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人人作文

2024-06-24

我为人人作文(共14篇)

篇1:我为人人作文

同学们,我们现在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有爸爸妈妈的关心,有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可是,世界上还有那么多需要我们帮助的人,需要我们去帮助他们。

我认为“我为人人,人人为我”这句话是正确的。因为只要我们怀着一颗充满爱的心去帮助别人,别人就会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来回报你。这样,就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大家互相帮助,我们就会生活在一个和谐的.社会里。没有什么不幸的事发生。

有一次,我在一个电视节目上看到一个小孩,是先天性心脏畸形,心脏长在肚子上。可他是出身在农村家庭,担负不起几十万元的医疗费。在爱的呼吁下,社会各界的人纷纷捐款。终于,凑齐了医疗费。现在,他正在用一颗感恩的心,在回报别人。

这是什么,这是爱,是“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具体表现。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努力,为创建一个和谐的社会而奋斗!

篇2:我为人人作文

德国人家家户户都养花,中国人也养花,可养花的习惯却大不相同。德国人把花样在临街的地方,让每一个过路人都看到;中国人却把花养在家里,自己的花自己看。德国人走在街上,就仿佛进入了花的世界里,满眼都是鲜花,你欣赏我的花,我欣赏你的花,你为我带来好心情,我为你送去满心的愉悦。德国人这种“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境界应该让我们好好学习学习。中国人的自私随处可见,你瞧吧:公交车上抢座位,随手扔垃圾,公共场合大声喧哗……许多人就是这样,只顾自己的利益,自己好了就行,不管别人。

其实在生活中也是这样,我们在班级上,每个人一周只用值日一次;我们今天值日是为了明天能让同学们在干净和整洁的环境下学习,第二天又有别的同学为我们值日,让我们有一个好的环境学习,做什么事都是这样,有了我为人人,才能得到人人为我的回报。

篇3:我为人人作文

问:一位教师讲《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一课, 其中她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请同学们用一组关联词将“人人为我”与“我为人人”连起来。当一个学生说:“因为人人为我, 所以我为人人”时, 这位教师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事后我总觉得这样理解不妥, 但又弄不清错在何处。

答:我认为您提出的问题确实值得探究, 因为季老先生在文中提到:“人人为我, 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既然是“耐人寻味”的, 那就不是一个简单的因果关系可以说明的。我想, 要想真正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关键在对“我”的含义的理解上。从文中多次出现的“家家户户”“每一家”可以看出这里的“我”绝不单纯指自己或一个人, 而是同样包含着“人人”, 即每一个人, 或者所有的人的意思。另外, 当季老问他的女房东:“你这样养花是给别人看的吧!”“她莞尔一笑说:‘正是这样!’”一个“正是这样”揭示了这里的人养花的目的———让别人享受美丽。所以才出现了大家不约而同地都把自己种的花放在面临街道的窗台上, 而且花都朝外, 让每个走在街上的人都能感受到花的美丽。当然, 这每个人中也包括“我”, “我”为别人提供着美丽, 同时“我”也享受着别人提供的美丽。如果再引申一步理解的话, 那就是这里的人时时都想着自己能为别人做点什么, 或者提供点什么方便。我想, 这定是季老所提到的那种“耐人寻味”的境界, 也是季老写这篇文章的本意。如果把这种处处为别人着想的境界理解为是因为别人为我做了点什么, 我才为别人做点什么的患得患失的因果关系那就太肤浅了, 也根本谈不到什么“境界”了。不知我这样的理解是否妥当, 能否帮您解惑。

篇4: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王万均是贵州省开阳县人,1993年,他带着怀孕的妻子投奔贵阳市的亲戚做蔬菜生意。很快,妻子给他生下个大胖小子,王万均给儿子起名叫王剑波。由于孩子在贵阳出生,开阳老乡就叫他“小贵阳”。

1998年6月26日傍晚,王万均到贵阳市红边门农贸市场去结账,小贵阳非要跟着去不可。也就是短短的几分钟时间,王万均结完账后回头一看,一直跟在身后的儿子不见了。看着附近的人流和车流,他紧张地寻找起来。但一直找到路灯都亮了,也没发现儿子的任何踪迹,王万均这才把事情告诉妻子。妻子连忙喊来十几位亲友帮忙四处找孩子,并报了警。然而,一个星期过去了,儿子没有任何消息,夫妻俩不得不接受儿子可能被拐走了的事实。

孩子年迈的爷爷经不住这样的打击,仅仅两个月后便抑郁而终。老人临终前只留下一句话:“一定要找到孩子!”一年后,孩子的奶奶也带着遗憾离去。因为这事,妻子几次跟王万均闹离婚。王万均自知理亏,只得答应。但每次走到民政局门口,妻子都会心疼得哭瘫在地。这个家虽然还没散,但已经垮了。

从儿子丢失的那一天开始,王万均便再也没有心思做生意了。他先是骑着一辆摩托车,找遍了贵阳和开阳的大街小巷,然后是贵阳附近的县乡,一年跑了十几万公里,却毫无收获。后来,一听说哪里有被拐卖儿童的消息,无论大江南北,他都会在第一时间赶去。

一晃几年过去,王万均一次又一次的希望都被紧随其后的失望击碎,但他从来没想过放弃。

2002年秋的一天,王万均在江苏徐州一家小旅社遇到了一个名叫李卫的大连人。李卫虽然身患白血病,却仍四处寻找丢失的女儿。王万均担心他的安全:“万一你在路上发病了怎么办?”李卫说:“我已经管不了这些了。女儿是我不小心弄丢的,妻子气得跟我离了婚,父母恼得先后离世,现在女儿是我唯一的希望,我恐怕只有倒在寻女路上,死了才能闭上眼睛。”

