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全面”铺展实现中国梦战略蓝图

2024-06-20

“四个全面”铺展实现中国梦战略蓝图(精选6篇)

篇1:“四个全面”铺展实现中国梦战略蓝图

史秋秋:“四个全面”铺展实现中国梦战略蓝图

大家好!当前全社会都在学习四个全面的战略思想,落实四个全面的战略部署,四个全面以全局视野和战略眼光着眼于解决我们国家改革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回答了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决定性阶段,我们如何迈出关键性一步关键问题。如果说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梦已经成为凝聚全党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景,那么四个全面则为中国梦的实现铺展了更为清晰的战略蓝图,同时也使小康目标更加具体明确,触手可及。

下面我就围绕着四个全面铺展实现中国梦战略蓝图这样一个主题,从新飞跃、里程碑、集结号、法治魂和生命线这样五个方面和大家交流一点学习体会。

第一,中国梦的新飞跃——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

四个全面的特殊意义在于对于实现近在咫尺的小康目标,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四个全面从战略目标、战略思想、战略布局上实现了一个新的飞跃。我们可以从党的十八大追溯四个全面的形成历程。

新飞跃有五个关键词。

第一个关键词是执政责任。大家都记得2012年11月15号党的十八大选举出的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的时候,作为党的总书记习近平同志的第一次公开讲话,突出讲的就是执政责任。总书记讲了三个重要内涵:

第一是对民族的责任,在对民族的责任里边,他集中聚焦在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上。第二个责任是对人民的责任,在对人民的责任里面讲到了坚持改革开放不断解放和发现生产力,实际上是在讲深化改革,讲到了努力解决群众的生产生活困难,坚定不移的走共同富裕的道路,是在讲全面实现小康社会。

第三个责任是对党的责任,讲到了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改进党的作风密切联系群众,使我们党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总书记还坚定的表达了两个一百年和三个一定能实现的信心,也就是在我们党成立一百年的时候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在我们新中国成立一百周年的时候我们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还有就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定能够实现。

总书记突出讲执政责任里边对民族、对人民、对党的三个责任中,蕴含着中国梦和四个全面的思想,蕴含着中国梦和小康社会的关系,也传递了一定要实现的坚定信心。

第二个关键词是中国梦。总书记对中国梦的集中表述是在2012年的12月20号,七常委参观国博的复兴之路展览的时候,总书记的讲话。那么这个讲话表述了两个重要的思想:第一个就是把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用中国梦形象的表述阐释了深刻内涵,这里边包含了中华民族近代最伟大的中国梦,包含了几代人的夙愿以及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等等内容;第二就是把中国梦与老百姓的命运紧密的联系在一起,而且传递了希望与信心,告诉老百姓我们党要带领人民群众往哪里去,怎么去,长远的就是中华民族复兴的中国梦,近期的就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我们国家的现代化,同时怎么去大家一起共同努力,而且代表我们中国共产党向全国人民表态,一定要把我们的党建设好,要团结全体中华儿女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好,把我们的民族发展好。

第三个关键词就是中国难题。距离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还有不到六年的时间,时间近在咫尺,目标如何实现?影响我们全面小康目标实现的问题是什么?我们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怎么样履行承诺付诸实现,这就是党中央集中考虑的问题,应该也是对我们党的重大考验。应该说我们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路上,在实现小康目标的决定性阶段,我们面对着诸多的中国难题。

经济总量领先下的人均落后,2010年我们超过德国跻身于世界第三大经济体,2011年开始我们跻身于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已经连续四年,那么2014年世界GDP的总量排名我们依然稳居第二。但是李克强总理在回答中国日报记者提问的时候说到,按照国际权威统计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我们按人均GDP我们还在世界第80位以后。

中国难题还有先富起来之后的共富挑战,按照2015年1月20号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14年我们中国的基尼系数是0.469,如果我们和2010年0.61,2012年0.501,2013年0.473相比,我们贫富差距有缩小的趋势,但是按照中国社科院科学院研究的小康目标的基尼系数0.35到0.4相比,我们还有相当的差距。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调查中心发布的中国民生发展报告2014年,里面显示中国家庭财产的不平等速度还是在不断提高。顶端1%的家庭占有全国三层以上的财产,而底端25%的家庭拥有的财产总量仅为1.2%。所以李克强总理今年春节他去调研访贫困户之后,他说春节前我去中国西部连走了两个村子,一家母子二人住在四面透风的房子里,儿子四十多岁了还没有结婚,还有另一家妹妹为了让大学生哥哥读书,春节还在外面打工,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如果按照世界银行的标准,我们中国还有两亿的贫困人口。

中国难题还有资源环境约束下的转变压力,我们的大气污染雾霾困扰,我们的土地沙化、土地资源问题,我们的水资源污染、水资源问题,汽车与空气的污染,包括我们在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过程中,企业社会责任履行中的压力。一面是要加快发展,是要追求效率,一面是我们的环境问题。对于我们发展方式的转变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中国难题还有创新能力与发展需求相脱节,2014年至2015年全球竞争力报告这是世界经济论坛所做的报告,中国排名第28位,这是在全球144个经济体中进行排名,我们居28位。按照世界知识产权组织2014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中国内地我们最具创新力经济体的排名中国内地排在第29名。所以我们在创新能力、创新竞争力方面也还有差距。

中国难题还有国内外安全风险叠加交织,国家的经济安全、国家的生态安全、国家的军事安全、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复杂性所带来的安全问题,网络安全食品安全、金融安全等等风险叠加。这就是我们面临的这里还没有一一列举,诸多的中国难题。

第四个关键词就是实干兴邦,我们怎么解决这些中国难题呢?总书记从十八大以后,反反复复强调的就是这八个字“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怎么实干兴邦?总书记也有两个非常重要的告诫,一个是问题导向。总书记说要学习掌握事物矛盾运动的基本原理,不断强化问题意识,积极面对和化解前进中遇到的矛盾,敢于直面并破解前进中遇到的问题,提高化解矛盾的本领,要求我们在直面问题、解决问题中来寻求新的发展。总书记还有一个重要的告诫,在中央党校讲话,在很多场合的讲话中反复强调领导干部要调查研究,调查研究是基本方法,是谋事之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

我们来看看总书记十八大之后的调研足迹。据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十八大之后到今年全国两会之前,总书记的调研足迹遍布了全国二十多个省区市,北京、天津、上海、河北、内蒙等等二十多个省区市。今年全国两会刚刚结束,总书记3月18号又到河南兰考去调研,在调研中总书记既与各级领导座谈,认真听取地方实际工作中的难点,研究实现小康目标,推进改革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更深入社区居民、边缘农村的农户家中体察民情,既带去中央的政策声音,更问计于民,倾听民声。2012年12月总书记到广东考察,和当年参与特区建设的老同志交谈。2013年7月总书记到中国社科院考察,与科学家讨论开展科研的情况。2014年12月习近平到江苏调研与村民亲切交谈,2015年1月习近平到云南调研,与鲁甸地震灾区的干部群众亲切交谈。总书记正是在这样大量深入一线的调研中来思考怎么样破解中国难题。

