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学理念在高职课堂教学中的体现

2024-04-27

音乐教学理念在高职课堂教学中的体现(通用14篇)

篇1:音乐教学理念在高职课堂教学中的体现

新课程理念在英语教学中的体现

作为一名刚踏入教师行业的英语老师,我对英语的教学方法还在探索之中,但对“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已经非常熟悉了。因为我们刚一入校,学校各级领导以及我们英语组的老师们就跟我们多次强调了新课程理念的重要性。那么,落实到平日的教学实践中,应该如何结合这个理念,去上一节生动活泼、学生能动性强的英语课呢?以下是我的几点体会和感想。

一、教师必须转变思想观念,提高认识,树立新的课程观,充分体现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

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它要求师生之间通过交流、沟通、合作、互动的方式分享彼此的思想、经验和知识以及彼此的情感与体验,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把学生看成是有思想、有感情、有权利、有尊严,正在发展成长中的人,树立学生个性意识和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根本的生本意识。我们要认识到教师要努力使自己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社区文化的共建者。

二、应该承认并明确语法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地位

通过这一两个月的教学,我发现大部分学生的语法基础非常薄弱,很多学生初中没接触什么语法知识。事实上,英语教学在中国是属于foreign language(外语)的范畴,大多数学生在离开课堂之后并没有多少听说英语的机会,他们十分缺少环境英语的反复刺激。回想入校以来我们所听的英语课,我发现大多数教师在课堂上仍然非常注重语法教学,这一现象越到高年级越普遍,越是毕业班越普遍。

英语课改的重点是改变英语课堂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讲解,倡导体会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教学途径,综合发展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但由于语言知识是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它直接影响学生对外语的了解,因此我们要避免从“语法”的极端走向“听说”的另一极端。

三、重视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中的使用,使之与传统教学方式相辅相成、协调发展

1.优化课堂教学,调动学习积极性.多媒体集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影视等各种信息传输手段为一体,具有很强的真实感和表现力,容易激起学生的兴趣,有利于学生注意力的长期保持。而带着兴趣去思考和学习,求知欲会更加强烈,对所学内容可以加深记忆,在!

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2.丰富教学内容,教学效果显著。多媒体的运用,大大节约了传统教学“板书”的时间,不仅能实时、高效地传播信息,提高了教育信息化程度,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而且,它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参与教学的机会,通过使用多媒体真正达到“小课堂、大社会”的最优化效果。

对于多媒体技术在英语中的应用,我有以下体会:

①不但要实现教学设备的现代化,更重要的是要实现教学方法的现代化

以前教师的满堂灌是通过教师的“讲”来实现的,现在有的课则换成了电脑多媒体来实现。使人有一种新瓶装旧酒的感觉,实际上对教学质量没有什么帮助。

②重视教学的实际效用,并不是用得越多越好

多媒体的运用要有利于突破重点突破难点,比如,在英语教学中,Revision(复习)阶段和Presentation(展示)阶段,电脑多媒体有信息量大,节约时间的优势,还能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但在Practice(练习)阶段,其灵活性,交互性不足,如果一味强调多媒体技术全程使用,反而会影响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多媒体也一样并不是用得越多越好。

③忽视多媒体教学的辅助教学地位

教师不应过分强调多媒体教学的完整性和全程使用,而不顾教学规律。完全取代其它教学手段,完全不用黑板和粉笔,以为不在课堂上使用这些传统工具是先进的体现,其实这是不可取的。黑板和粉笔字有其独特优势,有时还是不可替代的。

如今,信息时代的到来为我国外语教师既带来了难得的机遇,也提出了挑战。中国人用电脑的最大困难是打字不熟练。然而,每一位想用现代技术教学的教师必须克服这些困难。而英语教师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理当是掌握现代化教学技能的先行者。

以上三点就是我对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语法教学和多媒体使用的几点看法。总之,学习语言离不开创造性思维,教学语言离不开反思研究。我们只有不断反思,才能有所创新。在反思中继承和吸纳传统教学中的宝贵经验,摒弃传统教学中陈旧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等不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东西,如“填鸭灌输、题海训练”等。通过教学反思,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地认识自己、发展并完善自己、提高自己,培养出更多的符合时代要求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合格的新型人才,完成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

文章为英语论文网http:/// 提供。英语论文网服务于各位学者、教师、医生、公职人员、学生等,为各位提供专业的论文代写、论文发表等论文方面的服务,为您解决评职称,写论文等方面的烦恼。!

