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质量管理制度

2024-06-08

中小企业质量管理制度(精选9篇)

篇1:中小企业质量管理制度

纺织业企业组织管理制度

(一)公司章程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本公司依照公司法有关股份有限公司的规定组织,定名为纺织股份有限公司。第二条本公司经营业务如下:

(一)各种天然、人造、合成纤维纱的纺造。

(二)各种纤维布匹、毛巾、被单的织造。

(三)纱织布匹的运销。

(四)针织工业与销售针织品。

(五)印染及其他有关业务。

(六)进出口贸易业务。

(七)进出口贸易代理业务。

(八)其他生产事业的投资。

以上业务须经特许者应侯呈准后始得经营。

第三条本公司必要时可设立分公司于国内外各地。

第四条本公司公告以通函及登载于总公司所在地的日报显著部分。

第二章股份

第五条本公司资本总额定为6 亿元,分为6000 万股,每股1。元,已发行472。万股,计47250 万元。

第六条本公司股票分为一股股票、十股股票、一百股股票、一千股股票、一万股股票、十万股股票六种,由董事长及常务董事四人以上签署并经主管机关或其核定的发行登记机关签证编号发行。

本公司发行特别股及无记名股票时,其股票不可超过股份总数二分之一。本公司募集新股时必须超过票面金额发行。

第七条股份转让或设定权利质押时,须由转让人与受让人或设定人与质权人共同出具申请书署名盖章送交本公司过户,在未经过户以前股份的权利仍属于原股东,但继承或遗赠者须另具证明书。

第八条股票持有人如欲变更股票种类时,须出具申请书交由本公司办理。第九条股票如有遗失时,原股东应立即出具书面报告并在本公司所在地及遗失地的发行日报公告三日,记明遗失事由,经二个月无人提出异议,原股东将登载公告之日报全份送交本公司收存,并填补请领股票申请书加盖原印鉴觅取妥保后方可补发新股票。第十条关于前三条各项手续应酌收工本费及应贴印花税票。

第十一条股东应将其印鉴式样送交本公司存查,其有变更时亦同,股东向本公司领取股利或行使其他一切权利时均以所存本公司印鉴为凭。

第十二条股东所存印鉴有遗失时,应觅具妥保向本公司声明遗失原因,并登载本公司所在地通行日报3 日,于1 个月内无人异议者,方可改换新印鉴。

第十三条每届股东会前1 个月,临时会前15 日内或公司决定分派股息及红利或其他利益的基准日前五日内停止股票过户。

第三章股东会

第十四条股东会分常会、临时会二种:

(一)常会于每年决算后6 个月内由董事会召集。

(二)临时会经董事会认为有必要时或连续一年以上持有已发行股份总数百分之三以上股份的股东书面请求时,由董事会召集,监察人认为有必要时由监察人召集。第十五条股东常会的召集应于开会30 日前,临时会的召集应于开会15 日前将开会的日期地点及提议事项通知各股东,发行无记名股票时并应分别于40

篇2:中小企业质量管理制度

一、基本职责、工作标准

1贯彻执行国家全面质量管理的工作方针、政策和规章制度,拟制本企业全面质量管理工作的长期规划与近期计划,根据上级要求,结合本企业实际情况厦市场调查,参与拟制企业方针。做到目标明确,重点突出,计划落实,措施具体。

2对企业方针与全面质量管理计剐制度的贯彻实施,以及各部门车问的全面质量管理工作进行检查、督促、协调和考核。做到:检查经常,协调及时,措施落实,考核准确,有奖有罚。

3组织管理群众性的质量管理活动和评审、奖励。做到:活动正常,办法妥当,深入持久,效果明显。

4研究推广可靠性与质量管理教育以厦数理统计优选法、价值工程、系统工程等现代科学管理方法和先进质量控制方法,做到:教育经常,科学管理方法适用,效果明显。

5组织井指导从新产品研制设计、生产制造、辅助使用、服务等生产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工作,完善和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做到:全厂各部门参加质量管理,组成严密的协调和高效的纵横交织的质量管理网,使产品质量得到可靠的保证。

6负责收集汇总分析传递和上报全厂质量信息。做到:路线清楚,脉络分明,数据准确,传递迅速,反馈及时,效果明显。

7负责对各种型号产品的质量分析,并及时反馈检查落实,做到:有数据、有分析、信息准确,反馈迅速。

8负责对新产品方向性,技术经济先进性的验证和监督,对各过程的原材料、元器件、半成品、成品的质量及检验制度实行监督。并参与新产品和老产品改型的鉴定。

9负责对全厂以及各级质量责任制为核心的质量保证体系实行监督和检查,做到坚持原则,不徇私情,稽核有根据,抓住要领要害,有事实,有观点。有万法,有说服力,有明显效果。

二、权限

1有权调查研究综合分析提出企业方针供厂长参考。

2有权拟制企业全面质量:管理的长期和近期计划,拟订全面质量管理的规章制度,并代表厂长对全厂质量管理体系实行监督、检查与保证实施。

3有权对全厂新老产品的方向性、战略性、关键性的重大问题进行监督、检查。

4有权协调全厂质量管理中的纠纷,并有权代表厂长进行仲裁,有权对各车间部门上报质量数据进行审查核对,并提出奖惩建议。

三、责任

1对拟制的企业方针、工作计划、各种规章制度的正确性、合理性及科学性负责。

2对质量保证体系实行监督、检查的厦时性、准确性、完整性负责。

3对代表厂长发布指令、协调、仲裁的正确性负责。

4对发布或上报的质量数据的正确性、厦时性负责。

篇3:中小企业管理发展与制度完善

3、继续推进中小企业成长工程, 加快市场主体的发展

以“成长工程”为抓手, 力争2009年县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净增600家以上, 培育一批税收过1000万元的县域重点

