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快乐延续

2024-06-19

让快乐延续(通用11篇)

篇1:让快乐延续

让快乐延续

——读《传递快乐的人》有感

快乐,是可以相互传递的,人人都愿意等待别人带给自己快乐,可谁来做传递快乐的人呢?在日本,有一位叫“清水龟之助”的邮差愿意当“传递快乐”的人。

只要是接受过清水龟之助的居民都十分喜欢他,因为他很快乐,而且他也愿意把快乐传递给别人。

就因为这样,他才能得到“终身成就奖”。以前得到这个奖项的人大都是“社会精英”,可这次却颁给一个普普通通的邮差。

清水龟之助凭着自己的快乐得到“终身成就奖”真是当之无愧呀!

快乐是每个人都可以拥有的。

有一次,我们班的一些奥数小能手去参加省里的小数报大赛。几个月后捷报传来,苏晓亮和殷婷宜同学不负众望,分别拿了一等奖和二等奖,当他们把这个消息告诉我们时,我不禁在心里为他们感到快乐。

看,其实让快乐传递是很简单的事,但是就要看你是否愿意传递了!如果每个人都像清水龟之助一样,那世界必将充满了欢声笑语。

同学们,让我们都去做一个传递快乐的小天使吧!这样,你也一定会成为下一个接受快乐的人!

篇2:让快乐延续

但无论是哪个样貌的恋爱,都是优美的。

是那些墨客,吟游歌者千百年间都在歌颂的巨大的情绪。

但是,我最喜好的,照旧细水长流,长相厮守的恋爱。

骨子里是一个传统的女子,如果择了一小我私家,便盼望能够与对方长相厮守,相濡以沫。

在我眼中最优美的情感莫过于云云。

记得听朋侪讲过她的外婆和外公之间的情感。

有钱田主的女儿喜好上了贫民家有才华的孩子,而毫无不测地便换来家属尽力阻挡。

然后,田主家的女儿,用断绝和家属的干系换来嫁给贫民家的孩子。

终究是天不负她,贫民家的孩子挣了一口吻。

在他们第一个孩子出生的那一年,做生意乐成,家景日益富裕。

朋侪说,两个老人家都60多70的人了,但却常常一声不吭地就两小我私家跑去旅游,隽誉其曰地说要过二人间纪。

宛如如今的这个期间总是有分外多的仳离,家暴,外遇的故事产生,让人忍不住就会想去质疑,岂非所谓恋爱就真的这么脆弱吗?多美的情感也抵不外时间的冲洗。

但是朋侪说,由于她的外公和外婆,她便信赖,这个天下,总会有地不老天不荒的优美情感,会有一小我私家,爱我,娶我,然后让幸福连续。

嫁个谁能过的好【2】

有人认为嫁一个有钱的人会幸福

事实真是如此吗

有钱的人必顶更多心思在工作上

也许你衣食无忧

每一天穿的富丽堂皇

但是你男人却长期在外打拼

你应对的却是空荡荡的房子

你真觉得幸福吗

有人说要嫁个帅气有魅力的人

帅气有魅力的人固然受人喜爱

及时他不会移情别恋

但是他魅力大

也挡不住别人的柔情似水

你一不留神

他可能就在外面给你树了好几面彩旗了

有人说嫁个一个本份老实的人

这样的人对你是一片真心

不会对其他女人有非分之想

但是他情商低

对生活不会太有激情

你得不到想要的赞美

其实无所谓嫁给什么样的人

只要你喜欢的

而对方也对你一片真心那就足够

你是为自己而活的

不是为他而活

不要把对生活的要求寄托在对方身上

最可靠的永远是自己

不期盼也就不会失望

不纠缠也就不会受伤

男人真正能给您的都不是长久的

自己内心生长出来的快乐才是一辈子的

为自己而活

那么不论嫁谁都能够过得很好

爱笑的`女孩【3】

我们只要是同学聚会,都说我还是笑的那么灿烂,说我有什么高兴的事。

其实我只是坚信爱笑的女孩会越来越年轻,还有运气也会变得越来越好啦,只是我自己的想法嘿嘿。

我以前的牙齿可白了,我天天晚上早晨都刷,但是好像此刻牙齿不太白了,哎呀呀,我想念我的白白牙啊。

昨日不是618吗,我给自己买了不少礼物,好尴尬啊哈哈哈!此刻我再追一部电视剧,讲述的事高中的上学时代。

我高中的时候比较胆小,乖乖女那种。

每一天我就喜欢坐在自己的座位上,特逗的是我喜欢发呆哈哈哈。

有时候就会突然看着一个地方,有一次被老师抓住了,太尴尬了。

还有一次我上课看下面,老师问了我“地上有钱?‘全班哄堂大笑,我顿时喷了出来,笑死我了,脸也红了。

高中时代还是很逗的,时光虽然短暂,但是我们那一堆几个关系好的,学的时候一齐进步,玩的时候也玩的痛快,都挺开心的。

来自不同的地方遇见你们,我很幸运,期望我们的关系一向很好。

联系不多,一年一次,这就很好了。

命运对我们不公,但是也没有对我们不薄啊,所以我们就应感谢命运,感谢自己的爸爸妈妈。

每一天乐观的应对自己的生活,照顾好身体,祝你们工作顺利哦!