篇2:音乐教学理念在高职课堂教学中的体现

以人为本教学理念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体现

科学发展观从本质上说就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发展观.

作 者:宋秋环 作者单位:济宁医学院外语教学部,山东,日照,276826刊 名:济宁医学院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JINING MEDICAL COLLEGE年,卷(期):32(5)分类号:G420关键词:科学发展观 以人为本 大学英语教学

篇3:音乐教学理念在高职课堂教学中的体现

一、人文关怀的含义

所谓人文关怀就是对人的生存状况的关怀、对人的尊严与符合人性的生活条件的肯定,对人类的解放与自由的追求。一句话,人文关怀就是关注人的生存与发展,就是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它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是人类自觉意识提高的反映。数学课堂中的人文关怀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思想,即关怀学生的学习现状、尊重与鼓励学生,为学生创造一个更加合理、人性化的课堂学习氛围,让数学课堂不再缺乏生气,把学生从枯燥的数学学习中解放出来,使得人人在学数学,人人想学数学,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塑造健康的人格。

二、教师如何在数学教育中渗透人文精神

1. 教学观念上应有人文关怀的意识

教师承担的职责是教书育人,所谓“教书育人”是指教师关心、爱护学生,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以自身的道德行为和魅力,言传身教,引导学生寻找自己生命的意义,实现人生应有的价值追求,塑造自身完美的人格。因此,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应有意识地把德育和智育渗透到教学过程中去。

(1)关注学生人性与个性。学生要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就必须寻找发现内心深处人性的成份,明白自己想要干什么,从观念上得到根本转变,由自由学习变为自主学习。教师在课堂上不仅要教书,而且要育人。数学教学要从学生个性的需要出发,关注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需求,并适时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同时教师要尽力创造条件,使其获得数学学习的满足感和成功感。课后的授后小记可以帮助教师反思课堂教学并有针对性地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过程,使得课堂更加合理和趋于人性化。

(2)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英国教育家斯宾基认为:“如果能给学生带来精神上的满足和快乐,学生即使无人督促也能自学不辍。”这足以体现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对学生数学学习产生的影响。因此,教师应该充分挖掘数学教材中丰富的人文内涵。它们或揭示了深刻的人生哲理,或闪耀着真理的光芒,或渗透着美好的人性,或弥漫着温馨的至亲至爱。这些人文内涵能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逐渐感染学生,使其得到精神上的充实和满足,从而冲淡数学的枯燥,引起学生更大的数学学习兴趣和热情。

(3)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因此,教师应该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质,用敬业爱生、平易近人的品质和较强的责任感去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帮助学生塑造一个自尊、自信、自强不息的健康人格。

2. 教学方法上应注意渗透人文精神

数学有其自身学科特点:严谨性、抽象性和广泛的应用性。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往往过于强调概念、定理与解题过程和方法等,而容易忽视其内容中蕴含的人文方面的性质。这造成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越来越感到乏味、无趣而慢慢失去兴趣。其实在教学方法上挖掘数学内容中的趣味性、实用性、自主性、通俗性等人文方面的性质往往可以使得课堂气氛更为活跃而教学效果也能得到很大的提高。

