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护理管理中风险管理的运用论文

2024-05-28

骨科护理管理中风险管理的运用论文(精选10篇)

篇1:骨科护理管理中风险管理的运用论文

骨科护理管理中风险管理的运用论文

摘要: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在骨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4月~4月我科收治的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骨科护理管理模式,观察组给予风险管理的模式,观察两组的意外发生率、患者对于护理人员的满意度以及护理人员对于风险管理知识的掌握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意外情况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满意度及护理人员对于风险管理知识的掌握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风险管理能够提高护理人员及患者对于潜在风险的识别能力,并能够有效的降低意外事故的发生以及提高患者对于护理人员的满意度,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风险管理;骨科护理管理;应用价值及分析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以及国民素质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护理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医院如何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管理质量也成为现在临床中应当十分重视的一个问题。风险管理是指对患者、环境、设备、护理技术、医务人员以及护理程序等的风险因素的管理。针对各种风险因素,护理人员如何确定正确的回应及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使问题消灭于萌芽中。本文选取我院204月~204月我科收治的骨科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探讨风险管理在骨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及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年4月~年4月我科收治的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年龄23~70岁,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男30例,女20例,平均年龄(41.00±7.52)岁;观察组男30例,女20例,平均年龄(41.67±7.65)岁。两组间患者的年龄、性别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护理人员8名,均为女性,年龄24~35岁,平均年龄(27.80±0.92)岁,工作时间1~8年,平均时间(5.5±0.8)年;观察组护理人员8名,均为女性,年龄22~36岁,平均年龄(26.89±1.11)岁,工作时间1~8年,平均时间(5.4±0.9)年,两组间护理人员的年龄、性别、工作时间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的骨科护理;观察组在常规骨科护理的基础上,加用风险管理的护理。具体措施有:①加强法制学习,定期组织护理人员进行学习及考核,增强护理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②推行人性化护理,并制定措施促进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③骨科患者因身体多有疼痛,大多有较为消极的状态,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常会出现情绪激动,因此在护理的过程中应当掌握沟通的技巧,避免医患间的纠纷导致患者延误病情;④大多数骨科患者行动不便,或借助拐杖的支持才能行走,地面的.不平坦及湿滑也是造成患者再次摔倒骨折,因此病床前要有护栏,避免患者的下床活动造成再次伤害;⑤交接班严格按标准执行,对于患者的各种输液管道是否通畅以及骨折处的变化及时做好记录并告知医生做进一步处理;⑥护理记录书写要规范,护理记录是患者接受治疗过程的一个重要文件,也是重要的法律文书,因此丙戌客观、准确。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意外情况的发生率,患者对于护理人员的满意度以及护理人员对风险知识的掌握程度。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过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度的评价,对照组很满意的有27例,满意的有13例,不满意的有10例;观察组很满意的有38例,满意的有11例,不满意的有1例.

3讨论

护理安全隐患存在于护理工作中的各个环节,因此护理人员必须时时刻刻认真、小心,保证护理环节的质量。骨科的突发事件尤为多,而护理人员作为和患者接触的第一线,因此风险管理也尤为重要,这就要求护理人员不仅能够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同时还要具有一定的预见性,将护理工作中的风险事件下降到最低[1]。护理风险是指患者在住院的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风险,一般也就是指不安全事件。作为护理人员,首先要从患者的角度出发,及时给予患者医学及生活中的帮助及关心,让患者在平素的过程中更加的相信患者。其次,护理人员平时应当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定期的组织护理人员进行培训,让护理人员掌握一定的风险管理的知识及法律法规,在使其遇到一定的状况时可以预知病情的发展,将风险扼杀在萌芽中[2]。其次护理工作中的护理操作贯穿于患者住院的始终,即使十分简单的护理操作也是存在着一定的风险,特别是对于骨科这样的手术科室[3]。再次护理人员应当加强无菌操作的意识,对于骨科患者的换药等操作,其无菌操作能够促进切口的愈合。综上所述,风险管理在骨科护理管理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本实验证实无论是在意外事件的发生情况,还是患者对于护理人员的满意度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陈世云.风险管理在骨科护理灌篮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7(11):259-260.

[2]朱秀芳.探析风险管理在骨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21):45-46.

[3]曹光岩.风险管理在骨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及分析[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4(7):849-850.

篇2:骨科护理管理中风险管理的运用论文

【摘要】目的:探讨安全管理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骨科收治的128例患者作为观察组,行护理安全管理;另选取12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未实施护理安全管理。结果:观察组护理安全意外事件发生率为23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2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骨科护理中实施安全管理,能有效减少骨科护理中各种意外事件的发生,有利于保证患者的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安全管理;骨科;护理;意外事件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5)14-0114-01

护理安全是在护理过程中,不发生法律与法定制度允许范围外的心理、机体结构及功能的损害、障碍及死亡等[1]。近年来,随着临床护理安全意外事件的发生率逐年上升,如何保证患者在住院期间的安全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2]。骨科患者的卧床时间长、机体功能降低,容易引发各种并发症及跌倒、坠床等意外事件等。为探讨安全管理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价值,笔者对实128例患者实施安全管理,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骨科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128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中男82例,女46例,年龄18~72岁,平均(448±45)岁;股骨粗隆间骨折30例、胫骨骨折26例、股骨颈骨折23例、胸腰椎骨折18例、锁骨骨折15例、髋部骨折10例、其他骨折6例;内固定治疗93例,外固定治疗35例;住院时间6~17d,平均(113±18)d。另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12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81例,女39例,年龄16~73岁,平均(438±44)岁。股骨粗隆间骨折30例、胫骨骨折25例、股骨颈骨折20例、胸腰椎骨折18例、锁骨骨折13例、髋部骨折9例、其他骨折5例;内固定治疗89例,外固定治疗31例;住院时间6~18d,平均为(117±17)d。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疾病类型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如健康教育、心理护理、早期功能训练等。观察组实施护理安全管理,具体方法如下:①建立安全管理小组。设置护理安全管理小组。在护理工作中,由安全管理小组成员负责病区的安全管理工作,以及时消除各种不安全隐患。并定时召开安全管理会议,以根据护理中存在的隐患进行分析、讨论,并制定可行的安全管理方案[3]。②严格执行安全管理制度。完善及执行骨科护理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各个岗位人员的职责,规范护士的护理行为,以保证护理安全,从而预防各种护理意外事件的发生。③强化技能培训。科室应定期组织护理人员进行专业技能培训,熟悉掌握安全管理方法,提高其护理沟通技巧及安全管理意识,严格贯彻执行,以防范安全意外事件的发生。④转变护理服务理念。在护理中应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危险因素的预测,并制定合适、可行的护理方案[4]。同时进一步加强医院硬件设施的建设及完善,如厕所、走廊的扶手、消毒池、病床护栏等。