第五个关键词就是新飞跃,在深入调查研究缜密思考的基础上,总书记以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全局视野战略眼光,这里边有三个中国,坚定中国自信,我们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立足中国实际,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有13亿人口,总结中国经验,我们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针对中国难题,我们直面问题,去探讨如何解决中国难题。在这个基础上,立足治国理政全局抓住改革发展稳定的关键,来统领中国发展的总纲,逐步形成了四个全面的战略思想,提出了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确立了新形势下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战略方向、重点领域和主攻目标,实现了治国理政方略的新飞跃。

所以我们说四个全面是有坚实的基础的,三个坚实基础,是从我国发展现实需求中得出来的,是从人民群众的热切期待中得出来的,是为推动解决我们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来的。

我们再来从四个全面的内涵理解它的新飞跃。四个全面的逻辑关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近期要实现的战略目标,它在整个国家发展战略中具有特别是对于实现中国梦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全面深化改革是强大动力,对于我们中国实现中国梦具有集结号的意义,就是新一轮改革的再集结再发动。依法治国是我们实现小康目标的根本保证,对于中国梦具有法治魂的意义。从严治党是我们实现小康目标的政治保证,对中国梦具有生命线的意义。

四个全面从布局上一个战略目标、三个战略布局,一体两翼瞄准着一个目标,清晰明确,相辅相成有机统一。四个全面从内涵上既是战略方向又是战略决策,既是战略布局又是战略抓手,既是总体谋划又是重点突破,所以四个全面使得小康目标触手可及,使中国梦的蓝图更加清晰。

从这个意义上说,四个全面铺展了中国梦的实现的战略蓝图,使我们全党全国人民充满了信心与期待。这是第一个问题。

第二,中国梦的里程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的十六大提出来的,那么党的十八大明确要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民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从建设到建成一字之差,反映了几代党的领导集体在实践中不但探索的这样一个探索过程。一字之改宣布了倒计时的开始,一字之改也表明了新的中央领导集体实现目标的决心和信心,所以习近平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告诫全党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任务十分艰巨,全党同志一定要埋头苦干顽强拼搏。如期全面是一个非常关键的目标。那么如何确保小康目标2020年如期全面实现?如何理解全面小康社会的深刻内涵?如何布局小康目标与中国梦的关系?应该说四个全面从顶层设计的层面做了明确的阐释,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赋予了小康社会里程碑的意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国梦的里程碑,从里程碑的意义上也有四个关键词,一个关键词是全面覆盖,覆盖人群要全面,这是全面小康的重要内涵,总书记一再强调全面小康是要惠及13亿人民的全面小康,是不分地域的全面小康,是不让一个人掉队的全面小康,是一个民族都不能少的全面小康。总书记反复讲,不能丢了农村这一头,绝不能让一个苏区老区掉队,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这一系列的论断充分体现了我们党要把13亿人全部代入全面小康的坚定决心,更体现了党的宗旨和总书记的人民情怀。

习近平同志曾经非常动情地说,睡卧不安,总是想到老百姓过得怎么样,所以他连续三年在新年和春节的时候访贫问苦,走进百姓的田间地头、灶台炕头,把温暖和关怀送到老百姓的心坎上。2012年年底,习近平同志到河北阜平去调研,来到骆驼湾的村民家中,他脱鞋上炕盘腿坐下,与老百姓亲切交谈。当时村长介绍说村里608口人,还有428人是贫困人口,还没有脱贫。2013年的春节前2月3日习近平同志到甘肃省定西市的田家河乡元古堆村少数民族村去慰问。2014年元旦前夕总书记收到了云南贡山县独龙族群众的来信,向总书记报告他们家乡的公路隧道即将贯通,总书记马上独龙组贫致富步伐,早日实现与全国其他兄弟民族一道过上小康生活的美好梦想。2015年春节前习近平同志到云南调研,专门把独龙族的群众请到宾馆接见他们,给他们说,我来见大家,就是鼓励你们要再接再励,也是给全国各族人民看,中国共产党关心各民族的发展,全国各民族人民要共同努力,共同奋斗,共同奔向小康,不能让一个兄弟民族掉队。

2014年春节前习近平到内蒙慰问,2015年春节前习近平同志带去自己买的年货,到他插过队的陕北去拜年,之后他又在沿岸干部学院主持召开了,陕甘宁革命老区的脱贫致富座谈会,同来自陕西甘肃宁夏的二十四位市县委书记一起来商量怎么样让革命老区脱贫致富。总书记讲我们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没有老区的全面小康,特别是没有老区贫困人口的脱贫致富,那是不完整的,这就是我常说的“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的含义。

他强调领导干部要“看真贫,扶真贫,真扶贫”,在很多场合反复讲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展现了我们党的执政的宗旨信念,也是我们党的中央领导集体在忠实的履行对13亿人民要奔小康的这样一个承诺。

全面小康的第二个关键词是全面领域,全面小康涉及的领域要全面,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四个全面强调的全面与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一脉相承,但是又针对了我们国家发展现实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进一步的聚焦主要矛盾补齐发展短板,全面提升小康社会水平线,要在一些重大的问题上取得重点突破,突出了干部清政,政府清廉,政治清明,找到全社会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约数,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的全面小康。要保证人民的民主权利,突出了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的全面小康,要克服三农难点,消除贫困洼地走向共同富裕,突出了国家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都增强,全国各族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改善的全面小康,强调了两个文明建设并重,要打造文化软实力。突出了“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全面小康,强调了生态文明,要走出生态瓶颈,建设美丽中国。突出了以改革开放精神开创国防和军队建设新局面,为提供中国梦提供坚强力量支撑的全面小康,为构筑为中国梦保驾护航的钢铁长城,维护国家安全。

全面小康的第三个关键词是全面发展,全面小康社会的发展要全面,我们中国现在发展进入了新阶段,要新常态发展。从世界范围来看,还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持续保持三十年以上的高速增长期,我们中国已经连续三十年的高速增长,现在进入新常态,那么新常态就孕育着革命性的转变,也就是说我们中国的经济发展要真正走上追求质量效益和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所以新常态要瞄准发展方式的转变。新常态还要瞄准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做到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同步发展。

全面小康社会人的发展也要全面,关注人的素质的全面提升,是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就提出了社会发展的最终结果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马克思把人的全面发展视作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那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注重人的发展,体现的正是马克思主义的理想追求,体现的也正是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和必然要求。

全面小康的第四个关键词全面融入,四个全面把全面小康放在了中国梦的大格局中,升华为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中国梦的重要里程碑。从十八大报告提出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的道路,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的惠及全体人民,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同步提高的这样一个要求。这里面就是两个“更”,两个“同步”。

总书记提出来对中国梦的十个“更”的描述:让人民享受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证,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和更优美的环境,还有让孩子们能成长的更好,工作的更好,生活的更好。这样,全面小康就成为人民群众可触可及可信的幸福生活的现实期盼,中国梦也就成为全国各族人民无限憧憬的幸福图景,当然也是我们党要带领人民为之奋斗实干兴邦的战略任务。

总书记说中国已经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实现这个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决定性阶段的关键一步,所以我们理解从这个意义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历史使命中具有着里程碑的意义。

