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辅助音乐教学的体会

2024-06-27

信息技术辅助音乐教学的体会(精选11篇)

篇1:信息技术辅助音乐教学的体会

计算机辅助教学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计算机辅助教学这一全新的教学手段,为课堂教学提供理想的教学环境。相信,随着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普及应用,必将在各学科的教学中发挥重要的辅助作用。尤其是音乐课的学科特点和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计算机辅助教学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更显示其强大的生命力。本文以我在小学音乐教学实践中的一些体会,对计算机辅助教学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一些讨论。

计算机辅助教学在音乐教学中的优势

儿童学习新知识主要是通过感官。运用现代化的计算机辅助教学,可以通过形象生动的文字、声音、图像以及活动影像辅助,生动直观地表现乐曲所描绘的自然风光、活动场景,表现传统教学手段无法实现的一些生动的效果,引导学生建立完整统一的知觉表象,产生整体认识上的感受,充分调动学生的眼、耳、口、手等感官,形成感性认识,从而在学生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时,教师还能及时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将教学内容通过停留、反复、分解,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了深刻的形象记忆和理解记忆,从而提高了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音乐教学中,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在许多教学过程中可以获得应用。

1.歌曲教唱

齐唱、轮唱、合唱歌曲,如果由教师一个人范唱,难以表现齐唱的雄壮有力、轮唱的此起彼伏、合唱的和声效果。同样,独唱歌曲,女性音乐教师往往无法逼真地模拟童声的稚气、男声的浑厚。应用计算机辅助教学,配以表达歌曲意境的活动影像,不仅可以准确地表现音乐形象,更可以恰当地表现出作品的体裁和音色特点。

如在教唱歌曲《我们的生活多么幸福》时,我通过屏幕,播放孩子们在课堂上课、校园内活动、公园里娱乐等场景的影像,同步播放歌曲或歌曲伴音,让学生置身于有声、有色、有情、有景的氛围之中。学生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很快理解了歌曲的创作背景,歌词的思想感情,乐曲的情绪特点,教学效果良好。而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仅仅用抽象的语言去引导学生理解歌曲,这种教学方法,要求学生的深刻理解歌曲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把音乐同生活融为一体,把歌曲蕴涵的丰富情感和艺术美挖掘出来,才能引导学生将整个身心投入到唱歌中去,正确地、创造性地表达出歌曲的情感和艺术美。

2.乐曲欣赏

小学音乐教材中,音乐欣赏约占四分之一。对这一部分内容,大都采用“听录音--教师讲解--再听录音”这样一种单调的教学模式。如何让学生获得最佳的欣赏效果,使学生对乐曲的思想性、艺术性有比较深刻的理解?

在教学欣赏乐曲《新疆之春》一课时,运用计算机辅助,把乐队演奏时的规模阵容、指挥的风格手势、小提琴独奏演员演奏的动作表情让学生看得明明白白,把音乐的情感形象,乐器的音色特点,让学生听得清清楚楚。

欣赏乐曲《庆丰收》一课的教学,在播放乐曲的同时,屏幕上播放人们欢庆丰收场面,语言难以描绘的内容,被视觉形象生动具体逼真地表现出来了。使学生从形象色彩、音乐旋律等视觉和听觉方面,身临其境地强烈地感受到了幸福新年的喜庆气氛,学生的情绪受到感染,加深了对乐曲的理解。

在乐曲《欢庆的日子》的欣赏教学中,结合乐曲的民族特点,针对乐曲表现的农民分到土地后喜悦激动的心情。剪辑了黄河岸边农民打腰鼓的热烈欢腾、气势磅礴的场景,音乐与画面完美地结合。教师随音乐的各段不同的表现情绪与表现场面作介绍,学生的视觉、听觉、思维全部调动起来,同时产生丰富的联想,因而能深刻地理解乐曲的内涵。

在乐曲欣赏教学时,常常要介绍乐曲的演奏乐器,由于教师不可能每种乐器都会演奏,也无法把各种乐器都搬到教室里来。应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把各种乐器的图像(包括乐器的形状、主要部件、演奏姿势)和乐器的演奏效果(包括音阶、音色、演奏片段)让学生边看边听,并通过同类乐器的比较,使学生能够很快了解了有关的乐器知识。

在教学板胡知识时,考虑到板胡与二胡的外形相近,学生容易将板胡与二胡混淆,于是我不仅将板胡和二胡的图片让学生进行对比,还剪辑了十几段板胡和二胡的演奏片段,每段10~15秒,将这两种乐器的演奏片段随机播放,让学生反复听辨,通过极短时间的训练,学生就能准确辨别这两种乐器的音色特点了,教学效果明显优于简单地采用幻灯播放图片和录音机播放乐曲片段。

3.乐理学习

在乐理基础知识教学中,学生往往对有些名词感到枯燥乏味,理解也很困难,要让学生领会乐句、乐段、高低音、重音、速度、节奏等就更难了。使用计算机辅助,化抽象为形象,化难为易。我通过播放不同节拍的歌曲的同时,屏幕上同步演示乐谱。这样,学生就能十分容易感受并理解所教的乐理知识。

在音乐教学中应用计算机辅助教学,视听结合,图、文、影视并茂,使教师的讲解变得更直观、更清晰、更具吸引力。通过情景再现,能激发情绪,丰富情感,学生学得更快且印象更深。为学生的欣赏与听辨赢得了更多的时间,提供足够的时间增大教时的密度,使教学过程最优化。实践证明,不论从理解或记忆的角度来看,应用计算机辅助教学都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它能使教学容量、教学密度达到饱和,大大提高了教学的效率和质量,这是传统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

音乐教学课件的设计原则

在目前缺乏符合教育教学特点和规律的高质量、实用化的教学通用软件的情况下,实现计算机辅助教学,需要自行设计制作具有教师个人教学个性的教学课件。

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目的是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既要有利于教师教,更要有利于学生学。由于教学课件制作,需要耗费一定的时间、精力,所以我们首先关心的是制作某个课件的教学价值,或者说是否具有传统教学手段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否能发挥计算机辅助教学在音乐教学中的优势,充分考虑必要性和可行性。用常规教学方法能达到教学目的的教学内容,就没有必要使用计算机来辅助教学,因为那样只能是人力、物力的浪费。

教学内容比较抽象、学生难以理解、教师用语言不易描述、某些规律难以掌握需要学生反复练习的内容、在课堂上用常规手段不能很好解决的问题,也就是教学难点,都可以考虑是否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

课件的设计制作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教学目标的定位,内容和形式的选择以及课件组织。

教材是教学的基本依据,只有把握好教材内容,深刻理解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内容体系,才能实施有效的教学。要仔细分析和研究教学内容,理解重点、难点问题,确定课件的内容结构、表现形式及教学顺序。明确课件要解决什么问题,达到什么目的。教师通过钻研教材,分析重点和难点,找到突出重点和解决难点的途径。这样就可以考虑在那一个教学过程中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

计算机辅助教学在音乐教学中的优势是可以通过计算机把多种不同媒体信息如文字、声音、图像以及活动影像集成在一起,在同一时间释放,以达到全面调动学生的眼、耳、口、手等感官的目的,从而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所以在内容的组织上要充分发挥这一优势,使教学过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效调动和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学习效率。

