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本课堂体会

2024-06-30

生本课堂体会(共9篇)

篇1:生本课堂体会

生本教育小结

“生本教育”是新课改的理念,是以学生为根据、以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为宗旨的教育方式和理念。不少老师把 “生本”理解成了一切以学生为本,把“生本”理解成了盲目的付出爱。古人曰:过犹不及,其实过头和不能正确地理解都是错误的。

一、生本不等于放任自流

古人曾云: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学生的发展可能我们必须尽量地去尊重,在判断学生发展可能的基础上尽量地为学生的发展可能提供良好的服务,进而完成成全人、发展人、造就人的最根本的教育内涵。但是我们需要规矩。社会是人与人的集合体,不是个人的自由空间。我们培养出来的必须是社会的人而不是一切为自我的自私的人。我们必须兼顾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所以生本更重要的是在尊重学生发展可能的基础上,正确引导学生,在尽量给他们提供正确发展途径的基础上渗透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唯有如此,学生才是理想的学生,教育才是理想的教育。

二、生本不等于盲目地去爱

生本教育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关爱学生。冰心先生曾说:有了爱就有了一切。李镇西也说:在教育的旗帜上爱要高高飘扬。其实,教育中我们有的不仅仅是爱。周国平先生说爱的反义词不是恨,而是冷漠。我们何尝不能反过来理解,恨的反义词不仅仅是爱,而应该是热情。

在一定程度上爱的不当会纵容学生在现有的基础上一步步走向极端。爱的教育在我狭隘的理解上是一种感化教育,在孩子正确的判断能力不能具备之前,我们怎么能感化学生呢?倘若学生认为你不够严厉或者认为你根本不是对他的批评,你想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呢?所

以笔者认为应当宽严结合,即能对每个学生都有恰到好处的评价,又能保护了他们的自尊心。

三、生本不等于课堂上老师主导地位的引退

生本表现在课堂上就是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尊重,就是尊重学生的质疑和发现。教学中不应该以教为主,而应当以学生的学为主。很多老师在这个概念上不是很明确,把教学作为目的,教作为手段。错误的理解为教主学从。

马克思主义教导我们说,人类知识的构成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接受性知识,二是发展性知识,接受性知识大多在前,而发展性知识是与接受性知识同步进行并逐渐增加的。在学生阶段,孩子们由于自身的知识构成、人生阅历等方面的不足,他们的主要知识来源还应该是接受性的知识,而不是发展性知识甚至去建构知识。所以教师作为先学者,应当用丰富的人生阅历和知识构成来引导学生。师专附小一位姓孙的语文老师恰好把握了一个度。他的课讲得十分精彩,不仅体现了生本教育的理念,更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四、前置性学习不能形同虚设

前置性学习是落实生本教育最关键的一环。在今天看来,各学科似乎没有统一的模式,就一个学科,因课题的不同也会不一样。但大体上应该有这样的内容。一是学生要接触教材,把要所学的知识,应该掌握的知识弄通、弄懂,并能逐步会把握所学知识的重点与难点。第二,要引导学生去思维,查阅资料,探求与新知识相关的东西。第三,要求学生要组织好自己的汇报。第四,前置性作业,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由易到难,这里面最关键的是学生要养成习惯,特别是考虑到平时不按时完成作业的学生的学习兴趣。

前置性的作业并非每天都有,在没有时,也可以针对性地布置一些与考试类型有关训练。但需要指出的是教师布置了前置性作业,就

必须检查,要评价,要不然就会形同虚设,而且学生会没有了积极性。

生本教育的实施是循序渐进的,不可能一蹴而就。生本教育是一种先进的教育思想,许多地区、学校在长期的实践思考中总结了一系列的先进经验,也形成的一些有特色的模式。我们需要进一步深入理解生本教育的思想与理念,在教学中进行尝试与思考。关于生本教育,需要学习和思考的东西还有很多很多,几点不成熟的想法,希望对老师在教育教学中有所帮助。

篇2:生本课堂体会

——把课堂还给孩子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发人深省的“钱学森之问”,深深地拷问着中国教育的现状,触动着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神经。

为了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健康地、生动活泼地成长,为了尊重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本着把课堂还给孩子的原则,打造生本课堂是我们的迫切需求。

在我们的教育中,每一个学生都是重要的,要创造适合每一个学生的教育。今天的教要立足于学生明天的发展。学生是天生的学习者,是学习成长的主体。要把为教师的好教而设计的教育,转向为学生的好学而设计的教育,实现由“师本教育”向“生本教育”的转变。然而这种转变需要的是一段漫长的过程,是一段师生不断磨合的过程。

其实在教学的初期“课堂是老师的天下,师为主、生为辅的观念深植”我的思想。一直以来,都是老师讲什么,学生听什么,我已经习惯了这种模式,说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说实话,我还真是不放心。因为平时我讲的知识即使是耳提面命的,他们却听的一知半解,这样在课堂上“放手”,我的心里有些七上八下。

为此我做了很多准备,看了很多资料。生本教育的核心是接近自然,放飞孩子的天性。儿童是天生的学习者,这种天性既是一种人类的生存逻辑,儿童是有发展潜力的人,是有无限发展潜力的人。而之所以没有表现出来,是因为我们没有给出时间、空间和氛围去激励它。

