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在“理想课堂”中自主成长

2024-06-25

让学生在“理想课堂”中自主成长(通用12篇)

篇1:让学生在“理想课堂”中自主成长

让学生在“理想课堂”中自主成长

―来自中国教育学会小学教育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学术年会的思考

陈锁明(北京师范大学校长培训学院,北京100875)

摘要:中国教育学会小学教育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学术年会围绕“为了每一个孩子健康快乐成长一聚焦课堂教学”的主题展开研讨。与会者提出,要研究国际教育的发展趋势,明确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如以未来学生的核心素养引导课堂改革,关注信息化对课堂教学形态的冲击,以课堂教学的综合改进培育学生的综合素养等。要聚焦课堂教学的七个核心词:真爱、尊重、欣赏、兴趣、自主、合作、关系;明确课堂研究的八个关键点:学生、学材、学法、考法、教法、课堂、趋势、研法。努力建构师生共生共长的”理想课堂”。

关键词:课堂教学改革;核心素养;学科整合;“理想课堂”;中国教育学会小学教育专业委员会

2013—年10月31日〜11月1日,中国教育学会小学教育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学术年会在山东济南天桥区召开。围绕“为了每一个孩子健康快乐成长——聚焦课堂教学”的主题,来自全国各地的近千名专家、学者、校长、教师在研讨中凝聚思想,在碰撞中分享智慧。

一、把握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

要明确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就必须对当前基础教育所面临的形势和挑战有清醒的认识。

1.国际教育的发展趋势:课堂教学成为重点改革领域

通过对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现状和内涵、国际教育的发展趋势以及时代发展对教育的挑战进行分析,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副司长申继亮提出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应该关注的一些问题:基于质量标准要越来越统一、课堂教学要越来越自主这样一个总的改革方向,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需要花大气力解决的难题就是课堂教学改革。在过去十多年的探索中,不少地区和学校在课堂教学改革方面都有所突破,但从全国的情况看,离改革的目标还有一定的差距。因此下一阶段,重点的改革领域是课堂教学;而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则是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的变革。

2.育人目标的革新:以未来学生的核心素养引导课堂改革 国务院参事、中国教育学会小学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校长李烈希望,校长和教师们要能够从课堂教学这个微观的点来看课程、看质量、看信息技术。她特别强调,一个有教育思想和教育情怀的教育人,必须站在一个更加宏观、博大的层面上思考教育最基本的问题,即我们要为国家、为社会的未来培养什么样的人,我们所培养的人需要具备哪些基本的核心素养?我们要将这样的思考与学校的课程设置、课堂教学改革结合起来,由此找到学校课程改革的基本方向。在李烈看来,这样的变革才能为学生提供一种崭新的、真正丰富多彩的校园学习生活,进而提升他们的学习品质。

申继亮也认为,“核心素养”是一个需要髙度关注的关键词,目前我国巳经开始着手研究学生的核心素养,并将以此来引导课程改革、课堂教学改革,特别是育人方式的变革。每一所学校、每一名教师也要不断思考,我们到底要培养什么样的人,否则教学目标就是模糊的。世界上不同地区、不同国家对未来学生的素养,强调的侧重点既有共性,也有差异。比如:日本提出学生的核心素养包括基础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三方面,美国则强调了21世纪的五种技能,更多地侧重于解决现实问题。我们除了要面对未来、面向世界,还要关注学生在素质方面的薄弱环节,如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社会责任感、沟通交流能力、敢于担当的勇气等。

3.教育技术的挑战:关注信息化对课堂教学形态的冲击 信息技术在与教学融合的过程中,无论是对教学的目标、内容、方式,还是对教学文化,都会产生极大的冲击,学习的内容、方式、组织形态等也将发生改变。申继亮强调,要关注整个时代发展给教育带来的挑战。比如: 可能要根据学习内容来决定教师的教学形式和组织方式;也可能会打破班级授课制,打破校园的围墙,实现随吋随地学习;在目前“一对多”的班级授课制方式下,教师很难实现对每一名学生的关注,而信息技术的变革有可能会实现一种新的私塾性质的教育,即“一对一”的教育,等等。

4.学科教学的现状:以课堂教学的综合变革培育学生的综合素养

基础教育阶段应特别强调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而现行的分科教学则与此目标相悖,教学中的“各自为政”是一个突出的问题。对此,申继亮提出:既要关注学段之间培养目标上的衔接和统筹,更要关注横向学?斗之间的相互配合;既要发挥好每个学科的独有功能,还要强调学科之间共同的综合运用的功能。现在已经有很多学校在探讨一些新的课堂形态和教育形式,如跨学科、跨领域的主题教育,等等。申继亮建议校长和教师有意识地进行学科整合,打破学科界限,“课堂教学需要去超越,去跨越,去综合”。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山东省教育厅副厅长张志勇建议,通过课程价值的整合、儿童经验在课堂上教学中的整合、教学经验的整合、教学资源的整合、教学评价的整合,使教育真正回到儿童本位,促进每个孩子的健康成长。

二、明确课堂研究的关键点 1.聚焦课堂教学的七个核心词

课堂是学校开展教书和育人活动的主阵地,课堂教学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育的质量。笔者认为,聚焦课堂,首先要关注课堂教学中的这样几个核心词:

其一,真爱。现在教育当中有太多打着爱的幌子伤害学生的事情,那些并非“真爱”。教师要让真爱从!堂中流淌出来,这样,教师才会多一份耐心,包容学生;失误;才会多一些宽容,等待学生的成长;才能真正保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和创造精神,让学生自尊、自信成长。

其二,尊重。课堂上真正的尊重,体现在尊重每个学生独立的人格,尊重学生的情感,尊重学生的选择, 尊重学生的话语权,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尊学生的独特见解。这样才能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境,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张扬个性,拥有自由、愉快、积的心理状态。

其三,欣赏。课堂当中到底该如何赏识学生?现有很多教师“赏识”的方式方法过于笼统,比如:“你棒”成了很多课堂上的习惯语,但是,当学生并不知道己具体在哪些方面“棒”时,这样的习惯语是没有任何值的。

其四,兴趣。有很多地方、很多学校都在倡导高效课堂,但是不能仅仅为了髙效而髙效,更要关注学生的习兴趣。符合兴趣的学习,才能达到最优的效果。

其五,自主。什么是真正的自主?学生在课堂上到有多少真正的自主?比如:很多学校开设了多种多样的课程,但很多时候,我们有没有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想一想这真的是他们需要的吗?自主不是一句空话,它需要们对每个细节的深切关注。

其六,合作。新课程倡导合作学习,但是当下很多堂上的合作只是表象,是伪合作。合作探究要在真正要的时候进行,并不是所有的课堂都需要去合作。课教学也不必拘泥于某种特定的模式,只要是基于学校教师、生源而打造的适合的课堂,只要是能够把学生学习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的课堂,就是最好的课堂。

