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话故事之圣母的孩子

2024-06-28

童话故事之圣母的孩子(共9篇)

篇1:童话故事之圣母的孩子

格林童话《圣母的孩子》的故事

《圣母的孩子》出自《格林童话》,是格林兄弟----雅科布格林(1785-1863)和威廉格林(1786-1859)从德国民间文学搜集资料整编而成的。

大森林边住着一位樵夫和他的妻子。他们只有一个孩子,是个三岁的女孩。可是他们非常穷,连每天要吃的面包都没有,更不知道该拿什么东西喂孩子。

一天早晨,樵夫愁眉苦脸地到森林里去砍柴,他的面前突然出现了一位高大、美丽的女人,她的头上还戴着一顶饰满了闪烁的星星的宝冠。她对樵夫说:“我是耶稣的母亲,圣母玛利亚。你很穷,需要帮助。把你的孩子给我吧。我愿意把她带走,做她的母亲,好好照料她。”

樵夫听从她的话,把孩子带来,交给了圣母玛利亚。

圣母玛利亚把孩子带到了天堂。孩子在天堂里过得很舒服,吃的是糖饼,喝的是甜牛奶,穿的是金衣服,陪她玩的是小天使。她长到十四岁时,圣母玛利亚有一天把 她叫到面前,对她说:“亲爱的孩子,我要出一趟远门。这是天国十三座门的钥匙,由你保管。你可以打开其中十二扇门,看看里面的美景。这把小钥匙是开第十三 扇门的,但是你千万不要把那扇门打开,不然你会遭到不幸的。”

小女孩答应一定听圣母玛利亚的话。等圣母玛利亚走了之后,她开始参观天国的住房。她每天打开一扇门,直到十二扇门被她一一打开。她看到每一扇门里都坐着一 位耶稣的门徒,周围一片光辉灿烂。这辉煌的景象让她万分欢喜,也让昼夜陪伴她的小天使们非常高兴。现在只剩下那扇禁止被打开的门了。

她非常想知道这扇门的后面藏的是什么,便对天使们说:“我不把门全打开,也不进去。我只想打开一条缝,好让我们大家看看里面有什么。”

“啊,不行,”小天使们说,“那样做是罪过。圣母玛利亚禁止你打开它,你要是不听话,可能很容易遭到不幸。”

她听到这话便不吭声了,可她心中的愿望并没有就此消失,而是在不停地折磨着她,让她得不到片刻的安宁。

一次,天使们全都出去了,她便想:“现在只有我一个人,可以进去看一眼。我想谁也不会知道的。”

她找出钥匙,一拿在手里就把它插进了锁孔,一插进锁孔就转动了一下,门一下子就开了。她看到里面在火与光之中坐着“三位一体”(基督教认为圣父、圣子、圣 灵原为一体,故称“三位一体”——译者注)。她站在那里,惊讶地望着一切,然后用手指碰了碰火光,她的手指立刻变成了金的。她顿时害怕极了,猛地关上门, 逃走了。

可是无论她想什么办法,她都无法消除她的恐惧。她的心总是怦怦直跳,怎么也静不下来,而且手指上的金子怎么也去不掉,无论是擦呀还是洗呀,那金子还在那里。

圣母玛利亚不久就旅行回来了。她把小女孩叫到跟前,向她要回天国的钥匙。

当她把钥匙递过去时,圣母玛利亚盯着她的眼睛问:“你没有打开第十三扇门吧?”

“没有。”小女孩回答。

圣母把手放在小女孩的心口,感觉到她的心跳得很厉害,立刻明白她没有听话,知道她打开过那扇门。于是圣母又问:“你真的没有打开过那扇门吗?”

“没有。”小女孩第二次回答。

这时,圣母看到了小女孩因为碰了天火而变成了金子的手指,知道她犯了罪,便第三次问她:“你真的没有?”

“没有。”小女孩第三次说。

圣母玛利亚说:“你没有听我的话,而且你还撒谎。你不配再在天堂住下去了。”

小姑娘昏昏沉沉地睡着了。当她醒来时,她发现自己躺在人间的一片荒野中。她想喊叫,可是她发不出任何声音。她站起来想逃走,却发现自己无论走哪个方向,总有密密的荆棘丛挡住她的去路,怎么也越不过去。

在包围她的荒地上立着一棵空心的老树,这便成了她的家。夜晚来临时,她就爬进树洞,睡在里面。刮风下雨的时候,她也躲在里面。

这种生活非常凄惨。每当她想起天堂里的幸福生活,想起和小天使们玩耍的情景,她都会伤心痛哭。

草根和野果是她唯一的食物,而这些她还得努力寻找。秋天到来的时候,她捡起掉在地上的核桃和树叶,把它们搬进洞。这些核桃是她冬天的食粮,而在雪花纷飞、 天寒地冻的日子里,她只能像可怜的小动物一样爬进那些树叶里,免得被冻死。不久,她的衣服就破了,一片一片地掉了下来。

当太阳重新暖洋洋地照耀大地时,她便爬出来坐在树前。她的长头发像一件斗篷,把她全身遮得严严实实。她就这样一年一年地坐在那里,感受着世间的凄苦与不幸。

冬去春来,树木重新换上了新绿。

一天,国王在森林里打猎,追赶一头狍子,可狍子钻进了包围着这片树林的`灌木丛。国王下了马,拨开灌木,用剑为自己砍出了一条路。等他终于穿过灌木丛时,他看到树下坐着一位非常美丽的姑娘。只见她坐在那里,金色的长发一直垂到脚跟,把她全身上下遮得严严实实。

国王呆呆地站在那里,无比惊讶地看着她,然后才问她:“你是谁?怎么坐在这荒野里?”

可是她无法说话,因为她张不了嘴。

国王又问:“你愿意跟我回王宫吗?”

她只是稍稍点了点头。国王抱起她,把她放到马背上,带着她骑马回宫。到了王宫后,他让人给她穿上最美的衣服,还给了她各种各样的东西。她虽然不会说话,却非常美丽温柔,国王真心实意地爱上了她,没过多久就娶她做了妻子。

大约过了一年,这位王后生下了一个儿子。当天夜里,当她一个人躺在床上时,圣母玛利亚出现在她的面前,并且对她说:“要是你说实话,承认自己打开过那扇禁 止打开的门,我就打开你的嘴,让你能开口说话;可要是你顽固不化,继续否认自己的罪孽,我就把你的初生婴儿带走。”

圣母这时允许王后说话,可王后固执地说:“不,我没有打开那扇禁止打开的门。”

圣母玛利亚便从她怀里夺过初生的婴儿,带着他消失了。

第二天早晨,看到孩子不见了,人们便在私下里议论,说王后是吃人的恶魔,竟然杀死了自己的孩子。这些话她全听到了,却没法说什么。好在国王非常爱她,所以也不相信大家所说的话。

一年过后,王后又生了一个儿子。夜里圣母玛利亚又来到了她的面前,对她说:“要是你承认打开过那扇禁止打开的门,我就把你的孩子还给你,并且让你开口说话;可要是你继续否认,我就把你这个初生的孩子也带走。”

王后仍然回答:“没有,我没有打开那扇门。”

圣母只好又从她怀里夺过孩子,带着他回天国去了。

第二天早晨,人们看到这个孩子又不见了,便公开地说孩子肯定是被王后吞吃掉了。国王的大臣们要求审判她,但国王因为深爱着王后,不但不肯相信别人的话,而且还禁止大臣们谈及这件事,违者一律处死。

又过了一年,王后生了一个非常美丽的女儿。

圣母玛利亚第三次在夜里出现在她的面前,对她说:“跟我来。”

她牵着王后的手,带着她来到天国,让她看她的两个儿子。那兄弟俩一面朝她微笑,一面玩着地球仪。这情景让王后很高兴,圣母玛利亚便说:“你的心还没有软下来吗?要是你承认你打开过那扇禁止打开的门,我就把你的两个儿子还给你。”

可是王后第三次回答道:“没有,我没有打开那扇门。”

于是圣母让她重新回到地面,并且带走了她的第三个孩子。

第二天早晨,当孩子失踪的消息传出去之后,所有的人都吼了起来:“王后是个吃人的恶魔!我们必须审判她!”

