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中心规划设计方案

2024-05-26

数据中心规划设计方案(通用6篇)

篇1:数据中心规划设计方案

肃 清 流 毒 影 响 获 得 了 辉 煌 的 成 就,通 过 参 观 学习,认 识 到 了 为 什 么 会 有 腐 败 案 例,知 道 了 要 铭 记 初 心,不 断 的 提 高 自 我 素 质 肃 清 流 毒 影 响 获 得 了 辉 煌 的 成 就,通 过 参 观 学习,认 识 到 了 为 什 么 会 有 腐 败 案 例,知 道 了 要 铭 记 初 心,不 断 的 提 高 自 我 素 质 E llip ticity o f e lb o w p ip e s w ith d ia m e te rs le ss th a n o r e q u a l to 1 5 0 m m m u st b e n o t g re a te r th a n 8 % d ia m e te r o f 2 0 0 m m o r le ss sh a ll n o t b e g re a te r th a n 6 %.W a ll th ick n e ss o f th e p ip e w a ll th in n in g ra te m u st n o t e x ce e d th e o rig in a l 1 5 %.C re a se ro u g h n e ss: d ia m e te r 1 2 5 m m o r le ss, sh a ll n o t e x ce e d 3 m m d ia m e te r le ss th a n o r e q u a l to 2 0 0 m m , n o t m o re th a n 4 m m.7.3.9 sim m e rin g b e n d in g p ro d u ctio n o f sq u a re ste e l tu b e e x te n sio n , to u se th e w h o le tu b e b e n d in g.In te rfa ce if n e ce ssa ry , th e w e ld in g p o sitio n sh o u ld b e lo ca te d in th e m id d le o f th e v e rtica l a rm.7.3.1 0 in sta ll e x p a n sio n jo in ts sh o u ld b e d o n e.If d e sig n is n o t re q u ire d , p ip e co m p e n sa to r le n g th e n sh o u ld co n fo rm to th e re q u ire m e n ts in th e fo llo w in g ta b le : sq u a re sca le le n g th δ x is e q u a l to 1 / 2.P re stre tch to le ra n ce : ca sin g + 5 m m , + 1 0 m m.7.3.1 1 p ip e fo rm , lo ca tio n , sp a cin g sh a ll m e e t th e d e sig n a n d sp e cifica tio n s.7.3.1 2 p ip in g o n b a ck o r re tu rn p ip e a t h ig h e r le v e ls o f th e u p p e r to a u to m a tic v a lv e to in sta ll a d ra in v a lv e b e lo w th e h o rizo n ta l p a rts.7.3.1 3 su p p o rts a n d h a n g e rs o f ch e ck s a n d th e n u m b e r 1)h a n g e r in sta lle d m u st b e ch e ck e d b e fo re in sta lla tio n o f su p p o rts a n d h a n g e rs p a rt m o d e ls, sp e cifica tio n s o f sp rin g s se ttin g v a lu e s, w h e th e r th e m a te ria ls m e e t th e re q u ire m e n ts o f d ra w in g s a n d d o cu m e n ts;2)su p p o rts a n d h a n g e rs o f m a te ria l, size a n d a ccu ra cy sh a ll co n fo rm to th e p ro v isio n s o f th e d e sig n d ra w in g s, m a te ria l te ch n ica l re q u ire m e n ts sh o u ld b e co n siste n t w ith n a tio n a l sta n d a rd s, in d u stry sta n d a rd s a n d te ch n ica l re q u ire m e n ts re la te d to th e a llo y sp e ctru m re v ie w sh o u ld b e ca rrie d o u t;3)p ip e su p p o rts a n d h a n g e rs p a rt p la n t p ro d u ct q u a lity ce rtifica te fo r e a ch v a ria b le sp rin g su p p o rts, co n sta n t su p p o rt h a n g e rs, d a m p e rs, d a m p e r fu n ctio n , th e re sh o u ld b e fa cto ry ca lib ra te d te st 某企业数据中心未来三年规划方案 背景

我企业数据中心是大范围协作的特定设备网络,用来在 Internet 网络基础设施上加速信息的传递。通过实现统一的数据定义与命名规范,集中的数据环境,从而达到数据共享和有效利用的目的。

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企业业务覆盖范围也越来越广,这就对企业的 IT 支撑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

我中心面临的问题:一是需要维护的系统种类越来越多,有大型机,也有小型机,还有PC 服务器,整个运维管理非常复杂。二是应用负载不均衡。有的系统资源使用的利用率非常高,有的系统资源使用率非常的低,一方面我们要不断的扩容,采购新的服务器;另一方面又有一些资源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三是数据量越来越大,数据的价值也越来越大,对数据的管理以及安全有了更高的要求。

为了应对上诉问题,在未来三年,我企业要在现有基础上建立一个易于管理,高效节能,绿色环保,安全可靠的可扩展数据中心。

规划方案

2010 年:整合服务器资源,优化网络环境。

网络设计原则:

高可用性:

网络架构和设备均支持业务系统对服务级别高可靠性的要求,在网络分层部署的架构和设备体系选择以及相关配置上均充分按照高可用的系统设计。

高安全性:

按照立体的安全体系进行设计,分布式部署,使网络具有统一的安全,支持全网的安全联动。

先进性:

网络设备支持先进的高性能体系架构,支持高带宽的数据传输。

分层设计:按照网络核心,汇聚和接入的模型对数据中心按照层次化结构模型进行划分。

核心层:构成整个数据中心局域网的高速交换核心。在核心层设计以高可靠,高速交换为主要原则。

肃 清 流 毒 影 响 获 得 了 辉 煌 的 成 就,通 过 参 观 学习,认 识 到 了 为 什 么 会 有 腐 败 案 例,知 道 了 要 铭 记 初 心,不 断 的 提 高 自 我 素 质 肃 清 流 毒 影 响 获 得 了 辉 煌 的 成 就,通 过 参 观 学习,认 识 到 了 为 什 么 会 有 腐 败 案 例,知 道 了 要 铭 记 初 心,不 断 的 提 高 自 我 素 质 E llip ticity o f e lb o w p ip e s w ith d ia m e te rs le ss th a n o r e q u a l to 1 5 0 m m m u st b e n o t g re a te r th a n 8 % d ia m e te r o f 2 0 0 m m o r le ss sh a ll n o t b e g re a te r th a n 6 %.W a ll th ick n e ss o f th e p ip e w a ll th in n in g ra te m u st n o t e x ce e d th e o rig in a l 1 5 %.C re a se ro u g h n e ss: d ia m e te r 1 2 5 m m o r le ss, sh a ll n o t e x ce e d 3 m m d ia m e te r le ss th a n o r e q u a l to 2 0 0 m m , n o t m o re th a n 4 m m.7.3.9 sim m e rin g b e n d in g p ro d u ctio n o f sq u a re ste e l tu b e e x te n sio n , to u se th e w h o le tu b e b e n d in g.In te rfa ce if n e ce ssa ry , th e w e ld in g p o sitio n sh o u ld b e lo ca te d in th e m id d le o f th e v e rtica l a rm.7.3.1 0 in sta ll e x p a n sio n jo in ts sh o u ld b e d o n e.If d e sig n is n o t re q u ire d , p ip e co m p e n sa to r le n g th e n sh o u ld co n fo rm to th e re q u ire m e n ts in th e fo llo w in g ta b le : sq u a re sca le le n g th δ x is e q u a l to 1 / 2.P re stre tch to le ra n ce : ca sin g + 5 m m , + 1 0 m m.7.3.1 1 p ip e fo rm , lo ca tio n , sp a cin g sh a ll m e e t th e d e sig n a n d sp e cifica tio n s.7.3.1 2 p ip in g o n b a ck o r re tu rn p ip e a t h ig h e r le v e ls o f th e u p p e r to a u to m a tic v a lv e to in sta ll a d ra in v a lv e b e lo w th e h o rizo n ta l p a rts.7.3.1 3 su p p o rts a n d h a n g e rs o f ch e ck s a n d th e n u m b e r 1)h a n g e r in sta lle d m u st b e ch e ck e d b e fo re in sta lla tio n o f su p p o rts a n d h a n g e rs p a rt m o d e ls, sp e cifica tio n s o f sp rin g s se ttin g v a lu e s, w h e th e r th e m a te ria ls m e e t th e re q u ire m e n ts o f d ra w in g s a n d d o cu m e n ts;2)su p p o rts a n d h a n g e rs o f m a te ria l, size a n d a ccu ra cy sh a ll co n fo rm to th e p ro v isio n s o f th e d e sig n d ra w in g s, m a te ria l te ch n ica l re q u ire m e n ts sh o u ld b e co n siste n t w ith n a tio n a l sta n d a rd s, in d u stry sta n d a rd s a n d te ch n ica l re q u ire m e n ts re la te d to th e a llo y sp e ctru m re v ie w sh o u ld b e ca rrie d o u t;3)p ip e su p p o rts a n d h a n g e rs p a rt p la n t p ro d u ct q u a lity ce rtifica te fo r e a ch v a ria b le sp rin g su p p o rts, co n sta n t su p p o rt h a n g e rs, d a m p e rs, d a m p e r fu n ctio n , th e re sh o u ld b e fa cto ry ca lib ra te d te st

汇聚层:各个分区的交换核心是组成整个数据中心局域网的汇聚层。汇聚层提供各个分区内部接入层的汇聚,作为各个分区的对外接入,集中实现接入控制和安全控制。

接入层:在各个分区主机的接入,具有高密度的接入能力,支持基于主机端口的访问控制。

设备选型推荐

根据数据中心建设的统一性原则,数据中心尽量采用相同的设备进行配置,从而保证数据中心整体的易维护和易管理。

针对数据中心今后业务要求高效传输的特点,在骨干层和汇聚层间采用万兆连接减少千兆捆绑带来的复杂配置,同时支持业务未来 3 年的的快速增长。

所以本项目的设备选型推荐以 ZXR10 T240G 万兆 MPLS 路由交换机为核心的高效网络环境。

ZXR10 T240G 万兆 MPLS 路由交换机简介

ZXR10 G 系列万兆 MPLS 路由交换机是中兴通讯推出的新一代的大容量、高性能核心/汇聚路由交换机系列产品,目前提供的设备型号有:ZXR10 T240G、T160G、T64G、T40G 等四款产品。其中 ZXR10 T240G 背板带宽高达 2.16Tbps、交换容量为 1152Gbps,包转发速率为 857Mpps。ZXR10 G 系列具备 L2/L3/L4 线速交换能力,主要定位于运营商 IP 城域网、校园网、电子政务网和大型企事业网等网络的汇聚/核心层。

ZXR10 G 系列万兆 MPLS 路由交换机基于先进的模块化理念进行设计,并采用了基于多处理器并行处理机制和 Crossbar 空分交换结构的体系结构,关键模块均采用可以 1:1 进行冗余备份。ZXR10 G 系列具备 10GE、GE、FE、POS 等各种丰富的接口模块,并全面支持 IPv4、IPv6、MPLS、NAT、组播、QOS、带宽控制等业务功能。ZXR10 G 系列整个系统所具备的高可靠性、高扩展性、强大的业务能力等特点,可以满足各种网络汇聚/核心层的建设需求。

系统特点  电信级可靠性 ZXR10 G 系列交换机系统的主控单元、电源等关键模块均可以进行 1:1 方式的备份,无中断保护系统(Hitless Protection System-HPS)为 ZXR10 G 系列的高可靠性提供了最重要的保证,在配置冗余控制模块的情况下,它能满足最苛刻的可靠性要求。支持基于 EAPS 的 ZESR 智能以太环网技术,支持

.In te rfa ce if n e ce ssa ry , th e w e ld in g p o sitio n sh o u ld b e lo ca te d in th e m id d le o f th e v e rtica l a rm.7.3.1 0 in sta ll e x p a n sio n jo in ts sh o u ld b e d o n e.If d e sig n is n o t re q u ire d , p ip e co m p e n sa to r le n g th e n sh o u ld co n fo rm to th e re q u ire m e n ts in th e fo llo w in g ta b le : sq u a re sca le le n g th δ x is e q u a l to 1 / 2.P re stre tch to le ra n ce : ca sin g + 5 m m , + 1 0 m m.7.3.1 1 p ip e fo rm , lo ca tio n , sp a cin g sh a ll m e e t th e d e sig n a n d sp e cifica tio n s.7.3.1 2 p ip in g o n b a ck o r re tu rn p ip e a t h ig h e r le v e ls o f th e u p p e r to a u to m a tic v a lv e to in sta ll a d ra in v a lv e b e lo w th e h o rizo n ta l p a rts.7.3.1 3 su p p o rts a n d h a n g e rs o f ch e ck s a n d th e n u m b e r 1)h a n g e r in sta lle d m u st b e ch e ck e d b e fo re in sta lla tio n o f su p p o rts a n d h a n g e rs p a rt m o d e ls, sp e cifica tio n s o f sp rin g s se ttin g v a lu e s, w h e th e r th e m a te ria ls m e e t th e re q u ire m e n ts o f d ra w in g s a n d d o cu m e n ts;2)su p p o rts a n d h a n g e rs o f m a te ria l, size a n d a ccu ra cy sh a ll co n fo rm to th e p ro v isio n s o f th e d e sig n d ra w in g s, m a te ria l te ch n ica l re q u ire m e n ts sh o u ld b e co n siste n t w ith n a tio n a l sta n d a rd s, in d u stry sta n d a rd s a n d te ch n ica l re q u ire m e n ts re la te d to th e a llo y sp e ctru m re v ie w sh o u ld b e ca rrie d o u t;3)p ip e su p p o rts a n d h a n g e rs p a rt p la n t p ro d u ct q u a lity ce rtifica te fo r e a ch v a ria b le sp rin g su p p o rts, co n sta n t su p p o rt h a n g e rs, d a m p e rs, d a m p e r fu n ctio n , th e re sh o u ld b e fa cto ry ca lib ra te d te st ZESS 双上行链路智能保护技术。同时,ZXR10 G 系列的 VRRP、STP、LACP 等功能为用户提供了进一步的可靠性保证。