“回归”一批企业。用好县域经济发展专项资金, 扶持好一批县域工业的“领头雁”。

4、发展壮大产业集群, 加快县域产业集约集聚化步伐

围绕我省加快实施“千亿元产业计划”, 认真落实省政府《关于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的意见》, 加强规划引导, 强化工作措施, 在形成特色、培植龙头、打造平台、配套服务上下功夫, 培育壮大一批特色鲜明、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形成特色板块经济, 打造区域品牌, 不断增强产品的竞争力。要以延伸产业链与建设开发区、工业园区为主导, 鼓励各地依托优势和特色产业, 加强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建设, 科学规划指导企业向园区集中, 以推进产业向集约集群方向发展。坚持以市场为导向, 加大政府扶持力度, 鼓励和支持企业通过联合重组等形式, 促进企业规模化、品牌化经营, 努力培育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带动力的领军企业。

5、围绕“两圈一带”战略部署, 促进区域经济协同发展

根据省委、省政府推进武汉城市圈、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和湖北长江经济带新一轮开放开发的战略决策, 科学规划, 合理布局。加大武汉城市圈的项目对接和产业融合, 引导武汉市区传统制造业向圈内县 (市) 转移, 异地办产业园;大力开展创建旅游名镇名村活动, 开拓旅游市场, 促进鄂西地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依托湖北支柱产业优势和沿江地区的资源禀赋, 以及“黄金水道”和区位优势, 加大船舶、磷化工、钢产品延伸加工等产业密集带建设的支持力度, 把武汉城市圈、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发展与长江经济带建设融为一体, 整体推进。

6、加大和完善政策支持, 营造县域经济良好发展环境

营造县域经济良好发展环境的关键就是要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加快政府职能转变, 增强服务意识, 抓好服务重点, 创新服务手段。各级各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在新的起点上推进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 在对省级行政审批事项清理的基础上, 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 赋予各县 (市、区) 更大的自主权和决策权。按照权责统一的原则, 进一步理顺省、市、州和县的事权关系, 推动现行行政管理体制重心进一步下移, 全面实现省对县 (市) 项目、资金、计划、信息直达, 减少中间环节, 降低行政成本, 提高行政服务效率。根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进一步修改完善县域经济社会发展考核评价体系, 引导县域经济社会长期协调发展, 积极探索省管县体制试点工作, 支持县域经济加快发展。

(责任编辑:胡婉君)

○范颖 (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一、引言

随着中小企业数量的递增和规模的扩大, 中小企业已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据了半壁江山, 在发展和壮大的过程中, 由于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原有的管理水平已不适应企业新的发展, 成为企业进一步发展的桎梏。中小企业的发展面临着两个基本问题:一是如何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 二是如何协调内部资源的有效利用。由于企业对外部环境的适应性是建立在内部协调性的基础之上, 因此加强企业内部管理, 是企业最基础的工作, 也是企业能够生存和发展的保证。

二、建立一个完善的管理环境

管理环境是指对建立、加强或削弱特定政策、程序及其效率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管理环境建设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企业内部制度的贯彻、执行以及企业经营目标及整体战略目标的实现, 加强企业内部管理环境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加强企业管理的建设, 强化管理主体职能, 应依据中小企业实际情况, 首先建立股东大会和董事会, 发挥董事会的作用和潜能, 提高管理者的素质和能力, 使股东及其他利益团体的利益真正得到保护。目前, 我国部分中小企业没有董事会, 即使有董事会其监控作用也严重弱化。董事会是公司管理系统的核心, 它负责为公司经理制定博弈的规则, 形成管理控制的逐级向下延伸, 建立良性循环的职业经理人进入、退出机制。对企业管理而言, 一个积极主动的董事会是相当重要的。

2、合理设置组织结构

企业经营的目的在于实现其整体目标, 而一个企业的组织结构则在于提供规划、执行、控制和监督活动的框架, 企业组织结构建设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经营成果及控制效果。企业要有效地从事各项业务活动, 必须设置相应的组织机构, 行使管理与控制的职能。中小企业要根据企业目标和自身特点, 设置不同的组织机构, 充分注意部门之间职能的科学划分, 做到高效、协调、简洁, 并确保企业的目标以最合理的成本实现。

3、适当的权责分配

企业经营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保证这个系统的正常运行, 合理授权是必然的。企业要根据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 明确规定各职能机构的权限与责任, 根据各职能机构的经营任务与特点划分岗位系列, 确定需要的岗位, 根据岗位的需要选择合适的人才, 并将责任落实到每一个人。对于企业法

展与制度完善

湖北武汉430205)

定代表人, 既要保证其经营决策的独立性和权威性, 又要保证其经济行为的效益性和廉洁性。权力和责任是关键一环, 对不同的管理环节要有不同的授权, 并承担与之相当的责任, 使之“越权”将付出更高的成本和代价。

4、信用和责任

信用是商业社会的基石, 责任是信用的基础, 现代企业组织管理中, 无论是岗位与岗位的关系, 还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关系, 都可视为责任关系。第一, 责任的可传递性。组织中的每一个人都对内部控制负有责任, 从企业最高管理者至企业的一个具体员工, 应根据其职责大小、工作性质、标准要求, 逐级传递, 并以此形成企业的责任体系和责任流程。第二, 责任的可量化性。企业责任的实质是保证企业战略目标和经营目标的实现, 目标 (指标) 的逐级量化实际上是随着责任的可传递而得到量化。第三, 责任的可追溯性。企业的任何过失行为以及由此造成的后果, 都应对责任的主体和相应的责任人进行追究, 包括对过去的责任过失行为进行追溯性追究。