第三,中国梦的集结号——全面深化改革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全局和历史的高度,不断深化改革,实现了改革理论和改革政策的一系列重大突出,但是我们中国的改革已经三十年,从易到难,从局部到全局,从增量到存量,三十年走过来,继续向前走到了深水区,遇到了大冰川,我们怎么样破冰前行呢?如何理解深水区,为什么说是集结号呢?因为我们现在面临的是新一轮改革,是需要重新启动,重新吹起集结号的新一轮改革,这一论改革面对的问题和上一轮改革面对的问题是不完全相同,上一轮改革我们面对的是计划经济体制,而这一论改革面对的既有上一轮改革我们还没有完全攻克的计划经济体制的硬骨头,也有在我们三十年改革过程中,新形成的既得利益集团,新的利益格局。这些在改革中获得了大量财富的利益集团成为新的权贵集体,也成为我们改革新的阻力。所以这一论改革面对的是旧体制与新权贵两方面的羁绊,我们要克服旧体制与新权贵的巨大阻力,推动新的改革,就需要新的改革要有新的改革思路和巨大的改革决心。

作为四个全面系统布局之一的全面深化改革,就不仅仅是体制改革,而是要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方式上来一个重要的转变,这是一场全面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从这个意义上,这一次也就是我们现在面临的全面深化改革,是改革的又一次冲锋号是新一轮改革的集结号,那么从集结号的意义上我体会有五个关键词。

第一个关键词就是系统思考,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里有这样一句话,改革进行到今天遇到的困难就像一筐螃蟹,抓起一个又牵起另一个,必须全面启动。我感觉非常形象也非常贴切,现在的改革问题是盘根错节,抓起一个能够提起一串,涉及的利益关系错综复杂环环相扣需要顶层设计,需要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来对推进改革,用全局观念和系统思维来谋划改革。所以这一次全面深化改革的思想是一个系统的体系,改革是有方向的,有立场的,有原则性的,是不断推动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而绝不是对社会主义制度的改弦易辙。

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是明确的,是要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全面深化改革的四个关系是辩证的,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的关系,胆子要大和步子要稳的关系,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都是一个辩证统一的关系,在系统思考下我们来思考全面深化改革要坚持六个思维,战略思维、辩证思维、法治思维、系统思维、底线思维和创新思维。要坚持四个推进正确推进改革,准确推进改革,有序推进改革和协调推进改革。

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二个关键词是整体推进,因为全面深化改革是有机整体,要整体推进,所以全面深化改革就提出了系统而明确的整体要求,要把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与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不能顾此失彼,断章取义。我们既要讲市场的决定性作用,也要讲更好发挥政府的作用,既要讲分好蛋糕,也要讲做大蛋糕,尽要讲整体推进也要讲全面推进,所以要整体推进我们的改革。

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三个关键词是总体效果,全面深化改革要讲求整体效益整体效果。既要努力做到眼前和长远相统筹,全局和局部相配套,渐进和突破相衔接,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最大限度的减少阻力。也要立足全局抓大势善于抓住牛鼻子,要以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作为突破口,在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节点上集中发力,使各项改革举措在政策取向上相互配合,在实施过程中相互促进,在实施成效上相得益彰,在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上形成总体效应,取得总体效果。

第四个关键词是改革品格,因为前面讲到我们这一轮改革不同于或者是与上一轮改革不完全相同,既有计划体制形成的阻力也有在改革过程中新形成的利益集团的阻力,所以全面深化改革要彰显改革品格,改革要破冰就要有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的勇气,要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的,要有这样的决心,要有百折不饶的信念,要有全面系统的认识论,攻难克坚的方法论和坚定果敢的行动,就需要我们彰显执着的改革品格、鲜明的改革气质和奋发的改革精神。

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五个关键词是改革坐标系,我们要把全面深化改革放在四个全面的整体战略布局下审视,改革既是驱动力也是凝聚力,既是方法路径,也是精神内核,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改革是贯通始终的坚定信念,也是我们实施这一宏伟目标的具体实践,对于全面依法治国改革是齐头并进的姐妹篇,全面深化改革需要法治保障,全面依法治国也需要全面深化改革,对于全面从严治党,改革是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根本途径,党的领导是实现改革发展目标的根本保证。所以把全面深化改革放在四个全面中去定位,放在历史和现实的坐标中去把握,我们就能够深刻理解为何在新一轮改革,要在各个领域统筹推进,为什么全面深化改革是推动我们全面发展的强大动力。

全面深化改革吹响了新一轮改革的集结号,这个应该是经过了党中央深思熟虑反复调研的,然后明确提出来全面深化改革的这样一个要求,总书记履新不到一个月就去广东考察,宣布改革不停步开放不止步。两年多来在二十多省区市的调研中,深入研究各种改革难题,总结改革创新的经验,系统的思考中国的改革战略布局,2013年1月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议,对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社会体制改革、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进行全面部署。2014年11月在福建时提出了三个全面,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三个全面的重要组成部分,直到2014年12月总书记在江苏调研时系统的提出四个全面,至此我认为吹响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集结号。

第四,中国梦的法治魂——全面依法治国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依法治国理政的实践中,不断提升对依法治国的认识,开阔了法治格局丰富了法治内涵,拓展了法治的外延,形成了法治建设的系统思想和总体布局。从法治魂的意义上,我认为也有这样四个关键词。

第一个关键词是法治信仰,法之必行的思想基础是法治信仰、法治思维和法治文化,树立法治信仰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思想基础,是实现中国梦的法治魂。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强调要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对于我们中国这样一个有着数千年人治传统的国家来说,无疑是国家治理领域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这场革命既是制度性的,更是文化层面的变革。全面依法治国只有在人的思想精神层面,树立起了法治信仰,法治才能获得旺盛而持久的生命力。明代著名的政治家改革家张居正曾经感叹,说天下之事不难于政法,而难于法之必行。有一位法学家也说法发展的重心不在立法,不在法学,也不在司法判决,而在社会本身。所以依法治国要让法治成为社会生活方式的根本,就要下大气力来提高全民族的法治素质,涵养我们整个社会的法治信仰,培育法治文化的认同感,也就是塑造我们民族的法治魂,只有全社会都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全面依法治国才能够从图景变成现实。我们现在社会中权大于法、法不责众、情大于法的现象比比皆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迫在眉睫。全面依法治国的第二个关键词是法治边界。在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上习近平同志为改革划定了法治边界,说确保在法治的轨道上推进改革,这是一个重要的法治边界。从2013年3月,习近平同志当选国家主席时向全国人民郑重宣誓我将忠实履行宪法赋予的职责,到习近平同志这几年来在不同场合反复的彰显法治权威,反复的告诫全党全国人民尊重法律,厉行法治是施政之要,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依法执政关键是依宪执政,没有法律之外的绝对权力,政府职能转变到哪一步法治建设就要跟到哪一步,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领导干部要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带头树立法治信仰。

这样一个法治边界就是告诉我们依法治国法律至上,宪法和法律具有最高的权威性,人民制定法律,无论什么人什么领导都没有凌驾于法律之上的特权,无论谁违反了法律都要受到法律的追究。

第三个关键词,理论框架。依法治国的理论框架为法治中国描绘了蓝图,成为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指导思想和工作原则,形成了法治中国的系统理论。从顶层设计的角度回答了法治统一性问题,也就是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有机结合。从国家治理的角度回答了法治协调性的问题。五大法治体系包括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和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三个共同推进,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三个一体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是一个统一体。

