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山水多美丽》第二课时教案设计

2024-06-24

《祖国山水多美丽》第二课时教案设计(通用13篇)

篇1:《祖国山水多美丽》第二课时教案设计

1、品读课文,感受祖国山水的美丽,初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

2、初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

3、能仿照课文中的写景段式说一段话

二、教学重点:

通过品读感受祖国山水的美丽,培养学生朗读能力。

三、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和能力

四、教学准备:

1、教学软件《祖国山水多美丽》

2、生字卡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课:

1、复习生字词语:

a、出示生字卡开双轨火车(一人读生字,一人组词其余同学看卡片在桌子上书写记字形)

b、听写:(野照宽撒渔肩)

c、对照生字,学生自行纠错。

2、复习课文:

经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火车像骏马;在祖国的原野上奔驰,车窗像照相机,拍下了一张张活动的照片,请回忆,课文中具体写到了哪几幅照片?

(根据学生回答,屏幕显示、田野、高山、绿水)

(二)、学习第二段(田野)(屏幕出现田野的照片和课文)

1、指名读第2段,思考:这段话共有几句,有没有不懂的地方?

a、(生质疑,师生共同解疑)

b、师质疑:屏幕显示:(一条条大道,把绿色的田野分成一块块的。)

(a)、一条条可否改成一条,为什么?(联系后面的一块块理解)

(b)、在第一段、第三段找出相同类型的词语

(c)、补充:

一座座()一张张()一列列()

一群群()一片片()一艘艘()

2、自由朗读第二段,想一想这段话中你最欣赏哪一句?为什么?

a、田野好大好大,大得望不到边。(屏幕显示)

a、你为什么喜欢这一名?读一读,评点(读音稍延长,读出田野的广阔)

b、改变句子朗读,体会句子中的感情。

显示:哇!田野好大好大,大得望不到边。(惊奇)

啊!田野好大好大,大得望不到边。(赞美)

c、朗读指导(略)

b、一条条大道,把绿色的田野分成一块块的。

а、你喜欢这一句吗?为什么?

ь、朗读指导

3、有感情地朗读第二段

4、快速默读第三、四两段,讨论:二、三、四、段话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导:相同或相似课文我们可以用相同的方法来学习)

(三)学法指导:(显示学法)

1、读一读,想一想这张照片有什么特点,有什么不懂的地方?(读、想、问)

2、读一读,想一想这段话中你最喜欢哪一句,为什么?有感情朗读这句话。

3、有感情朗读整段话。

(四)运用学法,四人小组讨论学习三、四两段,师巡回指导。

(五)检查反馈(屏幕显示第三段课文和高山的照片)

1、第三段:

a:这张照片是高山,有什么特点?

b:在这段话中,有没有不懂的地方

(注:手牵着手,户挨着户:把山当作人来写,紧紧靠在一起,像好

朋友,好兄弟,友好、团结、亲密)

c:你喜欢这段话中哪一句,为什么,请读一读。(朗读指导)

d:有感情地朗读第三段

(屏幕显示绿地照片和第四段课文)

2、第四段:a:请一位同学当小老师,像刚才老师这样向同学提问,请同学来回答。

(附:星星点点,渔船很多,远远望去像天上的星星,也说明了水面宽)

(六)小结

有感情朗读二、三、四段话,我们欣赏了田野、高山、绿水,它们各自的特点是:生答(大、高、宽),它们给我们共的的感觉是:生答(美丽)。

(同步屏幕上显示)

(七)说话训练

a;我们祖国的山水不仅美丽,而且看不完,请同学们想一想,火车在原野上奔弛,车窗上还拍了哪些照片呢?(草原、沙漠、城市、森林……)

b:静想一分钟,任意选择其中的一种景物,仿照课文中的三段话来说一说。

(八)作业:

写话练习。

板书:

祖国山水多美丽

田野

美丽

祖国的

高山东省

山水

绿水

宽大

看不完

六、教后感:

1、运用质疑,讨论及学习迁移等方法让学生在课堂内主动学习,课堂容量较大,学生思维活跃,参与面广,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学会了学习方法,培养了学习能力。

2、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需循序渐进,在以后的教学中,对于学生如何质疑,如何有效地组织讨论,如何创设情境,还需进一步研究。◆[2003年5月12日]

篇2:《祖国山水多美丽》第二课时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省编义务教材六年制第三册第六课

教学目标:通过比较、悟读、表演、看录像,让学生领略祖国山水的美丽,激发他们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1.海洋、森林、草原等图片。

2.录音机、配乐磁带。

3.有关祖国山水的课件。

4.水彩笔、纤画纸。

教学过程:

一、复习字词

二、学习二、三、四自然段

上节课,我们知道了小作者从车窗往外望,看到了田野、高山、绿水,他用自己的双手把美景写下来,画下来送给了我们,让我们好好地去读一读,看一看,好吗?