5、人力资源政策及实务

秉承“以人为本, 知人善任”的人事政策和实务的宗旨, 保执行公司政策和程序的人员具有正直品行和胜任能力。管理者素质在企业经营管理中起绝对重要的作用, 管理者的素质直接影响到企业的行为, 进而影响到企业内部控制的效率和效果。公司职员的胜任能力和正直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公司有关薪酬、雇佣、培训、福利、业绩考评及晋升等政策的公正性和程序的合理程度。公司应当合理配置岗位人员并给予能完成所分配任务的资源, 这是建立合适的控制环境的基础。对于中小企业而言, 良好的人力资源政策对培养员工更好地贯彻和执行内部制度有很大的帮助。

三、设立有效的控制活动

在完善了管理环境后, 中小企业应当执行控制活动。控制活动是确保管理阶层的指令得以实现的政策和程序, 旨在帮助企业保证其已针对“使企业目标不能达成的风险”采取了必要行动。中小企业应当结合自身实际情况, 具体设置以下控制活动。

1、独立内部审计

公司内审人员的内审工作直接对公司的董事长或总经理负责, 负责对货币资金、有价证券、凭证和账簿记录、物资采购、定额消耗标准、付款流程、工资管理、赊销流程、客户信用等级评定标准、账实相符等的真实性、准确性、手续的齐全程度进行审查、考核。

2、明确授权控制

明确授权批准范围、权限、程序、责任等相关内容。公司内部的各级管理层必须在授权范围内行使相应的职权, 经办人员也必须在授权范围内办理经济业务。例如, 企业的采购循环就应注意请购单、订购单、采购单等的授权与审批, 要注意对采购的单价、质量、数量等的控制审核。

3、职能分工控制

合理设置分工, 科学划分职责权限, 贯彻不相容职务相分离, 即每一个人工作能自动检查另一个人或更多人工作的原则, 形成相互制衡机制。不相容职务主要包括授权批准与业务经办、业务经办与会计记录、会计记录与财产保管、业务经办与业务稽核、授权批准与监督检查等。

4、合理的凭证流转控制

合理地制定凭证流转程序, 使得经营人员在执行交易时能及早送交会计部门以便填制凭证, 已登账凭证依序归档。各种交易必须做相关记录, 如固定资产的审批及验收记录、存货的购销记录、支票的领取登记记录等, 并且将记录与相对应的分录独立比较。

5、严格的资产控制管理

保护资产和记录安全的重要措施是采用实物和技术防护措施。严格限制未经授权的人员对财产的直接接触, 采用定期盘点、财产记录、账实核对、财产保险等措施, 以使各项财产安全、完整、有效。

6、绩效考评

为了实现既定的工作目标, 应实施有效的激励、奖惩机制, 激励全体员工参与企业管理和控制的主观能动性。各部门应定期举行绩效考评会议, 作为对工作目标完成情况的事后控制, 它不仅可以总结一定时期的工作成果, 同时也是发现问题、改进工作的过程。通过绩效考评, 配合一些必要的奖惩措施, 将部门的工作目标与个人工作目标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部门的工作目标将通过个人工作目标的实现而实现。

7、完善企业的内部监测

企业内部控制是一个过程, 这个过程是通过纳入管理过程的大量制度及活动实现的, 因此, 要确保内部控制制度被切实执行且执行效果良好、内部控制能够随时适应新情况等, 内部控制就必须被监测。监测是一种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评估制度执行质量的过程。内部监测的核心之一是在单位内部建立起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机制。监督可通过日常的、持续的监测活动来完成, 也可以通过个别的、单独的评估来实现, 或两者结合, 保障内控制度的执行和及时修正。

在实践工作中, 中小企业应结合自身实际, 考虑成本、效益的原则, 把完善管理环境、设置有效的控制活动等几个相互联系的环节落实到具体的工作流程中来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从而为中小企业在现有的市场经济环境中持续成长和发展壮大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杨有红:企业内部控制框架——构建与运行[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2001.

[2]朱荣恩: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的思考[J].会计研究, 2001 (2) .

[3]张岳麓:企业内部控制的创新[J].企业改革与管理, 2003 (1) .

篇4:论中小企业管理制度的创新

关键词:中小企业管理模式创新

中小企业管理制度是随企业规模的扩大而出现。中小企业管理现代化,不能完全照搬现代企业制度,随着市场经济环境的变化,中小企业的管理模式和具体管理方法也应有所改变。探讨我國中小企业的最佳管理模式,实现管理体制的创新,对促进我国中小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增强中小企业的竞争力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1 创新的涵义

创新(Innovation),含义为创新(Innovate)行为、发明(invent)行为或者创造(create)某种新事物的行为,即将原有的东西加以改变或引入新的东西。

创新是“形成创造性思想并将其转换为有用的产品、服务或作业方法的过程,即富有创新力的组织能够不断地将创造性思想转变为某种有用的结果。

著名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认为:创新的含义是有系统地抛弃昨天,有系统地寻求创新机会,在市场的薄弱之处寻找机会,在新知识的萌芽期寻找机会,在市场的需求和短缺中寻找机会。

创新是赋予资源以新的创造财富能力的行为。任何使现有资源的财富创造潜力,发生改变的行为,都可以称之为创新。

从系统论的角度看,创新实质上就是要建立一个创造性的“生产要素集成系统”,追求最佳“系统组合效应”所带来的经济效益。

管理创新对创新者来说是改变资源的产出效率,不是只有以前世界上不存在的东西我们发明出来了才叫创新。以前没有建立完善扎实的管理基础(如管理规章制度的完善与制定),现在意识到这个问题,建立了完善的管理基础,同样属于创新。

创新不一定是发明一个全新的创造物,创新也可能是改进和衍生。模仿往往是创新开始的第一步。

中小企业管理制度创新是以企业为主体,为更好地实现企业管理制度的功能,在收益与成本评价的基础上,在制度供给的范围内设计新的企业管理制度的过程。首先,中小企业的制度创新是其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市场创新等一系列创新活动的前提,是产生主动创新和持续创新的重要制度保证;其次,企业管理制度要随着生产力和市场经济发展而不断完善,就必须适应经济全球化的需要,不断创新;另外,制度创新涉及企业内部不同层面的机制变革,同时还涉及企业外部的金融体制改革、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政府机构改革等外部制度变革,我们必须从系统的观点出发,注重企业外部制度创新与内部制度创新的协调运行,促使其互动共进。

