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选修三知识点

2024-06-29

高中化学选修三知识点(精选6篇)

篇1:高中化学选修三知识点

原子结构与性质.

认识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状态,了解电子云、电子层(能层)、原子轨道(能级)的含义.

1.电子云:用小黑点的疏密来描述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出现的机会大小所得的图形叫电子云图.离核越近,电子出现的机会大,电子云密度越大;离核越远,电子出现的机会小,电子云密度越小.

电子层(能层):根据电子的能量差异和主要运动区域的不同,核外电子分别处于不同的电子层.原子由里向外对应的电子层符号分别为K、L、M、N、O、P、Q.

原子轨道(能级即亚层):处于同一电子层的原子核外电子,也可以在不同类型的原子轨道上运动,分别用s、p、d、f表示不同形状的轨道,s轨道呈球形、p轨道呈纺锤形,d轨道和f轨道较复杂.各轨道的伸展方向个数依次为1、3、5、7.

2.(构造原理)

了解多电子原子中核外电子分层排布遵循的原理,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1~36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1).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特征可以用电子层、原子轨道(亚层)和自旋方向来进行描述.在含有多个核外电子的原子中,不存在运动状态完全相同的两个电子.

(2).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理.

①.能量最低原理:电子先占据能量低的轨道,再依次进入能量高的轨道.

②.泡利不相容原理:每个轨道最多容纳两个自旋状态不同的电子.

③.洪特规则:在能量相同的轨道上排布时,电子尽可能分占不同的轨道,且自旋状态相同.

洪特规则的特例:在等价轨道的全充满(p6、d10、f14)、半充满(p3、d5、f7)、全空时(p0、d0、f0)的状态,具有较低的能量和较大的稳定性.如24Cr Ar]3d54s1、29Cu Ar]3d104s1.

(3).掌握能级交错图和1-36号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式.

①根据构造原理,基态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遵循图⑴箭头所示的顺序。

②根据构造原理,可以将各能级按能量的差异分成能级组如图⑵所示,由下而上表示七个能级组,其能量依次升高;在同一能级组内,从左到右能量依次升高。基态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按能量由低到高的顺序依次排布。

3.元素电离能和元素电负性

第一电离能:气态电中性基态原子失去1个电子,转化为气态基态正离子所需要的能量叫做第一电离能。常用符号I1表示,单位为kJ/mol。

篇2:高中化学选修三知识点

内容:离子键――离子晶体

1.理解离子键的含义,能说明离子键的形成.了解NaCl型和CsCl型离子晶体的结构特征,能用晶格能解释离子化合物的物理性质.

(1).化学键:相邻原子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化学键包括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

(2).离子键:阴、阳离子通过静电作用形成的化学键.

离子键强弱的判断:离子半径越小,离子所带电荷越多,离子键越强,离子晶体的熔沸点越高.

离子键的强弱可以用晶格能的大小来衡量,晶格能是指拆开1mol离子晶体使之形成气态阴离子和阳离子所吸收的能量.晶格能越大,离子晶体的熔点越高、硬度越大.

离子晶体:通过离子键作用形成的晶体.

典型的离子晶体结构:NaCl型和CsCl型.氯化钠晶体中,每个钠离子周围有6个氯离子,每个氯离子周围有6个钠离子,每个氯化钠晶胞中含有4个钠离子和4个氯离子;氯化铯晶体中,每个铯离子周围有8个氯离子,每个氯离子周围有8个铯离子,每个氯化铯晶胞中含有1个铯离子和1个氯离子.

(3).晶胞中粒子数的计算方法--均摊法.

2.了解共价键的主要类型σ键和π键,能用键能、键长、键角等数据说明简单分子的某些性质(对σ键和π键之间相对强弱的比较不作要求).

(1).共价键的分类和判断:σ键(“头碰头”重叠)和π键(“肩碰肩”重叠)、极性键和非极性键,还有一类特殊的共价键-配位键.

(2).共价键三参数.

共价键的键能与化学反应热的关系:反应热= 所有反应物键能总和-所有生成物键能总和.

