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作消息

2024-07-01

如何写作消息(精选6篇)

篇1:如何写作消息

如何让消息写作有冲击力

南方传媒书院

消息的主要特点是简短、快速、客观、生动(有阅读冲击力)。

消息的写作容易入门,但要写好很难,采写消息是新闻记者的首要基本功。从实践来看,需要把握以下几个要点: 01放开眼界取材

从消息的分类可以看出,能够写消息的新闻事实的范围十分宽广。

具体的人物、事件、动向、变化、突发性事情等,可以写成动态性消息,这一类量最大。一些时间和空间跨度大的经济、政治、社会态势,可以写成综合性消息。一些典型的人物和事件,可以写成典型性消息。

从内容和信息来源来区别,可以分成时政新闻、财经新闻、科技新闻、社会生活新闻、文体新闻、教育新闻、军事新闻,等等。

就高校来说,不仅院系的各种活动有新闻,学生的学习、生活、与社会的接触交流,都有新鲜的事情可以挖出新闻来。

不管哪类消息,都要注重可读性,要找出故事来。新闻也是讲故事。2掌握消息的基本结构

消息一般在开头用电头,如新华社北京11月10日电,或标明“本报讯”。

从新闻要素来看,消息的基本构成要素为5个W加1个H,5个W即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故(为什么),1个H即怎样、如何。

由于受众的需要和传播技术的发展,后面两个要素,即“为什么”和“怎样”,越来越受到重视。

在行文结构上,完整的消息由导语、主体(新闻事实的展开)、背景、结尾构成。导语是整条消息最精彩、最吸引人的内容或最重要的新闻事实、读者最想知道的东西。这与写散文不一样,不能把好的东西藏在后面,要一开头就端出来。导语总的可以分为“直接性”和“简接性”两种方式。

直接性导语是直接叙述、描写新闻事实,简接性导语是通过引用、设置由头等方式带出主体新闻事实。

导语切忌呆板枯燥,应力求生动,有吸引力。主体是导语所写的新闻事实的展开,是消息的“肉段”部分,须写得清晰、生动、充实。背景是对新闻事实的解释、说明(回答“为什么”),运用得好,立马显出消息的厚度和深度,决不可有可无。结尾是消息的自然收尾,深化主题,切不可画蛇添足。

在写作方法上,传统形式是“倒金字塔”式,即把新闻事实中最重要、最新鲜、最精彩、最能吸引眼球的内容放在导语里,次重要者放在稍后的段落里,以此后推,最次要的放在最后。实践中,有与之相反的金字塔式,倒金字塔和金字塔结合式,散文式,问答式,对话式,等等。

3抓住新闻核,突出,再突出

在激烈的新闻竞争中,消息越来越讲求阅读冲击力。把最好的新闻事实突出来,是增强冲击力的根本。

务必牢记,一条消息只能表达一个主题,讲述一个故事,聚集一个焦点。什么素材都想用,什么有意思的话都想说,什么背景都想写,所写的消息就突不出重点,没有亮点。要在充分占有材料的基础上,反复比较,找出最独特的新闻事实、最新的新闻视角、最佳的新闻结构,把新闻最到位地写出来。4体现新闻的核心理念:准确(精确)和平衡

消息篇幅短小,只要有几句话不着边际,内容就显得空洞,弄不好,整条消息都变成了空话套话。

一定要用事实说话,千万不能用议论铺陈。多用、用准、用活动词,尽量不用、少用形容词、副词。

注重细节真实和精当的描写。

篇幅虽短,却不能有片面性。不能想当然,不能听一面之词,绝对不能说过头话。5标题的制作和提升。准确和生动。简短和舒展。出彩和求实 如:套范文,凑名言警句,编家破人亡打动人。

为什么消息的分量有轻重?如何追求新闻价值的最大化?

同样在公交车上,醉汉咬伤售票员与大学生勇斗歹徒,这两条新闻孰重孰轻,一看就明白。衡量标准是什么?

1衡量消息分量轻重的标准是消息所包含的新闻价值

新闻价值是新闻满足受众的程度,满足的程度大,新闻价值也大。

新闻的真实性、新鲜性、重要性、显著性、接近性和趣味性构成新闻价值。其中,真实性和新鲜性是构成新闻价值基础的两个基本点,在此基础上,所具备的要素越多,价值越高。2如何追求新闻价值的最大化

同时,充分运用新闻价值的构成原理和实践经验,对新闻事实进行分析取舍,来发现和提升新闻的价值。

判断一个新闻事实的新闻价值高低,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着手: 一,受众关不关心,关心的程度有多大? 二,媒体有没有报道过?

三,新阚发表后对社会的影响如何?如果某个话题媒体未报道过,受众越关心、对社会的正面影响越大,其新闻价值就越大。消息的写作

第一,内容要新鲜。

要在选择题材中下功夫,从比较中发现什么才是新的事实、新的成就、新的经验、新的见解、新的问题。

作者要有敏锐的眼光,要了解全局性的情况,要占有资料,要做有心人。写消息,力求具有一定的思想,以便能给人以启迪。

有些事情,尽管事实不是那么新鲜,但有意义,那就要选择新的角度加以报道。第二,事实要准确。

采写消息,一定要把事实弄清楚,并且核对无误。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之所在。第三,采访要快,写作要快,讲究时效性。

无数事实表明,在当今世界,同一重要事件,不要说迟发一天半天,就是迟发几小时、几分钟,我们的消息便会在竞争中失利,在舆论上遭受不应有的损失。反之,我们讲究消息的时效性,就能在竞争中赢得主动权。第四,篇幅要短,容量要大。也就是说,要提高消息的“含金量”。

消息写作提倡“短些,短些,再短些”,但也不能短到空洞无物的地步,而应力求短而有丰满内容,短而实。

第五,要写得通俗、生动、形象,具有可读性。第六,反复锤炼语言,多一字不如少一字。

消息以语言简洁为上乘,要珍惜每个字,推敲每句话,力求字字句句载着尽可能多的信息。要用凝炼、传神、明白如话的文字,去点拨新闻事实,让读者品味、领略消息中所包含的丰富的内容。

篇2:如何写作消息

新闻记者是很多年轻人向往的职业,因为记者在社会生活中的特殊地位,有人称之为“无冕之王”,被很多人认为是一件风光威风的工作。如路遥小说《人生》中的主人公高加林,一当上记者,“立刻在县城成了一个引人注目的人物。”确实,在当今社会,记者工作是一件令人羡慕的工作,在七十二行中,应该算是一种好职业,但是很多人并不知道从事记者工作的酸甜苦辣,更不知道这门行业对从业者的要求。

高尔基公允地说:“新闻工作和文学工作一样,都是非常困难的职业。它们要求的学习和工作,不是少于而是多于其它任何职业。因此,这种工作是不能顺带做做,而是需要把整个身心献给它!”我国著名的新闻工作者邓拓也说:“报纸是古今中外、天文地理无所不包的。因此,新闻工作者一定要有广博的知识,知识的范围越广越好。”

记者不仅要有广博的知识,不仅要懂得新闻本行业的业务,而且要熟悉所要采访的行业的知识。如采访一个足球运动员,如果记者对足球知识一无所知,采访就不会顺利;采访人要懂得一些心理学;采访经济,应懂得一些经济学知识。

从事新闻工作必须有“新闻敏感”,敏感指对事物的分析力、理解力、洞察力和判断力。既有敏锐的眼睛,也有敏锐的头脑。只有具有高度的新闻敏感,才能在激烈的新闻行业的“抢新闻”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才能从事件中发现新闻价值。新闻敏感来自刻苦学习、长期实

践及经验积累。

较强的文字表达能力,采访的目的是为了写作新闻,虽然有人结论“七分采访,三分写作”,但采写是融为一体的。写新闻需要深厚的文字功底。新闻文体众多,新闻写作要求准确、鲜明、生动和感人。但是生动,就很难达到,必须讲究写作技巧。

斯大林把记者称为“社会活动家”,指出记者不仅要有新闻敏感,也要有社会活动家的敏感。作为一个社会活动家,必须善于处理各种人际关系,具有较高的公关水平,甚至应该“八面玲珑”,有阿庆嫂的“来的都是客,全凭嘴一张”的本事。一个木纳笨拙、羞于言谈的人

无法当好记者。刘少奇说:“记者工作是独立的艰辛的劳动。”记者常常是独挡一面,孤军作战,要求有独立工作的能力和独立负责的精神以及独立生存的能力,要有独立的调查研究本领,特别要求

有处理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

我国早期的名记者黄远生总结出记者的四能:脑筋能想,腿脚能奔,耳能听,手能写。可以归纳为“四勤”:脑勤想,脚勤奔,耳勤听,手勤写。

记者一定要吃苦耐劳,甚至敢于殉自己的新闻事业。记者郭超人为了写《英雄登上地球之巅》,曾同攀登珠穆朗玛峰的登山队员一起攀到海拔6600米的高度,这个高度和登山英雄攀到8848米相比较是小巫见大巫,但对非专业登山运动员的记者,却是了不起的高度,记者为此付出了很大的代价。在战场上,随军记者经常冒着枪林弹雨深入前线采访,受伤甚至牺牲的事件常常发生。在和平年代,也出现记者在采访中献出宝贵生命的动人事迹,如80年代中期一家青年报刊的记者采访黄河漂流队途中,被滚落的山石砸中,不幸殉职。

采访的特殊要求

新闻采访是一门艺术,也是一种职业性的社会调查活动。有别于常规写作(如记叙文、议论文和说明文写作)中的获得材料的社会调查。在常规写作中,调查搜集材料没有采访在新闻写作中重要。虽有“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形容材料对写作的重要性,但在常规写作中,是“三分调查,七分写作”。在新闻写作中,却是“七分采访,三分写作”。

新闻采访具有特殊性。采访的目的不仅是为了写成新闻,而主要是为了选择最有新闻价值的事实向大众传播;采访是采访者认识客观事物的活动,而不是采访者表达自己主观意向的活动。常规的调查研究是对客观存在的事物进行探索、考察、观察、体验、分析、研究,透过事物的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总结出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新闻采访的目的不是抓住抽象的本质或规律,而是寻找客观的新闻事实。因此新闻采访对采访者有以下几点特殊要求: 采访的重点应该放在分析、比较、选择和衡量事实上,寻找最富有典型意义的事实,通过解剖事实,发掘最大的新闻价值,为报道做好充分的准备。新闻采访的调查研究是以事实为根据,“事实至上”的调查研究,不能主题先行,为了验证某一理论,说明某一观点而去简单地寻找事例。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新闻的真实是由客观事实决定的,而不是由抽象理论决定的。即使要论证某一政策的正确性,也必须“纵观全局,沙里淘金”地找出最有说服力的事

