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地搬迁申请

2024-06-26

异地搬迁申请(通用8篇)

篇1:异地搬迁申请

异地搬迁申请书

尊敬的乡党委、政府:

我们是xx小组村民,经全村村民商议,向乡党委政府申请全村整体异地搬迁,现将搬迁理由申述如下:

xx村,靠近xx乡边界,距离xx乡政府驻地40公里,距离村委会10公里,xx到xx的公路在xx河边的经过,距村驻地3公里。现有农户12户,50人,常年居住在高山腹地,高山陡坡,生活生产及其困难,再加上村内水源奇缺,原来的的水源受近两年来的大干旱影响,到今年6月基本断流,无法引水,目前全村需到村驻地下方一公里外挑水饮用,人畜用水极其困难。另外,全村的耕田种地都在村驻地下方的那马河谷的坡令电站范围,日常农业生产不方便。全村常年居住环境恶劣的和生产条件落后,致使我们村长期处于非常贫困的状态。这些年来,由于党的各项富民政策好,我们村虽然自然条件差,但干劲倍增,致力脱贫致富,全村希望将旧村整体搬迁到xx公路边。搬迁处是靠近公路边,方便出行。因水源在旧村下方,可以将水源引到搬迁处。

目前,我们村有几乎家庭较好的5人家已经搬迁自建住房,其余10 人家因家庭经济困难,无力到搬迁处建盖房屋,特向乡党委政府申请给以我们村参与新农村建设异地搬迁项目。修帮助我们拉电、引水以及给以补助建房,改善我们生产、生活条件,帮助我们脱贫致富奔小康。

特此恳请乡党委领导给予批准,帮助我们进行搬迁,给以搬迁建房补助,尽早进行搬迁。

此致

敬礼

申请人:

xx小组全体村民2011年7月14日

篇2:异地搬迁申请

沙里寨镇人民政府:

申请人:高振兰,女,现年63岁,农业户口,全家共有1口人,家住沙里寨镇亮子河村三组。

申请事由:原居住地只有一间土坯房。由于年久失修,房屋到处都是裂缝,属于危房,不敢在此居住,更是无力购房。如今正逢国家开展精准扶贫,有移民搬迁大好政策,党和政府对老百姓的衣、食、住、行等方面如此关怀,让我们这些百姓对生活充满了美好的希望。今年在亲友们的大力支持下,我在沙里寨镇亮子河村三组新建住房一套,因此申请搬迁。

搬迁后,各方面条件都得到改善,因此恳请政府大力支持,批准异地移民搬迁为盼。

申请人:

联系电话:

篇3:异地搬迁申请

一、贵州省异地扶贫搬迁基本情况介绍

贵州省的异地扶贫搬迁工程是随着新农村建设在边远山区的深入和推进而进一步加强的。自2001年在贵州省试点以来, 已先后在贵阳市、遵义市、安顺市、六盘水市、毕节地区、黔南州、黔东南州、黔西南州和铜仁地区等地区实施并完成了移民搬迁项目。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主要采取了以下两种搬迁模式:一种是政府组织搬迁。这是贵州省异地搬迁的主要形式。这种搬迁形式由政府组织实施, 带有一定的强制性;另一种是农民自主搬迁。这种搬迁始于上世纪80年代, 山区许多有一定的经济头脑和生产技能、适应性强的农民千方百计搬出自然环境恶劣、生存条件艰苦的故土, 迁入自然条件相对比较优越的地方求生存、求发展。这种自主搬迁已经成为政府组织搬迁的有效补充形式。

二、异地扶贫搬迁移民的“文化适应”

贵州省异地扶贫搬迁移民的“文化适应”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生产、生活方式的适应

(1) 生产方式的变化。贵州省异地扶贫搬迁的移民80%以上在原居地大多主要以农、牧业为生, 原居住地有空闲的圈养或广阔的放牧空间。而他们的迁入地往往不具备这些生产条件, 需要学习圈养等饲养方式;在农业耕作方面, 原住地很少按照现代化技术进行操作, 一般是广种薄收式的粗放式经营。在迁入地人口比较密集, 地少人多, 在土地利用上要求集约式经营, 要通过使用化学、农药等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 因而在农业耕作上要求移民掌握一定的科技。

(2) 生活方式的适应。移居后, 贵州省山区原来的鲜明民族特色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适应性的改变。一是服饰:主要是基于生产劳作之便、服饰的价格以及族群的同化而变化服饰, 他们由穿传统民族服饰为主变为基本上以汉族服装为主;二是饮食:饮食由粗变细、由粗变精。过去, 贵州山区的少数民族多以玉米、大米等为主食, 基本上没有吃菜的条件, 只有在逢年过节时才杀猪宰羊, 肉食的烹饪极其简单 (一般只是加点盐) , 人们的饮食生活较为简单, 有碗肉、有壶酒即可。但移民后, 他们学习并适应当地的饮食习惯:到市场买肉、来贵客杀鸡招待、吃肉精烹细调等, 很少有人大碗喝酒、大块吃肉了, 而且多数移民开始种植或买各种蔬菜, 也有了吃新鲜蔬菜的习惯;三是居住:居住地点、住房结构等也发生了适应性的改变。移民几乎不再留恋过去又矮又黑的房屋, 认为现在的房屋宽敞明亮, 水、电都方便。随着民居格局的变化, 火塘的功能也发生了变化:迁到现居地后, 远离山林地区, 取薪极为不便, 加之推广新式节能灶等, 火塘原有的功能已基本消失, 有的移民家里甚至已经没有了火塘。

2、宗教信仰的适应

由忠信宗教变得宗教观念渐趁淡化。贵州山区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很多, 也很复杂, 一般是这样的:民族不同, 宗教信仰也各有差异。但他们多数信奉万物皆有灵, 以自然崇拜为主, 如有信奉花草树木的, 有尊拜山石的等等, 以求得平安和顺;有的也信奉巫医巫术, 但凡举家不顺必请巫师降魔除妖, 祈求全家平安。因此, 在原居住地, 他们每族有祖先庙宇或祠堂, 家家有神龛。迁入现居地后, 尤其是结合新农村建设的小康村规划, 在住房结构、住房功能等方面都有程度不同的调整或改变, 有的家庭甚至已经没有供奉神灵的场所, 更谈不上完整地保留原来的祭祀了。在这样的环境下, 他们慢慢适应了当地的生活方式, 有些移民甚至也渐渐淡化了原有的宗教信仰活动。而且居住地出入方便, 人们逐渐适应了有病请大夫、看医生等, 渐渐也不再请巫师驱鬼了。

3、由“外来人”到“本地人”的历程

“身份是某人或群体标示自己为其身的标志或某一事物独有的品质。”贵州山区的少数民族通常被外人 (一般都是居住在条件较好的地方的人) 称为“山里人”, 但是这些人搬迁到条件较好的地方后, 他们被当地人称为“外来户”、“搬迁户”或“外来人”。在他们的眼里, 当地人就是与自己有区别, 心理上存在的那种与当地人的隔阂很可能在相当长时间内不能完全消失。而在当地人的心目中, “外来人”的生产方式、生活习惯等也可能在很长时间内不能被他们所接受, 这方面所存在的差别或差异往往会是鄙视或歧视“外来人”的焦点之所在。这种情况的存在, 使得“搬迁户”很难融入当地的社会生活, 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与原住民沟通、磨合、消除隔阂等。