3.了解极性键和非极性键,了解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及其性质的差异.

(1)共价键: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的化学键.

(2)键的极性:

极性键:不同种原子之间形成的共价键,成键原子吸引电子的能力不同,共用电子对发生偏移.

非极性键:同种原子之间形成的共价键,成键原子吸引电子的能力相同,共用电子对不发生偏移.

(3)分子的极性:

①极性分子:正电荷中心和负电荷中心不相重合的分子.

非极性分子:正电荷中心和负电荷中心相重合的分子.

篇3:高中化学选修三知识点

一、开发实践

(一)参照课标 选定课程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标》)提供了任意选修课程即系列Ⅱ课程参考,包括三大类(语言知识与技能类、语言应用类、欣赏类)14门选修课程,如语言知识与技能类包括初级英语语法与修辞、英汉初级笔译、英语应用文写作、英语报刊阅读、英语演讲与辩论。[1]4《课标》为选修课程的开发提供了参考。参照《课标》提供的选修课程,反思平常教学过程中需解决的问题,结合平时的积累、学校的实际以及学校的总体规划,我们决定开设语言知识与技能类中的“初级英语语法与修辞”选修课程。

(二)依据学情 确定课程目标

目标引领方向,因此,在选定课程后要先确定课程目标。课程目标的确定需建立在学生需求基础之上。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对语法和修辞学习的需求情况,笔者设计好调查表,在高一和高二两个年级各随机选取两个班共160名学生进行开放式问卷调查。问卷内容除学生性别、年龄等基本信息外,还包括如下三个问题:

1你认为有必要开设语法与修辞的选修课吗?为什么?

2你认为在选修课上需要学习的语法内容是什么?为什么?

3对于语法与修辞选修课你有什么建议或要求?

通过收集、整理和分析问卷调查表的数据,发现学生认为语法选修课非常有必要开设,比较一致的看法是高中语法很难,加上初中语法没有掌握好,仅靠必修课堂上的语法学习,他们难以掌握所学的语法知识或是难以将所学的语法知识运用到实际的交际中,因此需要有更多的时间学习和巩固语法知识。关于修辞,他们希望做些了解。对于语法内容,普遍要求复习初中阶段没有掌握好的句子结构、时态、语态及高中阶段需重点学习和掌握的语法项目,帮助他们较为系统地学习和巩固所学的知识。依据以上分析,确立了如下总体课程目标:

通过语法和修辞的学习,理解语法和修辞各项目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语法与修辞之间的联系,巩固所学语法知识,加深对语法和修辞的理解及记忆并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以便能更好地欣赏英语,更自觉地、熟练地、准确地和有效地用英语进行交流,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达到一个新的水平。

为了使课程目标更具可操作性,可将总体课程目标分解成如下具体目标。

1.通过感知语法、发现语法、归纳语法、应用语法学习每一个语法项目,学习其形式、意义和功能,同时注重引导学生发现各项语法之间的相互联系,了解英语语法的思维本质特征并形成较为完整的语法知识体系,能在交际中灵活地进行运用,如在写作中能结合具体语境选择合适的句子结构、适当的词汇进行写作。

2.通过感知语篇中的语法形式揭示修辞项目,完成从语法过渡到修辞的学习,学习各个修辞格的特征、构成及表达效果,然后让学生对所学修辞格进行模仿、操练并与其他修辞格进行区别,从而能更好地欣赏英语语言之美并在交际中尝试使用修辞,如理解阅读中使用修辞的含义及表达效果等。

总之,通过语法学习,使学生能在头脑中种下一棵充满生机的“语法知识树”,而修辞的学习则使这棵树鲜活灵动起来。

(三)根据语言学习特点 确定课程内容

语法是研究语言的组织规律,修辞是研究语言使用的规律,修辞知识是语法知识的延伸,将语法与修辞结合在一起教学,能使学生更好地欣赏英语,更自觉地、熟练地、准确地和有效地用英语进行交流,使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达到一个新的水平。