这一次连国王也无法再阻拦大臣们了。大家对她进行了审判。由于她不能说话,无法为自己辩解,她被判处火刑。木柴堆好了,她被紧紧地绑在木桩上,烈火开始在 她的四周燃烧。这时,骄傲的坚冰开始融化,她的心中充满了悔恨。她想:“我要是能在临死前承认我打开过那扇门就好了!”

突然,她的嗓音恢复了,她大声喊道:“是的,圣母,我开过那扇门!”

话音刚落,大雨从天而降,浇灭了火焰。她的头顶出现了一道亮光,圣母玛利亚怀抱刚刚出生的小公主,带着两个王子落在她的身边。她慈祥地对王后说:“一个人只要承认自己的罪过,并且为此而忏悔,他就会得到宽恕。”

她把三个孩子交给王后,让她能重新说话,并且让她终身幸福。

篇2:童话故事之圣母的孩子

读到这儿,我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一个人做错了事并不可怕,只要承认自己的罪过,并且为此而忏悔,他就会得到宽恕。

一天樵夫去干活,圣母玛利亚出现在他的面前,圣母玛利亚把孩子带到天国养育。一天圣母玛利亚要出远门,交给了他十三把钥匙。可以打开十二道门不能打开十三道门,但她打开了。

她到了人间,只能钻到树洞里生活,还不能说话。到最后,她与国王结了婚,生了三个孩子,当因为不诚实被圣母抱走了。到最后关入大牢时说出了真话。

篇3:童话故事之圣母的孩子

最近, 她出版了一本畅销书名字, 叫做《虎妈战歌》, 该书介绍了她是如何以中国式的教育方法“管教”两个女儿的。因为这本书的面世, 她成了世界上最受争议的母亲, 并掀起了一场美国民众关于中美教育方法的大讨论, 不仅如此, “中国虎妈”的效应还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四周扩散着, 从美国到欧洲乃至日本、韩国、东南亚, 由这位始终被鲜花与鸡蛋包围着的母亲引发的论战随着越来越多的人的参与几乎达到了一个高潮。

第一束光, 照亮自己:大洋彼岸的中国虎妈吹响号角

“这是一个母女三人的故事——关于莫扎特和门德尔松, 关于钢琴和小提琴, 以及我们如何成功地登上卡内基音乐大厅的舞台。”48岁的耶鲁大学法学院教授、美籍华裔移民蔡美儿在她的新书《虎妈战歌》的介绍中这样写道。

令人羡慕的是, 这位华裔母亲和她的女儿们不仅登上了卡内基音乐大厅的舞台, 也登上了美国媒体的首页。《华尔街日报》对她的故事进行了连续报道, 《时代》周刊更是将她选为了封面人物。

如果你以为这是一个优雅的故事, 那么很遗憾, 你错了, 虽然这里有钢琴、小提琴、音乐大厅, 还有莫扎特。事实上, 这更像是一个励志式的故事, 因为在字里行间充斥的都是紧张的气氛, 是妥协与不妥协之间满是火药味的拉扯与抗争, 而这位在照片上看起来长发披肩、面带笑容、身材娇小的母亲在丈夫和女儿们的日常生活中似乎更多的是扮演着“伏地魔”或者“黑手党教父”一类的角色。她在耶鲁大学的同事, 同时也是一位畅销书作家的伊恩·艾瑞斯曾笑言:蔡美儿的新书在畅销榜待上几周后就可以去拍成一部好莱坞电影了。因为单从虎妈的“铁腕手段”来看, 剧本的惊悚程度和冲突性对美国观众而言显然就已经足够了。

且让我们看看这位“中国虎妈”是如何使她的两个女儿顺服的:大女儿索菲亚在一次数学竞赛中输给了一个韩国小孩屈居第二, 蔡美儿勒令她每个晚上做2000道数学题, 直到她重夺第一。生日聚会上, 蔡美儿拒绝了女儿索菲亚和露露为她制作的生日贺卡, 理由是她认为自己应该得到更好的, 所以她拒绝接受这个!7岁的小女儿露露弹奏一首曲子时表现得很生涩, 蔡美儿十分生气。当她强行让女儿继续练琴时, 戏剧性的一幕出现了:露露把乐谱撕得粉碎。面对女儿异常激烈的“抗争”, 蔡美儿先是将乐谱粘好后把它镶进了一个塑料套子里, 以防止它再次被损坏。紧接着, 她将露露心爱的玩具拖到车里, 并告诉她:“如果明天你不能弹好《小白驴》这首曲子, 我就会把它们一个接一个地捐出去。”此外, 她还给女儿们写下了十条禁令, 包括不准在朋友家过夜;不准参加校园演出;不准练习钢琴及小提琴以外的乐器;不准看电视或玩电子游戏;不准考试成绩没有达到A, 等等。

可以说, 蔡美儿对待两个女儿学习上的严厉可能会让她的那些温情的西方朋友们不安, 甚至让中国大陆的妈妈们感到汗颜。而她的丈夫, 同样是耶鲁大学法学院教授的鲁本菲尔德在整本书里则表现得像是挡在马路上的小石子, 他更像是西方家庭宽松教育的代表人物, 处处衬托出虎妈中式家教的正确性。例如, 在前文提及的家庭风波——“小白驴事件”中, 这位父亲就试图站出来为女儿辩护, 结果同样被驳得体无完肤。蔡美儿提醒丈夫大女儿索菲亚在露露这个年纪已经能把这首曲子弹得相当熟练了。“但她们是不同的人。”鲁本菲尔德说。蔡美儿面带嘲讽地反击道:“‘每个人都是不同的’, 是的, 每个失败者都会声称这一点。”

很快, 2011年4月5日的一则新闻再一次证明了蔡美儿富有争议的育儿方式——对孩子进行适当的折磨是正确的。就在美国媒体还在担心蔡思慧 (大女儿索菲亚的中文名) 是否会被哈佛大学成功录取时, 却传出她同时接到哈佛和耶鲁两所名校的录取通知的消息。要知道2011年哈佛大学的录取率是历史上最低的, 3.5万名申请人中只有6%的人能够被录取。

持续效应, 点亮围城:中国虎妈更胜一筹引发全球大讨论

如果说“虎妈”蔡美儿在大洋彼岸吹响号角, 擂响战鼓, 枪口对准的是“过于宽容和放任”的西方家庭教育的话, 那么毫无疑问, 她接下来的一席话更是准确无误地击中了美国人民的“痛处”, 以至于将她自己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蔡美儿认为, 如果家长的目标是让孩子成为表现优秀、做事效率高的成功人士, 那么中国母亲无疑比多数美国妈妈更胜一筹。如果美国妈妈们继续纵容懒惰、毫无自律却总是期待被赞誉的下一代, 不难想象终有一天美国会在全球竞争中被中国击败。 (节选自2011年1月8日《华尔街日报》刊登的由蔡美儿本人撰写的《为什么中国妈妈更胜一筹?》的文章)

