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会计制度下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增加的核算

2024-05-16

新会计制度下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增加的核算(精选8篇)

篇1:新会计制度下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增加的核算

一、购入固定资产的核算

(一)购入不需要安装的固定资产

借:固定资产

贷: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 同时

借:事业支出 贷:财政补助收入

(二)购入需安装的固定资产

按确定的固定资产成本

借:在建工程

贷:非流动资产基金——在建工程 同时

借:事业支出 贷:财政补助收入

支付安装费时按照实际支付安装费用金额

借:在建工程

贷:非流动资产基金——在建工程 同时

借:事业支出 贷:财政补助收入

安装完工交付使用时,按照购入固定资产成本加安装费用总金额

借:固定资产

贷: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 同时

借:非流动资产基金——在建工程 贷:在建工程

(三)购入固定资产扣留质量保证金的

借:固定资产(不需安装)或在建工程(需要安装)贷: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或在建工程 取得固定资产全款发票的 借:事业支出 贷:财政补助收入

其他应付款(扣留期在一年以内<含1年>)或长期性付款(扣留期超过1年)取得的发票不包括质量保证金的,应当同时按照不包括质量保证金的支出金额 借:事业支出 贷:财政补助收入 质保期期满支付质量保证金时

A、开全发票

借:其他应付款(长期应付款)

贷:财政补助收入

B、开发票不含质保金

借:事业支出

贷:财政补助收入

二、自行建造的固定资产的核算

自行建造的固定资产,其成本包括建造该项资产至交付使用前所发生的全部必要支出。根据工程价款结算账单与施工企业结算工程价款时,按照实际支付的工程价款:

借:在建工程

贷:非流动资产基金——在建工程 同时

借:事业支出

贷:财政补助收入”、“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银行存款”等科目。

工程完工交付使用时,按自行建造过程中发生的实际支出

借:固定资产

贷: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 同时

借:非流动资产基金——在建工程 贷:在建工程

三、固定资产进行改建、扩建、修缮的核算

将固定资产转入改建、扩建、修缮时,按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

借:在建工程

贷:非流动资产基金——在建工程 同时

借: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 贷:固定资产

支付改建、扩建、修缮费用时

借:在建工程

贷:非流动资产基金——在建工程 同时

借:事业支出

贷:财政补助收入”、“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银行存款”等科目。工程完工交付使用时,固定资产成本按照原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加上改建、扩建、修缮发生的支出,再扣除固定资产拆除部分的账面价值后的金额确定。

借:固定资产

贷: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 同时

借:非流动资产基金——在建工程 贷:在建工程

四、融资租赁租入的固定资产的核算

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按照确定的成本,借:固定资产(不需安装)或在建工程(需要安装)贷:长期应付款(合同价款部分)

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或在建工程(运输费等)同时

借:事业支出(运输费等)贷:财政补助收入”、“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银行存款”等科目。

定期支付租金时,按照支付的租金金额,借:事业支出 贷:“财政补助收入”、“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银行存款”等科目; 同时

借:长期应付款

贷: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

五、接受捐赠、无偿调入的固定资产的核算

接受捐赠、无偿调入的固定资产,按照确定的固定资产成本

借:固定资产

贷: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

同时

借:事业支出(运输费等)贷:财政补助收入”、“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银行存款”等科目。

篇2:新会计制度下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增加的核算

一、新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财务核算工作的变化

(一)事业单位财务核算范围拓展

原本的会计制度下,在公共财政管理方面,对行业类型及经济类别过分强调[1]。会计制度仅仅适用于事业单位财务核算,这不仅限制了财务管理信息的收集,同时也造成了行业壁垒。而新会计制度的实施,则实现了事业单位财务核算范围的进一步拓展,企事业单位统一遵循新会计制度,消除了会计信息壁垒,事业单位的基本的建设投资核算也纳入其中,解决了原本二者分别核算的问题,大大提升了财务管理效率。

(二)事业单位会计要素得到细化

新会计制度实施下,事业单位会计要素被细化成五大部分。与原本的会计制度相比,新会计制度转变了过于强调预算资金的情况,为事业单位财务核算方面,提供了更多的制度支持,使财务核算的内容得到了丰富。事业单位能够通过新会计制度的应用,充分的反映出自身实际财务情况,有助于提高财务核算数据的真实性、可靠性。同时,新会计制度中增加了资产和收支的具体化要素,事业单位的会计要素分类更加合理,大大提高了财务核算效率。

(三)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优化

新会计制度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进行了优化,在原本基础上,增加了累计折旧项目,将固定资产标准提升至一千元,根据折旧率确定固定资产价值。在这一制度下,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实际价值及磨损程度能够更加清晰的展现出来,工作人员再结合损耗程度等进行核算,便能够对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进行直观的反映,会计信息真实性得以增强。同时,新会计制度中,也从固定资产折旧中,将非流动资产进行分离,避免将其计入到支出中。

二、新会计制度实施下的事业单位财务核算问题

(一)事业单位财务核算明细科目不合理

现阶段,我国事业单位在财务核算过程中,还存在着一级会计科目下,明细科目设置不合理的情况,通常设置的层级过多,且难以与事业单位实际工作情况相结合。在政府补助等方面,也没有十分明确的规定,导致新会计制度难以得到有效落实。部分事业单位在财务核算明细科目设置上,未能遵循《政府收支分类科目》,导致明细账目缺乏明确性,财务管理十分混乱。

