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毕业班政治学科工作总结

2024-07-03

高中毕业班政治学科工作总结(精选6篇)

篇1:高中毕业班政治学科工作总结

高中毕业班政治学科工作总结

今年高考虽已过去,但我们高三教师的思索却仍在进行。

近几年来,文科综合试题的命题指导思想是: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转变,试题往往以社会重大热点、生产和生活实际问题为背景材料,考察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和“论证和探讨问题”四项能力。题型、难度、分值、试题结构稳中有变。为此,教法与学法必须不断探索、创新。下面,简述一下我的几点体会和做法:

一、解读考纲信息,研究近3年的高考试题,准确把握高三复习方向,正确实施应对策略。

解读考纲信息主要是研究考核的目标和要求、考核内容和范围、能力要求等,使自己在教学中有的放矢。研究高考试题主要是研究高考试题的结构、难度、题型、题量、解题的思路和解题技巧,特别要把握高考命题的特点有何变化、命题的方向和趋势是什么、如何应对。

二、深入钻研教材和考纲,立足学生实际,夯实基础知识,构建学科知识体系。

1、第一轮复习必须立足学科基础知识的掌握。以《考试说明》为依据,每个考点的讲解力求“全面、准确、深透”,但又不能平均用力,要大胆取舍,特别注重主干知识和可再生知识的掌握(准确记忆、深刻理解和灵活运用)

2、在第一轮复习中,一定要注意发现和归纳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构建学科内的知识体系,学生才能在使用时有效的提取知识点,完整地、多角度地、分层次地回答问题。

3、第一轮复习中,不能让知识和能力成为“两张皮”。在进行基础知识的复习过程中,始终都要进行基本能力的训练。

4、在高考冲刺阶段,回归教材,查漏补缺,从宏观上构建学科知识体系。

三、时政热点专题备考策略

1、教师准备的热点材料要广博,功夫要下在平时。

及时地关注时事,关注生产和生活中的热点问题,平时就做好收集和整理工作,多渠道获取信息,准备丰富的第一手资料,为搞好热点专题复习打下坚实的基础。热点材料来源于:中学生时事政治报、时政热点热点分析导与练、半月谈、网络、电视等。

2、认真筛选和整理,交给学生的热点专题要少而精,减轻负担。热点问题纷繁复杂,必须进行筛选和整理,尤其要突出以下热点问题:(1)人类共同关注的生存、发展和生活质量问题。

(2)党和国家着力解决的、与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3)与社会成员,尤其是青少年密切相关的、引领价值导向的问题。(4)反映时代特征和国家意志的新观点、新理论、新成果。(5)政、史、地三科相结合的热点问题。

非重大热点问题,但与教材知识密切相关,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与“民生”密切相关的问题,不一定进行专题复习,可以多角度选择一些试题加以训练,在讲评中适当拓展,注意与基础知识的融合。

3、在热点专题的复习中,要敢于站在高考命题人的角度,设计灵活多样的题型,设计恰当的命题角度,组织强化训练,精讲精评,培养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和“论证和探讨问题”四项能力。

(1)、命题:

把握高考命题的“四个统一”原则:教材基本理论和热点问题的统一;共性理论和个性材料的统一;考生的答题思路和命题人思路的统一;演绎思维和归纳思维的统一。

教师要根据高考要求精选试题,确保试题的典型性、准确性和代表性。设计灵活多样的题型,设计恰当的命题角度:政治科命题要体现国家意志,更把握好命题切入点,它往往是从很具体、很小的事例为载体,以非常灵活的方式小角度切入的。学生对这种命题角度往往感到很棘手,无法生搬硬套,往往得分率不高。单纯的靠背题、压题是不可能成功的。

编制的答案要具有科学性、指导性:答案的科学性在于所给答案要符合试题设问的指向和逻辑,全面而准确。答案的指导性是指不仅仅给出答案,要有准确的解析(展示审题答题的思维过程,点拨审题答题技巧,交代评分要点)。

(2)定时强化训练:

时政热点的训练,尽量设计成50分钟一套的高考模拟试题。组织50分钟的定时训练,创设高考气氛,训练学生应试的心理和应试技巧。

(3)讲评:

首先通过对试题本身和学生答题情况的深入分析,弄清学生错在何处,为什么错,是基础知识未过关,是解题方法有误,还是偶然失误„„提高讲评的针对性。学生不能被动听课,机械地记录,要引领学生做到主动学习,要积极地引导学生与教师进行平等的探讨,双方互动,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注重训练学生学科思维的严密性,灵活性,全面性。探究和总结各种题型的题型特点和解题规律,让学生形成一些行之有效的答题模块,并能够灵活运用。

(4).发挥集体智能优势,形成合力。

在高三热点专题复习过程中,必须发挥备课组的集体智能优势,取长补短,共同研讨,打好总体战,形成合力。每位政治教师独立承担两个热点专题的整理和编写工作,然后由全体备课组的教师进行集体研讨和修改,定稿后印发全体学生进行强化训练。

四.抓好练、辅、考、改、评五个环节,做好信息反馈,培养学生的基本能力。

每一节课后,让学生完成一定量的作业,做好知识过手,教师加强检查或全批全改,准确了解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发现共同存在的问题,利用辅导时间作重点讲评(时间不宜太多),对个别学生存在的问题,搞好个别辅导,做到因材施教。

复习完一个单元,让学生完成定时单元测试题。教师做到全批全改,试卷在两天内改完。教师做好学生的错题分析,使讲评有的放矢。

一月进行一次全年级统一组织的月考,教师要根据高考要求精选试题,确保试题的典型性、准确性和代表性。试卷有各学科组教师统一流水作业,加强试卷分析,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寻找应对策略。

以上几点既是我教学过程中的几点经验,也可算是对下一届政治教学工作的几点建议吧!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相信,在章丘中学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2011届毕业班终将会十年磨一剑,今日铸辉煌!

章丘中学一一届高三政治学科复习指导

苗光征

一、纵观近三年的高考政治试题,都体现着在对基础考核中渗透着各种能力的考核要求,很多热点的选择都与课本中的基本知识相吻合。近三年的山东文科综合试题政治科有以下特点:

(1)强调基础性,突出主干知识和综合能力的考察。选择题共9道,要想全覆盖四个必修模块的所有知识点是不可能的,所以命题人将重点考察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把不同的知识放在一个情景中,考察你的分析判断能力。这类选择题具有较强的迷惑性,解答时需要在解读材料信息的基础上,调动运用相关知识进行分析辨别,从而实现模块间知识的内在统一和有机整合。

(2)突出对重大热点和现实问题的考察。以重大社会热点问题为命题素材,要求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实现考试说明中的考点、教材中的重点、社会热点的有机统一。今年山东卷的“让人民生活的更加幸福、更有尊严,社会更加公证和谐”、“城乡同票同权”、《沂蒙》、《南下》、低碳经济等热点,既注重了具有全局性的重大热点问题的考察,如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新提法。又突出了本土化和区域化的现实问题,如山东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生态等方面的新变化。