看到这里我决定放手一搏,给孩子们一次“展翅”的机会。

我选择了一节新授课——7的乘法口诀。在这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1—6的乘法口诀,对于课堂上的每个步骤他们都很熟悉。所以我决定“冒一次风险”让他们试一试。课程一开始,我就宣布了自己的身份“今天我不是冯老师,我是一名助理,我要请同学们上台为大家讲课,任何一个人都可以,只要你觉得自己行,就请大胆的走上台来试一试。今天要讲的课程是7的乘法口诀。”

起初学生们还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后来在我不断的鼓励下,有的学生已经跃跃欲试了,我先点了陈燕同学为大家做示范。陈燕是我们班的优等生,不但思路清晰,而且她的语言表达能力较好。陈燕一走上台,我就说“陈老师好”,她还不好意思了一下,不过在我的引导下,她很快进入了状态。她指挥着我先在黑板上写一个7,然后提问:1个7可以写几个乘法算式。并且在我的提醒下,还点名让同学回答问题,台下的学生也对这位陈老师充满了好奇,配合的非常积极,场面异常热烈。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陈老师无疑给这节课开了一个好头。下面的课程里,课堂上涌现出了李老师、裴老师、曹老师、马老师···许许多多的老师。他们大胆的走上讲台,指挥着我写板书,引导同学们从乘法算式中总结乘法口诀,甚至有一个孩子还模仿着我上课时候的样子说“孩子们,你们表现真棒。”那人小鬼大的模样,让我忍俊不禁。

下课之后,学生们拉着我手说“老师,数学课真有意思。”

学生们的话无疑给了我前进的动力。这是我第一次体会到“生本课堂”的魅力。原来每个学生都是一块未经雕琢的美玉,原来每个学生都是一个未经开发的宝藏,只要找对了学习的方法,每个学生都有无穷的潜能。

虽然已经过去一段时间了,7的乘法口诀,孩子们记的始终很牢固。看样子,这看似“玩玩闹闹”的一节课,却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教育成果。让每一个孩子都在这个课堂上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他们有的是表演者,有的甘于做倾听者,最重要的是这样的课堂充分的尊重了他们的个体差异,让他们能够顺应自己的天性自由的成长。

篇3:生本课堂体会

在我国现行的教育机制中, 学生的主要任务是接受学校教育, 而教学活动又是学校教育的最基本、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其中以课堂教育为主要形式的教学活动, 占学校教育的大部分时间, 所以课堂教学担负着使学生主动掌握知识的同时, 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使学生在一般发展的同时, 实现个性才能的特殊发展的重要任务。

在素质教育视角下, “生本课堂”体现的是学为主体, 教为主导。而教为主导的作用, 应该结合课程和学生的特点来进行。十七八岁的学生, 个性倾向和自我意识发展较快, 独立思考能力有所提高。这时, 在课堂教学中, 要更加重视认知教学, 重视指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 探究原因, 发现规律, 总结现象, 独立学习, 而不宜只强调“记住”教师提供的结论或给出的推导过程。

物理讲摩擦力这一节时, 为说明和强调摩擦力方向总是与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课程安排如下3个小实验, 让学生观察思考讨论它们所受摩擦力的方向。笔者同时采用了以分组讨论答辩为主的课堂教学方式, 由教师指定和自由结合的方法使全体学生分成由5~7人组成的学习小组, 分组时要注意活泼与文静、基础知识较好与较差等学生的搭配。

(1) 给教案一个力, 使其在讲台上滑动, 教案所受摩擦力的方向;

(2) 传动带把物体送往高处, 物体所受摩擦力的方向;

(3) 汽车在水平地面匀速或加速行驶时, 驱动轮与地面接触处所受摩擦力的方向。

对第1个现象, 学生观察后, 基本能独立正确回答。对于第2和第3个实验, 回答就出现了分歧, 且有一部分学生不能做出判断。这时, 教师不能急于给出正确答案, 可根据学生的好奇心理, 把两个小实验进一步扩展延伸, 让学生根据不同的实验过程自己观察、思考、讨论后再做出总结:

针对第2个小实验, 在讲台上搭建一个简易的可升降斜台, 上面放张硬纸, 纸上放重物。当斜台坡度较小时, 使重物随纸一起向上运动 (不滑动) , 类似传送带输送物体;逐渐增大坡度, 最后在纸向上运动过程中, 使重物从纸上滑下。第3个小实验, 可先用模型汽车演示汽车的运动, 然后再把模型汽车放置于可移动的木板上 (用一块轻木板下面并列几个同型号的试管即可) 进行运动。这两个小实验, 使学生从感性认识出发, 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再给予学生自由发言和辩论的时间, 探讨论证, 各抒己见, 去伪存真。最后归纳出物体在传送带上有相对带子向下运动的趋势, 所受摩擦力沿带方向向上;汽车与地面接触处驱动轮的运动趋势向后, 所受摩擦力方向向前的结论。课后进行了小测试, 70%以上的学生对这部分知识掌握牢固, 能灵活运用, 95%学生能达到教学大纲要求。