我在教学《春天在哪里》这首歌时,先让同学们想象春天的景色。然后,伴随着美妙的音乐播放影片,随着歌声,屏幕上展现碧绿的田野、烂漫的山花、快乐的小鸟,春意盎然。让学生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加深了对歌曲内容的理解。再教唱这首歌,学生们很快进入了歌曲的意境之中,对情绪的把握和曲调的掌握非常准确,课堂气氛也十分活跃,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音乐教学中应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时,应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的和教学环节的需要,从不同的角度灵活运用,同时还应设计好使用媒体的时间、顺序和次数。使用的时间合理,尤其是影像的合理放映,能与教学内容衔接自然。使用的顺序合理,可使学生获得层次分明、生动完整的印象,从而加深对教学内容的记忆。使用的次数合理,可使学生获得鲜明深刻的印象,增强教学效果。完全没有必要为“用”而用,将计算机辅助教学贯穿整堂课。

必须充分考虑学生对教学的反馈,教师能对学生的反馈做即时应答,根据反馈信息调整和控制教学进程。

课件的演示是通过计算机屏幕﹑大屏幕电视或大屏幕投影实现的,学生接受信息的主要渠道是视觉刺激,因此画面的设计应符合学生的视觉心理。布局要突出重点,要避免干扰学生注意力的无益信息。

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产生和发展的时间还不长,目前仍处在探索、学习阶段,我们期望这一现代化的教育手段能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普及应用。在我们观摩的音乐课的公开教学和教学比赛中,有很大一部分应用了计算机辅助教学,发挥较好的辅助作用。

但是,也存在着这样两种倾向,一是简单地把是否应用计算机辅助教学作为评判教学质量的标准,一些课件并没有将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所具有对于音乐教学来说特别宝贵的特性与功能得到充分发挥,为“用”而用的“课本搬家”、“教案搬家”式的课件,把计算机变成了板书、录音机、录像机的简单替代品。二是注重课件的制作难度,忽视课件的教学价值。一些课件运用了技术要求很高的动画,刻意雕琢,拘泥于细节的渲染,机械地图解教学内容,使计算机成了摆噱头的工具。要明确,课件不是艺术品,课件只是教学辅助。因此,完全没有必要制作那些令人眼花缭乱的效果,这些效果对于教学而言是多余的,有时甚至是适得其反。要用最简易的方法快速实现课件的制作,这样,才有可能让计算机辅助教学得到普及,真正走进课堂而不仅仅是停留在公开教学中。

音乐教学中应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其优势是可以引导学生从视觉、听觉上感受音乐,把抽象的音乐,转化为画音结合的形式,帮助学生音乐思维形象化。这样来考虑和设计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形式和内容,才能在音乐教学中有效调动和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篇2:信息技术辅助音乐教学的体会

栏 目 树 形 导 航

| 网站首页 | 文章中心 | 图片中心 | 雁过留声 | 走进南苑 | 教育科研 | 德育课题 | 创建区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 | “十一五”课题 | 教师博客 | 校本课程 |

| “十一五”课题首页 | 课题概况 | 研究动态 | 常规管理 | 学习交流 | 专题研究 | 成果展示 | 资源库 | 中期评估 | 结题材料

| 您现在的位置: 武进区南苑小学 >> “十一五”课题 >> 学习交流 >> 学习札记 >> 文章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心得体会 热 ★★★【字体:小 大】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心得体会

作者:叶瑞德 文章来源:长安上角小学 点击数:571 更新时间:2009-4-3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心得体会

运用信息技术,实施学科信息化教学,已成为教育现代化的一种趋势,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改革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课堂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弥漫着喜悦、兴趣、困惑、成功等情感体验,能提高教学效率,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全面做到因材施教。因些,将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与数学相整合,把信息技术和数学教学的学科特点结合起来,可以使教学的表现形式更加形象化、多样化、视觉化,有利于充分揭示数学概念的形成与发展,使数学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深化数学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率,以及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和全面能力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当今社会要求教师本身彻底转变自己的教育思想观念:一方面改变过去的“应试教育”为现今的“素质教育”;另一方面,要彻底改变老一套的“填鸭式教学法”,也就是说弄清“教”与“学”的辩证关系,变老师主动“教”为学生主动“学”。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提高自己的素质,然后对学生“授之以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教师要利用现有的现代化教学条件去创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情境。多媒体辅助教学是教师创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情境的首选设备。多媒体教学软件集声、光、动画为一体,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学习情境,促使学生眼、耳、手、脑等多种器官同时接受刺激,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更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一、利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

恰当的教学情境能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促使他们能保持持久的学习热情,从而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创设一种使学生主体参与,兴趣浓厚的课堂教学学习氛围是唤起学生主体参与的前提和保证。学生在愉快而轻松的学习氛围中容易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并且能激发内在的学习要求。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往往离不开生动形象的教育素材。多媒体正是具有形声、动画兼备的优点,在创设情境,营造氛围方面比其他媒体来得更直接、更有效。例如:教学“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面积”这一章的第一节“面积和面积单位”时,首先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物体的表面后,再归纳出面积的含义。于是我先让学生触摸桌面、书本面、文具盒的表面,而后用电脑出示一些物体,并让学生用鼠标点击这些物体的表面。点对的会得到电脑的夸奖:“真聪明,点对了!”,同时观察到物体的表面变成了另外一种颜色。而点错的学生会听到电脑的提示:“再看看,再来一次。”多媒体的这种设置不仅使做对的学生得到成功的喜悦也会使做错的学生不气馁从而产生积极寻求正确答案的意识。

由于已经创设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情境,在电脑演示之后,教师提出问题一步一步引导学生回答出面积的含义,学生会兴趣盎然地讨论、总结,然后归纳。从而使枯燥的概念化为具体的形象,学生不但会顺理成章的接受而且很容易就记住了这个概念。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激发了学生的强烈参与意识,同时也达到了教师的教学目标。

二、利用多媒体的直观演示,容易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

在教学中,有些重点难点往往不易突破,主要原因是少年儿童的生活经验不丰富,观察事物不容易全面具体。因此教师要采用比较容易使学生接受的教学过程,达到知识的迁移。例如:在教学“1平方厘米”这个面积单位时,利用多媒体演示:先出现一条线段,并闪烁两次,线段下面出现“1厘米”几个字。然后由四个同样是1厘米的线段围成一个正方形,正方形下面显示一句话“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最后整个正方形的内部闪烁两次,并涂满颜色。在“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这句话的后面显示“它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

多媒体的演示让学生感受到“1厘米”是长度单位,是一条线.。而“1平方厘米”是一个面,是面积单位。这样的对比演示,使学生把旧知识“长度”和新知识“面积”既区分开来又建立相互间的联系,使之系统化。教学面积单位的重点与难点就在于面积单位是测量物体表面的大小的尺子。学生往往会把长度单位与面积单位混淆在一起。经过多媒体的直观演示,学生在头脑里建立起自己的认知结构,更好地掌握所学的知识的特征,强化了对新知识的印象。同时,教师也突破了教学的重点、难点,完成了教学目标。

三、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容易拓宽学生的解题思路,适应学生的个性差异,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学生学习能力的形成与学习的方法有着密切的关系。能力的培养主要通过思维和操作形成。多媒体辅助教学,能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多向思维的情境。因为它有声形并茂,生动有趣的特点,提出与新知有关的问题后往往在新知与学生的求知心理之间制造矛盾冲突,进而激发学生的强烈的求知欲望。学生在这种情境之中会积极思考,在活动中会主动参与操作。

