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欣赏沈从文

2024-06-23

名家欣赏沈从文(精选6篇)

篇1:名家欣赏沈从文

边城:美丽与哀愁

摘要:沈从文的《边城》是要表现一种优美、健康、自然,是要构建一种“希腊小庙”式的理想社会。那里有风景之美、风俗之淳、人情之善。湘西的美让人如痴如醉,但是在这美丽的背后又有一层淡淡的伤、隐隐的痛,现代文明的无情冲击、民族家园的坍塌、美好爱情的无疾而终,这些都给平静祥和的湘西带来了一层深深的哀伤。本文旨在发现一个温暖背后的哀伤的、孤独的边城。关键词:沈从文;边城;美感;悲剧性

《边城》是沈从文的代表作,边城里的湘西世界是沈从文的故乡,也是他的精神家园。湘西的水流进了沈从文的血液之中,以至于他无论在生前还是在死后都对边城魂牵梦遗,沈从文的性格中有山的宽容与伟岸,也有水的细腻和灵性。《边城》是川湘渝的交界地带,是一个文化融合的地方,这里的美好必定是多元的。同时这里又是是个被遗忘的角落,闭塞的自然环境必然造成生活的单调,人心的孤寂。正是这样一个独特的地方,在上演着属于自己的美丽和哀愁。沈从文作为生活在边城之中的普通人,他听闻了边城的历史,见证了边城的变化。他生在边城长在边城,而后又走出边城,但他的心却从未离开过。与其说是沈从文成就了边城,不如说是边城成就了沈从文。如今的边城依旧在,但那片宁静美好依然不复存焉。但在沈从文的笔下,梦幻的、朦胧的、静谧的边城成为了一种永恒,这份美丽与哀愁永远地定格在文字之中,也永远的停驻在读者的心中。

一、温暖的边城

茶峒是湘西的一个小山城,这里具有浓厚的湘西人的生活气息,那里有青山绿水,有绕城而过的小溪,有见证历史的巍巍白塔,有传荡山谷的动人歌声,有节日里的烟火,这里的生活简单,这里的人儿质朴,这里没有城市的喧嚣和浮躁,也没有现代文明带来的冷漠与矫饰,这里的一切都是清新淡雅的,这里的一切都向我们传递着温暖与和谐。

(一)风情美

生活在边城里的人,一生守候着这一片净土,在这个如诗如画的世界里,他们没有对物质没有过多的奢求,他们热情好爽、乐善好施,他们总是尽其所能帮助别人。在这里有免费摆渡的老船夫,有慷慨济人的船总,一年一度的端午节中秋节都是边城人的大节日。他们热爱生活,他们以最勤恳的态度捍卫着这片土地,他们也以最饱满的热情礼赞这片土地。一年一度的端午节、中秋节、过年都是茶峒人的大节日,“三个节日过去三五十年前如何兴奋了这地方人,直到现在,还毫无什么变化,仍能成为那地方居民最有意义的几个日子。”他们把最好的热情都献给了这些最美好的节日,男女老少各有其趣,他们用欢聚一堂,共享这份美

好。节日洗去了他们辛苦耕耘的疲惫,节日的烟火中有他们对生活的感激,对未来的祈福。

(二)人性美

边城里的人是善良的,充满爱意的。他们不善表达,但他们用自己的行动温暖了整个小城。勤劳慈祥的爷爷,他将所有的爱都倾注在翠翠身上,直到生命的最后一课都在牵挂翠翠,他爱笑、爱唱歌、爱喝酒,他用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感染着翠翠,在翠翠眼里他身上有如山的父爱,他能给翠翠带来安全感。他身上也有母亲的细腻,他能关注到翠翠的细微变化。他身上有爷爷的温暖,正是这份温暖点亮了翠翠的生活。这里有默默无闻的老船夫,没有人知道他的小船摆渡了多少人,也没有知道他在这里摆渡了多少个日夜,他干着最简单的工作,但正是这份简单的工作让他干了一辈子,他用他的小船架起了通往对岸的路,他铺起一条通往美好的心路。天保和傩送,他们有着健康的体魄,是泅水划船的能手,他们是湘西男性的代表,勇敢、健康,有征服自然的勇气和魄力,也有挑战自然的 胆量和担当。翠翠是边城女性的代表,她是《边城》中唯一的女性,边城的山水养育了她,她灵动可爱,天真活泼,温柔善良。她有少女的纯真,也有少女的情怀,当面对天保和傩送的同时追求时,她也陷入了苦恼之中。

在边城的世界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存在方式,他们按照自己的想法活着,这里的人没有好与坏,在边城温润的自然环境中,他们都是善良的可爱的。他们为边城增加了生活的气息,边城中的一切因他们的存在而更加美好。

边城的美是不可复制的,尤其是在现在文明冲击之下的中国。在沈从文的笔下,边城是民族性的,他有着人性中最美好的纯真和善良,勤劳朴实的人们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和保护着自己的精神家园。这里风景如画,风情淳朴,人情善良。边城就是一首田园诗,这里的风景、风情、人情都是这首田园诗的生命所在。这里的风景美丽,却不造作;这里人情真实,但不做作。所以汪曾祺说,“这是一个温暖的作品。”但这份温暖背后有着不可言说的痛,这份美丽背后有着深深地悲伤感。因为任何东西,美到极致之后就会产生悲伤,产生痛。