13观察指标观察护理安全意外事件发生情况,如跌倒、坠床、压疮、误吸等。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安全意外事件发生率为23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2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安全管理是临床护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在临床护理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尤其是在骨科护理中[5]。由于骨科患者往往需要长时间卧床,且机体功能较低,在住院期间容易引发各种并发症及安全意外事件,从而引发护患纠纷。

本研究中,实施护理安全管理后的意外事件发生率为234%(3/128),明显低于实施安全管理前的1250%(15/120)。表明在骨科护理工作实施安全管理有利于降低各种安全意外事件的发生率。主要是由于通过建立安全管理小组,能有效保证护理安全管理工作的正常、有效实施;而骨科护理安全管理制度的制定及执行,使安全管理工作的实施有据可循,能更好地落实安全管理工作;而强化技能培训,有利于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及综合素质,能有效预测及处理护理中存在的各种安全隐患,有利于降低各种安全意外事件的发生;另外通过转变护理服务理念,能有效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满意度[6]。

综上所述,在骨科护理中实施安全管理,能有效减少骨科护理中各种意外事件的发生,有利于保证患者的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篇3:骨科护理管理中风险管理的运用论文

关键词:骨科,风险管理,护理,应用效果

对于骨科患者来说, 这些患者在治疗护理中, 常会因为各种不确定的风险因素, 使患者在治疗护理中出现伤残, 甚至死亡, 对患者精神生活带来极大影响, 影响患者对医护工作的满意度[1]。如果将各种风险因素制定出严格的规避防治措施, 将各种风险消灭在萌芽发展状态, 减少护理中风险事故的发生, 则能够使骨科护理的风险系数大大降低, 在提高患者满意度的基础上, 促进患者身体康复。我院将风险管理应用于骨科护理管理中, 在护理质量上取得了满意成效。现将研究结果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1月至2013年2月, 本院骨科共接诊202例住院患者, 其中男123例, 女79例;患者年龄36~81岁, 平均年龄 (62.3±2.4) 岁;其中胸椎、腰椎骨折患者54例, 股骨骨折患者74例, 采取关节置换术患者42例, 其他骨科疾病患者32例。按照自愿原则, 将上述患者分为两组, 其中对照组70例, 观察组132例,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及疾病病情上没有显著差别。

1.2 方法

对上述两组患者采取常规骨科护理措施, 并在此常规护理基础上对观察组中患者护理风险进行重点研究, 分析护理风险原因, 并根据这些风险原因制定出全面的风险规避措施, 比较观察两组患者在恢复时间还有患者对医护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

1.3 护理风险原因及规避措施

1.3.1 护理风险原因分析:

我们在对观察组患者进行详细分析基础上, 总结出骨科护理中, 常见的护理风险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护理人员专业知识不过关, 护理经验欠缺。骨科患者病情复杂, 要求护理人员必须掌握骨科疾病常识, 能够根据疾病特点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护理, 但是很多医护人员对骨科疾病知识掌握不全面, 特别是对外伤患者, 往往只注意患者表面伤情, 护理表面伤口上严重内伤, 对患者疾病发展过程中潜在风险没有足够的预见性, 因为一些错误的操作使患者出现严重并发症。 (2) 护理制度不健全, 执行不彻底。健全的护理制度是确保护理工作正常安全开展的前提基础[2]。如果制度制定不健全, 或者没有按照规定严格执行, 势必会在护理中造成护理风险。如交接班制度执行不严格, 需要特护患者没有专门防护等。 (3) 护理设施不完善。对于骨科患者来说, 患者多数行走不方便, 需要借助工具辅助行走, 如果医院中辅助设施不完善, 并且地面湿滑, 光线不好还容易出现摔伤。厕所中没有辅助性设施, 患者也容易出现意外。 (4) 医护人员同患者沟通不到位。骨科患者中意外事故多见, 面临突然的事故, 患者心理状态不稳定, 多烦躁、焦虑, 精神紧张。所以医护人员应该根据患者不同心理状态进行相应心理疏导, 缓解患者紧张焦虑的心理状态, 这样更利于病情稳定, 如果与患者沟通不足, 患者不配合医师治疗, 很容易出现医患方面纠纷。

1.3.2 护理风险规避措施:

在上述护理风险原因分析的基础上, 针对这些具体原因, 对观察组患者我们采取了针对性措施, 以预防护理风险的发生。 (1) 完善护理制度的制定及执行。加强对护理人员进行法律法规的教育宣传, 增强每个护理人员风险意识。同时制定健全的护理制度, 并对各个护理制度执行情况进行有效监管, 确保各项护理制度都能够得到贯彻执行[3]。 (2) 成立风险预案管理小组, 对护理工作中的各项工作进行检查, 及时发现护理工作中的问题, 每天对存在问题进行总结, 做好记录, 并提出合理的规避方法。 (3) 全面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技术培训, 为其讲解各类骨科疾病的常识及护理特点, 让护理人员能够在掌握骨科基本常识基础上, 对疾病进一步发展可能面临的风险作出预见性分析, 并提前做好规避措施。同时定期对护理人员专业知识及专业技巧进行考核, 确保每个护理人员技术过关。 (4) 加强对患者心理护理。实践中我们了解到患者的心理状态与疾病康复有直接关系, 所以在护理过程中, 医护人员需要对患者心理状态有完全了解, 并针对患者心理进行适当心理疏导, 缓解患者紧张焦虑情绪, 争取患者的最大配合。

1.4 统计方法

将所有数字资料输入专门统计软件SPSS12.0, 数据计量采用 (±s) 标准, 并对数据进行相关的t检验, 当P<0.05时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见表1。

通过表1统计分析, 对照组患者康复时间为 (105.2±6.5) d, 护理投诉发生率15.71% (11/70) , 意外事故发生率7.14% (5/70) , 患者护理满意度80.00% (56/70) ;观察组患者康复时间为 (88.4±2.6) d, 护理投诉发生率为0, 意外事故发生率1.52% (2/132) , 患者护理满意度95.45% (126/132) 。两组患者相比较, 观察组在康复时间、护理投诉率、意外事故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几方面占有明显优势 (P<0.05) 。

