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出台十项措施扩大内需

2024-06-23

国务院出台十项措施扩大内需(通用9篇)

篇1:国务院出台十项措施扩大内需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008年11月5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措施。

会议认为,近两个月来,世界经济金融危机日趋严峻,为抵御国际经济环境对我国的不利影响,必须采取灵活审慎的宏观经济政策,以应对复杂多变的形势。当前要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出台更加有力的扩大国内需求措施,加快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和灾后重建,提高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会议确定了当前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

一是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加大对廉租住房建设支持力度,加快棚户区改造,实施游牧民定居工程,扩大农村危房改造试点。

二是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农村沼气、饮水安全工程和农村公路建设力度,完善农村电网,加快南水北调等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加强大型灌区节水改造。加大扶贫开发力度。

三是加快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建设一批客运专线、煤运通道项目和西部干线铁路,完善高速公路网,安排中西部干线机场和支线机场建设,加快城市电网改造。

四是加快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事业发展。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加快中西部农村初中校舍改造,推进中西部地区特殊教育学校和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

六是加快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支持高技术产业化建设和产业技术进步,支持服务业发展。

七是加快地震灾区灾后重建各项工作。

八是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提高明年粮食最低收购价格,提高农资综合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补贴等标准,增加农民收入。提高低收入群体等社保对象待遇水平,增加城市和农村低保补助,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和优抚对象生活补助标准。

九是在全国所有地区、所有行业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鼓励企业技术改造,减轻企业负担1200亿元。

十是加大金融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取消对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限制,合理扩大信贷规模,加大对重点工程、“三农”、中小企业和技术改造、兼并重组的信贷支持,有针对性地培育和巩固消费信贷增长点。初步匡算,实施上述工程建设,到2010年底约需投资4万亿元。为加快建设进度,会议决定,今年四季度先增加安排中央投资1000亿元,明年灾后重建基金提前安排200亿元,带动地方和社会投资,总规模达到4000亿元。

会议要求,扩大投资出手要快,出拳要重,措施要准,工作要实。要突出重点,认真选择,加强管理,提高质量和效益。要优先考虑已有规划的项目,加大支持力度,加快工程进度,同时抓紧启动一批新的建设项目,办成一些群众期盼、对国民经济长远发展关系重大的大事。坚持既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又有利于推动结构调整;既有利于拉动当前经济增长,又有利于增强经济发展后劲;既有效扩大投资,又积极拉动消费。要把促进增长和深化改革更好地结合起来,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的配置作用;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

会议强调,尽管我们面临不少困难,但我国内部需求的潜力巨大,金融体系总体稳健,企业应对市场变化的意识和能力较强,世界经济调整为我国加快结构升级、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人才等带来新的机遇。只要我们及时果断采取正确的政策措施,把握机遇,应对挑战,就一定能够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新华网北京11月9日电)

篇2:国务院出台十项措施扩大内需

2016年12月29日,民政部官网发布了《财政部民政部关于通过政府购买服务 支持社会组织培育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导意见》提出了与社会组织相关的十项利好措施。主要包括:

不应对成立年限做硬性规定;社会组织可提出新增公共服务需求;新增购买服务30%以上由社会组织承接;购买服务合同最长可以设定为3年;可采取凭单制形式购买服务;专项推动社会组织能力建设;中央和地方继续安排专项资金;务实开展绩效评价,避免额外负担;采购限额和公开招标数额将提高;社会组织地位提升,与政府之间的关系在变化等。《指导意见》经国务院同意,由财政部、民政部联合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发布。

为了使这些利好政策尽快落实,社会组织的从业者们,关心公益事业的人们,赶紧转发扩散让更多人知道吧!利好一不应对成立年限做硬性规定

★政策:社会组织参与承接政府购买服务应当符合有关资质要求,但不应对社会组织成立年限做硬性规定。

对成立未满三年,在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按规定缴纳税收和社会保障资金、年检等方面无不良记录的社会组织,应当允许参与承接政府购买服务。

★点评:这一政策降低了社会组织参与政府购买服务的门槛。此前各地不仅对社会组织成立年限设限,还对评估等级有要求。新生的社会组织往往难以满足这些要求,而无法参与政府购买服务,而他们往往是最需要政府资金扶持的。利好二社会组织可提出新增公共服务需求

★政策:积极探索建立公共服务需求征集机制,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在发现新增公共服务需求、促进供需衔接方面的积极作用。

有条件的地方可以探索由行业协会商会搭建行业主管部门、相关职能部门与行业企业沟通交流平台,邀请社会组织参与社区及社会公益服务洽谈会等形式,及时收集、汇总公共服务需求信息,并向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反馈。

★点评:这意味着社会组织不再只是被动承接项目,而是可以通过一定途径将将新增公共服务需求纳入政府购买服务指导性目录,并进而生成具体的项目,再由社会组织承接。利好三新增购买服务30%以上由社会组织承接

★政策:要采取切实措施加大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的力度,逐步提高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的份额或比例。政府新增公共服务支出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安排的部分,向社会组织购买的比例原则上不低于30%。★点评:政府购买服务最初是向企业购买,作为后来者,社会组织能拿到30%以上的比例,意味着在分蛋糕时将更有话语权,也说明在政府眼中,社会组织的地位与企业相比在逐渐上升。

利好四购买服务合同最长可以设定为3年

★政策:对购买内容相对固定、连续性强、经费来源稳定、价格变化较小的公共服务项目,购买主体与提供服务的社会组织签订的政府购买服务合同可适当延长履行期限,最长可以设定为3年。

