,需要特别关注的是粮食系统改革,正处于解除

篇8:组织工作服务全县经济社会发展

一运城市人才现状及人才需求状况

1. 运城市人才现状

截止2011年底, 运城市人才资源总量 (342062人) 约占全市人力资源总量 (2642425人) 的 (12.95%) 。其中:党政人才 (公务员) 总量15619人;事业单位人才总量116798人, 企业人才总量182056人, 包括经营管理人才68100人, 专业技术人才47199人, 技能人才66757人, 农村实用人才25000人, 社会工作人才1943人。

第一, 党政人才基本情况。党政人才 (公务员) 总量15619人。按区域情况统计:市级2620人 (16.8) 县级10066人 (64.4) 乡镇2933人 (18.8%) 。按人员结构统计:党群口4849人 (31) 政府口10770人 (69%) 。按学历情况统计:研究生学历151人 (0.96) 本科学历6650人 (42.6) 大专学历7374人 (47.2) 中专及以下1444人 (9.24%) 。按年龄情况统计:35岁以下3347人 (21.4) 35~50岁8886人 (56.9) 50岁以上3386人 (21.7%。按职务情况统计:县处级正职212人 (1.4) 县处级副职766人 (4.9) 乡科级正职3684人 (23.6) 乡科级副职4675人 (29.9) 科员及以下6282人 (40.2%) 。

第二, 事业单位人员基本情况。全市事业单位总数3707家。参照公务员管理单位162家、全额拨款单位2590家、差额拨款单位382家、经费自理单位573家。事业单位人才总量116798人。按区域情况统计:市直单位12874人占11%县直单位103924人占89%按人员编制统计:全额90541人、差额11633人、自收自支14624人。按岗位情况统计:管理人员:7770人 (6.7%) ;专业技术人员:81572人 (69.8) 工勤人员:27456人 (23.5%) 。按学历情况统计:研究生351人 (0.3) 本科学历27813人 (23.8) 大专学历47821人 (40.9) 中专26356人 (22.6) 高中以下14457人 (12.4%。按年龄情况统计:35岁以下:46225人 (39.6) 35~50岁:56556人 (48.4) 50岁以上:14017人 (12%) 。

第三, 企业人才基本情况。我市企业共有各类人才182056人。按岗位情况统计:经营管理人才68100人, 专业技术人才47199人, 技能人才66757人。按学历情况统计:研究生学历528人 (0.29) 本科学历10704人 (5.88) 专科学历28947人 (15.9) 专科以下14876人 (77.93%) 。

2. 运城市人才需求状况

第一, 人才需求主要集中在第二、第三产业。其中, 制造业、批发零售业、社会服务业等成了需求人数较多的几个行业。

第二, 高层次急需紧缺人才:掌握核心技术或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层次创新人才。拥有较强研发和经营管理能力, 带技术、带项目、带资金、带团队创办高新技术企业的高层次创业人才;城市规划、教育、卫生、农业、文化领域急需紧缺的高层次人才;科研院所、高校中推动科研成果就地产业化的高层次人才。

第三, 五大产业集群人才需求:农产品深加工产业;汽车和运输设备产业;铝和金属镁深加工产业;化工产业;文化旅游产业。

二运城市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全市人才队伍的现状还不能满足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 人才队伍建设还存在一定差距和不足, 还不能适应新的发展。

1. 人才分布不合理

我市人才主要集中在市区及各县城区的机关、事业单位、大型企业, 偏远地区、基层单位、中小型企业人才匮乏。主要原因是人才流动仅靠市场调节, 缺乏政策导向。市区及各县城区机关、事业单位、大型企业待遇高、福利好、交通便利、生活方便, 在吸引人才就业等各方面必然有较强的优势, 往往造成大量人才集聚, 甚至浪费。而急需人才的偏远地区、基层单位、中小企业由于先天条件不足, 很难吸引人才加盟。