 先进的系统架构

ZXR10 G 系列交换机采用了分布式、模块化设计理念,并采用了基于多处理器并行处理机制和 Crossbar空分交换结构的体系结构,保证了系统优异的转发性能、强大的业务能力和高度的可扩展性。

 强大的增值业务功能 ZXR10 G 系列交换机具有 L2/L3/L4 线速交换能力、具备 Selective QinQ、QoS、MPLS、NAT、带宽控制、组播等高级性能,是定位于网络核心/汇聚层、实现整体网络增值的优选设备。同时,ZXR10 G 系列提供基于硬件的流量分类和记帐、组播以及速率限制和先进的服务质量保证(QoS)机制,可为用户开展增值业务提供强大的支持。

 大容量、高性能 ZXR10 T240G 支持高达 1152Gbps 的无阻塞交换能力和 857Mpps 的路由包转发能力;ZXR10 G 系列支持500K 条第三层路由信息、64K 第二层的 MAC 地址以及 4096 个 VLAN、单板高达 10K 条安全和访问控制策略,保证了数据线速转发的要求。

 高端口密度和线速路由及交换 ZXR10 G 系列交换机具有丰富的接口类型,提供 10GE、GE、FE、OC-48/STM-16 POS、OC-16/STM-4 POS、OC-3/STM-1 POS 等接口。可以真正实现高端口密度和线速路由及交换。

 强大的安全功能

ZXR10 G 系列交换机支持 ACL 安全过滤机制,可提供基于用户、地址、应用以及端口级的安全控制功能,并支持 MPLS VPN 特性。同时,ZXR10 G 系列支持基于端口不同优先级对列的和基于流的入口和出口带宽限制、uRPF、防 DDOS 攻击、SSH2.0 安全管理、802.1x 接入认证及透传,VLAN ID 与 MAC 地址、端口号、IP 地址捆绑等安全功能。此外,系统还具备完善的抗病毒机制,可以为网络运营提供全面的安全保证。

 支持 IPv6 全面实现了各种 IPv6 协议,包括 IPv4 和 IPv6 双协议栈和基于手工配置隧道、自动配置隧道、6to4 隧道等 IPv4 向 IPv6 的基本过渡技术。同时,实现了 IPv6 静态路由,支持 BGP4/BGP4+、RIPng、OSPFv3、ISISv6 等动态路由协议。

 具全面支持二、三 MPLS VPN N

ZXR10 G 系列交换机二层 MPLS VPN 支持 Martini 协议(VPWS)和 VPLS、三层 MPLS VPN 采用 RFC2547bis,具有良好的兼容性,可以与其他主流厂家的设备实现 MPLS VPN 业务的全面互通。

 统一的网管功能 ZXR10 G 系列交换机支持 RFC 1213 SNMP(简单网络管理)协议,带内网管的形式可采用基于 Telnet 的配置管理(CLI 命令行的形式)或基于 SNMP 的配置管理(图形界面的形式),实现基于 NetNuman N31网管平台的统一网管。中兴通讯的 NetNuman N31 数据网管系统,是一个基于新的 Internet 技术,按照自下而上规则设计的高度用户化、电信级、跨平台的数据网络管理平台,可完成对中兴通讯的路由器、以太网交换机、多业务路由交换机、XDSL、WLAN 等各大类数据产品的统一管理和控制。

服务器资源整合肃 清 流 毒 影 响 获 得 了 辉 煌 的 成 就,通 过 参 观 学习,认 识 到 了 为 什 么 会 有 腐 败 案 例,知 道 了 要 铭 记 初 心,不 断 的 提 高 自 我 素 质 肃 清 流 毒 影 响 获 得 了 辉 煌 的 成 就,通 过 参 观 学习,认 识 到 了 为 什 么 会 有 腐 败 案 例,知 道 了 要 铭 记 初 心,不 断 的 提 高 自 我 素 质 E llip ticity o f e lb o w p ip e s w ith d ia m e te rs le ss th a n o r e q u a l to 1 5 0 m m m u st b e n o t g re a te r th a n 8 % d ia m e te r o f 2 0 0 m m o r le ss sh a ll n o t b e g re a te r th a n 6 %.W a ll th ick n e ss o f th e p ip e w a ll th in n in g ra te m u st n o t e x ce e d th e o rig in a l 1 5 %.C re a se ro u g h n e ss: d ia m e te r 1 2 5 m m o r le ss, sh a ll n o t e x ce e d 3 m m d ia m e te r le ss th a n o r e q u a l to 2 0 0 m m , n o t m o re th a n 4 m m.7.3.9 sim m e rin g b e n d in g p ro d u ctio n o f sq u a re ste e l tu b e e x te n sio n , to u se th e w h o le tu b e b e n d in g.In te rfa ce if n e ce ssa ry , th e w e ld in g p o sitio n sh o u ld b e lo ca te d in th e m id d le o f th e v e rtica l a rm.7.3.1 0 in sta ll e x p a n sio n jo in ts sh o u ld b e d o n e.If d e sig n is n o t re q u ire d , p ip e co m p e n sa to r le n g th e n sh o u ld co n fo rm to th e re q u ire m e n ts in th e fo llo w in g ta b le : sq u a re sca le le n g th δ x is e q u a l to 1 / 2.P re stre tch to le ra n ce : ca sin g + 5 m m , + 1 0 m m.7.3.1 1 p ip e fo rm , lo ca tio n , sp a cin g sh a ll m e e t th e d e sig n a n d sp e cifica tio n s.7.3.1 2 p ip in g o n b a ck o r re tu rn p ip e a t h ig h e r le v e ls o f th e u p p e r to a u to m a tic v a lv e to in sta ll a d ra in v a lv e b e lo w th e h o rizo n ta l p a rts.7.3.1 3 su p p o rts a n d h a n g e rs o f ch e ck s a n d th e n u m b e r 1)h a n g e r in sta lle d m u st b e ch e ck e d b e fo re in sta lla tio n o f su p p o rts a n d h a n g e rs p a rt m o d e ls, sp e cifica tio n s o f sp rin g s se ttin g v a lu e s, w h e th e r th e m a te ria ls m e e t th e re q u ire m e n ts o f d ra w in g s a n d d o cu m e n ts;2)su p p o rts a n d h a n g e rs o f m a te ria l, size a n d a ccu ra cy sh a ll co n fo rm to th e p ro v isio n s o f th e d e sig n d ra w in g s, m a te ria l te ch n ica l re q u ire m e n ts sh o u ld b e co n siste n t w ith n a tio n a l sta n d a rd s, in d u stry sta n d a rd s a n d te ch n ica l re q u ire m e n ts re la te d to th e a llo y sp e ctru m re v ie w sh o u ld b e ca rrie d o u t;3)p ip e su p p o rts a n d h a n g e rs p a rt p la n t p ro d u ct q u a lity ce rtifica te fo r e a ch v a ria b le sp rin g su p p o rts, co n sta n t su p p o rt h a n g e rs, d a m p e rs, d a m p e r fu n ctio n , th e re sh o u ld b e fa cto ry ca lib ra te d te st

将现有 15 台服务器部分采用虚拟化技术,减少物理服务器配置,以提高整个运维管理的效率。现有两台小型机已作双机,使其互为备份,通常情况下由其中一台提供应用服务,另一台提供数据库服务,保证系统的负载均衡和数据库安全,假如其中一台出现故障,则将其承担的服务加载到另一台上来完成,待故障恢复后恢复初始的工作状态。2011 年:实现统一的数据备份和全面的容灾方案。

我们将建立一个集中管理、自动化、高速有效、异构平台支持的数据备份保护系统,并能根据各服务器中数据的总量和变化特性充分利用NetBackup数据备份保护系统的层次化和模块化特性,以LAN+SAN的备份模式,实现统一的数据备份和容灾方案。

当今 IT 企业在保护其环境中的数据方面面临多重挑战。数据量急剧增长加之新的法规不断出台,意味着 IT 部门现在在备份时间、恢复时间目标(RTO)以及恢复点目标(RPO)方面要满足更加严格的服务级别协议(SLA)要求。以往的数据保护模式通常比较分散,而且主要基于磁带和物理服务器。永久保留数据似乎并不能应对当今 IT 企业所面临的数据保护挑战。要应对这些数据保护挑战,需要推动 IT 企业探索新一代的信息管理工具。基于磁盘的备份、重复数据删除、虚拟化、归档以及持续数据保护等这些新一代的工具将彻底改变数据保护方式。然而,就管理多点解决方案而言,添加工具往往也意味着增加复杂性。因此,必须采用统一的数据保护方法。

Symantec NetBackup™ 7 简介

NetBackup 7 提供了全面而又集成的方法,可以保护新一代数据中心的数据。NetBackup 7 可以实现先进技术的自动化,并对应用程序、平台和虚拟环境中的操作进行标准化,从而帮助信息化企业简化保护流程。这意味着,企业可以在异构操作系统和存储硬件(包括磁带和磁盘)环境中实现全面保护、有效存储、随处恢复和集中管理。内部重复数据删除、复制和虚拟机防护功能可以帮助客户提高存储效率、基础架构利用率、恢复速度。单一控制台提供多站点监控、分析和报告功能,可以帮助客户标准化操作和风险管理

NetBackup 7 的主要功能

1.内部重复数据删除 2.虚拟机保护既全面又简单 3.借助新 OpsCenter(和 OpsCenter Analytics)实现集中管理和报告 4.通过内置复制功能以及集成的实时保护功能实现高级灾难恢复

内部重复数据删除

数据急剧增长,速度空前,致使企业想方设法削减存储成本。最近几年里,重复数据删除技术已经使信息管理领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简单而言,重复数据删除就是删除重复数据的过程。就数据备份而言,重复数据删除有助于避免执行不必要的任务,如通过网络传输以及存储冗余备份数据。可以采用以下两种方式删除重复数据:在源位置删除或在目标位置删除。由于每个环境都是不同的,因此需要对要备份的数据量和类型以及管理环境中备份与恢复的 SLA 进行全面评估,才能确定最适合指定环境的重复数据删除方法。从广义上讲,.In te rfa ce if n e ce ssa ry , th e w e ld in g p o sitio n sh o u ld b e lo ca te d in th e m id d le o f th e v e rtica l a rm.7.3.1 0 in sta ll e x p a n sio n jo in ts sh o u ld b e d o n e.If d e sig n is n o t re q u ire d , p ip e co m p e n sa to r le n g th e n sh o u ld co n fo rm to th e re q u ire m e n ts in th e fo llo w in g ta b le : sq u a re sca le le n g th δ x is e q u a l to 1 / 2.P re stre tch to le ra n ce : ca sin g + 5 m m , + 1 0 m m.7.3.1 1 p ip e fo rm , lo ca tio n , sp a cin g sh a ll m e e t th e d e sig n a n d sp e cifica tio n s.7.3.1 2 p ip in g o n b a ck o r re tu rn p ip e a t h ig h e r le v e ls o f th e u p p e r to a u to m a tic v a lv e to in sta ll a d ra in v a lv e b e lo w th e h o rizo n ta l p a rts.7.3.1 3 su p p o rts a n d h a n g e rs o f ch e ck s a n d th e n u m b e r 1)h a n g e r in sta lle d m u st b e ch e ck e d b e fo re in sta lla tio n o f su p p o rts a n d h a n g e rs p a rt m o d e ls, sp e cifica tio n s o f sp rin g s se ttin g v a lu e s, w h e th e r th e m a te ria ls m e e t th e re q u ire m e n ts o f d ra w in g s a n d d o cu m e n ts;2)su p p o rts a n d h a n g e rs o f m a te ria l, size a n d a ccu ra cy sh a ll co n fo rm to th e p ro v isio n s o f th e d e sig n d ra w in g s, m a te ria l te ch n ica l re q u ire m e n ts sh o u ld b e co n siste n t w ith n a tio n a l sta n d a rd s, in d u stry sta n d a rd s a n d te ch n ica l re q u ire m e n ts re la te d to th e a llo y sp e ctru m re v ie w sh o u ld b e ca rrie d o u t;3)p ip e su p p o rts a n d h a n g e rs p a rt p la n t p ro d u ct q u a lity ce rtifica te fo r e a ch v a ria b le sp rin g su p p o rts, co n sta n t su p p o rt h a n g e rs, d a m p e rs, d a m p e r fu n ctio n , th e re sh o u ld b e fa cto ry ca lib ra te d te st 重复数据删除解决方案本身可以分为两类:基于软件的和基于硬件的解决方案。InfoPro Group 最近进行的一项调查表明,绝大多数(88%)调查对象对集成到备份应用程序中的重复数据删除解决方案表现出强烈的偏好。1请注意,客户的重复数据删除需求不尽相同,赛门铁克认为,应该在所有位置进行重复数据删除,并且应该在尽可能靠近数据源的位置实施。NetBackup 7 提供了简单而全面的重复数据删除解决方案,可以满足当今企业的各种重复数据删除需求。重复数据删除技术的内置特性意味着无需额外安装任何硬件。客户既可使用自行选择的常用硬件,也可以尽可能充分利用现有的硬件投资。