★点评:长期以来,政府购买服务项目周期多为一年,导致服务短期化、一次性化,社会组织没有充足的时间开展项目,设立长远目标,疲于奔命。此次《指导意见》终于有了明确突破。利好五可采取凭单制形式购买服务

★政策:对市场竞争较为充分、服务内容具有排他性并可收费的项目,鼓励在依法确定多个承接主体的前提下采取凭单制形式购买服务,购买主体向符合条件的服务对象发放购买凭单,由领受者自主选择承接主体为其提供服务并以凭单支付。

★点评:服务对象自主选择避免了购买服务时的各种“暗箱”,使社会组织可以用服务质量说话,杜绝了“劣币驱逐良币”现象的发生。

利好六专项推动社会组织能力建设 ★政策:加强社会组织承接政府购买服务培训和示范平台建设,采取孵化培育、人员培训、项目指导、公益创投等多种途径和方式,进一步支持社会组织培育发展。

建立社会组织负责人培训制度,将社会组织人才纳入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

鼓励在街道(乡镇)成立社区社会组织联合会,联合业务范围内的社区社会组织承接政府购买服务,带动社区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

★点评:这是通过政府购买服务间接促进社会组织发展之外,专门直接针对社会组织能力建设的具体措施,可以有专门资金支持。利好七中央和地方继续安排专项资金 ★政策:中央财政将继续安排专项资金,有条件的地方可参照安排专项资金,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支持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服务。

★点评: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涉及多个领域,并不专门针对社会组织。近几年,中央财政每年通过民政部部门预算安排2亿元专项资金用于支持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服务,对社会组织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作用。《指导意见》的这一规定意味着不仅中央财政专项资金会继续存在,地方也会加入进来。利好八务实开展绩效评价,避免额外负担

★政策:加强绩效目标管理,合理设定绩效目标及指标,开展绩效目标执行监控。畅通社会反馈渠道,将服务对象满意度作为一项主要的绩效指标,务实开展绩效评价,尽量避免增加社会组织额外负担。鼓励运用新媒体、新技术辅助开展绩效评价。积极探索推进第三方评价,充分发挥专业机构在绩效评价中的作用。★点评:在重视绩效评价的同时,强调尽量避免增加社会组织额外负担,绩效评估将更重实质而轻形式,纸面评价的比重将有可能降低。

利好九采购限额和公开招标数额将提高

★政策:研究适当提高服务项目采购限额标准和公开招标数额标准,简化政府购买服务采购方式变更的审核程序和申请材料要求,鼓励购买主体根据服务项目需求特点选择合理的采购方式。

篇3:国务院出台十项措施扩大内需

一、明确重点领域发展方向

节能产业。围绕满足工业、建筑、交通等重点领域节能增效需求, 提升高效锅炉自动化控制、低温烟气余热深度回收、非晶变压器、稀土永磁无铁芯电机等工业节能设备的技术水平;扩大CL建筑体系、节能门窗、新型节能墙体材料等绿色建材生产规模;加速新能源汽车产业化步伐, 提高节能汽车产量及占比。环保产业。围绕满足大气、水、土壤污染治理需求, 扩大平板式脱硝催化剂、高效电袋复合除尘器、空气净化器等大气污染防治设备、产品生产规模;加速膜材料和组件、高浓度难降解工业废水成套处理设备等水处理设备产业化;研发铬污染土壤治理修复技术, 开发全防全控智能环境监管系统。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围绕满足促进资源循环利用水平、提高资源产出率需求, 扩大汽车、风机、汽轮机旋转轴等机械零部件再制造产量;推广大型废钢破碎剪切和废旧电器破碎技术, 扩大再生资源、战略金属回收利用规模, 促进大宗固体废弃物、尾矿伴生矿综合利用及城市餐厨废弃物资源化、规模化利用。节能环保服务产业。围绕破解企业节能减排技术、资金、管理瓶颈制约, 推行合同能源管理、特许经营、综合环境服务等市场化新型节能环保服务业态。

二、培育骨干企业基地园区

培育骨干企业。选择技术先进、市场前景好、产品链条长的企业, 在要素保障、人才引进、资金扶持、项目审批、品牌培育等方面予以政策倾斜, 促其尽快成为具有较强竞争能力和带动力的骨干企业。到2017年, 培育年销售收入超5亿元的骨干企业30家。建设示范基地。鼓励再生资源回收基础好、聚集量大的地区, 依托龙头企业, 按照国家标准, 建设"城市矿产"基地, 实现再生资源规模化、高值化、清洁化利用。到2017年, 力争建成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3个以上, 形成再生产资源聚集加工能力150万吨/年。打造专业园区。坚持“有中生新”和“无中生有”相结合, 鼓励有一定产业基础的开发区, 把节能环保产业作为主导产业来培育, 实施建链、补链、延链、增链项目, 构建完善的节能环保产业链条, 带动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 打造园区的“升级版”。支持产业基础薄弱的开发区, 规划专业区域, 采取细化产业方向、明晰产业链条、实施专业招商和定向招商等措施, 建设产业聚集、特色明显、优势突出的节能环保专业园区。到2017年, 力争建设全国一流的节能环保专业园区5个, 实现销售收入1000亿元以上。强化动态管理。指导列入创建计划的企业、基地和园区, 制定创建方案, 明确目标、任务和时限, 并加强跟踪督导。建立“能进能出、优上劣下”的竞争机制, 对连续两年达不到年度目标的, 取消创建资格和相应优惠政策。缺额择优予以补充。

