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 全面育人 创新机制要点

2024-06-24

立德树人 全面育人 创新机制要点(精选8篇)

篇1:立德树人 全面育人 创新机制要点

立德树人 全面育人 创新机制

——钟山学院学生工作探索与思考

钟山学院创建于1998年,是江苏首批民办高校之一。学院自办学以来,高度重视以思想政治工作为核心的学生工作,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我们的根本任务;针对生源特点,在培养什么样的民办高职学生,如何培养民办高职学生上狠下工夫。多年来学院努力做到坚持以素质教育为主线,不断推进大学生素质拓展;坚持以学生党建为龙头,不断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不断完善学生教育与管理机制;坚持以队伍建设为关键,不断打造“五个特别”的品牌学工团队;坚持以安全稳定为基础,不断推进和谐校园建设。学生工作取得喜人的成绩,实现了新的跨越,为学院的发展奠定了厚实的基础。

一、学生工作历史回顾——三次跨越。

1、混沌无序阶段。1999年—2003年之间。学生打架“小打天天有,大打三六九。”课堂打到食堂,上午打到下午,校内打到校外。辅导员经常扮演的是消防员的角色,我们是消防队长,学工队伍疲于奔命,四处“救火”。

2、规范管理阶段。2004—2006年之间。开展教育管理思想大讨论。一是“学院派”的观点,教学是根本,学生工作要顺其自然。二是“军队派”的观点,认为学生工作是前提,不严管学生一切都得不到保证。三是“官员派”的观点,是折中调和的,认为要试试看再说。最终确立实施《军校式管理》。军校式管理模式逐步得到学生及家长认可,学生打架等违纪问题明显减少,学风校风明显好转。

3、和谐发展阶段。2007年至今。2006年底评估结束后。学院借东风,适时提出创建江苏省和谐校园的奋斗目标。把和谐校园分解成“平安校园”、“书香校园”、“爱心校园”、“星光校园”。同时明确平安校园的基础地位,提出实现全院“无打架”、“无偷盗”、“无酗酒”的三无基本目标。现在安全和谐的氛围基本形成,学生违纪律达到历史最低。08年被评为栖霞区“平安校园”;09年第一批申报“江苏省平安校园”,现已通过南京市的检查验收。

二、基本做法和体会——以人为本。

我们认为,钟山学院之所以11年办学学生工作实现三次历史性跨越,主要取决于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贴近学生的素质拓展,“五个特别”的学工队伍,不断创新的工作方法。这是我们开展学生工作,培养学生成人成才的五个法宝。

(一)得益于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送我一个孩子,还你一个人才”。

正如民办院校会受到许多不公正的评价一样,民办院校的学生经常被人为的定义为大学生的最底层。他们作为高考最后一个批次段录取的学生,一方面普遍存在“生活习惯不良,学习动力不足,法纪意识淡薄,自控能力较弱”的问题,另一方面普遍呈现“关注社会变化,关心个人发展,勤于动手实践、渴望成功成才”等特点。如何正确对待并解决这对矛盾,是摆在学工队伍面前的重大课题。事实上,1.2万名工作在各行各业的校友已经给了我们解决问题的信心。他们的成功就业引导我们不断思考,不断探索民办高职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如何针对生源特点有的放矢的开展工作?我们认为学生工作首先必须确立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那就是坚信每一个学生都可以成才(对民办院校尤显重要)。因此,我院向学生家长做出郑重承诺:“送我一个孩子,还你一个人才”。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全体学工队伍(辅导员)深化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调整工作心态,明确培养目标:

1、明确我们培养的是凡星,而不是明星。

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学生,而不是高学历、高层次学生。学生的定位影响甚至决定着我们的工作理念、思路、心态。民办高职学生的定位是生产、经营、管理、服务一线的工作人员,我们把他们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就是最大的成功。所以我们学工队伍心态平和,和学生“一起学习,一起生活、一起娱乐,一起工作”。辅导员亲自抓学生的综合素质拓展和测评工作,参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课程教学,在积极配合做好教学工作的同时,着力引导学生不断提高职业技能。

2、明确要培养学生成才首先要培养学生成人。

既然要实现“送我一个孩子,还你一个人才”的理念,我们就不能回避民办院校学生自身的突出问题,我们就必须回答严格管理和服务学生成人关系的问题。所以我们采取严格管理模式帮助学生中学、甚至小学缺失的基础课——补如何做人的课?我们借助主题班会、团日活动等载体引导学生大胆地直面成长道路上的问题,引导学生开展“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学院高度重视并长期开展后劲学生转化工作,在学工队伍眼里“没有差生,只有转化中后进生”。

3、明确要服务、引导学生,而不是管理、压制学生。

我们认为,一个学生对学院是几千分之一,可对他(她)的家庭是百分之百。对学生家长的充分信任,我们应该有优质的服务回报。不能因为学生有如此这般的问题或个性,就“一把尺子量到底”,甚至居高临下,逼迫学生简单服从。学院要求学工队伍要努力以真理力量说服人,以身边榜样引导人,以多种方法激励人,以教师风范影响人。要要立于治本,勤于疏导,辅以管理,感化学生。

(二)得益于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军校式管理模式探索。

面对民办学生群体特征和现实问题,我们认为光有信其成才的信心和理念还不够,还要有适合他们的管理办法。对他们宽容是必须的,否则无法接受他们,更谈不上教育引导他们成人成才;但还要实施必要的、甚至是严格的管理,否则就是从容,就会走向另一个极端,基本的教学秩序就难以保证。

我院实施军校式管理,就是针对我院学生学习、生活、言行举止等方面的问题,结合我院实际,参照解放军院校的管理模式,对在校学生实施严格规范的管理。为了便于学生记忆,我们把实施军校式管理的要求简要概括为五句话,即“一日生活制度化,课堂秩序正规化、宿舍内务整洁化、言谈举止文明化,素质拓展专业化”。在这样的管理模式下,我们制定了一系列有的方矢、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如离校请销假制度,早晚自习制度,周日晚点评制度,团组织进公寓制度,辅导员住校制度,周一升旗制度等等。