例如:右图是一块草地。想一想,计算它的面积有几种算法?这是一个多边形。怎样利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计算呢?让学生先思考,然后动手画一画。画完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画法计算出这块草地的面积。由于学生的个性差异的不同,所以有的学生会想出一种做法,有的会想出几种做法。这时,利用电脑把不同的做法一一演示出来。每一位学生看过以后都会想到有的是自己想到的,有的是自己没有想到的。而没有想到的解法,学生会注重去看,产生求知欲望。这种多媒体直观演示与学生动手操作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不但使学生的多种感官都参与了学习,而且照顾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大大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四、利用多媒体提供多层次的练习,能有效利用有限的教学空间,并能加大练习密度。

课堂练习是学生巩固所学新知的重要环节。学生对所学新知的掌握情况也从课堂练习中体现出来。教师对课堂练习要精心设计,不但能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而且能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在设计课堂练习时,要充分发挥多媒体图文并茂的优势,设计多层次的习题,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练习。在设计习题时,要照顾全体学生,就要把习题分成多层。一般来说,第一层是与所讲例题相仿的练习,目的照顾比较差一点的学生;第二层是基本知识的变式练习,目的解决重、难点知识问题,照顾中等学生;第三层是要稍微动脑筋的思考性练习,目的照顾优秀学生。这种多层次的练习,让差生“吃得了”,中等生“吃得好”,优等生“吃得饱吃得好”。学生在做题时不但不感到乏味反而

会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老师也达到了培养学生整体素质的目的。

总之,多媒体辅助教学有许多优势。同时它对教师的教学活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给孩子们一个享受快乐学习的机会,只有把多媒体辅助教学纳入整体优化素质教育中,合理安排教学过程,充分发挥多媒体的特殊功能和艺术魅力,才能达到提高学生素质,优化课堂教学,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文章录入:范建忠 责任编辑:范建忠

上一个文章: 信息技术和小学数学学科整合的探索

下一个文章: 浅谈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的„

五月份研究统计

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

《放飞蜻蜓》说课稿

从学生角度看多媒体教学

善用现代教育媒体优化语文„

借助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语„

信息技术让语文课堂更精彩

《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复„

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复习 [推荐]《解决问题的策略—„ [推荐]《中期评估》PPT 信息技术让语文课更美

[推荐]信息技术给创设有效„ [推荐]山谷中的谜底(六语„ [组图]公开课《北风和小鱼„ [注意]12月份研究统计 [注意]应用多媒体教学的反„ [注意]《求商的近似值》听„ [注意]《求商的近似值》课„

没有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篇3:信息技术辅助音乐教学的体会

一、多媒体课件在音乐课堂中的效用

在音乐教学中, 多媒体课件更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 它能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受。现在的音乐教材中终于开始有了配套的课件, 它把所有的教学内容较有规律地显示出来, 很有概括性, 也很全面。课件的画面很优美, 所有的设计都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喜好, 所以大大地提高了学生上课时的注意力, 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 既促进了学生的思维和想象, 又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音乐课比其他学科更注重视听效果, 有时候教师讲一讲还不如让学生看一看更直观, 所以在音乐课中课件的作用更能发挥得淋漓尽致。比如在讲到京剧的唱腔时, 对比西皮唱腔和二黄唱腔, 并不是每个音乐教师都是唱京剧的高手, 唱得不好反而影响学生对京剧的认识, 让学生边看边听:《都有一颗红亮的心》和《我们是工农子弟兵》, 学生很容易就能感受出两者的区别, 同时又增进了对京剧的了解, 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二、巧用相应的软件实现课件所要达到的效果

一个好的音乐课件能够大大地促进教学, 让学生看得新鲜, 听得投入, 唱得轻松, 也正是因为音乐课特别重视唱与听, 所以使得音乐课件的制作要比其他学科复杂得多, 所牵涉的软件使用也较多, 这就要求音乐教师要尽可能地多掌握多媒体的制作技术, 这是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基础。比如制作音乐课件时经常会遇到以下问题, 看似小问题, 但有时解决起来并不轻松。

1. 课件中所选用的歌曲嫌长, 需要进行剪辑

有的教学环节中只需要一部分音乐片段, 比如听辨各地民歌时, 时间不允许每首都完整地听, 也只需要节选其中的重点片段就足够了。这时就要用到音频编辑软件来处理。最简单的是用电脑自带的“录音机”来剪辑, 但其局限性较大, 只能录下六十秒的音乐。我们可以用专门的音频编辑软件, 根据需要剪下音乐片段, 插入到课件中, 起到最好的画龙点睛的作用。同样地对于视频文件也可以采用视频编辑软件进行处理。

2. 版面的设计特色

在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过程中, 课件的版面设计是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分析一些优秀的多媒体课件后, 就会发现很多创意正是表现在版面安排上的。而实际教学中, 不少老师的课件往往忽略的就是版面设计, 似乎对版面设计没有太多的考虑, 随便将一幅图放在画面上的任意位置, 从而显得整个课件都很随意, 缺少美感。其实谁都希望自己做的课件既美观大方又独具特色, 而Powerpoint软件中的模板大多都很大众化, 千篇一律, 如果能运用一些如phototshop之类的图像处理软件自己制作模板, 并结合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图片, 这样的课件更能体现自己的审美和个性。

3. 插入的音频或视频格式不符合

有时辛辛苦苦找到并编辑好的音乐文件在插入课件时却受到了阻碍, 因为格式不符合, 音频文件有WMA、WAV、MP3等多种格式, 视频文件也有RM、RMVB、MPEG、WMV、MP4、AVI等多种格式, 这时就要用到音频转换工具或视频转换大师之类的软件了, 把它们转换成课件制作软件所支持的格式, 才能运用到课件中, 达到预期的效果。

4. 想听一听录音后的歌声

练习合唱时希望听到录音的效果, 让学生仔细研究自己演唱的不足之处, 那么可以用Goldwaver软件, 现场录音, 方便快捷。

三、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几个注意点

1. 课件的制作、视听材料的选择应恰到好处, 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 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2. 不可过分地依赖多媒体技术, 不能忘记教师为主导, 学生是主体的关系。

要将现代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的优点相结合, 注重课堂的生动与灵活。

3. 教师也要不断充电, 多学习新的教学理念, 不断提

高自身现代化教育素养, 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现代化教学方式。

篇4:信息技术辅助音乐教学的体会

【关键词】优势 弊端 板书 实验 互动

【中图分类号】O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6-0193-01

化学是一门主要以研究物质的结构、性质、组成(微观)以及变化规律的实验科学,化学学科的这一特点决定了化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重要性。教师的演示实验和学生的分组实验在教学中扮演相当重要的角色。在新课程标准下,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是实现中学化学的最优化教学,这是当前中学化学教师最关注的热点之一。作为一名当代化学教师如果能够熟悉现代化教学手段的理论和操作机能,并能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合理选择现代化教学媒体,且使之与传统的教学媒体合理结合,就能够极大地丰富课堂教学,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大大提高教学效果。本人根据多媒体在教学中运用效果,总结出使用多媒体的优势如下:

(1)利用信息技术可提高学习兴趣,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利用信息技术表现教学内容可使课堂教学图文并茂、声形相应、生动逼真,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具有一种现场教学的意境和氛围,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

(2)利用动画效果,将复杂的原理、反应过程形象化描述

在传统教学方式下,高中化学中的某些原理及动态过程不太容易用语言表达清楚,有时是老师讲的口干舌燥,学生却反映没听懂。另外实验难以操作、危险性大而观察不明显的内容。此外,工业生产知识内容,如硫酸、硝酸工业制法,炼铁等,利用多媒体的动画效果,则可将复杂的反应原理形象化描述,既给学生以感性、直观认识,又有助于学生理解。

(3)信息技术教学可丰富教学内容,开拓学生的视野

信息技术教学具有讲授信息量大,速度快,信息传输质量高,应用范围广,易于操作,图文并茂,声像结合等特点,因而利用其授课可使课堂信息明显增多,扩大学生知识面,拓宽学生视野,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

总之,信息技术可为教学提供先进的教学手段,优化教学过程,改善教学效果,增大所传播的信息量,提高教学质量。随着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深入,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会给传统教育带来深刻的影响。

但是,信息技术教学也存在一些弊端,如果教学中不加以克服,就不能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多媒体教学的弊端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⑴信息技术教学的信息量较大,授课速度相对较快

如果教师不把握好节奏,就会让学生注意听课就记不下笔记,记下笔记又顾不上听课;上课时无暇回顾授课内容、消化所学知识。

⑵信息技术教学不便于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

利用多媒体课件授课,教师主要是在电脑上进行操作,好似一位 “放映员”。如果教师不注重与学生间的交流,师生间的距离就会疏远,达不到想要的教学效果。

⑶信息技术多媒体教学缺乏整体性

信息技术教学是利用计算机屏幕内容的变换而进行教学内容的更换,它是一幕一幕的切换播放,因而缺乏整体性,会使知识显得凌乱而不系统,不便于学生掌握。

要克服多媒体教学课件存在或由于应用不当所产生的上述弊端,充分发挥其授课的优势,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就必须将信息技术教学技术与传统教学方式相结合。具体来讲我认为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⑴信息技术教学应注意突出教学的重难点

利用信息技术的多媒体教学授课速度相对较快,信息量较大,学生上课时跟不上教师的节奏。为了克服这一弊端,在上每节课之前都认真组织相关内容,将多媒体课件中不能表示出来或不能长时间保留的重点、难点或需说明、小结的知识点拟成简要条款,然后在授课时,注意适当将上述内容板书,边讲边写,并告诉学生哪些是需要做笔记或在教材上作标记的。这样既可放慢授课节奏,给学生留出笔记时间,又可使用较精炼的书面语言将教学内容提纲见领、一目了然地展示在黑板上,便于引导学生弄清知识结构,消化课堂上的知识,把握重点,突破难点。

(2)信息技术教学应突出体现“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特征

化学科学的任何一项重大的突破,无一例外地是经过化学实验而取得的。正如波义耳所说,没有实验,任何新的东西都不能深知。中学生化学学习中的化学实验,绝大多数是对物质及其变化的再认识,学生只有在实验过程中积极地动脑动手,亲自体验实验探究的过程和方法,才能体验到获得知识的乐趣和成功的喜说。而计算机辅助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将其作为学生主动学习的工具和情感激励工具,在多媒体使用时,尽可能使其恰到好处,能通过实际操作的就不去模拟,能学生思考得出的,就不通过多媒体简单呈现。

⑶信息技术教学应注意课堂上师生间的互动

无论是用信息技术教学,还是用传统方式教学,学生都应是课堂的主体,而教师应起主导作用。课堂学生以为中心,师生之间随时互动,可活跃课堂,实现启发式教学。应用多媒体课件授课时,师生之间的互动很容易被忽视,使教师成为只播放幻灯片或屏幕信号的“放映员”,这种情况下就应注意将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手段相结合。课堂上师生间的互动,既能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又能启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⑷信息技术教学应注重利用板书对知识点进行系统梳理

信息技术教学是一幕一幕的播放课件,与传统板书教学方式相比,它缺乏整体性,是一种跳跃性的传播知识。为了让学生能在课堂上系统的学习知识,对所学知识有一系统的认识、回顾、消化的过程,在应用多媒体课件授课时,应特别注重利用板书这一传统教学方式与之相结合,在课前复习、中间强调和最后小结有关知识点。这样既使学生系统地掌握了知识点,明确了内容的重、难点,又达到了使学生整体上把握知识点的目的。

篇5:信息技术辅助音乐教学的体会

关键词:信息技术;语文教学;开拓思路;激发想象 创新教育,是在素质教育指导下,运用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着重培养学生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深层次的素质教育。在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语文课如何进行实践和创新呢?在教学改革纵深发展的今天,信息技术手段进入课堂教学已成为一种趋势。运用信息技术辅助语文教学,不仅能多渠道地刺激学生的感觉器官,而且能使教学内容化静为动,化难为易,突破学生对学习时空的限制,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从而内化学生的素质,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信息技术的应用与语文教学的创新试作阐述。

1、激活兴趣,打开情感窗口

素质教育要求我们培育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一代新人,因此优化教师主导作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激发学

生主体参与精神,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尤为重要。信息技术的运用打破了传统模式的束缚,构建情景教学模式,以宽广的通道,丰富的形式引发学生观察兴趣,激发情感体验,促进学生思维和想象力的发挥。

2、倡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的培养与养成,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孔于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课堂教学中,恰当地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是创设情境的最佳途径。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为教学创造了优异条件。现代信息技术以播音员朗读范文的动人声音,不但为学生创设一个多姿多彩的阅读世界,更激起学生的写作欲望。现代信息技术使学生处于愉快的教学情境之中,产生积极的情绪与愉悦的心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枯燥的说教,乏味的文字,很难让学生与作者产生共鸣,尽管我们使劲浑身解术,课堂花样百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还是一知半解,不过是会读一篇课文,认识了几个字词,究其原因,那就是我们没有点燃学生的情感火花。多媒体的介入让文字立体化,变成一幅幅美丽的画卷,一段段动人的故事,一首首美妙的音乐,真正把学生带入课文情境。如学生对革命时期恶劣的生活环境了解太少,在讲《金色的鱼钩》

前播放了一段红军战士顶风冒雪过雪山的场景,以及《长征》视频,配以文字,说明条件的艰苦,红军战士面临的种种困难,唤起学生的同情心,敬佩情,那么学生就能理解班长舍己为人的高贵品质,对课文的理解有了一定的深度。再如在葡萄沟一课的开头,设计一段新疆维吾尔族乐曲,随着乐曲画面出现了一群新疆姑娘,她们载歌载舞,欢庆丰收,同学们一下子被吸引了。欢乐的气氛感染了他们的情绪,各个眉飞色舞,喜笑颜开,甚至有的还随着音乐动了起来,仿佛真的来到了葡萄沟,感受到特有的民族风情。

3、使用信息技术,充实课文内容

课文内容是有限的,学生的认识水平、地域差异、生活经历更给理解课文造成一定的局限,使用信息技术手段可弥补课文空白,丰富课文内涵。如在《黄山奇石》中展示形态各异的古松图片,云海奇石的瑰丽景色,更多的了解黄山风光,丰富知识,开拓视野。再如在《富饶的西沙群岛》中展示丰富的海底资源,把学生带入神秘的海底世界,认识千姿百态的海洋生物等。