三、增强科技创新能力

提升自主创新能力。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 支持骨干企业建立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 研发钢渣高温余热回收、钢渣高值综合利用等急需、关键、共性技术和设备。对省内首个采用研发的共性关键技术、设备的示范项目, 优先申报国家节能环保专项资金支持, 必要时利用省内专项资金给予再补贴。建立技术创新联盟。在城镇生活污水垃圾处理、烟气脱硫脱硝、尾矿资源综合利用等重点领域, 鼓励骨干企业牵头建立政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节能环保技术创新联盟, 优先安排其承担省节能环保产业与资源环境技术研究应用重大专项项目和国家节能环保科技计划项目。构建节能环保服务体系。加快建设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公共机构, 为中小型节能环保企业技术创新和产业化发展提供政策、技术、资金支持。培育专业化节能服务公司、环保综合服务公司, 鼓励其采用合同能源管理、环境治理特许经营等模式, 为用能、排污企业提供设计、融资、改造、调试、运行、管理等“一条龙”服务。引进急需紧缺人才。围绕攻克省内急需的共性、关键性技术, 采取团队引进、核心人才带动引进、项目开发引进等方式, 面向国内外引进高层次、高技能、紧缺型人才。省级“巨人计划”和“百人计划”等人才开发扶持体系要向节能环保产业倾斜。支持各地建立各类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园区, 大力发展各类创新实践基地。各地各单位要落实好工资、住房、补贴等方面的优惠政策。

四、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拓市场引投资。加快实施节能、循环经济和环境保护重点工程, 扩大节能环保产品、设备、服务的消费和投资需求, 形成对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有力拉动。对市场急需且短期内难以自主开发的脱硫脱硝、大型袋式除尘、余压余热发电等设备及高性能脱硫剂、固废处理固化剂等产品, 采取以市场准入换企业落地的策略, 引进国内外知名企业在我省设厂, 形成节能环保产业新的增长点。招龙头建链条。加强与国内外优势企业对接, 瞄准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 大力引进中国节能环保集团等国内外有技术、有实力、有经验的大型企业集团为龙头, 带动上下游企业协作、配套, 构建完善的产业链条。抓服务保落地。推广固安管家式服务模式, 对每个引进项目、每个审批环节都要安排专人盯办到底, 使引进企业真正享受到“全程无忧”的服务。

五、鼓励使用本省产品

建立供需对接机制。定期组织召开供需对接会, 在装备、产品、技术、资金、服务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对接。在省内主要新闻媒体、专业网站上, 及时公布节能环保重点建设项目名录及相关设备、产品、技术需求, 促进供需双方的信息沟通。制定产品推荐目录。发布《河北省节能环保产业名优产品推荐目录》, 并适时更新。对采用推荐目录内产品的企业和项目, 在国家专项资金申报、省内专项资金安排、企业排污费返还时优先支持、适度倾斜, 在环保竣工验收上优先安排。推行统一采购政策。对国家、省财政资金支持的节能执法能力建设、环境监测体系及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中, 型号相近、批量较大的节能环保设备、产品, 推行省级统一招标、采购, 同质同价优先采用推荐目录内产品。

六、拓宽筹融资渠道

设立节能环保产业股权投资基金。以征收的惩罚性电费为依托, 委托省建设投资公司为持股人, 发起设立省级节能环保产业股权投资基金, 主要用于支持节能环保产业骨干企业、园区和基地建设。加快企业上市步伐。积极为企业和证券公司、投资机构搭建对接平台, 突出抓好固安迪诺斯环保设备等企业上市辅导, 推动企业在多层次资本市场上市挂牌。积极创新金融产品。推广特许经营权、未来收益权、收费权、排污权质押贷款, 综合利用承兑、保理、供应链等融资工具, 支持符合条件的节能环保企业发行企业债券、中小企业集合债券、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等, 增强直接融资能力。

七、加强财政资金扶持

积极争取国家专项资金。加大国家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及战略性新兴产业等专项资金申报力度, 对骨干企业、园区、基地的建设项目优先申报。更多争取国家专项补贴。组织风机、水泵、空压机、电机等生产企业申列国家节能产品惠民工程推广目录, 组织合同能源管理公司、治污设施运营公司申报国家备案资质和特许经营资质, 组织再生资源公司申报国家废旧电子电器回收资质, 争取更多的国家财政资金和补贴基金。用足用好省级专项资金。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项资金每年要安排1亿元以上, 支持骨干企业、园区、基地等重点项目建设;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等, 要逐年提高对节能环保产业的支持额度。

八、落实税收优惠政策

落实好所得税优惠政策。企业从事环境保护、节能节水项目所得, 节能服务公司实施合同能源项目所得, 实行三年免征、三年减半征收的优惠政策;企业购置并实际使用所得税优惠目录规定的环境保护、节能节水等专用设备, 其投资额的10%可以从企业当年应纳税额中抵免, 当年不足抵免的, 可以在以后5个纳税年度结转抵免;企业以《资源综合利用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规定的资源作为主要原料生产产品取得的收入, 减按90%计入收入总额。落实好增值税优惠政策。对通过资源综合利用认定, 企业销售自产生产原料中掺兑比例不低于30%的特定建材产品, 掺兑建 (构) 筑废弃物废渣、煤矸石比重不低90%的建筑砂石骨料免征增值税;企业销售自产的利用余热、余压或以垃圾为燃料生产的电力或者热力, 实行增值税即征即返政策;企业销售自产燃煤电厂及工业企业烟气脱硫生产的副产品, 部分新型墙体材料产品, 实行增值税即征即返50%的政策。