2 传统中小企业的管理模式

传统中小企业管理模式的最大特点是企业的所有者同时就是企业的经营者。所有者和经营者的同一,使得所有者能够直接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全过程进行控制。所有者可能要请一些管理人员作帮手,但这部分人员基本也是在自己的家人或亲朋好友中挑选,家族管理的色彩十分浓厚;企业管理缺乏明确的分工,没有相应的规章制度和完善的管理组织;日常管理工作都是在所有者直接的指挥下进行,经理权限十分有限,主要负责管理日常事务;企业也没有形成标准化、规范化的管理程度,企业牢牢控制在所有者手中。

由于中小企业管理的随意性,缺乏全面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中小企业管理制度的缺失是其发展进程中一大障碍。随着企业规模的发展壮大,需要大量引进外来的各种专业人才进入企业的核心领导阶层,这一方面往往导致专业管理人员与企业主亲属形成两个利益集团,诱发企业内部各种矛盾,造成企业现有的一些企业管理制度形同虚设,难以执行。

3 中小企业管理制度创新的途径

西方现代企业,具有健全的各项规章制度和行为准则,实行规范化管理,顺利实现所有权与经营管理权的分离,为企业规模的进一步扩张建立体制基础。完善的企业组织,合理的内部分工,理顺了部门相互间的生产协作关系,使企业的管理有体制上的保证,企业管理的好坏靠的是组织而不是靠个别管理人员的个人的能力,突破企业发展过程对个人的依赖,创造了稳定的发展环境。因此,中小企业应当借鉴现代企业制度的管理模式,探索出适合自己发展的路径来。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管理制度环境还很不完善,只有坚持制度创新,积极改善现存体制和企业内部治理结构中的各种制约因素,使中小企业的创造力和生产力与制度框架在交互作用中不断演进,才能使企业跨上新的发展平台,实现可持续发展。当前,我国中小企业的制度创新应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

3.1 企业管理制度创新

现在的中小企业绝大多数仍处于原始管理阶段,真正好的科学管理必须要有监督管理。因此,中小企业在进行质量管理、人事管理、营销管理、财务管理、薪酬管理、组织管理、战略管理、风险管理等方面的制度创新时,还得建立有效的约束和制衡机制。而这只有通过建立完善的企业所有权与法人财产权相分离的法人治理结构,才能实现管理的专业化和制衡化,使原来的利益共同体导向向命运共同体导向转变。更为重要的是在WTO环境下,技术壁垒和绿色壁垒使得中小企业更需加强由生产质量、劳工工作环境、环保等方面所构成的生态企业管理制度的建设。

3.2 实现组织结构设置创新

企业经营的目的在于实现其整体目标,而一个企业的组织结构则在于提供规划、执行、控制和监督活动的框架,企业组织结构建设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经营成果及控制效果。企业要有效地从事各项业务活动,必须设置相应的组织机构,行使管理与控制的职能。中小企业要根据企业目标和自身特点,设置不同的组织机构,充分注意部门之间职能的科学划分,做到高效、协调、简洁,并确保企业的目标以最合理的成本实现。

3.3 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实现产权制度创新

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主要特征就是两权分离,所以中小企业的企业家应该把企业的经营权交给所谓的“职业经理企业家”,加强企业管理的建设,强化管理主体职能,应依据中小企业实际情况,首先建立股东大会和董事会,发挥董事会的作用和潜能,提高管理者的素质和能力,使股东及其他利益团体的利益真正得到保护。目前,我国部分中小企业没有董事会,即使有董事会其监控作用也严重弱化。董事会是公司管理系统的核心,它负责为公司经理制定博弈的规则,形成管理控制的逐级向下延伸,建立良性循环的职业经理人进入、退出机制。

3.4 企业的内部监测的创新

企业内部控制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是通过纳入管理过程的大量制度及活动实现的,因此,要确保内部控制制度被切实执行且执行效果良好、内部控制能够随时适应新情况等,内部控制就必须被监测。监测是一种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评估制度执行质量的过程。内部监测的核心之一是在单位内部建立起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机制。监督可通过日常的、持续的监测活动来完成,也可以通过个别的、单独的评估来实现,或两者结合,保障内控制度的执行和及时修正。

中小企业管理创新必须立足自身实际。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作为生产力核心内容的科学技术,其创新和发展必然要求作为生产关系重要组成部分的企业管理为自己提供最有效的发展形式。无论培养选拔科技人才、加大科技开发投入、加强科研设施建设,还是培育企业对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高度历史责任感、强烈的忧患意识,都要通过管理制度观念的创新、管理方法的探索、管理制度的完善等来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和保证。进行企业管理创新时可以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但一定要立足自身实际,走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创新之路。

参考文献:

[1]陈玉霞.我国中小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商贸,2010, (04).

[2]刘大赫.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创新[J].才智,2011,(02).

[3]禹宁.基于SWOT分析的企业管理制度创新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 2010, (14).