(二)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混乱

新会计制度为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提供了良好的保障[2]。新会计制度实施下,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得以优化,事业单位在资产管理过程中,需要设置多个账户,实现对资产的科学分类和盘查清算。然而在这一制度的执行过程中,事业单位在资产管理上,还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首先,事业单位库存货物划分与当前新会计制度要求不符。其次,事业单位大型资产处理缺乏规范性,存在划分不均的问题。而这些问题,都导致了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混乱,给财务核算工作造成了较大的阻碍。

(三)事业单位财务核算方法不科学

新会计制度实施下,要求事业单位在财务核算过程中,选择科学的核算方法。但是在实际落实中,仍有部分事业单位采用传统的财务核算方法,将事业单位所有收入,都纳入收入范围中。然而其中有很多收入项目,并不能真正增加事业单位净利润,只能够在表面的数字上得以呈现。因而,这种计量、核算方式并不科学,需要事业单位尽快予以更新。

(四)新旧会计制度衔接不当

新会计制度实施的时间较短,虽然其十分符合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发展需求,但是在一些财务管理人员,在财务核算过程中应用新会计制度时,仍然会存在新旧会计制度衔接不当的问题。第一,在账户与报表方面,由于财务管理人员未能对新会计制度进行充分明确,导致其在处理账户与报表的衔接上,存在众多的疑惑,难以良好处理。第二,在会计信息处理上,主要表现在会计信息的审核与对比环节,缺乏横向与纵向对比,一些财务管理人员难以确保全面的财务核算,涉及范围较窄,会计信息难以真实反映出企业实际情况,导致会计信息缺乏可靠性。

三、新会计制度实施下的事业单位财务核算对策

(一)合理设置事业单位财务核算明细科目

在事业单位财务核算明细科目设置上,应确保各个层级设置合理。第一,财务管理人员应按照事业单位的实际财政补助及支出,对财务核算明细科目进行设置,确保事业单位财务核算工作与事业单位实际工作相匹配。第二,财务部门应对原本的`财务核算明细科目进行简化,并监督明细科目架构的设置[3]。从而便于对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的良好审核,确保新会计制度的有效落实。

(二)推进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制度优化

为确保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工作与新会计制度相符,事业单位还应尽快实现资产管理制度的优化。首先,应要求管理人员,对固定资产与非固定资产进行明确的划分,按照新会计制度规定,对非固定资产进行存货处理。其次,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部门,应加强与单位内各个部门之间的联系,从而对新会计制度实施下存在的资产管理问题,进行及时的处理。再者,应将原本的旧会计信息,融入到新会计制度的应用中,对各项财产进行科学核算。最后,事业单位在资产管理工作中,应运用与新会计制度实施相符的先进技术和信息化设备,从而提高资产管理效率,确保新会计制度的有效落实。

(三)更新事业单位财务核算方法

事业单位应尽快采用与新会计制度相符的核算方法。针对以往收入确认、计量、成本核算方式予以转变,采取差额计入收入法[4]。这种收入计入法,主要是对企业净收入进行计算,能够充分体现出企业的净利润,维护企业经济利益。同时,在成本核算过程中,由于事业单位在发展过程中,涉及的领域较多,工作范围较广,因而,应实现网络结算、差额结算等核算方法的结合运用,充分发挥不同核算方法的优势[5]。同时,财务管理人员应注重资产清查工作,严格遵循新会计制度,科学开展计提折旧和摊销工作,从而确保财务核算工作的顺利完成。

(四)处理好新旧会计制度的衔接

新旧会计制度衔接不当,实际上是由于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人员对新会计制度了解深度不足。因而,事业单位还应注重对财务管理人员的培训,定期组织财务管理人员对新会计制度进行学习,转变其传统的财务核算观念。同时,设置实践训练,使财务管理人员能够在实践活动中,对新会计制度下的财务核算方法进行熟悉。另外,事业单位还应加强与其他单位之间的合作,为财务管理人员提供交流的机会,促使其财务核算水平的提升。

四、结论

新会计制度对事业单位财务核算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在新会计制度的实施过程中,事业单位财务核算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对此,事业单位还应针对性的采取有效对策,实现核算明细科目的科学设置,推进资产管理制度化,采取新会计核算手段,并加强对财务管理人员的培训,实现新旧会计制度的良好衔接,从而提升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确保事业单位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安英.浅析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制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建议[J].商业经济,2011,4(4):93-94.

[2]李超毅.新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中国商论,2016,12(12):23-24.

[3]齐媛.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6,8(15):100-108.

[4]蒋鸿婷.新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应对策略[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4(4):65-66.

[5]张孟.事业单位财务规则、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问题研究——学习新颁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几点思考[J].交通财会,2013,10(10):72-78.