1.自由朗读。

2.找出写田野、高山、绿水的话。

3.想想田野、高山、绿水分别有什么特点。

4.在文中各找出一个字概括。(板书:大、高、宽)

5.指名7.找出课文中的话读一读。

8.比较理解。

课文中为什么不直接写田野大、山高、水面宽呢?请你读一读,比一比。

出示投影:

田野大田野大得望不到边。

山高山高得望不到顶。

水面宽水面宽得望不到岸。

水面宽得望不到岸也可以怎么说?小作者为什么不这样写呢?(用词富有变化,读起来就更有味道了)

练习:

a.马路长。

b.老奶奶高兴。

9.指导感情朗读(出示课文3句话)

a.指名读并评议。

e.齐读

三.再读课文,理解内容

下面,我们来做个猜一猜的游戏,老师用动作表演照片内容,请你猜猜是哪张照片。想一猜就对的有什么好办法?对,读懂课文是关键。

自由朗读,提出不懂之处。

游戏。(师表演,生猜)

学生试着表演,表现田野、高山、绿水的美。

自己试------指名表演------师引读,生表演

四、深化课文,拓展延伸

火车继续往前跑,小作者从车窗往外看,看到的仅仅是田野、高山和绿水吗?齐读最后一段,想一想,还会看到些什么呢?学着小作者的方法介绍一下。(出示图片:森林、大海、草原等图片,自由选择一张,模仿课文说话,说得好的以图片做奖励)

五、在音乐声中观看祖国美丽的山山水水(出示课件)

六、回归整体,品读课文

是呀,祖国的山山水水看不完,祖国的山山水水美如画,让我们为拥有这样美丽的祖国而自豪吧,让我们怀着对祖国的喜爱之情,来美美地读一读这篇课文。

七.展开想象,自由作画

让我们拿起手中七彩的画笔,用灵巧的双手画下你喜爱的祖国美景吧!

教学札记:

新课程理念提出了:课堂教学不仅仅是一种信息传递和反馈的交流过程,更是师生双方情感交融与共鸣的过程。鉴此,课前,教室里播放《我把祖国爱在心窝里》的歌曲旋律,屏幕上投影着美丽的山水画面,黑板上飞驶着一列长长的火车。我认为,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进入作者描述的情境中,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1、找一找。让学生通过自由朗读,在文中各找出一个字概括田野、高山、绿水的特点,这不仅是在训练学生初步的概括能力,而且也是一种读书方法的训练。

2、比一比。从概括的语言又回到课文中具体的语言,然后进行三组句子的.比较理解,这样,孩子们在老师的帮助下,得到了写作上的启发,(不光要把句子写具体,还要富有变化,这样,读起来才更有味道。)快乐的表情洋溢在他们脸上的时候,这难道不是教师最快乐的事情吗?

3、猜一猜。小学生爱比试,以游戏的形式来“猜一猜”,激发学生质疑的兴趣,达到理解文中词语的意思,读懂课文。

4、演一演。学生在深入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再提高一个层次,以自身的理解来进行动作表演,既适合儿童好动的特点,又开发了学生智力,活跃了课堂气氛,达到了一举三得的目的。

5、说一说。这是熟悉课文,理解课文的进一步延伸。学生词汇的积累,语言文字的运用,是应该得法于课内的。因此,模仿课文片段进行说话训练,这也是口头作文的一种形式,它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而且对深化课文理解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6、看一看。从课文中的语言转换为屏幕中的图片,把抽象变成了具体,从而提高了学生的鉴赏审美能力,使学生在深层次上又大大迈进了一步;也激发了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篇3:《祖国山水多美丽》第二课时教案设计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词,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下面这些词语,相信你能读正确。

悲愤悲愤欲绝忧愤

不得不四处奔波长眠

3你能用这些词语大致说说文章的内容吗?

4再读词语,体会情感。

[设计意图]这组词语,是文本内容的高度浓缩,体现了文章的情感脉络。此环节既复习词语,又回顾文本,同时促进学生对文章主旨的理解。

二、走近肖邦,感知人物形象

1探究激动原因

(1)默读第2自然段,谁能把这段话用两个字概括?(离别、送别、话别等)

(2)在我们学过的古诗中,有许多送别诗,你能背一背吗?(生背)汪伦通过什么方式来表达千尺深的情?(踏歌)高适通过什么方式来表达厚重的义?(敬酒)

(3)那么,课文中埃斯内尔通过哪些方式来表达心中真情?(咏唱送别曲。言语叮嘱,赠送银杯)

(4)再自由读第3-8句话,字里行间,你感受到什么?(深厚的师生情和殷切的希望)

[设计意图]通过对送别诗的联系,唤醒学生内在的情感体验,抓住“特别”“紧紧一深情”等词语,使学生感受到老师的深情和期望。一个情真意切的肖邦走进学生的心田。

2品悟爱国情、报国志

(1)面对恩师深厚的情义、殷切的期望,泪水溢满眼眶的肖邦回首华沙城,虽无语,但内心却涌动着千言万语。他会说点什么?(出示,肖邦说:……)

(2)肖邦的话语让我们感受到他内心怎样的情感?(不舍、留恋)

(3)既然肖邦如此留恋祖国,为什么不是依依不舍地离开,而是疾驰而去?“疾驰”似乎不合情理呀!(因为肖邦太爱自己的祖国,他多待一会儿,就多一份离别的痛。肖邦眼里满是泪水,说明他很痛苦。他爱自己的老师,他不愿让老师看到自己内心的痛)

(4)仅仅如此吗?请大家默读课文第3---4自然段。想一想,离别的18年是怎样的18年?(没时间概念的18年;工作、工作、再工作的18年;四处奔波的18年;日夜思恋祖国的18年)

(5)他为什么而奔波、工作?肖邦真的没有时间概念了吗?