4、引入信息,缩进与课文之间的距离

多媒体技术将文字,图画、声音等各种教学信息交融在一起,有利于开拓学生的思路,激发想象,使学生思维高度活跃,从而引发学生创新的火花。由于学生年龄小,生活阅

历浅,常常感到课文陌生,难以想象其中蕴涵的无穷魅力,为了避免学生“文字”与“实际”脱节,往往要借助信息技术,把课文动态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创建典型场面,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把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有机结合起来,把陌生遥远的事物推到学生面前,激发情感的同时使学生对教材语言的感染也敏感起来。如教学《海底世界》中,设计让学生担当潜水员的角色,观察水面,随时报告海底所见所闻,这一创造性教学环节,令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获得真切感,积极投身于教学环境之中,大大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5、利用信息工具,积极收集资料获取知识信息 教师布置收集内容,有明确的要求范围,利用收集的材料为学习服务。例如在学习《你,浪花的一滴水》时,课前教师布置收集资料,内容如下:搜集关于雷锋的生平、事迹等资料,把学生引入雷锋生活的情境。请同学们上网查询。课上随着课文内容的理解穿插汇报,资料与课文内容揉在一起,文字更为立体化,内容得到拓展延伸。

更要养成学生上网自由浏览的好习惯,因为它同读书看报一样能丰富人的知识。自由浏览有一定目的性,但不确定具体内容,活动范围更大,更广阔的为学生提供了学习空间。比如学习古诗,进行一次古诗大赛,要求描述诗的意境、写作背景,配以恰当的插图,大多数同学能从网上查阅到自己喜欢的古诗,并插入精美的图片,展示给同学们。

还要学会摘录下载。信息技术资料丰富,对获取的大量信息必须进行分类整理。例如在布置收集有关西沙群岛的资料中有的学生收集到许多目前海岛的政治经济状况,作为对西沙群岛的了解是很有必要的,但其中掺杂着许多历史回顾,对于体会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关系不是太大,这就需要教师指导学生对资料进行适时必要的下载。在众多的资料中,要紧紧围绕课文内容、课文中心来收集,有重点,简单明了,便于汇报,要学会归纳总结资料。

6、主动探究,操作解决疑点

教师不应把计算机作为控制学生的“现代武器”,应给学生留有一定空间,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创设合适自己学习的问题情境,发现疑点,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积极化解难题。如在学习《葡萄沟》第四自然段时,我这样处理:第一步、把课前收集的资料指导分类整理,与葡萄干的制作工艺文件另存。第二步、自学课文,找出不理解的地方,标记为问题,按顺序进行整理,提交交流中心。第三步、点击交流中心问题库,选取感兴趣的问题进行分析处理,也可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可以查阅有关内容。第四步、借助多媒体选用三维动画模拟制做过程,理解为什

么留小孔、搭木架、怎样利用热空气等问题,最后汇报交流。虚拟制作过程,改变了生活环境对学生造成的葡萄干制作的片面认识,探究解决的过程,发挥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为学生运用信息技术,培养独立自主的能力奠定良好基础。

7、合作学习,实现资源共享

合作学习是信息时代人们学习的三大特征之一,也是新时代人才的重要素质。构建“交互性”学习方式,学会交往与沟通是现代社会的要求,也是信息时代必备的学习能力,尤其是当今社会信息数量多,传播快,更新变化迅速,只有加强群体内部信息交流,信息共享,才能集众人之力更好地捕捉信息,驾驭信息,利用信息。“主动探究合作”的新型学习方式,充分显示了信息交流的多向性、丰富性和快捷性。它可以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人机互动等多种形式,为学生提供立体式的多向交流的机会。形成了“教师的学习指导-学生的个体学习-学生的群体合作学习”,三要素的优化动态组合。通过小组内互相之间的讨论、学习,对不同观点可以比较、分析、综合,从而加深学生对学生合作精神的养成和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培养也大有好处。

如在教学《新型玻璃》这一课时,首先在多媒体计算机的帮助下,学生以组为单位,自己读懂课文,初步了解课文

介绍了哪几种新型玻璃;其次组织学生在网上细读课文,通过小组合作,互教互学,弄清五种新型玻璃各有哪些特点和用途,进一步理解课文。接着,在多媒体网络环境下,在电脑上为其做广告,向大家推销,以次促进学生创造性地理解课文,然后,学习小组成员在网上演示交流,交换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最后,学生还可以根据老师、同学的意见。在计算机上修改自己的广告,再打印出来,分发给朋友们。在相互合作的过程中,学生们学会了沟通,学会了交际,学会了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受益终身。

参考文献

篇6:信息技术辅助语文学科教学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它在各领域中的作用已经越来越显著。比如在我们的教学中,我们随时可以看到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存在,我们充分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让学生变枯燥的被动式学习为探究性的主动学习,变消极厌学的情绪为积极的“乐学”情绪,提高了我们的教学效率。个人认为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中主要可以在以下方面得以辅助应用:

一、利用课件表现意境,帮助学生感悟课文。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学应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选择不同的教学策略。教学中应当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运用多种直观形象的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在阅读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把课文中的抽象化为具体,静态化为动态,无声化为有声,通过生动直观的画面,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感悟课文。苏教版教学参考书后面配有一盘光碟,是一种很好的教学辅助材料。在教学课文《燕子》第三自然段时,我利用其中的多媒体进行演示:利用静态先演示一望无际的稻田和河岸边的垂柳,然后是燕子“唧”的一声从这边的稻田上飞到那边的柳树下,画面上展示的燕子动作轻盈、快捷。这时老师提问:“可以用什么词来形容燕子飞时的动作?”这样学生不仅课文中的语言文字上,更从生动的画面上体会到燕子的这一特点。通过多媒体把课文中抽象的语言文字外显为直观的动态画面,让学生充分感受了语言文字所描述的意境,帮助学生理解了课文,取得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利用信息资源,拓展语文学习的内容。

网络为我们提供了极为丰富的信息资源和时时更新的各类知识,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上下五千年,纵横环球宇宙,任你自由地翱翔在知识的海洋里。网络使得语文学习的内容不再局限于课本。在阅读教学中,适当地引进、利用网络上相关的学习资源,并引导学生上网查阅资料,有的可作为学习前的准备,有的可作为课文内容的补充,有的可作为学习的拓展……改变语文教学内容的旧、窄、死,使之变得新、宽、活,使语文学习的内容更开放,成为一泓不断更新、永远流淌的活水。

例如,学习《特殊的葬礼》之前,我要求学生在网上查阅有关塞特凯达斯瀑布的图片、文字资料,去了解现在塞特凯达斯瀑布的样子。学生通过观看视频资料,仔细阅读了相关资料,丰富了感性认识,学习课文时,老师用光碟展示课文第二段描写的瀑布一泻千里的气势,并与在网上查到的现在只剩下几条细流的瀑布对比,使学生受到震撼,从而,积极阅读课文,分析塞特凯达斯瀑布消失的原因。

