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章县工业经济发展思路

2024-05-20

赫章县工业经济发展思路(共9篇)

篇1:赫章县工业经济发展思路

赫章县工业经济发展思路

为充分利用我县资源优势,加快煤炭产业建设步伐,振兴铁(铅)锌产业,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业,大力发展其他工业,围绕“强县升位、跨越发展”战略,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促进我县工业经济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

一、我县工业发展现状

(一)资源概况

赫章县境内资源十分丰富,成矿地质条件好,矿种多,矿产丰富,找矿前景大,县内已发现有煤、铁、铅、锌、锗、钼、铜、锑、钴矿、叶腊矿石、黄铁矿、硅石矿、萤石矿、高岭土矿等25余种金属、非金属矿产。全县煤炭远景储量44亿吨以上,探明储量15.23亿吨以上。铁矿资源总储量41402.5万吨,其中:探明储量8414.7万吨,基础储量14477.3万吨,资源量26925.2万吨。全县铅锌矿查明资源储量90万吨,储量居贵州首位。

(二)产业现状

全县现已批准开办的煤矿共32个,总设计能力474万吨/年;32个煤矿中,已完成建设的煤矿共6个,有2个已完成联合试运转,有1个申请联合试运转未验收合格;有25个正在建设过程中;有1个正在做地勘资料。全县现有年产60万吨洗煤厂3个。全县铅锌矿探矿权72个,探矿企业中已经见成效的有2个。铅锌矿开采企业10个,总生产规模32万吨/年;全县湿法炼锌企业5户,产能1.2万吨,氧化锌粉企业1户,产能0.2万吨,竖罐炼锌企业1户,产能1.3-1-

万吨,粗铅冶炼企业1户,产能6万吨,锌氧粉企业20多户,产能10万吨以上。全县共有铁矿开采企业9户,单个矿井生产规模为20万吨/年,4个铁矿石焙烧企业,7家铁矿洗选企业。

二、工业经济发展思路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省、地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产业链条化、企业规模化、布局群落化、生产洁净化”为方向,按照“园区化承载、集群化推进、低碳化发展、大企业带动、大项目支撑”的思路,加快新型煤炭工业体系建设,振兴铁铅锌产业,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其他工业,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引导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升级,不断延长产业链,整合资源、形成集群、提高效益、保护环境,使工业经济在集中的基础上繁荣,实现集群发展、集约发展、节约发展、配套发展。

三、工业经济发展目标

工业主导地位更加突出,工业经济保持较快增长,经济增长方式明显转变,运行质量显著提高,工业结构不断优化,重点产业优势明显,可持续发展能力有效增强。到2011年,工业总产值达437000万元,同比增长15%左右,规模工业产值达75666万元,同比增长20%左右,实现电锌产品年产3万吨以上,电铅产品年产6万吨以上,铁铸件10万吨以上,煤炭产量达180万吨,水泥60万吨,风力发电10万千瓦。“十二五”期末,工业总产值达664622万元,年均增长15%左右,规模工业产值达130750万元,年均增长20%左右,实现电锌产品年产10万吨以上,电铅产品年产12万吨以上,铁铸件100万吨以上,煤炭产量1000万吨以上,水泥120万吨以上,风力发电30万千瓦。

四、推进工业经济发展的主要措施

(一)推进煤炭产业化发展措施

1、整合现有煤矿,增大煤炭生产能力

整合现有煤矿,使32个煤矿全部达到30万吨以上,并通过加快地质勘探工作,摸清资源情况下,陆续启动七个普查区内设置的26个煤矿,使全县煤矿设计能力达到1500万吨以上。引进优强企业采取收购、兼并、重组等方式,实行企业集团化管理。

2、加大力度,促进新设置煤矿的发展

对已完成勘探工作的探矿权,要及时转入煤炭开发规划流程;对正在进行勘探的探矿权,定期调度进度,并切实帮助解决勘探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对于正在申请的探矿权项目,力争用最短的时间把项目审批到位,使勘查工作走入实质性进程。做好全县的煤炭勘查开发规划工作,为下一步的煤矿建设提供项目库。引进大型煤电集团入驻赫章,开发我县煤炭资源。

3、不断探索煤炭产业的延伸性开发

建立年产60万吨的焦化厂、2个年产120万吨的洗煤厂。建设瓦斯发电、瓦斯提纯罐装、煤炭化学产品项目等项目,充分利用煤矸石,建立一个4×60万千瓦的煤电一体化节能环保项目,同时配套建立一个粉煤灰建材企业。

(二)推进铁铅锌产业发展措施

1、合理开发铁铅锌资源

加快铁铅锌资源勘探步伐,做好区域之间的整装勘查和区域规划,重视危机矿山的地质勘查工作,实施深部钻探,寻找新的矿源点,对已达到勘探程度未设置采矿权和达到普查的铁矿山以招拍挂方式尽快出让采矿权;加大矿井整合力度,加快新建矿井建设,加大矿业秩序整顿力度,确保铁铅锌资源合理开采。

2、优化铁铅锌产业结构。

加快妈姑珠市经济开发区建设步伐,引导、鼓励、扶持铁铅锌企业走循环经济道路,从粗放型的生产经营方式向集约型转变,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建设年产20万吨菱铁矿焙烧企业、年产120万吨半金属球团化企业,争取50万吨铸造项目立项建设,启动10万吨电锌工程、10万吨电铅工程、资源综合利用工程、100万吨以上工业渣制水泥工程等项目的建设,加快形成产业集群,推动铁铅锌产业有序发展。

(三)推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措施

利用现代食品加工技术,吸纳高精尖加工企业、高新技术等新兴产业,对我县农产品、畜产品及中草药资源进行深加工,加快马铃薯、核桃、苦荞等农特产品的开发力度,建设投产年产500吨牛肉深加工项目、年产4000吨白洒生产项目、年产1万吨药业项目,逐步形成富有特色、绿色生态的产业体系,不断培育精品名牌,做强野马川食品生物工业园区。

(四)大力发展其他工业

按照可持续发展原则,建设年产60万吨新型干法水泥建材项目;华能集团30万千瓦风力发电项目。大力发展云

石、硅石、大理石等非金属矿的开采加工,为工业经济的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五、促进工业经济发展的政策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

为推进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必须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工业经济发展领导小组,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工能局、环保局、国土局等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工能局,配备专职人员,分工负责,建立相关的考核和激励机制。

(二)优化发展环境

加强交通、水利、电力、通讯等基础配套设施建设,为投资者提供良好的投资硬环境;增强服务意识,提升服务质量,营造公平竞争、规范有序的投资软环境。

(三)实施项目战略

重点围绕优势产业上项目,围绕大企业改造升级上项目,围绕新产品开发上项目,围绕农业产业化上项目,以产业链催生项目源,以项目群打造产业群。围绕重大项目的实施,加强项目前期工作,建立项目库并实施动态管理。

(四)拓展融资渠道。

抓住东部产业加速向西部转移契机,着力引进一批有实力的企业入住赫章,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创造有利于项目实施的融资平台。

(五)实施人才战略。

紧紧围绕工业经济发展的需要,积极培养、引进和建设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队伍,为工业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篇2:赫章县工业经济发展思路

关于古达煤矿当前存在问题的调查报告

县委、政府:

为了加快古达煤矿建设进度,加速地方经济发展,履行指导督查职能,我局于2011年3月5日协同古达乡政府对古达煤矿当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采取与部分股东代表、矿级领导、矿上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工人、乡干部、村干部、群众走访座谈的方式进行,通过对 ? 名走访调查对象的实在现场了解,现形成报告如下,供领导参考决策:

一、古达煤矿建设现状

古达煤矿是2007年经省政府到温州招商引资进驻赫章的煤矿,进驻之初议定由5个股东共同投资3800万元建设,其中俞晓刚占65%股份。2008年6月24日该矿正式开工建设,拟建设工期为33个月,2011年3月到期。但在建井过程中,由于缺乏专业管理经验,造成决策失误,导致资金严重浪费(现已投资8300万元),建设进度缓慢,截止2010年2月,总工程量只完成420米。仅完成设计3800米总工程量的11%。鉴于工程难以推进的现状,2010年2月,煤矿委任俞晓丰出任总经理,直接管理煤矿,局面才有所好转。俞晓丰出任总经理以来,煤矿安全管理水平得到有效提高,建设进度也明显加快,目前该矿总工程量完成1270米,已完成瓦斯抽放系统、双回路双电源系统、瓦斯监控系统、压风系统、提升运输系统,正在做年产30万吨/年扩能的前期准备工作。现煤矿建设资金已有保障,新的施工队进度也快,估计到?月能完成建设,申请联合试运转。

二、古达煤矿存在的问题:

1、股东、管理层、施工队伍频繁调整,加之人才短缺,特别是高水平的专业管理人才严重匮乏,严重影响工程进度和造成较大的资金损失,导致煤矿建设进度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2、规章制度不健全,管理执行不力。在责、权方面虽有分工,但管理上存在严重的缺位和越位,没有遵循《劳动法》制定和贯彻用工制度。

3、在构建和谐矿区建设方面,煤矿没有尽到自己的主观努力。没有充分做好沟通协调工作,与乡、村管理组织和矿区涉及群众不能愉快相处,矿群矛盾异常尖锐激化。

4、当地群众法律知识欠缺,发生纠纷后不能通过合法途径解决,发生矛盾就采取阻止施工的非理性方式表达诉求,影响了煤矿正常生产经营秩序。

5、个别村民心理失衡,散布不利团结和谐的言论,趁矿群关系紧张之机煽动闹事以图谋取不当利益,人为制造矛盾。

三、对古达煤矿现状的几点建议:

1、煤矿要召开股东会议,确定发展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引进高素质人才,调整充实管理层,落实管理层权责制度,细化管理目标,以推进煤矿建设进度。

2、规范管理,提高安全科学化管理水平。该矿应切实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完善领导机构,引进具备协调能力的人员充实管理层,在做好内部事务管理工作的同时,着力解决企业自身的和谐,搞好乡、村、群众的沟通工作。在工作中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及时解决群众、员工多方面的合理需求,在解决好煤矿建设发展的同时协调好矿群关系,营造以和谐促进发展,以发展促进和谐的良性互动局面。

篇3:水泥工业“十二五”发展思路

1.1 取得的成绩

1.1.1 产量持续快速增长, 经济效益逐年提高

2009年全国水泥总产量16.5亿t, 同比增长17.8%, 与2005年相比, 产量净增长5.9亿t, 平均增速达到11.7%。水泥产业完成增加值l806亿元, 同比增长14.10%;水泥制品产业完成增加值981亿元, 同比增长19.85%。

2006~2009年, 水泥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分别为150、240、280、400亿元, 与2005年的利润总额81亿元相比, 2009年利润总额增长了近5倍。

1.1.2 产业结构明显改善, 行业集中度不断提高

我国水泥工业结构调整取得突破性进展。四年间, 共淘汰机立窑等落后水泥产能1.8亿t。浙江、河南、北京、上海四省市基本淘汰或停止机立窑等落后工艺的水泥生产。新型干法水泥产量也有大幅度升, 2005年新型干法熟料产量3亿t, 2009年增长到7.8亿t, 新型干法熟料产量比重由39.7%上升到69.28%, 提前一年完成“十一五”目标。截止2009年底全国已有1 113条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在运行, 年设计熟料产能95 954万t。4 000t/d及以上生产线设计水泥熟料产能占新型干法水泥熟料总产能的比重为51%。

截止2009年底全国水泥总产能21.78亿t。落后水泥产能 (含立窑和其它类型回转窑) 4.5亿t, 占水泥总能力的2 0.7%。粉磨站产能约占总量的1/3。

大企业兼并重组步伐加快, 大企业集团不但在规模上不断增大, 管理水平也不断提高, 一大批国内比较先进的水泥企业与国际先进的水泥企业的差距越来越小, 有的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由此使成本不断降低, 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2009年千万吨以上的水泥企业 (集团) 20家, 水泥熟料生产能力4.82亿t, 占水泥熟料总生产能力的34.76%, 水泥熟料产量4.19亿t, 占水泥熟料总产量的38.82%。前十家企业水泥产量3.69亿t, 占全国水泥产量的22.6 3%, 较2005年的l5%增长7.6%。

1.1.3 节能减排成效显著, 循环经济取得进展

水泥行业通过加快淘汰落后, 加大余热利用、粉磨节能、高压变频、水泥助磨剂、废渣利用等节能减排技术的应用, 成效显著。2009年吨水泥综合能耗113千克标煤, 比2005年下降了14.4%左右;单位水泥C02排放量0.64 t/t, 比2 005年下降9.1%。

水泥工业年综合利用各种固体废弃物超过4亿t;我国已基本掌握水泥窑无害化处置工业废弃物的关键技术, 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置工业废弃物、有毒有害废弃物、城市垃圾、污泥等综合利用工程陆续启动, 逐步形成完整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体系。同时, 以可燃性废弃物替代燃料的工作也在积极推进中。

1.1.4 技术进步硕果累累, 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

水泥行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 取得了一批对行业进步有重大影响的成果。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设计与成套工程、低温余热发电技术与装备、辊压机粉磨系统、水泥工业除尘技术、高压变频调速系统、水泥助磨剂等节能减排技术得到广泛推广应用;国产化大型立磨及其配套减速机、熟料高效篦冷机等新型干的保障性安居工程, 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将继续拉动水泥市场需求。

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中西部地区的水泥消费将处在较快增长阶段, 并进一步带动区域水泥工业的发展。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低碳化发展, 将进一步推动水泥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2.2 挑战

产能过剩, 水泥市场仍将长期处于供大于求的局面。

以低碳化为特征的产业体系和消费模式, 将对水泥工业的发展提出新的要求和挑战。

资源、能源、环境要素, 与水泥工业的发展形成相互制约之势。

3 2015年水泥需求预测

从未来水泥需求趋势看,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将使我国大规模建设还要持续一段时间。城镇化、新农村以及基础设施建设还将成为拉动水泥消费的主要动力, 未来一段时期水泥消费总体仍呈低速增长之势。

我院选取了国内生产总值 (GDP) ,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等指标作为预测依据。建立了趋势外推、回归分析和弹性系数法的预测模型。各种预测方法的预测结果见下表:

综合分析, 如果国民经济发展不出现大的波动, 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不出现大的调整, 初步判定2015年全国水泥需求量约为20.4±0.3亿t。

