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期刊投稿经验

2024-05-17

中文期刊投稿经验(精选8篇)

篇1:中文期刊投稿经验

教育类全国中文核心期刊投稿指南

根据学院2007年工作要点提出的科研目标,为了进一步提升我院教育科研水平与实力,展示教育科研成果,充分体现学院办学理念,争创国家示范性高职学院,扩大学院学术影响,方便广大教职工投稿。我们搜集整理了一批在全国有重大学术影响的教育类期刊投稿方式。现将国内15家教育类全国中文核心期刊电子投稿地址公布如下。

1.《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北京)cvate@163.com

2.《教育发展研究》(上海)jyfz@263.net

3.《中国高等教育》(北京)gdjy@edumail.com.cn

4.《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北京)adge@bit.edu.cn

5.《中国高教研究》(北京)cher1234@263.net

6.《江苏高教》(南京)jsgjzz@ec.js.edu.cn

7.《教师教育研究》(北京)gdsz@chinajournal.net.cn

8.《清华大学教育研究》(北京)jysbjb@mail.tsinghua.edu.cn

9.《高等工程教育研究》(武汉)gaogong@mail.hust.edu.cn

10.《黑龙江高教研究》(哈尔滨)hljg@chinajournal.net.cn

11.《现代大学教育》(长沙)YSJG@chinajournal.net.cn

12.《高校理论战线》(北京)gxllzx@263.net

13.《高教探索》(广州)gaojiao@gdjy.cn

14.《北京大学教育评论》(北京)jypl@gse.pku.edu.cn

15.《辽宁教育研究》(沈阳)lnein.edu.cn

另附12家教育类其他重要期刊电子投稿地址如下:

1.《高等教育研究》(武汉)gjbjb@mailhust.edu.cn

2.《职业技术教育》(长春)cctve@vip.163.com

3.《职教论坛》(南昌)zjltzzs@263.net

4.《职教通讯》(常州)zjtx@jstu.edu.cn

5.《教育研究》(北京)jyyjzz@263.net

6.《教育与经济》(武汉)ccnujyyjj@126.com

7.《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吉林)yxdlh1@sohu.com

8.《教育与职业》(北京)zazhi1917@263.net

9.《职业教育研究》(天津)zhyejyyj@263.net

10.《中国远程教育》(北京)zzs@crtvu.edu.cn

11.《机械职业教育》(无锡)jixiezhijiao@163.com

12.《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职教版)》(武汉)whzb@chinajournal.net.cn

科技产业处

二〇〇七年四月五日

篇2:中文期刊投稿经验

杂志简介:

主管: 中国商业联合会

主办: 中国商业经济学会

《商业时代》由中国商业联合会主管,中国商业经济学会主办,是国内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专业性学术期刊,主要刊发经济类稿件,尤以研究流通理论而独树一帜。

刊物创刊于1982年,原名《商业经济研究》,2000年更名为《商业时代》。曾多次被南京大学、北京大学评定为“CSSCI来源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贸易经济类核心期刊”。2011年继续入编最新版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目录。

《商业时代》国内外公开发行,国内统一刊号为CN11-4105/F,国际标准刊号为ISSN1002-5863,邮发代号2-207,现为旬刊。

期刊影响:

本刊读者覆盖10余万工商企业高层经营管理者及相关研究人员,在购物中心、百货店、大卖场等各类商业业态及其供应商、商业地产开发商及政府相关决策部门中具有重要影响力,主持“中国十大商业新闻及影响力人物”的评选工作,协办和支持“中国商业地产领袖论坛”等重要行业盛会。

主要栏目:

商界精英,既有企业,都市商业,环球企业,汽车天地,经营之道,证券风云,商业资讯

投稿须知:

1、稿件所述内容最好能有新意;主题明确,语言流畅,层次清楚,叙述准确。

2、稿件中如摘编或引用了他人资料,应在文末给出参考文献。

3、投稿时请提供作者姓名、年龄、性别、工作单位、职称或职务、通讯地址、邮政编码、联系电话、E-mail信箱等。

投稿咨询:池编辑(投稿请注明《商业时代》杂志投稿)

QQ:2285344432

E-mail:lunwen2014@163.com

篇3:中文期刊投稿经验

本刊影响及收录情况:本刊主要刊载学术、技术类文章和有实用价值的研究课题、学术报告、科研成果等优秀技术性论文。在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扩展版中所属学科为TN类(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

按影响因子与学科排名:影响因子为0.548,在同类全国排名中位列第12名;

总被引频次与学科排名:被引频次为4 633,在同类全国排名中位列第2名;

基金论文比与学科排名;基金论文比为0.332,在同类全国排名中位列第29位;

来源文献量与学科排名:来源文献量为1 188,在同类全国排名中位列第6名。

收录情况:《现代电子技术》为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A)、中国新闻出版总署期刊资料库收藏期刊、中国期刊、中国科技期刊、知网、万方和维普等各大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为美国《乌利希期刊指南》收录期刊。

投稿要求:来稿务必论点明确,文字精练,数据可靠,每篇论文(含图、表)一般不超过6 000字,必须包括 (按顺序):题目、作者姓名、作者单位及邮政编码、中文摘要(目的、方法、结果、结论四要素齐全)、关键词( 4~8个)、中国图书资料分类号(简称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英文信息(题名、作者姓名、单位、摘要和关键词)、 正文、参考文献(不少于6个)。

篇4:《科技资讯》期刊投稿要求及说明

1.稿件應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和实用性,论点明确、论据可靠、数据准确、逻辑严谨、文字通顺。

2.计量单位以国家法定计量单位为准;统计学符号按国家标准《统计学名词及符号》的规定书写。

3.所有文章标题字数在20字以内。

4.参考文献应引自正式出版物,在稿件的正文中依其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加方括号在段末上角标出。

5.参考文献按引用的先后顺序列于文末。

6.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表格设计要合理,推荐使用三线表。

7.图片要清晰,注明图号。

投稿说明

1.稿件须以电子文档形式发送。如为打印稿,请附软盘,软盘采用Word格式。请勿一稿多投。来稿一律不退,请作者自留底稿。

2.本刊已加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等网络媒体,本刊发表的文章将在网络媒体上全文发布。

3.本刊编辑部对来稿有修改权,不愿改动者请事先说明。自收稿之日起1个月内未收到用稿通知,作者可自行处理。

4.来稿请注明作者姓名、单位、通讯地址、邮编、联系电话及电子信箱。

篇5:中文期刊投稿经验

《 国际运动及锻炼心理学期刊(中文部分)》将依托“国际运动及锻炼心理学期刊(中文部分)稿件提交评审系统”采用网上投稿和评审的方式。

根据系统要求,作者投稿时需要在网页上直接输入文章题目、作者、中文关键词(3-8个)、英文关键词(3-8个)、中文摘要(200-300个汉字)、英文摘要(500-600个单词);同时,还要上传文章全文的电子文档。为最大程度地节约作者、评审者的时间,提高稿件运行效率,特对作者上传的全文电子文档做出以下规定。