王万均完全理解李卫,自己多年寻子无果,觉得一个人在外四处寻亲,犹如大海捞针般渺茫:“我虽然一直没找到儿子,但搜集了很多可能对别人有价值的线索,如果把这些线索告诉别人,并没有多付出什么,却能帮助别人,何乐而不为?”从那时起,他开始注意收集顺便获得的各种寻亲信息。

2004年夏的一天,王万均得知山东临沂警方解救了几名被拐儿童,连忙赶去,却再次失望而归。但通过了解,他觉得其中有个女孩的经历跟李卫女儿的情况很接近,于是把这个消息告诉了李卫。结果,那个女孩真是李卫失散了9年的女儿。李卫当即就给王万均跪下,并表示要帮他寻子。王万均谢绝了他的好意:“你还是赶快把病治愈。女儿找到了,好日子都在后面呢。”

2005年冬,王万均在大连寻亲时,跟一位寻找父母的中年汉子张康住在同一个房间。张康说他只记得自己的家好像住在大学校园里,父母都是老师。大约五六岁时,母亲逼他学小提琴,他不想学,母亲打了他的屁股,他一气之下就跑了出来。等他想家想妈妈时,却找不到家了。此后,他辗转到福建三明,长大后在一家果园帮工。果园老板见他诚实能干,还把女儿嫁给了他,现在他的孩子都几岁了。做了父母的他才理解了当年母亲的心情,他开始四处寻家,却一直没找到。两人一个寻子、一个寻父母,一边喝酒一边交流心情,唏嘘良久。

2007年春,王万均在江西宜春寻子时,遇到一位拖着箱子四处寻亲的老太太林欣荣。两人聊天时,林欣荣告诉王万均,她原是西安某高校教师,32年前,她打了不愿学琴的儿子一巴掌,便把生活打得支离破碎——儿子丢了,几年后丈夫又在找儿子的路上遭遇车祸去世。于是她放弃了教师工作,接过丈夫留下的行李箱继续找儿子。

王万均觉得林欣荣说的情况跟张康非常相似,他当即跟张康取得联系。后经DNA比对,张康正是林欣荣失散了32年的儿子。老来独子失而复得,林欣荣哭成了泪人。

转眼17年过去了,寻子路上的风霜已将王万均的双鬓染白。这一路走来,虽然他一直没能找到儿子,却先后帮12个家庭找到了亲人。为此,王万均跟这12个家庭结成了亲戚,而这12个家庭在对王万均感激不尽的同时,也在千方百计地帮他寻亲。

在他们的传播下,王万均帮人寻亲的事越传越广。他的做法慢慢被很多寻亲者采纳,大家在寻亲的同时,也尽量收集一些对自己无用,却可能对别人有用的信息。这样一来,在寻亲的队伍中慢慢形成了“我帮人人,人人帮我”的良好氛围。

除了寻亲者,社会上还有很多寻亲志愿者,他们也都为王万均的好心所感动,无偿地将他的寻亲信息发布到“宝贝回家”网络平台,并不时为他提供各种信息。他们先后为王万均提供了数千条信息,至少有上千人参与了此事,但一直没有小贵阳的确切消息。

2015年5月底,寻亲志愿者张蕾在整理寻亲帖子时,在数以万计的寻亲帖中发现有个来自广东汕头、名叫陈鸿裕的人发的帖子,帖中信息跟王万均说的情况特别接近,连忙跟陈鸿裕取得联系。在广东警方的帮助下,陈鸿裕跟王万均的DNA作了比对,证实他们正是父子,陈鸿裕就是小贵阳!

小贵阳回忆,被拐卖到汕头后,他也想家,但当时年龄太小,没有能力找。长大一些后,养父母對他不错,他又不忍心伤养父母的心,所以一直不敢行动。随着年龄的增长,他越发想找到亲生父母。好在养父母特别开通,知道情况后表示支持他寻亲。直到一个月前,他才把自己的寻亲信息发布到“宝贝回家”网上,没想到这么快就找到了家。

由于王万均早就采血加入公安部打拐办的寻亲基因库,陈鸿裕跟他作DNA比对时,不需要再向他采集DNA,所以他并不知道儿子已经找到了。志愿者张蕾跟同事们商量说:“王万均的儿子被找到有其特殊性,是在他帮了那么多人,那么多人又回过头来帮他才找到的。寻亲路上最需要的是‘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精神,我们应该通过王万均的故事,进一步弘扬这种好人有好报的精神。”她的想法得到了大家的支持。他们跟央视寻人栏目《等着我》取得联系后,制片人也明确表示支持。

在央视导演的策划下,他们以帮王万均找儿子为由,通知他参加《等着我》节目的录制。王万均不太想去:“我找了那么多年都没找到,难道你们有三头六臂?”在12家“亲戚”的再三劝说下,他才抱着死马当做活马医的态度上了《等着我》。

王万均根本没想到,他坐在著名主持人倪萍面前录节目时,他的儿子小贵阳就在身后的门外静候着,所以当倪萍劝他万一找不到不要灰心时,他说:“这么多年过去,我已经习惯了。我不会灰心的,这辈子只要还有一口气,就决不放弃找儿子!”

