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成就

2024-06-20

改革开放以来成就(共6篇)

篇1:改革开放以来成就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

得的成就 1、2008年8月8日,我国在北京举办了第二十九届奥运会,参赛国家及地区 204个,参赛运动员 11,438人,设302项(28种运动),共有6万多名运动员、教练员和官员参加北京奥运会。本届北京奥运会共打破43项新世界纪录及132项新奥运纪录,并破纪录共有87个国家在赛事中取得奖牌,中国以51面金牌成为居奖牌榜首名,是奥运历史上首个亚洲国家登上金牌榜首。2、2008年9月28日,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发射,神舟七号是中国第三个载人航天器,是中国“神舟”号系列飞船之一。于北京时间2008年9月25日21时10分4秒988毫秒由长征2F火箭发射升空。神七上载有三名宇航员分别为翟志刚(指令长)、刘伯明和景海鹏。

翟志刚出舱作业,刘伯明在轨道舱内协助,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的太空漫步,令中国成为第三个有能力把太空人送上太空并进行太空漫步的国家。3、2010年5月1日,我国在中国上海市举行了第41届世界博览会。此次世博会也是由中国举办的首届世界博览会。上海世博会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Better City, Better Life)为主题,总投资达450亿人民币,创造了世界博览会史上最大规模记录。同时超越7000万的参观人数也创下了历届世博之最。4、2010年广州亚运会暨第16届亚运会于2010年11月12日至27日在中国广州进行,广州是中国第二个取得亚运会主办权的城市。北京曾于1990年举办第11届亚运会。广州亚运会设42项比赛项目,是亚运会历史上比赛项目最多的一届。广州还在亚运会后举办了第十届残疾人亚运会。5、2011年9月29日,中国首个空间实验室天宫一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天宫一号的发射标志着中国迈入中国航天“三步走”战略的第二步第二阶段(即掌握空间交会对接技术及建立空间实验室);同时也是中国空间站的起点,标志着中国已经拥有建立初步空间站,即短期无人照料的空间站的能力。[ 6、2011年11月1日,神州八号成功发射升空,神舟八号无人飞船执行与天宫一号的首次和第二次自动空间交会对接任务,为今后空间站的建立打下基础。中国从此成为继美俄之后世界上第三个掌握空间交会对接技术的国家。7、2012年9月25日,我国首艘航空母舰辽宁号正式交接入列,是我国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取得的重大成果。海军力量强大的体现,标志着我国政治、经济、国防、科技力量的提升。从某种意义上说,拥有现代航空母舰,标志着一个强大的海军,也显现了一个国家的海军战略和综合国力。增加中国海军实力,维护了我国领土的安全!8、2012年6月16日18时37分,神舟九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实现了我国第一位女航天员飞天的梦想,成功的载人对接任务是建立空间站计划的重要一步,这不仅将是其不断增长的太空能力的最新展示,同时还将与其日益扩张的军事和外交影响力相匹配。

9.北京时间2012年10月11日,莫言获得2012诺贝尔文学奖。莫言在小说中构造独特的主观感觉世界,天马行空的叙述,陌生化的处理,塑造神秘超验的对象世界,带有明显的“先锋”色彩。2006年荣登中国作家富豪榜第20位,2007年问鼎中国作家实力榜第1名,2011年凭长篇小说《蛙》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2012年10月11日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10、2011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达到47.2万亿元,比2002年增长1.5倍。经济总量居世界位次稳步提升,2010年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的份额由2002年的4.4%提高到2011年的10%左右,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20%。

11、教育发展是衡量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指标。改革开放30年,中国教育发展取得长足进步。1978年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数只有16.5万,占当时中国人口总量96259万的0.0171%。2006年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数达到377.5万,占当年中国人口总量131448万的0.2871%,30年间增长了16.7倍。我国已经全面实现城乡免费义务教育,所有适龄儿童都能“不花钱、有学上”。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绩效工资制度全面实施。财政投入从2006年的18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306亿元,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和水平,增强高校创新能力。

12、预期寿命是衡量一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综合指标,预期寿命提高不但意味着经济发展水平提高,也意味着社会保障能力的提升。根据中国人口普查数据,1982年中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是67.77岁,2000年中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上升到71.40岁,增加了3.63岁。13、2005年12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关于废止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税条例的决定》,新中国实施了近50年的农业税条例被依法废止,一个在我国延续两千多年的税种宣告终结。自2004年开始,国务院就实行了减征或免征农业税的惠农政策。2005年岁末,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依法废止农业税条例,使免除农业税的惠农政策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九亿中国农民彻底告别了缴纳农业税的历史。废止农业税条例,使解决“三农”问题步入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14、2006年7月1日全线开通试运营的青藏铁路是世界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青藏铁路的建成使我们进一步增加内地和西藏紧密的联系和交流,增强民族团结,保卫国土安全。更好地为促进西藏经济社会发展、造福西藏各族群众,努力将那曲物流中心打造成国内一流的物流中心。西藏有丰富的旅游、矿产、水利等资源,青藏铁路的建成和通车,便利了游客进藏和西藏的资源开发,对于扩大旅游创汇、资源开发利用有重大的意义。

15、中国南极长城站是中国在南极建立的第一个科学考察站。中国为对南极地区进行科学考察而在南极洲设立的常年性科学考察站。中国南极长城站的建成填补了我国科学事业上的一项空白,为我国将来对南极进行系统的考察、进一步加强国际科学技术交流与合作、和平利用南极造福于全人类奠定了基础。

篇2:改革开放以来成就

××地区农广校建校以来,在地委、行署正确领导下,在有关单位的积极配合下,在各级农广校的不懈努力下,为培养各级、各类农业技术人才,加快开发农村人力资源,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实践,充分发挥远教资源优势,紧紧围绕发展农村经济这个中心,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始终坚持面向“三农”、服务

社会的宗旨,努力开拓创新、大胆工作,培养了大批留得住、用得上的农业技术人才,为我地区农村经济的发展做了积极的贡献。

一、农牧民实用技术培训工作成效显著

***地区农广校自从被中央农广校誉为“育才兴农示范校”以来,在中央校“稳定中专,向两头延伸,工作中心下沉”的工作思路引导下,克服各种困难,积极投身于当地农牧民科技培训工作中。根据农业生产工作的实际,做好农民科技入户、科技工作组下乡、致富早班车、阳光工程培训、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三进村等培训工作。直接或间接培训农牧民250000人次(其中妇女15000人次);农民技术骨干培训15000人次;致富技能培训6900人次,参加鉴定1405人,鉴定合格达1343人;扶贫培训开办140场次,培训20000人次;农牧民党员培训4000多人次.科技入户及三进村工作已下派教师350人次,入户493户,指导天数达300天次,培训农牧民23000万人次;参与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培训农牧民5000人次,辐射带动农民达15000人次;发放光盘、录音带达1337盘片,发放技术资料、书籍等达19196份次。播出广播节日200000分钟,播出电视节目80000多分钟,发放明白纸、图书资料100000多份次,播放(赠送)vcd光盘、录音带2500多片;组织教师或专家下基层对农牧民进行畜牧、兽医、青贮玉米、蔬菜、种植新技术及病虫害防治现场咨询、指导达 500场次;

二、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取得实效

近年来,为了贯彻执行中央、自治区的两个一号文件精神,提高我地区农村劳动力科技文化素质,促进劳动力转移就业,农广校系统根据中央、自治区及地区有关农村劳动力转移及阳光王程培训的文件精神,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2005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的通知》文件,在全地区开展了具有针对性、时效性的农村劳动转移引导性培训、技能性培训和阳光工程培训,共培训72000人(其中阳光工程培训5000人,转移就业率达85%)。培训专业有淡水捕捞、建筑、天然林保护、农机驾驶及维修、电焊、绿色蔬菜加工、养殖与乳产品加工、矿山安全生产、沼气生产工、计算机应用、公共区域保洁员、烹饪、爆破员、缝纫工、农产品加工、装卸工等内容。培训以定点、定向为主,学员结业后就地就近转移到相应的建筑公司、水产公司等当地企业中,培训的人员比未参加培训的人员平均每月多收入500—800元,收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培训工作得到落实

根据中央农广校及自治区农广校的有关《关于做好测土

配方施肥技术培训工作的紧急通知》和《新疆农广校测土配

篇3:改革开放以来成就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恢复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党内民主建设也开始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1、发展党内民主已成为全党的共识

党内民主, 就是在党的政治生活中, 全体党员一律平等地直接或间接地决定和管理党内事务的制度。它作为党内生活中的一项基本制度, 遵循八项原则, 即平等原则、公开原则、讨论原则、选举原则、集体领导原则、多数决定原则、监督原则和纪律原则。在改革开放前的相当一段长的时间里, 党内民主遭到破坏, 不被人们所认识和重视。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展开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广大党员的民主意识、法制意识、主人翁意识被唤醒并显著增强, 党的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理念逐步树立, 党内民主建设成为改革开放后党的建设工作的重点。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 “党内民主对社会民主具有重要的示范和带动作用”的观点;党的十七大“党内民主是增强党的创新活力、巩固党的团结统一的重要保证。”并且在实践中积极探索扩大党内民主的多种实现形式, 以扩大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 以增进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

2、党内民主的理论建设有重大突破

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 党就在理论上探索党内民主的实质和它对中国共产党建设的重大意义, 特别是1980年邓小平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的讲话, 明确提出了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问题, 促使人们从制度层面上思考党内民主问题。这种思考的理论成果就是在党的十二大上, 胡耀邦同志明确提出, 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牢固确立民主集中制观念, 在各级党委建立和加强集体领导, 努力发展党内民主, 同时保证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统一。这里把党内民主从过去要发扬的作风, 上升到全党要发展的制度, 表明了全党对党内民主认识上的极大提高。从十二大到十三大这5年期间, 理论的探索是逐步深入的。1987年党的十三大指出, “切实加强党的制度建设, 对于党的正确路线的巩固和发展, 对于党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 对于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和党员的积极性、创造性, 十分重要。以党内民主来逐步推动人民民主, 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一条切实可行、易于见效的途径”。并且提出要切实保障党章规定的党员民主权利, 制定保障党员权利的具体条例。侵犯党员的权利, 就是违反党的纪律, 必须受到党纪处分。这里不但强调了党内民主是一种制度, 并且指出了党内民主是党员的一种权利。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 党内民主的发展在理论上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党的十四大强调要进一步发扬党内民主, 加强制度建设。党的十五大强调要疏通和拓宽党内民主渠道, 充分发挥全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这一阶段, 中国共产党人思考党内民主问题的视角已经从国内转向了国外。因为20世纪八九十年代, 苏联解体和苏共垮台, 给中国共产党人一个警醒, 就是党内民主的制度建设搞得不好是会亡党亡国的。2002年11月召开的党的十六大振聋发聩地提出了“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的命题, 这是总结党的历史经验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教训得出的科学结论。