我院还在实践中结合学院发展形势,不断丰富军校式管理的内涵。06年之后学院提出建设和谐校园的远景目标,其中平安校园的创建就自然成了军校式管理工作内涵。为此,我院建立覆盖全校园安全网络,设立班级安全员,签订各级安全责任书,为学生宿舍配备保险柜,制定安全问题应急预案等,校园不但实现了市公安局要求的“五无”,而且还实现学院要求的“三无”。从而进一步完善了军校式管理。经过多年的实践,历经数次修订,军校式管理的做法不但为师生员工所接受,而且得到了学生家长的大力支持。它在维护学院正常的教学秩序,形成良好学风校风,帮助学生养成良好习惯,促进学生提高素养、自我成才等方面发挥了积极有效的作用。这也是我院学生工作管理模式的初步探索。

(三)得益于贴近学生的素质拓展——调动学生的内在积极性。

学生工作不但敢于做减法,更要勇于做加法。我们认为如果说军校式管理做了一些减法,那么大学生素质拓展工作就是要做足加法。因为,学生工作最终的落脚点应该是在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上。我院办学11年来,我们针对学生的特点,积极探索大学生素质拓展工作,充分调动学生渴求进步的内在积极性,设计贴近学生、学生乐于参与的素质拓展项目。让学生逐步找到在课堂上未必能找到的成就感,激发了学生自拓展,自我进步的动力。我院的大学生素质拓展工作经过了三个阶段,实现了由趣味娱乐化向技能化、专业化的转变,进入了“动车组”发展阶段。目前,我院的大学生素质拓展工作已经从三个层次在全院深入展开:一是以班级为单位的基本素质训练工作,着力提高学生的参与面;二是以系(院)为单位的素质展示工作,着重增强学生的专业技能;三是学院和院级以上的职业技能等比赛,着重培养各类校内外的“明星”,我院已经先后组织了九届文化艺术节,七届大学生职业技能节。经过这些年来的实践,我院素质拓展工作已初见成效,先后涌现出了荣获全国“外语口语一等奖”的外语系潘立同学和荣获全国“汽车销售一等奖”的机电系沈秦蓉同学等明星。实践中表明,开展大学生素质拓展工作不但可以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校园文化生活需求,更能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一个个素质拓展项目都是我们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鲜活阵地,是我们发现人才、培养人才、锻炼人才、造就“明星”的工作平台。

(四)得益于坚强有力的学工队伍——弘扬“五个特别”精神。

在我院,辅导员队伍不仅是军校式管理执行的中坚力量,更是学院发展不可替代的重要力量。院党委按照中央和省委的要求结合我院实际,对辅导员队伍提出“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创新、特别能奉献”的五个特别精神要求,是我院学生工作的经验总结,是对“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要求的新解读,是结合学院学生工作实际做的探索。

我院按照1比120的比例选配辅导员,60余名辅导员都是经过严格遴选的中共党员。他们每人有六本工作台帐,分别记录听课情况、与学生谈心、与家长联系、晚点评备课记录、课堂管理日志、素质拓展活动等,辅导员对自己班级的情况可以说胸中有数、了如指掌。他们长期住校,和学生学习生活在一起,每天深入学生课堂、宿舍,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解决学生中的矛盾纠纷,引领学生不断成长进步。他们有较好的发展路径,学院为辅导员队伍的内涵发展出台了一系列的学习、生活、发展的政策,如为辅导员专门安排公寓房,解决生活上现实困难,出台了《钟山学院关于在辅导员队伍中明确非领导岗位职务的意见》,并根据规定评聘优秀辅导员为副科、正科,甚至处级辅导员,提高他们的政治和经济待遇。努力做到:明确角色定位,让辅导员正确认识岗位;明晰岗位职责,让辅导员工作有的放矢;系统培训交流,让辅导员工作信心十足;完善管理制度,让辅导员发展保障有力;创新工作平台,让辅导员成为行家里手。

(五)得益于不断创新的工作方法——适应学生变化发展的新要求。

创新是发展与进步的灵魂。创新是做好学生工作的动力源泉。只有创新,才能立足;只有创新,才能有发展;只有创新,才能有前途。大学生思想活跃,想法千变万化,我们不能用老的观点来管理和引导,老的观点已很难解决新形势下的新问题。新的时代要求和学生的特点,促使学生工作理念发生转变,即由简单的行为管理为主转向深入细致的思想管理为主,由共性管理为主转向个性管理为主,由辅导员管理为主转向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为主。多年来,我院学工队伍主动适应社会及学生的变化,在思想观念、工作方法、活动形式等方面做了积极探索,进行了有效创新。比如,针对学生的不良习惯实施军校式管理;围绕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素质拓展;总结一周工作推进“周日晚点评”制度;加强骨干培养试行学生党员课外辅导员制度;辅导员老师还在“学生党建”、“主题班会”、“团日活动”、“学风建设”、“军校式管理”、“素质拓展”等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和积极的探索,取得了一些成效。使得我院的学生工作不断呈现新的面貌,新的气象!

篇2:立德树人 全面育人 创新机制要点

——学《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心得体会

近日,我深入学习了《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感受颇深。习近平同志在讲话中深刻阐述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的重要性,尤其是他对事业观和理想的讲话发人深省,让人受益匪浅。对于我这样一名身处基层的普通教师来说,这一番讲话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我的人生航向。

习近平同志指出: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大力倡导尊师重教,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深入推进素质教育,为加快推进“四个率先”,加快建设“四个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人力资源保证。同时,习近平同志在今年教师节之际在上海会见优秀教师的会上说道:“教育是一项崇高的事业,具有全局性、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教师是教育的第一资源,是发展教育事业的关键所在。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在教书育人的岗位上,呕心沥血、默默耕耘,为推动上海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我们要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弘扬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改善教师的工作生活条件,努力让教师成为社会上受人敬重、令人向往的职业。希望广大教师不辜负党和国家的殷切希望,以人民教师特有的人格魅力、学识水平和卓有成效的工作赢得全社会的尊重。”

习总书记的讲话使我深受鼓舞,我们正值青年,应当树立崇高的信仰。一个有信仰的人是纯粹的,执着的,坚韧的。青年是一个国家乃至民族的希望。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肩负的责任重大。当前新形势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国际国内环境的深刻变化让我们面临巨大的挑战和考验,对我们的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一名基层教师,因为工作性质的特殊性,我们需要时刻保持高度警惕,高度负责的态度,严格自律,不断提升,树立队伍形象。作为一名党员,我们要保持对党和事业的忠诚,只有这样,才能无愧于国家和学生。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学生增长知识和提高思想的引路人。我作为一名教师,深感自豪,又觉得责任重大。我认为,教师的素质重在师德,师德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热爱教育事业是师德的灵魂。