2. 人才结构不合理

从我市目前的人才结构分布情况来看, 机关、事业单位成员和企业管理人员等管理人才占到全市人才资源总量的58.62%;支撑产业发展的专业技术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社会工作人才等各类实用型人才仅占41.12%。

主要原因, 一是现在人们普遍重视普通高等教育, 导致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相对滞后, 专业技术人员数量增长缓慢。二是伴着经济结构的转型, 产业结构随之发生很大变化, 第三产业迅速发展壮大, 需要吸纳大量的就业, 而一、二产业通过不断优化升级, 降低人员需求, 特别是农业方面, 随着现代化农业的发展, 第一产业的需求不断降低, 从业人员数量大幅减少。

3. 人才队伍稳定性不高

我市人才队伍稳定性不高, 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各企业内部人才流动速度过快, 特别是中小企业中的基层人员、服务人员流动性太大, 专业技术、技能人才频繁流失, 对企业长远发展影响很大, 严重制约了企业发展;二是本地人才留不住, 人才流失严重。外出求学人员回乡就业率低, 大学本科、硕士研究生以上毕业生回来就业的偏少, 回到乡镇等基层单位工作的更是少见;有一技之长的人才, 考虑到收入、待遇等方面因素, 有相当一部分在选择了外出打工、就业等。

究其原因, 一是中小企业管理、运营不规范, 与同类城市相比, 工资待遇偏低, 就业无保障, 造成人心不稳、流动性大、人才引进困难、流失严重的局面;二是缺乏科学合理的人才使用管理机制, 在引进人才、使用人才、稳定人才等方面都存在严重问题。人才是第一资源的意识不强, 管理方式粗放, “只求产出、不求投入”的心态, “重用轻养”或“只用不养”的问题普遍存在。甚至单一追求人才为我所有, 不注重人才为我所用, 片面强调引进外部人才, 忽视发挥内部人才的作用, 挫伤了原有人才的积极性, 造成一边引进一边流失的问题;三是就业人员的基本社会保障工作不到位。当前我市的大多数企业都不为职工缴纳社会保险, 社会保障工作严重滞后, 造成人心不稳。

4. 人才总量不足高端人才匮乏

山西省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显示, 我市人口总量5134794人, 位居十一个地市首位。其中人才资源总量为342062人, 仅为人口总量的6.66%, 人才资源总量严重不足。从学历、技术职称等情况来看, 本科以上学历或拥有高级职称的人才占人才总量的比例较低, 高端人才匮乏, 导致供需矛盾突出。

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主要是教育、科研等方面投入不够。很多地方在职务消费上大手大脚, 但在人才队伍建设和发展科技教育事业上却很抠门。有的企业在做广告、搞基建、购设备等有形投入上舍得花钱, 却不舍得在人才资本建设上多投资, 造成人才总量不足, 高端技术、技能人才紧缺。

5. 人才软环境缺乏优势

当前我市整个就业环境不优, 对人才缺乏吸引力。一方面本地在外人员想回乡就业, 却因为工资待遇等方面无法达到他们的期望值而放弃回来;另一方面很难吸引到外地人才前来建功立业。主要原因, 一是人才政策环境缺乏吸引力, 出台的优惠政策落实不到位。二是地方经济基础薄弱, 缺乏对人才吸引力, 使人才在数量增长和质量提高上进展缓慢。

三运城市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建议

当前, 全市站在一个新的历史发展起点上, 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人才强市战略的实施, 经济布局战略调整, 生产方式转变, 产业结构升级, 全市迎来了新的“黄金”发展期, 能否利用好重要的战略机遇期, 实现全市跨越式发展, 关键在人才。我们要自觉地把人才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上, 促进人才更好的发展, 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足够的智力支持和发展动力。

