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纸》科学教案

2024-06-28

《有趣的纸》科学教案(精选12篇)

篇1:《有趣的纸》科学教案

教材简解:

纸是日常生活中最普遍的一种生活用品,中班幼儿对纸的认识也积累了比较多的经验,尽管如此,但平时的生活中幼儿很少会去留意关注纸的特性,其实在纸身上有着非常多的奥秘,这些奥秘与它们的用途也息息相关。中班幼儿有在小班学习的基础他们可以用眼睛观察颜色的不同并用手触摸感觉光滑与粗糙。更愿意喜欢以其它的活动形式来探索及发现纸在生活中的趣味性。《纲要》中也指出:“教育内容应贴近幼儿的生活,符合幼儿的兴趣,爱好。”相符,这样幼儿通过亲身体验、观察,积累经验利于教学。

活动目标:

1.感知比较3种常见的纸,发现它们的不同。

2.乐于用语言和符号表述自己的发现和感受。

3.通过实验活动,初步发现3种纸具有不同的吸水性。

活动重点:了解常见纸制品的特征,感受它们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活动难点:让幼儿发现纸的硬软及厚薄不同。

设计理念:

生活中离不开纸,我们每个人天天都要用到纸,纸是我国伟大的四大发明之一。至今,纸仍被广泛的运用着,人们的生活离不开纸,孩子们时时处处也都能接触到纸。但是他们对之缺少系统的了解,本次课,通过让幼儿去看一看,摸一摸,揉一揉,比一比,讲一讲,动手实验的过程,自己去发现纸的不同质地,不同功能,在探究中孩子们发现纸的不同特质。

设计思路:

在认识纸的特性过程中,充分调动了幼儿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多种感官,且对触觉的探索又进行了细致的剖析,深入了解了纸的软度和厚度,层层递进地引导幼儿挖掘各种特性。

活动过程:

1.感知3种纸的不同

(1)教师出示3种纸,并问孩子:“这是什么纸(了解名称)?”

(2)提出问题:“每人都有3种纸,大家看一看、摸一摸、揉一揉,它们有什么不同?”

(3)幼儿自己取3种纸进行感知比较,发现纸的软硬、厚薄、颜色、光滑度等的不同。

(4)鼓励幼儿相互交流,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和感受。

(5)在幼儿表达基础上,利用表格形成集体记录。

2.操作实验

(1)教师介绍纸宝宝开花的实验方法及操作的注意事项。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3)相互交流并记录。

提问:“你们看到这3种花宝宝哪种花宝宝开得最快,为什么?

小结:

皱纹纸的花宝宝开得最快,它吸水多。把这一结果记录在集体记录表中。利用记录表,梳理3种纸的不同。

3.提出问题,引出新活动”今天是用这3种纸来做的花宝宝,然后比较哪朵花宝宝开得快。请小朋友回去再找出三种不同的纸叠成花宝宝,放在水里会怎样?"教师小结:纸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这么多的用处,我们生活学习工作离不开纸,所以我们要养成节约用纸的好习惯。

篇2:《有趣的纸》科学教案

1.通过动手动脑的操作活动体会探究活动的乐趣,有积极探索的欲望。

2.通过尝试操作对不同质地的纸进行比较,感知纸的特性,了解纸的一般用途。

3.通过活动丰富生活经验,培养操作和实验能力。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幼儿对各种纸有初步的认识,知道一些纸制品。

2.物品:面巾纸、图画纸、塑料包装纸、报纸、宣纸、挂历纸、牛皮纸同样大小若干张。

活动过程:

一.认识各种纸

1.请幼儿介绍各种纸的名称、一般用途。

2.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说说它们有什么不一样(有的光滑,有的粗糙,有的硬,有的软)

二.尝试活动――运沙

1.提出问题:如果请你们用纸来运沙,你们会选哪一张纸?为什么?

2.幼儿讨论后说出自己的看法。

3.提出活动中注意的问题:

运沙时不能用手托,注意保持活动室的卫生。

4.幼儿尝试用纸运沙。

5.说说我的发现:

A.塑料纸、图画纸、挂历纸、牛皮纸运沙好,不容易破;面巾纸、宣纸运沙不好,容易破。

B.把纸折成容器运沙更方便。

三.尝试活动――运水

1.提出问题:如果我们运的不是沙,而是水,你们会用什么纸?

2.幼儿讨论后说出自己的看法。

3.提出活动要求,幼儿多次尝试运水。

A.不把纸折成容器,你们能用它来运水吗?是不是所有的纸都行呢?

幼儿尝试运水。

B.如果折成容器来运水,哪种纸折的容器最好?

幼儿尝试运水。

4.说说我的发现:

A.如果不将纸折成容器运水,面巾纸、宣纸吸水性强,可以运水,但是运的水少,而且很容易破烂。

篇3:一堂有趣的科学课

杨老师走上讲台, 把茶叶罐和教案夹放在讲桌上, 打开茶叶罐, 轻轻地捏出茶——不, 不是茶叶。我往前挪了挪凳子, 伸长脖子一看, 啊?鸡蛋壳?半个鸡蛋壳?杨老师拿鸡蛋壳做什么?只听杨老师说:“今天我们通过这几个鸡蛋壳研究物体的形状与承受力的关系。”我好奇地看着杨老师举起半个鸡蛋壳, 口朝下, 并说:“下面咱们做个实验,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做实验!我立马来了兴趣, 眼睛盯着老师手里的鸡蛋壳, 眨都不敢眨。

杨老师先向前排的同学借了一根自动笔, 又找了一位同学, 要求该同学把自动笔举在鸡蛋壳中心上方15厘米的位置, 说:“大家看好了啊!一会儿我喊开始, 这位同学松手, 自动笔会掉到鸡蛋壳上, 看看鸡蛋壳会不会被自动笔尖扎破。”我想:鸡蛋壳那么薄, 说不定还不到1毫米厚, 肯定能被扎破。

“开始!”杨老师喊。“啪”的一声, 自动笔击中了鸡蛋壳, 顺着蛋壳外侧滑下来, 掉在了桌子上。什么?鸡蛋壳竟然毫发无损!