篇3:爱,让生命延续

当看到一个个鲜活灵动的生命在顽疾的折磨下渐渐失去生机和气力, 常会扼腕痛惜生命的脆弱, 如弱柳扶风般不堪一击。生和死虽是一步之遥, 却阴阳两隔。直到遇到那对难忘的母女, 我才幡然发现看似脆弱的生命历经涅槃浴火后的重生, 竟蕴藏着如此巨大的力量, 竟是如此顽强!

这是发生在病房中一个真实的故事。

她年仅34岁, 脑出血并发脑疝, 深昏迷且有些烦躁, 刚怀孕30周, 这是她和丈夫结婚5年来的第一个孩子。清晨突然昏倒, 开始时意识尚清醒, 她紧紧抓着他男人的手, 反复嘱咐“万一我有个三长两短, 一定要看好咱们的孩子。”男人一直守在旁边, 抚摸着女人的额头说:“没事的, 没事的, 有我在, 你俩一定会挺住的, 我们还要等宝宝出生后照全家福呢!”

她的特殊病情牵动我们每一位医务人员的心。向家属交代, 病人颅内巨大量出血, 在临床的死亡率占98%, 胎儿又属未成熟儿, 即使冒着风险行剖宫产手术也难以成活, 母亲和胎儿都有生命危险。一旦出现危急情况需要抢救时, 大人和孩子到底优先选择哪一个, 需要家属的明确意见, 他却始终不肯直面现实, 只是重复着那句话:“她俩都不会有事的, 她知道我在等他们, 请你们尽力抢救, 拜托了!”“我们理解你的处境和内心感受, 但现实就是如此残酷, 这种二选一的抉择, 有时必须去直接面对, 无法逃避, 需要你冷静权衡的。”我们苦口婆心地劝慰男人。

终于, 他艰难地做出了“保大人”的决定。

尽管告知书上已签署了选择意见, 尽管选择将胎儿推向了生死边缘, 但如果有一丝希望, 我们仍会尽力去争取。

女人依旧烦躁, 一侧肢体胡乱舞动, 有时甚至不能进行常规的查体。医生特准家属穿戴好隔离服留在ICU病房。于是, 男人寸步不离地守在女人的床边, 有时轻唤着女人和孩子的名字, 有时给女人讲他们在一起时的快乐往事, 有时和护士一起帮女人翻身、拍背、按摩, 一次又一次, 不厌其烦地重复着无回应的交流……。

“不能放弃, 坚持, 一定要挺住!”我们在鼓励病人, 鼓励家属, 也在鼓励参加抢救的每一位战友。

奇迹的发生总是出人意料!

入院后第五天的凌晨, 病人异常烦躁, 腹部接着便出现了规律性宫缩。半小时后顺利生下一个女婴, 体重1100克, 经新生儿科和妇产科医务人员积极抢救, 女儿病情平稳转入儿科治疗。当男人兴奋地将孩子平安无事的消息告诉女人后, 女人的眼角竟流出了一滴眼泪。

女人的病情渐渐有了好转的迹象, 不再烦躁, 变得异常安静, 颅腔出血引流量也在减少, 有时会有一些睁眼、皱眉的动作, 我们如行走于漫漫深渊中, 终于看到了黎明前的一丝曙光。

女人在昏迷十天后完全苏醒!

男人每天不停地在女人和女儿两个病房间穿梭, 整个人却精神了许多。一个月后, 女儿痊愈出院, 女人病情也逐渐平稳, 因为要继续进行肢体功能锻炼, 转入了康复病房。

每次出院病人的上门回访, 我们都会去她家看望这对母女, 女儿很可爱, 也很乖, 现在已快两周了, 女人生活已能完全自理, 男人和女人比以前更加恩爱, 他们说, 爱让他们一家得以重生, 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重生后的每一天。

篇4:让生活向前,让快乐延续

The clatter2) of the spatula against the pan woke Kati that morning as it had every morning she could remember. The warm scent3) of freshly cooked rice also played a part, not to mention the smoke from the stove and the smell of crispy4) fried eggs. But it was the sound of the spatula hitting the side of the pan that finally broke into Kati's slumber5) and roused6) her from her dreams.

Kati never took long to wash her face and get dressed, and Grandpa joked that she just waved at the washbasin as she raced past. Grandma turned to look at Kati when she came into the kitchen. Grandma seldom smiled or greeted her. Grandpa said Grandma's smiles were so rare they should be preserved and canned for export overseas, like top-quality produce.

Kati ladled7) rice into a silver bowl. The white of the rice matched the freshness of the morning air as she cradled8) the rice bowl against her. The warm steam seemed to rise and fill her chest and her heart, which began to beat faster and harder as she set off at a run for the pier9). Grandpa was already waiting there—reading his newspaper, as always. A tray—containing curry10), vegetables, and fried fish, each dish in a small plastic bag—was beside him. With the addition of Kati's steaming bowl of rice, their daily merit11) offering to the monks was complete.