上传电子文档请采用WORD软件编辑,分为两个文件,一个文件是中文全文,一个文件是英文摘要。中文全文的文件中包括所有相关内容,依次为中文题目、中文的作者署名(通讯作者注释)、中文的作者单位、中文摘要、中文关键词、中文正文、参考文献、附录(如果有)。图、表放在文章中相应的位置而非单独放置。英文摘要的文件中包含的内容依次为英文题目、英文的作者署名、英文的作者单位、英文摘要、英文关键词。

文章写作格式遵照美国心理学会出版手册(Publication Manual of the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5th ed.)中的各项规定,这里只对几个主要问题做出说明,更多详细规范请参考该手册。论文写作格式规范与否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作者的学术素养和科学态度,请投稿人认真对待。

一、文件基本格式

中文全文的文件中,题目用小二号(18磅)黑体字,作者署名、作者单位、摘要、关键词、正文除标题以外的内容、中文参考文献、附录均采用五号(10.5磅)宋粗体字,正文中的英文和英文参考文献采用五号Times New Roman字体。中文全文设置为1.5倍行距、两端对齐,但题目、作者署名、作者单位设置为居中①。英文参考文献则要求为左对齐。

英文摘要的文件中,题目用小二号Times New Roman字体,作者署名、作者单位、摘要、关键词用五号Times New Roman字体。全文设置为2倍行距、左对齐,但题目、作者署名、作者单位设置为居中。

以上两个文件的页面设置为A4纸,页边距均设置为:左页边距3厘米,右页边距3厘米,上页边距3厘米,下页边距2.54厘米。

二、中文正文的标题格式

文章的各级标题能够表明文章的结构,不同级别标题的字体格式不同,同一级别标题的字体格式要相同。

参考APA出版手册,中文标题分为以下五个水平:

①请注意,应同时设置“左右缩进均为0字符、特殊格式无”,才能保证真正“居中”。研究一:形成中国大学生运动员完美主义初测量表 [水平5,三

号(16磅)黑粗体字,居中]

研究一:形成中国大学生运动员完美主义初测量表 [水平1,三号

黑体字,居中]

形成中国大学生运动员完美主义初测量表 [水平2,小三号黑斜体字,居

中]

形成中国大学生运动员完美主义初测量表 [水平3,四号(14磅)黑斜体字,左顶格]

形成中国大学生运动员完美主义初测量表 [水平4,小四号(12磅)黑斜体字,左缩进两个中文五号字格]

如果文章只有一级标题,就采用水平1的标题格式。如果文章有两级标题,采用水平1和水平3的标题格式,如:

研究方法(水平1)

材料(水平3)

如果文章有三级标题,采用水平

1、水平

3、水平4的标题格式。如:

研究方法(水平1)

材料(水平3)

测验(水平4)

如果文章有四级标题,采用水平

1、水平

2、水平

3、水平4的标题格式,如:

实验二(水平1)

研究方法(水平2)

材料(水平3)测验(水平4)

如果文章有五级标题,就在最高一级采用水平5的标题格式。

三、参考文献引用格式

中文全文的文献引用依照APA规范,即采用作者加文献出版年代的方式。如: 这种设计要求在心理干预介入前对因变量有稳定基线水平的评测,或对期望的向另一方向变化的趋势进行评测(Kazdin, 1982;Reboussin, & Morgan, 1996;Swain, & Jones, 1995)。

Anshel和Eom(2003)的研究就发现过度追求完美的运动员容易导致赛前过度焦虑以及在比赛中过度关注错误、过度自我责备,以至运动成绩不断下降甚至引发如心理耗竭等症状;而适度追求完美的运动员更易在比赛中有比较出色的发挥。

请注意,括号中引用的文献应按照第一作者姓氏的字母顺序排列。

四、参考文献著录格式

文章末尾的参考文献是指确实与本研究有关的文献,不包括提供背景信息或推荐读者进一步阅读的文献书籍等。文章正文中引用的文献必须与文章末尾所列出的文献一一对应。参考文献著录应该准确、完整,以便读者能够查阅到文献。

中文参考文献按照第一作者姓氏第一个字的拼音排序。文献著录的具体格式见下面的例子。

侯杰泰、温忠麟、成子娟.(2002).结构方程模型及其应用.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毛志雄.(2001).中国部分项目运动员对兴奋剂的态度和意向:两个理论模型的检验.博士学位论文.北京体育大学.②

祝蓓里.(1995).POMS量表及简式中国常模简介.天津体育学院学报,10,35-37.英文参考文献按照第一作者姓氏的第一个字母排序,英文参考文献的要求为左对齐。文献著录的具体格式见下面的例子。

Eccles, J.S., Adler, T., Futterman, R., Goff, S., Kaczala, C., Meece, J., & Midgley, C.(1983).Expectancies, values, and academic behaviors.In J.Spence(Ed.), Achievement and achievement motives(pp.75-146).San Francisco, CA: W.H.Freeman.③

Eccles, J.S., Adler, T., & Meece, J.L.(1984).Sex differences in achievement: A test of alternate theories.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46(1), 26-43.④

②一篇中文文献占多行时,设置为悬挂缩进2字符。中文文献中的括号为中文输入状态下的全角,实心点、逗号、冒号和数字均为中文输入状态下的半角。③ APA要求,只有当作者人数是6位或6位以下时,才要写出所有作者的姓和名字的起首字母。当作者的人数在7位或7位以上时,第7位以及其后的作者缩写为 et al.④ 一篇英文文献占多行时,设置为悬挂缩进2字符。英文文献中的括号、实心点和数字均为英文输入状态下的。Hardy, L., Jones, G.., & Gould, D.(1996).Understanding psychological preparation for sport: Theory and practice of elite performers.New York: Wiley.Parker, W.D.(1997).An empirical typology of perfectionism in academically talented children.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Journal, 34, 545-562.Parker, W.D.(2002).Perfectionism and adjustment in gifted children.In: G.L.Flett & P.L.Hewitt(Eds.), Perfectionism: Theory, research, and treatment.Washington, D.C.: APA Press.Strauss, A.L, & Corbin, J.(1998).Basics of qualitative research: Techniques and procedures for developing grounded theory(2nd ed.).London: Sage.Terry, P.C.(2003).An overview of mood and emotions in sport.In Proceedings of 4th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Asian-South Pacific Association of Sport Psychology(pp.368-377).Seoul, Korea.《国际运动及锻炼心理学期刊(中文部分)》编委会