那扇门徐徐打开后,寻亲团工作人员舒冬领着一个帅小伙走了出来,王万均愣住了。当舒冬宣读完DNA比对结果,妻子和两个女儿扑上前跟失散了17年的小贵阳抱头痛哭时,王万均还没回过神来:“天哪!太神了,我找了这么多年都没找到,儿子居然就在这扇门后。”

倪萍说:“不是我们的节目有多神奇,而是你的好心创造了奇迹。老王,你帮那么多人找到亲人,才会有这么多人帮你。我们共同生活在一个有14亿人口的大家庭里,如果大家都能做到相互帮助,生活就一定会越来越美好。”

篇5:我为人人,人人为我作文

街上,我悠闲地走着,多么变成小狗摇头晃脑地跟在我后面。突然,前面出现了一个小女孩。之间她走的好好的,突然过了马路,然后在马路对面走了几米又回来了这边,然后随手把刚刚吃的香蕉皮扔地上。我很奇怪,她干嘛绕路?反正都要回来,为什么不直走?在我想这些问题时,我们擦身而过。那一瞬间,我听到她嘀咕:“脏死了。”我一看,前面停着一辆垃圾车,车旁有一个环卫工。顿时恍然大悟。“就她了。”多么说,“我们晚上去找她。”

晚上,我们跟着定位找到了她。在她的梦境里,多么拿出职业板,让女孩在板子上写一个她认为可以消失的职业。女孩想都不想,就写了环卫工。多么收起纸板,说“我们去看一下没有环卫工的世界吧。”眼前的景象突然变化:尘埃四起、落叶满天、垃圾遍地・・・・・・“啧啧,脏死了。”女孩一脸嫌弃。“那你还要环卫工消失么?”我问。“不要了不要了,环卫工比这个干净多了!”女孩连忙摇手。我以为女孩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而且悔悟我们就可以回家了,可多么却对女孩说:“我再带你看一个世界。”转眼,我们又来到一个世界。与之前不同的,是这个世界鸟语花香、芳草遍地、无一丝垃圾、尘埃・・・・・・“你喜欢这样的世界吗?”多么问。“嗯,喜欢”“那你就不要乱扔垃圾、少开车・・・・・・要注意环保。”“嗯,我知道了,我会努力让世界变成这样的。”

篇6:我为人人的作文

一个成功的人,他的品德一定是好的。在生活中我们都愿意结交有爱心的人,多为他人考虑的朋友,而一个人能否为他人考虑,也直接体现了他的品行素质。其实在生活中有许多像老人这样的人值得我们去学习。

被称赞为“最美板凳大爷”的熊国平师傅,每天都搬十几把凳子,给在等车的人坐,撑起两把大太阳伞,供人遮阳。他的行为感动了所有的乘客。杭州司机吴斌,在遇到事故时,忍着剧痛,用正确的操作方式将公交车停下,让车上的乘客免于灾祸,为他人考虑他人的安全,仍然为乘客的生命负责,让他获得了“最美司机”的称号。

有时候在为他人着想的同时,又何尝不是在提升自己呢?或许无法做到什么惊天动地,但从身边的点点滴滴做起,就都是在提升自己。可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恰恰存在着那些不断贬低自己的人:像随地乱扔垃圾,不顾清洁工人的辛苦;公共场合,大声喧哗,不顾他人感受;饭后不收拾餐桌,不考虑后来人吃饭的环境等行为都是不道德的。那些只为了自己一时痛快,而不为他人着想的人,难道不应该检讨检讨自己吗?

无论在各行各业,想要赢得他人的尊重,就必须做到,凡事在他人的角度去替别人考虑。有时候或许只是一个轻微的举动就能对他人产生很大的影响。北京一家医院的一名患者,因为生命垂危,必须马上动手术,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只有两名医生可以做这个手术。医生轮流做手术,直到过了两天两夜才休息,能够为他人的生命,义不容辞的付出,他们是当之无愧的白衣天使。

我们所生活的社会应该是一个有爱的社会,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心,这个社会将变得焕然一新,更加美好。从小事做起,学会为他人着想,创造一个“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理想型社会。

篇7: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作文

我们生活的社会,每个人都是家庭的一员,“为人民服务”就是构成这个大家庭

但“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不一定要正着念,也可以理解为“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只有你为别人着想了,别人才会来帮助你。

在德国人民的眼中,自己的花养着就是让别人看的。每个人都这么想,才使得德国的街道上姹紫嫣红拥有了与其他国家与众不同的风景,

 

像每天在一个不经意的时候捡起一张废纸,那个丢了废纸的同学还会再丢吗?大家看见你的举动也会纷纷效仿,这样你一开始为大家创造了一个干净的环境,大家又给了你一个干净的环境,这岂不是两全其美吗?

在打扫教室的时候,自己把地面扫得干干净净,同学们为了拥有更整洁的教室,同样会把教室打扫干净。同学之间互相帮助,互相学习,同样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既然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就是如此的简单,那为何我们不经常做着试试呢?