作者简介:

篇5:企业质量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我公司从原辅材料进公司到成品交付使用全过程中不合格品的管理。

三、职责:

1、原辅材料不合格品由品控员下处置结论。

2、工序检验发现的个别不合格品由品控员下处置结论。

3、工序检验发现的批量不合格品由品控员评价、技术经理下处置结论。

4、成品检验发现的轻微不合格品由品控员下处置结论。

5、成品检验发现的严重不合格品由品控员评价、质量部经理或总经理下处置结论。

篇6:中小公司管理制度-卫生管理制度

ZD-WS-11

一、为创造一个文明、优美、整洁、有序的办公环境、增强员工对公司的责任感和归属感、推进公司日常工作规范化、秩序化、树立公司形象,特制定本制度。

二、本制度适用于本公司办公室内及公共区域(办公室、走廊、楼梯、卫生间、)的环境卫生管理。

三、公司所有员工都应提高环境卫生意识,养成良好的环境卫生习惯。

室内环境卫生管理:

一、公司员工个人的办公桌、椅、电脑、书柜、书架、文件筐等由使用者本人负责卫生与洁工作;须保持整洁、干净。

二、个人的文件、资料须摆放整齐,桌面应保持整洁、干净;与工作无关的物品尽量不要摆放在办公桌上。

三、上班后要将个人桌面、显示器表面擦拭干净。下班后个人的文件要整理、摆放整齐;座椅要归位。

公共区域环境卫生管理:

一、办公室地面每日轮值人员要认真打扫,拖把洗干净,拧干水后拖地,保持地面清洁、干净,无污染。

二、当日轮值人员要检查办公室垃圾蒌,当垃圾蒌内垃圾超过三分之二时应及时清理。

三、公共走廊、楼梯、卫生间每日轮值人员要认真打扫,保持地面无瓜皮、果壳、纸屑等脏物。

四、卫生间洗手台面、镜面要保持干净、清洁,卫生间纸篓要每日清倒。

五、卫生工具用后及时清洁整理、摆放整齐。如有损坏要及时上报。

六、特殊岗位人员(如食堂/仓库)应保持好自己工作管辖区域内的卫生清洁,物品摆放有序,无废弃物等。定期检查整理,如整理仓库时,若工作量较大,需要人手时,应及时提出。

七、及时做好盆景的浇灌,鱼缸换水及相关设备的清洗工作。

八、本文未涉及或新增及其他事项按照领导指示执行。

篇7:中小企业质量管理制度

第1章

总则

第1条

为公司建立、健全内部约束机制,通过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推动来贯彻、监控企业战略目标和经营目标的实施,规范企业管理和财务管理行为,制订本管理制度。

第2条

全面预算是对企业在一定时期内(一般为一月)各项业务活动、财务表现等方面的总体预测。

第3条

管理原则

1.经济业务活动全部纳入预算管理,全员参与、综合平衡; 2.预算管理应以完成企业经营计划目标为出发点; 3.“量入为出”和“轻重缓急”相结合工作方法; 4.“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预算编制流程; 5.符合真实性和可行性原则;

6.实行重大事项、例外事项预算报告制度和开展预算执行情况分析。

第2章

预算管理组织体系

第4条

预算管理委员会

预算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预委会”)是企业预算管理的最高决策机构,由企业总经理、副总经理、总经理助理和各部门负责人组成。其主要职责为:

1.负责主持制定、修订企业有关预算管理的制度或办法;

2.讨论决定企业经营预算、投资预算、财务预算中上报的预算指标; 3.讨论决定企业预算考核办法及兑现方案; 4.讨论决定企业预算考核指标的重要调整及考核办法的修订。5.审议分析预算执行报告。第5条

预算监督部门

财务部是全面预算的监督部门,其主要职责为: 1.汇总编制公司预算、调整预算方案; 2.协调、监督各部门预算统计人员工作; 3.复核预算外付款申请是否经过适当审批; 4.汇总编制公司预算执行报告;

5.定期向预算委员会反映预算执行中的问题,提出预算工作改进的意见与建议。

第6条

预算责任单位

企业各部门是全面预算的责任单位,其主要职责为: 1.编制部门预算;

2.执行、统计本部门预算,并控制预算实施; 3.申请调整预算;

4.接受上级预算指导、监督、考核。

第3章

预算编制

第7条

编制原则

1.编制全面预算应当本着“协调统一、相互配合”的原则,既分别承担不同的预算编制任务和责任,又体现部门间的配合统一。

2.编制全面预算应当本着“量入为出”、“轻重缓急”的原则,尽量组织收入,压缩不合理开支。3.编制企业全面预算,应当本着“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全员参与、综合平衡”的原则。编制预算应当自上而下分解目标,明确任务;自上而下层层填报,逐级审核把关、汇总;最终进行综合平衡以使预算合适有效地得到控制和约束。

4.编制全面预算应当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全面预算应当与企业经营管理实际情况相符。既不能为求得良好绩效,按较低的预算目标编制预算,也不能脱离实际编制目标过高的预算。

第8条

编制内容

全面预算的编制范围包括企业所有收、支项目。全面预算管理将预算具体划分为经营预算、投资预算和财务预算三大类。经营预算和投资预算,都必须以货币的形式反映在财务预算内。

1、经营预算:是对企业日常发生的各项基本经营活动做出的预算,具体包括收入预算、直接材料用量和采购预算、直接人工成本预算期间费用预算、其他成本预算等,各经营部门可根据实际情况具体编制。

(1)、收入预算是指预算期内责任部门销售各种产品或者提供各种劳务以及工程的销售量或者业务量以及工程完工进度收入的预算,主要依据利润目标、预测市场销量或劳务需求及提供的产品结构,以及市场价格和工程完工进度编制。

(2)、直接材料用量和采购预算是指完成目标预算需要耗用的材料以及采购支出。材料预算是以工程完工进度位基础编制的,确定工程进度是计算材料耗用数量和金额的关键,同时兼顾材料存货政策和采购政策。

(3)、直接人工成本预算是指预计完成工程进度目标需要指出直接人工费用的预算。直接人工成本预算是以工程完工进度为基础编制的,取决于工资率、用工需求和雇佣计划。根据工资计发标准不同,预算编制方法也有区别。

(4)、期间费用预算是指预算责任部门组织经营活动发生必要的工程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等支出的预算,按性质可区分位变动费用合固定费用、可控费用与不可控费用,根据上实际费用水平和预算期内的变化因素,结合费用开支标准合公司降低成本、费用的要求,分项目进行编制。其中,投标保证金、科技开发费用、业务招待费、差旅费、交通费、会议费、宣传广告费、修理费、安装费、误餐费、办公费用等重要项目,应当重点列示。

