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节目策划案

2024-06-22

电视节目策划案(精选8篇)

篇1:电视节目策划案

《孝口常开》

——电视节目策划案 第一部分:策划背景

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极大地提高,但同时我们不得不面对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所出现的种种矛盾与问题,如何在物质文明极大丰富的同时,使得我们的精神家园保持积极、健康的发展方向与状态,是值得我们思考的。

面对社会新出现的情况和问题,社会就需要相应的作为与行动。中华民族从古至今就是一个弘扬“孝”文化的民族,《礼记》中说:“父母在,不远游,游必躬亲”、《论语》中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孔子:“父母之所爱亦爱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孟子:“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司马迁:“父母者,人之本也”等等,首先,我们不必从这些字面的本身来评判这些话的对与错、积极与消极,但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我们是一个具有浓厚“孝”文化的国家。但现实是,现在我们的“孝”好像变了味道,“孤寡老人”、“空巢老人”一再的进入我们的视野,敬老院、养老问题、婆媳矛盾等一再成为社会关注的对象。

虽然现在的家庭模式越来越朝着“4+2+1”这样一个模式发展,年轻一代也背负着沉重的担子,但我们期望于能通过我们的节目能给观众一些启发、给社会一些建议。

我们的节目《孝口常开》,就是为了缓和这些近年来出现的矛盾与问题,面向社会现实,搭建从“孝”走向“笑”的平台,让我们的“孝”文化回归,防止发生“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的人间悲剧,同时,通过我们的栏目,希望可以为和谐社会的构建出一份力、做一份贡献。

虽然目前的荧屏上有相关的家庭伦理类的节目,但专门针对“孝”文化和“孝”美德的却为数不多,这也是《孝口常开》的创新点。

第二部分:节目设定

一、节目名称:《孝口常开》

二、节目类别:观众参与度高的一档公益性节目

三、节目主旨:让“孝”住进心灵,让“孝”与笑同在。

四、节目目标

重点打造一档重在激发与塑造“孝”文化的公益性节目,让更多的人关注“孝”、发现“孝”、弘扬“孝”、做到“孝”,让“孝”笑口常开,最终达到“你孝,我孝,大家笑”这一广泛的社会效应。

五、节目定位 这是一档集孝文化、孝问题、孝行动于一身的公益性电视节目,力图更好地弘扬孝文化,达到积极的社会效应。采用立体全面的推广方式,为现场和电视机前的观众提供、分享我们的“孝”故事。

六、节目形态:公益性电视节目

七、节目特色

《孝口常开》不仅对我国的孝文化进行展示,还会提供当今社会的现实与矛盾,既有当事人有关“孝”的故事,还会邀请社会学领域、法学领域、政府相关部门的专家、学者、负责人等权威性人物进行必要的解说或意见。同时,通过现场观众的参与、电话和微博的互动等形式让场外的观众同时参与进来,让更多的民众参与进来,发表建议,出谋划策。

八、节目特点

1、指导性:节目组搜集并筛选了大量有关孝的故事,将其中的典型挑选出来呈献给观众,这些孝的故事集合了当代社会有关孝的主要方面,具有很强“举一反三”的指导意义。

2、互动性:节目设置中不仅古代孝的文化及有关孝的VCR短片,还会邀请孝故事当事人做客现场,更有观众的互动、参与,专家、学者、政府负责人的观点和建议。

3、公益性:节目的主要目的不在于盈利,而是弘扬社会的孝文化,让“孝”与“笑”共住心中。

九、节目风格

节目客观、民主、具有前瞻性,不仅仅只是“孝”的发掘,也将社会的问题与矛盾呈现在观众面前。强调“孝”是一个具有宏观意义的社会问题,提倡小到家庭、大到社会对“孝”的关注,把“孝”的构建作为和谐社会的一部分加以关注。

十、诉求对象(目标观众)

《孝口常开》既然是一个具有公益性质的社会话题,其针对的目标也就可以小到学龄儿童、大到白发老人。学龄儿童可以通过观看《孝口常开》从小树立“孝”的意识,中年人可以反思自己的“孝”行为,老年人可以反观自己的“孝”处境。

十一、叙事方式

《孝口常开》的叙事方式可以说是多样化的。通过插播VCR可以提供一些背景或是材料,当事人可以以讲故事的方式讲述“孝”的故事,嘉宾、观众可以通过互动、探讨的方式发表意见或建议。同时,还可以通过背景音乐等来烘托气氛,通过现场的表演缓和气氛。

十二、主持人串联风格

这档《孝口常开》节目旨在通过客观、冷静、民主的叙述、分析,达到对孝关注。因而主持人并不需要过于放松甚至太过“亲切”以至于给节目带来一种市井风气;也不需要主持人过于严肃,使得节目显得很低沉,保持一种自然、理性的心态来对待《孝口常开》节目的主持是很有必要的。

十三、单集节目构成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片头、音乐;

2、主持人开场白、简单迅速引入当期《孝口常开》;

3、展示相关内容短片,包括相关“孝”文化的历史、现状的介绍;

4、“孝”当事人的故事性讲述及感言;

5、现场观众参与、分享、互动;场外观众通过短信、热线电话、微博等平台参与节目、分享故事;

6、特邀嘉宾分析当前社会存在的“孝”现实,从宏观的层面对当前的“孝”作为进行引导;

7、结束、片尾。

十四、节目长度

每集40分钟,分上下两段落播放,共8集,总时长:320分钟(不计入中间插播广告的时间)。

十五、播出时段

鉴于《孝口常开》节目的特性与诉求目标,较为偏向于正式、客观,诉求目标大众化、公众化以及节目性质的公益性,因而策划每集节目在周末双休日晚20:00——20:45首播,并于次日早晨9:00——9:45重播。

十六、播出形式:录播

十七、播出次数:2次

十八、节目集数:8集

第三部分摄制及人员配备

一、运作模式

制片人制度,需要既懂节目运作、又懂节目经营的人做制片人。围绕节目定位,经营该时段节目,制片人要保持相对的独立性。

二、建立电视节目视觉识别系统

(1)节目形象片花。这是突出节目形象的重要手段。5至10秒片花,以各种“孝”为主要画面,抽象的多层画面叠透出三维的图象,再加上电视节目字样,配以必要的音乐。

(2)节目形象宣传片。这是提升节目形象的又一种重要手段,长度在20秒左右。节目形象宣传片的立意要高,要能代表整个节目的特色和地位。画面音乐也应非常讲究,视觉冲击力要强。

三、拍摄

(1)拍摄采用多机位拍摄(主持人、嘉宾、观众等)。

(2)重点抓住“孝”故事当事人、嘉宾以及现场观众代表性的特写镜头。(3)在节目制作中应特别注意音乐的作用,让音乐成为调动观众及现场氛围的 重要因素。

四、人员设置

主持人(一名):负责串词的攥写,把握现在节目节奏,起到桥梁作用;

编导(两名):负责每期节目的策划、撰稿、导演,把握整个播出节目及相关事宜; 摄像(两名):外景拍摄、节目现场拍摄; 编辑(一名):负责剪辑、合成、节目包装;

制片人(一名):对栏目的生产进度、拍摄质量、制作环节和经费收支负总责。敦促栏目确保创收和质量的双提高;

灯光(二名):负责节目录制期间的灯光的补给;

化妆师(一名):负责节目录制期间主持人、嘉宾的化装,补妆。

第四部分:节目行销

一、节目优势分析

虽然现在有较多的家庭调解类节目,但专门针对“孝”的节目在市场是还是很不足的。特别在社会对“孝”有着广泛需求与期待的时候,《笑口常开》势必可以带来较大的关注度。不仅如此,通过专家、学者、zhèng fǔ 部门负责人的分析、建议还可以为政策的制定提供一定的参考,其社会意义较大。