(3)试题立足于学生的现实生活,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实现了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的有机整合。如今年山东37题《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中的“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从“绿色手机文化创作传播活动”到“ 《沂蒙》、《南下》等影视剧”的设计思路,很好的体现了试题设计充分利用山东省的地方文化资源,营造亲切的地域文化氛围的目的。

(4)试题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探究能力。开放性和灵活性强,鼓励创新思维,张扬个性特长。今年山东卷的第36题以2009年的中国外交活动为背景,以“活跃在世界舞台上的中国”为主题,要求考生根据要求写一篇时政评论,结合材料列出要点。该题就是通过创设新情景、提出新问题,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帮助学生自主探究。28题“假如你是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谈谈在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方面应如何履职。”要求学生进行换位思考和进行角色扮演,为学生快速整合课本知识,结合自己的理解,发挥个性特长,鼓励学生创造性的解答问题。

二、2011年备考思路和建议。

(1)加强对政治学科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易混易错知识的记忆、理解、辨别,为文综答题储备足够的知识资源。今年的试题以选择题的形式考察了公民的义务,我国的分配制度,以函数的形式考察了互为替代品和互补商品的动态变化,市场经济和宏观调控,我国的选举制度,开展有益文化活动、提升公民的文化素养,面对低俗化的文化现象我们的应对举措,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科学和宗教的区别。2009年的试题以选择题的形式考察了价格的制定,中国企业走自主创新之路的方法,公民的权利受法律保护,重视文化典籍整理工作的原因,民族区域自治,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价值取向——和谐的理解,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的关系,实践和认识的关系,科学创造、科学幻想和科学实验的关系。2008年的试题以选择题的形式考察了价格和需求的关系,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关系,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意义,党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原因,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来源,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怎样以志愿者的身份做中外文化传播的使者,哲学的方法论,认识的多次反复和无限发展。

(2)加强能力训练,尤其是文综考察的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描述和阐释事物现象的能力。在平时的练习中要有意识的在规定的时间内对特定设问周密思考,在做题中总结答题的方法和要领,有必要建立自己的典型例题和易错知识记录本,点滴积累,反复揣摩,结合自己的知识储备,形成灵活的思维个性和作答风格。如2008年试题28(1)揭示图表反映的经济信息,(3分)并简要说明能够促进这些信息所示变化的财政措施。(6分);2008年试题29(5)根据图表,概括改革开放以来该市民在家庭消费方面发生的主要变化,并从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角度分析变化的原因。(4分)2009年试题28(1)描述图表表明的变化,(2分)并阐释变化的原因。(4分);今年试题28(1)描述图9所示的经济信息,揭示图9中两条曲线之间的内在联系。(9分)

(3)关注与政治学科有关的重大热点问题,在复习中尝试用学科知识分析,或者以热点分析知识,或以知识分析热点,达到熟能生巧、驾轻就熟的学科悟性,时刻保持对学科与热点的敏锐性和洞察力。今年28(3)透视《沂蒙》、《南下》等影视剧的成功,有人认为“没有否定就没有创新,创新就是否定”。结合材料二,运用辩证否定观的知识评析该观点。(5分);又如28(4)结合材料三,上海世博会,各民族展馆纷纷展示本民族文化的独特风采,同时,许多外国展馆也都嵌入了中国文化元素,从文化生活的角度分析为什么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5分);再如今年29(3)结合国庆60周年,从文化传承的角度,说明中华民族精神为什么能永不泯灭。(6分);2009年29(5)围绕山东省将建设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作为融入环渤海一体化发展的重要举措的主题切入。依据材料回答,该规划的确立过程体现了哪些政治生活的道理?(5分)29(6)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上述做法的理论依据(8分),重点考察文化的作用。

(4)培养自己的人文素养,注重学习中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渗透。以主人翁的责任感定位自己的角色,并力争通过自己的努力为某些社会问题的解决献计献策,体现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的原则。纵观三年的试题都注重了对这些方面的考察,避免学习中死记硬背的现象,积极引导学习方式的转变,引导学生主动自觉的学习和探究。2008年28(2)山东文化底蕴深厚,请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应如何充分利用山东传统文化资源优势,加快实现山东由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的跨越。(7分);28(3)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需要全省人民的共同参与。某校高一3班学生以“山东基层群众自治状况”为课题,组成了研究性学习小组。该小组针对材料中蕴含的政治生活道理展开了热烈讨论。假如你是小组成员,请全面阐述自己的观点。(9分);2009年28(2)阐明三种税收政策的调整对我国经济发展的积极意义。(8分);2010年28(2)假如你是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谈谈在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方面应如何履职。(6分)

(5)哲学试题的考察一般都界定了答题的范围,需要同学们复习时要熟练掌握哲学各个组成部分的世界观原理和方法论,做到理论和实际的结合就能拿高分。2008年29题(6)结合材料五,运用唯物辩证法知识,说明正确处理中国同世界的关系必须遵循的方法论原则。(7分);2009年28(4)结合材料二,分析“结构性减税”政策确立的哲学依据。(8分);今年29题(4)结合材料四,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相关知识,分析当代青年在爱国情感的表达上具

有新的时代特点的哲学依据。(7分)

(6)选修模块试题的情景设置以《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为例,材料大多以中国与世界的关系为依托,考察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作用,引导同学们关注中国在世界大格局中扮演的角色。如今年山东试题36(2)如果以“活跃在世界舞台上的中国”为题写一篇时政评论,请结合材料列出要点。(8分);2009年试题36(2)假如你是外交部发言人,请结合材料,阐述我国政府在国际社会打击索马里海盗问题上的主张。(8分);2008年36(2)有人认为“气候无国界,因此解决气候问题只能靠国际组织”。请就此观点谈谈你的看法。(4分)。在复习选修时要有重点的复习,切不可面面俱到。

高考政治答题注意事项

景平

一、考察范围:高考思想政治考察四个必修模块《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和《生活与哲学》,还考察两个选修模块《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公民道德和伦理常识》。随着本届学生走班教学的实施,山东省招生考试院将从今年开始扩大选修模块考察,以更好的体现新课程的选择性。

二、分值分配: 高考政治在文科综合试卷240分的分值中占84分,在文综25个选择题中占9个,分值36分。非选择题28题是一道政治学科内的综合题,分值25分。非选择题29题是地理、历史、政治三科综合题,共6小题,政治占2小题,分值13分。选修模块是超量给题,限量选题,要求在所给的模块中选1道作答,分值10分。

三、纵观近三年的高考政治试题,都体现着在对基础考核中渗透着各种能力的考核要求,很多热点的选择都与课本中的基本知识相吻合。近三年的山东文科综合试题政治科有以下特点:

(1)强调基础性,突出主干知识和综合能力的考察。选择题共9道,要想全覆盖四个必修模块的所有知识点是不可能的,所以命题人将重点考察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把不同的知识放在一个情景中,考察你的分析判断能力。这类选择题具有较强的迷惑性,解答时需要在解读材料信息的基础上,调动运用相关知识进行分析辨别,从而实现模块间知识的内在统一和有机整合。