(1)数学教学体现趣味性、实用性。即注重挖掘知识的实用性从而培养学生的兴趣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当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时,教师才能推动他们更好、更高效地学习数学。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推动力。因此,我在设计课堂教学时,尽量挖掘教材内容中的趣味性、实用性。如:在边际成本这一节内容的讲解中,我有意识地把应用题转变为身边工厂的实际情况,原题目为:“某种产品生产x件时,总成本函数为C (x)=200+0.03x2,试求:(1)生产100件时的平均成本;(2)生产100件时的边际成本。”我将该题转变成这样一道应用题:“××制衣厂(学校旁边的一家制衣厂)生产x件衣服时,总共要花去C (x)=200+0.03x2(元),其中200元是厂房租金、工人工资等固定花费,0.03x2元是该厂的机器损耗、水电、工人可能的加班费等与产品生产数量有关的花费,试求:(1)生产100件衣服时,每件衣服的花费;(2)生产第101件衣服时需要花多少钱。”经过这样一改编,一道枯燥无味的数学题就变成了一道学生熟悉的工厂生产问题,这使学生看到了数学的实用性,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解题欲望和听课效果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2)数学学习自主化。即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创新精神。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学生只是一味地接受填鸭式的教育,学习主动性受到了很大的限制,根本体现不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反而像教师在唱独角戏,而学生是一群可有可无的听众。因此,教师应有意识地改变角色,从传授知识逐渐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习知识。在备课解题时教师应多引入一些相关的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自己概括得到知识,这样才能使学生获得学习上的成就感,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3)注重在数学教育中渗透数学的“通俗性”。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和空间模型等概念的一门学科。数学的抽象化和逻辑性强的学科特点使得一些学生对数学望而生畏。一些定理、定义的晦涩难懂,这把一部分有心学习的学生挡在了学习门槛之外。因此,教师将数学概念和定理简单化、通俗化无疑会帮助很多学生更好地理解概念、定理和更好地学习数学,解决一部分学生“谈数色变”的现状。例如:对于函数凹凸性的判定定理:“设f (x)在[a, b]上连续,在(a, b)内具有一阶和二阶导数,那么(1)若在(a, b)内f″(x)>0,则f (x)在[a, b]上的图形是凹的;(2)若在(a, b)内f″(x)<0,则f (x)在[a, b]上的图形是凸的。”这个定理内容表述虽然精确,但过于冗长,学生需要记忆的定义、定理很多,机械性地背诵显然不是有效的办法。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简单地记忆为“正负凹凸”四个字:当正负写在上方,而凹凸写在下方时正好是正对应凹,负对应凸,剩下只要记住凹凸性是用二阶导数来判定的,即可把这个定理完整地记下,这样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

篇4:音乐教学理念在高职课堂教学中的体现

摘 要 为了促进高职院校排球课程的进一步发展,推动排球在高职院校的普及,特意引进了快乐体育的理念,其旨在培养学生对于体育的兴趣,树立其终身体育的观念,对于促进高职排球教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本文分析了开展快乐体育在高职排球教学中的必要性,以及高职排球教学过程中应用快乐体育理念的策略及体现。

关键词 快乐体育 高职院校 排球课程教学 应用与表现

快乐体育主要是针对学生的心理与生理的特点,来培养其对于体育的兴趣,以此来促进其自觉地参加到体育的锻炼中来的先进教学理念与方法。排球课程教学属于高职院校常规的项目,也是学生较为喜欢的体育项目之一,但是由于教师受传统教学的影响,沿用竞技运动的教学模式,导致学生不能较好的参与到教学中来,从而影响了学生的积极性。快乐教学理念为高职排球的课程教学的改善带来了希望,促进了其进一步的发展与变化。

一、开展快乐体育在高职排球教学中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教育全面改革的进行,学校的体育教学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是,高职教育的体育教学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例如一些较为不当的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以及学生对于体育课程的厌倦都不利于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不利于其终身体育的目标实现。因此,将快乐体育理念应用于高职排球的教学是十分必要的。

快乐体育是教育学的基础,中外许多学者的乐学思想理论促进了快乐教育的发展,是促进其构成的直接基础。现代教育十分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这也就影响了快乐体育的思想和实践。快乐体育指的是从终身教育与个性发展出发,从学生的情感培养入手,对于学生开展健全的个性教育与身心教育。它的中心是将全面育人当作体育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宿,将全面的终身教育看作教学的目标。因此重视教学过程中加强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在学生喜欢、快乐的基础上开展体育的理论知识与锻炼教育,开展形式多样的快乐体育教育,使得体育教学在快乐中进行,为终身体育的目标服务。面对高职排球教学存在的问题,借助快乐教学势必会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促进排球教学的进一步发展。