二、节目市场分析

首先,在社会物质文化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人们开始越来越关注精神层面的内容。人们对如何提高精神生活有了更高的期待。特别在社会的转型期,社会问题层出不穷,“孝”当然就是其中之一,对“孝”的关注是解决现存社会问题不可回避的方面。

其次,《孝口常开》的目标市场较为大众化,关注人群广泛,有利于发掘最大可能性调动全社会的关注与参与。

最后,《孝口常开》的节目设置比较合理,环节紧凑,综合运用了各种手段,有效的吸引了更多的观众。

三、广告市场分析

1、栏目冠名/特约播映、整体栏目冠名

(1)每一集《孝口常开》的片头:《孝口常开》由XX赞助商冠名播出/特约播映;或是直接采用《XX赞助商孝口常开》由XX赞助商冠名播出/特约播映;《孝口常开》片尾也可以采用相同的手法。

(2)每一集《孝口常开》节目开始,主持人都会以“欢迎收看《孝口常开》,本节目由XX赞助商冠名播出/特约播映”来提醒观众注意;节目尾声亦然。(3)在《孝口常开》的节目标识上活动展示,突出广告商的标志(通常持续显示在电视屏幕右下角)。

(4)节目中播出的相关短片,首尾都展示广告商标识。(5)每一个节目段落间,中途插播展示广告商的短广告。

(6)现场设备,如话筒,大屏幕,布告板,嘉宾、观众的桌椅等等,都可以加以广告商标志。

2、上下两段间插播广告

《孝口常开》分为上下两段播放,中间插播广告。尽量以节目赞助商的广告为主。

四、节目宣传

1、《孝口常开》节目主要的宣传手段是电视广告,尤其是本频道的电视广告。观众养成了一定的观看习惯,对本频道节目的接受度也会更高一些。

2、其次,依托于网络交流平台。《孝口常开》节目本身就设置有互动性非常强的网络平台,因而可以在网站上,如:腾讯视频、优酷视频等定时发布节目信息、节目预告、播放节目内容,引导观众积极参与。

3、市区户外广告,《孝口常开》广告可以投放在市区的灯箱、站台、布景板、公交车身,都可以高效率被观众关注到。

五、效果预测

《孝口常开》作为一档公益性节目,具有广泛的社会意义与价值,通过节目的录制,可以达到全社会对“孝”的关注,形成全社会对“孝”的参与,进而在社会上树立广泛的“孝”意识,并最终达到“你孝、我孝,大家笑”的和谐社会局面。

篇2:电视节目策划案

《说出你的故事——鲁豫有约》20130509期

专业:广播电视编导 班级:学号:姓名:闫利

12级编导16班

12019321614

节目名称:说出你的故事

主持人 :陈鲁豫

节目类型:访谈类电视节目

栏目宣传语 :寻访昔日英雄和有特殊经历的人群,它将见证历史,思索人生,直指人们的生命体验与心灵的秘密。

时长:55分钟

采访对象:朱玲的父亲吴承之、母亲朱明新、班长张利

节目内容:时隔18年朱玲事件再度被掀起,我们来了解一下朱玲的童年生活和现状,看看朋友、同学、亲人眼中的朱玲

节目表现目的:通过对人物的采访,解读热门事件的前因后果,通过对事 件深度剖析,加强受众对事件的理解。以谈话的方式让受众感知真相

节目的特色: 主持人鲁豫对人的关注以及与被采访者心灵的对话,深度的了解主人公背后的故事。

播出时间:安徽卫视周一至周三21:27首播,无重播时段

现场布置:演播室中,舞台中心放置两个半圆形的沙发,观众成半圆形包围舞台。现场灯光以暖色调为主。

第一部分 节目整体阐述

1.节目理念与特点:在缤纷复杂的现代社会,总有一些人感动我们,影响我们,无论他们是成功还是非成功人士,节目将带领我们感受他们的人生历与美好品格,挖掘人物内心潜在的力量与与众不同的个性。力求节目树立精品识,坚持娱乐性、艺术性、思想性的高品质统一。

2.节目内容:一对一访谈,包括VCR播放,现场电话连接,特邀嘉宾,现场观众互动等。

3.访谈嘉宾选择:各社会阶层带给我们影响与感动的嘉宾,可根据热 点新事件等关注热点进行选择,符合观众心理需求或者是挖掘鲜为人知却与众不同的嘉宾,引领关注潮流,带给观众新视点,新体验,新感动

4.录制现场设置:以暖色调为基础,营造温馨平和的气氛,造型元素 现代化,简洁,大方,时尚。

第二部分 节目的流程

节目片头:插入 朱玲童年时的照片,获得的各种证书,发病时的状态,现在的生活状态,同时加上解说字幕,让大家对事件有个大致的了解。

主持人进场:主持人宣读一封来自网易湖南手机网友写给朱玲的信。题目是:《信与不信 》

我不愿相信 你美丽的容颜 已因痛苦而扭曲 我宁愿相信 那只是你有意怒目而瞪 以无声控诉这世间的丑恶 我不愿相信 你智慧的大脑 已摧残为废墟 我宁愿相信 你只是暂时被禁锢 禁锢在自己的脑海 我不能相信 骄傲的你 愿意如木偶般苟延残喘 我只会相信 那是你深深明白 悲惨的活着 亦能慰藉苍老父母凄凉的晚年

主持人:我们介绍我们本期的嘉宾朱玲的父母,朱玲的班长张利 主持人:我们先来看一段短片,了解一下我们身后的这位女孩。

朱令,女,1973年11月24日生。朱令出生在北京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亲吴承之,母亲朱明新。

朱令有一个比她大四五岁的姐姐吴今(是北京大学生物系学生,并于1989年4月在野三坡春游时意外身故)。

朱令从小就学习钢琴,15岁时开始学习古琴。1992年,朱令考取清华大学,入读化学系物理化学和仪器分析专业物化2班。朱令多才多艺,加入清华大学民乐队并成为主力队员,据清华民乐队的同学回忆,朱令在音乐上相当有灵气。此外,她还是游泳高手,曾经在清华的校运动会上多次得到名次。

1994年荣获全国高校艺术表演独奏组二等奖。另外,她也是北京市游泳二级运动员。

主持人:这就是我们今天的女主角朱玲,一个聪明可爱、学习优秀的女孩。吴伯伯,朱玲小时候是个特别听话的女孩子是吗?

吴承之:回忆起朱玲小时候的情景„„老人眼里满是欣慰。主持人:朱玲是什么时候发现有中毒迹象的? 朱明新:老人哽咽的叙述着事情的经过„„

主持人:最初发现有这种症状的时候朱玲是怎么给你们说的?朱玲以前回家会想你们讲述自己在学校的事情?