(2)突出对重大热点和现实问题的考察。以重大社会热点问题为命题素材,要求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实现考试说明中的考点、教材中的重点、社会热点的有机统一。今年山东卷的“让人民生活的更加幸福、更有尊严,社会更加公证和谐”、“城乡同票同权”、《沂蒙》、《南下》、低碳经济等热点,既注重了具有全局性的重大热点问题的考察,如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新提法。又突出了本土化和区域化的现实问题,如山东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生态等方面的新变化。

(3)试题立足于学生的现实生活,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实现了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的有机整合。如今年山东37题《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中的“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从“绿色手机文化创作传播活动”到“ 《沂蒙》、《南下》等影视剧”的设计思路,很好的体现了试题设计充分利用山东省的地方文化资源,营造亲切的地域文化氛围的目的。

(4)试题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探究能力。开放性和灵活性强,鼓励创新思维,张扬个性特长。今年山东卷的第36题以2009年的中国

外交活动为背景,以“活跃在世界舞台上的中国”为主题,要求考生根据要求写一篇时政评论,结合材料列出要点。该题就是通过创设新情景、提出新问题,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帮助学生自主探究。28题“假如你是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谈谈在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方面应如何履职。”要求学生进行换位思考和进行角色扮演,为学生快速整合课本知识,结合自己的理解,发挥个性特长,鼓励学生创造性的解答问题。

四、2011年备考思路和建议。

(1)加强对政治学科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易混易错知识的记忆、理解、辨别,为文综答题储备足够的知识资源。今年的试题以选择题的形式考察了公民的义务,我国的分配制度,以函数的形式考察了互为替代品和互补商品的动态变化,市场经济和宏观调控,我国的选举制度,开展有益文化活动、提升公民的文化素养,面对低俗化的文化现象我们的应对举措,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科学和宗教的区别。2009年的试题以选择题的形式考察了价格的制定,中国企业走自主创新之路的方法,公民的权利受法律保护,重视文化典籍整理工作的原因,民族区域自治,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价值取向——和谐的理解,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的关系,实践和认识的关系,科学创造、科学幻想和科学实验的关系。2008年的试题以选择题的形式考察了价格和需求的关系,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关系,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意义,党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原因,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来源,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怎样以志愿者的身份做中外文化传播的使者,哲学的方法论,认识的多次反复和无限发展。

(2)加强能力训练,尤其是文综考察的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描述和阐释事物现象的能力。在平时的练习中要有意识的在规定的时间内对特定设问周密思考,在做题中总结答题的方法和要领,有必要建立自己的典型例题和易错知识记录本,点滴积累,反复揣摩,结合自己的知识储备,形成灵活的思维个性和作答风格。如2008年试题28(1)揭示图表反映的经济信息,(3分)并简要说明能够促进这些信息所示变化的财政措施。(6分);2008年试题29(5)根据图表,概括改革开放以来该市民在家庭消费方面发生的主要变化,并从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角度分析变化的原因。(4分)2009年试题28(1)描述图表表明的变化,(2分)并阐释变化的原因。(4分);今年试题28(1)描述图9所示的经济信息,揭示图9中两条曲线之间的内在联系。(9分)

(3)关注与政治学科有关的重大热点问题,在复习中尝试用学科知识分析,或者以热点分析知识,或以知识分析热点,达到熟能生巧、驾轻就熟的学科悟性,时刻保持对学科与热点的敏锐性和洞察力。今年28(3)透视《沂蒙》、《南下》等影视剧的成功,有人认为“没有否定就没有创新,创新就是否定”。结合材料二,运用辩证否定观的知识评析该观点。(5分);又如28(4)结合材料三,上海世博会,各民族展馆纷纷展示本民族文化的独特风采,同时,许多外国展馆也都嵌入了中国文化元素,从文化生活的角度分析为什么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5分);再如今年29(3)结合国庆60周年,从文化传承的角度,说明中华民族精神为什么能永不泯灭。(6分);2009年29(5)围绕山东省将建设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作为融入环渤海一体化发展的重要举措的主题切入。依据材料回答,该规划的确立过程体现了哪些政治生活的道理?(5分)29(6)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上述做法的理论依据(8分),重点考察文化的作用。

(4)培养自己的人文素养,注重学习中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渗透。以主人翁的责任感定位自己的角色,并力争通过自己的努力为某些社会问题的解决献计献策,体现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的原则。纵观三年的试题都注重了对这些方面的考察,避免学习中死记硬背的现象,积极引导学习方式的转变,引导学生主动自觉的学习和探究。2008年28(2)山东文化底蕴深厚,请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应如何充分利用山东传统文化资源优势,加快实现山东由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的跨越。(7分);28(3)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需要全省人民的共同参与。某校高一3班学生以“山东基层群众自治状况”为课题,组成了研究性学习小组。该小组针对材料中蕴含的政治生活道理展开了热烈讨论。假如你是小组成员,请全面阐述自己的观点。(9分);2009年28(2)阐明三种税收政策的调整对我国经济发展的积极意义。(8分);2010年28(2)假如你是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谈谈在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方面应如何履职。(6分)

(5)哲学试题的考察一般都界定了答题的范围,需要同学们复习时要熟练掌握哲学各个组成部分的世界观原理和方法论,做到理论和实际的结合就能拿高分。2008年29题(6)结合材料五,运用唯物辩证法知识,说明正确处理中国同世界的关系必须遵循的方法论原则。(7分);2009年28(4)结合材料二,分析“结构性减税”政策确立的哲学依据。(8分);今年29题(4)结合材料四,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相关知识,分析当代青年在爱国情感的表达上具有新的时代特点的哲学依据。(7分)

(6)选修模块试题的情景设置以《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为例,材料大多以中国与世界的关系为依托,考察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作用,引导同学们关注中国在世界大格局中扮演的角色。如今年山东试题36(2)如果以“活跃在世界舞台上的中国”为题写一篇时政评论,请结合材料列出要点。(8分);2009年试题36(2)假如你是外交部发言人,请结合材料,阐述我国政府在国际社会打击索马里海盗问题上的主张。(8分);2008年36(2)有人认为“气候无国界,因此解决气候问题只能靠国际组织”。请就此观点谈谈你的看法。(4分)。在复习选修时要有重点的复习,切不可面面俱到。

篇2:高中毕业班政治学科工作总结

高二政治 李雪蓉

政治课改革的新理念是指符合时代发展脉搏、符合学生成长特点、具有实践性和开放性。新课改的目的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步入社会之后的就业、生存、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师的职责更应是顾问、交换意见的参与者、帮助发现矛盾的人。

新课程要求使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材的呈现方式、教学目标的制定上要有相应的变化。

一、教学观念变化

坚持以人为本。一年来的新课程实践中,我们的观念在不断的变化,在上课中,过去考虑的最多的是“如何教”,现在思考得最多的是“如何学”,从学生发展的角度去认识新课程,教会学生如何学习。