这个社会应有了服务而精彩,有了着想而美丽,有了善良而充满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意思是别人帮助我,我也帮助别人,所谓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5月12日14时28分,在四川汶川,一场突如其来的大地震粉碎了多少人的心啊!有的失去了父母,有的失去了兄弟姐妹,有的一瞬间成了孤儿,美好的家园没有了,所见之处都是一片废墟,到处是尸体,惨不忍睹。

地震无情,人间有爱,骨肉同胞的援手伸出来了,世界各地的爱心奉献出来了,而我们学校也开展了献爱心捐款活动。那天我上午放学回家就把我平时储存的50元零花钱放到书包里,妈妈眼里涌动着泪水,从家里拿了500元也放在我书包里,下午我就小心地放到捐款箱里,我双手合十,为受难同胞祈祷着。

十几天后,我们班来了一个新同学,她的名字叫黎婷婷,是四川灾区的小朋友。我们很快就成了好朋友,我们送她学习用具,一起玩,一起为她家乡的人祈福。有一次,因为路很滑,我一不小心摔了一跤,婷婷急忙跑过来扶我起来,还帮我揉揉摔痛的腿。我看着她,笑了,她也笑了,我感到有一股暖流在我们的心间流淌着。

篇8:职教改革:为人人成才铺路

虽然收入不是衡量一个人成功的全部,但是对于我国无数希望通过教育改变命运的普通百姓来说,职业教育越来越成为一种“有用的”“实惠的”选择。党的十八大以来,通过一系列有力举措,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日益深化,服务经济社会能力不断提升,吸引力显著提高。

面向人人成才的教育

在我国,每年平均有280万个家庭通过高职实现拥有第一代大学生的梦想。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高等职业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姜大源认为,职业教育直接服务于民生,阻断了贫困的代际传递,促进了教育公平。

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共有中等职业学校1.15万所,当年招生604.22万人、在校生1674.21万人。中等职业教育坚持“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的招生政策,应往届初高中毕业生和结业生、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务工人员、城市下岗失业人员、大学毕业生及其他社会成员都可以通过中等职业教育学习一技之长。

与此同时,高等职业教育快速发展,年招生数、在校生规模稳中有升。2015年,全国独立设置的高职院校达1341所,招生数348万,毕业生数322万,在校生数1048万,占到高等教育的41.2%,全年为社会提供技术培训超过2000万人次。

在多年毕业生人数上涨、就业连呼“史上最难”之际,职业院校却不时爆出毕业生被企业一抢而空的消息。据教育部向社会公布的2015年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情况,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就业率为96.3%,对口就业率为77.6%。麦可思调查显示,我国高职毕业生半年就业率稳定在91%左右,高职生毕业后3年的收入增幅在各级各类毕业生中是最高的。

“孩子的成绩能上二本,但是他就看中了这里的绿色食品检验专业。”今年4月,北京农业职业技术学院自主招生现场,一位家长对记者说,现在全社会都关心食品安全,学这个专业有发展。

现在,越来越多的家长和学生意识到,上职校不是升学失败的无奈退路,而是出于自身特点的主动选择。教育界流行多年的多元智能理论,人们并不陌生。而在教育实践中,职业教育恰恰打造了普通教育之外的一条多元的、宽广的道路。

这条路有多宽阔?以高职为例,2015年修订的专业目录中共有748个专业,对应着社会上的1000多种职业。在这条路上,无须再为单一的分数、排名目标而困扰,只要努力向前,每个人都可以走出自己的精彩。

那些优秀毕业生,已然在用自己的技术技能回馈社会。今年6月25日,长征七号运载火箭首发成功,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火箭订单班”的毕业生占火箭生产一线员工的1/3。

再高大上的科学理论,也需要动手的人让其落地。北京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的毕业生,就是通过反复的、精准的实验仪器操作,成为中科院、军事医学科学院等高精尖科研团队中不可或缺的力量。

中国制造2025、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职业院校培养的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正在成为中国体量庞大的经济巨轮稳步向前的重要保证。

让成才之路既宽阔又通畅

职教的路,宽是宽了,能走得远吗?站在选择的路口,人们依然有些不确定。毕竟,曾经职教与普教犹如平行的双轨,一旦选择了就无法改变,而职校生的前路往往隔着玻璃天花板。

扬州大学旅游烹饪学院教师朱文政的成长经历正是对固有观念说“不”。中职毕业后,考入扬州大学烹饪专业,他一路读到研究生毕业,成为“双师型”专业教师。“小时候不爱学习,但是越实践,越觉得自己需要学习提高”,朱文政说。

为了让成才之路既宽阔又通畅,让学生有机会在实践和学习的交替中提高,近年来,职业教育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接通“断头路”,让职校生有上升的希望和空间。近年来,我国逐步完善职业教育考试招生制度。以中高职衔接为切入点,重点改革学制、课程衔接体系和升学考试制度,为应用技术和技能人才继续学习和职业生涯发展奠定基础。

在中等职业教育领域,着力巩固招生规模,总体保持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规模大体相当,建立健全对初中毕业生实行中高职贯通培养的考试招生办法。

在高等职业教育领域,加快推进高职院校考试招生与普通高校相对分开,推行“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评价方式,健全面向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单独招生、综合评价招生、技能考试招生、中高职贯通招生和技能拔尖人才免试等考试招生办法,适度提高高职院校招收中职毕业生比例,逐步扩大高等职业院校招收有实践经历人员比例。加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沟通,积极发展多种形式继续教育,建立学习成果积累与转换制度,为学生和全体社会成员提供多次选择、多样化选择、多路径成才机会。

2015年10月,《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出台,引领一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转型。国家逐步建立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以产学结合为途径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打通从中职、专科、本科到研究生的上升通道。

对接产业需求,与经济社会发展同步共频。调整重组62个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举办70余次产教对话活动,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鼓励多元主体组建职业教育集团,共同制定培养计划,共同开发课程教材,共享师资资源,共建实训基地,共担学生就业……一系列举措推进产教融合不断深化。

各种努力最终汇集到一点——人才培养的质量。为此,职业教育苦练内功,加强自身能力建设。

通过“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中央财政累计投入专项资金45.5亿元,支持200所国家示范(骨干)高职院校重点建设788个专业点。

推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中央财政共投入16.667亿元,实施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项目,支持715所高职院校建设910个实训基地,引导项目院校积极探索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政校企合作新模式。