这次授课从学生分组开始进行, 整体气氛就很活跃, 随着问题的提出, 学生都在积极讨论和探索正确答案。当教师做演示实验时, 学生马上恢复了平静, 密切注意教师的一举一动。自由发言阶段, 学生争先恐后, 踊跃发言, 使课堂气氛达到高潮。总结时, 各小组基本可以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正确的结果, 部分学生还列举了生活中与摩擦力相关的实例。在这45分钟的课堂上, 自始至终, 内容都紧紧围绕课题, 闹而不乱, 动静结合。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又实现了以学生为本, “生本课堂”的主体性教学, 使全体学生在教师的主导下得以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课后, 反思教学过程, 笔者认为对于不需要大量专业实验仪器和设备的物理课堂实验应该增加学生主动探索的学习机会。如本次课中的前两个实验, 可安排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行完成, 而不必教师做演示。表面上看这样会占用教学时间, 但在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中由学生自己动手试一试, 深化“生本课堂”, 让学生以“做”而非仅仅“听或看”的方式进入对未知知识的探索, 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理论和技能的双重收获, 这样的课堂效果会更好。

物理这门自然科学, 贴近生活, 源于实践。怎样在课堂上利用实验, 巧用实验, 真正实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素质教育教学体制?笔者总结了如下课堂教学四步走:

第一步:根据教师或课本提供的资料, 设定要解决的问题。由学生进行探索性的实验、观察和练习, 以获得感性认识。

第二步:对感性资料进行分析、综合、概括, 在自我探索的过程中发现规律, 找出相关的科学原理。

第三步:对相关的科学原理进行实践上的验证, 解决问题并形成“新”的科学理论。

第四步:运用此科学理论去分析和解决问题, 并且指导学生进行新的科学探索。

课堂上的实验活动, 原则上都应该由教师提前设计准备好, 但有时也会出现偶然情况干扰正常教学秩序。如在气候潮湿做感应起电实验不成功时, 学生必然出现骚乱。这时, 教师必须冷静, 在失败中寻找逆转的途径, 如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 “实验现在已看不出结果, 那么原因在哪呢?请同学们根据电荷间作用的同排异吸的道理, 分析带电体对附近孤立导体的影响。”教师随即在黑板上画出简图, 这样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设计, 既扭转了局面, 又使学生的思路活跃起来。

引导学生领会教材中实验的物理思想和设计思想, 帮助学生通过实验加深理解教材内容;加强对学生实验技能训练的指导, 增加分组实验, 并严格训练, 认真指导, 使学生逐渐形成较强的实验能力;逐步把适量的验证性实验转换为探索性实验及开展第二课堂将课内实验与课外实验有机结合等。教师一定要在课堂的实验教学中下工夫, 精心设计, 妙用巧用, 在体现“生本课堂”的过程中, 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

篇4:生本课堂的体会

课堂教学改革强调以生为本,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着,如何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发展呢?我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多下功夫:

一、在教材上下功夫

教材是教育教学专家和名特优教师的集体智慧结晶,教材中知识点的确定、材料的选择、内容的编排方式都体现了编者的意图,往往是集知识性、教育性、人文性于一体。我们教师在钻研教材的过程中,要从内容、顺序上吃透编者的教学意图和教育意图。要在教学中灵活使用教材,做好学生和编者的牵线人,力求还原教材编写的本意,深入感悟教材资源,实现教材自身价值的最大化。清楚教材所包含的知识点,知识脉络,把握好各章节的重难点,在教学中教师才能收放自如,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二、在课堂中下功夫

(一)心中有目标

正确而恰当的教学目标是有上好课的前提。教学目标是一堂课的指导思想,是上课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教学的灵魂,它决定着教学的成功与失败。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根据学生实际和教材特征,制定出具有整体性、差异性、层次性的目标。一方面教师在教学目标的确立和教学过程的把握过程中,注意明确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另一方面还要关注并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确定不同层次的目标,有效地克服一刀切的弊端,这样的教学目标具有人性化的特点,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各自的知识、能力起点上获得发展,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

(二)活动有情境

学习情境应该指情境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实效性。即:情境安排科学、合理,并不是为有情境而创设情境,有其实在的意义。有效的教学情境应当如增力剂一样,使学生身心愉悦且为之入迷,在课堂中表现得精神焕发,充满乐趣。构建生动的问题情境,可以真正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发现那些对他们个人来说是真实的挑战,从而促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活动;有助于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自己的思维方式,参与到解决问题的活动中来,从而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在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要有现代气息,要将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与科学学习有关的素材及时引入课堂,以增强教学的时代性。因此,构建有现实性、趣味性、科学性、时代性的情境,才是符合学生内在发展需要的“真”情境。

(三)引导有方法

伴随着新课程的深入,我们的课堂势必会发生一些变化,以往的“师问生答”要变成“畅所欲言”,学生的“纹丝不动”要变成“自由活动”。“师说生听”要变成“自主探索”,那么在这些的背后,我们教师千万不要使自己的课堂失去效力,要组织有效的活动,引领学生积极参与、有效参与。积极参与是指心理上、情感上对参与的体验,学生的参与应该是积极的、活跃的、主动的、自觉自愿的,而不是消极、被动、应付地参与。学生在课堂中一方面表现出对活动具有浓厚的活动兴趣和高昂的活动热情,自始至终体现出了参与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从参与活动的范围上,不是少部分人参与,而是人人都卷入其中,全员参与。有效参与与认知的深度,思维的品质相关。那种通过简单的思维和简单的活动方式参与课堂活动的,只能称作浅层次或低效的参与;有效参与是涉及内在思维和复杂活动方式的一种深层次参与。有效参与是学生认知发展、有效学习的保证,离开学生的思维的有效参与,不可能有真正的学习结果。有效的活动是学生积极参与与有效参与的和谐统一。

