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上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2024-04-16

物理上学期教学工作计划(共14篇)

篇1:物理上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高中物理上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新的一轮高一开始,几个问题自然摆在了我们的面前:

1、高中物理我们到底要教给学生什么?(三年规划目标)

高中阶段的学科目标:物理学科本身就是一门科学性很强的自然科学,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打好学生基础、发展思维、挖掘潜力、培养能力是所有物理老师共同关注的课题。

在认知领域方面规定学习比较全面的物理基础知识及其应用,从物理学与科学技术、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这一角度认识物理学的作用。

在操作领域方面提出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初步学会科学地研究物理问题,寻找物理规律的方法。对能力培养和科学方法教育规定具体要求。

在情意领域方面规定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志趣,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克服困难、团结协作、勇于探索、积极进取的精神。结合物理教学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培养学生的五种能力,打好基础,应对高考。

2、高一目标是什么?

高一是学生整个高中阶段的第一年,这一年的学习对于学生今后的发展至关重要。

高一是基础,特别是本学期,是入门期。

是克服物理难学、惧怕物理心理的关键时期;

在知识上是基础;

在学习兴趣培养上;

学习方法指导上;

在培养规范上;

在良好学习习惯养成上。

3、应当怎么教?(教师的行动)对应新的`形势,我们应当怎么教?

新的课程改革的形势和规范办学的形势,今年8月22日会议上教育局提出继续坚持两个不动摇。

新课程改革当然不仅仅是更换一套教材那么简单,教师教学方式要实现从组织教学到动机激发,从讲授知识到主动求知,从巩固知识到自我实现的转变,而转变教学方式的目的又在于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实现学生学会学习的目标。

高中一年级物理上学期教学工作计划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篇2:物理上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物理是人们对无生命自然界中物质的转变的知识做出规律性的总结的学科。小编准备了高二物理上学期教学工作计划,希望你喜欢。

一、教材分析:

这学期所教的内容是选修3-1,如果时间上允许,再进行选修3-2第一章的教学。选修3-1,共分为三章,分别是第一章静电场、第二章恒定电流、第三章磁场。静电场是高中阶段的基础内容之一,它的核心是电场的概念及描述电场特性的物理量,全章共9节内容,从电荷、电场的角度来研究电学中的基本知识。恒定电流为第二章内容,其中要研究的内容为一些基本的电路知识,主要包括欧姆定律,焦耳定律,串、并联电路等。本章的知识要以静电场的相关知识作为基础,在教学中应注意联系静电场的有关内容。最后一章为磁场,磁场和电场密切联系又具有相似性,因此通过对比可以对本章内容起到良好的帮助。

二、学生分析: 这届高二学生基础较差,对少部分同学要提高要求,除掌握好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外还应掌握分析物理问题,解决物理问题的方法,并提高能力。对于大部分同学则重点掌握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强调基础知识的掌握,为今后学习打好基础。

三、教法、学法分析:

针对本学期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采取重知识和重概念在此基础上提高学生能力的方法:强调学生的课前预习,争取少讲、精练、多思考。培养学生分析问 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培养学生利用物理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加强学生实验的教学,加强物理综合知识的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 的综合素质。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让学生变成学习的主人。

四、教学要求

1.认真钻研教学大纲及调整意见、体会教材编写意图。注意研究学生学习过程,了解不同学生的主要学习障碍,在此基础上制定教学方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

2.要特别强调知识与能力的阶段性,强调掌握好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 , 这是能力培养的基础。对课堂例题与习题要精心筛选,不要求全、求难、求多,要求精、求少、求活,强调例题与习题的教育教学因素,强调理解与运用。.加强教科研工作,提高课堂效率。要把课堂教学的重点放在使学生科学地认识和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掌握基本科学方法、形成科学世界观方面。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益。.教学改革的重点和出路在于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篇3:让物理教学插上探究的翅膀

1、可以通过生活实例设置悬念, 引发探究激情。

一般来讲, 人对理解自己周围世界有较高的要求。学生有自己的生活经验, 但对其中道理并不知晓或知之甚少, 从生活中找实例往往能激发激情。如在讲沸点的知识时, 我这样开始:“同学们都吃过清蒸鸡吧, 清蒸鸡鲜嫩味美, 清香可口。它的烹调过程是这样的:将洗净的鸡加佐料后放入小锅内, 再把小锅放在大锅中加水蒸透。清蒸鸡虽是味美, 但烹调加工太费时了。你能改进清蒸鸡烹调吗?”这时学生们开始议论纷纷, 课堂一下子活跃起来了。通过学生的探究终于找到了改进清蒸鸡烧制的秘密在于在大锅的水中加盐, 由于盐水的沸点高于清水, 因而这时沸水加热着的鸡的温度会超过100℃, 缩短蒸煮时间。让生活走向物理, 学习物理一定要从实际生活中来, 切实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千万不能空对空。

2、可以通过实验, 创设情境, 调动手脑并用, 提高探究能力。

物理课程标准强调设计实验在科学探究方面的作用, 实验往往能够让学生身处其境, 真切地感受到物理学科的神奇与奥秘, 从而大大提高学生探究能力。如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原理物体相对于镜面是否对称时, 学生都会拿着点燃的蜡烛小心翼翼地将蜡烛在镜前移动, 刚开始会感到物体与像之间有一定的关系。此时为了引导学生对这一原理的认识, 我提醒学生将蜡烛倾斜过来, 学生马上就做了, 并发出了惊奇的叫声, 似乎也明白的更多了, 我又不失时机地再次提醒他们手指抓握蜡烛的方向, 他们马上发现抓蜡烛的右手手指方向与像中的手指方向正好相反, 于是学生自然得出物体成像的原理。

二、学会授人以渔, 给学生一个探究的法宝

1、课堂探究要讲究方法指导。

课堂教学应该能够揭示物理事实与学生原有认知结构的矛盾, 有效激发认知冲突。探究过程的重点放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 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极大地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如在讲探究压力作用的效果时, 学生根据经验和已有认知提出了多种猜想和假设, “可能与压力有关”、“可能与受力面积有关”、可能与受力物体的材质有关“、可能与物体的形状有关”。随后我拿出实验器材,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每一种猜想和假设, 设计实验步骤进行实验探究, 组织学生交流实验成果得出结论。认知结构的发展总是循序渐进的, 教师要善于把学生原有的知识置于适当的情境下开拓、扩展, 形成新的认知结构。

2、课外探究也应有方法指导。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教师要加强指导, 使学生发展多方面获取信息的能力。物理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特别注重加强指导学生信息收集和处理的方法, 告诉学生信息的获得途径广泛, 有查阅资料、数据处理、观察实验、访问调查、综合分析等。同时要特别引导学生滤掉多余和无谓信息的干扰, 抓住问题的本质特征, 捕捉与物理知识有关系的信息, 从而真正做到运用信息解决实际问题。如在讲“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时, 可以指导学生收集以下资料:飞机升高的奥秘;结合2009年台湾遭遇莫拉克袭击损失惨重的事实, 了解台风危害大的原因;同时做好以下实验:从两片纸条中间向下吹起, 观察纸条的变化;在电风扇周围放置纸片, 调节速度, 观察纸片的变化。并要求学生将书本上的原理、推理与资料和实验进行分析比较, 总结出自己的探究结果, 做好上课前的准备或以备生活中实用。