3 讨论

护理风险指的是在护理工作中, 在一些不确定因素下患者发生了法律法规允许范围之外的一些躯体生理功能变化[4]。这些变化可能导致患者心理健康受到威胁, 甚至出现伤残或者死亡。护理风险在骨科护理中更为多见。这主要与骨科患者病情复杂多变, 患者住院治疗中行动不便, 需要完善的护理措施保障等相关。骨科患者意外事故多见, 患者心理变化多, 紧张焦虑也影响了疾病康复。此外护理制度的不健全、执行不严格, 护理人员专业知识掌握不全面, 综合素质差这些因素也是导致护理风险的常见原因。在这些因素作用下, 患者容易出现风险事故, 影响了患者康复时间, 同时也严重影响了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此次研究中, 经过护理风险规避的观察组只有2例护理意外事故出现, 意外伤发生率只有1.52%, 护理投诉率为0, 相比对照组有显著优势。同时在康复时间及患者护理满意度上也有明显优势。可见在护理中增加风险管理可以缩短患者康复时间, 提高患者满意度。

总之, 对于骨科护理来说, 将风险管理应用于护理管理中, 让医护人员增强护理风险意识, 及时针对护理风险常见原因, 对常见护理风险制定事前规避措施, 提高医护人员对护理风险的应变能力, 能够减少医患纠纷, 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使患者及早康复。

参考文献

[1]孙海英, 张红伟.护理风险管理的讨论与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 2010, 8 (5) :145.

[2]万文洁, 孙晓, 施雁.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分析方法的研究现状[J].中华护理杂志, 2012, 47 (6) :565-567.

[3]孙娟, 曹芸, 冯晓慧.欧洲营养风险筛查2002在老年非重症骨科住院患者营养风险筛查中的应用[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医学版) , 2011, 31 (7) :1009-1011.

篇4:安全管理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关键词】安全管理;骨科;护理;意外事件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5)14-0114-01

护理安全是在护理过程中,不发生法律与法定制度允许范围外的心理、机体结构及功能的损害、障碍及死亡等[1]。近年来,随着临床护理安全意外事件的发生率逐年上升,如何保证患者在住院期间的安全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2]。骨科患者的卧床时间长、机体功能降低,容易引发各种并发症及跌倒、坠床等意外事件等。为探讨安全管理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价值,笔者对实128例患者实施安全管理,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骨科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128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中男82例,女46例,年龄18~72岁,平均(448±45)岁;股骨粗隆间骨折30例、胫骨骨折26例、股骨颈骨折23例、胸腰椎骨折18例、锁骨骨折15例、髋部骨折10例、其他骨折6例;内固定治疗93例,外固定治疗35例;住院时间6~17d,平均(113±18)d。另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12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81例,女39例,年龄16~73岁,平均(438±44)岁。股骨粗隆间骨折30例、胫骨骨折25例、股骨颈骨折20例、胸腰椎骨折18例、锁骨骨折13例、髋部骨折9例、其他骨折5例;内固定治疗89例,外固定治疗31例;住院时间6~18d,平均为(117±17)d。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疾病类型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如健康教育、心理护理、早期功能训练等。观察组实施护理安全管理,具体方法如下:①建立安全管理小组。设置护理安全管理小组。在护理工作中,由安全管理小组成员负责病区的安全管理工作,以及时消除各种不安全隐患。并定时召开安全管理会议,以根据护理中存在的隐患进行分析、讨论,并制定可行的安全管理方案[3]。②严格执行安全管理制度。完善及执行骨科护理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各个岗位人员的职责,规范护士的护理行为,以保证护理安全,从而预防各种护理意外事件的发生。③强化技能培训。科室应定期组织护理人员进行专业技能培训,熟悉掌握安全管理方法,提高其护理沟通技巧及安全管理意识,严格贯彻执行,以防范安全意外事件的发生。④转变护理服务理念。在护理中应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危险因素的预测,并制定合适、可行的护理方案[4]。同时进一步加强医院硬件设施的建设及完善,如厕所、走廊的扶手、消毒池、病床护栏等。

13观察指标观察护理安全意外事件发生情况,如跌倒、坠床、压疮、误吸等。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安全意外事件发生率为23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2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安全管理是临床护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在临床护理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尤其是在骨科护理中[5]。由于骨科患者往往需要长时间卧床,且机体功能较低,在住院期间容易引发各种并发症及安全意外事件,从而引发护患纠纷。

本研究中,实施护理安全管理后的意外事件发生率为234%(3/128),明显低于实施安全管理前的1250%(15/120)。表明在骨科护理工作实施安全管理有利于降低各种安全意外事件的发生率。主要是由于通过建立安全管理小组,能有效保证护理安全管理工作的正常、有效实施;而骨科护理安全管理制度的制定及执行,使安全管理工作的实施有据可循,能更好地落实安全管理工作;而强化技能培训,有利于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及综合素质,能有效预测及处理护理中存在的各种安全隐患,有利于降低各种安全意外事件的发生;另外通过转变护理服务理念,能有效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满意度[6]。

综上所述,在骨科护理中实施安全管理,能有效减少骨科护理中各种意外事件的发生,有利于保证患者的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岳春英. 安全管理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 中国保健营养, 2012, 25(8):726727.

[2] 苏霞. 安全管理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5, 16(2):357.

[3] 曹光岩. 护理安全管理在骨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及分析[J]. 中国医药指南, 2013, 17(3):393394.

[4] 陈勇, 刘静梅, 刘晓瑛, 等. 骨科护理中潜在的不安全因素及管理对策[J]. 医学信息(上旬刊), 2011, 24(9):6011.

[5] 宁万珍. 骨科护理安全管理的实践与体会[J]. 护理研究, 2011, 25(24):22112212.

[6] 梁彩英. 安全管理应用于骨科护理中的临床效果观察[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4, 7(27):152153.