从参与主体的角度回答了法治系统性的问题,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从国体政体的角度回答了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的关系,这一个根本的问题。既明确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处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地位,也强调了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而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

全面依法治国的第四个关键词,关键少数。全面依法治国必须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这里边领导干部有两个人,领导干部作为法治建设的责任人,因为领导干部要带领人民群众把各项依法治国的部署落到实处;领导干部同时作为党的执政权,国家的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的执行人,所以领导干部是法治建设的责任人,是四权的执行人,他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中举足轻重,所以是关键的少数。

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这是战国韩非《韩非子·有度》里面的一句话,说的是执行法令的人坚决国家就会富强,执行法令的人软弱国家就会贫弱,所以依法治国首先要依规治党,依规治党才能依法治国,全面依法治国与全面从严治党本质一致、辩证统一,没有全面依法治国,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就不能有序运行,就难以实现社会和谐稳定,我们党就治不好国也理不好政。中国共产党要跳出历史周期律,实现长期执政,要走好中国道路,实现长治久安,就必须落实好全面依法治国的战略部署。所以总书记要求我们各级领导干部要增强责任感、使命感,树立法治思维掌握法治方式,带动全国、全国人民一起,以法治中国近来的新成效来助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第五,中国梦的生命线——全面从严治党 如何使八千多万中国共产党党员与13亿中国人民一起凝聚成中国力量?如何使党成为实现中国梦的坚强领导核心?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思想在实践中不断成熟,这一部分也有四个关键词。

第一个关键词是核心问题。全面从严治党的核心问题是什么?就是要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党的生命线是什么?就是党的群众路线,著名的民主人士黄炎培在延安与毛泽东在窑洞里有一段谈话,他提到中国共产党要跳出兴亡周期律的支配,他希望中国共产党能够跳出这样一个周期律,毛泽东充满信心的回答说,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够跳出这个周期律,60多年前党中央从西柏坡前往北平的时候,毛泽东大手一挥说,走,我们进城感考去,周恩来说我们能考个好成绩,我们不让人民把我们退回来,毛泽东接着说我们绝不当李自成,我们希望能考个好成绩。

那么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坚持围绕着党的宗旨,反复强调要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发表了许多重要论述,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就是一次守住生命线的一次全党的整风,也是新形势下我们党的又一张考卷。古希腊神话里边安泰的故事,说的就是安泰力大无比,战无不胜,但是他后来在空中被他的对手打败了,是因为安泰的力量是来自于他的妈妈大地之神盖亚,只要他脚不离地,他就力大无穷,一旦脱离了大地,失去了力量的来源,没有了生命线,他就失去了战斗力。所以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守住这样一条生命线,我们党才能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才能带领人民群众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全面从严治党的第二个关键词严,主线是严,严是贯通全面从严治党始终的主线,党要管党,才能管好党,从严治党才能治好党,从严治党关键在严,在治,要害在严,教育压严,标准要严,执纪要严,整治要严,制度要严。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建设在严字上,卯足力气,下足了工夫,思想上要把好总开关,作风建设上以钉钉子的精神,一抓到底,制度落实强调抓铁有痕,踏石留印,反腐败斗争强调,不定指标,上不封顶,反腐必反,除恶务尽,“不矜细行,终累大德”。

习近平同志指出,现在的主要倾向不是严了,而是失之于宽,失之于软,不存在严过头的问题,纪律不严,从严治党就无从谈起。那么怎么严呢?习近平同志有明确要求,对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负责同志,要求以向我看齐的姿态,听意见摆问题管自身抓督察,发挥示范作用,对各级领导干部习近平同志明确要求,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带头坚守正道,弘扬正气,努力经营良好的从政环境。

对于新问题、新变化,习近平同志要求掌握情况不迟钝,解决问题不拖延,化解矛盾不积压,谁以身试法,就要坚决纠正和查处。所以说八项规定和反四风不是走形式,而是动真格的一次整风行动,它带来了整个党的风气和整个社会风气的重大变化,领导人出行不封路,包括全国两会,大小会场不摆鲜花,厉行节约,一些高档餐饮悄然关张,一些奢侈品消费大幅下滑,逢年过节不为请客送礼发愁,天价月饼,天价烟酒纷纷价格跳水,公车私有,公款旅游,公款送礼,得到了严格的禁止。

第三个关键词是制度笼子,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让领导干部不敢腐,不能腐,不易腐,以制度来堵塞腐败源头。总书记要求要坚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执行制度没有例外,不留暗门不开天窗,坚决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坚决纠正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行为,使制度成为硬约束而不是橡皮筋,加快推进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建设。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内法规制度的笼子编得越来越紧,越来越牢固,两部党内重要的法规,一部是《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制定条例》,一部是《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备案条例》,这两部重要的法规使我们党首次拥有了正式的党内立法法,而且还进行了集中清理党内法规的工作,开展了编制党内法规制定工作的五年规划的工作,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做了明确的部署,出台了一系列的制度规定和文件。比如说权力清单制度,党的纪律检查工作双重领导体制具体化、程序化、制度化,全面落实中纪委向中央一级党和国家机关派驻纪检机构,改进中央和省区市的巡视制度,巡视制度全覆盖,新提任领导干部有关事项公开制度的推行,健全民主制度、法律制度、舆论监督制度和运用规范互联网监督等等,都是在强化权力运行的制约监督体系。

全面从严治党的第四个关键词,是主心骨。全面从严治党的目标是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那么锻造这样一个坚强领导核心的目的是为了承担我们党伟大的历史使命,对于我们党伟大的历史使命,党的十八大以来有许多的表述,比如说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富强文明必须有一个坚强领导核心,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必须有一个主轴,党的领导是四个全面之魂,党的领导是战略中军帐之帅,坚守党密切联系群众的生命线,使我们党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领导核心、主轴、之魂、军帐之帅、生命线、主心骨等等这些表述,最后都是集中在我们中国共产党要承担起伟大的历史使命和历史责任,因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样一个伟大事业,无可替代的领导核心是执政的中国共产党。

全民从严治党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体现了两个高度统一,就是伟大事业与伟大工程的高度统一,党的自身建设与治国理政的高度统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最根本的是坚持党的领导不动摇,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全面从严治党,使我们党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守住这样一条生命线,使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最坚强的政治保证。

四个全面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重点,是当前我们国家改革发展进程中面临的根本问题、主要矛盾和工作重点,四个全面的每一个全面强调的都是全面,是一个系统,而四个全面又是一个辩证统一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我们坚信全党全国上下一起来全面深刻的理解四个全面扎扎实实的落实四个全面,同心共筑中国梦,我们全国人民所期盼的小康社会,我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伟大梦想就一定能够变为现实。

今天我的汇报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篇2:“四个全面”铺展实现中国梦战略蓝图

作者:贺新元 来源:人民论坛

摘要:“四个全面”作为党治国理政的战略布局,既注重了顶层设计与总体谋划,牵住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实现的“牛鼻子”,又适应了我们正在进行的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因此,“四个全面”就是中国梦实现之“四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国梦的发展之维,全面深化改革是实现中国梦的动力之维,全面依法治国是实现中国梦的法治之维,全面从严治党是实现中国梦的领导之维。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积淀着许多治国理政的经验,其中“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就是大家耳能熟详的一条。“维”即“纲”,就是“牛鼻子”,纲举才能目张。“四个全面”作为党治国理政的一种新战略布局,既注重了顶层设计与总体谋划,牵住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实现的“牛鼻子”,又适应了我们正在进行的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从这一点上讲,“四个全面”就是中国梦实现之“四维”。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国梦的发展之维