(5)、公司对解除劳动关系补偿支出、政策性补贴及其他营业外收支事项,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和国家政策规定,编制营业外收支等相关业务预算。

2.投资预算:是在资本性支出可行性研究的基础上编制的预算,具体反映何时投资、投资多少、资金来源和投资收益等。

3.财务预算:是反映预算期内有关现金收支、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的预算,具体包括现金预算、预算损益表、预算资产负债表。

第9条

编制程序

1.由预委会组织召开预算会议,确定下全面预算的编制方法、要求、具体报审程序和时间计划并向各部门下发确定《部门预算申报表》(附件1)。

2.各部门每月25号召开部门预算会议,填写《部门预算申报表》,提交公司财务部。财各部对各部门申报的部门预算进行审核、汇总,形成公司《月度预算草案》(附件2)后提交预委会审议。

3.预委会每月28号召开预算会议,对《月度预算草案》进行充分讨论,形成会议纪要。各部门根据预算会议的审议结果,调整部门预算,并重新申报。财务部对各部门调整后的部门预算进行审核、汇总,形成公司《月度预算草案》。

4.预委会每月30号召开预算会议,对月度预算草案进行充分讨论,审议通过后,下达公司正式的《月度预算》,由财务部备案并监督各部门执行。

第四章

预算执行与控制

第10条

每月公司计划工作会之前,企业各部门应当结合月度经营计划、资产新增计划、投资计划等相关资料编制部门月度预算。经公司计划工作会批准后的月度预算应当在财务部备案。由财务部负责统筹安排资金收付及预算监督工作。

第11条

各部门应当结合月度预算严格控制费用支出,各项费用应该按各项经费管理要求进行使用和控制。预算外付款申请应严格执行预算外资金支付审批程序,按照相关财务管理制度规定进行请款和报销。

第12条

财务部作为预算执行的监督部门,有权利拒绝未经适当审批人员审批的预算外付款申请。

第13条

各部门应当建立《部门预算执行统计台帐》(附件3),并由预算统计人员负责统计,及时登记本部门请款及报销金额。

第14条

每月度末,部门预算统计人员将本部门预算统计台帐与财务部进行核对。核对无误后报部门负责人签字确认。

第15条

财务部根据与核对后的部门预算执行情况汇总编制公司《预算执行分析报告》,提交预委会审议。

第16条 《预算执行分析报告》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本期预算数、本期实际预算完成数、本期差异、累计预算数、累计实际发生数、累计差异数;

2.对差异进行具体分析;

3.产生不利差异的原因、责任归属、改进措施建议。

第5章

预算调整

第17条

为保证预算的权威性和严肃性,批准正式下达的预算,原则上不予调整。但各部门在预算执行中由于市场环境、经营条件、政策法规等发生重大变化,使部门预算的编制基础不成立,或者将导致预算执行结果产生重大偏差的,每年可以调整一次预算。

第18条

预算如遇特殊情况确需调整时,必须由执行单位填写《预算调整申请表》(附件4),提交预委会审议。第19条

由预委会组织召开预算会议,对《预算调整申请表》进行审议,研究讨论调整的原因、额度等。

第20条

预算调整申请经董事会审批后,由预委会下达调整后的预算并送财务部备案。

第6章

预算考核

第21条

预算考核目的

预算考核是发挥预算约束与激励作用的必要措施,通过预算目标的细化分解与激励措施的付诸实施,达到引导企业每一位员工向企业战略目标方向努力的效果。

第22条

预算考核的原则

1.目标原则,即以预算目标为基准,按预算完成情况评价预算执行者的业绩。

2.激励原则,预算目标是对预算执行者业绩评价的主要依据,考核必须与激励制度相配合。

3.时效原则,即预算考核是动态考核,每期预算执行完毕应立即进行。4.例外原则,即针对一些阻碍预算执行的重大因素,如产业环境的变化、市场的变化、重大意外灾害等,考核时应作为特殊情况处理。

5.分级考核原则,即预算考核要根据组织结构层次或预算目标的分解层次进行。

第23条

预算考核的内容 1.对企业经营业绩进行评价; 2.对预算执行部门进行考核评价。第24条

考核的实施。1.每年年底,由财务部组织预算考核工作,根据考核内容编制《预算执行报告》,并提交预委会审议。

2.预委会召开预算会议,审议预算执行报告。

2.根据企业效益情况和考核结果,结合公司绩效考核的相关规定,由综合部执行考核兑现。

第25条第26条第7章

附则

篇8:浅谈中小企业管理制度的创新

一、制度创新的主要方面

当前, 我国中小企业的制度创新应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

1. 企业家创新

对中小企业而言, 企业家精神将极大地影响到它的经营哲学、企业宗旨、思想观念、文化氛围、价值理念等创新发生的“基础设施”和动力机制的形成。企业战略基础资源的独特性和不可模仿性主要来源于企业家精神的不同所形成的知识经验和能力积累机制, 从而支撑着企业竞争优势的形成和持续不断的创新:所以, 培育优秀的企业家精神, 将是企业制度创新的核心内容。

2. 产权制度创新

有人认为, 现代企业制度的主要特征就是两权分离, 所以中小企业的企业家应该把企业的经营权交给所谓的“职业经理企业家”, 本人只做所有者享受资本收益, 如此形成的中小企业制度就可以摆脱家庭血缘关系的影响, 可以使“货币资本得以选择合适的经营者”。我们认为, 家庭式的中小企业不应被轻易否定。两权分离的现代企业制度主要是从现代大型股份公司中总结出来的, 而中小企业则与大型企业有着完全不同的管理特征, 如果把这些看似完美的理论硬往民营中小企业身上套, 其结构无异于刻舟求剑。但有一个原则是可以肯定的, 那就是中小企业不应只是为摆脱“家庭帽子”而改制, 为现代企业制度而改制, 而是应该仔细地研究家庭企业的优势和管理的效率, 然后再分析它在哪种情况下需要进行什么样的改造, 这样的态度才是客观、公正、合理的。