为了让学生在实习中练就真本领,教育部等五部门印发《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从组织管理到安全保障做出明确规定,解决以往管理中“失之以宽、失之以松”的问题。

为了让教师更加了解企业实际,教育部等七部门印发《职业学校教师企业实践规定》,明确规定我国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职业院校的专业课教师(含实习指导教师),需要每5年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服务累计不少于6个月,没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新任教师将先实践再上岗。

此外,国家还建立了职业学校质量报告制度、中职就业报告制度、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完善学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实施职业院校管理水平提升计划,提高学校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精细化程度。

全力支持补短板

数据显示,2014届高职毕业生中52%的人家庭背景为“农民与农民工”,中职生的这一比例则更高。无论对国民经济发展,还是对改善民生,职业教育都起着补短板的基础性作用,而短板的发展更离不开外力的保障。正因如此,近年来,国家对职业教育的扶持力度不断加大。职业教育的投入保障正在加大。“十二五”以来,中央财政持续加大投入,年均增长超过50%,投入近500亿元,突出建设和改革两条主线,建成了一批具有较高水平和示范作用的骨干学校、专业和课程,助推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不断走上新的台阶。2015年,财政部、教育部、人社部联合印发《关于建立完善中等职业学校生均拨款制度的指导意见》,要求到2016年底地方应建立中职生均拨款制度,中央财政采取“以奖代补”措施,引导各地开展工作。截至2015年12月,全国所有省份均已出台高职生均拨款制度,26个省(区、市)出台中职生均拨款制度,进一步确保了职业教育经费投入。

同时,教育部先后实施示范性职业院校建设计划、中职基础能力建设项目、高职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实训基地建设计划等重大项目,支持建设了200所国家示范(骨干)高等职业院校、1000所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3000多个实训基地,完成专业教师培训近20万人次。

进入“十三五”阶段,教育部会同财政部、国家发改委等部门,组织实施了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产教融合工程等专项建设,进一步改善职业学校办学条件。

“中职一人,脱贫一家”,在许多贫困地区,这句话深入人心。近年来,中职资助体系不断完善,所有农村(含县镇)学生、城市涉农专业学生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都可以享受免学费政策,覆盖率近90%,19个省实现了中职学生免学费政策全覆盖。2015年,调整完善中职教育免学费财政补助年限,公办学校财政补助时间由原来的2.5年调整为3年,对符合条件的民办学校给予同等补助。

同时,中等职业教育国家助学金资助人数和金额不断提高,全日制正式学籍一、二年级在校涉农专业学生和非涉农专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以及六盘山区等11个国家连片特困地区和西藏、四省藏区、新疆南疆三地州中等职业学校农村学生(不含县城)全部纳入享受助学金范围。2015年春季学期开始,将国家助学金补助标准由每年生均1500元提高到2000元,全国中职助学金覆盖近40%学生。随着学生资助覆盖面的逐步扩大,中等职业教育有效发挥了促进社会公平的作用。

协调发展区域职业教育,也是补齐短板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国家积极开展职业教育东西部联合招生合作办学,加强东西部对口支援。充分发挥东部地区职教集团、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优质教育资源的带动作用,鼓励学校面向中西部地区增加跨省招生计划,为中西部农村地区、民族地区、贫困地区学生提供更多接受高质量职业教育的机会。据初步统计,截至2015年,累计合作培养约200余万人,进一步推动了职业教育区域协调发展,推动了教育机会公平,体现了社会公正。

摘自《中国教育报》

篇9:人之所以为人

说起来很可笑,身为一个人,而且是一个年逾古稀、念过一些书的人,对“人”是什么,居然常常陷入疑惑!什么是“人”?既然是人,岂有不知道什么是人的?虽然人人心里都明白,可有多少人说得清楚?

权威的解释是:人是“能制造工具并能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等动物”。这个解释为科学界、理论界大多数人认可。这个解释,肯定人是一种高等动物,同时又将其与其他一切高等动物区别开来。我赞成这个解释。既然是高等动物,那就是有生命的。活人、死人都是人。谈论死人,是另一个领域的话题。我欲谈论人生,故下文中所谈的人,仅指活人而言。

有专家对人的这个定义提出异议,认为人以外,有的高等动物也能制造和使用简单的“工具”。这也难怪。其实,人之所以为人,比定义所说的“能制造和使用工具”要复杂得多。譬如,个体意志、七情六欲等等,恐怕是人之所以为人所不可缺少的。

要给“人”下一个十分确切、完全没有异议的定义,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过,在我看来,一般意义上的、健全的人,应该由两部分组成:肉体和精神。人的身体构造特殊,有发达的大脑,使人能进行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形成认识、智慧和意志、情感;有能制造和使用工具的四肢、躯干……精神更是人所特有的,有神论者将之视为“灵魂”,无神论者有时候也将之喻称为“灵魂”。

啰啰嗦嗦说了一堆关于人的定义,在行家面前无异于班门弄斧,可能大谬不然。其实,我只是想说明人是物质和精神的复合体。

窃以为,人欲成其为人,“形、神”二者缺一不可。形为神之体,神乃形之用。无肉体,则无产生精神的物质根据,“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身体为智慧之舟,舟若覆,智慧无存矣。精神又是肉体的“灵魂”,神失则形亡。即使还有一口气在,若无精神,肉体只是一具臭皮囊、行尸走肉,那还算是人吗?