对中国梦,有一个认识与发展的阶段性问题。1840年鸦片战争始,中国逐步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成为中国人民的梦想。在实现这个梦过程中,经历了太平天国运动、中法战争、中日战争、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多次试错式探索,才找到指引中国梦实现的科学理论、领导中国梦实现的领导力量与依靠力量;又经五四运动、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社会主义改造等,才完成国家独立、民族解放与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奠定实现中国梦的制度基础;在此基础上开始以全新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来探索中国梦的最终实现。正因为“新”,我们的事业在近20年的时间里走了弯路,付出了沉重代价,但也收获了不少弥足珍贵的教训与经验。

发展是时代的主题和世界各国的共同追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的开辟、形成、确立中,我们越来越明晰中国梦的路径。从温饱到小康社会再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现在正走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从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从东部沿海开发到西部大开发,从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到中部崛起,现在正在走向共同富裕和全面小康;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到政治文明,再到社会和谐和生态文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建设总体布局已经形成并正在实施中发力,共推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和中国梦的实现。这些过程中每一步都走得艰辛,但走出了辉煌成就与“三个自信”。辉煌,举世瞩目,使“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自信,源于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经验总结、教训吸取基础上的理论升华,以及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知上的深化和丰富,“三个自信”使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目标。

党中央立足于辉煌成就与“三个自信”,准确判定中国发展所处历史方位,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定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是因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为战略目标,是“四个全面”的灵魂和统帅。它的确立就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空间布局的确定,就是对中国梦实现历史进程的确定;它的完成是中国梦实现的关键,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纵身一跃,就不可能有中国梦的到来。

全面深化改革,中国梦的动力之维

改革是社会进步的动力。改革是一个社会发展的永动机、发动机,它为中国梦实现提供的是源源不断的、不竭的内生动力。

站在今天往回看,改革开放已经走过30多年;往前看,离中国梦实现还有30多年。前30多年的辉煌靠的是改革,后30多年目标实现依然还是要靠改革。这次的改革关键在于“全

面”与“深化”。“全面”,一是在方法论上的全面,要讲究系统思维、协同思维、辩证思维;二是改革对象与范围上的全面,正如总书记所说的“容易的、皆大欢喜的改革已经完成了,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为此,三中全会决定从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15个领域制定了330多项较大的改革举措。“深化”,一是中国改革已进入深水区、攻坚期;二是要以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作为突破口,在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点上精准发力、集中发力,使改革有效向纵深发展;三是“全面”的必然要求。这一横一纵的结合,推动中国梦实现的动力系统完成升级换代。

全面深化改革,既是为了应对现实挑战,更是为了把握发展机遇;既是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更是为了中国梦的实现;既是当今时代的要求,更是历史赋予的责任。为完成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而到新中国成立100周年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现代化,就需要再一次以改革之“全面”、之“深化”来支撑和展现强劲的发展动力,再次勃发出驰而不息的发展势头与势能。

全面依法治国,中国梦的法治之维

社会稳定的核心在于公平与正义,而公平与正义离不开法治。一定意义上说,法治就是社会的稳压器。全面依法治国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题中应有之义。因此,总书记把全面依法治国视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姊妹篇”,把两者视为是共同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中国梦实现的“两翼”、“双轮”。

我国积30多年的法治实践,到2010年已经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了有法可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以宪法和法律的形式确立了国家发展中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的一系列重要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永葆本色的法制根基、创新实践的法制体现、兴旺发达的法制保障。但是,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在于执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只是在总体上解决了有法可依的问题,即便是有法可依,在一定范围内还是存在法律间的不兼容、不配套、难操作甚至流于形式等情况。更不用说,在“摸着石头过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过程中,出现大量的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在领导干部层面,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大量特权,有违反宪法和法律的大量行为;在企业社会层面,有缺乏法律意识的,甚至有无视法律存在的。这些都从不同层面直接和间接地破坏社会的公平与正义。整个社会还远没有形成自觉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社会氛围,特别是在领导干部层面。对此,十八届四中全会作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决定,要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全面从严治党,中国梦的领导之维

如果把追求中国梦的实现比喻成一列火车的话,党的领导就是火车头。

2012年11月15日,总书记在与中外记者见面会上提出:“新形势下,我们党面临着许多严峻挑战,党内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尤其是一些党员干部中发生的贪污腐败、脱离群众、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问题,必须下大气力解决。全党必须警醒起来。” 2013年4月19日,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再次强调:我们的党员干部队伍“存在着不符合为民务实清廉要求的问题。特别是有的领导机关、领导班子和一些领导干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突出,奢靡之风严重,主要表现在理想信念动摇,宗旨意识淡薄,精神懈怠;贪图名利,弄虚作假,不务实效;脱离群众,脱离实际,不负责任;铺张

浪费,奢靡享乐,甚至以权谋私、腐化堕落。这些问题,严重损害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严重损害党群干群关系,必须认真加以解决”。

从总书记的上述内容看,党内存在的问题具有全面性、严峻性等特点,但办好中国的事情又关键在党,怎么办?必须全面从严治党。全面从严治党管党既是执政党加强自身建设的必然要求,更是当下防止在大的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的战略举措。

“全”字当头,一是治理对象为全体党员,二是治理范围包括思想建设、作风建设、信仰重塑、组织建设、制度建设与反腐败斗争,坚决不留死角。“严”字当头,一是严把思想“总开关”,二是以“钉钉子精神”抓作风建设,三是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落实制度,四是反腐败斗争强调“不定指标、上不封顶,凡腐必反,除恶务尽”,务必做到严教育、严标准、严执纪、严惩治、严制度。惟有如此,才能不断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使党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使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最坚强的政治保证。

“四维”舒张,中国梦才能成真

“四个全面”战略思想和战略布局,正是中国“发展起来以后”,更加注重发展和治理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的必然选择,是中国共产党不回避问题、直面问题理论勇气的表现。它的提出正应了马克思的一句话,即“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决定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四个全面”直接来自追求中国梦实现的现实需要,是理论与现实双向契合。

“四个全面”不是简单并列关系,而是有机联系、相互贯通的顶层设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国梦的内在发展要求与关键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是实现中国梦的不竭动力,全面依法治国是实现中国梦的法治保障,全面从严治党让实现中国梦的领导核心更加坚强。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与不断升级、改革创新精神动力的永葆与不断焕发、法治观念的形成与不断完善、从严治党的新常态与不断落实,从发展、改革、法治、治党“四维”上勾绘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未来图景。

套用春秋时期管仲的话,可以这样说:中国梦有四维,一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二曰维全面深化改革,三曰全面依法治国,四曰全面从严治党;一维绝则倾,二维绝则危,三维绝则覆,四维绝则灭;倾可正也,危可安也,覆可起也,灭不可复错也。这就是“四个全面”作为实现中国梦之“维”的重要性与战略意义。

参考文献:

[1]《习近平等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人民网,2012年11月15日。

[2]习近平:《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人民日报》,2012年11月19日。

篇3:“四个全面”铺展实现中国梦战略蓝图

伟大的中华民族历经艰难困苦, 却从未放弃过对美好理想、美好未来的追求。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领导中国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 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美好梦想;之后, 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在历史关头做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带领中国人民走上了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新一代领导人习近平同志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 提出了“两个一百年”梦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中国人民一直以来的梦想, 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 是中华民族自近代以来的最伟大的梦想。

中国梦的实现离不开“四个全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中国梦的实现奠定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基础;全面深化改革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动力支持;全面依法治国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制度和法制保障;全面从严治党是中国梦实现的政治保证。同时, “四个全面”也需要中国梦为其提供方向指引。“四个全面”的举措都是围绕着中国梦的实现形成提出的, 它们共同的价值追求就是中国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

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国梦的关键一步

改革开放之后, 邓小平首提“小康”目标。党的十三大提出“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三步走”发展战略中, 我国将实现小康社会视为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党的十七大立足于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 在十六大的基础上, 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出了新的要求。党的十八大上习近平同志明确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关键在“全面”二字。第一, 所覆盖的领域更加全面。全面小康是一个综合概念, 它不仅指经济上的富足, 而且还包括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领域的小康, 要实现政治文明、经济文明和社会文明的全面发展;第二, 所覆盖的人群更加全面。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阜平慰问困难群众时指出:“没有农村的小康, 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 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15年1月他在昆明会见独龙族怒族自治县干部群众代表的座谈会上强调:全面实现小康, 一个民族都不能少;全国各族人民要共同努力、共同奋斗, 共同奔向全面小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国梦的关键一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愿望的实现为中国梦的实现奠定了一定的物质基础和精神基础, 提供了一定的客观条件, 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只有在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前提下, 全体人民继续努力奋斗, 从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二、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是实现中国梦之两翼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让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 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如期实现。”全面深化改革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举措,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中国梦的实现提供动力支持;全面依法治国是将我国的各项工作纳入到法律体系内,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中国梦的实现提供法制保障和稳定环境, 二者都更好地推动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国梦的实现。

1.全面深化改革是实现中国梦的动力之源

我国过去30多年的成就得益于改革开放, 改革不断破除束缚经济社会发展的旧观念和旧体制, 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推动了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大发展, 使我国的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充满了生机与活力。改革开放在我国的发展历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是决定当代中国前途命运的关键性抉择, 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由之路。

当前, 国内外形势风云变幻、局势错综复杂, 我国发展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 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 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为了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简称《决定》) , 对全面深化改革进行了总体部署:第一, 强调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性。《决定》强调“面对新形势新任务,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必须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第二, 明确了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决定》明确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从而为全面深化改革具体工作的展开提供了方向指引。第三, 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布局。首先, “全面”即改革不仅包括经济体制改革, 也包括政治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社会体制改革、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以及国防和军队改革、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等;其次, “深化”即我国改革已经进入了攻坚期和深水区, 我们要把各领域的改革持续向纵深推进, 敢于啃硬骨头, 敢于涉险滩, 解决深层次的问题和矛盾, 突破体制性障碍和阻力, 推动社会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全面深化改革的终极目标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实现每一个国民自由而全面发展。在全面深化改革过程中, 必须重视以下几个方面:第一, 必须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我国的改革, 是社会主义的改革, 是在不改变社会基本制度的前提下, 对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某些方面进行改革。第二, 必须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实现共同富裕是我国发展的价值追求, 也是社会主义的本质, 通过改革, 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为人们营造一个和谐良好的社会氛围, 使人们的各项合法权益都能得到切实保护, 有助于人们首创精神的发挥。第三, 必须密切联系人民群众。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因此, 我们必须扎根在人民群众中, 发挥人民群众的创造才能, 凝聚人民群众的强大力量, 动员人民群众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国梦而奋力拼搏。

2.全面依法治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中国梦的制度保障

为了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国梦的愿景, 必须坚持依法治国, 全面依法治国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了制度和法治保障。党的十八大会议明确提出了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进程, 强调“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上, 我党进一步强调了依法治国的重要战略地位, 要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进程。全面依法治国就是要将国家、社会的各项事务都纳入到法律体系中, 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全面依法治国既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要条件, 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题中应有之意。只有做到全面依法治国, 社会才会充满公平和正义, 人民的创造力和活力才能充分发挥, 社会财富才会充分涌流;只有做到全面依法治国, 人民群众才会形成法治思维, 树立法治观念, 遇事首先想到的是采用法律的方式来解决。这才会营造一个人人懂法、人人守法、人人用法的社会氛围, 才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正能量。

三、全面从严治党是实现中国梦的政治保证

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 党的素质直接影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自身建设。在新中国成立前的实践中, 毛泽东同志开展了整风运动, 提出“两个务必”, 增强了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改革开放初期, 邓小平同志就强调:“在目前的历史转变时期, 问题堆积如山, 工作百端待举, 加强党的领导, 端正党的作风, 具有决定的意义。”党的十四大首次将从严治党载入党章总纲。党的十五大指出:“各级党委要坚持‘党要管党’的原则, 把从严治党的方针贯彻到党的建设的各项工作中去, 坚决改变党内存在的纪律松弛和软弱涣散的现象。”党的十六大强调要坚持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统一起来, 贯彻落实从严治党, 保持党的纯洁性和先进性。新形势下, 党的自身建设面临着新问题、新挑战, 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复杂的、长期的, 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 亟待解决。

2014年10月, 习近平同志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对从严治党做出了重大战略部署。对于全面从严治党,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第一, 内容的全面性。即包括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 加强从严治党;第二, 对象的全体性。就是对全体党员和各级党组织严格加强管理, 从每一位普通党员到每一位党的高级领导干部, 从基层党组织到党的领导机关, 没有例外, 都要加强教育, 严格管理, 严格监督;第三, 措施的长期性。即从严治党的各项措施不是雨过地皮湿, 活动一阵风, 而是使之成为常态化, 制度化。

习近平同志指出: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 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必须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只有全面从严治党, 才能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使党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才能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打铁还需自身硬”, “抓铁有痕、踏石有印”, “不定指标、上不封顶, 凡腐必反、除恶务尽”是新一届领导人在加强自身建设进程中留下的脍炙人口的宣言。全面从严治党, 保证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从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江苏调研时强调:主动把握和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推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N].人民日报, 2014-12-15.

[2]习近平到河北阜平看望慰问困难群众时强调把群众安危冷暖时刻放在心上把党和政府温暖送到千家万户[N].人民日报, 2012-11-31.

[3]“全面实现小康, 一个民族都不能少”——习近平总书记会见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干部群众代表侧记[N].人民日报, 2015-01-23.

[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编选 (上) [Z].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 2014.

[5]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在京举行[N].人民日报, 2013-11-13.

[6]邓小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邓小平文选》) 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7:178.