二、高职排球教学过程中应用快乐体育理念的策略及体现

(一)选取恰当的器材

排球运动大部分的技术都需要人体表皮和排球的直接接触,例如垫球,对于初学者势必会产生一定的疼痛感,这样在一定的程度上会引起学生的厌烦,特别是女学生,她们较男生更易放弃排球的练习。由此,为了保障排球课程教学的顺利进行,开展“快乐体育”、抵消学生的消极情绪,可以选取软式的排球以取代正常的用球。这样在练习时就可以抵消学生的负面情绪,促使其更加认真地投入练习中。另外,软式的排球缓冲性比较好,同时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因此,也更容易使学生获得练习取得成功后的喜悦。

(二)简化排球教学的规则

传统的排球教学,过多强调严格要求学生按照规则展开教学比赛,而这样虽然可以促进学生掌握排球的比赛规则,养成良好习惯,但是在这样严格的规则束缚下,大多的学生无法进行比赛,学生在比赛的过程中往往由于技术或是动作的失误而中断。因此,排球比赛就会显得较为枯燥,这样必然会影响到学生的情绪,使其无法从排球运动中获取乐趣。面对高职排球课程教学存在的这些问题,我们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简化比赛的规则,具体体现在,可以允许学生两次接触球、四次触击球使其过网,在学生还没有完全掌握发球技术的条件下,可以允许其采取抛球方式,放宽学生持球的尺度等。这些简化的规则,可以使得大多数的初学者获得较为连贯的排球赛,从而使其获得成功的满足感。

(三)快乐化的组织教学

靈活地运用教学的组织方法来营造和谐、合作的课堂教学气氛。教师要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提倡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认知与情感的统一,达到学生运动技能和体验乐趣双赢的效果。同时要重视教材内容的迁移与创新,结合教学的实际,适当运用激励与其它的手段,从形式和内容方面优化教学的环境,培养学生的正确运动观念和运动行为的习惯。教师要巧妙利用学生喜爱运动的动机,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促使学生充分地享受运动固有的快乐,改善其不喜欢排球运动的现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多采取启发式教学,例如排球的基本技巧中的垫球动作学习,教师可以借助在水中嬉戏时互相泼水的动作来启发学生;又如,扣球技术的“鞭打”,可以启发学生联想甩鞭子动作。

另外,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重视学生个性的差异。学生对于排球运动所表现出的能力是不同的,存在个性上的差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了解学生的个性,要因人而异,对于技术掌握较好的学生要提出进一步的要求,而对于技术掌握较差的学生要给予一定的鼓励,悉心辅导,培养其自信心,在进行排球比赛时,要重视合理的搭配,尊重每个学生的权利与自尊,为他们提供锻炼的机会,促进其协调与沟通,使其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三、结论

贯彻快乐教育的理念,对于高职排球课程的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全面提高学生创新的精神与实践的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我们要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将学生作为中心,使其享受排球学习的快乐,将快乐教学的理念融入到我们排球课程的教学中来,为学生创造一个和谐、轻松的运动氛围。本文分析了开展快乐体育在高职排球教学中的必要性,并提出了高职排球教学过程中应用快乐体育理念的策略及体现,以更好的促进高职排球课程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洁.我国高职院校排球选项课教学改革的路径探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4(01).

[2] 蒋小勇.高职院校排球选项课现状探究——以台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0(09).

篇5:音乐教学理念在高职课堂教学中的体现

[2]范玉红.案例教学--高职管理类专业专业课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方向.

[3]徐建华,等.现代教育技术在军校素质教育中的应用[J].

