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园教师如何与家长进行沟通

2024-06-23

浅谈幼儿园教师如何与家长进行沟通(精选9篇)

篇1:浅谈幼儿园教师如何与家长进行沟通

浅谈幼儿园教师如何与家长进行沟通 2009-06-13 16:29:07

一、尊重家长,与家长平等对话

《幼儿园教育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和支持、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以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因此尊重家长是良好沟通的首要条件。作为老师应努力营造宽松的气氛,与平等的身份与家长交流,尊重家长,多倾听、巧引导,鼓励家长主动参与,唤醒家长的主体意识,携手共同完成教育孩子的任务。教师切勿以专家自居,采取居高临下的态度教训家长,不要发号施令似的老是说 “必须”、“应该”怎样、不应该怎样,更不能责怪家长。

譬如,有些家长对约谈会感到拘束、不自在,那么教师要注意营造轻松的气氛。比如说先倒一杯茶,说一些孩子和班上有趣的事。在交谈时也要自然一些,显得亲切,像开始时可先问一句:“小朵朵近来在家怎么样?”这样的问题家长好回答,从而能自然地进入交谈。又如教师提出共同促进孩子发展的措施时,宜采用商量的口吻,征求家长的意见。如果说想改变孩子不良的吃饭习惯,可以对家长说:“幼儿园的食谱是营养配餐,为了他的身体健康,我们一起来帮他改掉挑食的习惯,让他吃饱吃好,好吗?”再比如孩子受伤了,家长心急火燎地赶来。你可以说:“.您有这样的心情我很理解,等我们冷静下来再谈好吗?”“很抱歉,孩子受伤了,老师也很心疼,以后我会更关注他。”

二、了解与理解家长,选择恰当的沟通方法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幼儿教师在与家长沟通前要充分了解家长。由于职业、性格、文化水平等因素的不同,家长的教育理念、方法和对孩子的评价也不尽相同。有的家长重视智力的开发,忽视情商的培养;有的家长认为“树大自然直”,孩子不用管教,认为幼儿园只是让孩子玩玩而已;还有的家长认为交了钱,老师的工作就要百分百,稍有闪失就大吵大闹。性格方面,有的家长性情温和、彬彬有礼;有的家长简单直接,态度粗暴等。这就需要老师深入了解家长,以便有针对性的与家长沟通;根据家长的特点,选择恰当的沟通方法。

三、讲究谈话艺术,充分发挥语言魅力

和家长沟通要讲究谈话的策略性和艺术性,把谈话建立在客观、全面的基础上。要让家长相信我们,尊重并听取我们的意见,要让家长感到教师在关注自己孩子的成长和进步,感到老师比他们更深入地了解孩子。同时,要抓住时机向家长了解孩子的情况,以请教的态度耐心地听取家长的意见,使家长产生信任感,从而乐意与教师进行充分的交流,以达到预期的目的。

在与家长的交流中,教师要避免使用专业术语,而应采用日常使用的普通语言与家长交谈,让家长听懂,语言恰当,缩短沟通距离,使家长时时刻刻都能感受到老师是爱孩子的。

四、利用多种形式和家长进行沟通

随着科技的发展,交流的方式越来越多,沟通也越来越通畅。我们可以打电话、发信息,交流快捷;我们可以写写小纸条,交流温馨,避免尴尬;我们还可以通过家园栏、家长会进行交流,面向群体,节省时间。

(注:此文系唐正丽的日记转)

篇2:浅谈幼儿园教师如何与家长进行沟通

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家长的素质与教育能力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加上中国多独生子女,家长对孩子的早期教育更加重视。那么,在幼儿园老师看来,现在的家长有什么特点,老师们又是如何与家长沟通呢,我们来看看。

案例一:金口难开的家长

分析:这类家长性格比较内向,不善言谈,因此他们不大会积极主动与老师交流。其实,他们很想了解孩子在园的情况,只是不知该如何说起。

对策:主动

对于这类家长,老师应该主动。主动与家长建立朋友关系,刚开始老师可以和家长拉拉家常,谈一些与教育无关的事,比如家里的情况、最近看的电视剧等等;老师还可以在家长接送孩子时与他们谈谈彼此共同关心的事,使家长觉得于老师交往很轻松,逐渐建立朋友般的关系。在此基础上,老师再慢慢的与家长交流孩子的情况,由于家长何老师已经建立了朋友般的关系,在交流孩子问题上自然而然地主动了。

合适的方式

针对家长的不善言谈,老师还可以采取让家长看孩子的活动录像、活动照片等方式进行沟通。这种方法特别适合托板、小班刚入园的孩子,由于是刚入园,家长对于老师比较陌生,刚开始他们对老师还处于不相信的状态,如果此时老师能用实际行动证明孩子的进步,那就会消除老师与家长之间的隔阂,从而增进了解,成为朋友。

对于不善言谈的家长来说,或许不善于说,但比较善于写,所以成长档案、便条也是与这类家长沟通的有效的途径。

案例二:工作繁忙的家长

分析:这类家长工作繁忙,没有时间向老师了解孩子的情况。

对策:现代化联系方式

工作繁忙的家长老接送孩子的机会较少,他们对孩子信息的了解都是间接的,如通过老人、保姆的转达,不是内容不详,就是内容不符,甚至于不传达。因此,一些现代化的联系方式就派上用场了。

1、短信。短信是向家长传达通知最有效的方式。以短信的形式向家长发通知,不但能够让家长及时、细致地了解幼儿及班里的情况,又可以防止家长遗忘通知上的重要内容。

2、论坛。细致很多幼儿园都有自己的网站以及班级论坛。在论坛里,老师可以上传一些孩子的活动照片。这样即使家长工作再忙,无法来幼儿园,但还是可以抽空上论坛看看孩子在园的情况的。

3、QQ群聊。老师可以给自己班里的家长建立QQ群,聊聊孩子在园。在家的情况,促进老师与家长间的沟通。同时,家长之间也可以相互交流育儿经验。

4、电子邮件。对于难得上网,工作又确实忙得不得了的家长,老师可以定期向家长发邮件,让家长及时了解孩子在园的情况。

老师运用这些现代化的联系方式,能及时消除家庭与幼儿园在沟通过程中的矛盾,使工作更有实效性。

案例三:过度热情的家长

分析:这类家长积极、热情地关心幼儿园,达到积极参加幼儿园组织的活动,小到关心幼儿园的门窗的否安全,是否会伤到孩子。这类家长能积极配合老师做好幼儿园的各项工作,当然是非常受老师欢迎的家长。但是,有时候连一些鸡毛蒜皮的事他们也要管,所以也会给幼儿园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对策:请其做家委会成员

老师可以请这些家长来做委员的成员,让他们来班级的环境创设,亲子活动等出谋划策。当老师与其他家长沟通遇到麻烦时,也可以借助家长来做家园工作的桥梁,请他们代表老师跟其他家长沟通,帮助老师做好其他家长的思想工作。因为有时候家长间的交流比老师的苦口婆心要有效的多。所以老师珍惜这些不可多得的帮手。

案例四:全权委托的家长

分析:这类家长把教育孩子的希望全部寄托在老师的身上。他们认为自己既不会教孩子学绘画、音乐,也不懂教育学、心理学知识。没有能力参与幼儿园的教育活动。

对策:宣传科学育儿知识

不少家长缺乏科学的育儿知识,在家庭教育中往往不顾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教育规律,在生活中对孩子百依百顺。溺爱孩子;在学习上则强要求,高标准,不顾孩子的好恶,强迫孩子学这学那。为了帮助家长提高育儿水平,扩宽育儿知识面、传递育儿经验,老师可以给家长介绍育儿类的书刊,请家长收看育儿的电视节目等。