Before long came the sound of oars slapping the water, and the bow of a boat appeared round the bend. The vermilion12) robes of the venerable abbot13) added a flash of color to the morning. The abbot's pupil and nephew, Tong, flashed his teeth in a smile that could be seen from afar. Grandpa said Tong should join an acting troupe and go into comedy theater, his smile was so contagious14). Tong's smiles came straight from his cheerful heart, made for his lips and glistening15) eyes, and sent out ripples16) like a stone dropped in a pool, so that people around him were affected too.

Under the big banyan17) tree, Grandpa poured water from a little brass vessel onto the ground, completing the offering to the monks. Like a river flowing from the mountains to the sea, the water symbolized the merit they had earned and passed on to departed loved ones. Kati joined her prayers to Grandpa's and prayed silently that her own wishes would be granted.

Breakfast was waiting for them at home. They had a big meal like this every morning. Grandpa took the boiled vegetables with the pungent18) chili19) sauce, leaving the stir-fried vegetables and fried fish almost entirely to Kati. Grandpa avoided fried foods of all kinds. He complained behind Grandma's back that eating Grandma's cooking was like eating everything coated in varnish20), and that one day he would donate Grandma's pan and spatula to the army to melt down for a cannon for King and Country. If Grandma heard him, she'd make such a racket21) with her spatula and pan that it was a miracle they were still able to do their duty afterward.

那天早晨,锅铲在锅子里翻炒发出的锵锵声让凯蒂从睡梦中醒来,记忆中她每天早晨都是在这样的声音中醒来的。唤醒她的还有那刚煮熟的米饭散发出来的暖暖香味、炉子里飘来的轻烟和煎鸡蛋的鲜香味道。不过,最后闯进凯蒂的梦中将她唤醒的总是锅铲敲在锅沿上的那一声脆响。

凯蒂洗脸穿衣服的动作永远那么快,外公开玩笑地说她只是跑过洗脸池时朝它挥了挥手而已。凯蒂走进厨房时,外婆转头看了她一眼。外婆很少笑,也很少和她打招呼。外公说外婆的笑容是稀缺货品,应该储存封罐出口海外,就像那些质量一流的农产品一样。

凯蒂盛了些米饭在一个银碗里。她将饭碗抱在怀中,白色的米饭和早晨的新鲜空气融为一体。一股热腾腾的蒸气似乎从米饭中冉冉升起,充满了她的胸膛与心房。她出发向码头跑去,心脏跳动得更快更有力了。和往常一样,外公已经在码头一边读着报纸一边等她了。外公身边放了一个盘子,里面有咖喱、蔬菜和炸鱼,每一种菜都装在一个小塑料袋里。这些菜再加上凯蒂那碗热气腾腾的米饭,就是他们每天为和尚们准备的斋饭了。

不久,水上传来了船桨拍打水面的声音,接着,船头出现在水路的拐弯处。寺院住持身上朱红色的长袍为这个早晨增添了一抹明亮的色彩。童是住持的徒弟,也是他的侄子。他也站在船头,露齿而笑,大老远就能看见他灿烂的笑容。外公说童应该进剧团演喜剧,因为他的笑容太有感染力了。他的笑从他那颗快乐无忧的心而来,荡漾在弯弯的双唇和晶莹的眼睛里,像一颗石头扔进池塘一样激起层层涟漪,让身边的人也受到了感染。

在那颗粗壮的菩提树下,外公从一个很小的铜器中倒出一些清水,将它洒在地上,这就完成了给和尚们献祭的仪式。就像河流从高山流向大海,这些清水代表的是神对他们的恩赐,这些恩赐将随着渗透到地下的清水传递给他们已逝的至亲。凯蒂和外公一起祷告,静静地祈求她的愿望能够实现。

家里还有早餐在等着他们。每天早晨,他们都要享用一顿像这样的丰盛大餐。外公吃着蘸了红辣椒酱的白灼蔬菜,把炒青菜和炸鱼几乎都留给了凯蒂。外公拒绝吃一切油炸食物。他总是背着外婆抱怨说,外婆做的食物外面全都跟裹了一层漆似的,吃起来味同嚼蜡。他还说,总有一天他要把外婆的锅子和锅铲都捐给军队,让他们熔了做大炮,为国王和国家效力。如果外婆听到他这些话,肯定得拿起锅铲和锅子冲着外公挥舞敲打一番。如果事后锅铲和锅子还能各司其职,就真的是个奇迹了。

1.spatula [ˈspætjʊlə] n. 刮勺;刮铲

2.clatter [ˈklætə(r)] n. (硬物等落下或相撞时发出的)连续而清脆的撞击声

3.scent [sent] n. 香味,气味

4.crispy [ˈkrɪspi] adj. = crisp [krɪsp] adj. (某些蔬菜和水果)新鲜而脆生的

5.slumber [ˈslʌmbə(r)] n. 睡眠;微睡,小睡

6.rouse [raʊz] vt. 弄醒,叫醒

7.ladle [ˈleɪd(ə)l] vt. (用勺)舀;盛

8.cradle [ˈkreɪd(ə)l] vt. (放在摇篮里般地)抱(或背等)