初步统计, 截止到2009年底我国新型干法熟料能力9.5亿t, 折合水泥生产能力13.7亿t (折算系数0.7, 下同) 。如果按2015年水泥消费量20.4亿t, 按90%的新型干法水泥计算, 预计2015年前我国新型干法熟料能力还有约3.3亿t的发展空间。

同时, 截止2009年底全国2 000t (不含) 以下的新型干法熟料生产能力为l.2亿吨。这些生产线中大部分将成为未来10年改造和提升的对象。

前期发展过热地区还存在一定量的不具备资源和市场条件而盲目建设的新干法线, 可视为无效产能。

“十二五”是水泥工业结构优化升级关键时期, 新型干法水泥产能还有一定的发展空间, 但需重视适度扩张产能。

4 水泥工业的发展思路

4.1 指导思想

坚持科学发展, 以转变行业发展方式为主线, 着眼于创新发展、健康发展和长期可持续发展, 大力推进自主创新、节能减排, 发展循环经济,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质量效益型产业。促进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升级, 全面提升管理水平, 大力发展水泥深加工产业。到2015年基本实现水泥工业现代化, 实现水泥工业“由大变强”。

4.2 发展重点

回顾“十一五”, 我国水泥工业在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和建设的同时, 产业结构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新型干法生产工艺已成为我国水泥生产的主体。展望未来, “十二五”将是我国水泥工业由大变强的关键时期, 水泥工业将进一步转变发展方式, 在控制总量、有序发展的前提下, 实现产业结构调整的历史性任务;水泥工业将通过兼并重组, 从竞争走向竞合;通过技术进步和科技创新, 实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低碳发展。我国水泥工业将在国民经济发展和建设中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4.2.1 确立“大水泥”的发展理念

长期以来, 我国水泥工业产业链和价值链过短, 产品附加值低。要进一步满足国民经济建设的需求, 适应现代建筑业的发展要求, 提高行业效益水平, 就必须大力发展加工制品业, 实现以原材料制造业为主向大力发展加工制品业为主转变。水泥工业由产品生产转向应用服务, 成为建筑工程问题解决方案的提供商, 不仅有利于改变单纯追求规模和数量的传统发展模式, 也有利于提升行业的整体竞争力和获利空间。

随着水泥工业技术进步和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 水泥产品的同质化现象越来越突出, 并且随着水泥行业产能过剩, 市场竞争愈加激烈, 水泥企业的利润空间被压缩的越来越小。对于水泥企业而言, 向下游延伸产业链, 做水泥产品的精深加工, 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 将成为企业形成差异化竞争战略和扩大效益空间的趋势。当然, 向下游延伸产业链并不指单纯的发展预拌砂浆、预拌混凝土、水泥制品、建筑集料等, 包括要成为结构工程问题系统解决方案的供应商和服务商, 产业链可适时延伸至建筑业。

目前已有冀东水泥集团向房地产业延伸, 并进一步延伸至混凝土和干混砂浆等下游产业, 华新水泥集团、华润水泥公司、北京金隅集团等也向混凝土业延伸。在国际上, 许多跨国水泥企业, 如拉法基、HOLCIM、海德堡、CRH等都已将产业触角延伸至混凝土、水泥制品、集料等产业。

为了适应现代建筑业的发展要求, “十二五”要坚持树立“大水泥”的发展概念, 要大力发展适合现代建筑业需要的、高品质的水泥深加工产品。提升水泥工厂化深加工率, 力争“十二五”末水泥深加工率达到50%。

4.2.2 以节能减排和发展循环经济为主要任务

节能减排和发展循环经济是当前乃至今后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通过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 水泥工业虽然在节能减排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 并已成为国民经济中资源综合利用的关键环节和消纳固体废弃物的主要工业部门之一, 但远未达到建设“两型社会”的要求, 因此节能、减排、低碳、发展循环经济仍将是未来水泥行业发展的重要内容。

水泥工业是资源依赖型、环境敏感型产业, 生产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原材料、燃料和电力, 而且不但能源消耗需要排放CO2, 生产过程中碳酸盐分解也需要排放CO2。“十二五”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低碳化发展的要求下, 水泥工业将以节能减排、保护环境为重点, 全面推行清洁生产, 同时也要加大碳减排技术、碳减排途径的研究和推广工作, 力争“十二五”水泥工业碳减排方面取得较大进展。

水泥工业还是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节点产业。一方面水泥工业是综合利用工业废弃物最多的产业, 同时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置城市污泥和生活垃圾等具有优于其它处置方法的优势。目前国内水泥窑协同处置的技术、装备可基本满足工业化生产的要求, 需要行业内外提高认识, 包括在取得政府及相关行业的支持, 加快推进特别是在大城市周边水泥窑协同处置城市污泥和生产垃圾的步伐, 使水泥企业成为大中城市不可或缺的功能产业和城市净化器, 在为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4.2.3 通过自主创新全面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十二五”水泥工业的发展将进入主要依靠自主创新和经营管理制胜的新时代。自主创新能力是行业实现“由大变强”、科学发展的源动力。通过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创新工艺、创新装备、创新产品、创新观念、创新机制和提升管理水平, 将极大地促进行业的经济结构调整、发展方式的转变。

我国新型干法水泥生产技术已进入成熟期, 并且在许多环节上国内水泥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5 000t/d生产线已实现国产化, 投资水平也很低。“十二五”水泥工业一方面是通过加快技术进步, 全面推进技术结构升级。包括节能环保技术、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碳减排技术等;另一方面就是通过全面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推进实现现代化的进程。

实现水泥工业现代化, 不仅表现在技术水平的现代化, 还要实现经营管理现代化和行业文明程度现代化, 也就是要实现管理思想现代化、管理组织现代化、管理方法现代化、管理人才现代化等, 这需要通过创新管理模式来实现。通过体制机制、战略文化、组织结构、人力资源、生产运作、采购物流、市场营销、财务管理、信息化等方面的创新, 通过精细化管理, 提高全行业现代化管理水平, 提升发展质目重。

4.2.4 重视和做好产业发展规划

近两年部分地区出现无序扩张造成水泥产能过剩的现象, 其主要原因是一些省区缺少科学合理的水泥工业发展规划, 或规划执行不到位。而且许多地区规划是站在自身利益上, 带有很强的局限性、随意性和盲目性。要落实贯彻好国务院38号文件精神, 要使水泥工业在“十二五”时期实现科学、合理、有序的发展, 需要进一步做好水泥行业发展规划和区域发展规划, 通过发展规划和各项政策正确引导水泥工业理性、协调地发展。

今年是“十二五”规划编制年, 要进一步做好水泥行业发展规划和区域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要站在全局高度和利益上深入研究产业布局, 通过科学地分析地区市场、资源、环境、交通运输条件以及其它外部条件, 制定科学合理的区域产业发展规划, 通过规划控制好投资力度与节奏, 实现均衡布局。对目前新型干法水泥比重已经很高和几个水泥投资热点地区, 严格控制新上扩能项目, 防止盲目投资和重复建设。

4.2.5 促进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升级

总体来看, 目前国内已有的水泥生产能力已经可以满足国民经济建设的需要, 水泥产品已从短缺转为相对过剩。要改变当前水泥工业结构性供过于求的现状, 必须加快推进结构调整。十二五期间, 水泥工业的发展方向将不再是以新增生产能力为主导, 行业发展重点将转向深层次的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通过市场和行政双重手段, 通过推动行业技术进步、发展先进、淘汰落后, 并在“十二五”期间基本完成淘汰落后的任务, 将通过集约化发展, 实现行业发展方式的转变, 由单纯追求产能规模的扩张转向追求质量和效益的提升;由粗放式无序竞争转向规范有序的竞争转变。