篇6:音乐教学理念在高职课堂教学中的体现

包括两个方面:以人为本,科学发展,一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二要注重个性,培养创新意识。

在生物课程中培养创新意识可从以下三点做起:一是通过观察、实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二是不迷信书本、不迷信权威,有健全的怀疑心,敢于有不同意见,敢于“标新立异”。三是会对知识进行重新整理。不是死背定义,而是会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所学知识,或高度概括所学章节的知识,可以对所学知识进行融会贯通的描述,会变通,能对课本上的某个实验进行改进,或设计小制作、小实验等等。

二、生物课堂教学要立足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科学观念、科学方法的教育过程。在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探索科学的态度与精神,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辩证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加强实验操作教学

我们知道实验以其形象生动的特点有利于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动机;实验中蕴藏着极其活跃的因素,会出现许多意想不到的问题,对活化知识和训练思维大有益处;实验活动形式多样,能为各类学生提供全面而又有个性特长的发展条件;实验需要严谨、踏实等优良作风,这种活动对于塑造人的完善品格具有重要意义。缺损的教学模式势必导致畸形的智能结构,影响学生的发展。因此,学校和教师不仅应该在理论上承认,而且应该在实践中力求真正贯彻以实验为基础的教学原则,加强对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

四、生物教学要面向生活、联系实际,增强应用意识

生物教学要从学生周围的日常生活环境和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生物学道理,使学生了解生物知识在现代生活、社会生产和科学技术中的广泛应用,理解生物学与科技进步,社会需要和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从更多更广的视角认识生物学的作用。

五、生物教学要突出探究教学思想,倡导教学方法多样化

篇7:音乐教学理念在高职课堂教学中的体现

论以学生为本理念在职教物理教学中的具体体现

职教物理教学对学牛的未来发展产生重要影响.这要求必须做到以学生为主.本文结合本人教学实践来谈以人为本理念在职教物理教学中的.具体体现,以就教于大方.

作 者:王家和  作者单位:江苏盐城技师学院,江苏盐城,224002 刊 名:金山 英文刊名:GOLD MOUNTAIN 年,卷(期): 1(12) 分类号:G71 关键词:以学生为本   职教   物理教学  

篇8:“生本”理念在作文教学中的体现

关键词:生本理念,教学改革,作文教学

长期以来, 作文教学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 学生怕作文, 感到作文单调枯燥, 没内容可写, 对写作持消极态度, 甚至厌恶作文, 感觉不到习作的快乐。学生视写作为“畏途”, 极度惧怕写作, 对老师布置的写作任务常常叫苦不迭, 应付了事;而教师虽立志改变学生的写作现状, 但在惨不忍睹的学生习作面前乱了阵脚, 只能以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维持苍白的写作教学。写作在师生的共同演绎之下, 由快乐的本源转向了痛苦的深渊。为何会产生这样令人尴尬的境地?审视我们的作文教学, 就会发现, 在传统的作文教学中, 教师拥有绝对的话语权, 从作文要求的制定, 题材范围的限定, 写作方法的选择以及最后的作文评改, 教师都扮演了极为权威的角色, 作文不再是学生情感表达的需要, 而成为了一项令人烦恼的任务。强硬的“师本”理念压抑了学生鲜活的创造力, 压制了学生张扬的个性, 学生在强硬的“师本”理念面前处于失语状态。华南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郭思乐在他的《教育走向生本》中说:“多少年来, 我们一直认为自己就是教学过程的主人。而今天, 我们却认识到了这种判断并不符合实际。……我们需要把为教育者设计的教育转变为为学生设计的教育, 即把师本教育转变为生本教育。”作文教学的当务之急也是呼唤学生的个性回归, 弘扬学生的主体意识, 变“师本”为“生本”, 将“生本”理念贯穿于作文教学之中, 使写作真正成为学生情感抒发的需要。