其七,关系。我们倡导具有良好关系的课堂,倡安全、轻松的课堂氛围。要让课堂真正成为师生互动、灵对话的舞台,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地方,这才是有命的课堂。

与此同时,我们要警惕当下课堂上的一些不良象。比如:不能因追求效益而牺牲学生的兴趣,不能因: 求标准而牺牲学生的个性,不能因追求功利而牺牲学生的未来。

2.聚焦课堂研究的八个关键点 聚焦课堂,就要结合教育教学实践,研究课堂教学中的具体问题。在笔者看来,进行课堂研究时,我们应重点关注以下八个关键点:

其一,研究学生。只有充分研究学生,研究其身心成长规律,研究其认知和发展水平,研究其个性品质特征,才能有的放矢地开展好教育教学工作。

其二,研究学材。教材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因生而定的学材可以突破其局限性。要建立大的学习资源观,构建大的教育资源库,为真正的因材施教奠定资源基础。

其三,研究学法。教是为了不教,学是为了能学、会学,必须高度关注提升学生学习力的问题。

其四,研究考法。考法是指挥棒,考法不同就会催生不同的教学模式,应答式考试会让学生多记硬背,研究型考试则会促使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研究问题,进而解决问题。

其五,研究教法。教法应该是在研究学生、学材、学法、考法的基础上确立的,不能是以教师为中心确立的“我会我有”的模式。

其六,研究课堂。在前几项研究的基础上,要整体研究课堂并形成自己的课堂观、课程观、学生观、教学观,为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奠定基础。

其七,研究趋势。特别要关注科技革命对课堂教学的影响。^ 其八,研究研法。研究具有科学性和方法性,要学会用科学的、规范的方法开展研究。

三、建构师生共生共长的“理想课堂” 在“理想课堂的愿景与实践”专题报告中,成都大学教授陈大伟为与会者描绘了一幅理想课堂的图景。在构建理想课堂的过程中,全国有很多学校进行了因地制宜的研究和探索,并且以课堂教学改革为依托,促进师生的自主成长,成就学校的特色发展。

例如:北京丰台区第五小学围绕学生的发展目标,将力量聚集于幸福教育的主渠道——成就“幸福的自主课堂”。学校要求教师在深入研究学生和深人研究教什么知识两方面下工夫,以此明确研究的“真问题”。通过实践自主课堂的三大教学环节:自主发现并提出“真问题”、在自主体验探究中解决问题、自主梳理延伸学以致用,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此同时,学校还创新了自主课堂的评价标准,探讨学生的健康自我学习行为评价,使学生在课堂上感受自我的价值和生命的成长。

四川成都市天涯石小学通过关注教育生态系统中的师生双主体,以“导学结合”、“师生互动”和“知行统一”为切入点,致力于生态课堂的建设,从而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课堂,享受属于自己的学习。

北京海淀区翠微小学在系统建设绿色课堂的过程中,从“学生健康自我”出发,制定了绿色课堂的研究框架,提出了绿色课堂“健康自我”的六个成分性目标:氛围和谐、目标适度、学习专注、沟通有效、思维深入、评价激励,每个成分性目标下又有更具体的成分性目标,并且将其转化为每一节课的综合行动性目标。云南武定县近城小学遵循平等、自主、合作、愉快、激励、和谐发展六大原则,在各学段、各学科课堂教学中,坚持“先学后教、充分交流汇报、主动建构、和谐发展”的基本思想,因地制宜地构建了 “主动一和谐”的课堂教学模式。

重庆市巴蜀小学在多年的律动课堂教学实践中,通过研磨学生、研磨课堂,归纳提炼了律动课堂教学的三元素——尊重、激发、共生,让课堂成为师生相互启发、互动共生的过程,逐步实现了 “关注每一个、回馈每一个、发展每一个”,促使师生获得同步持续发展。

篇2:让学生在“理想课堂”中自主成长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大家好!我是一名工作在销售一线的普通员工,1984年进入了 ********,在1992年我选择了极富挑战的销售工作,十余年的销售生涯培养了我、锻炼了我,但我有今天的成绩,是与快速发展的公交事业,与日益完善的公交媒体是密不可分的,是企业给我创造了这个平台和机会,在此我向给予我帮助和指导的各位领导和同仁说声“谢谢”。15年的销售工作平淡却不平凡,多年的销售经验让我树立了自己的一套客户服务理念,“学会换位思考,把客户当朋友,理解和实现客户所需!”,我坚持:客户的需求就是我的追求,客户的满意就是我的目标,正是凭着对销售工作的满腔热忱,对自我价值的肯定,在销售工作中我能始终如一地做好本职工作,年年都能出色完成公司下达的销售任务。下面和大家分享一下销售工作的一些心得和体会:

首先是注重细节,不以善小而不为。在去年洽谈的农业银行客户中,我在与客户的沟通中了解到他们很希望有一套完整又易于归档的设计稿,由于公司用的设计稿是普通的打印纸,我设想把设计稿做的精美一些送给客户,于是我专门跑了照材市场和礼品市场,用照相纸给客户打印了设计稿,并精心设计制作了一份设计稿图册送给客户,当收到这份礼物后,客户又是意外又是感动,感谢之情溢于言表。这一方面为自己公司形象广告的生动展示而感到自豪,另一方面也是对公交广告公司的 1

服务给予充分的认可和赞赏。

只有付出,才会有回报,就像播种,播下种子不一定会发芽,但若不播种,就永远没有发芽的机会。在我与南海岸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的客户洽谈中,长长两年的沟通,因为客户的营销方案、预算、价格等原因一直没能顺利签约。我几乎想放弃了,但在一次拜访客户中得知其分管领导患病住院了,我便买了束鲜花,带上问候直奔医院,这种举止在我看来是很平常的,是人之常情。但最后我的真诚却感动了客户,并与我建立了长久的合作关系。当时这位客户的一番话至今我还记忆犹新:小施,你的真诚体现了公交广告公司的真诚,在你的身上,我看到了公司的诚信。

业务员的工作并非一帆风顺,个中的辛酸苦辣只有自己才体会得到。我们常常为了客户的一个要求而加班加点,因为客户的一声肯定而欣喜万分。近几年随着城市公交交通的快速发展,新车和线路的增加使得车辆调线频繁,客户对此颇有微词,甚至拿出合同要求违约赔款。如何继续和客户的友好合作关系,如何站在客户的立场又不影响公司的利益呢?学会换位思考,理解和实现客户的需要,只有抱着这样的真诚才能赢得客户的信任。为此,我首先做好客户的解释工作,然后不厌其烦地一次次陪同客户到调整后的公交线路调研、分析、评估广告发布效果,用实际绩效来打消客户对广告发布范围调整的顾虑,确保客户满意而归。

销售工作时间弹性很强,常常因为客户的一个电话而放弃休息,市场调查、资料收集、媒体推荐、效果评估,我必须在第一时间解决客户的燃眉之急。工作是辛苦的,不要说在电脑前熬红的双眼;也不要说奔波后酸痛的双脚;更不要说多少次放假时的坚守岗位。但看到合作的客户在不断地成长,看到更多的品牌因公交媒体而脱颖而出,我有什么借口不更加出色地完成本职工作,有什么理由不更加热爱所从事的事业呢?