针对课程目标,根据学生的需求、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语言学习的特点,我们参照杨晓钰主编的《初级英语语法与修辞》[2]、张满胜著的《英语语法新思维》[3]、Sandra N. Elbaum & Hilary Grant著的《英语语境语法》[4]及网络资源,并结合人教版必修教材,确定课程的每一单元的大框架为一项语法内容和一项修辞内容的学习,让学生通过感知语篇中的语法形式揭示修辞项目,完成从语法过渡到修辞的学习。

根据语法学习规律和学生的认知特点,语法部分设感知、发现、实践、运用四个板块,修辞部分设欣赏、学习、实践三个板块。课程内容为初中阶段所学的句子结构、时态、语态及高中阶段要重点掌握的直接/间接引语、名词性从句、定语从句、状语从句、不定式、-ing分词、-ed分词、虚拟语气、强调句共12项语法内容,修辞的功能及英语中常见的修辞手法:明喻、拟人、夸张、隐喻、移觉、矛盾修辞法、平行结构、双关、对照、婉辞法、修辞问句。具体内容如下:

Unit 1 English Sentences and Figures of Speech(英语句子、修辞)

Unit 2 Tenses and Simile(时态、明喻)

Unit 3 Passive voice and Personification (被动语态、拟人)

Unit 4 Direct/Indirect Speech and Exaggeration(直接/间接引语、夸张)

Unit 5 Noun Clauses and Metaphors (名词性从句、隐喻)

Unit 6 Adjective Clauses and Transferred Epithet(定语从句、移觉)

Unit 7 Adverb Clauses and Oxymoron (状语从句、矛盾修辞法)

Unit 8 Infinitives and Parallelism(不定式、平行结构)

Unit 9 -ing Participles and Puns (-ing分词、双关)

Unit 10 -ed Participles and Antithesis(-ed分词、对照)

Unit 11 Were-Subjunctive and Euphemism (虚拟语气、婉辞法)

Unit 12 Emphatic Sentences and RhetoricalQuestions(强调句、修辞问句)

(四)结合学情和语言特点 确定教材编写原则

确定了课程的内容和框架后,进入教材编写环节。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语法与修辞的学习特点,确定如下编写原则。

1.循序渐进原则

教材的编写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特点。体现在内容的编排上是先复习最基本的句子类型、时态、语态,再到高中阶段要学习的语法项目。修辞部分则从复习中文的修辞手法入手,过渡到英语修辞手法的学习。采用尝试—发现式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去发现新的语法知识和语言规律,以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特点,降低学习难度。

2.语用原则

语言学习的目的是为了交际,那么,语法和修辞的教学应从语言运用的角度出发,将语言的形式、意义和功能有机地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在语境中了解和掌握语法和修辞的表意功能。因此,教材要重视具体语境的提供,让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学习语法和修辞的形式、意义及功能,提升学生的语用意识,提高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

3.拓展性原则

教材编写除紧密结合必修教材的内容外,在广度和深度上要做一定的拓展,每一单元后要附有可供学生继续学习的网站信息,以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及满足学生进一步学习的需求。要求学生对所学的内容及时小结并引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构建知识网络,以利于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策略的进一步形成,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4.思想性原则

教材内容要贴近生活、积极向上,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同时重视中国文化和外国文化的结合,让学生在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主要体现在中文修辞部分)的基础上去吸收外国文化的精华。

(五)开发与开设同步进行 编写并改进教材

课程的开发是为课程开设服务的,同时也只有通过课程的开设才能验证所开发课程的可行性。所以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就是“课程的编订、实验、检验———改进———再编订、实施、检验……”[5]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既是课程的开发者又是课程的开设者。因此,我们利用这种优势,采用了开发和开设同步进行的方式开发课程。在完成上面四个步骤后,教师分工合作边编写教材,边开设选修课。在教学实践中,始终根据《课标》的要求进行评价和分析教材:教材的使用是否实现了预先制定的教学目标?是否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和学生对教材的满意程度?教材在使用过程中存在哪些明显的优缺点?应该在哪些方面做进一步的调整?[1]63