又如《日月潭的传说》一课,让学生了解,日月潭不仅风景秀丽迷人,美丽的传说更增添它的动人魅力,打动着游客的心,镇江金山也有许多著名的景点,它神奇的传说也吸引着慕名而来的游客。我让学生搜集有关金山的文字或图片资料,学生找到了水漫金山的故事、白龙洞的传说、法海洞、玉带桥的传说等等,将学生的语文学习从课内拓展到课外,从课堂走向生活。当学生们沉浸在网上再现的情景中,如临其境,流连忘返时,乘势引导学生读说结合,进行口语交际,结合自己游览金山的经历,具体介绍某一处的景点及其传说和自己的感受。同学们畅所欲言,尽情倾吐心中的愉悦之后,又引导他们说写结合,把游览过程及内心感受整理成文章写入自己的文档。这样将网络上的语文资源充实到语文教材中,大大拓展语文学习的内容,使语文教材更加完善,更富于多元化,更富于时代性,更富有实效性。

三、利用网络信息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的方式。

未来社会呼唤既具有个性又富有合作精神的人。《语文课程标准》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在课堂上应为学生提供相互合作的机会,以使他们学会与人合作。例如《动物的互惠互助》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一篇课文,我找到动物互惠互助的相关网站,网上也有与课文内容一样的文章和相关的图片,放在收藏夹中,准备推荐给学生。教学时,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请学生分小组再合作学习,老师提出学习要求:了解含课文中三对动物的互惠互助,同时根据老师提供的网址,利用网络浏览查寻其它动物互惠互助的资料,收集资料,复制图片,摘录文字,并整理收集到的资料,并用word制作电子作品,推荐一名同学详细介绍某一对动物的互助。这样,教师、学生通过网络进行有效的合作学习,实现某了多向立体交流。网络技术与语文教学的结合,改变了学生单一的学习方式,改变了教师传统的授课方式,为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篇7:合理使用信息技术辅助美术教学

社会在进步,知识要更新,教育正改革,各种现代化先进电子产品正以特有的渠道渗入到我们的教学中。微课程、翻转课堂等教育新名词已开始强烈地冲击着我们的视线。课程改革给美术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美术教师充分发挥信息资源的作用,利用信息化课程资源给美术课堂注入活力,利用新的教学策略,实现课堂教学的突破,并以此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作为新时代的老师,快速提升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也是迫在眉睫的事。

通过这几天的听课、学习、理解、反思,我认为合理、正确地使用信息技术辅助美术教学有如下优势:

一、运用信息技术使美术课堂趣味化。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美术是一门造型艺术,又是视觉艺术,美术课的教材中大量的教学内容需要通过直观图片资料来进行,在教学中适当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能以其生动、直观的形象及悦耳动听的声音来强烈地吸引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兴趣。如王萍老师执教的《玩响炮》,一开始就以一段小朋友开心玩响炮的视频紧紧吸引住了孩子们的视线。从而使孩子们主动地加入了折响炮的行动中,开始了美术创作活动。

二、运用信息技术使美术欣赏直观化。

俗话说:生活是绘画创作无穷无尽的源泉,而现在却能“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在美术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进行美术欣赏,不仅为学生创设丰富多彩的形声信息,从而引导学生进入作品的特定氛围,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而且学生能多角度地进行分析、欣赏。

如方燕老师在执教《精美的邮票》一课时,当孩子们饶有兴致地聊起家乡的标志性特色时,如果方老师能适时地出示一段《魅力凤凰》,我想,孩子们的邮票题材一定更加丰富。

三、运用信息技术促进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

在美术学科中充分应用网络及各种多媒体资源,能给学生提供一个广阔的空间,拓宽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学生不但能从教师那获取知识,还能从网络上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到所需知识。通过这样的形式获取的知识,会让学生理解更深刻、记忆更深,这样既能促进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又能在这个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江四平老师执教《趣味文字》时,恰恰就是通过课件将文字的有趣性直观地展示在孩子们面前。再通过众多图片展示趣味字在生活中的应用,一下子就激活了孩子们的思维,以致后来孩子们多样有趣的字体设计作业引来听课老师的啧啧称赞也就成必然之势了。

四、信息技术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力、欣赏力。

美术课的教学,欣赏占很大的比重,利用信息技术,美术欣赏课能更加精彩。当我们在欣赏经典著作时,鼠标一点,某个画家的代表作及生平介绍就会出现在你的眼前,不但可以窥见作品的全貌,还可以放大局部进行观察,学生身在课堂,却能驰骋中外,跨越古今,在绘画长廊漫步,在想象空间飞翔,审美教育、欣赏能力寓于潜移默化之中。

在课堂教学中,欣赏点评作业也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孩子们的作业有大有小,张贴在黑板上也不是每一个人都能看清楚。这一次给我们上课例的老师们都很好地发挥了信息技术的这个长处,将作品清晰地呈现在大屏幕上,供孩子们鉴赏、评价、学习。

篇8:信息技术始终是辅助教学的工具

我首先要为张欢老师鼓掌,在课堂教学突然遭遇停电的情境下,她镇定地调整了教学流程,采用看似传统的教学方式,实现了预设的教学目标,用她的教学智慧解决了课堂预设和生成的关系。然而,看了案例后,再一次引发了我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一些思考:案例中,张老师在总结时发现,学生自己唱出来的效果要比播放音乐让其去感悟的效果好,这不但能抒发他们对祖国的深情,又能激发学生们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感,还能展示自己的才艺。我以为,既然唱的效果比多媒体演示的效果还要好,那么在教学设计时为什么还要选择多媒体演示呢?这就是我们在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上经常碰到的适切性问题。的确,信息技术作用于课堂教学后,在帮助学生积极学习、主动建构认知和激发学习兴奋度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能否就此完全替代传统的教学手段呢?我的观点更倾向于“融合”,即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需要,选择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手段。

总之,信息技术是为课程服务的,是工具,要发挥其效益最大化,关键要看使用它的人是否适时适度。

篇9:信息技术辅助音乐教学的体会

一、多媒体课件在音乐课堂中的效用

在音乐教学中,多媒体课件更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它能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受。现在的音乐教材中终于开始有了配套的课件,它把所有的教学内容较有规律地显示出来,很有概括性,也很全面。课件的画面很优美,所有的设计都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喜好,所以大大地提高了学生上课时的注意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既促进了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又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音乐课比其他学科更注重视听效果,有时候教师讲一讲还不如让学生看一看更直观,所以在音乐课中课件的作用更能发挥得淋漓尽致。比如在讲到京剧的唱腔时,对比西皮唱腔和二黄唱腔,并不是每个音乐教师都是唱京剧的高手,唱得不好反而影响学生对京剧的认识,让学生边看边听:《都有一颗红亮的心》和《我们是工农子弟兵》,学生很容易就能感受出两者的区别,同时又增进了对京剧的了解,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二、巧用相应的软件实现课件所要达到的效果

一个好的音乐课件能够大大地促进教学,让学生看得新鲜,听得投入,唱得轻松,也正是因为音乐课特别重视唱与听,所以使得音乐课件的制作要比其他学科复杂得多,所牵涉的软件使用也较多,这就要求音乐教师要尽可能地多掌握多媒体的制作技术,这是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基础。比如制作音乐课件时经常会遇到以下问题,看似小问题,但有时解决起来并不轻松。