教师的职业是光荣的,教师的工作是神圣的,但更多的是艰苦和责任,教书育人需要付出感情、时间、经历乃至全部心血,如果没有强烈的事业心和使命感,这是做不到的,也是做不好的。作为一名教师应该树立崇高的为教育事业无私奉献的理想,这样才能担当培养人才、造就人才的重任。天降大任于教师,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才能担此大任。因此,做好教师工作,必先具备奉献教育事业的热情。

二、热爱学生是师德的表现

教师只有把心“掏”给学生,才能获得学生的“芳心”,才能教好学生,这才是真正成功的教育。热爱学生就是关心、爱护、包容、尊重学生,让学生在充满爱的环境下学习、成长。热爱学生是教育实践中一种强大的教育力量和手段,它表现的教师对祖国、对人民、对党的爱,刻画的教师的独立人格。热爱学生,既是教师爱岗敬业的核心,又是高尚师德的具体表现。

爱是开启心灵之门的钥匙。教师不仅仅要爱那些优生,更要爱那些缺点较多的学生,要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从教师这里享受爱的琼浆,从中汲取奋发向上的力量,从而更加自爱、自尊、自强和自信。如果你的爱能让学生真真切切的体会到,当他们看到你的诚心诚意,他们就会很自然的对你产生欢迎倾向,积极的回应你的爱的付出,从而在教学上产生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爱是教师取得良好教育成果的极其重要的隐性前提。

三、学无止境是师德的重要内涵

我们常说,教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而今天的教师有一桶水是远远不够的,那么对今天的老师来讲,教师在教给学生一杯水的同时你必须要有一眼泉,而且是一眼活的泉水。

当今社会日新月异,科技发展一日千里,这不仅会使教学方式教学方式发生重大变革,更重要的是对教育思想、观念、内容和方法产生深刻的变化。教师要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必须了解科技发展动态,必须掌握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现代教育技术,以适应信息化教育带来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变革,引领学生不断开拓创新,发展自己。

四、为人师表是师德的行为准则

法国著名教育家、思想家卢梭,在他的自传体小说《爱弥儿》中有这样一句话:在敢于担当培养一个人的重任以前,你自己是否造就成了一个人?你自己是否是人心中的模范?他的这句话就是说,在我们敢于担当培养别人教育之前能否扪心自问,你自己是否是一个大写的人字。我国古代的教育家孔子也曾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也在告诉我们:教师,你的职业、你的学识、你的人品,直接决定你的事业的成败;直接决定你教育对象的成败。

在学生的心目中,教师是道德的化身、自身行为的楷模。教师的人格魅力来源于对事业的忠诚,他们一教书育人为崇高职责,以自己的真诚去换取学生的真诚,以自己的正直去构筑学生的正直,以自己的纯洁去渲染学生的纯洁,以自己的人性美去塑造学生的人性美。俗话说:“教育无小事,事事是教育;教育无小节,节节是楷模。”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以身作则、身体力行,用积极的态度带领学生积极健康成长。

五、善于合作创新是师德的时代精神

教育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教师工作需要竞争,更需要合作与创新。学生的成长和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绝不是一个教师的劳动成果,“竞争”促进了教育事业的繁荣。又为教育事业增光添彩,“合作”则减少了教育过程中的内耗,形成去取向一致的教育力量,“创新”点燃了当代学生心灵中积极向上的火花,是教育事业永不枯竭的力量泉源。

篇3:创新育人机制,推动立德树人

一、完善管理育人机制

(一)完善校园安全的管理机制,确保学校安全稳定

学校将安全工作作为“立德树人”首要任务来抓,与每个责任主体签订安全责任书,出台了《青云学府校园安全管理规范》《青云学府三级值班制度》等规章制度,全面推行“校园安全网格化管理”,实行由校级值班、政教处值班、班主任值班三级值班联动的“三级值班”制度,实现了学校“点、线、面”立体化、精细化、滚动式无缝隙管理。由于安全工作成绩优秀,学校连年被评为“安全工作先进单位”。

(二)完善学校民主管理制度,强化教师以校为家的归属感

学校坚持按章程办学,按制度办事,通过理事会、全体教职工大会等多种形式让教师参与学校民主管理,自主制定完善了《师德考核评议制度》《教职工评价考核制度》《专业技术职务竞争推荐实施方案》《申诉调解委员会工作制度》等关系教职工切实利益的系列制度,增强了制度落实的执行力。

(三)完善学生自我管理、自我约束机制,增强学生自主发展内驱力

我校的学生会、团支部、有关社团全部参与学习、两操、午晚休等方面的管理,已成为辅助学校管理的重要力量;学生自主开展了毕业生植树节、金秋艺术节、体育节、成人节等活动;每个班由学生自主制定班规班约,推动了良好班风的形成。

(四)以党建统领学校工作全局,打造“红烛先锋”党建品牌

学校以党员教师为主体,打造了“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红烛先锋”党建品牌,广泛开展“管理先锋”、“教学先锋”、“服务先锋”等评选活动,形成了人人学习先进、人人争当先进的浓厚氛围。今年学校被评为了“潍坊市先进基层党组织”。

(五)推行“双导一育”机制,“立德树人”硕果累累

我校全面推广“双导一育”学生培养模式,该模式被教育部“新课标背景下中小学价值教育的校本化研究”课题组立项,并获得了潍坊市燎原奖;学校本学年还被评为了“全国课题研究先进学校”、“潍坊市德育精品课程示范校”、“潍坊市心理健康教育示范校”。

二、完善教书育人制度

(一)树立生本意识,发挥学科育人的功能

学校以潍坊市教育局评选“学科育人标兵”为契机,层层遴选出学科育人的优秀教师典型并大力表彰,让教师获得更多的成就感;开发出了《议论文限时分段训练》《红楼梦与记叙文写作》《明礼守仪》《青云桥》等50余本具有鲜明特色、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校本课程;开发了“感动学府十大人物评选”、“寻找身边的榜样—每周校园之星评选”、“四德”先进学生评选活动等活动育人精品德育课程;设立了学科节,采取头脑风暴形式,全面提升学科素养。