篇5:骨科护理管理中风险管理的运用论文

【摘要】 目的探讨微信群在骨科护理管理信息传达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13年7月-2014年12月间骨科住院患者120例作为对照组,另采用同样方式选取2015年1月-2016年6月的另129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为口头信息传达阶段,观察组为微信群信息传达阶段。对比两组信息接收后反馈时间、护理质量考核得分、重点工作完成得分及护理缺陷事件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信息接收后反馈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观察组护理质量考核得分及重点工作完成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缺陷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微信群能有效的提高骨科护理管理信息传达工作的效率,并改善护理质量和降低护理缺陷事件的发生。【关键词】微信群;骨科;护理管理;信息传达

骨科患者由于肢体活动功能受限,常存在不同程度的运动功能障碍,且患者病程较长,并发症及意外事件发生率较高,造成患者损伤的加重,严重者还可引起医疗纠纷事件的发生[1,2],因此,对护理管理工作的质量要求较高。信息传达是护理管理工作的基本组成部分,是护理人员掌握科室新动态和学习新知识必不可缺的方式。我们将微信群应用到骨科护理管理信息传达工作中,获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现将有关情况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3年7月-2014年12月间骨科住院患者120例作为对照组,另采用同样方式选取2015年1月-2016年6月的另129例作为观察组。观察组中男性75例,女性54例;年龄34-69岁,平均(48.72±10.89)岁;关节置换术24例,股骨骨折48例,股骨粗隆间骨折35例,胸腰椎骨折22例。对照组中男性71例,女性49例;年龄32-71岁,平均(47.95±11.27)岁;关节置换术23例,股骨骨折45例,股骨粗隆间骨折31例,胸腰椎骨折21例。所有入选患者均无其他合并性疾病,两组在年龄、性别等方面无明显差别(P>0.05)。我科共有护理人员16名,年龄23-50岁,平均(35.89±14.38)岁;工作时间1-28年,平均(13.37±8.79)年;学历:本科5例,大专8例,中专3例;职称:护士3例,护师5例,主管护师5例,副主任护师3例。所有均为在职护士,均具备智能手机,排除产假、哺乳假、病假及轮转进修者,两组护理期间护理人员均无变动。

1.2 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口头信息传达,即信息通过护士长在例会上传达或日常告知护理人员后,护理人员间相互转达。观察组使用微信群进行信息传达:(1)建立微信群

由护士长担任群主,科室配备无线上网条件,由操作熟练的护理人员对不熟悉微信功能的护理人员进行培训,确保每一位护理人员均能熟练的掌握微信群的使用方法。护理人员入群后均将群名片修改为自己的姓名。(2)微信群的应用

护士将每日晨会的信息进行汇总后发送至微信群,使每位护理人员都能详细、及时的掌握晨会中的管理动态和工作要点;护士长于每周一发布本周之内的工作安排、工作重点、排班、学习通知、会议通知等;护士长将查房和日常巡视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留取图片后及时在群里公布,督促护理人员进行整改;每位护理人员及时、正确的将各自工作范围内的新知识、新技术、新设备及护理操作要点等发送在群内供其他护理人员阅读和学习;护理人员之间相互交流工作经验,对需要注意的护理安全问题进行提醒和警示;责任护士将特殊手术患者的重点护理问题、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发布在群内,以提醒当班护士重点观察并提出预防措施。护理人员日常做到互相关爱,在逢年过节时发送相关问候和祝福,遇到困难时相互鼓励,积极分享工作和生活中的快乐事件,使全体护理人员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进行交流和工作。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观察指标为两组信息接收后反馈时间、护理质量考核得分、重点工作完成得分及护理缺陷事件的发生率。护理质量采用自制问卷进行考核,总分100分,得分越高代表护理质量越好。重点工作完成得分由护士长进行评分,最低分0分,最高分100分,得分越高代表重点工作完成越好。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由SPSS13.0软件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差异性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比较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2.1反馈时间、护理质量、重点工作完成情况

两组相比较,以观察组信息接收后反馈时间较短,护理质量考核得分和重点工作完成得分更高,见表1。

表1 两组反馈时间、护理质量、重点工作完成情况比较(xs)组别

反馈时间(min)

护理质量考核(分)重点工作完成(分)观察组(n=16)对照组(n=16)

9.87±1.25 12.38±2.36 3.7594 <0.05

96.85±2.97 92.34±3.16 4.1598 <0.05

98.15±1.98 95.27±2.99 3.2123 <0.05 t P

2.2护理缺陷事件发生率

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护理缺陷事件发生率明显更低,见表2。

表2 两组护理缺陷事件发生率比较(n,%)

组别

观察组(n=129)对照组(n=120)

护理缺陷事件

2(1.55)9(7.50)

χ2 5.21

P <0.05 3 讨论

微信是以互联网为媒介,支持图片、文字、视频、语音传递的一种通讯工具,具有更新快、回复快、零资费、跨平台的优点,使用极为方便,在近年来也逐渐的被应用到各个行业中[3-5]。骨科患者受自身病情及治疗方式的影响,术后常需一段较长的住院治疗时间,此时若护理不当,不但会有诱发一些列并发症的出现而影响患者安全,还有可能引起医疗纠纷的发生而影响护理质量。因此,做好骨科患者的护理管理工作,使患者获得安全而优质的护理尤为重要。

我们将微信群应用到骨科护理管理信息传达工作中,与常规口头传达方式相比较,发现采用微信群的一组不但信息接收后反馈时间更短,且护理质量考核得分及重点工作完成得分都明显更高,同时护理缺陷事件发生率也明显更低。微信群不受地方和时间的限制,遇上轮休或因其他事情未在科室的护理人员只需经过手机联网后打开微信群,便能将会议内容、患者特殊情况及科室最新动态等信息全部接收,护理人员也能及时给予回复,同时应用微信群后,科室管理者将特定时间段内的工作安排、工作重点及日护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公布在群里,可使护理人员做到心里有数,从而自觉安排工作和改正错误,有效的提高护理工作的质量,且借助微信群的及时通讯功能,护理人员将自己平时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及时发布,可起到相互提醒的作用,有效的提高了护理人员的责任心,加上新知识、新技术的及时公布,护理人员间相互学习,有效的提高了自身业务水平,从而避免护理缺陷事件的发生。因此,微信群有助于骨科护理管理信息传达工作的进步,从而减少护理缺陷事件和提高护理工作的质量,应用效果令人满意。【参考文献】

[1] 谢小玲,刘涛,祝妍华,等.老年骨科患者实施护理安全管理的效果及不安全因素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36):139-141.

[2] 姚艺.微信平台在骨科患者健康教育中的积极作用[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5,28(5):786-787.

[3] 刘俏俊,朱元琴.利用科室护理微信平台提高护理环节质量的实践[J].护士进修杂志,2015,30(13):1193-1194.