篇6:中文期刊投稿经验

一。投稿前的准备

1,现在很多好一点的期刊(我只核心及其以上),都会编辑初审,这里包括论文格式与重复率检测,因此投稿前你需要做到下载要投期刊的论文模板以及以前论文,做好细节之处,比如加上自己的介绍,表格用三线表等。按照他们格式排版会获得编辑的亲切感,毕竟你弄的乱七八糟,他要给你修改,谁不想悠闲。重复率检测的问题主要就是注意少原封不动的抄袭。如果把加入黑名单,以后这个期刊就会拒收你的稿子。2,投稿之前最好了解你要投期刊的喜好,比如勘察类可以考虑工程勘察,基本理论可以投岩土力学,岩土工程学报,矿产可以考虑探矿工程,中国矿业大学学报,复杂模型可投工程力学等。有的时候论文不中不代表你论文水平不高,可能是你投的期刊不喜欢你这个方向的论文。此外,如果你论文是某基金资助,一定标注,如果你是个硕士又不是某基金项目的论文,除非你写的太好,否则好期刊不愿意收。

二。投稿 1.一般国内都是3种方式。网上投稿,EMAIL投稿,还有文档邮寄投稿,如水力发电学报,EI源期刊(以下简称EI),只接受打印稿件邮寄,我曾投过一个,太繁琐,无疑加慢了审稿周期。现在很多都是网络投稿,在推荐审稿人这一栏中大家很少填写,其实之所以编辑部弄这个无非是想建立审稿专家库,因此如果你有认识的,比如你硕士的导师,你填写了也许真就是他审稿,那么中的机会就大了。

2.发论文是件折磨人的事,一定要常常打电话给编辑问询情况,想一些好的刊物,如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如果你某稿件被退稿还可以提出申请,如果你跟编辑熟了,也许还会有机会中稿的。

三。稿件的修改

1,让你修改不代表你就是被录用了,我的一篇EI论文都让我改了8遍,最后说主编终审被毙,这都是无法说理的。所以在修改稿时一定要认真,有的期刊要求你用修订模式,如果没要求你最好也用红色字体标出你修改处。总之就是讨好编辑部是了。

四。国内岩土期刊的总结

1.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我认为国内岩土类中文期刊最不错的,但是他现在太偏向于岩石,所以你写土的投之前要考虑好,我有两篇土的都被退稿了,其中有一篇我认为是我写比较好的,审稿意见是:最好在重复做一组试验巩固论文观点。对于这样的回复我也很无奈,总之就是土方面的论文他们并不是特喜欢。

2.岩土力学:那个女编辑态度不错,但是确实周期太长。似乎岩土所的编辑都不错,我投的论文都没怎么让我改格式。此外,他们的稿费直接从版面费中扣除了。

3.岩土工程学报:有点不同,他是先录取在让你修改,不像其他刊物改了好多遍最后告诉你改投他刊吧。我认为他们喜欢理论性的论文大一些。另外这个学报的主编权利大,一切都是由他确定是否录取(当然也要根据评审意见)

4.土木工程学报:这个最让我无语,审稿周期是6个月,对于岩土类的要求更严格,我的一篇论文送了4个审稿人。如果你愿意等可以尝试下。5.工程地质学报:可能要冲EI吧,最近审稿特别认真,在前几年它会有对本月期刊的论文总结,那上面似乎表明了她喜欢哪一类文章,我师姐关于改良土的论文都中了。

6.其他EI。水利学报:编辑是我同学,哈哈,不过我投的都没中,是个怪家伙。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名字虽然如此,可是他们爱要规划类的,这跟重大的重视学科有关系。

7.其他核心。岩土工程技术 :以前不收稿费,我那个发了还给了100多块钱,我觉得不错,发表块。岩土工程界,发表快,带基金号更好发。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发表慢些,我的一个稿子是一年。

9.还有一些期刊,比如山西建筑,那种大规模的泛滥,我们学校已经明文规定不允许发这样的期刊,如果你评职称好使,有的直接就是给钱不用写编辑代写。

篇7:期刊名投稿邮箱

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absf@chinajournal.net.cn

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ahszyxbbjb@X263.net、asxb200202@126.com 安徽职业技术学院fyxbmail@163.com

安阳工学院agrwsk@126.com、agzfysh@126.com、agjjygl@126.com 安阳师院ydxk@etang.com

百年潮bnczz@sina.com、bnczz@126.com 百色学院xuehao@bsuc.cn、bsxb@163.com 保定职业技术学院tougaoba@126.com 保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tougaoba@126.com 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bgyxb@bgy.org.cn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BNGB@chinajournal.net.cn 沧桑cszz2000@sina.com

产业与科技论坛luntan008@163.com、luntan808@126.com 长春理工大学(高教版)custgj@163.com 长春理工大学(社科版)custsxb@cust.edu.cn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jsxb@163.com、xuebao@jznu.net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csmyxuebao@163.com、csmyxuebao@tom.com 常州工学院(社科)xbsk@oa.czu.cn

成都大学学报(社科)CDDB@chinajournal.net.cn

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学报cecbjb@mail.cec.edu.cn 成都行政学院cdxuebao@163.com 承德民族师专cdmzszxb@163.com 赤峰学院学报cfxbs@163.com 船山学刊csxkhn@126.com 创新cxbjb0771@163.com 大理学院学报eoj@dali.edu.cn 大连民族学院学报

大同大学学报(社科版)dtxbsk@163.com 电子商务dzswbjb@yeah.net、e_busi@yhaoo.cn

东南学术dnxs1801@163.com

对联·民间对联故事mjdlgs@sina.com、duilian2008@sina.com 恩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eszybjb@126.com 法制与社会fzsl@chinajournal.net.cn 福建工程学院gcxb@fjut.edu.cn

福建师范大学FJSX@chinajournal.net.cn

福建行政学院fjxzxyxb@263.net、fjxzxyxb@sohu.com 改革与战略gxggyzl@163.com

甘肃联合大学(社科)sdxbj110@sina.com

赣南师院学报GNSY@chinajournal.net.cn、gnsyxb@126.com 管理观察guanliguancha@163.com、jingjiff@163.com 管理科学GLKX@ hit.edu.cn 广东教育学院xb@gdei.edu.cn

广东行政学院gdxzxz@126.com、gdxz@chinajournal.net.cn 广西广播电视大学xbbjb@gxou.com.cn、gxddxb@126.com 广西民族研究gxmzyjs@163.com 桂林旅专学报gllzbjb@sina.com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gljy@mail.glnc.edu.cn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xuebao@naea.edu.cn 杭州市委党校hzsw@chinajournal.net.cn