篇4:“四个全面”托举中国梦

[关键词]中国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中国梦是十八大以来党提出的宏伟目标,反映了中华民族的共同愿景和盼望。实现中国梦,是历史的重托,时代的主题,人民的期盼。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四個全面”的战略布局是环环相扣、步步深入的全局谋划,“四个全面”,四轮驱动,托起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国梦的关键一步

“小康社会”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孜孜以求的奋斗目标,也是历次党的代表大会的核心议题。中共十八大的召开意味着“中国已经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实现这个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1]实现中国梦,是中华儿女的共同心声,反映了中华民族的共同愿景和盼望。我们党对中国人民已经承诺:“全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3](P32)全面小康,核心就在全面。这个全面,既体现它覆盖的人群是全面的,也体现它涉及的领域是全面的,更体现它的主要指标全面实现。只有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才能跨越实现中国梦的关键一步。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国梦的基础。没有小康社会就没有中国梦,不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不能顺利实现中国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国梦的基础。从经济发展方面来说,到了2020年将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两个“倍增”;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基本实现或进一步提高;中国对外竞争力增强。这能够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厚实的物质基础。从政治发展来说,到了2020年,将实现更加完善的民主制度,更加丰富的民主形式,基本建成法治政府。这能够为实现中国梦提供良好的政治保障。从文化发展来说,将建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并进一步落实,文化软实力增强,文化强国建设具备更加坚实的基础。这能够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从社会发展来说,将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教育现代化,社会保障、医疗保障、住房保障人人享有,失业率下降,收入差距缩小。这能够为实现中国梦凝心聚力。从生态文明建设来说,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中国将迈进生态文明建设新时代。这能够为实现中国梦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中国梦出场于“小康社会”的战略部署,又延续于“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只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国梦的出场之途才会更加宽阔。

二、全面深化改革是实现中国梦的关键一招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3]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描绘了中国梦的宏伟蓝图,成为整个中华民族的共同愿景和期盼。要实现这一共同理想,就必须用好改革开放这一“关键一招”。回顾历史,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今天的中国梦。十年“文革”结束后,中国在徘徊中前进。吸取“文革”的教训,我们党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实行改革开放既是历史的重托也是历史的必然。改革开放的伟大设计师邓小平曾假设:如果“不改革开放,只能是死路一条”[4](P370)。为什么改革开放是中国发展的必由之路,是“正路”和“活路”。归结起来就在于:中国共产党在改革的实践中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并在改革的实践中把这个根本问题推向前进。在宏观层面,党在实践中接力探索并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和制度,并在实践中把三者结合起来,成为新时期的最鲜明特色。在中观层面,党在实践中接力探索并逐步形成和完善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论、初级阶段论、改革动力论、市场经济论、民主法治论、和谐社会论等重大核心理论,成为新时期的科学指南。在微观层面,我们党在实践中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的发展道路以及在此基础上的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城镇化、信息化、军事化、自主创新、反腐倡廉等具体道路,形成并完善了一个根本政治制度、三个基本政治制度、一个法律体系、一个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各项具体制度和国防建设、“一国两制”、党的建设等基本理论,成为新时期的前进方向。从理论上讲,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道路、中国理论和中国制度。从实践上讲,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正如习近平所说:“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的今天,也就没有中国的明天。”

全面深化改革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动力。改革的根本任务就是破除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痼疾,调整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当前,在实现中国梦的征途上,我们仍面临诸多问题与挑战:发展中依然突出存在环境污染问题;收入分配差距、城乡发展差距、区域发展差距仍然较大;民生问题依然较多;反腐败斗争依然严峻;体制机制弊端时有凸显。在新的起点上解决这些问题和矛盾的唯一途径就是全面深化改革。就是把“出招”和“应招”结合起来,推动生产关系的变革。只有在发展实践中不断全面深化改革,中国梦才有源源不断的动力。

三、全面依法治国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支撑

全面依法治国,就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全面依法治国关系到党的执政兴国,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关系到人民的幸福安康。十八大以来我们党部署了实现中国梦的伟大战略,不管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一百年目标,还是全面深化改革、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还是全面从严治党、锻造领导核心,都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只有在实践中落实依法治国的根本要求,才能确保全面深化改革和从严治党顺利进行,才能不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才能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才能确保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指出:“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事关我们党执政兴国,事关人民幸福安康,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5]今天的中国,选择法治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依托,作为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抓手,这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路径。

全面依法治国是实现中国梦的支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崇高梦想,它不仅意味着国家强盛,人民富足,更意味着人民生活更加幸福、平等、有尊严。如今的中国,全面依法治国进入开局之年,在这样一个关键发展时期,依法治国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的地位更加突出。只有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充分发挥法治的引领和规范作用,才能使我国经济社会在深刻变革中既生机勃勃又井然有序。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实现经济发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会公正、生态良好,在更高程度上维护国家长治久安、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的有力保障,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之途。

四、全面从严治党:实现中国梦的坚强保证

习近平同志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宣示“全面从严治党”。全面从严治党,就是要落实从严治党责任,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从严管理干部,持续深入改进作风,严明党的纪律,发挥人民监督作用,深入把握从严治党规律,实现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全面从严治党,关键在治、要害在严。全面从严治党核心问题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重点是从严治吏、正风反腐、严明党纪,目标是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全面从严治党是实现中国梦的坚强保证。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历史的选择和人民的选择,是经过长期艰苦卓绝的努力并付出巨大的牺牲确立的。历史和现实充分证明,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也是落实“四个全面”的最根本保证。当前,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关键在于全面从严治党,使党始终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协调推进“四个全面”应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把党的领导始终贯彻到协调推进“四个全面”的全过程。党坚强有力,党同人民保持血肉联系,国家就繁荣稳定,人民就幸福安康。在我们这么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大国谋“四个全面”之伟大事业,这是一场艰苦卓绝的奋斗,也是一次万丈豪情的进军。推进这一时代的伟大事业,关键在党,保证在党,方向在党。

总之,实现中国梦是历史的重托、人民的盼望。只有谋好小康之业这一“关键一歩”,扬好改革之帆这一“关键一招”,行好法治之道这一“关键一拍”,筑基好执政之基这一“关键一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终将在接续奋斗中变成现实。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弘扬丝路精神 深化中阿合作——在中阿合作论坛第六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6-06(02).

[2]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重要讲话精神学习问答[M].党建读物出版社,2013.

[3]习近平在广东考察时强调 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做到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N].人民日报,2012-12-12(01).

[4]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5]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14-10-29(01).