九、优先满足土地供应

积极落实用地指标。在土地利用年度计划中, 对30个骨干企业建设项目用地优先保障, 对5个园区内的建设项目用地重点保障, 对引进的、生产省内急需产品项目用地在省留用地指标中优先安排。放宽土地出让价控制。对省优先发展的节能环保产业项目, 建设用地容积率和建筑系数分别超过国家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40%以上、投资强度增加10%以上的, 在确定土地出让底价时可按不低于所在地土地等别相对应《全国工业用地出让最低价标准》的70%执行;现有工业用地, 在符合规划、不改变用途的前提下, 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增加容积率的, 不再增收土地价款。

十、提高行政服务水平

篇4:上海出台八项措施扩内需等

上海出台八项措施扩内需

2008年12月3日,上海出台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八项措施后,上海各区县、各部门积极行动,并取得了积极成效。

目前,上海已向国家上报了16个既体现国家战略,又对上海产业结构升级具有明显带动作用的产业项目,积极争取国家支持。近日,坐落在陆家嘴金融核心区域的“上海中心”正式开工;世界最大浮船坞——“中海峨眉山”号中海长兴修船基地建成投产;嘉定、奉贤、松江、金山等区也陆续开工了一批产业项目。

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方面,已批准设立了17家小额贷款公司,出台了《关于本市担保机构代偿损失实施补偿的暂行办法》实施细则,目前正在抓紧研究制定《上海市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办法》。

上海正在抓紧研究明年增加本市各类退休人员养老金、调整城乡低保标准等的政策方案;经济适用住房已启动建设343万平方米,全年开工建设面积将达400万平方米左右。

数·字

223家

落户上海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已累计达223家、投资性公司达178家。

300元

上海市出台鼓励企业节能减排政策,企业进行节能技术改造或进行合同能源管理,每节约1吨标煤补贴300元。

3853元

上海2007届大学毕业生平均求职成本为本科生1128元,高职生777元;而他们毕业半年后本科生平均月薪为3853元,高职生为2275元。

300万户

上海已有超过70万户家庭装上免费机顶盒,让家中模拟信号电视升级成了数字信号电视,用户覆盖面达中心城区30%。

焦点·上海

新年亮灯

“讨彩头”招徕人气

上海选择举行新年亮灯仪式的场所比以往年份大大增加,除了像南京路353广场、淮海路新天地和大上海时代广场这样的商业娱乐场所外,连一些星级酒店也借亮灯仪式来提升人气。上海酒店业有关人士表示,近来很多跨国公司和企业都取消了原定的年会和商务活动,客房出租率也出现下滑。为此,他们寄望于在酒店开业后的第一个圣诞节和新年来临之际,通过新年亮灯仪式“讨个彩头”,招徕人气。图为环球金融中心裙楼花坛中的LED灯光把满天的星光带到了路边。

人·事

“股市名嘴”孙成刚获刑

著名股评人士孙成刚被浦东新区法院以非法经营罪判处有期徒刑3年、缓刑3年,并处罚金50万元;判处其任董事长的弘信公司罚金120万元,依法没收违法所得。1992年即开始研究中国股市的孙成刚在证券资讯界有“名嘴”之称。

王妙兴涉嫌多项经济犯罪

篇5:国务院出台十项措施扩大内需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负责人9日就前不久出台的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一、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十项措施的重点是什么?

前不久,中央出台了关于当前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这十项措施重点是:(1)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加大对廉租住房建设的支持力度,加快棚户区改造工程,组织实施少数民族地区游牧民定居工程,扩大农村危房改造试点。(2)加快农村民生工程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实施农村沼气、饮水、通路、通电、通邮工程,加快南水北调等一批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加快完成大中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和大型灌区节水改造等任务,增加对优质粮食工程等方面的投入。(3)加快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推进京沪高速铁路、石家庄至武汉等一批客运专线建设,包头至西安铁路扩能等煤运通道建设以及贵阳至广州、南宁至广州等资源开发性西部干线铁路建设,重点解决国家高速公路网“断头路”和省际高速公路的连通问题,加快中西部支线机场和西部干线机场建设,加快城市电网改造。(4)加快医疗卫生、教育、文化等社会事业发展。支持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计划生育服务体系等建设,支持中西部农村初中校舍改造、中等职业教育和特殊教育发展,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和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5)加快节能减排和生态建设工程。加快城镇污水治理、垃圾处理设施、污水管网和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工程建设,加强重点防护林和天然林保护工程建设,加快国家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循环经济和重点流域工业污染治理工程建设。(6)加快自主创新和产业结构调整。重点支持自主创新和高技术产业化,加快产业技术进步,大力发展服务业。(7)加快灾后恢复重建各项工作。(8)提高居民收入特别是农民和城乡低收入群体收入。(9)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10)加大银行信贷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

二、今年第四季度1000亿投下去,今后两年要投入4万亿,这是一个什么概念? 中央提出,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农村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生态环保、自主创新等方面建设和灾后恢复重建,到2010年底约需投资4万亿元,中央拟安排1.18万亿元左右,带动地方和社会投资共计4万亿元。今年第四季度在原计划基础上,先增加安排中央财政资金1000亿元。

按照中央要求,优先安排已有规划的项目,加大支持力度,加快工程进度,抓紧启动一批新的建设项目。比如,廉租住房建设,需要解决700多万户城镇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今年原计划安排20亿元中央投资,可以补助20万户左右的廉租住房。此次廉租住房建设在原计划基础上再增加安排了75亿元,这样,可以大大缩短廉租住房的建设工期,尽快解决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问题。

三、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农村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生态环保、自主创新等方面建设和灾后恢复重建,到2010年底约需投资4万亿元。这4万亿元分别安排情况如何?