三、结束语

从以上对贵州省异地搬迁移民“文化适应”的探讨我们可以看出:贵州异地扶贫搬迁移民的文化适应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移民们既有适应的艰辛, 又有收获的快乐。即他们在文化适应过程中一般乐于以克服本民族文化的不足为目的而学习异文化, 从而能够更好地生存, 但是学习的过程也很艰辛, 排斥、歧视等亦是在所难免的, 有时需要付出极大的努力;文化适应也是一个必然的结果。弃异求同是广大移民所追求的适应目标, 情愿或不情愿地放弃原来的一些不利于现在生存的生活方式而融合到当地人当中, 最后变成迁入地的一个居民, 这就是异地搬迁的最终结果。当然, 这种适应往往是过程需要很长时间的, 甚至需要几代人的努力才能真正达到移民和当地人相互适应和融合。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 绝大多数移民的搬迁受到政府的大力扶持和资助, 而且有的搬迁具有一定的强制性, 这在一定意义上起到了固定移民的居住地点、强化他们的身份、增强当地人的接纳意识等作用, 从而大大缩短了移民文化适应的时间, 加速了移民的文化适应进程, 现在一般需要1年左右的时间就可以变成当地人。

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什么是异地扶贫搬迁[EB/OL].http://zhidao.baidu.com/lin k?url=V5WOQVDG6GgJHDIIpOupwJSNIhkSKrel3277ePebm25cT6CsS5TX8bj Cq-7uU6ecCHxyMlSf7xyldq35zsP-RK.

篇4:异地搬迁申请

日前,住建部、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联手发布的《关于切实提高住房公积金使用效率的通知》提出,缴存职工在缴存地以外地区购房,可按购房地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政策向购房地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申请个人住房贷款。

如何申请公积金异地贷款呢?根据住建部发布《关于住房公积金异地个人住房贷款有关操作问题的通知》,公积金异地个人住房贷款办理程序如下:

1.贷款城市公积金中心接受职工的异地贷款业务咨询,并一次性告知贷款所需审核材料。

2.职工本人或其委托人向缴存城市公积金中心提出申请,缴存城市公积金中心根据职工的申请,核实职工缴存贷款情况,对未使用过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或首次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已经结清的缴存职工,出具《异地贷款职工住房公积金缴存使用证明》。

3.贷款城市公积金中心受理职工异地贷款申请后,向缴存城市公积金中心核实《异地贷款职工住房公积金缴存使用证明》信息真实性和完整性。核实无误的,应按规定时限履行贷款审核审批手续,并将结果反馈缴存城市公积金中心。缴存城市公积金中心对职工异地贷款情况进行标识,并建立职工异地贷款情况明细台账。

4.缴存职工在异地贷款还贷期间,如住房公积金个人账户转移,原缴存城市公积金中心应及时告知贷款城市公积金中心和转入城市公积金中心。转入城市公积金中心应在接收职工住房公积金账户后,及时对异地贷款情况重新标识和记录。

5.异地贷款出现逾期时,缴存城市公积金中心应配合贷款城市公积金中心开展贷款催收等工作,根据贷款合同可扣划贷款职工公积金账户余额用于归还贷款。

目前,这一政策正在陆续落地,部分地方已经开始实施,具体情况可咨询当地住房公积金管理部门。

(北京 洪涛)

篇5:贫困户异地搬迁申请书

您好!

我想申请异地扶贫搬迁项目,我家居住在“陇南市宕昌县韩院乡大坪村半山社”,现有9口人,劳动人力少,消费人力多,由于现住地,地处山区,住房且为“茅草屋”,茅草屋还是爷爷当兵归来时修建所居住的房屋,且交通极不方便,道路不通,所处地区贫困潦倒,房屋破旧不堪,由于人多,住房极为缺乏,还有3个孩子上学,它们每天要步行回家,且,还有3个老人,它们己,年过花甲,步入高龄,劳动力量逐渐减弱 ,所以家庭的`现状,就是,资金缺乏,劳动人员稀少,消费及大,家里就靠着我们夫妻二人一年到头来挣的一点钱,维持生活,供3个孩子上学,可是不管我们夫妻二人怎么努力,挣的钱也只能补贴家里的生活,根本没有多余的资金,修建新的房屋,而且由于最近暴雨如注,频繁的下大雨,茅草屋可能随时会有倒塌的现象,交通不便,生活环境差,家庭人均收入低,是贫困户,为了改变恶劣的生存条件,我想异地扶贫搬迁,让孩子和父母能够生活的好一点,具,,512地震,我家也受到地震的侵害,但是村委及乡政府没有给我救助,我没得到村委及乡政府的任何回应,的地震,还是依旧如此,现在所住房屋,实在不忍直视,因为是破旧不堪的“茅草屋”我己经够努力改变我现在的状况,可是,我发现自己无能为力,所以请求,林书记,给我一个异地扶贫搬迁的项目,让我的孩子能够成长的优秀,让我的父母能够过的好一点,希望唐省长大人能看到我的申请!

申请人:xx

篇6:异地搬迁工作方案

一、搬迁安置总体情况

(一)搬迁安置范围及对象

金城江区、罗城县、环江县、南丹县、天峨县、东兰县、巴马县、凤山县、都安县、大化县等10个县(区),人均耕地面积在0.5亩以下,而且不具备基本生存条件或地质灾害严重威胁的农村人口,以及生活相对富裕,相对具备发展潜力,有创业能力和就业条件的农村人口。

(二)搬迁安置方式

易地扶贫搬迁以县为基本实施单位,实施县内或乡镇范围的搬迁工程,并采取以集中安置为主的方式,依托县域经济的城镇化、工业化、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趋势,按“无土安置”的模式进行统一规划,分步实施。

一是依托县城周边城郊结合区域进行搬迁安置;二是依托小城镇发展,结合乡镇扩容的需求进行搬迁安置;三是把居住环境分散、生态条件恶劣、基础设施落后、生产生活状况较差的农村人口搬迁安置到交通便利、资源相对较好的区域。

(三)搬迁安置任务

20**-,全市计划搬迁安置农村贫困人口约3.3万户15万人,同时吸引部分生活相对富裕、相对具备发展潜力、有创业能力和就业条件农村人口搬迁到乡镇、县城或项目园区周边,涉及总人口预计达6万户30万人。

“十二五”期间(20**-20**年),全市计划搬迁安置农村贫困人口17208户81450人。

其中:

20**年计划搬迁安置农村贫困人口5577户26140人;

20**年计划搬迁安置农村贫困人口4338户20451人;

20**年计划搬迁安置农村贫困人口3688户17744人;

20**年计划搬迁安置农村贫困人口3605户17115人。

(四)资金筹措

“十二五”期间(20**-20**年),全市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需要进行住房及附属设施、道路硬化、人畜饮水工程、土地开发和调整、水利渠道、入户沼气池及通电项目建设,共需投入资金20亿元左右。