杨老师把手中的蛋壳翻过来, 口朝上。同样的人, 同样的蛋壳, 同样的笔, 同样的方法, 哧——自动笔没有掉落, 而是扎穿蛋壳卡在了蛋壳破了的洞上。教室里一片哗然, 吵吵闹闹, 像沸腾了的水一样。

为什么?教室里顿时安静下来。“那是因为蛋壳口朝下, 表面凸起, 把自动笔作用到蛋壳上的力分散了;而蛋壳口朝上, 表面凹下, 把自动笔作用到蛋壳上的力集中起来了。分散使得力变小了, 所以蛋壳不会破;集中使得力变大了, 蛋壳就被扎破了。”同学们听完还是一脸茫然。看着我们不解的样子, 杨老师拿起前排同学的水壶, 拧开, 往表面凸起的蛋壳上倒了一股水, 水沿着周围散开流到地上, 说:“你们把自动笔作用到蛋壳上的力想象成我刚才倒的水, 是不是在凸起的蛋壳上分散了?”杨老师又把蛋壳翻过来, 倒了一股水, 水全部被蛋壳接住了, 说:“看, 水是不是都集中到蛋壳里了?”“是——”同学们拖着长长的调子。教室里又开始吵了, 我也兴奋地加入了吵闹的队伍。

(指导教师:田国花)

大嘴巴微留言

篇4:中班科学活动:有趣的纸宝宝

1.乐意参加科学活动,体验科学活动带来的快乐。

2.学会运用各种感官探索两种纸的外部特征,并用简单连贯的语言表述。

二、活动准备:

餐巾纸和挂历纸每位幼儿各一份;红色、绿色、黄色、蓝色的颜料水若干。

三、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教师:今天朱老师带来了两位小客人,我们一起把它们请出来吧!(教师出示餐巾纸和挂历纸)

教师:你们好,我是餐巾纸宝宝;你们好,我是挂历纸宝宝。今天呀,我们要和你们做游戏。

(评析:在餐巾纸和挂历纸画上五官,很可爱,引起幼儿兴趣。教师以纸宝宝口吻向小朋友们问好,立刻吸引了幼儿注意力,效果很好。)

(二)观察挂历纸和餐巾纸

1.观察挂历纸宝宝。

教师:请每位小朋友拿一张挂历纸宝宝,看看,和我的是不是一样?我请小朋友们看看,你的挂历纸宝宝是什么形状的?闻一闻挂历纸宝宝有味道吗?摸一摸挂历纸宝宝是什么感觉呀?现在请小朋友们把挂历纸宝宝放在耳边,听一听它能不能发出声音?

幼儿观察,并互相交流,提醒幼儿将纸放在耳边抖一抖、揉一揉。

教师:现在挂历纸宝宝要和大家说悄悄话,听听挂历纸宝宝说什么了?

教师唱儿歌:挂历纸宝宝哗啦哗啦响,我们今天真高兴,和你们一起做游戏,找个地方藏藏好,我们要睡觉。(将挂历纸宝宝藏起来)

(评:教师通过视觉、嗅觉、触觉、听觉不同感官引导幼儿探索纸的特性,并引导幼儿用完整的话表达“我的挂历纸宝宝是正方形”。孩子们都专注、认真地随着老师一步步探索,能用简单的语言表达对挂历纸的感受。教师用创编的儿歌,请幼儿将纸宝宝藏起来,效果很好。)

2.观察餐巾纸宝宝。

教师:这是什么纸呀?(出示餐巾纸)看一看餐巾纸宝宝是什么形状的?闻一闻有什么味道?用手摸一摸餐巾纸宝宝是什么感觉?听一听有声音吗?

3.比较挂历纸和餐巾纸

教师:请小朋友把挂历纸宝宝再请出来,看看这两个宝宝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幼儿比较观察并互相交流。

幼儿小结,教师补充完善。

(评:在幼儿两种纸探索后,教师及时总结餐巾纸和挂历纸的不同,帮助孩子梳理取得的经验,概括孩子的发现,运用总结性的语言来让孩子了解探索活动的情况,让孩子形成清晰、完整、准确的认识。)

(三)探索餐巾纸的吸水性

教师:餐巾纸宝宝告诉朱老师,它看见小朋友们身上都穿了漂亮的衣服。可是它们身上是白白的,一点都不漂亮,怎么办呢?今天朱老师给小朋友们准备了一样神奇的东西!

教师:这个神奇的东西是什么呀?它叫颜料,它像小朋友们身上穿的衣服的颜色一样。怎么让你的纸宝宝变漂亮呢?请小朋友们自己试一试吧。

请幼儿自主探索餐巾纸的吸水性,教师巡回指导。

(评:教师用拟人的口吻引导小朋友想办法给纸宝宝穿上漂亮颜色的衣服,吸引儿注意力,充分发挥幼儿想象力。请幼儿自主探索餐巾纸的吸水性,没有限制孩子的思维。孩子们很聪明,用自己的方法装饰了纸宝宝,有的用手蘸颜料在纸上点、有的用手蘸着颜料像画笔一样在纸上画出一条一条彩色的线、还有的将纸放进颜料水里,发现水吸上来了兴奋地说“餐巾纸吸水好快呀!”)

(四)展示漂亮的餐巾纸宝宝

请幼儿将彩色的餐巾纸挂起来展示,大家一起欣赏。

篇5:科学课《有趣的纸》教案

活动对象:中班 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各种纸制品》

2、餐巾纸、报纸、挂历纸、白纸、皱纹纸、宣纸等。用纸折成的纸花

3、水、水盆、盘子、颜料。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积极参与探索活动,感知纸的特性及用途。

2、通过分组活动、加深对纸的认识,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3、教育幼儿爱惜纸张和书本,懂得节约用纸。

活动过程:

一、教师展示多媒体课件,了解纸的作用。

教师课件展示各类纸制品,如纸盒、书本、纸工艺品等,让幼儿知道这些五彩斑斓、妙趣横生的东西都是用纸做成的。激发幼儿兴趣。(教师小结:它们都是用各种各样的纸做的,属于纸制品)

二、教师引导幼儿了解纸的特点

盘子分别放有餐巾纸、报纸、挂历纸,请小朋友分别把这些纸拿在手里摸一摸、看一看、闻一闻、比一比、甩一甩、都有什么不同?