三、学会触类旁通, 给学生一个探究的空间

篇4:站在理论高度上指导中学物理教学

1 有序递进原理

有序递进原理重在完成传授职能的授新课时应用.研究与开发教材是立意于如何向学生传授知识,沿着有序认知规律的轨道编写完应传播的知识的教材.首先要考虑有几个分科,每分科知识由哪几章构成,再考虑每章由几个单元组成,最后考虑每单元知识有多少个知识点,由几节课完成.单元知识的有序性是:第二节课的知识点是在第一节课知识的认知后递进延伸发展的新知识点,……第n节课的知识点是由第n-1节课的知识点递进延伸发展的新知识点,这样由第一节到第n节就构成了递进发展的知识体系,即单元知识的整体.单元知识间具有联序性和递进发展性,如动量这一单元,第一节课由动量的概念起始到动量守恒定律而终止:动量→冲量→动量定理→动量守恒定律.对单元知识的认知强调有序性、递进性和发展性.所谓教材就是一个个分布在不同分科的单元群的载体.“挖掘教材、夯实基础”是老声常谈,应探究的是挖什么怎么挖?夯什么怎么夯?有序递进原理给我们以启发.

2 整体原理

对教材必须有一个清晰的整体认识.单元是整体,不过这个整体相对整个物理学科而言体积太小,它只不过是由某个知识点发生发展的该点的知识族,是“小家族”.能够形象的表征高中物理知识的整体用“网”来表征再好不过了,那就是我们常说的平面知识网.织网的过程是由点到线,再由线交织而成网.单元中的知识点不是只禁锢在本单元内,它可以游离迁移到分科内的其它单元,成为知识族间的联姻成员.如速度,牛顿第二运动定律、动量、冲量、动能(标量只是速率)、动量定理、振动、圆周运动等等都有它,我们把跟踪速度的足迹联成一条线,这条线就叫速度线性知识链,既纺出了网的一条分科内的横线,简称之“横”.横是点思想到线思想的升华,其它知识点诸如类推,这样就纺出若干条网中的横线.切记,各个知识点犹如纺线的棉花,不可丢掉一点点,否则织出来的网也漏鱼.若干条横线分布在各分科之中,横线中的某个知识点跨越到其它分科横线之中,跟踪其足迹联成一条线,既纺出了网中的一条纵线,简称之“纵”,其它知识点诸如类推,这样就纺出若干条纵线,是点跨越到不同分科的线思想和交汇思想的升华.横纵交融就织成了平面知识网的整体.只有对教材有整体认识才有整体下的教学思想行为:新课、单元复习课、章末复习、系统复习和综合复习时各突出什么教学思想且落实之,“夯实基础”和“培养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就不是口号了.

3 教师心理障碍及学生心理水平发展

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是所有老师的欲望.从心理学角度而言往往欲望越强心理压力越大,压力越大越有超之过急的教学行为,随之而来是心理障碍,大体为差生学习无兴趣、智商低、学过就忘,讲过的题稍一变样照样就不会,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解题有时马虎和失误等等.

学生的心理水平及其发展是指对学过的知识由识记→理解→掌握和熟练掌握→应用和灵活综合应用.心理水平的升华需要时间和过程,也就是说达不到前一个心理水平就不可能有后一个心理水平.若学生根本不具备其中某一水平时教师越位施教,到头来就是遣忘,刚讲过的题变点样就不会.我们应注意常说的“居高邻下”是指居于教材的整体高度上审视教材处理教材,而不是超越学生心理水平的越位施教.对成绩好的学生也根本不存在什么“马虎”和“失误”这一说,纯是借口,而是他没达到熟练掌握的水平,若问一加二等于几?哪位学生都不会马虎和失误,就是这个道理.一言以蔽之,教师的心理障碍是因为自己的越位教学产生的后果而产生的,可谓“自己配药自己吃了”.

若想提高学生的能力还得从头说起.(1)识记.识记是最低的心理水平,是授新课时对学生的最低要求,是学生心理水平发展的第一步.首先机械识记,把概念、定义、规律等背诵下来,就像小孩背“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一样,但食而不知其味.然后在机械识记基础上发展为理解性的识记而永不遗忘.心理学认为,遗忘有两个因素:信息越多越容易遗忘;时间越长越容易遗忘.心理学还认为对奇特和有趣的住处不容易遗忘;时间越长越容易遗忘.心理学还认为对于奇特和有趣的信息不容易遗忘,所以授课前教师应挖空心思的想出或找出奇特和有兴趣的材料做为信息源予以学生,如牛顿第三定律教学,“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易机械识记,要升华到理解性识记,可向学生发问:“为什么没见过两个人头撞头的打架呢?”再如光的反射定律教学,学生能机械背定律又知道光路是可逆的之后,有趣的逗学生:“戎告男同学,千万不要用平面镜笑眯眯的偷看女生的眼睛,一旦她一歪脖看到你拿的平面镜,你会挨骂的.”一句风趣的语言能使学生终生难忘的知识识记,也不会出现画光路图时丢掉箭头的“马虎”了.(2)理解.理解是机械识记后相继升华的心理水平,是由食而不知其味发展到食而知其味,上述的两个例子就是教者使学生由机械识记升华到理解水平的巧妙.(3)掌握与熟练掌握.掌握是指对所学的知识有一个正确的概念,就像小孩学加法,他知道越加越多一样.熟练掌握是在掌握的前提之后心理水平的升华,它是“经的越多见的越多”的过程后的结晶,需要时间和过程,唯一的办法就是多练.刚会站立的小孩不可能会跑跳,想叫学生由掌握升到熟练掌握的水平只能靠教师的施教的时间和思想方法来伴随.(4)应用与灵活综合应用.最初的应用是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在识记、理解和掌握的基础上对号入座的应用,讲完新课之后的作业就是按这几个心理水平设置的,它不是对熟练掌握和灵活的综合应用水平的越位检测.应用与灵活的综合应用是新课即时教学后的延时教学的培养职能和发展职能的范畴,这也需要时间和过程.初级应用到灵活的综合应用是能力的发展,是掌握飞跃到熟练掌握的心理水平的表征,它是来自操练,社会是大操场,举目可见繁多的现象和事物做为材料,令学生将学过的知识点或知识群迁移其中解决实际问题,久而久之,水到渠成.