„„

主持人:这位是朱玲的班长,你好!在你和同学眼中朱玲是个什么样的人。张利: “她的优秀是自外及内的,是全方位的,迄今为止,我还未曾见过如此完美的人。天生丽质的她有着明亮的双眸、白皙的面庞,加上高挑的身材、高雅的举止,举手投足间带有一种与生俱来的贵族气质,辅导员甚至曾经建议她参加礼仪大赛。”

“而让我真切地感受到来自她优秀的压力,则是在有机实验课上。每次她都是来得最早,而又走得最晚。在匆匆瞟过实验步骤后,她便一气呵成地开始操作。其动作熟练、麻利。我曾经试图追赶她的速度,但总是徒劳无功,即使有时在速度上接近,可是在质量上又有悬殊的差别。在她身边,我感到一种巨大的压力,我怀疑自己的能力,甚至怀疑是否选错了专业。”

主持人:针对网络上人们对嫌疑人的各种质疑,作为父母你们怎样看待的? 吴承之:我们无权对这个问题提出质疑,我们没有办法怀疑别人,我相信每个人都是善良的。我们相信法律是公平的,会给我们一个合理的解释。

主持人:朱玲现在的生活起居都要靠别人帮助吗? „„

主持人:针对最近网络上网友们在白宫请愿,你们的态度是什么? „„

篇3:南宁城市形象传播策划案

策划团队以访谈形式为主,问卷调查为辅,进行多种形式、多种渠道的调研。结果表明,南宁首创东盟经济、文化中心城市形象,具有独一无二的特色,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开通了南宁走向多区域的国际通道。然而,由于中国与东盟国家交流活动单一、交流范围狭窄,南宁作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中心、中国—东盟博览会的永久举办地,没有很好地扩大、加深与东盟国家的交流,至今也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城市形象对外传播方案。

为此,本案拟定“把南宁打造成为东盟经济、文化中心,传播南宁东盟经济、文化中心城市形象”的公关目标,以南宁及东盟国家民众、东盟国家留学生、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投资商、民间协会组织等为目标受众。建议南宁市政府采取“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和“先难后易”的总策略,在整个活动中,强调以情感人、以情动人,因为只有使南宁文化与东盟文化的融合相得益彰,最终才能真正将南宁城市形象成功传播到东盟各国。由于东盟各国文化错综复杂,致使南宁城市形象对外传播挑战重重,建议南宁市政府以中国—东盟博览会的召开为契机,通过在东盟国家各城市不间断的传播工作,维系南宁在东盟各国民众心目中唯一不可替代性的地位。在对外传播获得一定成效后,再转战国内。

建议采用“宣传型、建设型、维系型、交际型”四大活动策略:以“邕揽天下人”为主题,运用大众媒体和内部沟通的方法,开展一系列主题传播活动,旨在传播南宁——东盟经济、文化中心的城市形象;通过南宁、东盟各国城市间的文化交流,充分挖掘南宁与东盟各国文化的共通性;通过在东盟国家各城市不间断的宣传和工作,维持南宁在东盟公众心目中的良好形象;通过文化交流年、双语演讲比赛等活动,深化南宁市民与东盟各国民众的友好关系,进一步建立长期友好战略经济合作伙伴关系。

本案拟定整体传播策略、阶段性重点传播策略和差异性传播策略。整合媒体资源,以网络媒体打开突破口,包括电视、平面等在内的传统媒体辅助配合,进行高覆盖立体式传播,实现南宁文化品牌价值最大化。活动传播紧密结合东盟文化元素,建议在每个阶段采用不同的传播强度,强化与公众互动,重点传播阶段性成果,针对不同的主题活动、不同的目标群体采用不同的传播策略和传播方式。

logo阐释:“邕”上为“川”,山水之意,下为“邑”,潮湿之意,寓意山水相连、风光秀丽。“邕”是南宁的简称,邕字最后的勾勒笔画象征着南宁有着兼容并蓄的人文环境,招揽天下宾朋。

拟定推出主要面向东盟国家的五大主题活动:通过“邕揽天下人”——南宁城市形象传播系列活动新闻发布会,隆重推出南宁城市形象传播项目logo;通过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经济发展高层论坛,与东盟各城市携手共进,构建东盟和谐国际环境;通过中国—东盟国际文化交流年,增强南宁与东盟各国城市文化交流,建立南宁与东盟各国城市的良好关系,进而辐射到全世界;通过“中国—东盟和谐之音”国际双语演讲比赛,为中国—东盟友好合作企业提供人才选拔基地,为各高校学子提供更多、更好的就业机会;通过东盟民歌·相约南宁系列活动,加强南宁与东盟各国之间的民歌艺术交流。

专家点评

马志斌第三届中国大学生公共关系策划大赛执行主任、评委

篇4:新春“酷行”策划案

每一年,都会有同样问题。每一年,也都会有不同答案。

而对于旅游,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散心、探望亲朋、增长见闻、制造艳遇……都是让你摆脱原地不动的理由。

其实,无论是踏寻古迹,还是去欧洲小镇发呆,无论是去戏院、博物馆享受艺术的盛宴,还是与有故事的桥们相会,都是值得你为之精心准备一番的。在收拾行装之前,用文字感受目的地的生趣意致,或是,先做个关于它的美梦——在心里为下一站的风景酝酿微笑,拒绝没有准备心情的“裸”奔。

游走在几千年的时光碎片里

游走在几千年前的时光碎片里,我们的感受会瞬间变得厚重与开阔。

一个生活在现代社会里的人,是多么需要这样的旅程,让我们站在残破而古老的建筑前,明白自己的渺小,亦懂得那些所谓能满足自己的一个昂贵的手提包和一支色彩鲜艳的口红都是再空虚不过的追求。

雅典卫城

到雅典如果不去卫城,就如同来过北京却见过长城。卫城对于希腊的意义不仅是一个地标,还是一个历史坐标和精神坐标。

卫城之上,最有名的建筑是建于公元前5世纪的巴特农神庙。当时,几乎全希腊最顶尖的专家都在这里工作,不只是建筑师、画家、雕塑家、木匠和石匠,还包含政治家、数学和哲学家。经过许多激烈的讨论和争辩,神庙的设计在极挑剔的情形下定案,线条和比例都十分洗练,不容有一点瑕疵。

这座古老的建筑,在天空下兀自骄傲的站着,行走之间,我仍然能够感受到它在历史的某一个坐标点上,曾是那么的不可一世,虽然今天华丽已渐渐剥落,但每一个古老的碎片都切切的提醒着来者,在它的身上镂刻着漫长的时光痕迹,有爱,有愤怒,有忍耐,还有死亡。

罗马

罗马的行程里当然不能缺少罗马最富盛名的埃尔·杰姆斗兽场。

斗兽场建于公元3世纪初。古斗兽场其实就是娱乐场,是用来看比赛的。比赛的内容是猛兽和猛兽斗,人和猛兽斗,或者人和人斗。不管谁和谁斗,比赛都非常残酷,直到赛出一方死亡才收场。所以,两千年前斗兽场上的呐喊声只有唯一的一句——“杀死它!”

公元8世纪时,贝达神父曾预言“几时有斗兽场,几时便有罗马;斗兽场倒塌之日,便是罗马灭亡之时;罗马灭亡了,世界也要灭亡。”一千年前,日尔曼人打进罗马城,古罗马城被洗劫一空,斗兽场也被人遗弃,一时竟成为人们挖掘大理石寻找建筑材料的来源。这也部分地应验了贝达神父的预言。只是罗马城仍旧存在,世界也没有灭亡。

今天的斗兽场剩下的已是断壁残垣了。虽然它的宏伟已经塌了一大半,但在混乱中仍然保持光芒四射,只是没有了次序,一个个世纪重重叠叠,辉煌,寂灭,充满光彩的碎片和不确定年代的瞬间,断开的墙,七高八低的看台,遍地的诱惑和危险,像旋风一样不加解释的就把时光卷走了。

迦太基

迦太基在离突尼斯市17公里外的海边。

古代的迦太基城是第一个城市国家。居民为腓尼基人,他们长于航海和经商,古罗马人称他们为“布匿”,是商人的意思。公元前6至5世纪,迦太基曾极盛时期,后来,迦太基被罗马帝国灭亡。公元7世纪末,迦太基进入了阿拉伯文化时期,但腓尼基人、罗马人留下的文化仍然不可深深的留在了那些破落的石碑、墓葬、公共浴室和剧场里。