(二)优化课堂效益,发挥主阵地的育人作用

学校以“互联网+教育”示范校创建为契机,加强智慧校园建设,每个教室安装了国内领先水平的84英寸触控一体机,积极推动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借助于“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评选活动实现了课堂教学与教师专业素养的双向发展,为“PSE课堂教学模式”插上“互联网+”的翅膀。今年我校董翠红老师的优课被评为国家级优课。学校创建了具有青云特色的“一讲二评三研讨”集体备课流程,现已在安丘各高中进行推广。学校在读书节为老师购买了《翻转课堂与慕课教学》《数字时代高中课堂变革》等课堂模式研究的书籍,每学年为一线教师订阅了每人订购一本学科杂志,激发了教师参与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发挥教师育人主体作用,形成育人合力

学校实行全员育人导师制,全体教师参与学生管理,为学生“学习排雷”“心理解惑”,形成了育人合力;学校对学生管理实行首遇责任制,全体教职工都是首遇责任人,遇到学生违反校纪校规的行为或突发事件时,人人都有依章程按程序管理制止、上报或临时处置的权利;学校坚定不移实施“3636”德育发展规划,从高一新入学开始,通过3年6个学期36个月的德育系列化活动,实现学生的长远动态发展;学校好以活动为载体,实施了“五会伴我行”、“五讲四美三热爱”等多项“日常为行为提升工程”,引导学生争做“遵规守纪、文明自律、阳光向上、争创一流”的优秀高中生。

三、完善服务育人制度

(一)优化育人环境,以文化人

学校加强了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文化建设工作小组先后三次召开座谈会,两次邀请山东大学文化研究所专家来校指导,以校训文化示范校争创为契机,打造了以“德、业、志、责”为核心的“青云文化”理念体系。学校被评为了“山东省校园文化建设重点研究基地”。

(二)搭建家校沟通平台,多元育人

我校构建了家校通、飞信群、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印制了家校沟通卡,加强了与家长的联系;通过邀请边疆等名家进校园,让师生感受名人的力量;通过定期召开家长会、家长委员会,发放致家长的一封信等形式,广泛征询家长意见,让家长参与学校管理,形成家校合力,实现了育人质量的不断提高。在近几年的家长满意度测评中,我校成绩均在98%以上,名列前茅。

(三)社会力量参与后勤服务,强化育人保障

学校各处室本着“以人为本,服务育人”的思想,全力为教学育人服务,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和办事效率,很好的保证了育人工作的顺利开展。学校餐厅、保洁、宿舍管理、安保等均引入了社会力量参与,实行社会化服务,有效提升了服务水平,为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了有力的后勤保障。学校餐厅被评为了“食安山东”首批餐饮服务品牌示范餐厅。

育人先从德者始,德才兼备是栋梁。近年来,我校在创新育人机制方面做了一系列有益尝试,学校育人质量大幅提升,影响力日渐扩大,被评为了全国高中化学新课程实施先进单位、全国第二届语文教改示范校、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研究先进学校、山东省规范化学校等。着眼未来,学校将继续乘自主办学东风,坚持立德树人不放松,锐意改革,主动作为,努力做到让社会满意、让家长满意、让学生满意。

篇4:立德树人,教书育人

——学习“坚持立德树人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学习心得

董海林

2015年11月11日

通过对“坚持立德树人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精神的学习,我深刻体会到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重要,如何立德树人,把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书、育人的全过程,是值得思考的问题。结合平时的教育教学活动,我认为从以下几方面去做:

一、立德树人,入心为首。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不仅向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教育体系之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过去的照本宣科式的德育教育模式,用分数评高低,德字无法入心。只有切实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亲和力、感染力,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才能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真正入脑入心。

教师要立德先立师,树人先正己,是决定学生立德树人成败的关键。在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方面,教师更要为人师表。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彻到依法治教、依规治校的实践中。

二、培养正确价值观,融入教书育人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这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我们要融入教书、育人之中。要在“勤学、修德、明辨、笃实”上下功夫。这是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勤学”只有求得真功夫真学问,才能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修德”是基础,修好公德又修好私德,才能真正担起历史赋予的重任。“明辨”是保障,只有善于明辨是非,善于决断选择,才能正确把握航向。“笃实”是关键。只有实干、踏实做人,才能以德立业,成就人生。

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融入教书、育人的全过程中。要求教育引导青少年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到社会实践多方面着手,使青年学生学会做人。切实做到人人参与,个个主体,拓展平台,教师要多种形式举办活动,切实做到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

篇5:立德树人 教书育人 心得

通过本次学习使我认识到,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化和后工业社会的到来,人类面临的德性挑战日趋严峻。为了提高我国的软实力,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加强德育工作,提高全民族的道德文明素养,已成为我国教育战线面临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

总书记在治国理政过程中,面向世界谋划教育格局,高度重视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高度重视教育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中所承载的责任和使命。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在各种会议上和考察学校时,对教育工作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深刻论述了新时期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形成了现代教育思想体系。深入学习和研究总书记教育思想,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的现代教育理论体系,指导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归根结底取决于一流人才,而传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高校须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个历史方位,将师德师风建设作为贯穿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推进“双一流”建设等系列战略任务的普遍内涵和关键支点。注重发挥先贤名师与师德楷模的示范引领作用,带动更多的老师尤其是青年老师坚持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

“才”决定了我们培养的人是否合格,而“德”决定了我们培养的人是否可靠。高等教育可以通过“情景化的教育方式”,即采用大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良好。我们要坚持用成人教育统领成才教育,用最真诚的关怀树立学生的信心、涵养学生的品质。

科学技术迅猛发展,获取知识渠道发生变化,教师角色转变,由知识传授者——学习促进者,师生学习共同体留学生数量大幅增长,给教育国际化带来新挑战。总书记对教育工作者的要求:增强文化自信,建设教师队伍,关心学生成长,聚焦教学主业,提高教育质量。

教师是一个神圣的职业,担负着教书育人的责任。党的十八大以来,广大教师不负重托,不负时代,正以真抓实干的积极行动,意气风发地抒写教育事业发展新图景,源源不断地为推动改革发展提供着智力支持。作为教师就要教育学生将来服务祖国,无私奉献社会,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将做一名好教师作为我的理想信念。我坚持“德育为先、全面发展”,重视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