3、党的领导体制和执政方式得到完善, 创造了民主执政的党内环境

早在改革开放之初, 邓小平同志就提出了为了坚持党的领导, 必须努力改善党的领导;要改革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党要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要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 并且要使这种制度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 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实行公民在法律和制度面前人人平等, 党员在党章和党纪面前人人平等。据此, 党的十四大提出要努力提高党的执政水平和领导水平。党的十五大提出要“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依法执政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党执政的一个基本方式。”依法执政, 相应地要求党内也必须加强民主建设。这就不仅从党的自身建设方面, 而且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大局上深化了对发展党内民主的认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和扩大, 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提出和推进, 党又提出要党务公开, 即指党的工作和活动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等党内有关法规的规定和实际情况, 除依纪依法应当保密的事项外, 将党内事务和党组织的活动情况等党员群众关心的问题在适当的范围内予以公开, 以不断增强党组织工作的开放度和透明度, 使党员更好地了解和参与党内事务。在实践中各级党组织还不断创新党务公开的形式, 扩大党务公开的范围, 提高党务公开的质量, 以实现党员和基层组织对党的事务的广泛参与和有效监督。

4、党的民主制度初步健全

改革开放以后, 全党加强了以党章为核心的党内制度建设, 强调要学习党章、遵守党章、贯彻党章、维护党章。1982年党的十二大通过的党章明确规定“党禁止任何形式的个人崇拜”, “凡属重大问题都要由党的委员会民主讨论, 作出决定”, “不允许任何领导人实行个人专断和把个人凌驾于组织之上”。以后党的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十七大都在十二大党章的基础上, 对党章做了进一步的修改。

与此同时, 还加强了具体的党内民主制度的建设。一是建立健全了党员民主权利的保障机制。为了切实保障党员的民主权利, 1980年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 就明确提出“保障党员的权利不受侵犯”, 并在十二大《党章》中恢复了对党员的义务与权利的规定。党的十三大和十四大报告, 分别从制度建设的角度提出, 要“制定保障党员权利的具体条例”, “疏通和拓宽党内民主渠道、支持和保护党员依据党章规定的权利发表意见”。党的十六大把保障党员民主权利上升到体制机制层面, 提出要以保障党员民主权利为基础, 从改革体制机制入手, 建立健全充分反映党员和党组织意愿的党内民主制度。2004年9月中央颁发了修订后的《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保障条例》, 明确了党员有8大权利:参加会议权、讨论权、选举权、申辩权、批评权、向上反映情况权、请求帮助权、控告权等。党的十七大为“使党的工作和党的建设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进一步提出:“尊重党员主体地位, 保障党员民主权利, 推进党务公开, 营造党内民主讨论环境。”这些不断升华的明确要求与制度法规, 为保障和实现党员民主权利, 进一步明确了抓手, 拓宽了思路。二是健全和完善了党的代表大会制度。我们党的代表大会的届期因历史情况而有所不同, 最初曾每年召开, 执政后确定四年召开一次。改革开放后, 为了和人民代表大会相衔接, 《党章》规定, 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每五年举行一次, 并明确规定, 党的最高权利机关是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它所产生的中央委员会。从1988年开始, 浙江、黑龙江、山西、河北、湖南等五省的十二市、县、区先后开展了党的代表大会常任制试点工作, 取得明显成效。为此,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 实行党的代表大会代表任期制, 选择一些县 (市、区) 试行党代表大会常任制”。除此之外, 十六届四中全会还决定建立党的代表大会代表提案制度, 使得基层党员的民主权利得到实现。三是建立健全党务公开制度。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 “建立和完善党内情况通报制度、情况反映制度、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制度, 逐步推进党务公开, 增强党组织工作的透明度, 使党员更好地了解和参与党内事务”。这是在党的历史决议中第一次提出推行党务公开, 是党内民主建设的重大突破。四是改革完善了党内选举制度。民主选举制度是民主政治的第一要义。在相当长的时间, 我们的党内选举, 候选人一般是由组织提名, 等额选举, 选举成了走过场。基于党的历史教训, 从十二大到十七大党章都规定选举“要体现选举人的意志”, 采取无记名投票方式和差额选举办法。在乡镇基层党委选举中, 1990年6月颁发的《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选举工作暂行条例》和1994年1月颁发的《中国共产党地方组织选举工作条例》, 使基层党内选举工作逐步向民主化、规范化、法制化方向发展。主要做法包括:一是在候选人的推荐、提名、酝酿上, 坚持走群众路线, 民主推荐、民主协商, 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二是候选人考察过程公开。三是在充分竞争基础上, 实行差额选举。此外, 部分省市进行的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直接选举 (由乡镇全体党员直接选举乡镇党委书记) 的试点, 也受到了广大党员和群众的欢迎。所以, 十六届四中全会和十七大都明确提出要“逐步扩大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直接选举的的范围”。关于参加党的全国代表大会的代表的选举办法, 2006年11月, 中共中央印发了《关于党的十七大代表选举工作的通知》中要求, 要坚持自上而下, 上下结合, 集体讨论, 反复酝酿, 根据多数党组织或多数党员的意见, 确定代表候选人推荐人选。通过采取考察预告、在适当范围内公示等方式听取意见。省 (区、市) 要按照规定要求在适当时候向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通报有关情况并听取意见。坚持差额选举, 提高差额比例, 各选举单位要按照不少于15%的差额比例, 召开党代表大会或党代表会议选举产生出席党的十七大的代表。 (1) 这在党内选举历史上是空前的。五是建立健全了党内监督机制。2003年12月, 中共中央颁发了《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 (试行) 》, 这是党内第一部监督条例。《条例》明确规定了十大监督制度, 这既是党内监督规范化、制度化的重要标志, 也是保证广大党员参与基层党内民主监督的重大举措。在近年来的实践中, 许多地方建立和完善党内情况通报制度、党内情况反映制度和党内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制度, 重大决策公开和多层次咨询论证制度等。此外, 党组织注重发挥党代表在民主监督中的作用, 积极探索党代表评议党委政府工作, 列席党委会、列席民主生活会, 参与当地重大事项决策等方式与途径;推行以“党委委员联系党代表、党代表联系党员、党员联系群众”为主要内容的“三联”制度。在基层组织疏通和拓宽党内民主监督渠道, 使党内民主监督得到较好的落实。

二、改革开放30年党内民主建设的启示

改革开放30年党内民主建设取得了突破性的发展, 总结这30年来党内民主建设的做法与经验, 对于党内民主建设未来的发展, 有重要的启示。

1、充分认识党内民主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复杂性和长期性, 是搞好党内民主建设的关键

改革开放30年的经验告诉我们, 中国问题的关键在党。中国共产党作为发展中大国的执政党, 在前进中遇到再大的问题, 只要全党在民主的基础上实现同心同德, 都可以逐步解决;而在党内民主建设中任何一个问题如果草率从事, 都可能酿成大问题。这正是民主的特殊重要性决定的。特别是现阶段, 随着国内各项改革的深入推进, 在发展民主过程中, 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教条主义、旧的习惯势力的阻碍和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想的干扰。现阶段发展民主既有许多有利条件, 也面临困难和风险。看不到民主建设的极端重要性, 思想僵化、停滞, 以种种借口拒绝民主, 会使党丧失创新活力;另一方面, 不顾条件限制, 急于求成, 搞“民主浪漫主义”和“民主幼稚病”也是十分危险的。这就要求我们既要认识发展民主的重要性、紧迫性, 又要看到发展民主的复杂性、长期性, 积极慎重地推进党内民主建设, 要从党的事业全局的高度, 把握正确方向, 稳步、渐进地推进党内民主, 有领导地发展民主。这是搞好党内民主建设的关键, 也是党对人民负责、对历史负责的表现。

2、建立健全党内民主制度, 形成党内民主机制, 是党内民主建设顺利进行的保证

改革开放以来, 党内民主制度建设的力度之大、出台的制度之多, 表明全党充分认识到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 (2) 。回顾党内民主制度建设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 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要把党内民主建设推向新阶段, 不能满足于已经有的制度, 或者再订立一些新制度, 而是要从整体上提高党内民主建设的制度化水平, 并着力形成党内民主机制。因为有了科学合理的机制, 制度才能真正运行, 并产生预期效果。今后, 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制定党内民主制度是时要着重解决三个问题:一是明确党内民主制度建设的出发点, 树立制度要管用的思想。制定制度时, 要估计到少数人可能不自觉遵守制度, 甚至因思想意识问题或利益驱动而有意违背制度。一项健全的制度应该包括三方面的内容:实质性的制度, 规定做什么;程序性的制度, 规定怎样做;保证性的制度, 即对违背制度的纠正和处理方法。这样的制度才具有约束性、可行性。二是从整体上考虑党内民主制度建设, 增强制度设计的系统性、科学性。要以多年执行制度的经验为基础, 以与时俱进的精神, 对现有制度进行梳理, 改革不合时宜的制度;完善不健全的制度;加强各项制度之间的有机衔接, 堵塞各项制度之间的漏洞, 逐步建立起内容完备、结构合理、功能健全、科学管用的党内民主制度体系。三是解决党内民主制度的运行问题。要制定有关制度的执行办法或方案, 并在实践中加以检查。这样, 才能在党内民主制度的基础上形成党内的民主机制, 使党内民主建设顺利进行。

3、坚持群众路线, 是党内民主建设的基本途径和方法

党内民主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 又是极为艰巨的事业, 要依靠全党的创造。改革开放以来, 党内民主建设之所以稳步发展, 就在于正确选择了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相结合的双向路径。自下而上, 就是调动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积极性, 把基层民主作为发展党内民主的基础性工程重点推进, 由点到面, 逐级向上, 渐进发展。这是群众路线在党内生活的反映, 是尊重基层实践、尊重普通党员群众创造性的生动体现。这些年来, 党内民主探索最深入、实践最广泛、经验最丰富的是在基层党组织, 他们创造了如基层党内选举制度、选人用人制度的改革, 党员议事会、民主恳谈会、党员旁听县乡常委会等民主新形式, 不仅推动了基层民主, 也为全党民主发展注入了新活力。另一方面, 党的领导机关处于党内组织体系的关键环节, 显然对发展党内民主担负着更多、更重的责任。党的领导机关坚持群众路线, 支持鼓励基层党组织的创造, 及时总结基层经验加以推广, 同时根据自身情况推进领导机关的民主建设, 为全党作出表率。可以说, 坚持群众路线, 实行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相结合, 能使基层党内民主健康、持久地发展, 同时促进党内民主在各个层次、各个方面深入展开, 最终形成全党积极探索民主建设的生动局面。