(教师小结:各种纸的厚薄不同、光滑粗糙不同、软硬不同,纸可以折成飞机、揉成小球、折成扇子、写字、画画等)

三、幼儿自由操作探索纸的吸水性

1、小花开放

教师准备操作材料:水盆、用用白板纸折的小花,幼儿分别从盘子里拿出小花放入水盆观察其变化。

(教师小结:纸具有吸水性、放入水中会慢慢打开)

2、漂亮的手绢

准备颜料、宣纸,幼儿拿出纸制品跟着老师对折,将自己的纸制品折好的每个角都蘸上喜欢的颜色,再对折,再蘸上喜欢的颜色,请幼儿打开,变成漂亮的手绢。

(教师小结:宣纸易晕染、吸水性强)

四、活动延伸

让幼儿选择喜欢的纸张进行创造充满个性的制作活动,可以采用撕、画、折等方式,用纸玩出乐趣来。

闽侯实幼中四班

陈佳华

一、活动目标:

1、通过自由探索活动了解纸的特性,感知不同的纸有不同的用处。

2、培养幼儿探索的兴趣和爱惜纸张,变废为宝,尊敬劳动人民的情感。

二、活动准备:

师生共同收集各类纸,剪刀、笔、水等

三、活动过程:

(一)各种各样的纸

1、看一看、摸一摸。我们身边都有哪些不同的纸?(引导幼儿用眼睛观察颜色的不同并用手触摸感觉光滑与粗糙。)

2、折一折、吹一吹。(引导幼儿发现纸的硬软及厚薄不同)

3、]撕一撕,比一比。(引导幼儿观察哪种容易撕破及撕纸过程中纸的变化。)

4、说一说,你还见过哪些纸?

(二)水中的纸娃娃(分组活动)

1、通过自由探索,看一看,比一比,什么纸会吸水?什么纸不会吸水?为幼儿准备各种各样的纸张,让幼儿将各种各样的纸张放入水中试一试,看看哪些纸湿了,哪些纸不会湿。教师有意识的引导幼儿分类,并作记录。

2、比一比:

教师为幼儿准备同样大小的各种纸张,让幼儿将纸分别放入水中,比一比什么纸吸水快,吸水强?

3、比一比:鼓励幼儿将纸折成各种各样的船,放入水中,看哪艘船在水中停留的时间最长?

(三)交流讨论,分享同伴的经验。引导幼儿交流探索的过程与结果,探索纸的用处,交流幼儿已有的经验。

(四)情景感知体验理解。

观看录象,向幼儿介绍纸的发明者,造纸的过程,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对科学家的崇敬之情。

说一说:我们应该怎样爱惜纸张?

(五)好玩的纸制体育玩具。

教师提供多种纸制玩具,有纸棒、纸球、报纸等,让幼儿自由选择玩具,进行探索创新,教师鼓励幼儿想出不同的玩法。

篇6:《有趣的纸》科学教案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有趣的纸

活动目标:

1、通过自由探索活动了解纸的特性,感知不同的纸有不同的用处。

2、培养幼儿探索的兴趣和爱惜纸张,变废为宝,尊敬劳动人民的情感。

3、能用较清楚的语言讲述自己的观察和发现。

4、活动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和帮助别人的快乐。

活动准备:

师生共同收集各类纸,剪刀、笔、水等。

活动过程:

(一)各种各样的纸

1、看一看、摸一摸。我们身边都有哪些不同的纸?(引导幼儿用眼睛观察颜色的不同并用手触摸感觉光滑与粗糙。)

2、折一折、吹一吹。(引导幼儿发现纸的硬软及厚薄不同)

3、]撕一撕,比一比。(引导幼儿观察哪种容易撕破及撕纸过程中纸的变化。)

4、说一说,你还见过哪些纸?

(二)水中的纸娃娃(分组活动)

1、通过自由探索,看一看,比一比,什么纸会吸水?什么纸不会吸水?为幼儿准备各种各样的纸张,让幼儿将各种各样的纸张放入水中试一试,看看哪些纸湿了,哪些纸不会湿。教师有意识的引导幼儿分类,并作记录。

2、比一比:教师为幼儿准备同样大小的各种纸张,让幼儿将纸分别放入水中,比一比什么纸吸水快,吸水强?

3、比一比:鼓励幼儿将纸折成各种各样的船,放入水中,看哪艘船在水中停留的时间最长?

(三)交流讨论,分享同伴的经验。

引导幼儿交流探索的过程与结果,探索纸的用处,交流幼儿已有的经验。

(四)情景感知体验理解。

观看录象,向幼儿介绍纸的发明者,造纸的过程,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对科学家的崇敬之情。

说一说:我们应该怎样爱惜纸张?

(五)好玩的纸制体育玩具。

教师提供多种纸制玩具,有纸棒、纸球、报纸等,让幼儿自由选择玩具,进行探索创新,教师鼓励幼儿想出不同的玩法。

教师引导幼儿合作玩。

教学反思:

幼儿对事物的认识具有形象性、具体性的特点,喜欢直接参与尝试,对操作体验型的活动尤为感兴趣。本次科学活动正符合了孩子们好动手、喜探究的心理特点。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幼儿动手操作、主动活动的兴趣和创造意识。材料的提供上既注意材料的平常性,又充分注意了材料的层次性、开放性,幼儿可以尝试用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方法,主动探索,体验成功的快乐。

篇7:《有趣的纸》科学教案

活动目标

1.感知比较3种常见的纸,发现它们的不同。

2.乐于用语言表述自己的发现和感受。

3.乐意大胆地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大家。

4.乐意大胆地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大家。

活动准备

宣纸、画画纸、牛皮纸、颜料、标签、表格、染纸样品、塑料筐、抹布、旧挂历纸、泡沫板。

活动过程

1.感知3种纸的不同

(1)教师出示3种纸,并问孩子:“这是什么纸(了解名称)?”