1.课件中所选用的歌曲嫌长,需要进行剪辑

有的教学环节中只需要一部分音乐片段,比如听辨各地民歌时,时间不允许每首都完整地听,也只需要节选其中的重点片段就足够了。这时就要用到音频编辑软件来处理。最简单的是用电脑自带的“录音机”来剪辑,但其局限性较大,只能录下六十秒的音乐。我们可以用专门的音频编辑软件,根据需要剪下音乐片段,插入到课件中,起到最好的画龙点睛的作用。同样地对于视频文件也可以采用视频编辑软件进行处理。

2.版面的设计特色

在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过程中,课件的版面设计是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分析一些优秀的多媒体课件后,就会发现很多创意正是表现在版面安排上的。而实际教学中,不少老师的课件往往忽略的就是版面设计,似乎对版面设计没有太多的考虑,随便将一幅图放在画面上的任意位置,从而显得整个课件都很随意,缺少美感。其实谁都希望自己做的课件既美观大方又独具特色,而Powerpoint软件中的模板大多都很大众化,千篇一律,如果能运用一些如phototshop之类的图像处理软件自己制作模板,并结合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图片,这样的课件更能体现自己的审美和个性。

3.插入的音频或视频格式不符合

有时辛辛苦苦找到并编辑好的音乐文件在插入课件时却受到了阻碍,因为格式不符合,音频文件有WMA、WAV、MP3等多种格式,视频文件也有RM、RMVB、MPEG、WMV、MP4、AVI等多种格式,这时就要用到音频转换工具或视频转换大师之类的软件了,把它们转换成课件制作软件所支持的格式,才能运用到课件中,达到预期的效果。

4.想听一听录音后的歌声

练习合唱时希望听到录音的效果,让学生仔细研究自己演唱的不足之处,那么可以用Goldwaver软件,现场录音,方便快捷。

三、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几个注意点

1.课件的制作、视听材料的选择应恰到好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2.不可过分地依赖多媒体技术,不能忘记教师为主导,学生是主体的关系。要将现代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的优点相结合,注重课堂的生动与灵活。

3.教师也要不断充电,多学习新的教学理念,不断提高自身现代化教育素养,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现代化教学方式。

总之,音乐教师要合理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给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一个充满新鲜感、生动感和时代感的空间,使单调的书本知识形象化、具体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教学变得轻松,学生学得快乐,让课堂成为一个和谐完整的、充满生机的教学过程。同时教师更应该加大力量精心备课,这样才能让这一现代教学手段真正发挥它的魅力和作用!

篇10:信息技术辅助音乐教学的体会

宿城区埠子中心小学 肖赛男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纷纷进入教育教学领域,为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领域、传统的教学技术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提供了现实的可能性,也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辅助教学为现代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技术手段,以成为实现和发展现代教育的一种重要工具。因此,要提高教育教学质发展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已势在必行。就现代教育技术浅谈几点认识:

—、信息技术的应用,促使教师职能的转变,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传统的教育观念中,教师的职能主要“教”,即“传道、授业、解惑”,教师的教学方式也主要表现在面对面的向学生传授知识与技能,讲求的是教什么和如何教。当信息技术特别是计算机技术运用于教育教学时,教师将不再作为知识的传播者、传递者的角色发挥作用,“一个有创造性的教师应能帮助学生在自学的道路上迅速前进,教会学生怎样对付大量的信息,他更多的是一名向导和顾问,而不是机械传递知识的简单工具。”这就要求教师首先必须自己能够熟练地操作各种先进的教学工具会在信息的海洋中甄别是非。只有这样,才有能力有资格知道学生在纷繁复杂的知识信息中提取并学习所需要的知识。

二、信息技术的运用,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能力 信息技术是现代科技发展的产物,其本身就是科技创新的结果。它们走进课堂,走进学生生活,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学生不仅希望教师运用多种教学媒体辅助课堂教学,增强学习效果、提高教学质量,更希望自己能亲自去操作、应用。特别是录音机、电视机、计算机等走进千家万户,学生对这些信息技术设备已不陌生,基本上都能独立操作,这就给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创造了物质条件,为它们提供了充足灵活的学习场所。学生除课堂学的知识之外,还可走出课堂,走进社会,将已有知识在课外延伸。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可视自己的条件及需要使用各种信息技术,学习各种知识,教育过程由以教为重心转变为以学为重心,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发挥和发展,使“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真正落到实处。

三、信息技术的应用,有利于培养学生获取、处理知识和信息的能力 当今社会,知识经济出现端倪,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社会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知识经济时代就是信息时代,准确、迅速的获取和处理信息是未来社会劳动者的必备素质。信息技术特别是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为学生信息素质的培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学校开设计算机课程,培养学生的学习与应用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帮助他们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教会他们如何收集、利用、交换、共享、制作、保护信息。在学科教学中,除教师在课堂上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外,还可布置一些恰当的课外作业。这不仅使学生掌握了现代学习手段,培养了收集、处理信息的本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适应将来信息社会中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方式的能力。

四、运用信息技术辅助中学数学教学的成效与体会

1、生动有趣,激发学习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最好的学习动机是对所学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数学教学中,利用动态的画面、鲜艳的色彩、直观的图形、和谐的声音使枯燥无味而又抽象的数学知识变的生动而具体,使数学教学具有很强的真实感和表现力。例如:讲授“三角函数图象变换”运用计算机将绘图与计算依层次展开,疑难反复演示,吸引学生全神贯注,激发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让学生在充满兴趣的气氛中获取信息。

2、易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多媒体可将文字、声音、色彩、动画结合起来,使抽象的数学理论形象化,有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教学“加法的初步认识”时,通过学生做游戏和小猫玩球两幅动画来体现,画面上有两个小朋友,又跑来一个小朋友;有一只小猫,又跑来两只小猫,使学生知道把两个数合在一起用加法算,了解加法的意义;对于减法,通过动画显示气球飞起,小鸡飞走,还可利用将减去的部分慢慢移走,然后逐渐隐去消失等形象的展示,从面很好地说明从一个数里去掉一部分,求剩下多少,用减法算。对于乘、除法也是一样,在教学“除法的初步认识”时,平均分的概念不好理解,如第一种分法:把8个桃平均分在4个盘子里,每几个?可在屏幕上先分别出现8个桃子和4个盘,点一下桃子,桃子就依次一个一个地飞到盘里,最后每个盘里有2个桃子,生动而又形象的演示,使学生懂得把8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2的道理。在教学第二种分法时,则让桃子两个两个地飞到每个盘里,使学生明白8个每2个分一份,可分成4份。在练习时,可出现一组图形,让学生判断是不是平均分,是平均分的怎样列出除法算式?从而加深学生对除法的认识。

3、利用多媒体帮助学生掌握图形的基本知识

为了帮助学生认识几何图形的特征,知道“形”的概念和“数”的概念一样,都是从实际生活中抽象出来的。低年级研究几何图形,只是研究它们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而不涉及其他性质。我采用彩色显示的方式,先让学生看到具体的实物图形,随后隐去实物图形中的色彩、图案,只剩下几何图形,从而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几何图形的表象,突出图形的本质属性。例如,在学习“角的初步认识”时,先显示红领巾、扇子等实物图,再将他们移走引出角的图形。多媒体生动形象直观,演示方法灵活多变,能极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形成表象,启发思维,激发兴趣。