定期布置家庭作业

给家长布置“作业”也是一个好办法。老师可以分期发给家长“亲子游戏问卷”,鼓励家长和孩子一起完成题目,将做好的“作业”让幼儿带回给老师改。家长通过与幼儿互动学习,对幼儿园的工作有了新的认识,就能更好的给予理解和支持。

引领家长进行互动

老师不仅要充分关注、了解每个家长得经验,还要将不同的家长有机地结合与搭配在一起。特别是对于一些不善交流的期望型的家长,更应该把别人好的经验介绍给他,让他与别的家长产生互动,促使他们积极参与幼儿园的活动。

案例五:喜欢挑剔的家长

分析:这类家长大多经济条件好、文化程度高。他们的要求很多,包括对幼儿园的保育和教育方面的要求,并且有的家长还持有怀疑的态度。

对策:热情、真诚、主动

案例:小强刚上幼儿园,每天哭闹,孩子又认人,只让他第一眼认识的本班老师抱,其它老师抱她,他就哭。因此,家长提出要这个老师每天来抱小强。

案例:面对家长的要求,该老师是否自己当班,坚持每天早晨迎接孩子,一边引导孩子认识其它老师,同时主动与孩子的妈妈谈心,交流一些让孩子熟悉陌生环境的人、事等方面的经验。渐渐地孩子与其它老师熟悉了,家长也通过接送孩子认识、了解了其它老师,老师终于以真诚和智慧换取了家长的信任。

对策: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案例:丫丫妈妈不满意老师给丫丫安排的床位,多次赵老师提要求,一会说孩子个子高,比较好动,爱爬床,一会说幼儿园的床不好,孩子每天中午都谁不着等。

案例:老师先仔细观察了丫丫午睡的表现,发现丫丫并不完全像家长说的那样,于是,老师一边给家长介绍丫丫的午睡情况,一边做好调动丫丫床位的准备工作,并用录像拍下丫丫的午睡情况,让家长知道孩子睡在这个床位其实挺好的。再告诉家长其实每一个床位都是一样的,如果家长真的觉得这个床位不合适,老师可以马上给孩子换个床位。老师的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感动了丫丫的妈妈,最后主动提出不调换床位了。

案例六:溺爱孩子的家长

分析:这类家长主要是老年人。现在许多孩子的父母工作都很忙,接送孩子多半是由祖辈家长承担。这些祖辈家长最关注的还是孩子在幼儿园里吃的怎么样,睡得怎么样,玩的是否开心,有无被人欺负等。

对策:谈心聊天,表现关心

对于这类家长,老师要充分利用接送时间,通过与其谈心、聊天,把自己对孩子的关心表现出来,让这些家长放心。

案例:有些家长生怕孩子在幼儿园吃不饱,所以每天接孩子时都会带来零食。由于隔代的溺爱,使得孩子饮食无规律,营养过剩。

案例:针对这样的情况,老师应及时与他们沟通,把幼儿园每天的食谱拿给家长看,同时找来有关资料,让家长明白营养过剩的害处,是家长明白科学育儿的道理。

案例七:漠不关心的家长

分析:这类家长主要是一些文化程度不高的家长,他们对自己的孩子无论是在保育还是教育方面往往抱无所谓的态度。认为只要孩子在幼儿园没有发生意外就行,其它情况他们不很在意。

对策:积极交流、经常沟通

篇3:幼儿教师与家长如何沟通

1. 幼儿教师与家长沟通的必要性

1.1 从幼儿成长发展的角度看。

教师与家长应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经常对幼儿的教育方式进行探讨,并共同制定短期内的教育目标,使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1.2 从家长的教育发展角度看。

教师与家长应建立起积极的合作关系,使家长更全面地了解孩子的成长,获得更多有关育儿方面的知识。

1.3 从教师的教育教学角度看。

家长是孩子的启蒙老师。教师与家长应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促使教师把幼儿园的信息更好地与家长沟通,也便于教师了解更多的信息。

2. 幼儿教师与家长沟通的原则

2.1 主动积极原则。

教师的工作激情体现在对幼儿的关爱和帮助上。这种主动应该是发自内心的一种积极行为。教师应该将这种激情运用在与家长的交流沟通上,这样,一方面能够体现自身的教育素养,另一方面便于幼儿家长更为深入地了解孩子的发展情况。

2.2 鼓励褒扬原则。

教师能够从幼儿身上的“闪光点”出发,为他们的学习发展营造有利的氛围。教师切忌采用“告状”式的谈话方法,这样会让家长误认为老师不喜欢甚至是讨厌自己的孩子,从而觉得自己的孩子在班里会受到不公正待遇而产生抵制情绪。

2.3 实事求是原则。

教师在与家长的沟通交流中应该做到实事求是,要让家长感到教师在关注自己孩子的成长和进步,感到老师比他们更深入地了解孩子。教师要抓住时机向家长了解孩子的情况,以请教的态度耐心地听取家长的意见,使家长产生信任感,从而乐意与教师进行充分的交流。

3. 幼儿教师与家长沟通的方法

3.1 理解家长心理,因人沟通。

家长往往对孩子的期望值较高,希望孩子是“十全十美”的。对此,教师应理解家长的教育心理,采用因人而异的教育方法。教师和观念陈旧的家长沟通时,如果直接给予一些教育措施,他们就很难接受。所以,教师可直接向他们反映幼儿的学习效果,如:今天孩子学习并掌握了什么,在园中的表现怎样。在这个过程中,家长逐渐明白幼儿园的教育理念和目标,教师也逐步地取得家长的认同和支持,达到共同培养的目标。

对于那些文化程度较高的家长,应先要让家长了解幼儿园的教育目标,再在具体事项和具体方法上引导家长。面对高素质的家长,要让他们明白,孩子与人交往的前提是语言的发展,孩子能够用较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愿望,才能和小朋友更好地交流,从而逐步地提高孩子的交往能力。在此基础上,教师可向家长举例说明孩子在语言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例如,对幼儿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发言的情况,应辩证地看待。一方面,教师应该予以表扬,另一方面教师要提醒家长,这往往容易养成孩子“一言堂”的习惯,不利于他们与别人的交往。通过上述情况的分析,家长会明白鼓励幼儿正确地运用语言与别人交流的重要性。对于不善于与别人交流的孩子,教师与家长应该创造条件,让幼儿主动参与,积极交流,从而培养孩子的交际能力。

3.2 注意言简意赅,直接沟通。

这种办法是针对那些孩子本身在各个领域的各项目标发展中不存在明显的问题,而家长也很少过问而言的。这样的孩子和家长是最让老师省心的,如果我们对自己稍微放松一些,就可以不去和这样的家长沟通。但我认为,家长不主动找你,并不代表家长就不想了解孩子在园的各种情况,相反,他们和其他家长一样,渴望了解孩子在园的情况及各方面发展的水平,只是由于时间关系或不愿给老师添麻烦等原因而没有主动找老师。

3.3 说出孩子问题,提醒沟通。

幼儿在园中的表现也不尽是温顺听话,也有淘气的一面。对此,教师应该以实事求是的态度与家长进行交流沟通,通过婉转的方式向家长反映真实的情况,以便家长和教师进行共同教育,及时纠正幼儿的不良习惯。

这种方法是针对那些孩子本身在某一领域的某一方面或多个领域的多个方面存在问题,但是家长未引起重视而言的。由于家长对幼儿教育理念不太了解,又被亲情蒙住了眼睛,认为自己的孩子是最棒的,即使有点缺点也会树大自直,所以对孩子的情况不太关注。对于这样的家长,教师应采取引起注意法,即利用半日开放、作品展示等活动让家长发现自己孩子和别人孩子的差距,从而引起家长的注意,再根据不同的情况和家长沟通,过程是这样的:(1)让家长了解教育目标及幼儿应达到的水平;(2)这位小朋友和其他小朋友的差距,并逐步渗透教育理念;(3)了解家长的教育方法;(4)查找问题的原因;(5)共同制定好的解决办法并共同努力,使家园共育取得最好的效果。