NetBackup 内置的重复数据删除功能可在以下两个位置执行:

1.在源位置,使用内置到 NetBackup 客户端的客户端重复数据删除技术。

2.在目标位置,使用介质服务器重复数据删除技术或通过 OpenStorage API 集成重复数据删除硬件设备。

虚拟机保护既全面又简单

虚拟化既为数据中心带来了新的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处理虚拟环境时面临的最常见挑战是,备份与恢复速度减慢,存储消耗增多,还要学习和掌握其他技术。NetBackup 7 是在 NetBackup 6.5 屡获殊荣的 VMware® 支持取得成功的基础上开发的,它可以为虚拟环境提供既简单又全面的数据保护。另外,它还集中了 Microsoft Hyper-V™和 VMware 上的备份,通过管理程序集成技术(如 vStorage API)、重复数据删除技术和增量备份技术缩短了备份时间,并实现了高效的单个文件恢复,从而简化了虚拟机保护。NetBackup 7 支持客户端和脱离主机的虚拟机保护。

• 客户端备份:内置重复数据删除功能的 NetBackup 客户端可以直接部署在需要备份的虚拟机中。

• 脱离主机备份:此方法可以实现影响较低的虚拟机脱离主机备份。备份可以从虚拟主机转移到其他位置执行。在执行脱离主机的备份过程中,客户还可以借助数据块级增量备份技术,缩短备份时间并降低存储成本。

通过

OpsCenter 和

OpsCenter Analytics 实现集 中管理和报告功能

随着数据的不断增加,备份和归档操作变得日益复杂,客户发现越来越难以集中管理备份了。这往往会给 IT 员工带来操作开销。除了数据增长和操作复杂性,政府法规和公司治理要求也迫使备份和归档管理员证明遵从备份和归档服务级别要求。另外一项挑战是,备份和归档操作通常是在几乎与业务需求不符,或无法获知企业备份恢复和归档操作成本的闭塞情况下进行的。NetBackup 7 添加了一款新的解决方案,即 NetBackup OpsCenter。OpsCenter 是一款集监控、报告和管理功能于一体的解决方案,旨在帮助用户通过 Web 浏览器集中管理一个或多个 NetBackup 安装程序。OpsCenter 取代了赛门铁克的 NetBackup Operations Manager 和 Veritas™ Backup Reporter,因为它将这两款产品的特性和功能融合到了一个 性能和可用性都有重大改进的产品中。OpsCenter 通过两种方式提供:OpsCenter 和OpsCenter Analytics。OpsCenter 包含在 NetBackup 核心产品中,可以帮助您监控 NetBackup、Symantec Enterprise Vault™、SymantecBackup Exec™ 和 NetBackup PureDisk,并提供相关的警报和操作报告。OpsCenter 服务器是 NetBackup 的一部分,可以部署到主服务器上,用来管理单个域;也可以独立运行,用来管理多个 NetBackup 域。它还可以帮助您执行各种管理任务,如“增加”磁带驱动器,重新启动失败作业,冻结/解冻及其他磁带功能,重新启动服务/后台程序等。

肃 清 流 毒 影 响 获 得 了 辉 煌 的 成 就,通 过 参 观 学习,认 识 到 了 为 什 么 会 有 腐 败 案 例,知 道 了 要 铭 记 初 心,不 断 的 提 高 自 我 素 质 肃 清 流 毒 影 响 获 得 了 辉 煌 的 成 就,通 过 参 观 学习,认 识 到 了 为 什 么 会 有 腐 败 案 例,知 道 了 要 铭 记 初 心,不 断 的 提 高 自 我 素 质 E llip ticity o f e lb o w p ip e s w ith d ia m e te rs le ss th a n o r e q u a l to 1 5 0 m m m u st b e n o t g re a te r th a n 8 % d ia m e te r o f 2 0 0 m m o r le ss sh a ll n o t b e g re a te r th a n 6 %.W a ll th ick n e ss o f th e p ip e w a ll th in n in g ra te m u st n o t e x ce e d th e o rig in a l 1 5 %.C re a se ro u g h n e ss: d ia m e te r 1 2 5 m m o r le ss, sh a ll n o t e x ce e d 3 m m d ia m e te r le ss th a n o r e q u a l to 2 0 0 m m , n o t m o re th a n 4 m m.7.3.9 sim m e rin g b e n d in g p ro d u ctio n o f sq u a re ste e l tu b e e x te n sio n , to u se th e w h o le tu b e b e n d in g.In te rfa ce if n e ce ssa ry , th e w e ld in g p o sitio n sh o u ld b e lo ca te d in th e m id d le o f th e v e rtica l a rm.7.3.1 0 in sta ll e x p a n sio n jo in ts sh o u ld b e d o n e.If d e sig n is n o t re q u ire d , p ip e co m p e n sa to r le n g th e n sh o u ld co n fo rm to th e re q u ire m e n ts in th e fo llo w in g ta b le : sq u a re sca le le n g th δ x is e q u a l to 1 / 2.P re stre tch to le ra n ce : ca sin g + 5 m m , + 1 0 m m.7.3.1 1 p ip e fo rm , lo ca tio n , sp a cin g sh a ll m e e t th e d e sig n a n d sp e cifica tio n s.7.3.1 2 p ip in g o n b a ck o r re tu rn p ip e a t h ig h e r le v e ls o f th e u p p e r to a u to m a tic v a lv e to in sta ll a d ra in v a lv e b e lo w th e h o rizo n ta l p a rts.7.3.1 3 su p p o rts a n d h a n g e rs o f ch e ck s a n d th e n u m b e r 1)h a n g e r in sta lle d m u st b e ch e ck e d b e fo re in sta lla tio n o f su p p o rts a n d h a n g e rs p a rt m o d e ls, sp e cifica tio n s o f sp rin g s se ttin g v a lu e s, w h e th e r th e m a te ria ls m e e t th e re q u ire m e n ts o f d ra w in g s a n d d o cu m e n ts;2)su p p o rts a n d h a n g e rs o f m a te ria l, size a n d a ccu ra cy sh a ll co n fo rm to th e p ro v isio n s o f th e d e sig n d ra w in g s, m a te ria l te ch n ica l re q u ire m e n ts sh o u ld b e co n siste n t w ith n a tio n a l sta n d a rd s, in d u stry sta n d a rd s a n d te ch n ica l re q u ire m e n ts re la te d to th e a llo y sp e ctru m re v ie w sh o u ld b e ca rrie d o u t;3)p ip e su p p o rts a n d h a n g e rs p a rt p la n t p ro d u ct q u a lity ce rtifica te fo r e a ch v a ria b le sp rin g su p p o rts, co n sta n t su p p o rt h a n g e rs, d a m p e rs, d a m p e r fu n ctio n , th e re sh o u ld b e fa cto ry ca lib ra te d te st 高级灾难恢复

考虑到企业目前必须实现的数据恢复 SLA 要求相当严格,IT 部门正在寻找更好的方法来防止数据泄露,缩短关键应用程序的恢复时间,制定可靠的恢复计划。虽然最新的先进存储和备份技术可以逐渐提高本地备份和恢复及远距离灾难恢复的性能,简化相应的操作,但由于它们来自不同的产品和供应商,因此会带来复杂的问题和昂贵的费用,而这也是许多企业难以应用这些技术的原因。在这些关键应用程序中,有很多应用程序都结合使用了基于阵列的快照、复制以及备份到磁带和重复数据删除磁盘等多种方法。企业需要这样一种解决方案:在不增加数据中心复杂性或成本的情况下,让其能够将所有这些技术融合在一起,并提高服务级别。

NBU 7 提供了两种新的灾难恢复方式:

1.复制已删除重复数据的备份数据(内置):NetBackup 使用户不但可以在 WAN 上以电子方式安全复制数据,而且还可以通过 NetBackup 图形用户界面(GUI)对其进行集中管理。由于它只复制不重复的数据,因此可以优化带宽和后端存储。

2.执行实时数据块级复制:NetBackup RealTime 提供了 NetBackup 的实时数据块级异步或同步复制功能。NetBackup Realtime 还可以让您免费复制 NetBackup 目录数据。

这些复制方式可以帮助客户实施完全无磁带的数据保护战略。但是,如果需要磁带存储,可以将数据迁移到灾难恢复位置的磁带设备上。

2012 年:根据需要扩充存储系统以及服务器

建成一个以支持多种主机、多种操作系统、兼容性好的SAN架构存储系统为核心,整合NAS网关和IP网关的多技术存储架构系统。这样的系统架构设计,将高造价的SAN存储方式提供给核心的业务系统。同时又能兼顾其他系统轻量级的数据块访问,满足各种不同层次的应用,保留了之前的存储投入,又避免SAN和NAS两个核心存储平台共存带来的浪费和两个信息孤岛,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信息整合。

NAS 网关通过将 IP 网络连接到基于光纤通道的存储上,架起一座连接 NAS 与 SAN世界的桥梁。这种高度优化的文件服务器帮助企业更好地保护了存储投资。

NAS 网关不仅提供了一种高性价比的整合方法,而且降低了向 SAN 基础设施添加新NAS 应用的费用。

部署连接 SAN 存储的 NAS 网关使管理人员能够将光纤通道和 ATA 等不同类型的存储阵列及多层存储整合在一起,增强灵活性与可伸缩性,提供更高的性能。与传统存储专用设备不同,NAS 网关不受设备中所采用的存储技术的限制,可以访问 SAN 上的多种高性能存储阵列的资源。

NAS 网关使 IP 连接的客户机可以以文件的方式访问 SAN 上的块级存储。它通过标准的文件共享协议(如 NFS 和 CIFS)处理来自客户机的请求。

.In te rfa ce if n e ce ssa ry , th e w e ld in g p o sitio n sh o u ld b e lo ca te d in th e m id d le o f th e v e rtica l a rm.7.3.1 0 in sta ll e x p a n sio n jo in ts sh o u ld b e d o n e.If d e sig n is n o t re q u ire d , p ip e co m p e n sa to r le n g th e n sh o u ld co n fo rm to th e re q u ire m e n ts in th e fo llo w in g ta b le : sq u a re sca le le n g th δ x is e q u a l to 1 / 2.P re stre tch to le ra n ce : ca sin g + 5 m m , + 1 0 m m.7.3.1 1 p ip e fo rm , lo ca tio n , sp a cin g sh a ll m e e t th e d e sig n a n d sp e cifica tio n s.7.3.1 2 p ip in g o n b a ck o r re tu rn p ip e a t h ig h e r le v e ls o f th e u p p e r to a u to m a tic v a lv e to in sta ll a d ra in v a lv e b e lo w th e h o rizo n ta l p a rts.7.3.1 3 su p p o rts a n d h a n g e rs o f ch e ck s a n d th e n u m b e r 1)h a n g e r in sta lle d m u st b e ch e ck e d b e fo re in sta lla tio n o f su p p o rts a n d h a n g e rs p a rt m o d e ls, sp e cifica tio n s o f sp rin g s se ttin g v a lu e s, w h e th e r th e m a te ria ls m e e t th e re q u ire m e n ts o f d ra w in g s a n d d o cu m e n ts;2)su p p o rts a n d h a n g e rs o f m a te ria l, size a n d a ccu ra cy sh a ll co n fo rm to th e p ro v isio n s o f th e d e sig n d ra w in g s, m a te ria l te ch n ica l re q u ire m e n ts sh o u ld b e co n siste n t w ith n a tio n a l sta n d a rd s, in d u stry sta n d a rd s a n d te ch n ica l re q u ire m e n ts re la te d to th e a llo y sp e ctru m re v ie w sh o u ld b e ca rrie d o u t;3)p ip e su p p o rts a n d h a n g e rs p a rt p la n t p ro d u ct q u a lity ce rtifica te fo r e a ch v a ria b le sp rin g su p p o rts, co n sta n t su p p o rt h a n g e rs, d a m p e rs, d a m p e r fu n ctio n , th e re sh o u ld b e fa cto ry ca lib ra te d te st