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资金计划从国家易地扶贫搬迁工程资金、中央财政专项资金、自治区财政专项资金、地方配套资金、群众自筹资金等五部分筹措。

二、各县(区)“十二五”期间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方案

(一)金城江区

1、搬迁安置任务

20**-20**年搬迁安置农村贫困人口规模为579户2456人。

其中:

20**年搬迁安置258户1106人;

20**年搬迁安置122户557人;

20**年搬迁安置104户411人;

20**年搬迁安置95户382人。

2、主要建设内容

房屋建设:20**-20**年共需搬迁579户2456人,按照户均120m2的标准计算,以砖混结构为主,共需建房69480m2。

人畜饮水:安置区要达到农村安全饮水的标准,概算共需新建人畜饮水45处,其中蓄水池830m3,输供水管道47.34公里。

道路建设:新建泥结碎石乡村公路18.8Km,按四级下限路面设计;安置点的屯内道路硬化46666平方米。

沼气池:为解决搬迁贫困户的生活能源问题,结合条件适宜与群众需要,共需新建沼气池249座。

通电工程:400V低压输电线路架设30.5公里。

由于金城江区实施的都是地质灾害避让搬迁,采取的是屯内安置方式,可以利用原来的公共基础设施,不需要配套建设学校、卫生室等公共服务设施。

3、资金筹措

(1)资金来源

估算总投资12446万元,资金来源为:中央易地扶贫搬迁资金1560万元,占12.5%;地方配套投资352万元,占2.8%;整合其它资金及搬迁群众自筹资金10540万元,占84.7%。

(2)资金投向

中央补助投资用于建设搬迁群众基本的生产设施和必要的生活设施,包括住房、基本农田、水利设施、乡村道路及必要的教育、文化、卫生等设施。

中央补助投资不得用于生产经营性项目,包括设备购置、运输工具、加工项目等,以及土地和房屋的征用补偿费。

(二)环江县

1、搬迁安置任务

20**至20**年搬迁安置农村贫困人口985户4324人,其中:

20**年搬迁安置235户1024人;

20**年搬迁安置275户1200人;

20**年搬迁安置250户1100人;

20**年搬迁安置225户1000人。

2、主要建设内容

新建住房及附属设施107250平方米;农田水利设施42公里;修建通村公路46公里;卫生院1000平方米;村级公共设施8600平方米;后续产业发展项目;生态建设项目。

3、资金筹措

(1)投资来源

“十二五”期间,环江县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总投资9700万元,其中,中央易地扶贫搬迁资金4015万元,整合中央相关支农投资1200万元,中央扶贫资金860万,地方政府投资485万元,群众自筹资金3140万元。

(2)资金投向

中央补助投资用于建设搬迁群众基本的生产设施和必要的生活设施,包括住房、基本农田、水利设施、乡村道路,及必要的教育、文化、卫生等设施。

中央补助投资不得用于生产经营性项目,包括设备购置、运输工具、加工项目等,以及土地和房屋的征用补偿费。

(三)罗城县

1、搬迁安置任务

20**至20**年搬迁安置农村贫困人口3677户16988人,其中:

20**年搬迁安置1277户5788人;

20**年搬迁安置1000户4500人;

20**年搬迁安置800户4000人;

20**年搬迁安置600户2700人。

2、主要建设内容

建设住房和附属设施面积145600m2,其中住房建设面积89600m2,附属设施建设面积56000m2。

改扩建农村公路94km;新建人饮工程25处数,解决移民饮水人口1120户4790人。

新增或恢复灌溉面积1300亩,中低产田改造1000亩,修建渠道67km,田坎硬化等工程,开发和调整农田面积500亩。

新建沼气池800个,容积6400m3。

3、资金筹措

(1)投资来源

“十二五”期间,罗城县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总投资50000万元,其中,中央易地扶贫搬迁资金18000万元,地方政府投资万元,国家、自治区财政扶贫配套资金5000万元,群众自筹资金25000万元。

(2)资金投向

中央补助投资用于建设搬迁群众基本的生产设施和必要的生活设施,包括住房、基本农田、水利设施、乡村道路,及必要的教育、文化、卫生等设施。

中央补助投资不得用于生产经营性项目,包括设备购置、运输工具、加工项目等,以及土地和房屋的征用补偿费。

(四)巴马县

1、搬迁安置任务

20**至20**年搬迁安置农村贫困人口1972户9492人,其中:

20**年搬迁安置863户4366人;

20**年搬迁安置429户1945人;

20**年搬迁安置322户1466人;

20**年搬迁安置358户1715人。

2、主要建设内容

计划设置39个安置点,在安置点计划新建住房109980平方米、畜舍9165平方米,新建渠道49公里,新建蓄水池40座25140立方米、配套输水管93.7公里,新建公路65.2公里,硬化街道27495平方米、排水沟12831米。

3、资金筹措

(1)投资来源

易地扶贫搬迁工程计划总投资20000万元,其中申请中央易地扶贫搬迁专项资金补助9000万元,地方配套1000万元,群众自筹10000万元。

(2)资金投向

中央补助投资用于建设搬迁群众基本的生产设施和必要的生活设施,包括住房、基本农田、水利设施、乡村道路及必要的教育、文化、卫生等设施。

中央补助投资不得用于生产经营性项目,包括设备购置、运输工具、加工项目等,以及土地和房屋的征用补偿费。

(五)凤山县

1、搬迁安置任务

20**至20**年搬迁安置农村贫困人口1520户7801人,其中:

20**年搬迁安置332户1658人;

20**年搬迁安置413户2139人;

20**年搬迁安置330户1707人;

20**年搬迁安置445户2297人。

2、主要建设内容

住房建设116960平方米,改扩建安置点公路90公里,人畜饮水工程6处350立方米,架设输电线路120公里,及其他附属设施等。

3、资金筹措

(1)投资来源

易地扶贫搬迁工程计划总投资8794万元,其中申请中央易地扶贫搬迁专项资金补助4748万元,地方配套76万元,群众自筹3970万元。

(2)资金投向

中央补助投资用于建设搬迁群众基本的生产设施和必要的生活设施,包括住房、基本农田、水利设施、乡村道路及必要的教育、文化、卫生等设施。

中央补助投资不得用于生产经营性项目,包括设备购置、运输工具、加工项目等,以及土地和房屋的征用补偿费。

(六)都安县

1、搬迁安置任务

20**至20**年搬迁安置农村贫困人口1600户8000人,其中:

20**年搬迁安置850户4250人;

20**年搬迁安置350户1750人;

20**年搬迁安置200户1000人;

20**年搬迁安置200户1000人。

2、主要建设内容

土地调整1419亩,建设基本农田1419亩,新建四级路17公里,屯级路31公里,人饮工程15处,架高低压线路39.5公里,安装变压器15台,建水利渠道30公里,学校15000m2,卫生室3000m2,安置点办公室3000m2,附属设施建设141500m2,民房建设267000m2。