3.4 换位思考交流,真情沟通。

这种办法是针对那些孩子本身在各领域的发展中不存在问题,但家长有许多不放心而言的。这些家长每天围着老师问这问那,或是站在窗外久久不愿离去,体现了一种依依不舍的感情。教师对此应该“换位思考”。

总之,和家长沟通不仅是人际方面的交流学习,是幼儿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更是学前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只要幼儿教师做有心人,充分发挥家长园地、开放互动、家访交流、作品展示等环节的作用,注意多种沟通方式的互相补充,灵活运用,定会取得家长的信任,实现家园共育,幼儿全面发展。

摘要:本文试对幼儿教师与家长的沟通作探析, 旨在阐述运用正确的沟通方法对家长和教师间交流的促进作用。幼儿教师应该从幼儿的发展需要出发, “换位思考”, 准确地理解家长的教育心理, 正确地评价幼儿的生活表现, 加强彼此间的交流沟通。幼儿教师在与家长的交流过程中, 应该抓住幼儿成长问题的实质, 多运用表扬激励的方法向家长展现幼儿的可爱之处, 并与家长共同探寻改变幼儿不良生活习惯的方法。

关键词:幼儿教师,家长,沟通

参考文献

[1]方明.推进家园共育, 提高幼儿素质.学前教育研究, 2002, (1) .

[2]刘晶波.师幼互动行为研究.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12.

篇4:幼儿教师如何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

关键词:幼儿教师 家长 沟通 协调发展

中图分类号:G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12(c)-0228-01

幼儿园作为专门的国家幼儿教育机构,要在教师与家长中建立“家园共育”意识,让家长充分认识到家园合作对幼儿成长所起的意义和重要性。只有园方及家庭对幼儿的教育步调一致,才能促进幼儿身心的和谐发展,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由于幼儿教师是具有专业知识的专业人士,因此,教师在家园合作中应该占主导地位,教师和幼儿园应该主动策划、发起和协调家园合作活动,最核心的就是幼儿教师要学会与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

1 热爱幼儿、幼教工作的积极心态是沟通的基础

幼教工作繁琐复杂,幼儿教师必须有着积极的工作态度,幼儿教师加深对孩子的爱和关怀,是教育好幼儿的根本,也是搞好家长心理沟通的前提,有了这样的基础才能更好的与家长进行沟通,实现家园共育的目的。

1.1 眼睛里看到孩子的发光点

在平时的幼儿教育工作中,眼睛里要随时看到小朋友们的优点,包括孩子们日常生活的每一个小优点,以及与其他幼儿之间交往的谦让、团结、相互帮助等等生活细节。这就要求我们的幼儿教师要细心观察,耐心引导教育每一个幼儿,这样才能全方位从主体上了解孩子,从而与家长沟通时才能得心应手。

1.2 脑子里装着评价孩子的准绳

教育工作者的目的是找出学生的优势,使学生优点有点更加突出,使缺点逐渐改变,达到防微杜渐的目的。因此,来时在生活中不能只盯着幼儿的缺点,更重要的是要发现学生的发光点,只要学生有进步,就是优秀的,要充分地了解和运用这些方法和手段,这样在与家长沟通时才能全面评价孩子。

1.3 内心里把幼儿当成自己的孩子

作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应当时时体贴幼儿、处处关心幼儿、给孩子爱和理解,给孩子信任和温暖,才能得到幼儿的喜爱,从而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爱的作用是相互的,老师关爱幼儿,幼儿喜爱老师,这样与家长沟通才能增加信任度和亲切感。

2 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育儿经验是沟通的骨架

幼儿教师可以通过自学或参加相关的培训班等,不断更新充实学前教育方面的知识,通过教师与教师之间、以及幼儿园与幼儿园之间相互交流等,逐渐积累完善的幼儿教学经验。有了更扎实的基本功和经验体系与家长沟通起来才能更加的自信,增加家长与教师的信任感,取得教育的一致性。

2.1 沟通能使家长“更放心”

通过专业化的知识和经验,向家长反映本班幼儿的最新情况、幼儿的点滴进步、阶段目标和需要家长配合的工作等。可以与家长建立起信任感,家长才会更加积极主动的加入到“家园共育”的模式中来,更加积极的与幼儿教师沟通并,这种相互支持、相互尊重的沟通家长才会更放心。

2.2 沟通能使老师“更舒心”

积极的引导家长的主动参与“家园共育”,不仅利于幼儿教师不断增长的知识经验,而且可以使家长获得“主人公”的情绪体验,从而参与、协调、帮助幼儿教师的工作,并进一步推动其积极参与教育孩子的各项活动,减轻幼儿教师的工作量,从而达到互动双赢的目的。这就形成一个教育的良性循环,老师教起来更省心,工作起来更舒心,更加主动地与家长进行沟通。

2.3 沟通能使幼儿“更开心”

有了步调一致的“家园共育”模式,幼儿在接受教育时才不会迷惑与迷茫,并乐于接受,进而形成一种良好习惯与意识,这样才能更好的促进儿童自尊心、独立性、自信心、宽容心、好奇心和探索性的发展。幼儿得到幼儿园和家庭双方面的肯定后,会更加积极接受教育,并乐于接受教育。

3 多种交流手段及技巧的建立是沟通的桥梁

由于职业、性格、文化水平等因素的不同,家长的教育理念、方法和对孩子的评价也不尽相同,幼儿教师在与家长沟通前要充分了解家长,并可以运用多种交流途径和手段。

3.1 抓住时机创造机会的直接沟通

利用家长带孩子入园、离园时积极主动的与家长进行沟通,说话技巧本着多表扬的原则,然后再讲需要下一步改进的地方,一次说的问题不要太多,要分批次、层次的进行,当家庭在幼儿园的帮助下改进了一个小问题时,要及时肯定孩子的进步,这样才能把家长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从而获得家长们的信任。

3.2 定期组织家长交流活动

幼儿园可以通过家园栏、家长会等方式进行交流,面向群体,节省时间,同时也可以让家长们了解一下别的孩子家庭是怎样进行沟通的,从而调动起家长与幼儿教师沟通的积极性。另外就幼儿园教育的一些主要方面,如教育质量、保育质量、教师对家长的态度、教师对幼儿的态度等等,可以引起家长们共鸣的问题进行探讨,共同努力创造和谐沟通,让家长们积极参与到“家园共育”的方式中来。

3.3 建立起息化平台时刻了解孩子动态

随着科技的发展,交流的方式越来越多,沟通也越来越通畅,我们可以建立幼儿班级的QQ群和班级电子邮箱等一系列的“网络家园之窗”,这样可以让一些腼腆、内向的年轻家长也积极参加进来,实现多途径、多时空的沟通交流,为保障孩子的更好成长沟通起一座便捷、有效的桥梁。

4 结论与建议

幼儿园与家庭任何一方面都不能单独完成幼儿的教育任务,两者必须更好的配合才能实现幼儿的健康成长。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我们要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和支持、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首先要学会如何与家长进行交流沟通,然后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实现家园同步教育,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幼儿园的教育任务,促进幼儿的和谐发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家园共育”。从而促使孩子在体、智、德、美诸方面健康和谐地发展,使其成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刘晓东,卢乐珍,等.学前教育学[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9.

[2]李生兰.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合作共育的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3]梁志燊.学前教育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4]李生兰.英国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合作共育的特点及启示[J].国外幼教,2004(3):54-57.

[5]黄志敏.家园共育的教育价值探究[J].山东教育,2007(15):6-8.