此言一出, 立即激起千重浪。饭桌前、咖啡馆、酒吧和互联网上, 甚至在整个美国, 蔡美儿的名字被反复提起, 砖头与鲜花齐飞, 风头简直盖过了彼时在华盛顿白宫亲密会晤的中美两国元首。短短几天的时间里, 愤怒和谴责的邮件就塞满了蔡美儿的邮箱。

一位来自华盛顿的网友在《华尔街日报》的网站上留言, 称其迄今为止仅仅读了蔡美儿新书中的三个章节, 但是每一章里至少能找到三个例子证明“她已经构成虐待儿童”。这位网友希望儿童保护组织能够介入此事, 以调查蔡美儿的两个孩子的身心健康和安全是否有受到侵害。此项提议也得到了众多美国网友的支持。

但是接下来的发展却出乎人们的预料, 在“虐童”问题上进行的口水式的反击很快便结束了, 美国民众更多的是思考“虎妈教育”对他们而言究竟意味着什么, 很多媒体的文章通过认真论证, 试图获得一个靠谱的结果, 来说明“为什么中国妈妈比美国妈妈更好”。“中国新式歼-20隐形战机固然令人担忧, 但中国人对教育的热情以及其教育的崛起才是真正令人害怕的武器。”《纽约时报》这样写道。专栏作家布鲁克斯则认为蔡美儿勾起的是民众对这个国家衰退的恐惧。“想想吧, 这是一位在育儿问题上全心投入的母亲, 她的身后是成千上万同样雄心勃勃的中国妈妈, 她们的孩子将在以后的竞争里打得美国孩子满地找牙。”

这种担忧似乎不是毫无根据的, 它总能在现实生活中得到“骇人”的印证:美国的经济在金融危机爆发后一直处于低迷状态, 失业率居高不下, 政府赤字大幅度上升, 国债纪录屡创新高。反观太平洋的另一端, 中国的经济已经连续多年以7%以上的速度增长, 在强调号召力和影响力的国际政治经济舞台上, 中国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所迈出的脚步也愈发稳健, 以至于和备受金融危机影响的发达国家经济体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向中国人学习, 就意味着学习成功”“是时候该我们向中国去学习了”, 在大洋彼岸, 类似的呼声和想法常常见诸报端, 引发人们的思考。

于是乎, 随着反思的不断深入, 西方支持“虎妈式”教育的人也越来越多, 不仅仅是在美国, 也包括其他。德国原央行理事萨拉辛表示, 中国之所以获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是因为中国人重视教育。西方国家如果现在还不学习中国, 再过几年将被中国抛出很远。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校长称, 许多学校社团组织者和积极参与者都是华裔, 华裔学生不仅成绩好, 其他方面也不差, 那种说华裔学生“放弃社交活动考名牌学校”的说法是不顾事实的偏见。在许多西方人的眼中, 大量华人孩子正在“垄断”美欧各大名校, 开始震动长久以来西方的“宽松教育”理念:在美国, 高中生申请进入大学都要参加SAT考试, 成绩对录取与否及奖学金的多少有很大影响。官方数据显示, 亚裔学生是各族裔学生中成绩最好的, 华裔学生的成绩更是高于亚裔学生的平均水平。优异的SAT成绩直接导致了华裔学生的数量在美国高校, 特别是名校中的迅速膨胀, 以至于一些学校为了平衡比例不得不做出限制。

正是迫于这种压力, 西方一些家长也开始学习“虎妈”式教育, 试图向蔡美儿的强力手腕看齐。在法国, 各种培训班盛行, 虽然这些培训班以艺术类为主, 但这种培养孩子“一技之长”的想法与中式家庭教育可谓殊途同归;在加拿大, 择校搬迁的学区房开始走俏于非华裔家庭;美国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引导孩子“更功利地学习”, 学习中文的热潮开始盖过学习西班牙语, 就连奥巴马的小女儿也不例外;日本的部分公立学校在家长要求下不再效仿西方宽松教育方式, 恢复了周六上课制, 把每周休息两天时间恢复到过去的每周休息一天。

打破樊笼, 看得更远:东西方的妈妈们将会越来越相似

乍看起来, 蔡美儿的教育观应该在中国找到更多的支持者, 就像她的《虎妈战歌》 (中文书名改为《我在美国做妈妈》) 中文版组稿编辑所描述的那样, 它涉及“激烈的跨文化碰撞和冲突”, 而中国是蔡美儿的文化根源。然而西方观察者们却吃惊地发现, 从媒体及网络的关注程度来看, “虎妈”现象在她的“娘家”遭受了显而易见的冷遇。无论是在《华尔街日报》中文网还是在新浪微博上, 针对“虎妈”及其育儿经的留言中, 批评远远多于支持。蔡美儿和她的“虎妈教育”不仅遭到了那些反感父母严苛管教的青少年的冷嘲热讽, 就连许多父母也抱有疑虑, 是让孩子有更多自主的时间玩耍还是逼着他们苦读, 中国家长自己也在摇摆不定。究其原因, 正如有的评论家所指出的, 蔡美儿教育孩子的那套做法, 对大多数苦恼的中国母亲来说一点都不新鲜, 这是她们每天必做的功课, 蔡美儿没什么可以教给自己“娘家”遍地的“虎妈”们, 因为身处巨大竞争压力下的她们比她更加疯狂地担心儿女输在起跑线上。不过, 最根本的原因恐怕在于, 中国自身的教育观念正在发生重大改变——在中国, 尤其是在沿海大城市的中产阶级群体中, 舆论越来越倾向于这样一个共识——应当坚决抛弃应试教育, 改革“一考定终身”的高考人才选拔制度, 鼓励对孩子独立性、创新性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而不是让他们一味地死读书最后变成“书呆子”。

的确, 近年来国内出版了不少教育方面的畅销书。但除了少数如《哈佛女孩刘亦婷》之类的书外, 它们中的绝大多数, 像《不是孩子的问题》《让孩子把话说完》《父母改变, 孩子改变》《爸爸决定女儿的一生:一场父亲与女儿的教育对话》《望子成人:家庭教育在美国》《让孩子自然快乐地学习:约翰·霍特家庭式教育法》《让孩子做主:初中生家庭心理教育方略》等, 都无一例外地把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 鼓励父母与孩子之间进行良好沟通视为第一要旨。从这些图书主题内容的呼应程度, 足可以窥见当下中国家庭教育理念的变迁之一斑。

正是在这样复杂的社会背景和矛盾心态下, 才出现了前文提及的令人费解的一幕:尽管有关“虎妈教育”好与坏的大辩论的冲击波已经蔓延到了它的发源地——中国, 辩论的主角却迟迟没有得到中国妈妈的认可。“虎妈”出书后, 许多社会名流、知识分子对她的教育方法进行了毫不留情的抨击。比如, 著名文化人洪晃就称蔡美儿为“地狱老母”, “我们都谴责野蛮搬迁, 但我们有多少家长正在把自己孩子的童年野蛮搬迁到一个他们不想去的梦魇般的地方。”

还有一些读者拒不承认“虎妈”控制狂式的教育方法代表了中国文化, 他们认为, 这是对中国文化的误读。一位网友敏锐地指出:《虎妈战歌》从一开始就有意无意地被误译了, 蔡美儿严格来讲只能算是一个华裔母亲, 而非“中国母亲”, 因为她是菲律宾华裔美国移民的后代, 本人是土生土长的美国人, 所以从根本上来说, 她所讲述的还是美国故事, 她的思维和行为方式很难与中国扯上关系。