3、资金筹措

(1)投资来源

计划总投资:22711万元,其中国家易地扶贫试点资金16378万元,地方配套1136万元,群众自筹5197万元。

(2)资金投向

中央补助投资用于建设搬迁群众基本的生产设施和必要的生活设施,包括住房、基本农田、水利设施、乡村道路及必要的教育、文化、卫生等设施。

中央补助投资不得用于生产经营性项目,包括设备购置、运输工具、加工项目等,以及土地和房屋的征用补偿费。

三、“十二五”期间重点打造全国性易地扶贫搬迁示范工程建设方案

(一)依托县城周边城郊结合区域,整理形成地域上连片的安置区用地,借助毗邻县城的区位特点,重点在大化县、罗城县、巴马县开展具备居住、商业、文化等功能的新城建设。

1、大化县易地搬迁生态民族新城

(1)建设目标

根据新形势下政策法规的约束和对城市建设发展思路的要求,大化县立足于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和综合开发的高度,决定依托城镇化发展,打造大化县易地搬迁生态民族新城,使之成为一个具备全国性示范的、集“居住、商业、旅游”于一体的新城区。

规划总面积为2300亩,其中第一期600亩,第二期规划面积约1700亩。

计划搬迁安置1800户约8988人。

(2)建设内容

开发和调整土地2300亩;建设沼气池1500座;安置点场地平整553200立方米;住房建设2700套,215600平方米;变压器146台;供电线路架设92公里;安置点道路建设60公里;街道硬化70800平方米;挡土墙9800立方米;人饮工程30处;供水管路92公里;牲畜饲养基础设施建设18000平方米;饲养牲畜4500头;排洪沟130米、排水沟12980米;卫生室、文化室1750平方米;街道绿化等其他附属设施。

(3)进度安排

20**-20**年,进行一期工程公开招投标,由具备资质和实力的开发商(承建单位)整体开发建设,开发商按照三种不同户型和面积向政府提供1100套房屋和22000M2的商业面积。

政府将1100套房和22000M2商业面积提供给搬迁农户后,所得资金除了按国家规定给易地搬迁农户建房补助之外,其余全部投入一期规划的“三通一平”、小区硬化绿化美化及生活设施建设和二期扩大1700亩土地征收及其基础设施建设。

(4)投资概算及资金来源

工程总投资估算为36000万元。

其中:申请国家易地扶贫搬迁专项资金6000万元;申请中央其他专项资金1000万元,地方配套600万元,群众自筹28400万元。

2、罗城县易地搬迁农民创业园

(1)建设目标

罗城县将依托城镇化发展全面开展易地扶贫搬迁示范工程建设,以连片集中开发方式,重点在县城区建设安置点。

罗城县计划在县城西面、成龙湖以北一带开发建设新城区,在新城区建设打造“农民创业园”。

根据新城区总体规划初步方案,规划总面积约3600亩,规划区内把商贸、文化、医疗、托幼、旅游等产业集中于一体,打造仫佬民族文化新城,把县城行政中心向新区转移。

新城区规模可容纳约8000户36000人口,以高起点、高标准要求完善新城区功能设施,计划在新城区内建设公务员居住小区、事业单位人员居住小区、农民进城易地安置(农民创业园)小区(包括农民工进城务工周期出租公寓)、商贸区、现代服务产业区和行政文化区等。

在“十二五”期间搬迁安置1500户约7500人,至20搬迁安置到2500户12000人,农民搬迁进城安置人口比例占新城区总容纳人口的33.3%。

另外,建设农民工进城务工周期出租公寓300套,20**—20**年临时性安置进城农民工300户1200人,平均每年安置100户400人左右。

“十二五”期间,罗城县在县城新区建设“农民创业园”计划搬迁安置1500户约7500人,分4个阶段实施:

第一阶段20**—20**年搬迁安置500户2500人,另外20**年临时性安置进城农民工100户400人;

第二阶段20**—20**年搬迁安置500户2500人,另外20**年临时性安置进城农民工100户400人;

第三阶段20**—20**年搬迁安置500户2500人,另外20**年临时性安置进城农民工100户400人。

第四阶段20**—年计划搬迁安置1000户4500人,以乡镇城镇化发展为依托,在小城镇发展比较规模的乡镇建设易地扶贫安置点进行相对集中安置。

(2)建设内容

建房用地160亩;新建农民创业园小高层住房1200套;新建民族特色的独立户型住房300套;利用小高层住房底层建设市场4000m2;建设农民工进城务工周期出租公寓300套;社区办公场所和文体活动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学校、卫生所等基础设施建设;道路、给排水等配套设施建设;供电、广播电视等配套设施建设;小区环境绿化、路灯安装等工程建设;平整场地等。

(3)进度安排

第一期工程:安置500户住房争取在20**年11月开工建设,工期1年2个月;其水、电、路等配套基础设施也要相继开工建设,于20**年底前完成。

第一批农民工进城务工周期出租公寓100套也于20**年底前建设完成。

第二期工程:前期工作计划在20**年10月前完成,20**年11月开工建设,工期1年2个月,至20**年底前完成建设任务。

计划建设500户农民进入创业园的住房及配套基础设施工程。

第二批农民工进城务工周期出租公寓100套也于20**年底前建设完成。

第三期工程:前期工作计划在20**年10月前完成,20**年11月开工建设,工期1年2个月,至20**年底前完成建设任务。

计划建设500户农民进入创业园的住房及配套基础设施工程。

第三批农民工进城务工周期出租公寓100套也于20**年底前建设完成。

第四期工程:将在20**年后开展各项建设工作。

(4)投资概算及资金来源

项目建设总投资为47020万元,其中:“十二五”期间3期工程搬迁安置1500户投资25470万元,20**—20**年建设农民工周期出租公寓300套投资1550万元,20**—2020年第四期工程搬迁安置1000户投资20000万元。

项目资金来源拟通过争取国家易地扶贫搬迁资金、争取国家农民工公共租赁房补助资金、争取自治区农民工公共租赁房配套资金、县财政配套资金、群众自筹等部分筹措。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项目县(区)要成立县级易地扶贫搬迁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县(区)长担任,副组长由分管扶贫工作的副县(区)长担任,成员由县(区)政府办、发展和改革、扶贫、财政、交通、建设、水利、国土资源、公安、供电、农业、林业、畜牧水产、民政、教育、卫生、调处等相关部门及有关乡镇政府的主要领导担任。

(二)合理编制项目实施方案

按照各县(区)易地扶贫搬迁“十二五”规划的要求,根据本县(区)各地实际情况,充分尊重群众意见,科学、合理、切实地制定好本县(区)易地扶贫搬迁“十二五”规划实施方案,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易地扶贫搬迁工程项目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三)强化体制机制保障

把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列入各县(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重要内容,作为一项长期重要的工作,各有关部门、乡镇要各负其责,分工协作,共同把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抓实抓好。

(四)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

针对易地扶贫搬迁项目经费较少、建设用地成本较高、就业发展较为困难等实际问题,计划从20**年起,按照“搬得出、稳得住、能就业、可致富”的目标,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协商衔接,进一步加大涉农政策和涉农资金的整合力度,将易地扶贫搬迁资金与农村危房改造资金、新农村建设资金、石漠化治理资金、水利建设资金、文化建设资金等整合起来,将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与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易地扶贫、产业扶贫、文化扶贫、生态扶贫等多形式扶贫有机融合的强大合力,着力打造发改部门开展扶贫工作的示范工程与亮点。