篇5:任课教师与家长如何进行有效沟通

教师与家长间是一种特殊的关系,它是学校与家庭两种教育的结合点,要使这两种教育有效结合,最重要的途径就是加强教师与家长间的沟通。然而,就目前的教育现状而言,由于学校与家庭教育间交流形式较单一,使得双方沟通不多了解不够,尤其是后进学生的家长更是心存顾虑怕见老师。而教师作为学校与家庭联系的纽带,尤其是班主任更有责任经常性地做好教师、家长、学生间的协调沟通工作,排除干扰增进共识,共同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

做好家校沟通工作,对于一个班主任来说,的确是个难题。一个班级那么多学生和家长,众口难调,无论班主任怎么努力,总会有不满意的,这就会影响班级工作的正常开展和家校关系的和谐。下面,我就自己如何与家长沟通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首先,应了解家长。

有什么样的父母,就有什么样的孩子,这就是说每一个孩子都是其所在家庭或是其父母的缩影。这一点我在做班主任后深有体会。因此,首先了解学生家庭情况,了解学生父母职业、文化程度,家庭结构等,是班主任与家长沟通的前提,有助我们与家长沟通时对症下药,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只要家长是重视孩子,关心孩子的,那么我们和家长的沟通就会有共同点。知道了家长和孩子的长处和缺点,有的放矢,家长也就容易接受老师的建议 其次,应尊重家长。

生活中我们既是老师,也是孩子的家长,因此我们在工作的时候一定换位思考,尊重家长。许多教师的本意是好的,但有时方法不好,态度不好,说话会不注意用词,有时候说出来的话很伤害家长的自尊心,使家长产生反感,对老师有抵触情绪。进而家长对老师说的话不相信。这样即影响了家长和老师的关系,又进而影响到学生。所以,老师要尊重家长,家长才会尊重老师。那么才会有利于沟通。

最后,积极做好做好家访工作。

教师要认识家访的重要性、必要性。老师和家长两地相隔,一般就是电话联系,虽然方便,但是不够全面,而家纺就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家访前,老师要对家访学生在校表现、各科学习、兴趣爱好、习惯、优缺点等了如指掌,以便家访时能信手拈来,提高家访的实效;家访前,必须与学生及其家长提前约定好家访的时间,尽量做到学生、家长都在场,不空讲;家访时注意保护学生及家长的自尊心和积极性,营造宽松和谐氛围,不能只告状、诉苦,做到因人而异;态度诚恳,重视家长意见,对家长提出的正确意见虚心接受。这样,家长对于老师的登门拜访是很欢迎的,也很容易沟通。总之,只要我们为了孩子,用一颗真诚的心诚心诚意地和家长沟通,是会取得一定效果的。

工作已经快十年了,我认为要搞好教育工作,提高教育质量,教师与家长的沟通很重要,如何进行有效的沟通,首先要明白为什么要和家长沟通,为什么要和家长沟通? 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1、新形势的需要。我认为,家长是一个高音喇叭,可宣传好的,也可宣传不好的。有的学校抓住了家长,取得了进步。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一些教育发达的地区,都十分重视家长的工作。有研究指出:“教育成功的主要因素在于家庭环境内,家庭因素的重要性几乎二倍于社区与学校两项教育因素的总和。”美国华尔街日报用显著标题载文提出:“改革教育应从家庭着手”,由此可见家庭教育的重要地位。

在新形势下,德育工作必须纳入社会大体系,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学校教育是有限的,学校德育不能包含或替代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很多家长把孩子放到学校读书以后,以为一切都万事大吉了,却不明白学校教育必须有良好的家庭教育相辅助。只有社会、家庭和学校协同作战,以各种形式拓宽教育渠道,才能形成德育工作的合力,为学校教育营造一个良好的德育大环境,形成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社会环境。

2、班主任和家长“联手”教育的必要性。

在现实生活中,由于组成家庭的成员的数量、权益、工作性质以及组合形成的各异,便构成了多种类型的家庭。比如父母分居家庭、单亲家庭、三代同堂家庭、个体户家庭、农民家庭等等。不同类型的家庭会有不同类型的家长,也会带来不同的教育效果。有人把塑造学生的工作比喻为塑造一块大理石,认为有六个雕塑家共同雕着这块大理石,其中主要的两个就是家长和教师,而第一位则是家长。因为学生除了学校生活外,家庭生活时间是最长的。学生的健康成长除了学校(特别是班主任)的思想教育之外,家长的熏陶与潜移默化的影响更为重要。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启蒙老师,老师是暂时的,家长却是终身的。家长在教育理念、教育思想、教育态度上,完全能反映时代的要求。现在,教师、尤其是班主任与家长“联手”教育学生,已经成为教育学生工作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成功的“联手”能调动家长参与教育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品德的进步,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形成互补关系,保持学校和家庭对学生教育的一致性和协调性。

3、家长教育子女力不从心。

目前在校学生的家长,普遍缺乏教育学和心理学方面的知识,最棘手的是独生子女的教育问题,因为家长没有教子经验的积累,对孩子的成长规律认识滞后,对孩子的教育力不从心,甚至有许多错误做法,况且在教育观念和方法上也与教师存在着分歧。因此,教师(特别是班主任)要和家长沟通。

明白了与家长沟通的重要性,那么我们在工作中如何与家长沟通呢?我个人有以下观点:

1、让家长感受到你是“一个教师,是多么高尚的人”。

班主任在与家长的谈话中,始终能反映或体现老师对学生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体现他把孩子交给你放心,家长非常信任你!2、尊重家长、善待家长,是做好工作的前提。

由于家长和教师扮演着不同的社会角色,处于不同的社会环境,他们在经历、经验、思想水平、知识能力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这就决定了教师与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具有互补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这种经验、思想和知识的互补,恰恰是双方自我提高的有利因素。班主任与家长谈话时,要尊重家长,面带微笑,微笑的魅力是无穷的,它就象巨大的磁场吸引磁铁一样让人无法拒绝。不能一见面就告状,埋怨数落家长。结果,使家长产生逆反心理,与教师对着干。事实上,我们能够从家长身上得到大量信息,也能从家长的厚望中激起从事教育事业的崇高感和责任心。很多家长又能从老师身上汲取教育的知识技能和为教师的师德精神所感动。这样,教师与家长结成和谐融洽、互相信赖、彼此合作的教育同盟力量,共同完成把孩子教育成才的重任。

有的老师因为学生学习不好,打电话把家长叫到学校,连个座也不让,跟熊儿一样熊家长,恨不能找个地缝钻进去。并不是请家长就一定说好的,有些时候一定要把话说重点,但老师只是在那里讽刺、挖苦,也起不到什么教育作用。我们也存在这种情况,这样什么作用也起不了,只能败坏我们在家长心目中的形象。当止。3、善于与不同类型的家长沟通。

与学校教育相比,家庭教育有一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个性”突出。因为家长的组成是非常复杂的,其知识结构、职业类别、性格气质、修养程度等都参差不齐,没有哪一种家庭教育方法是万能的,某种方法在这个家庭有效,但到另外一家则可能不灵。班主任应对学生家庭进行调查分析,对家长的文化水平、职业状况、年龄、家教思想、家庭关系等做到心中有数。对待不同层次的家长,可以用书信、电话、家访等多种形式,与家长取得沟通。在与家长沟通的过程中,要有针对性和实效性。例如:对于那些对孩子失去信心而放任孩子的家长,班主任要及时将学生的点滴进步反映给家长,激发他们对孩子的信心;对因离异而不管孩子的家长,要劝他们不要因个人恩怨而影响孩子,帮助他们在孩子的教育上尽到自己的义务和责任。4、要正确地评价学生。

首先肯定学生的主流,避免挫伤学生及家长的自尊心。教师与家长接触,往往离不开评价学生。在家长面前评价学生,可以先请家长谈学生在校外的表现,而后教师谈学生在校内的表现。肯定主流,肯定进步,肯定成绩。这样彼此之间容易达到心理平衡。应该极力避免在与家长的交谈过程中,由于学生所出现的问题,产生老师和家长相互责备对方“没有教育好学生”的心理阻碍,导致搞僵关系。