合肥师范学院xblszx@yahoo.com.cn、xbzjf@yahoo.com.cn 合肥学院(社科)xbbjb@hfuu.edu.cn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xjhtszxb@yahoo.com.cn、xjhtxbxdh@163.com 河北工业大学chjxb2@126.com

河北师大学报jiaoyub@mail.hebtu.edu.cn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科)xbwk@haut.edu.cn 河南科技大学(社科)skxb@mail.haust.edu.cn

河南师大(社科)hnsfdxxbbjb@163.com、hsdxb206@126.com 菏泽学院wyw@public.hzptt.sd.cn 黑河学刊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HLJB@chinajournal.net.cn 黑龙江科技信息kjxx@vip.sina.com 黑龙江民族论丛hljpngs@mail.hl.cn

黑龙江史志hljshizhi0451@163.com、hljsz999@163.com 湖北成人教育学院xuebao1578@163.com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xbbjb@hubtvu.edu.cn、hubddxb@sina.com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xuebao137@163.com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430205@163.com

湖北民族学院xbwk1@126.com、xbwk2@126.com 湖北社会科学hbsk@263.net

湖北行政学院xbzqs@126.com、dxbkb@163.com、hd79@sohu.com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xuebao168@163.com 湖南民族职业学院hnvcnxb@126.com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skb4618538@hunau.net 黄石教育学院yinchx98@sohu.com 回族研究ychzyj@163.com

鸡西大学学报jxdx.xb@163.com

吉林工商学院学报xuebao@jlbtc.edu.cn 济源职业技术学院jyjyxb@yahoo.com.cn 江苏广播电视大学xuebao@jstvu.edu.cn 江苏社会科学jsshkx@126.com

江西教育学院xuebao8309741@yahoo.com.cn 江西社会科学shkxtg@126.com 焦作大学学报

焦作师专学报jzsb@chinajournal.net.cn 教育学术月刊jiaoyuxueshu@126.com 今日民族jrmz.cn@gmail.com 经济导刊lnjinbei@163.com 经济论坛jjltzz@126.com

经济研究导刊jjyjdk@sina.com、jjyjdk@hotmail.com

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wkxb@jmun.edu.cn 开封大学学报xb@kfu.edu.cn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kfjyxb@126.com 凯里学院学报klxyxb@163.com 科技促进发展kjcjfz@sina.com

科技进步与对策YHY@hbstd.gov.cn 科技经济市场kjjjsc123@126.com 科技信息kjxx2005@wip.163.com 科技与生活Kjysh@sina.com 科协论坛kxltbjb@yahoo.com.cn 科学决策louis@hrtwyg.cn

科学时代kexueshidai001@163.com 兰州教育学院lzjy@chinajournal.net.cn 理论导刊lldk@sohu.com

理论界(08核心)lilunjie2004@163.com 理论视野lilunshiye@yahoo.com.cn 理论学习llxx2001@sina.com 理论研究yjhmsc@cppcc.gov.cn

理论月刊(08核心)llyk1@sina.com

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ljxbbjb@126.com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LYGJ@chinajournal.net.cn 辽宁高职学报fslngzxb@21cn.com

辽宁行政学院LLXY@chinajournal.net.cn、WXS4013@ sina.com 柳州师专学报lzsz@chinajournal.net.cn 吕梁教育学院lljybjb@163.com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lzyxbbianjibu@eyou.com、lhzyxb@126.com、lzyxbbinjibu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mysyxb@163.com 民族论坛MZLT@chinajournal.net.cn 民族研究mzyjbjb@cass.org.cn 牡丹江大学学报mdbjb@163.com

牡丹江教育学院study1820@sina.com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yujunmin@njtc.edu.cn、wangjp@njtc.edu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nmkj@chinajournal.net.cn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NMSX@chinajournal.net.cn 南方论刊nanfanglunkan@vip.163.com 南京党校njdxxb@vip.sina.com

南阳师院(社科)nysyxb@x263.net 宁夏社会科学LXSK@chinajournal.net.cn

农业经济nyjj2003@sohu.com、nyjj@vip.163.com 平顶山工学院pdsit@163.com、xuebao@hncj.edu.cn 平顶山学院pdsz@chinajournal.net.cn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pyjy@chinajournal.net.cn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社科版)qdxb0452@sohu.com 齐齐哈尔高等师范专学校学报qszxb2005@163.com 齐齐哈尔职业学院学报qzyxuebao@163.com 企业家天地qyj989@sina.com 前沿2001qianyan@163.com

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学报qdnzyxb@163.com 黔南民族师院qnsyxb99@sina.com

青岛职业技术学院QDJY@chinajournal.net.cn 青海民族研究qhmzyjbjb@163.com

青年导报(新农村周刊)qndbxnc@tom.com 青年科技qnkx2008@vip.163.com 求索hnqszzs@sina.com

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shangrenlilun@163.com、zgsr2005@sina.com 人文地理rwdl@xisu.edu.cn

人文杂志renwenzazhi@126.com

三门峡职业学院smxz@chinajournal.net.cn 山东社会科学(08核心)sdshkxzz@126.com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skxuebao@tyut.edu.cn

山西广播电视大学6yrx@163.com

商场现代化scxh@chinajournal.net.cn、scxdh245@sohu.com 商丘师院sqsysk@126.com

商丘职业学院sqzyxb@sina.com 商业经济shangyejj@163.com 商业时代lilun@ectime.com.cn 商业文化sywhlw@163.com

上海行政学院dzlt@mail.sdx.sh.cn 社会工作socialwork2003@163.com 社会观察sass_shgc@126.com

社会科学家glkxj@163.com、glkxj@sina.com

社会科学论坛shkxlt@heinfo.net、sklbjb@hebskl.cn 社会科学阵线shzx1@eyou.com

社会学研究shkxtg@126.com、sbjb@cass.org.cn 社科纵横理论版skll2008@126.com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xuebao@sziit.com.cn 时代经贸sdjm99@163.com 世纪桥sjq0451@126.com

丝绸之路sczl@chinajournal.net.cn

四川行政学院scxzxyxbao@vip.163.com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CBXY@chinajournal.net.cn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xbsce@jssvc.edu.cn 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xbsce@jssvc.edu.cn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tycsxb@163.com、cszy@chinajournal.net.cn 太原师范学院tysfxyxb@vip.sina.com 探索tansuozz@126.com

探索与争鸣tsyzm@sssa.org.cn 唐山师范学院

天府新论tianfuxinl@163.com 天津社会科学tjshkx@126.com

铁道部郑州公安管理干部学院TDBG@chinajournal.net.cn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thsywk@126.com