当网关收到客户机请求后,将该请求转换为向存储阵列发出的块数据请求。存储阵列处理这个请求,并将处理结果发回给网关。然后网关将这个块信息转换为文件数据,再将它发给客户机。对于最终用户来说,这个过程是无缝和透明的。

NAS 专用设备与网关之间的区别在于它们与存储连接的方式。NAS 专用设备直接与安装在专用设备中的存储连接。

而与 IP 网络连接的 NAS 网关连接在一台光纤通道交换机上,交换机则连接到光纤通道存储阵列上。利用这种方法,NAS 网关可以访问 SAN 上连接的多个存储阵列中的存储资源。

从网关到 SAN 的物理连接经过网关中的 1Gbps 或 2Gbps 光纤通道主机总线适配器。主机总线适配器使用光纤连接到 SAN 上的光纤通道交换机。交换机同时连接在存储子系统上。

一旦 NAS 网关物理地连接在 SAN 上,管理人员就必须从存储阵列为网关配置合适分区。多数情况下,存储端口可以在 NAS 网关与 SAN 上的其他应用服务器之间共享。

NAS 网关由于支持不同的 SAN 连接设备,混合搭配多层存储并且使用已有的管理工具管理 SAN 数据,因而优化和延长了存储资源的使用寿命。因此,用户可以降低管理费用,避免不必要的硬件采购,提高 SAN 连接的存储阵列高端特性利用率。

总结 构建数据中心应该注重节能和可持续发展,因为随着业务的发展,机房随时可能进行改建和扩建。数据中心的建设不仅仅是服务器、存储等设备的性价比问题,数据中心本身的建设也要遵循环保规范。一般来说,一提起数据中心的绿色环保措施,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减少能耗、增添能效、减少空调数量以便节省能源等,措施基本都集中在对硬件设备的改造上。软件同样也是实现数据中心绿色节能环保的主要手段。软件为绿色数据中心做的最大贡献体现在,软件可以改变数据中心中数据系统的架构,从而带来服务器使用数量以及服务器中各种硬件设备的减少,由此实现绿色数据中心的目标。

篇2:数据中心规划设计方案

从体系结构上讲,数据中心的建设主要应该包含以下几个部分:(1)接入交换设备

在SAN的数据中心网络里,接入层交换设备主要是与服务器群相连,从可靠性考虑,也可将接入层与汇聚层设备融合在一起,服务器直接挂在汇聚层设备上,这样就要求汇聚层设备具备接入层设备的一些特性;

(2)服务器群

按照分区的原则,根据业务功能划分服务器群属于不同的分区,对这些分区的服务器进行访问控制,安全管理等操作,同时服务器又按照应用进行分层,如分为Web服务器,应用服务器,Database服务器,根据各层的安全级别不同分层进行控制;各项业务的数据也主要集中在服务器上,这样数据中心就形成一个网络上的存储和流通的中心,形成网络中数据交换最集中的地方;

(3)存储/备份

SAN是目前新兴的存储技术,也是我们建议的郑燃集团存储解决方案,它也解决了基于IP的存储传输及本地备份和异地容灾备份的问题,同时出于成本等方面考虑,部分小的数据中心可以采用服务器方式的备份;这是一块相对独立的安全区,也是数据量交互非常大的一块区域;

(4)安全防护

数据中心的资源是我们重点保护的地区,从数据中心的入口到各服务器区的入口都实施安全控制,各服务器群分级保护,确保所有对数据中心的访问都在安全控制范围内进行,防止任何入侵攻击,将安全渗透到网络结构,设备特性,数据资源,用户管理,形成一道道天然的保护屏障;

(5)管理

数据和管理分离是方案的一大特点,这样可以确保对网络的管理不受数据的影响,使各网络设备实时出于网络系统管理之中,不受任何攻击的干扰,同时对网络情况进行监控,网络故障能得到实时处理。4.2.2.5.2 存储系统规划要求

数据中心存储系统应具备如下功能:(1)海量存储

大量的数据资料和多媒体资料的存储和发布是数据中心应用的核心,拥有一套或多套大容量的存储系统是保证数据安全性和服务连续性的关键。海量存储不仅要求存储系统具有超大容量,而且硬件的可靠性、容量的灵活扩展、简便的安装维护管理也会提高应用的效率。

(2)传输能力

数据中心为郑燃集团内部用户提供丰富的数据资料,并且是众多信息化应用的后台,整个系统的性能有着较高的要求,包括存储系统与服务器之间的大容量、高频率的I/O传输,设备内部的总线传输带宽,服务器的网络性能和响应能力等都应是关注的焦点。

(3)管理和备份功能

数据中心数据量巨大,因而存储的规划、管理、数据备份方面的工作是保证可靠应用的前提,所以,配置先进的管理、备份工具能够高效地管理海量数据。4.2.2.5.3 存储系统设计目标

方案应该针对郑燃集团数据中心的需求而设计,设计的存储方案应具有以下特点:

(1)具备极高的安全性

存储系统采用的是应用与数据分离的方式和结构,因此,系统必须考虑如何保障应用服务器与存储系统的连接与访问的安全性。

(2)先进的体系结构

应采用先进、成熟的技术,使存储系统整体上具有很快的响应速度和更高的数据带宽,可以长时间承受大量用户极高的访问频率和访问速度。同时,还必须保障系统具有良好的架构,产品具备良好的扩充性。

(3)高可用性保障,关键应用无单点故障

数据中心所有应用数据集中后,数据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将非常重要,因而,存储系统应具备冗余配置,减少单点故障,从而能够支持对数据中心所有应用服务器的不间断访问。以及实现可靠的系统备份、恢复和实现重要的历史数据有效归档及恢复,为应用系统提供高可用性保障,使用可靠、便捷、功能强大的管理软件,实现自动化数

据存储、减少对人工干预的依赖。

(4)系统应具有较高的性价比

应采用优良的系统设计及多种存储架构,并充分考虑到存储系统的性能、价格、使用寿命以及系统投产后的后续成本等因素,以较经济的方式建成适应多种业务、稳定可靠的存储资源,满足未来数年数据中心网络对存储容量、性能的要求,保证系统具有良好的性价比。

(5)系统应具有良好的兼容性

存储系统应能够同网络、主流的操作系统、主流的服务器平台、数据库系统、应用软件较好地结合,并保证应用系统在升级后能够进行平稳的数据迁移及系统过渡。4.2.2.5.4 存储系统规划

针对郑燃集团数据中心对存储区域网络的要求及网络状况,首先需要考虑的就是解决数据存储的系统多样性和零散性,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我们建议采用智能化的海量存储及备份系统来实现。通过分析,我们认为,存储系统主要包括六个主要的模块:

基于SAN的网络集中存储: 使用智能化的高速海量存储系统 存储虚拟化 SAN管理 高可用系统 网络数据备份

下面将对这几个模块做详细的描述。基于SAN的网络集中存储

对于数据中心的核心存储架构,我们建议采用以数据和存储为核心的集中存储系统结构。以数据和存储为中心可以极大地保护投资,有效利用存储空间,降低用户管理费用,从而确保整体拥有成本最低。降低管理难度,维护数据管理的统一性。提高电子化数据管理的可靠性。数据的集中化管理,能够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保证电子化数据的可靠性。

以数据和存储为中心必然对整个存储系统性能有很高的要求,本规划方案选用集中式、高性能、大容量、智能化的存储区域网(Storage Area Network,简称SAN)来构建新一代计算中心存储环境。所谓存储区域网是指在服务器之后的高速子网络,它利用硬件、软件和光纤通道技术把所有与存储设备相关的处理工作移往一个集中的环境,使数据网络可以处理关键性任务。而信息存储则可通过存储区域网通信,从而消除I/O 瓶颈,提高系统性能。SAN一改过去以服务器为中心的存储模式,以数据存储为中心,采用伸缩的网络拓扑结构,通过IP连接方式,提供SAN内部任意节点之间的多路可选择的数据交换,并且将数据存储管理集中在相对独立的局域网内。SAN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在异构环境中最大限度的数据共享和可管理性。存储区域网是未来存储系统发展的方向。

使用智能化的高速海量存储系统

使用智能化的高速海量存储系统,可以提供足够的数据存储空

间,采用冗余硬件、RAID技术以及动态备用磁盘提供高数据完整性,存储系统本身的高速缓存CACHE功能提高数据的读写速度,从而增强系统处理交易的总体性能。

提供高可靠性的数据存放,通过存储系统的可靠性设计以及磁盘镜像、RAID技术,保证存储介质内数据的可靠性。

可以实现较高的外部共享磁盘容量,存储设备的最大磁盘容量都可达到几十个TB。根据存储数据量需求,可配置可用容量,供数据存储使用,随着数据量增大,将来可以扩充磁盘数目增加容量。

可在在以后进行平滑的升级并继续使用,做到很好的投资保护。选用产品必须支持连接多种服务器平台,充分保证了将来主机升级到更高档次服务器后,能快速可靠地连接到存储系统,避免了系统升级时需要重新购买存储设备的投资。

高效而可靠的磁盘阵列备份和灾难备份,可以利用SAN的特点实现高速安全的数据备份,保证恢复数据的可用性和完整性,并可用于将来建立远程灾难备份中心,实现数据异地备份。在发生灾难事故时,通过将应用系统切换到灾难备份中心主机,保证系统能够继续运行,对外服务不会中断。

可利用存储软件进行多个镜像备份,利用备份软件通过生产数据卷的镜像备份卷,提供快速拷贝,可实现以下功能:

缩短备份时间。系统管理员可在镜像备份卷脱离生产卷以后,通过备份机挂接镜像备份卷,进行磁带/磁盘备份,在磁带/磁盘备份完成之后,再将镜像备份卷与生产卷重新同步。这样,备份由原来的磁

带拷贝变成镜像备份卷脱离生产卷的操作,使系统真正实现7*24小时对外服务。

实时数据采集。测试需要使用实时数据时,把镜像备份卷与生产卷脱离,然后挂接到开发机供测试使用。在完成测试后,将该备份卷与生产卷重新进行镜像,使备份卷与生产卷同步,可提供下次测试使用。这样进行的实时数据采集不会影响系统的运行,可在任意时间点进行。

存储虚拟化

存储虚拟化是一个抽象的定义,它并不能够明确地指导我们怎么去比较产品及其功能。这个定义只能用来描述一类广义的技术和产品。存储虚拟化同样也是一个抽象的技术,几乎可以应用在存储的所有层面:文件系统、文件、块、主机、网络、存储设备等等。

SNIA的存储网络字典里是这样定义的:虚拟化——通过将一个(或多个)目标(Target)服务或功能与其它附加的功能集成,统一提供有用的全面功能服务。典型的虚拟化包括如下一些情况:屏蔽系统的复杂性,增加或集成新的功能,仿真、整合或分解现有的服务功能等。虚拟化是作用在一个或者多个实体上的,而这些实体则是用来提供存储资源或服务的。

存储虚拟化是一个SAN里面的存储中央管理、集中管理,这是虚拟化的一个特点,一个突出的地方。任何一个企业的存储利用的是一个非常模式性的东西,特别是不能共享存储空间的时候,就需要去买很多存储,而不能用其他人空闲的存储。

SAN管理

随着SAN 备受关注,如何将这种新的环境管理起来成为存储管理软件的一大热点。SAN管理软件是提供存储合并和共享、管理、访问、安全及其他服务的产品。SAN管理的核心是实现存储设备共享的软件,该软件把SAN上不同的存储设备转化成可以通过任意授权主机访问并可以从中央位置管理的虚拟存储池。

在存储共享方案中,物理/逻辑关系都被打破,文件系统和物理资源间建立起一个虚拟层。虚拟层将文件系统映射到物理资源上,并对存储设备的分配进行管理,这样SAN上所有的存储设备都可以表现为一个单独的(或多重的)可通过SAN上的任意服务器访问的磁盘映像。

高可用系统

对于数据中心中最为重要的管理系统,由于其系统与数据的特殊性,通常将其系统分别安装在两台服务器上,数据库存放在稳定的、可靠的核心存储设备上,两台运行管理系统的服务器之间实施集群系统,以确保数据中心的管理系统的持续可用。由于目前的作为初期的存储项目,建议先采用企业级的智能存储系统作为数据中心的数据中心。

网络数据备份

考虑到数据中心数据及应用系统的重要性,建议将其各主要系统平台及数据库做全面的备份或容灾设计。即使保证了核心业务系统的不间断运行,但是仍有必要对整个系统做妥善的备份,同时,对其他

各PC-Server的操作系统、应用及数据库系统也需要建立完善的备份策略,以确保数据中心的管理系统稳定、可靠、持续可用。

综合以上情况考虑及SAN的存储整合实施需求,方案设计将存储设备集中存放在网络中心机房,将服务器通过IP方式与存储设备连接,可以直接访问SAN中的集中存储设备,其它的如VPN服务器、防病毒服务器等则不需要接入SAN。