其次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客观地、全面地评价每一个学生,使家长听后,觉得这是教师的肺腑之言,感到学校教育的目的和任务是与家长的愿望相一致的,从而做到心理相容,共同教育学生。

再次要讲究方式,在共同语言上多交流,更要注意语言技巧。切忌挫伤家长的自尊心。因为家长都有一个“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思想,“庄稼别人的好,孩子自己的好”,在他们心里,自己的孩子是不错的。假如,我们教师在家长面前尽说学生这不好那也不好,把学生看扁了,会严重地挫伤家长的自尊心,毕竟最差的学生也还有他的闪光之处。

5.开好家长会: 新班级的第一次家长会一定要开成功,作为班主任首先应该认真准备,因为这是在众多家长面前的第一次亮相。可能孩子在开学的第一时间已向家长说了很多:班主任漂亮、人好;或者说班主任罗嗦、对学生不够尊重等等,但百闻不如一见,班主任就应该抓住这个时机把自己的睿智、口才等优势体现出来,当然有些班主任在这些方面是很出色的,也有些班主任这方面可能不一定是强项,但对孩子的关怀以及对学生的要求应该都是有的。总之,能够争取到大多数家长的认可与支持就说明这次家长会没白开,应该算是成功的。所以作为班主任,你已经处在这个位置上,别无退路,那就咬着牙上,能有几把刷子就全拿出来。总而言之,班主任和家长的交往非常重要,班主任和家长良好关系的建立需要靠老师的责任心,靠相互的尊重,靠彼此感情的沟通,而它又建立在对学生正确评价的基础上。班主任应以与时俱进的精神去学习、总结、融合他人的成功经验,以创新思维来指导自己的工作,在工作上形成新的思路,开创新的局面。

有效沟通 无限可能

家访是一门学问,一门艺术。要达到预期目的,体现其实效性就必须讲究方式方法。家访教师在本次家访活动中的具体做法是坚持“两个不”、“三个要”。即:家访不告状,不指责家长和学生;要有针对性,要主动进行家访及时与家长联系,与家长一起分析原因,共同寻找解决的办法。登门造访时,教师、家长、学生“三方对话”,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交流家教的方法、学生的特长、发展优势、教师的期望,让学生畅谈自己的想法及打算。这样的家访没有了抵触与推诿,避免了以往家长、学生一听老师要来家访就认为是来“告状”的心态。另外,登门造访时,家访教师每进入一个家庭时都主动向家长道一声:“我们代表学校来拜年了。”离开学生家庭时,都说一句感谢的话“谢谢您对高桥小学的支持和关心,有什么宝贵意见和建议请告诉我们,让我们再接再厉。”这种嘘寒问暖、温情告白紧紧地把教师、家长、学生连在了一起,家访成了相互交流、互通信息的一种最好形式。老师们用耐心和诚心,换来了家长对教师、对学校的舒心和放心

为突出家访成效,我们把两困生(“学困生”和“家庭贫困生”)、优秀生作为家访的重点,对双困生雪中送炭,对优秀生锦上添花。每联系一个贫困生家庭,家访教师都详细地向家长询问家庭收入、身体状况,表示学校将尽最大努力帮助他们解决部分困难,把学校大家庭的温暖送到他们的心坎上。每走访一个学困生家庭,家访教师都与学生家长、学生本人促膝长谈,出点子,谋方法,鼓舞学生树立信心,帮助家长坚定信心。每沟通一个优秀生家庭,家访教师都和家长、学生一道探讨如何挖掘潜质,取得更好成绩。

沟通从心开始,教育因家访更加精彩。三尺门外送关爱,三方对话谋发展,一家家真心实意的热情接待,一番番和风细雨的情感交流,一场场深入人心的亲密接触,拉近了学校与社会、家庭的关系,增进了教师与家长、学生的感情,促进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互动。我们发现开学后,各班的学习风气更加浓厚,教学秩序更加稳定,学生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更加高涨。

每次和任课老师家访回来,我们都有一种成就感。那感觉不是用什么就能表达出来的。

班主任与学生家长、任课教师沟通的注意事项

学生的成长与家庭有着密切的关系,班主任需要加强对学生的家境研究。如通过多种途径增进对学生家庭成员的特点、文化层次、经济收入、对孩子成长的期望以及父母的人生观、价值观的了解。随着

与家长沟通注意事项。其一,以理解宽容赢得家长支持。班主任和学生家长不存在领导与被领导、教育与被教育的关系,要注意把握分寸。面对学生所犯错误,班主任不要把怨气撒到家长身上,挫伤家长的自尊心,要用商量、征询的口气与家长沟通,向家长解释,主动协调,共同探寻解决问题的途径,共同处理学生问题;其二,平等对待学生家长。由于每位学生的家庭背景和情况不同,班主任不能把学生和家长分成三六九等。特别是碰到处理学生问题涉及双方家长时,班主任在接待家长时绝不能有世俗的功利色彩,应一视同仁;其三,增强沟通的目的性。班主任与家长交流时要充分考虑谈论话题、切入点、谈话要点,在时间安排上要尊重家长。

篇6:浅谈幼儿园教师如何与家长进行沟通

教师:杨松元

家长工作是幼儿园的一项重要工作,教师如何与家长沟通、交流是一门艺术。作为一名工作不久的新教师,甚是挑战。《幼儿园工作规程》第四十八条指出:“幼儿园应主动与幼儿家庭配合,帮助家长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向家长宣传科学保育、教育幼儿的知识,共同担负教育幼儿的任务”。教师要与家长建立平等合作的伙伴关系,共同生成适宜于促进每个幼儿最大限度发展的教育。

我园处于新建一年的一个崭新的幼儿园更是一个挑战,尤其是我园今后的发展方向是“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努力把我园建设成为乐园、花园、文化园”。那么,幼儿园教师该如何有效的与家长沟通呢?我通过收集有关资料整理成以下几点。

一、幼儿教师与家长沟通的技巧

(1)一句话沟通法。这种办法是针对那些孩子本身在各个领域的各项目标发展中不存在明显的问题而家长也很少过问的。这样的孩子和家长是最让老师省心的,如果我们对自己稍微放松一些,就可以不去和这样的家长沟通。家长不主动找你,并不代表家长就不想了解孩子在园的各种情况,相反,他们只是由于时间关系或不愿给老师添麻烦等原因而压抑着自己。于是,我们针对这样的家长采取了一句话沟通法,即利用接送环节用一两句话向家长反映情况,如:今天某某学会了„„今天某某吃了几碗饭等等,当你说完后,往往会看到家长会心的微笑。

(2)引起注意法。这种方法是针对那些孩子本身在某一领域的某一方面或多个领域的多个方面存在问题,但是没有引起家长的重视。由于家长对幼儿教育理念不太了解,又被亲情蒙住了眼睛,认为自己的孩子是最棒的,即使有点缺点也会树大自直,所以对孩子的情况不太关注。对于这样的家长我们就采取了引起注意法。过程是这样的:

(3)真情感动法。这种办法是针对那些孩子本身在各领域的发展中不存在问题,但家长有许多的不放心。每天围着老师问这问那。对于这样的家长我们就采用的是真情感动法,即:将孩子在各领域发展中的点点滴滴及时向家长汇报,尤其家长特别关注的问题,我们要在日常工作中认真观察,细致指导,耐心细致的向家长反映情况,让家长感到老师了解孩子,关注孩子。他的孩子在老师心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老师会为孩子的进步而高兴,为孩子的失败而难过,用我们细致的工作感动家长,让家长相信我们,支持我们!让家园共育的合力促进孩子更快 更好的发展。

二、家园沟通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一)要尊重家长。我们要以平等的态度来对待家长,尊重他们的人格与观点,要耐心、虚心、诚心的听取家长的一些合理有益的建议,努力营造和谐、轻松、愉快的交流环境,这样家园才能保持协调一致。