(6)这看似不合情理的“疾驰”还告诉我们什么?(肖邦想尽快投入到为国家解放而斗争的新的战斗中去,一刻也不能耽搁)

(7)那在“回首”和“疾驰”之间,你现在感受到什么?(肖邦对祖国和亲人的爱,为国而战的志向、决心)

(8)好一腔爱国情,好一个报国志!

[设计意图]此环节将“疾驰”放到文本整体语境中,拓宽学生整体领悟语言文字内涵的背景,从而让学生的思维触摸到词语内涵的质地。最后“回首”“疾驰”之间你感受到什么的追问,既从整体上去把脉词语间内在的微言大义、言中之情,又为下文引导学生走近肖邦,感悟其至死不渝的爱国情怀做铺垫,一个胸怀报国之志的肖邦跃然纸上。

3一个彻夜工作的肖邦

(1)过渡:肖邦离开了祖国,这一去就是18年呀。这18年是工作、工作、再工作的18年;这18年是四处奔波的18年;这18年是彻夜工作的18年呀……让我们走近肖邦18年中的某一个夜晚。

(2)出示:“他常常把自己关在幽暗的房间里,点上一支蜡烛,彻夜地作曲、弹琴。”默读这句话,哪些词让你感动?

(3)闭上眼睛,想一想你眼前浮现了怎样的情景?(出示:现在是晚上八点,肖邦在……;时针指向夜里十点,肖邦在……;已经是凌晨一点了,可肖邦还在……;疲倦的时针指向凌晨三点,而肖邦仍在……。)肖邦你不困吗?肖邦你休息一会呀!此情此景,你的心头涌起哪些词语?(废寝忘食、殚精竭力、通宵达旦)

(4)这是殚精竭力的夜,是废寝忘食的夜呀!但这样的夜,在肖邦离别祖国的18年里太平常了,所以作者用了一个“常常”,透过这个词你真切地感受到什么?(肖邦对祖国的热爱)

(5)这就是肖邦内心的呐喊呀!你听——(播放《革命进行曲》)

(6)再读这句话。

4一个四处奔波的肖邦

(1)过渡:同学们,仅仅一个普通的夜晚就让我们为之动容,要知道离别祖国的18年也是肖邦四处奔波的18年呀!

(2)出示:“为了生计,为了祖国,他四处奔波。”读句子,你的眼前浮现了怎样的画面?

(3)出示:清晨,当人们还沉浸在睡梦中时,此刻的肖邦……;中午,当人们吃着热腾腾的饭菜时,这时的肖邦……;晚上,当一家人享受灯光的温馨时,劳累一整天的肖邦却……。困顿的肖邦呀,请你休息片刻好吗?饥饿的肖邦呀,请你坐下来吃点东西吧;疲惫的肖邦呀,你快点回去休息吧。

(4)18年呀,六千多个日子,肖邦度过了多少这样废寝忘食、殚精竭力的夜呀;18年呀,六千多个日子,肖邦度过了多少这样四处奔波的日子,从清晨到中午再到夜晚。你能把这六千多个日子浓缩成两个字吗?(爱国)再细细读这些句子,你分明感受到肖邦有一颗怎样的心?

(5)读第4自然段。

[设计意图]本环节抓住关键词句,引导学生在读中想象,在悟中想象,在想象中表达,并通过对话方式模拟情境,一个为祖国而殚精竭虑工作的肖邦,在学生的精神世界里逐渐丰盈起来。

5一个要“长眠”于祖国的肖邦

(1)过渡:18年,六千多个日子,十几万个小时,肖邦就这样殚精竭虑地工作、奔波着。无情的病魔一天天吞噬着他的生命。劳累、忧愤,肖邦终于倒下了。

(2)出示:“弥留之际,肖邦紧紧握着姐姐路德维卡的手,喃喃地说:‘我死后,请把我的心脏带回去,我要长眠在祖国的地下。”’读这句话,哪些词让你感动,为什么?(紧紧、喃喃、长眠)

(3)“紧紧握”表达的是爱国情,“喃喃地说”表达的是爱国心,“长眠”更表达了回归故里的愿望。短短的一句话44个字,但肖邦爱国的心声响起三次,作者让你更深刻地感受到什么?(肖邦深厚的爱国情)

(4)读最后一段,读出肖邦的心声。

三、拓展延伸

1假如18年后的一天,肖邦真的终于回到了他魂牵梦绕的祖国,在和恩师埃斯内尔话别的地方再见面,那会是怎样的情景。写出你的所思、所感。

这一天,维斯瓦河上……

2交流。

篇4:《祖国山水多美丽》第二课时教案设计

(第二教时)

教学内容:省编义务教材六年制第三册第六课

教学目标:通过比较、悟读、表演、看录像,让学生领略祖国山水的美丽,激发他们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1.海洋、森林、草原等图片。

2.录音机、配乐磁带。

3.有关祖国山水的课件。

4.水彩笔、纤画纸。

教学过程:

一、复习字词

二、学习二、三、四自然段

1.自由朗读,2.找出写田野、高山、绿水的话,3.想想田野、高山、绿水分别有什么特点,4.在文中各找出一个字概括。(板书:大、高、宽)