二、冰冷的边城

“《边城》是一个温暖的作品,但是后面隐伏着作者的很深的悲剧感。”(汪曾祺《又读<边城>》)在边城世界了沈从文倾注了太多的情感因素,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之下,他急切地想要留住他心中的边城,记忆中的边城,他想留住湘西风情,因为只有在这个世界中他才是自由自在的。但是对于已经走出边城并接触到现代文明的他,从理性的角度深刻的意识到逆时代趋势的挽留是无力回天的。

(一)内心孤独的沈从文

“对沈从文来说,他从湘西边地来到京都大邑,最严重的现实威胁无疑是物质上的极度贫困,最严峻的精神危机则是都市环境所造成的生命价值的失落感,2

前者他可以凭着湘西人固有的坚韧和耐力设法克服,后者则使他产生一种深刻的生命焦虑和强烈的内心隐忧。”1从沈从文的自身处境和社会环境的角度分析,沈从文从一个小地方到一个大都市,周围的一切都在发生着巨变,眼前的一切都是陌生的。这种陌生感和距离感让他更加思念他的家乡,思念家乡的山水人情。当一个人渴求从一个环境中逃离时,他必然会寻找一个归属地,沈从文的归属地就是湘西。回归乡土,回归人性中的真善美就是沈从文小说的精神追求,他的小说在某种意义上而言也是寻根小说,他要寻的是民族的根,精神的根。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20世纪30年代,日本帝国主义大肆侵略中国,破坏我们的国土,毁坏我们的文化,如何抵制帝国主义的侵略,文人开始思考国家的前途命运。当一切来势汹汹,沈从文试图建立一个“希腊小庙”来逃避帝国列强的精神奴役。他的处境是艰难的,在这样的处境下写出的文字也必然是苦涩的。(二)不完整的节日

在边城里,端午节、中秋节和过年是世世代代最盛大的节日。但沈从文的《边城》中三次写到端午节,并且故事的开端也是从端午节写起的。相比中秋节和过年,在中国人的意识中端午节应该没有这连个节日盛大,但沈从文详细的描写了端午节的习俗,但对两个看似更加盛大的节日却轻描淡写。中秋的月亮没有看头,过年的热闹也不及那个端午所经过的事情甜而美。这里强化端午弱化中秋和过年,一方面是与故事的情节有关,主人公的爱情故事起于端午。另一方面与人物的命运相关,小说的结局是不圆满的,翠翠没有得到她渴望的爱情,她也永远的失去了自己的爷爷,这一切都是不完美。我们知道在这三个盛大的节日之中,只有端午节是纪念死去的人——屈原,是一个纪念性的节日。而中秋和过年都是团圆和团聚的节日,这种家庭完满的节日氛围和主人公的命运是不符合的。所以在《边城》中被放大的是一个哀悼的节日,被忽略的是团圆美好的日子。因为在《边城》的世界里再也没有完满的结局。

(三)充满遗憾的翠翠

翠翠的生活看似是幸福的、无忧无虑的。她有所有少女都羡慕的容颜,她有边城中最优秀青年的追求,她的心疼她爱她保护她的爷爷。但是她纯真的笑容难掩心底的悲伤,她有着自己的苦恼。

她没有见过自己的父母,她是一个没有爸妈的孩子,她没有享受过父爱和母爱,因为她的父母为了自己的爱情耗尽了短暂的一生,他们没有多余的时间和经历来爱翠翠。她父母的爱情悲剧造成了翠翠的家庭悲剧。爷爷的爱是无私的是分量十足的,但是爷爷的爱并不能弥补父母之爱。翠翠是在一个不完整的家庭的成长起来的,爷爷对她的爱是隔代的,是无法触及到心灵禁区的。爷爷的爱是有偏差的,当翠翠长大之后,爷爷是无法走进她敏感细腻的内心世界。父母之爱的缺 1 吴投文.论沈从文的生命价值观[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

失,祖孙之爱所造成的误解,让翠翠在生活中没有一个可以倾吐心声的人,长时间的这种状态让她不断地压抑自己的情绪,控制自己的倾诉欲望,很多时候她只能告诉天上的月亮,告诉身边的大黄狗。但这种沟通往往是单向的,是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交流的,这就进一步造成了翠翠的羞于表达。

一个羞于表达的人往往是孤独的,她明明喜欢的是二老傩送,但却不能大胆的说出来。面对大老、二老的同时追求,她其实在心中有自己的答案,但她却没有足够的勇气说出来。在手足情和爱情面前,大老和二老为了手足情而放弃了爱情。翠翠成为一个永远在等待的人,等待一个也许明天回来,也许永远不再回来的人。时间不等人,岁月催人老,在翠翠的等待中,见证边城历史的白塔突然坍塌了,陪伴她守护她的爷爷也在那个雨夜里永远的去了。留下的只有翠翠、大黄狗以及无边的等待。

翠翠的一生充满了遗憾,满心期待的爱情成为了永远的等待,这是翠翠最大的悲剧性。在翠翠的等待中她失去了所以生命的挚爱,最终也将慢慢的失去青春,失去笑容、纯真和美好。

结语

《边城》是沈从文的梦中情人,是日不落的太阳。在对边城的回忆中是深深地怀念,这种怀念是带着伤感的情绪。对过去越是留恋,对未来就愈加迷茫。现代文明的力量是不可抗拒的,但民族精神家园的冲击也是有目共睹的。沈从文是清醒的,他深刻地明白现代文明必然到来,但在心底里他还没有做好迎接现代文明的准备,他只能做现代文明吞噬民族家园的进程深深地叹息,但他的叹息与现代文明的力量而言是微弱的,这是他精神苦闷的根源所在。一个清醒着而又无力回天的人永远是最痛苦的。美丽的边城也因沈从文的忧伤而哀愁。