实。

兼听则明,偏听则暗。新闻的客观性决定了采访者不能“先入为主”地任意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采访者虽然有“聪明地启发”的灵活性,却不能喧宾夺主。采访者应该像一部录音机,需要全面客观地记录,不能有个人意志。因为客观事实是不以采访者的主观意志而存在的。正反的意见都必须听。只有全面客观地采访,才能综合各种事实做出客观准确的报道。新闻采访的目的是为了写出准确的报道,要求采访时深入具体。新闻的时效性决定采访者不可能进行重复采访,因此要求一次调查成功。要保证一次成功,采访时必须细致认真,要特别重视事件的原因、结果、时间、地点、人物和背景等在报道中必须出现的内容。俗语曰:“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采访时认真一点,就会减少写作时的许多麻烦。美国名记者普利策说:“懒人是当不了记者的”;香港一位记者也形象地说:“记者的生活是铁脚马眼神仙肚”,意思是不怕跑断腿,不怕少睡觉,不怕挨饿。因此,新闻采访是特殊

行业的人的特殊的社会调查。

采访的方法

“面上找题目,点上做文章。”这是新闻采访这种调查研究和其他行业的调查研究的不同之处。“面上找题目”是指纵览全局,确定自己的采访的指导思想,再有的放矢地深入调查。“面”包括整个形势的发展趋向,被采访事物的普遍状况和进展的速度等客观材料,即普遍实施。“点上作文章”要求纵观全局以后再纵深发展,寻找出最有新闻价值的个别事实。“点”主要指典型事例。然后点面结合,把普遍事实和个别事实加以联系、分析、比较,从中发现值得报道的新闻事实。因为任何事物都是相互联系和发展的,没有孤立的、静止的事物,只有点面结合,才能够正确地认识事物,准确地发掘出新闻。

有比较才能有鉴别。纵横比较法也是新闻采访中最常见的方法之一。这种方法尤其适用于有特定对象的采访。“纵”的比较主要指对采访对象现状与过去的比较,“横”的比较主要指对采访对象与其他相邻事物的比较。例如采访一个改过自新的青年,要弄清“浪子回头金不换”的原因,必须要知道他的过去,将他的过去和现在比较。通过比较,就很容易发现他是怎样变成先进的。采访一个先进单位,应该弄清楚它好在什么地方。最好的办法是将这个单

位与其他相关的单位进行“横”的比较。

纵横比较既是采访者在采访前必须做的准备工作,通过比较,可以确定是否有必要进行采访和应该选择谁作为采访对象,还可以据此拟定采访的具体步骤及方法;也是采访者在采访后必须做的工作,只有将自己采访到的材料与其他材料比较,才能够判断出自己采访的事物的新闻价值的有无和大小,确定报道的方法、角度和分寸。在记者生涯中,常常出现这样的事情:采访前满以为某个事件很有新闻价值,特别是日常生活中的突发事件。一旦经过深入细致又全面客观的采访后,将该事物与其他事物一比较,才发现并不是一个重大新闻,甚至不是新闻,不值得报道,只好放弃。徒耗精力做无用功的主要原因是采访前没有做好纵横比较的准备工作。

新闻报道的最终目的是以个性反映共性,采访必须抓住特点,用具体事实突出采访对象的个性特征,特别要重视有特点的事实,提问时要多涉及。

常用的采访方法有个别访问,开调查会,现场观察和蹲点调查等,将问、听、看、记、想五个环节紧密结合,在提问时要在尊重事实的基础上“聪明地启发”。

消息的特点

新闻写作的主要对象是“新近发生的事实”。怎样通过语言文字来表现这些事实?常写的表现方式有哪些?这些是记者必须知道的专业知识。

消息是新闻写作中最常见的问题。和通讯等其他新闻问题比较,消息的时效性最强、发表量最大、读者也最多。以报纸为例,现代报刊自十六世纪问世以来,主要任务一直是传播新闻。第一家中文的近代报刊是1815年8月在马来西亚的马六甲创刊的《察世俗每月统纪传》,在中国境内出版的第一家中文近代报刊是1833年在广州创办的《东西洋每月统纪传》。也都是以传播新闻为主的。随着人类进入信息时代,报纸的新闻性越来越重要,发表的新闻占全部的比例也越来越大。在这些新闻中,绝大多数是消息。新华社在八十年代初每天编发的“新闻稿”约六万字左右,其中消息占四万字以上。世界上最大的通讯社美国的美联社和合众国际社,在八十年代初,每天发稿量达300万字,其中三分之二是各类消息,英国路透社,法国法新社每日发稿量约70万字,消息所占的比例在60%以上。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

消息,就没有新闻。

这里的消息,指狭义的新闻。广义的新闻是指报刊的新闻栏里,广播、电视的新闻时间里经常使用的一大类文章体裁。所以,有人把消息也称作新闻。

消息在它的地位、作用、读者对象、报道要求和写作手法等方面都有自己的文体特点。根据消息的文体特点,可以给消息下这样的定义:是用概括性的叙述方式,以简明扼要的文字,迅速及时地报道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也是消息的最大特征。消息的真实,主要是指构成新闻五要素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必须真实。所用的材料,如史实、数字和资料必须准确无误。一切都要求用事实说话。如胡乔木所言:“学些新闻还叫我们会用事实来发表意见,要学会用事实说话,最有力量的意见乃是无形的意见。”不发议论或下结论。记者在消息里通常不用“我”、“我们”、“我的”、“我们的”等第一人称,只能以旁观者身份作理智的叙述。简短是新闻文体形式上的最大特征,要用最少的语言将最生动、最能说明问题的事实告诉给受众,不许“有闻必录”。也不能因为追求简短而略掉消息的基本要素。

在报道要求上,消息必须及时新选,“抢新闻”主要是“抢消息”。在所有的新闻文体中,消息的时效性最强。“陈年老酒”、“马后炮”、“雨后伞”都与消息无缘。

消息的结构

作为一种特殊的新闻文体,消息有特殊的文体结构。

消息的特点是以直截了当的故事来打动读者,消息报道讲求短小、精粹、新鲜、迅速。长期以来,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新闻界做出了不懈的努力,逐渐完善了消息的文体结构。早在十九世纪八十年代,美联社就提出了消息写作应该遵循“新闻五要素”的原则,要求每则新闻有五个W,英文单词When(时间)、Where(地点)、Who(人物)、What(事情)、Why(为什么)的第一个字母均是W,“新闻的五要素”即这五个基本内容,习惯上简称为“五个W”。新闻的五要素最早是由美联社记者约翰·唐宁写的一条有关南太平洋沿岸遭受风暴袭击的消息而得名的。有人认为,还应该在五要素上加上How(如何),成为六要素。为了一目了然地在消息中将新闻的五要素完美地表现出来。迄今为止,人们发现消息的最佳结构形式仍是“倒金字塔”式。它类似于记叙文体写作中的倒叙法。这种“虎头蛇尾”的结构,是将最重要、最精彩、最吸引人的新闻事实摆在最前面,按重要性依次递减地安排段落。这种方法恰当地照顾了人们的阅读心理特征:阅读兴趣由于阅读时间的延长而减少,外在的刺激和内在的兴趣是引起人的注意的主要原因,最重视的是第一印象。在信息大爆炸、生活节奏加快的现代社会,这种接受信息的心理特征更加明显。另外,阅读新闻的条件和要求都决定新闻受众的接受心理求急求快。有人形象地将“倒金字塔”式称为“吊胃口”式,利用读者重视第一印象的心理制造强烈的外在刺激,迫使受众“一见钟情”,再利用读者的好奇心理达到传播新闻的目的:看了标题即知道了新闻的大意,读了导语便被吸引,愿意继续看

下去。

最常见的消息有动态消息、综合消息、经验消息和述评消息。动态消息是关于发生或正在发生的国内外重大事件的报道;综合消息是一种综合反映国际国内不同地区,不同单位的同类或近似情况的新闻报道;经验消息又称典型报道,是对某地区、某部门或某单位在工作中取得新鲜经验的报道,有别于“工作总结”和“工作简报”;述评消息是一种夹叙夹议,边评边议,兼有新闻和评论两种作用的新闻体裁。最常见的消息是动态消息。

“倒金字塔”式的消息一般由新闻标题、导语、主体、背景材料和结尾等五个部分组成。每个部分都有自己的写作特点和要求。标题的任务是立刻抓住读者,给读者留下深刻的第一印象,是消息内容的精华,要求鲜明、生动、醒目地点明主题。新闻标题与一般文章标题的差异是,新闻标题具有多行性、层次性和直观性,不能像文学类文章采用意象性标题。消息的标题通常由正题、引题和辅题三项、正题与辅题、正题与引题组成,也可以只要正题。正题标在中间,用来点明消息的主要事实,不能省略。标在“正题”之上的题目叫“引题”,也称“眉题”、“肩题”,用来说明新闻事实的意义,揭示消息的内容要点、新闻来源、行为主体以及该条消息产生的条件、背景等,也可以用来烘托气氛,起引出正题的作用。排印在“正题”之下的是“辅题”,也称“副题”、“子题”,用来披露消息中的某些重要事实或

具体细节,对正题起补充作用。导语,是消息的开头。要求用极简要的文字介绍消息的主要内容。主体位置在导语之后,要求以充足和典型的材料,对导语涉及的消息的内容进一步扩充,作深入的阐述和说明。背景材料是为了帮助读者理解消息,对产生消息的特定的历史背景和环境进行必要而适当的交代。如新华总社早在1948年就在通报中指出:“新闻不注意说明必要的背景,如它与周围事物的联系,它的特殊性与一般性,它在整体中的地位,其结果是故意不让人看。”如毛泽东在《中原我军占领南阳》的消息中,以具体的史实和民间传说作背景,点明南阳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说明了我军占领南阳的重大意义。结尾是消息的收尾部分,可有可无。常有概括性地小结消息内容、写出新闻事实的发展趋势和号召及鼓励等方法,对主题起升发作用,切忌画蛇添足。

文无定法,消息也无定式。随着新闻业的迅猛发展,人们发现“倒金字塔”式并不是消息的唯一结构模式。人们甚至发现了采用顺叙的“反转倒金字塔”结构。国内外的新闻都逐渐向散文化、特写化发展,追求一气呵成的自然效果,消息与通讯的界限不再如过去泾渭分明。

怎样写导语

首先请看美联社记者约翰·唐宁写的一条消息的导语:

“萨莫亚·阿庇亚三月三十日电:南太平洋沿岸有史以来最猛烈、破坏性最大的风暴,于三月十六日、十七日横扫萨莫亚群岛。结果,有六条战舰和十条其它般只要么被掀到港口附近的珊瑚礁上摔得粉身碎骨,要么被掀到阿庇亚小城的海滩上搁浅。与此同时,美国和德国的一百四十名海军官兵有的葬身珊瑚礁上,有的则在远离家乡万里的无名墓地上,为自己找到

了永远安息的场所。”

这是世界新闻史上被奉为新闻五要素的经典之作的一则消息的导语。它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为什么五要素一应俱全,受到美联社的称道,该社随即要求各地记者以此为楷模发消息。数十年后,消息写作五要素的原则,被世界各地新闻工作者普遍承认和接受。直到今天,虽然消息的写作模式大大增加,传统的“倒金字塔”式结构受到现代的“反倒金字塔”结构的挑战,但是人们从来不曾怀疑过消息写作五要素的原则。

从约翰·唐宁的这则导语中可以窥见导语的写法。晋朝文论家陆机在《文赋》中说:“立片言以居要,乃一篇之警策。”导语正是要达到这种效果,在消息中起着“一语定意”的作用。如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言,“启行之辞,逆萌中篇之意。”记者写新闻时最见功力的就是写好导语。

导语最忌讳的是空泛、冗长和公式化。要求简短、生动,所介绍的消息要新鲜、确实。西方新闻界曾规定导语不得超过21个字。导语要精练,写进导语中的单位名称、专门名词、人名、头衔、事实、数字、细节不要太多,只要言之有物,五要素俱全或两三个要素俱备即可。导语写作的常见方法有以下几种:概括式导语是把消息的各项内容概括归纳,浓缩成一两句话,适用于主题严肃、内容复杂的动态性消息和经验性消息;描述式导语,也可以分为叙述式导语和描写式导语两种。叙述式导语的特点是用概述的方法,简明扼要、开门见山地写出最重要、最新鲜的事实;描写式导语要求对主要事实或有意义的侧面作简练生动的特色描写;提问式导语是采用设问的方式,把新闻报道中已经解决的问题先用疑问句式鲜明地提出来,造成悬念,然后再用事实加以回答;评论式导语是先概述最重要的事实,然后发表评论,做出判断;对比式导语是通过对报道事物的纵横对比,达到“不见高山,不知平地”的效果;比兴式导语采用“即物起兴”的手法,通过引用诗句、谣谚或是比喻象征性的描写,再引出所要叙述的新闻事实,我国是诗国,古诗词佳句众多,常借诗起兴;摘要式导语常用摘取数据或有可比性事例的手法突出新闻的要点,与对比式导语相似。

导语的写法很多,应该因文(消息内容)和因人(接受者)而异。如比兴式导语的文艺性较强,但对接受者的文化水平要求较高。无论哪种方式,都必须坚持“立片言而居要”的基本

原则,不能因注重形式而本末倒置。

怎样写主体

先写导语,接着写主体。主体是消息的展开部分,也是消息的主题部分,主体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整条消息的质量。因此,要高度重视。

写作主体的原则是要对导语所概括的事实进行详细的叙述,导语的目的是开宗明义,主体是用具体、典型的材料回答导语提出的问题,目的是揭示主题。必须围绕导语提出的问题展开。标题、导语、主体如同三个从小到大的环,大环包括小环,最小的环标题是新闻中最突出的事实。他们之间的关系不是单纯的环环相扣、后者补充说明前者的关系,而是在重复叙述同一新闻事实,叙述的方法有简繁差异,标题最简略,导语次之,主体最复杂。因此,三者的语言要力求避免重复。

一篇新闻的主体常常具有两部分的内容:对导语提出的主要新闻事实、问题或观点,进一步用事实作具体的阐述和回答,使导语的内容更加明朗清晰,使新闻的诸要素更为明确和详尽;用附加的材料来补充说明导语中未涉及的新闻内容,通过背景材料说明新闻的来源、背景及意义,使新闻主题更加突出明确,新闻的内容更加充实饱满。

主体要求条理清楚,语言简洁。消息是记述性文体,叙述的常见方式有顺序、倒叙等,其中顺序又分为两种:按照事件发生、发展的时间的顺序进行叙述,按照事物的内在联系或是人们认识问题的逻辑顺序进行叙述。因此,消息主体部分的结构大体分为三种形式:根据事实的前后次序的排列层次,按时间顺序步步推进,层层深入,通过展示事实的全过程给读者明晰完整的印象,也可以由远及近地倒叙;按照逻辑顺序写作,根据事物的内在联系和问题的逻辑层次,通过展示点面关系、并列关系、因果关系、主次关系完成倒叙,可以依次阐述,也可以先突出结论性的事实,再交代产生这一事实的原因;将时间顺序和逻辑顺序结合来安排内容。由于消息体裁要求短小、单纯和简洁,特别是动态消息,不适作太多的分析渲染和叙述描写,一般不采用时间顺序和逻辑顺序相结合的方式写作主体。

主体写作的总原则是:材料充实,客观准确,用事实说话;语言简洁,力求生动,用易于传播的平实的大众化语言;篇幅紧凑,言简意赅,不要空泛议论。古人说:“文章要有曲折,不可做直头布袋。”诗人袁枚也说:“文似看山不喜平。”写作主体要适当运用倒叙、插叙等不同叙述手法,避免结构平淡、行文呆板。

通讯的起源和分类

通讯是详细报道具有新闻价值的人物、事件和情况的一种新闻文体,是新闻报道中常见的一种文体。通讯可以通过叙述、描写和抒情等表达方式,迅速、详尽和生动地反映现实生活,报道新闻事实的全过程,也可以采用议论手法作一定的分析,常常带有夹叙夹议的成分。通讯是由消息演进而成的一种新闻写作体裁,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通讯特指新闻通讯;广义的通讯包括新闻通讯、特写、访问记、游记、侧记以及报告文学等。十九世纪中叶,由中国人自己创办的第一批近代报纸中还有通讯。随着新闻业的繁荣以及邮电交通业的发展,新闻受众的接受心理发生了变化:不仅仅满足于通过消息了解新闻,还想“刨根问底”,了解新闻的详细情形来龙去脉,不再只满足于看见树干,还想看见枝叶繁茂的树,要求读新闻报道有一种身临其境的现场感。这就需要有一种比消息更详尽生动的新闻体裁,通讯应运

而生。

受电报、传真等现代化传播手段的影响,通讯文体逐渐发展和丰富,出现新闻特写、巡礼、侧记、纪实、小故事等种类,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初又诞生了报告文学。

通讯是我国新闻界写作中所运用的名词,最早称为“通信”。在十九世纪七十年代,电报传入我国,成为最迅速的新闻传播手段,因为价格昂贵,只能用来传递简明扼要的消息报道,详细的报道只能通过邮寄方式传递,当时称通过轮船寄递的新闻报道为“通信”,后来改由电报送发或航空邮寄后,新闻界便将“通信”改名为“通讯”。西方新闻界“比消息更详尽的新闻”的“新闻专稿”的文体特性与我国的“通讯”相似:不像消息那样新闻五要素齐全,只求详细具体地报道新闻事实,文笔灵活,语言生动、内容丰富。美国新闻学院教授詹姆斯·阿伦森曾说:特稿“必须在有限的篇幅内提供尽可能多的情况”,使读者对新闻“有

一个纵深的了解”。

常见的通讯有多种,如以报道人物为主的人物通讯,具体形象地描述新闻事件的事件通讯,反映实际工作中的经验、问题的工作通讯,反映某地区、某部门或某单位的发展变化的情况、风貌的风貌通讯,对读者所关心的人、事、问题和风物作专题采访报道的专访,对某一新闻事件的过程、片断进行突出报道的特写和记者把采访中的见闻,用札记形式写成的采访札记。

通讯与消息的区别

通讯是比消息报道更详细的一种新闻文体,是从消息演进而来的。通讯和消息是新闻写作中主要的文体,都必须遵循材料真实、报道及时的新闻原则,即都具有新闻的真实性、新鲜性

和时效性。两者却有明显的差别。从早期我国新闻业传递消息和通讯的方式中可以形象地看出两者在篇幅长短上的形式差别:十九世纪七十年代,电报传入我国后,消息使用电报传递,通讯则使用轮船寄递,原因是电报费用较高,发报必须精减新闻的字数。消息如同“电报”,写消息如同“发电报”,必须字字计较,压缩到最低限度。通讯如同“书信”写通讯如同写书信,虽然也力求简洁,但没有必要像拟电文那样字斟句酌,只求精不求全。通讯与消息的区别主要在于内容、结构、篇幅、时效以及表现手法等方面。

在内容上,消息通常是作准确、概括的报道;通讯一般作具体详细的报道。消息侧重记事。绝大部分消息都以事件为中心,虽然也有消息性的新闻人物特写,但这种报道的数量少,写作上也很简略。消息通常只要求准确概括地叙述一件事。通讯可以详尽地叙述新闻事件的全过程,写比较多的人和事。通讯以写人物活动为主,人物是通讯的中心,写人旨在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

在形式上,消息写作的程式性较强,如同“八股文”,限制极大,有固定格式,一般都是由多行标题、导语、主体(有时要穿插背景材料)和结尾几个部分组成,较难发挥写作者的主观能动性,也不容易打破这种固定模式。通讯却无定式,比较灵活,更不太拘泥于消息的固定格式。通讯的常用形式有围绕一定的中心来组织材料的横式和按时间顺序组织材料的纵式,但是可以根据写作对象的不同和写作者自己的擅长的叙述方法采取不同的形式。在结构上,消息常用倒金字塔式结构,通讯的结构却不拘一格,因题材而异,因内容而异,因记者的写作水平而异。在篇幅上,消息通常一事一稿,篇幅较短;通讯可以围绕一个主题,从多

方面去表现,一般篇幅较长。

在表现手法上,消息多用概括和举例的方法,主要用记叙,在细节和情节上不做过多的展开,要直截了当的叙述事实,以事动人,语言要高度浓缩凝练。通讯常综合运用叙述、描写、议论、抒情等手法,重视情节、细节,寓理于事,以情动人。语言形象生动,有一定的文学色