(2)提出问题:“每人都有3种纸,大家看一看、摸一摸、揉一揉、听一听,它们有什么不同?”

(3)幼儿自己取3种纸进行感知比较,发现纸的软硬、厚薄、颜色、光滑度等的不同。

(4)鼓励幼儿相互交流,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和感受。

(5)在幼儿表达基础上,利用表格形成集体记录。

2.制作有趣的染纸画

(1)引入染纸画,出示染纸样品。

(2)幼儿取纸,教师介绍染纸基本方法。

(3)幼儿操作。

(4)相互交流。

提问:“你们看一看这3种纸染出来的画,你们发现了什么?”“哪种纸做染纸最漂亮?”“为什么?”

小结:宣纸做染纸最漂亮,它吸水多。把这一结果记录在集体记录表中。

利用记录表,梳理3种纸的不同。

3.提出问题,引出新活动 “今天是用这3种纸来做染纸画,如果用这3种纸叠成小船,放在水里会怎样?”

教学反思

《有趣的纸》作为纸的系列活动的一部分,是一个有着科学领域的明显特点并与艺术领域有机综合的活动。

这个活动的结构化程度比较高。这种高结构不仅体现在从目标到材料的严谨设计。而且体现在用一系列关键问题引导着幼儿的探究活动逐步走向深入。“教案来自:屈;老师教;案网.”在活动的每个阶段,不仅在开始时有关键问题的引导,而且在探究告一段落时有共同的讨论和回顾,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发现和记录的事实信息,概括、总结和提升已经获得的经验。

在探究式科学教育活动中,关键问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们引领着幼儿探究的方向,保证探究的深度和有效性。在《有趣的纸》中,在探究活动的不同阶段,教师主要使用了4个关键问题,它们在引发和引导幼儿深入探究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关键提问1:这是什么纸?这个问题的主要作用在于引发幼儿回忆、确认已经熟悉的纸,同时为了交流的方便,对纸的名称达成基本的共识。

关键问题2:“看一看、摸一摸、揉一揉、听一听,它们有什么不同?”这个问题的主要作用在于提示幼儿运用多种感官、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探究;同时这个问题也在提示幼儿关注自己的探究结果――发现纸的不同,让幼儿明确探究的任务。在这个问题的引导下,孩子们会关注到纸的很多外在特性,颜色、薄厚、结实程度、光滑程度等等。

关键问题3:“看一看这3种纸染出来的画,你们发现了什么?”这个问题主要是为了引导幼儿关注3种不同的纸的吸水性。虽然这是一个具有一定方向性的问题,但也是一个比较宽泛的问题。孩子们的发现可能会有很多。

关键问题4:“哪种纸做染纸最漂亮?为什么?”这个问题比上一个问题具体,它能引导着幼儿发现宣纸做出的染纸最漂亮,通过思考原因,孩子们会关注到纸的吸水性,并对纸的吸水性发生兴趣。

探究纸的吸水性可以成为孩子们继这个活动之后更进一步的探究活动。因为纸的吸水性已经超越了探究纸作为单一物质的物理特性,涉及到纸与水两种物质的相互作用所发生的变化。老师们可以在美工区投放颜料和各种各样的纸,鼓励和支持幼儿继续进行染纸活动;还可以提供毛笔、毛刷、棉签和海绵棒等工具材料,鼓励幼儿自由选择各种质地的纸进行作画,他们会发现不同纸的吸水性和用不同的纸作画所产生的奇妙效果。当然,在这种似游戏、似探究、似美术的区域活动中,孩子们会体验到游戏的快乐、探究的魅力、美术的奇妙……总之,孩子们的获得与发现会有很多很多!

篇8:中班主题活动:有趣的纸

在一次布置活动室时,我把领来的各色海绵纸放在了钢琴上,孩子们看到了,非常感兴趣,大家围过来,都想先拿一张布置教室。牛牛说:“小心,别撕破了。”心如说:“撕不破,它结实着呢。”“这是纸做的,别撕破了。”“这才不是纸做的,它比纸软。”看到幼儿对纸如此的感兴趣,于是我设计了主题系列活动“有趣的纸”,让幼儿在自主地探索活动中感知、体验、积累经验,进一步激发幼儿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二、主题活动目标

1.能利用各种感官,主动去了解纸的种类,探索纸的特性、用途等。

2.幼儿在活动中提高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实践能力、合作意识。

3.幼儿知道要节约用纸,形成环保意识。

三、供选择的教育活动

四、主题网络的预设

五、相关的环境创设工作

(一)主题墙

(二)活动区设置

六、主题探究活动的开展

社会:纸的一家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实验,了解纸的特性。

2.认识各种各样的纸,了解纸的用途。

3.知道纸可以回收利用,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

活动准备:

各种纸、剪刀、抹布、水盆、火盆。

活动过程:

1.出示几种常见的纸,引导幼儿说出它们的名称及用途。如:宣纸用来画画,学习写字等(因为幼儿在搜集过程中对各种纸有了一定的认识。)

2.讨论:你还见过什么样的纸?它们都有什么用处?教师介绍常用的电光纸、皱纹纸、卡纸、吹塑纸、复印纸等。

3.幼儿分组探索纸的特性:各种纸放到火盆里都能烧着,能撕碎,不同的纸遇到水有的湿得快、有的湿得慢,这是因为纸吸水性有强有弱。

4.教育幼儿节约用纸,注意保持环境卫生。

科学:各种各样的纸制品

活动目标:

1.收集和观察生活中常见的几种纸制品,了解纸制品的用途。

2.通过动手做一做,了解不同质地的纸在生活中的不同应用。

3.激发对纸制品的兴趣,了解纸制品的多样性及其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活动准备:

各种各样的纸制品。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运用原有经验讨论收集来的纸制品。

2.观察和感知不同质地的纸制品,并且讨论它们在生活中的用途。

3.感知和探索纸制品的质地,并且了解不同质地的纸有不同的用途。

(1)教师提出任务。

师: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三种材料,一种是硬纸板,一种是信纸,一种是餐巾纸。比赛的内容是,搭建纸房子和做纸球。小朋友们记住了,要先想好用哪种材料来完成任务。我们来比一比谁搭建出又好又结实的纸房子,做出的纸球最圆。

(2)幼儿完成任务做纸房子和纸球。

3.了解纸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美术:好玩的纸浆

活动目标:

1.通过玩纸浆,加深幼儿对纸的认识,并能用纸浆做出各种物件。

2.培养幼儿探索的兴趣及想象力、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活动准备:

充足的用纸、水粉笔、颜色、泡沫板挖成的各种模具。

活动过程:

1.幼儿动手做纸浆。将碎纸、废纸、报纸等撕成小块放进水盆中浸泡并揉捏成纸浆。

2.提问:纸浆可以用来做什么?