(五)加强项目和资金管理

1、相关部门负责做好各项建设工程的定型设计工作,乡镇人民政府和相关部门要派干部和技术员指导、监督工程施工,技术员要包干负责工程质量、技术指导和投资控制。

县(区)项目领导小组根据项目进度,不定期检查施工质量,同时,加强技术培训和施工技术指导工作,确保工程质量达到设计要求。

2、强化资金管理,保证专项资金封闭运行。

严格按照上级专项资金管理有关规定执行报账制,严格实行专户管理,专账核算,专人负责,封闭运行。

(六)促进后续产业发展

篇7:异地搬迁实施方案

项 目 项 目 实

2012年xxxxxx异地搬迁项目

实 施 方 案 xxxxxxx政府

二0一二年七月二十六日

地搬迁项目 单 位:xxx人民政府

项 目 责 任 人:xxxx乡长)

xxxx人民政府 xxxx扶贫办

责人:xxxx乡长)

xxxx副乡长)

xxxx xxxx乡乡长)xxxxx长)

xxxx乡副乡长)

乡乡长)

xxxx xxxxx xxxxx员)

xxxxx人)

概要

思想

第三章 基本原则

目的

名 称:xxxxxxx实施方案编写单位:实施方案编写总负技 术 责 任 人:扶贫专干)经 济 负 责 人: 乡财政所所校 核:参加人员:xxxxx乡副乡长)乡扶贫助理)扶贫工作人规划科负责目录

第一章 项目第二章 指导第四章 建设第五章 目标

任务

第六章 项目所涉及实物调查基本情况

第七章 组织保障

第八章 实施步骤

第九章 户型选择

第十章 施工建设方案

第十一章 项目管理

第十二章 项目效益评价与预测

附件1: 项目规划预览表

第一章 项目概要

一、项目由来

根据国家、云南省、昆明市扶贫开发工作文件精神,依据《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昆明市乌蒙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昆明市十二五扶贫开发规划》、《昆明市扶贫攻坚三年行动计划》等文件,按照“一次规划、全面启动、三年完成”的要求,以“四群”教育为契机,以行政村为

单元,以整村推进为抓手,举全市之力、会全民之智,以省级重点贫困行政村为主战场,整合资源、合力攻坚,实施农村扶贫开发“三年行动计划”。按照相关文件要求,“xxx”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确定xxxxx乡xxxxx村委会为“三年行动”计划项目村,而xxxxx村xxx小组是昆明市扶贫攻坚三年行动计划第一批启动项目。

二、基本情况 xxx自然村:

全村辖2个村民小组,分为xxx上部分和xxx下部分,有农户82户,有乡村人口333人,其中农业人口333人,劳动力125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60人。2008年全村经济总收入86.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585 元,该村属于贫困村,农民收入主要以种、养业为主。

xxxxx自然村:

全村辖2个村民小组,有农户79 户,有乡村人口340人,其中农业人口340人,劳动力141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70人。2008年全村经济总收入83.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467元。

三、产业发展现状与条件。xxxxx村委会目前主要有养殖业和种植业,产业结构单一,养殖业和种植业所依附的基础设施薄弱。养殖业不成规模,极易受到疫情危害、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种植业主要以稻谷、玉米、红薯为主,只能自给自足,没有经济效益,完全依赖于自然气候,如果出现自然灾害,产生的损失难以避免。xxxxx村适宜种植柑橘、核桃等经济作物。

xxxxx村舍快小组

xxxxx村xxx小组

篇二:玉屏镇异地搬迁实施方案1 兴文县玉屏镇2015年易地扶贫搬迁

实施方案

第一章 总 论

第一节 项目提要

一、项目名称: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建设

二、建设单位:玉屏镇政府

三、项目主管部门:四川省兴文县以工代赈办公室

四、项目实施单位:玉屏镇政府

五、迁出方式:分散安置

六、安置方式:零星分散插花式

七、建设规模:实施易地搬迁21户83人

八、主要建设内容:玉屏镇同尧村的乡村公路1公里、蓄水池100立方米、住房2490平米、附属实施332平米。

九、建设要点:村民自建80-120平方米砖混结构的平房或瓦房,十、投资规模:计划总投资57.8万,

十一、资金来源: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配套,群众自筹

十二、建设期限2015-2016年

第二节 结 论

玉屏镇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符合国家扶贫政策,项目建设地点选择符合兴文实际,项目建设内容实施有技术保证,项目投入预算合理,资金来源有保障,实施易地扶贫具有良好的内外部环境,项目建设条件具备,方案切实可行。

第二章 易地扶贫搬迁现状

第一节 编制背景

1、《四川省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实施指南》

2、《中央预算内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工作流程》

第二节 自然条件和生存环境情况

乡镇及村基本情况

玉屏是兴文县的西北门,位于东经105°02’26”—105°12 ’15 ”,北纬28°22’52”—28°26 ’02 ”。东与兴文县五星镇,南与江安县五矿镇、兴文县僰王山镇,西北与江安县红桥镇接壤,育江河经玉屏流入江安县。叙高路横穿望江社区、玉联村、河畔村。全乡总人口11242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445人),暂住人口256人,幅员面积26.48平方公里,辖玉联、河畔、新阳、九角、鱼池、中棉、中心、同尧8个行政村和和望江社区,共51个村民小组和5个居民小组。

第三节 规划区内的贫困状况

1.土墙房、危房多;2.交通不便,信息梗阻;3.经济结构单一;4.人畜饮水十分困难;5.山高坡陡土地贫瘠,居住在坡顶上的贫困户较多。

第三章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有利条件

第一节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镇农村贫困面大,是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的重点乡镇之一,由于山高坡陡土地贫瘠,经济结构单一,人畜饮水十分困难,交通部便,信息梗阻,易地扶贫搬迁地项目村内农业自然条件差,无法满足一方水土养活一方人的基本要求,所以易地扶贫搬迁是恶劣生存环境下群众治穷致富的根本途径。2.村内自然地形、土地类型复杂、耕作条件差,人民的基本生活收到了严重的影响,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可以从根本上改变背安置群众生产生活环境,所以易地扶贫搬迁是缓解人地矛盾,有利于社会和谐稳定,是恶劣生产环境下群众的迫切愿望,也是我镇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3.发展和改革局〔2015〕19号文件对我镇的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作出了安排和部署,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引导贫困人群脱贫致富的具体目标,是抓好21世纪以工代赈扶贫工作的重要措施。

第二节 项目建设的有利条件

1.根据《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转下达易地扶贫搬迁工程2015年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的通知》(川发改投资【2015】380号)文件要求,在县发改局等有关部门的指导下,全力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易师适应当前扶贫工作总体要求。

2.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部门配合积极性高,群众非常支持,参与度高。

3.2015年易地扶贫搬迁项目投资计划中,规划了中央预算内投资建设公路、人畜饮水工程等项目,根据我镇实际情况,在项目村内切实已整合其他资金已实施了规划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由镇人民政府出具书面说明后,中央预算内投资补助资金可按6000元/人标准,通过一折通直接补助给农户,无偿为搬迁户提供建房用地,为扶贫搬迁户提供小额信用贷款。