总之,当系统完成后,郑燃集团的应用系统应具有一个能够符合未来发展(包括业务和技术)的可靠的基础构架。信息的可用性、可靠性、可管理性、系统的可扩展性和灵活性将大大提高,以满足目前及未来的业务发展及科学管理的需要。4.2.2.5.5 网络拓扑描述

规划方案采用SAN的方式实现数据中心的集中存储,同时,考虑到集中存储的可靠性,方案应考虑建设灾备中心。

整个系统服务器群和存储系统均以千兆网线联接至数据中心两台互为热备份的全千兆交换机。存储控制器后端通过4条FC光纤通道连接磁盘阵列柜。存储控制器前端经由全千兆以太网交换机连接服务器。

主存储系统建议使用较为高端的SAN存储阵列,该系统应该是完全模块化结构,应能提供上百T的存储容量。

备份存储系统建议使用中端的SAN 存储阵列,该系统也应该是完全模块化结构,应提供不小于10T的存储容量。

4.2.2.5.6 负载均衡设计

(1)定义

负载均衡是由多台服务器以对称的方式组成一个服务器集合,每台服务器都具有等价的地位,都可以单独对外提供服务而无须其他服务器的辅助。通过某种负载分担技术,将外部发送来的请求均匀分配到对称结构中的某一台服务器上,而接收到请求的服务器独立地回应客户的请求。

(2)作用

如果发现Web站点负载量非常大时,应当考虑使用负载均衡技术来将负载平均分摊到多个内部服务器上。如果有多个服务器同时执行某一个任务时,这些服务器就构成一个集群(clustering)。使用集群技术可以用最少的投资获得接近于大型主机的性能。

(3)类型

目前比较常用的负载均衡技术主要有: 基于DNS的负载均衡

通过DNS服务中的随机名字解析来实现负载均衡,在DNS服务器中,可以为多个不同的地址配置同一个名字,而最终查询这个名字的客户机将在解析这个名字时得到其中一个地址。因此,对于同一个名字,不同的客户机会得到不同的地址,他们也就访问不同地址上的Web服务器,从而达到负载均衡的目的。

反向代理负载均衡

使用代理服务器可以将请求转发给内部的Web服务器,让代理服

务器将请求均匀地转发给多台内部Web服务器之一上,从而达到负载均衡的目的。这种代理方式与普通的代理方式有所不同,标准代理方式是客户使用代理访问多个外部Web服务器,而这种代理方式是多个客户使用它访问内部Web服务器,因此也被称为反向代理模式。Apusic负载均衡器就属于这种类型的。

基于NAT的负载均衡技术

网络地址转换为在内部地址和外部地址之间进行转换,以便具备内部地址的计算机能访问外部网络,而当外部网络中的计算机访问地址转换网关拥有的某一外部地址时,地址转换网关能将其转发到一个映射的内部地址上。因此如果地址转换网关能将每个连接均匀转换为不同的内部服务器地址,此后外部网络中的计算机就各自与自己转换得到的地址上服务器进行通信,从而达到负载分担的目的。

由于目前现有网络的各个核心部分随着业务量的提高,访问量和数据流量的快速增长,其处理能力和计算强度也相应地增大,使得单一的服务器设备根本无法承担。在此情况下,如果扔掉现有设备去做大量的硬件升级,这样将造成现有资源的浪费,而且如果再面临下一次业务量的提升时,这又将导致再一次硬件升级的高额成本投入,甚至性能再卓越的设备也不能满足当前业务量增长的需求。

针对此情况而衍生出来的一种廉价有效透明的方法以扩展现有网络设备和服务器的带宽、增加吞吐量、加强网络数据处理能力、提高网络的来实现的,在DNS中为多个地址配置同一个名字,因而查询这个名字的客户机将得到其中一个地址,从而使得不同的客户访问不

同的服务器,达到负载均衡的目的。DNS负载均衡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方法,但是它不能区分服务器的差异,也不能反映服务器的当前运行状态。

代理服务器负载均衡

使用代理服务器,可以将请求转发给内部的服务器,使用这种加速模式显然可以提升静态网页的访问速度。然而,也可以考虑这样一种技术,使用代理服务器将请求均匀转发给多台服务器,从而达到负载均衡的目的。

地址转换网关负载均衡

支持负载均衡的地址转换网关,可以将一个外部IP地址映射为多个内部IP地址,对每次TCP连接请求动态使用其中一个内部地址,达到负载均衡的目的。

反向代理负载均衡

普通代理方式是代理内部网络用户访问internet上服务器的连接请求,客户端必须指定代理服务器,并将本来要直接发送到internet上服务器的连接请求发送给代理服务器处理。反向代理(Reverse Proxy)方式是指以代理服务器来接受internet上的连接请求,然后将请求转发给内部网络上的服务器,并将从服务器上得到的结果返回给internet上请求连接的客户端,此时代理服务器对外就表现为一个服务器。反向代理负载均衡技术是把将来自internet上的连接请求以反向代理的方式动态地转发给内部网络上的多台服务器进行处理,从而达到负载均衡的目的。

混合型负载均衡

在有些大型网络,由于多个服务器群内硬件设备、各自的规模、提供的服务等的差异,我们可以考虑给每个服务器群采用最合适的负载均衡方式,然后又在这多个服务器群间再一次负载均衡或群集起来以一个整体向外界提供服务(即把这多个服务器群当做一个新的服务器群),从而达到最佳的性能。我们将这种方式称之为混合型负载均衡。此种方式有时也用于单台均衡设备的性能不能满足大量连接请求的情况下。

(4)网络负载均衡技术

网络负载均衡服务在Windows 2000 高级服务器和Windows 2000 数据中心服务器操作系统中均可得到。网络负载均衡提高了使用在诸如Web服务器、FTP服务器和其它关键任务服务器上的因特网服务器程序的可用性和可伸缩性。运行Windows 2000的单一计算机可以提供有限级别的服务器可靠性和可伸缩性。但是,通过将两个或两个以上运行Windows 2000 高级服务器的主机连成群集,网络负载均衡就能够提供关键任务服务器所需的可靠性和性能。

每个主机运行一个所需服务器程序的独立拷贝,诸如Web、FTP、Telnet或e-mail服务器程序。对于某些服务(如运行在Web服务器上的那些服务)而言,程序的一个拷贝运行在群集内所有的主机上,而网络负载均衡则将工作负载在这些主机间进行分配。对于其他服务(例如e-mail)只有一台主机处理工作负载,针对这些服务,网络负载均衡允许网络通讯量流到一个主机上,并在该主机发生故障时将

通讯量移至其它主机。

网络负载均衡配置概述

网络负载均衡是Windows 2000的一个网络驱动程序。它的操作对TCP/IP网络栈而言是透明的。

为确保网络性能达到最优,网络负载均衡通常使用一个网络适配器来处理客户到群集的通讯量,而其它对服务器的网络通讯量则经由一个单独网络适配器。然而,第二个网络适配器是不需要的。

来自负载均衡服务器应用的数据库访问

某些服务器程序需要访问由客户请求来更新的数据库。当这些程序的负载在群集内得到均衡分配时,相关的更新工作则应保持同步状态。每个主机均使用一个本地、独立的数据库拷贝,而该数据库在必要时可脱机并入。另一种方法是,群集主机能够共享对一个独立的网络数据库服务器的访问。也可以组合使用这些方法。例如,静态Web网页能够在全部群集服务器间进行复制,以确保快速访问和全面容错。但是,数据库访问请求将转发至为多个Web服务器进行更新处理的公共数据库服务器。

某些关键任务程序可能需要使用高度可用的数据库引擎以确保全面容错。逐渐地,具有群集识别能力的数据库软件将得到部署,用以在整个群集模式中提供具有高度可用性与可伸缩性的数据库访问。Microsoft SQL Server就是一个例子,它能够使用群集服务功能以双节点方式进行部署。群集服务可确保在一个节点发生故障的情况下,剩余的节点将承担起故障电脑的职责,这样,就能够为Microsoft

SQL Server 客户提供近乎连续的服务。由于两台电脑共享一个公共磁盘子系统,则上述功能是可以实现的。

通过讨论在以下两个群集解决方案之间进行比选是十分重要的。第一方案,网络负载均衡主要是分配引入的传输控制协议/网际协议(TCP/IP)通讯量;加入这一解决方案的计算机形成一种群集。第二方案,群集服务主要是提供从一台计算机到另一计算机的故障应急服务;加入这一解决方案的计算机形成另一种群集。网络负载均衡群集通常运行Web服务器程序。群集服务通常运行数据库程序(当与网络负载均衡联合使用时)。通过将两个群集连接在一起以互补方式发挥作用,用户创建了全面群集解决方案。

网络负载均衡如何工作

网络负载均衡为共同工作且使用两个或两个以上主机群集的Web服务器提供了高度可用性和可伸缩性。因特网客户使用单一的IP地址(或一个多主主机的一组地址)访问群集。客户不能将单一服务器从群集中区分开来。服务器程序不能识别它们正运行于一个群集中。但是,由于网络负载均衡群集即使在群集主机发生故障的情况下仍能提供了不间断的服务,故而,它与运行单一服务器程序的单一主机大相径庭。与单一主机相比,群集还能对客户需求做出更迅捷的反应。

网络负载均衡通过在主机发生故障或脱机的情况下将网络通讯量重新指定给其它工作群集主机来提供高度的可用性。与脱机主机现存的连接虽然丢失,但因特网服务仍然处于可用状态。在大多数情况下(例如,就Web服务器而言),客户软件会自动重试发生故障的连接,而且,客户仅需几秒的延迟即可收到响应。

网络负载均衡通过在群集的一个或一个以上虚拟IP地址当中分配引入的网络通讯量来提供伸缩能力。群集中的主机于是对不同客户请求做出响应,即使是来自同一客户的多重请求也如是。例如,Web浏览器可能在单一Web网页内获得群集内不同主机处的多重映射。这就加速了处理过程并缩短了对客户的响应时间。

网络负载均衡使在一个子网上的全部群集主机能够为群集的主IP地址(以及多主主机上的额外IP地址)同时检测引入的网络通讯量。在每个群集主机上,网络负载均衡驱动程序充当了一个介于群集适配器驱动程序和TCP/IP栈之间的过滤器,以这种方式使主机能够收到一部分引入的网络通讯量。

网络负载均衡使用全面分布式的算法来从统计意义上将引入的客户映射到基于IP地址、端口和其它信息的群集主机上。在检查收到的数据包时,所有主机均同步执行这种映射以迅速决定哪个主机应处理该数据包。除非群集主机数量发生变化,该映射会保持不变。网络负载均衡过滤算法在数据包处理程序方面要比在集中负载均衡程序方面高效得多,而这必须修改并重发数据包。这就使网络负载均衡能够提供高得多的聚集带宽。通过直接在群集主机上运行,网络负载均衡的性能并不受某一代处理器或网络技术的局限。

群集通讯量的分配

网络负载均衡控制对从因特网客户到群集内选定主机的TCP与用户数据报协议(UDP)通讯量的分配,做法如下:在配置了网络负

载平衡以后,对群集IP地址的引入客户请求由群集内的所有主机收到。网络负载平衡在这些数据报到达TCP/IP协议软件之前,就对这些数据报进行过滤以指定TCP和UDP端口。网络负载平衡只管理TCP/IP中TCP和UDP协议,并以逐端口方式控制它们的活动。

除了流向指定端口的TCP和UDP通讯量之外,网络负载均衡不控制任何引入的IP通讯量。网络负载均衡不对网际控制报文协议(ICMP)、网际组成员协议(IGMP)、地址解析协议(ARP)或其它IP协议进行过滤。所有这些通讯量均不加修改地传递给在群集内全部主机上的TCP/IP协议软件。因为有了TCP/IP的稳定性及其处理重复数据报的能力,其它协议就能够在群集环境内正确运转。可是,当使用群集IP地址时,可能预期从特定的点到点TCP/IP程序(比如ping)中看到重复的响应。这些程序能够通过为每个主机使用专用的IP地址来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

集中收敛

网络负载均衡主机通过在群集内定期交换组播或广播消息来协调彼此间的活动。这就使它们能够监控群集所处的状态。当群集所处状况发生变化时(比如主机故障、脱离或加入群集),网络负载均衡就会调用一个称为集中收敛的处理过程,在这个处理过中,主机之间将交换消息以确定一个新的、持续的群集状态,并推举一个具有最高优先级的主机充当新的缺省主机。当群集的全部主机就新的群集状态达成一致时,它们就会将集中收敛的完成记入Windows 2000的事件日志。

在集中收敛期间,除非故障主机没有收到服务,主机将一如继往地处理引入的网络通讯量。客户对工作主机的请求是不受影响的。在集中收敛完成时,故障主机的通讯量会重新分配给剩余主机。负载均衡通讯量将在剩余宿主间分配,从而达成特定的TCP或UDP端口间最大可能的负载均衡。如果一个主机添加到群集中,集中收敛会允许该主机接管处理端口的任务,并由此使之具备最高的优先级;同时,集中收敛还将使该主机分到它所应负担的负载均衡通讯量份额。群集扩展不会影响正在进行的群集操作,并且保证对因特网客户和服务器程序而言是以透明方式实现的。可是,在客户的相似性被选定的情况下,群集扩展会影响到跨越多重TCP连接的客户话路,这主要是因为在连接之间可能将客户映射到不同的群集主机上去了。