我时刻牢记使命、不忘初衷,务实创新、无私奉献,努力做教育改革的奋进者、教育扶贫的先行者、学生成长的引导者,在立德树人中砥砺前行,在提升自我知识和教育水平中不断探索和创新,打牢教书育人的基础,以过硬本领推动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

篇6:践行立德树人教书育人心得体会

一、新时代迫切需要高水平的高等教育

5月2日习总书记在北大师生座谈会上强调“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高等教育是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今天,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高等教育的需要,对科学知识和优秀人才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出要“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办好高等教育,事关国家发展、事关民族未来。作为高校的教师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我们要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深刻认识新时代对高等教育发展的要求和对教师的期望,自觉担负起新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

二、高校的根本任务和根本标准明确了办学方向

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站在国家繁荣、民族振兴、教育发展的战略高度,多次就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做出重要指示。5月2日习总书记在同北大师生座谈时强调:“大学是立德树人、培养人才的地方,是青年人学习知识、增长才干、放飞梦想的地方。”“我们的教育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明确了高校的根本任务,同时指出“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真正做到以文化人、以德育人,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要把立德树人内化到大学建设和管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做到以树人为核心,以立德为根本。”我们要以此为遵循,将其落细落实到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把办学重心、教师职业的重心放在学生的教育培养上,深入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能力,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作出更大贡献。

三、“以本为本,四个回归”将开启我国高等教育新 篇章

长期以来,一些高校为了追求快速发展,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追求科研经费、学位授权学科、重点学科数和大学的排名,通过重奖科研的考核评价来鼓励教师发表SCI论文,争取各类人才头衔、重点科研平台和科技成果奖等等,导致大学大部分教师把精力和时间重点放在与自己利益高度关联的科研考核指标上,甚至还出现教师采取一些违反学术规范的手段来达到目的的现象。对本科生的培养没有给予应有的关注和精力投入,学生轻轻松松就能毕业,人才培养的质量不高,与社会发展需求脱节。这些高校没有落实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高等教育的要求相去甚远。面对高等教育存在理念滞后、投入不到位、评价标准和政策机制的导向等问题,高等教育战线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6月21日在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教育部陈宝生部长提出了“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他指出,高教大计、本科为本,本科不牢、地动山摇。人才培养是大学的本质职能,本科教育是大学的根和本,在高等教育中是具有战略地位的教育、是纲举目张的教育。高等教育战线要树立“不抓本科教育的高校不是合格的高校”“不重视本科教育的校长不是合格的校长”“不参与本科教育的教授不是合格的教授”的理念,坚持“以本为本”,把本科教育放在人才培养的核心地位、教育教学的基础地位、新时代教育发展的前沿地位。高校领导注意力要首先在本科聚焦,教师精力要首先在本科集中,学校资源要首先在本科配置,教学条件要首先在本科使用,教学方法和激励机制要首先在本科创新,核心竞争力和教学质量要首先在本科显现,发展战略和办学理念要首先在本科实践,核心价值体系要首先在本科确立。

陈宝生部长强调,要推进“四个回归”,把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果作为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一是回归常识。要围绕学生刻苦读书来办教育,引导学生求真学问、练真本领。对大学生要合理“增负”,提升大学生的学业挑战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专业志趣,改变轻轻松松就能毕业的情况,真正把内涵建设、质量提升体现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成果上。二是回归本分。要引导教师热爱教学、倾心教学、研究教学,潜心教书育人。坚持以师德师风作为教师素质评价的第一标准,在教师专业技术职务晋升中实行本科教学工作考评一票否决制。三是回归初心。要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促进专业知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用知识体系教、价值体系育、创新体系做,倾心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四是回归梦想。要推动办学理念创新、组织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倾力实现教育报国、教育强国梦。

“以本为本,四个回归”是新时代高等教育战线主动纠偏的自觉行动,彰显高等教育的自觉自信自强,将开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新 篇章,加快推进从高等教育大国迈向高等教育强国。

四、课堂教学质量是争创一流本科的重要基础

争创一流本科教育,建设新型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必须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把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的部署和要求落到实处。课堂是教育的主战场,课堂教学质量是争创一流本科教育的重要基础,在去年审核评估中,专家指出我校课堂教学方面存在高职称教师的授课率不高、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多数教师仍然是照本宣科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师生课堂互动少、课堂气氛沉闷、合班上课人数多(小班上课课程门次数只有40%左右),作业少且有不批改的现象、考核方式单调、学生课业负担轻读书少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制约我校争创一流本科教育的进程,急需加快整改。

陈宝生部长就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提出“要着力推动课堂革命。我们要改革传统的教与学形态,高校教师要把育人水平高超、现代技术方法娴熟作为自我素质要求的一把标尺,广泛开展探究式、个性化、参与式教学,推广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等新型教学模式,把沉默单向的课堂变成碰撞思想、启迪智慧的互动场所,让学生主动地“坐到前排来、把头抬起来、提出问题来”。把推动“课堂革命”作为高校内涵发展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四川大学以课堂改革为突破口,率先开展“探究式-小班化”课堂教学改革,开展了一系列一流本科教育的实践,成效显著,非常值得我们学校借鉴。结合我校实际,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方面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教授要给本科生上课。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搞好课堂教学的重要保证,牢固树立“不参与本科教育的教授不是合格的教授”的理念,通过制订《教授、副教授为本科生上课的管理办法》,作出规定:教授、副教授一年内未给本科生授课,当年教学工作考核为不合格,连续两年未给本科生上课,不再受聘为教授、副教授岗位。通过制度约束,确保高职称专任教师全部给本科生上课。

2.推进教学方法改革。加大激励力度推动教师创新教学方法,从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转变,重视学生对教学的参与,通过公开课、辅导报告、教学沙龙等开展多种活动加强教师之间的教学交流,促进教学能力提升。鼓励教师以学生知识习得、能力培养和素质提升为导向,注重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基于问题、案例、项目或任务的研究型学习等多种教学方法的合理运用,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发展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3.有效运用教育技术。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技术的开放、共享、交互、协作等特征,利用学校与文华在线共建的课程信息化建设平台,加强教学信息化建设。教师通过学习不断提高应用信息技术水平,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衔接好线上线下学习环节,采用混合式学习、翻转课堂等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运用好网上数字化课程教学平台,推广泛在式课堂。