人的肉体和精神,二者相依相存,同时互相影响,在一定意义上甚至可以说“相互转化”,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身体健康、耳聪目明,则精神振奋、心情愉快、思维敏捷……肉体的创伤、疾病,不仅会带来精神上的痛苦,甚至会使人心灰意冷、万念俱灰。反之,科学和实践都证明,人有信仰、有追求、积极向上、心态平和,则精力旺盛、神清气爽、疾病难生,大大有益于健康;人在精神上的痛苦、郁闷,则会导致身体上的疾病。极而言之,心死,“灵魂”的丧失,甚至可以导致肉体的自我毁灭。

思考人何以为人,吾似乎有所得。

既然人是物质和精神的复合体,那么治病就不能仅仅吃药、打针、做手术,“治心”不可少。生了病,若一天到晚唉声叹气、郁郁寡欢、心情沉重,则药物治疗的效果将大打折扣。患了重病,若精神先垮了,甚至心先死了,此病还能药治乎!有人活蹦乱跳的,可一旦被诊断出患了绝症,马上瘫了,何以?有医生说,患绝症的人有三分之一是被吓死的。吾以为此言不虚。治病,应该治身、治心双管齐下。越来越多的医生,重视对患者的心理、精神治疗,也是有道理的。

强身先强“心”。随着生活的改善,人们越来越重视身体健康,锻炼身体的方法百花齐放,对保健的投资慷慨大方。此乃一大幸事。不过,人若无志、无追求,一天到晚只知吃了睡、睡了吃,身体能好吗?若迷失人生的方向、误入歧途,酗酒吸毒、醉生梦死,有何健康可言!退一步说,即使膀大腰圆、体壮如牛,若无所事事,成为酒囊饭袋,甚至充当打手、助纣为虐,这样的强健何用之有!故我以为,强身当以强心为先。

人总是要有点精神的。从低层次上说,神失则形亡。人的肉体和精神,生则共生,亡则共亡,活着是要有精神的。从高层次上说,人的圣凡、善恶、贤劣、智愚,不是以人的身体健康与否相区别,而是以人精神之高下来划分的。人若欲为善者、贤者、智者,如果希望为社会、他人做些有益的事情,就必须从修身开始,有信仰、有追求,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故人欲活得有价值,更需有精神。

窃以为,佛教看到了精神对人生的巨大意义,十分强调精神的作用,只不过因为走到“心外无物”的极端而陷于谬误。但是,佛教主张不要执著于身外之物,注重精神的升华,是智慧、可取的。在物欲横流的时候,给有些人讲马克思主义是太抬举他们了,倒不妨谈谈“佛说”。据说,有一位富商经年“艰苦奋斗”,积攒身家过亿,不料身患绝症。生死折磨,方知钱财乃身外之物,于是给每一个去探视他的人发一个万元红包。觉悟当然比不觉悟好,不过若是早觉悟岂不是更好!世人说得好,“广厦千间,一床而已;良田万顷,黄土一抔。”

不知为何,我对今天一些人于金钱的态度十分不解!有人为了争夺遗产,姊妹反目、兄弟成仇;有人为了多赚钱,不惜昧心造假、贩卖有毒食品;有人捞钱,巧取豪夺,甚至铤而走险,或贪污受贿,或以权谋私……抛开人的品质不谈,我真不明白这些人为何对金钱这等迷恋!你能吃多少、花多少?你西去之时,能带走几何?

有人可能会说,那是因为你一生清贫,不知道钱的魅力。不对呀,正因为囊中羞涩,才更知道钱的重要啊!依我说,只能解释为“人各有各的活法”。我已年逾古稀,我的活法已经无法改变了。

呜呼,人生在世,既然为人,当常思“人何以为人”;否则,“人将不人”了!

篇10:记叙文作文: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真是天公不作美,竟然下起了小雨,我们只好一手打伞,一手拿着扫帚出来了。四班的清洁区本来人流量、垃圾量就比我们班大,现在下了雨,就更不好扫了。地上又湿又滑,很容易摔倒,虽然人少了,垃圾却不好扫,纸片、花瓣、树叶…..,都贴在地上,要费好大的劲才能扫起来,扫了才一半,上课铃就响了,同学们只好回到了教室。互相一看,没打伞的同学成了落汤鸡,打了伞的同学头上挂着晶莹的汗珠。中午,我们又继续去做清洁,终于把清洁区做得干干净净,看这整洁的清洁区,同学们心里都美滋滋的。

可是,下午第二节课后,我去检查清洁区,发现清洁区又有不少垃圾了,我们又忙了好一阵,才让清洁区恢复了整洁。

篇11: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五年级作文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是人的一种品质。不过,只有先“我为人人”,才能够得到“人人为我”的结果。今天,我就给大家讲一个关于“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故事,这个故事的名字叫做“开灯”。

有一个盲人住在一栋楼里。每一天晚上他都会到楼下的花园里散步。奇怪的是,不论上楼还是下楼,他虽然只能顺着墙摸索,却一定要把楼道里的灯打开。对此,这栋楼的人们感到疑惑不解。

一天,一个邻居忍不住好奇地问道:“你上下楼梯时为什么要开灯呢?”盲人回答道:“开灯能够给我带来方便。”邻居又疑惑的问道:“你的眼睛看不见,怎么给你带来方便呢?”盲人回答道:“我虽然看不见,但是开灯后,上下楼的人都能够看清楚东西,就不会把我撞倒了,这不是给我带来方便了吗?”邻居听后,这才恍然大悟。盲人的这种品质,不正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吗?