★ 基建会计制度

★ 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 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论文

★ 新会计制度

★ 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实践问题分析论文

★ 新企业会计制度

★ 浅谈新会计制度对事业单位财会工作的影响

★ 事业单位加班费规定

★ 事业单位公休假规定

篇3:新会计制度下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增加的核算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应付职工薪酬,会计核算实例

1“应付职工薪酬”科目的定义及账户设置

1.1“应付职工薪酬”科目的定义及核算内容

应付职工薪酬是指行政事业单位为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按照有关规定应付给职工的各种形式的报酬以及为职工支付的其他相关支出。其核算内容主要包括基本工资、奖金、绩效工资、国家统一规定的津贴补贴、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等。

1.2“应付职工薪酬”科目账户的设置

行政事业单位新会计制度中指出,各行政事业单位应当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在“应付职工薪酬”科目账户下分别设置“工资(离退休费)”、“地方(部门)津贴补贴”、“其他个人收入”以及“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等二级科目进行明细核算。

2“应付职工薪酬”科目财务核算的衔接及会计实例

2.1 新旧会计制度下“应付职工薪酬”衔接的要点

2.1.1 准确衔接新旧科目,正确导入科目余额

2.1.1. 1 工资薪金科目的衔接及余额导入

20世纪90年代颁布实施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并未对应付职工的各种薪酬设置相应的会计科目进行核算。2006年,为了加强和规范行政事业单位工资、津贴补贴发放的会计核算,财政部颁发了财库[2006]48号文,《财政部关于印发〈行政事业单位工资和津贴补贴有关会计核算办法〉的通知》,该办法对行政事业单位相关薪酬的发放进了详细说明,即在负债类科目下增设“211应付工资(离退休费)”、“212应付地方(部门)津贴补贴”、“213应付其他个人收入”三个科目予以核算。《新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虽只设置了“应付职工薪酬”这一科目,但其核算内容涵盖了上述办法中的三个科目。因而,新旧制度中工资薪金科目的衔接,应该是2006年会计核算办法和新会计制度的衔接,即,将原“应付工资(离退休费)”、“应付地方(部门)津贴补贴”、“应付其他个人收入”三个科目的余额分别对应转入“应付职工薪酬”科目账户下的“工资(离退休费)”、“地方(部门)津贴补贴”、“其他个人收入”三个二级明细科目中进行核算。

2.1.1. 2 单位代扣及应为职工缴纳款项科目的衔接及余额导入

(1)行政单位代扣及应为职工支付款项科目的衔接及余额导入。原行政单位会计制度(财预字[1998]49号)中对行政单位发生的临时性暂存、应付款等待结算款项是通过“暂存款”科目进行归集,而新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中取消了“暂存款”科目,而是通过设置“应付职工薪酬”、“其他应付款”及“应缴税费”科目对单位代扣或应该为职工缴纳的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个人所得税等进行核算。在新旧制度进行衔接时,先应对原“暂存款”中的余额分项进行分析,属于单位应为职工缴纳的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将其余额转入“应付职工薪酬”科目,属于代扣职工应缴的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或个人所得税,则将其余额分别转入“其他应付款”或“应缴税费”科目。

(2)事业单位代扣及应为职工缴纳款项科目的衔接及余额导入。原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财预字[1997]288号)对事业单位应付、暂收的如个人交存公积金等是通过“其他应付款”科目进行归集,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虽保留了“其他应付款”这一科目,但其核算范围比原制度中的“其他应付款”科目的核算范围小,不包括事业单位应为职工缴纳的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因此,在新旧制度的衔接中,必须对“其他应付款”科目的余额进行逐项分析,将其中属于单位应付的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的余额,转入新账中的“应付职工薪酬”科目,属于单位代扣职工个人的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的余额,仍保留在“其他应付款”科目中核算。

2.1.2 准确把握时间节点,合理确定入账核算时间

新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规定,应付职工薪酬应当在规定支付职工薪酬的时间确认。当行政事业单位计算当期应付职工工资津贴补贴时(或行政事业单位按月向财政申报工资预算时),借记“经费支出”(“事业支出”或“经营支出”)科目,贷记“应付职工薪酬”科目。在行政事业实际支付职工工资薪金时借记“应付职工薪酬”科目,按实际发放的工资津贴补贴、代扣的个人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以及个人应该缴纳的所得税数额,分别贷记“财政拨款收入”(“财政补助收入”)、或“零余额财户用款额度”、“或银行存款”;“其他应付款”以及“应缴税费”科目。

同时,行政事业单位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计算应为职工缴纳的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时,借记“经费支出”,贷记“应付职工薪酬”科目;待实际为职工缴纳单位应承担的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时,再借记“应付职工薪酬”科目,贷记“财政拨款收入”(“财政补助收入”)或“零余额用款额度”、“银行存款”科目。

2.1.3 准确理解新旧制度,科学把握核算方法

新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设置“应付职工薪酬”科目来核算行政事业单位的薪金支出,是推进权责发生制政府会计制度改革的一种新尝试。在这种核算方式下,行政事业单位发放职工工资津贴补贴等相关支出时,必须先通过“应付职工薪酬”科目对上述支出进行归集,待实际支出发生时,再按照各自资金走向,分别通过“财政拨款收入(财政补助收入)”、“零余额财户用款额度”、“银行存款”,“其他应付款”,“应缴税费”等会计科目进行分类核算,这种核算通过先计提再支付的方式来核算行政事业单位工资薪金支出,改变了旧会计制度收付实现制的核算方法,其实质就是一种权责发生制的核算模式。

2.2 会计核算实例

[例1]某行政事业单位20××年×月工资薪金发放情况见表1。

(注:下列分录中将各类会计科目并列使用,实际工作中可按单位性质和支付方式进行选择)

第一步:按应付工资总额计发职工薪酬

第二步:按实发工资总额发放职工薪酬

第三步:从应付职工薪酬中代扣各种款项

第四步:支付单位代扣各项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和个人所得税

[例2]某行政事业单位20××年×月缴纳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情况见表2。

第一步:按照相应的缴费基数和缴费比例计算出单位应为职工缴交各项费用

第二步:支付单位应缴交各项费用

3 结语

随着权责发生制政府会计制度改革的不断推进,诸如“应付职工薪酬”的这种核算方式必将成为机关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的常态,广大财务工作者必须正视这种变化,及时调整原来的会计核算方法和财务管理模式,确保财务核算工作满足于财政体制改革和可持续发展的新要求。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财会[2012]22号)[S].2012.