(二)要肯定孩子。教师一句微不足道的称赞,都会让家长感到高兴,直至影响对待孩子的态度,如“你真棒!老师喜欢你。”而这种奖赏性的行为和语言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孩子继续努力的心理。同时这种肯定也能使家长轻松、自信、愉快地面对教师,主动向教师提出孩子目前存在的一些不足或育儿的困惑,期望得到教师的指点与帮助。这样,交流的主题就会得到延伸,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交流。

(三)教师应耐心辅导家长运用科学的育儿方式。许多家长由于对孩子年龄特点不了解,不知道如何教育孩子,一味的溺爱,甚至放纵。而老师应通过各种方式启发、引导家长,让他们了解孩子的身心特点,更新教育观念,掌握正确的育儿方法。

(四)对家长要一视同仁。家长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学历、职位、性格均有所不同。无论家长间存在什么样的差异,教师应该学会与每一位家长交流,让每位家长都能感受教师的关注或重视。这就需要教师深入地了解家长,以便有针对性地与家长沟通。

(五)教师应以“换位”的思维方式与家长沟通。我们好多老师现在还很年轻,尚没有为人父母的角色体验,有的即便是已经做了母亲,在与家长沟通时,常常会遇到难以达成共识的局面,这就要求教师了解父母的角色,并从父母的角色去体会家长的心情和需求。

(六)要充分发挥语言艺术的魅力。在家园交流中,双方难免会谈到孩子的缺点,作为教师,应客观的向家长告知孩子在幼儿园的情况,而不应该掺杂主观色彩和情绪。教师应一分为二的观点与家长交流。教师在与家长沟通时,应多站在家长的角度去关心孩子,理解家长的心情,如果教师真诚对待每一个幼儿,她与家长之间的交谈一定会顺利进行,它会让孩子家长感受到教师是诚意喜爱关心自己的孩子,因而家长就会更容易接受教师的意见和建议,使家长坚定了教育好孩子的信心。

(七)对孩子共同的爱是沟通的基础。教师与家长的沟通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那就是教育好孩子。沟通是双向的,家长的积极参与是沟通的必要条件,由于各种原因,如工作忙或不好意思给教师添麻烦等,不少家长很少主动与教师沟通,这对家园共育十分不利。因此,我们教师要鼓励家长采用多种形式与教师沟通。

三、教师和家长谈话时要遵循以下原则:

(一)切忌“告状”式的谈话方法。这样会让家长误认为老师不喜欢甚至是讨厌自己的孩子,从而觉得自己的孩子在班里会受到不公正待遇而产生抵制情绪。

(二)和家长沟通要讲究谈话的策略性和艺术性。要让家长相信我们,尊重并听取我们的意见,要让家长感到教师在关注自己孩子的成长和进步,感到老师比他们更深入地了解孩子。同时,要抓住时机向家长了解孩子的情况,以请教的态度耐心的听取家长的意见,使家长产生信任感,从而乐意与教师进行充分的交流,以达到预期的目的。

四、教师应通过多渠道,采取多种方法与家长沟通

1、家长委员会。老师们要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的作用。幼儿园大型家园共育活动,可请家长委员会代表参与制定方案并一起组织实施。还可通过家长委员会真实了解家长们的心声。

2、家长辩论会。老师举出几个班上幼儿最具代表性的事例,以家长为主,让家长分析讨论,各抒己见。在激烈的辩论中,家长们更新教育观,对照事例,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并产生学习和参与各种教育活动的兴趣。待家长们发言完毕,教师再有的放矢的发表意见,表明观点,介绍经验,其效果事半功倍。

3、家长园地。家长园地是幼儿园与家长沟通的一个重要窗口。老师们似乎已习惯于用更多的心思来设计栏目、寻找内容,而忽略了家长参与的深度与广度。我们为什么不准备一块小天地,将家长请到家长园地中来。如“夸宝宝”栏目可写孩子在家的表现;“我的育儿心得”让家长畅所欲言;“我的问题”可写上家长的困惑等等。家长园地不能只是教师唱“独角戏”,要调动家长积极参与的兴趣,为教师与家长的沟通搭起一座彩桥。

4、家园共育袋。我们可给每个孩子准备一个家园袋。每周,我们都将幼儿所学的内容及作品全部放入袋中,由于袋里装着孩子们小小的成果,家长们会很乐意每个周末将袋子带回家,周一再带入幼儿园。另外,家长对老师的工作有何意见、要求都可写下来装入袋中,以助于老师工作的提高。家园共育袋使忙碌的家长能更了解幼儿的发展情况,无声的交流促进了教师与家长的沟通。

5、个别化的家园沟通。由于每个孩子个性的不同;家庭环境的不同;家长文化素质的不同,大量的通常性的沟通是个别化的。个别化家园沟通的方式有家访、约谈、家园联系册、电话、便条以及接送孩子时的交谈等。个别化的沟通要着重于针对每个幼儿不同的问题和不同的家长在教育上的问题而进行,以促进每个孩子的身心发展为目的。

教师与家长的沟通双方都有责任,但教师更应主动些,并且要努力为沟通渠道创造条件。幼儿教师要真正从狭隘的教育观中走出来,必须充分认识到:家长工作的最终目的在于实现家园合作,共同为幼儿奠定良好的素质基础。

总之,教师与家长的沟通,主要靠幼儿教师做出努力。教师常常要换位思考,善于与不同类型的家长相处,遭到家长误解时教师要保持冷静,善于自控;遇到矛盾时,教师要主动反思,为畅通渠道做出努力。

万山区鱼塘乡中心幼儿园

篇7:幼儿教师如何与家长沟通有感

幼儿教师如何与家长沟通

中三班 郭尧

一、要尊重家长。我们要以平等的态度来对待家长,尊重他们的人格与观点,要耐心、虚心、诚心的听取家长的一些合理有益的建议,努力营造和谐、轻松、愉快的交流环境,这样家园才能保持协调一致。

二、要肯定孩子。教师一句微不足道的称赞,都会让家长感到高兴,直至影响对待孩子的态度,如亲亲孩子的小脸蛋说:“你真棒!老师喜欢你。”而这种奖赏性的行为和语言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孩子继续努力的心理。同时这种肯定也能使家长轻松、自信、愉快地面对教师,主动向教师提出孩子目前存在的一些不足或育儿的困惑,期望得到教师的指点与帮助。这样,交流的主题就会得到延伸,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交流。

三、咱们应耐心告诉家长运用科学的育儿方式,许多家长由于对孩子年龄特点不了解,不知道如何教育孩子。有时教育孩子的方式很不恰当,一味的溺爱,甚至放纵。而咱们是有一定育儿知识的专业人员,遇到问题应通过各种方式启发、引导家长,让他们了解孩子的身心特点,更新教育观念,掌握正确的育儿方法。曾遇到过一个家长向我诉苦“老师,我们家孩子太任性,每天上学非要买零食,怎么打他骂他都没用,不买就不上学。”咱们应该先告诉家长:吃零食过多,不但有碍于幼儿身体健康,还会造成幼儿偏食;建议家长把和孩子交流时用浅显的语言讲给幼儿听,其效果肯定比打、骂的方式好的多。家长从咱这里了解到了正确的育儿知识,及时的改变了自己的教育方法。与此同时,咱也更加了解这个孩子,同时与家长也拉进了距离。

四、对家长要一视同仁。家长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学历、职位、性格均有所不同。无论家长间存在什么样的差异,从他将自己的孩子送到幼儿园的那一天起,家长与教师就开始了共同的历程——教育好孩子。因此,教师应该学会与每一位家长交流,让每位家长都能感受教师的关注或重视。由于职业、性格、文化水平等因素的不同,家长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也不尽相同。这就需要教师深入地了解家长,以便有针对性地与家长沟通。