网络负载均衡假定只要主机参加了群集宿主间的正常消息交换,那么,它就在群集内处于正常运转状态。如果其它主机在若干期间均未收到对消息交换的响应,它们就会启动一个集中收敛操作以重新分配先前由故障宿主承担的负载。能够控制消息交换的周期和用来决定启动集中收敛操作的通信遗漏次数。以上两者各自的默认值分别为1000毫秒(1秒)和5次。由于上述参数不常修改,因此,它们不能在“网络负载均衡属性”对话框中进行设置。必要时,这些参数可在系统注册表中以手工方式加以调整。4.2.2.5.7 数据安全控制

(1)数据备份管理要求

日常的数据备份管理:由于系统数据量大,如果由人工来进行数据的备份工作将给系统管理带来很大的工作量。工作人员的情绪化,每天备份日程的变化,误操作等都可能造成可靠性得不到保障,难以形成制度化。一旦备份人员外出、生病等都可能导致备份工作中断。

重要文件的定期归档:建立对重要文件的定期归档管理策略,将重要的文件保护起来,实现对历史数据的长期保留和快速查询。

分级存储管理:建立对文件的分级存储管理策略,使得文件能够自动在不同的存储介质之间迁移。

存储介质管理:随着计算机的运行,用来存储数据的磁带介质越来越多,我们应将磁带有效的管理起来并建立电子标签;如果介质中没有电子标签,一旦人工标签脱落导致发生混乱,要想知道介质上数据的内容就会很难。

系统灾难恢复:实现火灾、地震等灾难后的系统重建和业务数据运作。

应用数据库在线备份:针对打开状态的应用数据库提供接口实现在线备份。做到不停止运行进行在线备份,实现连续运行以提供每天24小时不间断服务。

(2)数据备份主要内容

系统数据备份:操作系统、应用系统数据,支持AIX、HP-UX、Sun、WindowsNT、Linux等混合应用平台。

应用数据库7×24小时在线备份。

应用数据文件备份:是指备份用户系统内的一些重要的数据文

件,这些文件是基于相应的文件系统的。

远程数据文件备份:从中心服务器上备份中心服务器上的数据和重要信息文件。

(3)数据备份工具

使用Tivoli Storage Management(TSM)企业备份软件,实现统一制定策略、集中备份的方案,它具有以下特点:

自动化、智能化的备份和恢复能力。

系统管理员通过定制TSM的策略机制来安排数据备份和恢复,可以指定需要备份的数据、备份设备及备份周期等各相关项。灵活的TSM中心日程表,可以安排合适的备份时间,避开网络高峰时段,优化网络资源的使用。TSM自带的关系数据库能够跟踪每个文件的每个备份版本,标识磁带卷及保留其他管理信息。TSM避免了备份工作中的人工操作,提高系统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降低了管理费用。

开放的解决方案。

TSM的客户机端为超过30种操作系统平台提供备份和恢复服务,服务器端可运行在多种平台上,包括AIX,WindowsNT,HP-UX,SunSolaris,MVS等。它能够备份及恢复分布式数据、应用和数据库,包括DB2,Oracle,Sybase,Informix,MicosoftSQLServer,MicosoftExchangeServer,Lotus应用和SAP/R3。

有效的存储管理。

TSM服务自动将不常用的数据从昂贵的磁盘移到磁带库或磁带库上。目的是尽量利用现有存储设备的资源,减少磁盘的升级,降低管

理费用。

灾难恢复,简单易行。

当系统出现错误或遭受自然灾害时,系统管理员按照详细的恢复指令,可将系统回复到最新备份版本的状态。利用DRM,系统管理员能够定制该计划,指定数据异地备份的地点;必要时,恢复TSM服务器到另一个站点。

快速备份和恢复

越来越多的公司要求计算机系统一周7天、一天24小时地运作。他们需要更快、更可靠的数据备份方案,备份窗口越小越好。TSM从各方面作了优化,以加速备份和恢复的过程。

TSM支持全盘备份和独一无二的“永久增量备份”方式。永久增量备份是指:初始时做所有数据文件的全盘备份,以后只备份新的或改动过的文件。这种方式减少了备份时间和所需的存储容量,减轻了网络负担。当然,仅有强大的备份功能还不够,更重要的是恢复。TSM可以帮助用户在发生意外事故或灾难后迅速、可靠地恢复系统。TSM运用其独有的“磁带配置”和“磁带重用”技术,使每个客户机的每天的备份数据都对应放在一盒或一组磁带上,使得TSM能够用最少的磁带数作全盘恢复。这是一种迅速、可靠的数据恢复方式。

简单易用的图形界面

它帮助用户非常容易的完成基本的备份和恢复。并支持“断点继续”的恢复方式,提供一个过程指示器,增强了搜索功能,支持目录树备份。系统管理员可以通过基于WEB的管理者界面,从企业网的任

何地方来管理TSM服务器。

存储器共享和灾难防护

一些企业中有多个TSM服务器,新版TSM提供了ServertoServerCommunication选件,使数据能在TSM服务器间迁移,多个服务器可共享存储设备,如大型磁带库。这一功能允许TSM服务器相互备份,所以,可以用来实现类似在线灾难恢复的功能。

提高效率

TSM的中心控制功能帮助企业有效利用资源,提供全面控制管理能力;数据操作的中心日志为管理存储设备状态提供方便;集中监视功能可与系统管理工具如Tivoli、HPOpenView、CAUnicenter和NetView结合,通过SNMP协议管理网络存储。

系统管理员可在Server端设置Client端选项,对Client分组等,避免重复的设置工作。

TSM数据库和Server的实时信息都可通过SQL界面被访问或报告。在Client端32位Windows平台上,还可通过ODBC将数据引入MicosoftExcel和Access,或Lotusl-2-3和LotusApproch中,以建立查询,产生报表。

TSM提供了完备的、可伸缩的存储管理方案,注重性能、控制和可用性,为今天和未来的网络计算提供存储解决方案。

(4)数据备份策略

周五采取全备份策略,保留一份完整的数据。

周一至周四采用增量备份,选用增量级别,使得备份时备份系统

中与周五全备份相比更改和产生的全部新文件。

当周一出现恢复要求时,只需将上周五备份的全部数据从磁带库中恢复出来即可。

当周二或周五出现恢复要求时,只需将上周五备份的全部数据加上前一天备份的增量数据恢复出来即可。

当要求恢复某些错误删除的文件时,系统会根据文件索引,找到删除文件的各个备份时间版本,从而帮助用户确认后从删除前一天的备份介质中加以恢复。

当要求备份的系统多于一个时,以上策略可以按轮流的方式实现,例如周五为A系统全备份,其它系统选择相对全备份的增量备份,周一为B系统做全备份,其它系统做增量备份。如此类推。

通过定义数据分组,实现介质与备份内容的关联。往往采用利于恢复的方式定义磁带,而不是象常规人工备份方式将不相关的系统和文件内容都备份在一磁带内。因此磁带数量的设定往往比计算的量要多一些。由于备份时换盘的时间一般不影响备份的效率,如用户要恢复某个文件的不同版本以确定在一个同时间内的某些被更改的内容。

(5)介质管理 磁带的“克隆”

在设定备份策略时,将全部磁带分成两组,备份采用“克隆”技术,即每次的备份都做完全相同的两份。

磁带的分组

我们利用的磁带分组技术,我们可以指定几个磁带专做系统备

份,其它的磁带用于日常数据备份。将用于系统备份和用于日常数据备份的磁带分开。

磁带的存放

磁带的日常存放可以这样安排:一份放在机房;另一份放在其它绝对安全的地方。

电子标签

对每一个用于作备份的磁带自动加入一个电子标签,同时在软件中提供了识别标签的功能,如果磁带外面的标签脱落,只需执行备份系统的这一功能,就会迅速知道该磁带的内容。

加密存放

用户不但可以对所归档的文件设置口令,而且可以进行加密处理,从而保证了数据的安全性,即使有人拿走了媒体,也无法打开或阅读其中的数据。而且对用作归档的媒体进行保护处理,使得它不会被重新使用而冲掉重要的归档数据。

(6)数据恢复

在服务器中为每次的备份建立在线式的索引,当用户需要恢复时,只需要点取在线式索引中需要恢复的文件或数据,备份系统就会自动进行文件的恢复。

(7)数据库在线备份

用户需要对数据库应用的全天候的数据保护,将备份策略扩展到大型关系型数据库上,与关系型数据库本身的备份功能结合实现市郊的在线式的数据保护。

支持数据库数据的“本地备份,集中管理”模式。实现数据库表空间、数据文件以及归档日志的跟踪备份。(8)灾难恢复计划

在计算机系统数据管理技术中,制订数据恢复计划是一个重要环节。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给予高度重视。常规数据恢复计划如下:

业务数据库破坏而需要恢复时。

利用软件来浏览所需恢复的数据库文件,触动恢复功能,软件将自动驱动存储设备,加载相应的存储媒体,然后恢复指定文件。

非数据库文件破坏而需要恢复时。

利用软件来浏览所需恢复的文件存储集,触动恢复功能,软件靠自动驱动存储设备,加载相应的存储媒体,然后恢复指定文件存储集。

非TSM服务器的应用服务器系统瘫痪而需要恢复时。当硬件设备连接完成后,按以下步骤恢复应用服务器: 安装应用服务器操作系统并配置网络 安装TSM客户端软件

从TSM服务器的索引表浏览该服务器系统全备份信息,触动恢复功能,软件将自动驱动存储设备,加载相应的存储媒体,靠该应用服务器的全部数据恢复。

检查数据差值 录入孤立丢失数据 批准系统运行 完成事故报告

TSM服务器系统瘫痪而需要恢复时。

当硬件设备更换、连接完成后,按以下步骤恢复TSM服务器: 安装应用服务器操作系统并配置网络 安装TSM服务器端软件,配置存储设备 从存储设备中取得最新的TSM信息 确认信息为最新版本,批准系统运行 完成事故报告

当整个计算机系统损坏而需要重建业务时。

当硬件设备连接完成后,用异地保存的克隆带按以下步骤恢复系统数据。

将克隆带装入存储设备

按第4种情况恢复TSM服务器系统 按第3种情况恢复各业务系统数据(9)数据恢复策略

在灾难发生后的混乱中,管理员很难做到周全安排、井井有条的恢复系统及数据。因此,他们需要一份无懈可击、条理清晰的恢复指导书,TSM的灾难管理功能(简称DRM)能够指导用户如何操作来迅速恢复企业范围内的各种数据。

自动、准确的DRM功能帮助用户保护宝贵数据的安全性。在TSM管辖内的数据,都能通过DRM自动策划、准备及制作备份恢复计划,一旦DRM生成了计划文件,所有服务器上最新的相关信息都被收集起来,以备恢复。

如果灾难发生,DRM提供恢复步骤的详细文档,可执行的描述文件自动恢复数据、重建环境。DRM使得企业可以很快回复正常运转。

DRM智能化管理和跟踪备份介质的转移。帮助管理员决定哪些介质本地保存,哪些介质需要异地保存。当恢复灾难时,DRM帮助用户迅速找到所有需要的介质,无论这些介质是在本地或运输途中或在异地的保险柜里。

TSM客户端追踪管理功能帮助系统管理员了解哪些系统被灾害摧毁,以及这些机器所需要的软硬件,以便用户决定需要重新定购哪些设备来替换损坏的设备。

其他DRM记录的重要信息包括:需要恢复的各台机器的优先级;相关人员的连续方式等。

(10)数据异地恢复

在客户的数据备份方案中,网络是实现其备份动作的基础,但对于一个完整的解决方案而言,网络就可能是一个瓶颈。如果当网络出现较大的故障时而远程节点正好需要数据恢复时,整个恢复过程就可能成为一个问题,因为TSM的磁带只有TSM Server才能读出,此时就可能需要在恢复的节点安装TSM Server和磁带库来实现数据恢复。

TSM 3.7提供了一个独特功能帮助解决了这个问题:Instant Archive and Intelligent Retrieve。

这个功能是在TSM server上将所需要恢复的数据影像到其它的可移动存储介质中,如普通8mm tape、可写CD等。管理人员再讲这些存储介质拿到需要恢复的设备上,利用操作系统的功能将这些数据

恢复到系统中即可。

这个功能即可以帮助客户将最为重要的数据复制到CD中永久保存;又可以在网络出现故障时,解决远程恢复问题。

(11)远程数据备份

TSM的Server to Server Communication还可以实现对等备份,把数据迁移到另一台TSM服务器中。这两台服务器可以是不同的平台,从而保持整个系统的可靠性。

(12)备份系统管理

TSM作为一个独立运作的备份系统,可以做到无人职守的备份运作。Tivoli提供多种管理手段来对TSM的运作进行有效管理:

TSM Admin界面:TSM提供图形化的管理界面市的管理人员可以方便地管理到整个TSM系统的设置、运行以及性能优化等。

TSM Web界面:TSM提供对Web浏览器的支持,管理人员可以通过TSM内置的管理能力实现对TSM管理功能的全面支持。

TSM Command Line:可以利用命令行来完成对TSM Server进行的所有的管理功能。

TSM的Enterprise Management:TSM的企业级管理功能(Enterprise Management)使管理员能够摆脱地理限制,一个人就可管理企业中所有的TSM服务器。

Tivoli Module for TSM:充分利用TSM和Tivoli Enterprise的集成完成对TSM Server的实时监控和远程操作。Tivoli Module for TSM内置的Monitor可以非常容易地监控TSM的各个重要部件,发现

备份过程的异常。

TSM内置的数据存储系统基于SQL,管理人员可以简单地通过ODBC连接,采用SQL查询语句获得统计和明细资料。4.2.2.5.8 数据应用监控

篇3:数据中心综合布线设计方案

数据中心在完成物理资源大集中、数据大集中和应用大集中后, 又面临着绿色节能的新要求。数据中心需要具有高集中、高密度、高带宽、高速率的7×24小时不间断运行的特点, 同时又要具有很强的可扩展性。

首先要建设一个绿色数据中心, 就是对数据中心的IT系统、机械、照明、电气和综合布线系统等取得最大化的能源效率和最小化的环境影响。同时又要保证数据中心的灵活性, 既满足现在的需求, 对将来的需求又有良好的扩展性。另外还要考虑今后的管理维护成本, 应从机房的整个生命周期来考量, 数据中心综合布线的建设成本只占总成本的10%~20%, 更多的成本还是体现在维护和电费等方面。

数据中心从功能上可划分为五个部分:

(1) 机房装修:包括主机房、办公区、系统监控中心、动力四个分区的环境工程。

(2) 空调:专用空调系统、新风系统等。

(3) 消防:气体消防、消防报警等。

(4) 弱电系统:机房综合布线、机房环境监控、KVM等。

(5) 电气系统:UPS、柴油发电机、防雷、配电、接地等。

该机房设备区有300m2, 包括放置主机、服务器的主机间、网络间、UPS、配电柜、精密空调的配电间。采用上吊顶、下送风、下走线方式。

2 机房综合布线

对数据中心综合布线系统的理解:实际上就是利用综合布线技术在数据中心这样一个应用环境中进行一个有效的系统集成。

2.1 目标

这些年音频、视频、邮件等非结构化数据大量涌现, 要求数据中心具有较大的吞吐量和较高的带宽。这样, 一方面, 要保持技术的领先性;另一方面, 要充分考虑到将来的可管理性、安全性、灵活性、经济性。

(1) 可管理性:综合布线未来的可管理性和易维护性非常重要, 希望采用智能化的电子配线系统, 能自动、实时地记录每一个连接的变化。同时, 每一个变化都能在电脑上自动更新, 以电子邮件或短消息的形式通知相关管理人员, 以提高网络设备的利用率, 提高网络维护的效率, 变网络设备的静态管理为动态管理。

(2) 安全性:采用集成的和机柜融合的接地解决方案, 以避免雷击事故;选择高阻燃等级的线缆, 以提高防火等级。

(3) 灵活性:为方便管理、维护, 从整体设计上拟采用结构化的星型网络拓扑结构。

(4) 经济性:结合铜缆和光纤, 以最经济的方式满足今天的需求并支持今后的高带宽应用。

2.2 设计理念

在整个数据中心的设施过程中, 综合布线系统的生命周期最长, 一般在10年以上, 甚至等同于建筑物的生命周期。要承受未来10年之后的网络流量及越来越复杂的网络管理, 这就需要基于正确的设计理念来完成。

(1) 要采用基于标准的开放系统:综合布线系统首先要依据标准, 严格按照规范进行设计;充分实现增加和改动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2) 充分考虑冗余性:综合考虑将来所需求的高性能和高带宽, 充分预留扩展空间;考虑线路的冗余, 采用模块化、可扩展的方式, 使布线系统达到美观、合理、实用的效果。

(3) 采用支持10G万兆或更高速率的技术:数据中心发展趋势是数据越来越集中, 要求数据处理的速度更快, 以前是千兆, 现在是万兆。展望将来的发展, 要考虑到10G技术。要确保在相当的一段时间内, 无需更换或升级布线系统。

(4) 要考虑支持新型存储设备:现在以服务器为中心发展到以存储为中心, 要考虑对存储设备的有效支持。

(5) 安全性:采用CMP防火等级线缆。

(6) 采用交叉连接的管理:交叉连接所具有的管理便利性与可靠性是互连方式所无法比拟的。使用交叉连接方式, 可以将交换机和服务器连接的线缆固定不动, 视为永久连接。当需要进行移动、添加和更换时, 只需变更跳线盘之间的跳线, 这样, 在日常维护时将尽量避开接触敏感的设备端口。

(7) 避免外来串扰对数据中心布线的影响:既要注意美观的布线, 同时又要防止背后隐藏的外来串扰的威胁。线缆敷设时, 避免过紧捆扎、超量的通道填充容量和避免过于弯曲。宜采用6A类以上的布线系统、万兆屏蔽布线系统以及完善的接地系统等。

(8) 尽量节约空间, 实现数据中心高密度布线管理:规划设计时尽量做到以最小的空间实现最大的应用, 通过高密度配线架等设备的使用以节约空间。

(9) 冷热通道要充分体现:在设计以及施工环节要注意布线系统不能成为冷热通道的障碍。

(10) 充分体现环保节能:采用良好的设计和施工, 延长布线系统生命周期。通过产品设计降低原料的消耗。

(11) 数据主干网的选择:拟采用万兆多模或单模光缆。

2.3 设备选型

(1) 配线架的选择:拟选择模块化的配线架以灵活配置端接数量, 既减少端口浪费又便于日后的维护变更。拟使用高密度配线架, 来提高机柜的使用密度, 节省空间。

(2) 跳线的选择:用颜色来区分不同网络的跳线;跳线性能指标应满足相应标准的要求;拟采用高密度的铜缆和光纤跳线, 以提高高密度环境的插拔准确性和安全性。

(3) 线缆的选择:选择具有长久的使用寿命, 尽量减少占用空间, 具有更好的传输容量, 具有安全阻燃性, 提供多种颜色区分;拟选择的传输介质为6A类双绞线、多模光缆、单模光缆。

(4) 机柜的选择:选择开放式的机架, 来安装配线设备;选择封闭式的机柜, 来安装网络设备、服务器和存储设备等;统一采用标准的19英寸的机架和机柜。预留足够的布线空间、线缆管理器、电源插座和电源线以确保充足的气流。

(5) 线缆管理器的选择:灵活使用水平线缆管理器和垂直线缆管理器, 实现对机柜或机架内空间的整合, 提升线缆管理效率, 避免跳线管理的杂乱无章。

(6) 预连接系统的选择:采用配线架、模块插盒和经过预端接的铜缆和光缆组件在内的预连接系统。以快捷地连接系统部件, 实现铜缆和光缆的即插即用, 减少变动的风险, 节省空间, 使管理和操作具有方便性、灵活性。

3 综合布线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3.1 给电缆做标识, 省时省力

连接到工作站的电缆没有标签或标签不好, 在安装过程或安装结束后, 会增加人工消耗。例如, 不恰当的标注意味着在拉好的电缆后, 必须使用音频发生器和感应捧来识别电缆。笔者在最近一项工作中安装了1000多根电缆, 项目评估表明每个工作站大概用了一个小时, 而恰当的标识会给每个插孔节省近45分钟的安装时间。

解决办法:安装前利用一种广泛使用的标识系统, 简化了解疑时识别电缆的工作。将建筑物分成几部分, 并给每部分设代码, 可以标识每根电缆, 因此音频发生器和感应棒也就不需要了。并且, 若用的是有逻辑的标识系统, 当用户改造设施时, 已施工的图纸纠正或改进起来非常容易。

3.2 彩色标记加快电缆识别

识别电缆对于维护工作来讲是头疼的问题。电线数字签、绳签和标记带易于脱落。数字标签可以用, 但是定位难, 因为数字标签总是冲着另一个方向, 而且离结头根近。在电缆上方发出声音有时可以帮助定位, 但在吵闹的电力环境中就不行。所以, 维修部门往往宁愿重拉线也不愿去给电缆定位。

解决办法:彩色标签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彩色标签使得从远处定位更容易。

3.3 拉线前的理线

当把电缆拉成垂直或沿着墙壁走线时, 同时拉尽可能多的电缆, 这样省时省力。但是, 一大堆的电缆束会在导线管里打结, 在转弯处绊住或耦合在一起。解结或解绊会损坏、甚至折断电缆, 特别是细小的5号电缆。

解决办法:为了防止拉线时出现这种情况, 电缆束的头部非常重要。晃动电缆, 将它们敲进一个流线型沟槽中, 把头部电缆插入导线管或管道中, 这样可以防止绊住和打结。

3.4 链接距离的测量

在高速本地网路中, 5号线链接必须通过测试后使用。电子工业联合会/远程通讯工业联合会T586A草拟的关于商用建筑布线标准规定, 水平电缆链接最大距离是100m。为了证明符合标准并减少具体规定, 在测试的5号电缆键的传播速率基础上, 手持测试器规定了键的长度。

因为链接距离主要是水平电缆, 这个要求在大多数情况下是合适的;然而, 还有一些特殊情况, 如色板、交结线或电缆位置可能会改变传播速率。发生这种情况, 所测长度不准将导致链接距离不标准。

解决办法:使用有连续脚注的水平电缆产品, 简化了再次检测键长的工作。为了得到链接距离的二次值, 将水平电缆长和估计的所有色扳、交结用的跨接线的长度加起来。

3.5 如何避免在电缆扎带上留尖头

经常使用小扎带的安装可能并不知道使用长的电缆扎带会带来些问题。对于一条4英寸的电缆扎带来讲, 用侧面刀或钳子在扎带结头处剪得干干净净是没问题的, 然而, 对于硬材料做的长扎带要是这样剪, 会留下尖头, 其尖锐程度足以让人吃惊。

解决办法:折弯掉而不是剪掉只剩扎带头部分, 这是一种解决办法, 事实上, 无论什么型号的扎带, 这种作法都是比较常用的。

3.6 提供要求的工作区弯曲范围

远程通讯工业联合会关于建筑物布线标准SP-2840A的现行草案修正本, 很大程度上修改了原始文件电子工业联合会/远程通讯工业联合会T568A。其中一个改变是关于遮蔽、未遮蔽双绞橡胶电缆和光纤电缆的弯曲范围的规定。新规定比旧标准更严格, 在隐蔽的、高墙远程通信引出线盒, 这种工作区实施起来特别困难。

根据SP-2840A, UTP的机械耐久要求是可以承受半径为25.4μm的弯曲度, 线套或绝缘体不开裂。安装过程中, 弯曲幅度不得低于水平电缆直径的4倍, 多对电缆直径的10倍。STP-A电缆的机械耐久要求在不通风状态下达到7.5cm, 通风状态下15cm, 对此没有安装要求。对于光纤电缆来讲, 没有机械耐久要求, 但根据适当的布线操作, 要求在引出线的最低弯曲幅度是30mm, 结头要有1m的双线光纤或两根缓冲光纤。

解决办法:允许在墙面板后弯度最小的方法是在单套墙面板后装一个特大或双套远程通信引出线盒。这种情况下, 引出线盒一部分藏在墙里隔出的地方, 因为盒子比墙面板的地方大, 可以利用多余的地方储藏一些其他的东西, 也可以满足SP-2840A对大量常用电缆的最小弯曲幅度的要求。

3.7 用“维可牢”搭链系电缆

大多数的电话公司和电缆厂家都有标准尼龙电缆扎带, 这些扎带可以将电缆束很好地捆扎起来, 并且不损伤电缆。但是, 有的安装者尽可能地扎紧带子, 他们用工具捆扎, 这样做, 把电缆压得太紧以致于绝缘体变白或是被尖锐的扎带头割破, 这是不恰当的操作。

解决办法:维可牢可以安全地捆扎电缆而不压坏电缆。而且, 维可牢可以多次使用, 迅速打开, 安装、移动和调整不需工具。

3.8 准备拉线用内导管

内导管上带有拉绳, 当制造商把内导管裹在一个轴上时, 拉绳顺着内导管的曲向而处于拉力之下。这个拉力只有在内导管从轴上被解下来时才增加, 因为拉绳在轴上走的路径较短, 一旦内导管被放平, 内导管拉绳就显得特别的短, 这样使安装者在碰到电缆前一松手, 拉蝇就会缩回内导管里。

解决办法:内导管在轴上时将它截短 (不是拉绳) , 减少拉绳上的拉力, 使安装者更好的处理。只要拉了内导管, 另一端也要截短, 因为联机或转曲柄时内导管两头都会受力。