在“初级英语语法与修辞”开发的过程中,课题组成员边开发课程,边开设课程,在开设课程的过程中,发现教材存在的问题,思考改进的方法。比如通过开设课程及对选课学生的访谈,发现教材第1单元中Applying Grammar部分的第2小题Combine the two sentences in each pair into one sentence,making one subordinate to the other,这样的要求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因此改为Combine the two sentences in each pair into one sentence in different typesof sentence。这样不仅能检查学生对复杂句的掌握情况,还检查了学生对简单句、复合句的掌握以及对简单句、复合句、复杂句之间内在联系的理解。

二、实践反思

在实践过程中,笔者边实践边总结,发现知识拓展类选修课程的开发应关注四个“基于”,即基于学生、基于教师、基于课标、基于学校。

(一)基于学生

选修课程的设置目的就是“为了满足不同学生的就业选择、升学深造以及个人的兴趣和发展的需要”[1]3。因此,选修课程的开发必须基于学生学习的需要,基于学生个性和潜能发展的需要,基于学生的认知特点。

“初级英语语法与修辞”的开发,根据学生的需要确定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为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每一单元还附有拓展学习的网站信息,供他们有选择地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学习活动的安排给学生的主动参与留下空间,基于学生的认知特点,采用尝试—发现式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去发现新的知识,亲历发现过程,同时学习使用思维导图建构知识,在尝试、发现、归纳、运用的过程中收获语法、收获修辞、收获快乐。

(二)基于教师

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把课程的开发权交给教师,教师有权利选择开发课程的同时,也意味着任务更加繁重了。因此,选择开发的课程要基于教师的兴趣、教师的积累、教师的能力,这样能大大降低课程开发的难度,提高课程开发的有效性。

笔者选择开发“初级英语语法与修辞”是因为对高中英语语法教学深感兴趣,笔者自2004年起一直在坚持高中英语语法教学的研究,构建了“尝试—发现式语法教学模式”,在研究过程中积累了较多的素材(比如适合进行语法教学的语篇材料)和经验,这为课程的开发大大降低了难度。而将语法与修辞结合的尝试则大大激发了笔者的开发热情。

(三)基于《课标》

《课标》要求高中阶段的英语课程力求多样化,以满足学生个性和潜能发展的需要。《课标》中课程的设计思路、理念、目标及示例为教师开发选修课程指明了方向。如“初级英语语法与修辞”就属于《课标》提供的系列Ⅱ课程参考的语言知识与技能类。教师在选择开发课程时参照《课标》的指导,不至于使所开发的课程偏离《课标》的要求。

(四)基于学校

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把课程的选择权交给学生、开发权交给教师、设置权交给学校。因此,教师开发选修课程时除考虑基于学生、基于教师、基于《课标》外,还需考虑基于学校,考虑学校的培养目标、教学实际和学生基础。“初级英语语法与修辞”正是基于笔者所在学校的校本课程总体规划的需要而开发的。

课程是由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个要素构成,教师和学生是课程的主体和创造者,[6]因此,在选修课程开发过程中要综合考虑这四个方面的因素,重视《课标》的指导作用,特别关注学生的需求,考虑教师的条件和学校的培养目标,同时针对课程实施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结合教材、学生、教师和环境等因素,对课程进行修正和完善。这样,才能使所开发的选修课程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杨晓钰.初级英语语法与修辞[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5.

[3]张满胜.英语语法新思维[M].上海:群言出版社,2012.

[4]ELBAUM S N.英语语境语法[M].第4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5]钟启泉.现代课程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361.