(四)作业有创新

灵活而多样的作业练习是有效课堂的保证。尤其是前置性作业练习,是对学生课前所学知识的检测。作业设计,不应停留在对知识的重复模仿、机械记忆,而应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打破单一的书面作业形式,注重多样化,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凸显学生主体,变被动完成任务为主动探索研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设计内容生活化、活动主体化、形式多样性、过程探索性作业,让学生做问题的探索者。设计分层作业,让学生做实践的成功者。因材施教,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有层次的作业,让全体学生都有练习的机会,都能得到提高。在作业的提供上,可以允许学生自主选择,减少统一性,增加选择性与弹性。设计开放性作业,让学生做学习的创新者。学习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題和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为此作业设计中,我们应以让学生学会多角度思考问题、分析问题为目的,以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为中心,引导学生会思考,善思考,巧思考,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学会创新。设计自主性作业,让学生做知识的建构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必应享有学习的主动权。在作业设计中应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独立获取新知的机会,尽可能多的让学生体验尝试成功、探索与发现的快乐。为此我们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实际,放手让学生自己设计、编写作业题,使学生学会思考,学会提出问题。有效的教学应建立在对学生积极鼓励、引导学生进行探索、以学生为中心的基础之上,设计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分层作业、开放作业、自主作业形式是课堂教学改革的延伸与发展,同时也体现了生本教育下的生本课堂。

(五)教后有反思

课后的有效反思是生本课堂的助推剂。新课程标准下强调了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尤其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的分析与反思。教师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指导下,借助行动研究和案例分析,不断地对自己教学行为进行思考与研究,对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地进行回顾,通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追求教学过程的合理性,从而使自己成为专家型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成功的经验,失败的教训,对教师来说都是财富。课后将这些宝贵的财富及时进行分析、整理,由感性认识上升至理性认识,再来指导实践。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就可以避免教学的盲目性,增强教学的自觉性,不断提高教学效益。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反思――提高――再反思――再提高,教师会在以后的教学中避免出现已经出现过的缺陷,不断提高教学水平,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篇5:生本课堂心得体会

周淼

本周,学校组织部分教师到杨林桥镇中心小学参加“同课异构”教学活动,本次活动以“生本课堂”理念为指导思想,由两名教师先后教学三年级下册的《她是我的朋友》这篇课文,参加本次活动我受益良多。

近年来,“生本”理念已经大范围应用于课堂教学,我校今年正式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实践,从教师的角度来说,要想落实好“生本”理念应具备以下三个条件:一是教师能够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的确定课堂的三维教学目标。二是教学过程必须是学生主动参与的过程,这种主观参与主要体现在教师能否采取灵活机动的教学策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否积极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能否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和机会进行必要的合作和展示,使全班学生分享彼此的学习成果。三是教学中适时跟进、监测、反馈、消解,以多种方式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使三维目标的达成度更高。从学生的角度来说,生本高效课堂应具备以下两个条件:一是学生对三维目标的达成度要高。二是在实现这种目标达成度的过程中,学生应主动参与并积极思考,从这个角度来说,生本高校课堂就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的课堂,是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的课堂,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是学生对所学内容主动实现意义建构的课堂。

篇6:生本课堂心得体会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上午好!今天,我有幸坐在这里与各位领导老师一起交流生本教育心得体会。首先,我要衷心感谢陈校长为我们倾注了大量的心血,派我们到广州参加“生本教育”的专题学习。在短短几天的学习中,让我对生本教育以及生本课堂有了全新的认识,受益颇多。回来之后我就开始尝试着上“生本课”。在这里我就结合自己一个多学期的实践,简单谈谈生本教育及自己在课堂实践中的一些体会:

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生本教育。生本教育就是以生命为本的教育,就是以激扬生命为宗旨而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在生本教育中,教育教学的真正主体是学生,把以往教学中主要依靠教师的教,转变为主要依靠学生的学,教师的作用和价值体现在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内在积极性,组织学生自主学习上。生本教育的核心理念是: 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生本教育的三个基本观念 ⑴学习的发生之处是学生,学生是最大的教学资源。

⑵教师的最高境界不是自己“教”,而是组织学生“学”服务学生“学”。他要为学生创造生机勃勃的、令学生“忘我”的课堂。⑶学生快乐、美好的学习生活,是德育的真正基础。产生德育问题的一个重大根源,是由于教学不当而造成的学生厌学、受压抑、无心向学。反之,当学生对学习充满热情,意气风发、努力向上时,德育工作就有了一个十分良好的基础。学生美好德行的建立、人格的建树,不能依靠外在的说教,而必须依靠学生自身的体验和感悟,必须经过学生的内化去实现。生本课堂就是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自主学习的课堂。具体表现形态为——“四突出”、“三转变”和“四个基本流程”。