这里古罗马露天剧场是闻名于世的古迹,它由舞台和观众席组成,观众席成半圆形,剧场是用石头砌成的,音响效果极好。剧场四周林木扶疏,芳草萋萋,微风吹来,似有先人走过。

迦太基有“新城”之意,然而3000年的流月已逝,这片“新城”之中,剩下的只是颓败的断墙了。那些不完整的罗马式柱子有些荒芜的立于高处,还是一片不可逾越的巨大,高高在上的告诉你,你的渺小和微弱。

马丘比丘

马丘比丘位于秘鲁境内,深藏在库斯科西北方80公里的安地斯山脉之中。

马丘比丘依附在一座高山侧面的悬崖峭壁上,3000多级台阶的100多座石梯把庞大古城的各个不同部分连接了起来。

在黎明拂晓前或夕阳黄昏之际,攀登到Huayna Picchu的高耸尖顶上,观赏整个马丘比丘遗址是最最令人感动的时刻,这时马丘比丘如同一座悬挂的“空中城市”,悄悄沉睡在云雾缭绕的峭壁间,当太阳的光线散落在岗岩筑砌的神殿和祭坛上时,整座遗迹呈现出暖暖的生活气息。

沿着斜坡小径向下走,会经过巨石阶、梯田和墓地,有些小路因为太久无人经过,已被苔藓和蔓草占据,路虽然荒芜了,但丛生的杂草仍然掩饰不住马丘比丘的往日繁华,于是后来者就会更加疑惑,这耗尽心力筑成的雄伟城市,四百年前为何被印加人舍弃不顾?

谜一样的遗迹,没有只字片语的交代,嘎然而止,像桃花源般的马丘比丘遗迹,从此不食人问烟火四百年。如今,仅留下一个个神秘的传说,让后人去揣测、想象。

在欧洲小镇“梦里不知身是客”

散落在欧洲的许多乡村小镇其实比繁华的大都市更有魅力。

它们大多保持了古老的欧洲文化、甚至连建筑本身也是几百前的,小镇上,到处弥漫着成熟后的安坦和怀念,在这里,我们终于不必行色匆匆,终于不必跟着人潮去拜访和告别,终于明白了什么是“梦里不知身是客”……

戈德小镇

戈德小镇藏在普罗旺斯的鲁伯隆山谷里,任何一个到过小镇的人都会相信,它简直就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

戈德小镇依山势而建,像一个立体雕塑,远远望去,如同传说中的巴别塔,但是到了每天清晨和黄昏,当整座古镇沐浴在晨光和夕阳之下时,它看上去又似一个刻有复杂装饰、造型奇特并且正在燃烧的大壁炉,让守望者的心温暖得随时会被熔化掉。

小镇至今仍然保留着中世纪的质感,镇里的房屋与城堡几乎都是自16世纪起就被完整保存下来的,难怪这里的居民会说他们承受着祖先的恩泽,天天生活在一处处文物中。

戈德小镇的建筑虽美,但最美的还是山谷里的大片原野,特别是每年盛夏到初秋,这里便溢满熏衣草不同明暗的紫色,浅紫、黛紫、青紫、深紫交错伸展在眼前,旋转着,缓缓而去,美得不可言说。

班贝格

到德国水乡班贝格旅行,可以不带旅行书,但一定要带一张的唱片,因为这座小镇太像是一段华美的音乐了。

去班贝格,推荐的唱片是《赋格的艺术》。巴赫如同一个旋转的魔术师,把高高低低的旋律,组合得五光十色,斑驳陆离,只要听,便觉氤氤、幽幽、隐隐。

班贝格就是这样一座幽隐的城市。班贝格城已有千年的历史。因此这座城市也典藏了各年代的艺术风潮与建筑时尚风格,从罗马式、哥德式、文艺复兴式到巴洛克式的建筑都可以一一寻到。

雷格尼茨河两岸的高台上耸立着四座尖塔,雄伟庄严的班贝格大教堂就建在此处。旧王宫和新王宫将教堂广场围着在中央,抵近仰望这座大教堂,才发现它是一组建筑。

班贝格大教堂是德国最出色的建筑之一,海因里希二世于1004年创建了这个教堂,12世纪末曾毁于一场大火,现在的大教堂是13世纪建的,因此,它有的部分是后期罗马风格,而有的部分又是初期哥特式风格。

在教堂附近有一间极小的咖啡馆,它藏得很深,并不易被发现,但你只要循着黑咖啡涩涩的香味,便会找到它了,但上好的咖啡就如同品酒,千万记得浅尝辄止。

隆达

隆达小镇是典型的西班牙式风格,热情、奔放、虽然有点颓败,但疯狂起来仍然不顾一切。

隆达建立在740米高峡谷上,被河谷切割成新、旧两城,饭店、餐厅、商店多半聚集于新城,不过隆达最有看头的,还是得跨过新桥去旧城才能发掘。连接新旧城的新桥,横跨在峡谷上的景致最具气势,峡谷下就是万丈深渊,但还听得见潺潺流水声。如果沿着步道下切到溪谷,由下往上取景更是壮观。

一走进旧城,浓浓的中古伊斯兰异国风情就蔓延而来。这里的景点以保存完整的伊斯兰教文化遗迹著名,包括十四世纪摩洛哥王子所住的宫殿,和昔日摩尔国王居住过的摩尔王之家。从这些建筑的细节就可以看出,曾经,隆达也曾经有过艳光四射的年代。

如今,隆达小镇虽然已经卸去厚厚的浓妆,眼角布满皱纹,但她却仍然寻找倾诉她的耳朵,说她过去的风流故事。

巴斯

许多人来小镇巴斯,都是为了作家简·奥斯汀而来。

简是一个随时都可以在生活里寻找小幸福、小情趣的女子,我并没有看过她的画像,但我猜想她一定是一个优雅而美丽的女人。她的世界,是穿着蓬蓬裙自在旋转的交谊舞,是唠唠叨叨的下午茶,是甜甜的小点心,是英式淑女闷骚的风花雪月。

简最初并不喜欢这座老城,但后来她迷恋上了这里美妙的音乐会、绚烂的烟火和玩不够的Party。

巴斯城是古罗马人建起的城市,因为历史久远,所以城里的建筑风格也各不相同。两千年前的古罗马浴场、500年前的修道院、200年前的咖啡馆、20年前的小书局、以及5年前开业的意大利名牌服饰店都在巴斯以自己的方式存活下来,就像是一张灰阶丰富的黑白照片,巴斯这座小城也被时间的光影层层叠叠的投射出不同的影像。还好,有简的文字一直在耐心的帮我解读这些影像,才令我不至于在长满青苔的石街上迷失了去路。

戏院:恋上“音乐天使”

自从看过了《歌剧魅影》,我再去各地旅行看到戏院时,就会有一些特别的感情。

在这些华丽的戏院地下,会不会也有一个自称是“音乐天使”的神秘精灵,他长年倾听那些美丽女子的歌唱、窥视她们优美的舞姿,是否会爱上她们其中的一个?