4万亿元分别安排情况是: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约2800亿元,加快建设农村民生工程和农村基础设施约3700亿元,加快建设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约18000亿元,加快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事业发展约400亿元,加快建设生态环境工程约3500亿元,加快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约1600亿元,加快灾后重建约10000亿元。

四、此次扩大投资会不会引发重复建设、破坏环境、产能过剩等问题?

此次扩大投资强调要从源头上防止出现重复建设、破坏环境和产能过剩等问题。第一,突出重点,科学确定投资方向。一是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大对“三农”、保障性住房工程、社会事业等方面的投入力度,把公共资源配置更多地向群众直接受益的方面倾斜。二是用于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推动铁路、公路、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增强经济发展后劲。三是加强薄弱环节建设,改善生态环境,加快灾后恢复重建。以上都是需要尽快加大投入的领域,是扩大内需的潜力所在。其中既没有用于生产能力过剩领域的投资,更没有“两高一资”方面的投资。对这些方面加大投入,不会形成低水平重复建设。第二,严格管理,按建设程序选准选好项目。一是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和市场准入标准,防止出现不合规的投资项目。二是以规划为指导,组织实施项目建设,确保规划目标顺利完成。三是严格执行建设用地、环境评价和节能减排的有关政策和要求,把好项目审核关。

五、如何有效防止项目建设过程中出现腐败问题和“豆腐渣工程”?

第一,明确工作要求。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印发了《紧急落实新增1000亿元中央投资工作方案》,在管理责任、组织实施、确保工程质量、强化监督等方面,提出相应管理要求,确保投资安排工作有序、有效开展。第二,细化落实责任。中央项目的责任主体是有关行业主管部门和中央企业,地方项目的责任主体是省级人民政府。各责任主体对所属项目的投资安排、项目管理、资金使用、实施效果负总责。第三,实行公开操作。项目安排按照公开、透明、有效的原则,充分协商、共同研究,确保投资和项目安排工作的科学性和时效性。严禁新增投资用于不符合规定投向、不符合管理要求的建设项目,严禁截留挪用、滞留不用和浪费建设资金。第四,严格遵循建设程序。项目建设要符合项目审核、土地、环评、节能等管理要求,落实好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管理制。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第五,加强监督检查。中央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政策落实检查工作领导小组,陆续派出24个检查组分赴有关地方对新增中央投资项目进行全过程监督检查。对项目资金、质量、进度等方面出现的问题,将依法依规严肃查处。

六、中央提出4万亿元投资需求,地方提出10多万亿,两者是什么关系?

4万亿元是指此次新增1000亿元中央投资安排的六个方面和灾后重建所涉及到的项目,到2010年底约需总投资规模,其中中央拟安排1.18万亿元左右。地方提出的投资数据,是有关地方根据新增中央投资安排的方向并结合本地实际,提出的今后一段时期本地区建设项目投资规模。

从投资内容看,4万亿元投资集中安排于保障性安居工程,农村民生和农村基础设施,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事业,生态环境工程,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等六个方面和灾后重建。地方提出的投资数据涉及的范围要宽一些,有的包括了电厂、煤矿、工业项目,有的包括了商品房、经济适用房等,有的还包括了地铁、公交枢纽等城市基础设施。各省数据涉及的范围也不尽相同。从实施时限看,4万亿元投资是指2010年底前的投资需求。一些省份提出的时限不尽相同,有的是今后两年,有的是三年,有的是未来五年。总之,两者在口径上是不一样的,但会有重叠的部分。

七、中央投资具有导向性,如何引导地方投资跟着中央的方向走?

地方投资要符合以下要求:一是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各地要全面理解和准确把握中央精神,在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中,要把科学发展观的各项要求落到实处。二是要严格执行国家有关产业政策,不符合产业政策和市场准入标准的项目,不能上马。三是要按照规划办事。以各项建设规划为依据,用规划来引导资金投向,有序开展项目建设。四是要按照建设程序办事。严格执行项目审核、建设用地、环境评价和节能减排的有关政策和要求。银行加强审贷管理。在上述措施的有力保障下,各地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切实做好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各项工作。

发改委专家答疑四万亿元投资

为了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国务院推出了扩大内需的十项措施,加大投资力度,初步匡算,到2010年将完成投资4万亿元。消息一经发布,各界纷纷叫好,认为是缓解困难的及时雨。不过,疑虑也从这时产生,而且在兴奋之余有所增大。4万亿元能不能用好?怎样用好?大家在心里面都打了个问号。为此,本刊记者采访了国家发改委投资研究所所长罗云毅。

记者:十项措施中,重点是保障性住房、农村基础设施、医疗、教育等领域投资,在这些项目中,社会资金愿不愿意进入,怎样调动它们进入?

