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廉洁修身第6课 知错就改

2024-06-07

四年级廉洁修身第6课 知错就改(共2篇)

篇1:四年级廉洁修身第6课 知错就改

第6课 知错就改

【教学目标】

1.理解知错就改的含义。

2.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及时做出改正。【教学重难点】

1.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及时改正。【教学准备】

① 多媒体课件。

② 学生收集有关“知错就改”的名言警句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导入:同学们,请大家读一读这些格言警句 ①:承认错误是一个人最大的力量源泉。②:知错就改,善莫大焉。

③: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2.你怎么理解以上句子呢?

3.这些句子都告诉我们人要知错就改。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走进自省园。(板书:知错就改)

二、走进自省园: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1.默读课文中的故事《唐太宗知错怀鹞》。2思考:唐太宗知错能改,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3.小组讨论思考题。

三、走进自省园:生活心语 1.默读《绝强的彬彬》 2.讨论:

①彬彬为什么扭头就跑? ②如果你是彬彬,你会怎么做?

3.本组表演续写的课本剧《洋洋的故事》。①默读《洋洋的故事》。②小组讨论后续写故事。③小组合作演出续写的故事。

4.小结:知错,还有及时改正(板书:知错就改)

三、走进自省园:导之以行

1.我们来尝试:大家拿出自己的作业本,小组内大胆说出自己的错题,思考错题产生的原因,并一起讨论出解决的方法。

2.讨论后汇报。

3.小结:错误是不可避免的,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就是改正了一大半。知错就改,你才能不断进步,健康成长.(板书:不断进步)

四、名言导航,情感升华

1.再次读一读这些名言警句,你又有什么新的体会? 承认错误是一个人最大的力量源泉。——美.特里 知错就改,善莫大焉。——《左转·宣公二年》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增广贤文》 2.请学生说说自己收集有关节俭的名言。3.总结

篇2:四年级廉洁修身第6课 知错就改

教学目标:

1.知道节俭是一种传统美德。认识节俭是一种良好的生活习惯,是一种生活智慧,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态度。

2.明白当今时代还需节俭的原因。

3.懂得以艰苦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做一个崇尚节俭、珍惜劳动成果的好孩子。教学重难点:

1.了解节俭的实际意义。

2.如何才能做到节俭,把节俭这传统的美德真正形成一种良好的生活习惯。教学准备:

1.课外调查

①了解世界上粮食、水、电的有关情况。②搜集古今或身边节俭事例和关于节俭名言。③搜集身边浪费的现象,把它记录或者拍摄下来。2.时间:一个星期 教学过程:

一、真实回放,动之以情。

1.导入:同学们,这是我们学校的真实情景,(录像出示三个镜头): 镜头①:学校饭堂门前倒剩饭的3只大胶桶,剩饭堆满犹如小山冈,还不断有学生盘子里的饭只吃了几口就拼命地把剩下的饭往桶里倒,地上也洒了不少。

镜头②:空无一人的教室里9把电风扇正高速旋转,7支光管正放射着耀眼的光芒。

镜头③:厕所里,一个小朋友洗完手之后,水龙头没拧紧就忙着出去玩,水正哗哗地往外流。

2.同学们,看了这些镜头之后,你有些什么想法呢?

3.除此之外,你还看到身边有哪些类似的浪费现象?学生汇报调查结果。

大家都知道如此浪费是一种不道德、可耻的行为,然而你们可否知道(补充资料):

①我国人口已超过12.5亿,每年的净增长是 1200万人;人均耕地面积1.2亩,是世界人均值的1/4;目前耕地面积正 以每年30多万亩的速度递;全国40%的城市人口消耗的粮食依靠进口。从1981-1995年间,全国共减少了耕地8100万亩,每年因此而减少粮食生产500亿斤,而且现在这个减少速度仍然在不断加快。我国人们正逐渐面临缺粮的危机。因此,节约粮食刻不容缓。

②全世界有11亿人没有足够的饮用水。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预测,水的问题将会同20世纪70年代的能源一样,成为21世纪初世界大部分地区面临的最严峻的自然资源问题。联合国的分析资料指出:地球的淡水仅占所有水资源量2.8%左右,其中99%以上蕴藏在南北两极的冰雪中或在地下,其余不到1%的淡水又有将近一半被土壤和空气吸收,余下的部分蕴藏在地球表面分布极不均等的江河湖泊之中。据统计,过去的50多年,全世界淡水使用量增加将近4倍,每年高达4130亿立方千米,农业用水占全部用水的60%,因为过去的20余年中,灌溉面积增加1/3以上。亚洲国家的用水量增长最快。据预测,亚洲的用水量在新世纪将从目前占世界用水量的一半上升到近2/3。由于世界淡水资源分配严重不均,约65%的水资源集中在不到10个国家,而约占世界人口总数40%的80个国家和地区却严重缺水。