我找不到神秘精灵,自然无从知道答案,但我在看过了一场场戏院里的完美表演后,却真的爱上了他们。

悉尼歌剧院

如果在这个世界上要找一座只有几十年生命的年轻建筑,却堪与已过千年的古罗马斗兽场、印度泰姬陵相提并论,那么惟一的答案无疑是悉尼歌剧院。

造型独特的悉尼歌剧院,它的意义早已远远超出于歌剧院本身了。它不仅是悉尼的精神象征,更是这座城市的灵魂,是20世纪最无与伦比的经典建筑。

雪白的贝壳造型的悉尼歌剧院坐落在碧绿的海水和皇家公园宁静的草地森林之间,它给人的感觉既壮观又精致,既气象万千又微妙细腻。歌剧院所在的邻水地区也叫环形码头,它离市中心很近,是悉尼重要的水路。

周末,环形码头小路的两边有很多街头艺人,比如歌手、琴师、还有打扮怪异的行为艺术者。歌剧院门前的广场上,常常有免费的露天音乐会,许多人一听到节奏便跟着手舞足蹈,在悉尼,音乐并不是令人仰望和严肃的对象,它是你的朋友,你的生活,只要你愿意,你随时都可以成为主角。

纽约大都会歌剧院

没什么历史感的美国人,虽然不擅长创立艺术、研究艺术,却十分乐于经营艺术、吸收艺术。纽约的大都会歌剧院大概就算是美国人经营艺术的成功之作。

纽约大都会歌剧院是纽约林肯表演艺术中心的核心部分,它的建筑风格,融古典与现代于一体,规模庞大,能容纳4000多名观众,是全世界屈指可数的大剧院之一。

1883年,位于百老汇和第39街的大都会歌剧院宣告问世,落成后的首演剧目是古诺的《浮士德》。

最初,大都会歌剧院不过是一群有钱人用来表示自己社会地位的社交场所,但大都会还是逐渐改变了它最初的目的,成为全世界歌剧界最为引人注目的舞台。在过去的100余年内,所有最优秀的歌唱家都曾登上这座舞台,包括那些对美国文化不屑一顾的法国人、德国人、英国人。

红磨坊

巴黎的夜,有一半的风光都聚集在红磨坊。

夜里,一架红色的风车在红磨坊的光束里不停的旋转,让全世界都看得到巴黎的放荡。

在巴黎,比红磨坊壮观雄伟的戏院多的是,但只有红磨坊能时时刻刻的保持着光芒四射的姿态,红磨坊是一个圣地,让人无法拒绝。

1899年在法国蒙马特尔开业的“红磨坊”,曾吸引了英国皇太子在内的上流社会名流及众多的青年作家、艺术家。那时,正是巴黎的“美好年代”,女人们穿着一种大蓬裙,马甲束紧细腰,她们忘情的在红磨坊跳康康舞,挺着胸脯翘着夸张的臀,大腿飞扬,一发不可收的灿烂。

经历了100多年风雨沧桑的“红磨坊”,在历史的境迁中,丝毫没有褪色,反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在巴黎,你或许不看一场加尼叶歌剧院的表演,但你一定要看一场红磨坊的康康舞。

维也纳国家歌剧院

第一眼看到维也纳国家歌剧院,便让人瞬间感受到维也纳气质。

那是一种磅礴的气势和一种从容的气度,辉煌壮观,却不会给人压迫感,奢侈华丽,但并不张扬轻浮,一切都恰到好处。

维也纳国家歌剧院建于维也纳市中心的格林大道,建于1861 — 1869年间。歌剧院建筑是文艺复兴风格,建筑结构富丽堂皇,流露出哈布斯堡王朝的奢糜之风。由于建造过程历时8年之久,剧院的两位建筑师均未亲眼看到剧院的落成。

100多年来,有许多的著名的作曲家、指挥家都曾担任过维也纳国家歌剧院的总监,比如马勒、理查·施特劳斯、卡拉扬·阿巴多等等。这些响当当的名字,每个人都是一个时代、一派风格、一种力量。不过,就算你不了解这些大师的作品也没有关系,至少当你站在国家歌剧院的大厅抬头仰望时,你会更加明白,“建筑是凝固的音乐,音乐是流动的建筑”。

桥,与另一个自己相遇

很迷恋那种从此岸走向彼岸的感觉。所以对于各式长短桥都很执著。

很多人相信一座桥就像是一个人生的转折,如果你疲倦了这此岸的辛苦,就不妨走过桥到那一岸的体味不同的风景与人生。

于是桥对于我们来说就是一段旅程,走过去,就会与另一个自己相遇。

叹息桥:日落的钟声响起时,我要在叹息桥下吻你

如果一对相爱的男女,在日落时分赶到威尼斯的叹息桥下接吻,那么,这对恋人从此便会一直相爱,永不分离……电影《情定日落桥》中的小男孩和小女孩坐在咖啡馆里,聚精会神地听着老骗子劳伦斯·奥立弗这样说。

当电影在世界各地公映后,叹息桥就更加成为年轻人向心目中的恋人表达爱慕之情的最佳地点,电影中的对白——“日落的钟声响起时,我要在叹息桥下吻你”也因此成为风行世界的又一经典爱情表白。

只是,在同一时刻刚好把乘船过桥、拥吻、落日钟声连在一起,还需要特别好的运气才行。但即使不能在落日的钟声响起时在叹息桥下与恋人相吻,也不必为此而叹息。能和相爱的人在落日时分,吹着海风,漂流在威尼斯运河上,这种浪漫,即使没有“情定落日桥”式的一吻,也同样会令情人感动不已,甚至会让我这样的孤身而来的旅人也有了身在爱河的错觉。

查理士桥:寂寞又撩人的美

有人说,只是站在查理士桥上,便以为自己是诗人了。

查理桥建于1357年,那时正是捷克历史上的黄金时代。桥右侧有一尊圣约翰雕像。据说他是查理士桥的佑护者。

查理桥上有许多艺术家和叫卖者,政府规定这座桥上只允许贩卖艺术品,包括音乐。任何时候,查理桥上的这些艺术家都是当之无愧的主角,尤其是那些歌手和乐师。沿桥缓行,你刚把一种琴声留在身后,前方就会传来新的乐音诱惑,同样优美。但他们无论多么忘情的演奏都不让人感到张扬,他们不是把查理士桥踩在脚下当作舞台,而是宁愿自己成为查理桥的美丽脚注。

当然查理士桥不仅是艺术的,更是感性的。在桥上,每走几步路就可以看到一对对情人站在桥中央,倚在桥畔热烈的拥吻,再加上秋天渐凉的风,情人们就依偎得更紧密了,而如此萧瑟场景里的浪漫画面,也许会让你不禁意识到自己的形单影只。

查理士桥寂寞又撩人的美,正需要你与心灵相通的另一人当时当地共同分享。

伊瓜苏桥:一场神圣的洗礼

当地的印地安人说,伊瓜苏瀑布就像是一场革命。

阳光下,所有沸腾的颜色,形状,气味都好像沉浸在一条光影闪烁的长河里,大风汹涌而过,刺耳的呼啸好像可以把时间分散成无数个碎片。

辽阔的大水风景已经令人心惊,但充满想象力的巴西人却更是大胆的在伊瓜苏瀑布前搭建了一座岌岌可危的长桥,一直通到瀑布里。这长桥的设计,肯定是来自一个艺术家的构想。

天生怕水,但热情的巴西人却不由分说地把我推上摇摆的长桥。途中,我艰难的移动每一步,像一个蹒跚的老人,河水自天上压顶而下,有时我觉得自己像要被大水淹没,刹那间,会发现离死亡很近,又突然的变远,原来,生和死都是一线相隔的感觉。

当我走回长桥的终点时,全身尽湿。很冷,可仍然觉得痛快淋漓。虽然不是任何宗教的教徒,但走过伊瓜苏长桥却像是接受了一场神圣的洗礼。

金门桥:像撒旦的微笑一样美

来过旧金山的人都不会忘记它的海上浓雾,和满街盛开的荷兰菊、金盏花。旧金山的雾并不是伦敦式的忧郁紫雾,而是是闪亮的白色,底层银灰,浓密富丽,暧昧而又浪漫,像享利·卢梭画作中人间天堂的样子。