[4] 王婷,周军,李华.微信服务平台在产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2016,16(7):518-519.

篇6:骨科护理管理中风险管理的运用论文

摘要:

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在骨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骨伤科7月至7收住的30例患者进行分组,实验组进行风险管理模式,对照组进行常规管理模式,对两组患者骨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状况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投诉发生率、意外事故发生率明显高于实验组,实验组患者依从性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风险管理能提高对潜在风险的识别能力,及时开展针对性较强的防治措施,明显降低意外事故、意外风险的发生率,是提高相关机构安全性和可持续性的重要管理模式,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

篇7:骨科护理管理中风险管理的运用论文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管理在预防骨科病房感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12月规范化护理管理前住院患者8566例为对照组,1~12月实施规范化护理管理后全年住院患者8884例为观察组,比较规范化护理管理实施前后医院感染情况、病房室内空气、医护人员手表面、消毒灭菌物品采样检测结果以及患者满意度调查结果。结果:20医院感染发生率为1.78%,明显低于未开展规范化护理管理的20医院感染发生率5.63%;消毒灭菌物品检测合格率为97.42%,护理人员手表面合格率为96.30%,室内空气检测合格率为97.93%,均显著高于未实施护理管理(年)的各项指标(P<0.05);患者满意率为96.77%,明显高于2012年未实施规范化护理管理时的84.62%(P<0.05)。结论:护理管理是医院管理的重要内容,加强医院护理管理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患者发生医院感染,有利于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身体健康,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关键词】护理管理;骨科;医院感染;预防控制

医院感染主要指住院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以及在医院内获得但出院后才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存在或者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医院感染不仅影响住院患者的及时康复,还给患者带来生理、心理的痛苦,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同时也会增加医疗负担[1]。医院感染的控制能力直接体现医院的管理水平和护理质量的高低,成为医院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防止医疗纠纷的重要环节[2-3]。骨科由于患者多为年老体弱或外伤引发骨折的`人群,特别是开放性伤口患者较多,人群机体免疫能力下降,加之骨科无菌手术多数是修复性手术或重建手术,大部分患者需要置入内固定物,发生医院感染的风险进一步加大,因此,预防医院感染一直以来是骨科病房工作重点,受到各方的关注[4]。有研究发现,每年有30%~50%的医院感染与护理人员的工作失误存在直接关系,因此,在器械消毒、病房护理、患者日常护理等过程中强化护理管理是有效预防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5]。我院于2012年1月开始进一步加强规范化护理管理,有效控制医院感染,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2年1~12月规范化护理管理前住院患者8566例为对照组,男5022例,女3544例,年龄0~78(35.50±15.20)岁;年1~12月实施规范化护理管理后全年住院患者8884例为观察组,男5102例、女3782例,年龄0~75(36.70±13.50)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疾病种类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回顾性分析

2012、2013年全年发生骨科医院感染的情况、年度科室病房室内空气、医护人员手表面、消毒灭菌物品采样检测结果。院内感染分类根据原卫生部印发的《院内感染分类诊断标准》[6],相关采样、检验严格按照采样《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15982-2012)及原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2012版》执行[7]。实施规范化护理管理措施主要:①完善和落实医院防控院内感染的规章制度。在认真梳理我院前期制定的院内感染防控相关规定的基础上,制定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考核标准,并与各科室签订院内感染防控责任书,明确不同科室的责任,在全院内推行三级护理感染监控管理,一级管理即为自我管理,要求各临床科室护理人员严格按照《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消毒技术规范》进行相关护理操作;二级管理主体为各临床科室,安排各科室护士长与1名护士负责科室感染监控,按照消毒隔离考核标准对每名护理人员进行评分考核,督促检查科室护理人员消毒隔离制度落实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寻找原因,提出整改措施,并书面报告感染管理科;三级管理主体为感染管理科,感染管理科人员定期或不定期对各科室消毒隔离制度执行情况进行环节质查,每月月底对全院各科室进行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大检查,一方面,检查发现的问题根据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考核标准量化扣分,与科室绩效挂钩,并书面反馈给科室,按照PDCA模式进行质量持续改进;另一方面,将全院环节质查和月底质控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汇总,并提出整改措施和下一步的工作重点,每月在护士长例会上反馈以上内容。为提高护理人员防控院内感染的积极性,我院制定了相关奖惩办法,对院感防控工作成绩突出的科室进行奖励,对出现多个问题或多次出现同一个问题的人员或科室进行处罚,进一步加大对各科室医院感染人员管理力度。②强化培训考核力度,增强护理人员医院感染管理防控意识,提高医院感染管理防控水平。护理人员是开展疾病治疗、护理操作、消毒灭菌等各项工作的具体执行者,因此加强护理人员医院感染管理意识和能力是预防骨科医院感染的重要环节。通过定期组织科室护理人员开展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相关消毒技术规范等学习和院感技能培训,并结合前期医院发生的院内感染病例,分析护理工作中预防医院感染的薄弱环节和难点,作为进一步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重点。将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知识与技能纳入到护理继续教育工作中,对全院护理人员进行全面培训的同时,重点组织各科室护士长、感染管理监控护士进行医院感染和医源性感染疾病管理的专项培训,系统讲解医院感染方面新知识、新技能,促使医院各级负责感染管理人员全面掌握预防控制医院感染专业的新知识、新理念、新技能,提升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水平。③加强护理管理力度,提升护理工作安全质量。要求每名护士按照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和办法,认真落实岗位责任,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加强病房管理,保持病区空气清新、整洁,做好病房床单位的消毒工作,严格执行出院患者终末消毒制度,实行一床一套,一桌一布,一床一巾湿式扫床,用后消毒处理程序。加强护理人员手卫生管理,掌握正确洗手方法,强化手卫生意识,同时加强手卫生监督检查机制,定期或不定期采取随机检查方式评价科室护士手卫生执行情况,提高护理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④加强重点科室、重点环节护理管理力度。骨科病房由于自身的特殊性,发生医院感染的概率比较高,所有科室都是发生潜在院内感染的重点科室,因此在广泛重视护理安全质量的基础上,将相关科室ICU、手术室、供应室、检验科等作为防控骨科医院感染的重点部门,加强院内感染防控。感染管理科根据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法律法规制定重点科室和病房消毒隔离考核标准,对病区环境、医疗物品、患者用品消毒和护理人员工作质量等均制定相应考核标准,定期进行考核,同时感染管理科不定期进行环节质查,深入科室,及时发现科室存在的医院感染管理问题,对检查发现的问题,及时与科室人员共同分析研究,查找原因,提出合理化建议,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重点加强手术室感控管理,严格做到无菌区、清洁区与污染区划分明确,确保洁污分流,重视常规手术器械包、备用骨科普通器械规范管理、显微骨科器械的保养和维护。重视供应室的建设和消毒、灭菌工作,改建为层流洁净供应室,手术器械实行集中消毒供应,加强电动工具、内固定物和外来器械的消毒灭菌与保管,确保所有医疗器械消毒清洗和灭菌管理合格率达100%。