【参考文献】

1.沈从文.沈从文文集.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8 2.徐安辉.一曲哀婉的孤独人生之歌——翠翠形象、意蕴一说[A].新世纪优秀学术成果评选暨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0 3.刘志华.论沈从文小说的悲剧意识[D].西南师范大学,2002 4.陈越.沈从文和他的《边城》浅论[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社科版),1981(2)5.何益明.论沈从文的《边城》[J].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81(1)4

篇2:名家欣赏沈从文

沈先生对学生的影响,课外比课堂上要大得多。他后来为了躲避日本飞机空袭,全家移住到呈贡桃园,每星期上课,进城住两天。文林街二十号联大教职员宿舍有他一间屋子。他一进城,宿舍里几乎从早到晚都有客人。客人多半是同事和学生,客人来,大都是来借书,求字,看沈先生收到的宝贝,谈天。

沈先生有很多书,但他不是“藏书家”,他的书,除了自己看,是借给人看的。联大文学院的同学,多数手里都有一两本沈先生的书,扉页上用淡墨签了“上官碧”的名字。谁借了什么书,什么时候借的,沈先生是从来不记得的。直到联大“复员”,有些同学的行装里还带着沈先生的`书,这些书也就随之而漂流到四面八方了。沈先生书多,而且很杂,除了一般的四部书、中国现代文学、外国文学的译本,社会学、人类学、黑格尔的《小逻辑》、弗洛伊德、亨利・詹姆斯、道教史、陶瓷史、《髹饰录》、《糖霜谱》……兼收并蓄,五花八门。这些书,沈先生大都认真读过。沈先生称自己的学问为“杂知识”。一个作家读书,是应该杂一点的。沈先生读过的书,往往在书后写两行题记。有的是记一个日期,那天天气如何,也有时发一点感慨。有一本书的后面写道:“某月某日,见一大胖女人从桥上过,心中十分难过。”这两句话我一直记得,可是一直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大胖女人为什么使沈先生十分难过呢?

沈先生对打扑克简直是痛恨。他认为这样地消耗时间,是不可原谅的。他曾随几位作家到井冈山住了几天。这几位作家成天在宾馆里打扑克,沈先生说起来就很气愤:“在这种地方,打扑克!”沈先生小小年纪就学会掷骰子,各种赌术他也都明白,但他后来不玩这些。沈先生的娱乐,除了看看电影,就是写字。他写章草,笔稍偃侧,起笔不用隶法,收笔稍尖,自成一格。他喜欢写窄长的直幅,纸长四尺,阔只三寸。他写字不择纸笔,常用糊窗的高丽纸。他说:“我的字值三分钱!”从前要求他写字的,他几乎有求必应。近年有病,不能握管,沈先生的字变得很珍贵了。

沈先生后来不写小说,搞文物研究了,国外、国内,很多人都觉得很奇怪。熟悉沈先生的历史的人,觉得并不奇怪。沈先生年轻时就对文物有极其浓厚的兴趣。他对陶瓷的研究甚深,后来又对丝绸、刺绣、木雕、漆器……都有广博的知识。沈先生研究的文物基本上是手工艺制品。他从这些工艺品看到的是劳动者的创造性。他为这些优美的造型、不可思议的色彩、神奇精巧的技艺发出的惊叹,是对人的惊叹。他热爱的不是物,而是人,他对一件工艺品的孩子气的天真激情,使人感动。我曾戏称他搞的文物研究是“抒情考古学”。他八十岁生日,我曾写过一首诗送给他,中有一联:“玩物从来非丧志,著书老去为抒情”,是记实。他有一阵在昆明收集了很多耿马漆盒。这种黑红两色刮花的圆形缅漆盒,昆明多的是,而且很便宜。沈先生一进城就到处逛地摊,选买这种漆盒。他屋里装甜食点心、装文具邮票……的,都是这种盒子。有一次买得一个直径一尺五寸的大漆盒,一再抚摩,说:“这可以作一期《红黑》杂志的封面!”他买到的缅漆盒,除了自用,大多数都送人了。有一回,他不知从哪里弄到很多土家人的桃花布,摆得一屋子,这间宿舍成了一个展览室。来看的人很多,沈先生于是很快乐。这些挑花图案天真稚气而秀雅生动,确实很美。

沈先生不长于讲课,而善于谈天。谈天的范围很广,时局、物价……谈得较多的是风景和人物。他几次谈及玉龙雪山的杜鹃花有多大,某处高山绝顶上有一户人家,――就是这样一户!他谈某一位老先生养了二十只猫。谈一位研究东方哲学的先生跑警报时带了一只小皮箱,皮箱里没有金银财宝,装的是一个聪明女人写给他的信。谈徐志摩上课时带了一个很大的烟台苹果,一边吃,一边讲,还说:“中国东西并不都比外国的差,烟台苹果就很好!”谈梁思成在一座塔上测绘内部结构,差一点从塔上掉下去。谈林徽因发着高烧,还躺在客厅里和客人谈文艺。他谈得最多的大概是金岳霖。金先生终生未娶,长期独身。他养了一只大斗鸡。这鸡能把脖子伸到桌上来,和金先生一起吃饭。他到处搜罗大石榴、大梨。买到大的,就拿去和同事的孩子的比,比输了,就把大梨、大石榴送给小朋友,他再去买!……沈先生谈及的这些人有共同特点。一是都对工作、对学问热爱到了痴迷的程度;二是为人天真到像一个孩子,对生活充满兴趣,不管在什么环境下永远不消沉沮丧,无机心、少俗虑。这些人的气质也正是沈先生的气质。“闻多素心人,乐与数晨夕”,沈先生谈及熟朋友时总是很有感情的。