荣誉只代表过去,前方是更高更远的目标。通过几年来的不懈努力和执着追求,在2007年我实现的销售额刷新了公司个人记录,被授予公司年度销售状元,这次我又被评为集团公司2007年度“十佳员工”,我深感肩上的责任重大。为提高广告专业素质,我将继续利用业余时间学习广告及经济类的相关专业,加强市场分析和洞察力,不断完善自我,以一个更为专业的广告人的姿态迎接明天的挑战。同时我将发扬公司“传帮带”的良好传统,将自己的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新的销售人员,齐心协力,进一步加大市场营销力度,为努力推动企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新贡献。

篇3: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成长

(一) 数学自主探究能力及其内涵

数学自主探究能力是在具有一定的数学基础与技能的前提下, 通过自学数学教材等发展起来的一种独立获取数学知识、技能的能力。它是在教师的指导下, 通过学生自己阅读数学课本或有关的参考书、资料, 深入理解和领会其精神实质, 解答相应的练习或问题等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它倡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 主动获得知识, 强调探索过程中的亲身体验与经验的积累, 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的养成, 基本科学方法的掌握。其核心是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乐于研究、交流与合作中成长, 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教学策略

1. 巧妙设置问题情境, 激发自主探究的欲望。

自主探究性学习不只是一种学习形式, 它更应成为学生的一种学习习惯和学习意识。探究性学习在课堂教学中主要表现为教学内容的问题化及教学过程的探索化, 即教师精心设置问题情境, 引导学生独立地探究发现知识和解决问题。例如, 在学习“过三点的圆”时, 提出如下问题:某一个城市在一块空地上新建了三个居民小区, 它们分别为A、B、C, 且三个小区不在同一直线上。要想规划一所中学, 使这所中学到三个小区的距离相等, 请问同学们, 这所中学应该建在哪一个位置?你怎么确定这个位置呢?考虑到学生初一学习过直线公理 (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 由此引出问题“对于一个圆来说是否也由几点确定的问题呢?”他们亲自动手实验, 分小组讨论, 交流评比, 归纳总结, 最终发现“经过同一直线上的三点不能作圆;经过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能确定一个圆”的结论。这样通过学生思考, 动手操作, 增强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 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的学习状态, 从而主动地获取知识。

2. 紧密联系生活实际, 增强自主学习的动力。

在教学过程中, 多举一些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事例, 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的实用性, 激发他们自主学习的动力。例如, 在讲授利率问题时, 举了以下实例:某种面额为1 00元的股票, 每年的股利是1 0元。若现在银行大额存款是所有同期银行存款利率最高的, 其利率为月息6.6‰, 那么, 持有这种股票的人以怎样的价格出售该股票才合算 (银行不计复利) ?引导学生讨论:持有股票获利多还是卖掉股票把钱存入银行的利息高?如果持有某种面额为100元的股票1股, 每年可获利10元。

[分析]如果银行利率为月息6.6‰ (存入1000元每月有利息6.6元, 每年有利息12×6.6=79.2元) , 由此推算, 将126.26元存入银行, 每年有利息9.999792元。将股票以超过126.26元卖出, 再把钱存入银行, 每年获利大于10元。存银行比持有股票更值;将股票以低于126.26元卖出, 再把钱存入银行, 每年获利小于10元, 还不如不卖股票。如果要买股票, 低于126.26买进, 每年获利10元, 而存银行的利息少于10元, 此时买股票更值;如果高于126.26元买进, 每年获利10元, 但存银行的利息大于10元, 此时存银行更值。

[结论]这种股票虽然面值只有100元, 但只要少于126.26元买进, 都比存银行更值。此时这种股票的实际价格应该为126.26元, 比面值上涨26.26元。

显然, 股票的票面价格在其买卖价格的决定中是不起什么作用的, 即购买价格=股息或利息, 市场利率。它说明股票的价格与其所带来的收入成正比, 与利率成反比。这样紧密联系实际进行教学, 学生深深地体会到数学在经济社会中的巨大作用, 以激发自主学习的动力。

3. 实施开放性问题教学, 培养自主探索的能力。

有效的数学学习过程, 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 而应该合理引入开放性问题, 引导学生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 从而使学生自己形成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策略。例如, 如果A离学校5千米, B离学校10千米, 问A、B相距几千米?学生乍看到此题时均表示惊讶:“题目如此简单!”实际上这道题目的条件可由各人去添加, 极具启发性和探索性。全班学生情绪高昂, 讨论热烈, 都出示了自己的答案。学生的解答如下: (1) 由题意可得学校在A、B两地之间或学校在A、B左或右侧两种情况。故A、B相距5千米或者15千米。 (2) 由题意A在以学校为圆心, 5千米为半径的圆周上, B在以学校为圆心, l0千米为半径的圆周上, 故5≤AB≤15千米。 (3) 由题意, 建立平面坐标系可得5≤AB≤15千米。这种开放性教学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增强了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师还要鼓励学生探求共性, 寻求变异, 诱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例如, 已知:在Rt△ABC中, ∠ACB=Rt∠, CD是AB上的高线。求证:△ACD∽△CBD∽△ABC。

在指导学生学习此例时, 可先把它的结论隐去, 改编为“根据已知条件, 结合图形你能得出那些结论?”课堂气氛立刻变得活跃。学生通过不断思考, 互相启发, 多数能找出7~1 0个结论。然后, 引导学生从边、角、相似及三角函数关系等方面归纳出至少15种结论:

(1) ∠1=∠B, ∠2=∠A

(2) △ACD∽△CBD, △CBD∽△ABC, △ACD∽△ABC (例题要求的结论)

还可以继续深人:如果把条件和结论互换.命题是否成立?学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合作交流, 又得出了许多命题。

(1) 已知∠1=∠B, ∠2=∠A, 求证:CA⊥BC, CD⊥AB (成立)

(2) 已知CA⊥BC, AC 2=AD·AB, 求证:CD⊥AB, CD 2=AD·BD (成立)

(3) 已知BC 2=BD·AB, AC 2=AD·AB, 求证:CD⊥AB, CA⊥BC (成立)

(4) 已知∠1=∠B, AC2=AD·AB, 求证:CA⊥BC, CD⊥AB (不成立)

(5) 已知∠2=∠A, AC2=AD·AB求证:CA⊥BC, CD⊥AB (成立)