4 因果关系

物理学是研究物体的运动和运动规律的一门科学.物体的运动及运动状态发生变化是“事出有因”的,称之“因”.因是前提,是条件,条件决定事物的发生、发展、存在和灭亡,当然物体的运动亦不例外.状态及状态的变化叫“果”.因果关系的核心思想是在什么条件下才能有对应该条件下的运动和运动状态的变化,可以这样说,物理学是物体运动因果关系的载体.解决物理问题首先是找因,既发现条件,有的条件从材料里一眼就能看出,称之为赤裸条件,有的条件不易看出,称之为隐含条件.从内含与外延的辩证关系上看,外延越多内含越少,这样问题易解决,外延越少,内含越大为隐含条件多的问题,解决这样问题难度大.从有前因必有后果的哲理角度看,解决问题时条件发现不全解决问题得出的结论也不会完全正确.因此,因果思想是物理教学的重要思想.

5 辩证分析与逻辑推理

篇5:高二上学期物理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新课程的3-1,3-2,是物理新课程实施的关键一学期,物理教学的改革深化,教育理念的更新提高,这给我们高二全体物理教师提出更严峻的课题,奋感任重而道远。面对当前的教育形势,为了更好完成本学期教学教研工作,我们高二年级物理组在认真学习,研究了国家教育部制订的《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的基础上,根据学校工作计划的具体指导,结合学生实际,特制定如下计划:

二 学生分析:

本届高二学生基础不是太好,但不能放松,除对少部分同学要提高要求以外,对大多数学生以掌握基本概念基本规律为主要目的,此外还应适当掌握分析物理问题解决物理问题的方法,并提高能力。

三 教法、学法分析:

针对本学期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采取重知识和重概念在此基础上提高学生能力的方法:强调学生的课前预习,争取少讲、精练、多思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培养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加强学生实验的教学,加强物理综合知识的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让学生变成学习的主人。

四目标任务要求

1认真钻研教学大纲及调整意见、体会教材编写意图。注意研究学生学习过程,了解不同学生的主要学习障碍,在此基础上制定教学方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

2.要特别强调知识与能力的阶段性,强调掌握好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 , 这是能力培养的基础。对课堂例题与习题要精心筛选,不要求全、求难、求多,要求精、求少、求活,强调例题与习题的教育教学因素,强调理解与运用。

3.加强教科研工作,提高课堂效率。要把课堂教学的重点放在使学生科学地认识和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掌握基本科学方法、形成科学世界观方面。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益。

4.通过观察实验和推理,归纳出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使学生学习和掌握有关规律,同时着重培养和发展他们的实验能力,以及由实验结果归纳出物理规律的能力。

5.结合所学知识的教学,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

五、措施

1.严格执行教学处的集体备课制度,提高集体备课质量。每周集体备课,先由上一周安排的每一节教学内容的主备人向全组明确本节的重点、难点、教学方法、主要例题、课后作业、教学案等,然后由全组教师研讨、质疑、确认,形成共案。全组老师要统一教学进度、统一教学规范。

2.制定教学进度。在认真分析教材与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之上,确定课时安排。为实现给全体学生奠定一个扎实的物理基础提供合理的时间保证。必修物理将突出文科学生的特点、合理安排,以便保证全年级在学业水平测试中获得满意成绩。

3.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加强对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细化每一章每一节的教学要求,明确课时分配及每一节课的课时目标。对每一节课的重难点内容作更深入的分析、探讨,确立突破的方法和途径。加强对各种课型的研究,尤其是探究课。

4.精选习题。针对每一节课的课时目标,精心选择典型习题,做到知识点与习题的对应。分类编排课堂例题、课外巩固习题、小练检测题、章节复习题。注重学生能力的提高过程。

5.强化作业批改。通过作业批改督促学生端正课外学习的态度、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规范学生的答题。为课时目标的确定和分类教学指导提供依据。

6.加强学科组老师的交流与合作。通过听课、评课对教学模式进行探究,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在精选习题过程中,选题与审题分工合作;对每一节课的重难点进行突破时集思广益。

7.充分开发教学资源。加强实验教学,能充分利用实验室提供的器材,利用身边资源开发有价值的小实验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感性认识。搜集多媒体素材,制作课件,提高教学容量与效果。

8.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成立学习小组,开展研

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表达能力;举行学科竞赛,促进学生的特长发展。

附:教学进度计划表

周次章节内容时间

1-2第一章静电场9.1-9.17

3-6

7---9

10---12

13---15

16---17

18-19

篇6:初二上学期物理教学计划

第一章声现象1.通过实验探究,初步认识声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2.了解乐音的特性。

3.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音有关的应用。

4.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

第二章光现象1.通过实验,探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传播的特点。

2.探究并了解光的反射和折射的规律。

3.通过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与物的关系。

4.认识凹面镜的会聚作用和凸面镜的发散作用。

5.通过观察和实验,知道白光是色光组成的,比较色光混合与颜料混合的不同现象。

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1.通过实验,认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

2.探究并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3.了解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第四章物态变化1.能区别固、液和气三种物态。能描述这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

2.能说出生活中常见的温度植。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会测量温度。尝试对环境温度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第五章电流和电路1.从能量的角度认识电源和用电器的作用。

2.会读、会画简单的电路图;了解串、并联电路的特点;能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能说出生活、生产中采用简单串联或并联电路的实例。

3.知道电流,会使用电流表,知道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

4.了解家庭电路和安全用电知识,有安全用电的意识。

二、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标

[知识与技能]

能理解和掌握本学期各章知识,并能用所学知识解释有关的物理现象,解决相关的简单问题

[过程与方法]

重视物理实验,让学生经历物理知识的探究过程,进一步领悟科学研究的方法,并是学生能运用所学的研究方法探究一些简单的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进对科学的感情,受到科学精神的陶冶,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和科学素养增进对科学的感情,受到科学精神的陶冶。

三、教学的重点、难点

重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声音的特性;光的传播、平面镜成像;凸透镜成像规律;物态变化;电流和电路

难点:让学生领悟科学研究的方法,并能用所学研究方法探究问题

四、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认真落实学校提出的“双思三环六步”的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2.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使学生喜欢物理

3.注意提优、补差,同时促进中等同学的进步

4.坚持“阶段清”,及时反馈教学情况,及时改进教学

5.课堂教学中注重思路教学,训练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使学生领悟和学会一些科学研究的方法。

6.注重探究题的训练

五、教学进度安排:

篇7:初三上学期物理教学计划

1、物体是否具有动能、势能,我们是如何判断的?

结论:机械能的存在可以凭肉眼判断,即它是一种外部形式的能量。

2、一杯开水可以烫伤人体,说明它具有能量,就像各种燃料燃烧时产生热一样,这种能量的存在,你可以凭肉眼看到吗?

结论:一般凭肉眼是不能判断的,但可以通过其他感官发现,即它是一种内部形式的能量。

二、新课学习:

1、探究分子动能、势能与物体动能、势能的关系。阅读课文并讨论分子动能、势能与物体动能、势能之间的联系。:

2、内能与机械能的关系:

3、探究温度与内能的关系:

(1)完成演示实验P57“墨水扩散”并分析内能的变化情况。

(2)归纳结论:对于同一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大。

(3)提出疑问:内能增大,物体温度一定上升吗?