二、教与学方式变化。

新课程实施后,课堂在悄然发生着变化,鼓励学生、带领学生去探究。课堂上师生的合奏,演主旋律的是学生。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合作者,要敢于大胆对教材进行必要的整合与拓展。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他们的学习方式体现个性化、选择性、合作性,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

三、作业方式变化

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培养学生搜集知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我们布置一些要求走入社会,调查研究的题目,上网搜集资料的探究题。对书上记忆的东西,原则上只要求他们能够再现就行。选择多元化的作业,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学习的自主精神。

四、评价机制变化

走进新课程,对学生的要求不再单纯地以分数认定,而且包括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合作性、个体创造性的综合评价机制。尊重每一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关心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生活和人格养成。

在一年的课改中,我们也存在疑惑和困难。

一、教材与新课标对应的疑惑

新教材设置了大量的探究活动,其目的是从真实情景或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利于引起学生的兴趣,引领学生入门。有些看似贴近生活,实际上没考虑学生、学校实际,可操作性太低。但新教材淡化了知识的内在联系,压缩在时间非常有限的课时内,要求学生跳跃性思维,却带来断层感和挫折感,无疑又影响新课标教学目标的落实。

二、遇到来自于学生的障碍

绝大部分学生在家庭的过多关怀和直接保护下,获取生活经验的途径还较少,探究活动难以达到实效,致使新课改理念中要求体现的生活化目标难以实现。

由于学生对中考政治开卷考的错误认识,加大了与高中新课程政治衔接上的难度。对学科的重视度不够;缺乏对知识的表述、理解、整合的能力,缺乏对材料、观点和设问的阅读能力,运用理论术语分析问题的能力、规范地书写、有逻辑性地组织答题能力较弱。

基于新的教学理念把课堂交给学生,一段时间实施发现,主要发言者仍然只是部分活跃分子而另一部分学生在课堂上大多数时间是在看别人的“表演”,自己不准备,也不想思考。这样下去可能导致走向两极分化。

三、新课程没有了明确的规定性和清晰的知识点陈列,多了些弹性和不确定性,给教学和教师提供更大的发挥空间。但对教师的评价机制,最主要的指标还是学生的考试成绩。高考方案不明确,教学与高考该如何接轨,老师心里没有底,既想有所改革又怕偏离高考。

面对问题和困难,我们采取如下措施:

一、落实备课组的活动,群策群力。

集体备课,统一目标、进度、测试;开展教研活动,相互听课评课;参与市区学校教研活动,借鉴提高;进行阶段性反思、质量分析和教学小结等。

二、积极探索多种课堂教学模式,注重实效。

我们针对政治学科的特点,尝试多种课堂模式,讨论辩论课、计算机辅助教学、网络教学等,组织综合探究活动。但仍对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式加以辩证运用,重视核心知识的强化。教师在教学中注意处理好几对关系:知识广度与深度的关系;教学进度与学生参与度的关系;教学资源与学生接受度的关系;课堂生活化与社会延伸度的关系。

三、引导学生关注时政,感悟生活。

篇3:高中政治学科优化课堂设计探究

一、精心设计情境, 开启思维闸门

精心设计教学情境, 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政治教师在教学设计上要切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并与学生知识水平相关联, 且有较强的问题性这样学生才会产生问题意识, 并乐于去探究。教学情景创设应力求体现时代性, 从而在最短的时间内吊起学生的“胃口”, 让学生以最佳的思维状态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例如讲《经济生活》的《信用工具与外汇》时, 笔者使用了支票、汇票、信用卡实物设置情景, 让学生在直观的实物面前掌握了相关知识。又如讲《文化生活》的《传统文化的继承》时, 笔者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情景:“孝文化在古代和今天”, 并配上中国历史上著名“二十四孝”图, 使学生真切感悟到“孝”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同时在课堂导入时, 也可利用寓言故事、俗语、名言、歌词等激发学生思考问题。

二、精心设计问题, 培养探究能力

精心设计问题, 突出重点和难点。如果政治老师能围绕这两个“点”设计学生感兴趣的问题,

那一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就会迎刃而解。因此老师设计的提问要有的放矢, 浅显的知识留待学生自己解决, 让学生尝试享受成功的喜悦。老师力求在挖掘教材的重难点上下功夫, 设计问题要有启发性, 要有利于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例如教学《经济生活》的《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时, 笔者先给学生看课本第18页“天堂的对话”故事:中国老太太一生省吃俭用, 到了临终前终于存了足够的钱, 购买了一套属于自己的大房子;美国老太太在年轻时就贷款购买了一套大房子, 以后逐月还贷, 到“天堂”之前终于还清了住房债务。接着以“贷款购房和攒钱购房究竟哪种消费观点好”为主题组织学生辩论, 正反双方引经据典, 争得面红耳赤, 经过激烈辩论, 教师点评, 双方统一了认识:应当具体分析这两种购房方式的优劣, 不能一概而论。这样既拓宽了教学内容, 把书本知识和社会实践结合起来, 培养了学生的辩证思维和多向思维等探究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和参与热情, 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提升了课堂教学效益。

三、精心创设氛围, 鼓励创新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 为使学生掌握知识, 发展智

高力, 培养能力, 课堂上要在“放”字上做文章, 精心创设学习氛围, 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中凡生。指导学生学习时是学生自己能懂的, , 教师不用讲教师尽可能。允许少讲、学生用少问, 政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学习, 不搞“一刀切”, 更要治鼓励学例生如大讲胆《创政新治, 生锻活炼》创的新“能民力主。决策”时, 笔学的教育收费者运用这样的, 需要进行一个情景:听证会“政府。学生分别从市教要提高市重点学校科育局、人大代表、专家组、学校、家长、一般居优民论遇等到角的度问发题表, 意创见新。”思学维生, 能产从生各自自己不独同特的的角见色解讨, 化学效果是明显的达到学生对信息。处理、反馈和再认识的要求, 教课教四、学方法恰当精心设计教、灵法, 活提、升学生素质合理是提高课堂教学堂效率、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的重要手段。政治教师设内容化抽象为具体, 这样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通过一定的情景把教学内容展现给学生, 使教学计大量的时间, 又提高了教学效率, 对发展学生的和掌握就更扎实了。教学方法的优化, 既节省了探思维能力, 提高学生的素质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究例如教学《经济生活》的《新时代的劳动者》时,

设计了模拟招聘和求职活动, 学生通过扮演企业招聘人员和求职者, 分别完成拟定职工招聘计划书和招聘程序表、撰写个人简历、参加面试和签

订“劳动合同”等任务, 不仅使学生掌握了如何择业和就业、树立正确的择业就业观的知识, 而且真切地感受到人才市场激烈的竞争和对人才素质的高标准要求, 从而激发起学习文化知识和培养综合素质的热情。

五、精心设计练习, 收获成功喜悦

精心设计每一项练习, 练习要体现学生是“练”的主体, 教师起“导”的作用。政治教师要调动全体学生的兴趣, 激发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学习知识的情境, 做到既有认识目标的识记、理解与运用的练, 又有解决实际问题与具有难度的创新练习。练习情境要富有变化, 如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辩论、游戏、扮演、讨论、互改等, 激发兴趣, 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成功的喜悦, 增强自信心, 主动学好政治课, 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益。