罗云毅:我认为首先应该对这些投资项目做一个区分,有的是纯公益性质的,比如农村的基础设施、医疗教育的基本建设,等等,这些领域没有盈利,社会资金当然不愿进入,而且也不应进入。政府和市场要有分工,不能违背市场规律,这是用好4万亿元的一个原则。比如国有银行,还是要让它按照市场规则运作,不能搞强制。当然,中央政府可以借钱,发行国债,社会资金由此可以间接地进入上述领域。

对于不是纯公益的项目,比如保障性住房建设,政府可以一定的优惠政策,引导社会资金进入建设,这是可行的,也是需要的。还有一些领域,比如铁路建设,原则上允许多渠道资金进入,但实际中存在困难,需要破除垄断,需要改革。

另外,我国当前经济处于下行通道中,企业投资意愿在下降。这种情况下,国家加大投资是为了弥补企业投资的不足,对民间投资不存在挤出的问题,相反会产生拉动作用,比如水泥、钢材等相关产业将获得发展机会;同时,增值税改革也会刺激企业的投资意愿。

记者:有一种感觉是中央松一寸,地方可能会松两寸,这种情况下,怎样防止重复建设?防止“两高一资”等产业重新抬头?防止各地跑马圈地的现象出现?

罗云毅:这确实是一种普遍的担心。中央对这些问题也非常重视,派出了由纪检监察、审计、财政、发改委等部门组成的20多个联合督查组分赴地方,对中央投资项目进行全程监督检查,严防投资用于不符合规定投向、不符合管理要求的建设项目。

除此之外,我们本来还有规章制度,对于项目报送、审核、论证、批准都有一套程序。现在,这套程序没有变,只是审批加快了速度。另外,一些项目其实前期已经通过了论证,现在只是加快了落实资金、开工建设的速度,这些项目也不存在上述的问题。

当然,这次投资的力度很大,各地都认为这是一个加快建设的机会,在思想上可能科学发展这根弦有所放松。因此,这个时候必须要旗帜鲜明地表态,就是不能违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这是用好4万亿元投资的又一个原则。为此,必须坚持土地、环境、劳动等政策的独立性,不能说要加大投资,这些政策就松一松。

记者:怎样保障民生投入用到该用的地方?地方政府似乎更热衷于产业投资,是否与民生投入相矛盾?

罗云毅:这次扩大投资的重点领域之一就是民生项目。从现在的资金分配看,是地方先把民生项目报到中央,审核通过后,中央把钱给你,只能用在这个项目上,因此,只要审批按照规章、按照程序进行,然后监督到位,民生投入是有保障的。

地方政府愿意投资产业项目,因为这些项目对地方GDP也好,财政也好,贡献都很大,这没有什么可非议的。当然,前面说了,产业投资要不违反土地、环境、劳动等政策。至于说是否与民生投入相矛盾,我认为问题应该也不大。据我所知,地方政府的产业项目主要是招商投资,本身并不占用财政资金,而民生投入主要是从财政资金里面出。

记者:如何处理好扩大投资与拉动消费的关系?以前就存在投资、消费不平衡的问题,这次这么大投资会不会使这种不平衡加剧?

罗云毅:确实,这次主要还是使用扩大投资来刺激经济,主要是因为国际金融危机短期内对我国的影响加大,外需下降很多,如果不及时有力地采取措施,国内经济可能“失速”,增长大幅下滑。这个时候,只有投资,拉动经济增长见效快、力度大,而消费不可能快速启动,你的收入增加了,可能去存银行,政府干涉不了。所以还得靠扩大投资。

同时,扩大投资与启动消费并不矛盾。项目一上马,一些工厂跟着就运转起来了,于是工人就有了工作,有了收入,消费自然也多了。另外,需要注意的是,这次投资的重点是民生和基础设施,从长期看对形成消费能力都很有帮助。

其实,国务院推出4万亿元投资的时候,已经考虑到这个问题,要求投资要“既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又有利于推动结构调整;既有利于拉动当前经济增长,又有利于增强经济发展后劲;既有效扩大投资,又积极拉动消费”,十项措施是有针对性的,因此,必须坚持按既定的方向进行投资,重点推进民生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这样就可以避免很多问题。

至于说投资和消费的平衡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不是投资规模大小带来的。即使4万亿元投资用好了,有些问题可能还是存在。因此,我们不仅要用好4万亿元投资,我们还有其他的事情要做。比如完善收入分配政策和社会保障制度,这个做好了,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投资和消费不平衡的问题。

记者:现在都说“跑部钱进”,也确实这样,不管中央还是地方,很多时候都要去争取才能获得资金,这种情况下,怎样保障项目资金在分配和使用上的效率和科学?