4、创新是推动党内民主建设的动力

民主是具体的、历史的, 是社会性与阶级性、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 不同社会制度、不同国家有不同的民主实现形式。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 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这就决定了我们的党内民主要体现党的阶级性、先进性, 党内民主建设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另一方面, 马克思主义又是与时俱进的理论, 马克思主义的民主理论也要不断发展。改革开放以来, 党内民主建设的成功之处, 就是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明确提出四项基本原则, 从根本上规定了民主发展的方向, 同时把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相结合, 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指导党内民主建设新实践。党在民主建设问题上提出的一系列新观点、新思想, 包括: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民主是解放思想的重要条件;以党内民主促进人民民主;发展党内民主是政治体制改革和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确保权力正确行使, 必须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等等。这些观点是对新问题深思熟虑的回答, 是对实践经验进行概括的结果, 它提高了全党的认识, 澄清了模糊思想, 有力地指导了党内民主建设实践。

5、保障党员民主权利, 是党内民主建设的基础和重要切入点

党员是党的主体, 其主体地位的实现程度是衡量党内民主发展的重要标尺。党内民主的状况如何, 主要是看党员的主体地位是否得到尊重、党员的民主权利是否得到保障、党员的积极性、创造性是否得到发挥。离开党员民主权利的发挥, 党内民主也就没有基础, 抓住党员主体地位和党员民主权利这个基础, 就从根本上解决了党内民主的动力和标准问题。坚持党员主体地位, 就是在观念上坚持以人为本、以党员为本。党组织不是仅仅把党员当作被领导、被管理的对象, 而是要集教育、管理、监督和服务于一体。管理、监督的目的也是为了激发党员参与党的事务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正确的管理、监督也要把督促党员履行义务和保证党员权利统一起来。服务可以增强党对党员的凝聚力和党员对党的向心力, 也具有教育和管理的功能。保障党员民主权利的工作很多:包括拓宽党员表达意见的渠道, 完善党内情况通报制度、情况反映制度、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制度和党内沟通制度, 充分听取和吸纳党员对各项事务的意见、建议;为党员畅所欲言和政治参与营造良好环境;通过有效途径推进党务公开, 让党员不仅有机会讲话, 而且能够有针对性地发表意见, 提高党内民主生活的质量;坚决纠正侵犯党员民主权利的行为等等。只有这些工作做好了党内民主建设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总之, 回顾和总结改革开放30年党内民主建设, 得出的结论是: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加强党内民主建设, 对于保持党的先进性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对于党的事业的兴旺发达, 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健康发展, 具有重要意义。

摘要:党内民主建设, 不但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增强党的活力的根本途径, 也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改革开放30年, 我们党在党内民主建设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系统总结这些成就, 对于今后党内民主建设, 完成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改革开放,党内民主建设,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邓小平文选》第2卷, 人民出版社, 1994年版

[2]《邓小平文选》第3卷, 人民出版社, 1993年版

[3]《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 人民出版社, 1982年版

[4]《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 人民出版社, 1987年版

[5]《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 人民出版社, 1992年版

[6]《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 人民出版社, 1997年版

[7]《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 人民出版社, 2002年版

[8]《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 人民出版社, 2007年版

[1]《人民日报》2006年11月13日第一版

篇4:改革开放以来成就

关键词:人权成就;执政理念;人权实现途径

改革开放以来,在党和政府的努力下,中国人民的物质文化和政治生活水平得到不断的提高,享有越来越充分、越来越广泛的人权。本文试图从我国人权建设所取得的成就人手,从理论和实践角度浅析其原因,从而从理论和实践角度论证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够更好的尊重和保障人权。

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权建设取得的成就

公民的生存权和发展权实现巨大发展。据国家统计局资料从1978年到2007年农村居民家庭纯收入由133.6元增加了4140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343元增加到13786元。全国贫困人口由2.5亿减少到1479万人左右。根据人口普查数据,居民平均预期寿命从1982年的67.77岁,增加到2007年的73岁。公民的民主政治权利得到进一步保障。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不断完善,全国农村普遍实行了村民委员会直接选举,人民的选举权、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及言论自由权等得到有效保障和不断发展,人民的宗教信仰自由权、少数民族的平等权利和特殊权益得到保障。公民的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得到保障。国家采取各种措施,着手解决就业与再就业问题。2007年就业人数76990万人,比1978年增加36838万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完善,2007年末,全国共有卫生机构29.8万个,比1978年增长75.8%。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参保人数达8.15亿。社会保障水平不断调整提高,领取最低生活保障金的人数超过5000万人。文化事业快速发展,教育普及程度明显提高。到2008年,初中教育毛入学率98%,全国小学净入学率达到99.5%,青壮年文盲率降低到3.58%。

二、我国人权建设成就的原因分析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的人权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令世人瞩目。人权事业的进步表明了中国共产党对人权问题认识的进一步深化,对执政理念的进一步发展和创新。因此,中国的人权事业的发展有赖于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进一步发展和保障人权措施的进一步探索。

(一)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彰显了人权地位

1“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是对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理念的进一步发展和创新

毛泽东同志领导的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把为人民服务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1945年在党的七大会议上,毛泽东同志指出:“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党的七大正式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写进了党章的总纲,标志着“为人民服务”的理念在全党的确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针对当时的国情,领导人民实现了由“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重大战略转移,开始积极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实行行改革开放。在此过程中,邓小平始终以老百姓的利益为检验各项工作成败的标准。即“三个有利于”。江泽民同志等第三代党的领导集体根据当代国际变化,结合我国实际,全面总结党的历史经验,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毛泽东同志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到邓小平同志的“三个有利于”再到江泽民同志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虽然他们所处的历史时期,社会背景不同,提出的执政理念的侧重点不同,但是我们可以看出三代领导人的执政理念的实质是相同的,即“执政为民,以民为本”。

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代表的党中央在坚持“执政为民”的基础上提出科學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胡锦涛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从讲话中,我们可以看出以人为本中的“人”是有多重含义的:一是作为“类本质”意义上的人,“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尊重人、解放人、发展人作为价值追求;二是从唯物史观的角度讲,“人”就是广大的劳动人民、人民群众,三是指每一个人,是现实的、活生生的个人,“以人为本”就是要以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终极价值。

从“以民为本”思想到“以人为本”理念的提出,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的内涵没有改变,但是这种新的执政理念却提升了人权在我国的地位。因为它打破了中国人民传统的“群”的思维,第一次把“人”这个个体从“民”这个群体中剥离出来,开始注重人作为个体的权利,即人权的实现。以人为本的提出,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时代体现,是对“为人民服务”、“三个有利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继承,是新时期“执政为民”理念的发展与创新。

2“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彰显了人权的地位

中国共产党高层真正开始正式承认人权问题源自邓小平同志,他说:“什么是人权?首先一条,是多少人的人权?是少数人的人权,还是多数人的人权,全国人民的人权?”在他的领导下,中国共产党开始积极认识人权问题。江泽民在邓小平同志的基础上,又创造性的提出人权是集体人权和个人人权的统一等观点。可以看出中国共产党对人权问题从开始的不承认到承认,从不重视到重视经历了一个发展过程,然而不管是“多数人的人权”还是“集体人权”都意味着中国共产党历来比较注重“人民”的人权,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个体人权。

进入新世纪,以胡锦涛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把人权的关注点逐渐的从集体人权转向个体人权。在中共十五大会议上,人权概念首次被写入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文件;中共十六大进一步将“尊重和保障人权”确立为新世纪党和国家发展的重要目标;2004年3月通过的宪法第四次修正案首次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载人国家的根本大法;人权入宪当天,在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将《宪法》第13条“国家保护公民的合法收入、储蓄、房屋和其他合法财产的所有权”,修改为“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众所周知,人的基本权利由生命权、自由权和财产权组成,财产权是人的生命权和自由权赖以生存和延续的前提条件。它是人权的实质内容,也是个人人格的外化,对私有财产的尊重和保护就是对人权的尊重。尽管新出台的物权法规范的是私有财产的权利,但却是我国《宪法》规定的“尊重和保障人权”这一原则在民事财产关系上的落实与实践,重视私权利,重视每一个单个

的个人而不是抽象的集合,以私权利保护为价值核心,对公权力明确的规范和约束,才是真正的“以人为本,执政为民”。

(二)中国共产党对人权实现途径的探索

从根本上讲,人权的实现与保障依赖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但一般而言,人权中的社会、经济、文化权利更多的依赖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而公民的民主政治权利则更多的依赖于具有相对独立性的法律制度。中国共产党在促进人权发展的实践中已经深刻的认识到这一点,并在不断践行。

发展是人权实现的根本途径。马克思指出:“权利永远不能超出社会的经济结构以及由经济结构制约的社会的文化发展”。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只有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权才能充分实现。正如胡锦涛总书记所强调的:“一方面,我们要通过发展来不断保障人民群众的利益;另一方面,要坚决克服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各种侵害群众权益的现象。”

法治是保障人权的有力途径。首先,坚持宪法促进人权。对此,胡锦涛总书记指出:“二十年来,我们根据宪法制定了一批保护人权基本权利的法律,签署了一批保护公民权利的国际公约,尊重和保障人权,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扶助困难群众,推动我国人权事业取得了显著地进步”。他认为宪法不仅直接尊重和保障人权,还强调“各级国家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都要坚决贯彻宪法,依法行政,公正司法,不断提高执法人员的素质和执法水平。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的特权”。其次,坚持规范公权力,保障人权。在一国范围内,公权力却往往人权的最大侵害者。中国共产党在践行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已经深深地认识到这一点,逐渐的开始限制、规范公权力,来保护人权。温家宝总理强调的:“依法行政的核心是规范行政权力”“要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各级政府要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同时强调要“实行执法责任制和执法过错追究责任制,完善并严格执行行政赔偿制度,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侵权要赔偿”。再次,堅持公正司法,保障人权。公正司法是人权保障的最后一道防线。“公正司法直接关系群众切身利益,事关社会和谐稳定,也是群众来信来访最多的问题。”因此,十七大提出要“深化司法体制改革,优化司法职权配置,规范司法行为,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保证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法独立公正地行使审判权、检察权”。

参考文献

[1]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主义新胜利而奋斗[N],人民日报,2007-11-24

[2]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3]胡锦涛,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4-4-5

[4]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5]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

[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7]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

[8]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

篇5: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巨大成就

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巨大成就:

(1)表现: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人民实现了贫穷到温饱、再由温饱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经济实力不断提升;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国防和军队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国际地位日益提高。

(2)具体事例:“神舟“系列宇宙飞船的成功发射;“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的成功发射;青蔵铁路的建成通车;奥运会与残奥会的成功举办;杭州湾跨海大桥建成通车等。

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了哪些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变化:①经济实力大大提高 ②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实现从贫穷到温饱、从温饱到小康的两大跨越)③综合国力显著增强 ④国际地位日益攀升 ⑤人口增长有效控制 ⑥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等。

主要原因:① 最根本的就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② 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③ 坚持党的领导 ④ 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⑤落实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⑥ 落实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 ⑦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等。

根本原因: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3、举例说明开放给人民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

