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缴纳程序

2024-05-28

保险缴纳程序(精选14篇)

篇1:保险缴纳程序

如果你是公司负责缴纳保险的工作人员,需要办理的手续就比较多了,而且相对比较复杂,必须分险种在实际操作中才能有所体会。据我所知,大概有这样一些内容:

1、确定参保对象,看是否符合参保规定;

2、按规定核定参保人上年月平均工资;

3、组织参保人分险种填写有关报表,还要填写单位申报表(含缴纳和停缴);

4、用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提供的相应软件录入信息并打印报表;

5、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相关手续。等等。

如果单位还没有办理社会保险登记证,应当按规定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

如果你是公司员工,那就相对简单了。

1、填写个人信息表;

2、如果需要的话,提供在其他地区或单位缴纳社会保险的社会保险关系转移证明;

3、医疗保险需要提供照片(农民工除外);

4、提供户口本和身份证复印件。

5、提供需要的其他材料。

社会保险费的缴纳

------------------

1、社会保险缴费基数采集

①、社会保险缴费基数的采集

社保经(代)办机构每年一季度向参保单位下发《缴费基数采集通知》及《北京市社会保险缴费基数采集表》(表六)(以下简称《缴费基数采集表》)或缴费基数采集软件。单位依据缴费基数采集的要求如实将缴费人员本人的上年月平均工资填入《缴费基数采集表》或录入采集软件并打印《缴费基数采集表》,由缴费人员签字确认。单位于每年3月31日前将《缴费基数采集表》和采集数据盘上报所属社保经(代)办机构。

②、社会保险缴费基数的生成社保经(代)办机构于每年4月1日按有关规定生成当年缴费人员的缴费基数,并于每年4月20日之前完成缴费基数的核对工作。

2、缴费人员增减变动

社保经(代)办机构每月5—25日办理缴费人员增加或减少的变动手续

①、人员增加

单位新增参保人员时,应填写《北京市社会保险参保人员增加表》(表十一)(以下简称《参保人员增加表》),并附《北京市社会保险个人信息登记表》(表二)(以下简称《个人信息登记表》)或社会保险个人缴费转移证明及相关材料,社保经(代)办机构负责办理参保人员的增加手续。

②、人员减少

单位办理参保人员减少时,应填写《北京市社会保险参保人员减少表》(表十二)(以下简称《参保人员减少表》),社保经(代)办机构根据减少原因打印《北京市社会保险关系转移证明》(表二十二)(以下简称《保险关系转移证明》)、《北京市社会保险人员转移情况表》(表二十二—1)(以下简称《人员转移情况表》)、《北京市养老保险个人账户退休清算单》(表二十三—1)(以下简称《个人账户退休清算单》)、《北京市社会保险一次性领取清算单》(表二十三—2)(以下简称《一次性领取清算单》)、《北京市退休人员养老保险个人账户清算单》(表二十三—3)(以下简称《退休人员个人账户清算单》),并负责办理参保人员的减少手续。

3、月报征缴

①、缴费月报的生成月报原则上实行自动生成方式。社保经(代)办机构依据单位的人员增减变动情况进行相应业务处理后,于每月28日生成当月月报数据。对于连续全额欠缴社会保险费2个月以上的单位,要求其每月按时进行社会保险费月报申报,到期仍未申报的不予生成当月月报。②、月报征收

每月1日前,参保单位必须将应缴社会保险费足额存到缴费专户。2日社保经(代)办机构根据生成的月报缴费数据通过缴费专户进行扣缴。

社保经(代)办机构业务人员对社会保险费未足额扣缴到位的单位进行催缴,并根据催缴情况重新确定单位当月的还款日期和收款方式,再次进行收缴。

单位由于特殊原因采用现金、支票等方式缴费的,每月28日前将本月应缴款项足额上缴到所属社保经(代)办机构。

4、基金补缴

办理社会保险费补缴业务时,单位应填写《北京市社会保险费补缴明细表》(表四)(以下简称《补缴明细表》)和《北京市社会保险费补缴汇总表》(表五)(以下简称《补缴汇总表》)一式两份,并附补缴情况说明(其中需经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审批的养老保险补缴还需携带相关审批材料)。社保经(代)办机构业务人员复核后,录入计算机系统生成补缴汇总信息,与单位填报的《补缴汇总表》核对一致后,单位须以支票、现金方式到财务窗口办理缴费。

社会保险经(代)办机构待其补缴基金收缴到账后对个人缴费信息进行记录。

5、欠费处理

欠缴社会保险费的单位,办理社会保险基金还款手续时应填报《北京市社会保险费欠缴单位还款表》(表十)(以下简称《欠缴单位还款表》)一式两份,经社保经(代)办机构业务核对、录入后,财务进行收款处理。

欠缴基金收款到位后,系统自动对个人缴费情况进行记录。社保经(代)办机构业务人员对欠缴社会保险费的单位进行催缴;对无法落实还欠的单位,交社会保险稽核部门催缴;对逾期仍不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单位,交至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监察执法。

6、缴费记录

①、缴费记录

社保经(代)办机构负责为参保单位和参保人员建立和保存缴费记录,其中养老保险应当按规定记录个人账户。

②、缴费核对

社保经(代)办机构每年向参保人员提供一次上年《北京市社会保险个人缴费信息对账单》(表二十四)(以下简称《个人缴费信息对帐单》)。参保单位、参保人员可查询缴费记录。

单位应当每年初向本单位参保人员公布单位上年社会保险费缴纳情况,接受职工监督。社会保险登记工作程序

------------------

一、参加社会保险登记

1、缴费单位必须在一个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按北京市有关政策同时办理几项社会保险登记。

2、缴费单位应按照《社会保险登记管理暂行办法》规定的期限及时到工商企业执照注册地或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住所(地址)所在的区县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申请办理社会保险登记;

已参统的缴费单位到目前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市或区县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补办社会保险登记手续;

原实行基本养老保险行业统筹的缴费单位到市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补办社会保险登记。

二、社会保险登记手续

1、缴费单位申请办理社会保险登记时,应填报《社会保险登记表》,并出示以下证件和材料:

(1)企业持《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副本);

(2)事业单位持《事业单位法人证书》(副本);

(3)社会团体持《社会团体法人登记证》(副本);

(4)国家机关持单位行政介绍信;

(5)国家质量技术监督部门颁发的组织机构统 一代码证书:

(6)其他核准执业的证件。

外商投资企业还须持外经贸委签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企业批准证书》。

外国、港澳台和外商机构在北京设立的办事处(机构),须出示市工商行政部门签发的《外国(地区)企业常驻代表机构登记证》或《外商投资企业办事机构注册证》。

国内驻京非法人资格的分支机构还须提供上级法人单位开具的办理参加北京市社会保险统筹全权委托授权书。

2、已参加本市三项社会保险统筹的缴费单位申请补办社会保险登记时,须填写《社会保险登记表)(样表附后),并出示与市或区县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签订的参加养老、大病医疗保

险统筹协议书和《北京市企业职工失业保险缴纳证》或有关缴费证明。其他按照北京市有关规定参加了一项或二项社会保险统筹的缴费单位须出示有关协议和证明。

3、市或区县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对缴费单位填报的《社会保险登记表》和其提供的有关证件、材料即时受理,10日内审核完毕;符合规定的,予以登记(《社会保险登记表》由市或区县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留存备案),并发给《社会保险登记证》。

独立法人资格的缴费单位所属的若干非法人资格的缴费单位也须进行社会保险登记,其登记工作由上级主管单位全权办理。上级主管部门除按照规定填报《社会保险登记表》外,还须填报《所属缴费单位社会保险登记表》(表附后),经核审后,发给《社会保险登记证》。

三、社会保险变更、登记与注销

1、缴费单位的以下社会保险登记事项之一发生变更时,应当依法向原社会保险登记机构申请办理变更社会保险登记:

(1)单位名称;

(2)住所或地址;

(3)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

(4)单位类型;

(5)组织机构统一代码;

(6)主管部门;

(7)隶属关系;

(8)开户银行帐号。

2、缴费单位应当自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办理变更登记或有关机关批准或宣布变更之日起30日内,持下列证件和资料到原社会保险登记机构办理变更社会保险登记:

(1)变更社会保险登记申请书;

(2)工商变更登记表和工商执照或有关机关批准或宣布变更证明;

(3)社会保险登记证;

3、申请变更登记单位提交材料齐全的,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发给社会保险变更登记表,并由申请变更登记单位依法如实填写,经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审核后,归入缴费单位社会保险登记档案。

社会保险变更登记的内容涉及社会保险登记证件的内容需作更改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应当收回原社会保险登记证,并按更改后的内容,重新核发社会保险登记证。

4、缴费单位发生解散、破产、撤销、合并以及其他情形,依法终止社会保险缴费义务时,应当及时向原社会保险登记机构申请办理注销社会保险登记。

5、缴费单位应当自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办理注销登记之日起30日内,向原社会保险登记机构申请办理注销社会保险登记;按照规定不需要在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办理注销登记的缴费单位,应当自有关机关批准或者宣布终止之日起30日内,向原社会保险登记机构申请办理注销社会保险登记。

缴费单位被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吊销营业执照的,应当自营业执照被吊销之日起30日内,向原社会保险登记机构申请办理注销登记。

6、缴费单位因住所变动或生产、经营地址变动而涉及改变社会保险登记机构的,应当自上述变动发生之日起30日内,向原社会保险登记机构办理注销社会保险登记,并向迁达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社会保险登记。

7、缴费单位在办理注销社会保险登记前,应当结清应缴纳的社会保险费、滞纳金、罚款。

缴费单位办理注销社会保险登记时,应当提交注销社会保险登记申请、法律文书或其他有关注销文件,经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核准,办理注销社会保险登记手续,缴销社会保险登记证件。

四、社会保险登记年检

市、区、县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对已核发的《社会保险登记证》实行定期检验制度,每两年核验一次,未经核验,证件自行失效。

《社会保险登记证》由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统一印制

篇2:保险缴纳程序

1、对象:4050灵活就业人员(指男满50岁、女满40岁,通过非正规劳动组织实现就业、自己组织起来就业和其它形式的就业,包括家政、个体及个体工商户的雇员等需个人缴纳基本社保、无正式用工合同的人员)。(包含在区外办理4050社保补贴,在我辖区灵活就业人员)

2、流程:4050灵活就业人员实现就业后,持有效失业证、劳务协议或劳动合同(注明工作地点、工作时间、工资收入)到社区居委会登记,并填写灵活就业登记证明。

3、经社区工作人员调查核实、公示后无异议的,社区在灵活就业登记证明上盖章(补贴日期从灵活就业登记日期开始算)。

二、补贴申请

1、时间及地点:每年3月和9月到户籍所在地社区申请。

2、补贴对象:户口在我社区的就业困难人员(已进行就业登记的4050灵活就业人员)。

3、补贴标准及期限:补贴标准按其实际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和基本医疗保险费的2/3计算(可以只办一种);补贴期限一般不超过3年(中断的累计36个月)。

4、所需证件:

1) 重庆市灵活就业人员社会保险补贴申请表;

2) 户口地街道社保所盖章的灵活就业登记证明;

3) 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身份证与户口簿地址不一样的要带户口簿原件及复印件);

4) 个人缴纳养老保险的有效存折原件及复印件,个人缴纳医保的缴费银行卡及医保中心打印缴费情况(或到银行打印详单);

5) 失业证原件及复印件(职工失业证、下岗证、城镇失业证要求在有效期内);

6) 在公益性岗位就业和个体工商户雇工还需提供劳务协议、个体工商户雇主还需提供营业执照复印件,家政需提供雇主身份证复印件。

篇3:未缴纳社会保险的后果

张先生于2002年6月23日到某软件公司工作, 公司直到2008年1月才与张先生签订书面劳动合同, 劳动合同期限自2008年1月1日至2009年12月31日, 月薪1526元。工作期间软件公司一直没有为张先生缴纳社会保险。