5.指 名7.找出课文中的话读一读。

8.比较理解。

课文中为什么不直接写田野大、山高、水面宽呢?请你读一读,比一比。

出示投影:

田野大 田野大得望不到边。

山高 山高得望不到顶。

水面宽 水面宽得望不到岸。

练习:

a.马路长。

b.老奶奶高兴。

9. 指10. 导感情朗读(出示课文3句话)

a.指b.名c.读,d.评议

e.齐读

三.再读课文,理解内容

下面,我们来做个猜一猜的游戏,老师用动作表演照片内容,请你猜猜是哪张照片。想一猜就对的有什么好办法?对,读懂课文是关键。

自由朗读,提出不懂之处。

游戏。(师表演,? 生猜)

学生试着表演,表现田野、高山、绿水的美。

自己试------指名表演------师引读,生表演

四、深化课文,拓展延伸

五、在音乐声中观看祖国美丽的山山水水(出示课件)

六、回归整体,品读课文

是呀,祖国的山山水水看不完,祖国的山山水水美如画,让我们为拥有这样美丽的祖国而自豪吧,让我们怀着对祖国的喜爱之情,来美美地读一读这篇课文。

七.展开想象,自由作画

篇5:《祖国山水多美丽》课堂教学设计

祖国的

高山东省 高

山水

绿水 宽大 看不完

六、教后感:

1、运用质疑,讨论及学习迁移等方法让学生在课堂内主动学习,课堂容量较大,学生思维活跃,参与面广,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学会了学习方法,培养了学习能力。

篇6:祖国山水多美丽

我先用它画蔚蓝的大海。大海好宽好宽,宽得望不到边。金黄的沙滩上,有许多数不清的五光十色的贝壳,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我又用它画无边无际的森林。森林好绿好绿,绿得像翡翠。蓝天上,不时的飞来一群群活泼的鸟儿,停在树枝上,唱着欢乐悦耳的歌。

篇7:《祖国山水多美丽》第二课时教案设计

【课时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中的重要句子。

2、用上关联词进行说话训练。

3、感受钱学森的爱国热情和报国壮志。

【课前谈话】

1、板书课题。

2、式胆量,读课题,加“!”再读课题。

3、哪个词应该读得重一些?(终于)

4、你能用终于说一句话吗?

【教学过程】

一、分析五处有时间的句子

老师从课文中摘录了五个句子,这五个句子其实就是钱学森回国的过程。从这五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

(1949年10月1日)当一听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消息,钱学森便立即决定回国工作。

1950年9月,钱学森辞去工作,办好了回国手续。

1955年,美国政府被迫同意钱学森回国。

1956年,9月17日,钱学森登上了回国的轮船。

(1956年)10月8日,他含着幸福的泪花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教师点拨如下:

1、从“立即”这个词,可以知道钱学森迫切想回到祖国,作出回国的决定毫不犹豫。(板书:想回国)

2、“被迫”的意思是“不得不”,钱学森回国受到了美国当局的阻挠,在强大的压力下,只能同意钱学森回国,钱学森回国容易吗?(板书:难回国)

3、从“幸福”和“泪花”这两个词,可以看出钱学森对祖国有着深厚的感情,回国不容易,历经千辛万苦,他相信自己一定能回到祖国。(板书:能回国)

4、从五处时间,可以知道时间长,难回国。

同学们,从1949年到1956年,将近7年,这7年的时间对钱学森来说是多么漫长!钱学森25岁留学美国,45岁才回到祖国。他在美国学习、工作、生活了20年,在这20年中,他始终没有忘记生他养他的土地,没有忘记故土的亲人朋友,更没有忘记自己是一个中国人!

二、读课文,激起气愤,振奋精神

1、咱们全体起立,让我们带着对钱学森博士深深的敬仰之情读一读课文。

2、课文中哪些地方使你气愤不已?用“﹋﹋”划出;哪些地方使你精神振奋?用“——”划出。

3、读“气愤不已”的句子。

用读过的内容,说说这个句子:

虽然______________,但是钱学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振奋精神”的句子。(重点指导)

挑选一个句子说话:

(1)望着雄伟的天安门城楼,钱学森激动地说:“有_________,有_________,我相信我一定能回到祖国,现在终于回来了!”

(2)望着雄伟的天安门城楼,钱学森激动地说:“在________下,在________下,我相信我一定能回到祖国,现在终于回来了!”

5、同学们,我国每年都要派出大量的留学生去国外深造,可是他们学有所成后,大部分都留在了国外,仅有30%的留学生回国。北京大学物理系培养出来的优秀学生大部分都出国了,仅在美国就有500余人,为什么他们不愿回国而钱学森却要坚持回国呢?(能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来解释吗?)