(1)生活用品的变化:手机、电脑等已经成为群众的日常用品;轿车步入寻常百姓家、家用电器不断更新;农村盖起了别墅;饮食更加注重营养等。

(2)休闲方式的变化:人们的业余文化生活不断丰富,电视、上网、旅游、健身等休闲娱乐方式丰富着人们的生活。

4、在社会生活中,我们正享受着改革、开放的成果。请例举出三个这样的事例。农民最低生活保障和农村合作医疗;义务教育实行真正的免费教育;陈旧的校舍得到翻建和维修;城镇交通基础设施和环境得到有效改善等。

5、调查途径:假如让你对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成就做一个调查,你采取哪些途径? 问卷调查、走访座谈、上网查找等。

6、班级要出一期黑板报展示改革开放以来的成就,你可以按哪几个板块来展示? 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或政治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

7、请为学校设计两项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的活动。A、举办“改革开放30周年”座谈会;

B、举办“改革开放30周年”有奖征文活动; C、举办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成果展览; D、举办“改革开放30周年”知识竞赛活动。

8、结合所学知识,为安徽“在科学发展道路上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提出几点建设性建议。(或请你为当地政府怎样加大改革开放的步伐、提高改革开放水平提出合理建议)。

①统筹兼顾,缩小城乡和地区差别

②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进“低耗能、重环保”的绿色企业 ③积极引进人才、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贯彻“科技兴省”、“人才强省”战略 ④关注“三农”,努力增加农民收入 ⑤加强文化建设,提高公民素质

⑥积极发展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

9、谈谈对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必要性)的认识(即为什么要实行改革开放?)。

(1)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还不成熟、不完善,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 1 提高,只有改革才能为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扫清障碍,才能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改革是我国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2)对外开放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条件。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要发展就必须走向世界。只有对外开放,才能利用国外的资金、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才能更好地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才能紧跟新科技革命的发展潮流,追赶世界先进水平。对外开放是我国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

10、改革开放30年的经验给我们什么启示?(1)改革开放是强国富民之路;

(2)我们要亳不动摇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3)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4)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直接动力,我们要不断深化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具体制度;(5)对外开放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条件,我们要扩大对外开放水平,积极开展对外贸易,更好地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发展自己。

11、改革开放的目的、重要作用是什么?

(1)目的:改革开放目的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要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2)作用: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12、改革的必要性和实质是什么?

(1)必要性: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还不成熟、不完善,存在种种弊端,因此必须进行改革。

(2)实质: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13、从我国改革、开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中,可以得出哪些基本结论和经验?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社会主义具有无比的优越性;党的基本路线是正确的;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必须坚持改革创新;必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必须贯彻落实科教兴国、自主创新等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等。

14、面对改革开放的大趋势,我们中学生应如何去做?

我们应充分认识到改革开放事业的艰巨性,积极宣传我国的改革开放政策,争做改革事业的拥护者、参与者和推动者。同时,我们还应树立平等、开放、参与的国际意识,加强学习,努力实践,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为将来参与我国的对外开放事业做好充分准备。

09中考政治复习专题之二-----“限塑问题”专题

1、我国为什么要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

(1)我国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资源开发利用不尽合理、不够科学,资源浪费损失十分严重。我国每年都要消耗大量的塑料购物袋。由于过量使用以及回收不到位因素,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

(2)目前我国环境形势依然严峻,不容乐观。塑料袋难以分解,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 2 染。

2、现实意义:有利于人们树立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从源头上防治“白色污染”;有利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3、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应坚持怎样的基本国策、战略、发展观。保护环境与资源的基本国策,可持续发展战略,科学发展观。

4、为什么塑料袋被评为20世纪人类“最糟糕的发明”? 塑料袋“糟糕”,是因为它大都是用不可降解或非可再生的材料生产的。处理这些白色垃圾很多时候都只能挖土填埋或高温焚烧;而焚烧所产生的烟尘和有毒气体,会造成对大气环境的污染;同时制造这些塑料制品也消耗了大量资源。因此,白色垃圾越多,白色污染越严重。

5、为了既减少“白色污染”、又方便人们购物,请你为商场(超市)提几点好的建议。如:免费为顾客提供布袋、纸袋或简易的竹篮;加强对塑料购物袋的循环使用和回收再利用等。

宣传标语:少用一个塑料袋,就多一分绿色!

6、为减少“白色污染”,我们青少年应怎样做?

①自觉履行保护环境的义务,要不用或少用塑料购物袋,不随意丢弃并积极回收废弃的塑料购物袋;②重拎布袋子、重提菜篮子,积极选用绿色、环保的购物袋;③要向周围群众宣传“白色污染”的危害性,宣传限产、限售、限用塑料购物袋的重要意义,增强人们环保意识等。

7、为了解决塑料袋的使用所带来的社会问题,我国应该:

①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②加大管理和处罚的力度,对违法生产使用塑料袋的企业和经营者进行处罚和教育;③加强宣传,提高经营者和群众的环保意识; ④鼓励企业生产耐用、易于回收的新型购物袋,从根本上解决白色污染。

8、辨析:A:多此一举“限塑令”,方便省钱我最行!B、“白色污染”害人精,环保节约见行动!

(1)塑料袋特别是超薄塑料袋因为便捷、便宜,所以长期受人民的青睐。(2)“限塑令”的下发和实施对于减少白色污染、保护环境、节约资源意义重大。(3)我国面临严峻的资源和环境形势,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是我国的基本国策,自觉落实“限塑令”,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09中考政治复习专题之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题

1、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达到什么样的要求(目标)?

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求: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

2、社会主义新农村“新”在哪里?

答:新在既能体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也能够体现和谐社会的要求。

3、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什么重要的意义? 答:(1)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2)是中国共产党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体现;(3)有利于农民增加收入,缩小城乡差别,实现共同富裕;(4)有利于三个文明的协调发展,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5)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与举措。

4、“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体现了教材中的哪些观点? 答:(1)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2)体现了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根本目的;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3);社会主义是全面进步全面发展的社会,是各方面和谐发展与进步的社会;(4)体现了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5)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本质,一切权力属于人民;(6)体现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是硬道理。

5、我们应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答:(1)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2)实施科教兴国建略,人才强国战略;(3)保护资源环境,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4)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民主法制建设。

6、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农民最需要的是什么? 答:(1)发展农业生产的资金与物资;(2)提高农业水平的人才与技术;(3)拓展致富路子的政策;(4)产品销售的信息与渠道。

7、目前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相违背的现象还有哪些?

答:农村思想相对落后与保守,小富即安的思想比较严重;在农村中,宗族观念较浓,重男轻女的思想仍较严重;管理不民主,家长制作风,一言堂仍较严重;对农民的乱收费,乱罚款仍时有发生;农村中的迷信思想,封建观念,黄、毒、赌仍较严重。

8、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我们国家还存在哪些问题?

答:城乡差别还在扩大;农民致富的路子窄,收入偏低;农村科技滞后;农民的利益得不到保障。如乱收费,假农药,假种子坑害农民的事件时有发生。

9、请为当地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几条建议?

答:推广农业技术,依靠科技进步来发家致富;积极学习科学文化技术,学习文化与技术,学习经营与管理,提高自身素质;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特色产业,开拓致富新路子;积极参加各项民主管理。

10、请为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几条建议?

答:继续加大对农村的政策扶持,资金投入;科教兴农,提高农民的文化水平,依靠科技实现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民主法制建设,促进农村的全现进步;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相信群众,依靠群众,让群众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

11、请你为家乡政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几条建议? 答:(1)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2)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革开放,完善各种管理;(3)保护环境与资源;(4)重视文化教育科技,农民素质的提高;(5)发扬管理民主,健全民主管理制度。

12、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请你为农民增收提几条建议? 答:(1)深化农村改革,落实中央的农村政策,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2)努力深化体制改革,取消农业税,进一步减轻农民的负担;(3)加大对农村,农业的投入,发展特色农业,拓宽农民致富之路;(4)大力发展农村教育事业,提高农民素质,全面促进农村进步与发展。

13、青少年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应该怎样做? 答:(1)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促进乡风文明;(2)保护环境义务植树,搞好公共卫生,城市容环境靓丽整洁;(3)发扬主人翁精神,提高精神文明建设水平,促进乡村文明;(4)努力学习,立志成才,献身农村。

09中考政治复习专题之四-----“和谐社会”专题

1、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含义?

答:和谐社会就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善,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的社会。包括人与人之间和谐,家庭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

2、为什么要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答:(1)是贯彻和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必然要求;

(2)体现了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体现了人类的共同社会理想;(3)有利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4)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我们党带领人民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5)是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需要。

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体现了教材中的哪些观点? 答:(1)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战略;(2)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3)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4)体现了人口、资源、环境必须协调发展这一要求。

4、我们应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答:(1)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2)深入改革,扩大开放,促进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3)推进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坚持依法治国,以德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4)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使经济建设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起来。

5、当地政府应如何构建和谐社会? 答:(1)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制;(2)加强社会的综合治理,形成良好的社会环境;(3)加大对农业的投入,促进城乡的协调发展;(4)加强法制和道德教育,提高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的意识。

6、你身边还有哪些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相符的现象?

答:城乡差距在扩大;分配不公,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公民道德素质有待提高;社会保障机制不健全,对弱势群体保护不力;腐败比较严重,不稳定的因素增加。

7、请你描绘一下你心中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答: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成后,应该是高水平的,经济更加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极大的提高,过着比较富裕的生活;就该是全面的,经济物质发展水平大大地提高,民主更加健全,科技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是平衡的,大家共奔富裕路,祖国各地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8、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途径是什么?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9、我们中学生能为和谐社会的建设做些什么? 答:(1)在家庭:尊重长辈,主动帮助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与父母和睦相处等;(2)在学校:遵守纪律,团结同学;遵守校规校纪;关心集体,爱护公物,认真学习,多读有益书籍等;(3)在社会上:遵纪守法,讲社会公德;保护大自然,培养正义感,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积极参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等。

10、辨析:科学发展观就是只发展经济,不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答:这种观点是片面的。(1)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因此,只把科学发展观理解为就是发展经济,具有片面性。(2)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是内在统一的。没有科学发展就没有社会和谐,没有社会和谐就难以实现科学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是在发展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的历史过程和社会结果。要 5 通过发展增加社会物质财富、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又要通过发展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不断促进神会和谐。

09中考政治复习专题之五-----“科技、教育与创新”专题

1、设创新型国家,离不开科技创新能力,请说明原因。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国际竞争越来越多地转向经济和科技领域;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②增强我国的科技创新能力,有利于增强我国的国际竞争力,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结合国情,谈谈为什么必须重视科学技术和人才的作用?