文林街文林堂旁边有一条小巷,大概叫作金鸡巷,巷里的小院中有一座小楼。楼上住着联大的同学:王树藏、陈蕴珍(萧珊)、施载宣(萧荻)、刘北汜。当中有个小客厅。这小客厅常有熟同学来喝茶聊天,成了一个小小的沙龙。沈先生常来坐坐。有时还把他的朋友也拉来和大家谈谈。老舍先生从重庆过昆明时,沈先生曾拉他来谈过“小说和戏剧”。金岳霖先生也来过,谈的题目是“小说和哲学”。金先生是搞哲学的,主要是搞逻辑的,但是读很多小说,从普鲁斯特到《江湖奇侠传》。“小说和哲学”这题目是沈先生给他出的。不料金先生讲了半天,结论却是:小说和哲学没有关系。他说《红楼梦》里的哲学也不是哲学。他谈到兴浓处,忽然停下来,说:“对不起,我这里有个小动物!”说着把右手从后脖领伸进去,捉出了一只跳蚤,甚为得意。我们问金先生为什么搞逻辑,金先生说:“我觉得它很好玩”!

沈先生在生活上极不讲究。他进城没有正经吃过饭,大都是在文林街二十号对面一家小米线铺吃一碗米线。有时加一个西红柿,打一个鸡蛋。有一次我和他上街闲逛,到玉溪街,他在一个米线摊上要了一盘凉鸡,还到附近茶馆里借了一个盖碗,打了一碗酒。他用盖碗盖子喝了一点,其余的都叫我一个人喝了。

篇3:近代名家印章欣赏

陈克恕刻寿山石兽钮章 (1780年作)

印文: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边款:此陶诗为查映山太史作也,太史精于鉴赏,雅好金石篆刻,余承招致京师之双清馆,暇日间出旧藏佳石属篆,輙作以就正,惟蝇头小篆恐易昏眼,故生平亦不多作,今聚兴作此,未知有当于珍赏家否也,岁在庚子重阳前一日,海宁陈克恕目畊农识。

印面主人简介:查莹[清]字映山,号竹南逸史。浙江海宁人。精鉴藏书画。

赵之谦刻寿山石胡澍自用印(1863年作)

印文:胡澍审定。

边款:癸亥二月居都下为荄甫第三次刻审定印,

悲盦。

赵之谦(1829~1884),初字益甫,号冷君;后改字撝叔,号铁三、憨寮、又号悲庵、无闷、梅庵等。自幼读书习字,博闻强识。诗、书、画、印皆精,于近代篆刻影响深远。篆刻初学浙派,继法秦汉玺印,复参宋、元及皖派,博取秦诏、汉镜、泉币、汉铭文和碑版文字等入印,一扫旧习,所作苍秀雄浑。着有《二金蝶堂印谱》。

← 吴让之刻青田石汪鋆自用闲章(1859年作)

印文:丹青不知老将至

边款:砚山伐于丹青,冉冉将老,用工部语作印,慨可知矣,谁问老夫为同病。己未人日让翁记。

印面主人简介 :汪鋆(1816~1883),字砚山,亦作研山,室名十二砚斋,江苏仪征人。邃于金石,工诗,亦善画山水。着有《扬州画苑录》、《十二砚斋随笔》等。

↓吴让之刻醉芙蓉人物钮章(1860年作 )

印文:仲海

边款:咸丰庚申四月仲海仁兄属,让之。

吴让之,原名廷扬,字熙载,后以字行,改字让之,亦作攘之,号让翁、晚学居士、方竹丈人等。江苏仪征(今扬州)人。清代篆刻家、书法家。包世臣的入室弟子。善书画,尤精篆刻。少时即追摹秦汉印作,后直接取法邓石如,得其神髓,又综合自己的学识,发展完善了“邓派”篆刻艺术,在明清流派篆刻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吴昌硕评曰:“让翁平生固服膺完白,而于秦汉印玺探讨极深,故刀法圆转,无纤曼之气,气象骏迈,质而不滞。余尝语人:学完白不若取径于让翁。”

钱松(1807~1860),字叔盖,号耐青、铁庐,别号未道士、晚号西郭(郭作郊)外史、云居山人。钱塘(今杭州)人,篆刻胎息浙派诸家,摒弃一味切刀之旧规,披削兼施,生动自然,超越前贤。西泠八家之一。

清·钱松刻青田石闲章

印文:陈杰之印伟人

边款:韵人属刻面面印,以赠伟人,叔盖。印面主人简介:陈杰(清),亦顾杰,字伟人,浙江绍兴人。写照神形逼肖,善人物、山水、走兽,均能入骨。

清·钱松刻楚石杨岘自用印 (1855年作 )

印文:杨石头藏真 边款:归安杨石头鉴古精博,藏真家也。乙卯冬十月叔盖为刻是。

黄易(1744~1802),字大易,号小松、秋盦,别署秋景庵主、散花滩人、莲宗弟子,浙江杭州人。树谷子。曾官济宁同知。工诗文,善金石书画,擅长碑版鉴别、考证,又好蓄金石,甲于一时。篆刻曾师事丁敬,兼及宋元诸家,工稳生动,醇厚渊雅,有所创新。与丁敬、蒋仁、奚冈齐名,为“西泠八家”之一。擅山水,兼工花卉。工隶书,参与钟鼎,愈见古雅。

清·黄易刻青田石章 (1779年作)