(1)“一切”指什么?说下面的句子,并有感情地朗读:

我是中国人,我可以放弃__________________,但不能放弃祖国。我应该回到祖国去,为建设新中国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板书:金钱地位名誉)

(2)用这一段话的内容,挑选一对关联词说话:

◆ 因为„„所以„„

◆ 之所以„„是因为„„

◆ 虽然„„但是„„

◆ 即使„„也„„

(3)填一填这个“不等式”:

()> 金钱 + 地位 + 名誉

同学们,钱学森看得比金钱、地位、名誉都重要,因此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回国。

三、抒发爱国之情和报国之志

1、钱学森回国以后,勤奋工作,刻苦钻研,为我国的导弹、火箭和航天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被人们誉为“中国导弹之父”。

现在,钱学森爷爷已经九十高龄,他还在时刻关注着祖国科技的发展,关注着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此时此刻,你想对钱学森爷爷说些什么呢?(写在课本上作为读书心得)

交流心得。

篇8:美丽的小兴安岭第二课时教案设计

2、体会作者准确、生动的语言。

3、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观察事物的方法,描绘秋天的美景。

教学重点:

感受小兴安岭的四季景色,体会作者用词准确,重点学习秋季一段,掌握作者抓住小兴安岭季节景色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昨天我们已经初读了第九课〈美丽的小兴安岭〉,对这篇课文的内容有了基本了解。现在谁来说一说,你觉得小兴安岭是个怎样的地方?

什么季节最美?为什么?(引导学生抓住每个季节的基本特点简单叙述,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为重点学习描写秋季景色的段落做好过渡。)

二、赏读秋季一段,感受美景,领悟写法。

1、现在是什么季节?你觉得我们这里的秋天美吗?小兴安岭的秋季是怎样的,你们想亲眼感受一番吗?(播放展示秋天特点的图片,感受小兴安岭秋季的美丽)

2、说说你看到的小兴安岭的秋天是怎样的?

3、你觉得作者会描写哪些景物?

4、自由地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看看作者是怎样描写的,把你最喜欢的词句或你最感兴趣地方做上记号。

5、讨论交流学习收获,抓住能体现秋季特点的词句进行指点。

过渡:秋天是迷人的季节,小兴安岭的哪些景色吸引了你?

如:①森林中的变化:白桦和栎树的叶子变黄了,松柏显得更苍翠了。秋风吹来,落叶在林中飞舞。

设问:“落叶在林间飞舞。”,“飞舞”还可以换成哪个词?比较用哪个词更准确?

明确:“飞舞”还可换成“飘落”。用“飞舞”而不用“飘落”,表现了落叶随秋风悠悠飘落的情景,使我们体会到秋天小兴安岭的美丽景色,进一步体会到作者的用词准确。

指名美美地读出这种感觉。

在这美景之中人们的收获也不少。

森林向人们献出酸甜可口的山葡萄,又香又甜的榛子,鲜嫩的蘑菇和木耳,人参等名贵药材。

“献”字一词重点词语来理解,突出了小兴安岭的秋天不但景色美丽,而且物产丰富

小兴安岭的秋天很美丽,很富饶,作者抓住了哪些景物来描写?(树木、落叶、山葡萄、木耳、人参等能突出秋天特点的景物来写。)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小结过渡,指导说话:落叶飘飞,一片金色,果实累累的小兴安岭的秋天给我们留下了美好的记忆。课前老师让你们去观察我们这里的秋季,你看到了哪些景象?你有了哪些有关秋天的感受?谁来说说看?

四、学习本文抓住景物特点来描写的方法,写一写你们眼中的秋天。

1、学生写作。

2、展示作品,师生共同评议。

3、出示老师写的描写秋天的片段,让学生点评。

五、总结全文。

短短的几十分钟,我们共同走过了小兴安岭的春、夏、秋、冬,在领略那里的美好景致同时,还学会了如何抓住景物的特点来描写景物。只要大家在平时多观察,多动笔,相信一定能写出精彩的文章。

六、作业平台。

1、读课文,想想作者是按怎样的方法来介绍小兴安岭?

2、选择校园内或你喜爱的一处风景,学习本课写景物的方法,去观察那里的花儿、树儿……写一写。

七、板书。

9.美丽的小兴安岭

春:树木

积雪

小溪

小鹿

夏:树木

浓雾

阳光

野花

花园

秋:树木

落叶

野果

药材

宝库

篇9:《桂林山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读中入境,读中悟情,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3、通过自读自悟,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手法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感受漓江水、桂林山独特的美。

教学难点:通过自读自悟,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手法描写景物的方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

一、激情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壮丽、风景秀美,有秀丽神奇的黄山、水平如镜的西湖、巧夺天工的苏州园林、美丽富饶的西沙群岛,更有那甲天下的桂林山水。(板书课题)今天,老师要和你们一起去观赏桂林山水,去深入地了解和领略它独特的美。坐稳你们的小船,让我们快乐出发!同学们快看------

二、整体感知,带入情境。

播放桂林山水的录像,学生欣赏。欣赏了桂林的景色,谁能告诉老师,此时,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三、精读第二节,体会感情。

我们知道甲天下的意思是天下第一,那漓江的水到底美在哪里?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第二小节,注意老师的阅读要求。

1、多媒体出示阅读要求,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把最吸引你、最美的地方用笔划出来,好好地练一练,把感受到的美用朗读表达出来,说说你为什么这么读。)

2、通过范读、指名读、齐读等形式,在读中体会水的“静”、“清”、“绿”,并进行朗读评价。多媒体出示文字: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 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1)读了这句话,你对漓江的水有怎样的印象?请概括地说。(师板书:静、清、绿)、(2)感悟作者表达“绿”的精妙。

引导学生把“无瑕的翡翠”与“碧绿的草坪、“绿色的玻璃”加以比较,体会作者描写的形象性和对漓江水的喜爱之情。

3、体会作者具体形象描写景物特点的方法。

(1)对于漓江水的三个特点,我认为这样概括地写,也能把特点写明白,同学们觉得呢?多媒体出示文字: 漓江的水真静啊!