第四章 建设规模和实施进度

第一节 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

1.指导思想:政府引导,群众参与,政策协调,讲求实效。

2.原则

(1)坚持扶贫与生态环境相结合原则

(2)坚持开发与扶贫原则

(3)坚持群众自愿参与,自力更生原则

(4)坚持统筹安排,政府保障原则

(5)坚持因地制宜,讲求实效原则

3.建设目标: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可提高扶贫效益,通过政府的帮助扶持,房屋改建、人畜饮水工程建设、同村公路全覆盖,人居环境得到改善同时获得更多的农业自然资源,使其尽快脱贫致富。

第二节 建设布局和建设任务

一、建设布局

分发挥中央和省级扶贫搬迁补助资金的引导作用,推动整合资金,引导农民群众投工投劳,形成集中投入、相互配合、齐抓共管、共同推进的良好局面。

二、建设任务

(一)国家补助标准。根据迁出区贫困程度不同,因地制宜采取不同的国家资金补助标准,对生存环境特别恶劣、扶贫难度特别大、投入成本特别高的搬迁对象给予更多的倾斜照顾和扶持。具体补助标准为搬迁距离较远、需要新增土地且安置点基础设施建设任务重的,按人均6000元标准补助。

(二)整合支农投入。工程实施按照中央关于积极整合政府支农投资的要求,以安置点为载体,按照“统一规划、集中使用、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负其责、各记其功”的 篇三:易地搬迁实施方案 目 录

第一章

概 要................................................................................................................................5 1.1项目建设方案汇总表...........................................................................................................5 1.2基本情况...............................................................................................................................5 1.3项目建设年限.......................................................................................................................5 1.4项目建设规模及内容...........................................................................................................6 1.5项目投资及资金筹措...........................................................................................................6 第二章 项目建设基本情况..........................................................................................................7 2.1自然资源...............................................................................................................................7 2.2经济环境.............................................................................................................................14 2.3县域社会发展环境...........................................................................................................16 2.4项目建设区基本情况.........................................................................................................19 第三章 项目建设基本原则........................................................................................................20 3.1基本原则.............................................................................................................................20 3.2基本条件.............................................................................................................................21 3.3招投标................................................................................................................................21 第四章 转移安臵模式、标准及规模........................................................................................22 4.1安臵模式.............................................................................................................................22 4.2安臵标准.............................................................................................................................22 4.3安臵规模.............................................................................................................................23 第五章

公用辅助工程................................................................................................................23 5.1 给排水设计........................................................................................................................23 5.2供电设计.............................................................................................................................24 5.3防雷设计.............................................................................................................................25 5.4防震抗震.............................................................................................................................25 第六章

环境保护........................................................................................................................26 6.1编制依据.............................................................................................................................26 6.2主要污染源分析.................................................................................................................27 6.3环境保护措施.....................................................................................................................27 6.4水土保持措施.....................................................................................................................29 第七章 节能..................................................................................................................................29 7.1建筑节能设计.....................................................................................................................29 7.2电气节能设计.....................................................................................................................30 第八章 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30 8.1投资估算............................................................................................................................30 8.2建设投资.............................................................................................................................32 8.3资金来源.............................................................................................................................32 第九章 项目运行机制、项目管理及组织落实........................................................................32 9.1组织机构.............................................................................................................................32 9.2工程施工组织方式.............................................................................................................32 第十章

效益分析........................................................................................................................34 10.1社会效益...........................................................................................................................34 10.2生态效益...........................................................................................................................35 10.3经济效益...........................................................................................................................35 第十一章 后续产业的发展及配套政策....................................................................................36 11.1配套优惠政策...................................................................................................................36 11.2组织管理措施...................................................................................................................37 附件:

1、鹤峰县铁炉乡易地扶贫搬迁项目示意图

2、鹤峰县铁炉乡易地扶贫搬迁项目迁入区迁出区位臵图

3、铁炉白族乡大理新街建红线图

4、铁炉白族乡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臵点照片

5、铁炉白族乡易地扶贫搬迁农户房屋照片(1、2、3、4页)

6、项目迁入地铁炉村用地承诺书

7、铁炉白族乡人民政府与铁炉村民委员会土地流转协议书

8、项目到户土地流转协议书

9、鹤峰县铁炉乡易地扶贫搬迁基本情况登记表

10、鹤峰县铁炉乡易地扶贫搬迁移民自愿搬迁农户签字登记表

11、鹤峰县县人民政府支持项目工作领导小组文件(鹤政办发[2009]28号)

12、铁炉白族乡人民政府支持项目实施的政策性文件(铁政发[2013]9号)

13、县直16个相关部门对《方案》的审查意见

14、铁炉乡关于成立项目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铁办发[2013]50号)

15、鹤峰县国土局建设用地预审意见(鹤国土资函[2013]49号)

16、鹤峰县规划管理局建设项目规划意见(鹤规地[2013]001号)

17、鹤峰县环保局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登记表

18、鹤峰县财政局关于易地扶贫搬迁项目配套资金的函(鹤财农发[2013]96号)

19、鹤峰县发改局关于实施方案的批复(鹤发改地区[2013]8号)20、鹤峰县发改局向省发改委的申报文件

湖北省鹤峰县铁炉白族乡易地扶贫搬迁项目

实施方案

第一章 概 要 1.1项目建设方案汇总表

铁炉白族乡易地搬迁工程建设方案汇总表

单位:万元

1.2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湖北省鹤峰县铁炉白族乡易地扶贫搬迁工程 项目建设单位:鹤峰县铁炉白族乡人民政府

项目主管单位:鹤峰县发展和改革局

项目建设地点:集中安臵点为鹤峰县铁炉白族乡铁炉村二组 项目建设规模:150户,600人

项目安臵形式:整体迁出,依托小城乡集中安臵

1.3项目建设年限

项目建设期:1年(2013年12月—2014年11月)。篇四:易地扶贫搬迁试点项目实施方案

第一章 总论

一、项目名称:xx县xxxx年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

二、项目建设单位:xx县人民政府

三、项目管理单位:xx县发展和改革局

三、项目承建单位: xx县生态办

四、项目建设地点:xx县大北沟镇

五、项目建设规模:xxxx年转移搬迁规模为xxx户、xxx人。其中:集中安置xx户、xx人;分散安置xx户、xx人。对集中安置户统一新建易地扶贫搬迁小区一处,建住宅面积xxx平方米及牛舍、青贮窖等基础设施建设。

六、项目投资概算:项目建设总投资xxx万元。其中:新建小区基础设施投资xxx万元;分散易地扶贫搬迁安置补贴xx万元.七、项目资金筹措:总投资xx万元,其中:国家易地扶贫搬迁专项资金xx万元,配套xx万元。

八、效益分析

安置地按每户养殖2头奶牛计算,人均年纯收入xx元;人均开发水浇地x亩,全部种植蔬菜,人均年纯收入达xxx元;人均退耕还林地x亩,国家补助xx元/亩,人均年可纯收入xxx元;以上几项合计人均年收入可达xxx元。人均x亩旱地可种饲草料用来发展养殖业。同时还可取得显著的生态和社会效益。