“十二五”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 也是水泥工业实现由大变强的关键时期。水泥工业将按照总量控制、合理布局、有序发展先进、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原则, 通过全面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和提高行业运行效益。同时, 经济结构调整会进一步推进产业转移步伐, 水泥工业发展重点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趋势将更加明显。

4.2.6 加强和推进组织结构调整

我国水泥产业集中度还不够高, 实行规模化生产和集约化经营将是行业的发展趋势和企业提高竞争力的必然选择。在经历了近几年新型干法水泥高速发展后, 我国水泥生产力布局框架已基本形成, 区域市场核心企业已经初步确立, 在扩张空间有限、优质资源日趋减少、市场竞争逐步升级的前提下, 大企业兼并重组步伐必将加快。从国家产业政策的角度, 也将力促行业组织结构调整步伐, 着力支持企业间备种形式的重组联合, 其中也包括支持重点企业的发展, 通过提升行业集中度, 促进市场竞争的有序进行。特别是38号文出台后, 新建项目的速度会放慢, 而企业间的联合重组将成行业发展的主流。

篇4:赫章县工业经济发展思路

关键词:县域经济新型工业化形势和问题思路

0引言

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工业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大力发展工业是我国小康社会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加快工业发展是提高国家竞争力和整体实力的迫切需要。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是以县域为中心,以乡镇为纽带,以农村为基础和腹地,相对独立,功能齐备的经济体系。县域经济的强弱直接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运行质量和后劲,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经济,基本支柱和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环节,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对于解决我国的“三农”问题,推进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现代化进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和现实意义。

1县域工业发展面临的形势和问题

资料表明,大部分工业基础较好的县,财政收入的80%来自工业,工业成为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的主要推动力。要保持工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既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又能结合县的实际又快又好发展,还要解决很多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一是资源依赖型产业比较突出:二是龙头、支柱企业的规模和带动作用还不够强:三是产业链还不完整,节能减排,循环发展的新型工业体系还没形成。四是企业科技创新和管理水平还要大幅度提高。环境保护方面的制约和融资难的问题还没有根本的解决办法。

综合分析国内外形式势,县域工业经济发展也面临着许多有利条件和发展机遇:一是有资源、市场和劳动力优势。二是国家实施中部崛起战略,可以获得更多的政策和资金扶持,也能更多承接沿海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三是在原有的工业基础上培育优势企业,可以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招商引资平台,有利于工业在一个较高和较好的基础上加快发展。四是国家大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发展循环经济有利于利用高新技术和绿色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2加快建設新型工业的思路

实现县域工业又好又快发展,就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关于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的指导思想,坚持走资源消耗低、科技含量高、环境污染少、经济效益好的新型工业化道路。科学合理配置资源,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发展循环经济的,加快科技创新发展新兴工业,努力提升工业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推动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2.1扩张规模、培育支柱,做大做强优势主导企业和产业。实施大企业、大项目带动战略。培植一批骨干企业,是引领工业发展的重要保证,实践也证明重点大企业是拉动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要有工业振兴靠骨干的意识,坚持择优扶强,培育优势重点企业。要按照规模经济的要求,以优势企业为龙头,以资产联系为纽带,促进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按照做大做强的原则,通过市场机制作用和政府推动手段,搞好现有企业整合和发展,实现规模扩倍、效益翻番,形成大企业集团

2.2调整工业结构,加快技术改造,推进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县域经济中的各种资源是相对有限的,只有把各种资源和生产要素配置在最有前景的产业上,才能取得效益的最大化。经过努力大部分县已处步形成了支撑全县工业经济发展的大产业,但基本上还都是原材料和初加工产品,附加值低,竞争力还不强。已形成的产业链条上的企业之间缺乏紧密联系,相互之间的优势难以互补,集群竞争优势难以显现。因此选准并主攻特色主导产业并形成产业链是县域工业化的关键。

2.3加快工业园区和中小工业项目集聚区建设,积极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大力发展民营工业经济。工业园区和中小工业项目集聚区是工业经济发展的载体,也是推进工业化带动城镇化的有效途径。从工业化的发展趋势看,中小企业有恒久的存在价值,并且向着“小而专、小而精、小而高、小而强”的方向发展,在县域经济发展中有其独特的作用和功能。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发展起来的一些经济强县就是依靠中小企业起步的。要根据资源特点和地域条件规划乡镇工业园。建设工业园区解决了工业项目集约用地,避免了基础设施重复建设,克服了环境容量不足等工业发展与产业政策之间的深层次矛盾,将在县域内形成功能定位明确、特色鲜明、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块状经济区域,推动县域工业化向更高层发展。

2.4立足于农业资源加快发展农产品、畜产品加工工业,以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促进工业化。县域都拥有丰富的农产品资源,立足于农业资源发展工业,是县域工业的自然选择,也是带动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农牧产品加工业投资相对少、成本相对小、加工层次多、加工潜力大,是县域现实的工业化带动农业产业化、城镇化道路,应大有可为。要谋划更多的有规模、有品牌、能前延后伸拉长产业链的农产品、畜产品加工工业项目。出台优惠和鼓励政策,降低项目准入门槛,推行承诺服务,简化办事程序,提高行政效率,广泛吸引外来资本和社会资本投入项目建设,改革了县乡财政体制,这些都可以为加快工业建设起到了很大作用,还要结合实际研究财政支持工业,工业反哺农业的政策和措施。尤其在项目的前期投入和服务上要给予更多的财政支持。

2.5解决好建设新型工业的融资难问题,促进县域工业健康、持续发展。适时、充足的资本供给是制约县域工业发展的基本保障。疏通县域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解决县域工业发展中的资本短缺,一是在国有银行内部建立专门以县域民营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的中小金融部门,进而探讨成立专业银行,进一步促进对县域民营企业等中小企业融资的支持力度。二是鼓励各级政府协助建立面向县域民营企业发展的商业化经营的投资基金。以专业基金贷款方式对县域民营企业进行融资支持。基金筹措可以县域民营企业的互组金、信用担保金、财政基金为主要来源。三是建立县域民营企业的信用担保机制缓解贷款担保难,以政府的积极介入为前提,以市场的有效运作来推动。四是采用股份制动员民间资本进行投资。支持、规范、引导、监督民间融资,改善投资环境,引进外资。

2.6加强企业管理,全力协调工业经济运行,大力发展工贸一体化外向型经济。提高工业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是县域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方面。要一手抓企业管理,一手抓科技创新。完善监测分析和预测预警手段,做好政策指导和信息引导,为企业经营提供决策依据,协调解决企业在生产经营中的问题,引导企业强化管理。安全生产,节能降耗,提高效益。县域工业提高经济效益,增强竞争力必须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依靠科技,不断推出新产品。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要鼓励企业坚持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相结合,技术的先进性相统一,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培育一批以资金、技术、知识密集型为主体的科技先导型企业,开发具有独特风格的先进实用技术,形成一批具有比较优势行业和产品。鼓励和扶植大企业和有条件的企业建立自己的研发机构和科技中心。是要大力扶植这些企业创造一批名牌产品,造就一批名牌企业,县域工业的知名度和竞争力。