(提示学生,回忆六种物态变化吸热与放热的情况)

学生讨论并举例反驳:

a. 一杯热水与半杯热水相比,前者内能大于后者。

b.水沸腾时需要不断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

c. 一块0℃的冰刚熔化成水,温度仍是0℃,但内能增大了。

(4)教师小结:内能增大,物体温度不一定升高。因为内能大小是由温度、质量、体积、状态等因素共同影响的。

4、热传递——改变内能的一种方式

(1)从生活实例引入:冬季,同学们常用热水焐手、焐脚,从热水吸收热量,使手脚暖和起来。这采用的是什么方式?——热传递

(2)学生阅读并分析P57图12-18,然后举出生活中其他例子:烧水、冬季夜间养鸡场彻夜点灯、晒太阳……

(3)师生小结:热传递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一种方式。

5、热量及计算:(1)热量定义:热传递过程中转移的能量,即变化的内能。(2)热量公式:Q = cm△t 析P58

6、“生活·物理·社会”

篇8:信息技术为农村物理教学插上翅膀

结合自己多年教学经验, 我认为恰当地利用信息技术教学初中物理有以下优势。

一、有利于将抽象的物理知识形象化

只要我们恰当地运用信息技术, 就可以将抽象的物理知识形象化, 也能将静态的物理实验动态化, 这对于相对缺乏物理实验器材的农村中学无疑是“雪中送炭”。比如, 在研究“电流的产生和方向”时, 利用多媒体动画模拟演示, 用鼠标移动媒体库中的物理元件, 连接好电路, 当按下开头时, 就可以直观形象地看到电流像水流般地从电源正极流出, 通过灯泡时灯泡开始发光, 然后流回电源负极。此时无需教师过多地讲解, 学生就能明白电流的产生条件是闭合的电路, 电流的方向是从电源的正极通过灯泡后回到电源的负极。

二、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物理的能力

现代信息技术及网络环境为师生提供了海量的信息资源。在教师的引导和鼓励下, 学生可以通过访问知名网站查找相关物理资源, 做到课前有预习、课堂有交流、课后有拓展、人人有进步。长期处于如此学习环境中的学生, 不但知识面极广, 对物理知识理解深刻, 而且他们的动手能力和主动学习的能力也不断地提升, 难怪一项网络调查得出了“百度是最好的老师”的结论。

三、有利于提高物理教学效率

对于某些以讨论、实验为主的探索性教学篇章, 需要学生参与的内容较多, 常常一两节课也无法达到预期的目的。但如果在教学中有效地使用信息技术手段, 就能实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比如, 在探究“电流的物理效应”实验中, 为保证教学的顺利实施, 教师可在课前安排任务, 下发导学案给每个学生。上课时教师可以将演示实验装置投影于大屏幕之上, 学生一边对照学案要求, 跟随教师的示范安装测试电路, 一边观察、记录, 避免了无谓的时间浪费, 有效地节约了课堂时间, 提高了教学效率。

四、有利于辅助物理实验教学, 动态观察实验结果

实验是物理学研究的主要手段之一, 然而受时间、空间限制, 以及农村中学实验器材的短缺等诸多客观因素的制约, 许多实验的过程和结果都极不理想。利用信息技术辅助物理实验教学, 能使微观的物理现象宏观化、静态的物理现象动态化, 其中Flash动画软件就是一款不错的万能实验平台。教师利用Flash软件自制或下载的演示实验, 通过多媒体就可以直观、形象地观察到电流的产生、磁感应线的环绕、水的三态变化等模拟现象。不但直观形象, 动态显明, 而且极大地节约了课堂时间, 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五、有利于拓展物理实验的范围

信息技术能形象、直观地展示常规课堂上无法直接观察到的事物, 能将学生难以理解的抽象问题具体化。如测量速度、加速度、力和电压、电流、电功率等物理量的变化关系, 利用信息技术的交互性就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所以在教学中正日益得到广泛应用。新课程改革的目的就是要将学生在生活中无法观察或熟视无睹的物理现象抽象出来, 让他们不仅能学到许多身边的物理知识, 更主要的是让他们提高观察、分析与归纳的能力。信息技术改善了常规教学的不足, 为师生提供了一个丰富多彩的视觉空间, 极大地拓展了物理实验的范围。

六、有利于将物理知识生活化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 越来越多的物理知识得到前所未有的广泛应用, 转化成了我们的日常用品, 如电视、手机、移动网络等, 极大地方便和丰富了我们的生活。因此利用信息技术展开教学活动, 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 联系生活讲物理, 把生活经验化, 物理问题生活化, 体现“物理源于生活, 寓于生活, 用于生活”的思想, 其本质就是把物理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强化学生的实践意识, 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真正实现物理知识生活化。

七、有利于学生良好品质素养的形成

教育的核心是人的教育, 物理学科作为一门自然科学, 在教学过程中就蕴含着极大的德育教育因素。比如, 在“燃料”的教学中, 可先让学生通过网络, 浏览我国在航天事业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功, 再通过多媒体展示生活中常见的超标排放、浪费电力和环境污染等不良行为, 让学生在学习中对比感知, 做出自己的判断, 从而培养他们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良好品质。另外物理学背后的科学家, 如牛顿、诺贝尔、法拉等人, 他们的感人事迹, 无不激励学生全身心地投入物理观察和研究, 无形中提升了他们的文化素养, 培养了他们的优良品质, 树立起将来用知识奉献社会的美好愿望。

八、有利于创设物理情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物理学是一门抽象而又逻辑性很强的学科, 大多数学生对物理课望而生畏, 甚至对物理教师也不甚“感冒”, 尤其是理科较弱的女学生, 对物理的学习简直就是“雾里看花”。学生的表现是正常的, 他们的畏惧通常是因为无法准确地判断物理结果所致。利用信息技术的功能性有利于创设情境, 把抽象的物理概念转化成形象生动的物理过程, 降低了物理知识的“门槛”, 将游离的学生引入了物理学的殿堂, 借给了他们一双学习物理的“慧眼”, 让他们心有所属地主动探究, 最大限度地激发起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总之, 信息技术作为一种辅助教学手段, 打破了单一的常规教学模式, 很好地弥补了传统教学的局限性, 实现了教与学的多元结合, 增大了课堂容量, 激发了学生兴趣, 提高了教学效率。只要我们从学科的教材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 合理地运用媒体资源展开教学。信息技术之于物理教学的意义, 堪比天空之于雄鹰, 飞鸟之于翅膀。

摘要:在物理教学中合理地运用信息技术作为辅助教学手段, 为新课程改革注入活力, 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了学生的合作创新精神, 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有着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因此, 我们应大力倡导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合理地运用信息技术, 促进物理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有力整合。

篇9:物理上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关键词: 物理教学 错误认识 新课改

认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学理念对教学行为会产生直接影响,要想搞好教学工作,首先就要树立科学的教学理念。然而,在当前的高中物理教学中,普遍存在一些认识上的错误,在这些错误认识的指导下,物理教学不但走了很多弯路,但最后的实践效果很不理想。因此,作为一名高中物理教师,我们一定要纠正物理教学中这些错误的认识,以提高教学质量。