3.幼儿讨论:你想用纸浆做什么?

4.出示范样让幼儿欣赏,讨论制作方法。

5.教师介绍制作方法,激发幼儿制作的兴趣。

6.幼儿制作,教师指导。

7.作品展览,欣赏交流,教师小结。

美术:五彩丝巾

活动目标:

1.能充分感受染纸活动所带来的快乐,并提高美的表现力。

2.学会用折叠染纸的方法制作丝巾。

活动准备:

1.幼儿对宣纸的特性有过初步的了解。

2.范例一幅,示范用的宣纸、颜料。

3.按组准备各色颜料水、盘子,正方形宣纸人手1~2张,轻音乐。

活动过程:

1.激发幼儿兴趣,导入课题;出示范例,引导幼儿欣赏。

师:小白兔设计了一条五彩丝巾,非常漂亮,请小朋友来看一看。

2.教师演示操作过程。

(1)介绍材料。

(2)讲解折纸方法。在印染前,我们要先将纸折叠,纸的折法有很多(教师示范),比如可将纸折成正方形,三角形,卷成长筒等。这样可以染出各种不同的图案。

(3)讲解染色的方法。

3.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4.引导评价。

语言:哭泣的纸宝宝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体验纸娃娃的内心感受。

2.在欣赏讲述过程中产生爱惜纸的情感。

活动准备:

背景图(教室的一角),立体教具(纸片娃娃、铅笔宝宝等),废旧的纸。

活动过程:

1.请幼儿分段倾听故事,初步了解故事大意。

(1)出示铅笔和背景图,讲述故事第一段。

提问:谁听到了哭声啊?会是谁在哭呢?(幼儿猜测)

(2)出示纸片娃娃,讲述故事第二段。

提问:原来是谁在哭啊?纸片娃娃哭得可真伤心啊,怎么办呢?

(3)教师一边操作教具一边讲述故事第三段。

nlc202309021823

提问:谁来帮忙了?怎么做的?

2.请幼儿完整地倾听故事,理解故事内容。提问:

(1)纸片娃娃长得什么样?她哭得很伤心吗?你从哪里听出来的?

(2)这个纸片娃娃为什么哭呢?

3.鼓励幼儿学说故事中的对话,引导幼儿表现纸娃娃们的情绪。

4.请幼儿和教师一起讲述故事,进一步体会故事的内涵。

5.鼓励幼儿讲述自己熟悉的片段。

健康:好玩的纸板

活动目标:

1.大胆探索,尝试一物多玩,在游戏中体验与同伴合作的乐趣。

2.发展立定跳远、平衡等基本动作,动作协调灵活。

3.知道废物利用,增强幼儿的环保意识。

活动准备:

各种形状的纸板若干个、录音机、磁带、音乐《摇小船》。

活动过程:

1.热身运动。

2.自由探索活动。

3.交流分享。

(1)请幼儿说出自己的玩法并进行示范,其他小朋友学做,如双脚夹住纸板跳、平衡练习等。

(2)幼儿再次分散练习。(鼓励幼儿与同伴合作)

4.游戏:过河。

(1)鼓励幼儿利用纸板过河,想办法解决遇到的问题。

(2)按要求站好队,平放纸板练习立定跳远,要求跳到纸板上,尽量不要掉到河里。(游戏玩2~3次)

5.活动结束。

(1)对幼儿活动情况小结,进行合理地表扬与鼓励。

(2)幼儿听音乐《摇小船》,做放松运动。

科学:粗粗细细的纸筒

活动目标:

1.能细致地观察物体,乐意参与排序活动。

2.能根据物体间的粗细差异,进行正逆排序。

活动准备:

教师、幼儿人手一份操作材料:高矮相同、粗细不同、颜色不同(红、蓝、橙、黄)纸筒四个。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观察纸筒,发现差异。

2.学按粗细不同给四个纸筒排队。

(1)小朋友们观察一下哪个纸筒最粗,哪个纸筒最细?

(2)幼儿观察,找出最粗和最细的纸筒。(红色最粗,橙色最细)

(3)幼儿和同伴讨论排列的办法,教师倾听,指导。

(4)幼儿交流讨论结果,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将教具进行同步演示。

(5)引导幼儿发现另一种排列方式。(从细到粗)

3.学习按照粗细不同给四个纸筒排队。

(1)教师出示另一个直径不同的纸筒。

提问:小朋友们看看这个纸筒可以排在队伍中的什么位置?