篇5:工业经济发展思路

为实施“产业兴镇”发展战略,全面落实区委、区政府提出的推进工业化的要求,进一步加快全镇工业经济发展步伐,努力实现我镇经济跨越式发展。现将我镇2008年工业经济发展目标、发展思路和具体措施简要汇报如下:

一、2007年基本情况

1、工业生产

总量增长较快。全年工业增加值计划为7.8亿元,全年实现8.1亿元,占计划106.4%,比上年增长30.6%;全年主营业务收入计划为28亿元,全年实现31亿元,占计划110.7%,比上年增长27%;全年入库工商税计划为4400万元,全年实现4520万元,占计划102.7%,比上年增长26.8%;全年固定资产投资计划为4亿元,全年实现5.4亿元,占计划135%,比上年增长22.8%。

2、经济增长点不断突出。一是今年新开工亿元项目东成(江苏)机械有限公司、丽伟家纺2个,5000万元以上项目正宇机械公司、九鼎机械2个。竣工投产上海贝思特公司、神彩墨业、九鼎机械公司、华峰公司、华谊石油厂、泰西斯公司等13个企业。为经济增长奠定了坚实基础。二是2007年底实现超百万企业7家,新增定报企业10个。三是全镇引进工业项目52个,投资总额突破4亿元。“三外”工作已完成全年目标,全年协议引资500万美元,外资实际到帐119万美元。

二、2008年发展思路

(一)指导思想

围绕“一业特强,多业跟进,特色赶超,产业兴镇”的要求,以特色镇建设为抓手,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启动一园一区建设,着力招大引强,培植龙头企业,扶持民营经济发展,全面促进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向前发展。

(二)发展指标

(1)增加值10.6亿元,增长30.9%;(2)工商税收5500万元,增长25%;(3)增量投入5亿元以上;(4)引进外资150万美元,自营进出口500万美元;(5)新增纳税超百万企业4个,超50万元企业8个;(6)新增定报企业不少于10家;(7)新产品开发20只以上,通过省市级鉴定10只;创国家、省高新技术企业2~3家;申报省以上科技专项10项;申报国家专利50项;(8)创省名牌产品1个,市名牌2个。

(三)工作重点

1、推进重点项目建设。一是尽快启动储备项目。全力做好投资3000万元的水泥添加剂生产项目、投资1亿元的韩国塑料机械项目、投资1亿元的世标皮革机械项目和投资1亿元的惠龙医用材料项目,力促其尽快投产达效。二是抓紧土地准备项目尽快上马。充分利用好现有的闲置土地资源,对于暂时闲置的张氏机械15土地,华远石油机械15亩土地和友情机械8亩土地,对照招商选资要求,报选优势特色项目进场落户。三是开工项目迅速施工。东荣石油机械、康泰服饰和南港焊管、华海石机项目迅速开工。

2、抓好工业集中区建设和发展中小企业。按照区委、区政府提出的“一业为主,多业跟进,特色赶超,产业兴镇”发展战略,精心组织好工业经济工作,具体做到“五个强化”:一是强化园与区建设结合,构建发展载体。一方面,加快一园一区建设,规划建设好一个占地2500亩的民营经济创业园和一个占地2000亩的鞋机工业区。在此基础上,立足镇情实际,按照园区建设要求,全力抓好现有的轻纺、机械冶金、宁盐路、富港、振冈等五个工业小区的改造升级,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平台。另一方面,坚持高标准、高起点、高质量建设好江苏省轻工机械质量监督检测中心。在已经摘得检测中心牌子的基础上,落实好建设用地、筹措到建设启动资金,同时征得市、区质监部门的大力支持,力争使检测中心早日建成,为我镇鞋机特色产业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撑。二是强化做强产业与做大规模结合,塑创发展优势。以打造中国鞋机城为契机,通过培育核心企业,延伸产业链条,加强配套协作,加快提升鞋机产业关联度和集中度,确保到2010年鞋机产业实现开票销售8亿元,利税1.2亿元。与此同时,引导企业加强与大企业、大集团协作,广泛吸纳外来资金,实现倍增式发展。三是强化技改扩能与创新创牌结合,激发发展活力。通过加快投入力度,嫁接实施一批规模大、层次高、辐射带动能力强的技改扩能项目,推动技术升级、设备更新,实现裂变式扩张。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促使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鞋机产业要加速自主创新,新培育国家、省高新技术企业2-3家,创建1-2个省级名牌产品。磨料磨具行业以大直径、高速切割砂轮为主攻方向,新上大型压机等硬件设施,创建省级名牌产品;石油机械行业以螺杆钻具、隔热油管为主攻方向,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冶金行业要淘汰一批科技含量较低的产品,降低能耗减少污染;纺织行业以高支高密特种纱布和后道生产加工为主攻方向,切实改变目前粗放式经营的状况。四是强化招大引强与全民创业结合,积蓄发展后劲。一方面,重

抓招大引强。推行以园区为载体、特色产业为指南、利益机制为动力的招商方式,采取以商引商、以企引商、代理招商等方法,提高招商引资工作实效。每年确保引进5000万元以上项目6个以上,亿元以上项目2个以上。另一方面,狠抓全民创业。按照“环境优先,抓大不放小”的发展思路,对照“六放”要求,降低准入门槛,激活民资民力,推进全民创业。每年确保新

增民营企业90个以上,个体工商户800户以上,注册资本15000万元以上。五是强化外引与内培结合,提升队伍素质。不惜重金培养和聘请一批高级技术人才作为“靠山”;定期邀请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专家前来授课,举办各类技术、管理知识培训班;有计划地组织企业主到高等院校学习深造,努力打造一支高素质的企业家和职工队伍,为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四)具体措施

在组织经济工作中,坚持科学决策抓重点,改进方法抓难点,齐心合力抓热点,攻坚克难抓亮点,力促工业经济上水平、出成效、创特色。

1、明晰工作思路,实施四大工程。一是实施工业强镇工程。坚持三着并举:一抓蓝多特、华跃、坤泰、华森、晨龙、弘佳为代表的企业扩能增量,助推企业做大做强;二抓豪邦、东成、泽田、为代表的企业增资合作,帮助企业提质增效;三促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积极培植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全年发展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900户。二是实施项目兴镇推进工程。发展经济必须要把项目为把手,以项目推进促经济发展。在实际工作中,重抓工业项目,突出外资项目,主攻大项目,引进好项目。三是实施改革创新工程。改革是“发动机”,科技是“引擎器”。只有创新体制机制,加大改制力度,加快技术创新,才能增强发展的动力和活力,增强竞争的实力。四是实施人才创业工程。用足用活人才资源,启用重用经济能人,化经济资源为经济优势,变能人经济为老板经济。

2、紧扣中心工作,攻克重点难点。一是围绕招商引资攻克“三难”。针对项目难找、客商难谈、资金难到位的“三难”实际,主动迎上去,抓上手,促到位。镇招商办主动服务,帮助筛选意向项目,论证考察接手项目,跟踪介入洽谈项目。在帮助办理证照手续时,催促投资者资金必须到位。二是围绕企业运转攻克“三难”,针对部分规模企业人心难稳定、产销难衔接、矛盾难协调实际,加大协调力度。调处部分企业的用地矛盾,租赁厂房矛盾以及人员工资矛盾,确保企业正常运转,新项目顺利进场,税收正常增长。