篇4:高中化学选修三知识点

2012年9月,浙江省开始实施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其核心是选修课程的开发与开设,把更多的课程选择权交给学生,把更多的课程开发权交给教师,把更多的课程设置权交给学校。知识拓展类选修课程是普通高中选修课程开发和开设的重点课程之一。笔者所在学校根据自身实际,开发了“初级英语语法与修辞”的知识拓展类选修课程。下面,结合该选修课程的开发实践,例析知识拓展类选修课程开发应注意的问题。

一、开发实践

(一)参照课标  选定课程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标》)提供了任意选修课程即系列Ⅱ课程参考,包括三大类(语言知识与技能类、语言应用类、欣赏类)14门选修课程,如语言知识与技能类包括初级英语语法与修辞、英汉初级笔译、英语应用文写作、英语报刊阅读、英语演讲与辩论。[1]4《课标》为选修课程的开发提供了参考。参照《课标》提供的选修课程,反思平常教学过程中需解决的问题,结合平时的积累、学校的实际以及学校的总体规划,我们决定开设语言知识与技能类中的“初级英语语法与修辞”选修课程。

(二)依据学情  确定课程目标

目标引领方向,因此,在选定课程后要先确定课程目标。课程目标的确定需建立在学生需求基础之上。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对语法和修辞学习的需求情况,笔者设计好调查表,在高一和高二两个年级各随机选取两个班共160名学生进行开放式问卷调查。问卷内容除学生性别、年龄等基本信息外,还包括如下三个问题:

①你认为有必要开设语法与修辞的选修课吗?为什么?

②你认为在选修课上需要学习的语法内容是什么?为什么?

③对于语法与修辞选修课你有什么建议或要求?

通过收集、整理和分析问卷调查表的数据,发现学生认为语法选修课非常有必要开设,比较一致的看法是高中语法很难,加上初中语法没有掌握好,仅靠必修课堂上的语法学习,他们难以掌握所学的语法知识或是难以将所学的语法知识运用到实际的交际中,因此需要有更多的时间学习和巩固语法知识。关于修辞,他们希望做些了解。对于语法内容,普遍要求复习初中阶段没有掌握好的句子结构、时态、语态及高中阶段需重点学习和掌握的语法项目,帮助他们较为系统地学习和巩固所学的知识。依据以上分析,确立了如下总体课程目标:

通过语法和修辞的学习,理解语法和修辞各项目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语法与修辞之间的联系,巩固所学语法知识,加深对语法和修辞的理解及记忆并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以便能更好地欣赏英语,更自觉地、熟练地、准确地和有效地用英语进行交流,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达到一个新的水平。

为了使课程目标更具可操作性,可将总体课程目标分解成如下具体目标。

1.通过感知语法、发现语法、归纳语法、应用语法学习每一个语法项目,学习其形式、意义和功能,同时注重引导学生发现各项语法之间的相互联系,了解英语语法的思维本质特征并形成较为完整的语法知识体系,能在交际中灵活地进行运用,如在写作中能结合具体语境选择合适的句子结构、适当的词汇进行写作。

2.通过感知语篇中的语法形式揭示修辞项目,完成从语法过渡到修辞的学习,学习各个修辞格的特征、构成及表达效果,然后让学生对所学修辞格进行模仿、操练并与其他修辞格进行区别,从而能更好地欣赏英语语言之美并在交际中尝试使用修辞,如理解阅读中使用修辞的含义及表达效果等。

总之,通过语法学习,使学生能在头脑中种下一棵充满生机的“语法知识树”,而修辞的学习则使这棵树鲜活灵动起来。

(三)根据语言学习特点   确定课程内容

语法是研究语言的组织规律,修辞是研究语言使用的规律,修辞知识是语法知识的延伸,将语法与修辞结合在一起教学,能使学生更好地欣赏英语,更自觉地、熟练地、准确地和有效地用英语进行交流,使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达到一个新的水平。

针对课程目标,根据学生的需求、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语言学习的特点,我们参照杨晓钰主编的《初级英语语法与修辞》[2]、张满胜著的《英语语法新思维》[3]、Sandra N. Elbaum & Hilary Grant著的《英语语境语法》[4]及网络资源,并结合人教版必修教材,确定课程的每一单元的大框架为一项语法内容和一项修辞内容的学习,让学生通过感知语篇中的语法形式揭示修辞项目,完成从语法过渡到修辞的学习。