2009年3月5日, 张先生向软件公司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并要求支付经济补偿, 理由是软件公司未依法为其缴纳社会保险。软件公司不同意张先生的请求, 一直没有为其办理解除劳动关系的手续。张先生多次与软件公司协商劳动合同解除事宜并要求支付经济补偿均未果, 遂于2009年4月17日向软件公司所在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 要求解除与软件公司的劳动合同、软件公司支付其经济补偿并补缴社会保险。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于2009年5月23日做出裁决, 驳回了张先生的全部仲裁请求。

张先生不服仲裁裁决, 于2009年5月26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诉讼请求为:1.解除其与软件公司的劳动关系;2.软件公司向其支付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3.软件公司为其补缴工作期间的社会保险。法院经审理于2009年7月23日作出判决, 判决双方于判决书作出之日起解除劳动关系;软件公司于判决书生效之日起15日内向张先生支付经济补偿11445元;驳回张先生的其他诉讼请求。软件公司不服一审判决提起上诉, 二审法院驳回软件公司的上诉请求, 维持原判。

【评析】

一、本案中, 张先生主张与软件公司解除劳动合同的理由是用人单位没有为其缴纳社会保险。按照《劳动合同法》的规定, 劳动者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的, 用人单位不需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 但用人单位有《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规定的违法情形时, 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的, 用人单位应当支付经济补偿。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用人单位工作的年限, 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 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 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 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本案即属于第三十八条第一款第三项规定的“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的情形, 张先生可以与软件公司解除劳动合同, 其在软件公司工作7年零1个月, 软件公司应向其支付7个半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共计11445元 (1526×7.5=11445元) 。

二、关于原告要求补缴社会保险费的请求, 本案中的法院认为不属于其受案范围, 没有进行审理。

依据《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的规定, 应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对用人单位参加各项社会保险和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情况实施劳动保障监察, 法律没有明确规定补缴社会保险是否属于法院的受案范围。

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和北京市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于2009年8月17日做出的关于劳动争议案件法律适用问题的会议纪要, 提出对社会保险争议的受理应遵循以下原则: (1) 用人单位未为劳动者建立社会保险关系、欠缴社会保险费或未按规定的工资基数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的, 劳动者主张予以补缴的, 一般不予受理, 告知劳动者通过劳动行政部门解决; (2) 由于用人单位未按规定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 导致劳动者不能享受工伤、失业、生育、医疗保险待遇, 劳动者要求用人单位赔偿损失或按规定给付相关费用的, 应予受理。

【建议】

篇4:保险缴纳程序

延迟退休已被提上日程,未来,如果大家都65岁退休,试想一下,以自己的健康状况,我们能领几年退休金,如果还没退休就疾病缠身,那么我们还得拖着病躯上班多少年?是自己存钱养老划算还是缴纳社保更保险?

把钱存银行里养老,55岁退休

假如你25岁开始参加工作,不交养老保险,每月自己存500元养老,工作30年,那么如果按5年一个计划周期,你的职业生涯一共有6个计划周期。以5年为一个节点,在银行零存整取(3万元)养老金,到期后本息共计32288元。

到第6年时,第二个五年养老计划启动,即在第6年到第10年里,你每月在银行存500元,存满5年,到期取出。与此同时,你的第一个五年养老计划的期限到期了,取出后,把第一期的本息(32288元)以整存整取的方式,再存5年期,到期后,本息共计39956元。

以此类推,等你工作30年55岁退休时,总计可得本息381203元。

这些钱是放在银行整存零取,还是继续存着不取或者存一部分取一部分,都由自己支配。而你工作30年,被国家强制征收的养老金远远不止每月500元(养老保险,单位缴纳20%,个人缴纳8%),所以无论是从金额,还是支配自由度上来说,个人存钱养老都更具性价比。

但是同时笔者也有个疑虑,你能确保自己存的钱能够跑赢通胀?下面我们来看另外一种情况。

花钱买保险养老,缴满20年

以下内容,来自某网友的经历,笔者收集整理如下:

很多年前,该网友买了人生第一份保险。当时他每月的工资在200多元,而每年的保费为660元,几乎是他当时近3个月的工资。保险约定,交满20年保费,在他60岁退休时,可以领2万元的医疗费用,此后的每个月可以领取300元,过世后还可以拿到5万元,受益人是他父母。

20年过去,真实情况是,他的年收入达到50多万元,父母每月的退休工资也达到5000元,而此时领取的每月300元保费还不够他吃一顿饭。所以,千万要记住,常规的保值增值是无法抵御通胀压力的。

所以,那些提出社保无用论的人其实是把人置于巨大的风险之下。因为在20年前,退休工资仅在200元左右,可现在基本在其10倍以上。虽然社保无法让你过上优越的生活,但几十年后,你至少可以衣食无忧,如果不参加社保,那么你必须有每20年10倍以上增长的理财计划,否则你会过着低保的日子。

最后,笔者想说,其实这两种观点都有其合理性,但也都存在一定的前提条件,只有根据自己的真实条件做出来的养老规划和理财规划,才是可行的。

本文编辑:陈小慧。如对本文有任何意见或其他精彩观点,请加大众理财顾问读者QQ群:320188318进行即时交流

篇5:保险缴纳程序

无雇工的个体工商户、未在用人单位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和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非全日制从业人员以及其他灵活就业人员,无力同时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和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费的,经本人申请,可以选择缴费。

如仍有疑问,可在人工咨询服务时间拨打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咨询热线12333!(服务时间:周一至周五8:30-12:00、13:30-17:00),本答复仅根据咨询者提供的咨询内容进行答复,是一种指导性、原则性的意见,不具有法定效力。

篇6:缴纳保险证明

一、对个人需出具参保缴费证明的,由申报服务一科在其《南京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卡信息查询表》上加盖业务公章。对需加盖中心公章的,经申报服务一科科长签字后到综合科加盖中心公章。