彩。

在时效上,消息要争分夺秒,时效性强,尽快地告诉读者发生了什么事情,刻不容缓,遇事即报;通讯要深入采访,以丰富的事实,确切生动地告诉读者事情的来龙去脉,报道时间可

略晚于消息。

通讯的特点

作为一种常见的新闻文体,通讯有自己的特点。

通讯既然是新闻体裁中的一种,也就具有新闻报道中各种体裁的相同特点。即通讯的最大特点是新闻性。通讯的新闻性主要是指新闻的真实性和新鲜性。通讯反映的是新闻的真实,所报道的内容必须是具有新闻意义的近期出现的真人真事,选材必须来源于新近发生的客观事实,不允许任何虚构和假想。通讯中不存在“合理想象”,不能为了追求报道的生动形象而不顾事件的真伪,要正确区分通讯和文艺作品的不同体裁的特点,不能塑造典型、虚构情节。通讯的新闻性要求注意时效,要迅速发现有新闻价值的事物,及时进行有针对性的报道。即使对同一事物进行连续性的报道,也应该每次都选取新的角度,不能总是使用同一的材料。即力求做到反映的客观事实要新鲜,报道的速度要快。

通讯是一种新闻报道文体,不是文艺作品,却具有文学性。通讯的文学性不只针对内容而言,而是指具有文学创造的表现手法和形式,即可以采用文学的描写、烘托、渲染、类比、比喻、拟人、象征、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通过叙述、描写客观事实来表达“无形的意见”,新闻的倾向性“应当从场面和情节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在保证通讯材料的真实性的基础上,不搞有闻必录,也不作纯客观的报道,而是借鉴文学的典型手法,在已有材料中选择具有典型意义的材料,如典型人物、典型情节和典型环境,特别要善于运用典型的情节表现人物、体现主题。还要选取精彩的典型细节,来突出主题。但是通讯的典型手法有别于文学,是在众多材料中实事求是地直接选取典型,如魏巍在《我怎样写<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中说:“在朝鲜时,我曾写过一篇《自豪吧,祖国》的通讯,里边写了二十多个我认为最生动的例子。带回来给同志们看了看,感到不好,就没有拿出来发表。因为例子堆得太多了,好像记帐,哪一个也说得不清楚,不充分。以后写《谁时最可爱的人》,我只选了几个例子,在写完后又删掉了两个。事实告诉我:用最能代表一般的典型例子来说明本质的东西,给人的印象是会清楚明白的,也会是突出的。”大诗人歌德说:“一个作家的才能不是看他写了什么,而要看他去掉了什么。”一个记者写通讯时,也要学会取舍材料。记住白居易的话:“凡人为文,私于自是,不忍于割截,或失于繁多。”文学创作中的典型常常采用“杂取种

种,合成一个”的方式。通讯还具有评论性,指记者可以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根据客观事实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抒发自己的感情,触景生情,缘情见理。无论抒情议论都要“缘事而发”。这就要求记者在写作通讯时要感情投入,不能作“冷静的叙述者”。

通讯的类别

从报道的内容分,通讯可以分为人物通讯、事件通讯、工作通讯、概貌通讯、主题通讯和小

通讯。下面分别介绍各自的特点及写法。

人物通讯是以写有新闻意义的典型人物为主的一种通讯,通过人物的动人事迹,给人们以教育和启发。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人物通讯主要是用来报道先进人物的先进事迹与先进思想。如列宁所言:“要使大家熟悉并大力宣传任何一个多少有点出类拔萃的地方工作人员,使他们成为大家的榜样。”(《列宁读报》,苏联《新闻工作者》1980年第3期)建国后,我国先后报道过黄继光、雷锋、焦裕禄、王进喜等先进人物,使之家喻户晓。一篇人物通讯可以写一个人或几个人,主要写人物的思想、言行和事迹,在求实的基础上抓住人物特点,不要贪大求全,无论是写人物的行动、语言,还是写景致、情感,都要实事求是,真实准确,特别是写隐形的心理活动时更要力求真实。还要“于细微处见精神,平凡中见伟大”,注意具体生动的细节。发表议论要恰到好处,通常是先叙后议或者夹叙夹议。既可以按时间顺序,也可以按空间的转换或逻辑意义的分类组织安排材料。

事件通讯以事情、事件为写作的主要对象,以记叙事件为主。报道的事件必须是具有新闻性的事件,而不是一般的故事,更不是虚构的故事。要求完全真实,讲究时效。报道的事件一般比较详细,如在六十年代极有影响的通讯《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兄弟》。事件通讯的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表现手法多姿多彩。写作事件通讯的要求是:叙事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即有新闻的倾向性,如刘熙载所说:“叙事要有寓理,有寓情,„„无寓,则如偶人矣。”(《艺概·文概》)叙事要清新自然,生动形象,善于抓住事件的矛盾,层层推进,环环相扣,详略得当,突出重点。在叙事中还要选好和写好人物。周立波在《谈通讯报道》中说:“必须选择几个重点,用特写镜头加以描绘,来概括其余。”报道事件时还要注意角度,最好用一条单纯、明朗的主线贯穿全篇。叙事容易冗长,要用简洁的笔法。工作通讯是直接反映和指导当前实际工作的重要体裁,要善于抓住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内容,如实报道,多运用典型、生动的第一手材料,不要写成工作报告和工作总结。要带有一定的评论色彩,做到虚实结合,根据事实分析议论,得出正确的结论,文理并茂。概貌通讯常常是通过形象的描述,勾勒出报道对象的基本面貌。常有点面结合、鸟瞰全景、移步换形、分类描写等写作方法。要抓住特点写见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教授麦尔文·曼切尔在《新闻报道与写作》一书中认为记者运用观察的方法通常有两种:不引人注目的观察和体验式的观察。记者要写出有现场感的概貌通讯,应该同时采用这两种观察。概貌新闻要在“新”和“变”字上作文章,通过对比衬托出新面貌和新变化。如果写风光景物,要寓情于景,寄情于物,记者不能像摄影记者那样冷静,最好是“缘物寄情抒心怀”,将写景叙事

抒情融为一体。

主题通讯又称“集纳通讯”,要求围绕一个主题,集纳一组新闻材料集中报道,目的是为了突出主题。要注意材料之间的关系,分清主次轻重。

小通讯也可以称为“新闻小故事”,内容集中,情节性强,生动活泼。写作时求精不求全。通讯的分类和文体的分类一样,都是相对而言的。有时独立,有时相互使用。应该因文而异、因人而异。

通讯的结构

通讯不像消息,有一定的格式,结构模式单一。但是作为一种已经成熟的新闻文体,仍然有常见的结构方式。不管什么体裁的文章,都要按照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组织结构。由于通讯体裁容量大、题材范围广和写作方法灵活多样,通讯不可能有固定不变的结构形式,更要求写作者思路清晰,取材得当,逻辑严密,构思巧妙,布局合理。

安排通讯的结构的基本原则是:必须围绕主题思想进行,材料的取舍、文章的层次、段落以及着墨都要为表现主题服务。托尔斯泰认为:“组织材料是最困难的任务,有时细节会使作家离开主题;有时相反,主要的东西没有体现到必要的形式中。”通讯是以客观事实为基础的,在结构布局时更要会组织材料,弄清楚骨干材料和一般材料,处理好情节和细节,不要因为材料丰富而舍不得舍弃非重要的材料,更不能因为采访搜集材料很辛苦,而对材料倍加

珍惜,不敢忍痛割爱。

可以将通讯结构方法归结为四句话:一要善于突出,二要波澜起伏,三要过渡自然,四要首

尾兼顾。

通讯的结构方式常见的有纵式、横式和纵横式三种。纵式结构是将时间发展的顺序、情节展开的顺序或者作者对事物认识由浅入深变化的顺序作为表达全文的线索,然后采用“红线串珍珠”的方式,写出全文。这种结构的优点是便于读者了解事件发展的全过程,一目了然,有条不紊,最适合事件通讯和小通讯。缺点是如行云流水,虽然自然,却平淡无奇,缺少波澜起伏,感染力不够。横式结构是利用空间变换或按照事物的性质来安排材料。优点是概括面广,最适合工作通讯和概貌通讯。缺点是容易面面俱到,突不出重点。纵横式结构是以事件顺序为经,以空间变换为纬,两者有机结合。适合于涉及的事件多、时间跨度长、地点较广的通讯。需要作者有较强的驾驭材料的能力,紧扣一条主线,否则会杂乱无章,漫无头绪。无论哪种结构,都要做到以下几点:善于突出,详略得当,主次分明,缓急适当;层次分明,波澜起伏,富有变化,特别要精心安排高潮;过渡自然,照顾周全,使结构天衣无缝;首尾兼顾,耐人寻味,最好有“凤头,猪肚,豹尾”。开头要引人入胜,如明末清初著名的传奇作家和戏剧理论家李笠翁在《闲情偶寄》中所言:“开卷之初,当以奇句夺目,使之一见而惊,不敢弃去,此一法也。”结尾最好寓理于事,余音缭绕。

通讯的写作方法

通讯既要材料充实,内容具体,又要言之有物,有的放矢。必须讲究写作方法,适当地使用

语言。

通讯写作的第一步是从采访获得的大量材料中,精心提炼具有新闻意义的主题。一般情况下,新闻写作忌讳主题先行。在实际新闻中,也有新闻单位先确定报道主题,然后再派记者深入实际采访。要提炼出正确、深刻、鲜明、集中的通讯主题,必须重视新闻角度,挖掘出新闻细节。选择新闻角度要抓住特点,如果报道事物,要弄清事物的本质特点;如果报道人物,要抓住人物的个性。力求新意、新鲜,有针对性地进行深入开掘。这个过程可以归纳为选择典型、提炼素材和深化主题,三者相辅相存,贯穿整个写作过程的始终。由于采访得到的材料众多,不同材料反映的主题也较多,因此,通讯的主题不能面面俱到,只能“攻其一

点,有其纵深”。

通讯大多以写人为主,人活则文活,要写活人物,展现精神。正如歌德所言:“艺术的真正生命正在于对个别特殊事物的掌握和描述。”(《歌德谈话录》)人物的思想面貌揭示得越清晰、深刻,人物的言行及通讯报道的新闻事实就越真实可信。写活人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通过人物行动的具体描写,抓住特征,突出个性,显示人物的精神风貌。如同高尔基所说:“为了使艺术作品有说服力,有教育的力量,要尽可能地使人物多行动,多说话。”写人物的言行,可以使用生动活泼的语言;写人物的肖像,可以使用白描等手法。通过具体、生动的细节描写,反映人物的性格和心理活动。细节描写要真实、仔细、精确。“真”必须符合生活真实,严禁凭空杜撰新闻事实;“细”既指取材本身要细小而具体,也指描写要细致入微;“精”要求不要堆砌细节,如杜鹏程所说:“从一百个细节中选取一个细节”。要

选取能够传神的细节。

消息反对作者议论和抒情,通讯需要虚实相生,要有适当的议论和抒情。议论者要有高屋建瓴的洞察力,发的议论要一针见血,力求深刻,不要泛泛而论,也不要故作深沉;抒情要真挚,反对矫情。无论是议论或者抒情,都必须尊重新闻事实。