[2]财政部.行政单位会计制度(财库[2013]218号)[S].2013.

[3]财政部.关于印发《行政事业单位工资和津贴补贴有关会计核算办法》的通知(财库[2006]48号)[S].2006.

[4]财政部.关于印发《新旧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有关衔接问题的处理规定》的通知(财会[2013]2号)[S].2013.

[5]财政部.关于印发《新旧行政单位会计制度有关衔接问题的处理规定》的通知(财库[2013]219号)[S].2013.

篇4:新会计制度下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增加的核算

【关键词】新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

一、相关概述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是将行政事业单位所发生的经济业务作为管理对象,并对其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记录、监督以及反映的过程。在行政事业单位日常管理运营中,财务管理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对于提高资产使用效率,减少资金浪费都具有重要意义。当前,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发生了较大变化,并在行政事业单位中广泛推行,由于新的会计制度在诸多方面都有别于旧的会计制度,因此新会计制度的实施也给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跟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不同,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目标并不是以营利为目标,事业单位进行财务管理主要是为了准确反映单位本身资金运作以及财务收支情况,并且依靠相应的财务管理机制和体系来实现对单位经济管理活动的监督和控制。相比较于旧的会计制度,新的会计制度从会计法律、法规以及规章制度等方面都进行了必要的调整和变化,更能符合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在新的会计制度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应当紧紧结合制度的变化,同时在此基础上推动行政事业单位变革,并在此基础上更好地发挥财务管理在单位管理中的积极作用。

二、新会计制度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影响分析

第一,新会计制度下相关会计主体发生变化。在原先的会计制度下,行政事业单位所从事会计活动主要是资金预决算,在这种情况下相关的会计主体责任意识不强。在新的会计制度下,财务人员需要结合相关经济活动,准确进行会计核算,并在此基础上准确、及时反映出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在这一种情况下,行政事业单位自身就是经济活动的会计主体。实施新的会计制度能大幅度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管理者的成本意识,进而节约其运行成本,使资金的利用效率得到提高。正是基于此,行政事业单位管理者在新会计制度下,不仅要重视资金的灵活性与效益性,而且还要做好记账、报账等相关工作,在此基础上确保资金的使用效率和使用效益得以提高。

第二,新会计制度下相关会计要素发生变化。在原先的会计制度下,行政事业单位进行会计核算业务,其会计要素尽管没有明确规定,但通常都是会计科目。主要包括反映行政事业单位资金收支的会计科目以及反映行政事业单位物资结存以及行政事业单位资金结存的科目等。但是在新的会计制度下,行政事业单位会计要素则包含了六大类,分别是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如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行政事业单位的负债,如流動负债、非流动负债;所有者权益;行政事业单位的收入、支出以及其净资产等。上述六个要素就是新会计制度下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要素,相比较于旧的会计制度,会计要素的内容和形式更为完善、科学、丰富,更能够体现出行政事业单位的特点,也更能够符合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需求。

第三,新会计制度下资产支出以及会计报表体系都发生了变化。行政事业单位在管理属性上不够明确也使得属性难以统一,这就造成原先会计制度下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支出管理不规范,在新的会计制度下,为了适应行政事业单位改革需求,会对其资产支出情况进行严格规定和限制,提高资产支出的经济效益。同时,在新的会计制度下,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报表体系也会发生变化,增加了资产负债表以及相关辅助表等,统一了报表体系,增强了会计报表之间的可比性,新会计制度下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报表体系的变化有助于报表使用者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其财务状况。

三、新会计制度下强化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建议

第一,重视财务预算,切实提升资产管理水平。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者在管理实践中既要做好事前的预算,同时还应当加强对过程中的资金管理,并强化事后分析考核工作。重视财务预算工作既能够优化资金流动,同时也有助于规避财务风险。不仅如此,行政事业单位还需要重视资金绩效考核,建立完善考核指标,结合单位实际设置共性指标以及个性指标,确保对行政事业单位财政资金支出的合理考核。同时,还应当强化单位资产管理质量,将资产控制环节跟单位预算管理紧密结合,完善资产配置,依靠制度完善,提高资产使用效率,以更好地适应新会计制度的要求。

第二,依靠制度完善,强化资金流向管理。行政事业单位应当进一步树立资金流向管理理念,对资金进行规范管理。既要确保专项资金金额的准确,同时还应当保障资金使用途径的合理科学。在实施的具体环节,要重视监督管理,避免项目资金混淆使用。并结合专项资金使用情况对使用绩效进行考核,依靠制度完善来强化行政事业单位资金流向管理,减少单位资金流动损失。单位财务管理者可以适度对资金流向管理制度进行优化调整,推动制度进一步完善。