(1)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科学技术水平、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2)当今世界,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而综合国力的较量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3)当前世界,科学技术成为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人才成为了第一战略资源。(4)重视科技、人才有利于发挥人民群众的聪明才智,有利于全面提高我国科技创新能力和科学技术水平,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3、简要说明我国为什么要建设创新型国家? ①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②当今时代,各国之间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是民族创新能力的竞争。③科技创新越来越成为当今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标志。创新关系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④在激烈的国际竞争面前,我们要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4、建设创新型国家,国家应该怎么办?(就建设创新型国家,给国家或省市提建议)答:(1)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2)深化科技教育体制改革,积极推进科技教育,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3)高度重视人才问题,实施人才强国战略;(4)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5)完善科技创新奖励制度,重奖创新人才;(6)在全社会营造尊重知识、尊重创造、尊重人才的良好风尚;(7)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加大对盗版的打击力度。

5、怎样培养全社会的创新精神?

①培养公民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大力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人才。②鼓励创新对具有突出贡献的公民进行表彰。③依法保护公民的创新成果

④青少年要把创新的热情和科学求实的态度结合起来,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创新奠定良好的基础,要勤于思考,敢于创新。

6、建设创新型国家,我们应该怎样做?(1)明确社会责任,树立远大理想。(2)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用现代科技充实自己,提高素质。(3)培养好奇心,善于质疑,增强创新意识,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4)发扬艰苦创业的精神,勇于探索,大胆实践,敢为人先;(5)积极参加科技小发明、小制作等创新活动,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做出自己的贡献。

7、请你为创新型国家设计几条宣传标语。

自主创新,人才为先;让创新成为一种习惯,让创新成为一种责任,让创新成为一种行动;自主创新,中国崛起的核动力;创新插上科技腾飞的翅膀;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造就创新人才等。

8、请为你如何提高我国的科技自主能力提几条建议。答:进一步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加大科技创新投入,鼓励创新;鼓励有创新成果的人才;加强基础教育,培养青少年的创新精神;加强法治建设,保护创新成果和知识产权。

9、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对我们中学生改进学习有什么启发?

(1)中学生应该从自己的实际出发,积极探索科学的、适合自己特点的学习方法,而不能死读书,只知努力苦干而不讲究方法,事倍功半。

(2)在学习中善于发现问题,勇于提出问题,并积极思考探究,探究新方法、新途径,培养求异思维和创新精神。

10、辨析:青少年只要具备创新精神,就一定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①青少年要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必须具备创新精神。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的希望在于青年人,青年人最少陈旧观念,最具创造活力。只有提高青年人的创新能力,才能提高国家的创新能力。当代青年要敢于创新,善于创新,把创新热情与科学求实态度结合起来,努力做到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②青少年要成为国家栋梁之才,还需要有扎实的知识基础、远大的目标、顽强的意志、健康的体质等,所以上述观点是片面的。

11、辨析: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的事情,与我们中学生无关。

(1)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我国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2)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国家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3)创新的希望在青年人。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我们中学生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创新意识,培养创新精神,自觉进行创新实践;要努力学习,需要具有扎实的知识基础、远大的目标、顽强的意志、健康的体质等。

12、请为“科技活动周”设计几种活动形式。

组织科技专题讲座;举办科学技术小发明创新比赛;举办科技活动征文比赛等。

13、树立崇尚科学、反对愚昧的荣辱观,学校可以开展哪些活动?(写出两项活动即可)①请有关人员到学校给同学作专题报告;② 开展科技小制作比赛,展示活动;③ 举办以科技知识为主题的手抄报,黑板报;④观看科技电影,阅读科技书籍。

14、请为学校设计一个科技活动方案。答:(1)活动目的:增强同学们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懂得科技对我们生产生活的重要作用。

(2)活动形式:科普知识竞赛;小发明;小制作展示;与科技工作者交流。

(3)就某一活动设计活动方案。例如:查询资料,遴选考题;组织报名参赛;公布获奖名单;颁奖并作总结发言,阐明本次活动意义。

15、请为科技主题班会设计步骤。第一步:观看我国科技发展资料;

第二步:请有关专家谈科技进步与创新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第三步:请学生代表谈观看资料和专家介绍的感想;

第四步:老师总结,评价学生发言,向学生提出学习要求,努力方向; 第五步:全体起立,唱国歌,散会。

16、列举:

A、举出中国或世界具有创新精神的人物和事例。

蔡伦改进造纸术、张衡发明地动仪、瓦特发明蒸汽机、袁隆平杂交水稻、王选的汉字激光照排

B、请列举几个利用创新技术节约资源的事例。使用节能电器(如节能灯);无污染回收、再利用废旧轮胎;使用节水装置(如节水马 7 桶等);开发利用沼气等。

C、举例说明科技对资源环境的影响。

(1)新科技产品的制造,新型工业的发展可能会对资源环境产生负面影响,从而产生资源环境问题。(2)目前我国面临严重的资源环境问题,我们可以积极转化科技成果,将科技运用到生态环境的保护上,有效地利用资源,解决环境问题,促进可持续发展。如:利用科学开发和利用太阳能、风能、潮汐能、核能等新型能源发电。

D、列举出两例国家通过自主创新,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典型事例。列举出新中国历史上的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各一典型事例。

理论创新: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制度创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一国两制。

科技创新:袁隆平杂交水稻培育成功、王选教授的汉字激光照排技术。E、举三个我国高科技发展的例子?近期我国的科技成就? 答:(1)神舟六号飞船成功发射;中国“龙芯一号”CPU研制成功;国际水稻基因组计划第四号染色体测序成功;(2)第一辆磁悬浮列车列试制成功、克隆牛、神舟六号发射成功。

17、教材中哪些知识点与创新有关? 答:(1)当今世界竞争的实质是以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2)我国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3)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4)各国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是民族创新能力的竞争;(5)能不能迎新,敢不敢创新,是衡量一个人才的重要标准,青少年要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发现。

18、请写出一些能体现科技创新词语?新词语涌现说明了什么? 答:(1)IT产业、克隆技术、纳米技术、基因工程、因特网、电子邮件、太空旅游;(2)说明科学技术发展不仅带来了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使世界日新月异,而且对人类的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既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也丰富了人类的生活内容,科学技术造福于人类,推动了人类文明发展„„

19、谈一下召开青少年科技奖励大会的必要性。

答:①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②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创新能力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在激烈的国际科技竞争面前,如果科技创新能力上不去,就永远难以摆脱落后的局面;③召开这次大会,有利于营造尊重知识、尊重创造、尊重人才、尊重劳动的良好社会氛围,调动青少年科技创新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0、青少年科技创新奖励大会的召开对你有什么样的启示呢?

答:①我们青少年应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科学文化素质,为把自己培养成现代化建设需要的人才做好准备;②增强自身的创新意识,把创新热情和社会实践结合起来,不断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③积极投身于科技创新实践中,多搞一些小发明、小制作等(言之有理即可)

21、新科技革命对我国有什么启示? 答:(1)新的科技革命,对于各国的发展来说,既是挑战,又是机遇。发展中国家,如果能抓住机遇,扬长避短,集中力量在某些高新技术领域取得突破,也能取得骄人的成绩。

(2)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吸收和利用一切先进文明成果来发展自己,缩小同发达国家差距。(3)加速科技进步,把科技进步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地位,使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的素质轨道上来。

22、你对中国古代社会取得辉煌的成就有何感想? 答:灿烂的中国古代文明为推动世界文明的进步与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我们青少年要 8 培养自己的爱国主义情感,增强自己的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我们要不断创新,永不自满,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23、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原因: ⑴现阶段,我国科学技术水平、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力不足。⑵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重要标志。⑶当今世界,激烈的国际竞争也越来越表现为科技实力与教育质量的竞争。⑷只有实施这一战略,才能实现我国生产力发展的跨越,才能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4、我国如何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①必须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②必须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③要进一步推进科教兴国,就必须加强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④要坚定不移的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就要全面深化科技教育体制改革,积极推进科技、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

25、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中,中学生应怎样做: ①要珍惜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②树立崇高远大的理想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③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身的素质。④发扬艰苦创业的精神。⑤中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⑥敢于创新、善于创新,把创新的热情与科学求实的态度结合起来,努力使自己成为具有丰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26、你觉得促成我国“嫦娥奔月”的古老传说成功变成现实的原因有哪些: ①我国政府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②我国的综合国力、民族凝聚力和创新能力不断增强;③广大科技工作者发扬了艰苦奋斗和开拓创新精神;④发扬了团队精神,凝聚了集体的智慧;⑤建设创新型国家,教育和科技创新成果显著;⑥中国共产党正确领导,努力实践三个代表;

27、中共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隆重召开大会庆祝我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圆满成功表明了:①尊重知识、尊重劳动、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在全社会已蔚然成风;②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党和政府十分重视科技工作;③我国正在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

28、“嫦娥一号”、神舟六号七号发射成功给我们青少年的启示是:

①树立远大理想,立志做祖国最需要的人才;②不断培养科学意识、创新精神、团队意识、实践能力;③树立终身学习意识,培养终身学习能力;④努力学习,艰苦奋斗,勇攀知识高峰,增长自身才干;⑤明确自身责任,肩负历史使命,努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贡献;

29、嫦娥一号、神舟六号七号发射成功给我们哪些启示?

(1)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2)、科学技术是一生产力,科技进步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高度重视科技进步和创新。(3)、发展是硬道理,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4)、加快科技进步和创新的步伐,必须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5必须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09中考政治复习专题之六-----“环境与资源问题“专题

1、生态文明的依据是什么?

依据: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面临严峻的环境问题,如土地荒 9 漠化、环境污染加重、生态失衡等;我国资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

2、“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必须坚持实施什么样的国策和贯彻什么样的发展战略?

实施计划生育、保护资源和环境的国策;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科学发展观;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方略相结合

3、“经济建设与资源节约、环境保护以及科学技术关系密切”请你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经济建设与资源节约、环境保护以及科学技术关系密切,相辅相成。①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保护和改善环境就是保护和发展生产力,保护环境能增强投资的吸引力和经济的竞争力;资源和环境问题的本质就是发展问题,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有利于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②经济建设是科技发展物质基础,提高科技水平,有利于提高资源的利用率,节约资源,有利于生态环境得到改善,保护环境。

4、你参加活动与探究

(1)请列举几个利用创新技术节约资源的事例。

使用节能电器(如节能灯等);废旧轮胎的无污染回收再生利用;节水装置(如节水马桶等);沼气的开发利用等。

(2)说一说资源循环利用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有哪些好处? 有利于合理利用和节约资源;有利于保护环境和保持生态平衡;有利于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有利于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3)针对一些同学随手丢弃废纸、废包装袋和饮料瓶的问题,假如你是一名班委成员你将组织同学开展哪些的活动?