通过这样的演变和探索, 大大激发了学生自主探索的热情, 从而达到了学生自主探究、做一题而通一类的目的。

4. 鼓励学生动手实验, 提高勇于探索的能力。

欧拉曾经说过:“数学这门学科需要观察还需要实验。”高斯也曾经说过, 他的许多定理都是靠实验归纳发现的, 证明只是补充的手续。自主探究性学习是实践性很强的活动, 能够使学生在亲自操作中体验到该如何获取知识。在数学教学中, 应该让学生的手动起来, 使学生成为知识的发现者和探究者, 激发他们探索数学奥秘的热情。例如, 在“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教学中, 先让学生把课前准备好的两个圆纸板拿出来, 同桌的两人动手实验后, 再把自己观察到的结论告诉对方。经过讨论, 发现圆和圆的位置关系有五种情况, 然后由学生在黑板上画出这五种位置关系的图形, 笔者适当补充点拨, 学生归纳总结得出最终结论。这样, 学生获得了亲身经历实验的体验和感悟, 有利于培养学生善于质疑、勇于探索, 勇于实践的能力。再如, 在学习“相似三角形”后, 设计如下问题:用2米长的标杆一根, 100米长的卷尺一把, 怎样在阳光下测量学校旗杆的高度?请同学们根据上述问题设计出合理可行的测量方案。听完问题后, 学生认真思考, 积极主动地探索起来。经过一番考虑, 最后大多数同学都能结合所学的“相似三角形”, 设计出合理可行的测量方案, 接着再让他们将所想方案相互交流, 然后再让他们分组到实地去测算。学生测算完毕后, 个个表现得非常兴奋。通过多次这样的活动, 学生们对一些实际问题兴趣大增。

5. 强化自主反思意识, 提升自主探究的能力。

自主反思是指学生自觉地对数学认知活动进行考察分析、总结、评价和调节, 是学生调控学习的基础, 是认知过程中强化自我意识、进行自我监控和自我调节的主要形式。数学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反思:对问题涉及到的知识点的梳理与再认识、解题思路的感悟、数学思想方法的提炼、解题策略的把握、结果合理性的判断及问题的变式等。合理引导学生反思, 能使他们从新的角度, 多层次多侧面地对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进行全面地考察分析与思考, 从而深化对问题的理解, 揭示问题的本质, 探索一般规律, 并进而产生新的发现。

(三) 实施自主探究性学习存在的问题

自主探究性学习对教师转变教学观念, 提高教学水平、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 教师一方面要不断加强自身的学习, 深入理解自主探究教学的本质, 并掌握一些教学的策略和技巧;另一方面, 要努力改变在教学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机械训练来学习数学的现状, 积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课堂环境, 使学生能真正回归到学习主人的地位。

另外, 教师应该对自主探究性学习采取辩证的态度。自主探究性学习存在着浪费时间、难以掌握系统知识和形成必要的技能、技巧等不利因素。所以, 在教学实践中应该把握好自主探究性教学的度和量, 否则可能会影响到教学进度和教学质量, 进而会打击学生和教师的参与积极性。

教师还应该根据学生自身的知识情况来合理设计自主探究性课题。如果在教师精心设计的探究课上, 只有几个成绩比较好的学生兴致很高, 而大多数学生则一脸迷茫, 那么, 这堂课一定不如按以往的教学方法所教的效果理想, 也就更谈不上培养学生的相应能力了。

篇4:生态课堂,让学生自主成长

一、课堂生态的营造:给学生学习的平台

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这是生态课堂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就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要树立全面依靠学生的观念,相信学生具有学习的天性。有些老师反映说上欣赏课老师累学生闷,其实只是教师没有给学生创设一个学习的生态氛围,学生在学习中没有明确的思考方向。如果我们把问题列出来,使问题集中化,以问题为纽带,通过组织学生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的学习活动,给学生留出独立思考和探索的时间和机会,然后让学生先说,这样就避免了教师用简单的问答讲解代替学生的感悟和认识。教师和学生的地位也得到了转变,变传统的教师唱独角戏为师生共同探讨学习的过程。

二、课堂类生态的融通:给师生互动的时间

课堂是师生为主体形成的类生态环境,生态的和谐体现为师生和生生之间的互动。教学应该是师生在平等交流过程中完成学习的过程。教师要创设问题情景,鼓励学生主动提问,发表质疑,教师在倾听、关注、赞许的同时,与学生共同探讨或引导学生之间互动交流。师生都是课堂生态环境里的资源,可以互享,再相互依存,相互交融,各自提升。

初一美术《生活中的物品》一课,我让学生尝试用明暗的方法表现苹果。由于学生刚接触素描的学习,对明暗规律的理解不够,对线条的处理也还不到位,画出来的效果不会很理想。虽然通过检查和指导,我也能大致了解学生存在的问题,但是我还是说,“你们觉得自己画不好的原因在哪里?”“有哪些地方需要我帮助吗?”“有哪些疑问?”于是各种各样的问题就在学生之间活跃开来。

“老师,你画的苹果的梗好像断了,没有连起来,是不是画错了?”

“我看不出五个面啊,是不是死记住,按照先后来分别表现铅笔颜色的深浅呢?”

“苹果摆放的角度变了,我就不会画了,怎么办?”

……

将学生问题汇总以后,我不是急于去帮助解决,而是建议学生相互之间讨论:自己是不是也有类似的想法?是否也遇到了相同的困难?你又是怎么解决的?谈谈你的看法?然后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有所选择地采纳学生的意见,一起再探讨有待解决和改进的地方,排除疑惑。这样一个共同研究,共同进步的过程,提供了教师更多了解学生的机会,也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给予了学生充分的自主和协作,体现了学生的价值。在强化了课堂上学生主人翁意识的同时,也拉近了教师的学生的距离,教师既赢得了学生的信任,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课堂充满平等和谐的气息。

三、课堂内生态的提升:给学生實践的空间

学生个体内生态的提升和发展,生态的课堂强调学生自己的体验与自己的历练。叶圣陶说:“教,是为了不教。”提倡要让学生自己去历练,让学生自己动手,在操作中巩固知识,培养能力。

绘画课,教师针对学生的绘画练习,一般采取先教师示范,后学生临摹的程序。学生靠记着教师的作画方法和步骤临摹,完成自己的作业。其实我们稍微留意一下课堂就不难发现,很多学生还没有等老师示范结束,就已经按耐不住地在下面整理画具,跃跃欲试了。有时候,等教师画好了,学生也画得差不多了。作业效果会很乐观?是学生没有兴趣学,还是学生已经会了不要学了?教育家这样说:“好动,应在课堂教学中得到充分利用,教师不能打击、压制。”我想,生态的课堂,教师就应利用好这些“好动”,把不正常的“好动”变正常的“好动”,并提供给学生更多“好动”机会。

我以学生的“好动”为契机,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先做然后再总结再做的方法,让学生发现疑问,充分解自己的不足,明确自己需要加强学习的地方,产生一种需求感,激发他们主动求知的欲望,把他们吸引到课堂教学中来,进而使他们更有针对性的主动地探究和学习。这时候,教师不再是教师,而是变成了“雪中送碳”的朋友了。