罗云毅:“跑部钱进”是一个现象,现在社会上有一些议论,要客观分析。中央政府拿钱支持地方政府搞项目,要求地方政府汇报、说明项目情况,然后中央政府按一定程序和规则进行审核,这是很正常的;各地都希望能从中央政府获得更多支持,这也很自然。所谓“跑部钱进”,并不必然就是跑到发改委来走后门、搞腐败,也不是说你这个地方的领导跑得多就可以多拿一点资金。现在这个过程在某种意义上与企业争取银行贷款相似。所以,只要按照规则办事、监督到位,“跑部”不一定就产生腐败。

当然,不发生腐败只是第一步,要保障资金在分配和使用上的效率和科学,还要使资金在各个领域的分配比例有合理性。这一点,中央在进行统筹安排,主要用在保障性住房、农村民生工程、重大基础设施、节能减排、生态环境、灾后重建和教育、医疗等项目。

接下来,到每一个具体的领域,比如水利建设,有1000亿元的资金,而各地报上来的项目可能超过2000亿元,这时候,这些项目就按照轻重缓急排队。就这一次来讲,因为要求“出手要快”,因此,还要看项目前期准备工作情况。一些地方准备工作做得好,项目论证充分的,就有更大可能得到资金支持。

篇6:国务院出台十项措施扩大内需

2010-11-21 06:43:00 来源: 今日早报(杭州)跟贴 0 条 手机看新闻

必要时将对重要的生活必需品和生产资料实行价格临时干预措施

国务院出台16项措施稳定消费价格

必要时将对重要的生活必需品和生产资料实行价格临时干预措施

早报讯 国务院办公厅20日通过中国政府网发布《国务院关于稳定消费价格总水平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的通知》,要求各地和有关部门及时采取16项措施,进一步做好价格调控监管工作,稳定市场价格,切实保障群众基本生活。

16项措施稳定消费价格

《通知》指出,为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各地区、各部门要及时采取有力措施,坚持扶持生产、保障供应与抑制不合理需求相结合,实施短期应急措施与建立长效机制相结合,理顺价格关系与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相结合,维护企业正常经营活动与打击价格违法行为相结合,以经济和法律手段为主,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进一步做好价格调控监管和稳定市场价格工作。

上述16项措施包括:大力发展农业生产、稳定农副产品供应、降低农副产品流通成本、保障化肥生产供应、做好煤电油气运协调工作、发放价格临时补贴、建立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继续落实规范收费的各项规定、积极稳妥推进价格改革、规范农产品经营和深加工秩序、加强农产品期货和电子交易市场监管、健全价格监管法规、加强价格监督检查和反价格垄断执法、完善价格信息发布制度、切实落实“米袋子”省长负责制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建立市场价格调控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全面保证居民“菜篮子”供应

《通知》要求有关部门和各地切实加强蔬菜种植基地和蔬菜大棚建设,南方省区和有关蔬菜主产区要抓好冬季蔬菜的生产,中央和地方各级财政给予必要的支持;各地尤其是城市人民政府要扩大速生蔬菜生产规模,增加越冬蔬菜供应。加强冬季粮油生产田间管理。完善糖料收购价格政策和利益共享机制,稳定榨糖企业生产。

为稳定农副产品供应,《通知》要求各地区保持地方储备粮油的投放力度,落实小包装成品粮油储备制度。有关部门要继续把握好中央储备粮、油、糖投放和轮换的节奏、力度,保障市场供应。城市人民政府要提前做好小包装成品粮油和越冬蔬菜等农副产品储备工作,加快蔬菜批发市场、社区菜店和冷链物流建设,提前做好粮食、食用油、蔬菜等应急保障预案。铁路部门要做好新疆棉花调运工作。

为降低农产品流通成本,《通知》决定,自今年12月1日起,所有收费公路对整车合法装载鲜活农产品的车辆免收通行费;少量混装其他农产品以及超载幅度在合理计量误差范围内的鲜活农产品运输车辆,比照整车合法装载车辆执行;将马铃薯、甘薯、鲜玉米、鲜花生列入绿色通道品种目录。各地区要进一步规范和降低集贸市场摊位费和超市进场费。

根据情况发放临时价格补贴

《通知》要求各地区根据实际情况,对优抚对象、城乡低保对象、农村五保供养对象发放价格临时补贴。对财政有困难的中西部地区,由中央财政给予适当补助。按照隶属关系,增加对大中专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学生食堂补贴,各大中专院校要保持学生食堂饭菜价格基本稳定。切实安排好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的生活。

《通知》要求各地根据基本生活费用价格指数变动情况,尽快建立和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失业保险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逐步提高基本养老金、失业保险金和最低工资标准。

必要时,实行价格临时干预措施

《通知》强调,有关部门和地方要把握好政府管理价格的调整时机、节奏和力度,对已经确定的调价方案,要充分考虑社会承受能力,完善配套措施,审慎出台。必要时对重要的生活必需品和生产资料实行价格临时干预措施。

《通知》要求尽快出台《政府制定价格成本监审条例》,强化成本监管。抓紧修订《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将捏造、散布涨价信息的行为纳入价格监管范围,增强处罚的针对性,加大处罚力度;强化价格监管力量,重点打击恶意囤积、哄抬价格、变相涨价以及合谋涨价、串通涨价等违法行为,严厉查处恶性炒作事件,维护市场和价格秩序。

有关部门将加强价格监测预警,建立健全价格新闻披露机制,及时公布市场价格情况,客观分析价格变动趋势,准确阐释价格政策,澄清不实报道,稳定社会预期。

篇7:国务院出台十项措施扩大内需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一季度,全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为10.7%,但民间固定资产投资5.3万亿元,同比名义仅增长5.7%,增速落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个百分点,增速比前2月回落1.2个百分点。而从历年数据来看,2013―2015年的36个月里,民间投资增速一直都高于全社会投资增速。但今年以来,民间投资与全社会投资开始分化,民间投资增速一路下滑,从2015年同期的13.6%急速跌落至5.7%,而2013年,民间投资增速曾经达到23.1%。