③每天浪费一度电,一年就浪费300多度电,就浪费了200多元,足够贫困家庭一个月的开支。

4.小结:一粒米、一滴水、一度电虽小,但积少成多,如果我国13亿人口每人每天都浪费那么“一点点”,后果是不堪设想的。那为了节约资源不浪费,就必须在生活上节约、俭朴。板书:节俭

二、走进勤俭园,晓之以理。

1.导:节俭可以节省资源,还是一种道德。现在老师带大家走进勤俭园,你一定会有收获的。

2.默读课文中的故事《节俭朴素的王选院士》。思考:

①王选院士是一个什么人?

②他有钱吗?你是从哪里知道?他的钱是如何分配的? ③名利并重的王选院士为什么还要过上节俭的生活? ④你从王选院士的行为中受到怎样的启发?

3.除了王选院士之外,我国古今中外还有不少节俭朴素的名人伟人值得我们学习,(课件出示两个名人故事):

苏东坡节俭成习

苏东坡一生在生活上都非常注重节俭。

公元1080年,他被贬官来到黄州时,生活窘迫。为了渡过困境,他订出了一套特殊的计划开支办法:把所有收入分成12份,每月一份;然后又将每份分为30小份,每天只用一小份。他把每月份好的每小份钱挂在屋梁上,每日清晨挑下一包来用,准余不准超。剩余的钱,他另用竹筒保存,以备意外开支之需。

后来,他又在朝廷中做了高官,但仍注重节俭,从不讲究奢华。他自订每餐只能一饭一菜,有客也只能增加两个菜,不许铺排,否则就拒绝用餐。一次,苏东坡的一个老友与他重逢,请他吃饭,他嘱咐朋友千万不可大操大办。几天后,苏东坡应约去老友家赴宴时,见酒席准备得相当奢华,他婉言拒绝入席,告辞而走。苏东坡走后,他的朋友感慨地说:“当年东坡遭难时,生活很节俭。没想到他如今身居高位后,还这样节俭。”

节俭的周总理

周恩来在他当总理的期间,有一天,他的妻子觉得他的毛巾烂了,就把它丢了。但周恩来又千方百计的找回来,因为他认为国家正在发展期间,不浪费要从小事做起。

4.师:请同学们再谈谈从他们身上认识到些什么? 5.小结:身为高官的苏东坡每餐只是一饭一菜。毛主席困难时带头不吃肉,周总理穿百衲睡衣,朱老总踏补丁布鞋,邓小平喝绿豆稀饭。名人伟人节俭,是在彰显一种精神,一种道德,倡导一种作风,引领一种风气。老子把“俭”誉为人间三宝之一,提出“俭,故能广”。因此,节俭不仅是一种好习惯,更是一种美德。(补充课题:养德

再)(板书:美德

好习惯)

三、走进生活,导之以行

1.导入:现在我们的生活富裕了,不愁吃不愁穿,还需不需要节俭呢?请看故事《小强的柜子》(根据书本26页的故事制成课件)

2.四人小组讨论:你认为小强的柜子该换吗? 3.汇报讨论结果。

4.你认为什么是节俭呢?(节俭是俭朴、不浪费,避免不必要的开支的意思。)请看书本28页,这是家住广州的小丽,用20元钱安排了她一天的生活。如果你也有20元钱,你打算怎样安排自己一天的生活呢?

5.讨论后汇报。

6.小结:节俭是一种生活的智慧,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态度。板书:生活智慧

生活态度

7.根据你的实际,你认为怎样才能做到节俭?你认为自己做到节俭了吗?有哪方面需要改进?

8.夸一夸:根据我们之前的调查搜集,你发现我们身边有哪些生活节俭的人和事?

四、名言导航,情感升华

1.自古以来,节俭这一美德都受人们所推崇的。不少古代名人写下名句以告诫后人要勤俭朴素,让后人以此作为一面镜子,监督着自己的日常行为。请看: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宋.司马光

节俭朴素,人之美德;奢侈华丽,人之大恶。——明.薛渲 一人知俭一家富。——五代.谭峭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劳俭破由奢。——唐.李商隐《咏史》

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唐.魏征

2.再看今天人们所说的:

勤劳是穷人的财富,节俭是富人的智慧。——(英国)勤勉是幸运的右手,节俭是幸运的左手。——(英国)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侈淫逸为耻。——《八荣八耻》

3.请学生说说自己收集有关节俭的名言。

上一篇:《阿芳》阅读答案下一篇:关于小学数学的教学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