3、提高组织化,推进企业提质增效。积极引导企业抢占市场,扩能增量,创新创业,强化管理。鞋机、纺织、石机、磨料磨具企业销售增幅达28%以上。纺织业企业,遵循市场规律,实行有序竞争。蓝多特公司、华跃织布厂增幅明显;鞋机企业,尽管竞争激烈,但业务不减,闳业、泽田等企业保持龙头地位;冶金铸造企业中,庆华、盛钢等企业生产形势看好,效益提升明显;轻工业企业,龙熙钢等一马当先;磨料磨具企业,华辰公司、石机企业,石油工具厂一路领先,展现出强劲的生命力和竞争力。

4、改进工作方法,增强发展经济合力。一是严实部署工作与重点督查公示相结合。招商引资重点工作逢会必汇报,定期必公示,不断进行催逼加压,变压力为动力,变动力为行动。二是化解棘手矛盾与解决突出问题相结合。主动与供电局、土管局、环保局、建设局等部门联络感情,沟通关系,为项目征地、电力增容、环评、办证等提供“快捷通道”。三是协调疏通关系与营造环境相结合。坚持恪守诚信,实行高效服务,着力营造透明公开的法制政策环境,严厉打击吃拿卡要、强装强卸强建等扰商现象的发生,有效保护投资者利益,为企业发展营造宽松的环境。

三、存在的安全隐患及整改措施。

存在的安全隐患有:

1、企业及业主安全意识不强,安全投入不足,安全防范不到位。

2、极个别安全管理职能部门把安全当额外工作,本身隶属于垂直管理,对乡镇布置的工作流于应付。

3、镇村安全监督条件落后,人员、设备、经费投入不足。

4、纺织企业多,消防任务重,但供水时间和供水管道存在较大隐患。

针对上述排查出的主要安全隐患,我们将着力解决下列突出问题:

1、强化宣传教育、法制培训,提高企业业主安全生产意识。在乡镇建立专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充实人员,按乡镇工业规模增设安监工作人员,加强对乡镇工业企业检查督查。

2、努力探索完善乡镇一级安委会组成机构,理顺垂直管理部门、双管单位与乡镇人民政府关系,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系,或者探索两者的安全监管的职责职能,进行明确分工,分清权利与义务,职责与责任关系。

3、着力改变镇村两级安全监管的条件,充实人员,提高待遇,增加投入。

篇6:工业发展总体思路

今年的工业工作,总的思路就是一个目标,三项措施。一个目标:就是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00亿元,实现利税30亿元。

三项措施:就是突破大项目,培植大企业;强化协调服务,提升发展速度;加强安全生产和节能减排,确保发展质量。

一、突破大项目,培植大企业

今年要重点培植30家骨干企业,全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过10亿元的企业达到9家,其中景芝酒业和柠檬生化两家企业过20亿元。在去年6家企业进入潍坊市百强企业的基础上,力争达到8家,包括:景芝酒业、柠檬生化、鲁安药业、山水水泥、供电公司、奥宝化工、长安铁塔和惠康饲料。

1.实施园区带动战略,加快产业聚集。对市经济开发区和低碳产业园,实行“腾笼换鸟”和“零地招商”,进一步盘活土地资源,提高投资强度,着力引进高科技、低能耗、低污染的项目和以天然气为原料或燃料的项目。对城南工业园,加紧制订总体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加快园区道路、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配套进度,尽快形成良好的项目落地条件,引进落户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对民营经济园,分行业、分门类加强管理,促进企业资金、技术和资源合理配置,引

进一批产业链上下延伸的项目,加速产业聚集。比较大的项目都有园区,争取一个大项目一个园区,突出特色和亮点,建成扑热息痛工业园、柠檬酸工业园、散热器工业园、铁塔工业园等工业园区,形成比较合理的产业布局。

2.力促新项目开工,培植新的增长点。今年已经确定投资过亿元的项目37个,总投资达到162亿元。关键是抓好新项目的开工建设。要求有关部门盯紧靠上,及时掌握项目信息,特别是项目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群策群力,迅速解决。已确定的18个分三批奠基动工的项目,抓紧筹备,确保按期动工。一期开工项目10个,总投资33.7亿元。分别是:总投资15.7亿元的景芝酒业公司生态酿酒产业园项目二期工程、总投资5亿元的山东海邦科技公司液压总成机械制造项目、总投资3.5亿元的潍尔达钢管公司年产8万吨矿用液压精密钢管项目、总投资2亿元的鲁安药业有限公司4000吨DC级扑热息痛扩产项目、总投资2亿元的潍坊昌安金具公司新型输变电设备项目、总投资1.6亿元的外贸食品公司搬迁扩产升级改造项目、总投资1.2亿元的长安铁塔扩产项目、总投资1亿元的长彤生物科技公司生物制药项目一期工程、总投资1.06亿元的信川机械公司年产2000台(套)安全节能包装机械项目、总投资0.6亿元的鲁派食品公司三期项目;二期开工项目4个,总投资5.7亿元。分别是:总投资1.9亿元的潍坊凯沃机械公司柴油机项目、总投资2.29

亿元的潍坊合泰住建公司年产30万㎡节能集成建筑材料及1万吨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项目、总投资1.01亿元的黄河食品公司新建分厂项目、总投资0.5亿元的德成光大饲料加工项目;三期开工项目4个,总投资13.65亿元。分别是:总投资10亿元的柠檬生化谷朊粉项目、总投资1亿元的博翔机械公司汽车零部件项目、总投资2.3亿元的电机一厂年产5万台新型节能电动机项目、总投资0.35亿元的中荣新能源科技甲醇汽(柴)油项目。

3.发展特色产业,形成产业聚集。成立行业或产业协会,带动集群发展。重点建设玻璃钢产业集群、食品加工业集群、铁塔产业集群、环保机械产业集群和灌装机械产业集群。

4.整合有效资源,拉动传统产业升级改造。今年要力促企业尽快退城进园。主要包括:总投资2.3亿元的电机一厂年产5万台新型节能电动机项目、总投资1.6亿元的外贸食品公司搬迁扩产升级改造项目、总投资1.2亿元的长安铁塔扩产项目、供电公司东郊站以及通用机械、博莱特、安泰玻璃等企业的退城进园项目。

二、强化协调服务,提升发展速度

1、成立工业工作领导小组,理顺管理体制。对工业企业,不分隶属关系,由领导小组统一调度,对企业遇到的问题集中解决。对市级领导包靠的企业和项目,重点是抓好落实;没有包靠领导的企业和项目,实行一个项目一套班子,加快推进。

2、突出服务内容。一是协调好项目基础建设配套。重点协调好项目区建设土地指标、水、电、汽、燃气等基础配套建设,项目用地优先供应重点项目,既要保证重点项目建设,又要节约土地资源;供变电设施、电网建设优先保证三源铝业铝合金汽车板、柠檬生化谷朊粉、奥宝化工葡萄糖胺、恒安散热器节能环保工业园、潍尔达钢管等重点项目供应,力促220KV云湖输变电工程、110kV翠山站新建工程今年开工建设,争取保障项目建设和企业发展需要。二是加快项目手续办理。协调好相关单位,优化手续流程,加快立项、规划、土地、建设、环评、安评、能评、地震、人防等前期手续办理,打造良好的项目建设软环境。三是做好项目包装,积极争取政策、资金扶持。加强与上级部门联系,跑部进省,帮助企业积极争取上级的优惠政策和资金扶持,加快项目建设。