二、对单位需出具单位(或职工)参保缴费证明的,稽核一科凭单位社会保险登记证或介绍信,在审核其参保缴费情况后开具证明,经分管主任和主任审核同意后到综合科加盖中心公章。对参保面不足、缴费明显不实、有欠费的单位,稽核一科应要求其立即进行自查整改,对暂时无法立即整改的,列入稽核对象,实行跟踪管理。

三、对单位因参加企业年金需出具参保缴费证明的,申报服务二科凭单位社会保险登记证和书面申请,根据《转发部社保中心〈关于规范企业基本养老保险缴费证明的通知〉》(苏社险管19号)规定开具《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缴费证明》(未按规定参保缴费的在表格中注明情况),经分管主任和主任签字后到综合科加盖中心公章。

四、科室的业务公章须专号对人,综合科须做好中心公章使用情况登记以备核查。

社保全称社会保险,指一种社会保险或保障机制,也就是说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制度的一个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一般情况下,在社保缴费会有相关单位出具一个社保缴费证明。

但是社保的财务制度有以下几种,随收即付制,完全积累制,部分积累制。社保的作用就是帮助公民面对某些社会风险如:失业、疾并事故、衰老、死亡等,或是保障基本得生存资源如:教育、医疗等。

根据社保的这些特点和各人的社保缴纳状况不同等等因素,社保局就需要出具相应的费用缴纳清单,这样也有利于社保局对社保做出相应的准确的管理。

社保证明是指由社保局出具的缴费清单,详细载明社会保险投保人的电脑号、身份号、参保起止时间及缴费金额。社保证明必须由社会保险电脑系统打印出来并加盖社保局公章才有效。

1、社会保险缴纳证明是指由社保局出具的缴费清单,详细载明你的电脑号、身份号、参保起止时间及缴费金额。

2、社会保险缴纳证明是由社会电脑系统打印出来并加盖社保局公章才有效。不可伪造。

3、到社会保险缴纳地的社保机构开具。

篇7:保险缴纳程序

如题,养老保险个人缴纳和单位缴纳有区别吗?如果个人缴纳金额相同的前提下,退休工资一样吗?

[养老保险个人缴纳和单位缴纳有区别吗?]

篇8:保险缴纳程序

关键词:河北省,石家庄,服务业从业人员,社会保险缴纳

石家庄作为河北省的省会城市, 对于家政服务人才的数量以及质量需求等都处于河北省的前列, 这大力推动了石家庄市的家政服务业的发展, 也推高了整个河北省的就业水平, 促进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但是, 通过我们对石家庄家政服务业从业人员的从业现状以及社会保险缴纳现状进行调查发现, 很多家政服务业从业人员对其就业现状并不满意, 其社会保险缴纳状况也远未到达国家和省市的相关要求。因此, 我们需要对家政服务业从业人员的这两个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 以为解决策略的提出打下良好的基础, 最终促进石家庄家政服务业的健康和迅速发展。

1 河北省石家庄家政服务业从业人员从业现状

1.1 家政服务业从业人员专业化水平较低

通过我们对石家庄家政服务业进行调查发现, 其从业人员的专业化水平都较低, 影响着其工作效率的提高。家政服务业从业人员专业化水平较低是由以下两个方面的因素造成的, 首先, 家政服务业本身对其从业人员的专业化水平要求较低。在家政服务业的用人市场, 很多雇主选人时都是看中人才的工作经验, 而非是要求其有专门的工作技能, 这就使得很多家政服务人员经验丰富, 但是专业化水平不够, 难以应对各种突发状况。其次, 社会缺乏专门的培训机构来对家政服务人员进行专业化培训。在家政服务业当中, 很少有专门的机构来对家政服务人员进行专业化技能培训, 因此, 导致了家政服务人员的专业化水平相对较低, 影响了整个服务行业的快速发展。[1]

1.2 家政服务业从业人员求职的过程中组织化程度较低

虽然社会上有很多职业介绍所, 但是很少有家政服务人员通过其来寻找相应的工作, 大多数都是通过自己寻找或者朋友介绍等方式来进入到雇主家的。这种依靠熟人介绍的方式固然能够获得雇主的信任, 但是一旦出现各种意外伤害等, 难以认定责任和商定赔偿, 给雇佣双方都带来很大的困扰。同时, 由于缺乏组织性, 家政服务人员在工作的过程中也难以获得来自同伴的心理支持, 所以很容易造成各种心理问题, 影响其工作情绪和工作效率。

1.3 家政服务业从业人员工资水平差异较大

由于家政服务人员在求职的过程中缺乏相应的行业组织, 所以行业工资水平不够规范。刚入职的年轻人由于工作熟练程度不高, 所以工资水平普遍较低;而有着丰富工作经验和优秀工作能力的家政服务人员工资水平就相对较高。家政服务业内部也因为从事的工作不同而呈现出工资水平不同的状况。

2 河北省石家庄家政服务业从业人员的社会保险缴纳现状

2.1 家政服务业从业人员整体的社会保险缴纳水平较低

由于缺乏相应的法律和政策对家政服务业的社会保险缴纳行为进行规范, 所以就造成了整个家政服务业从业人员社会保险缴纳水平低的状况。同时, 由于家政服务人员的行业组织化程度较低, 所以很难对其社会保险缴纳状况进行监控, 也造成了家政服务人员社会保险缴纳水平较低的现状。

2.2 工伤保险的缴纳程度高于其他险种

社会保险主要分为工伤保险、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以及生育保险等五种。家政服务业虽然不属于高危行业, 但是家政服务人员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依然会遭受到一些意外伤害, 这些意外伤害会给雇主带来很大困扰, 因此很多雇主都会自觉为家政服务人员缴纳相应的工伤保险, 以分担家政服务人员遭受意外时的压力。[2]

3 结语

综上所述, 河北省石家庄家政服务业从业人员的整体从业状况呈现出专业化水平低、组织化程度低、工资水平差异较大等状况, 而社会保险缴纳则呈现出整体缴纳水平低, 险种单一的状况。这种从业状况和保险缴纳状况给石家庄家政服务业的健康和稳定发展带来了很大的阻碍, 因此, 国家相关的部门需要制定相应的规范制度来鼓励家政服务业从业人员有组织地进行就业, 促进家政服务业从业人员的有序就业;开展针对家政服务业从业人员的专业化培训, 提高专业化水平;制定相应措施鼓励雇主主动缴纳社会保险等, 最终促进石家庄家政服务业从业人员的从业现状以及社会保险缴纳现状的彻底改观。

参考文献

[1]朱文娟, 汪小勤.最低工资标准、社保最低缴费基数与劳动者就业[J].贵州财经大学学报.2013 (03) .