(2)幼儿给粗细不同的纸筒排序。请幼儿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排的,教师同步演示幼儿的排法。

(3)小结。

4.幼儿操作

七、主题活动效果及反思

“有趣的纸”的主题探究活动持续了两周的时间,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我从孩子们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我对生成课程中教师的角色定位,也有了更深刻的体会。教师要鼓励幼儿在生活中大胆地寻找、发现与主题有关的资料,要作为幼儿与生活的牵线者,让他们与生活中的人、事、物联系在一起,从而获得知识,与同伴交流、合作、分享,等等。

在“有趣的纸”系列活动中,运用了各种方法,充分发挥了幼儿的自主性,促进了幼儿积极参与探索活动。活动中教师为幼儿提供了充足的材料和宽松的活动氛围。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每个幼儿都在积极动手动脑,神情投入,观察细致,交流自然,是在玩中学,学中玩,在不断地操作探究中充分体验着成功的快乐。

在主题活动“有趣的纸”系列活动中,孩子们从家里带来了各种各样的纸。通过交流,孩子们认识了牛皮纸、硬板纸、瓦楞纸、复写纸、宣纸等各种纸张。在认识这些纸的过程中,孩子们提出了很多自己的疑惑,而疑惑又在活动中得到了解决。

篇9:《有趣的纸》科学教案

教材简解:

纸是日常生活中最普遍的一种生活用品,中班幼儿对纸的认识也积累了比较多的经验,尽管如此,但平时的生活中幼儿很少会去留意关注纸的特性,其实在纸身上有着非常多的奥秘,这些奥秘与它们的用途也息息相关。中班幼儿有在小班学习的基础他们可以用眼睛观察颜色的不同并用手触摸感觉光滑与粗糙。更愿意喜欢以其它的活动形式来探索及发现纸在生活中的趣味性。《纲要》中也指出:“教育内容应贴近幼儿的生活,符合幼儿的兴趣,爱好。”相符,这样幼儿通过亲身体验、观察,积累经验利于教学。

活动目标:

1.感知比较3种常见的纸,发现它们的不同。

2.乐于用语言和符号表述自己的发现和感受。

3.通过实验活动,初步发现3种纸具有不同的吸水性。

4.发展幼儿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

5.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能力。

活动重点:了解常见纸制品的特征,感受它们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活动难点:让幼儿发现纸的硬软及厚薄不同。

设计理念:

生活中离不开纸,我们每个人天天都要用到纸,纸是我国伟大的四大发明之一。至今,纸仍被广泛的运用着,人们的生活离不开纸,孩子们时时处处也都能接触到纸。但是他们对之缺少系统的了解,本次课,通过让幼儿去看一看,摸一摸,揉一揉,比一比,讲一讲,动手实验的过程,自己去发现纸的不同质地,不同功能,在探究中孩子们发现纸的不同特质。

设计思路:

在认识纸的特性过程中,充分调动了幼儿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多种感官,且对触觉的探索又进行了细致的剖析,深入了解了纸的软度和厚度,层层递进地引导幼儿挖掘各种特性。

活动过程:

1.感知3种纸的不同

(1)教师出示3种纸,并问孩子:“这是什么纸(了解名称)?”

(2)提出问题:“每人都有3种纸,大家看一看、摸一摸、揉一揉,它们有什么不同?”

(3)幼儿自己取3种纸进行感知比较,发现纸的软硬、厚薄、颜色、光滑度等的不同。

(4)鼓励幼儿相互交流,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和感受。

(5)在幼儿表达基础上,利用表格形成集体记录。

2.操作实验

(1)教师介绍纸宝宝开花的实验方法及操作的注意事项。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3)相互交流并记录。

提问:“你们看到这3种花宝宝哪种花宝宝开得最快,为什么?

小结:

皱纹纸的花宝宝开得最快,它吸水多。把这一结果记录在集体记录表中。利用记录表,梳理3种纸的不同。

3.提出问题,引出新活动”今天是用这3种纸来做的花宝宝,然后比较哪朵花宝宝开得快。请小朋友回去再找出三种不同的纸叠成花宝宝,放在水里会怎样?"教师小结:纸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这么多的用处,我们生活学习工作离不开纸,所以我们要养成节约用纸的好习惯。

教学反思:

幼儿对事物的认识具有形象性、具体性的特点,喜欢直接参与尝试,对操作体验型的活动尤为感兴趣。本次科学活动正符合了孩子们好动手、喜探究的心理特点。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幼儿动手操作、主动活动的兴趣和创造意识。材料的提供上既注意材料的平常性,又充分注意了材料的层次性、开放性,幼儿可以尝试用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方法,主动探索,体验成功的快乐。

幼儿园中班科学优秀教案《有趣的纸》含反思这篇文章共3800字。

相关文章

《中班教案《不倒翁》》:中班教案《不倒翁》适用于中班的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通过的动手操作,让幼儿了解“不倒翁”的原理,通过幼儿自身的活动,感知“不倒翁”的秘密,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幼儿观察比较,动手操作及发现问题独立解决问题的,快来看看幼儿园中班《不倒翁》教案吧。

篇10:《有趣的纸》中班科学教学反思

第一次活动时的第一个环节中,我运用“了解纸的名称”,来使幼儿对其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并说一说这三种纸分别是干什么用的?许多小朋友都认识白纸和牛皮纸,也都能说出这两种纸是干什么用的,而对于宣纸只有一位小朋友认识并说出了它的用途。幼儿虽然说出了这三种纸的用途,但我在总结时没有很好的利用幼儿的回答,只是做了这三种纸的初步介绍,其实幼儿的回答都是很具体的,也都了解这三种纸用途。而在第二次活动时,这个班的幼儿在这一环节的回答较第一次活动时的班级稍微一点,许多问题都没有回答到点上,而在我总结时还是因经验不足而没有很好地解释清楚这三种纸的用途,以至于后面的环节上的比较累,幼儿的回答也没有切入主题上。

在第一次活动的第二个环节中,所提问题还比较到位,但在材料准备上没有考虑周全,纸张的大小与颜料的选择上都有错误,导致幼儿的回答都有点偏离问题的中心,三种纸有大有小就使他们在回答“你发现了什么?”上说出发现纸有大小。而在颜色多时,就误导了幼儿说不出“那张纸染的最漂亮,为什么?这个问题了。因此材料的错误选择使得这个环节主要的目的没有达到。第二次活动时的这个环节中,我改正了这个错误,把纸裁得一样大小,而且只用了同一种颜色,所染的范围也同样大小。因此幼儿在观察发现中基本了解了宣纸所染的颜色范围要大,还有幼儿说宣纸像餐巾纸一样放到水里会化掉,孩子的回答只是点到了其中的一个头,于是我就顺势引出了下一步——幼儿操作染纸画。