当然,学生先做后教是因课而宜的。有时候,学生知道了自己的失败,才能激发他们有获得成功的愿望,并为之不断地努力,而努力的过程就是学生自我学习的过程。

篇5:让学生在“理想课堂”中自主成长

景阳乡茨沟中心小学杨先国

新课程改革指出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了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数学教学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表现在是否培养了学生的数学能力,而数学能力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又表现在学生能否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起引导作用,引导的特点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达,引而不发。引导的内容不仅包括方法和思维,同时也包含价值和做人。引导可以表现为一种启迪,引导可以表现为一种激励。新课程标准改变以往教学的状态,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索、研究等认知活动突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亲近数学

数学来源于生活,离开了现实生活,数学将是一片死海,没有生活的数学是没有魅力的数学。作为数学教师要为学生感悟亲近数学创设和谐的情境,激起学生对新知学习的热情与好奇,拉近学生与新知的距离,为学生的学习作好充分的心理准备,触动学生的生活积累,使学生能有所悟,能自悟自得,并能在实践活动中深化感悟,让学生亲近数学。

心理快乐能使人处于积极向上的状态,对一切充满希望,充满信心,充满创造力。教师每天要保持一个愉快的好心情,要尊重爱护学生,欣赏学生的优点并及时的给予赞扬。"民主、快乐"的教学氛围,激发了他们参与的热情,从而主动学习,焕发了他们热爱数学的兴趣。

二、动手操作,引导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验数学

有人曾说:“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指尖上。”心理学家皮亚杰也指出:"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作开始"。的确,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思维和想象最为活跃,能够获得直接经验和亲身体验,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对数学的理解。无论是知识上、能力上,还是情感态度上,均得到发展,特别是体验到了学习数学的乐趣与轻松。引导学生在动手操作感知中,亲身体验新知识的产生、形成的探究过程,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研究表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时,如果是通过自己的努力求得答案,自己概括出定义、规律、法则等,那么他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将会越来越高,而所得到的知识也将会更牢固。自己克服的困难越多越大,其学习也就越积极。因此,让学生自己动手去探索问题,学生就会在积极的情绪中产生一种渴求学习的愿望,从而更加主动地学习。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做到,该由学生自己去探索的知识,就放手让他们自己去探索,该由学生自己获取的知识,就尽量让他们自己去获取。学生在探索过程中遇到问题时,教师只作适当的提示和暗示,让学生体会到所学会的知识是自己“发现”的,自己“创造”出来的,从而使其体会到成功和进步,体验数学的魅力。

三、自主探索,引导学生在思考研究中创造数学

教学设计中,我采用“实践——观察——总结”的教学步骤,先由学生在教师不加指点的情况下进行实践操作,留给学生探索的空间,让学生自己去想、去说、去做同时,在实践中,也必然有部分学生会碰到一些障碍,可让他们合作讨论,也可以让他们提出问题。然后,教师再不失时机地向学生展示规范操作的全过程。此时此刻,学生们有的急切地想知道自己实践操作是否正确;有的则想弄懂自己不明白的问题,他们的注意力就会高度集中,从而使教师的“导”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实践运用,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应用数学。在教学中,对教学内容要讲来源,讲用处,通过联系实际,解决学习、生活中的问题,如在教学“认识人民币”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活动:在教室里布置了一家超市,里面摆了好多商品,琳琅满目,选一位小朋友扮演售货员,其他小朋友先仔细观察这些商品的价格,一方面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了人民币,使课内的数学知识得以巩固,另一方面也让学生真正认识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既看得见也摸得着,不再觉得数学是脱离实际的海市蜃楼。而且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上述例子,将学生所学的知识返回到日常生活中去,又从生活实践中弥补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自然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同时也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学会了解决数学问题。

四、及时反馈,引导学生在自我反思中提高数学

自主学习的原则是学生主动的投入和反思,学习过程不是对新信息的直接吸收和理解,而是新旧知识之间的相互作用。及时地提供反馈信息,启发学生根据反馈信息,不断地进行反思,从而使学生在各个不同的程度上了解自己学习新知识的方法和掌握新知识的程度,促进部分学生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篇6:青春在理想中飞扬散文

岁月如梭,青春的光阴总是在紧张又浪漫中度过。不经意间,我们渐渐长大了,我们慢慢懂事了。曾经的迷茫、曾经的幼稚,在追求中随风而逝;曾经的彷徨、曾经的失意,在奋争中成为过去。面对压力,我们要选择坚强;面对挫折,我们要选择勇敢;面对挑战,我们要选择竞争。前行的路上,渴望着蓝天白云,也不惧狂风暴雨。

恰青春年少,正是意气风发时。我们不是休闲在真空中,而是生活在色彩缤纷的现实社会里,真善美、假恶丑各种现象萦绕在身边。要用阳光的心态滋养我们的肌体,用敏锐的目光回望我们的足迹,用健康的人格完善我们的头脑。岁月的风霜考验着我们成长,理想的光环照耀着我们成熟,我们走在中华民族复兴的康庄大道上。

生命需要创造,生活无需彩排,我们才能走向广阔天地的大舞台。人生紧要处,只有关键的几步,事业的天平在衡量着我们锻炼的水平,考察着我们学习的能力,检验着我们工作的魄力,更考验着我们生活的毅力。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生命的旅程没有旁观者,要永远做行动的先行者。时间是一张没有回程的车票,在前行的道路上,需要的是“我行、我能、我决不放弃”。

雄关漫道,长风破浪正当时。是骏马就要奋蹄飞奔,是雄鹰就要搏击长空,是水手就要劈波斩浪,是勇士就要一往无前。当我们充实地度过这段难忘的时光,我们将迎来人生的一次嬗变,我们会变得更成熟,变得更坚强。我们努力了,我们奋斗了,我们不会因为碌碌无为去悔恨,不会因为半途而废去懊恼。冲刺在拼搏的路上,从来没有失败者。

青春的脚步,为我们踏响了出征的战鼓;誓言的手臂,为我们扬起了奋蹄的长鞭。让我们展开飞翔的翅膀,迈开坚定的步伐,跨过命运的门槛,朝着我们的理想,阔步前进!