印文:戊子经元

边款:乾隆己亥仲春刻于兰阳行馆,秋盦黄易。

↑吴昌硕刻寿山石鸾凤献寿薄意葛昌楹自用印

印文:凿楹纳书

边款:老缶制为书征,时丙秋杪,丙下脱辰字。

↓吴昌硕刻螭钮杜陵石赵叔孺自用印

印文:纫苌藏器

边款:苦鐡凿于沪,吴俊。

跋款:叔孺师初字纫苌,中年后不复用,故此印虽缶庐丈所作,仍完整如新,弥可宝也。巨来记时甲午年正月廿四日。

印面主人简介:赵叔孺(1874~1945),

名时棡,字献枕、叔孺,号纫云,晚号二弩老人,室名二弩精舍、南碧龛等,浙江鄞县人。书工四体,花鸟山水,皆擅胜场。富收藏,精鉴别。求艺于其门下者达五十余人。为海上名家之一。

篇4:名家散文欣赏

事情有点蹊跷,所以我得把琐碎的细节交代清楚。

我初上大学,女生宿舍还没有建好。女生也不多,住一所小洋楼,原是一位美国教授的住宅。我第一年住在楼上朝南的大房间里,四五人住一屋。第二年的下学期,我分配得一间小房间,只住两人。同屋是我中学的同班朋友,我称她淑姐。我们俩清清静静同住一屋,非常称心满意。

房间很小,在后楼梯的半中间,原是美国教授家男仆的卧室。窗朝东,窗外花木丛密,窗纱上还爬着常青藤,所以屋里阴暗,不过很幽静。门在北面,对着后楼梯半中间的平台。房间里只有一桌两凳和两只小床。两床分开而平行着放:一只靠西墙,床头顶着南墙;一只在房间当中、门和窗之间,床头顶着靠门的北墙。这是我的床。房间的门大概因为门框歪了,或是门歪了,关不上,得用力抬抬,才能关上。关不上却很方便:随手一带,门的下部就卡住了,一推或一拉就开;开门、关门都毫无声息。钥匙洞里插着一把旧的铜钥匙。不过门既关不上,当然也锁不上,得先把门抬起关严,才能转动钥匙。我们睡觉从不锁门,只把门带上就不怕吹开。

学期终了,大考完毕,校方在大礼堂放映美国电影。我和淑姐随同大伙去看电影。可是我不爱看,没到一半就独自溜回宿舍。宿舍的电灯昏暗,不宜看书。我放下帐了。熄了灯,先自睡了。

我的帐子是珠罗纱的,没有帐门;白天掀在顶上,睡时放下,我得先钻入帐子,把帐子的下围压在褥子底下。电灯的开关在门边墙上,另有个鸭蛋形的“床上开关”,便于上床后熄灯。这种开关有个规律:灯在床上关,仍得床上开,用墙上的开关开不亮,我向来比淑姐睡得晚,床上开关放在我的枕边。不过那晚上,我因为淑姐还没回房,所以我用墙上的开关熄了灯,才钻进帐子。

电影散场,淑姐随大伙回宿舍。她推门要进屋,却推不开,发现门锁上了。她推呀,打呀,叫呀,喊呀,里面寂无声息。旁人听见了也跟来帮她叫门。人愈聚愈多。打门不应,有人用拳头使劲擂,有人用脚跟狠狠地蹬,吵闹成一片。舍监是个美国老处女,也闻声赶来。她说:“光打门不行;睡熟的人,得喊着名字叫醒她。”门外的人已经叫喊多时,听了她的话,更高声大喊大叫,叫喊一阵,门上擂打一阵,蹬一阵,踢一阵,有人一面叫喊,一面用整个身子去撞门。宿舍里的女生全赶来了,后楼梯上上下下挤满了人。

曾和我同房间的同学都知道我睡觉特别警觉。她们说:“屋里有谁起夜,她没有不醒的,你从床上轻轻坐起来,她那边就醒了。”这时门都快要打下来了。门外闹得天惊地动,便是善睡的人,也会惊醒。况且我的脑袋就在门边,岂有不醒的道理,除非屋里有人是死了。如果我暴病而死,不会锁门;现在门锁着,而屋里的人像是死人,准是自杀。

可是谁也不信我会自杀。我约了淑姐和我的好友和另几个女伴儿,明晨去走城墙玩呢,难道我是借机会要自杀?单凭我那副孙猴子“生就的笑容儿”,也不像个要自杀的人呀。自杀总该有个缘故,大家认为我绝没有理由。可是照当时的情形推断,我决计是死了。

有人记起某次我从化学实验室出来时说:“瞧,装砒霜的试管就这么随便插在架上,谁要自杀,偷掉点儿谁也不会知道。”我大约偷了点儿砒霜吧?又有人记起我们一个同学自杀留下遗书,我说:“都自杀了,还写什么遗书;我要自杀就不写了。”看来我准也考虑过自杀。

这些猜测都是事后由旁人告诉我的。她们究竟打门叫喊了多少时候,我全不知道。因为一声也没有听见。料想她们大家打门和叫喊的间歇里,是有时间如此这般的猜想并议论。

当时门外的人一致认为屋里的人已自杀身亡,叫喊和打门只是耽误时间了。舍监找了两名校工,抬着梯子到我们那房间的窗外去撬窗。梯子已经放妥,校工已爬上梯子。

门外众人都屏息而待。

我忽然感到附近人喊马嘶,好像出了什么大事,如失火之类,忙从枕旁摸出床上开关;可是电灯不亮,立即记起我是在等待淑姐同房,待在墙上开关熄灯的。我忙把床上开关再一下还原,拉开帐子,下地开了电灯。我拉门不开,发现门锁着,把钥匙转了一下,才把门拉开。门缝里想必已漏出些灯光。外面的人一定也听到些声响。可是她们以为是校工撬开窗子进屋了,都鸦雀无声地等待着。忽见我睡眼惺忪站在门口,惊喜得齐声叫了一声“哦!”