五、教师应以“换位”的思维方式与家长沟通,咱们好多老师尚没有为人父母的角色体验,有的即便是已经做了母亲,在与家长沟通时,常常会遇到难以达

第 1 页

天津滨海新区塘沽第一幼儿园

成共识的局面,这就要求教师了解父母的角色,并从父母的角色去体会家长的心情和需求。孩子在集体活动中有时手或头碰破一点皮,家长接孩子时十分惊讶、十分心痛是肯定的,这时咱们要了解幼儿父母的角色,要换位思考,体谅家长的爱子之心。而有的教师表现得若无其事的态度,认为家长大惊小怪,那么,一件小事立即会使家长觉得老师对自己孩子不够关心,对工作不够负责,进而影响家长与老师的关系,给家园沟通设置了障碍。如果老师从孩子父母的角色去心疼孩子,或是换个角度想想,如果受伤的孩子是自己的孩子,那就会很自然的理解家长的心情,处事态度也会大不同

篇8:浅谈数学教师如何与家长有效沟通

一、与家长沟通的原则

谦虚和蔼。教师与家长之间的地位是平等的, 教师与家长交往时, 应该谦虚和蔼、讲究礼貌, 营造和谐氛围, 这样才会缩短双方的距离, 家长才会敞开心扉。不要居高临下、盛气凌人。

尊重理解。家长是作为孩子生命中最重要的人, “尊重”他们是前提。不论家长的年龄大小、地位卑尊、文化高低, 家长与教师之间不存在身价、地位的高低之分, 都应尊重理解, 决不要摆出教训人的架势。教师要尊重学生家长, 摆正摆好自己与家长的位置, 切忌训斥、指责家长, 说侮辱学生家长人格的话, 做侮辱学生家长人格的事。教师与家长若能够相互信任, 相互激励, 则会出现友好、愉悦和互相合作的气氛。所以教师要以真诚与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家长, 取得他们的信任, 争取他们最好的配合, 共同探讨对孩子的最佳教育方法, 以达到共同的教育目的。

多赞美, 少批评。孩子都是父母心目中的宝贝, 没有一个家长喜欢听老师诉说自己孩子的罪状。切记, 表扬学生就是表扬家长, 批评学生就是在打家长的脸。所以, 老师要多表扬孩子的优点、成就。例如:“这孩子有礼貌, 很善良。”“xxx同学挺聪明的, 只是有计算题粗心的小问题……”, 家长在听了这样的话后, 自然比较听得进去老师诉说孩子的缺点, 以及需要家长加强管教孩子的种种要求了。即便是对成绩很差的“学困生”和“不听话”孩子在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教师要与家长一起, 首先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还要客观地分析问题的症结所在, 公正地评价学生的表现和家长的家庭教育工作, 与家长共同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树信心, 不告状。信心是成功的一个不可或缺的条件, 尤其是对学习基础比较差、表现不够好的学生的家长, 这一点显得更加重要。如果家长经常听到的是孩子在学校表现的负面评价, 对教育好孩子就会失去信心, 觉得孩子一无是处, 甚至无可救药, 从而放弃对孩子的教育, 那么教师在学校所进行的教育, 其效果即使不算是完全失败, 也必然大打折扣。因此, 教师必须避免告状式的家校联系, 要懂得孩子学习越差, 家长与教师一样对他的教育付出的就越多, 孩子不争气, 做家长的比谁都痛苦。所以, 教师对于这些家长更应该给予安慰, 更要体谅他们的难处, 尽可能肯定孩子的优点, 哪怕这优点只是一刹那的极不明显的闪光。如果确实因为孩子犯了错需要告知家长, 也应该与家长坐下来, 共同分析孩子之所以会犯错误的根源, 积极与家长达成共识, 形成默契, 互相配合, 研究出最好的解决办法。

多探讨, 结同盟。学生在校接受教师的教育, 在家接受家长的教育。家长与教师一样都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引路人, 都肩负着教育好孩子的重任, 教育的目的是共同的, 教师与家长理应是同盟军。但是, 由于家长的社会环境不同、职业不同、所处角度不同, 使家长与教师之间教育孩子的观念也不同。教师要真诚地帮助学生家长改变错误的教育观念、教育思想、教育态度和教育方法, 而不能对家长违反学生心理特点的教育方法熟视无睹。特别是针对家长对孩子要求不一致、溺爱孩子、打骂孩子、甚至放任孩子等, 都必须加以帮助, 促其纠正, 教师要平心静气、设身处地从家长的角度分析问题, 认识、体察家长的心理, 使家长的教育水平、修养得到提高。教师要经常与家长探讨教育孩子的方法, 要让学生家长真正地认识到老师对他们的孩子发自内心真诚的关爱, 他们自然也会想方设法与教师“步调一致”形成同盟, 对孩子多加督促与关心, 把孩子教育好。

最重要一视同仁。对社会经济地位比较低、家庭困难、有残疾的家长要富有同情心;对社会政治、经济地位比较高的家长不要阿谀奉承, 更不能提出无礼要求。

二、与家长沟通的途径与技巧

利用家长会, 向家长宣传自己的教育理念和一些新的教育方法, 与家长形成共识。

教师的家访是教师与家长沟通的重要手段。每次家访最好事先与家长约定, 不做“不速之客”, 以免使家长因教师的突然来访而感到不自在。家访一定要围绕事先确定的目的进行, 最好请班主任老师陪同。一方面显得较有诚意与重视, 另一方面也可以加强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联系。教师在家访中要有诚心和爱心, 讲话要注意方式, 要多表扬孩子的长处和进步。如果教师对家长抱有诚心, 对学生拥有一颗爱心, 那么, 家长必然会成为教师的朋友。

电话访问。电话既方便又普遍, 是个很好的沟通媒介, 在教师的善用下, 那一条电波会成为拉近距离, 凝聚力量的“感情专线”。教师要注意电话中的语辞和声调。电话看不到对方表情, 所有的感觉、印象都来自电话中的声音, 不论家长的语气、言语如何, 老师要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绪。称赞肯定时, 语气要坚定;诉说孩子问题时, 语气要婉转。

临时性的会晤。有时老师与家长会在路上不期而遇, 或家长突然直接来校找老师, 气氛可能是平和的, 也可能是紧张的;家长可能是温和理性, 也可能蛮横无礼。由于这种会晤并不在老师计划之内, 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 教师尤其需要慎重行事。

首先要了解家长的来意。无论家长是开门见山地说明来意, 还是迂回地询问某件事情的经过, 老师都要礼貌地询问对方对该事件的了解情况及看法, 掌握他的会谈目的。其次, 要对家长的感受表示理解。不必急于与家长进行辩论, 只需专心聆听, 了解他的感受, 并表示理解他的心情, 肯定他的用心, 等心平气和后再进行解释。要摆事实, 拿出具体实例。比如, 说“小华在上次的数学行程问题这一单元的学习上可能感到有些困难, 所以她的作业没有交。”然后去寻找共识, 力争找到双方意见一致的解决办法。最后要表达对学生的关心----因为家长真正关心的是老师是不是关怀我的孩子, 这样, 家长就会理解教师的所作所为了。

用“QQ群”建立教育的乐园。在当今网络时代, 为了方便与家长的沟通和联系, 好多学校班级建立了班级QQ群, 为老师与家长的沟通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有了QQ群, 家长可以及时和老师沟通, 获得孩子在校信息、了解孩子的学习状况。教师可将近段时间的一些数学新知识、典型题型、解题规律等告知家长, 帮助家长回忆其忘记的知识点, 以便家长辅导孩子, 还可将孩子独特的解题思路、孩子的进步与家长分享, 就能及时激励孩子要做得更好;有问题, 也及时与家长联系, 发现问题所在, 与家长一起共同想出好的对策, 正确引导等。教师要充分利用好班级QQ群, 给予家长更多的帮助, 让家长更加理解其教育行为, 共同促进孩子更快进步, 让班级QQ群蕴含更多的父爱、母爱、师爱, 成为家长、孩子、老师共同温暖的家, 教师的教育效率自然事半功倍。