4.完善学业考核评价标准。完善并实施科学的学业考核评价方案,由结果性评价为主转变为过程性评价为主。促进评价形式多样化,做好学生学习态度、学习过程和学习能力的过程评价记录。考核方式、考试题型设计要不断创新,鼓励探索使用非标准化答案试题,评价标准宽严相济。

5.小班化教学促师生互动。逐年扩大小班化教学覆盖面,通过绩效分配改革激励教师采用小班化教学,根据学校发展需要,逐年改造一定数量的教室适应小班化教学需要,设计灵活多样的课堂组织形式,突出学生的个性化特征,使教学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变传统的师生交流为多向交流,促进教学相长,构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生态。

篇7:立德树人 全面育人 创新机制要点

摘 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现代大学教育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近年来北京工业大学围绕“立德树人”任务,不断深化素质教育内涵建设。在新时代面临新的形势和挑战,北京工业大学统一思想,践行全员育人,形成合力,把大学“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和实现伟大的中国梦结合起来。

关键词:立德树人;素质教育;学生发展

一、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素质教育内涵建设,学校育人事业取得新成效

1. 坚持和谐发展的育人理念,不断完善体制机制

学校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育人观,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树立了符合以工为主多科性大学学生特点的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四个融合”育人理念,即坚持“育人与学生的精神塑造相融合、与学校的办学定位相融合、与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相融合、与学生的个性发展相融合”,坚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研究型大学相适应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把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了适应新时期的育人工作要求,“十二五”期间学校制定并出台了人才培养、大学文化建设等专项规章制度,出台了《北京工业大学关于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明确了人才培养目标。围绕着育人目标的实现,学校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和师德建设,深化教学方法改革和课程体系改革,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2. 坚持合力联动的育人模式,着力搭建育人平台

学校紧密结合人才培养的时代要求,结合我校学生特点,为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搭建了一系列科学的平台体系。(1)教书育人平台。德国著名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过:“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性知识和认识的堆积。”因此学校注重教书与育人相结合,“传道”与“授业、解惑”相结合,以能力培养为出发点,深入研究不同专业的“知识—能力”培养目标体系,深化课程结构体系改革,优化学科结构和专业布局,整合学科资源,搭建教书育人平台。(2)学术育人平台。依托现有的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建成了一批学术育人基地,将人才培养纳入到学术工作环境之中,探索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创新精神与团队合作意识。(3)管理育人平台。注重把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和管理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全面把握学生思想脉搏,做到了管理与育人兼顾。切实加强了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和行为规范教育,建立了以学生学业辅导、学生科技创新与实践、学生心理健康辅导、学生就业辅导和学生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辅导为主要内容的学生发展辅导体系。(4)服务育人平台。学校各服务部门坚持在服务职能中,充分发挥服务育人的功能,自觉地把本职工作与育人工作结合起来,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积极为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实践创造物质文化条件和校园环境,达到服务、效益与育人的统一。

3. 坚持全员参与的育人文化,共同营造育人氛围

学校着力推进师德建设,努力推进全员育人。(1)全校确立了德育工作的首要地位。校领导和全体教师取得共识,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努力打造工大人的“精神高地”,挖掘平凡中的伟大,不断在师生中传递正能量。以校训、校风、教风、学风等要素为承载,注重对身边榜样的宣传,用鲜活的事迹感动人、教育人、鼓舞人,确保了育人工作的效果。(2)积极推行“全员育人”的育人理念。充分发挥学校整体效能,努力让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育人工作中来,使全体教职员工都树立育人意识,把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渗透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形成多方参与、齐抓共管的育人格局。(3)全校贯彻落实“三全”育人思想,即:全员——由全校师生共同参与的全员育人机制;全方位——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载体,将育人工作寓于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全过程——学生从入学到毕业,将学校所有活动均视为育人活动,将育人工作贯穿始终。(4)不断拓展育人途径。学校以主题教育、系列报告、文化品牌活动为重要载体,充分利用首都的地缘特点,把丰富多彩的社会教育和文化教育内容引入到育人氛围的营造之中,建立了一大批社会实践基地、实习基地和就业基地,依托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和北京大学生素质教育基地,不断地丰富了育人工作的有效途径。

二、“立德树人”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和挑战

1. 国内外高等教育的发展使我们的育人工作面临着更大的压力

时至今日,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竞相推出一流大学(卓越大学)计划,日本于 2002 年实施“卓越中心计划”,德国2005年推出“卓越计划”,法国2008年实施“顶尖大学”计划。欧盟在一体化的进程中,也不断推进成员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力度,从1999 年的《博洛尼亚宣言》到2007 年的“伊拉斯莫世界计划”,欧洲高等教育一体化进程不断推进。高等教育强国和一流大学的国际战略已越来越清晰,主动出击的意识越来越鲜明。总体来看,大学的国际化正在成为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制高点。

党的十八大报告,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出发,强调了教育在国家战略中优先发展的地位,明确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把教育放在改善民生和加强社会建设之首,提出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出了切实“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党的十八大报告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也强调指出要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因此,我们要以全球性的眼光审视人才培养的方式,在培养国际化人才的同时,必须培养学生具备较高的政治思想素质和健康的心理素质,能经受多元文化的冲击,在做国际人的同时不至于丧失中华民族的人格和国格,这就要求我们所培养的大学生要具有现代公民意识。也就是说,创新人才的培养,应该是以培养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现代公民所必需的基本素质为前提。如果把品德、知识、能力、素质作为衡量人才的标准,品德则是人才标准的统帅。美国教育家德怀特·艾伦曾指出:“如果我们使学生变得聪明而未使他们具备道德性的话,那么我们就在为社会制造危害。”大学教育在知识之外,更应重视德性。用中国传统的说法来说,就是既要“道问学”,更要“尊德性”。

2. 高等教育大众化及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对我们的育人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众所周知,我国从1999年大学扩招开始,到2002年,仅仅用了3年时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9.8%就已达到15%,从精英教育阶段进入大众化阶段。2012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30%,而北京已经达到了60%以上,率先实现普及化。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大众化和普及化阶段,教育的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在高等教育上表现得更为突出。