时间单位不像长度、重量单位那样容易用具体的物体表现出来,比较抽象,学生对时针从一个数字走到下一个数字表示1小时,分针走一小格表示1分,秒针走一个小格表示1秒,都不易弄清楚;对小时、分、秒、之间的进率是60,而不是以前所学的满10进1,也会感到不习惯。我在教学“时、分、秒的认识”时,针对上述情况,事先制作了一个大钟表,上面的大格和小格都显示得很清楚,点一下运行,时针、分针和秒针同时运动,点一下暂停,可以让学生读出钟表上的时间,也可拖动秒针或分针自动转动,使学生明白秒针走一圈,分针走一小格,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小格,生动形象地使学生对时、分、秒有了深刻的认识;在教学年、月、日时,也是一样。

五、运用信息技术,辅助中学数学教学需要注意的问题

1、要注意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运用计算机辅助中学数学教学,教师的主导作用不能削弱。计算机人微言轻一种教学手段处于辅助的地位。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备课时不能跟着软件“跑”,上课时,不能跟着屏幕“转”。要注意充分利用教师自身的优势,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2、要注意灵活运用现有课件和适当自制课件相结合。

教学中要认真分析、领会其编排意图,充分运用好该软件。由于该软件有的课件比较长,不利用改变播放顺序、调整播放内容,因此教学中可根据需要将课件化小,然后进行调整,使其更加适合课堂教学的需要。

3、不能忽视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由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思维特点所决定,必须对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不容忽视。一定让学生通过动手触摸实物去感知一些图形的特征,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符合学生的思维特点和年龄特征,有助于学生真正掌握数学知识,有助于其能力的培养。

总之,数学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有着极大的优越性,它毫无疑问的应该成为今后数学教改重要方向,可提高教学效率,减轻学生负担,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但是,要想最大限度的发挥信息按需分技术的作用,关键还在于教师。教师必须首先掌握现代教学手段,能够运用新技术搜集、整理、设计、编制教育消息,开展教育活动。其次还要更新思想观念,跨出传统的教育模式。否则,即使拥有了信息技术装备,也难以充分发挥其效能。参考文献:

篇11:信息技术辅助音乐教学的体会

论文摘要:实验作为物理研究的基本方法,在学习物理知识,探究物理知识上都显得十分重要。实验教学既是物理知识和技能教学的基础,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种主要渠道和有效手段。在中学物理教学中,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和要求,制定计划、设计实验探究掌握物理知识,在实验教学中加强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进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应用信息技术教学已备受同学们的喜爱。利用信息技术进行中学物理实验辅助教学,是许多传统教育无法比拟的,但应用信息技术完成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也不是什么都行,这确实是有利有弊,结合个人多年来的教学实践,我认为此种教学方式值得推敲和改善。本文通过分析我们在中学物理实验教育的现状,如何巧妙应用信息技术进行中学物理实验教学,应用CAI示范在中学物理实验中存在的局限性和团难,更好的搞好中学物理实验教学,推进素质教育发展。

论文关键词:信息技术 中学实验 素质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国家对的重视,实验教学已得到相应的发展,对实验教学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从“普实”工作中可以看出,特别是处在西部的中小学。“普实”确实为我们带来了实验器具,建立了领导小组专管实验教学,完善了实验教学制度。可这些“坛坛罐罐”是些学生玩腻了的东西,没有新鲜感,巧妙应用信息技术完成中学物理实验教学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并会带来与传统实验教学达不到的教学效果。

在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发展,在中小学开展普及实验教学,让学生更直观准确地获取科学知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实验教学更能表现出传统课堂的教学不足,更能让学生高效直观的获取科学文化知识和方法,下面仅以在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经验说明。

一、将现代信息技术与中学物理实验教学整合

信息技术是CAI理论与实践的自然演进和发展的产物。它是以$t3g机、多媒体和网络通讯为基础的教学。将现代化信息技术融合到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中,与中学物理实验教学有机结合,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增进中学物理实验教学效果;另外可以使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培养与中学物理实验教学过程紧密结合起来,让信息技术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工具和获取知识的手段,从而有效地推进中学物理实验教学。这顺应教育信息化潮流的需要,符合我们“素质教育”的要求,在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巧秒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还可以优化课堂教学。

二、现代信息技术辅助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优势

物是研究自然界物质结构、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和物体运动规律的学科。它除传授知识和技能外,更注重物理思想、方法的启发。培训学生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及综合分析能力。物理实验是进行物理教学的主要手段之一,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模拟功能,能够把一些抽象的理论内容,不易观察清楚,难于操作的或现实中不可能直接操作的实验内容,直观的显示屏幕上,形成感性的认识,有利于物理概念理解,物理规律归纳。

1.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模拟物理现象不明显或难以操作的演示实验。如光的直线、日食、月食,让学生有清淅的印象,更深人解日食和月食的成因,实现教学目标。

2.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模拟难以直接再现的物理现象。如:电荷的定向移动、磁场磁感线、核爆炸过程(原子核裂变和聚变)、地震等。通过模拟,并在模拟中加入声音,色彩与之形成对比的现象更加逼真,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受。还可以加深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3.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演示在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受设备、地理位置等限制的实验。如:太空失重、核电站、观察原子结构。这对学生的理解有一个感性认识的帮助。

4.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实验教学可能节省资金和能源,弥补农村中学实验器材不足,减少使用实验耗材。如在中学电学实验中,不少同学总会损坏器材,相应还带来了安全因素。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验不但可以减少损坏器材,还可以增强学生动手能力和实验信心,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相应的安全教育工作更是得到加强。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演示实验,可以帮助学生尽快理解实验结论,防止学生想象力缺乏。如透镜成像演示,物体沿主轴由远及近向透镜移动的过程中像的大小及运动距离变化。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实验教学学生有了实验的感性认识。进而进行理性分析,归纳掌握知识和技能。

三、现代信息技术在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存在的局限性

相关才子以毕业论文对此类问题进行分析:息技术使用不当,会造成违背客观规律的后果,使教学效果适得其反。目前在计机辅助中学物理教学实践中,很大一部分课件是预先设定好的程序来模拟实验,有的学习课件通过建立教学模型,模拟实验仪器、仪表和元件,虚拟实验室,这样限定了学生进行研究性实验,使物理实验失去了探究的作用,没有体验实验,怎能总结经验?这样做将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在实验中需要通过自己的观察获取信息;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科研能力,实验中常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现象,解释这些现象的过程中,思维形式很活跃;还不利于实现因材施教,实验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实验原理,设计思想形式多样,为不同类型的学生提供了发展平台。如果用的模拟来代替实际的实验操作,那么物理实验在教学中应起的作用就无法实现,因为所有的过程都是人为预设的,不会有新的疑问,这不利于素质教育推进,培养的是纸上谈兵,做的“理想”实验。另外现代信息技术还可能造成教师和学生的思维分散,注意力集中不到一块去等。

现代信息技术只是一种辅助教学工具,不可能完全代替教师的作用,也不可能取代实验探究。我们在设计和设施实验教学时,要本着开放学生思维、提高学生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严谨的科学探究精神。合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在物理实验教学中的优势,提供给学生探究学习的空间,让学生自主地学习,以提高教学效率,培养新时期的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上一篇:《让我们承载梦想远航》主题演讲稿下一篇:《雷锋日记选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