3. 管理制度创新

中小企业也必须培养管理创新能力。管理创新应包括人事管理、营销管理、组织管理、风险管理等方面的创新。企业可以通过这些方面的创新, 提高管理透明度, 健全民主管理渠道, 创造一个充分发挥职工潜能、调动个人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工作环境;也可以根据市场的变化, 适时调整企业管理方式、经营手段, 有效地抵制市场风险, 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

4. 治理结构创新

企业进行制度创新, 建立规模的公司治理结构, 不能照搬国外固有的模式, 也不能仅仅局限于现代企业制度的法律框架, 而应该因地因时制宜, 着力塑造与民营企业自身情况相匹配的治理结构。要由家庭化管理向专业化管理过渡, 实现“企业家庭化”向“家庭企业化”转变;优化自身的融资结构。提高负债意识, 走自身积累、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相结合的道路;重视组织文化建设;创新经营理念, 建立合理科学的企业传承模式。

5. 分配制度创新

我国中小企业首先要突破传统的分配模式, 建立将企业职工与企业发展前景紧密联系的共担风险共享收益的新型分配机制, 有效地将智力资本作为一种无形资产参与分配。

二、分配制度创新具体做法

1. 岗位效益工资构成改革

岗位效益工资由岗位工资、效益工资、积累贡献工资和津贴补贴组成。

薪酬分配模式采取的是岗位效益工资制。员工的岗位收入以市场薪酬水平为导向, 坚持“效率优先, 兼顾公平”的原则, 充分体现了岗位的差异, 同时也使企业效益和员工个人的工作效率在薪酬分配中得到了充分体现。该岗位效益工资制由岗位工资、绩效工资、工龄工资及非通用性津贴、补贴等几个部分组成, 比较客观地反映了不同岗位员工的收入水平差距。岗位效益工资的测算。岗位工资是在岗员工付出正常劳动后, 体现岗位劳动差别并且相对稳定的岗位收入部分。岗位工资实行“一岗一薪”与“一岗多薪”兼用的原则。“一岗一薪”适用于操作技术要求相对单一的普通工岗位;“一岗多薪”适用于技术要求相对较高的岗位。新型的分配制度充分体现了对内公平性、激励性和对外竞争性的特点。

2. 建立岗位、效益、分配价值等方面的突破

岗位效益工资制度在分配理论上重新确定了分配依据, 通过岗位测评要素将岗位的劳动环境、劳动强度、技能水平、劳动责任等综合考虑, 相对准确地反映了岗位劳动差别, 将劳动要素纳入了员工分配体系, 使不同员工在分配体系中能够较好的体现岗位价值和贡献价值。工资分配体系为实现公司发展战略提供了价值导向, 分配的公平性原则和激励性原则得到具体体现, 分配标准参考了外部工资价位, 体现了对外竞争性原则。分配制度与企业的战略发展、与企业的价值观、与员工的自身价值有机结合, 促进员工与企业不断发展。

3. 岗位效益工资制度的实践及完善

根据公司实际情况, 建立以综合考评表为主要内容的绩效考核体系。采用财务收益与工作业绩、产出质量与对外关系、内部调控与流程管理及学习创新与成长四类指标, 分别对内部单位进行考核, 将考核结果与单位员工效益工资挂钩, 根据考核结果进行奖罚。对业绩突出员工进行奖励, 对业绩较差员工进行扣、罚, 并且将员工的职位晋升、技能晋级和调升工资与绩效考核结果挂钩, 有效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摘要:中小企业发展面临很多风险, 要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浪潮中争取一席之地, 中小企业必须立足自身发展, 不断创新管理制度, 适应市场需要。制度创新主要涵盖企业财产关系、治理结构、分配融资、运行机制、管理模式等方面的创新范畴, 必须从系统的观点出发, 注重企业外部制度创新与内部制度创新的协调运行, 促使其互动共进。本文从中小企业制度创新的主要方面入手, 并重点分析了分配制度创新的具体做法。

关键词:企业发展,技术创新,分配制度创新

参考文献

[1]季皓.中小企业价值链体系构建讨论——基于江苏某市中小企业调研[J].财会通讯, 2011年17期[1]季皓.中小企业价值链体系构建讨论——基于江苏某市中小企业调研[J].财会通讯, 2011年17期

[2]王风华.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指标体系设计[A].中国会计学会财务成本分会2011年年会暨第二十四次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2]王风华.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指标体系设计[A].中国会计学会财务成本分会2011年年会暨第二十四次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王忠禹.抓住转型机遇促进管理创新[A].后危机时期的企业管理:转型·队伍·创新——2011年全国企业管理创新大会资料汇编[C].2011年[3]王忠禹.抓住转型机遇促进管理创新[A].后危机时期的企业管理:转型·队伍·创新——2011年全国企业管理创新大会资料汇编[C].2011年

篇9:优化企业财务管理制度

【关键词】财务管理;企业;管理目标;管理制度;利润

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企业数量显著的增长,并且已经成为促进国民经发展、保持社会繁荣稳定的支柱力量。但是就我国企业发展现状而言,大多数的企业都是中小型企业且这些企业普遍存在着市场竞争不强、自身管理欠缺等因素。为此,我们一致认为一个企业从其创立到发展,其成功与否都直接取决于企业财务管理制度。一个健全、科学、可行的财务管理制度不仅决定着企业经营发展战略,同时也关系到企业内部管理,对财务管理工作可谓是有着决定性作用。