9.pier [pɪə(r)] n. 凸式码头,突码头

10.curry [ˈkʌri] n. 咖哩

11.merit [ˈmerɪt] n. 【宗】(因行善获得的)功德

12.vermilion [və(r)ˈmɪliən] adj. [亦作vermillion] 朱红色的,鲜红色的

13.abbot [ˈæbət] n. 男修道院院长;大寺院男住持

14.contagious [kənˈteɪdʒəs] adj. (情绪等)感染性的,会蔓延开的

15.glistening [ˈɡlɪs(ə)nɪŋ ] adj. 闪耀的,反光的

16.ripple [ˈrɪp(ə)l] n. 涟漪,微波,细浪

17.banyan [ˈbænjən] n. 菩提树(产于印度、缅甸和亚洲其他各地,枝上生有气根,垂入土中,似树干,覆盖面积可达数英亩)

18.pungent [ˈpʌndʒənt] adj. (气味、味道等)有刺激性的,辣的

19.chili [ˈtʃɪli] n. (干)红辣椒;[常作chilli] <主英> 辣椒;甜椒

20.varnish [ˈvɑː(r)nɪʃ] n. 清漆,罩光漆;一层清漆状的沉积物

篇5:我不想让噩梦延续

“妈妈,这是哪里呀?怎么都是垃圾呢?为什么这里的水都是黑色的呢?”我寻着这可爱的声音望去,原来是一只小蝌蚪和她的妈妈在谈话呀。

“这里就是我们的家园,我们生活的地方呀!”妈妈回答说。

“妈妈,你骗人。这里哪是我们的家呀?”小蝌蚪不解的问。妈妈笑了笑回答道:“这条河叫蟠洪河,我们世世代代都生活在这里。只是现在……唉!”“妈妈,你叹什么气呀?”“这条河原来很清,很干净。后来人们不断地垃圾扔到这里,附近的工厂也直接把污水排放到这条河里,导致曾经的碧水变成了现在的污水。我们家的很多子孙都因此丧命了呢!”“妈妈,那人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呢?”“人们为了自己的利益,污染环境,使我们失去了自己的家园。孩子,我们赶快找一个干净一点的水坑吧!要不然也会生病致死的。”

第二天,小蝌蚪和妈妈去找吃的。游到靠岸的地方时,小蝌蚪看到一个三岁的孩子正向河里撒尿。小蝌蚪厌恶地说:“真恶心!”便捂着鼻子游开了。后来,它们来到一个水坑里准备休息一会儿。突然,一个巨大的像陨石般的东西向它们袭来,妈妈为保护小蝌蚪,自己被无情的砸中。小蝌蚪哭喊着叫着:“妈妈,你起来呀!妈妈,妈妈。人类啊!你们醒醒吧,你们为了自己的利益把我的家园毁坏了,把我的妈妈杀掉了。你们真的好无情呀!”

在哭喊中,我一下子惊醒了。原来这是一场梦啊!可是,梦醒之后,我却陷入了沉思。仔细想想,现在的蟠洪河水面上漂着垃圾,冒着咕咕嘟嘟的旗袍,刺鼻的气味更多的鱼虾死亡殆尽。难道,这就是人们常常挂在嘴边的“爱护水资源”吗?我靠在椅子上,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篇6:医生正能量,让奉献延续

医生正能量,让奉献延续

XXXX医院

xxx

正能量,我们往往会想到的是一个人产生了正能量,然后用自己的故事、自己的理念去感染到身边的人。在我们的工作生活中,各种压力扑面而来,正能量变得急切而必需,让我们更好地继续以后的生活。

我曾经在微信上看到一位96岁的老军医的事迹。鲐背之年,他没有选择与亲人共享天伦,而是选择了另一种人生——96岁的他仍奋战无影灯下,换取千万家的健康团圆。这位被老军医名叫为“吴孟超”,他创造了中国医学界乃至是世界医学肝胆外科领域的无数个第一,被称为中国肝脏外科之父。根据CCTV的朗读者,70多年来,他已经拯救了超过16000位患者的余生。他做了别人不敢做的事,也做了别人做不到的手术。他视一切名誉为尘烟,把治病救人当作自己的天职。这位老军医在百岁的年纪仍坚持每周做3台手术,而他坚持的原因之一——言传身教地再带一把年轻人,要培养更多人才,让以后的人继续往前走,攻克更多的难题。年轻的我们无法想象在他从医的75年里他经历了多少困难,舍弃了多少,又教育了、指导了多少的学生,这一切只为救活一个又一个的患者。这样的医生,这样的奉献精神,无法不感动亿万的国人,让我们为之哽咽。