潍坊教育学院学报WFJY@chinajournal.net.cn

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wsszxb@yahoo.com.cn 文史天地GZWD@chinajournal.net.cn

乌鲁木齐成人教育学院学报wcjykbb@163.com

西北民族大学(社科)xbmz@chinajournal.net.cn、xbmz0931@sina.com.cn 西北民族研究xbmzyj@263.net 西部论丛xblc@vip.163.com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jiaoyulishi@126.com、85522071@126.com 厦门广播电视大学学报xuebao@xmrtvu.cn 厦门教育学院xmjy@chinajournal.net.cn

现代经济信息xdjjxx2009@126.com、xdjjxx2009@163.com 现代商贸工业xdsmgy@163.com

现代商业ccibw@263.net、ccibw@163.com、ccibw@vip.163.com 湘东文化xdwh001@163.com

襄樊学院学报xfxyxb@vip.sohu.com 消费导刊yuegao@163.com

新东方xdfang@pulic.hk.hi.cn、sdfa@chinajournal.net.cn 新西部newwest2008@163.com 新乡教育学院

新乡学院学报(社科)xxxysk@sohu.com 信阳师院(社科)xyxb2006@163.com 徐州教育学院学报xuebao18@126.com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社科)xuebao@xznu.edu.cn 许昌学院xcxy.xb@263.net

学理论xuelilun2008@163.com、wwxll2009@yahoo.cn

学术交流(08核心)XSJL@chinajournal.net.cn、cnki.xsjl@163.com

学术界(08核心)araofl@mail.hf.ah.cn、SSJI@chinajournal.net.cn、xsjzzs@163.com 学术论坛xsltdai@163.com、xsltwj@163.com

学术问题研究ydxb@mail.yeu.cn、yeuxb@163.com 学术研究(08核心)xsyjbjb@126.com 学习导报xxdb@126.com

学习论坛xxnt@chinajournal.net.cn 烟台职业学院ytjyxy@tom.com 扬州教育学院yzjy222@sohu.com 伊犁教育学院yzb-kt@263.net

营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xbykzy@126.com 云南民大学报(社科)ynmdxb@163.com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xuebao2004@21cn.com 浙江教育学院jk2236@zjei.net 浙江学刊zjxuekan@126.com

郑州轻工业学院xuebao@zzili.edu.cn

郑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xbbjb@163.com 中国地名xucunmaoln51@163.com 中国经济导刊cetm99@126.com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chinakjcx@163.com

中国穆斯林(04核心)63531265@163.com 中国农村经济ruraleconomy@cass.org.cn 中国青年研究ZGQL@chinajournal.net.cn 中国商界zfsx@chinajournal.net.cn 中国行政管理cpa20086@163.com

中国宗教chinareligion@yahoo.com.cn、zgzj@sara.gov.cn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gl-kj@163.com 中州大学学报zzdxxb126@126.com

篇8:中文期刊投稿经验

在本学科高排名的期刊杂志上发表文章,对学者学术声望的提升、职位的晋升和薪资的增长都有着重要作用[1]。 当前,世界各国政府对大学和学者的科研资助纷纷采用基于绩效拨款制度[2],并把在高排名学术期刊发表文章作为重要的绩效考核指标,这进一步强化和巩固了高排名学术期刊的地位。每一名科研工作者,都面临着在高排名期刊上发表论文的挑战。 与此同时,学术期刊也面临着激烈的竞争环境。 面对逐年增加的投稿量和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的学术文章,为确保刊载文章的质量,期刊必须在稿件审阅上做出更多努力,付出更高的成本代价,甚至可能导致审稿周期的延长[3]。 在激烈的竞争环境背景下,探讨高排名学术期刊已有的刊文特点及偏好模式,既有助于科研工作者提高论文投递效率,也有助于期刊主办方有的放矢提升论文筛选效率,对于改善论文与期刊的双边匹配有着重要意义。

在学术界,对期刊影响力的主要评价指标是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其衡量的是过去两年刊载论文的影响力———平均被引次数。 可见,期刊影响因子与论文质量是相互依存的。由于对学术论文本身影响力和质量的评价存在较高的专业性和复杂性,文章发表杂志的排名高低成为了衡量学术文章本身、学者和所在研究机构优秀程度的一个替代性指标[4]。 这一指标的合理性基于这样的事实:期刊影响因子与论文质量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5,6]。 优秀的研究论文必然有其普遍性的显示特征。 考察期刊刊载论文的偏好,尤其是在论文特征性变量上的偏好差异,有助于我们理解期刊影响力差异的来源。

现有研究针对顶级期刊刊发的大量论文显性特征的探讨,揭示出国际顶级学术期刊的发文偏好以及影响论文质量的重要因素。从论文主题内容、篇幅、作者来源、合作性等指标进行分析成为这类研究的重要趋势[7]。 研究的主要发现有:第一,顶级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更长的篇幅[8]。 这是由于:优秀的学术论文需要论证充分、内容翔实,因此必然会具有更为复杂的技术过程,这需要更长的篇幅才能完成。第二,顶级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更多高水平的活跃作者。对国际顶级教育类期刊的研究证实:高水平的活跃作者数与期刊质量成正相关关系[9,10]。 第三,顶级期刊发表的文章获得更多的基金资助。基金资助同样是影响论文质量的重要因素。 被学术基金资助所做的研究,因其研究内容一般受到专业认可, 研究过程中受到专业评估,更有可能产生优秀的论文[11]。第四,顶级期刊发表的论文具有更多的合作。对经济学类文章的最新研究表明, 目前顶级经济学期刊的作者均值为2.3 人,合作性论文的占比逐年提高[8]。 对1997—2005 年SCI,SSCI等检索的420 余万篇文献的研究表明, 跨学科合作、跨学校合作是重要的趋势。 合作论文的影响因子高于不合作, 强强合作论文引用率高于强校单干,强弱合作的论文引用率不低于强校单干[12]。合作人数对论文质量的影响呈现边际递减的效果[13]。对于国内论文的研究同样证实了合作与论文被引频次的正向相关关系[14]。

我国是世界高等教育第一大国,高等教育学是推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学科。 那么,我国教育类顶级期刊在刊载高等教育类论文时的偏好是什么?关于这一问题的分析并不鲜见,部分回应了国际主流的研究发现。 现有研究的主要工作是:通过内容分析揭示研究热点和知识图谱[15]、归纳研究主题及范式[16]、发现引文文献的网络结构[17]、描述论文合作状况[18]、基于发文状况评价地区科研竞争力[19]与作者[20]等。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揭示其共性特征之上,而对期刊间刊文差异性的探讨, 大多仅是采用描述性统计的方式,对于其模式性的揭示与期刊影响力差异的解释性探讨较为鲜见。