在作文教学中体现“生本”理念, 就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根据郭思乐教授《教育走向生本》一书中的理念:“……教育过程的主人和主力, 原来是儿童自己, 我们只不过是儿童自主发展的服务者和仆人。我们必须一切为了儿童, 全面依靠儿童。……”在作文教学中发现确立“以学生自我为中心”的体系, 坚持作文教学“一切为了儿童, 全面依靠儿童”的新理念, 充分认识到学生是整个写作过程的创造者, 教师只是一个启发者、引导者。因此, 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 要注重培养学生作文创作的主动性, 激活学生的创作热情, 引导学生对生活的观察与思考的主观能动性, 在作文写作中能够主动表现自己的真情实感与独抒自己的性灵, 让学生在习作中享受到体验的愉悦, 探究的魅力, 生命的活力, 对话的激情, 生活的乐趣, 交流的开心, 发展的进步, 个性的张扬, 合作的快乐, 使生本理念在作文教学中真正得以实施。

一、强化主体情感需要, 为生活需要而作文, 为情感勃发而作文

学生大多害怕作文, 没有写作热情, 这与学生从小养成的作文思维习惯有关。写不好作文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的写作思维进入了一个“定势”, 即关于“如何开头”、“如何结尾”“怎样才能是好文章”的模糊标准里去。更由于社会阅历浅, 对生活缺乏细致的观察和思考, 学生在作文时常常会觉得无内容可写, 生编硬造, 无病呻吟;写一些违心的话, 写出来的文章假话、套话、空话连篇。想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必须从学生自身的需求出发, 打破学生长久形成的思维定势, 学会自主作文。让学生“有感而发”, 情有所动, 才能催开智慧的花朵。当作文成为一种生活的需要, 一种情感的需要时, 才会真正鲜活起来。所以在平时写作中, 教师要努力培养学生对自然、对生活的感受力, 要勇于表现自我, 表现对人生、对社会的独到见解, 做到真正的“我手写我心”。叶圣陶先生早就呼唤的“生活充实, 才会表白出、抒发出真实的深厚的情思来”。新课标指出:要“多角度地观察生活, 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生活是写作之本源, 先有生活及其体验, 然后才有文字操作。为此, 我让学生观察生活, 放开手脚, 自由写作, 把自己想要表达的写下来, 不必太讲究文章的结构与布局, 也不必太注重技巧, 只需用心表达。这种随意的作文方式, 将作文的神秘感和高深感在学生心中慢慢抹去, 取而代之的是拉近学生与作文之间的距离, 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将作文当作自己生活的一部分, 使作文真正成为学生情感表达的需要。这时候作文才会有真情实感, 学生也不会觉得无话可写, 就不会生拼硬凑, 并且文章相对比较流畅。作文的本源价值才得以体现。

二、加大阅读力度, 提升作文水平

许多学生写作中时常感到表达处于困难状态, 词汇量单薄、苦涩, 整篇文章往往辞不达意, 甚至错句百出, 出现这样的情况源于缺乏阅读的积累。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告诉我们:“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学生只有多读书, 才能多吸收, 多借鉴、多积累, 多运用, 从而促进写作水平不断提高。也就是说, 阅读量的大小是写好文章的必要条件。读是写的积累, 厚积必然薄发。

怎样让阅读从“生本”出发, 培养学生的阅读观呢?我引导学生从学习的各门功课中积累写作素材。平时学习的各门功课本身就有着丰富的阅读素材, 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学科、不同的主题进行分类积累, 收集成册。诸如语文学科, 古今中外, 无所不包, 名家名篇甚多, 各式各样人物不胜枚举;还有锦绣河山, 历史事件;勤奋好学, 尊老爱幼, 无私奉献等传统美德的赞颂, 也有对贪婪蛮横, 吝啬残忍, 虚伪愚昧, 保守顽固等丑恶现象的鞭挞。只有加大阅读量, 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勤于积累, 使学生在做到保证阅读兴趣的前提下学会择取性阅读, 慢慢扭转学生的阅读观, 让学生从广泛阅读中汲取写作的养料, 恰当地运用到写作中去。这样他们发现和捕捉素材的能力就会增强, 从而头脑中的材料就越来越丰富, 作文便会文思泉涌。