篇7:人不能躺在理想中生活作文

人不能躺在理想中生活作文

有一位诗人说过:梦里走了许多路,醒来还是在床上。“它形象地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人不能躺在梦幻式的理想中生活。是的,人不仅要有理想,还要大胆幻想,但更要努力去做。在理想中躺着等待新的开始,结果不仅遥遥无期,甚至连已经拥有的,也会失去。

众所周知,拘于理想不去努力奋斗的人,只能是一个无庸无志的人,因为理想虽然是美好的,但又是虚无的,要使之成为现实,还有很大距离,还要付出艰辛的劳动,甚至几代人的努力。然而,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人还是屡见不鲜的。他们有“豪情壮志”,但从不用自己的双手去为之劳作;他们有“远大理想”,却从顾及于眼前,立足于今天。尽管他们的愿望是美好的,理想也是诱人的,但不愿付诸行动,眼高手低,志比天高,行如纸溥,最终也只能是一个美丽的“肥皂泡”而已,根本摆脱不了破裂的厄运。前人说得好,“有志之人立长志,无志之人常立志”,那些无志之人的“志”就是美梦,就是所谓的“理想”,他们把自己的蓝图构画得再美好再完善,也只不过是空中楼阁,雾里看花,海市蜃楼罢了。

只有摆脱虚无的理想,正视现实,顽强拼搏的人生才是最有意义的,才能在社会的激励竞争中实现自我价值。一位学友曾告诉我:“如果你想要成功,不仅要有理想为指导,与经验为参谋,更要与恒心为良友,与奋斗为兄弟。”是的,“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这就不难看出,没有伟大理想,就会不思进取,因而也就会停滞不前无所作为。这不就清楚了吗?理想是人生的批示灯,失去它,就会失去人生的目标,就会迷失人生的航向。一个人如果没有生活的目标,就会失去生活的勇气,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远大的理想,就会落后挨打,甚至衰败而亡国。

篇8:让学生在班级自主管理中成长

一、自管班务

通常小学班级管理的模式是“班委制”, 在这种制度中能得到锻炼的仅仅是少数成绩优秀的学生。为了改变这种现状, 我从“学生需要”出发, 在师生共同商议的基础上, 实现“双轨制”, 力争为每一位学生提供锻炼的机会。

1、班队干部“双轨制”。

所谓班队干部“双轨制”就是让中队和班委两套干部进行竞争管理, 谁管得好, 谁就会得到大家的认可。比如音乐委员管理课前的纪律和起音唱歌, 两个音乐委员都在努力思考怎样做好这一工作, 老师的要求是先整顿课前纪律再起音唱歌。在唱了几周之后, 一个音乐委员告诉我:“老师, 能不能在课前背一背古诗和经典的课文, 每次都是唱歌, 同学们都唱烦了。”我一听, 这个主意真不错, 既控制了课前纪律, 又复习了经典诗文, 两全其美, 比我还想得周到。后来我在班队活动的干部评价上大大表扬了这个音乐委员, 另一个音乐委员在目睹了这一切之后, 也不甘示弱。她告诉我:“老师, 我可不可以在网上下载一些新歌在课前教同学们。”我一听知道竞争的作用发挥了, 当即赞同。于是, 我班的课前准备除了能听到《北京欢迎你》、《我是明星》、《虫儿飞》等健康向上的歌曲外, 还听到了《三字经》、《论语》的朗诵。竞争管理, 让课前三分钟产生了异想不到的效果。

2、设置多个管理岗位。

每个学生都有管理的愿望, 都想通过管理来展示自已的能力。为了满足学生的心愿, 使学生在兴趣之中、快乐之中锻炼管理能力, 我在班级管理中根据需要设置了多个管理岗位, 为每个学生提供展示才能的平台。

下面是我们电报路小学学生一日常规管理的工作:

开门→早读→早间扫除 (走廊、公共区域) →做作业→“精彩十分”→广播体操→课前管理→眼保健操→值日工作→午间路队→午餐管理→午间扫除→午休管理→保洁→晚间路队→晚间扫除→乘车管理。

按照管理的需要, 我们班设置的管理岗位如下: (表格略)

这两张表格, 有常见的班队干部岗位设置, 有班级自定的管理岗位设置, 而每个岗位又都是“双轨”运行。这样, 让每一个学生都进入到管理和被管理的角色中, 进入到服务和被服务的状态之中, 让学生得到了多元发展。

3、实行岗位轮换制。

班上每月月末对干部的工作情况进行民主评议, 然后进行交流。一方面让学生多岗锻炼, 另一方面, 对不能适应的学生及时进行帮助和指导, 然后再上岗。比如对体育委员的工作, 在民主评议中学生提了许多意见, 几周之后仍没有大的改变, 这时就考虑了换岗交流, 让有能力的学生上。而对这个“下岗”的体育委员重新安排去干自已合适的岗位, 这样不断地发现, 不断地交流, 学生也由最初的换岗尴尬到后来的逐渐适应, 使大多数学生都在换岗交流中得到锻炼。

二、自定班规

学生自己制定班规, 更符合班级实情, 也更易于学生接受和遵守, 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实效性和约束性。班主任在引导学生自定班规时, 要从学生的需要出发, 用“秩序、公平、好习惯、高效率”这四个标准把关。

1、班规制定要“顺”。

所谓“顺”即要“顺应民意”, 顺应学生的要求。班主任应尊重学生的人格、情感和个性差异, 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意见, 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 让学生充分行使民主权利。这样能使学生感受到自己是班级中的一员, 能体现出主人翁的精神, 增强学生的自尊和自信。

2、班规制定要“细”。

制定班规时要仔细、缜密, 要让每一个细小的地方都有章可循。如做眼保健操, 睁着眼睛做和没按到穴位做都是“违规”, 眼睛一会儿睁一会儿闭也是“违规”, 班规规定都要重做。

3、班规制定要“人性化”。

班规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往往是一些冷冰冰的条条框框, 我们提倡制定的班规应该充满人性化, 让犯了错的学生既能改正错误又不产生抵触情绪。比如可以让犯错的学生唱唱歌, 背背古诗, 浇浇花等, 这样, 可以让学生拥有一个积极的心态去面对错误和改正缺点。

4、班规制定要“全”。

班规的制定要全面, 平时发现什么可以设为规则的, 和学生商量后都可列入班规中, 并在实践中进行合理增删。比如夏天的午休, 因为我们班所有孩子都想利用午休时间看课外书, 所以我们班规定:必须是午睡40分钟后才可以看课外书, 由管理午休的学生严格把关。为了看课外书, 许多学生午休铃声一响就开拾认认真真午睡, 睡足之后又开开心心地看课外书。这样, 既保持了教室的安静, 保证了学生的休息质量, 又满足了学生的课外阅读的需要。到了冬天, 由于天冷午休时间缩短, 我们的午休又变成了看课外书、画画、看动画片等轮流进行。

三、自主活动

小学生活泼好动, 对所有活动都十分向往, 他们希望在活动中表现自我, 得到别人认可。因此, 在活动中尽可能让学生全方位参与, 真正做到“我的活动我做主”。

1、结合学校工作开展活动。

每学期学校都要定期举办科技活动月、艺术节、运动会、学雷锋活动月等活动。对此, 班级也积极开展相应活动。如在学雷锋活动月中, 班上自主开展“精彩十分钟讲雷锋故事”、展示雷锋的资料、“争做小雷锋”和办学雷锋黑板报、手抄报等一系列活动。整个活动从宣传发动、方案设计、组织协调到最后实施, 都由学生自己来完成, 让所有的学生都投入到活动之中。

2、自定主题班会。

主题班会是根据班级出现的一些情况而专门设定的专题教育活动。如有段时间, 我们班的学生特别喜欢在走廊和操场上疯跑, 所以经常发生冲撞, 安全事故随时都可能发生。针对这一情况, 我和学生商量后开展了“安全伴我行, 文明伴成长”和“文明游戏”两个活动, 从思想上引领学生, 从行动上指导学生。