1. 做强人才就业服务, 优化人才分布格局

第一, 做足指导, 定向推荐。一是配合各大院校定期开展对在校大学生特别是临毕业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 从思想上、观念上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先就业, 再择业。鼓励新增就业人员到企业、到基层去锻炼自己, 挖掘自身潜力、发挥自身特长, 在服务基层发展的同时积累宝贵的一线工作经验。二是深入了解各类求职人员的基本情况, 充分利用现有人才信息库, 不断完善管理使用方式, 细化分类, 按求职去向进行分类后对各县的求职人员采取针对性的就近推荐, 在提高对接成功率的同时, 为各县企业解决招聘难题。三是定期召开中小企业负责人座谈会, 号召企业规范管理、提高待遇、做好保障, 提升自身吸纳就业的能力。

第二, 做大宣传、用活政策。一是贯彻落实好中央、省、市有关人才发展优惠政策, 特别是扩大对各县 (市、区) 企业、偏远地区企业、中小企业等的就业扶持优惠政策的宣传力度, 让用人困难企业了解各项有利于其发展的优惠政策并积极响应, 如就业见习政策、吸纳就业人员税收优惠政策等, 使企业在解决就业问题的同时降低发展成本, 真正实现互利双赢。二是大力宣传对去基层一线、贫困地区人才制定的相应激励配套政策, 政策上从提高他们的工资、津贴补助标准, 改善他们的生活条件, 到在评先评优、职称评定、职务晋升等方面, 予以倾斜。

2. 做大人才培训服务, 缓解人才结构矛盾

建立综合性培训基地, 以满足转型跨越发展的需求为导向, 以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创新能力为核心, 建立与产业结构调整相适应的人才培训机制, 充分开展各种培训, 打破人才结构不合理的现状。一是依托各党校及有关高校、大型企业开展大规模教育培训, 建设一批继续教育基地, 完善在职在岗人员教育培训制度, 分类制定在岗人员定期培训办法。二是大力开展职业资格培训及创业培训, 努力增加专业技术技能人员的数量, 特别是高技能人才数量, 为企业发展扫除技术障碍。三是加强岗前培训, 主要从职业心理、职业形象塑造、职业能力等方面入手进行强化辅导, 使求职人员成功实现角色转换, 更好地实现就业。四是与用人单位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 了解他们的所需状况, 为用人单位量身制定专业技术培训。

3. 做优人才引进服务, 满足各类人才需求

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制定的人才开发重大工程战略, 配合做好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引育、新兴产业领军人才引育、高技能人才开发、现代农业人才开发、服务业人才引育、旅游业人才引育等人才开发、引进工程。一是定期走访企业, 进行摸底调查, 了解他们的人才现状、人才需求, 做好急需紧缺人才预测分析, 建立人才需求档案, 编制科学合理的人才引进规划。二是按照规划积极的走出去, 统一组织企业, 到教育资源雄厚的城市去引进人才, 去宣传我市的人才政策, 到周边城市去交流, 到长三角、珠三角等沿海城市去交流, 引进各类优秀人才来运城建功立业。三是加大柔性引才力度, 鼓励来我市兼职、咨询、讲学、研发, 进行技术承包、技术合作、技术入股各投资兴办企业。四是对长期在运居留的引进人才, 搞好户籍、住房、保险、子女入学、配偶安置等政策的衔接配套, 并在10个工作日内办完所有手续。等引才有效缓解我市人才总量不足特别是高端人才匮乏的局面。

4. 做好人事代理服务, 增强人才队伍稳定性

推行人事代理制度, 有利于实现人档分离和人才社会化管理。对用人单位而言, 可减轻大量的人事事务性工作, 解决在人才引进、毕业生接收过程中遇到的种种问题;对各类人才而言, 权益得到有力保障, 档案管理、办理落户、工龄计算、职称评审、保险代缴、党关系挂靠等一系列后顾之忧得到轻松解决。为此, 我们应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以经济建设和社会需求为导向, 以为代理人员服务为宗旨, 使他们可以免除外部条件的干扰, 轻松发挥各自优势, 踏踏实实服务经济发展, 实现人才队伍稳定发展。

5. 增强公共就业服务意识, 营造人才发展良好环境

上一篇:初冬里的松树作文600字左右下一篇:如何平衡生命中的五个球双语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