本文以中文顶级教育期刊的发文偏好模式为主题进行研究, 以2015 年18 家教育顶级期刊刊载的3421 篇高等教育类学术论文为研究对象①,采用统计方法、复杂网络和计量回归方法,聚焦于不同期刊发文偏好模式的归纳及期刊影响力与发文偏好模式的关联性分析。

二、我国教育期刊的影响力现状及期刊转型

教育学期刊的影响力与其他主流社会科学学科相比明显较低。 根据汤森路透集团的期刊引用报告(JCR),2014 年SSCI中社会科学共有56 种类目,教育及教育研究类(EDUCAITION&EDUCATIONAL RESEARCH)期刊的期刊数排序为第2 位,文章数排序位第4 位,但影响因子仅排序为48(0.92),中值影响因子排序为40(0.74)②,这说明教育类的研究论文数量虽多,但质量普遍不高。 我国教育类期刊同样存在这一问题。基于万方数据库———中国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的数据,人文社科类学术期刊共分为37 个大类,教育类期刊数排名第1,但从2014 年刊发的平均影响因子来看,教育类期刊仅为0.54,排名第16。

基于维普资讯“中文科技期刊评价报告”的数据,我们发现顶级教育类期刊的影响因子基本呈现出上升趋势(见图1)。 同时,基于中国知网的个刊影响力统计分析数据库, 我们将影响因子最高的6 家期刊③作为一组(高IF期刊),6 家综合性期刊④作为一组(综合性期刊),与18 家期刊进行比较。从折线图可以看出,自2009 年起,各类期刊的影响因子均呈现上升趋势,且趋势性差异不大。 而根据各个期刊历年影响因子的统计也表明,各个期刊的上升趋势和相对排位均变化不大, 说明18 家教育顶级期刊的内部差异性表现较为稳定。

与期刊影响力普遍提升相伴相生的是期刊办刊特点的变化。 随着社会科学研究范式向实证化转变,我国教育期刊的风格出现了转型。反映为期刊刊载论文的研究方法上更加重视规范化。 同时,一些杂志变更了名称,以更加适应期刊竞争的需要。 根据我们的统计,CNKI期刊数据库社会科学II—高等教育分类下共有128 家期刊,其中有49 家期刊进行过更名,更名率达到38.3%。 高等教育类期刊更名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去专业化和去地域化两点,体现了多数高等教育类期刊向着综合化的方向转型。 在我们选取的18 家期刊中,共有8 家期刊曾进行过更名。 期刊综合化的转型需要付出一定的认知成本, 但从经济学角度看,这恰恰是一种信号传递的作用,有助于吸引更多样化和更优秀的论文稿件。 从以上的背景出发,我们将考察综合化期刊与纯教育期刊的刊文偏好差别,并验证其与影响因子的关系。

资料来源:中文科技期刊评价报告,http://lib.cqvip.com/evaluation/index.aspx。

三、研究设计

基于国际上利用影响因子评价学术期刊的普适性,本文采用影响因子(IF)来作为评价中文教育类期刊的影响力的指标。 IF具体数值来自CNKI的“复合影响因子”。基于已有的国际国内研究,本文选取了两大类指标作为杂志刊载文章的特征性指标。第一类是论文的显性特征指标,包含作者状况(来源学校、来源地区、职称等)、作者间情况(是否合作、合作类型)和基金资助状况。 第二类是论文的内在特征指标,包含论文研究领域和研究范式。 从这两类指标中,加总计算每一家期刊的若干评价性指标,计算出这些指标与期刊影响力的关联程度并进行显著性检验。

基于前文所述的关于国际顶级期刊刊文特征的研究结论,我们给出如下研究假设并试图进行检验。

假设1:从作者状况而言,影响因子越高的期刊,其活跃作者的出现频率越高, 反映为知名院校发文、高职称作者发文比例更高。

假设2:从研究评价而言,影响因子越高的期刊,刊载论文质量越高,反映为获得基金资助比例越高。

假设3:从研究过程而言,影响因子越高的期刊,其刊载论文的研究复杂程度越高,反映为:合作比例越高,且实证主义的研究范式运用越多。

为了揭示期刊的刊文特征模式,我们还将采用复杂网络分析的方法进行模式识别。分析主要对不同期刊发文来源院校网络以及合作论文网络进行分析。在合作网络中,我们对合作中的学科交叉、地域交叉、跨职称合作以及校际合作四类进行模式总结。 另外,我们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探讨上述指标对杂志影响力的联合影响。 需要指出的是,影响因子反映的是期刊过去两年的论文平均质量,而研究数据则是当年的数据。 对回归可行性的解释是:正是由于期刊之间排序关系存在相对稳定性,则可以把期刊的偏好差异看作是随时间稳定的数值,从而探讨期刊偏好的差异对期刊影响因子差异的影响。

四、中文顶级教育期刊刊文偏好描述

(一)对文章显性特征的偏好

本文统计了论文第一作者情况以及文章所获基金资助情况,统计如表2 所示。总体而言,影响因子越高的期刊, 发文越偏向高水平大学和高级职称的作者,越偏向国家级基金资助的课题论文。 其中,《北京大学教育评论》刊发的高等教育论文中,超过80%来自“985 工程”高校,国家级基金论文占比超过1/3,是两项指标最高的期刊。

关于期刊影响力与期刊发文显性特征的关系,我们给出如下的相关性分析(见表2)。 分析发现,正高职称发文比例和国家基金比例的高低,与期刊影响因子成显著的正向关联,相关系数均超过0.6,见表3。这验证了上述假设1、2。散点图如图2所示。我们还发现,发文数量与期刊影响因子成显著的负向关联。

注:因《中国高等教育》作者信息不标注职称,故未给出统计结果。

(二)对文章来源多样性的偏好

各期刊在刊发文章的选择面上有所不同。刊发文章的来源越广泛, 反映期刊在选择文章上的范围越宽, 其影响的覆盖范围越广。 在高IF组的6 家期刊中, 每10 篇论文来源学校数最多的期刊是 《教育研究》和《中国高教研究》,最少的则是《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从地区影响力来看,高IF组期刊中,《教育研究》和《中国高教研究》的论文来源地市数最多,超过3 个城市。《中国高等教育》和《中国大学教学》来自非教育学院系的发文占比最高,见表4。