篇4:如何教好高中政治学科

【关键词】政治学科 改变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6-0187-01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发展,在中国经济发展面临大变革时期,,思想政治课教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矛盾,其中最突出的矛盾是教学实效与执教者的初衷严重背离,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最终结果是“学而不信,知而不行”。目前造成思想政治课教学低效的原因,除了当前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人们的一些消极思想导致学生厌学以外,最主要的还是在于思想政治课教学本身的特点。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思想政治课教学要跨过误区,冲出低谷,摆脱困境,开辟全新的教学天地,唯一的出路在于深化教学改革。本人根据近年来的教学教改实践,逐步探索出了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四化”教学,现试谈如下。

一、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增强自信心

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因其呆板、僵滞而早已明日黄花。必须不断地探索并采用符合中学生实际的教学方式,强调师生共同活动,克服教师为中心的倾向,激发学生的情感和兴致,变封闭型教学为开放型教学,从而使双方真正领略愉快教学的美学价值。在教学方法的改革探索中,我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组织学生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并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如:辩论赛。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所学原理分析实际的能力;辩证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让学生在辩论中明辨是非,树立正确的观点。再如:开展专题讨论。活动的目的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引导学生运用所学基本原理分析实践中的重大问题或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观察和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表达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结合现实社会生活中的热点或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让学生共同探讨,发表自己的看法,老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经济学、哲学、政治学的基本原理分析。师生双方通过平等探讨,畅所欲言,沟通思想,从而就某一问题达成正确认识,澄清模糊认识,纠正错误认识。如在学因果联系的时候,我组织学生开展了“克隆技术将会把人类带往何处”,让学生在对克隆技术利弊的分析中,潜移默化的树立了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和把握因果联系,提高活动的预见性,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二、增强政治教学对学生的感染力

一首好歌,能使听者耳濡目染;一台好戏,能使观者赏心悦目。那么,思想政治课教学何尝不是如此。有些教师一开讲,仿佛有许多看不见的磁力线把他同几十名学生联系在一起,师生之间便产生奇妙的“电磁感应”。在教学中,如果发现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缺乏兴趣,与其责怪学生不学,不如反问自己是如何教的。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互动关系也是如此。要使思想政治课教学能收到实效,要紧的是把学生的心“感化”过来,使学生产生一种孜孜以求、锲而不舍的学习欲望。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新课改的要求,根据每堂课的不同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好与教学有关的小插曲,如谜语、小故事、名人名言、短诗、奇闻、俏皮话、名人轶事、新闻新事、热点话题等,以吸引学生,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集中指出教学内容。这样导入新课后,同学们学习这一教学内容的兴趣顿时就浓了,课堂气氛也就十分热烈了。

三、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素质和能力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这就充分说明了我们应该相信学生的潜在的能力,确信每个学生都可以积极地成长,是有培养前途的,是追求进步和完善的,是可以获得成功的,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对学生充满信心。然而,在平时的教学中,有不少老师经常性地抱怨学生的素质差,理解能力差,记忆力差,解题能力差,这也差那也差,甚至在课堂上对所谓的差生轻则予以讽刺挖苦,重则予以打骂,这是很不道德的,更是与新课标背道而驰的,其结果是刺伤学生的自尊心,打击学生的上进心,膨胀学生的自卑心,其后果可想而知,不但达不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而且给学生的终身发展埋下隐患,必须纠正。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已是教育界的普遍共识,作为老师,应该懂得欣赏学生,发现学生,尊重学生,要知道在学生的心目中任何老师都是学生学习的楷模,老师的不轻易的一句话往往可能影响学生的一生。用“每个学生都是最好的”这种教学理念来指导我们的教学,能为我们的事业收获成功的喜悦和幸福。在实践新课标的今天我们必须重新审视学生的素质和能力,要看到所谓的“差生”之所以差,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某个阶段的培养和教育环节上出现了问题而没有及时解决而导致的,许多研究资料都表明,人与人之间就智力而言天生条件几乎是没有多大差别的,因此每个学生都是可以塑造的,都是有潜力可以挖掘的。政治课教学在激发学生的情感、激励学生的思想、陶冶学生的心灵方面具有独到的作用,作为政治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好这个有利的平台为学生树立好自信心、进取心、自尊心发挥最大的功能。

四、结合政治学科教学特点,变换不同的教学方法

所谓“变换”,就是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的特点,变换各种教学方法,以求得最佳的教学效果。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巴班斯基说过:“每种教学方法就其本质来说都是相对辩证的,他们都具有优点又有缺点。每种方法都可能有效地解决某些问题,而解决另一些问题则无效。每种方法都可能会有助于达到某种目的,却妨碍到另一种目的……”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目的、任务是多方面的,教学过程是由许多环节组成的,不能在教学过程中自始至终使用一种教学方法。要全面地完成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目的、任务,就必须善于把多种教学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从不拘泥于一种教学模式,而是力求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有时重情感的熏陶,有时重理性的分析,有时重思维的训练。如遇到社会热点或学生思想上的疑点,往往采取讨论法,以此去发展学生无限的思考力,把学生引进积极思考的王国。

篇5:高中毕业班政治学科工作总结

复习教学工作研讨会综述

 作者: 来源: 时间:2010-11-25 15:29:43 阅读11次 【大 中 小】

总结经验 坚定方向 稳步推进

——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课程2011届高三毕业班数学学科复习教学工作研讨会综述

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课程2011届高三毕业班数学学科复习教学工作研讨会于2010年11月4日至7日在厦门市湖滨中学召开。厦门市教育局任勇副局长、厦门市教科院许保健副院长出席开幕式,并作指导性讲话;承办单位主管局厦门市思明区教育局张越副局长及承办单位厦门市湖滨中学郑务广校长在开幕式上致辞。我省九个区市的高中数学教研员及200余名2011届高三毕业班教师代表出席了会议。

本次会议的主要议题有两个。其一是全面回顾我省高中数学学科在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以来的改革实践,通过积极的反思与分析,全面总结了我省高中数学学科在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中所取得的成功经验,寻找差距,并提出解决办法;重申了我省中学数学教学的指导思想——立足基础、关注过程、突出探究、强调应用,追求“开放”与“多样”,要求中学数学教学要认真贯彻这一指导思想,在教学中全面落实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数学思想、方法,让学生在过程中习得方法,达成技能,形成思想,提升素养,在探索与应用中训练能力,在“开放”与“多样”中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切实贯彻落实《课程标准》的各项要求;并由此进一步提出我省近阶段高中数学教学改革的总体思路——总结、巩固、充实、提升,要求高中数学教学要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认真巩固已有成果,在实践中不断充实、完善,切实提升高中数学教学质量。另一是,通过回顾我省数学学科近年来的高考实况,比照《考试大纲》、《考试说明》的有关要求,总结得失,提出复习教学的建议与策略。