篇9:保险缴纳程序

关键词:企业员工;养老保险缴纳;现状分析

一、前言

对于我国企业员工而言,基本养老制度的建立不但有利于解决企业员工养老问题,同时也对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从目前我国企业员工养老保险制度的实行来看,在养老保险制度规定下,企业和员工按照既定的比例进行保费缴纳。但是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企业员工养老保险要想满足实际需要,实现退休职工养老金的增长,就要对现行制度进行优化,不但要积极实行企业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制度并轨,还要在缴费金额上做出调整,以保证企业员工养老保险达到预期目标。

二、我国企业员工养老保险的主要内容

1、基本养老保险费分企业缴纳和职工个人缴费两大部分,企业按本单位缴费工资总额的20%左右缴纳,全部划入社会统筹,职工缴费为个人缴费工资的8%,全部划入个人帐户。在缴纳比例上,企业与员工的比例是固定的,职工的缴费金额是随着工资总额的增加而上升的。

2、企业职工退休时养老保险缴费年限(建立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前的视同缴费年限)累计满15年的,按月支取基本养老金,基本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和过渡性养老金三部分组成。基本养老金的组成包含三方面内容,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和过渡性养老金,这几部分的设计较为合理。

3、退休以后根据职工平均工资和物价变动等情况,国家适时调整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根据现有养老金制度的规定,养老金发放标准是弹性,需要适时的根据社会总体物价水平进行调整。

当前企业职工对养老保险制度认识不深,许多人甚至存在一定的误解,认为钱放在养老保险里面不安全,等自己退休了不见得会拿到等额的钱。

三、我国企业员工养老保险缴纳中存在的问题

1、企业员工认为养老保险缴费不安全,不如放在自己手里把握。

随着企业员工养老保险缴费金额的逐年上调,许多职工都感受到了一定的经济压力,对养老保险缴费不安全性的担忧也愈演愈烈。之所以造成这种误解,主要原因在于养老保险金缴存和支取不透明,容易使企业职工产生必然的担忧。

2、企业员工对现有的养老保险制度缺乏足够的了解,缴费信心不够。

目前许多企业员工都认为养老保险制度就是全面保障养老的,不管缴纳不缴纳,或者缴纳多少,都应该获得应有的待遇。这一认识反映出了企业职工对养老保险制度的认识非常肤浅。由于这种错误认识,企业员工在养老保险缴费方面不够积极,造成企业养老保险收缴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困难。

3、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调整变化过多过快,没有一个相对稳定期。

由于我国各地区企业实际情况不一样,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需要根据地区情况进行细节调整。但是受到区域经济发展和其他因素的影响,制度调整速度快导致了企业员工养老保险缴纳不稳定。

4、按现行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政策和发展趋势来看,企业职工基本养老金的保障水平未来将会较大幅度地降低。

由于退休职工的增多,在保证现有缴纳比例不变的情况下,养老保险缴纳金额与发放金额不对等,长期下去,将会导致企业员工养老保险空账现象的出现。

5、对于企业年金的管理和监管还需要明确规定。

目前部分企业为了弥补养老保险的不足,根据企业发展实际建立了企业年金制度,但是由于企业年金属于企业内部行为,在管理和监管上还存在一定的空白,需要进一步明确。

四、我国企业员工养老保险的未来发展探讨

1、深入研究和解决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暴露出来的问题,形成一个在较长时间内相对稳定的政策。

在企业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上,应结合各地区实际,建立长期稳定的企业养老保险政策,保证企业养老保险取得积极效果。

2、完善与企业发展相适应的企业年金制度,避免平均主义分配。

企业年金制度建立,不但要使其成为养老保险的有益补充,同时也要注重年金制度的差异性,不能使企业年金沦为大锅饭。

3、根据企业养老保险发放实际,合理提高企业缴费比例。

考虑到企业养老保险空账的风险,企业应在养老保险缴纳比例上根据企业实际需要合理提高企业缴费比例。

五、结论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在我国企业员工养老保险制度实行中,要想保证企业员工基本养老制度发挥积极作用,使企业员工养老保险缴纳满足实际需要,就要认真分析企业员工养老保险制度的内容及优缺点,积极优化企业员工养老保险缴纳过程,从政策层面、保险缴纳层面入手,确保企业员工养老保险缴纳取得积极效果,满足企业员工养老需要,为企业员工提供有力的养老保障。

参考文献:

[1] 王璐;中国社会保险法律制度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6年

[2] 何义华;矿业公司劳动保险管理系统研制与实施[D];电子科技大学;2006年

[3] 李国华;我国公务员养老制度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并轨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5年

[4] 李薇;我国养老保险法律制度的改革与完善[D];吉林大学;2006年

[5] 朱玉君;我国养老保险领域投机行为的治理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篇10:养老保险如何缴纳

我曾在外企工作多年,20辞职后,到现在单位上班,但这单位不办理社保,所以社保一直没交,现在我想续缴,但不知道怎么办手续,望大家指导

[养老保险如何缴纳]

篇11:个人缴纳养老保险

按国发26号文件规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记账基数为职工个人缴费工资基数,记账比例全国统一为11%。目前职工个人缴费比例为5%左右,其余部分由单位缴费划入,随着个人缴费比例的提高(最终到8%),单位划入部分逐渐降低。职工退休时,其个人账户的累计储存额除以120,即为该职工退休时的个人账户养老金。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是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核心内容之一,是近年来深化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成果的具体体现。

(1)统一企业养老保险制度之后新参加工作的职工,从参加工作的当月起,就须由其所在单位为其到所在地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基本养老保险投保手续,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同时应为该职工建立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