3、提高企业和企业家的整体素质。加强培训学习,提高企业和企业家的创业激情,提高境界,树立标杆。积极推动企业上市,山东信川机械、鲁安药业、柠檬生化、恒安散热器、科灵空调等企业加快上市准备工作,争取率先突破。制定有关政策,充分调动镇、街道抓工业的积极性,具备条件的项目在当地落户,不具备条件的项目向低碳工业园聚集。

4、加强企业的自主创新。鼓励企业加强技术中心建设和品牌建设,加快专利成果转化,争取新建潍坊市级企业技术中心3家,柠檬生化争创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景芝酒业争创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

三、加强安全生产和节能减排,确保发展质量

严格落实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推广一批节能技术和装备,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执行好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制度,严控“两高”项目建设。深入开展“对标降耗”活动,使重点能耗企业能耗水平明显降低。实施一批节能、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示范项目,促进资源综合利用。健全节能减排督查和调度机制,确保刚性完成潍坊市政府下达的全年节能减排目标任务。

不遗余力抓好安全生产,落实好部门安全生产监管责任和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层层落实责任制。举办安全生产及用电安全培训班,提高安全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和管理水平。积极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电力执法大检查,定期排查隐患,及时整改,严防重大责任事故的发生。

当前工业经济很重要的一项工作是确保首季开门红,为此,要抓好三点:一是做好指标分解落实。参考历史数据,结合各行业波动特点以及重点企业实际生产情况,按照总体不低于全年任务23%的进度,规划一季度任务指标,将工业主要指标按企业逐月分解,逐月落实,避免出现大起大落,实现

篇7:赫章县工业经济发展思路

2011年工业经济发展股紧紧围绕县政府和局班子的中心工作,围绕上级对口科室,以务实的作风、良好的状态、扎实工作、创新服务、突出重点、明确措施,全力完成上级和局领导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

一、强化政策理论和业务知识的学习,提升政策理论水平。

作为全县具体负责工业发展指导的职能股室,吃准、吃透、准确掌握国家出台的一系列产业政策和措施,是做好工业发展的关键,是提高工作水平的基础。为此,自己将把学习政策文件作为理论学习的主要内容,突出抓好产业政策的学习,提高掌握和运用政策的能力。

二、强化工业经济发展规划,提高分析的质量和层次。今年,按照临汾市发改委工业工作规划,一是实施“大企业”战略,二是实施“大园区”战略,三是实施“大基地”战略,四是实施“大循环”战略,以实施“四大战略”为统领,结合我县实际,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延伸产业链,培育大企业,鼓励技术创新,发展循环经济,狠抓节能降耗等措施,构建具有我县特色的现代工业体系。重点抓好隰县龙湾安俊石材有限公司新上的冶炼——铸造——化工——建材

——物流产业互动循环项目和山西隰州天天饮料有限公司的绿色、有机果品生产——果汁加工——果渣发酵处理——有机肥料互动循环项目的上报、跟踪、服务。主要抓好午城食品工业园区、黄土新型工业循环经济园区、下李新型工业园区的谋划、构建。突出做好全县工业现状情况和工业运行的日常性、基础性工作分析,及时收集运行中的有关资料,认真分析相关数据,抓好2011年全县重点工业项目及新的经济增长点等日常监测分析,进而掌握全县工业发展的动态和走势。同时,抓好工业项目档案的整理和汇总。

三、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效能建设。

以强化服务意识,创一流服务为目标,以方便企业,提升工作满意度为切入点,以创新拓展服务方式,塑造良好形象为抓手,不断加强作风效能建设,把为发展服务、为基层服务、为企业服务,贯穿于工作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提升服务水平和办事效率。组织企业做好工业项目专项资金的申报和对上争取。

四、做好调查研究工作,发挥主观能动性。

围绕工业工作的热点、难点问题,有针对性的开展调查研究工作,为上级、局领导决策提供参考。

篇8:论加快建设工业经济发展的思路

1 县域工业发展面临的形势和问题

资料表明, 大部分工业基础较好的县, 财政收入的80%来自工业, 工业成为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的主要推动力。要保持工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既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又能结合县的实际又快又好发展, 还要解决很多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一是资源依赖型产业比较突出;二是龙头、支柱企业的规模和带动作用还不够强:三是产业链还不完整, 节能减排, 循环发展的新型工业体系还没形成。四是企业科技创新和管理水平还要大幅度提高。环境保护方面的制约和融资难的问题还没有根本的解决办法。

综合分析国内外形式势, 县域工业经济发展也面临着许多有利条件和发展机遇:一是有资源、市场和劳动力优势。二是国家实施中部崛起战略, 可以获得更多的政策和资金扶持, 也能更多承接沿海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三是在原有的工业基础上培育优势企业, 可以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招商引资平台, 有利于工业在一个较高和较好的基础上加快发展。四是国家大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发展循环经济有利于利用高新技术和绿色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2 加快建设新型工业的思路

实现县域工业又好又快发展, 就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关于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的指导思想, 坚持走资源消耗低、科技含量高、环境污染少、经济效益好的新型工业化道路。科学合理配置资源, 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发展循环经济的, 加快科技创新发展新兴工业, 努力提升工业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 推动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2.1 扩张规模、培育支柱, 做大做强优势主导企业和产业。实施大企业、大项目带动战略。

培植一批骨干企业, 是引领工业发展的重要保证, 实践也证明重点大企业是拉动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要有工业振兴靠骨干的意识, 坚持择优扶强, 培育优势重点企业。要按照规模经济的要求, 以优势企业为龙头, 以资产联系为纽带, 促进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 按照做大做强的原则, 通过市场机制作用和政府推动手段, 搞好现有企业整合和发展, 实现规模扩倍、效益翻番, 形成大企业集团。

2.2 调整工业结构, 加快技术改造, 推进节能减排, 发展循环经济。

县域经济中的各种资源是相对有限的, 只有把各种资源和生产要素配置在最有前景的产业上, 才能取得效益的最大化。经过努力大部分县已处步形成了支撑全县工业经济发展的大产业, 但基本上还都是原材料和初加工产品, 附加值低, 竟争力还不强。已形成的产业链条上的企业之间缺乏紧密联系, 相互之间的优势难以互补, 集群竞争优势难以显现。因此选准并主攻特色主导产业并形成产业链是县域工业化的关键。

2.3 加快工业园区和中小工业项目集聚区建设, 积极扶持中小

企业发展, 大力发展民营工业经济。

工业园区和中小工业项目集聚区是工业经济发展的载体, 也是推进工业化带动城镇化的有效途径。从工业化的发展趋势看, 中小企业有恒久的存在价值, 并且向着“小而专、小而精、小而高、小而强”的方向发展, 在县域经济发展中有其独特的作用和功能。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发展起来的一些经济强县就是依靠中小企业起步的。要根据资源特点和地域条件规划乡镇工业园。建设工业园区解决了工业项目集约用地, 避免了基础设施重复建设, 克服了环境容量不足等工业发展与产业政策之间的深层次矛盾, 将在县域内形成功能定位明确、特色鲜明、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块状经济区域, 推动县域工业化向更高层发展。

2.4 立足于农业资源加快发展农产品、畜产品加工工业, 以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促进工业化。