近年来,国家一直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作为经济发展的主线,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核心在于人力资本,关键在教育,这对高等教育的发展既提出了新的挑战,又提供了发展的历史契机。因此,应敏锐把握好国家以及北京市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路径,找准国家和北京市的发展脉搏,调整人才培养策略,全面做好育人工作,为国家和北京市的发展提供扎实的人才保障。

高等教育大众化、普及化以及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都反映出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已经成为高等教育面临的主要任务,而提高高等教育质量重点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其核心在于提高育人质量。这就要求我们进一步深化改革,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全面提高学校育人质量。

3. 学校的发展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为育人工作提供了新的动力

《北京工业大学“十二五”发展建设规划》进一步明确了我校的发展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我们将始终秉承“不息为体,日新为道”的精神,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和人类文明,致力于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致力于探求科学真理,致力于推动社会进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高层次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高质量拔尖创新人才。如期实现这一系列目标,任重而道远,这就要求我们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坚持立德树人、育人为本,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当前,整个育人系统的体制机制还不能完全适应学校的战略发展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育人工作是一项包含多个部门、多个环节的系统工程,需要行之有效的全员育人体制机制,以实现育人工作的全面开展。现阶段仍然存在着各部门在素质教育活动中协调不力的现象,致使育人工作难以形成合力,束缚了全员育人的工作创新,这与学校发展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还存在一定差距。育人工作中已经建立起的“二级管理”体制,为工作的开展打下了良好基础。在此基础之上,学校还应制定全校的育人工作整体规划,各学院应根据学校的整体规划和统一部署,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在育人工作中,一方面要明确教学工作、管理工作和服务工作的职责范围,另一方面,又要在明确分工的基础上,重点理顺各部门在工作中的合作关系。此外,全员育人需要学校各部门、各单位及人员的相互配合,建立有效的综合协调机制至关重要。

三、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使命,深化素质教育,全面开创学校育人事业新局面。

1. 高度重视,统一思想,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深入推进立德树人工作,是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办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的根本要求,是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实现我校建设国际知名、有特色、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目标的重要保证,是切实提高我校师资队伍整体水平、促进师资队伍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着力深化育人机制、夯实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前提。因此,我们必须从实施科教兴国和人力资源强国战略的高度,从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高度,深刻认识推进立德树人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爱因斯坦说过:“衡量一个学校教育水平的高低是在学生书本知识遗忘之后,还留下怎样的素质。”教育的本质是把人培养成社会人的过程,一切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形成品德。

2. 修身立德,润物无声,增强全员育人能力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

强化思想引领,推进教职工师德建设。以制度建设作为进一步推进师德建设的重要保障,认真落实2011年教育部颁布的《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学校颁布的《北京工业大学教师职业道德与行为守则》,把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作为教师的第一规范,严格执行“师德一票否决制”。要将教师的师德表现纳入考核评价体系,并作为绩效评价、年度及聘期考核、职务评聘晋升、晋级和评优奖励的首要标准。要深入挖掘和报道师德先进典型,坚持开展“立德树人榜样”、“我爱我师”等师德典型的评选、表彰和宣传工作,激发教师的职业追求、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在全校形成敬业爱生、修身立德的良好氛围。

坚持以人为本,关爱青年教师健康成长。北京工业大学45岁以下青年教师比例占全校教师的55%,这是一支庞大的育人工作生力军。要积极改善青年教师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努力解决青年教师成长发展的后顾之忧。要继续实施人才强校战略,落实和完善《北京工业大学优秀青年主讲教师奖评选办法》、《北京工业大学“京华人才”支持计划》和《北京工业大学“日新人才”培养计划》。制定和完善相关制度,为青年教师到企事业单位、机关部门挂职锻炼和高水平大学或科研院所访学、在职研修等创造条件。完善青年教师参与教学团队、创新团队的制度,健全老中青教师传帮带机制,帮助青年教师提升教学科研水平,助力优秀青年教师脱颖而出。青年教师要树立重育人、重师德、重贡献的教育观念,在工作中勇于挑重担,大胆探索,发挥所长,为学生的成长树立身边的榜样和楷模。

3. 立德树人,培育追逐“中国梦”的民族脊梁

青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大学的使命是培养人,育人工作是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双向互动过程,归根到底是学生的成长成才。为了适应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目标要求,整体提升学校大学生素质教育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学校专门成立了“北京工业大学学生发展促进中心”。“中心”通过提供以学生发展研究、学生发展培训和学生发展计划为基础的支持与服务,满足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和个性化发展的需求,增强学生发展能力,不断提高我校大学生素质教育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4. 多措并举,形成合力,营造全员育人氛围

文化素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进一步加强大学文化建设,用先进的文化凝聚人、引导人、激励人、塑造人。要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提高大学教师的文化素养,提高大学的文化品位。学校要牢固树立“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坚持“以德为先,合力育人”,进一步增强教职工“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主体意识,通过“整合资源、优化结构、凝聚队伍、协同创新”,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提供有利条件,努力开创学校全员育人工作新局面。

要继续强调“以德为先”,重视“创新实践”,坚持“内涵发展”,提供“条件保障”,全方位、全过程为全员育人工作提供组织保障、制度支撑和考核激励。要增强全员育人意识,在大学文化建设规划和引导工作中贯彻和落实这一观念,从而使大学里所有教职员工都能从文化育人的角度,在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各个岗位,在专业知识教育、思想政治教育、道德品行教育和心理素质教育各个方面,做到以文化的力量教育人、陶冶人、感染人。

近几年,学校围绕“十二五”发展目标,分别召开了教学工作大会、科技大会、人才工作会、学科建设工作会、推进国际化工作会等相关工作会议,2013年,学校又召开“‘立德树人素质教育大会”,使各方面工作互相支撑,共同为学校全员育人工作搭建平台。

立德树人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既需要学校政策制度层面的顶层设计,又需要全体师生员工的携手努力。在育人的问题上,不分岗位,无论职位,需要处理好教书育人、学术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的关系,立足本职发挥育人功能。

(1)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好教书与育人的关系。人才培养是大学的根本任务,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基本职责。教师应忠诚人民教育事业,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以高尚师德、人格魅力和学识风范教育感染学生,真心关爱、严格要求、公正对待学生,努力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教师在“教书”的活动中要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指导思想,不仅要重视对学生进行知识、技能的传授,更要重视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以利于他们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要教学生学会“做人”,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