篇12:我为人人奉献社会倡议书

在二月春风的’吹拂下,我们又迎来了一个充满激情与活力的新学期。学期伊始,我校就开展了“感动九中魅力之星”的评选活动,在活动中,同学们积极参与,以极高的热情推选自己心目中的魅力之星,在这些入选的“魅力之星”中,有拾金不昧的,有刻苦学习、执着拼搏的,也有身处困境永不言败、笑对人生的……,他们的感人事迹,他们身上表现出的美好品质深深地感染着我们每一位同学,我们为身边有这样优秀的同学感到骄傲,感到自豪。

三月的春天是充满生机的,在这个春意盎然的春天里,我们又迎来了第45个“学雷锋活动日”,听到“雷锋”这个名字,我们的心中总会油然而生一股敬佩之情,但更多的时候“学习雷锋好榜样”只是成为众人皆知的一句空口号,在即将迎来的3月5日“学雷锋活动日”中,让我们把这句口号变成具体的行动,做一名雷锋精神的传承者和发扬者,在三月的春风里与雷锋精神同行。

三月的春天是温暖的,是饱含深情的,在这个温馨的季节里“三八妇女节”也将接踵而至了。女性是伟大的。国际妇女节便是劳动妇女创造历史的见证。让我们尊敬女性,感谢她们为人类的发展,为推动人类进步所做出的不可替代的贡献。

为了争做校园先锋,为了传承雷锋精神,为了庆祝妇女节的到来,我代表初一年级全体同学向全校发出倡议:

1、 每个人争做志愿者,为班里,为学校,为社会做一件有意义的事。

2、以庆祝妇女节为契机,向我们全体女老师,向我们的母亲表示真诚的祝贺,为我们的女教师捧上一杯茗茶;为辛苦劳作,一身疲惫的母亲洗一次脚,洗去母亲身心的劳累,换得母亲温馨的笑脸,或给老师、妈妈写一封信,表达我们的感恩之情。

3、将“关爱他人,奉献社会”作为我们的人生信条,付之于我们点点滴滴的行动之中,以我们的绵薄之力,推动社会的文明发展与进步。

同学们,“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展示新时代九中学子的风采,共同铸造九中更美好的明天。

谢谢大家!

初一全体学生

篇13:袭人为人处世之道探究

关键词]袭人;为人处世;定位;得体;和谐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3)35-0062-02

作者简介]赵惠莲(1975—),女,山西太原人,本科,山西省太原旅游职业学院教师,助教。

中国达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统治中,广大劳动妇女一直处于社会的最底层。封建礼教的枷锁束缚着她们的身心和的自由,使她们不得不在夹缝中求生存。大多数妇女在强大的封建礼教摧残下,艰难踯躅地度过惨淡的人生,只有少数凭借顽强生命力在岩石罅隙中生根发芽,绽放生命色彩,藐视着封建社会的黑暗和腐朽。

《红楼梦》被誉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曹雪芹用他丰富的生活经历,对生活敏锐的洞察力,对语言高超的驾驭能力,成就了这部史诗般的鸿篇巨制,给后人留下了一笔丰厚的精神财富。在曹雪芹笔下,那些大观园里的年轻女子被他刻画得个个性情饱满、栩栩如生、跃然纸上。《红楼梦》中的袭人是贾府中众多丫鬟中的普通一员,也是文中的一个次要人物。但是,曹雪芹却对她着墨甚多,而后人关于袭人的评价和研究也是褒贬不一、莫衷一是、弥久不衰。笔者认为,对袭人的评价“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归根结底应结合其时代背景和生活环境的客观性分析其为人处世的复杂性。

一、摆正位置,合理定位,计划人生

大观园里的婢女背景各异,年龄参差不等。袭人因家境贫困,自幼被卖到贾府为奴,没有上过学,没有受过正规教育。在贾府的复杂大环境下,袭人位居下层,无依无靠,只能通过个人努力安有一席生存之地,最初是做奴隶而不得,到贾府后通过努力坐稳奴隶的生活,这是由她的所知、所处范围决定的意识形态。在万恶的旧社会,她无能并无力改变什么,唯有的只是适应,做一个与当时社会标准相合的奴婢是她唯一的选择,通过做好奴婢的平台先解决活着的问题,哪怕是苟延残喘,然后才是怎样活的问题。她的所做都是为了摆脱贫贱屈辱的境地,努力实现个人的简单梦想,这是一个人起码的生存本能。

做丫鬟吃的是青春饭,年龄大了,就会被主家做主嫁人,所托非人是常见之事。如出落水灵的彩霞却嫁给了“容颜丑陋且醺酒赌博”的旺儿之子。丫鬟小红却有见识,能够穿过事物表面现象看到其内在本质,“千里搭长棚,没有个不散的宴席,谁能守谁一辈子呢?不过三年五载,个人干个人的去了,那时谁管谁呢?”她着眼长远,不等、不靠,在正当的途径下为未来生活努力争取主动,最后和贾芸成婚过上了自己追求的生活。

《红楼梦》第七十七回中,宝玉看望晴雯,晴雯道:“有什么可说的!不过挨一刻是一刻,挨一日是一日……早知如此,我当日也另有个道理。”弥留时刻,她才明白了在人生的道路上,自己一直在盲目前行。晴雯任性而为,从来不为自己的未来做打算,最后以悲剧收场。王熙凤有言:“若论这些丫头们,总共比起来,都没晴雯生得好。” 1]960而袭人没有晴雯的美貌,其结果却是较圆满的。可以说袭人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是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量力而行,并有清晰的思路和计划,不像晴雯一样只是为了得到宝玉的重视,使些小性子,耍点小脾气,却不管它最终能否得以实现,她的言行有时脱离了自己所属阶层的范围。