浓雾中最美的旧金山风景不是渔人码头、天使岛、联合广场或者九曲花街,而是壮观的金门大桥。

金门大桥在桥梁建筑学上简直是一个创举,它不是利用桥墩支撑桥身,而是利用桥两侧的弧形吊带产生的巨大拉力,把沉重的桥身高高吊起,所以整座金门桥显得朴素无华而又雄伟壮观。为了纪念设计者工程师史特劳斯,人们把他的铜像安放在桥畔。

篇5:电视节目策划案

第一部分:策划动机

在校大学生,是这个时代发展的主力军,关注他们的故事,解决他们生活、情感的问题,透析青年内心世界,打开他们的心扉,让每个年轻人都拥有一颗敢于追梦的心,在这青春最美好的时代里放飞自己的梦想。而校园电视台充分调动了学生积极参与电视节目制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栏目的策划,采访到摄像,主持都活跃着学生的身影,使校园电视台成为同学之间交流和学生了解校园动态的窗口。

第二部分:节目设定

一.节目名称

暂定名:《校园电视台》

二.节目类型

生活服务类

三.节目形态

将新闻和脱口秀以及娱乐巧妙嫁接

四.节目定位

(一)节目主旨

旨在通过全新的电视手段和多彩的节目内容对校园生活进行解读,服务教育教学,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二)节目内容

选题切入点:丰富校园生活

该节目采用《新闻纵贯线》《音乐Y地带》《大学生活看我的》三个板块。即采用新闻,娱乐和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将枯燥的校园生活变得有声有色,有血有肉,思想感情,审美意识和道德情操不断得到感染,启迪和升华。

(三)节目形式

该节目有演播室内和演播室外相结合的方式录制,因节目板块有三个,所以设节目主持5名(分为内景主持和外景主持),另视节目选题,酌情聘请嘉宾1~3名。

《新闻纵贯线》 :对校园内热点新闻进行追踪,为同学们提供最近的校园信息。

《音乐Y地带》 :点歌送祝福,利用音乐传递感情。

《大学生活看我的》 :通过对学姐学长的访谈,从中学习他们成功的经验或是对失败进行总结。

(四)节目特性

1.实用性。在校园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节目将给同学提供更多,更切实的服务咨询。

2.娱乐性。在泛娱乐化的时代,我们校园电视台的《音乐Y地带》版块为同学提供点歌送祝福的平台,给观众耳目一新的感觉。

3.贴近性。节目紧紧围绕校园生活的大事小事,让同学看起来亲切。

4.人文性。节目切入点是“丰富校园生活”,传达校园生活,充满人文关怀。

(五)节目风格

视听盛宴与探讨人生和博君一笑的完美结合。

(六)主持风格

轻松但不随意,严肃而不失幽默,亦正亦邪。

(七)节目长度

25分钟

(八)目标受众

大一到大四的在校学生

(九)播出地点和时段

建议播出地点:食堂

篇6:电视节目策划案

电视节目策划案

一.序文

国家体育总局于2003年11月18日批准电子竞技为我国正式开展的第99个体育项目,电子竞技真正走向了属于自己的发展道路。国家体育总局2013年3月决定,成立一支由17人组成的电子竞技国家队,出战第四届亚洲室内和武道运动会。对于电子竞技算不算体育项目,重庆市体育局方面也表示,电子竞技是国家体育总局确定的体育项目之一,这充分说明了它的确属于体育项目。这是一个新兴的体育项目,是一个人与人之间的智力对抗运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关注这一体育项目在我国的发展形势,很多电子竞技爱好者看到了自己喜爱的电竞未来发展的希望,一批批电竞爱好者也从未停止过对电竞发展的关注。

电子竞技就是电子游戏比赛达到“竞技”层面的活动。电子竞技运动就是利用电子设备作为运动器械进行的、人与人之间的智力对抗运动。通过运动,可以锻炼和提高参与者的思维能力、反应能力、心眼四肢协调能力和意志力,培养团队精神。“竞技”则指的是其体育的本质特性,即对抗、比赛。作为一个体育项目,对抗、比赛是最基本的特征,这也是电子竞技运动有别于其他电子竞技特别是网络游戏的主要不同。电子竞技运动有多种分类和项目,但共同的核心一定是对抗、比赛。

二.节目策划

1.节目名称:《电竞集结号》

2.节目类别:体育娱乐资讯

3.节目主持人:(待定)

4.节目主旨:倡导健康电子竞技,让更多人了解,喜欢电子竞技

5.节目定位:节目由主持人在国家制定的电子竞技相关法规限制范围内进行电子竞技最新赛事资讯的播送、及与电竞爱好者进行互动的体育娱乐节目。

6.节目内容:

(1)最新赛事资讯

(2)电竞明星动态

(3)电竞赛事解说

(4)电竞相关视频放送

(5)电竞装备推荐

7.节目目的:

(1)正确引导电子竞技运动在健康发展,树立正确的电子竞技观

(2)为扩大电竞爱好者提供展现自己竞技水平的平台。

(3)活跃高校电子竞技气氛,引导校园文化潮流,丰富课余生活。

(4)增强各队伍之间的合作往来,促进彼此的之间的友谊,互相交流经验心得,一起探讨体育的真谛,共同抵抗网络游戏的侵害。

8.受众群体:广大电竞爱好者

9.节目长度:60分钟(待定)

10.播出时间:

周一、周三、周五、周六

首播时间:中午十二点半到下午一点半

重播时间:晚上九点半到十点半

11.设备和场所:

(1)演播室

(2)合成制作机房

(3)摄像机和拾音话筒2套

12.节目亮点

(1)当前最新赛事的实况以及知名电竞明星动态报道,具有新闻的时效性和新鲜感;

(2)知名解说的游戏讲解以及电竞明星的设备推荐,具有权威性和知识性;

(3)最新火热电竞视频富有娱乐性。

13.注意事项:节目中不得有低俗成分,不得有违反国家、党的利益的言论,不得有不利于民族团结的言论,不得有主持人主观偏激的言论。节目尊重他人的话语权,积极听取受众意见。

三.节目产生和发展的必然性

对电子竞技高度关注的群体来看主要集中于年轻人,因此在节目播出时间安排上也符合年轻人的生活工作学习时间,与此同时此节目也会吸引众多电子产品商(电脑,键盘,鼠标,显卡等等)来赞助节目由此可以得到相关大量的广告赞助增加电视台收入。

篇7:《家书》电视节目策划案

一、节目介绍........................................................3

(一)、节目背景.................................................3

(二)、节目宗旨.................................................3

(三)、节目概况.................................................3

二、节目分析........................................................4

(一)、受众分析.................................................4

(二)、可行性分析...............................................4 1.主观条件......................................................4 1.1 编导具有成熟的经验..........................................4 1.2 公益节目的贴近性............................................4 2.客观条件......................................................4 2.1 人力资源的优势..............................................4 2.2 稳定的收视群体..............................................5

(三)、可能存在的问题...........................................5 1.对于被拐儿童的二次伤害........................................5 2.现场嘉宾情感上的不可控性......................................5 3.可能面临人文关怀缺失的问题....................................5 4.竞争问题......................................................5