像“吴老”这样的为这崇高职业奉献了自己一切的医生并不少,在我们的身边也不乏这样的从业者。他们每天工作十小时以上,从诊室忙到病房,来来回回几十圈,一天几台手术,像个超人一直跑来跑去的。一个月都没能休息几天,累的时候只能小睡一会,然后继续回到打满鸡血的状态。他们这样的奔波,这样的付出,收到的也许只是病人或家属的一句“谢谢”。但他们并没有后悔或者什么怨言,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操劳着,直到他们退休,甚至退休也继续着。

在如今网速无缝的时代,我们能了解关于“医生”的信息也越来越多了,能体谅、理解医生的患者越来越多。我们都知道,学医是很苦,很累的。他们从最美好的青春年华就开始他们漫长的路,没日没夜的背着各种名词,忍着几天吃不下饭的恶心面对各种“有血有肉”的场景,直到麻木。走出学堂以后,迎来数年的实习或者培训,攻克一个又一个从业资格才真正独立地走上岗位,奉献自己的所有的力量。在这段路上,也许他们没有好好地参与自己孩子的成长,也许他们不能长时间地陪伴家乡年长的父母或新婚的伴侣,再也许……

篇7:让云南精神在大旱中延续

有这样一个人,他

青春奉献做村官,事事专心善解难。百姓增收为己任,千般辛苦未曾安。连年大旱心如火,遍察源泉终有果。却恨清清水隔山,身先群众开山锁。力鼎山开梦欲圆,悲哉石落葬应全。

他就是抗旱英雄陶应全,华宁县青龙镇糯租村委会绿塘子村民组长。他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全村的建设,在大旱连年之际,为使全村人喝上水,他率领全村人斩荆棘,开山锁,把自己生命的最后一刻献给了村子的抗旱饮水工作。照片中的他,瘦小的个子,稍微有些内向的脸,流露的满是他对水的渴望和即将圆梦的喜悦。可就在全村百姓都将喝上甘甜的泉水时,却传来了噩耗,原本是连接幸福源泉的幸福槽却成了英雄的坟墓,照片上的美好回忆却成了英雄的绝影。

就这样,陶应全永远的离开了我们,在他短暂的生命里,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却用他生命的点点滴滴筑起了他生命的高度。他用短暂的人生书写了一段壮丽的篇章,留下了一块不可磨灭的丰碑。

2012年,又是一个干旱的年头,百年一遇的大旱让我们这片赖以生存的高原满目疮痍,干涸的河水,枯萎的草木,干裂的大地,旱魔无情的在高原上肆虐,云南儿女面临着的是一个前所未有的生存挑战,高原明珠正经历着发展历程中一个难以克服却又必须克服的难题。就在这灾难之际,却始终有一种精神在激励着云南的英雄儿女在灾难中,坚韧顽强,团结互助共度难关;这种精神在引导着将高原上的一切力量紧紧的团结到了一起,形成一股抗旱的伟大洪流;这种精神就是云南精神。

云南精神影响着所有生在高原,长在高原上的云南人,而云南儿女也在用他们的一生诠释着云南精神的真谛。

正如省委书记秦光荣同志批示所说:“看了华宁县青龙镇村民陶应全为村民引水遇难的报道,不禁心潮难平,感佩至深。陶应全是一个“一心为群众,很少照顾家。平时话不多,很有责任心。对人非常好,大家支持他。”的好组长,是农村基层干部的优秀代表,也是彰显“高远、开放、包容”高原情怀、“坚定、担当、务实”大山品质的云南精神的突出代表。”群众也这样评价他:“村里的红事白事,都有他的事;张家李家的事,他都管事。”我们把陶应全先进事迹内化于心,外践于行,发扬他坚定、担当、务实的大山精神,尽心尽力、鞠躬尽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勇于担当推进教育事业发展的重任。

陶应全同志为绿塘子、为群众贡献了很多,对家庭对自己却亏欠了很多。作为全村父老乡亲的当家人,他尽心尽责、鞠躬尽瘁,然而,作为六口之家的家长,他对家庭却亏欠得太多太多,既不能时刻在年迈父母身边尽孝,也难以为心爱的妻子分忧助力,更无暇顾及孩子的生活,为绿塘子村的发展、村民的幸福奔波劳累,用自己的生命谱写了忠于党的事业、忠于人民的壮丽篇章。我们学习陶应全同志,就要有职业的珍爱感和责任感,恪尽职守,倾心尽力作好自己的工作,努力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

英雄虽已长眠,但精神却在延续。在我们抗旱工作的这段时间里,就亲眼见证了太多太多的英雄。有抗旱送水的司机英雄,在长达几个月送水的过城中,一个人,一张车,一整天一整天孤独的穿梭在全乡最干旱的村落,跑遍了整个浦贝乡,他们到哪里,哪里就有水喝,哪里就有欢笑。有为了帮助村子寻找水源的村组干部,穿梭在山谷中,丛林里,穿坏了多少鞋,磨破了多少水泡,划破了多少伤口,却一如既往,不怨不悔。其实这样的英雄在我们身边还有很多很多,只要我们用心去发现,就会觉得英雄听起来很远,其实却离我们很近。