第三,提高财务人员职业素养。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人员应当尽快熟悉和掌握新的会计制度,遵循职业道德,能从工作中获取会计信息来为管理提供支持。同时,加强单位各个方面的监督管理,依靠监督来提高单位财务管理质量,提升财务效率。

参考文献:

[1]赵媛.浅谈新形势下如何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J].中国投资,2013(S1)

篇5:新会计制度下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增加的核算

行政单位的新会计制度具体实施日期为2014年1月1日,我国党中央在针对党政机关提倡节约、反对浪费的各项规范条例中指出;对于政府机关的会计改革,需要做到全面系统的健全会计管理制度,以此来加强对其日常工作经费的核算,及其行政成本建设。同时,子啊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也对其行政单位的会计制度建设标准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指出要加强权责发生制的政府财务报告制度建设;我国财政部门在此基础上,制定实施了行政单位的新会计制度。以此来保证我国行政单位日常财务管理工作顺畅正常,促进行政单位的财政建设。

二、行政单位新会计制度的创新性

(一)改善会计核算方法

对于行政单位新会计制度,其在会计核算方法的改进上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一是新的行政单位会计制度,增加了许多和企业会计相似的会计科目和名称,比如在资产项目中,增加了“预付账款”,“其他应收款”,“应收账款”,“累计折旧”,“存货”等;在负债项目中,增加了“应付账款”,“应付职工薪酬”,“其他应付款”等。二是新的行政单位会计制度,在部分的会计核算内容中引进了权责发生制的核算方法,形成以收付实现制为主,以权责发生制为辅的新型会计核算形式。其中,针对一些比较特殊的经济业务比如“应收、应付账款”采用的就是权责发生制。三是加大了双分录会计核算科目的使用;在旧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中,只有固定资产科目采用的双分录的核算形式,这与行政单位的会计核算目标要求不相符;针对行政单位会计核算目标不仅要提供能真实反映单位财务状况的信息,也要提供合理准确的预算执行情况。同时,解决会计核算过程中的实际问题。针对我国当前的预算编制仍然是按照收付实现制的方法进行的,以此来确认实际收支情况,使其能和预算标准进行有效的对照比较,从而来真实的反映出预算执行具体情况。双分录的应用范围如果只单单在非流动资产上,不但会造成财政和部门决算的不相符,还会导致单位结转结余资金的虚长。比如;当单位发生预付账款时,如果只记“预付账款”而不记支出,则会导致行政单位在资金支出的同时,无法对应的反映到账面上,造成结余虚增的问题发生。对此,新的行政单位会计制度采用双分录的会计核算方法,坚持“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会计会计科目记录准则。对资产类中的“无形资产”,“在建工程”,“存货”,“预付账款”,“政府储备物资”等科目,以及负责类中的“应付账款”,“长期应付款”等科目都实行了双分录的会计核算方法。

(二)加强了资产管理力度

资产管理的加强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固定资产管理;新的行政单位会计制度增添“累计折旧”会计科目,先比教旧的单位会计制度对于固定资产折旧不计提,非常的不便于对行政单位成本的控制和资产的管理,同时也满足不了预算制度改革标准和行政管理水平。通过增加“固定资产折旧”会计科目,使其能在折旧计提的同时得到净资产的冲减,真实的反映出资产的价值,稳固核算反映行政成本的基础。增添了“公共基础设施”会计科目,针对行政单位旧的会计制度,在公共设施的管理上没有推出较好的核算方法,导致其公共设施在具体核算时容易和固定资产管理相混淆,从而使其固定资产得不到真实具体的反映。但是,如果不对其进行规划处理,则会导致其在无安置的情况下产生流失现象,致使其管理工作无法开展。对此,行政单位新会计制度增加了“公共基础设施”会计科目,希望能由此来全面准确的反映行政单位在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时使用的资产费用情况。同时有效将其和单位自用资产进行区分,在补充相关信息的过程中,促进行政单位会计信息的真实合法。二是无形资产管理;新会计制度增添了“无形资产”项目,健全了非货币性资产的核算形式,具体包括:著作权、非专利技术、土地使用权等,采用双分录会计核算方法,同时添加了“累计摊销”会计科目,将摊销的费用冲减当期的净资产,不计入当期支出。

(三)完善净资产和收支会计核算改进财务报表结构

对于行政单位的净资产,通过增加“资产基金”会计科目,来反映诸如无形资产、固定资产、存货等非货币性资产对净资产的影响。同时又增加了“待偿债净资产”会计科目,其主要是负债变动对净资产的影响。这两项内容都是想更加真实的反映出单位净资产具体情况。增加“财政拨款收入”科目取代“拨入经费”科目,将原有的“经费支出”科目和“结转自筹基建”科目合并为“经费支出”科目,以此来促进财政预算管理工作。将资产负债表中的支出收入类去掉,只留下了资产、负债、净资产。采用企业利润表的结构来对收入支出表进行调整。增加了财政拨款收入支出表,其主要反映某会计期间的财政拨款的收支、结转、结余情况。2013年12月31日经财政部相关规定,表明行政单位基建账需定期的合并到单位大账中。