(2)统一企业养老保险制度之前参加工作的职工,个人账户的建立时间由各省、区、市出台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养老保险改革方案的时间确定。但个人账户建立的时间,最晚须从1月1日开始。191月1日之后才建立的,个人账户的起始时间也应从年1月1日开始计算,并按规定进行个人记录的处理。职工个人一般以上一年月平均工资作为个人缴纳养老保险费的工资基数(也有按上月工资作为缴费基数的)。

月平均工资应按国家统计局规定列入工资总额统计的项目计算,其中包括工资、奖金、津贴、补贴等收入。月平均工资低于当地职工月平均工资60%的,按60%计入;高于当地职工平均工资300%的部分不计入缴费工资基数,也不计入计发养老金的基数。

篇12:缴纳社会保险申请

尊敬的公司领导:

本人于公司部门/分厂,现申请从年月开始缴纳社会保险。敬请批准!部门领导签批:

人力资源部签批:申请人:

年月日

第一联(共三联:第一联由人力资源部留存,第二联由所在单位部门/分厂留存,第三联由申请人留存。)………………………………………………………………………………………

缴纳社会保险申请

尊敬的公司领导:

本人身份证号:于年月进入公司部门/分厂,现申请从年月开始缴纳社会保险。敬请批准!部门领导签批:

人力资源部签批:申请人:

年月日

第二联(共三联:第一联由人力资源部留存,第二联由所在单位部门/分厂留存,第三联由申请人留存。)………………………………………………………………………………………

缴纳社会保险申请

尊敬的公司领导:

本人身份证号:于年月进入公司部门/分厂,现申请从年月开始缴纳社会保险。敬请批准!部门领导签批:

人力资源部签批:申请人:

年月日

篇13:保险缴纳程序

1 职业病患者工伤保险程序存在的问题

1.1 职业病诊断鉴定程序困难重重

职业病患者维权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是工伤认定,这一过程首先应当进行职业病诊断和鉴定,而这一过程可谓困难重重。

首先,职业病诊断取证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48条规定:“职业病诊断、鉴定需要用人单位提供有关职业卫生和健康监护等资料时,用人单位应当如实提供,劳动者和有关机构也应当提供与职业病诊断、鉴定有关的资料。”以农民工群体为例,农民工进行职业病诊断的前提条件是用人单位需提供相关资料,即劳动关系的存在是其能够获得诊断的前提,而现实中农民工外出务工流动性大,打工地点不固定,许多人没有签订劳动合同也没有务工证明,甚至没有任何与企业有劳动关系的证据,因此导致所谓的“劳动关系不明”,从而无法获得职业病诊断[1]。

其次,职业病诊断机构设置过于单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四十条规定:“劳动者可以在用人单位所在地或者本人居住地依法承担职业病诊断的医疗卫生机构进行职业病诊断。”据此职业病的诊断要由当地职业病防治所进行,其他综合类医院无权对职业病进行诊断,而用人单位可能与当地的诊断机构有裙带关系,这样的规定会影响诊断结果的真实性与公正性;且如果让劳动者选择回原籍诊断,也会给病痛缠身的患者带来诸多不便。

再次,职业病诊断及鉴定时限不明确。我国《职业病防治法》对于劳动者的诊断及鉴定及再鉴定的时限均没有明确规定,这样的后果是一些企图规避责任的企业,利用了这一“合法”程序,千方百计拖垮职业病患者,很多严重职业病患者还没有走完这一过程,就因病去世[2]。

1.2 工伤认定程序复杂并耗时过长

我国的工伤保险程序主要包括工伤认定申请、工伤认定决定和劳动能力鉴定三个程序。一般劳动者要获得工伤保险待遇必须历经这三个程序,如果是职业病患者,则还需要在工伤认定程序前履行职业病诊断和鉴定程序。根据我国200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伤保险条例》(以下简称《工伤保条例》)第17条“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或者按照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所在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向统筹地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3]。遇有特殊情况,经报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同意,申请时限可以适当延长。用人单位未按前款规定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工伤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工会组织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1年内,可以直接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统筹地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工伤认定部门在接到工伤认定申请后60日内作出是否构成工伤的《认定结论通知书》。

而现实中,以农民工职业病患者为例,用人单位往往为了逃避责任不愿意为其申请工伤认定。许多农民工罹患职业病后,用人单位都是支付一点点医疗费后督促其出院,而不管农民工的病情如何,甚至干脆否认存在劳动关系,因此农民工只有自己申请工伤认定。

农民工申请工伤认定后,工伤认定部门首先要求农民工出具存在劳动关系的证明及职业病诊断证明。而现实中,由于农民工法律意识不强,劳动合同制度的不完善,许多农民工没有劳动合同,也无法举出存在事实劳动关系的证明,无法取得职业病诊断证明书,所以导致工伤认定问题迟迟不能解决。因此当农民工申请工伤认定时,很多人被直接告知先申请仲裁确认劳动关系,待劳动关系确认后再来申请,这种规定及做法为职业病患者申请工伤认定设置了极大障碍。

更令其不堪重负的是,若职业病患者或用人的单位对工伤认定结论不服的话,根据《工伤保条例》第53条规定,有关单位和个人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提起行政诉讼。而诉讼的结果仅是法院维持或责令工伤认定部门重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而并非由法院直接作出认定为工伤或非工伤的行政判决。因此导致农民工为了取得《工伤认定结论通知书》而不得不经过认定申请、行政复议、一审二审行政诉讼等诸多程序。按照法律法规对工伤救济程序期限的规定,申请工伤认定到作出决定是3个月,申请劳动仲裁和仲裁期限合起来最长可以达到150天,从申请行政复议到行政机关作出结果最长是150天,如果提起行政诉讼,那么到审理结束也要2年零3个月,若走完所有程序,合计3年[4]。由此可见,职业病本来已使农民工不堪承受,而工伤补偿又遥遥无期,给农民工职业病患者带来严重的后续伤害,直接导致部分患者还没有拿到救命钱,就因病去世。