三、节目流程........................................................5

四、节目人员安排....................................................7

五、节目宣传........................................................7

六、节目经费预算....................................................8

(一)器材耗材类................................................8

(二)人员类....................................................8

(三)其他......................................................8

七、节目效果预测....................................................9

(一)、节目的经济收益...........................................9

(二)、节目的社会反响...........................................9

《家书》电视节目策划案

一、节目介绍

(一)、节目背景

家,对于每一个孩子来说,不仅仅是一个窝,更是一个依靠,一种归属感。“江水三千里,家书十五行”,家书对于离开家的孩子就像一根牵住风筝的线,线的这头是父母,线的那头是远在他乡的自己。然而,对于被拐卖的孩子来说,自己像是断了线的风筝,一直寻找家的方向,线这头的父母,苦苦追着风筝飘荡的方向。《家书》节目将镜头聚焦于刚重新回到家庭的被拐儿童,讲述被拐儿童的父母努力寻找孩子和孩子被拐过程中的辛酸经历。《家书》节目希望能够打开一个父母和刚回归家庭的儿童交流的心灵之窗,同时也希望能够传播打拐防骗的知识,能够让更多的被拐儿童能够回到父母的怀抱。

(二)、节目宗旨

聚焦重新回归家庭的被拐儿童的故事,从被拐儿童及其父母的视角出发来讲述被拐儿童在回归家庭过程中父母的寻子过程和孩子的经历,通过双方经历的叙述来提高大众防骗打拐的意识,同时也呼吁更多的社会上志愿者加入到寻找被拐儿童中来。另外,在节目的过程中也为重归家庭的被拐儿童提供一个敞开心扉的机会,打造一个和父母交流的对话平台,通过“家书”这种含蓄的情感对话形式为交流打开心灵之窗。《家书》节目以“孩子,我们回家吧”为节目口号,从公益角度号召大家一起为更多孩子重回家庭而不断努力。

(三)、节目概况 1. 节目名称:《家书》 2. 节目时长:60分钟

3. 节目口号:孩子,我们回家吧 4. 播出时间:每周六晚9点 5. 播出平台:湖北卫视

6. 播出次数:每周六首播一次,周日重播一次

7. 播出方式:录播与直播相结合。故事的讲述可以采用录播,现场采用直播 8. 节目风格:感人、抒情

9. 主持人风格:情感细腻、有很强的应变能力;具备一定的心理学知识

二、节目分析

(一)、受众分析

《家书》节目的播出时间为每周六晚9点,所以主要受众为20-50岁的大众。同时,《家书》节目的镜头聚焦于被拐卖儿童这一群体,对于提高防拐骗意识、寻找尚未回家的被拐儿童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因此,《家书》节目的核心受众为25-40岁的父母群体和6-14岁的儿童群体(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拐卖人口案件中婴儿、幼儿、儿童年龄界限如何划分问题的批复》中规定:“六岁以上不满十四岁的为儿童”)。

(二)、可行性分析 1.主观条件

1.1 编导具有成熟的经验

湖北卫视的编导拥有成熟的电视节目专业实践经验,曾经成功制作过《非正式会谈》、《调解面对面》、《我为喜剧狂》等优秀电视节目,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领域中有了一定的节目编导经验积累,所以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驾轻就熟的制作本档电视节目。

1.2 公益节目的贴近性

伴随着公众公益意识的提高,公众对于弱势群体的关注日益增加,人们开始渴望为弱势群体提供人文关怀和帮助。《家书》节目作为省级电视媒介制作的电视节目,将镜头聚焦在被拐儿童这一特殊群体,描述被拐儿童的被拐经历和父母的寻子历程,同时在现场为双方提供深入交流的平台来为儿童进行疏导,有助于打破父母和刚回家的孩子上的心里隔阂,提高公众的防拐防骗意识,打击拐卖儿童的行为。此外,节目又发起“宝贝回家计划”,有利于号召全社会行动起来,帮助更多的被拐儿童回家。因而,因为节目的公益性质,更加贴近了社会大众。2.客观条件

2.1 人力资源的优势

湖北卫视作为省级卫视,在设备更新、人才积累和资金支持上具有独到优势,通过丰富的可利用的资源,湖北卫视能够完全独立的制作《家书》节目。同时,湖北卫视还能够利用自己的品牌影响力和宣传渠道来为《家书》节目进行系统的宣传推广。

2.2 稳定的收视群体

湖北卫视作为湖北省的地方频道,一直扮演者湖北省电视门户的角色,在湖北省已经有了固定的收视群体,培养了受众固定的收视习惯。此外,湖北卫视作为上星频道在全国也有一定的收视人群,因而为《家书》节目收视奠定了基础。

(三)、可能存在的问题 1.对于被拐儿童的二次伤害

由于《家书》节目嘉宾群体的特殊性,在播出的过程中,对于被拐儿童被拐经历回忆上的处理不当,会使得被拐儿童回忆起被拐的痛苦经历,从而在心理和生理上给被拐儿童及其家庭造成一定的情感伤害。2.现场嘉宾情感上的不可控性

《家书》节目叙述的内容是一个极其感性的话题,当事人在叙述个人经历和故事的过程中情绪有可能不稳定,从而可能会出现主持人无法掌控的局面出现。因此,在节目制作的过程中要设置多个应变的方案。3.可能面临人文关怀缺失的问题

在有关嘉宾的音像资料和道具材料的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导致嘉宾在现场出现尴尬、难过和自卑的局面,务必避免使用不恰当的资料和道具材料,在有关嘉宾的资料和道具材料使用上要事先征得嘉宾同意,对嘉宾和当事人必须有人文关怀,尊重嘉宾和当事人的内心感受。4.竞争问题

湖北卫视的情感公益类电视节目的制作经验不够成熟,在情感公益类电视节目的运营上缺少成熟的方法。现在,情感公益类电视节目已经风生水起,浙江卫视、湖南卫视、东方卫视和江苏卫视都有自己成熟的品牌电视节目,竞争激烈,生存压力大。

三、节目流程

下面介绍一下《家书》节目的基本流程: 第一部分:播放0-30秒左右的片头。片头制作成动画短片,包含家书、父母、孩子和能够展示寻找过程的要素,目的在于体现出《家书》节目父母和被拐儿童历经艰难重新相聚的主题,在主题音乐的使用上要感人和抒情,但是不能太悲观伤感。

第二部分:节目开始阶段。节目主持人走上场并进行自我介绍,说串联词,将节目的主旨引出来,并且介绍和感谢节目的冠名商。然后,通过视频短片介绍今天第一位朗读家书的主人公,然后邀请嘉宾来到节目舞台。

第三部分:写给你的家书。嘉宾来到舞台后,站在朗读台上拿着自己写给刚刚重新回到家庭的被拐儿童的家书,读着写给孩子的信。在嘉宾朗读家书的时候,舞台的灯光要为暖色的、柔和的灯光,背景音乐要舒缓,配合嘉宾在朗读过程中那种自然的情感流露。

第四部分:邀请家书朗读者的亲人和孩子来到现场。主持人和嘉宾进行互动提问,父母叙述自己寻找自己孩子的艰辛过程,孩子可以适当的回忆自己被拐的经历以及被拐后的生活状况。(在父母叙述寻找孩子的过程中,视情况需要可以展示一些视频和物品;对于被拐孩子的回忆上要处理得当,当孩子不愿意时,切记不要诱导和强迫孩子回忆不愿回忆的部分被拐经历,防止对孩子造成二次伤害)。在这个部分,主持人要发挥好自己控场的能力,对嘉宾情感的引导上要细腻含蓄,同时也要做好突发状况的应急准备。

第五部分:现场的专家针对嘉宾的回忆细节,指出防止拐骗的一些注意事项;心理专家针对孩子重归家庭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给出一些针对性的建议。(心理专家在提出建议的时候要注意措辞,在对儿童状况的描述上要语气亲和,以倾听者的角色来给予建议,避免使用贬义的、消极的和负面的词汇)。

第六部分:我的回信。被拐的孩子在第二现场给父母写一封回信,说出自己此时此刻最真实的感受,以及对今后生活的一些想法。写完后,再来到朗读台前,读着这封写给父母的回信,父母描述听完孩子写给自己信的感受,最后表达对新的生活希冀。