写好通讯还要灵活地运用文学笔法,融形象、情愫、哲理于一炉,汇文学性与真实性于一炉。但是应该分清新闻文体与文学文体的差别,不要滥用文学笔法。

通讯写作要运用多种表现方法,通讯的语言却有一定的特殊性,如诗歌语言因有别于散文等其它文体的语言而被称为“诗家语”。新闻通讯语言的基本要求是准确严谨、简明扼要、鲜明生动、通俗易懂,直截了当地叙述新闻事实,多用确切有力的动词表现运动状态的事物,谨慎使用形容词和附加语,形容事物时要注意分寸。采用朴实无华的笔调,如老舍所言:“文字不怕朴实,朴实也会生动,也会有光彩。”力求清新自然,少用矫揉造作的书面语,多用利于传播的群众语言。在不影响传播的条件下,尽可能富有浓郁的感情色彩和文采。无论使

用什么语言,都要字斟句酌。

通讯常用的表现手法

写好通讯,应该掌握一些常见的表现手法。这些表现手法主要是文学手法,但在使用时又不能完全与文学的表现方法混为一谈。通讯是以文学的表达方法来处理新闻题材的,应该采用新闻性与文学性的有机统一的表现手法。新闻性与文学性的差别在于前者要求必须尊重客观的新闻事实,在写作内容上严禁妙笔生花,后者强调作者的主观愿望,允许作者充分发挥自己的艺术创造性。新闻性和文学性的高度统一要求在写作内容上坚持新闻性,不主观臆造任何新闻事实,在表现形式上偏向文学性,凭借文学手法给通讯罩上美丽的外套,达到“文质

彬彬”的写作境界。

通讯常常采用描写、抒情、叙述和议论等表现方法,有时单独使用,有时综合使用。不同种类的通讯偏重于不同的表现方法。山水画式的游记及人物通讯偏重于描写,事件通讯格外重视叙述,主题通讯更需要议论„„关键是要根据新闻事实的特点灵活运用。

叙述是通讯最基本的表现方法,要力求具体实在,生动活泼,脉络清楚,一目了然。不论采用顺叙、倒叙、插叙哪种叙述方式,都要求突出新闻的五要素,叙述的主线要串好这五颗“珍珠”。叙述要生动,最好的办法是选择典型的事例和感人的情节,避免空洞无物的议论,让

事实说话才最具有说服力。

人物通讯在新闻通讯中占的比例较大,在事件通讯中,也常常离不开人。因此人物描写在通讯写作中十分重要。主要从肖像、行动、语言、心理活动和细节几个方面对新闻人物进行描写和刻画。通讯的人物描写必须真实,与新闻人物相符合,不能没有胡子写成有荷西那样的大胡子,把身材矮小的南国奶油小生写成人高马大的北方汉子,反对“脸谱化”描写,好人坏人一出场亮相就一目了然,必须在真实的基础上追求传神。鲁迅说:“要极省俭的画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通讯的人物描写也要学会“画眼睛”,抓住特点,突出性格特征。在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时更要求真实,不能凭空杜撰,用自己的想法去取代新闻人物的思想。总之,描写人物要使读者如闻其声,如睹其行,如见其人。景物描写要使人身临其境,常与抒情融合,但抒情的成分没有文学作品中景物描写中的多。通讯中的描写只是一种为了使通讯生动活泼、具体真实的手法,不能本末倒置,为描写而描写。

古人曰:“缀文者情动而辞发”。写新闻反对作者太“情动于衷而形于言”。为了增强通讯的可读性,需要适当的抒情。作者最好以强烈的感情、形象的语言表达出对所写的新闻事实或人物的感受。这种感受必须因事而生,真实正确,以事实为中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即通讯的抒情是有条件的抒情,是为了更好地表诉新闻事实的抒情,人的主观能动性较小。有时为了突出事件的真实,不得不让作者自己的感情委曲求全,甚至根据事实作“无病呻

吟”。

通讯中的议论更是有条件、有节制的议论,议论的目的是为了引导读者认识通讯的主题,起画龙点睛的作用,表达作者的观点是次要目的,因此必须通过事实材料和逻辑推理,准确地议论。议论不能太多,要点到为止,因为新闻通讯不是新闻评论,只能用生动的形象和具体的事实反映主题。

因此,在通讯的写作中,无论哪种表现手法都必须重视新闻性,尊重新闻的客观性,以事实

为依据。述评性新闻的特点

由于新闻的客观性的限制,新闻写作一般忌讳议论,特别是反对作者大发议论。在消息写作中,作者几乎是一位隐形的旁观者,他的任务是不带主观意见地、冷静地陈述新闻事实。在通讯写作中,为了启发读者的思维,需要配合着内容进行议论,但议论也必须恰如其分,不能离开事实。除了消息和通讯两种主要的新闻文体外,还有一种不排斥议论的新闻体裁,可以把它称为述评性新闻。如我们在报纸上常见的“新华社述评”。述评性新闻是一种介于消息报道和新闻评论之间的新闻写作体裁,如同散文诗在十九世纪产生是为了突破诗和散文在文体形式上的“专横”,为了弥补散文在抒情上的弱点和诗在叙事上的弱点,而产生出一种介于诗与散文之间的独立文体。述评性新闻也是为了既借鉴消息报道和新闻评论的两种文体的优点,又去除消息报道缺乏对接收者的引导性和新闻评论

容易空洞说教的缺点而出现的新闻体裁。

评述性新闻是信息时代信息几乎泛滥成灾的产物,是适应读者的需要应运而生的。在信息大爆炸时代,人们面对眼花缭乱的新闻无所适从,需要新闻报道传播方面适当地引导。第一次世界大战前,西方新闻界主要使用消息报道新闻。不久出现国际性的政治、经济大动荡,重大的新闻事件层出不穷,令读者琢磨不透,无法理解新闻事件的实质。有理智的读者不仅要求知道发生了什么事件,而且要求知道事件的原因及其与政治、社会的关系。这就需要一种深层次的消息报道,很多西方新闻学者如美国的韦伯·斯拉姆认为:“越来越多的从业人员赞同单纯报道新闻是不够的看法。”(《报刊的四种理论》)本世纪二十年代,美国《时代》周刊专门辟出综述专栏,对一周来的新闻综合性分析,帮助读者理解国内外形势。由于述评性新闻可以拆分发挥新闻的倾向性,有利于新闻发布的舆论导向,通过对新闻事件的分析、议论和评介,可以更好的影响、干预和控制舆论,比采用新闻时采用的“用心地启发,聪明地表达”更自由、更巧妙和更透彻地表达观点。所以述评性新闻很快受到新闻单位的欢迎,三十年代便形成独立的新闻文体,风行全球。抗日战争时期,重庆《新华日报》专门辟有“国际述评”、“经济述评”、“国内大事述评”等专栏。1982年7月份的《人民

日报》总共有70多篇述评性新闻。

述评性新闻有两个特点:客观的叙述新闻和较详细的介绍背景材料;围绕新闻事实进行分析、议论和评介。它包括新闻综述、新闻述评、新闻分析、记者述评、采访札记、工作研究、调查报告以及某些读者来信等。它发展迅速,种类仍在不断增加,越来越展示出旺盛的生命力。

述评性新闻的写作

述评性新闻是介于消息报道和新闻评论之间的新闻文体,是取消息和新闻评论的长处组合而成的,也受通讯的一些影响。因此,写述评性新闻首先要弄清它和消息、新闻评论以

及通讯的区别。

消息只客观的报道新闻事实,述评性新闻不仅客观报道新闻事实,而是比消息更重视新闻背景材料和相关的事实,以此为依据对新闻事实加以解释和分析。消息只采用事实说话,避免记者的议论和评介。述评性新闻要在事实的基础上议论是非,评介得失。消息的目的是告诉读者发生了什么,述评性新闻在此基础上还要告诉读者新闻发生的原因,实质以及于此相关联各种关系。消息是用事实来打动读者,述评性新闻还要用高明正确的观点来吸引读者。消息的时效性强,述评性新闻的时效性较弱。

通讯采用文字的表现方式,用形象的手段突出新闻事实和新闻人物。述评性新闻极少甚至不用文学手法,只用简明概括的文学,有时也采用叙述、描写、抒情等手法,目的是为了更好地陈述事实,恰当议论。通讯的内容一般以人物为中心,述评性新闻是以事件为中心,但也不排斥人。

新闻评论以议论为主,是代表新闻出版单位的观点的新闻言论,主观性强,所用的新闻事实是为了阐明观点的。评述性新闻仍是一种新闻报道,叙述新闻事实是主要任务,新闻的客观性强,议论必须围绕新闻事实进行,议论的目的不是为了阐明论者的观点,而是为了

报道新闻事实服务。

篇3:如何写作消息

一、新媒体时代的特征

1. 新媒体的出现促进人们信息获取方式的转变

新媒体的出现是由于信息技术以及网络技术的发展, 出现了一些全新的媒体形式, 例如:电子报纸、移动电视、电子杂志等, 因此, 新媒体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关系十分密切, 在新媒体的发展应用发展中, 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获取以及阅读消息的方式, 同时, 也对相关的新闻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挑战。例如;以微信微博为代表的信息传播的及时性, 并其还满足了人民的社交活动需求, 引领了一种全面写作的趋势。

2. 新媒体与生活的关系

就目前来看, 大多数的人习惯运用一些客户端或者网页进行新闻的浏览, 同时还进行交流学习, 随着新媒体的不断发展, 它已经逐渐会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 与此同时, 相关的新闻工作者面临着更大的挑战, 不仅要求相关的工作人员掌握熟练的新闻写作技巧, 还需要相关的工作人员在新媒体环境下不断进行新闻写作;在新媒体的不断发展中, 人们可以通过手机、电脑等相关的工具进行新闻阅读以及评论, 同时也一定程度上传播了信息;另外, 随着新媒体的不断发展, 一些政府部门也通过新媒体来发布消息, 不仅有效的提高了信息的传播速度, 还对人们的生活习惯造成了影响;在新媒体的不断发展中, 相关的新闻工作人员对于新闻的写作不需要太强的专业性, 主要在于对于新闻创作的参与以及贴近民众生活, 这样不仅通俗易懂, 还能很快的融入到群众中, 在微博、微信时代, 不仅能够实现消息的传播实时性, 还能够促进大众的参与性。

3. 新闻的准确性、真实性

新闻主要是传播社会中的热点事件以及进行一些正能量的传递, 因此, 在进行新闻写作的时候要具有一定的准确性, 不能随意编造, ②例如:在报道某些新闻时, 要进行明确的描述主要人物、事件起源、时间、地点等, 同时, 还要保证新闻的准确性, 不出现虚假的现象。