一人说:“啊呀!你怎么啦?”

我看见门外挤满了人,莫名其妙。我说,“我睡了。”

“可你怎么锁了门呀?淑姐没回来呢。”

我说:“我没锁啊!”

屋里只我一人,我没锁,谁锁的呢?我想了一想说:“大概是找糊涂了,顺手把门锁上了。”(可是,我“顺手”吗?)

“我们把门都快要打下来了,你没听见?看看你的朋友!都含着两包眼泪等着呢!”我的好友和淑姐站在人群组,不在近门处,大概是不忍看见我的遗体。

这时很多人笑起来,舍监也松了一大口气。一场虚惊已延持得够久了,她驱散众人各自回房,当然也打发了正待撬窗的校工。

时间已经不早,我和淑姐等约定明晨一早出发,要走城墙一周,所以我们略谈几句就睡觉。她讲了打门的经过,还把美国老姑娘叫唤我名字的声调学给我听。我连连道歉,承认自己糊涂。我说可能熄灯的时候顺手把门锁上了。

第二天,我们准备走城墙,所以清早起来,草草吃完早点,就结伴出发,一路上大家还只管谈论昨晚的事。

我的好友很冷静,很谨慎持重。男同学背后给她个诨名,称为“理智化”。她和我同走,和同伙离开了相当距离,忽然对我说:

“你昨晚是没有锁门。”

原来她也没看完电影。她知道我对电影不怎么爱看,从大礼堂出来望见星月皎洁,回宿舍就想找我出去散步。她到我门外,看见门已带上。我们那扇关不严的门带上了还留一条很宽的门缝,她从门缝里看见屋里没灯,我的帐子已经放下,知道我已睡下,就回房去了。

我说:“你没看错吗?”

“隔着你的帐子,看得见你帐子后面的纱窗。”――因为窗外比窗内亮些。如果锁上门,没有那条大门缝,决计看不见我的帐子和帐子后面的窗子。可是我什么时候又下床锁上了门呢?我得从褥子下拉开帐子,以后又得压好帐子的下围。这都不是顺手的。我怀疑她看惯了那条大门缝,所以看错了。可是我那位朋友是清醒而又认真的人,她决不牵强附会,将无作有。我又怀疑自己大考考累了,所以睡得那么死。可是大考对我毫无压力,我也从不“开夜车”,我的同学都知道。

全宿舍的同学都不信一个活人能睡得那么死,尤其是我。大家议论纷纷,说神说鬼。据传说,我们那间屋里有“仙”。我曾问“仙”是什么个样儿。有人说:“美人。”我笑说:“美人我不怕。”有人说:“男人看见的是美人,女人看见的是白胡子老头儿。”我说:“白胡子老头儿我也不怕。”这话我的确说过,也不是在我那间屋里说的。

难道这两句话就说不得,冒犯了那个“仙”?

那天我们走完一圈城墙回校,很多人劝我和淑姐换个屋子睡一夜,反正明天就回家过暑假了。我先还不愿意。可是收拾好书籍衣物,屋里阴暗下来,我们俩忽然觉得害怕,就搬了卧具到别人屋里去胡乱睡了一夜。暑假后,我们都搬进新宿舍了。回顾我这一辈子,不论多么劳累,睡眠总很警觉,除了那一次。假如有第二次,事情就容易解释。可是直到现在,只有那一次,所以我想大概是碰上什么“仙”了。

一九八八年八月

[名家散文欣赏]

★ 经典散文欣赏

★ 爱情散文欣赏

★ 初恋散文欣赏

★ 暖散文欣赏

★ 人到中年散文欣赏

★ “春雨”散文欣赏

★ 随记散文欣赏

★ 《初心》散文欣赏

★ 燃烧散文欣赏

篇5:名家好文章摘抄欣赏

古巷深深,深深深几许。

最好是飘雨的季节,最好是游人不多的日子,撑一把油纸伞,踏上石板路,了无尘念漫步于绵长幽深的古巷,看哪断垣残壁留下的厚重,听那亘古传来如烟如雾的吟唱。

或许,古巷不是凤凰这座古城的灵魂,但绝对是最勾人情怀的风景。一路走进,两旁商铺林立,蜡染,纸扎,印花布店,银器饰品,姜糖作坊,酒吧,餐馆,一家挨着一家,有凤凰的土产,有湘西的特色。那些蜡染印着精美的图案,吸引着游客的目光,那些空气里都飘着香味的腊肉,挽留着行人的脚步,那些漂亮的苗家服饰,迎得一片啧啧称奇的赞赏。

古老与现代的交融,喧嚣与宁静的碰撞,这是一种无奈的搭配,其实也让人很困惑。有人选择视觉上的风景,有人沉侵在心灵上的享受,古城里的这条古巷,更适于后者,因为凤凰是需要用心来品读的一个小城。