二、恪尽职守,对上得体,深得信任

《红楼梦》开始这样介绍袭人:“是贾母的八大丫鬟之一,原名花珍珠,贾母因溺爱宝玉,恐宝玉无竭尽尽忠之人,素喜袭人纯良,恪尽职任,遂与了宝玉。……”她服侍贾母时,心中眼中只有一个贾母;如今服侍宝玉,心中眼中又只有一个宝玉。只因宝玉性情乖癖,每每规谏,宝玉不听,心中着实忧郁。

在贾母那里,她恪尽职守。到宝玉住处,她尽心服侍,以让老太太、王夫人安心。面对“行为偏僻性乖张”的宝玉,她用尽心思对其耐心劝导,以不辜负贾母、王夫人所交托重任。文中第八回写道,宝玉睡觉时,袭人伸手从他项上摘下那通灵宝玉来,用自己的手帕小心包好,塞在褥下,次日戴时以便冰不着宝玉的脖子,这一细节描写充分展现了袭人对宝玉的细致呵护。文中第九回写道,宝玉上学的时候,袭人总早早起床,把书写用具等都收拾妥当,交与跟宝玉的小厮,然后等着宝玉起床。宝玉上学走时,袭人又嘱托他:“念书的时节想着书,不念书的时节想着家些。”这一处描写淋漓尽致地刻画出袭人的心细、周到,侧面反映了袭人的敬业。《红楼梦》第三十回,宝玉进门,踢了袭人,袭人没有愤怒和不满,反而为宝玉宽心:“没有踢着,好好的,不觉怎么。”这些言行,一方面,体现出她对贾母、王夫人给予她信任的感恩回馈;一方面,反映出她对工作的尽职尽责。更可贵的一面是她能对自身身份地位有正确认知。她明白,对于等级森严的大环境,她是无法抗衡的,只有立足当前,做好现在所能做好的每一件事情,才是紧要事。她也有不甘于坐稳奴隶的想法,但她更趋于理性,本能地做好自己该做的,尽自己努力得到周围人的认可,争取自我价值的最大化。

三、和善助人,对下友好,人际关系和谐

袭人对待众姐妹和气、友善。第六十二回“呆香菱情解石榴裙”有叙述,香菱年纪轻,贪玩弄脏了新裙子,袭人听到后,取了自己的新裙子与香菱换了。还道:“我说你太淘气了,足得淘出个故事来才罢。把这脏了的交与我拿回去,收拾了再给你送来。你若此刻拿回去,人看见了也要问的。”可见袭人待人处世的宽厚、仁爱。

刘姥姥游大观园时,醉酒,误入宝玉卧室,“眠其床,卧其席,酒屁熏其屋” 2]571。袭人看到,小心唤醒,给她端茶,刘姥姥早已吓得魂飞天外,袭人安慰说,“有我呢,不碍事”。她同情关爱下层,这是她为人处世中旁人不可企及的美德。

努力做事,不妄想,也不消极,摆正位置,在大观园中小心谨慎地为人处世,将自己塑造成贤良的形象。袭人的为人处世之道有其局限性和落后的一面,我们应辩证地看待,取其中有价值的因素。文学形象本身意义的探究可以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而对人物的处世哲学进行研究并加以取舍借鉴,也具有深远意义。

参考文献:

1] 曹雪芹,高鹗.红楼梦 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

篇14:浅谈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笔者:长在红旗下

一个社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一个独立自主疆土上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全体人民的生存。因此社会上的各行各业的人们,为了满足人们生存的需要必须互相协作,各行各业产品的累计才能满足人们的生存需要。他们的这种自然需求,揭示出人们互相依存,互相依赖,互相协作,缺一不可的传统经典哲理,就是所说的: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从这里我们可以联想到,为了自己的生存人人为我提供的一切的生活资料,是我生存的源泉,我要感激他们的劳动贡献。我也应该为人人提供他们的生存资料,这就形成了人人之间的亲密友谊的关系。基本上不会有利益上的分歧,而是和睦的协作的关系。这也是形成了社会和睦的基础,也就不会产生无道的事端。

我为人人,人人为我,打破了劳动是谋生手段,形成了自然的需要,人人互利,人人谦让,人人平等的社会形态。也打破了无睹的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最原始最普遍的哲理。

如果我么能够认识到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哲理,我们就以生命的名义去尊重各行各业的人们,就能体贴他们,关心他们,帮助他们,从而形成了天然性的生存团结。团结是社会的基本形态,没有团结就不会形成社会,没有社会人们无法生存,这是人们的普遍共识。团结是提供人们生存的唯一条件,因此人们有自然团结形态到理性的团结,这是人们发展的必然趋势。在社会中,全体人们的团结和用各种方式加强团结是我们全体人们生存的迫切需要。可以说,要生存就要团结,有团结才能生存下来。那么怎样加强团结,就要做到互相关心,互相体贴,互相爱护,互相帮助,把别人的需要,当做自己的需要,不欺骗别人,不损害别人,为别人谋福利,就是为自己谋福利;把别人的事情,当做自己的事情,细心入微的去做,互相感化去做,互相激励去做,做到全心全意的为人民服务。

在当前,在外帝疯狂挑衅的今天,我们民族的团结又提出了新的任务,为了保卫民族的生存,我们更应该紧密的团结起来,武装起来,在党的英明领导下,时刻做好反侵略战争的准备,粉碎外侵的一切挑衅行为。

上一篇:2024年重庆中考数学的题型结构保持稳定下一篇:关于现代工业机械手外文文献翻译@中英文翻译@外文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