更有甚者, 中国国内一些分析人士从与那些忧心忡忡的西方预言家截然相反的立足点出发, 建议中国的父母应该向放任自流的“美国妈妈”们学习:给孩子自主的学习空间, 让他们学会自己安排时间, 在完成作业和复习功课之余, 也能享受阅读、游戏以及与同龄的小伙伴们一起打球、奔跑所带给他们的快乐。

事实上, 大洋彼岸的这位虎妈也未必一直都是严厉的, 在面对诸多读者的指责之后, 蔡美儿为自己作了些辩解, 她说书中有一部分讲的是她如何放弃了严苛的家教, 而采取了相对缓和的方式。“这本书只是我和女儿们的回忆录, 并不是什么父母手册。我并不是说中国式的严母教育就是最好的并且适用于每一个家庭, 一种东西方混合、张弛有度的教育方式可能会更好。”她的这种说法无疑与德国某位教育学家的观点不谋而合:东西方其实都在反思自己的教育, 西方反思为什么东方有这么多成功者, 中国则反思自己为何缺乏创造力。在这个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全球化时代, 东西方的妈妈们只会越来越相似。

篇4:花之圣母大教堂:辉煌的建筑艺术

近六个世纪的马拉松式建筑

到佛罗伦萨的第一个景点就是世界排行第四的大教堂——花之圣母大教堂。这是游人到佛罗伦萨必去的一处景点,它能开阔视野,拓展想象的空间,引导游客一步步去体会佛罗伦萨的艺术魅力。

花之圣母教堂是文艺复兴时期的第一座伟大建筑。1295年由阿尔诺沃·迪卡姆比奥在原先的佛罗蒂诺大教堂的基址上兴建,基础工程于1496年完工,前后经过了201年,同时可容纳1万人。但是,大教堂并非一个人的杰作,他凝聚了无数工匠的汗水,又有多名大师为之倾注了心血,所以说,大教堂只能说是1496年能交付使用。教堂的外立面到1587年仍未完成。为完成这一工程,当地政府举办了多次竞赛招标,约三个世纪后才于1871年选中建筑师埃米利奥·德法布里的方案,于1887年竣工,用的是白色大理石、普拉托的绿色大理石和玛雷玛的粉红色大理石,使整座建筑显得十分精美。这样算起来,从1295年兴建到1887年完工,前后共经过了592年。592年间,世界及意大利的佛罗伦萨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座大教堂经过几代工匠才得以建造成功,可见一座艺术建筑的价值是无法用金钱来估测的,它的一砖、一瓦、一石都倾注了建筑家们的心血,从中可以想象出,不论世道如何变化,政权如何轮换,只有艺术是永恒的。因为700多年来,经过了无数次的战争及天灾人祸,堪称世界顶尖级的建筑却巍然屹立。

远远望去,大教堂那由白色、粉红色、绿色的大理石按几何图案装饰起来的美丽外表,给人一种视觉的美感和对建筑艺术无限的崇敬。这座教堂的大圆顶是世界上第一座大圆顶是菲利浦·布鲁内莱斯基(1377~1446)的杰作,设计并建造于1420~1434年间,这位巨匠在完成这一空中建筑的过程中没有借助于拱架,而是用了一种新颖的相连的鱼骨结构和以椽固瓦的方法从下往上逐次砌成。圆顶呈双层薄壳形,双层之间留有空隙,上端略呈尖形。它高91米,最大直径45.52米。16世纪的传记作家、建筑师瓦萨里热情地说:“这个穹顶同四郊的山峰一样高,老天爷看了嫉妒,一次又一次地用疾雷闪电轰击它,但它屹立无恙。”

经得起历史评说的建筑

一座经典的建筑不仅仅是艺术才华的展示。建筑师们当初也许没想到日后的这座教堂留给人们的不仅是精神财富,也给当地人留下真正的经济财富,世界各地的游人到佛罗伦萨首选的第一站就是这座世界排行第四大的教堂。教堂前的米开朗琪罗广场上的游人总是络绎不绝。站在米开朗琪罗广场上,佛罗伦萨的辉煌和灿烂就会扑面而来。出自米开朗琪罗之手的大卫像复制品就立在教堂边上,正吸引一批又一批游人拍照。

大师米开朗罗琪罗雕塑大卫像,据说用了三年时间才完成,作品完成后,被后人称之为不朽的巨作。大卫像经历了504年的历史之后,其精湛的艺术仍然为人所叹服。这个纪念碑式的高大雕塑体现着男人刚毅强健的体魄和美感,它标志着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分水岭和米开朗琪罗艺术地位的确立。

大卫雕像全身充满力量,面部洋溢着一种坚毅和道德的光辉,嘴和前额含蕴着坚定的信念,反映出文艺复兴时期冲破中世纪黑暗、奔向自由和人道主义的时代精神。这个雕像后来成为意大利自由的象征,成为佛罗伦萨人的骄傲和战斗精神的象征。从不同的角度注视大卫,都可感受到大卫健美的身躯和坚定无畏的目光,所以,有人说大卫是上帝创造亚当以来人类历史上最伟大、最招人喜爱的男人。

让大卫站在米开朗琪罗广场花之圣母大教堂的一侧,相互辉映,更具艺术魅力。花之圣母大教堂其实是一组建筑,由主教堂、洗礼堂和钟塔构成。1982年,该教堂作为佛罗伦萨历史中心的一部分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进入广场,普通的相机很难拍到教堂的全景,广场虽然只有半个足球场那么大,但是广场四周都是不同时代的各种建筑,人们只有抬起头才能看清主教堂的立面。

广场和周围的街道都是那个时代设计的马车道,很窄,街道两边密密地排列着各色店铺,人来人往,非常繁华。但是,这里没有商家高音喇叭的广告声,没有人大声说话,人们都按照各自的规矩和习俗在经商。

教堂的右侧有高85米的钟楼,用白、绿、粉色花岗石贴面,属于哥特式建筑风格,最初于1334年由大画家乔托(吉奥陀)设计并监工,因此俗称“乔托钟塔(吉奥陀钟楼)”。楼内有370级台阶,可登高俯瞰全城。

教堂的边上还有一座八角形的洗礼堂,为白色八角形罗曼式建筑,佛罗伦萨的孩童均在此受洗,包括但丁、马基雅维利等名人。青铜大门上雕有著名的“天堂之门”, 是基贝尔蒂花费21年的杰作,将《旧约》全书的故事情节分成十个画面,从左到右、从上到下依次是亚当和夏娃被逐出伊甸园、该隐杀害他的兄弟亚伯、挪亚醉酒和献祭、亚伯拉罕和以萨献祭、以扫和雅各、约瑟被卖为奴、摩西接受十戒、耶利哥的失败、菲利士人的战争、所罗门和示巴女王。浮雕分别镶嵌在铜门的框格内,铜门上的作品是复制品,原件在大教堂的博物馆展出。由于在此拍照的各国游人太多,画面又小,很难找到合适的拍摄角度。

而花之圣母大教堂最出名的是它那技巧仿自罗马万神殿的圆顶,是天才建筑师布鲁内莱斯基的绝世之作,有人形容这是“全城建筑最宏大的交响乐”。教堂高91米,巨大的穹顶直径45米。不可思议的是,这么大的工程,布鲁内莱斯基这个“怪人”却不按套路出牌,居然不画一张草图,不做任何计算稿,甚至不搭内部脚手架,完全凭心算和精确的空间想象开始动工。后人这样评价:“他不光是一个建筑天才,也是一个谋略家。”因为他知道一个对手随时想抢走他的设计单,所以他不留下任何图稿,让整个工程变成他一个人内心的秘密。看来那个时代也并不平静,人与人之间也存在尔虞我诈。事实上,1436年教堂落成时,连教皇也惊讶于这个“神话穹顶”。