根据语法学习规律和学生的认知特点,语法部分设感知、发现、实践、运用四个板块,修辞部分设欣赏、学习、实践三个板块。课程内容为初中阶段所学的句子结构、时态、语态及高中阶段要重点掌握的直接/间接引语、名词性从句、定语从句、状语从句、不定式、-ing分词、-ed分词、虚拟语气、强调句共12项语法内容,修辞的功能及英语中常见的修辞手法:明喻、拟人、夸张、隐喻、移觉、矛盾修辞法、平行结构、双关、对照、婉辞法、修辞问句。具体内容如下:

Unit 1  English Sentences and Figures of Speech(英语句子、修辞)

Unit 2  Tenses and Simile(时态、明喻)

Unit 3  Passive voice and Personification(被动语态、拟人)

Unit 4  Direct/Indirect Speech and Exaggeration(直接/间接引语、夸张)

Unit 5  Noun Clauses and Metaphors(名词性从句、隐喻)

Unit 6  Adjective Clauses and Transferred Epithet(定语从句、移觉)endprint

Unit 7  Adverb Clauses and Oxymoron(状语从句、矛盾修辞法)

Unit 8  Infinitives and Parallelism(不定式、平行结构)

Unit 9  -ing Participles and Puns(-ing分词、双关)

Unit 10  -ed Participles and Antithesis(-ed分词、对照)

Unit 11  Were-Subjunctive and Euphemism(虚拟语气、婉辞法)

Unit 12  Emphatic Sentences and Rhetorical Questions(强调句、修辞问句)

(四)结合学情和语言特点  确定教材编写原则

确定了课程的内容和框架后,进入教材编写环节。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语法与修辞的学习特点,确定如下编写原则。

1.循序渐进原则

教材的编写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特点。体现在内容的编排上是先复习最基本的句子类型、时态、语态,再到高中阶段要学习的语法项目。修辞部分则从复习中文的修辞手法入手,过渡到英语修辞手法的学习。采用尝试—发现式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去发现新的语法知识和语言规律,以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特点,降低学习难度。

2.语用原则

语言学习的目的是为了交际,那么,语法和修辞的教学应从语言运用的角度出发,将语言的形式、意义和功能有机地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在语境中了解和掌握语法和修辞的表意功能。因此,教材要重视具体语境的提供,让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学习语法和修辞的形式、意义及功能,提升学生的语用意识,提高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

3.拓展性原则

教材编写除紧密结合必修教材的内容外,在广度和深度上要做一定的拓展,每一单元后要附有可供学生继续学习的网站信息,以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及满足学生进一步学习的需求。要求学生对所学的内容及时小结并引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构建知识网络,以利于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策略的进一步形成,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4.思想性原则

教材内容要贴近生活、积极向上,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同时重视中国文化和外国文化的结合,让学生在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主要体现在中文修辞部分)的基础上去吸收外国文化的精华。

(五)开发与开设同步进行  编写并改进教材

课程的开发是为课程开设服务的,同时也只有通过课程的开设才能验证所开发课程的可行性。所以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就是“课程的编订、实验、检验——改进——再编订、实施、检验……”[5]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既是课程的开发者又是课程的开设者。因此,我们利用这种优势,采用了开发和开设同步进行的方式开发课程。在完成上面四个步骤后,教师分工合作边编写教材,边开设选修课。在教学实践中,始终根据《课标》的要求进行评价和分析教材:教材的使用是否实现了预先制定的教学目标?是否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和学生对教材的满意程度?教材在使用过程中存在哪些明显的优缺点?应该在哪些方面做进一步的调整?[1]63

在“初级英语语法与修辞”开发的过程中,课题组成员边开发课程,边开设课程,在开设课程的过程中,发现教材存在的问题,思考改进的方法。比如通过开设课程及对选课学生的访谈,发现教材第1单元中Applying Grammar部分的第2小题Combine the two sentences in each pair into one sentence, making one subordinate to the other,这样的要求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因此改为Combine the two sentences in each pair into one sentence in different types of sentence。这样不仅能检查学生对复杂句的掌握情况,还检查了学生对简单句、复合句的掌握以及对简单句、复合句、复杂句之间内在联系的理解。