一、纠正重理论轻实验的错误认识

物理学科是一门实验性的学科,在物理教学中实验活动是必不可少的教学内容,也是教师讲解物理理论知识的必要工具。相较于物理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在物理考试中,实验的地位却没能通过分数有效反映出来,这对于一些“唯考试论”的教师和学生来说,物理实验显得就不那么重要了。再加上物理实验活动本身会占据较多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时间,导致很多物理教师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验的错误认识,因而经常在物理教学中出现讲实验、背实验的现象。这种重理论轻实验的错误认知直接导致的后果就是学生实验能力的普遍缺乏。作为一门以实验为核心建立起来的学科,缺乏必要的物理实验技能,又怎么谈得上进一步进行物理学习与研究呢?因此,作为教师,我们一定要改变这种重理论轻实验的错误认识,在观念和实践中把实验活动作为重中之重,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开展实验活动,重视对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事实上,在物理教学活动过程中,理论与实验,二者是相互依存的关系,只有重视物理实验活动,在物理课堂上积极开展物理实验,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物理理论知识。这是因为,物理学科本身是一门抽象性很强的学科,尤其是高中阶段的物理理论知识相较于初中阶段会更加抽象难懂,教师在讲解分析一些理论知识的时候,如果单纯依靠语言分析讲解,则学生往往很难理解,只有结合生动直观的物理实验,通过实验活动给学生提供大量感性认知,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深刻理解相关物理概念与规律等。例如,在学习简谐运动的图像时,大部分学生都难以理解图像中的物理意义,这时,笔者让学生参与沙摆实验,引导他们认真观察摆动规律,思考落沙痕迹的意义,再进一步将落沙痕迹抽象为函数图像,有了直观的实验现象做铺垫,学生再理解起来就会轻松很多。

二、纠正重效率轻趣味性的错误认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相信这个观念会得到大部分人的认可,尤其是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应该更能体会兴趣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然而,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又有多少教师重视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呢?事实上,任何学科的学习过程都带有一定的枯燥乏味性,尤其是物理学科,并且这种枯燥乏味性随着学习内容的不断增加和难度的不断加深会更为显著,这也是一些学生在初中阶段对物理学科比较感兴趣,进入高中后却完全“不感冒”的原因。除了学科内容本身发生变化的原因以外,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与教师对物理教学工作的认识发生转变也存在很大关系。在很多高中教师看来,进入高中阶段以后,物理学科的教学内容无论是在量上还是在难度上都有了显著提升,教学任务的压力非常大,再加上“高考”的压力时刻悬在头上,导致很多教师几乎把所有精力都放在了如何增加教学内容、如何给学生多讲几道题目上,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成为“无足轻重”的问题。事实上,以牺牲趣味性换取高效率的物理课堂并不能实现真正的高效,虽然学生看似在进度紧张的物理课堂上获取了更多知识,但是真正掌握的又有多少呢?走出课堂以后,学生还会有兴趣进一步进行思考和探究吗?没有了兴趣的学习活动事实上在效率上会更显低下,只有当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兴趣,才能以更加积极的态度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因此,即使是进入高中阶段以后,教师也不能忽略教学活动的趣味性,在备课环节,要用心进行教学设计,结合学生的兴趣点尽量给学生设计一些有趣的教学内容或教学环节,把趣味性放在教学活动的重要位置。一旦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足够兴趣,学生的学习活动将会自发启动,例如,课堂上很多问题可能教师没能来得及讲完,但因为成功把学生的兴趣激发起来了,就使得学生即使下课以后,可能还会凑在一起研究学习,回到家可能会想方设法地搜集各种资料解决心中的疑问等,这样一来,就使得物理教学活动突破了课堂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这些对提高物理教学的效率显然有积极作用。

三、纠正重灌输轻探究的错误认识

虽然在新课程理念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教师认识到了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重要性,但在实际教学活动中,重灌输轻探究的现象依然十分普遍。教师之所以难以抛弃“灌输式”教学模式,一方面是因为灌输式教学的短期效果较为显著,即能够很快地反映到“分数”上,另一方面,是因为灌输式教学相较于探究式教学更容易操控。前一个原因反映出了教师在教学上的“短视”,依然“唯分是命”,不能真正领悟认可新课程对学生能力培养的理念,不能认识到综合素质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意义,后一个原因则反映出了教师对自己教学能力的不自信。因此,作为教师,一方面我们要加强对新课程理念的学习和研究,充分认识到探究能力的培养对学生发展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加强自身能力建设,努力提高教师综合素质,使得探究式教学的实施既有科学的认知为基础,又有相应的教学实施能力,让探究式教学在物理教学中能够有效开展。只有充满探究的物理课堂才是新课程理念提倡的物理课堂,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多方面能力和素质的提升。

总之,错误的教学认识会带来错误的教学行为,教师只有树立科学的教学认识,以这些认识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才能更好地发挥物理学科价值,才能更好地彰显新课程理念的优势,推动物理教学工作朝更加科学的方向前进。

参考文献:

[1]赵长胜.对新课程改革物理课堂教学环节误区的认识[J].金色年华·下半月,2012(02).

[2]谢彪.高中物理课堂探究教学的三个误区[J].物理教师,2005(04).

篇10:高一上学期物理教学计划

一、基本情况分析:

⒈ 学生情况分析:学生刚刚进入高中,对于物理的学习还停留在初中的认识水平。考试题的思维量不大,能力要求也不很高,很多学生因为物理好学,从而轻视物理的学习。

⒉ 教材分析:我们使用的是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是按照新课标的标准编写的教材,教材突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及探究式教学的教学模式,强化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这对学生的自学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动手能力等都有了较高的要求。另外,必修一的学习内容是运动学和静力学,是整个物理学的基础。这一部分的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物理情景和物理过程的能力,对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动手能力以及自然唯物主义人生观的培养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教学目的及任务:

1.认真学习《高中物理教学大纲》,深刻领会大纲的基本精神,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基本出发点,使每一个学生在高中阶段都能得到良好的发展和进步,是每一个教师的基本职责,也是搞好高中物理教学的基本前提。

2.认真钻研教材内容,深刻体会教材的编写意图,注意研究学生的思维特点、学习方法以及兴趣爱好等因素。要依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深入研究和科学选择教学方法。特别注意在高一学习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习惯,切忌要求过高、死记硬背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和基本能力。要逐步地纠正学生在初中物理学习中的不良学习习惯和思维方法。

3.对高一学生来讲,物理课程无论从知识内容还是从研究方法方面相对于初中的学习要求都有明显的提高,因而在学习时会有一定的难度。学生要经过一个从初中阶段到高中阶段转变的适应过程,作为教师要耐心地帮助学生完成这个适应过程。首先要积极培养和保护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积极性,其次要注意联系实际,为学生搭建物理思维的平台。第三,要注意知识与能力的阶段性,不要急于求成,对课堂例题和习题要精心选择,不要求全、求难、求多,要求精、求