4. 新闻的及时性③

新闻传播的及时性主要是指在新闻发生以后, 要在最短时间内进行报道, 这就要求在撰写新闻稿的时候, 要做到简洁明朗、语言精短干练, 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消息传播的及时性同时还能够让群众更好的接受。

5. 新闻的多样化

在新媒体的发展背景下, 新闻具有一定的多样化、互动化, 同时新闻的质量良莠不齐, 人们随时都可以接触到新闻, 因此, 进行新闻撰写的时候, 要保证良好的新闻写作体裁, 才能更好的让大众准确的理解。

二、新媒体下新闻消息的写作技巧

随着新媒体的不断发展, 已经占据了人们生活的一部分, 不仅保证了人民大众对于一些重事件以及政府部门的相关信息的了解, 还提高了社会的透明度, 有效的促进了和谐社会的发展。因此, 在新媒体不断发展中, 积极的进行新闻的写作具有重要意义。一般来说, 相关的工作人员在写作时要注意一下几点:

1. 对于自媒体进行准确定位

新媒体在不断的发展中, 主要是通过网络以及一些相关的平台进行新闻的传播, 因此, 只有准确的对新媒体的属性进行定位才能更好的保证新闻的准确性, 还能够吸引群众眼球, 并且还能促进群众从中发现新的观点进行讨论, 这就要求新闻工作者在进行新闻写作的时候, 要进行检查, 从如何吸引群众眼球出发, 这样才能写出好的新闻。

2. 保证新闻选择的个性

所谓的新闻写作就是针对某社会现象进行写作, 让更多人了解新闻, 因此, 在进行新闻写作时, 只有选择个性的标题才能够吸引群众眼球。在新媒体发展背景下, 由于每个人对于同一新闻的理解以及出发点不同, 因此, 相关工作人员在进行写作的时候, 要保证新闻标题的多样化保证标题个性鲜明, 具有一定创意, 这样才能够有效吸引群众眼球。

3. 保证新闻形式的多样性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 只有加强新闻的写作形式创新才能更好促进促进新闻的传播;④就目前的新闻写作来说, 许多新闻的写作不具有文采, 缺乏生命力, 不能很好的吸引群众眼球, 但是, 这样的写作方式具有良好的特点, 写作速度快, 不用进行构思。在新媒体发展的背景下, 不仅要保证新闻选题的个性, 还要保证新闻写作的多样性, 才能更好的吸引群众眼球。

4. 加强新闻写作的创新性

就目前新闻写作来看, 一些新闻写作不具备一定的创新性, 都是一些传统的东西, 同时, 还要不断加强相关工作人员的文字功底, 另外, 还要加强新闻工作人员对于生活的认识以及理解, 然后, 再进行观点提炼, 才能写出符合大众的口味的新闻作品。

5. 新闻写作要满足新媒体的发展要求①

随着信息化的不断发展, 新闻传播的及时性得到体现, 但是在一些新闻报道中, 群众不能够准确的获取其中的信息, 因此, 在进行新闻报道的时候, 不仅要让群众知道报道的内容, 还要能够准确的发掘出新闻背后的内容, 这样, 才能满足群众的阅读方式。例如:在报道我国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时, 不仅要让群众了解阅兵的时间、参加的国家等, 还要通过此次阅兵能够提出自己的一些观点以及准确表达出阅兵的意义;另一方面, 在进行新闻写作的时候, 保证新闻的写作的简练, 用最少的话语来描述整个事件, 例如:在进行天津爆炸事件时, 不仅要让群众知道事件发生的时间以及现场的情况等, 还要对事件原因进行分析, 因为群众更加关注的时该事件发生的原因。在新媒体时代, 随着人们新闻阅读方式多样化的发展, 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新闻写作难度, 不仅要对新闻及时报道, 还要对于一些重大事件进行跟踪报道, 这样才能更好的吸引群众的眼球, 因此, 在新闻写作的过程中, 要符合新闻群众的阅读方式、增加新闻文采, 加强新闻的可读性, 另外, 在进行新闻写作的时候, 不能使用一些偏激的词语以及一些主观性过于强的语句, 对于阅读者来说, 最重要的就是了解新闻, 而不是进行一些消遣。

总结

随着新媒体的不断发展, 一定程度上加快了我国媒体信息传播方式的转变, 同时, 还有效促进了消息的发布以及相关部门经营管理模式的转变, 另外, 还促进一些全新的网络平台的出现。另一方面, 随着群众新闻的阅读方式的改变, 对于新闻写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因此, 在新媒体时代的背景下, 相关的工作人员只有加强新闻的选题、内容的创新以及新闻的时效性、真实性才能更好的促进新闻行业的发展。

注释

11李燕飞.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如何做好新闻消息写作[J].新闻研究导刊, 2015, (13) :144

22廖佳.新媒体时代下新闻消息写作[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 2014, (05) :75-76

33喻季欣、邢莉莉.网络新闻消息的文本与写作[J].新闻媒体写作, 2012, (02) :80-82

篇4:消息写作的特有规律

总结新闻工作实践和探索,我认为消息写作要始终把握好五个方面:

一、主题要大。主题,即新闻所表现的中心思想,是消息思想内容的核心。在写作消息时,作者选择的题材要重大,要符合时代特色,符合上级宣传精神和报纸近期的宣传重点与要求,符合现实的工作实际和人民群众的生活实际,能把体现党的意志与反映人民群众的心声结合起来。当前,报纸新闻宣传重点是: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国企改革、农业产业化、城镇建设等。这些,就是我们说的大题材,抓住大题材写消息,见报率就会高。1995年6月,桐柏县企业改制是在学习山东诸城“先出售,后改制”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但它又不拘泥于诸城的做法,而是结合本县实际,有借鉴又有创新。当年全县乡以上工业税利增长35.6%,改制企业效益实现新突破。于是,我及时写成消息稿《桐柏企业改革实现新突破》,在《南阳日报》发表后,《河南日报》也及时在一版头题位置予以发表。为什么?就是因为题材重大,反映了国企改革这一大题材。意义新,桐柏县的做法是在学习他人的基础上进行的,并有所创新,且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二、角度选准。角度既是观察、分析事物的着眼点,也是新闻构思、立意的出发点。一篇消息稿能否出新,是否见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角度的选择,角度制约着新闻的价值与成败。我写的《桐柏企业改革实现新突破》一稿,之所以很快能在《河南日报》见报,并刊发在一版头题加短评,是因为桐柏县是刚刚被省里定为全省中小企业改革典型县,且改革成效明显。这说明,作者采写消息稿件时,选择角度非常重要。处于不同的角度,见解就不同,消息所表現的主题思想就会有所不同,其价值也迥然有别。

三、内容出新。内容,是指新闻内部所包含的实质或意义。所谓内容新,有几层含义:一是新闻事实的本身新,二是新闻所反映的意义新。所谓新闻事实的本身新,即从来就没有发生过的新闻事实,是第一次发生的事实,是记者或通讯员独自发现正在发生的新闻事实;所谓意义新,即新闻事实早已发生过,新近又有所变化,或者是正在发生的新闻事实,意义重大,有新意。这里,“早已发生”是过去时态,是已经结束了的事件,且新近又有新发现;“正在发生”是现在进行时态,是正在发生的事实,这好理解。而“早已发生且新近发现”,是说有些早已发生过的事件,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在当时不为人们所.知,虽已时过境迁,但一旦发现它发生了变动着的事实,仍然有很强的报道价值,仍然可以被作为新闻报道出去,给人以新鲜感。在消息写作实践中,记者或通讯员不可忽视从“早已发生”过的事实里去发现正在变动着的具有新意的新闻来。

四、写法宜活。消息写作方法千变万化,但有一条不变,即消息所必须具备的五个要素不变。人们常说:“文有定法,但无定势”。这是说,作者提笔作文时,应当具备一定的写作技巧,但具体怎么写,运用什么写作方法则是灵活的。不管你采取什么样的写作形式,但整个新闻中所涉及的内容一定要体现出新闻必须具备的五个要素,即何人、何时、何地、何事、何故。这是把新闻弄清楚的起码条件。有人认为缺一就不成为新闻,这种认为不妥当,但至少也不能少了何时、何地、何事这三个基本要素。近几年来,各家报纸都对消息的表现形式有所探索,《中国青年报》发表的消息大多写得比较活。‘我认为,运用散文式结构,笔法自然就灵活些。这里所说的“活”,并不是说原来消息采取倒金字塔式的结构模式过时了。我们应当以消息所反映的事实内容来决定。倒金字塔式的结构法,是把消息中最新鲜、最重要的事实放在前面去写,这一点原则上是不过时的,它既反映了新闻事实的重点,又节约了读者的时间。一件新闻事实,不论其内容的重要与否,都要按头大脚小的形式去排列,未免让人觉得有凑新闻之嫌。不管怎么说,倒金字塔式的结构方法,有时的确还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一篇消息稿,究竟如何写才显得灵活,要视新闻事实的重要程度和内容的可读性来定。

五、语言求精。新闻报道的客观要求,决定了消息语言具有自己的特点与风格。首先是准确、具体,其次是鲜明、生动,然后是简洁、明快。它要求作者用尽可能简洁的文字把事物的最主要方面告诉读者,同时又要求有具体性与可信性,给读者以真实感,还要求尽可能生动活泼,引人人胜。如何把消息语言写“精”,我的体会是在写作中应注意以下三点:

一是准确。消息语言一定要准确,在一篇消息稿里,要有一说一,有二说二,丁是丁,卯是卯,是什么就是什么,不可生搬、乱造词汇。它要求消息写作要实事求是地反映客观实际,其要素必须精确无误。人名、地名、事实、数字等一定要准确,不可凭空想象、捏造。

二是生动。它要求作者在写作消息时,要努力做到形象具体、新鲜活泼,叙述、描写要形象,能使读者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要多运用富于人情味的词汇与细节,多用动词,少用形容词,尽量使纸上反映的人和事有动感和色彩形象,不允许用一些陈词滥调,或者是过了时的语言,还要多用点群众语言,如:方言、谚语、歇后语等。

三是明快。作者要尽可能少用字词,以短句、单句为主,尽量少用或不用长句,每句最好不要超过10个字,尽量能在10个字左右把话说完,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快人快语”,别吞吞吐吐,拖泥带水,句式要有起伏,富于变化,讲究节奏。

篇5:消息写作 已打印

2010-9-5

救援直升机成功救出3名被困昆仑山区地震科考人员(倒金字塔结构-事件类)