开展以“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为主题的班会,开展“保护环境、爱我校园”为主题的板报宣传活动,以树立同学们的环保意识;讨论制定有关保护校园环境的班级公约;垃圾分类回收并定期出售;建立校园环保小组。

(4)请你代表班委向全班同学写一份倡议书,以号召同学们积极参与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建设。

建设环保型节约型社会倡议书

亲爱的同学们:

地球是哺育人类生生不息的母亲,我们毫无节制地索取、破坏环境使今日的地球母亲伤痕累累。如果我们继续浪费、滥用资源,地球母亲将不堪重负,必会忍痛抛弃人类。所以建设环保型节约型社会迫在眉睫。班委特此向大家发出倡议:

①、做一名义务宣传员。请向周围的亲友、同事、同学积极宣传环保知识和我国的现实国情,以及节约意识的重要性。

②、做一名义务监督员。看到破坏环境、浪费资源的行为要及时劝阻,勇于举报。③、从我做起,培养节约的习惯。节约一度电、一滴水、一张纸、一粒米。④、倡导正确的环保行为。不用或者少用塑料袋、一次性筷子等。⑤、提高环保意识,垃圾分类存放,有利于可再生废物类的回收。⑥、积极参与家庭、单位、学校、社区的庭院绿化活动。

地球的居民们,让我们立刻行动起来,保护地球就是爱护人类,节约资源就是富足我们自己,伸出你的手,伸出我的手,让我们共同携手,让生我养我的家园更加充满活力,愿我们的生活更加幸福、和谐、美好!、我国建设部发出倡议:在每年的9月16日至22日,采取多种形式,倡导绿色交通 理念,号召市民尽可能选用步行、自行车、公共交通等交通方式出行,减少对小汽车的使用和依赖。我国开展“无车日”活动有什么意义?

答:有利于节约能源;有利于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有利于维护交通秩序;有利于培养人们的健康生活习惯。

6、有人认为,自己花钱自己享受,是否节约与他人无关。答:此观点错误。(1)钱是自己的,但资源是大家的。对于每个人来说,履行节约是良好的习惯和文明行为,更是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2)当前我国面临严峻的资源形势,必须坚持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履行节约不仅是个人的事,更是可持续发展的要求。(3)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要求我们要形成“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良好习惯。

7、请为我国早日“实现天蓝水绿”你写一份倡议提纲。①我国资源、环境现状 ②我国针对资源环境问题采取的对策 ③我为节能减排献计献策 ④科学发展,节能减排,重在落实 ⑤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争当“环保小卫士”等(围绕主题,符合要求都可以,至少列出三点以上)

8、有人认为“节能减排”必定会阻碍本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影响全面小康目标的实现。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请发表一下你的见解。

①不对。②加快经济发展决不能以浪费资源、破坏环境为代价;要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不能吃祖宗饭、断子孙粮,走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要加大科技投入,做到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等。

9、(1)我国经济发展要做到“又好又快”发展,“好”放在“快”前,意味着什么? 答:意味着经济发展不仅注重速度更注重质量和效益,即更注重可持续发展。(2)结合我国国情,谈谈实现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必要性。

答:①我国面临严峻的资源和环境形势。经济发展中仍然存在增长方式粗放,能源消耗高,环境污染严重的问题,所以经济发展要坚持“好”字当头,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正确处理好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②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比较低,发展不平衡。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经济发展必须在“好”的基础上求“快”,大力发展生产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10、有关建议或措施:

A、节约用水的建议:①关紧水龙头 ②一水多用,提高水的利用率 ③使用节水装置 B、节约用电的建议:①随手关灯 ②使用节能电器③夏天空调温度调整不低于26度 C、节约资源的建议:①采用新技术,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②依靠科技创新,循环利用资源 ③从我做起,保护资源,珍爱资源

D、建设节约型校园的倡议:①随手关灯,节约用电 ②关紧水龙头,节约用水 ③节约用纸,把废纸收集起来送回收站 ④循环使用教科书⑤树立节约意识,养成节约习惯

E、保护环境的具体措施或建议:①对垃圾进行分类处理 ②植树种草,绿化环境③尽量少使用一次性物品④学习环保知识,提高环保意识

F、请列举在日常生活中“节能减排”的措施:①减少使用空调;②多使用公共交通工具;③随手关灯、水龙头;④停止室内电器的待机状态;⑤减少看电视的时间等。

G、就节能减排工作向政府提几条合理化建议:①坚持计划生育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正确处理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关系。②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要逐步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加大节能减排工作执法力度,严惩浪费资源、违法排污、破坏环境的行为。③坚持科教兴国战略。要加大科研投入,创新设备,提高资源利用率;开发可再生资源,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11、意义: A、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意义:①有利于提高人们的节约意识,以实际行动节约资源 ②有利于提高经济质量,使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③有利于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④有利于落实科学发展观,有利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

B、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意义:①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②有利于提高和改善人民的生活质量,使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③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④有利于落实科学发展观,有利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

C、节能减排的意义:①有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②有利于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③有利于落实科学发展观,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D、建设“生态文明”的意义:建设生态文明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也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需要;可以促进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保护资源和环境,更好地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12、原因:

A、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原因(我国资源的严峻形势):①我国人均资源占有量低,资源短缺②我国资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③我国资源形势严峻,直接影响到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成败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B、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原因(我国环境的严峻形势):我国生态恶化的趋势初步得到遏制,部分地区有所改善,但目前我国的环境形势依然相当严峻,这直接制约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直接影响到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成败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C、"节能减排”的原因:①加强节能减排工作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②是由党的性质决定的,它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③是由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的,④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要求,⑤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13、怎样做:

A、我们应怎样自觉履行保护环境的义务?①提高环保意识,牢固树立环保观念,积极宣传环保法律法规②增强法制观念,严格依法律己,勇于与污染、破坏环境的行为做斗争③落实环保行动,做力所能及的事情,种树种草,美化环境。

B、建设资源节约型我们应该怎么做?①树立节约资源、人人有责的意识;②积极宣传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意义;③厉行节约,从我做起,节约用水,节约用电,随手关灯;④反对、制止破坏、浪费资源的现象。

C、坚持“节能减排”,我们青少年该怎样做?(1)我们要认清形势,自觉树立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意识;(2)积极宣传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3)从自身做起,节约用水和用电,保护环境,美化环境,积极与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的行为做斗争;(4)养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D、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我们应该怎么做?答案同C

09中考政治复习专题之七-----“台湾问题”专题

1、作为中学生,你能够为实现祖国统一做些什么?

①积极拥护我国政府对台的方针和立场,积极宣传我国对台方针、政策;②树立远大的理想,把个人命运同祖国、民族的兴衰联系在一起;③自觉履行维护国家统一的义务,坚决同破坏祖国统一的言行作斗争;④努力学习,立志成才,报效祖国,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作贡献。

2、“反台独,促统一”主题班会活动步骤:

①时事连接:播放近段有关台湾问题的有关新闻背景材料;

[两岸海运直航、空运直航、直接通邮三项协议12月15日正式实施。历经近30年磋商与努力,大陆与台湾通邮、通商、通航的直接三通构想由此基本实现。] ②资料展示:学生展示台湾自古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有关资料;

[(1)元政府设置澎湖巡检司,管理澎湖列岛和台湾。(2)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3)清朝施琅挫败分割台湾的阴谋。(4)1884年,清政府设置台湾府,刘铭传为第一任巡抚。(5)1943年《的开罗会议》和1945年的《波茨坦公告》都在国际法上明确无误地确认了中国对台湾的主权。] ③学生发言:请各小组代表介绍台湾当前局势及我国政府的立场、方针;

④学生表态:表明自己反台独的决心和行动,高呼“分裂不得人心,台独必然失败”的口号。

3、主题班会发言提纲:

①台湾自古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②中国的主权不容分割,分裂不得人心,台独必然失败;③党和政府坚持用“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解决台湾问题;④我们青少年要认真履行维护祖国统一的义务,坚决与破坏祖国统一的言行做斗争。4、2008年海峡两岸关系回暖的原因是什么?

(1)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再次握手,台湾局势发生了积极变化。(2)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所有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3)发展两岸关系,加强对话和沟通,最终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符合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5、调查显示:当前,随着两岸关系回暖,近八成国民对早日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充满信心。请问:国人对早日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充满信心的依据是什么?(1)“台独“越来越不得民心。

(2)香港和澳门顺利回归祖国后,更加繁荣稳定,说明“一国两制”方针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它为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很好的范本

(3)中国共产党继续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以最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争取海峡两岸的和平统一。

(4)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中国正在和平崛起。

6、目前,两岸关系发展面临这难得的历史机遇。马英九表示“在适当的时机,争取早日访问大陆”。为此,不少网民在网站论坛上发帖子表示欢迎,作为密切关注两岸关系的网民,你想对将来大陆访问的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说些什么?

(1)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于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2)祖国统一是民心所向,众望所归,“台独”不得民心。(3)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必须尽快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4)任何有关“两个中国”、“一中一台”或“台湾独立”的主张,都是违背中华民族利益和中国人民意愿的,是决不允许的。

09中考政治复习专题之八----“神舟七号”专题

1、中国人从“神舟五号”的一人升空到“神舟七号”的航天员首次太空出舱活动,这跟我国正在实施哪两个重要战略有关?

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等战略

2、党中央、国务院站在时代的高度,审时度势,提出了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两大战略,我们要如何实施这两项战略决策?

① 加大科技的创新力度和教育的创新力度; ② 把教育真正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 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③ 重视人才的培养,努力培养出更多的尖端人才;

3、“神舟七号”成功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① 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为航天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物质基础;②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科技创新能力增强;③党和国家对航天事业的高度重视和关心;④广大科技工作者的无私奉献和协同作战;

4、“神舟七号”成功升天对中国的发展有何意义? ①有利于增强中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②有利于提升中国的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科学技术进步③有利于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民族凝聚力④有利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5、“神舟七号”成功发射说明了什么?

①我国的综合国力、科技和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国际地位提高;②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强大的优越性;③是我国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结果④证明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正确性。

6、“神舟七号”发射成功带给我们哪些启示?

①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②必须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③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必须加强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④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集中体现,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7、青少年该怎样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为我国航天事业作贡献?