1.3评价指标

按照《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15982-2012)及原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2012版》要求,对病房、手术室各类环境中空气、医护人员手、物体表面、使用中消毒剂、灭菌器械进行灭菌效果监测,当空气细菌总数≤40cfu/cm2,Ⅰ、Ⅱ类场所物体表面、护理人员手细菌总数≤5cfu/cm2,Ⅲ类场所上述指标≤10cfu/cm2为合格。比较两年间医院感染发生例数和患者满意度。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2012年与2013年医院感染情况比较见表1。表12012年与2013年医院感染情况比较(例)2.22012年与2013年医院感染监控指标检测结果比较见表2。2.32012年与2013年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见表3。3讨论医院感染管理控制的水平是体现一所医院医疗质量的重要指标,护理工作贯穿患者住院的整个过程,因而科学的护理管理措施是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发生的重要环节,一直以来是医院管理者、护理管理工作者重点关注的内容[8]。骨科病房由于收治患者的特殊性,患者外伤、开放性损伤比例较高,创面污染比例高,加之医院中病原体来源广泛,流行的菌株大多为多重耐药性,如果不重视外环境消毒以及护理工作中的灭菌消毒工作极容易发生医院感染事件,容易导致患者住院时间延长,延迟康复时间,加重疾病症状,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因此加强护理管理成为预防骨科医院感染的重中之重[9]。

本研究采取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13年我院实施规范化护理管理前后,发生医院感染的病例数、医院感染监控指标检测等进行比较,结果发现通过完善和落实医院防控院内感染的规章制度,加强护理管理力度,提升护理安全质量;加强重点科室、重点环节护理管理,通过培训考核,增强了医院感染防控意识,提高了护理人员医院感染管理措施落实的执行力和患者满意度。2013年当年发生医院感染比例仅为1.78%,较2012年的5.63%显著下降;当年各项感染监控指标检测合格率均较2012年显著提高,证实医护人员的预防控制医院感染能力显著上升。研究发现医院环境卫生学合格率提高有助于医院感染率的下降,本研究结果发现2013年空气检测合格率达97.93%,当年医院感染发生率较上一年度明显下降,进一步证实了该论点[10]。同时,研究发现通过加强手卫生管理可使医院感染率下降50%以上,因此通过强化护理人员手卫生培训和管理,2013年的护理人员手卫生合格率达到96.30%,较上一年度显著提高,避免了医护人员经操作传播疾病的发生[11]。

护理管理是医院管理的重要内容,加强医院护理管理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发生,有利于保障患者及医务人员的身体健康,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程创新.护理管理在控制医院感染中的作用[J].吉林医学,,32(7):1414-1415.

[2]张玉芬.规范化护理管理在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14,11(25):119-122.

[3]李健.应用护理风险管理预防普外科手术病人切口感染的效果分析[J].全科护理,(5):462-463.

[4]邓丽芳.人性化护理应用于骨科护理管理中的效果评价[J].全科护理,2013(20):1886-1887.

[5]王霞.加强护理管理工作对预防医院感染的作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11):386-388.

[6]陀翠英.强化护理管理在预防医院感染中的应用效果[J].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2014,8(1):89-91.

[7]张贺,杨晓燕,刘斌,等.乌鲁木齐市沙依巴克区医疗机构物体表面消毒效果调查分析[J].疾病预防控制通报,2015(1):85-86.

[8]卓贵椰.强化护理管理在预防医院感染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6):269-270.

[9]周田.临床护理路径在骨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4(23):130-132.

[10]张红.肿瘤内科医院感染监控与护理管理[J].实用临床医药,,14(20):23-24.

[11]陈碧洲.护理管理在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管理中的作用[J].中国医药管理,2014(4):190-191.

篇8:骨科护理管理中风险管理的运用论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骨科分脊柱、关节四肢骨科及手足、小儿骨科两个专科病区, 固定病床85张, 医疗敷料、夹板、膏药牵引架、气垫床、、固定架等物品较多, 用量大且形状各异;患者中中老年人、民工占多数, 患者文化程度、职业各异。

1.2 方法

1.2.1 常组织

(1) 提高护理人员业务素质:骨科科室较为庞大复杂, 临床常出现各种各样的骨科疾病, 对于遇到的较特殊或者是疑难杂症的患者应该在当天组织科室护理人员进行研讨学习, 主动向相关医师及科室主任等请教或者查找资料等。通过不断的学习与研究, 积累大量护理经验, 提高护理人员临床观察、分析及判断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每月组织相关护理知识及技能培训考核, 强化护理人员的技术水平, 使护理人员熟练掌握各种穿刺技术以及抢救技术。 (2) 分区放置药物:将必需药物与非必需药物进行区分放置, 保证必需药物的基数, 做到“四定一保持”[3], 护士长要在每周一定时间内对药物进行检查, 保证供求减少浪费;将污染物品、清洁物品及消过毒的物品分开放置, 避免相互污染;定时清理不需要的医疗物品及废旧物品, 以彻底清除科室污染物;集中科学处理医疗废弃物;统计分析各类无菌物品使用频繁度, 将其按照研究结果科学安排数量及位置。并要使其标签齐全, 标志醒目。

1.2.2 常整顿

(1) 对护理人员加强培训, 以提升其沟通技巧、服务态度及法律法规等方面的知识教育, 真心为患者着想,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在工作中能够及时认识错误并及时给予纠正, 认真倾听患者及患者家属的意见, 客观分析存在的问题并及时给予改进。 (2) 所有物品按照其使用频率、保质期、物品特性等进行区分放置, 就近取用, 便利操作。指派专人进行整理及保管, 遵循定量、定点、定位及定人的原则, 根据需要随时对基数进行补充, 并严格交接班制度。保持各通道的畅通无阻及充足的光线。设计物品存放简图, 保证能在尽量短的时间内找到所需文件或者物品。在物品放置区要准备必要的储物箱、梯子及物架, 尽量使物品存放整齐美观及清洁。