我不愿意用记叙的方式来描写这条古巷的现代气息,我更喜欢用缓缓抒情的语气来诉说这条古巷的百年沧桑。

走进古巷,一块块青石板铺就的巷道,不足两米宽,夹在两旁古色古香的老屋中间,因为转角望不到尽头,烟雨萦绕下恍如梦境。鳞次栉比的老屋早已被风雨腐蚀褪下了明丽的色彩,只留下一缕温馨的久远任人遐想,不知那剥落在墙上的时光如何才能重新拾起?在这些斑驳的城垣深处,飞檐门落之间一定有着久远的故事,或爱或恨,或恩或怨。那些事呢?哪些人呢?而今散落在尘埃里寂寂作古,无从追寻也无从考究了,湮灭在一巷烟雨中。

城门洞是一个流浪歌手聚集的地方,不知这些歌手来自何方,也不知姓甚名谁,坐在石板登上,简单的行李,一把吉他,一个音箱,吉他盒打开放在地上,那里面有游人扔下或多或少的钞票。一个或几个,男人或女人,你方唱罢我登场,每天弹奏着忧伤的曲调,和着洞子里的回声,不在乎游人的眼光,不在乎有多少听众,只沉醉在自己的歌声里,用嘶哑的声音唱着流浪的歌谣,歌声飘啊飘,飘出一声叹息,飘出一种忧伤,飘出一缕乡愁,那悠扬的歌声中,是泪水和欢笑打湿的漂泊。

城楼旁有一个古老的宅子,推开老宅子厚重的木门,就推开了一段久远的往事。威猛的石狮,气派的大门,正殿,戏台,天井,天池,回廊,古色古香的建筑,极具气派。漫长流年,悠悠远去,宅子几经易主,几经修改,早已不是最初的模样,可是仍然能感觉到它当初做为一品钦差府邸的那种热闹繁华,朋友造访,寿宴大开,拜祖祭先,擂鼓声声,戏子长袖挥舞,唱词悠悠回荡。时光轻飘飘的带走人的生命,带走那些别去经世的往昔,只留下一份厚重静静躺在岁月深处,发出幽亮的光芒。

再往前行,古巷在一江沱水中延伸,尽头处是听涛山下,这里长眠着一代文学巨匠沈从文大师。墓前芳草萋萋,朵朵素华无语。多少年前先生远离故乡在外漂泊,一生颠簸流离,最终叶落归根,魂回故土。是凤凰养育了先生,是先生把凤凰带给了世界。

古巷的门前,经常有老者放一张竹椅,或抽一袋旱烟,或喝一壶老茶,或拿着一件衣裳走针穿线,或带着小孩戏耍,面容平和,慈祥安宁,用微笑面对过往的行人。那是经历岁月留下来的闲时,那是沧桑之后的平静,悠悠然然,与世无争,这是古巷一道最为温馨的风景。

古巷的石板路留下多少脚印,只怕无人能计。你走过来,我走过去,来回穿梭。那蹦蹦跳跳的小孩,你是放学回家吗?那打着碎花伞的长发女子,你轻移莲步,为何脸上泪水涟涟,是不是刚刚触动了春愁,经历了离伤?那蹬着送煤车的汉子,你黑黝黝的脸上满是汗水却为何荡漾着幸福的笑容,是不是又给老婆孩子赚取了一些钞票?那搀扶着的老伴,您们缓缓而行,笑意融融,是在雨巷中散步,重演一回爱情的浪漫吗?这些脚印磨亮了石板,照耀出年轮的影子,一代又一代,一年又一年。

篇6:名家欣赏沈从文

二、《明月照酒--李白作品朗诵》(苏 民、濮存昕父子朗诵)1.将进酒 10.登金陵凤凰台 2.蜀道难 11.望庐山瀑布 3.行路难 12.早发白帝城 4.塞下曲 13.月下独酌 5.静夜思 14.望天门山 6.梦游天姥吟留别 15.秋浦歌

7.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16.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8.南陵别儿童入京 17.梁甫吟 9.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三、《秋风落木--杜甫作品朗诵》(张家声朗诵)1.望岳 16.登岳阳楼

2.前出塞九首(其六)17.蜀相 3.后出塞五首(其一)18.客至 4.赠卫八处士 19.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5.石壕吏 20.秋兴八首(其一)6.兵车行 21.秋兴八首(其六)7.哀江头 22.登高

8.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3.江畔独步寻花 七绝句(其六)9.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并序24.绝句四首(其三)10.房兵曹胡马 25.新婚别 11.月夜 26.江南逢李龟年 12.春望 27.天末怀李白 13.月夜忆舍弟 28.赠花卿 14.春夜喜雨 29.羌村三首 15.旅夜书怀

四、《琵琶唱恨--白居易作品朗诵》(曹 灿朗诵)1.琵琶行(并序)10.秋雨夜眠 2.钱塘湖春行 11.赋得古原草送别

3.江楼晚眺,景物鲜奇,吟玩成篇,寄水部张员外12.夜坐 4.杭州春望 13.问刘十九 5.题元十八溪居 14.卖炭翁

6.得行简书,闻欲下峡,先以此寄15.上阳白发人 7.暮江吟 16.小童薛阳陶吹觱篥歌 8.夜筝 17.李都尉古剑 9.大林寺桃花 18.长恨歌

五、《大江东去--苏轼作品朗诵》(鲍国安朗诵)1.念奴娇 大江东去 12.八声甘州 有情风万里卷潮来 2.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13.永遇乐 明月如霜 3.水龙吟 似花还似非花 14.西江月 世事一场大梦 4.西江月 照野弥弥浅浪 15.和子由渑池怀旧 5.鹧鸪天 林断山明竹隐墙 16.新城道中 6.临江仙 夜饮东坡醒复醉 17.饮湖上初晴后雨 7.蝶恋花 花褪残红青杏小 18.题西林壁 8.定** 莫听穿林打叶声 19.惠崇春江晚景 9.江城子 老夫聊发少年狂 20.前赤壁赋 10.江城子 十年生死两茫茫 21.后赤壁赋 11.卜算子 缺月挂疏桐 22.喜雨亭记