(1)思想上:正确对待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要树立崇高远大理想,增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2)学习上:开动脑筋,勤于思考,积极探索,要敢于质疑努力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立志成才,报效祖国。(3)生活实践上: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勇于创新和实践,善于创新,勤于实践,努力攀登科学文化高峰,勇于承担起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

8、近年来我国在科技自主创新进程中成果辉煌,请列举两例,并为我国的科技发展建言献策。

成果:“嫦娥一号”卫星发射成功、青藏铁路建成通车、“神舟六号”发射升空等。建议:①加大科技投入,加强自主创新,鼓励科技研究,②大力推进我国科技体制的改革创新和培养力度,③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

9、我们应向航天科技工作者学习什么?(1)学习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2)学习他们自强不息、艰苦创业的精神;(3)学习他们开拓创新、知难而进、顽强拼搏的精神;(4)学习他们的团结合作的团队精神。

10、某中学九(2)班学生在得知”神舟七号“发射成功后,兴奋不已,准备以学习“航天”精神召开一次主题班会,包括以下内容:

(1)班会主题:学习载人航天精神,做新世纪创新人才

(2)班会目的:①通过班会活动,使同学们认识到,科技进步和创新是增强综合国力的决定性因素,青少年要学习广大科技工作者,大力发扬艰苦创业精神,培养创新精神,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自己的贡献。②通过活动,培养和提高团队和班级的凝聚力,培养同学们探究与创新、团结协作、主动参与的意识和能力。

(3)活动准备:①根据主题搜集有关“神舟七号”的图片资料和文字资料;②确定班会的活动内容、活动形式、活动安排及相关人员分工等;③布置班会的宣传标语、音响设备的等。

(4)活动步骤:①同学们齐唱国歌,主持人宣布班会开始;②观看“神舟七号”发射的实况录像;③请科技爱好者简介我国科技发展的辉煌历史和有关“神舟七号”的相关知识; 14 ④同学们各自写观后感并派代表发言;⑤教师总结、评价学生发言,并提出希望和要求;⑥主持人总结,宣布班会结束。

(5)、如果你上台发言,请你写一份发言提纲:

①“神舟七号”是自主创新的典范,我们要学习航空航天精神,发扬自己的创新精神;②“神舟七号”成功发射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影响力,标志着我国综合国力明显提高; ③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我们必须坚持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战略;

④我们一定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要学习航天航空人,做一个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具有艰苦创业精神的合格公民

附:神舟七号专题 1、2008年9月25日,我国自行研制的“

”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2—F火箭发射成功。搭载的三名航天员分别是

,和。

A神舟七号

翟志刚

刘伯明

景海鹏

B嫦娥一号

翟志刚

刘伯明

景海鹏 C神舟七号

杨利伟

费俊龙

聂海胜

D嫦娥一号

杨利伟

费俊龙

聂海胜

2、我国为什么能够成功发射神舟七号?

答:①社会主义制度具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巨大优越性;②不断提升的综合国力,为我国各项事业的发展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③我国大力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为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坚实的科技和人才支撑;④中华民族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为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3、神七的成功发射说明了什么?

答:①说明了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科技水平不断提高,一些领域已步入世界先进国家行列;②我国正积极推进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③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④中华民族是具有非凡智慧和伟大创造力的民族。

4、神舟七号的成功发射有什么意义?

答:①神舟七号的成功发射,体现了我国强大的综合国力以及相关的尖端科技水平,提升了我国的国际地位,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②增强了我们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极大地振奋了我们的民族精神。③将促进我国航天技术实现跨越式发展和基础科学的全面发展,激发青少年学习科学的兴趣。

5、神舟七号的成功发射给我们哪些启示?

(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2)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3)任何事业的成功和理想的实现都是一个艰苦奋斗的过程。

(4)我们要树立崇高远大理想,努力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勇于创新,善于创新,勤于实践,努力攀登科学文化高峰,勇于承担起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

6、为把自己培养成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我们应该怎样做?

(1)思想上:正确对待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要树立崇高远大理想,增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2)学习上:努力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立志成才,报效祖国。

(3)生活实践上: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勇于创新和实践,善于创新,勤于实践,努力攀登科学文化高峰,勇于承担起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

7、神舟七号是我国自主创新的成果,请列举近几年来我国在科技方面进行自主创新、实现重大突破的具体事例。

如:嫦娥一号、神舟六号成功发射、青藏铁路顺利通车、三峡大坝建成等。

8、神舟七号的成功发射体现了我国正在实施的哪些发展战略?

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建设创新性国家等战略。

9、为什么要培养创新型人才、建设创新型国家?(必要性)

(1)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失去创新,就失去前进的动力,就难以兴盛,就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2)在科技革命迅速发展的新世纪,科技创新越来越成为当今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标志,越来越决定一个民族和国家的发展进程。

(3)当今时代,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各国之间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是民族创新能力的竞争。能否增强民族创新能力。关系到整个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

(4)我国创新能力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只有推进科技创新,才能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10、实验中学某班学生在得知”神舟七号“发射成功后,兴奋不已,准备以学习“航天”精神召开一次主题班会,包括以下内容:

(一)请你参与设计主题班会的活动过程:

(1)班会主题:学习载人航天精神,做新世纪创新人才

(2)班会目的:①通过班会活动,使同学们认识到在科技发展的新世纪,科技进步和创新是增强综合国力的决定性因素。中华民族的创新能力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兴衰成败。②青少年要学习广大科技工作者,大力发扬艰苦创业精神,以国家利益为重,把国家利益放在首位,时刻听从祖国召唤的崇高精神。③通过活动,培养和提高团队和班级的凝聚力,培养同学们探究与创新、团结协作、主动参与的意识和能力。

(3)活动准备:①根据主题搜集有关“神舟七号”的图片资料和文字资料;②确定班会的活动内容、活动形式、活动安排及相关人员分工等;③布置班会的宣传标语、音响设备的等。

(4)活动步骤:①同学们齐唱国歌,主持人宣布班会开始;②观看“神舟七号”发射的实况录像;③请科技爱好者简介我国科技发展的辉煌历史和有关“神舟七号”的相关知识;④同学们各自写观后感并派代表发言;⑤教师总结、评价学生发言,并提出希望和要求;⑥主持人总结,宣布班会结束。

(二)如果你上台发言,请你写一份发言提纲:(1)“神舟七号”是自主创新的典范,我们要学习航空航天精神,发扬自己的创新精神;(2)“神舟七号”成功发射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影响力,标志着我国综合国力明显提高;(3)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我们必须坚持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战略;

(4)当代中学生担当者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我们一定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要学习航天航空人,做一个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具有艰苦创业精神的合格公民。

09中考政治复习专题之九-----“抗震救灾”专题 1、2007年6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到云南省普洱市地震灾区视察,看望受灾群众,并鼓励他们重建家园。在由帐篷搭建的临时教室里,温家宝总理为孩子们书写了下面七个大字“挺起不屈的脊梁”。抗震救灾精神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怎样理解“挺起不屈的脊梁”?

(1)抗震救灾精神是一种以人为本、众志成城、团结一致、顽强拼搏、勇于奉献、自 16 强不息、知难而进、百折不挠的民族精神。

(2)“不屈的脊梁”体现自强不息的伟大中华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出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我们要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2、党和国家为什么要高度重视抗灾救灾工作?

①这是由国家性质决定的,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②这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必然要求。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③这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有利于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调动人民的生产积极性,密切党群关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④这是对生命的尊重。人的生命是独特而宝贵的,生命健康权是公民最首要的权利。⑤这是继承和弘扬民族精神的需要。

3、国务院决定2008年5月19日至21日为“全国哀悼日”,设立全国哀悼日有何现实意义?

(1)表达全国各族人民对大地震遇难同胞的深切哀悼;

(2)用全民族的意志,昭示中国对每一个普通生命的极大尊重,是以国家的名义在对生命尊严与可贵做出的最高敬意;

(3)是体现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一种很好的形式;

(4)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有利于教育人民更加珍惜生命,能为灾区重建美好家园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4、我们能为抗震救灾工作做些什么?

①节约零花钱为灾区人民捐款表达爱心;②珍爱生命,提升生命价值,培养自立自强的精神;③节约用水、用电等资源,为灾区重建尽自己的一份力量;④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关爱他人,与人为善;⑤写信给灾区同学,鼓励他们学会坚强„„。

5、在抗震救灾中涌现出的许许多多感天动地的事迹,充分证明“一颗很小的善心乘以13亿,就会汇成爱的海洋;一场巨大的灾难除以13亿,必将不足畏惧”。这一乘除法对我们每个人有哪些启示?

①我们要弘扬民族精神。②与人为善。③爱心的不断传递.我们的社会会变得更加和谐、温暖。④团结就是力量。学会团结合作,树立合作意识。⑤增强社会责任意识.做负责任的公民。⑥我们要具有奉献精神。

6、为抗震救灾献爱心为主题的活动拟写两句公益广告。

例:万众一心,众志成城;

灾害无情人有情;

倒下的是房屋,不倒的是我们的民族精神;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会变得更加美好。

7、请你将学到的有关抗震自救的知识在会上进行交流,每人至少准备三个知识。

(1)地震发生时尽量往操场等空旷的地方跑,应避免在慌乱中发生踩踏或跳楼事件;(2)无法逃出房间的应尽量躲避在厨房或卫生间等空间相对狭小坚固的地方;(3)尽量不使用明火,避免发生煤气中毒或爆炸事件。

8、以“感动”或“感恩”为主线,讲一个在抗震救灾中体现“感动”或“感恩”的故事,并说明这些事迹令你感动或学会感恩的理由,字数200左右。

例:(1)、救援人员在废墟中找到一位母亲和她的孩子的遗体时发现,母亲弯着腰,将孩子紧紧抱在怀里,救援人员无法将他们分开,只好怀着崇高的敬意将她们合葬,可以想象在灾害发生时,这位伟大的母亲用自己的身躯保护着孩子而献出了生命。母爱的伟大无私令我深深感动。

(2)、地震发生时,一位老师用自己的身体顶住弯曲变形并不断下压的门框,让全班学生都逃出教室,自己却献出年轻的生命。我向所有一样爱护学生的老师表示崇高的敬意。

9、以七年五班的名义向全校师生写一封倡议书,请写出出三项合理的、切实可行的倡议内容。

一:奉献爱心,尽我们每个人所能为灾区人民捐献力所能及的爱心。二:勤奋学习,遵纪守法,不听信、传播各种小道消息,自觉维护安定团结的社会秩序,不给党和政府忙中添乱。

三、自觉学习和宣传灾害中安全自救知识,积极锻炼身体,磨炼坚强意志,增强应对挫折的能力。

四、掌握必要的防疫常识,避免灾后感染其他疾病。

五、必要时可以组织全校师生进行抢险自救的演练。

10、举办“抗震救灾英雄少年”评选和表彰活动有什么意义

(1)有利于弘扬和培育伟大的民族精神,激励全国各族人民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奋斗;(2)、有利于促进思想道德建设和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3)能够激励广大青少年树立正义感和责任感,有利于在全社会进一步弘扬互爱互助、见义勇为的良好思想道德风尚,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11、英雄人物的行动为什么能够感动中国、感动世界?

他们具有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强烈社会责任感;有顾全大局、甘于奉献的时代精神;有艰苦奋斗、不怕牺牲的英雄主义精神;有热爱学生、关心爱护学生的崇高的职业道德。

12、我们应学习“抗震救灾英雄少年”的什么品质?

(1)学习他们不怕困难、意志坚强,勇于战胜困难的英雄气概;(2)学习珍爱、把人民的生命和利益放在第一位的崇高美德;(3)学习他们见义勇为、扶危济困的高贵品质;(4)学习他们无私奉献的强烈社会责任感。

13、我们应该怎样向英雄人物学习?