篇5:圣母的孩子读后感200字

圣母的孩子读后感

读了《圣母的孩子》这个童话,我起以前对妈妈说过谎。有时因为自己调皮也对周围的人说过谎。其实我做任何事都不能说谎,说谎会让身边的同学看不起你,你身边也将没有一个朋友。更会让自己背上沉重的思想包袱,担心有一天被人知道。老师经常教我们要:诚实,不说谎,知错就改,答应别人的事要做到。不随便拿别人的东西,借东西要还,损坏公物要赔偿,拾到东西要归还失主或交公。我们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里必须要做到的,如果做不到就不是一个真正的合格的好学生。

篇6:童话故事之圣母的孩子

一天樵夫去砍柴的时候看到了一个高大、美丽的女人她说:“自己是圣母玛利亚。”她把樵夫的女儿带到了天堂,让她的女儿过着幸福的生活。一次,圣母要出远门,女孩没有听圣母的话而且还说了谎话 被圣母带到女儿也不会说话了。一天,国王爱上了她,娶她做妻子。过了一年,王后生了一个儿子,晚上圣母问王后承认自己说谎了没有,王后说:“没有”。圣母把王后的儿子带走了。又过了一年王后又生了一个儿子,圣母还说没有圣母带走了。一年后,王后又生了一个女儿,圣母问她说慌没有,王后还是说没有,圣母又把孩子带走了。早上国王判她火刑,烈火烧了起来。这时王后承认了圣母把儿子还给了她。

我觉的她不应该不听别人的话,更不应该说谎,我们应该实事求是做就是做,没做就是没做,我们大家都应该做个诚实的人。

篇7:从合肥走向圣母大学的留学故事

回想这一路走来,最想感谢的人是一直默默的支持我的家人们,辛苦付出的新东方老师们、给我提出宝贵建议的顾问们、关心我的学管们和一直在鼓励我的同学们和一些无声的帮助过我的好心人。

从高一上学期开始准备留学到现在,我有经历过很多挫折,质疑过自己的选择是否正确,并且对未来十分惶恐不安,但是最终还是坚持到了现在。坦白来说,在这两年中,我的收获远远不止一张offer而已。

美国名校的大门只对有准备的人打开。托福和SAT的学习是最佳的磨练自己的机会。不要抱怨自己因为要兼顾高中的学习没有时间背单词,不要因为自己准备出国的时间很短而自我报废,更不要早早知足,考到一个相对来说不错的成绩就计划明年的出国旅游了。美国人喜欢”贪心“的学生。

我想,我们应该将看似枯燥无聊的考试和漫长的申请过程看作一次宝贵的提高自我的机会。 许多同学说自己不擅长考试,其实是打开考试的”姿势”错了。在学习托福和SAT的过程中,我了解了天文地理,特色的美国文化,培养了每天阅读和勤于写作的好习惯。 在学习AP的过程中,我了解了物理学和生活的联系,艺术是如何推动美国思想的进步的,学会了用经济学原理分析生活中的现象。每次学习都给我带来全新的感受,刷新了我对世界的认识,让我以独特的眼光去看到这个社会。

除了考试,作为出国党的我们,要珍惜去做课外活动的机会。我曾经为宣传我的debate club做过演讲(后来演讲失败了),在Yale参加过暑期学校,自己做过作品集,在新东方当作助教(被学生整的很惨)。其中很多活动都并不是完全成功的,但是我仍然觉得很荣幸可以有机会做这些活动,它们让我认识到我的不足,还有很多我需要努力的地方。

其次,我想对即将要面临申请的同学们说,找到适合自己的学校是十分重要的一件事情。 在决定申请圣母大学之前,我考虑过卡内基梅隆大学,范德堡大学,埃默里大学,和西北大学,但是在深入的了解后,我发现还是具有浓厚的宗教气息的圣母大学适合我。千万不要依靠排名来选择学校。

前几天我听到哈佛大学录取杭州二中编程美女的消息,立马就有同学跟我说她也希望变成那样的”人生赢家”,并且已经报了编程班;今天看到论坛上说WUSTL喜欢参加过theatre的学生,下面立刻就有学生留言说要去学习theatre了。 我想说,在申请大学写文书做活动的过程中,一定要本着,just be myself的原则。即使弄虚作假做进了大学的门槛,最后吃亏的还是自己。呈现在大学招生官面前的,应该是一个真实的自己,而不是别人的影子。

篇8:兰西圣母教堂的希腊哥特理想

新古典主义建筑的形成得益于人类社会两个方面的变化:1)技术的空前发展,使人们能够更好的驾驭自然,到17世纪中叶,这种技术已经远远超过了文艺复兴时期。这种技术的发展形成了全新的基础结构和生产力的开拓。2)人们思想意识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形成一种新的文化结构,反映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即衰落的贵族和新兴的资产阶级。这种意识的转变产生新的知识范畴和质疑历史主义的反省思想。

建筑发生了重大转变,人们通过对古代文化的重新估价探索一种真正的符合时代精神的建筑风格。这样的重新估价超出离开原本的仅对古罗马的学习,而是将其扩展到古希腊遗址。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众多建筑师评论“罗马—希腊”孰优孰劣的争论,在法国随着这种理论研究的进展新古典主义脱颖而出。这样的文化对传统的建筑经典维特鲁威的正统观念进行挑战。

希腊哥特理想最初在克劳德·佩罗(Claude Perrault)1673年出版的维特鲁威法文重译本及10年后他的论著《古典柱式原理》找到佐证。提出代表对称、材料的丰富性以及实施的精确性的“实在美”有别于代表风格的“相对美”的学说。其后米歇尔·德·弗莱芒(Michel de Fremin)在他的著作《建筑批判文集》进一步发展了佩罗的观点,并将哥特建筑的结构性视为建筑发展的基础。德·柯德穆瓦长老(De Cordemoy)将传统的建筑三原则重新定义为“配置、分布、适度”,主张实用建筑必须完全脱离装饰,以表达实用建筑的日常特性与具有象征意义的文化公共建筑的差异。他偏爱无柱的砖石建筑和矩形结构,认为独立柱具有一定纯粹的建筑本质,这是一种原始形式的体现,由哥特式大教堂和希腊神庙所证明。罗宾·密德尔顿(Robin Middleton)曾经发表过的一篇题为“柯德穆瓦长老与希腊哥特之理想”的论文进一步阐述的柯德穆瓦长老的观点。洛吉耶(Laugier)于1753年出版了《论建筑》对希腊哥特理想进行了阐述。

洛吉耶在他的论文中进行了重新的诠释提出了一种通用的“自然”的“原始小屋”。所谓的“原始小屋”事实上是一种半透明的建筑。

1755年开始修建由约克—日耳曼·苏夫洛(Jacques-Germain Sufflot)设计的巴黎圣热内维也夫教堂,在这座建筑中苏夫洛将哥特建筑中轻巧、宽敞和均衡进行了诠释。该教堂的超前性体现在两个不同层面上:1)它通过拱顶结构与横梁结构的结合创造了一种新的空间统一体,完成了希腊哥特理想的理性主义使命;2)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将加筋砌体结构的艺术推向了极致。巴黎圣热内维也夫教堂将希腊哥特理想在结构上表现为希腊建筑的横梁形式和哥特建筑的列柱形式的结合,初步实践了柯德穆瓦长老建筑形式的清晰明了。