一、企业财务管理制度特点和目标

企业财务管理制度也就是企业针对财务管理、财务工作所制定出的单位规章和制度。在这一制度的制定中,其根本原则在于以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以及制度为基础,结合公司具体情况而定,从而使得其在企业经营和发展中发挥出规范和指导作用。

1、特点

对于企业财务管理制度而言,其管理制度的建立是在国家有关财政法律和法规基础上进行的,为此其具备着合理的法律效益;其次其在建立中是为企业发展和生存做服务的,为此其必须要满足当今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要求。

2、目标

企业财务管理制度的目标是企业经营目标、企业发展目标、企业生存目标在财务管理工作的概括和集合,是财务管理工作实现科学、完善、健全进行的指导基础。根据我国目前企业财务管理制度现状分析,时代、市场条件以及企业自身发展水平的不同条件下建立的财务管理制度也不尽相同,但是其总体而言,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建设的目标主要是实现企业利润的最大化、实现财务管理股东财富的最大化以及有关投资人士效益最大化三个方面。

二、企业财务管理现状

随着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也变得日益激烈,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生存和发展,不仅需要提升综合竞争力,而且还应该不断的优化和改进财务管理制度,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要想对财务管理制度进行优化,就必须要对现有的财务管理制度进行研究,就目前我们常见的财务管理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管理意识欠缺

财务观念是做好财务管理工作的基础。在社会发展的近阶段,各种新理念、新技术和新知识的不断更新促使了财务管理观念的更新,也使得管理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但是截至目前,绝大部分企业的管理人员对于现今现今的技术理念、管理概念认识不够全面,这就造成在财务管理工作中经常存在着大大小小的问题。这也使得许多的原始资料无法及时的提供给财务管理人员,将会计只当做纳税计量工具,还未曾真正的发挥出财务管理的作用。

2、预算管理重视程度不够

目前,许多的财务管理工作人员对于预算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预算编制工作的开展仍然是流于形式,而未曾得到深入落实,并且没有建立有关完善的绩效考核评估机制,从而造成预算管理脱离企业发展实际。随着社会经济体制的转变,虽然多数企业和财务部门对预算编制和管理重要性进行了研究,但是仍然还有许多的问题未曾得到及时的解决,这也使得预算工作存在着片面性。

3、财务内部控制不严

财务控制不严格是目前企业财务管理制度中存在最为明显的一个环节,其主要是财务制度不足或者财务制度本身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与财务内部控制管理有着直接的关系,不规范的财务管理制度不仅容易给企业财务工作带来影响,造成企业资金分配和支配的不科学,而且还会导致严重的财务损失问题,更是给企业财务管理带来新难题。

三、优化财务管制度措施

伴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市场经济体制逐渐完善,与国际水平逐步接轨。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我国企业财务管理制度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与完善,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应有贡献。就目前财务管理制度的优化工作中,通常都是从理财意识、观念创新、财务目标以及完善内部控制等几个方面进行的。

1、加强领导者的理财意识

企业领导者应认识到理好财对企业发展的重要,作为企业管理职能部门应定期不定期对企业领导者进行理财知识培训,给他们提供创造学习的机会,并应把企业领导是否会理财作为考核企业领导者是否合格的重要指标。使企业领导者真正认识到,不会理财的领导者,不是一个合格领导者,不会理财的企业,是不能发展的企业。为了有效地克服企业领导者集权、家族化管理带来的弊端,促进企业更深层次的发展,企业的所有者和管理者必须加强学习,切实转变财务管理理念,树立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核心的理念。

2.财务观念的创新

企业加强财务观念的创新是优化企业财务管理制度的关键,企业的创新发展观念,是目前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的主要的指导方向。在市场竞争激烈的环境下,企业只有树立人本化理财的动态观念,适应全球经济发展的需要,选择出适合企业自身发展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模式,加强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和风险观念,对于未知的风险能够及时发现并阻止。在企业财务管理制度优化中必须牢固理财观念,加强财务观念的创新,才能提高企业财务管理的执行力和效益。

3.明确财务管理目标

在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建设中,明确财务管理目标,并制定科学合理的财务管理计划是企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客观环境对企业财务管理以及经营理财行为的约束。企业中制定合理的财务管理目标,不仅能够体现企业财务活动的规律,并且还能够体现出企业的经营方法以及宏观的经济体制,从而能够保证财务管理具有可比性、客观性以及可操作性。在企业财务管理中还应该注意营运能力、偿债能力以及盈利能力的统一_。也就是说在企业中财务管理活动中,科学合理的财务管理目标应该具有综合性、一致性、阶段性以及可计量性,从而才能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4.完善企业财务内部控制

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不仅能够对会计信息以及会计工作进行实时控制,而且对规范财务会计行为,保证财务会计资料的完整性和真实性,并贯彻执行国家财务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以及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制度具有重要的作用。(1)明确企业领导财务管理部门相关人员的权力和义务,保证财务部门在投资、筹算以及成本控制等财务管理职能的履行,从而落实财务管理部门的职责。(2)加强企业财務风险和经营风险的控制和防范,比如在进行办理货币资金人员岗位职责分工中,应该做到会计、出纳等性质不一样的岗位相互分离,财务专用章有财务部门保管,法人代表印章有企业办公室进行保管,并且还应该按照公司审批权限制度以及批准制度和印章使用规定进行适应,从而实现企业中各个部门的相互制约,相互联系。

四、总结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体制的不断改革,企业财务管理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地位越来越重要,在市场竞争激烈的环境下,企业想要持续健康的发展,只有不断优化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只有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加强各个部门之间的沟通合作,才能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保证企业健康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章陶荣.新会计制度下企业财务管理制度问题探析[J].中国总会计师.2011(06)

[2]周志光.论民营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创新[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1(20)

[3]杨希哲.新形势下如何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2(12)

上一篇:难忘的父亲节下一篇:数学学科与信息技术整合计划 毕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