新华网乌鲁木齐9月5日电(记者贺占军)经过1个多小时空中飞行,5日10时50分,新疆军区某陆航旅一架救援直升机进入昆仑山区,成功将3名出现高原反应的地震科考人员救出,并开始返回和田市。(直接用援救结果做导语)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副主任、新疆应急救援总队副总队长依利·司马义说,5日上午9时07分,新疆军区某陆航旅一架直升机从和田机场紧急起飞,前往昆仑山区实施营救。10时50分抵达营救点,并将3名出现高原反应的科考人员成功安置在直升机内,其中1名随行记者出现昏迷和口吐白沫症状,病情十分严重,另2名队员的高原反应也呈加重趋势。(具体展开营救的细节及被救人员情况)

与此同时,和田地区组织的地面救援队携带救援物资,正继续前往昆仑山区实施地面救援。(同步)

(以上两段式事情的经过)

依利·司马义说,由于昆仑山区气候环境恶劣,自治区应急办与地震部门协商,决定中止这次科考行动,待天气好转、条件适宜时,再次实施科考。地面救援队抵达营救点后,将带领其他科考队员撤离昆仑山区。

(事后处理)

由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和新疆地震局共同组成的一支30人科考队,因运送给养车辆出现故障,有3名队员出现高原反应,3日晚间被困于新疆南部海拔4829米的昆仑山区。接报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政府、新疆军区5日上午紧急出动救援直升机,与地面救援队共同前往昆仑山区营救被困人员。

(背景介绍,事件起因)

中国500强9年之变勾勒中国经济前行轨迹(经济类)

新华网合肥9月5日专电题(记者杨玉华、詹婷婷):2010中国企业500强榜单4日在安徽合肥发布,新出炉的榜单显示,2010中国企业500强的营业收入总额和资产分别超过27万亿元和91万亿元,刷新历史纪录。平均营业收入、平均利润、平均资产等各项指标也都达到历史最高水平。500强企业中科技创新企业不断增多,产业结构逐步优化。(突显了此次排名的重要特色所在)

中国企业联合会副理事长李建明指出,中国企业500强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的“晴雨表”,中国500强的9年之变其实就是中国经济的一个缩影。未来中国还需要营造更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政策环境,提升企业竞争力,提升国家竞争力。(引用权威人士话来总结意义)

9年利润增长近5倍 成为中国经济“中流砥柱”(采用九年前后九年后的资料对比形式展开)

中国企业500强评选始于2002年,企业规模小、盈利水平低是当时500强企业的突出特点(02年情况)。而时隔9年,中国企业500强的整体实力较以往已发生巨大变化(目前情况)。(特点比较)记者从2010中国企业500强发布会上获悉,此次500强企业营业收入在1000亿元以上的企业达63家,中国企业千亿元俱乐部进一步扩大,而这一数据在2002年首届中国500强评选上仅为10家。(收入比较)

500强准入门槛翻了几番。2002年首次评选中国企业500强时,入围门槛只需企业营业收入超过20亿元即可,而2010年则已经提升至110亿元。(进入门槛比较)

从经济总量看,9年来,中国企业500强无论是营业收入还是资产规模都“扩容”了几倍。2010中国企业500强分析报告显示,2010中国企业500强平均营业收入为552亿元;实现平均利润为30.4亿元;平均资产为1833亿元。与2002年第一次排名相比,平均营业收入增长4.5倍,平均利润增长4.9倍,平均资产增加3.5倍。(经济总量的比较)

2010-9-6

鑫诺六号通信广播卫星升空 鑫诺三号曾发生故障

(倒金字塔)

据新华社电 9月5日0时14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鑫诺六号”通信广播卫星送入太空,并将接替鑫诺三号开展工作。正在驻西昌部队调研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副主席徐才厚观看了发射。(发射的结果)

火箭飞行约26分钟后,星箭分离,卫星成功进入近地点高度为213公里、远地点高度为42061公里、轨道倾角为25.2度的地球同步转移轨道。(发射升空后)

“鑫诺六号”通信广播卫星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为主研制,用户为中国卫星通信集团公司。卫星设计寿命15年,具有大容量、高可靠、长寿命等技术特点,主要用于开展广播电视直播传输业务。它的成功发射,将进一步改善我国广播电视的直播条件,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边远山区群众的文化生活。(六号的背景:特点,作用,意义)

用于这次发射的“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研制生产。这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129次飞行。(长征研制的背景)

今后一段时间,西安卫星测控中心和“远望”测量船将对卫星实施测量和变轨控制,最终将卫星定点于东经126.4度赤道上空,并建立正常工作姿态。(卫星升空后的进一步动作)

2010-9-8

袁隆平:90岁时要攻关亩产千公斤

“杂交水稻之父”80寿辰,称亩产900公斤有望提早实现(人物消息)

据新华社电(记者周勉)7日,在首届中国杂交水稻大会上,袁隆平表示,到90岁时我还要向亩产一千公斤攻关。9月7日,是袁隆平80岁生日。(时间,地点,人物,背景)

袁隆平:没有遗憾

精神矍铄的袁隆平,心态更是丝毫不见衰老。记者问他,研究了一辈子的杂交水稻最大的欣慰是什么,他说,是看着杂交水稻的产量一直在稳步上升,看着中国的杂交水稻播撒到世界的许多国家。

“有什么遗憾吗?”

“没有遗憾,只有追求!”曾有人形容他是“洞庭湖的老麻雀”,他觉得这个称谓还不算贴切,“我是太平洋上的海鸥。”

在7日的大会主题报告上,袁隆平表示,超级稻专用肥加上超级杂交稻是一对如虎添翼的组合,2015年亩产900公斤的第三期目标也因此很有可能提前实现。

国内有一支强大技术团队

“超级稻专用肥2009年冬到2010年春在三亚的试验结果表明,比常规施肥方法增产22%。”袁隆平说,这种增产效果是综合性的,即株高、穗数、粒数、粒重均有所提高。2010年在湖南溆浦的测试产量已经达到每公顷15.9吨。

这次大会主题是加快杂交水稻科技创新。袁隆平表示,目前国内拥有一支强大的技术团队,国家发改委提出在2020年增产500亿公斤粮食的计划,按照水稻占40%的比例,即增产200亿公斤计算,从技术角度说,这个任务可以完成。

(几乎全部引用袁隆平的话语,末尾简要介绍大会主题)

2010-9-1

3生前一身傲骨 死后魂归故里(人物简要点评)

台湾作家伯杨叶落归根(新闻事实)(人物消息,倒金字塔机构)本报讯(记者张弘)记者从中国现代文学馆前副馆长、柏杨研究中心总干事周明处获悉,柏杨先生的骨灰昨日安葬于郑州新郑的福寿园陵园,这位华人世界的著名知识分子去世两年后终于魂归故里。

周明称,安葬仪式昨天上午9点在河南新郑福寿园陵园举行。柏杨先生的夫人张香花,儿子郭本城,以及女儿郭素萍、崔渝生等亲属参加了仪式。(安葬过程)

周明介绍说,2007年,中国现代文学馆成立柏杨研究中心时,曾经请柏杨先生题词。柏杨写下了“重归大陆真好”六个字。2008年柏杨去世后,自己赴台参加了在绿岛附近海域,将柏杨骨灰撒入大海仪式。“撒骨灰那天起了很大的风,我突然想到柏杨先生的题词,觉得应当保留一部分骨灰安葬到大陆。后来,就由柏杨在大陆的女儿崔渝生带回了小部分骨灰。”(伯杨先生骨灰为何会回归大陆)

柏杨祖籍河南省辉县,1920年出生于河南省开封市通许县,2008年4月29日病逝于台北。柏杨代表作《中国人史纲》《丑陋的中国人》等。柏杨生前显示出中国知识分子的道义担当和铮铮傲气,在海内外华人中享有极高声誉。其诗句“不为帝王唱赞歌,只为苍生说人话”深受世人推崇,并成为了柏杨墓的墓志铭。(背景介绍:伯杨先生是何人)

2010-11-8

全球绿色增长大会在哥本哈根开幕

新华社哥本哈根11月7日专电(记者杨敬忠 报道员吴波)2010年全球绿色增长大会7日晚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开幕,会议旨在探讨如何更好地在全球范围内促进绿色经济和就业机会的可持续增长,并就未来绿色经济发展的政治框架、商业和金融条件等交流意见和提出建议。(时间地点会议目的)

这次为期两天的会议由丹麦气候联盟主办,来自欧洲、亚洲和美洲的近200名国际政要、商界代表、专家及学者出席了这次会议。(主办方,参与人员)

欧盟负责气候事务的专员康妮·赫泽高在当天的开幕式上说,人类目前面临的气候挑战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严峻。气候变化问题事关能源供应和能源安全,事关清洁空气和清洁水源,事关人类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模式。她呼吁各界共同努力,采取负责任的行动,遏制全球变暖。(为什么开会,会议关注问问题)

她指出,虽然要在年底的墨西哥坎昆会议上达成一项有约束力的应对气候变化全球协议仍困难重重,但取得实质性进展的希望令人鼓舞,达成各方利益均衡的一揽子协议的可能性依然令人期待。

丹麦首相拉斯穆森对本次会议的召开表示欢迎。他此前对媒体说:“我们当前面临的主要挑战是促进全球经济增长和创造新的就业机会。环保和节能在促进绿色经济增长和扩大就业机会上具有很大的潜力和合作空间。对于丹麦气候联盟提供这样一个平台,就全球性挑战的解决方案进行国际交流与探讨,我非常支持。”

丹麦气候联盟成立于2008年6月,是丹麦为筹备2009年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而建立的一个合作组织,旨在加强丹麦在能源、气候适应、环境等领域的技术能力和解决方案的全球推广。(会议的背景)

2010-11-

16、京沪高铁拟提前通车

初定明年“十一”通车;昨日铺通全线钢轨,将转入联调联试阶段

本报讯(记者刘泽宁)京沪高铁昨日在安徽蚌埠南站铺完最后一根钢轨,标志全线铺通,将转入联调联试阶段。据悉,京沪高铁初步确定提前至明年“十一”建成通车,投入2012年春运。(最新的讯息)

昨日9时10分,随着安徽蚌埠南站全线正线装上最后一根钢轨,京沪高铁全线铺通。而据施工人员介绍,京沪高铁北京段10月底已经进入铺设工程精调阶段,目前正在进行接触网电杆设立、站线(停车线路)的铺设、站内地下通道建设等工作。(目前建设情况)据悉,京沪高铁于2008年4月18日开工,2010年11月15日铺轨完成,初步确定提前至明年“十一”建成通车,投入2012年春运。从北京南站出发终止于上海虹桥站,总长度1318公里,全程共设24站,用时4小时。(铁路的建设全面概况)(背景资料)