会议期间,代表们共听取了《课标课程实践的问题与建议》、《2010高考学生答题中存在的问题》、《提高高三毕业班复习效率的策略分析》、《强化求解训练,提高解题能力——解答题教学建议》、《“函数与导数”知识结构分析与复习教学建议》、《“统计与概率”知识结构分析与复习教学建议》等6场专题讲座,其中既有对近年来我省高中数学新课程教学实践的回顾和总结,也有对高中数学复习教学策略的分析与指导,还有对我省目前教学中相对薄弱的内容进行剖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此外,会议还对湖滨中学郑清河、马中明两位老师的现场观摩课进行了热烈的研讨。

与会老师一致认为,两天多的会议开得紧张、有序、充实,不但进一步明确了我省中学数学教学的指导思想,而且指明了今后高中数学教学改革的总体思路,并根据有关指导性文件的精神,对高三年数学学科的复习迎考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

本次会议相关资料如下: 1。福建省普通教育教学研究室陈中峰《课标课程的实践与思考》;

2。[转帖]特级教师任勇对高三数学复习教学的几点思考;

3。[转帖]2011届高三总复习的策略与思考 ;

4。[转帖]2010届福建省函数与导数专题分析 ;

篇6:高中学生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这份文件中有个词引人关注:核心素养体系。研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核心素养体系被置于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基础地位,成为下一步深化工作的“关键”因素,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环节。

一、核心素养体系的提出,并非我国单独的声音,而是一种世界趋势。本世纪初,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率先提出了“核心素养”结构模型。它要解决的问题是:21世纪培养的学生应该具备哪些最核心的知识、能力与情感态度,才能成功地融入未来社会,才能在满足个人自我实现需要的同时推动社会发展。

多年来,不同国家或地区都在做类似的探索。比如,美国对核心素养的关注起源于注重知识创新的高新企业团队,这些企业从用人所遇到的问题反馈到教育中,指出基础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哪些能力和素质,他们称之为“技能”。这些技能不是简单、具体的,而是在21世纪里必需的生存技能,是当今社会每个人都应该掌握的内容。再比如,从2009年起,日本国立教育政策研究所启动了为期5年的“教育课程编制基础研究”,它关注“社会变化的主要动向以及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适应今后社会生活的素质与能力,从而为将来的课程开发与编制提供参考和基础性依据”。从2005年开始,我国的台湾地区启动了核心素养研究,确立了专题研究计划――《界定与选择核心素养:概念参考架构与理论基础研究》(简称DeSeCo计划)。分析核心素养提出的背景,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启示:无论是由政府主导还是由民间组织来推动,全世界范围内核心素养研究的兴起和发展与时代发展、社会变革密切联系在一起,它面向教育体系外的社会需求,是教育变革与发展的国际趋势。我国也不例外。随着时代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社会对人的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教育面临着更大挑战。同时,经过多年教育改革,素质教育成效显著,但“与立德树人的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重智轻德,单纯追求分数和升学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较为薄弱”。具体到课程领域,体现为“高校、中小学课程目标有机衔接不够,部分学科内容交叉重复,课程教材的系统性、适应性不强;与课程改革相适应的考试招生、评价制度不配套,制约着教学改革的全面推进;教师育人意识和能力有待加强,课程资源开发利用不足,支撑保障课程改革的机制不健全”。教育要回应发展的难题和挑战,必须有新的应对措施。构建核心素养体系便是试图从顶层设计上解决这些难题。它的构建“使学生发展的素养要求更加系统、更加连贯”,重点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把对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总体要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关内容具体化、细化,转化为具体的品格和能力要求,进而贯穿到各学段,融合到各学科,最后体现在学生身上,深入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二是为衡量学生全面发展状况提供评判依据,引导教育教学评价从单纯考查学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转向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 核心素养体系的构建,成为顺应国际教育改革趋势,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提升我国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环节。

二、核心素养的内涵 1.什么是核心素养 素养是指一个人的修养,与素质同义。从广义上讲,包括道德品质、言行举止、知识水平与能力才干等各个方面。核心素养是指那些关键的、不可或缺的品质、能力、才干及精神面貌。今天我们谈核心素养,还需要考虑两个针对性,一个是针对时代的需求,一个是针对现代年轻人的特点。

2.核心素养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信息素养。信息素养是网络时代的基本能力,是人们对信息的获取、加工、利用、创造的能力。在信息爆炸的今天,尤其要重视对信息的选择、加工与交流,尤其要培养利用网络进行学习的意识。其中,写作是最重要的信息素养之一。

②思维素养。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思维训练,是长期以来被忽视的一个问题。应该培养年轻人三种主要的思维能力,一种是逻辑思维能力,逻辑思维是科学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的基础,它强调严格的推理和论证。一种是形象思维能力,这是非逻辑思维的一种,其他还有直觉思维、灵感和顿悟等。这种思维能力虽然不像逻辑思维那样严谨,但容易激发创意。最后一种是创新思维能力。创新思维是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的有机组合,一般在创意的萌芽阶段,多采用非逻辑思维;在创意的完善阶段,应采用逻辑思维。创新思维有助于打破心智枷锁,获得突破性解决方案。

③人文素养。未来的社会一定是向着更加文明的方向发展,教育的目标就是要培养现代公民。而其中民主与法制意识、人人平等意识、正义感尤为重要。此外还包括诚信、礼貌等基本素养。

④专业素养。专业素养主要指人人都应该有一技之长,这是因应社会分工的需要,未来的社会分工只会越来越细,因而也越来越强调分工与协作。因此,每个人都应该是独特的人,都有自己的一技之长,各种专长的人有机组合在一起,才能完成各种复杂的任务。

⑤身心素养。健康的身体、积极的心态、平衡的情感对现代人尤为重要。

3、作为中学阶段,核心素养还包括:

①利用网络学习的意识。调查发现,中学生主要用网络来娱乐与休闲,因此强化他们利用网络进行自发性学习的意识非常重要。

②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并重。中学阶段,人的逻辑思维能力有所发展,而形象思维能力有所减弱,此时应该通过艺术类课程来保持他们的想象力。

③创新意识。在未来只会越来越重要。④民主意识、正义感 ⑤为专业发展做准备 ⑥积极、开朗、乐观的心态

4、核心素养和过去我们所强调的知识、技能等是什么关系? ①核心素养是最关键、最必要的共同素养。

杭州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张华教授认为,核心素养不是只适用于特定情境、特定学科或特定人群的特殊素养,而是适用于一切情境和所有人的普遍素养,这就是“核心”的含义。在个体终身发展过程中,每个人都需要许多素养来应对生活的各种情况,所有人都需要的共同素养可以分为核心素养以及由核心素养延伸出来的素养。其中,最关键、最必要、居于核心地位的素养被称为“核心素养”。

②用核心素养来梳理培养目标,可以矫正过去“重知识、轻能力、忽略情感 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偏失”。