平平凡凡的人,真真切切的事,是他们,在大旱之际终其一生用行动和实践诠释着云南人的优良精神品质,诠释着云南人高远、开放、包容的高原情怀,坚定、担当、务实的大山精神!彰显着云南人精气神,信念坚定,像大山一样执着;扎实苦干,像大山一样根基牢固;不断进取,像大山一

样生生不息。

沉淀过去、始发现在、成就未来。云南精神,锤厉一世英雄;让这片神奇土地上生活的每一个人,长期以来汲取着日月的精华、高原的灵气、大山的秀美,孕育了聪慧乐善、海纳百川、追求卓越的精神品质,产生了杨善洲,陶应全,邓前堆等一批又一批的英雄人物;云南精神,孕育一方百姓;让长在这片土地上的百姓敦厚淳朴、勤劳勇敢,百折不挠;云南精神,富裕了一片高原,让这颗高原明珠在面临灾难之际却依然璀璨夺目。

篇8:让精彩延续到课堂之外

作为中学语文教育体系的四大系统之一, 作业系统长期以来受到研究者的忽视, 因此它的结构与编排也往往得不到编写者的重视, 在这种状态之下, 更多的一线教师给学生布置了机械作业, 无非就是机械的抄写, 机械的背诵, 这样的作业模式容易把学生引入“死抄, 死记, 死读”的误区, 那么如何走出这样的误区呢, 如何设置更为灵活, 更为学生喜爱的作业呢?

新课标根据语文课程改革与发展的时代要求, 提出语文新课程教材编写的一系列新理念, 打破了传统的语文教材观, 开拓了语文教材改革与建设的新视野。作为语文教材的四大组成系统之一的作业系统也必将以全新的面孔来应对课程标准。那么, 如何在语文作业的设计上来体现课标的大趋势呢?

一、要有明确的目标性

我想, 在目标性教学的大背景下, 我们的作业是否也应该讲求目标性练习呢?它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完整教学计划之一, 作业的目的是为了实现确定的教学目标, 语文课的最终教学目的就是培养学生会读、会听、会说、会写。具备一定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围绕这个总目标, 我们可以确定什么内容列入作业范围, 以及使用何种方法完成作业。

首先, 我认为要实现学生会听说读写的第一要素就是学生必须掌握大量的字词, 这是做一切事情的基石。所以我认为字词的抄写是必不可少, 光会抄还不够, 新修订的课标将写字提到一个新的高度, 而在历次的中高考试卷中都会出现一项写字分, 因此, 作为大背景之下的教育工作者也要考虑到学生的练字练习。

其次, 仅仅会读远远达不到我们语文教学的最终目标, 还要会写, 如何写得好, 是我们语文教师始终头疼的一个问题。无论是从欣赏还是写作的方面说, 读写都是一个积累的过程, 所以, 积累是学好语文的奠基石, 只有良好的功底与深厚的文学素养才会有良好的语感。所以从这一角度而言, 无论是读或是写, 都需要依靠课外大量的诵读。

再次, 在社会大发展的背景下, 人与人的交流变得日益的重要, 这一点从语文课本的编写发展历程就可窥知一斑。因此, 课后有必要让学生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而听这一点, 在周末节假日可以使学生娱乐的方式倾听《百家讲坛》《文坛揭秘》或辩论赛等, 一方面提高学生对口语交际的兴趣, 另一方面感受与人说话的中心与焦点。而与听密不可分的则是说, 交流时课标中的重要词汇, 关于这一点, 可以在作业设置上布置一些弹性稍大的练习, 比如:在节假日中向当地人了解当地的革命历史, 或从身边人的角度去看看这改革开放的变化等等。

二、体现作业的层次性

学生要因材施教, 所以作为学习体系之一的作业也要有适当的分层体现。

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兴趣点和擅长点, 根据学生不同的能力与兴趣, 分层性的作业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去考虑:

能力性区分

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有差异, 因此对于积累性的作业, 比如课外阅读量的积累上, 可以分成朗读、熟读、背诵等不同层次的要求;对于练笔性的作业, 除了在字数上的要求有所区别外, 我认为在写作内容上也可以做一些适当的区分, 如可以分成随笔 (即简单的有话就写) 和规定写作内容的练笔, 从而达到不同特点的学生都能有长足的发展。

(二) 趣味性设置

提倡作业的自主选择。其实在新课标下, 如何调动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很是让老师头疼。因此, 我尝试着让学生自己选择完成作业的内容与形式, 提高了他们参与的热情。

三、及时评价的有效性

作业是一面镜子, 能折射教师在教学上的失误或遗漏, 更能有效的反射出学生在接受知识时的缺漏。所以, 作业的及时批改与纠错, 以及后面的反思都是对于教学的完整性、价值有重要作用的。

四、结语

语文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 而语文作业的设置更是讲求艺术性与有效性, 我们应该顺应课改的潮流, 融入新的理念, 尝试新的方式, 将精彩延续到每一节课堂之外。