此现象引发了高层关注。国家发改委5月12日召开发布会表示,将采取包括进一步放宽民间资本市场准入、加强和改善政府服务、营造公平竞争的投资环境等七项措施努力稳定民间投资。而就在最近,国务院派出专项督查组,对促进民间投资政策落实情况开展专项督查。与此同时,包括浙江、湖南、陕西等多个地方近日都推出了多种方案吸引民间投资的政策,这其中不仅包括放宽准入渠道,更在PPP方面大规模发力。

综合媒体采访的多名专家观点,民间投资增福出现下降原因有:首先,一季度受季节因素影响,经济普遍承压,而以基建为抓手的稳增长措施又主要通过国企发力,民企承压更为明显;其次,过去民间固定投资都主要集中在一些传统产业,传统产业的回落以及新领域开拓缓慢也成为重要原因;再者,民间资本更关注资本的风险和收益率,在未来市场经济情况不明朗的情况下,企业家的投资相对更谨慎保守。

为应对紧迫和急速下滑的民间投资,国务院最近两次常务会议都连续作出了部署:围绕国务院2014年出台的关于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投资的相关文件落实情况,选择部分地区进行督查,同时开展第三方评估;再次提出将投资项目开工前的报建审批事项由65项减至42项,其中规划许可、市政设施建设等24项审批整合为8项,并保留涉及环保等方面的法定审批事项。

篇8:国务院出台十项措施扩大内需

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发布《国务院关于稳定消费价格总水平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的通知》, 要求各地和有关部门及时采取16项措施, 进一步做好价格调控监管工作, 稳定市场价格, 切实保障群众基本生活。

上述16项措施包括:大力发展农业生产、稳定农副产品供应、降低农副产品流通成本、保障化肥生产供应、做好煤电油气运协调工作、发放价格临时补贴、建立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继续落实规范收费的各项规定、积极稳妥推进价格改革、规范农产品经营和深加工秩序、加强农产品期货和电子交易市场监管、健全价格监管法规、加强价格监督检查和反价格垄断执法、完善价格信息发布制度、切实落实“米袋子”省长负责制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建立市场价格调控部际联席会议制度。●

篇9:国务院出台十项措施扩大内需

会议指出,搞活流通是促进消费,扩大内需的重要切入点。必须进一步完善政策,采取有力措施,积极扩大国内消费,切实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一要健全农村流通网络。明、后两年再新建和改造一批农家店和农村商品配送中心,增加配送品种,增强综合服务功能。在重点销区和产区新建或改造一批农产品批发和农贸市场,搞活农产品流通,促进农民增收。二要进一步扩大品种,加大“家电下乡”推广力度。中央财政再增加补贴,并根据各地农村需求,选择和增加补贴品种。要保证下乡家电的质量,搞好售后服务。三要完善城市社区便民服务设施,选择一批菜市场进行标准化改造,满足居民便利消费、放心消费需要。四要促进城市耐用品消费升级换代。规范并大力发展旧货市场,加快不同收入群体联动消费。鼓励生产和零售企业开展“收旧售新”、“以旧换新”,带动新产品销售和资源节约。五要促进流通企业发展,降低消费成本。支持大型流通企业跨区域兼并重组,增强经营优势,降低成本,让利于消费者。支持中小商贸企业发展,金融机构要制定差别化的授信条件,解决中小商贸企业贷款抵押问题。六要积极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大力促进节假日和会展消费,促进消费升级。七要加强流通企业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切实提高食品安全保障能力。为支持流通业发展,2009年中央财政将增加农村物流服务体系发展专项资金和促进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规模。

会议研究确定了缓解出口企业困难,保持对外贸易稳定增长的政策措施。一是加大财税政策支持力度。提高部分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高的机电产品出口退税率。适当扩大中央外贸发展基金规模。二是稳步推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调整加工贸易禁止类和限制类目录,将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不属于高耗能、高污染的产品以及具有较高技术含量的产品从禁止类目录中剔除,将部分劳动密集型产品和技术含量较高,环保节能的产品从限制类目录中剔除。鼓励加工贸易向中西部转移,在部分重点承接地增加保税物流功能。完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功能,引导先进制造业和现代生产型服务业入区发展。三是改善进出口金融服务。适当扩大政策性银行出口买方信贷,鼓励商业银行开展出口退税账户托管贷款业务,扩大保单融资规模,缓解中小外贸企业融资困难。对广东和长江三角洲地区与港澳地区、广西和云南与东盟的货物贸易进行人民币结算试点。四是扩大国内有需求的产品进口。重点增加先进技术、关键设备及元器件和重要能源原材料等产品进口。五是促进投资和贸易互动。鼓励外资投向高新技术,节能环保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国际服务外包,将苏州工业园区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有关税收试点政策扩大到国家认定的服务外包基地城市和示范园区。六是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海关和出入境检验检疫实行24小时预约通关,2009年继续减免出口农产品的出入境检验检疫费,降低出口纺织、服装产品检验费用。七是加强和改善多双边经贸关系,积极化解国际贸易摩擦,妥善处理出口产品质量安全问题,营造良好国际环境。支持企业开拓新兴市场。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国务院出台十项措施扩大内需】相关文章:

国务院05-15

国务院决定04-17

国务院汇报05-17

国务院会议范文05-19

国务院批复范文05-19

国务院通知范文05-19

国务院戒毒条例05-11

国务院拆迁通知06-13

国务院批复海口06-20

班组建设国务院06-24

上一篇: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个人学习计划与目标下一篇: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