(2)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好学术与育人的关系。教师应树立“学术育人”的观念。学生在大学里不仅要学习知识,而且要从教师的教育中学习研究事物的态度,培养影响其一生的科学思维方式。教师要以严谨的科学态度、群体协作精神、科学的思维方式来影响和教育学生。学校应搭建高水平的学术育人平台。利用“211工程”四期的建设与发展,打造高水平学科平台,促进学科交叉、协同创新,为学术育人提供良好支撑。应构建统一联动的学术育人机制。从政策导向、教师激励制度等方面,固化和落实科研和教学协同性。通过不同层次的科技创新平台和项目,吸引学生投入其中,在学术团队中实现学生个人的成长。

(3)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好管理与育人的关系。对于一所大学而言,管理工作包含了三个方面,即行政管理、教学管理和生活管理。学校应进一步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使全体师生员工能够按照规章制度的要求,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实现制度育人。学校的各级各类管理者应严格自律,谨言慎行,以良好的职业态度和竭诚为管理对象服务的精神树立积极的管理者形象,实现管理方式育人。

(4)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好服务与育人的关系。学校各类服务部门优质的服务、热情的态度、文明的风尚和模范的行为,会对学生道德情操、治学态度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起到间接的渗透作用。服务育人,首先是搞好服务,尤其应在服务思想、服务态度、办事效率、工作纪律、团结协作和文明风尚等方面以自己的模范言行感染和影响学生。应充分利用校内资源,为育人工作搭建平台。后勤集团应充分发挥五个服务育人基地的作用,办好学生专业实习基地、学生自主创业基地、学生劳动实践基地、学生自我管理基地和学生宿舍文化基地,寓育人于服务之中。

篇8:立德树人 全面育人 创新机制要点

“立德树人 教书育人 共建中国梦”对于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现“全员育人 全过程育人”有着重大意义。在读完“立德树人 教育为先,共筑工作梦”专题活动后,在此过程中我受益匪浅,下面是我对“立德树人 教育为先 共筑中国梦”主题活动的一些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在一线工作的教师,在教育工作的过程中,我始终坚持“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标准来衡量自己的工作,在此过程中我不断丰富自身学识,努力提高自身能力、业务水平,严格执行师德师规,有高度的事业心、责任心、爱岗敬业。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学生的一切”,树立正确的人才观,重视对每个学生的全面素质和良好个性的培养,不用学习成绩作为唯一标准来衡量学生,与每一个学生建立平等、和谐、融洽、相互尊重的关系,关心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人格,努力发现和开发每一个学生的潜在优秀品质,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利用学科特点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正如我们所加持的“把每一个学生的一生变成一个成功而精彩的故事”。

始终加强对师德的学习。自古就是“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在我们的教学活动中,我们教授学生的不仅仅是对知识的掌握和接受,更重的的是在教学活动中我们要在学习生活中为学生树立为人师表的榜样作用,引导学生要注重自身素质的发展,在学习生活中加强自己的素质培养,养成良好的道德风尚。教书育人,德育为先是对师德建设的完美阐述。

从我们的民族传统上讲,当教师最重要的就是要诚信、守礼,这也是人的品德的形成。受教育者要得到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还是品德。教师在传播知识的过程中,他的性格、品德包括价值观都会影响到学生的成长。

在整个教育活动中,学校在培养学生上,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学校的校园文化以及学校的行为规范等,都与学生的道德培养有着至关重要的关系。所以在师德建设反面,学校应该大力营造学校文化环境,培养出高水平、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对师德建设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另外,学校也应该去尽量的发展本学校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工作目标等等,都是与师德建设密不可分的。

通过“立德树人 教书育人”的学习,我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或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个人的事,应该是学校所有部门和工作人员的责任和义务。强调素质不等于忽视品德。我国古代的教育家早就说过,人者,德为先。未学文而先学文德,未学武而先重武德,学好文武,不光是光宗耀祖,最主要的是报效国民。一个人的品德好坏往往能决定他行事结果的正与负,一个邪恶的天才所造成的灾难,总要好几代人才能扭转过来。如今法治和文明是全球的大趋势,而我们的制度又还不很健全,我们不能再满不在乎于品德素质的培养。自由发展不等于要忽视个性素质。什么是个性素质?就是良好的个性。良好个性体现何在?那就是,合理地进取,合理地忍让,适当时敢于竞争,关键时能顾全大局。其实成功人士们都有很好的个性,他们那很不错的人缘就是最起码的证明。但如今的学生们已越来越不会接受批评,受了点委屈后就要死要活或喊打喊杀,不能不引起大人们的注意。

素质教育不等于要一味地苛求全面发展。能够全面发展,固然更好,但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全面发展,而不全面的人未必就不是人才。世上本无十全十美的人和事,我们也就不必苛求人人都全面发展。我们的社会不光需要学者,还需要专家;既需要全才,也需要专才。事实上想面面俱到的话,到头来一面都难到。要是当年清华大学也只招收全科合格的考生的话,中国肯定会少了个历史学家吴晗;要是美国的公司录用员工时一律要本科毕业生的话,现在也就不一定有比尔。盖茨了。也许有的人会担心,不多学一点,以后在工作中碰到来自其他方面的难题时怎么办?这好办,先使专长得到发挥后,即便将后的工作中会遇上其他方面的难题,补起课来也会效率很高,因为这时候的学习是急迫的,有目的的,出于需要,故而兴趣也大。孔子早就说过,要“因材施教”,他的门生们也确实都各有所长。咱们的当代人怎么就糊涂了呢?

通过这次“立德树人 教书育人”专题教育活动的集中学习,在以后的工作中我要更进一步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及邓小平理论以及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理论精神,及时掌握党的工作重点方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的一致。从思想上行动上提高自己的工作责任心,树立一切为学生服务的思想。提高自己的钻研精神,不要遇难而退,要发挥敢于与一切困难做斗争的思想和作风。刻苦钻研业务知识,做到政治业务两过硬。从自身做起,严格要求自己,奉公守法,遵守社会公德。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为人师表,当好学生的榜样,在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作出贡献。

上一篇:《菩萨兵》说课稿下一篇:会议简报的格式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