摘要:在新课标修订的大环境下, 我们的耳边不断的听到有人在呼吁要解放课堂, 解放学生, 要注重学习的多样化.似乎大家都把视线集中进了一个角落, 而忽视了我们要以何种方式, 何种教态, 何种手段去构造课堂, 但有一点是无法改变的, 那就是知识需要巩固。

篇9:让快乐延续

关键词:校园;无土;植物

G633.91

一、无土栽培生物兴趣小组成立背景

七年级生物“绿色植物需要水和无机盐”一节中介绍了无土栽培的概念,以往教师在上课时只是介绍无土栽培的概念、优缺点,大多列举一些无土栽培的例子。学生尽管有兴趣,但只停留在文字资料的了解,和收集相关资料的认知状态。

国家大力弘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什么?这样一个过去只存在于纸张上的名词,现在已悄然走进学生们的学习和生活中。从国家层面看,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从社会层面看,是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从公民个人层面看,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其实对于中学生来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键是要落实到日常学习生活中。

水培是无土栽培的一种常用形式,无土栽培就是不用天然土壤栽培植物的方法,其定义:凡是用除天然土壤之外的基质(或仅育苗时用基质,定植后不再用基质)为作物提供水分、养分、氧气的栽培方式均可称为无土栽培。由于无土栽培可人工创造良好的根际环境以取代土壤环境,有效防止土壤连作病害及土壤硝酸盐盐分积累造成的生理障碍,充分满足作物对矿质营养、水分、气体等环境条件的需要,栽培用的基本材料又可以循环利用,因此具有省水、省肥、省工、高产优质等特点。

二、无土栽培生物兴趣小组成立的意义

如果能让学生真正动起手来,亲自探索和体验无土栽培技术,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探索,将“死读书”学活学用,让我们学生的学习更具有实际意义。当我们成功种植出无土栽培蔬菜的时候,分享给老师给家人,何尝不是一种快乐和正能量的传递呢?让我们通过动手栽培植物,行动起来大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传递“正能量”的使者,让我们的学校充满着正能量。

(一)无土栽培技术是现代高科技农业技术,通过让学生亲自实践可触摸生物技术的时代脉搏,具有技术成熟、管理简单、成功率高、周期短、成本低、可观察等特点,中学生易掌握,具有可行性。

(二)无土栽培项目能够实现多重教育目标:

1.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2.德育渗透--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责任感。

3.能力培养--提高学生观察、思维、讨论、表达、合作、应变等多种能力,

提高动手操作的精细化、思考条理化程度。

4.锻炼意志品--整个周期约需七周时间,能培养学生坚持不懈、抗挫折的良好的意志品质。

5.增强环境意识--在无土栽培过程中,树立和强化了学生的环境意识。

(三)与学校社团工作结合

(四)在实践活动结束后,以此探究活动作为校本研修。

三、无土栽培生物兴趣小组探究活动的实施过程

(一)前期准备阶段

1.组内成员开会,了解本次探究活动的实施方案及目的,搜集关于无土栽培技术(水培法)的相关资料,充分了解和认识此项技术为后期活动做好准备。

2.集合学习领导及生物组的力量筹集论探究活动的实施方案。

3.水培装置的工作原理

这一套装置里面有个定时控制器的配件,定时控制器和水泵一起配合,装置末端有个排水口,用水管连到储夜箱,而水泵的水也是从储夜箱抽上去的,这样就形成一个循环,定时控制器每五分钟给水泵通电,水泵抽水到管体顶端,然后营养液管体从顶端流到末端,通过排水口,又回到储夜箱.以此循环。

4.蔬菜种子的选择及购买

由于无法控制光照,温度等条件,选择种子时应根据气候条件选择容易萌发的种子和叶类蔬菜种子。

5.营养液的配置

方法一:土壤浸出液

方法二:根据不同种类的蔬菜,按一定的浓度和比例可参考网络配置

方法三:直接购买营养液

(二)种植阶段

1.将购买好的种子提前萌发成幼苗

2.筛选出长势较好的幼苗,消毒,修根之后移至水培装置机。

3.每天观察蔬菜苗的生长情况,及时杀菌消毒,并清除腐根。

(三)成果展示阶段

将成熟植株在校园内展示,让更多的人了解无土栽培,让这项技术走进千家万户。

(四)撰写研究报告

将整个培育过程进行资料汇总,可撰写成研究报告发表。

四、结语

无土栽培兴趣小组既能让学生自己种出无公害的放心蔬菜,领略到当今世界最先进的无土栽培技术,体验自己动手种菜的乐趣,同时还增进师生间合作能力,促进学生动手能力的增强。因此,在初中生物教学当中应该努力推广无土栽培兴趣小组教学活动。

参考文献:

[1]向红,陈疏影,于虹漫,毛自朝. 植物生理学研究性学習实践探索[J].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1)

[2]吕桂云,吴晓蕾,高洪波. “无土栽培学”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 2012(04)