活。同时要强调掌握好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强调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和应用,这是能力培养的基础。

4.加强教研研究,提高课堂效率。要把课堂教学的重点放在使学生科学地认识和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方面,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形成科学世界观。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益。

⒌ 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念,采用探究式教学的教学模式,强化学生的参入意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实现“我要学”。

⒍ 重视实验,重视实验能力培养。实验探究的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能再现知识的发现过程,对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方式的培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进度安排:

本学期的教学时间是从2012.9.1日开始到2013.1.18日,教学内容是高中物理必修一模块。具体教学安排如下:

时间安排

2012.09.07-----2012.09.27 2012.09.28-----2012.10.18 2012.10.19-----2012.10.31 2012.11.01-----2012.11.08 2012.11.09-----2012.11.22 2012.11.23-----2012.12.27 2012.12.28-----2013.01.17

内 容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第三章 相互作用 1——3节内容

复习迎考

第三章 相互作用 4——5节内容

第四章 牛顿运动定律

复习应考

四、采取的措施:

1、摸清学生情况,便于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组织,完成教学任务。

2、抓好课堂效率。上课力求高效,精讲精练,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化的提高学生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提高学生成绩。

3、抓好课前预习及课后及时巩固。落实每个人的作业。单元复习和测试落

实到个人,完善课前检查和试卷的单独评讲。

4、做好训练,增强学生的应试能力。

篇11:初二上学期物理教学计划

张春喜

一、指导思想

从本学期开始,八年级学生要增加一门新学科——物理。物理是一门自然科学,跟平时的实际生活比较接近,本着“生活中的物理”这一思想来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形象生动中体会到物理的乐趣,也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材分析

教材在内容选配上,注意从物理知识内部发掘政治思想教育和品德教育的潜能,积极推动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相互作用。在学习方法上,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主动学习参与实践,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脑的实际活动,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科书采用了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由易到难、由简到繁,以学习发展水平为线索,兼顾到物理知识结构的体系。这样编排既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又保持了知识的结构性。

教科书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把学生当作第一读者,按照学习心理的规律来组织材料。全书共5章以及新增添的物理实践活动和物理科普讲座,每章开头都有几个问题,提示这一章的主要内容并附有章节照片,照片的选取力求具有典型性、启发性和趣味性,使学生学习时心中有数。章下面分节,每节内都有些小标题,帮助学生抓住中心。在引入课题、讲述知识、归纳总结等环节,以及实验、插图、练习中,编排了许多启发性问题,点明思路,引导思考,活跃思维。许多节还编排了“想想议议”,提出了一些值得思考讨论的问题,促使学生多动脑、多开口。

三、教学目标

通过一学期的教育教学,使学生能进入物理的世界里来,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对周围的自然世界有一个重新的,更加科学的认识。

1、进一步了解当前教育改革和课程改革的方向及趋势,学习新的物理教育观念。各校都要围绕新的物理课程标准,开展教学研究活动,特别是在科学探究教学上要积极实践,积累经验。

2、进一步加强物理观察、实验教学。教学中教师要多做演示实验或随堂实验;落实学生实验,认真思考和操作;并适当增加探索性和设计性实验;鼓励学生在课外做一些观察和小实验。加强实验意识和操作训练。

3、进一步突出应用物理知识教学,树立知识与应用并重并举的观念。物理教学要“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4、积极探索开展物理实践活动,强化学生的实践环节。要尽可能地扩大物理教学空间,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发展他们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发挥他们的主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物理实践活动要以问题为中心,初步训练一些科学工作方法,如社会调查、参观访问、资料查询、科技制作、科学实验等。物理科普讲座的内容,主要是介绍与物理相关的现代科技常识。以上项目每期至少各进行一次。

5、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培养学生的优良学风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认识社会生活的能力。教学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要做到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学生生活实际和学生的思想认识实际以及学生认知发展水平的实际,反对离开社会生活和学生实际的抽象的“讲条条”、“读条条”。理论联系实际,还要注意适应新情况,增强时代感,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和现实性,体现学科教学的鲜明特点;要注意紧跟时代步伐,把握时代脉博,努力运用新材料、新信息以及社会生活中的热点问题;要注意创设新情景,提出新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学习。

四、具体措施:

1、继续做好物理单元过关评价检测的工作。

2、对照《物理课程标准》,认真钻研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料,备好每一节的教

案,不打无准备的仗。

3、积极准备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尽可能开设出要求完成的实验,让学生参与“活动”,让学生经历较多的科学探究过程。

4、及时布置作业,及时检查或批阅作业,有时采用面批的方法,及时反馈教与学的情况,以便改进不足之处。

5、课后抽出一定的时间辅导学生,解答疑问,点拔思路,也以便学困生完成作业。

6、做好每一章的复习和测试工作,做好期中复习和期末复习工作,完成教学的结尾工作。

7、适当的开展相关的社会实践工作,多联系生活、多联系社会,突出“科学技术社会”的观点,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七、课时计划:

第一章:机械运动

6课时 第二章:声现象

6课时 第三章:物态变化

10课时 期中考试复习5课时 第四章:光现象 11课时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 9课时 第六章:质量与密度 9课时期末复习

八年级上册物理实验教学计划

张春喜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观察和实验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发展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为更好地实施实验教学,现做计划如下:

一、实验目的

1.培养学生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2.掌握科学的实验方法。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二、实验重点:本学期实验教学的重点是加强分组实验。

三、实验难点:

1.将探究方法和创新精神用于教学中。2.创造条件进行分组实验。

四、实验措施:

1.对所有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都要填写实验通知单和实验记录。2.严格要求,按程序进行操作。3.认真组织,精心辅导。4.开展形式多样的实验竞赛活动。

5.积极组织并指导物理课外兴趣小组开展实验活动。

五、内容和时间安排

时间 第三周

内 容 测量平均速度

第六 周 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 第七周 第九周 第十周 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 探究光的反射定律

篇12:高一上学期物理教学计划

以新课程理念为基础、教科局和学校的指导思想为中心,以学情分析为基础,以教材分析为重点,参照课程标准的有关精神,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提升学生物理学习的能力,进而提高学习成绩。

二、教材分析

高中《物理必修一》总共四章书23节内容,课本图文并茂较形象,主修运动学,并渗透丰富的科学研究方法。

三、学情分析

高一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分析、综合和数学运算能力,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但是抽象思维能力还有待逐步培养与提高。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是物理课程重要的目标之一。教学中要做到有准确的目标、合理的课堂结构、得当的教学方法、及时的反馈,以达到夯实基础的目的。对不同学生宜提出不同的学习任务和要求,提高学生的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增强学习的信心。

2、学习物理课程要形成的五种能力中,核心是科学思维能力。练习课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置疑诱导上下功夫,在培养学生思维品质上做文章,突出物理问题的状态和过程分析,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充分发挥物理课程的教育功能,关注学生个性发展,在课堂教学、实验探究、学科活动中注意保持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养成实事求是、大胆想象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树立创新意识,以及振兴中华、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五、具体措施与方法