3、自主实践活动。

一位哲人曾说过:“大自然是我们最好的老师, 大社会是我们最好的教材。”走出家门, 走出校门, 让学生去听、去问、去想、去做是最好的学习。我校地处三峡库区, 离长江很近, 在教师的指导下, 学生利用当地资源, 组织开展了“库区环保调查”、“走进诗仙太白”、“参观移民新村”、“库区蓄水调查”等实践活动。比如, 库区蓄水到173米后, 周围的一切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孩子们对这些变化很感兴趣。于是我利用星期六, 组织班上的部分学生进行了“库区蓄水调查”活动, 对库区175米退到165米的消落带进行了实地调查。孩子们对消落带的滑坡、拉裂、灌水情况进行了认真的了解, 回校后, 写出了有较高水平的调查报告。

篇9:让课堂成为学生自主成长的空间

一、促进平等参与,提供自主成长的平台

心理学的观点告诉我们:只有人与人平等相处,才能认识到自我价值的存在,享受平等是每个人的追求。当学生意识到自己在课堂上充分地获得了老师的关注,才能使其以愉悦的心情参与教学活动。一般情况下,大多数教师都喜欢学习成绩好、听话的学生,包括上课提问之类的教学活动,都选择由成绩较好的学生来参与。这就造成了不少学习成绩不够理想、又有个性的学生难以得到教师的正确评价,甚至阻碍了他们的个性发展。特别是现在那种五、六十人班额教学的情况下,均衡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对于促进学生自主成长显得尤为重要。为了尽量满足每一位学生的求知需要,教学中的提问,一般宜采取学生自愿发言的形式,遇到个别胆量小或学习成绩不太好长期不愿发言的学生,应经常提示他:“能说说你的看法吗?”做实验演示时,也可以要求那些发言较少的学生来做“助手”,帮助他们逐步锻炼自己的胆量,形成自主参与意识。对于那些平时不太守纪律的学生,也要以宽容的心态引导他们解决心理矛盾、纠正学习上的偏差,这样才能在整个班级中营造出一种人人平等的氛围,使课堂教学成为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和能力,追求以学会学习为目标、教与学统一的动态发展过程。

二、鼓励积极创新,激发自主成长的欲望

“创新是一个人的灵魂”。正视学生的创新意识是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当学生获得已有知识信息后,往往不再满足现状,需要生成对新的问题探索。人因为有了探索,才会有生命的渴望,生命就是在创新中不断激励和成长的。因此,在关心每一位学生的同时,应注意强调对他们进行自主创新意识的培养。对于知识技能的教学,较好的激励创新的方法是:先告之学习的目标,再引导他们进行自主探究、协作学习,最后得出结论。当遇到学生对某个问题有不同看法时,应鼓励他们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并引导大家对那些提出的意见进行分析、作出判定。我们始终认为,课堂教学应该是学生“自主参与、自主探究、自主实践和自主创新”的过程。

三、培养自律意识,调整自主成长的方向

认识自我,体现自我,关注自我,是一个人普遍的心理。一个人获得了尊重,也就获得了自信、幸福和快乐。尊重学生的自主意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帮助每一位学生寻找到自己发展的支点,是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除了关心每一位学生、鼓励他们创新外,还要经常教育他们在遇到问题时学会“换位思考”,遇到学生不遵守纪律时,不宜过多的训斥或惩罚,教师无端的指责、训斥、辱骂,将会伤害学生的人格,而应该多进行善意的分析和开导。逐步培养他们的自我分析能力,使他们随时都能注意到自己的一言一行将给整个班集体带来的影响,主动地配合老师的教学活动。长期以往,学生的自律意识将会越来越强。

不过,要使课堂有利于学生的自主成长,还需要教师认真学习现代教育理论,转变教育观念,在课堂中主动进行“角色”转变,走下“神坛”,诚心地与学生交朋友,实现“教与学的民主与平等”。

参考文献:

1.刘晓明,张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5

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走进新课程[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4

篇10:让学生在“理想课堂”中自主成长

有一位诗人说过:梦里走了许多路,醒来还是在床上。“它形象地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人不能躺在梦幻式的理想中生活。是的,人不仅要有理想,还要大胆幻想,但更要努力去做。在理想中躺着等待新的开始,结果不仅遥遥无期,甚至连已经拥有的,也会失去。

众所周知,拘于理想不去努力奋斗的人,只能是一个无庸无志的人,因为理想虽然是美好的,但又是虚无的,要使之成为现实,还有很大距离,还要付出艰辛的劳动,甚至几代人的努力。然而,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人还是屡见不鲜的。他们有“豪情壮志”,但从不用自己的双手去为之劳作;他们有“远大理想”,却从顾及于眼前,立足于今天。尽管他们的愿望是美好的,理想也是诱人的,但不愿付诸行动,眼高手低,志比天高,行如纸溥,最终也只能是一个美丽的“肥皂泡”而已,根本摆脱不了破裂的厄运。前人说得好,“有志之人立长志,无志之人常立志”,那些无志之人的“志”就是美梦,就是所谓的“理想”,他们把自己的蓝图构画得再美好再完善,也只不过是空中楼阁,雾里看花,海市蜃楼罢了。

只有摆脱虚无的理想,正视现实,顽强拼搏的人生才是最有意义的,才能在社会的激励竞争中实现自我价值。一位学友曾告诉我:“如果你想要成功,不仅要有理想为指导,与经验为参谋,更要与恒心为良友,与奋斗为兄弟。”是的,“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这就不难看出,没有伟大理想,就会不思进取,因而也就会停滞不前无所作为。这不就清楚了吗?理想是人生的批示灯,失去它,就会失去人生的目标,就会迷失人生的航向。一个人如果没有生活的`目标,就会失去生活的勇气,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远大的理想,就会落后挨打,甚至衰败而亡国。

篇11:让学生在“理想课堂”中自主成长

新华网银川4月25日专电(记者艾福梅陈莹)“高中新课改一直存在理想与现实的冲突,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求新求变,但高考制度依旧。因此很多学校为保证升学率甘于在过去的教学模式中故步自封,不敢走出来。”谈到刚开始实施高中新课改,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实验中学校长王锦秀一肚子苦水。

“新课改的关键是解放思想。”王锦秀说,“许多宁夏的学校还在走老路,这种现象在全国也很普遍。教育工作者需要有胆识,我们顶住压力大胆创新,最终也尝到了甜头。”据了解,去年银川实验中学音乐专业学生二本升学率达95%,美术专业学生二本升学率达75%。

第35届全国普通高中新课程研修班4月19至24日于银川市举办,来自全国近400名教研人员就高中新课改经验以及实施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深入探讨交流。作为首批高中新课程试验区,宁夏于进入了高中新课程教学阶段,在无先例可循、无经验可依的情况下,各个学校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与改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24日,研修班的近400名教研人员来到了这所走在新课改前列的银川实验中学,观摩了学校德育文化建设成果,九学科高效课堂,同课异构课堂及教师个人专场音乐会。所谓“同课异构”,就是相同的内容由不同教师以不同方法教授,在此过程中,教师之间互相交流教学方法和技巧,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