“四突出”

1、突出学生

2、突出学习

3、突出合作:全班分成若干小组,无论是课前准备还是上课时的学习,每位学生都必须在小组内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4、突出探究。

“三转变” :

1、变教师灌输式的教为学生自主性的学,使学生获得学习动力;

2、变“听懂了”为“学懂了”、“会学了”,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3、变“他律”为“自律”,使学生获得自信、自尊,激发内在的学习潜能。四个基本流程:

1、学生先学。一般是课前预习或前置性作业,不固定,比较灵活。

2、小组合作学习,4-6人小组,交流讨论,要求教师放弃逐句逐段的讲解,而是抛出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你一句、他一句地讨论,3、班级交流,交流形式比较灵活,人人参与。有小组代表交流,也有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的互动,教师在倾听的基础上引导点拨,让学生的思维进行碰撞,让智慧之火熊熊燃烧。

4、总结和巩固。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生本教育使学生学得轻松快乐又成绩优秀,是真正的素质教育,是深入推进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手段,生本教育为构建有效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实践模式。

在生本教学中,小组的构建和小组长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俗话说:“鸟无头不飞,兵无将不勇。”没有组长的组织和指挥,学习小组只是徒有其名,学生或盲目行动,或迟疑不动,根本无合作可言。况且小学生自制力差,贪玩好动,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合作氛围,就会导致学习纪律散乱,教学只能事倍功半。现在我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几点浅薄的认识:1.科学的划分小组。将班内的同学按照平日的学习成绩和学习能 力分配后划分小组,每个小组4到6人实力平均。

2、选定好小组长。学习成绩好、责任心强、组织能力强的同学担 当。

3、培训各小组组长。利用课余时间对小组长进行培训,交给权利 和方法,在课堂上进行具体的指导实施

4、在班内各个小组之间树立竞争机制,以增强小组长的危机意识。

5、对各个小组定时进行评价和排队,以增强后进小组长的上进心。

6、在落实的过程中,多与小组长进行沟通交流,让小组长多提宝贵意见。

有人说过:“一个好的校长等于一所好的学校,一个好的班主任等于一个好的班级。”那么,我们可不可以说:“一个好的小组长就应该等于一个好的小组”呢?我想答案应该是肯定的。在我们目前提倡的小组合作学习中,每个小组都有一名小组长来负责本组的学习活动,组长的能力高低直接影响到全组组员的学习。所以说“小组长的培养”也是我们所面临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要培养小组长的责任心。

如上学年经常会听到这样的情况“老师,你把我换了吧,我不想当组长,他们都不听我的话。”虽然多数同学是因为管不了,但也不乏有的同学是私心很强,怕耽误自己学习,或者不愿去操那个心。从而导致有的小组竟然会小组协商选出一个最“老实”的同学当组长。其实这是我们的孩子极不负责任的一种表现。所以我认为首先要使他们建立起责任感和使命感,要让他们懂得“既然你已经 是小组的核心,是小组长了,就得履行小组长的职责,如果连自己都管不了,更不用说管别人了”,同样也应该明确告诉小组长“老师永远是你的支持者,就算你在执行工作中再难,老师永远和你站在一起”。

二、教给他们一些基本的管理方法。

1.从全局考虑问题的方法。小组长是为全组服务的,考虑问题不能从小范围出发,应从全局着眼,看能否推动全组的工作。

2.表扬与批评的方法。在组内表扬一个同学时,要有理有据,让大家信服;批评时更应注意分寸,点到为止,不要激化矛盾。

3.尝试与四号同学交朋友的方法。有意安排自己与四号差生结成一对一的朋友关系,以一个朋友的身份去规劝、开导、影响这位同学。与其谈心可不分时间、地点,要时时督促他(她)。随时向老师汇报他们的思想动态,争取让后进生不出现违反纪律等大问题。

4.抓好各方面工作的方法。要调动好小组成员的积极性,督促他们搞好学习及日常工作。

5.积极主动地组织合作交流的方法。组长组织合作交流时,要先进行有序的安排,如鼓励组员大胆发言,让会说会演的先说先演,不会说不会演的后说后演,促使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组长在交流过程中进行灵活协调,如对于表现好的同学进行表扬,当出现意见分歧时,组长应问个为什么,请组员说出理由,当出现冷场时,组长应带头起表率作用。从而培养组长的组织、安排、协调能力,促进合作交流的有效进行。

三、学生往往会出现“有想法、无办法”的现象。所以我们要及时发挥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作用,定期召开小组长会议,引领小组长之间展开自主互助,相互交流遇到的问题,介绍自己处理同类问题的经验和技巧。

当然,一名合格、优秀的小组长是逐步培养起来的,我们也不可操之过急。

既要学生自己的努力,又要老师及时指导。总之,对小组长的培养,我坚持激 励原则,对小组长的点滴进步要给予表扬,课堂上要多创造一些机会,给小组长一些“特权”,比如表现好的组长可以上台操作电脑,可以负责发奖励物品或给小组加分等,学生们对小组长都投来羡慕的眼光,这样对小组长的培养也带动了全班同学的学习积极性,每个小组长也更加热爱自己的这个工作。