1.3 劳动能力鉴定程序耗时过长且致残程度评定时间过于机械

劳动能力鉴定是又称职业伤害造成的失能鉴定,是指相关机构对劳动者身体或精神所受到的损害致本人工作能力减弱状况所作的专业性的结论性意见和证明。它是工伤职工获得多少工伤补偿的关键。

根据《工伤保条例》第25条第二款规定:“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应当自收到劳动能力鉴定申请之日起60日内作出劳动能力鉴定结论,必要时,作出劳动能力鉴定结论的期限可以延长30日。劳动能力鉴定结论应当及时送达申请鉴定的单位和个人。”第26条规定:“申请鉴定的单位或者个人对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作出的鉴定结论不服的,可以在收到该鉴定结论之日起15日内向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再次鉴定申请。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作出的劳动能力鉴定结论为最终结论。”

首先应予指出的是,条例并没有明确规定最终鉴定结论的期限。按照上述法定期限规定,特别是急性尘肺病患者,在工伤认定阶段耗时一年多以后,仍还需再等三个多月,如果加上在职业病诊断、鉴定、再鉴定的4个多月,共计要耗时500多天才能得到工伤保险待遇。如此异化救济程序,怎能达到工伤保险法律的立法初衷呢?又怎么实现合理、及时、有效的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呢?

再次致残程度评定时间过于机械。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21条规定:“职工发生工伤,经治疗伤情相对稳定后存在残疾、影响劳动能力的,应当进行劳动能力鉴定。”而职业病患者与其他工伤事故有所不同,它很难有准确的医疗终结期,也没有最佳评定时间,只有相对评定时间,而且致残程度评定后不像外伤性工伤评残那样稳定,而是会进一步发展或恶化,如尘肺病在诊断鉴定时为Ⅱ期,一年后可能发展为Ⅲ期[5]。因此,对群体性遭受尘肺事故者应在职业病诊断、鉴定阶段就及时进行致残评定,不能机械的按照工伤认定、劳动能力鉴定的时效进行致残评定,以保障职业病患者能够得到及时救治和康复。

2 完善工伤保险程序的若干思考

2.1 完善职业病诊断鉴定程序

首先,应修改我国现行《职业病防治法》中对劳动者不利的法律条文,避免法律漏洞的出现。如在劳动者申请职业病诊断资格上,不能只要求企业出具证明,应规定职工在企业的胸牌、出入证、工资条、工友证明等,都可作为职业史证明,只要能提供这些材料之一者即可获得进行职业病诊断的机会;另外不得因用人单位不提供所需材料而拒绝受理。

其次,国家劳动保障部门应出台相应参照目录,赋予具有相关资质的省级人民医院以职业病诊断权,且该医疗卫生机构作出的职业病诊断结果都应获得认可,避免一家机构独大的局面;劳动者持有依法成立的医疗卫生机构职业病检查结果证明的,无需用人单位再提供相关资料。

最后,我国现行《职业病防治法》应进一步明确申请职业病诊断的法律时限,并对劳动者从申请职业病诊断到出具诊断证明书作出明确时限。避免因耗时过长,阻碍职业病患者获取保障。

2.2 取消职业病患者工伤认定申请程序

根据我国劳动法第73条明确规定,患职业病的,依法享受社会保险待遇;根据《职业病防治法》第50条规定:“职业病病人依法享受国家规定的职业病待遇。”第51条规定:“职业病病人的诊疗、康复费用,伤残以及丧失劳动能力的职业病病人的社会保障,按照国家有关工伤社会保险的规定执行。”而《工伤保险条例》第17条规定:“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或者按照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所在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向统筹地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由此可见,作为下位法的《工伤保险条例》,其条款设置明显与上位法相冲突,违反了法律统一性原则。

其次《工伤保险条例》规定自身也存在矛盾,如《工伤保险条例》第14条第四款明确规定,患职业病的职工应当认定为工伤,第19条规定:“对依法取得职业病诊断证明书或者职业病诊断鉴定书的,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不再进行调查核实。”那么试问,工伤认定申请有何存在的必要呢?如果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再次进行认定,其结果必然是把急需救治的劳动者推向漫长繁琐的程序之中。

另外,从其存在的合理性角度分析,针对职业病患者来说,所谓工伤认定申请的目的是为了核实职业病患者是否有资格获取工伤保险待遇,究其本质是看是否与用人单位有劳动关系,及职业病患病情况,而这些业已在职业病诊断鉴定过程中一一落实了,完全可以将职业病诊断与工伤认定程序合并。因此,笔者认为,已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的劳动者无须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6]。

2.3 简化劳动能力鉴定程序,缩短鉴定时间。

笔者建议,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的劳动者,可以直接持《职业病诊断证明书》或《职业病诊断鉴定书》向用人单位所在地或本人居住地劳动鉴定委员会提出鉴定申请,对鉴定结论不服的,当事人可以向该机构提出再鉴定申请,由当事人在专家库中随机抽取几名专家组成专家组进行再鉴定,在鉴定结论为最终结论。另外,为期三个月的劳动能力鉴定期限太过漫长,应该缩短《工伤保险条例》中60天内做出劳动能力鉴定结论以及因特殊情况还可以延长30日的时间规定,合理期限应为30天。

综上所述,为患职业病的劳动者建立简捷、方便的工伤保险制度既是我国《社会保障法》的要求,也体现了对这一弱势群体,尤其是农民工职业病患者的人文关怀。该制度的完善对于维护劳动者的基本权益、实现企业的安全生产、推动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确保社会的安定与和谐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摘要:2010年10月28日获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三十六条第二款规定“工伤认定和劳动能力鉴定应当简捷、方便”。然而我国职业病劳动者依然要经历比普通工伤患者更为多重的环节才能获取工伤保险待遇,其耗时之长、程序之复杂已经严重阻碍了工伤保险制度对工业社会中工伤及职业病患者这一弱势群体的保护,违背了该制度的立法本质,为了更有效的保护该弱势群体,应该简化职业病患者工伤保险程序。

关键词:职业病,工伤保险,程序

参考文献

[1]侯文学.尘肺职业病社会法律问题探讨[M].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2007.