通过表5 的相关性分析发现,稿件来源的院校、地区、学科越是集中,则杂志的影响因子越高。

(三)对院校的偏好网络

本部分分析各个期刊刊文的院校偏好。在此选取发文大于10 篇的院校共76 所,以占据某期刊发文量1%以上为阈值,见图3。 院校偏好网络的分析发现: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厦门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院校成为重要的供稿节点。高IF组6家期刊的共同特点是,对重要供稿节点院校的链接比较紧密。而较低影响因子的期刊则表现出供稿节点虽多但与重要供稿节点链接松散的特点。超过某一期刊发文量6%的供稿中,除各杂志偏好的首位发文院校外,另外存在的重要偏好关系是:《北京大学教育评论》:北京师范大学(22.2%)、华东师范大学(7.4%),《大学教育科学》:湖南师范大学(15.9%)、厦门大学(8.9%),《高等工程教育研究》:清华大学(7.6%)、上海交通大学(6.8%)、华中科技大学(6.5%),《清华大学教育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对(6.8%),《教育研究》:厦门大学(6.8%),《江苏高教》:南京师范大学(6.0%)。

注:*p<0.1,**p<0.05,***p<0.01。

(四)发文的作者合作网络

合作是学术生产的重要特点。本部分考察各期刊发文中第一作者与第二作者间合作网络。

1. 各期刊刊文合作状况的统计描述。 通过分析发现(见表6),18 家教育顶级期刊中,合作发文比例最低为38.0%(《江苏高教》),最高为73.0%(《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在合作发文的论文中,仅有2 家期刊的平均合作作者数超过3 人,其余都在2~3 人之间。合作中,校内合作为绝对主流,占比在70%以上。 跨省合作比例不高,跨学科合作比例差异巨大。

注:标号1-18依次对应影响因子从高到低的期刊。具体期刊为:1.《教育研究》;2.《北京大学教育评论》;3.《高等教育研究》;4.《高等工程教育研究》;5.《清华大学教育研究》;6.《中国高教研究》;7.《中国大学教学》;8.《教育发展研究》;9.《复旦教育论坛》;10.《学位与研究生教育》;11.《高教探索》;12.《中国高等教育》;13.《现代大学教育》;14.《江苏高教》;15.《现代教育管理》;16.《高教发展与评估》;17.《黑龙江高教研究》;18.《大学教育科学》。

进一步的分析发现,期刊影响因子与合作文章所占比例的相关性仅为0.07,相关程度很低。 这未能证实研究假设3 关于合作部分的论断。 这一发现说明:与国际期刊和国内主流学科期刊相比,在高等教育研究领域内,合作未能有效促进研究质量的提升。

2. 合作网络中的学科交叉模式。 18 种期刊呈现出3 种典型的学科交叉特征结构模式。 模式一:“星型模式”。 其特征是以教育学为中心节点,与其他学科产生联系。 这种形式的期刊有1,2,3,6,13,16①。 高IF组6 大期刊中的4 家期刊属于这种模式。 模式二:“团簇模式”。 其特征是多个学科紧密合作, 形成一个连通分支。 这种形式的期刊有4,5,7,8,10,11,14,15,17,18。 该模式是占比最高的模式。 模式三:“多分支模式”。 其特征是形成多个学科合作群。这种形式的期刊有9 和12,详见图4。

3. 合作网络中的地域合作模式。 这里考虑跨省合作的论文。 地域合作模式可以细分为三种模式,见图5。

注:1.(a)表示星形模式,以《教育研究》为例;(b)表示团簇模式,以《高等工程教育研究》为例,(c)表示多分支模式,以《复旦教育论坛》为例。2.节点颜色表明该学科节点的度(degree),即预支相连的学科数。度越高颜色越深;连线的粗细表明权重大小,即关联强度。

注:1.(a)表示单中心模式,以《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为例;(b)表示多中心模式,以《中国高教研究》为例,(c)表示无中心模式,以《大学教育科学》为例。2.节点颜色表明该地区节点的度(degree),度越高颜色越深,即与之相连的省份越多。连线的粗细表明权重大小,即连接的强度。

模式一:单中心模式。 合作研究的论文以某个省份为中心,该省份与其他省份的合作占所有合作中的绝大部分。 此模式包括期刊1,8,9,10,16。 其中《教育研究》《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以北京为中心;《教育发展研究》《复旦教育论坛》以浙江为中心,《高教发展与评估》以山东为中心。

模式二:多中心模式。有多个合作中心,包括期刊3,4,6,7,11,12,13,14,15,17。 多中心模式是期刊发表合作类型文章的主流模式。其中《高等教育研究》以北京、上海和江苏为中心;《高等工程教育研究》以北京和湖北为中心;《中国高教研究》以北京和浙江为中心;《高教探索》以北京、上海、江苏和广东为中心;《中国高等教育》 以北京和湖北为中心;《现代大学教育》以湖北和江苏为中心;《江苏高教》以江苏和浙江为中心;《现代教育管理》以北京、福建、广东、吉林和辽宁为中心;《黑龙江高教研究》以江苏和浙江为中心。

模式三:无中心模式。即找不到明显的合作中心,包括期刊2,5,7,18。

4. 职称合作模式。 18 家期刊的职称合作模式基本相同,均以正高、副高、中级、博士生和硕士生为作者主体,他们之间的合作最为普遍,其中《中国高教研究》《学位与研究生教育》《黑龙江高教研究》中具有行政职务的作者合作也较为活跃。 (见图6)

注:1.(a)以《教育研究》为例;(b)以《中国高教研究》为例。2.节点颜色表明该职称的度(degree),即与之相连的节点数,度越高颜色越深。连线的粗细表明权重大小。

5. 校际合作模式。 在校际合作模式上,各期刊均以省内高校间合作为主,也都存在一些和外省高校合作活跃的院校。 如《教育研究》中,上海、北京、浙江的高校之间以及其与外省高校的合作较多。 《中国高教研究》中,合作高校众多,尤以北京和浙江高校为主,见图7。

(五)期刊对论文研究领域与研究范式的偏好

论文的研究领域和研究范式是论文重要的内在特性指标。 根据周光礼和谢清的分类[16],高等教育研究领域可分为四类:体制与结构、组织与管理、知识与课程、教学与研究,高等教育研究范式可分为四类:人本主义范式、结构主义范式、实证主义范式、经验主义范式。在此,我们仅挑选了平均占比最大的领域(组织与管理领域)和范式(结构主义范式),以及与期刊影响因子关联程度最为密切的领域(体制与结构领域,皮尔逊相关系数0.424,P<0.1)和范式(实证主义范式,皮尔逊相关系数0.453,P<0.1)进行展示,统计结果见表7。值得指出的是,实证主义研究范式与期刊影响因子有显著正向关联,这证实了研究假设3中关于研究范式的论断。