县域都拥有丰富的农产品资源, 立足于农业资源发展工业, 是县域工业的自然选择, 也是带动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农牧产品加工业投资相对少、成本相对小、加工层次多、加工潜力大, 是县域现实的工业化带动农业产业化、城镇化道路, 应大有可为。要谋划更多的有规模、有品牌、能前延后伸拉长产业链的农产品、畜产品加工工业项目。出台优惠和鼓励政策, 降低项目准入门槛, 推行承诺服务, 简化办事程序, 提高行政效率, 广泛吸引外来资本和社会资本投入项目建设, 改革了县乡财政体制, 这些都可以为加快工业建设起到了很大作用, 还要结合实际研究财政支持工业, 工业反哺农业的政策和措施。尤其在项目的前期投入和服务上要给予更多的财政支持。

2.5 解决好建设新型工业的融资难问题, 促进县域工业健康、持续发展。

适时、充足的资本供给是制约县域工业发展的基本保障。疏通县域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 解决县域工业发展中的资本短缺, 一是在国有银行内部建立专门以县域民营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的中小金融部门, 进而探讨成立专业银行, 进一步促进对县域民营企业等中小企业融资的支持力度。二是鼓励各级政府协助建立面向县域民营企业发展的商业化经营的投资基金。以专业基金贷款方式对县域民营企业进行融资支持。基金筹措可以县域民营企业的互组金、信用担保金、财政基金为主要来源。三是建立县域民营企业的信用担保机制缓解贷款担保难, 以政府的积极介入为前提, 以市场的有效运作来推动。四是采用股份制动员民间资本进行投资。支持、规范、引导、监督民间融资, 改善投资环境, 引进外资。

2.6 加强企业管理, 全力协调工业经济运行, 大力发展工贸一体化外向型经济。

提高工业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是县域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方面。要一手抓企业管理, 一手抓科技创新。完善监测分析和预测预警手段, 做好政策指导和信息引导, 为企业经营提供决策依据, 协调解决企业在生产经营中的问题, 引导企业强化管理, 安全生产, 节能降耗, 提高效益。县域工业提高经济效益, 增强竟争力必须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 依靠科技, 不断推出新产品。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 要鼓励企业坚持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相结合, 技术的先进性相统一, 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培育一批以资金、技术、知识密集型为主体的科技先导型企业, 开发具有独特风格的先进实用技术, 形成一批具有比较优势行业和产品。鼓励和扶植大企业和有条件的企业建立自己的研发机构和科技中心。是要大力扶植这些企业创造一批名牌产品, 造就一批名牌企业, 县域工业的知名度和竞争力。

篇9:工业锅炉技术创新与发展思路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社会环境中,企业正在面临着激励的竞争,为了能够充分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一定要不断创新和发展新的技术,而且这已经成为了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对于工业锅炉企业来说,工业锅炉技术的创新和发展不仅能够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还在一定程度上节约了企业的成本,进而促进了企业的持续发展。本文对工业锅炉技术的创新和发展进行了分析。

工业锅炉技术的创新

a工业锅炉企业创新的能力

对于一个企业来讲,创新就是对企业的现状进行分析,对发现的问题制定解决方案,从而为企业创造新的收益。技术创新并不是只要申请几个专利就可以,而是一个从新产品的产生、新工艺的设想以及市场应用等过程,它主要包括新产品的设想、研发、生产以及应用等,实质上是一种集技术和经济为一体的过程,其中主要包括技术的开发和利用两个环节,所以说,技术创新既不是单独的技术行为,也不是单独的经济行为,它是经济和技术结合体[1]。

技术的创新主要来自于知识的积累,而知识的积累主要来自于理论知识、实践知识以及对工程存在问题的探索等。对于知识的积累和创造来说,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内部的积累和创造,主要是經过企业内部的科研活动以及组织学生等来完成,另一方面是外部的吸收,借助于外部的力量来实现企业创新。对于工业锅炉企业来说,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让技术人员充分利用杂志、报纸以及媒体等可以利用的资源,积极参加各种学术交流会,和其他企业的技术人员交流经验,确定发展的方向,注重知识的积累;第二,对具有自我激励精神和创新精神的人才进行重点关注和培养,积极为其创造利于发挥的环境,通过奖励制度或者是晋升制度来激发技术人员的创新能力;第三,利用各种途径对技术人员进行创新的训练,培养技术人员的创新能力。

b工业锅炉企业创新的途径

对于工业锅炉企业的创新途径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第一,工业锅炉企业应该按照自身发展的需求,跟上本行业发展的步伐,根据市场的信息向相关的领导提出创新和发展的方向以及完整的创新规划;第二,利用合作的形式和一些高等院校、科技院所等进行有效的联合,建设长期并且稳定的科研中心以及研发场地,通过合作来提高研发团队的创新能力;第三,积极与创新委托合作,引进外部人才资源以及先进的平台资源,根据工业锅炉企业的需求,依靠外部的力量进行新产品的研发和创造,从而满足企业的需求。

工业锅炉技术的发展

a层燃链条锅炉技术

近年来,我国工业锅炉企业主要采用的锅炉技术是层燃链条锅炉技术,它的热效率不是很高,主要原因是煤炭没有经过洗选和分级、锅炉燃烧的设备质量比较低以及锅炉燃烧人员的技术能力有限等。为了能够增强层燃链条锅炉技术的热效率,工业锅炉企业对其进行了技术的创新,应用了层然链条炉排锅炉技术,这种技术在燃料方面优化了煤炭燃料,在设备方面对炉排片、配风结构以及燃烧技术等进行了创新,优化了流动结构、换热原件以及清灰技术等,对于污染物方面,创新了污染物预防以及治理的技术,将流动烟尘的预防和烟气除尘脱硫技术结合在一起,从而提高了工业锅炉的热效率[2]。

b工业级循环流化床锅炉技术

循环流化床锅炉技术最主要的特点是燃烧率比较稿、污染低,因此被称为清洁燃烧技术。循环流化床的热容量比较大,能够使床内的物料有效的结合在一起,因为床内的强烈结合,延长了燃料停留的时间,从而使物料实现了循环燃烧,提高了锅炉燃烧的效率[3]。在这一过程中如果有劣质的燃料的存在,也能将其充分燃烧。循环流化床锅炉在运行的过程中,它的温度可能会达到1000度,可以在其中加入脱硫剂,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比如,石灰石等。对于循环流化床锅炉技术来说,它在燃烧时采用的燃烧方式是低温、分段送风、分级燃烧的形式,这样的方式能够降低一氧化碳等污染物的排放量,进而减少了对环境的损害。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经济持续发展的背景下,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为了能够确保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必须要对技术进行不断的创新。对于工业锅炉企业来说,工业锅炉技术的创新和发展,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关键,能够保证企业的持续发展。我们应该从层燃链条锅炉技术、工业级循环流化床锅炉技术等入手,分析工业锅炉技术的创新和发展,从而促进锅炉企业的持续发展。

参考:

[1]翟建楠,崔昶.工业锅炉技术的创新与发展探讨[J].硅谷,2014,23:229+239.

[2]张飞.工业锅炉节能技术创新与发展初探[J].化工中间体,2015,03:97-98.

[3]谭江华.工业锅炉节能技术创新与发展问题探讨[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3,11:103.

上一篇:敬业获奖感言下一篇:教师年度考核登记表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