漓江的水真清啊!

漓江的水真绿啊!(2)和原句对比读,你觉得哪句话给你的印象更为深刻?

多媒体出示原句。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

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暇的翡翠。

(3)讨论:和原句相比,你觉得那个句子更好?(原句整齐,读上去有节奏,琅琅上口)

(4)今天就让我们活学活用,来完成几个句子练习。句子训练场(多媒体出示)

A、公园里的花真香。公园里的花___________,香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教室里真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妈妈的手真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音乐伴奏,学生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激情点拨

老师有一个疑问,同学们能不能帮我解惑呢?,这一节写的是漓江水的静、清、绿,为什么这节开头,还要写大海和西湖呢?这不是多此一举吗?

5、理清叙述顺序,指导学生背诵。过渡语:这段文字作者描写得太美了,我们应该把它背下来,装进我们的智慧背囊里,同学们认为怎样才能背诵得更快些?(1)这段话共三句。先用大海、西湖引出漓江的水,再具体写漓江水的特点,最后一句是感受,也写出了水的静。(2)音乐伴奏,学生试背。

(3)指名学生背诵,指名学生提改进意见。

四、学法迁移,学生自学课文第三节。

1、小结学法,自学第三节。

2、多媒体出示自学要求: 读读:读第三节。

划划:划出最美的句子。

练练:读出美的感受。

说说:值得学习的写法。

3、全班交流,通过刚才的自学,你知道了些什么?(师板书:奇、秀、险)

4、你觉得哪些句子写得很美?请你给大家美美地读一读。

五、以读代讲学习第四节。

播放录象,音乐伴奏,师范读课文尾段。就让我们一起把美景深深地印在我们的心里吧!请同学们齐读课文尾段。

六、读说结合,回顾全文。

1、大家游览了这么长时间,我们中间好像缺少一位导游,谁愿意担此重任,带领我们的“喜洋洋旅行团”继续快乐前行?

2、在碧波荡漾的漓江边上,有许多木筏小舟在等着我们呢,让我们乘着小舟,轻轻地划动着双桨,在漓江中尽情畅游吧!(多媒体播放《让我们荡起双桨》的歌曲,小导游介绍桂林山水)

七、课后作业。

桂林的山水如此美丽,那就让我们结合课文所学内容和自己课前搜集的资料把这美丽留在笔尖吧!附:板书设计

水:静 清 绿

桂林山水 美如画

篇10:桂林山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实验小学 祝元元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全文。

2、感受桂林山水的美,了解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从中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3、感受课文的语言美,激发他们对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

有感情朗读课文,感受桂林山水的美,从中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教学难点

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教具准备 幻灯片 音乐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经过上节课的学习,请大家说说桂林山水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2、开火车读词语。

(1)、认真观察后两行词语的特点引出课题。(2)、用文中一句话概括课文的内容。

二、精读课文,品味语言

1、为什么说“桂林山水甲天下”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第二段,观赏桂林的水,同时回忆,作者主要写了水得哪些特点?

2、指名说漓江水的特点。

3、请同学们再次默读第二段,划下产生感受的词或句子,并写批注。

4、学生汇报学习收获,教师相应指导,共同学习写作方法。(1)、“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A、这江水到底是不是在流动呢? 从文中找到依据来证明你的想法吗? 明确:联系上下文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

(2)、“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

指名朗读,读出自己的感受。

(3)、“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A、这句用的写作方法就是? 明确:比喻。B、指名读、齐读。

(4)、指名读漓江水的特点。

(5)、漓江水的美已经深深印在你的心中,那作者是如何把这美写出来的呢?再轻声地读一读这一句,你能发现文字的奥秘吗?

明确:排比。语言优美、节奏明快。(6)、自由读、指名读、齐读水的特点。

(7)、这一段写的是漓江水的特点,为什么还要写大海和西湖呢? 明确:对比。衬托漓江水的美。

5、配乐朗读第二自然段。

6、尝试背诵本段。

7、师生共同总结作者的写法。

作者先用大海、西湖进行对比衬托漓江水的特点,再运用排比句、比喻句具体写出江水的美,所以人们说“桂林的水甲天下”。

三、自学交流第三段

1、刚欣赏完漓江的水,再抬头去看一看,两岸美不胜收的山!请同学们用学习第二自然段的方法自学第三自然段。

(大屏幕出示自学要求)读一读: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画一画:你感受最深的语句。写一写:在相关的语句旁作批。说一说:文中值得学习的方法。

2、生默读课文,边读边勾画、批注,师巡视指导并强调写字姿势。

3、交流学习收获。

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围绕山的这些特点来谈谈你的学习收获。(1)、“桂林的山真奇啊..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排比、比喻)(2)、“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