我在尝试生本教育课堂实践的过程中,曾经品尝到了很多喜悦但也存在着许多的困惑。如喜的是:上个学年,我和郭书记配班,我们偶尔外出学习,班上没人上课。我们只好提前几天把前置作业发下去,上课时安排好主持人今天讲什么内容明天讲什么内容。本小组的统计员登好分、纪律委员管好本组纪律等,尝试着让学生自己上课。等我回来之后,主持人就跟我汇报,说同学们都很认真,表现很好。当时我高兴得手舞足蹈,竖起大拇指说你们太能干了!真是出乎我的意料。记得还有一次,上午第三节课下课铃声响起,我宣布下课,剩下的内容明天再讲时。可是学生们都不约而同地说:“老师,下节课继续上语文课吧,反正都是上自习,我们喜欢上语文课。”听了他们的话,当时我惊呆了,竟然有那么多学生说喜欢上我的课,于是我就说“好吧,就让你们来决定吧。”到了第四节课,我在隔壁班上课,出于好奇,我就到自己班偷偷站了一会儿,结果又让我大吃一惊!竟然做到了老师在与不在一个样,此时我才真正理解荆志强老师说的一句话:书原来可以这样教。自从上了生本课,我跟学生的关系也相处得更融洽了,学生会主动找我谈心啦。最让我欣慰的是学期结束时收到学生亲手为我制作的礼物以及满满的祝福,顿时眼睛都湿润了,第一次尝到了这么幸福的滋味。这也许就是生本的效果吧。

但存在的困惑也许多:如学生的大阅读落实不到位,学生组织语言的能力不强,很多学生都是借助字词句段篇来谈感受、如何来收集资料、如何营造充满生机又井然有序、合作互动又民主和谐的课堂等等。这些问题都值得我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的摸索。

教学中还要充分利用好课前三分钟。如讲笑话、成语接龙、讲身边的小故事、绕口令、说新闻、才艺展示、背诵古诗词等等。若利用得当,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对于语文学科而言,更是好处多多。

语文教学还要树立大语文教育观。要求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有选择地读。大量阅读也是提升作文的关键。古人曾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冰心作家也说过“积累词语,像银行折子一样,存的越多,支取才会越多。”读是一种积累,写是一种表现。孩子只有涉猎群书,拓宽视野,才能厚积薄发。

篇7:生本课堂学习心得体会

李慧敏

通过假期对生本课堂的学习,使我对生本课堂教学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也有一点感悟。生本教育既是一种教育理念也是一种教学模式。生本教育课堂,就应该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构成积极、欢乐、高效的课堂,它的核心就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是以生命为本,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我认为前置性作业和小组合作是生本教学的两个必不可少的重要方面,前置性作业的设置和小组合作的安排和运用直接影响着生本教学的效果,做不好前置性作业和小组合作工作的课堂也不是真正的生本课堂。因此,本人结合英语课堂教学谈一谈生本教育理念下前置性作业和小组合作的一些感想。

生本教育,大胆提出了解放老师、解放学生、解放教育的思想,倡导旨在张扬学生天性,依靠学生内部自然发展学生的学习的新型的教育教学模式,让 学生寓学于乐,寓学于自然天性的释放,以学生为根本,一切从学生出发,根据学生的特点、认知能力来进行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结合自己以往的教学,已往的作业设置一般以学生对知识的巩固为主,而前置性作业则侧重巩固后的延伸,它是预习作业,但它是比以前更加科学、规范的预习,前置性作业的设置一定要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特点,使学生有目的、有方法、有步骤的自主探究式地学习,从而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英语作为是学习语言的学科有它自身的独特性。英语的前置作业除了笔头作业,还有口头表达等多种形式。根据小学英语教学内容,我大概分为词汇、对话、阅读。

词汇教学前置性作业:学生利用音标拼读单词,再跟读录音,力求读音准确、地道。划出感觉难记的单词,如何才能更好的记住这些难词,以备课堂讨论。

对话教学前置性作业:1.读对话,画出语篇中的生词,并了解其在对话中的意思。2.读对话,理解对话意思,尝试根据对话自编对话。

阅读理解前置性作业:1.读课文,理解文意,划出课文中带有新词的语句,或出现新语法用法的句型。找出不理解的单词、句子、语法内容,用来课上提问、讨论。2.有的时候学生可能会把握不住重点,这时可以具体地指出几个知识点,学生思考、查阅解决,课上再分组讲解。3.做阅读理解性的题目。

在前置性作业的基础之上,生本课堂的又一个关键所在就是小组合作。小组合作学习是生本教学的重要一环。没有小组就没有生本。而英语作为一门语言,极具交际功能,课堂中更是需要在合作与交流中学习。

1.合作学习单词

新版小学英语教材在编排上,词汇量比较集中,于三年级零开端的小学生来说,在一节课内从初步接触到熟练掌握,是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的。而通过4---6人的小组合作学习单词,相互学习,相互帮助,能达到加速共同巩固的效果。成员间相互帮助,指点和提醒那些记不住或说不好指令的学生,让学生体验到共同学习的愉悦感。在以小组为单位的展示比赛中,以发令的语音语调准确、动作整齐的为优胜组,给予表扬和鼓励,集体奖励,更使他们强烈地体验到小组合作学习的成功感。