在第一次活动时,我先示范了如何来操作染纸画,让幼儿先观看操作步骤。可能是我讲的时候没有说明清楚,导致幼儿操作室出现了许多意外状况。而且也没有真正的去思考探索,只是纯粹地只知道“玩”,根本没有探索的欲望,像是在上美术课一样了。第二次活动时,我改变了这种做法,我只作了详细而具体地介绍,但我没有操作示范,而是交待清楚了问题,让幼儿带着问题去操作探索。运用着种方式是遵循了新纲要指出的让幼儿在动手操作中去发现去探索,这样的想法是好的,可最后的结果却不尽人意,也可能是我前面那些环节引导的不太好,以至于幼儿不能很明确地讲出“吸水”这个关键词来,经过多次的提问幼儿回答后仍没有明确答案后,我只能自己说出这个明确的答案,而幼儿也只是从教师口中听到这个词后才明白了这关键性的一点。

第三环节是用这三种纸折成船后放在水里会发生什么?两次活动幼儿基本都能回答出宣纸在水里会马上沉下去,白纸和牛皮纸就不会沉下去。

篇11:有趣的纸教案

1.如何在体育活动中与同伴商量着合作玩,并体验到一起玩的快乐,对中班上学期的幼儿来说确实是一个难题。教师在组织活动时,既要创设一定的机会,让幼儿大胆地去尝试合作地玩,又要及时观察幼儿的动态,若发现幼儿间有争执时,要及时帮助他们一起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2.体育活动如果每次都是模仿教师的动作,那么幼儿就成了一个机械完成任务的执行者,他的思维创造性就容易受到影响。在玩报纸活动中鼓励幼儿亲自尝试,提出多种玩报纸的方法,并进行互相交流,目的旨在培养幼儿的创造性和自信心,使其学习潜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活动名称:有趣的报纸

活动目标:

1.提高幼儿玩报纸的兴趣,通过各种探索活动,激发幼儿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

2.引导幼儿利用报纸进行各种体育活动,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3.学习与同伴商量合作玩的方法。在游戏中发展幼儿奔跑和跳的基本动作。

活动准备:

物质:旧报纸若干、录音机、磁带

知识:引导幼儿与同伴商量着合作玩,并体验到一起玩的快乐。

重、难点分析:

重点:幼儿发现报纸的各种健体玩法。

难点:如何与同伴商量、合作,学会一起玩。

活动方式:集体教学

活动进程:

(一)导入:我们手里有一张神奇的报纸,只要我们动脑子就可以用它来做许多的游戏。我们来变变变,变成一根金箍棒。听音乐做准备活动。(开汽车等动作)

(二)展开:

1.你想一想这张报纸还有什么玩法?(幼儿讨论玩法,教师参与指导)

2.教师仔细观察,邀请幼儿上来展示各种玩报纸的方法。互相启发交流。

玩报纸方法简介如下:

A.顶纸转圈:将报纸顶在头上,练习四散走。

B.带纸走:将报纸放在胸前,向前速跑。

C.跳纸棍:练习各种跳的动作。

D.拉纸球:两人一组,拉小棍,练习走、跑动作,或拉纸球走、跑。

3.幼儿带着同伴的启发,继续探索练习。

4.难度练习,重点指导

(1)幼儿自由结伴,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将报纸摆在地上搭成各种图案,然后逐个进行跳报纸活动:单脚或双脚连续跳,左右脚交替跳,左右脚开合跳等。教师重点指导:如何与同伴商量合作玩的方法。

(2)教师将合作得较好的组的玩法展示给同伴看,提供幼儿合作玩的方法。

(三)结束:

1.放松身体:我们一起去探险,走过小路,看哪一组跳的动作好。让幼儿比赛,一起取得成功。

2.请幼儿坐下,引导幼儿团纸球,想出纸球的玩法。

篇12:幼儿园中班教案《有趣的纸》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幼儿园中班教案《有趣的纸》,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幼儿园中班教案《有趣的纸》1

活动目标:

1.感知比较3种常见的纸,发现它们的不同。

2.乐于用语言和符号表述自己的发现和感受。

3.通过实验活动,初步发现3种纸具有不同的吸水性。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活动重难点:

了解常见纸制品的特征,感受它们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让幼儿发现纸的硬软及厚薄不同。

设计理念:

生活中离不开纸,我们每个人天天都要用到纸,纸是我国伟大的四大发明之一。至今,纸仍被广泛的运用着,人们的生活离不开纸,孩子们时时处处也都能接触到纸。但是他们对之缺少系统的了解,本次课,通过让幼儿去看一看,摸一摸,揉一揉,比一比,讲一讲,动手实验的过程,自己去发现纸的不同质地,不同功能,在探究中孩子们发现纸的不同特质。

设计思路:

在认识纸的特性过程中,充分调动了幼儿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多种感官,且对触觉的探索又进行了细致的剖析,深入了解了纸的软度和厚度,层层递进地引导幼儿挖掘各种特性。

活动过程:

1.感知3种纸的不同

(1)教师出示3种纸,并问孩子:“这是什么纸(了解名称)?”

(2)提出问题:“每人都有3种纸,大家看一看、摸一摸、揉一揉,它们有什么不同?”

(3)幼儿自己取3种纸进行感知比较,发现纸的软硬、厚薄、颜色、光滑度等的不同。

(4)鼓励幼儿相互交流,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和感受。

(5)在幼儿表达基础上,利用表格形成集体记录。

2.操作实验

(1)教师介绍纸宝宝开花的实验方法及操作的注意事项。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3)相互交流并记录。

提问:“你们看到这3种花宝宝哪种花宝宝开得最快,为什么?