篇10:让快乐延续

中国啊——中国,几千年文化的积淀,铸就了您文明古国的称号。

而今步入现代,称号依旧。

古城啊——古城,多少年岁月的冲刷,磨灭不了您古城的印迹。

而今古城犹在,城市繁华。

酒泉啊——酒泉,千百现代建筑的矗立,改变了您古城的原貌。

而今文明问题,千千百百。

品德啊——品德,千万人每天的呼唤,却总有人打破古城的文明。而今不文明的行为,处处皆是。

文明啊——文明,多少句美妙的口号,不及那文明的一举一动。而今文明新风,愈刮愈烈。

我倡议啊——倡议,酒泉古都,延续文明。我们多一份文明,生活多一份精彩,社会多一份和谐,城市多一份魅力。

文明酒泉人人爱,你我参与更精彩。做文明市民,建文明酒泉。

古城涌动文明潮,争创全国文明市。

篇11:爱让生命延续(张乐先进事迹)

---舞阳县人民医院张乐先进事迹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总有一些人让我们难以忘怀,总有一份情让我们深受感动。张乐——舞阳县人民医院一名普普通通的护士,作为中华骨髓库第5564位、河南省第542位、我市第12位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近日,成功为上海一名5岁的白血病患者捐献造血干细胞,她用自己的义举为一位素不相识的患儿点燃了希望之火、传承着生命之花。

张乐同志工作中兢兢业业、任劳任怨,是一名优秀的护士;生活中开朗活泼、乐于助人,是一位热心公益、积极向上,富有强烈社会责任感和公德心的“80后”妈妈。多年来,她不仅在自己的岗位上出色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而且还积极投身公益事业,10余年间共累计献血1万多毫升,相当于两个正常成年人全身血液量的总和。2008年,当她了解到捐献造血干细胞可以挽救白血病患者的生命、而许多白血病患者因找不到合适配型无法得到及时治疗时,就毫不犹豫的立即报名登记,留下血样加入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成为一名光荣的志愿者。正如她自己所说:“只是一伸手,就可以使一个人免于死亡、一个家庭免于破碎。虽然配型成功只是十万分之一的概率,对于生命却意义重大。毕竟鲜血可以再生,生命不能重来”。

2016年1月,中华骨髓库工作人员告诉张乐,她与一位 1 上海5岁的白血病患儿造血干细胞初步配型成功,问她是否愿意捐献造血干细胞,张乐想都没想,当即就答应了,她的善举也得到了家人的大力支持。张乐的丈夫张中兴受舞阳县人民医院选派远在郑州进修学习,是一名儿科医生,对捐献造血干细胞的流程、原理都很清楚,当得知张乐配型成功后,就叮嘱她清淡饮食,加强锻炼,认真准备,以最佳状态进行捐献。接到通知第二天,张乐就赶到市区,在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陪同下做了一次全面检查。结果显示,她的身体符合捐献条件。

张乐说:“作为一名母亲,我非常理解这名患儿母亲的心情。我希望通过我捐献造血干细胞,给这个孩子带来生命的希望和延续,我挽救的不仅是孩子的生命,更是一个幸福的家庭。同时,我也想通过这种行为,给自己的孩子树立起榜样,希望他长大以后成为一个有爱心的人”。此次捐献造血干细胞对张乐来说也是在履行一份承诺,因为在成为中华骨髓库入库志愿者时,她就暗下决心,将来一旦和患者配型成功,一定要毫不犹豫地捐献。通过自己的行动去影响和带动周围的人,让社会充满爱的温暖。

张乐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充分展示了一名医务工作者的“医者仁心、大爱无疆”,不仅将自己的生命无限地延伸与放大,更在弘扬“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方面作出了表率和贡献。

2016年4月13日,张乐在家人、朋友和同事的陪同下捐献造血干细胞,鲜血从她的身体里缓缓流出,顺着管子慢 慢的、一点一点地流入一旁的血细胞分离机。通过运转的机器,张乐的造血干细胞将被分离出来,收集到储血袋中,成为挽救白血病患儿生命的“救命血”。

医学专家告诉她,由于这名白血病患者才5岁,接受她的造血干细胞后,将来这名小男孩不仅和她是同一个血型,两人的性格也会十分相似。

“希望我造血干细胞不会跟患者产生排异反应,孩子的人生才刚刚展开,愿他早日恢复健康。”

张乐同志的模范行为让许多同事为之感动,这是一份厚重的人间真爱,一种无私的奉献精神,不仅是个人良好素质的体现,更渗透着她对生命的深刻理解与无限关爱。

4月13日,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管理中心授予张乐“捐献造血干细胞”荣誉证书,河南省红十字会授予“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者荣誉证书”。随后,张乐收到红十字会转来的受助者妈妈的一封感谢信,信中这样写道:“虽然素不相识,但是您的大爱和无私奉献,给了我孩子重生的希望!也让我们全家恢复了正常的生活!我们全家感激您!祝福好人一生平安!”

上一篇:应聘学生助理自我介绍下一篇:护理人员安全警示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