据了解,银川实验中学高中共有24个班级,其中18个是艺术特长班。学校教务处主任郎志平介绍说,学校平日重视艺术专业教学,同时针对艺术生文化课水平较弱的特点,对课程设置做了大胆创新,调整授课内容的难度和深度,提高教师授课效果,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并顺利升学。

篇12:让学生在“理想课堂”中自主成长

《语文课程标准》[1]强调了教学要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习做人,要注重培养学生自学、终身学习、研究分析、解决问题等能力,形成良好的语文综合素质,促进全面发展;强调了教师要创造性地去教,倡导学生的个性化、自主性、灵活性地学习,给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伙伴、学习难度等自由,变语文教学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家长双双互动、教学相长的探究式、民主式、创造性的教学过程。这就要求全体教育工作者在课堂教学中应注重学生“主体参与,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自主学习”能力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创设自主学习环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要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形成,在课堂上教师创设自主学习的环境至关重要。教师在教学中,要营造平等、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关注学生学习情绪,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时间、空间和相应的条件,让学生全员发动、全程介入、全方位参与;使学生感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具有主人翁意识:

1、激发学习兴趣,创设乐学的课堂氛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引人入胜的启发导入,扣人心弦的悬念设置,发人深思的巧妙提问,短小精悍的故事趣谈及形式多样的生动形象的直观教学,都能激发出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创设出乐学的课堂氛围,促使学生乐于参与。

2、激励学生,创设自信的课堂氛围。

正确的激励机制是培养学生产生“主体意识”的重要环节。激励是升华学生情绪的一种驱动力,学生在参与中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教师要鼓励学生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激励学生积极思维,形成强烈的学习初因,创造自信的课堂教学氛围,促使学生奋发参与。

3、加强情感交流,创设融洽的课堂氛围。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情感极大的影响着教学的过程,师生之间良好的情感基础是教学成功的前提。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就是这个道理。教师走进课堂时面带微笑,用和蔼有神的目光看着学生,学生就都能从目光中感受到教师的亲切,学习的欢乐,从而以良好的心境参与到学习中去。

4、促使人人参与,创设合作的学习氛围。

在课堂教学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面对全体学生,做到人人都参与。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小组合作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合作能力,实现差异互补,改善学生的人际关系,加强学生的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质量。例如:教师可以把全班同学每四个人划分为一个学习小组,许多学习活动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小组内各个成员之间进行分工、合作及角色的转换。学生有参与合作的情境,有了表演的机会,那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来了,就会主动参与探讨,自主开动脑筋,自动搜索资料,为参与做准备,那么一来,学生就能慢慢地在合作参与大情境中掌握学习的技巧,培养了自主学习的习惯。因而教师要针对特定学习内容,选择最适合的教学形式,创设合作的情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二、摆正教师的主导地位,变“教学”为“导学”。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更坦诚地指出“不好的教师奉送真理,好的教师教学生发现真理”。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不能满足于学生“学会”,更要引导学生“会学”。教师应该改变以往的那种“一种脸、一张嘴、一个调、一支笔”的旧的呆板教学模式,要精心的备课,钻研教材,分析学生情况,考虑教法练法;教师由过去的“讲演者”变为“表演者”,学生由以前的“听众”转为“发言人”,教师成了学生的组织者、监督者和帮手。学生在这种轻松、愉快、参与意识极浓的氛围中情绪高涨,自己吸收消化知识,运用自如,不是能很有效的增强记忆力吗?师生双方不是都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吗?我们作老师的又何苦唾沫飞溅、苦口哑嗓的一堂课“填鸭”呢?为什么不做个可爱的导演去组织引导学生自己活动呢?

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把握学生自主学习的环节,加以积极引导。1、引导学生自我确定学习目标。教师不必把课文分成大小不等的问题,然后让学生来解答问题。而是在教学中应从整体入手,让学生自我感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确定学习目标,选取自己最需要的最感兴趣的学习内容。语文新课标中就明确有一个单元是由学生自选课文学习的。2、引导学生自由选择学习方式。学习方式因人而异,我们教师应引导学生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从而提高学习的能力。我在文言文《杨氏之子》教学中是这样做的: 课文是由老师翻译,还是学生自己翻译?我让学生来选择,然而学生选用了小组合作翻译,那样我就放手让学生自己完成,只是在学生不懂的地方要我帮忙的地方,我就去引导。同学们在自主、合作中显示出高涨的学习热情,这课收到了很好的效果。3、引导掌握学习方法。学生掌握良好的学习技巧和学习方法是自主学习的关键。学习一篇课文,引导学生掌握“整体感知――精析、研读――归纳、总结”[2]这样既见森林又见树木的学习模式是魏书生教给学生的“六步法”学习法就收到很好的实效,学生找到了方法,就有了主线,就能触类旁通,自主学习就如鱼得水。

三、改变课堂教学方式,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中的新理念,要求教师在语文教学中随着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来改变教学的方式。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采用多元化教学方式,通过学生的参与、互动、体验和实践活动,使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得以不断提高,树立学习主人翁意识。

1、构建开放式课堂。教师可以在不违背科学性、系统性原则下,不拘泥于原教材的编排,大胆、合理地运用教材,使其更具有探索性。课堂教学中精心设计开发性的问题,能使学生展开多角度、多方向的思维活动和想象力,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从而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独创性,也就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2、拓展参与式课堂。参与式课堂教学简言之就是:让学生在积极主动地参与中生动活泼地发展,在发展中有效参与,人人都有参与和发展的机会,在参与中获取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能力,积淀语文素养。老师可让学生直接参与课堂教学,包括学习计划的制定,课堂讨论题目的设计,发言提纲的编排等。在此基础上,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已知的基础知识,撰写小论文,编演课本剧,评价影视作品等,着力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教师使学生在自主参与的同时,学会知识、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生存,最终能主动发展。

3、创设自学式课堂。自学式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学教材,自做读书笔记,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模式。教师教绐学生自学的程序与方法,采用一读(将课文读通读顺,了解课文脉络,知道课文主要讲了些什么),二思(看一看“预习提示”,读一读课后思考题,明确新课要学什么),三写(即认真读课文,深入思考,在文中圈圈画画,记下疑难,写下感受),四用(即使用工具书,迁移旧知识,初步解决一些自己能解决的问题)的方法,使学生自学时有法可循,明白如何入手,懂得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最后做什么。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学教材,学全观察,学会发现,突出强调学生自学课本知识的能力和良好的观察问题的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主体参与,自主学习”,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积极促进学生学习形式的改变,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实践,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创造,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才能使语文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学生终身学习和未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

上一篇:七年级数学综合测试下一篇:山中访友读后感400字五年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