1、重视物理研究方法、科学观点的渗透。以学科知识为载体,多层次、多方位、有意识、有目的地进行模型、整体与隔离、临界、分解与合成、假设、图象等方法以及等效、守恒、统计等观点的渗透,让学生体验与品味,但不能把方法作为知识来传授,以免降低其层次。

2、提倡课堂进入实验室,适当进行设计性实验和课外小制作,努力增加学生视、听、动手操作和制作的机会。加强各种媒体在教学中的合理运用,使学生建立清晰的物理模型,善于运用物理模型来思维和分析。

篇13:物理上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由于传统社会观念认为学好理科特别是物理需要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 女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普遍不如男生, 因而认为“女生学不好物理”。在长期的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发现, 这一谬论影响了不少女生, 使她们陷入“女生学不好物理是理所当然”的认识误区, 失去学好物理的兴趣和信心。诚然, 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对学习物理很有帮助, 但是在实际情况中, 女生学不好物理主要原因往往是对概念、定理、定律理解不够造成的, 况且男女生在逻辑思维能力上的差别并不是特别大, 因此, 许多高中女生学不好物理, 进入物理学学习的误区, 主要是心理方面的原因。刚上高中的女学生在还没有开始学物理时便在初中教师、家长、其他家庭成员或高年级学生口中听到类似“初中物理都学不好, 还想学好高中物理?”“女孩子学物理反正是学不好的, 别浪费时间了!”这样的话语, 使她们无形中从心理上给自己设置了一个难以逾越的障碍, 认为“女生学不好物理理所当然”, 再加上传统观念的影响, 家庭智力培养的错误导向也使许多女学生不能知难而进。有的即使决心学好物理, 也在这种心理影响下拉开了准备与物理“决一死战”的架势。也就是说, 她们是在一种很不轻松的心理状态下开始学物理的, 而这种心理极易造成这样的情况:其一, 容易气馁, 如果遇到一次单元测验不如意, 便认为“花了那么多时间还没学好物理, 物理果真难学”;其二, 容易厌烦物理, 在以后的物理学习中形成恶性循环。

与上述高中女生学不好物理的观点相反, 我认为女生不但能够学好物理, 而且由于其特有的心细和坚忍不拔的意志, 使女生在学习物理上更能独领风骚。

二、利用情感教学技巧, 有效引导高中女生学习物理

高中女生具有情感细腻丰富、脆弱易波动、对事物敏感、观察入微等心理特点, 结合这一心理特点, 采用各种情感教学技巧, 以情感带动她们进入物理学习的殿堂, 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手段。

1.从主体角度出发, 以直观体验激发兴趣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 但不少高中女生在物理学习过程中不积极、不主动, 以被动的状态接受物理知识, 没能体现其主体地位。

针对这点, 可设计一些融合所学物理知识的实验演示、角色扮演、才艺表演等体验环节, 让女生从中获得愉悦的直观体验, 调动积极情感, 从而激发学习兴趣。

例如, 讲述“机械波传播与质点振动关系”这个知识点时, 请几位女生上台表演含有波动动作的舞蹈, 引导台下学生观察“波峰往前运动、质点原地振动”现象。参演的女生直接体验该现象, 女生在展示才艺获得自信的同时, 也获得与所学物理知识相关的愉悦的直观体验, 必然对相关物理知识留下深刻的印象。

可见, 通过实验演示、角色扮演、才艺表演等方式, 可使女生充分融入课堂、发挥主体作用, 更获得和知识相关的愉悦的直观体验, 从而以一种轻松的心态接纳物理, 激起学习物理的兴趣, 提高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继而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 巩固对物理知识的记忆。

2.从客体角度出发, 以科学之美深化兴趣

物理知识是学习活动的客体, 而物理学知识由抽象的概念、公式和符号组成, 给不少高中女生留下一种“物理枯燥乏味”的印象, 使她们望而生畏。然而, 这些知识一旦运用于生活和科学, 或使“信息高速公路”通入家庭, 或使航天飞机直上太空, 它也绝不再只是一些抽象的概念、公式和符号, 而是一种愉悦和力量, 这就是科学的美感。[1]

对物理科学美的认识也是物理教学的目的。物理教师要从教学内容中发掘物理科学美[1] , 创设生动的物理情景, 向学生展现这种科学之美, 让他们感受美的熏陶、享受美的乐趣。

例如, 进入“瞬时速度”和“平均速度”概念的学习前, 不妨借用“龟兔赛跑”的故事, 提出启发性的问题:“是兔子比乌龟跑得慢吗?”学生做出否定性回答。再问:“那为什么乌龟却先到达终点呢?”这样一个引入, 使学生从心底产生对答案的迫切渴望, 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通过小故事、趣味实验或问题来创设物理情景, 形象、直观地讲解物理知识, 体现科学之美, 符合女生心理特征, 更激发女生去探究其背后的物理知识。

再如, 讲人造地球卫星速度问题时, 不妨以“我国发射卫星”的情景模拟作为背景, 先以“为什么卫星在天上飞而不会掉下来?”引出发射原理, 再以“卫星要以多大的速度才能成功发射?”引出第一宇宙速度的计算方法, 最后以“卫星与空间站怎样对接?”引出卫星变轨问题, 从而串起一系列与卫星相关的问题。“我国发射卫星”情景模拟有如一次真实的科学探究, 以一系列问题吸引着学生和教师一起讨论、一起探究。在问题全部解决的刹那, 学生体验到科学探究的美妙, 享受到学习成功的喜悦, 产生研究成功的自豪感。

可见, 以故事、趣味实验或问题为背景, 创设一个甚至一系列关联的物理情景, 使女生在实验探究、虚拟科学研究中受到科学美的熏陶, 体验研究成功的自豪, 改变高中女生对物理的负面看法, 减少对物理的恐惧。

3.从传播媒介角度出发, 以多元手段增强兴趣

高中女生较情绪化, 常常喜欢一个教师就会喜欢其所教科目, 继而学得好;反之, 讨厌一个教师就会讨厌其所教的科目, 继而厌学、成绩低落。教师作为学生与物理知识之间沟通的桥梁, 不妨采用交谈、留言、共同活动等多种方式与女生交流, 创造和谐的师生关系, 吸引女生学习物理。如, 批改作业时可以在女生作业本上留下“个性留言”:对易自满的女生更“苛刻”些, 有些小错马上用俏皮的话语指出;对不自信的女生, 只要她们作业写得工整了, 或者比上次做对的多一些了, 就在作业本上留下亲切的鼓励和赞许的话语。这样, 以作业本为教师与女生沟通的桥梁, 加深师生感情, 进而使女生喜欢学物理。