2.合作练习对话

学习对话部分,为更好地落实提高口头熟练率,在起始阶段通常让优等生与后进生或中等生搭配组成两人小组(pairwork),轮换角色着重操练对话中的重点和难点句型的对话,熟练后让学生在安排的固定的小组(groupwork)中进行对话练习,综合表演。对话其间出现的小错误等问题时,小组成员都会热心地提醒帮助解决。不容置疑,在小组长的示范和带动下,通过组员的帮教和共同努力,进行角色综合表演是容易组织和进行的。而且后进生在同学的激励和帮助下,也能很好地参与和积极的学习。在民主平等合作的氛围下,更轻松地实现了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既增进了学生间情感的交流,又培养了学生虚心向同学学习的良好素质。小组兼个人的激励性评价更促进了学生合作学习和编演英语对话的热情。

3.合作完成阅读

第一次阅读(可作为前置性作业):学生自己默读整篇文章,找出生词;小组讨论生词的读音与意义,难懂的可查找资料,然后小组总结;最后各小组之间进行交流,各自汇报自己小组所学到的生词及其学习方法,共享学习经验。

第二次阅读:根据阅读的内容给学生布置阅读的任务;学生带着任务再次通读全文,找出重点,小组先讨论然后汇报;教师进行总结点评。

第三次阅读:针对第二次阅读所得重点内容,再精心地设计阅读的任务;学生带着任务进行第三遍通读并找出要点,或作答,小组先讨论然后汇报;教师最后进行总结评点。

篇8:数学课堂, 向着“生本”进发

一、情境教学,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数学内容比较简单枯燥, 很难让学生产生兴趣。教师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也要不断地创新自己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在课堂中进行情境化教学, 将学生带入到自己设置的情境中。例如:在“元、角、分”的教学中, 教师为了让学生更清楚地认识元、角、分, 让学生自己用纸制作一些人民币, 包括元、角、分这三种单位。然后设置一个小商店的情境, 让学生自由结组分工合作, 有的学生扮演收银员, 有的学生扮演顾客, 让学生们在情境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在情境中无论是顾客还是收银员都会涉及到对人民币的使用, 让学生在这个生活情境中更加真切地体会元、角、分的意义。通过情境的设置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的教学中, 体现了“生本课堂”的教育理念。又如在“数一数”的教学中, 教师设置了这样的一个情境:教师在上课的时候将一篮子蘑菇放到了讲台上说:“兔妈妈带领着小兔子们采蘑菇, 小兔子们都很积极地去采蘑菇, 不一会就采满了一篮子, 这时候兔妈妈想考一考小兔子们, 到底采了多少株蘑菇呢?同学们, 这就是小兔子们采的那些蘑菇, 你们帮小兔子们数一数, 好吗?”教师通过情境教学将学生们引入到课堂内容中, 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提高了课堂效率。

二、问题教学,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问题是数学的核心, 数学离不开问题。课堂提问能很好地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同时教师通过提问与学生产生互动, 能更好地了解学生的思维。通过问题也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开拓学生的思维。如在教学“三角形”的知识时, 教师向学生提出了以下问题来引导学生更好地掌握三角形的知识:“同学们, 我们学过了很多三角形, 你们能说出来吗?那么大家开动脑筋来给这些三角形分分类, 要怎样分呢?你们选择这样分类的依据是什么呢?”通过对学生进行提问, 促使学生积极去思考, 同时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 有了明确的思考方向。由于这个问题的答案比较广泛, 需要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 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在课堂中通过对问题的设置, 引导学生一步步去探索新知, 体现了新课标“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导者, 而是注重以学生为主体, 为学生的成长做一名引导者, 引导着学生不断进步、不断发展。

三、游戏教学, 调动学生学习热情

小学阶段的学生都有爱玩的心理特征, 像数学这种内容比较枯燥的学科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如果教师只是一味地授课, 灌输知识, 学生会失去学习的兴趣, 同时课堂会变得死气沉沉。教师为了构建一个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 可以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抓住学生爱玩的心理特征, 巧妙地将数学知识与学生喜爱的游戏结合起来,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丰富了课堂内容。例如, 在“可能性”的教学中, 教师为了让学生对数学知识产生学习兴趣, 设置了这样的情境:“同学们, 这有一个不透明的箱子, 里面装有12个形状、大小、材质都相同的小球, 其中有5个红球、2个黑球、1个蓝球和4个黄球, 我把它们摇匀一下, 下面请一个同学到讲台前摸一个球, 记住自己的颜色并放回, 然后下一个同学再摸, 看看你们摸到球的颜色都有什么规律?”让学生亲自参与课堂游戏, 激发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构建了高效的数学课堂。