三、教给家长学科辅导要求

要与家长取得共识, 要学生养成学好数学的六个必要习惯:专心听讲的习惯, 善于求异和质疑问难的习惯, 培养学生认真阅读课本的习惯, 按时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惯, 检验习惯, 及时改错的习惯。

让孩子逐步学会自己管理自己。孩子刚上一年级, 家长要与孩子一起准备文具:笔、尺、练习本、橡皮;一起整理书包。注意是“一起”不是“代替”。有许多事情得让孩子慢慢学会自己处理。孩子忘带数学书、忘带文具盒在最初都是难免的。有时还真得浪费各位家长花点时间送一下。但作为一个好家长, 是不会让这样的事反复出现的。他们会让孩子逐步学会自己管理自己, 培养起孩子细心、认真的习惯。一位有心的母亲是这样做的:她在孩子的书包上贴了张醒目的纸条:查一查, 你的东西带全了吗?要是都全了, 就和妈妈说声再见。此方法未必大家都实用, 但多少可给我们一些启示。

家庭作业限时完成。学习习惯的另一方面就是作业的按时完成, 一年级书面作业较少, 但一些实践性的活动作业和读一读, 说一说, 算一算的口头作业还是有的。要注意提醒孩子认真、按时完成。特别在开学的最初两个月, 我们家长最好每天抽些时间听孩子说一说, 看孩子做做实践操作, 开始家长必须全程陪同, 等孩子养成习惯之后, 家长就逐渐隐退, 以逐步培养孩子良好的作业习惯。

要教给家长一些数学学习辅导的技巧:如如何培养孩子学习习惯、计算能力等。

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是十分重要的基础知识, 孩子必须学好, 并能够达到熟练计算的程度, 学期末速度要求大约为每分钟8道一步计算式题 (指直接填得数) , 正确率达90—95%。由于孩子的基础不同, 不同孩子的计算熟练程度和速度也就存在一定差异, 要缩小这一差异, 仅靠每天一节数学课练习是不客观的, 因此还需要各位家长做有心之人, 多进行这方面的练习。计算的练习方式多样, 可以制作卡片, 供孩子独立练习;也可在做家务、和孩子上街等时间来个对口令;还可与孩子一起做游戏----采用书中的形式:你能钻过山洞吗?你能跳过每个树桩吗?甚至让孩子出口算题来“考考家长”、与孩子一起用学具摆一摆、说一说计算思路、几加几得十几和相应的减法……同时要留心孩子计算错误的原因, 是粗心还是计算方法存在问题。但要注意保护孩子学数学的兴趣, 防止枯燥的题海练习。

作业书写、及格式要严格训练。良好的书写应做到书写清洁、整齐、工整、格式规范。这不仅是提高数学计算准确性的重要因素, 还是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 思维的条理性的重要方式。

参考文献

[1]方金秋著《数学学习的规律与方法》北京教育出版社2006年.

篇9:幼儿教师如何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

幼儿教师面对的不仅是千差万别的孩子,而且还是千差万别的幼儿家长。幼儿教师与这么多的幼儿家长相处确实是很重要的事情。而且幼儿教师比中小学教师与家长的接触频率要高得多。幼儿教师与家长如果能够互相站在对方的位置来看一看、想一想,就会对对方多一分理解与体谅。

一、以礼待人,微笑与家长沟通

首先,作为一名幼儿教师,从踏进幼儿园的那一刻起,就必须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幼儿教师这一个职业,除了教书育人以外,更是为孩子和家长服务的。其次,教师要学会微笑,在和家长交流时,一个友好的微笑和礼貌的点头,都能拉近与家长之间的距离。在面对家长的指责这种特殊情况时,要克制自己的怨气,不要和家长争执,更不要挖苦讽刺孩子而伤及家长,脸上要充满微笑,那么无论是在多么尴尬或困难的场合,都能轻易渡过,赢得家长的好感,体现自己的宽容大度,从而最终消除误解和矛盾。最后,教师还要学会一些简单的礼仪。比如说与家长交谈时,要用眼睛注视对方,并且要和他们平视,也就是要站起来或者让家长坐下来和你交谈。当祖辈的家长与你交谈时,要有礼貌的称呼,可以随着孩子一起称呼“爷爷或奶奶”,在迎接小朋友或是和小朋友告别时,主动回应孩子和家长等。

二、以积极、耐心的原则与不同类型的家长沟通

在工作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不好相处的家长,他们一般要求很多,言语中充满了对教师的不信任和不放心。其实,这些家长往往是对幼儿教育有一定的了解,并且对自己的孩子期望很高的类型。

我们班菲菲的爸爸,非常细心,一有问题就会打电话给老师,一天,他又打电话来问:“昨天中午,我们家菲菲吃饭怎么样呀?”我说:“还可以,不过鸡蛋她好像不愿意吃,自己倒掉了。”“哦,我回家问她今天饭吃得怎么样,她说,老师把饭倒掉了。我就是不相信,所以就打个电话问问老师。”听到这里,我心想:原来是考我呀!幸好自己对他够关注。在这件事情中,能发现教师对孩子的观察有多么的重要,只有在孩子的一日活动中细致观察,这样才能有理有据的回答家长们的问题。而且,在回答家长问题时,不能是一句“很好”敷衍了事,而要能够讲出孩子表现的过程和自己的客观评价,这才是家长真正需要的信息。越是常来与教师交流的家长,越能磨炼教师的耐心和责任心,我们不能把它看作是找麻烦,而应是促进自己改进,不断成长的途径。

三、以巧妙的语言与家长沟通

沟通需要教师巧妙地使用语言,针对家长心态说话,使家长容易理解,不能仅只停留在告状的层面上。首先,要先肯定孩子的优点,然后点出不足,这样家长就容易接受。其次,不要一开始就直奔正题,待家长的心情慢慢平静的时候再引出主题。家长得知孩子在幼儿园里“闯祸”了,往往会忐忑不安地等待老师的批评,这时如果教老师先不说孩子的“错”,而是谈一些其他的话题,家长就会减少心理顾虑。通常情况下,家长会忍不住代替孩子向老师道歉,此时老师应与家长共同分析并找出原因,积极寻找解决的办法。要淡化孩子的缺点和错误,孩子毕竟是孩子,老师不能以成人的标准去要求孩子。家长担心的不是孩子犯下的错误,而是老师对于孩子所犯错误的认识与态度,因此,在本来就心情紧张的家长面前,老师关键是表达一种愿望,即让家长明白沟通是希望得到家长的支持,以便家园共同引导孩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四、以“换位”的思维方式与家长沟通

在沟通时,教师要常常换位思考,善于与不同类型的家长相处,遭到家长误解时教师要保持冷静,善于自控;遇到矛盾时,教师要主动反思,找到最佳方法。当家长感受到教师喜爱并关心自己的孩子时,工作尽心尽责时,自然的产生信任感,并由衷的尊重教师,心理上的距离自然消除,从而乐于与教师接近,愿意与家长沟通,家长与老师的关系会十分融洽。

我们班的一位家长,她的女儿(熙悦),在户外活动拍球时,不小心摔跤额头上擦破了一点皮,放学来接时,看见了很不高兴。我是这样处理的:我把孩子的家长带到一边,对她说:“熙悦妈妈,对不起了,是我们的工作没做好,在户外活动拍球,熙悦的球滚走了,去追球时,不小心摔跤碰到了塑胶地板上,我已经帮她洗过脸,带到医务室擦了一点药,回家给她洗脸时小心一点。”家长听了之后,看看孩子的头,说:“我看看,没事的,谢谢老师。”

上一篇:近义词辨析汇总下一篇:军理考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