弗兰姆普敦认为真正将柯德穆瓦长老的希腊哥特理想成为现实的是1922年建造的由奥古斯特·佩雷(Auguste Perret)设计的兰西圣母教堂。其实,佩雷把兰西圣母大教堂置于“希腊哥特”传统很早就被保尔·贾莫特(Paul Jamot)发现。

奥古斯特·佩雷是法国19世纪新哥特和新古典两种相互对抗的理论继承者,将两种对立的理论融合为一个建筑原则。解决了希腊—哥特理想的矛盾和冲突,也将柏拉图主义的形式与结构理性主义的建构表现合二为一。佩雷的理论是由富兰克林路25号公寓显示了他自觉的向古典主义回归,香榭丽舍剧院将肖瓦西的理性主义哲学进行贯彻,到兰西圣母教堂完成了希腊—哥特理想的集大成之作。

兰西圣母教堂是佩雷的第一个教堂作品,是为了纪念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乌尔克战役中阵亡的将士。教堂的外立面非常朴素,但这个教堂被现代建筑理论家认为是20世纪建筑历史中最重要的转变时刻。教堂平面没有使用常用的拉丁十字和希腊十字,而是采用一个56 m×19 m的矩形,并拥有中殿和侧廊的厅堂式教堂。建筑由4排28根独立式混凝土圆柱和一个封闭的非承重性外围结构组合而成,列柱控制整个空间。佩雷将半圆形和三角形两种槽楞集于一身,暗示出多立克柱式尖细的凹槽和哥特建筑的圆形束柱。除了柱身的隐喻希腊—哥特双重意义之外,整个厅堂中独立式柱群也体现出哥特建筑特有的向上飞升的动式。

佩雷所概括的建筑学的“神圣”历史,最早的建筑结构是柱梁(post and beam)木构建筑,是一种佩雷所谓的原始棚屋。之后这些棚屋被更持久的材料石材所模拟,演变为柱式和横梁(cohimn and beam)结构,成为希腊建筑的基本特征。于是,佩雷看到了钢筋混凝土能通过挖掘自身的基本建构语言来暗合古典建筑的方式。佩雷找到钢筋混凝土框架与原始的建筑学的连接点,他的作品不是新古典风格的复兴而是世界开始时建筑原则的发展

柯布西耶认为教堂的外立面是荒凉的,但隐藏在这种荒凉的背后是绝对的惊喜。这样的惊喜体现在教堂的幕墙结构上面。佩雷创造了一种类似于中世纪建筑中“石栏(claustra)”的混凝土构件,通过将5种(十字形、圆形、宝石形、半方形、四分之一形)不同图案的混凝土构件在一个有边框的范围内进行排列组合,同时镶嵌彩色玻璃,柔美的光线穿过结构间的圣窗照射进来,折射出斑斓的色彩。在教堂的每个开间内对称布局,居中形成一系列巨大的几何网络状的十字架图案。佩雷成功的避免了规则性划分导致的单调感。

同时兰西圣母教堂还继承了圣热内维也夫教堂的拱顶结构。也是佩雷追随加代的法兰西建造的传统,兰西圣母教堂有一个外层屋盖,用来保护跨越在侧廊和中厅上方的薄壳拱顶。每一段都有十字图案作为跟窗户的呼应,以及两边走道上方横向的桶拱,暗示着传统的分隔在这系统上方的横向保护层,它是由一种轻质的扁式倒U形混凝土壳组成,肋拱系统跨越了整个教堂的室内跨度。

教堂展示了古典主义的坚固和理性几何,以及哥特的大胆的轻盈结构。哥特的影响清楚的表现在非承重的连续窗墙和低拱薄壳顶。但是尽管教堂的平面是非十字形,更像是罗马或早期基督教建筑,但是戏剧性一、二要表现在四排纤细、独立和未修饰的柱子上,使它在精神上接近古典主义。

佩雷延续了法国古典主义以来的优良传统将世纪以来法国的理论家(佩罗、弗莱芒、柯德穆瓦、密德尔顿等)的希腊哥特理想得以实现。兰西圣母大教堂可以视作佩雷某种形式的宣言,充分的表现了佩雷特有的古典理性主义气质。通过资金上经济和设计的提炼,兰西圣母大教堂可以看作他最好的作品之一。这个教堂深刻的影响了佩雷的追随者和其他建筑师

参考文献

[1]肯尼斯.弗兰姆普敦.现代建筑:一部批判的历史[M].张钦楠,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4:17-19.

[2]幻罗小未.外国近现代建筑史[M].第2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3]弗兰姆普敦.建构文化研究:论19世纪和20世纪建筑中的建造诗学[M].王骏阳,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4]汉诺—沃尔特.克鲁夫特.建筑理论史——从维特鲁威到现在[M].王贵祥,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5]柯林斯.现代建筑设计思想的演变[M].英若聪,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6]罗宾.米德尔顿,戴维.沃特金.新古典主义与19世纪建筑[M].徐铁城,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篇9:童话故事之圣母的孩子

2003年10月中旬,在新疆玛纳斯县穆峻峰医生家的房子里,挤满了前来看望她的人,有她曾经帮助过救治过的人,也有听说她的事迹后来慰问的。

穆峻峰的眼睛已经肿胀得看不见了,她摸索着围绕在病床前的三个“孩子”说:“别哭,我没事,我只是放心不下你们……”穆峻峰虽然已经看不见周围的人,但是远在澳大利亚的爱人的样子,却分外清晰。在她的脑海中,往事一幕幕闪现。

未婚姑娘,庇护两个飘摇的灵魂

回族姑娘穆峻峰卫校毕业后,在玛纳斯县繁华的大街上,办起了一家中西医诊所。

诊所开业后不久,一个因中风而半瘫的老人找上门来,穆峻峰大胆地采用针灸辅以中药的疗法。半年后,这个已被病痛折磨了半个世纪的老人竟行走自如。一时众口相传,年纪轻轻的她在玛纳斯县立刻成了知名人士。她待人和气热情,对家庭困难的病人减免医药费,只要提到她,大家都竖大拇指:“穆医生,人品和医术都没得说!”

几年后,穆峻峰大哥的儿子穆军突然犯了癫痫病。大哥再婚后,妻子嫌弃患病的穆军,穆峻峰主动把侄子接到身边,想尽办法为他治病。时间一长,大哥也就顺水推舟,索性把穆军当成包袱甩给了穆峻峰。

那一年,穆峻峰已经22岁,一个未婚的大姑娘,照管着患病的的侄子,困难可想而知。可穆峻峰不管他,谁还来管他?她咬牙坚持了下来,一天忙下来,回家还要照顾年逾7旬的父母,给侄子进行药物和针灸治疗……

谁也没想到,1986年,比穆峻峰小3岁的弟弟穆生海因琐事精神受刺激,患了精神分裂。一年以后,他的病情越来越重。有一天,邻居跑到穆峻峰的诊所喊:“不好啦,你弟弟要杀人了!”穆峻峰大吃一惊,连忙冲出了门。当她赶到时,只见弟弟光着上身,拿一把刀子挥舞,时而傻笑,时而喃喃自语,围观的人躲得远远的。穆峻峰走到弟弟跟前,让他把刀子扔掉,弟弟惊叫:“你别过来,我不打针!”