四、小组教学, 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 不仅要教给学生数学知识, 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一些能力, 比如要让学生清楚地知道合作的重要性, 要让学生都有合作意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设置一些问题, 让学生自由结组, 小组之间共同探索, 使他们在探索的过程中体会合作的重要性。例如, 在“乘法”的教学中, 教师为了让学生能够积极参与, 同时活跃课堂氛围, 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一个笼子里装着兔子和鸭子, 小明数了数总共20个头, 58只脚, 这时候他就犯迷糊了, 笼子里到底有多少只兔子?多少只鸭子呢?”让学生自由结组, 小组成员相互合作, 一些人扮演兔子, 一些人扮演鸭子来帮小明算一算。这时候学生就会进入合作的状态, 必须有人扮演4条腿的兔子, 也必须有人扮演2只脚的鸭子。这种教学方法既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了乘法运算知识, 更让学生有了合作意识, 明白合作的意义以及合作的重要性。

篇9:生本课堂体会

关键词:生本课堂;分组教学;体会

“高分低能儿”这个词我们很早就提出了,这个词的出现也就意味着我们的传统教学模式与考试制度值得反思。传统的教学模式难以培养出具有个性特长和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人才。现在随着教育体制的逐渐改革,我们教育工作者要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探索新的教学模式,真正培养学生的动脑能力、动手能力,让所学知识与实践真正联系起来。我校近年来积极探索“生本课堂”教学,这种教学改革指明了新的方向,本人作为其中的一员,在此谈谈生本课堂教下开展分组教学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教师要成为课堂教学的“设计者”

生本课堂,必须要把教学设计的重点放在如何激发和组织学生自主地探索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上,如何让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在对问题的探索、发现、解决上。分组教学则注重了以上的问题。它根据教学内容,可采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提出、设计问题。如:让学生通过自学课本发现问题;根据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错误设置问题;根据学生在学习讨论、实验研究中的发现引出问题;从预习、复习或小练习中引出问题;根据学习任务或有待研究的小课题自行设计相关问题等等。

二、成立班级化学学习小组

1.建组原则

以自愿为主,兼顾均衡、男女生混编、适当调整的原则。学生参加哪个小组,应尽量尊重学生自己的意愿,在基本自愿的基础上再作适当调整,以保证达到“均衡”。这里应当注意:彼此暂时排斥的学生不要编在同一小组,以免矛盾激化,影响小组活动;后进生宜编入对他持中间态度的小组,当然也可编入对他欢迎的小组,但此时可能使其产生依赖思想。

2.小组人数

国内外研究证实,一个学习小组的人数以三到七人为宜,多数人认为五人小组合适。为什么?首先,它已达到一定的量,因为小组的规模大些组内可能汇集起来的知识、经验和其他信息的量也就相当大些。其次,“五”是奇数,它在客观上提供了这样的条件:小组讨论一旦处于争执不下的时候,从人数上自然会表现出这样或那样的倾向性,这样便于作出暂时性的结论。根据我所教班级人数为30人,正好分成六组。

3.选择小组长

小组长是一个小组的核心,小组学习的成败,往往与组长有很大关系。为使小组长这一正式角色能充分发挥作用,必须使之既是小组的形式核心,又是小组的实质核心。因此,选择小组长时就应注意小组长的基本条件和产生方式两个问题。

学习小组长应具备的基本条件:(1)他们应当是本学科的学习骨干和积极分子,在知识和能力方面具有较好的基础。(2)具有初步的组织能力。(3)愿意对学习差的同学提供帮助。

在平常的教学中,我开始时培养小组长的领导和协作意识,让他们在小组活动时有较强的指导能力,同时对那些起不到作用和学生不满意的小组长进行更换。化学课非常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这样的课堂有利于学生进行积极讨论、相互讨论、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和互助能力。但是有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差,有时跟不上小组的进度,这就需要教师课后积极一对一辅导,解开他心中的疑惑,避免在学生心中留下疑点,产生厌学情绪。

三、生本课堂让学生成为“仲裁者”

让学生对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及成果进行自我评价、自我总结。比如,让学生评价:实验设计得是否合理?问题解决得是否有效、彻底、简捷?得到的方法和结果有何意义和应用价值等。对于某些学生的评价或小结,教师还可以引导其他学生再作“评价”,也可以让学生作一些练习来巩固学习的成果,然后,教师要做好总结性的发言。教师要通过变式、求异、拓宽等方式,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四、生本课堂下开展分组教学的收获与惊喜

经过课堂的不断实践,运用“分组”教学法收到的效果是明显的:

(1)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大大提高,积极思考问题的能力大大增强;遇到问题,他们都会先问个“为什么”,然后根据所学的知识去思考、去解决。

(2)分组给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提供了充足的分享机会和交流平台。小组内的分享提倡合作与团结的精神,小组间的分享则体现了竞争与探索的精神,而师生之间的分享则主要表现出发展与创新的精神。

(3)学生成绩均衡了,高低分的差距不是很大。优等生的能力得到了充分提升,这在他们其他学科和今后的学习中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化学开始时不入门的学生,现在找到了学习的乐趣,他们愿意主动去问,愿意积极去参与,成绩只是暂时的,但我相信这种教学方式会让他们慢慢收益,并且会持之以恒。

我相信,通过生本课堂这样的教学模式培养出的学生不再会是“高分低能儿”,分数的高低已经不能判断学生的能力,在这样一个经济发展不断提高的社会,我们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和创新能力,从而使他们成为社会有用的人才。

上一篇:高一800字记叙作文下一篇:拍摄微电影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