京沪高速铁路的全线铺通,标志着以线下工程和铺轨为主的站前工程全部结束,下一步将全力推进以牵引供电、通信、信号、电力“四电集成”施工和站房建设为主的站后工程施工,展开全线联调联试。(未来建设工作)

“嫦娥”有望绘制最清晰“全月图”

分辨率比嫦娥一号提高近20倍

据新华社电 继传回月球虹湾区域局部影像图之后,嫦娥二号今后还将有望完成约7米分辨率的全月影像图,这将是全世界最清晰、分辨率最高的一幅“全月图”。

据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月球与深空探测科学应用中心主任、嫦娥工程地面应用系统总设计师李春来在28日召开的“中国宇航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上介绍,目前,嫦娥二号正在距离月面100公里的轨道上运行,对月球进行约7米分辨率的CCD图像数据的采集工作,预计11月29日将完成月面数据采集的第一次“合拢”,在今后的半年内,再逐步对数据进行补充采集后,有望完成约7米分辨率、覆盖全月球的影像图。(简短三句话补充导语)“2008年,我国嫦娥一号曾成功完成了120米分辨率的全月图,此次根据嫦娥二号传回的数据制作的月球影像图,分辨率将提高近20倍,月球上的许多细节将更为具体,这将是目前乃至将来较长一段时间内,全世界最清晰的全月球图像数据。”李春来说。(引用人物原话说明此次意义、突出新成就)

据李春来介绍,目前,我国嫦娥二号所确定的四大科学目标———获取月球表面影像、获取月球物质成分、探测月壤特征、探测地月与近月空间环境正在按计划顺利进行中。(背景介绍)

2010-12-8

2012年底将实现高铁电子客票

功能类似机票电子客票,支持多种售票、支付方式,提供“一条龙”票务服务

本报讯 2012年底,电子客票将在全部高铁线路中实现。昨日,第七届世界高速铁路大会在北京举行,这是高铁全球盛会首次在欧洲以外的国家举办。铁道部运输局客专技术部副主任詹子宁向大会提交的报告中指出,将建设包括票务系统在内的高铁客运服务系统。电子客票将提供全程服务

报告中说,中国高铁客运服务系统要为铁路旅客提供出行前、进站、候车、登乘、中转、出站和换乘等各环节中查询、订票、购票、旅行指南等全过程、全方位、层次化的信息服务。

其中,新一代票务系统将实现票务业务的集中处理,支持多种售票方式、多种支付方式,提供自助票务服务,将铁路客票服务流程电子化。在旅客出行的全过程中,电子客票可通过多种渠道、多种形式,提供出行规划、订票、购票、支付、退票、改签、检票等全面的票务服务,同时实现铁路旅客运输、收入、统计、清算等业务管理和组织的电子化。票务系统采用全国集中式架构,担负高铁售票服务。

新系统在沪宁线试点成功

铁路电子客票的功能,将车票作为乘车凭证和票据的两个功能分开,为旅客提供个性化服务创造条件。未来的铁路电子客票与现行的机票电子客票功能类似。

新一代票务系统将确保支持每年50亿人次的日常票务服务以及峰值交易量,系统已于7月1日在沪宁线试点成功。随着票务系统的进一步完善和推广,到2012年底,将形成具有全网络的旅程规划、全旅程的票务服务、全范围的灵活定价、全方位的常客服务、全功能的电子客票等功能现代化的票务系统。

将与泰国老挝合建跨境高铁

在第七届世界高铁大会上,泰国及老挝官员透露,中国和泰国、老挝已签订合作协议,建一条连接三国的高速铁路。预计明年开工,2015年建成。

泰国副总理素贴称,泰国国会已经批准这一项目。他透露说,中泰两国政府已经就高铁建设计划签署了框架协议,相信连接三国的铁路明年即可动工。

篇6:新闻消息写作体会

为了切实把公司的“一报一刊”办好,充分发挥“一报一刊”在企业建设中的作用,公司专门下发文件,强调加强通讯员队伍建设。通讯员队伍组建后,从部分通讯员撰写的新闻消息稿件看,距新闻消息写作的规范要求,还有一些差距。不仅影响了稿件的质量,而且不能充分反映所报道的工作和活动的效果。鉴于这一情况,结合相关教材和我在工作中的一些体会,就新闻消息写作的相关规范和要求,和大家做一交流和商榷,供大家写作时参考。

一、消息的定义

消息的定义:用简洁明快的语言,及时报道新近发生发现的有价值的事实的一种新闻文体。从常见的文体上看,消息又分动态消息、综合消息、典型消息、述评消息等。从其它分类上看,又可以分为简讯、短消息、长消息、特写消息、人物消息等。

消息是报纸、电视和广播中使用最广泛、占有非常重要地位的一种文体。狭义上的“新闻”,指的就是消息(广义的新闻,是指各种新闻体裁的总称,包括消息、通讯、特写、调查报告等)。它简要而迅速地报道现实生活中发生和出现的一些新事件、新情况、新经验,反映工作中取得的新成就等。

二、消息的“五个要素”

一般说,消息有五个基本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也就是常说的:何时、何地、何人、何事及何故、如何。

三、消息的“三个特点”

由消息的功用所决定,消息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1、真实性。真实,就是用事实说话,这是新闻消息的生命,一条消息,如果报道和反映的情况不实,不仅失去了新闻消息的生命,而且还会造成恶劣的社会和政治影响。消息所写的事实,必须是现实工作、生活中的真人真事,连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引语、数字等,都必须准确可靠,毫无差误。但是,它也不是事实的简单再现,而是能够反映事物的本质,充分表现主题。准确、真实,是新闻消息的力量所在。

2、时效性。时效,一是指“快”,是新闻消息的价值,一个消息,如果不能及时报道,反映的不是新发生的情况,那么新闻就成了“旧闻”,就失去了其价值。尤其是在传媒迅速的今天,对一些事件真相的报道,“快”就是一种力量。二是指“新”,从时间上说,是指最近发生的事件;从内容上说,是新的事物、新的气象、新的经验;从宣传的角度说,是没有报道过的事情。

3、适时性。涉及到国家外交、大政方针的调整出台以及重大事件和相关活动等消息,在报道时就不是单纯的“抢时间”了,而是要根据斗争和外交的需要,根据相关政治和社会以及工作等需要,该早发的要早发,该晚发的则晚发。有些消息,还要过上一段时间,选适当的时机再报道,这样,消息发挥的作用和影响,效果会更好。

四、消息写作及注意的问题

消息在写作上有比较固定的形式,它的结构一般可分为导语、主题、结尾三个部分,中间穿插必要的背景材料。

1、导语。导语就是 消息开头的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简明扼要地写出全文的中心思想,或概括出所报道的最主要的事实,使读者一看便得全篇的要领,有一个总概念和总印象。例如:“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这篇消息的导语是开头的第一句话: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导语要语言凝练,内容简要,交代清楚。导语的形式是根据消息的内容和主题来确定的。有的导语是“叙述式”或叫“提要式”,概括地写出一篇消息里最主要的事实。如:“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的导语便是。导语的形式还有“问答式”、“结论式”、“描写式”等。

2、主体。主体在导语之后,对所报道的内容作进一步的叙述和说明,是一篇消息的最主要的部分。主体必须围绕导语中提出的问题写,用足够的有说服力的事实材料来表现主题。内容要具体而概括,逐层展开,力求做到有波澜,有变化,防止呆板单调和公式化;还要避免与导语的文字重复。

3、结尾。结尾是消息的最后一段或最后一句话,又叫“结语”。它一般是对主题或主要内容作一个概括式的小结,以加深读者对主题的认识;或者指出事物进一步发展的趋势,以鼓舞读者;或者是一些启发、激励、号召的话。

4、背景。背景就是消息所报道的事实的历史情况和环境,以及与它有密切关联的材料。它穿插在主体或导语以及结尾部分中,可以更好地说明、衬托和突出主题,并能帮助读者认识所报道的事实的性质和意义。但背景并不是消息结构中的一个独立部分。背景材料大体有三类:一是对比性的,即今与昔比,正与反比,是与非比,此与彼比,以突出消息所报道的事实的意义。二是介绍性的,皆介绍政治背景、历史情况、地理环境等。三是注释性的。使用背景材料,要根据内容而定,但必须简要得当,不能喧宾夺主。5标题。标题,通常称作是消息(文章)的“题眼”、“眼睛”,是文章内容的提炼、概括和浓缩。如“看书先看皮,看报先看题”,说的也是标题的重要性。标题可分三个部分,即正题之外,还有引题和副题。只有消息的标题,才有这种独特的写法。(1)多行标题。题目中既有引题,又有正题和副题。引题(也叫眉题和肩题)引出正题,说明事实,交代背景,烘托气氛,揭示含义。正题(也叫主题和母题)标出核心,揭示主题,提示重要事实。副题(也叫辅题和子题)补充说明情况、主题或依据。例如:80年代人民日报一篇消息的标题:经贸部负责人发表谈话(引题),希望海峡两岸实现直接贸易(正题),愿与台湾协商解决双方贸易中问题(副题)。(2)双行标题。其一: 引题和正题。例如:高宏志深入涉县山村走访调研时强调(引题),夯实发展基础,壮大致富产业,造福山区人民(正题)。其二:正题和副题。例如:转作风出实招,动真格见实效(正题),西藏探索新形势下坚持群众路线的科学路径(副题)。(3)单行标题(只有正题)。例如:涉县柔性调节化解纠纷。在拟写标题时,要根据消息和文章的内容,高度概括,认真凝练,力求简洁,达到引人入胜,给人以冲击力的目的和效果。

在写作消息时,除应注意要有明确的政策思想观点,要有高度的政治敏感性以外,还应注意用概括的叙述和精炼的语言。消息是简明扼要地写出最主要的事实,它的叙述是概括的。概括的叙述也是要用事实说话的,不过只是写出事件的概括或轮廓,而不涉及它的具体细 节。事实的叙述,有点有面,点面结合。面,就是总的情况;点,就是典型事例。概括的叙述,在语言上必须精炼。它要以尽可能少的文字,概括出所必须报道的内容;以极其准确的语言,恰当地反映客观的事物。消息的语言还应力求生动,不要死板、老套。精炼和生动并不是互相排斥的,二者应该有机地统一起来,当然,这还有个写作水平、技巧和文风问题,但只要大家认真学习和练习,会有大的进步和提高。

上一篇:假如我是科学家小学作文500字下一篇:拼音教学之平翘舌音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