小结:

皱纹纸的花宝宝开得最快,它吸水多。把这一结果记录在集体记录表中。利用记录表,梳理3种纸的不同。

3.提出问题,引出新活动”今天是用这3种纸来做的花宝宝,然后比较哪朵花宝宝开得快。请小朋友回去再找出三种不同的纸叠成花宝宝,放在水里会怎样?"教师小结:纸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这么多的用处,我们生活学习工作离不开纸,所以我们要养成节约用纸的好习惯。

幼儿园中班教案《有趣的纸》2

一、教材内容分析:

报纸对幼儿来说是非常熟悉的,随着社会的发展,报纸种类的增多,报纸作为新闻信息传播的载体,报纸成了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物品,几乎每户人家都订有一份或几份报纸,报纸上各种各样的新闻也成了小朋友谈论的话题,为此,我班创设了“小小新闻角”,孩子们把自己知道的各类新闻及报纸带到班级中,剪下重要的新闻贴在墙上,剩下的废旧报纸就堆放在一边。在一次游戏活动中,我发现有几个小朋友们玩起了那堆废旧报纸,有的用报纸折飞机,有的把报纸撕成碎片,还有的用报纸团成球。在成人眼中不起眼的废旧报纸却成了孩子的宝贝。孩子们对于报纸的玩法比较局限,但是兴趣依旧浓厚。

新《纲要》指出:幼儿是教育活动的积极参与者而非被动接受者,活动内容必须与幼儿兴趣、需要及接受能力相吻合。作为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兴趣、需要和原有经验,引导幼儿走向最近发展区。由此产生了大班综合活动――《有趣的报纸》。整个活动,我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以及与材料的互动,来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想象力、动手操作能力,充分现了“以幼儿发展为本”的观念,同时,该内容符合当今课程“生活化、综合化、经验化”的趋势,具有较强的教育价值。

二、幼儿情况分析:

大班幼儿正处于交往能力不断增强,语言表达能力不断发展这一关键的阶段,他们渴望了解自然、了解身边的事物与现象,具有一定的探究欲望,我班幼儿喜欢探索,喜欢尝试,对于动动、做做,非常感兴趣,在平时的活动中也积累了一定剪、折、贴技能,为本次活动提供了实践基础,但活动中缺乏合作精神,通过活动,让幼儿自主选择材料,在做做玩玩中培养同伴间的合作精神。

三、活动目标:

教育活动的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教育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我根据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以下活动目标:

1、了解报纸与人们的关系,能尝试多种废旧报纸再利用的办法。

2、增强爱惜报纸、保护环境的意识。

3、发展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同伴间的合作精神。

以上制定的活动目标贯彻了新纲要的精神:倡导自主学习,注重能力培养,促进幼儿生动活泼,主动全面的发展。

四、活动准备:

活动准备是为了完成具体活动目标服务的,同时幼儿是通过与环境、材料的相互作用来获得发展的。活动准备必须与目标、活动主体的能力、兴趣、需要等想适应,所以我既进行了物质准备:新、旧报纸许多,胶水,剪刀,水彩笔,白纸、彩纸条等,又考虑到幼儿的知识经验准备:幼儿有听读过报纸、剪报的经验。

五、重、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了解报纸与人们的关系。为了突破重点?我充分利用家庭这一重要资源,让家长和幼儿一起收集各类报纸,和幼儿一起讨论报纸的名称、用途,丰富幼儿有关报纸的知识和阅读报纸的经验,再进行集体讨论、交流,积极有效进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本节课的难点:想方设法利用废旧报纸。如何突破难点?我营造宽松的活动氛围,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操作材料,运用表扬鼓励、榜样示范、个别指导等方式,注重操作性、感受性、体验性,引导幼儿人人动手,大胆尝试,让他们在做做玩玩的过程中获得发展。

六、活动过程:

1、通过交流已有的经验,初步感受报纸的用途。

教师出示一张报纸,提问:

(1)这是什么?

(2)你在哪里见过?

(3)你家里谁最喜欢看报纸?

(4)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都喜欢看报纸?

教师小结:报纸的用途可真大,报纸上有新闻,它让我们了解国内外的大事;报纸上有知识,它可以帮助我们学到更多的本领;报纸有广告,它让我们了解最新的信息。

(活动开始通过出示实物,直接进入主题,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考虑到幼儿对报纸的`认识有限,特意提出了比较贴近幼儿的问题:你家里谁最喜欢看报纸?为什么?这一问题的提出也就是为下一个问题作铺垫。在幼儿各抒己见后老师进行了总结概括,进一步帮助幼儿了解报纸与人们的关系。)

2、听故事《报纸的烦恼》,感知报纸的不同情绪。(主要教法:故事教学法)

(1)师:报纸真好,能给我们带来那么多好处,可报纸也有自己烦恼的事,请听故事《报纸的烦恼》。

(2)幼儿欣赏故事――《报纸的烦恼》,充分体会报纸的情绪。

(为了使幼儿更好地理解故事内容,充分体会报纸的不同情绪,利用报纸这一生动的形象,给幼儿一种直观的印象,再次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3、根据故事情节,教师和幼儿共同讨论:

(1)报纸有什么烦恼?

(2)报纸喜欢谁来拿它?为什么?最不喜欢谁来拿它?为什么?

(3)如果你有一张报纸,你该怎样对待它?

教师教育幼儿:看完的旧报纸也要好好利用,不能扔掉。

(这一环节通过师生的共同讨论,让幼儿懂得该怎样对待废旧报纸,以引出下一环节。)

4、尝试操作,能想方设法利用旧报纸。

(1)先引导幼儿讨论:用旧报纸可以做些什么呢?

(2)教师介绍操作的材料和工具,提出操作要求:老师已经和小朋友收集了很多旧的报纸,还给小朋友准备了许多材料,做的时候不要争抢,做好的东西放在自己的小箩筐里。

幼儿自由操作、创造。可以画图、写字、剪纸、剪贴、做服装、做运动器械等。

(这一环节是本次活动的难点,先通过让幼儿自己讨论,在讨论的基础上进行尝试。只要是幼儿自己尝试操作的、创造的,老师就会给予肯定。其中教师注重幼儿的合作,以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倡导的是自主的、探究的合作的现代化儿童学习方式。)

5、相互交流,展示作品。

“刚才你用报纸做了什么?”

6、活动延伸:

在美工区投放旧报纸供幼儿剪报,做画册、作画、折纸、剪纸等。

上一篇:九三建设局支社汇报材料下一篇:薪酬管理才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