另外, 教学工具从黑板、粉笔发展到多媒体设备、电子白板、数字化实验室, 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元化的工具, 让女生获得视、听、触等多种感觉, 更好地体验物理, 进而喜爱物理。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 应用各种情感教学技巧, 从主体激发女生学习兴趣、从客体角度深化女生学习兴趣、从传播媒介角度增强女生学习兴趣, 形成一条物理学习的兴趣链。这一兴趣链的形成和发展, 正是教师高超的艺术水平发挥的结果。[1]

物理教学中适当地采用情感教学技巧, 让高中女生在物理学习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感受物理的科学美, 消除女生对学习物理的认识误区与恐惧, 提高女生对学习物理的兴趣和信心;兴趣和信心推动女生采取更加积极的行动, 努力学习, 获得更好成绩。好的学习成绩进一步激发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形成正向强化循环。

参考文献

篇14:物理上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泰微课”只讲授一两个知识点,没有复杂的课程体系,也没有众多的教学目标与教学对象,看似没有系统性和全面性,许多人称之为“碎片化”.但是“泰微课”是针对特定的目标人群、传递特定的知识内容的,一个“泰微课”自身仍然需要系统性,一组“泰微课”所表达的知识仍然需要全面性.“泰微课”是在现代教育技术高速发展环境下悄然兴起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它是一种微缩型的课程,由一个短小、单一、教学主题突出的视频组成,具有简洁、高效、新颖等特点.作为一种教学方式改革的尝试,笔者结合物理学科的教学,谈谈“泰微课”应用于教学实践的一点思考.

1“泰微课”可以促进学生有效地预习

例如教师可以把第二天要学习的内容做成“泰微课”让孩子在家自主先学,独立思考.预习可以大大降低学习难度,“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预习是高效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着眼点是为学生自己“更好的学”,为真正实现课堂的有效打下基础.学生经过预习再去听讲,上课时的积极性和目的性往往比没有预习的要强.

我们知道,预习时因为知识储备和个人能力的限制,很难做到把教材全部内容领会,总会遗留一些不懂的问题,盼望着上课时能得到解决,这样,听课时的积极性和目的性自然就比较强了.“泰微课”和课本的知识相结合的方式,可使学生更有效预先了解知识内容与线索,分清知识重、难点,同时也可预先理解部分知识,让学习更有针对性,有效提高听课的质量,特别对学习有障碍的学生,达到笨鸟先飞的效果.

当然在第二天的课堂中,教师需要在教学的第一个环节检查自学的情况,了解学生通过自主先学已经解决了哪些问题,教师就不需要再重复讲解,既能节约很多课堂的时间,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也能提高学生预习的有效性和自觉性.

2“泰微课”把物理知识变抽象为具体

物理现象及其规律有许多的物理专业术语,为使物理规律简单 、明了、准确地表达出来,我们需要有特定的物理情景.虽然教师能注重让学生在情景中理解知识,但常规课堂难以做到每个知识点都能配以情景,而以“泰微课”为主线来整合教学设计和相关教学资源,构成了一个主题鲜明、类型多样、结构紧凑的“专题资源包”,营造真实完整的教学环境,有利于学生形象地了解物理现象,理解掌握概念和规律.

3“泰微课”能提升学习信心、激发学习热情

“泰微课”轻松有趣,其内容浅显易懂,简单易记,学生接受起来不会感到繁难,同时配之以画面和实验,更显得直观形象、活泼灵动,非常易调动起学习者的兴趣和注意力,让学习者产生很深刻的印象.“泰微课”学习理念的一个基本价值取向是邀请学生参与,在“泰微课”与学生的生成性互动中表达对于学生的尊重.学生是具有主体意识的存在,学习是一个生命自主活动的过程,如果将学生置于被动地位而忽视其能动性,任何课程都将是无色彩的风景,乏味而又枯燥,难以唤起蓬勃的学习激情.因此,“泰微课”的精神性资源,会在学生内心深处产生一种激发,提升学习信心.

同时“泰微课”有着让学生“跳一跳,摘得到”的诱导力,在促进个体生命发展的意义上具有诱发生命潜能的特点.“泰微课”以其丰富的张力吸引与诱导学生去探究、去发现,最终使学生在获得成功的体验中增强自信,享受成功的喜悦,然后再进入更深层次的探索.面对“泰微课”,虽然学生已有的心理准备不尽相同,领悟“泰微课”意义的方式也各具差别,但是,他们的情感反应都在渴望着探究.“泰微课”以其直观的情境性、多维的诱导性,在开启学生的求知欲之后,深入发掘的正是学生源源不竭的潜能.

物理学蕴含着美,但这种美多是抽象的,对学生来说更多的是枯燥沉闷的公式、概念,很多学生在感受到之前已经知难而退,丧失学习信心,甚至产生厌烦情绪.若能根据需要选择“泰微课”,帮助学生理解知识,能“一对一”的辅导,将一个个知识点以“泰微课”的形式呈现出来,可能出现的效果不仅仅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知识的效率提高了,还能提升信心和学习的勇气.“泰微课”及网络技术应用于物理教学,使物理知识变得直观、形象、生动,学生感受到了物理的美.更多的学生对物理学习投入了极大的热情,为物理教与学的优化奠定了基础.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主动性,对良好习惯的养成和可持续学习能力的培养,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4“泰微课”能实现因材施教与个性化教学

“泰微课”内容丰富,且能针对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学生,以一对一的形式展开,各个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也可以反复观看、细思慢品,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很好的实现了因材施教与个性化教学,也凸现学生在学生上的主体作用.教师在设计制作“泰微课”时,可让学生们参与,比如哪方面的知识未能掌握,喜欢怎样的讲授风格等等,甚至让学生成为主讲,与同学们交流,使“泰微课”的“粉丝”越来越多,以至出现“物理达人”,这些“达人”们虽然没有老师讲的那么系统、专业,但学生参与热情高,针对性强.学生参与“泰微课”的设计与讨论,也是课堂教学的有效的拓展和提升.

5“泰微课”可以巩固复习

课堂听讲学生不可能一直全神贯注,总有一部分学生有这里或那里的知识漏听或没有听懂的.由于时间以及精力的限制,这些问题老师很难课后逐个答疑.而“泰微课”就可以让学生有目的给自己逐一答疑.由于个体的接受能力有差异,而“泰微课”可以重复播放,接受能力弱一点的学生就可以多次观看.

课后去看“泰微课”,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根据自己掌握知识的程度去寻找更多的拓展内容,从而能有效地理解课本知识,突破学习的难点,达到查漏补缺的作用.例如在讲解力学时,有部分学生总是分不清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但是在课堂上反复的讲解又会影响大部分同学的课堂效益,那么通过“泰微课”再对这个知识点进行“补课”针对性就要强得多.

如果今天课堂上老师的讲解较为平淡,那么可以上网查找一些不同风格的“泰微课”,有的“泰微课”别出心裁,里面有大量的图片、视频素材辅导理解,有的采用生动的实物展示,还有的采用专门的教学软件、3D动画模型.这些“泰微课”可多角度让学生理解知识点,扩展知识视野.

上一篇:学校建设项目立项报告下一篇:公司内部审计工作管理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