4 结束语

数据中心的综合布线, 是一个相对独立, 设备集中, 管理要求比较强的布线工程类型, 它的设计、工艺、产品质量和运行维护状况, 直接影响相关的网络信息化系统能否正常行运作, 因此需要在设计初期就了解其实际需求, 精心设计, 精密施工, 选择质量优良的设备材料。另外, 在设备如此密集的空间内布线, 线缆的合理布置尤为重要, 否则会为日后维护带来极大困难, 而且不利于设备散热, 造成严重隐患。

篇4:涪陵中心医院李渡医院方案设计

关键词:人性化;空间的可识别性;地域性;可持续发展

本项目用地位于重庆市涪陵区的李渡新区聚贤大道以北,环城西路以东,新区公租房小区道路以南,新区公租房项目以西,总用地约12.7公顷。建设目标为建成一所总建筑面积约133920平方米,住院总床位1500床,年门诊100万/人次,具备医、教、研、防保、康复、急救“六位一体”的医疗功能,满足基本医疗服务和高端医疗技术服务需求的现代化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

一 总体布局

(1)功能布局

在设计前期,通过对多种总图布局在应对风向、朝向、地形、洁污流线等方面优劣的比较,得出了现有的方案。本项目包含门急诊综合楼、住院楼、医技楼、科研办公楼、配套生活楼等单体建筑。布局上充分考虑了各自的独立功能和相互间的功能关系,使其有机地联系成一个高效的整体。主要建筑单体均为南北向布置,针对东北向主导风向,留出开阔空间,为院区引入自然通风。建筑单体沿场地地势平缓处依山就势布置。一方面最大限度地保留原有山体,节约成本,使其成为绿色设计的一部分;另一方面使建筑与自然山体有机融合,宛如一条飘舞着的绿丝带,柔和灵动,象征着对生命的尊重、对人性的关怀。医院用地中较平坦的部分基本呈矩形,设计中将住院和办公培训作为两个基本模块布置在矩形的南北两侧,两模块中间部分即为门急诊和医技部分从综合医院的特定理念出发,体检科、产科属于健康人流,其余为病人,因此合理区分这两部分人群是很必要的,设计中充分利用了西侧环城西路的临街面,在城市人流的主要来源方向设置各科门诊、急诊、急救及其它的健康咨询等内容,并将各种人流合理分流。在南侧靠山的较安静的区域设置住院,给他们提供最佳的环境空间。门诊和住院中间为医技部分,便于门诊及住院两部分资源共享,形成统一的院区。

本次设计将传染病楼单独设置在场地的西南角,处于涪陵主导风向的下风向,同时利用山体将传染病楼进行遮挡,将其对院区内部和城市道路的影响降到最低。在保留的山体部分顺应山势布置疗养、康复等功能,作为医院后期开发建设之用。2.流线组织

作为一个现代化的医疗建筑,在设计中充分考虑到各区之间的功能关系,在优化功能区域布置的前提下,使各种流线清晰、高效、安全、合理。人流组织:本项目西侧和南侧均临市政道路,考虑到南侧道路与场地标高差过大,故将医院形象主入口设置在西侧,建筑后退道路一定距离,形成开敞气派的室外广场,大量人流在此集散到达门诊(综合门诊、儿童门诊、专家门诊、妇产科门诊)、急诊、急救、体检中心。通过前广场向南侧下行可方便到达住院、康复及日间病房;向北侧上行则为科研及行政办公区。同时在北侧的规划道路上也设置了科研行政区的独立出入口,做到了既与医院的其它功能紧密联系,又能在流线上完全无交叉。车行组织:用地西侧道路从北向南依次设置门诊车行出入口,急诊、急救车行出入口,传染病楼出入口,北侧道路从西向东依次设置办公出入口,培训出入口,污物出入口,并靠近这6个入口分别设置地下车库出入口,使车辆就近进入车库,以减少对院区内部环境的影响。同时,最大限度地做到了人车分流,减少对院区的不利影响。中心供应、太平间、垃圾站、洗衣房等设置在地下室,使地面的污线最短化,实现洁、污分流。

(2)景观绿化设计

生态化、园林化的绿色医院:(1)外围山体绿化将院区与外城市主干道分离,隔绝道路不利影响。(2)建筑内部设置多个内庭院,以控制房间进深,将阳光、空气、绿化引入到医院内部;同时利用建筑的屋顶花园,形成丰富的第五立面,体现现代医院温馨宜人的氛围和以人为本的宗旨。

二 建筑单体设计

平面设计中引入了国际上全新的医院街的概念,同时结合一个中庭空间进行布置,形成一个独具特色的医院空间形式。医院街向左右两边延伸,通往各个门诊科室,方便人们识别、找寻相应的诊疗空间,避免了传统医院错综复杂,病人难于寻找的布局模式。而中庭空间则丰富了医院街那种单调的线型空间模式,同时也缓解了一些功能流线上的拥挤环节。沿医院街与中庭空间交接处组织扶梯和无障碍电梯,方便到达各层的不同部门。庭院、厅堂、廊道相结合,再现了古代医馆“杏林式”的布局形式。

(1)门急诊综合楼

门诊楼与医技楼平行布置共用大厅,中心区作为核心与主脊,布置主要交通和公共区域,串联各功能。大厅内明亮舒适,视野开阔,各个部门的指向性明确直观。同时,建筑内部嵌入尺度适宜的内庭院,使主要功能房间都能享受到自然的采光通风。并结合宽敞的医街、通高的大厅等,形成层次丰富、舒适宜人的内部空间。医疗街空间合理借鉴了酒店和商业建筑的设计手法,设立了餐厅、超市、花店、书店、咖啡吧等人性化的服务设施。

(2)住院部

所有住院楼均为南北向布置,在平面设计上保证了绝大部分病房均朝南向,使所有病房都具有良好的采光与通风条件,完全满足医疗建筑的日照要求。该楼共设48个护理单元(其中四个 VIP病区)、1800多病床,裙房以上共12层,每层设4个护理单元,每个护理单元40床,中部连接体设置空中花园。护理单元采用中通道设计,护士站位于每个护理单元的中部位置,缩短了护理距离并提供更好的监护视线。医生和治疗区集中布置,使医护人员与病患及家属互不干扰。病房主要为三床间,并设置有双床间和单人间,以满足不同病患的需求。

三 结语

篇5:配送中心整改规划方案

本方案实施最经目标为节省人力资源,提高工作效率,系统化管理。(仓库管理员定编不超过四名)。

一、仓库现场规划

1、将扩大的仓库面积进行地面平整,不影响拖车的进出,减少人工搬运。

2、请购卡板,暂时定为20个,(预算为3000元左右)主要提供给成堆货物使用,规范且整齐,同时方便于货物入仓及出仓的及时性,减少大量人力的搬运动作。

3、调整货架的摆放,便于拖车的进出,同时将成堆货物放置于墙边,不占用仓库

中心位置。货架得到合理利用,调整到仓库中心位置。减少货架的使用与申购。同时对货架的调整便于后续对货物存放进行分区编号。

4、制作或者购买上货梯与拖货二用车,(先购置二辆)便于仓库管理人员在入库与

分捡货物时能够快速、高效。

二、制定一套规范的收货、配货、送货流程与制度。

1、将库存管理系统充分利用起来,调入货区功能,编入货区编号。便于仓库管理

人员提高货物分捡速度。

2、在配送单据上增加货区的同时增加经手人签名,明确到个人。(具体签字为:配

货人,送货人,收货人)避免各货物能及时送到,不被遗漏。

3、制度严格的补货时间。要求补货一次性、及时性、准确性提。不在往来的沟通

与信息中浪费时间。

三、整改方案具体实施步骤

因目前仓库的现状所致,货物较多,对于规划调整及逐步进行,无法一次性调整到位。同时也是为了不影响配送中心的正常工作秩序。具体整改步骤如下:

第一步、A、进行货堆规划,使用新购置的卡板进行堆放,同时便于后续的货架位

置调整。

B、平整新增仓库地面,要求便于拖车进出。同时划分区域。其中定位一

个退货区。

第二步、分区域性逐一对货加进行调整位置。

第三步、根据实际情况增购硬件设备(如上货上货梯与拖货二用车、货架、卡板等)第四步、货区调整及划分,编排货区编号。

第五步、针对库存管理系统,调试货区号码导入。

第六步、导入流程控制制度,配送单据签名栏的完善列入。

第七步、全面运行新的流程及操作程序。

篇6:数据中心规划设计方案

技术咨询合同

委托方(甲方):住所地:法定代表人:项目联系人:甲方联系方式 :

通讯地址:电话:传真:电子信箱:受托方(乙方):住所地:法定代表人:项目联系人:乙方联系方式 :

通讯地址:电话:传真:电子信箱:

本合同甲方委托乙方就大型机房数据中心规划实施方案

平等协商,在真实、充分地表达各自意愿的基础上,根据《中华人民

共和国合同法》的规定,达成如下协议,并由双方共同恪守。

第一条:乙方进行技术咨询的内容、要求和方式:

1.咨询内容:造、实施、培训、运行维护整体服务、桌面运维、网络运维、服务器

及存储运维、机房运维等。

2.咨询要求:算机系统集成一级、涉及国家秘密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信息系统安

全设计与施工、维修一级等高等级资质,具备了IT高端服务的能力

能够准确及时解决实际中的问题。

3.咨询方式:

第二条:乙方应当按照下列进度要求进行本合同项目的技术咨询

工作:从业务角度分析 IT架构现状和发展趋势,并提供全面完善的数据中心建设咨询建议,让客户了解自己未来数据中心基础设施条件的需求类型,帮助客户的决策者们在明确需求方向的策略指导下,管

理好数据中心的建设。对总体框架进行设计,明确配置,拟定计划,编制预算,完成深化图纸的设计、绘制和资料编制,以精湛的专业水

准为客户提供完备、科学的设计思路和图纸,为数据中心建设招标和

后期的建设实施提供统一的标准。在建筑设计、电气设计和暖通设计

上采取综合措施,提高数据中心整体能耗效率,缩小电力和空调耗电

占总耗电的比率,帮助客户实现节能减排,降低能耗的目标。

第三条:为保证乙方有效进行技术咨询工作,甲方应当向乙方提

供下列协作事项:

1.提供技术资料:

(1)

(2)

(3)

2.提供工作条件:

(1)

(2)

(3)

3.其他:

甲方提供上述协作事项的时间及方式:个工作日内由甲方专门人员负责实施。

第四条:甲方向乙方支付技术咨询报酬及支付方式为:

1.技术咨询报酬总额为:

2.技术咨询报酬由甲方

分期支付,具体为:

第五条:双方确定因履行本合同应遵守的保密义务如下:

本合同期满后_保密义务:_咨询的过程的核心实施方案及咨询结果数据_。

第六条:本合同的变更必须由双方协商一致,并以书面形式确定。

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一方可以向另一方提出变更合同权利与义务的请求,另一方应当在10日内予以答复;逾期未予答复的,视为

同意。

第七条:双方确定,按以下标准和方式对乙方提交的技术咨询工

作成果进行验收:

1.电子文档(光盘形式)。

2.行评审。

第八条:甲方的违约责任

1.甲方迟延提供合同约定的技术资料,或者所提供的数据,资料有严重缺陷,影响工作速度和质量的,应当如数支付报酬,并支

付数额为_合同金额20%_的违约金。

2.甲方迟延支付报酬,应支付数额为_合同金额20%_的违

约金,甲方不支付报酬,应当退还咨询报告和意见,补交报酬,支付

数额为_合同金额50%_的违约金。

第九条:乙方的违约责任

金额10%_的违约金;

2.乙方提交的咨询报告不符合合同约定条件的,应当减收或免

收报酬;不提交咨询报告和意见,或者所提交的咨询报告和意见水平

低劣,无参考价值的,应当返还报酬,支付数额为_合同金额50%

_的违约金;

3.乙方在接到甲方提交的技术资料和数据之日起超过2个月不

进行调查论证的,甲方有权解除合同,乙方应当支付数额为_合同金

额50%的违约金。

第十条:双方确定:

1.在本合同有效期内,甲方利用乙方提交的技术咨询工作成果所完成的新的技术成果,归甲(甲、双)方所有。

2.在本合同有效期内,乙方利用甲方提供的技术资料和工作

条件所完成的新的技术成果,归双(乙、双)方所有。

第十一条:双方确定,出现下列情形,致使本合同的履行成为

不必要或不可能的,可以解除本合同:

1.发生不可抗力;

2.第十二条:双方因履行本合同而发生的争议,应协商、调解解决。

协商、调解不成的,可提交当地仲裁委员会仲裁或直接依法向人民法

院起诉。

第十三条:双方确定:本合同及相关附件中所涉及的有关名词

和技术术语,其定义和解释如下:

1.2.

设备,不仅仅是一些服务器的集合第十六条:双方约定本合同其他相关事项为:。

第十七条:本合同一式经双方签字盖章后生效。

甲方:法定代表人/委托代理人:

年月日

乙方:(盖章)法定代表人/委托代理人:

上一篇:2022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主题心得体会下一篇:应用文写作 书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