[2]廖晨歌.关于我国农民工职业病维权困境的思考——-从“开胸验肺”事件谈起[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9(3):183-186.

[3]周豪,王楠,王德强.农民工职业病危害现状及健康权的法律保障研究——从张海超“开胸验肺事件”引发[J].法制与社会,2009,10:346-347.

[4]翟玉娟.我国工伤保险程序存在的问题及完善[J].政法论丛,2009,10(4):95-98.

[5]王祖兵.职业病诊断与鉴定若干问题探讨[J].中国工业医学杂志,2004,17(2):135-136.

篇14:保险缴纳程序

用人单位对劳动者是否存在实际用工的事实是双方是否存在劳动关系的唯一标准,而缴纳社会保险是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的标志之一,也是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共同的法定义务,它具有强制性,不是任意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七十二条规定:“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必须依法参加社会保险,缴纳社会保险费。”

2011年7月1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二条规定:“国家建立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等社会保险制度,保障公民在年老、疾病、工伤、失业、生育等情况下依法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第五十八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三十日内为其职工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申请办理社会保险登记。未办理社会保险登记的,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核定其应当缴纳的社会保险费。”第六十三条规定:“用人单位未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的,由社会保险费征收机构责令其限期缴纳或者补足。”该条款明确规定了用人单位申报缴纳社会保险的责任。

本期和大家一起分享有关缴纳社会保险劳动争议时效的典型案例。笔者主要以实际案例分析为基础,对未缴纳社会保险的争议是否受仲裁时效限制问题给予深入剖析和阐释。

案情简介

申请人李某某于2006年3月入职被申请人某电子有限责任公司。申请人入职被申请人单位以后,被申请人一直没有为申请人缴纳养老保险,在此期间,社会养老保险一直由申请人自行缴纳,被申请人每月向申请人实际发放200元的社保补贴。直至2008年3月,被申请人才为申请人办理各项社会保险。2012年4月27日,申请人离职以2006年3月至2008年3月期间未依法给其缴纳社会保险费为由与被申请人发生争议申请仲裁,其要求被申请人补缴2006年3月至2008年3月期间社会保险费。庭审中,被申请人的代理律师以该项诉请超过1年仲裁时效为由抗辩,请求劳动争议仲裁委驳回其诉讼请求。当地劳动仲裁委员会于 2012年7月7日公开审理后作出仲裁裁决,以超过仲裁时效为由驳回了李某某的该项请求。李某某不服诉至法院。

裁判结果

一审法院认为:因原告一直自行缴纳社会保险费且被告已经实际发放原告2006年3月至2008年3月的社会保险费的社保补贴,且被告自2008年3月为原告缴纳此后的社会保险时,原告应当知道被告未给其缴纳之前的社会保险费已经侵犯了其权利,且侵权行为已终止。但原告至2012年4月27日才提起仲裁申请,要求被告为其缴纳2008年3月之前的社会保险,很明显,此期间已超过了申请时效的规定,因此,一审法院对申请人诉请要求被申请人补缴社会保险费的诉请不予支持。李某某不服,提起上诉,2012年10月24日二审法院认为社会保险缴纳具有强制性,不应受仲裁时效限制。在此期间,原告考虑到其履行补缴社保的实操性,最终与被告达成了调解。

案例评析

本案的争议焦点很明确,具有法定强制性的社会保险纳入劳动争议范畴后,其是否受仲裁申请时效一年的限制。

社会保险发生的争议是否适用仲裁时效,笔者认为应辩证地看待。本案是由用人单位未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引发的待遇问题,应适用于仲裁时效,从劳动者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享受社会保险待遇条件应当成就并且社会保险费无法补缴之日起算。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条第(四)项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因社会保险发生的争议,适用该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既然《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条第(四)项以及第二十七条对劳动争议的范围以及是否受仲裁时效限制作出了明确规定。那么不难看出,社会保险争议和劳动报酬争议都属劳动争议,而劳动争议中只有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才不受1年仲裁时效限制(申请仲裁时效期间的特别规定仅适用于因劳动报酬发生的争议),根据《关于工资总额组成的规定》(国家统计局令〔1990〕第1号)第十一条和原劳动部《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劳部发〔1995〕309号)第五十三条的规定,社会保险费用不属于劳动报酬范围。因此,关于社会保险争议不能适用《调解仲裁法》关于仲裁时效的特别规定,只能适用一般规定,即从当事人知道或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一年内申请仲裁,否则便可能失去胜诉权。即法律没有将社会保险争议排除,那么社会保险争议应受 1年仲裁时效的限制。

结合本案具体情况,“申请人入职被申请人单位以后……在此期间,社会养老保险一直由申请人自行缴纳,被申请人每月向申请人实际发放200元的社保补贴。”李某某每月领取被申请人发放的社保补贴,同时每月工资中未扣减社会保险个人部分。李某某自2008年3月起入职被申请人某电子有限责任公司时应已知道公司未给其缴纳社会保险费。同时,2008年3月,被申请人为其缴纳此后的社会保险时,其应当知道装饰公司未给其缴纳之前的社会保险费已侵犯了其权利,且侵权行为已终止。但其至2012年4月27日离职时才提起仲裁申请,要求被申请人公司为其缴纳2008年3月之前的社会保险,很明显,此期间已超过了《调解仲裁法》关于仲裁申请时效一年的期间规定,因此,其该请求不能得到支持是有法律依据的。

在本案中,二审人民法院对社会保险缴纳时效予以否定,提供了另一种裁判思路。即认为社会保险缴纳具有强制性,不应受仲裁时效限制。对此笔者认为也可以理解。社会保险毕竟是国家为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防范社会劳动过程中的风险,强制性要求劳动关系的当事人即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必须参加的保险,无须征得当事人同意,这关系到整个国家和社会的稳定,关系到广大劳动人民的基本权利。《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七十二条“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必须依法参加社会保险,缴纳社会保险费”的规定,鲜明地体现了社会保险费法定征收的这一特点。

上一篇:以心态与命运为话题作文下一篇:资产申请报告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