第二章 xx县基本情况

一、自然地理概况

xx县位于xxx部,西与xx为邻,北与xxx毗连,东与xxx接壤,南与xx交界。全县总面积xx平方公里,辖xx个乡镇。

全县交通便利,公路四通八达:

二、社会经济概况

全县有汉、x、x、x、x、xx、xxx等x个民族,以汉族为主。xxxx年全县乡村总户数为xxx万户,乡村人口xxx万人.其中:贫困户xx万户xx万人,分别占农村总户数及人口的xx%,xx%。分布在全县x个乡(镇)xx个村。属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

第三章 项目区基本情况及建设必要性

一、迁出区基本情况及建设必要性

1、迁出区基本情况

迁出区为xx县xxx村。在撤乡并镇前隶属于xx县xx乡,地处xxxx,距县城xxx公里,有农户xx户,人口xx,其中贫困人口xx人。该村草场面积xx万亩,其中xx%以上沙化退化。耕地xxx亩,人均x亩,全部为旱作耕地,粮食单产在xx公斤左右。大小畜xxx头(只)。人均纯收入仅xxx元。是xx县典型的贫困村之一。粮食单产低,使项目区以种植业收入为主的农民一直摆脱不了贫困。由于土地、草场沙化严重,出行不便,造成农民就医、学生就学十分困难。通过异地搬迁后,迁入区农民可以实施奶牛养殖和蔬菜种植等多种生产品检验经营。对搬迁户经济发展,农民增收、脱贫具有及其重要作用。

2、治理措施

按照易地扶贫搬迁治理规划和迁出区尽快绿起来的要求,将搬迁后退出的耕地及荒山、荒坡和沙化裸露地区纳入国家生态建设项目内,实行治沙造林、封山(沙)育林和退耕还林。对于植被稀疏,灌草覆盖度低,有自然恢复能力,符合封山育林条件的地段进行围封;对于退下来的耕地及荒山荒坡进行植树种草,营造生态防护性强的林草防护体系,对迁出区2.6亩草场进行全年围封禁牧。

二、迁入区基本情况及主导产业确定

1、基本情况

安置地距xx县城40公里,距大北沟镇政府所在地仅1公里,迁入区与迁出区相距仅7公里,镇政府所在地有乡级卫生院1处,中学1所,小学1所,能够解决搬迁户农民就医,学生上学等问题。搬迁户生产经营方式以种养相结合为主。迁入地有耕地1000亩,荒地400亩,耕地土壤为黑栗钙土,土质肥沃,地势平坦开阔。地下水埋深在35米左右,储量达178.8×104m3,适合发展节水型水浇地,土地权属为村集体所有,容易调剂,通过开发利用可人均达到2亩水浇地,荒地拟建移民生活小区,可安置移民95户,每户院落25×30m,为搬迁户生活提供了便利条件。同时依托伊利奶粉加工、超大良种奶牛繁育项目入驻xx县之机,通过为搬迁户棚圈建设,可实现户均可养殖奶牛2头以上。且迁入区距京伦大道(多丰西线)仅3公里,xx—宝昌三级油路,10kv线路从迁入区穿过,交通通迅便利,电力有保障。

因此,迁入区水土等资源条件十分优越,交通便利、通讯发达,是搬迁今后安居乐业、致富奔小康的理想所在。

2、主导产业确定

根据全县农牧业产业化调整方向,本着生态固基、养牛富民的目标,依托伊利奶粉加工、超大良种奶牛繁育项目落户xx县之机,大力发展养牛业。搬迁户主导产业以奶牛养殖和蔬菜种植为主。每人开发林、田、水、路、喷灌配套齐全的水浇地2亩,同时为搬

迁户建牛舍、青贮窖等基础设施,鼓励搬迁户户均养殖奶牛2头以上。生活区选在xx—太旗公路路北,生产区在路南。在迁出区的人均8亩耕地权属还归搬迁户所有,对土质较差的耕地人均安排4亩退耕还林地,其余4亩搬迁户可自行种植饲草料,为养殖业提供丰富的饲草料来源。今后易地扶贫搬迁的生产、生活能得到有利保障。

第四章 项目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项目建设指导思想

按照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推进围封转移战略,改善生态环境,全面遏制土地沙漠化,促进人口合理分布,提高人口素质发展高产、高效农牧业,形成规模化种植、养殖小区,实现生态环境改善和农民增收“双赢”目标,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

二、项目建设基本原则

坚持“突出重点、集中连片、上规模、上档次”的原则;坚持“项目申报自下而上、政策引导、群众自愿”的原则;坚持“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积极稳妥,就近安置”的原则;坚持“易地扶贫搬迁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结合”的原则;坚持“整合项目,多渠道筹措资金”的原则;坚持“因地制宜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坚持“易地扶贫搬迁方式灵活多样,讲求实效,集中安 篇五:土城村集贸市场搬迁工作方案

土城村集贸市场搬迁工作方案

以要素市场、生产资料和消费品市场为主体的市场群落一直是我镇产业发展的一大特色,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随着城镇功能的逐步拓展和提升,我镇将根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大力加强市场体系的建设,着力开展市场布局的调整和结构的优化。根据塔山镇总体规划,决定对紧靠县道厉墩线(莒城路)农村集贸市场实施搬迁至西环路。为确保市场搬迁工作统一有序,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土城村集贸市场的搬迁,要着力优化市场结构布局,实现市场结构的全面升级和市场运营的全面转型;形成新的物资汇集中心和贸易汇聚地;要着力新一轮城镇基础设施的建设,确保地块的收购储备和建设工作的全面启动;要着力于研究原有的市场业态的继承和发展,充分满足居民正常的生活供给,确保市场搬迁的高效有序和安全。按照“政府推动、规划引导、拆建同步、市场运作”的原则,实施集贸市场的异地重建和整体搬迁工作。

二、工作目标

根据原市场的搬迁和新市场的建设进度,确定从2011年2月起用半年时间,基本完成集贸批发市场的搬迁工作,完成所属地块的收购储备;形成集贸交易中心的招商规模,形成多层次、多种类、多功能的集贸供给,满足居民和客商多样化的需求;基本形成塔山集贸交易中心品牌建设,整合资源培育新市场,形成新市场的品牌效应和在国内的影响力。

三、基本原则

⒈责、权、利相统一原则。

在市场搬迁过程中,各有关部门、单位要在镇集贸批发市场搬迁工作指导协调推进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的综合协调下,各负其责,形成合力。集贸市场的搬迁工作要落实到具体

的责任单位,按照“谁主办(所有)、谁负责”和“谁得益、谁主管”的原则,落实具体的责任主体和协助单位。为确保市场搬迁秩序,在搬迁过程中,对经营类别相同的,须在相对集中时间段内完成搬迁工作,防止因搬迁时序不同,引发新的矛盾和不稳定因素。

2、统一有序、协调推进原则。

新市场的建设和招商、原市场的整体搬迁、土地的收购储备是这次市场搬迁过程中的几个重要方面,每一个重要方面又有各自的工作环节。为确保搬迁工作快速高效,需要各个方面和各个工作环节相互联动,统一有序;在工作机制上要强调沟通和协调,在工作方法上要加强调研和细化政策,要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群策群力,按计划完成市场搬迁工作。