1.2.3 常清洁

(1) 护理人员要认真负责, 保证自己所管辖的区域及医疗设备的清洁卫生, 做好相应的消毒工作, 避免出现卫生死角, 避免交叉感染的情况发生, 并要保证各抢救医疗器械的安全可用的性能。 (2) 保证病房及走廊的卫生, 并能为患者提供一个安静的环境, 保证病室的物品整洁卫生及有序放置, 使患者感受到家般的温暖。要保证医疗垃圾和生活垃圾的分类设置, 并按时进行科学清理及销毁。 (3) 护士长在交接班时要带领护理人员进行病房巡视, 检查床头交接任务, 发现并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 充分发挥质检的作用, 每周对护理工作进行检查;每月开展一次护患交流沟通的座谈会, 认真听取患者及其家属的意见及建议, 针对存在的问题制定整顿方案并落实到位。

1.2.4 常规范

(1) 医院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引起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必要性及可行性, 在管理中属于关键环节, 故护理人员要严格遵循。每月对护理人员进行技能培训及考核, 并及时给予纠正指导, 逐渐使医护人员的行为更具标准性及程序性, 做工作时均能有章可依。可以根据骨科科室特点及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专科疾病健康教育计划, 设立责任护士, 由其负责每月组织一次健康教育知识宣讲活动, 使患者了解到专科疾病的健康教育相关知识, 得到及时的指导, 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卫生习惯, 对疾病进行控制, 提高健康教育的整体质量。 (2) 保证护理记录的规范性、科学性、真实性、完整性和及时性, 并要保持其与医疗文书的同步;履行告知义务, 患者家属有了解疾病及相关治疗的知情权, 也可以根据患者家属的需求对患者进行一定的隐瞒。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避免铸成大错。 (3) 保证抢救药品的完备, 做好交接班及检查工作。要认真标示名称、数量, 避免因护理人员自身问题引起医疗事故。 (4) 利用安全标识提醒患者注意安全, 如可以在水龙头上贴上冷、热标识, 以避免出现烫伤的事故发生, 在水房或者厕所等地方安置醒目标识“小心滑到”等。

1.2.5 常自律

护士长要以身作则, 贯彻实施“五常法”管理工作, 保证工作态度的严谨。护士长要积极查房, 及时发现工作中的不足之处并能够及时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沟通交流, 取得患者及其家属的理解与支持, 共同将工作做到最好, 积极处理矛盾, 虚心听取意见, 不断充实自身, 改进管理工作。

2 结果

“五常法”实施以来, 病区工作环境及相关工作流程得到明显改善, 工作中的忙乱现象有所减少, 护理人员养成了较为良好的工作习惯。提高了护理人员整体护理技能水平及护理质量, 降低了护理风险, 患者对护理工作及医院环境的整体满意度由原来的76.5%提升到了98.5%, 并提高了科室护理部的整体考核成绩。

3 讨论

自“五常法”在骨科优质护理病房规范化管理方法实施以来, 提高了护理人员的整体护理知识理论及技能水平, 加强了护理人员的责任心, 并对其护理意识有提高作用。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注重自己语言沟通技巧, 正确应用文明用语, 使护患关系融洽, 得以实现人性化护理服务。实行“五常法”管理方法, 使物品标签醒目, 位置明确, 在找寻时一目了然, 提高了整体效率, 为患者的诊治以及抢救赢取了宝贵的时间[4,5], 另外, 护理人员能够及时发现药物是否短缺, 便于及时补充, 也有效避免了浪费。“五常法”管理方法规范了医护人员的习惯, 使其逐步从形式化转变为习惯化, 在一定程度上节省了人力资源及投入, 便于护士长对护理质量的检查, 并能实现有效的监督。

总之, 在“五常法”管理方法的应用下, 医院成功营造了良好的病区环境, 调动了护理人员的积极性, 建设了一支具有高素质的护理队伍, 大大提高了患者对医院及护理质量的满意度, 塑造了医院整体良好形象, 并对医院的效益及社会效益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凤梅, 朱秋红, 吴淑荣.影响骨科护理安全因素及有效管理策略[J].中国医药导报.2011, 75 (10) :121-122.

[2]曹艳杰, 杨旭耀.做好护理安全规范化的体会[J].黑龙江医药科学.2010, 58 (3) :55-56.

[3]何罗.骨科患者发生压疮的危险因素与对策[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 25 (46) :74-76.

[4]解红锋.护士长运用“五常法”在骨科优质护理病房规范化管理的体会[J].当代护士.2011, 11 (53) :49-51.

篇9:骨科护理管理中风险管理的运用论文

[关键词] 骨科手术;感染预防;临床护理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264-02

骨科手术是临床治疗创伤骨科疾病较为常见的方法,为治愈广大骨科病患者的疾患带来了福音。但術后发生感染是一种极为常见的并发症,容易造成伤口愈合时间延长,甚至由此而引起骨髓炎等严重的后果[1]。本文笔者回顾性分析我院骨科收治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发生感染的原因,同时针对具体原因提出预防性的措施,以期为临床提供一定的经验。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入选病例我院收治的245例需实施骨科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124例,男67例,女57例,年龄54-72岁,平均年龄(63.1±10.3)岁;观察组121例,男63例,女58例,年龄52-73岁,平均年龄(62.9±10.1)岁。两组患者均实施骨科手术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发现感染发生原因的基础上,针对性的给予感染预防护理对策,对照组因各种原因未实施感染预防护理,考察两组患者感染发生率情况。

1.2 感染原因分析

1.2.1 手术操作过程 骨科手术的要求比较高,大部分操作要求在无菌的条件下进行,因手术时间较长,医护人员及患者的皮肤、毛发等部位及医疗器械等均有可能带有大量的细菌,增加了术后感染的几率。

1.2.2 患者抵抗力降低 骨科手术对患者的消耗比较大,患者因失血、营养不良等原因造成机体的抵抗力迅速下降,容易遭受细菌的侵袭,据文献报道,实施手术患者切口的感染率较正常人增加8倍[2]。

1.2.3 临床护理欠缺 术前准备不充分,如消毒、剃毛、消毒等未按照标准操作规程严格执行,导致感染的几率增加;术后对伤口的清创不彻底,包扎伤口的敷料未及时更换,出现术后感染。