三、行政单位实施新会计制度应注意的问题

针对行政单位实施新会计制度应注意两方面问题:一是注重单位会计人员的严谨务实工作作风;由于新的行政单位会计制度在许多方面都做了相应的改变,其中,新会计科目的设置、新旧会计制度的衔接、报表格式调整等工作,都相应的增加了行政单位会计从业人员的工作量。由于其工作内容比较具体繁杂,因此,需有很好的耐心和严密的思维能力。二是注重单位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在新旧会计制度工作衔接中,固定资产种类繁多,虽增设“累计折旧”科目,但财政部没有制定相关政策规范,导致会计人员无法确定固定资产范围、年限。对此,为防止会计信息出现差错,行政单位会计人员须着重提高业务水平,开展系统的业务知识学习,及时的了解新的制度内容,扎实做好各项工作。

四、结束语

新的行政单位会计制度,比较注重于行政单位成本、资产负债的具体情况,在全面准确反映行政单位财务状况、预算执行情况的同时保障会计信息质量水平,建立健全公共财政预算管理体系,加强了新形势下行政单位各项核算行为的规范性、提升行政单位财务管理水平,保证行政单位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绵绵.新《行政单位会计制度》将于元月1日起施行[N].财会信报.2013-12-30(50).

篇6:新会计制度下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增加的核算

【关键词】新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

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社会的各个领域都发生了一定的变革。在新会计制度条件下,行政事业单位开展的财务管理工作就需要积极利用现今的科学技术,将会计数据与相应的管理数据进行一定的整合以及优化,通过计算机技术实现实时有效的财务管理信息共享。因此,现今的事业单位中所采用的会计制度需要进行积极的改革才能满足时代发展的要求。

一、浅析新会计制度与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中的财务管理工作

在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中所使用到的财务管理主要是包含着对于单位会计的实施准则以及相关的财务管理。就新会计制度来说,它对于目前相关的先进会计专业理论以及会计方面的实践成果都进行了积极的采用。总的来说,新会计制度的采用对于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改革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新会计制度对于我国会计领域内的一些不完整体系进一步进行了完善,并且对于其中所采用到的各种会计理念也进行了及时的更新。可以说,新会计制度在会计使用方法、会计实践以及相关的会计技术三大方面都发生了极大的改变。这种改变主要体现在:首先,新会计制度的采用使得以往分行业制定各种会计标准的做法被打破,并且对于财务管理的可比性提出了新的要求。其次,是新会计制度对于会计行业信息的真实性做了新的要求。新会计制度在制定时对于市场变化的因素进行了充分的考虑,对于各种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做了详细的要求。最后,是与国际财务管理的接轨。由于传统的财务管理没有考虑到国际方面的财务管理,因此,在实际运行的时候,经常会出现与之相悖的状况,影响会计工作的进行。因而,新的会计制度对于国际方面的财务管理进行了充分的调研,实现与国际财务管理之间的接轨。

二、我国行政事业单位所采用的财务管理中所出现的问题

1.财务管理分行业制定

行政事业单位由于其职能的不同,一般被分为两种,即国有单位以及民办单位。但是就这两种行政事业单位中所使用的财务管理来说,却不尽相同。也就是说,在国有单位以及民办单位中所使用的会计标准以及财务管理是不相同的,这种制度的不相同使得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存在很大的问题,对于事业单位的改革也很有很大的影响。国有单位与民办单位都是事业单位,但是它们所采用的财务管理的标准却不一样,这种不同使得国有单位与民办单位对相关的会计信息的处理也很不相同,使得对两种事业单位会计信息比较存在很大的难度,对于这两种事业单位的管理水平以及发展水平比较都具有很大的难度,因而,事业单位的改革工作也存在很大的难度。

2.财务报表设计不合理

就行政事业单位中所采用的各种财务管理工作来说,对于事业单位中的各种财务信息以及报表设计都没有达到要求。在事业单位中的财务报表中,对于单位的财务应该进行核算的项目以及相关的财务信息都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并且,由于现今的事业单位中对于财务工作不要求含有对于单位资金流量的报表,因此,现今的财务工作报表设计是极度不合理的。事业单位的财务报表中存在结构不完整的现象,使得很多的单位财务信息收集不全面,因此,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难以进行一个科学清晰的反应,从而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三、如何更好地开展我国的事业单位会计改革工作

1.对于事业单位中所使用到的财务管理进行进一步的完善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愈加深入,从而使得我国事业单位也开始直接面对市场竞争的压力。而事业单位要想在如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发展,就必须对原来的财务管理进行积极的改变,使得更加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对于制度中存在的相关标准原则进行进一步的规范,对于我国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进行进一步的完善。需要注意的是,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改革过程中,对于制度中所提到的各项法律制度也要依据现有的相关法律法规进行进一步的完善。并且,在进行财务管理改革的同时,对于企业中所使用到的财务管理也要积极的利用,根据实际环境的变化,对财务管理进行完善。这样一来,不仅使得我国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更好的完成。另外,对于我国事业单位中的会计从业人员的素养也是进一步的提高。

2.对于财务报表进行科学设计

由上文可知,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报表设计一直不尽合理,对于财务工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因而在今后的财务工作中,需要对财务报表进行合理的设计,使得不同的事业单位对于财务信息的需求都能够得到满足。在新会计制度中,对于事业单位的财务报表也做了相应的设计安排。因而,在今后的会计工作中,可以使用新会计制度所制定的财务报表。这样一来,对于单位的财务信息可以掌握充分,并且还使得财务报表出现重复信息的现象。

四、结语

综上所述,现今我国处于市场经济的体制下,所面临的社会竞争是巨大的。行政事业单位要想在这样的竞争下处于不败的地位,就必须对于财务工作进行积极的改革,以期使得单位内部的会计工作顺利进行,为单位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内部条件,促进事业单位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永泽,况玉书.行政单位内部报告体系研究——基于预算管理的角度[J].南京审计学院学报,2013,03:24-32.