六、《轻舟载愁--李清照作品朗诵》(姚晓娟朗诵)1.武陵春(风住尘香)18.临江仙(庭院深深)2.声声慢(寻寻觅觅)19.醉花阴(薄雾浓云)3.渔家傲(天接云涛)20.行香子(草际鸣蛩)4.如梦令(常记溪亭)21.鹧鸪天(暗淡轻黄)5.如梦令(昨夜雨疏)22.念奴娇(萧条庭院)6.点绛唇(蹴罢秋千)23.永遇乐(落日熔金)7.孤雁儿(藤床纸帐)24.蝶恋花(泪湿罗衣)8.满庭芳(小阁藏春)25.点绛唇(寂寞深闺)9.玉楼春(红酥肯放)26.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10.清平乐(年年雪里)27.题八咏楼(千古风流)11.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28.偶成(十五年前)12.一剪梅(红藕香残)29.菩萨蛮(归鸿声断)13.菩萨蛮(风柔日薄)30.摊破浣溪沙(病起萧萧)14.浣溪沙(淡荡春光)31.怨王孙(帝里春晚)15.蝶恋花(暖雨晴风)32.蝶恋花(永夜恹恹)16.小重山(春到长门)33.鹧鸪天(寒日萧萧)17.怨王孙(湖上风来)34.南歌子(天上星河转)

七、《月下的荷影--朱自清作品朗诵》(孙道临朗诵)1.荷塘月色 6.沪杭道中 2.绿 7.匆匆 3.歌声 8.春 4.小草 9.背影 5.静

八、《寒夜的桔灯--冰心作品朗诵》(丁建华朗诵)1.笑 6.诗的女神 2.梦 7.往事(一)

3.寄小读者(一)8.往事(二)·1· 4.寄小读者(二)9.往事(二)·8· 5.纸船

九、《梦中的康桥--徐志摩作品朗诵》(陈 醇朗诵)1.再别康桥 8.山中

2.我有一个恋爱 9.两个月亮 3.她是睡着了 10.难得 4.我等候你 11.乡村里的音籁

5.在那山道旁 12.常州天宁寺闻礼忏声

6.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13.印度洋上的秋思(节选)7.灰色的人生

十、《雨巷的丁香--戴望舒作品朗诵》(乔 榛朗诵)1.雨巷 11.等待

2.不要这样盈盈地相看 12.狱中题壁 3.我的恋人 13.我用残损的手掌 4.在天晴了的时候 14.我的记忆 5.对于天的怀乡病 15.印象 6.致萤火 16.寻梦者 7.夕阳下 17.秋天 8.过旧居 18.游子谣

9.独自的时候 19.路上的小语 10.乐园鸟 20.眼

十一、《永恒的太阳--艾青作品朗诵》(瞿弦和朗诵)1.太阳 8.独木桥 2.手推车 9.树

3.太阳之歌(《向太阳》节选)10.礁石 4.北方 11.鱼化石 5.我爱这土地 12.盆景

6.月光 13.大堰河——我的保姆 7.古松

十二、《舟子的悲歌--余光中作品朗诵》(陈 铎朗诵)1.舟子的悲歌 7.白玉苦瓜 2.春天,遂想起 8.乡愁四韵3.当我死时9.独白

4.小时候10.中国结

5.民歌 11.还乡 6.乡愁12.听听那冷雨(节选)

十三、《遥远的绝响--余秋雨作品朗诵》(赵忠祥朗诵)1.都江堰 3.阳关雪

2.遥远的绝响(节选)4.苏东坡突围(节选)

十四、《燃烧的木棉--舒婷作品朗诵》(林 如朗诵)1.致橡树2.寄杭城11.双桅船

12.惠安女子

3.珠贝——大海的眼泪 13.童话诗人 4.船14.落叶

5.呵,母亲6.雨别15.始祖鸟16.墙

7.这也是一切 17.神女峰8.思念9.白天鹅10.路遇 18.四月的黄昏19.原色

20.祖国呵,我亲爱的祖国

十五、《我以我血荐轩辕--鲁迅作品朗诵》(李默然朗诵)1.自题小像 7.雪 2.自嘲 8.秋夜

3.赠画师 9.亥年残秋偶作

4.无题(血沃中原肥劲草)10.无题(万家墨面没蒿莱)5.悼杨铨 11.纪念刘和珍君(节选)

6.野草·题辞 12.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节选)

十六、《人间正道是沧桑--******作品朗诵》(方 明朗诵)1.七古·送纵宇一郎东行 16.清平乐·六盘山 2.贺新郎·别友

17.沁园春·雪

3.沁园春·长沙 18.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4.菩萨蛮·黄鹤楼

19.七律·和柳亚子先生

5.西江月·井冈山 20.浪淘沙·北戴河 6.采桑子·重阳 21.水调歌头·游泳

7.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 22.蝶恋花·答李淑一 8.蝶恋花·从汀州向长沙 23.七律·到韶山

9.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 24.七律·答友人

10.菩萨蛮·大柏地 25.七绝·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 11.清平乐·会昌 26.七律·和郭沫若同志 12.十六字令三首 27.卜算子·咏梅

13.忆秦娥·娄山关 28.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 14.七律·长征 29.贺新郎·读史

上一篇:我的阅读我做主作文下一篇:尊重和欣赏是教学成功的金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