(1)在学习上,刻苦学习,顽强拼搏,勇攀科学高峰;(2)在日常生活中,要关爱他人,见义勇为,维护正义;(3)当国家遇到困难时,要挺身而出,积极奉献,与国家共度难关。或:我们青少年要以英雄少年为榜样,学习他们奋不顾身、舍己救人,敢于担当、勇于负责的可贵精神,并从英雄少年身上汲取成长的智慧和力量,树立远大志向,养成良好品德,掌握过硬本领,锻炼强健体魄,努力使自己成长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公益广告

一.“ 禁烟”公益广告:

1.也许,你的指尖夹着他人的生命!

2.千万别点着它,它会让你变为一缕青烟!3.一时的快乐,永恒的伤痛!

二.“ 无偿献血”公益广告:

1.我们爱心的一小部分却是他们生命的全部。

2.生命,因你而奔流不息。

3.用爱心为生命加油!

三.“希望工程或献爱心 ”公益广告:

1.涓滴之水成海洋,颗颗爱心变希望。

2.种下一棵树,收获一片绿荫;献出一份爱心,托起一份希望。

3.用心点燃希望,用爱撒播人间。

四.“ 保护文化遗产”公益广告:

1.真实地将祖先留下的杰作传给子孙后代,是华夏儿女的责任。

2.有历史才有现在,唯遗产才知兴衰。

3.尊重历史,憧憬未来。

五.“ 保护动物”公益广告:

1.地球上没有动物,那是一个没有活力的世界。

2.是先有鸟还是先有蛋,你不知道,我不知道,只有鸟知道;是鸟先消失还是蛋先消失,我知道,只有鸟不知道。

六.“尊老爱幼 ”公益广告:

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2.天空没有星子照耀,她会黯然无光;人间没有温情搀扶,她会萧萧落木。

3.当皱纹爬满你的额,手无法抚平,让关爱顺着皱纹,流进眼眶;当童稚写满你的眼,手无法抹去,让关爱在前方,亮成明灯一盏。尊老爱幼,人间美德!

七.“ 保护环境或文明旅游”公益广告:

1.除了相片,什么都不要带走;除了脚印,什么都不要留下。

2.一花一草皆生命,一枝一叶总关心。

3.欲揽春色入自家,无可奈何成落花。

校园标语

我自信,我出色;我拼搏,我成功。

青草无语,足下留情 青草在微笑,请你绕一绕

一 教学楼

(一)北楼梯口

二楼:道德的分量有多重,人生留下的脚印就有多深

三楼:出言吐语勿忘有容乃大 行为举止切记恶小不为

四楼: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五楼: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乾》)

(二)廊西墙(南)

二楼:虽有良玉,不刻镂则不成器;虽有美质,不学则不成君子。——韩婴

三楼:生命如铁砧,愈被敲打,愈能发出火花。——伽利略

四楼:非规矩不能定方圆,非准绳不能正曲直。(《淮南子·说林训》)

五楼:顽强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高峰。——狄更斯

(一)南楼梯口

二楼:千里始足下,高山起微尘。———白居易

三楼: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四楼: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

五楼: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二. 实验楼

三. 办公楼(东墙)

楼梯口(教工楼梯)

一楼: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罗丹

二楼: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陶行知

三楼:教师的威信首先建立在责任心上。——马卡连柯

四楼:上天生下我们,是要把我们当作火炬,不是照亮自己,而是普照世界。——莎士比亚

四. 校园场地(各玻璃门)

图书馆:淳淳人文情怀烘托簇新校园

郁郁学习气息描绘美好未来

食堂: 做文明师生 建一流校风

五. 绿化带(*2)守护一片绿,增添一份美

2春来小草醒,请您绕道行 芳草茵茵,足下留情

4. 绿色校园鸟语花香,环保成果你我共享 8.争做好公民,服务你我他

六. 图书馆

一 楼梯口: 二楼:知识像一张鱼网,鱼网愈宽愈牢,网到的鱼就越多。

——墨西哥谚语

三楼:吾生而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养生主》)

四楼: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 ——托耳斯泰

北门厅:优质教育、多元模式、一流人生

九. 露天宣传牌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十 门口告示牌 1 衣冠不整者,谢绝入内 2 外来人员请到门房登记骑车者请下车推行本校谢绝推销

秀“校园文明标语”

1、微笑是我们的语言,文明是我们的信念。

2、好少年=文明+价值+爱心+力量

3、礼貌是最容易做到的事情,也是最容易忽视的事情,但她却是最珍贵的事情。

4、和文明是我们共处的金钥匙。

5、鸟儿因翅膀而自由翱翔,鲜花因芬芳而美丽,校园因文明而将更加进步。

6、文明是快乐的源泉。

7、我们的心灵像花一样美丽。

8、关心学校,我们的职责;爱护学校,我们的义务;热爱学校,我们的心声。

9、校是学习之所,文明是成功之本。

10、让我们一起来:关心集体,爱护公物,保护环境!

11、让我们告别不文明的行为。

12、微笑是彼此沟通的桥梁。

13、手下留情花似锦,脚下留情草如茵!

14、大气是温暖的摇篮,不要再向天空吐烟,让地球心酸;草地是美丽的地毯,不要再乱扔杂物,让地球难堪!

15、文明是希望,让我们一起来播种希望吧!

16、我们的素质及文明展现在一言一行中!

17、勤奋是成功之花的蕊,是理想之舟的帆。

18、阳光为我们贡献灿烂,天空为我们贡献蔚蓝,森林为我们贡献绿色,鲜花为我们贡献绚丽,大自然为我们贡献了自己,而我们该为大自然贡献点什么呢?

19、跟老师说声”好“,不困难;困难的是,要坚持向老师真心地说声”好“。20、让文明的气息洋溢在学校的每个角落。

21、花草用美丽装扮世界,我们用行动美化校园!

22、给我一片洁净的天空,我才能翱翔;给我一片蔚蓝的海洋,我才能遨游;给我一个美丽、文明、宁静的校园,我才能在知识的海洋中扬帆起航!

23、留心捡起是的一片纸,纯洁的是自己的精神;有意擦去的一块污渍,净化的是自己的灵魂。

24、向不文明的行为说:”NO!"

25、强的生命,成为足下阴魂。草坪

26、以浪费水为耻,以节约水为荣。水资源

27、拐弯处,人生的转折点。

28、你的青春,奔洒你的热情。

29、珍惜每一滴水,让地球妈妈不在哭泣。30、绿色的生命需要我们的共同呵护。

31、“播种文明、收获温馨”、32、“美是文明、美是智慧、美是奉献”、33、“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34、“礼貌是人类文明共处的金钥匙”、35、“今天,你微笑了吗?你问候了吗?你礼让了吗?你帮助别人了吗?” 校园、室内环境标语、警句参考(一)

一、校门口:

1、启世纪之航,扬理想之帆。

2、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3、自学、自理、自护、自强、自律。

4、做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校园楼厅:

1、社会文明需要你去装点。

2、我们是主人,我们是未来。

3、懒惰和愚蠢在一起,勤劳和智慧在一起。

4、衣冠整洁是你的自尊。

5、身心靠自我磨砺,智力靠自我开发,人格靠自我塑造。

三、舞蹈室:

2、陶冶情操,美化心灵。

3、艺术只承认一流,时间只记住精品。

4、音乐是人生的艺术,绘画是没有文字的诗。

5、发现美、鉴赏美、创造美。

6、舞蹈是人对社会掌握的一种独特艺术形式。

篇6:改革开放以来成就

[摘要] 2018,中国改革开放迎来第四十周年重要历史节点。从改革开放40年来的伟大实践中,我们可以总结出促进中国改革开放事业取得巨大成功的基本经验,探索出能够继续指导中国改革开放事业向前发展的重要启示。有了这些基本经验和启示,加上与时俱进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努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的改革开放在许多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突破。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仍然需要继续努力,准确把握新历史时期改革的难点和优先事项,解放思想,深化探索,确保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从胜利走向胜利。

[关键词] 改革开放;时代背景;崛起;成就

40年的改革开放所取得的重大成就,主要体现在它推动我国实现或正在实现的5个方面的重大转变。

第一,改革开放促进了以阶级斗争为核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阶级斗争的转型。1978年5月启动的真理标准讨论,打破了教条主义的理论束缚,恢复了马克思主义的现实主义思想路线,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基石。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根据“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正是因为这一变化,我们才迎来了全国的发展和进步。第二,改革开放促进了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农村和地方进行了改革。农村生产力迅速解放,农产品日益丰富。然而,由于计划管理体制的延续,城市经济没有得到很大的改善。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社会主义经济是以计划商品经济为基础的。公有制。这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突破。此后,经过不懈探索,1992年党的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四个支柱和八个支柱,构成了社会的基本框架。列出市场经济体制。同时,需要围绕这些主要环节建立相应的法律体系。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战略任务。这就要求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历史地明确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着决定性作用,政府发挥着更好的作用。这是对市场经济一般规律的认识,是使市场经济规律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的重要里程碑。毫无疑问,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是我们党的重大举措,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奠定了经济基础。

第三,改革开放将促进中国的全方位对外开放。党的第十一届中共中央第三次全体会议,开创了对外开放的新时代。从1979年初蛇口工业区的建立到深圳经济特区的建立,珠海、汕头、厦门等1980, 14个沿海港口城市,如大连1984,进一步对外开放,到1990年,中央政府大力推进。形成了长江流域的开放区,以浦东为龙头。在对外开放的这一阶段,引进了大量的外国。资本、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丰富和繁荣了国内商品市场,增加了市场因素在整个经济中的比重,有力地冲击了计划经济的栅栏,为社会主义市场的建立做出了巨大的贡献。t经济系统。1992,邓小平的南方谈话后,对外开放的步伐进一步扩大,从沿海地区到内陆腹地地区。2001年底,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进入了对外开放的新阶段。十六大以后,中国吸收外资实现新的发展,规模和质量全面提升。十八党开放以来,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中国经济不仅受到限制,而且促进了出国的高度。“一带一路”倡议、设立分包银行和召开20国集团峰会,表明中国在国际经济贸易体系中的地位日益突出,已逐渐成为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国民经济和贸易体制。全球化的重要推动者。

第四,改革开放将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邓小平指出:“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建设。”党的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郑重其事地提出了依法治国作为党的领导干部的基本方略。1999年3月,宪法修正案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201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进一步强调,坚持依法治国、领导人民、全面推进法治、加快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基本战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设法治国家,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治国、依法行政,必须坚持建设法治国家、依法治国、法治政府”。法律与法治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从根本上保证了经济社会在稳定环境下的顺利发展。改革开放促进我国全面法治社会将进一步增强经济发展的活力。

第五,改革开放极大地改变了我国人民生活的面貌。改革开放改变了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不相容性。社会生产力大大解放,社会财富迅速增加,人民生活逐步改善。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呈现实质性增长。居民消费结构由小康向小康转变。人们的生活已经从满足于吃、穿、暖转向注重个性、享受多层次消费。改革开放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进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将逐步成为现实。它极大地调动了人民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献身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我国的发展和进步带来了无限的活力。

上一篇:污水处理工程竣工验收下一篇:五一的作文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