(3)、“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

4、教师相机指导朗读。

5、学生总结第三自然段的写法。

四、合作学习第四段

1、“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又带给你怎样的感受呢?齐读最后一段。

2、学生谈感受。

五、总结提升,欣赏写法

1、我们这节课跟作者一起就在这幅迷人的画卷中游览(大屏幕配乐图片),也会感叹:“桂林山水甲天下”。

2、学生齐读板书,发现板书内容是一首诗。

桂林山水甲天下,静水清流碧悠悠。奇峰竞秀拔地险,山水相依画中游。

3、引导学生发现每一句诗对应的就是文中每一段的内容。

4、小结:作者通过仔细观察,抓住了桂林山水与众不同的特点,运用对比、比喻、排比等手法;“总——分——总”的结构;连段成篇,前后照应,结构十分完整,把桂林的秀丽风光展现在我们眼前,让我们感觉到确实是——桂林山水甲天下。可见,作者对桂林山水的热爱,也是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

六、布置作业

师:作者的写作方法你学会了吗?老师给你们留一个观察作业,认真观察你喜欢的景物,抓住特点。下次作文课,我们就学习本篇课文中描写景物的方法,恰当地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七、板书设计

桂林山水甲天下 静水清流碧悠悠 奇峰竞秀拔地险 山水相依画中游

【设计意图】: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学生能够抓住文中的重点词概括课文内容。学生能联系生活经验想象江水的清,培养学生有感情朗读、个性朗读。

【教学策略】:利用图片激发学生的想象,产生内心视象,调动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具体理解比喻句的修辞作用,学生越读越有兴味。以读代讲,由学生凭借自己的知识和经验,独立思考,自主发现。引导学生对表达句式细致地咀嚼、推敲,让学生体会到准确、形象、生动的语言中蕴涵的形式之美。配乐配图朗读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在充分感悟内容和有感情朗读的基础上尝试背诵,落实教学目标。

篇11:《祖国山水多美丽》第二课时教案设计

淮安市流均镇合心小学:范承前

一、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具体语言材料感知肖邦离开祖国波兰的原因并体会肖邦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二、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了解肖邦离开的原因并体会师生之间的深情

通过具体语言材料体会肖邦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三、教学难点:

研讨在祖国波兰被瓜分的时候作为肖邦应不应该离开祖国。

四、教法

引导生自主、合作、交流、并通过具体语言材料体会肖邦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首先哪一位同学来解释一下课题。

师引导:

我是谁?他为什么要离开祖国?为什么要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呢?

过渡:既然是不得不离开祖国,那么离别的情景肯定是令人难忘的。

二、继续精读训练。

1、学习第二段。

(1)生自由地默读第二段,弄清文中有几个场景。

(2)交流:咏唱送别曲;老师的叮嘱;赠送银杯。

(3)自由读对这三个场景的描写,看看哪儿特别感动你,为什么。

(4)交流并指导朗读。(出示)

埃斯内尔和同学们在肖邦怀着凄凉而又悲愤的心情离开首都华沙来为他送行,肖邦事先并不知道,这从“突然”一词可以看出,而且送别曲《即使你远在他乡》是老师“特地”为他谱写的。

请想象师生咏唱送别曲时,是怎样的神情?。

指名读:埃斯内尔“紧紧地”握住肖邦的手,他说的话“……无论……都不要……啊”是何等恳切!

想象埃斯内尔此时的激动心情。

自由读、男生读,体会老师语气之恳切。

老师把祖国的泥土作为“特殊的礼物”送给肖邦,使他激动万分,实在感人。

出示:埃斯内尔又捧过一只闪闪发光的银杯,深情地对肖邦说;“这里装的是祖国波兰的泥土,它是我们送给你的特殊礼物,请收下吧!指名朗读

交流:埃斯内尔为什么把泥土作为“特殊礼物”送给肖邦?(提示:联系前面老师说的话思考)(老师要肖邦走到哪儿都不要忘了灾难深重的祖国和处在水深火热中的人民)

朗读体会埃斯内尔的深情。

此时此刻,此情此景,肖邦怎能不激动呢?指名读有关语句。

(5)朗读全段,体会师生之间真挚深厚的情感。

(6)过渡:肖邦带着祖国的泥土,告别了亲人,离开了他深爱着的家园,上路了。

2、学习第三段。

(1)指名读第3自然段,出示:悲愤欲绝(读)

①悲愤欲绝:什么意思。师指导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来理解词语

②生说说词语的意思:悲痛愤怒到了极点。

(2)引读:什么消息令肖邦悲愤欲绝?肖邦又是怎样做的?

(3)想象波兰人民起义失败,一个个倒在敌人枪口下的情景和波兰人民听到《革命进行曲》,振奋精神,重新拿起武器抗争的情景。

(4)从肖邦的举动中你感受到了什么?(炽热的爱国情感,身在国外,心系祖国。)

(5)默读第4自然段,思考写了什么。

(6)交流。

出示 “彻夜”生理解。(通宵,整夜)

出示句子引导生通过读来比较:

他勉励自己要工作、工作、再工作。

他勉励自己要工作、工作,再工作。

生:交流那一句好、原因在哪里,并请学生通过读来反映。

自由读、指名读。

(7)思考:他为什么要这么做?