注:1.(a)以《教育研究》为例;(b)以《中国高教研究》为例。2.节点颜色表明院校地区,同一颜色表明同一地区。连线的粗细表明权重大小,即连接强度。

各个期刊的差异化竞争产生了不同的期刊风格,使得各期刊发挥比较优势,产生不同的偏好结构。 在此,我们定义期刊在某一研究领域(或范式)的特色值:特色值=该期刊在某一领域(或范式)的发文比例/18 家期刊在该领域(或范式)的平均发文比例。

若该比值大于1,则说明该期刊在此领域(或范式)上有格外偏好;反之若小于1,则说明该城市在此领域无明显偏好。我们将各分项特色值大于1 的数据进行作图,结果见图8。 我们发现,排名前6 名的期刊,有5家偏重在实证主义,其中《北京大学教育评论》最为明显。而IF最高的前3名的期刊《教育研究》《北京大学教育评论》《高等教育研究》均在体制与结构领域上有格外偏好。

注:1.标号1~18对应的期刊与图3标注相同。2.有连线表明该期刊在某领域(范式)有超出平均值以上的偏好,连线的粗细表明权重大小。

(六)综合类期刊与纯高教类期刊的偏好差异

本部分比较综合类期刊与纯高教类期刊的差别,分类标准见本文第二部分。 统计发现:纯高教类期刊平均影响因子为1.200, 综合类期刊的平均影响因子为1.672。二者在影响因子的差别,是否与其关键变量的差别有关呢?

从表8 可见,“985 工程”高校发文和国家级基金发文在两类期刊上占比有明显差别(卡方检验对应的P值<0.01),综合类期刊数值较高。 而据前文所述,这两项指标正是期刊影响因子的重要关联变量。

对于文章内在类特征:研究领域与研究范式的分析发现, 两类期刊有明显差别(卡方检验对应的P值<0.01)。 综合类期刊在研究领域上更关注体制与结构、组织与管理,而纯高教类期刊更关注知识与课程、教学与结构。 研究范式上,综合类期刊更多刊发实证主义和结构主义文章,而纯高教类期刊更多刊发经验主义文章(见表9)。 研究领域和范式的差别,也是带来影响因子差别的重要因素。

五、回归分析

第四部分证实了如下结论:文章显性特征、来源多样性特征、内在因素特征对期刊的影响因子有较强的相关关系。本部分对于期刊影响因子进行多元回归分析,探讨期刊影响因子关联因素的联合作用。

对变量的进一步研究发现,与影响因子有较强关联的部分变量之间存在着高度相关性,因此,在回归的自变量选择中应尽量避免将它们同时放入方程。如实证研究与获得国家级基金有较强相关性(相关系数0.728, P<0.01),综合类期刊与实证研究范式比率有较强相关性(相关系数0.650,P<0.01)。 综合考虑各类变量之后,我们挑出正高级职称率、每10 篇论文来源学校数、实证主义研究范式占比以及论文合作比例四个变量作为回归的自变量纳入回归方程,希望验证论文合作比例是否在多元回归中具有显著效果。需要说明的是:《中国高等教育》所刊文章作者正高级职称数据缺失。 基本回归结果见表10。

注:***p<0.01,**p<0.05,*p<0.1。

从回归结果中可以看到,无论是利用期刊影响因子还是影响因子的对数作为因变量,回归的结果都显示出稳定性。 正高级职称率的影响强大而显著,正高级职称发文率每提升0.01,期刊的影响因子提升0.02左右。 实证主义范式的加大,会对期刊影响因子的提升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合作对期刊影响因子具有正向作用,但效果始终不显著。

六、结论与讨论

本文通过对我国18 家顶级教育期刊的刊文分析,得到了如下研究发现:影响因子越高的期刊,发文越偏向高水平大学和高级职称的作者,越偏向国家级基金资助的课题论文。稿件来源院校、地区、学科越是集中,则期刊的影响因子越高。 合作发文占比与期刊影响因子无明显关联。合作发文中,学科交叉呈现“星型结构模式”“团簇结构模式”和“多分支结构模式”三种模式,金字塔最顶端的期刊多倾向于以教育学为核心的“星型模式”;地域合作模式呈现单中心模式、多中心模式、无中心模式三种模式,多中心模式是主流。期刊对实证研究范式的偏好程度与期刊影响因子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综合类期刊与高教类期刊在研究范式和研究领域上存在着较大差异。 回归分析表明:正高级职称比率、实证主义研究范式率、综合性期刊能够对期刊的影响因子起到正向作用。

以上结论既回应了已有的关于文献计量的研究,诸如基金作用、活跃作者作用等。然而,本文的结论与既有研究结论最大的不同点是:合作在高等教育领域对文章质量的作用并不明显。 这一结论的出现,极有可能是因为我国高等教育学科发育不足,研究复杂度相对较低,从而使得合作比例偏低,合作研究的作用尚未显现。同时,另一个让人意外的发现是:在当前环境下,固守教育学本学科,以本学科的科研院系为主要依托、减少对于稿件多样性的偏好,反而有助于期刊影响因子的提升。 这一发现值得反思。 高等教育研究领域作为开放的领域,如何吸引更多学科的研究人员加入进来,激发学科内部的活力,或许成为下一阶段发展本学科的重要议题。

对于办刊者,我们认为,若要提升期刊质量,需走综合化道路,选稿时更加注重文章作者层次和基金层次、选取实证类研究文章或可以成为有效的筛选策略和提升杂志影响力的手段;对于研究者,我们建议多做实证性研究,并努力提升职称,多获取课题,这样有助于在更高级别的刊物上获得发表。

摘要:影响因子是评价学术期刊影响力的重要指标。期刊影响因子大小与其刊载文章的质量密切相关。对2015年18家教育类中文期刊不同类型期刊的研究发现:综合类期刊与纯高教类期刊在论文研究范式和研究领域的偏好上存在明显差异。对刊文合作网络的研究发现:学科合作结构模式主要分为“星型模式”“团簇模式”和“多分支模式”三种,影响因子最高的6种期刊大多倾向于教育学科为核心的“星型模式”;地域合作模式呈现出单中心模式、多中心模式、无中心模式三种模式。对期刊影响因子关联因素的研究发现:论文的显性特征,如作者的院校层级、作者职称和论文所受的基金资助状况与期刊影响因子呈显著正向关联。实证研究范式的发文比例与期刊影响因子显著正相关。论文的合作性特征对期刊影响因子的影响作用不明显。本研究的结论对理解我国高等教育研究领域内期刊影响力差异的来源,改善论文与期刊的双边匹配质量有着积极意义。

上一篇:虚拟经营――新时代企业发展的成功之道下一篇:大学教学论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