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刘恩山教授认为,“核心素养是一种跨学科素养,它强调各学科都可以发展的、对学生最有用的东西。比如核心素养中语言素养的概念,已经不是语文学科的概念,也不是外语的概念,这里如果使用‘技能’概念定位可能会低一点,但对它的特点可以说得非常清楚,它的特点是有效的表达和交流,其实是一种广义的语言概念,作为有效的表达和交流,远超了语文的范畴”。核心素养也是知识、技能和态度等的综合表现。它是知识、能力、态度或价值观等方面的融合,既包括问题解决、探究能力、批判性思维等“认知性素养”,又包括自我管理、组织能力、人际交往等“非认知性素养”。并且,“素养”一词的含义比“知识”和“技能”更广。“‘技能’更多地从能力角度讲,我们所提‘素养’不仅仅包括能力,更多考虑人的综合素养,特别是品德上的要求。这也符合我们的国情,落实起来更好一些。”刘恩山说,“我们如果强调知识的话,大家都会重视知识,强调能力的话也会一窝蜂,这个时候提出这个话题,兼顾了知识和能力,具有导向性。”

③核心素养的获得是后天的、可教可学的,具有发展连续性,也存在发展阶段的敏感性。

福建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院长、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主任余文森教授认为,“核心素养是最基础、最具生长性的关键素养,就像房屋的地基,它决定房屋的高度。核心素养的形成具有关键期的特点,错过了关键期就很难弥补”。④核心素养的作用以整合的方式发挥出来。

尽管核心素养指标的内涵不同,发挥着不同作用,但彼此作用并非孤立,在实践中表现出一定整合性。例如OECD指出,核心素养总框架包含了一系列具体指标,它们是整合在一起的,只不过在不同情境下各指标表现的程度不同。澳大利亚梅尔委员会也提出,任何核心素养指标本身不构成一套独立体系,为了完成某一目标,素养应通过整合的方式发挥作用。张华教授认为“核心素养的习得与养成必须具有整体性、综合性和系统性,这也决定了对它的测量与评价必须具有综合性和发展性,对于课程设计与开发、教育质量评价技术等提出了新挑战。”

三、核心素养体系对课程、教学产生的影响

作为一线教师最为关心的是核心素养与课程标准的关系,具体而言,就是核心素养体系将会对课程、教学产生什么影响?

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介绍,核心素养体系将成为课标修订的依据。

在张华教授看来,对核心素养的研究将会对我国课程目标的进一步科学化产生影响。因为“长期以来,我国确定课程目标以及各级各类教育目标的时候,习惯于将国家政策文件中的相关话语直接移植过来。这既导致课程目标或教育目标缺乏科学性且无法检测,沦于空泛与抽象,不能有效指导教育实践;又导致课程目标或教育目标缺乏针对性,无法适应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发展需求”。他认为,在适时引入“核心素养”这一体系后,课程目标能够进一步实现科学化。刘恩山教授则认为,核心素养提出后,“目标更明确,因为这些要素提得更鲜明,它会把国家的教育方针突出表现在核心素养上,我们就可以在这个框架内更明确地定位学科教育。每个学科把这件事情做好,就可以更好发挥出学科课程的价值”。他进一步解释,“它可以清晰地提示你,生物学或者其他理科,在科学素养之外能做什么,比如,生物学里有没有语言素养或数学素养的问题?过去很多人没有去考虑,今天作为一种核心素养提出,语言素养、表达交流的能力也要

落实到生物学习中,所以我们要组织学生去合作学习,去探究自主学习,这个过程中伴随着语言、人际交往的目标”。“原来的学科任务仍然在课程标准之中,在同样的课程框架里,如果把这个框架比喻为一栋四层的大楼,每层代表不同的学段,我们可以装入新的设备,让大楼变得更加现代化或者功能更加完善。原来的办公系统、上下水系统都在,但加入了电子传感系统,让大楼的信息沟通、时间利用率会变得更高,这些东西可能不是我原有的东西,它们就是核心素养。” 同样,这套系统可以加入政治学科,也可以加入历史学科,各学科都具有这样的功能,整个功能合在一起,就是核心素养。所以,刘恩山教授说:“它不仅仅是单一学科的,还要有一些辅助材料来支撑,彼此都撑起来后,就会变得更好。我觉得学科素养和核心素养是相辅相成的,核心素养的落实会强化学科素养,学科素养又为核心素养的学习提供了一个平台”。

在核心素养指标体系的总框架完成后,如何基于指标体系确定各学段的核心素养及其表现特点,从学生发展的角度做好不同学段核心素养的纵向衔接,就成为核心素养最终落实和培养的重要环节。

为了实现核心素养与各学科课程的有机结合,教育部组织研究小学、初中、高中和大学四个学段核心素养具体指标的主要表现及水平特点,实现核心素养指标体系总框架在各学段的垂直贯通。在总框架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到各个学段,从素养发展的角度提出各学段学生在不同核心素养指标上的表现特点和水平,把指标体系具体化到各学段,确定核心素养在不同学段的关键内涵。

四、高中学生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实现途径 思想政治课作为德育课程、五育之统帅.对学生进行本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死、价值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起关键的作用。下面,笔者主要从政治课教学引领功能的角度谈谈对高中生进行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实现途径进行探索。

不少专家认为,21世纪摆在我们面前的第一个挑战,既不是新技术革命.也不是经济发展,而是青少年一代的道德问题。一个道德情感缺乏,没有责任感的人是不会真正懂得关心他人,也无法适应社会的。思想政治课作为德育课程,是五育之统帅,“思想”是其灵魂所在。但尽管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实施了多年,由下种种原因,目前政治课教学实施中,围着“升学指挥棒”转的现象还没有得到有效纠正,教师更多的只是重视政治知识的传授,机械地培养学生分析和理解知识的能力,而忽视了思想、情感和政治素养的培养。这严重地影响了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也影响了政治教学的实效性,不利于德才兼备的人才培养。以下从政治课教学引领功能的角度,谈谈对高中学生进行政治学科接心素养培养的实现途径。

1、关于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含义的界定

各学科新课程标准都把学科教学的目标定位为“培养基本的学科素养”,各学科素养的有机结合就构成了新课程所要培养的学生的综合素养。《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要求:“要重视高中学生在心理、智力、体能等方面的发展潜力,针对其思想活动的多变性、可塑性等特点,在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和各种生活关切的同时,恰当地采取释疑解感、循循善诱的方式,帮助他们认同正确的价值标准、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上述要求为我们在政治课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学科素培养提供了依据。“思想政治素养”指的是学生通过思想政治课教育及自身的实践和认识活动,获得相关的政治学科基础知识和技能,情感、观念和品质的素养。所以,作

为帮助学生逐步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初步形成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其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基础的课程任课教师,笔者所实践和探索的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是以培养学生完满人格为宗旨,指导学生从更高的视野和境界上关注社会和人生,培养学生思考的兴趣和品质,培养公民责任感,从而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心理素质。

2、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途径

众所周知,教师不能直接创造出物质财富,但却能培养出创造物质财富的人,让这些人成为财富产生的原动力。“施教之功贵在导航。”笔者认为教师在政治课堂教学中讲究引领策略是培养学生政治核心素养有效途径。在教学实践中,就是要力求每节课至少在某一引领环节引起学生心灵共鸣,使学生情感得以升华。