四、工作重点

1、做好对外宣传工作,营造积极的舆论环境。

市场搬迁和新市场建设工作要把握舆论导向,统一宣传口径,加强宣传力度。宣传部门要从提高“商贸物流”综合服务功能、提升市场能级的高度把握宣传口径,加强与媒体单位的沟通和配合,做好市场搬迁和新市场建设的宣传工作。各工作小组、有关职能部门、村要与宣传部门保持统一口径,按照各自的职能分工,积极主动做好市场搬迁和新市场建设的宣传工作,为市场搬迁营造积极的舆论环境。

2、细化市场搬迁方案,确保工作进度和效率。

市场搬迁工作涉及到方方面面,触及到各方利益,具特殊性。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做好市场搬迁的总体方案,协调市场搬迁工作的整体推进,并针对市场搬迁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做好预案,把握工作进度。相关村要充分掌握搬迁市场的情况,倾听商户的意见,做好市场的搬迁方案,根据各个搬迁市场的特殊性,确定市场搬迁的时间节点,细化市场的搬迁环节,形成切实可行的成本预算方案和劳动力安置方案。

3、制定搬迁政策,激励和引导主场主体的工作积极性。

要按照有关部门引导、市场运作的思想,制定行之有效的扶持措施和配套政策,鼓励和引导经营户积极入驻新市场。要注重政策体系的完备性和各项政策措施的衔接性,在土地收购、地块开发、融资便利、税收优惠、摊位租赁、基建援助、招商引资等各项政策方面进行合理配置,做到切实可行。要研究市场经营户的合理要求,要保护市场经营户的合法权益,对市场搬迁过程中造成的经济损失要给予合理补偿。各项政策措施要做到统一、公开、透明,工作小组和有关职能部门要积极做好有关政策措施的咨询和宣传工作。

4、推动新市场的建设和招商,促进新市场的发展与繁荣。

塔山集贸交易中心是市场搬迁的主要目的地,做好新市场建设和招商,确保市场经营的连续性,对市场搬迁工作具有积极意义。要推进塔山集贸交易中心的建设进度,强化集商品交易、流通加工、仓储配送于一体的塔山集贸交易中心功能体系的建设,研究新市场的经营运作模式,整合现有市场资源,充分发挥现有市场的品牌效应,大力提升塔山集贸交易中心的影响力。相关职能部门要配合新市场的建设,积极鼓励市场经营户入驻新市场,外来经营户和投资商与搬迁市场在政策措施上享受平等待遇。

5、做好矛盾化解工作,促使市场搬迁工作平稳推进。

市场搬迁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各工作小组、有关职能部门和村要及时了解市场搬迁过程中的不稳定因素,掌握市场搬迁中可能碰到的矛盾和问题;要及时化解各种不稳定因素,协调处理市场搬迁过程中发生的各类问题,防止群访、集访事件的发生;要做好搬迁市场内部的监督管理工作,加大对市场的整治力度,排摸清理各类主体的经营关系,规范各类主体的经营行为;要做好安全保障工作,严厉打击市场搬迁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暴力违法行为,促使市场搬迁工作平稳推进。

五、工作要求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注重大局观念。

市场搬迁工作是落实塔山镇区总体规划的重要举措,是中心建设的基础性工作。要认识到这次市场搬迁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全镇各相关部门、单位在市场搬迁工作上要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服从大局、统一行动,按照镇党委、政府有关部门的统一部署,积极实施市场整体搬迁的各项工作。

2、加强领导,落实分工,注重工作合力。

市场搬迁工作领导小组在镇党委、政府有关部门统一部署下,统筹协调好各方力量,全面推进各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做好市场搬迁工作的总体方案,把握工作进度,统筹安排各工作小组的责任分工,细化具体方案,做好总体协调工作。各工作小组要根据各自职能,配合有关职能部门和村,按照预定目标有序推进市场搬迁各项工作。

3、突出难点,分类指导,注重制度创新。

市场搬迁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各个市场的搬迁工作既有独立性,又有关联性。在推进过程中,各工作小组、有关职能部门和村要重点把握相关市场的个性因素,根据市场的实际情况,研究工作难点,制定专门方案,创新工作机制,化解各类矛盾,市场搬迁要与体制改革相结合,实现工作突破。

4、狠抓落实,全力推进,注重工作时效。

篇8:异地搬迁申请

8万册图书约7768捆, 按顺序装1248麻袋。按以往搬书经验, 一捆图书长约30CM、宽30CM, 高22CM、一捆书体积:0.027m3一麻袋, 平均6包图书, 装袋后总体积:1248*0.027*6=202.176

总重量1本书平均0.5KG, 总共82292册*0.5=411146KG=41T

福州至南平约170公里.物流按重量150元/T, 按体积50/T

两种计算方法结果价格差不多.最后联系了载重18T, 最大体积70立方米的集装箱式货车装三车即即可以运完。

二、图书排架——上架与整理

图书排架包括图书上架与整理工作是图书搬迁过程中最主要的步聚, 由于前期准备工作中每个环节的步步相扣, 这个环节已经显得相对轻松。但是这个环节还需要按下面的顺序操作:架上每包数标引→对号入座→拆包→顺架→放书立→搞卫生

三、如何标引架上图书

制作每类图书在架上的区间信息例如:

A:19包, 1-5层2捆*2、空1捆

这是一张A类的架上排列所有信息:表示:A类书共有19包, 分配2面书架每面要放5层每层放2捆, 6层书架最低层不放, 空1捆表示最后一面的最后一层只放1捆。

J5、35包、1-3层3捆*2、4-5层4捆*2、余1捆

表示:打包号为J5的图书的所有信息:共35包, 分配2面书架每面1-3层放3捆, 4-5层放2捆。余一捆表示其中有一捆要插进这面书架里。

所有的打包信息分别写在每张A4纸上, 按排架顺序打印叠好, 后分成5组, 先把每组的总书架算好, 划出5组的总区间, 然后5组人员两人一组分头行动, 按打包数的信息用可擦洗记号笔把每类每包的包数写下书架上

上架:搬家公司搬运图书到目的地图书馆后搬运工人卸车, 图书馆工作人员解开麻袋根据已经标引好的分类架标对号上架, 卸车和开袋同时流水作业的方法, 工人卸完我们也基本把每捆书送到了书架上。待全部打包图书上到架上, 接下去解包整书, 放书立, 用酒精溶液擦去书架记号、搞卫生一气呵成。

四、人员的合理安排

挑选流通阅览部的业务骨干作为小组带头人, 每组强弱搭配2人先行到南平校区打扫图书入场前书库和书架卫生、用可擦拭水笔按打包包数写好分类架上标引作好图书入场准备, 4人留在南平指导物流有序装箱。

根据以往搬迁经验一个工作日可以完成的图书上架整理工作量80包, 共7794包约需100个工作量, 20个人需要5天完成, 熟练工一个工作日可完成最少100包的图书上架全部任务, 20个人员里有12个业务骨干, 15个到南平校区进行图书, 留下5人在福州本部指导搬家公司装车, 结果15个三天半里提早圆满完成了全部图书搬迁工作。

上一篇:村农技员工作总结下一篇:作文:让艾滋病远离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