穆峻峰意识到弟弟犯病后已经不认得她了,就脱了白大褂,呼唤弟弟:“小海,我是你姐姐呀。听话,把刀子放下,咱们回家。”在她声泪俱下的呼唤中,弟弟终于平静下来,扔下了刀,姐弟俩抱头痛哭。

从此,穆峻峰又承担起了照顾弟弟的任务,为了抑制弟弟病情的发作,她每月都要花1000多元买抑制神经类药物。

1989年,穆峻峰的父母先后去世。母亲临终时,拉着她的手说:“你还没有成家,你弟弟和侄子,交给你哥哥抚养去吧,别让他们拖你的后腿……”穆峻峰强忍的泪水终于落了下来。

穆峻峰有两个哥哥和两个姐姐,都在外地,生活境况都不好。他们都说自己家里揭不开锅了,哪里有钱养病人?最后甚至提议把孩子扔在福利院门口算了。

听到这些话,穆峻峰转头就走。她明白,从此,她别无选择,她这个未婚姑娘要当两个病人的“娘”了。

弃婴缠身,无私母爱留住飞越重洋的心

其实,要想成家,对穆峻峰来说,并不困难。

早在几年前,在群众中有着良好的口碑、身材高挑相貌出众的穆峻峰就成了当地小伙子仰慕的对象,提亲的人踏破了穆家的门槛。穆峻峰一概都回绝了,她说:“我太忙了,没有时间谈对象。”事实上,穆峻峰心里早已喜欢上了一个叫孙程初的人。

在葡萄架下,两人订了终身之约。壮美的雪山见证了他们的山盟海誓,艰苦的生活因为有爱而甜蜜起来。

1985年,孙程初接到远在澳大利亚姨妈的邀请,准备移民澳大利亚。临行前,他说:“我在澳大利亚安顿妥当,就想办法把你接出去。听说中医针灸在澳洲挺吃香,凭你的本事,我们在澳大利亚办一家中医诊所,一定会做得很好。”听了孙程初的话,穆峻峰哭着紧紧抱住即将跨越重洋的恋人。

去了澳大利亚之后,孙程初一直给穆峻峰写信,催她早日来澳大利亚。其实,护照穆峻峰早已办好了,她也想早日和恋人相聚。每到夜深人静,刻骨铭心的思念让她难以入眠。只是她不知道自己走后,侄子和弟弟由谁来照顾。

看到穆峻峰迟迟未动身,1991年6月,孙程初专程从澳大利亚回国。孙程初激动地说:“这些年,你没有嫁人,我也没有对谁动过心,可难道我们要做一辈子牛郎织女吗?”

穆峻峰说:“我做梦都想和你在一起。可是,我走不开啊。他们也是活生生的人,我不能丢下他们不管。”

“你想当‘圣母’我不反对,但你对得起自己对得起我吗?你这样活着太累了!”孙程初激动地说。

无奈之下,穆峻峰找到当地养老院,想掏钱让养老院来照顾两个病人。听说他们的病情后,院长都不敢接收。穆峻峰又找到精神病院,可是院方说像他们这样有亲人的病人,不够进精神病院的资格。

最终,孙程初满怀遗憾地离开了新疆。临行前,穆峻峰送他到乌鲁木齐机场,穆峻峰将贴身挂了多年的一个玉坠轻轻地系在了孙程初的脖子上。和田美玉通人性,穆峻峰希望这块带着她体温的玉坠,把两人的心连起来。飞机带着巨大的轰鸣缓缓升起,渐渐消失在蔚蓝的天际。穆峻峰坐在人来人往的大厅里,泪水模糊了视线。

她知道,同时消失在天际的还有她刻骨铭心的爱情,从此一生的幸福将与她远隔万里关山和整个太平洋。她亲手送走了、扼杀了如梦如幻的生活,这是她最后一次机会,从此,等待她的,将是辛酸苦涩的艰难岁月。

1993年大年三十的晚上,穆峻峰正准备关诊所时,一个小伙子扶着将要生产的女人来到诊所。当夜,那女人生下了一个男孩。两人开始在孩子的啼哭声中悄悄商量着怎么扔掉孩子。穆峻峰心头一紧,忙说:“孩子毕竟是一条生命。要不然先把孩子放在我这儿,你们回去好好想一想,过两天抱走也行。”

两个人走了,再也没回来。穆峻峰收养了这孩子,她为孩子起名穆生龙,小名叫“旦旦”。从此她身上又多了一副重担。

穆峻峰一点都不后悔,她为这个毫无血缘关系的孩子奉献了人间最圣洁的母爱。旦旦是个早产儿,体质很差,几次发烧都差点夭折。后来旦旦又患了败血症,抢救了4天4夜,但是穆峻峰没有放弃,她熬各种营养品和中药给旦旦吃,终于保住了旦旦一条小命。旦旦喝奶粉经常拉肚子,穆峻峰知道母乳哺育最有营养,就经常抱着旦旦走东家串西家讨奶吃。到最后,当地处于哺乳期的母亲都纷纷赶到她的诊所捐献乳汁,这孩子是吃百家奶长大的。后来,穆峻峰和小旦旦一起出去碰到那些当年给他乳汁的好心人,就让旦旦叫她们妈妈。

穆峻峰的诊所每月有两三千元的收入,给弟弟和侄子每个月买药就得花掉2500元,再给旦旦买营养品和交学费后,几乎剩不下什么钱了。

由于操劳过度,穆峻峰患了腰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疼得她无法行走。她给自己打针,左手打肿了再打右手,两手都肿了往脚上打针。两个月后,病情终于得到了缓解。但为了治病,还是欠了9000元的债。

此时,痴情的孙程初没有忘记誓言,他给穆峻峰写信说:“我人在海外,可我一直忘不了在园艺场度过的日子。我把你的故事讲给外国朋友听,他们都觉得不可思议。无人的夜晚,我常在天空里寻找我们一起找过的牛郎星和织女星,可在南半球,我找不到那些熟悉的星星。”

看到孙程初的这封信,穆峻峰哭了。她下定决心,要去澳大利亚看看孙程初。

1997年7月,穆峻峰把侄子、弟弟和旦旦托给邻居照看,去北京办理赴澳大利亚的签证。刚到北京,邻居就打来电话,称旦旦天天哭着要找妈妈,侄子和弟弟又犯病了,在家里大闹天宫,她实在没法照顾了。

穆峻峰心里矛盾极了,她知道:如果再不去澳大利亚,会彻底伤了孙程初的心。她在旅馆坐立不安,心乱如麻。脑中总浮现旦旦站在门口一把鼻涕一把泪的样子、 弟弟和侄子犯病后可怕的场景,她觉得一刻也不能耽误了,掉头又赶回了新疆。

离家门老远,她就看见旦旦正在门口等她,黑瘦的小脸上还挂着泪痕。旦旦一下子扑过来,抱着她的腿哭着说:“别人都说妈妈不要我了。”穆峻峰说:“是妈不好,妈再也不离开你了。”

她回来了,侄子和弟弟也停止了闹腾,在她身边傻笑,看到旦旦哭,两个从来不知感情为何物的人,也呜呜地哭了起来。此时,穆峻峰彻底死了去澳洲的心,把旦旦抚养成人,把侄子和弟弟的病治好,这是她最大的心愿。

为了了断这段纠缠了近12年的情缘,穆峻峰给孙程初写了一封信,她写道:“从你去了海外,你等了我12年了,人生能有几个12年?可我辜负了你,12年的等待,看来终究是一场空。我放不下他们,如果我对他们撒手不管,即使我们在一起,我也会受到良心的谴责,那样,我们不会得到真正的幸福。忘了我吧……这样隔着半个地球相恋是不现实的。你找一个伴侣结婚吧,我也应该有自己的家庭了。”

斩断情缘,“圣母”孤独里有泪盈盈

信寄走了,穆峻峰好像猛然失去了什么,整个人都空了。她迷迷糊糊地走到园艺场的葡萄架下,一直呆坐到天黑,才一步步走回去。

玛纳斯县开办个人诊所的人多起来,穆峻峰诊所收入大不如前了,可给侄子和弟弟每月买控制神经类药物的钱是不能少的。穆峻峰想办法贷款扩大门面,她每天工作14个小时,有时,碰到急诊整夜不休息也是常有的事。

2001年10月,新疆已下了两场雪了,天气非常冷。穆峻峰正在診所里忙碌,旦旦上气不接下气地跑到诊所喊:“妈妈,有人到家里找你。”“是谁啊?”穆峻峰问。“是一个从外国来的人。”旦旦说。穆峻峰的心一下子狂跳起来,除了孙程初,还能有谁呢?