[2]吴文臣.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研究[J].中国总会计师,2014,02:111-112.

[3]刘一民.新会计制度下行政行业单位财务管理探讨[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18:136-137.

[4]迟玉新.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市场,2014,30:168-169.

篇7:新会计制度下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增加的核算

一、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内容

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是规范单位经济活动和社会经济秩序的重要手段,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作,它主要包括预算管理、收支管理、财务分析、财务监督这几个方面的内容。其中预算管理是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得以有序开展的基础,只有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相应的预算编制,才能让全面预算管理得以实现。它既包括对预算编制的制定,也包括对资金执行情况的监管;收支管理指的是对行政事业单位整体的收入支出项目、收入支出范围和收入支出标准进行的统一管理;财务分析指的通过对每一个会计年度的财务会计数据进行综合的分析与研究,得出科学的财务活动质量评估报告;财务监督同其他监督略有不同,监督的是行政资金的使用和工作人员的执行。

二、新会计制度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产生的变化

(1)会计主体发生了转变。在旧会计制度中强调国家财政报销单位的会计主体地位,把行政事业单位自身的财务会计核算看作是国家财政报销单位的附属,没有把行政事业单位当作独立的会计主体对待,这是因为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意识淡薄造成的。在实行了新会计制度后,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主体的地位得到了肯定。而当行政事业单位认识到自身的主体地位后,就会加强自身的财务管理意识,努力做到资金的合理使用和分配,努力做好资金的收入支出记录,对下一步资金的和科学计划等都有重要作用。

(2)财务管理方式的改变。新会计制度下,取消了旧的全额预算管理、自收自支管理、差额预算管理的预算管理办法,取之以核算收支、超支不补、结余留用、定额定项补助等管理方法。这使得预算资金的核算方法和管理办法得到完善,更加的有效和科学,解决了财务预测管理的缺乏问题。

三、当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面临的困境

(1)财务管理理念缺乏。行政事业单位主要的财务支出用于社会事业建设,其主要资金来源是国家的财政拨款。因此行政事业单位在进行财务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存在相对的随意性,没有形成健全完善的财务管理理念,从而导致了财务管理问题的出现。

(2)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行政单位内部在资金使用过程中存在资金挪作他用、资金使用不当等问题;在记账过程中,记账人员对账目处理不严谨,没有按照规章制度来记账和查账,造成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存在假账、错账等现象,这都是由于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不完善造成的。

(3)缺乏财务预测管理。财务预测是在各项资金活动执行前做出的计划,预测管理对公司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目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缺乏这种完善的财务预测管理,这是由财务管理意识淡薄、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共同造成的后果。财务预测管理的缺乏使得单位在未来使用资金上可能出现的问题无法得到及时地预测与规避,使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随之增加。

(4)资金专款专用不到位。行政事业单位资金主要用于社会,但是由于单位内会计人员不能准确把握这笔专项资金的使用,造成专项资金使用不到位、效果差;还有部分工作人员将专款资金挪作他用,造成转款资金的流出;同时,在转款专项资金使用方面还存在贪污腐败现象。这些专款的具体用途不明确,专款使用效率低。

(5)国有资产管理混乱。当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管理情况相对混乱,给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进一步发展造成了阻碍。首先,国有资产管理脱节。财务部门的会计核算工作没有与其他管理部门的日常工作实现动态连接,财务会计账实不符的情况较为突出;其次,国有资产处置随意。部分行政职业单位的国有资产处置环节缺少严格的审批与监管机制,人为牟利的现象频发,使得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

四、新会计制度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提升措施

(1)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健全财务管理制度是提高财务管理水平的核心举措,行政事业单位应该在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建立起一套科学合理的财务管理系统,确保单位内部的监督和控制能够有效的进行,保证财务会计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够有序进行,还要保证工作人员以制度履行职责,确保职责的明确性,更好的完成工作。

(2)规范会计流程。规范会计流程是指行政事业单位要严格按照新会计制度的要求,对单位内部的财务管理工作进行规范化的组织流程建设。这就要求行政事业单位将财务管理任务分配到人,使财务管理工作人员对账目进行明确严谨的记录,避免假账、错账现象的出现。对工作人员进行新会计制度的培训,确保他们认识并了解新会计制度。

(3)财务人员各司其职。明确各财务人员工作的定位,让他们各司其职,进一步落实事业单位的工作分配权,行政事业单位中财务工作人员各司其职才能保证财务管理的有序进行。要求行政事业单位对各个工作人员的工作进行严格分配。要求改善审核制度。

(4)提高财务人员的工作能力。提高财务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是从单位内部提出的改革措施,他要求公司,对财务人员进行工作能力培养,如召开技能知识讲座、召开工作交流大会、召开工作能力比赛等;财务工作人员要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进行财务会计知识的再学习,财务工作人员要通过阅读相关书籍、找人请教、上网查找自身工作能力提高办法等来逐步实现工作能力的提升。