1.3 护理管理

1.3.1 术前准备 术前应准备充分。行骨科手术的患者,护理人员应在术前用肥皂水清洗术野区,有毛发的部位需剃除干净后用酒精消毒,并使用无菌巾包扎,对于开放性骨折手术,则必须彻底清创;手术环境必须按照标准进行消毒,部分实施骨科手术的患者,需术前预防性使用特定的抗生素对抗特定的细菌,减少感染的发生率[3]。

1.3.2 术中管理 尽量缩短手术的时间,手术时间越短,感染的概率越低,因而,护理人员术前的各项准备须充分,如术前物品准备齐全、术中熟练配合等;术中严格控制手术区人员的走动,各项操作需轻柔;严格控制参观、学习人员的数量,学习人员与主治医生之间的距离应保持在30cm以上,若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出血量大于1500ML应追加使用抗菌素一次,若手术时间超过4小时,应密切监测血糖及生命体征;防止一切有可能引发感染的机会。

1.3.3 术后管理[4] 术后采用无菌纱布对切口进行包扎,敷料不宜太厚,否则会为细菌滋生创造良好的生存条件,导致感染;严密观察患者的生理状况,为患者制定合理有效的食谱,补充体能等,增强患者的应激性,减少感染的发生。

2 结 果

对照组有31例患者发生感染,发生率为25%,观察组仅有3例患者发生感染,发生率为2.48%,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发生感染主要部位多分布于患者的上肢、下肢及脊柱等;对照组术后有16例患者出现局部红肿、疼痛、营养不良等并发症,发生率为12.9%,观察组术后有4例患者出现局部红肿、疼痛、营养不良等并发症,发生率为3.3%,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3 讨 论

骨科手术实施后,易出现术后感染,据有关文献报道,骨科几年来出现术后感染的发生率呈逐年增长的趋势,研究还发现,除医生预防性的使用抗生素可减少感染发生率外,临床护理非常重要。如护理人员能够针对诱发感染的原因及时进行干预,可有效降低感染的发生率,减轻患者的痛苦。本文笔者根据骨科护理的基本原则,对术前、中、后等各方面进行管理,降低感染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可提高骨科手术切口愈合的质量,具有一定的临床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 罗华.骨科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的预防护理及抗生素应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3(17):173-174.

[2] 杭灵燕.骨科手术患者术后感染的预防护理[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4):831-832.

[3] 匡春玲.骨科手术切口感染的预防护理对策及其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7):666-668.

篇10:骨科护理管理目标与工作计划

一、加强护理安全管理,完善护理风险防范措施,有效地回避护理风险,为病人提供优质、安全有序的护理服务。

1、不断强化安全意识教育,把安全护理做为护士例会常规主题之一,将工作中的不安全因素及时提醒,并提出整改措施,以院内外护理差错为实例讨论借鉴,使护理人员充分认识护理差错因素新情况、新特点,从中吸取教训,使安全警钟常鸣。

2、将各项规章制度落到实处,定期和不定期检查,监督到位,并有监督检查记录。

3、加强重点环节的风险管理,如病人交接、压疮预防、输血、特殊用药、病人管道管理以及病人现存和潜在风险的评估等。

4、加强重点时段的管理,如夜班、中班、节假日等,实行弹性排班制及节假日听班制,合理搭配老、中、青值班人员,同时注意培养护士独立值班时的慎独精神.5、加强重点病人的管理,如手术病人、危重病人、老年病人,在早会或交接班时对上述病人做为交接班时讨论的重点,对病人现存的和潜在的风险做出评估,达成共识,引起各班的重视。

6、对重点员工的管理,如实习护士、轮转护士及新入科护士等,对她们进行法律意识教育,提高他们的抗风险意识及能力,使学生明确只有在带教老师的指导或监督下才能对病人实施护理。同时指定有临床经验、责任心强具有护师资格的护士做带教老师,培养学生的沟通技巧、临床操作技能等。

7、完善护理文件记录,减少安全隐患。重视现阶段护理文书存在问题,规范护理文件记录,认真执行护理记录中“十字”原则,即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避免不规范的书写,如漏字、涂改不清、前后矛盾,与医生记录不统一等,既要体现综合护理问题记录,又要体现专科症状的特殊性,使护理文件标准化和规范化。

8、加强护理人员自身职业防护,组织全科护士学习《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和《艾滋病防护条例》,制定职业暴露报告制度、职业暴露防范措施及职业暴露后具体的处理措施和程序。

9、完善护理紧急风险预案,平时工作中注意培养护士的应急能力,对每项应急工作如输血输液反应、特殊液体、药物渗漏、突发停电等,都要做回顾性评价,从中吸取经验教训,提高护士对突发事件的反应能力。

二、以病人为中心,提倡人性化服务,加强护患沟通,提高病人满意度,避免护理纠纷。

1、责任护士真诚接待病人,把病人送到床前,主动做入院宣教及健康教育。

2、加强服务意识教育,提高人性化主动服务的理念。

3、发放护患联系卡,征求病人及家属意见,对出院病人按时进行电话访问,对存在问题及时进行整改。

4、责任护士每天与患者和家属沟通,包括健康教育、了解病人的病情转归、心理需求、用药后的效果及反应等,护患沟通能缩短护患之间的距离,是做好一切护理工作的前提和必要条件。

5、认真执行临床处置前后的告知程序,尊重患者的知情权,解除患者的顾虑。

6、定期召开座谈会,发放病人满意度调查表,对服务质量高的护士给予表扬鼓励,对服务质量差的护士给予批评教育。

三、定期与不定期护理质量检查,保持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1、充分发挥护理质量控制小组的作用,每周进行质量检查,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处理。

2、不断修改完善各种护理质量标准,并组织学习,按标准实施各项护理工作。

3、护士长定期与不定期进行质量检查,不足之处进行原因分析并及时整改,强化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质量意识。

4、每月对护士长质量检查、护理部质量检查反馈信息进行综合分析,查找原因,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并检查整改落实情况。

四、严格落实业务学习计划,提高护理人员整体素质。

1、护理人员积极参加医院组织的理论考试和技术操作考核,争取取得优异成绩。

2、保证医院上大课的到课率,认真做好笔记。

3、每月科室组织业务学习一次并做好笔记。

4、毕业三年以上护士组织开展护理业务查房,要求会写课件、会讲小课。

上一篇:高二数学测试题文科下一篇:父亲是世上最伟大的人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