①思维引领

美国教育家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不是具有单一的智能,而是有多种智能,包括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空间智能、音乐智能、运动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然智能和个人内在智能八种。而且各种智能具有等同的重要性,却又不是独立的。这一理论要求我们必须关注学生情感、心理、责任、适应能力、生存能力、综合能力等多方面的培养,这样才能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要达到此目标,笔者认为首先可以在课堂导入的环节,让学生做

“脑袋急转弯”的题目或欣赏富有哲理的笑话,让其在思维碰撞和笑声中领悟知识与人生道理。如:教授《生活与哲学》第五课“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课前,笔者就交给学生一道IQ题:

贝尔是法国的著名作家。一次,法国一家报纸举办智力竞赛,题目是:如采法国的博物馆卢浮宫失火,只允许抢救一幅画,你会抢救哪一幅?在成千上万的答案中,贝尔以最佳答案获得了金奖。请你猜猜贝尔的答案是什么?

学生兴趣高涨地争着回答:有的说最昂贵的;有的说最喜欢的;有的说最顺手的等等。教师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亮出贝尔的答案:抢救离窗口最近的那一幅画。在此基础上.教师进一步让学生讨论:这道IQ题让我们感悟到什么?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最终感悟到:懂得分弃,成功的最佳目标不是最有价值的那一个,而是最有可能实现的那一个。贝尔的可贵之处在于他不是从美好的主观愿望出发,而是根据实际进行选择,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教师的引领,使学生在没有学习本课内容前就能从感性认识的角度同化与顺应了有关的知识,为整节课“运用该课知识深入思考:如何把握人生以及理解哲学对人的指导意义”的教学目标实现奠定了基础。

思维引领使智慧与智慧之间碰撞,心灵与心灵之间接纳,这不仅极大激发学生探究政治问题的兴趣,期待上政治课,期待老师会出什么IQ题给他们;还可以训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坚定的社会责任感,并在看似不经意的情境中引领学生感悟人生真谛.引发对人生、社会的思考。当然,这一环节的操作要注意两个问题:所选的内容要符合学生所要学习的知识和生活实际,要体现思维的健康性与批判性:其次要把握好时间与分寸,避免出现喧宾夺主的现象。

②问题对话引领和情感素材引领 在教学中,课堂应有深度、有温度。“有深度”即对知识而言,教师应由浅入深深化知识,使知识问题更有挑战性,挑战学生思维、挑战学生智慧。“有温度”即对情感而富,教师由境入情使知识问题亲近学生生活,触动学生心灵。为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进行问题的对话或情感素材的分析,以此引领学生积极思考和探索,充分表达自己所思、所想、所悟,在掌握知识的同 时学会做人,在情感体验中升华思想品质,从而达到政治核心素养提高的目标。问题对话引领就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开放式的、发展型的讨论,使学生在你来我往的课堂答辩中弄清同题,明辨是与非。

如教授《生活与哲学》第八课关于“做好量变的准备,促进事物的质变”。教师设置的问题: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存在哪些不良习惯或陋习?学生很踊跃回答:“随地吐痰、乱抛果壳纸屑,乱穿马路、乘车拥挤不排队、讲粗口……”

师:这些现象在我们生活中比较普遍,对此,该如何解决? 生:教育加处罚。

师:是个好方法,政府也在逐步推广。道理大家很明白,为什么还是有很多人包括我们的同学没做好?

生:因为很多人认为这是小事。

师:据我所知,美国珍珠港的垃圾桶上面都写着一行中国字:“请把垃圾丢在此”;泰国的皇宫也是国际性的旅游重点地点,在其厕所上面写着一行中国字:“便后请冲厕”;在巴黎圣母院.也写了一行中国字:“请勿大声喧哗”。不分场合乱讲话、不冲厕所、乱丢垃圾等这些在同学们的眼里的小事,在那里还是小事吗?

这时,课堂上静悄悄的,显然,学生的情感被触动了。教师引导:这些小事已经形成了一个大事——中国人的脸已经被这些小动作丢全世界去了。“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量变到一定程度就会发生质变,我们应该感到羞愧,更不能把国家的脸都丢了。很显然,大家知道该怎么做了吧 ? 生:从现在开始,从自己做起,维护公共卫生,公共安宁,维护我们中国人的良好形象。师:很好.请谨记“事虽小,勿擅为”。

这些生活化的亲切对话,能让学生感受到政活课不是在说大话,讲大道理,而是真实的。我们就在这自然的问题对话引领情境中,培养了学生公民意识,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提高他们辩别是非的能力和道德修养。

这一环节中,学生的对话能否说出真实的想法是关键。这个“真实”从何而来?笔者认为,“真实’一方面来自于学生对于老师的信任(当然这个信任是相互的);另一方面还来自于教师对于学生的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的心灵和你拉得很近,就容易达到问题对话引领的目标。

情感素材引领是指教师应有意识地选择那些既符合学生所学习的内容,又利于提升他们核心素养的素材,并引导他们结合自身生活经验对这些素材进行多元的解读,同时还启发学生把理解和体验外化,用个性化的语言或其他方式展示自己的内心感受,让自己的情感在教师的引领下得到升华。

如在讲《经济与生活》笫五课关于公司经营的时候,笔者通过“海尔的奇迹”、“三鹿的耻辱”等素材.引导学生明白做一个有诚信的经营者的重要性,并通过“一顶帽子的故事”,让学生感悟做一个讲诚信的人的可贵。另外,还可以从学生日常生活的考勤、考试、交作业而引起的后果等细节中,体验诚信对于一个公司、一个人的重要性,进而达到情感的升华。③练习引领

练习是教材知识的补充和延伸,这里说的练习指的是那些既具有一般练习题巩固知识、检查教学效果、巩固和深化教学观点的功能,又具有通过练习能提高道德认识、觉悟的训练内容。教师从学生实际出发,从生活实际出发,精心设计课堂练习,把思想道德素养融入到学生感兴趣的信息和生活领域中去,这样,既

提高解题能力,又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更提高了道德素养。

设置引领的练习,一般是在每次的练习中融入一到两题政治核心素养内容的题目,让学生在读题或老师的讲评中领悟知识,提高思想素质。如学完《经济与生活》第三课“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后,布置学生参与家庭理财,“当家一个月”,要求学生与家长一起记好每天家庭消费内容、钱款,到月末结算一次,并对自己的家庭消费进行分析。通过这样的练习训练.学生懂得“当家才知柴米油盐贵”的道理,从而珍惜父母的劳动成果,由此培养了艰苦奋斗精神,学会了感恩。“教育是一种慢的艺术”,学生核心素养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应倡导“日积月累”的长效教育。练习渗透德育的内容不在于多、而在于精,并贵在坚持。笔者坚信,经过长期的累积,学生政治核心素养的提高必将水到渠成。

上一篇:公租房管理系统下一篇:中小学古诗词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