(5)加强对国有资产的管理力度。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属于国家所有,因此加强对各单位国有资产的管理力度,既是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要求,也是维护国家财政安全的时代责任。首先,行政事业单位要严格的执行收支两条线的财务管理办法,让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使用能够实现收支有序。其次,要加强对国有资产使用的审批,落实对国有资产处置的管理,让国有资产的处置行为能够实现全程透明化。其次,行政事业单位还要注重对国有资产的价值评估,组建专业的资产鉴定评估团队,对预处置的国有资产的价值进行科学的估算,让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处置变得严谨有序。

摘要: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已近300万个,正式工作职工3000多万个,在新形势的要求下,我国加大了对行政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的工作力度。当前财务管理工作的相对滞后给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造成了负面影响,所以我们需要进行财务会计制度改革,对财务管理工作进行有效的改善。本文就新会计制度下行政事业单位所面临的问题、新会计制度改革措施以及实行新会计制度改革的意义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新会计制度,财务管理,行政事业单位

参考文献

[1].刘一民.新会计制度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探讨.行政事业单位资产与财务,2014(06).

篇8:新会计制度下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增加的核算

一、积极转变会计记账方式与财管理念

新会计制度的实施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效率,使得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更加精确化、规范化,其中最为明显的就是推动了行政事业单位会计记账方式的改变,要求行政事业单位必须健全会计记账方式,加强对单位资产、净产值和负债的管理,提高单位财务资金的使用效率。同时,在新会计制度的实施下,行政事业单位必须严格按照新的标准要求,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法律意识,淡化人为因素对财管工作的干扰。行政事业单位的审计和财会必须各司其职,做到财管工作分工明确,加大对财务管理的监督检查力度,促使会计工作走向正规化。例如在对财务资金的开支结构和用途监管上,必须确保账目的详细具体,一旦发现做假账等违规行为,严格按照《新会计法》规定进行处罚,切实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财务资金的使用透明度。此外,在资产管理方面,行政事业单位必须合理设置专项划拨资金与日常开支资金,科学归纳和评估资金的使用状况,防止出现资金挪用、资金闲置、使用超支等情况,从根本上提高单位资金的使用率。

二、加大财务从业人员的专业能力培养

行政事业单位资金使用效益的提升离不开财务从业人员专业能力的增强。在新会计制度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人员个人能力不足的问题比较突出,对于不能继续胜任财管工作的应该予以转职,对于有创新意识的年轻财务人员,可以通过学习和培训来迅速掌握新会计知识,同时,行政事业单位需要大胆引进优秀的财管人才,对全体财务从业人员进行系统的、定期的专业化培训,还可以邀请财务专家来现场讲解和指导财务管理工作,确保单位每一个财务从业人员能够在最短时间内掌握新会计制度的内容和要领。此外,行政事业单位应该加大对财务从业人员的考核管理,建立和完善相应的激励机制,提高财务从业人员的工作热情。作为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从业人员,本身也应该提升“主人翁”意识,认识到自身工作岗位的重要性和严谨性,抓紧时间学习新的会计知识,以饱满的热情和认真负责的态度投入到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中去。

三、不断增强资产管理体系的建设力度

长期以来,行政事业单位在实际资产保管中缺乏一套完备的资产管理体系。随着新会计制度的实施,行政事业单位必须抓紧时间建设完善的资产管理体系,实现新旧会计制度的平稳过渡。具体来说应该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首先,不断改变会计要素。行政事业单位在自身财务管理过程中,需要依照新会计制度的要求,将财务管理明确划分成资产、收入、净资产和负债等要素,提高单位财务管理的专业化和规范化水平,财务管理必须坚持权责一体的原则,确保财务管理工作的严谨性和透明度,必须能够经得起监管部门的审批和核查,做到“心中有数”,保证预算的可靠性和真实性,促进财务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其次,强化单位内部的预算管控。预算管控是完善资产管理体系的重要内容,作为行政事业单位必须重视预算管控工作,实现预算管理的精确化,积极遵循新会计准则,在具体的会计工作目标制定上都需要提前体现出对预算的管理和控制。在新会计制度实施后,行政事业单位完全可以将基本开支统一纳入到单位一体化财务系统核算中,确保财务会计信息的完整性,完善财务收支业务的办理,健全财务开支管理制度,这样也有利于维护单位财政资金的使用安全,方便对预算管理进行审计和监督;最后,规范会计流程。新会计制度涉及到会计法律、规范的方方面面,强化了财务管理的真实性和精确性。新会计制度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必须严格按照新会计制度流程进行,做到责任到人,对于账目明细必须清晰记录,严格控制往来款项,及时将账目资金往来纳入本年决算中。财务管理人员也要发挥自身职责,严格监督预算项目实施以及账目情况,当发现任何一笔资金使用出现问题时,应该及时向上级领导汇报,杜绝贪污腐败的现象发生。

总而言之,行政事业单位需要积极遵循新会计制度,顺应国家财务制度改革的趋势,树立严谨的财务管理理念,积极改变会计记账方式,提高全体财务从业人员的专业能力,增强资产管理体系的建设力度,不断提升财务资金的使用效率,实现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改革的稳步推进。

参考文献

[1]郑姗.浅析新会计制度下如何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J].现代商业,2013(36).

上一篇:何处八重樱吹雪--川端康成《古都》读后感下一篇:青岛农业大学红会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