交流,出示:

肖邦日夜思考着祖国。他把亡国的痛苦和对祖国前途的忧虑,全部倾注在自己的音乐创作之中。

朗读体会肖邦思念祖国的情怀。重读带点的词。

(8)引读:所以,“他……时间……可是他……“

看插图,肖邦就是这样夜以继日地在钢琴前工作、工作。思乡情,亡国恨,随着琴声从他的作品里流淌出来。因此,这个时候,肖邦无论在钢琴演奏还是在音乐创作方面,都取得了惊人的成就。

(9)小结:肖邦日夜思念祖国,将一腔势血化成音符,忘我地进行音乐创作。

三、试背第二段。想想如何记忆。

同桌互背,指名背。

小结:背诵也要讲究方法,方法得当,事半功倍。

四、继续精读训练第四段。

过渡:时间在肖邦的紧张工作中飞逝。

1、指句读。

2、出示:弥留之际,肖邦紧紧地握着姐姐路德维卡的手,喃喃地说:“我死后,请把我的心脏带回去,我要长眠在祖国的地下。”

(1)什么叫“弥留之际”?

(2)肖邦为什么病得这样重?

(3)同学们按照常理来讲,人在死亡之前已没有太多的力气,而肖邦此时哪来的力量“紧紧握着”姐姐的手?(引导生切实体会肖邦强力的爱国主义精神)

3、想象肖邦此时在想什么。(我的灾难深重的祖国呀,整整18年,我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着你,努力做着一个赤子应该做的一切……我生不能回到你的身 边,死后也要长眠于你的怀抱……)

4、引读第6自然段。

(1)理解“与世长辞”。

(2)读一读,比一比,说说有什么不同。

肖邦就这样与世长辞了。肖邦就是这样带着亡国之恨在异国他乡与世长辞了。

当时他39岁。当时他才39岁。

交流,小结:两组中的第二句话突出了肖邦的悲愤之情,亡国之恨。

五、总结课文,朗读全文。

课文讲波兰音乐家肖邦在异国他乡不忘亡国之恨,弥留之际请求把心脏带回祖国,表达了他对祖国强烈的爱。

六、情感深华

辩解:

1、肖邦在祖国危难之际应该离开祖国.2、肖邦在祖国危难之际不应该离开祖国.生:练笔后进行辩解。

七、作业

1、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课后收集有关爱国古诗和名言加以积累。板书: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不得不离开

肖邦

波兰

日夜思念 忘我工作

篇12:美丽的地球第二课时教案

一、复习导入。

指名说说课文主要介绍了关于地球的哪些知识?学生回答后师导:关于这些详细的知识,我们这节课接着学习。

二、交流学习,了解地球。

1、教师导入:我们采用一问一答的方式介绍地球。大家可以根据自己对地球的认识提出相关问题,指名回答。

2、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设计问题。

3、学生提问,指名学生回答,教师适当地引导,加深体会。

(1)、地球的表面是什么样的?

(2)、地球的年龄究竟有多大?

(3)、为什么地球称为“水球”也许更为恰当?

(4)、什么是地球的自转?

(5)、我们为什么会有白天黑夜的轮番交替,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

4、教师小结:的确,读了课文,再听你们的介绍,老师也了解了更多关于地球的知识,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西师版小学语文教案美丽的地球第二课时》。

三、拓展,总结全文。

1、教师:这虽然是一篇介绍地球的说明文,但是作者运用了不少的说明方法,使得文章生动、易懂。请同学们边读书边找出这样的地方。

2、学生读课文,找句子,找到后反馈。

3、除了课文中介绍的有关地球的知识之外,你还知道哪些关于地球的知识呢?

4、教师小结:地球确实是一颗得天独厚的星球,她是大自然妙手偶得的杰作,是大自然献给人类的最后礼物,是我们唯一的.家园。可是,人类却要新手毁掉这个家园。

5、教师出示有关地球受到人类破坏的图片及视频资料。学生介绍收集到的资料。

四、课堂小结。

地球是目前唯一一个适合人类生存的星球,我们这哦呦认识地球的唯一性,才能真正成为拥有光明和希望的物种。同学们,为了热爱这个美丽的地球、更为了保护这个美丽的地球,行动起来吧!

五、作业

篇13:《祖国山水多美丽》第二课时教案设计

聆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复习《国旗国旗真美丽》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听音乐做动作

二,复习《国旗国旗真美丽》

1,教师弹旋律,学生做拍手拍腿动作

2,边唱《国旗国旗真美丽》边拍手拍腿,用自然亲切

3,指名学生唱,其他学生边拍手拍腿。

三,聆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1,导入:今天老师带来一首曲子,请小朋友仔细、静静地听。

听后提问:

你们听过这首歌吗?在什么时候听到的?知道这首歌的名字吗?

简介《国歌》

这首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原名《义勇军进行曲》,是人民音乐家聂耳在1935年为影片《风云儿女》所作的主题歌。

师:一般在什么情况下要唱国歌呢?

学生自由回答

(升旗仪式时,重大会议时,运动员夺得奖杯时,新闻联播前)

师:每个公民都应会唱自己国家的国歌

国歌是国家颁布的代表本国的歌,应唱得庄严、充满热爱祖国得感情。

复听,轻声跟唱。

跟着教师轻唱。

注意:不能喊唱。

师:在国际比赛中,运动员获得了奖杯,就要奏我国的国歌,为什么?

学生讨论

师:运动员在国旗升起来时,你有没有看到表情怎样?

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师:师的,在奏国歌时就要求小朋友眼睛看国旗,态度严肃,不许乱动,不能笑。

上一篇:敬老院活动个人总结下一篇:外研社四年级英语的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