穆峻峰匆匆赶回家,见到了日思夜想的孙程初。他们默默站着,如在梦中。大家都老了很多,鬓角的头发都已开始花白。孙程初环顾四周, 穆峻峰家一如他离开时那样简陋,一台电视机还是黑白的,惟一一张沙发已经残破不全,弹簧都露出来了。他眼含热泪说:“你为这个家,已经操劳成什么样子了。”

孙程初指着旦旦问:“这个孩子是谁家的啊?”此前,穆峻峰从未告诉他收养旦旦的事。为了让孙程初死心。她决绝地说:“我的孩子。”孙程初如晴天霹雳,他没想到,自己多年苦恋、跨越半个地球来看她,而她却早已有了孩子。

孙程初第二天知道了收养旦旦的真相,怅然说:“这次来,本想动员你跟我去国外,没想到你又收养了一个孩子。看来,我的分量还是比不过他们三人啊。”

第二天,孙程初上街给穆峻峰买了一身衣服,又给旦旦买了学习用品。他告诉穆峻峰,想到园艺场走走。雪后的路很滑,在田埂上,穆峻峰一个趔趄差点摔倒,孙程初去扶住她时,没想到两人一起摔到在雪堆里,滚得浑身上下都是雪,两人大笑起来,笑着笑着,穆峻峰的笑声变成了哭声。

第三天,孙程初就离开了玛纳斯。临行前,他说:“我们在葡萄架下发过誓:我可以为你等到地老天荒。可是,我现在心力交瘁,再也折腾不起了。”他把象征吉祥如意的玉坠又戴在穆峻峰的脖子上,郑重地说:“以后就别惦记我了,这块玉坠有过你的体温,也有了我的体温!”

孙程初拖着行李在茫茫的雪地里走了,背影显得苍老而孤独。这个场景穆峻峰一生难忘,她知道,自己留在孙程初记忆里的,一定也是这样一个孤单的背影。

泪雨纷飞里,此情生生不息

弟弟在清醒时,有时也和穆峻峰谈谈心。有一天晚上,穆峻峰正在辅导旦旦写作业,弟弟突然说:“姐姐,你看你都老多了。”穆峻峰回头一看,弟弟不知从什么地方翻出了一张自己二十几岁的黑白照片,拿在手里轻轻摩挲。

穆峻峰柔声说:“只要能把你的病治好,姐姐苦点累点算啥。”

弟弟抽泣着说:“姐姐,我知道你对我好。都是我把你害了。你以后别管我了,要死要活我自己过……”

几天后,弟弟忽然不辞而别。穆峻峰发疯似的到处寻找。半个月后,穆峻峰在石河子长途汽车站找到了弟弟。当时,他正满脸污垢在垃圾桶里翻东西吃,穆峻峰拉住弟弟就走,弟弟木然地看着她,没有任何表情。回家后,穆峻峰在给弟弟换洗衣服时,在弟弟中山装的口袋里发现一个纸包,包得很仔细,穆峻峰一层层地打开,发现被弟弟视若珍宝的原来是自己那张照片。

家庭屡遭变故,旦旦似乎一下子成熟了许多,他像个小大人似的,见妈妈这样劳累,听人说野鱼熬汤喝很有营养,他就到小河沟去摸鱼,然后又手忙脚乱地熬了鱼汤。做好后,旦旦用保温桶提着,一路小跑到诊所,让妈妈尝。穆峻峰喝着汤,看着孩子在水里捞鱼划伤的手,眼泪直往汤里掉。旦旦还仰着小脸问:“妈妈,汤不好喝吗?”穆峻峰说:“这是妈妈喝过的最好的汤。”

有段时间,旦旦每天放学后,就不见人影了,天黑才回来。穆峻峰问他干什么去了,他死活不说。穆峻峰气急了,哭了起来:“你是妈妈的全部希望,你一点儿都不长进,还在外面疯玩,什么时候才能懂事啊。”

旦旦哭着掏出一张纸给妈妈,穆峻峰拿过来一看,她愣住了,这是旦旦拾棉花的记录。原来,这一段时间,旦旦每天都去拾棉花挣钱,他想减轻妈妈的负担。在新疆毒辣的太阳底下,旦旦弯着腰摘棉花,时间一长,连大人都受不了,何况一个孩子?摸着旦旦晒得黑瘦的脸和被棉桃扎烂的手,穆峻峰搂着旦旦泪如雨下。

一盏母爱的灯,燃烧在生命的尽头

2003年3月20日,早上起床时,穆峻峰发现自己眼睛肿得像桃子一样,视力很模糊。2003年5月,她到石河子医学院附属医院检查,检查结果出来后,大夫说:“你得了颈动脉内海绵窦瘘。通俗地讲,就是在眼睛后面的静脉血管上出现了一个洞,流出的血使毛细血管充血,再发展下去,可能会失明,还可能引起脑血管破裂。”

穆峻峰得知,治疗这种病至少需要13万元左右,可自己到哪里去找这13万元啊!就在这时,因县城道路改造,她的诊所被拆除了,失去经济来源,别说治病,就是一家人的生活也陷入了困境。

穆峻峰和孙程初的联系从未中断过,但穆峻峰从未把自己得重病的情况告诉孙程初。有不少人也说,他在国外应该有钱,向他开口不是丢人的事。

她知道,孙程初在澳大利亚也不很宽裕,还出了一次车祸,行动都不方便了,自己不能向他开口谈钱。而且,更关键的是,她一直很内疚,在知心爱人最需要感情的时候,她没有践约,他没有得到爱情的甜蜜,凭什么让他分担沉重的苦难?

穆峻峰把父母留下来的房子卖了1.3万元。她没想用这钱给自己治病,而是全用来买药给了弟弟和侄子。

穆峻峰想在眼睛还能用时,把各种事情都交代清楚。在家里,只有11岁的旦旦支撑这个家了。穆峻峰拉着旦旦的手,教他操持这个家。

她叮嘱他:“如果妈妈不行了,你就去找邻居大伯把你送到孤儿院。”穆峻峰把脖子上戴的玉坠解了下来,戴在旦旦的脖子上。

穆峻峰拉着旦旦的手来到园艺场葡萄架下,恍惚中,她似乎看到当年自己和孫程初正在牵手走在白杨树下,白杨树的叶子沙啦啦响,好像曾经说过的无数情话。

她告诉旦旦:“如果有一天,一个伯伯从海外回来找我,你一定要好好对待他。你告诉他,妈妈一直想着他……”

穆峻峰的故事感动了许多人,一个因感情被骗而连夺两命的死刑犯看了关于她的报道后,为世间还有如此博大的情怀所感动,他把节省下的200元生活费,转交给穆峻峰。

上一篇:婚礼新娘简短致辞 女方婚礼致辞下一篇:项目行动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