第七部分:邀请下一位嘉宾,剩下的环节与第一到第六部分相同。第八部分:节目结束。主持人感谢冠名商和赞助商,同时感谢专家团和全场观众的配合。同时,在节目的片尾部分展示仍然没有回家的被拐儿童并留下有关的联系方式,希望观看节目的观众和志愿者有线索的能够通过联系方式来联系节目组和被拐孩子的父母。

第九部分:宝贝回家计划。开通宝贝回家计划官方网站,发布被拐儿童的信息,帮助被拐儿童回家。设立宝贝回家计划专项公益基金,资助寻找自己被拐孩子的父母和志愿者。

四、节目人员安排

导演组:1组。负责节目的前期策划工作,制定初步的节目执行方案;安排节目的现场衔接,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安排现场机位和其他各工位的分布。

导播:2名。能熟练操作播控设备;对电视工作感兴趣,能吃苦耐劳,有团队合作精神;责任心强;心理素质好,能应对直播过程中发生的各种突发状况。

撰稿:2名。能独立完成《家书》节目稿件的撰写、编辑工作;有一定的选题策划能力,能够做出富有感染力的选题;要有一定的文学素养,撰写的稿件有温情、有深度。

摄像:3组。能够熟练操作摄像器材,独立的进行节目摄像工作;执行嘉宾VCR的外景拍摄工作;参与后期剪辑会议,提供剪辑意见。

后期制作:2名。能够熟练使用后期软件,独立进行节目的剪辑编辑工作;协调节目包装单位,进行节目包装设计;嘉宾VCR的剪辑工作;拍摄素材的保管建档等。

宣传统筹:3名。负责《家书》节目的宣传工作;负责《家书》节目冠名、特约赞助、协办等招商事宜和专家的联系工作;负责《家书》节目官方公益网站的运营维护、公益基金的统筹管理工作。

场务:2组。负责《家书》节目现场嘉宾、主持人和专家的服装、化妆等工作;负责《家书》节目的舞台灯光、现场管理等工作。

五、节目宣传

网络媒体:通过搜狐网、新浪网、腾讯网等门户网站进行宣传;开通官方微博和微信公众号,增加与网友的互动,同时邀请部分的网民(主要为父母群体和志愿者群体)参加现场节目录制;可将节目视频在优酷土豆视频等各大门户视频网站同步播出。

平面媒体:在省内具有知名度的平面媒体上整版宣传;进行节目的专访,让观众更好的了解节目理念和节目意义。

电视媒体:在节目播出前以及播出中,电视台给与一定时间段进行宣传(如拍摄宣传片、制作节目主题曲等)。

六、节目经费预算

《家书》节目每期经费预算由三部分构成:器材耗材类、人员和其他。

(一)器材耗材类

第一、有关摄像器材、摄像辅助器材、照明器材、摄影棚和摄影场地等为电视台固有财产,使用时不产生额外的经费预算。

第二、有关服装费、化妆费、道具费和资料影印等为电视台固有开销,使用时不产生额外的经费预算。

第三、有关节目后期外包设计部分,1800元/分钟,预计片头片尾一分钟左右,总计1800元左右。

(二)人员类

第一、有关电视台工作人员的薪酬支出按照电视台工资标准计算,节目制作过程中不产生额外的经费预算。

第二、有关节目相关专家邀请费用部分,500元/人,预计邀请专家4人左右,总计2000元左右。

第三、有关节目嘉宾邀请费用部分,500元/人,预计邀请嘉宾6人左右,总计3000元左右。

(三)其他

主要为外景拍摄过程中所产生的交通、住宿和餐饮的费用,按照每天300元/人,预计2天4人左右参与拍摄工作,总计2400元左右。

主要为节目的平面媒体宣传所产生的费用,具体价格待定。

七、节目效果预测

(一)、节目的经济收益

《家书》节目收益来源于以下几个部分:

一是来源于广告,即电视节目广告招标产生的节目冠名费; 二是来源于版权费,向各大电视台和视频网站出售节目制作版权。

(二)、节目的社会反响

篇8:电视节目策划案

可见, 在环保与可持续发展的路上, 陶氏已经迈出了很大的一步。于是, 本案试图将化学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关联到一起。但经过调查发现, 只有8%的人表示对陶氏有一定的了解, 57%的人对化工行业的印象呈负面, 只有15%的人认为化工行业与城市可持续发展是有关的。

于是, 本案面对着建立陶氏与城市可持续发展之间关联这样一个宏大选题, 需要解决的是扭转人们对化工行业的认知偏差这样一个巨大难题。

针对此, 本案的传播活动采取了名为“12345”的化学反应传播。“1”是指一条主线;“2”是指两种传播;“3”是指三个议题;“4”是指四类人群;“5”是指五次催化。

一条主线即寻找109位知名人士, 将他们分为七个主族, 使之与化学元素周期表中的109种元素一一对应。以邮件、博客、微博等途径探讨与化学相关的三个问题: (1) 如果没有化学, 城市会怎样; (2) 我的绿色生活与低碳城市; (3) 化学成就多彩城市。所有的答复将于传播尾声在陶氏上海的沪上生态馆进行展出。部分知名人士也将作为嘉宾出席当天的活动。

二种传播即整个化学反应都将以网络媒体宣传为主, 传统媒体宣传为辅, 实行双线传播。

三个议题即依据与名人对话的三方面问题, 将整个传播设计为预热、净化和升华三个时期。其中, 预热期在于引发人们关于化学建造现代城市的思索, 为期1个月;净化期在于消减人们对于化学污染生活的误解, 传播化学有助于建造低碳绿色生活;升华期增强人们对于化工产业的美好认知, 也将持续一个月。

四类人群即锁定的目标受众, 整个传播过程中将舆论圈分为四层——舆论领袖 (109位知名人士、官员、行业人士) 、舆论中坚 (权威媒体记者及相关人员) 、舆论扩散人员 (网络等媒体记者及相关人员) 、草根层 (关注环境、注重生活质量的人士、媒体覆盖人群、游戏覆盖人群) 。

五次催化是指在预热期, 主要是投放热点视频和漫画, 如“没有化工的世锦赛”、“没有化学的生活”, 引发人们对于整个传播的关注。在净化期, 投放SNS游戏“陶氏净水厂”, 使人们直观体验化学与低碳绿色生城市的紧密关联。为了能够更好的展现陶氏行业领军人的风采, 我们以现有的行业论坛会议为契机, 倡议建立“绿色化学联盟”。

同时, 将与权威电视媒体合作, 为整个舆论的扩散奠定基调。在升华期, 模拟奥运火炬在线传递的方式, 在线传递“陶氏生态灯”。“生态灯”将在109位名人书信展发布会的现场点燃。整个传递将从109位知名人士开始, 接着是普通民众。

整个策划案将持续半年, 通过三个阶段五次催化, 并且综合运用官方网站、EPR、PR、SEM、SNS等多种途径和渠道进行传播。整个过程将覆盖到两家电视媒体, 20家平面媒体, 100家网络媒体, 能够有效覆盖130—150名舆论领袖, 400—500名舆论中坚, 最终实现5000万到8000万人次的草根受众接触到传播信息。通过线上与线下的互动, 使深层沟通与互动体验相结合, 最终实现舆论领袖与草根的互动。最终建立“陶氏化学=城市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品牌认知关联, 扭转社会大众对于化工行业认知的偏差。

专家点评

马立新陶氏化学 (中国) 投资有限公司大中华区公共事务总监

上一篇:小学三年级英语作文my mother下一篇:蔷薇花的种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