二、实践反思

在实践过程中,笔者边实践边总结,发现知识拓展类选修课程的开发应关注四个“基于”,即基于学生、基于教师、基于课标、基于学校。

(一)基于学生

选修课程的设置目的就是“为了满足不同学生的就业选择、升学深造以及个人的兴趣和发展的需要”[1]3。因此,选修课程的开发必须基于学生学习的需要,基于学生个性和潜能发展的需要,基于学生的认知特点。

“初级英语语法与修辞”的开发,根据学生的需要确定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为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每一单元还附有拓展学习的网站信息,供他们有选择地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学习活动的安排给学生的主动参与留下空间,基于学生的认知特点,采用尝试—发现式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去发现新的知识,亲历发现过程,同时学习使用思维导图建构知识,在尝试、发现、归纳、运用的过程中收获语法、收获修辞、收获快乐。

(二)基于教师

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把课程的开发权交给教师,教师有权利选择开发课程的同时,也意味着任务更加繁重了。因此,选择开发的课程要基于教师的兴趣、教师的积累、教师的能力,这样能大大降低课程开发的难度,提高课程开发的有效性。

笔者选择开发“初级英语语法与修辞”是因为对高中英语语法教学深感兴趣,笔者自2004年起一直在坚持高中英语语法教学的研究,构建了“尝试—发现式语法教学模式”,在研究过程中积累了较多的素材(比如适合进行语法教学的语篇材料)和经验,这为课程的开发大大降低了难度。而将语法与修辞结合的尝试则大大激发了笔者的开发热情。

(三)基于《课标》

《课标》要求高中阶段的英语课程力求多样化,以满足学生个性和潜能发展的需要。《课标》中课程的设计思路、理念、目标及示例为教师开发选修课程指明了方向。如“初级英语语法与修辞”就属于《课标》提供的系列Ⅱ课程参考的语言知识与技能类。教师在选择开发课程时参照《课标》的指导,不至于使所开发的课程偏离《课标》的要求。

(四)基于学校

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把课程的选择权交给学生、开发权交给教师、设置权交给学校。因此,教师开发选修课程时除考虑基于学生、基于教师、基于《课标》外,还需考虑基于学校,考虑学校的培养目标、教学实际和学生基础。“初级英语语法与修辞”正是基于笔者所在学校的校本课程总体规划的需要而开发的。

课程是由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个要素构成,教师和学生是课程的主体和创造者,[6]因此,在选修课程开发过程中要综合考虑这四个方面的因素,重视《课标》的指导作用,特别关注学生的需求,考虑教师的条件和学校的培养目标,同时针对课程实施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结合教材、学生、教师和环境等因素,对课程进行修正和完善。这样,才能使所开发的选修课程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S].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 杨晓钰. 初级英语语法与修辞[M]. 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5.

[3] 张满胜. 英语语法新思维[M]. 上海:群言出版社,2012.

[4] ELBAUM S N. 英语语境语法[M].第4版.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5] 钟启泉. 现代课程论[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361.

篇5:高中化学选修三知识点总结

<1>非极性分子:从整个分子看,分子里电荷的分布是对称的。如:①只由非极性键构成的同种元素的双原子分子:H2、Cl2、N2等;②只由极性键构成,空间构型对称的多原子分子:CO2、CS2、BF3、CH4、CCl4等;③极性键非极性键都有的:CH2=CH2、CH≡CH。

<2>极性分子:整个分子电荷分布不对称。如:①不同元素的双原子分子如:HCl,HF等。②折线型分子,如H2O、H2S等。③三角锥形分子如NH3等。

(2)共价键的极性和分子极性的关系:

两者研究对象不同,键的极性研究的是原子,而分子的极性研究的是分子本身;两者研究的方向不同,键的极性研究的是共用电子对的偏离与偏向,而分子的极性研究的是分子中电荷分布是否均匀。非极性分子中,可能含有极性键,也可能含有非极性键,如二氧化碳、甲烷、四氯化碳、三氟化硼等只含有极性键,非金属单质F2、N2、P4、S8等只含有非极性键,C2H6、C2H4、C2H2等既含有极性键又含有非极性键;极性分子中,一定含有极性键,可能含有非极性键,如HCl、H2S、H2O2等。

(3)分子极性的判断方法

①单原子分子:分子中不存在化学键,故没有极性分子或非极性分子之说,如He、Ne等。

②双原子分子:若含极性键,就是极性分子,如HCl、HBr等;若含非极性键,就是非极性分子,如O2、I2等。

③以极性键结合的多原子分子,主要由分子中各键在空间的排列位置决定分子的极性。若分子中的电荷分布均匀,即排列位置对称,则为非极性分子,如BF3、CH4等。若分子中的电荷分布不均匀,即排列位置不对称,则为极性分子,如NH3、SO2等。

④根据ABn的中心原子A的最外层价电子是否全部参与形成了同样的共价键。(或A是否达最高价)

(4)相似相溶原理

①相似相溶原理:极性分子易溶于极性溶剂,非极性分子易溶于非极性溶剂。

②相似相溶原理的适用范围:“相似相溶”中“相似”指的是分子的极性相似。

篇6: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三知识点

1.能层、能级与原子轨道

(1)能层(n):在多电子原子中,核外电子的能量是不同的,按照电子的能量差异将其分成不同能层。通常用K、L、M、N……表示,能量依次升高。

(2)能级:同一能层里电子的能量也可能不同,又将其分成不同的能级,通常用s、p、d、f等表示,同一能层里,各能级的能量按s、p、d、f的顺序依次升高,即:E(s)

(3)原子轨道:电子云轮廓图给出了电子在核外经常出现的区域。这种电子云轮廓图称为原子轨道。

【特别提示】

(1)任一能层的能级总是从s能级开始,而且能级数等于该能层序数。

(2)以s、p、d、f……排序的各能级可容纳的最多电子数依次为1、3、5、7……的二倍。(3)构造原理中存在着能级交错现象。由于能级交错,3d轨道的能量比4s轨道的能量高,排电子时先排4s轨道再排3d轨道,而失电子时,却先失4s轨道上的电子。

(4)前四周期的能级排布(1s、2s、2p、3s、3p、4s、3d、4p)。第一能层(K),只有s能级;第二能层(L),有s、p两种能级,p能级上有三个原子轨道px、py、pz,它们具有相同的能量;第三能层(M),有s、p、d三种能级。

(5)当出现d轨道时,虽然电子按ns,(n-1)d,np顺序填充,但在书写电子排布式时,仍把(n-1)d放在ns前。

(6)在书写简化的电子排布式时,并不是所有的都是[X]+价电子排布式(注:X代表上一周期稀有气体元素符号)。

2.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

(1)能量最低原理

电子尽可能地先占有能量低的轨道,然后进入能量高的轨道,使整个原子的能量处于最低状态。如图为构造原理示意图,即基态原子核外电子在原子轨道上的排布顺序图。

注意:所有电子排布规则都需要满足能量最低原理。

(2)泡利原理

每个原子轨道里最多只能容纳2个电子,且自旋状态相反。

(3)洪特规则

当电子排布在同一能级的不同轨道时,基态原子中的电子总是优先单独占据一个轨道,且自旋状态相同。

洪特规则特例:当能量相同的原子轨道在全满(p6、d10、f14)、半满(p3、d5、f7)和全空(p0、d0、f0)状态时,体系的能量最低。

3.基态、激发态及光谱示意图

(1)电子的跃迁

①基态→激发态

当基态原子的电子吸收能量后,会从低能级跃迁到较高能级,变成激发态原子。

②激发态→基态

激发态原子的电子从较高能级跃迁到低能级时会释放出能量。

(2)原子光谱

上一篇:堂吉诃德读书心得相关优选下一篇:西藏高考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