作者简介

篇5:“四个全面”铺展实现中国梦战略蓝图

一、人民性揭示了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主体力量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体现的人民性,是指其遵循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原则和服务人民的实践标准。具体而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新的目标要求落实党对人民的承诺,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切实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小康社会中有更多获得感;全面深化改革剑指“难啃的硬骨头”和“利益固化的藩篱”,以深化改革的实践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和最现实的问题,真正使人民群众共享改革成果;全面依法治国就是要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依靠法治方式治国理政,以实现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的法治目标;全面从严治党旨在应对“四大考验”、化解“四种风险”,通过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和增进人民福祉,筑牢党的群众基础,夯实党的执政根基。因此,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过程,也就是坚持党的群众观点、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和践行党的根本宗旨的过程。

中国共产党是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无产阶级政党,不论是治国理政,还是党的自身建设,都要高度重视“行动着的群众”在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过程中所起到的决定性作用。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正是在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指导下,时刻铭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坚持与广大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政治立场,在赢得人民群众信任和支持的基础上,引领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而奋发进取的今天,我们党更要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贯穿于理论与实践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而“四个全面”中体现的人民性,正是对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在当代中国具体运用的一种理论阐述与实践确证。

最广大人民群众是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力量源泉。无论是战略目标的定位,还是战略举措的落实,都要以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性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围绕“加快改革开放、增强发展能力、改善人民生活”所许下的新承诺,全面深化改革围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所作出的新部署,全面依法治国围绕“依法维护人民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所制定的新规划,全面从严治党围绕“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所提出的新要求,都彰显出对广大人民群众生存权利的现实关注和发展利益的终极关怀。当前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就是要紧紧围绕这些新承诺、新部署、新规划和新要求,认真倾听群众心声,广泛汲取民众智慧,不断满足人民需求,以使小康惠民、改革利民、法治安民、治党为民,实现好、维护好和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只有以实现、维护和发展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尊重人民群众首创精神,才能最大限度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投身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伟大实践之中。

二、价值属性明确了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目标指向

同志指出:“‘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是从我国发展现实需要中得出来的,从人民群众的热切期待中得出来的,也是为推动解决我们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来的。”可以看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其能够适应我国社会发展需要、满足人民群众热切期待和解决现实矛盾问题而展现出特有的理论品性,彰显出内在的价值属性。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体现了我们党的理论自觉。当前,在涉及改革稳定发展、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方面,我们党对理论创新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更为重要和迫切。“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以为的党中央进行理论创新的又一重大成果,它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指明了主攻方向、划定了重点领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的一座重要里程碑,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居于引领地位。而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和全面从严治党,则是我们党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治国理政所要长期坚持的战略举措。全面深化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既不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劳永逸”;全面依法治国是“为子孙万代计、为长远发展谋”的战略谋划,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长远考虑”;全面从严治党确保党的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以期彻底赢得“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这场“持久战”。由此可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我们党自觉探索治国理政方略的必然结果,其以人民为中心的内在价值取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坚强的思想保证。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凸显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目标由两个相互连接着的阶段性目标构成。第一个阶段性目标即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第二个阶段性目标即到2050年前后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后续目标。显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为建党一百周年时所要完成的战略目标,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奋斗目标的重要节点。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和全面从严治党分别围绕着各自的任务要求,既为解决我国改革、法治和党建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矛盾与问题提供了详尽方案,也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国梦提供着动力支撑、法治保障和根本保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这种目标指向,从理论与实践的双重维度规划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具体进程。

三、制度性诠释了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根本保障

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需要完备的制度提供保障,有了制度的强化和完善,才能确保“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发挥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积极引领作用,才能确保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偏离。由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框架下生成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它的制度性也就在根本上和总体上依附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不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为人民幸福安康、为社会和谐稳定、为国家长治久安提供一整套更完备、更稳定、更管用的制度体系”。同时,“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每一个“全面”又都有相应的制度设计和制度安排,且每一个“全面”的制度设计和制度安排又都是一个相对完整的制度体系。

党的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一项系统工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涉及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和党的建设的各个领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强化根本政治制度和基本经济制度支撑作用的同时,也对进一步健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项建设的体制机制提出了相应要求。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紧紧围绕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对进一步完善我国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生态文明制度等方面作出了详细部署,这就从完善和提升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角度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现代化的新境界。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牢牢锁定全面依法治国总目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对如何进一步完善法律规范、法治实施、法治监督、法治保障及党内法规等提出了具体要求,这就从建立健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视角开启了法治中国建设的新进程。全面从严治党紧紧抓住党的制度建设这一关键环节,通过严肃党的政治纪律和强化党的政治规矩,不断将党的制度建设贯穿于党的建设的方方面面,真正靠制度治党、管权、治吏来切实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

可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一个完整的制度体系。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就是要在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不断创新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各方面的体制机制,以小康建制铸兴国之魂,以改革立制走强国之路,以法治强制守治国之道,以治党用制护立国之本,进而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四、实践性展现了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广阔前景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形成、提出和发展都有着深刻的国内外背景。当前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既要立足中国实际,又要放眼全球格局。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解决中国现实问题提供了理论指导。就国内发展状况而言,经过近4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地位都得到了极大提升,经济发展水平、科技进步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也都得到了极大改善。但也应该看到,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道路上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各种困难与风险日益增多。现阶段我国发展正面临着西方敌对势力和平演变的复杂世情,即“三个没有变”的现实国情和“四大考验”、“四大风险”的严峻党情。如何回应世情、改善国情、优化党情,进而破解影响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一系列难题,首先需要我们党不断在理论上予以解答,发展创造出能够指导和引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的新思想、新理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就是这样一种新的战略思想和战略理论。无论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对消除贫困的庄严宣战,还是全面深化改革对寻找各方利益“最大公约数”的不懈努力;无论是全面依法治国对建设法治中国的持续探索,还是全面从严治党对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的一贯坚持,都为解决我国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矛盾和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和思路,是对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积极实践和落实。

篇6:“四个全面”铺展实现中国梦战略蓝图

以现实问题为导向。“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从我国发展现实需要中提出来的,从人民群众的热切期待中提出来的,也是为推动解决我们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来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新的历史条件下治国理政提供了基本遵循。以问题为导向,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善于抓住关键问题和主要矛盾。问题是事物矛盾的主要表现形式,也是认识和化解矛盾的突破口。要抓住关键问题深入思考,在解决各种矛盾和问题的过程中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同时,要在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利益需求中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把群众需要、群众满意作为思考问题、解决难题的依据和标准。再者,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既要立足当前,又要继往开来。立足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近期要实现的奋斗目标;继往开来,每一个“全面”都具有深远战略意蕴,确立了续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 篇章的行动纲领。

以大局意识为方略。“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讲大局、顾大局是党的优良传统和制胜之道。当前的大局就是贯彻“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以大局意识为方略,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求正确认识“四个全面”的内在联系,整体推进,统筹协调,在重点领域取得突破。“四个全面”之间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整体推进、统筹协调,才能把握改革发展大局。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是协调推进“四个全面”的重中之重,重点突破、以点带面,才能形成改革发展的带动力量。大局意识要求准确把握“五位一体”与“四个全面”的辩证关系。虽然“四个全面”有各自的侧重点,但每一个“全面”都涉及“五位一体”建设,两者有机联系、相互促进。大局意识要求以“三个不变”为基本依据,按照“五大”发展理念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是新形势下推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但是,应对经济发展新常态,谋划发展必须以“三个不变”为基本依据,这是我党综合分析国内外形势、立足我国发展全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判断。

以中国梦为目标。“中国梦”已成为时代的最强音,是新时期中国战略目标的制高点。我们的奋斗目标是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梦想不会自动成真,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四个全面”既有战略目标,也有战略举措,为实现中国梦确立了路线图,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保障。其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国梦的关键一步,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战略节点。全面深化改革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动力之源。当前改革处于攻坚期和深水区,各种深层次矛盾相互交织叠加、错综复杂,改革要突出重点,对准焦距,找准穴位,击中要害,推出一批能叫得响、立得住、群众认可的硬招实招,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汇聚改革发展的正能量。全面依法治国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制度保障。全面从严治党为实现中国梦提供政治保证。

上一篇:关于团结合作的谚语,团结的名言警句下一篇:学校中招表彰会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