三、践行生本理念, 提升评改效率

作文批改历来是令语文老师头疼的一件事, 作文数量多, 即使能抽出时间全批全改, 有时候也只能是走马观花, 蜻蜓点水。作文发到学生手中, 也很少有学生对老师下的批语认真思考, 更别说找老师探讨了。在“师本”教育理念的笼罩之下, 以往作文的评改常以老师的一家之言作为衡量学生作文的唯一标尺。老师们虽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写了大量的评语, 但学生们可能并不领情。老师面对的是活生生的学生不是机器, 他们有思想有热情, 以往的被动接受把他们的思想和热情禁锢住了, 活力消失了, 课堂沉寂了, 写作的反馈处于真空状态。我觉得老师将评语一手包办其实是缺少以学生为主体的评介意识。郭思乐教授在《教育走向生本》一书中提到“教育需要评价。评价至少有两个功能:一是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二是督促和鞭策学生学习, 评价应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发展。”把作文评价的话语权交还给学生, 通过引导学生参与评价, 让学生在评价中学会交流, 学会相互学习, 学会从同龄人中找到写作的信心和乐趣, 这样的评价才是真正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发展, 力求极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基于这种思想, 我在作文批改这一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我预先将学生的作文浏览一遍, 做到心中有数。作文评改课上, 大家一起回顾本次作文的要求, 指定评改标准, 然后分发作文, 注意作文本一定不要发到本人手上, 让学生评阅。学生带着欣赏的眼光去发觉同窗好友中作文的亮点, 好的词语、句子下面打上圈号, 同时还要谈出为什么好, 好在哪里, 其次找出不足, 圈出错别字, 找出病句, 可以为同学改, 也可以留给本人去改。并根据评改标准写出这样的评语:“我认为这篇文章应该……”在批改的过程中同学们可以互相讨论交流。

这样, 学生参与评改作文的过程即是完善“作”的过程, 也是深化对生活认识过程。让学生参与作文评改, 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 激发他们作文的兴趣, 培养学生批改作文的能力。同时, 让学生在评改中学会取长补短, 加强写作方法的交流, 促进思想感情的交流。

以生为本是教育改革中一项有效的策略思考。依据生本教育方法, 贯彻到小学不同阶段的作文教学, 可以看出:学生不仅是教育对象, 更是教育的最重要资源, 是动力之源, 能量之库。因此, 我们应当积极推广生本教育。作文教学的道路是漫长的, 只有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才能真正让学生享受作文的快乐, 所以不管在教学中遇到怎样的困难, 必须要坚持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这样我们的作文教学才能拥有欣欣向荣的局面。

参考文献

[1]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M].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1.197.

[2]沃尔夫冈·布列钦卡.教育科学的基本概念.胡劲松, 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3]冯建军.论教育学的生命立场.教育研究, 2006 (3) .

篇9:素质教育理念在教学中的体现

关键词:素质教育;理念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4-051-01

在今天的教学中,传统的模式化教学理念与素质教育理念相比,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体现在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传统教育理念把教学过程之看着是教师怎样教的过程。因而,在教学中,教师就按照教学目标照本宣科,并要求学生,以我怎样教你就怎样学为已任,学生便成了接受知识的容器,为了体现教师的教学水平,不惜一切手段,追求短期功利,限制学生的求知范围及思维空间。素质教育理念把教学过程看着是教师怎样引导和学生如何学的过程,教师的教是以学生的学为核心,服务于学生的学,让学生成为教学过程的主动参与者,让学生在学习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其次,体现在变被动为主动地学习。传统教育观把学生学习的过程简单的看着是不断接受教学信息的过程,以不断反复强化学生记忆,完成教学任务为目的,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地位。素质教育观把学生学习的过程看着是由认识到理解、理解到掌握、掌握到运用的过程,以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不断探索,在合理解和运用为目的,在整个教学中,学生始终处于主动地学习状态,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由厌学到愿学,到想学,到会学逐步变化。

再次,体现在学生的人格得到尊重,传统教育中,学习好的学生往往会得到优待,一直好,样样学,学习差额学生容易被忽视,甚至辱骂歧视,一落千丈,两级分化现象严重。素质教育观重视鼓励优生,更重视抓住差生的闪光点给予夸张激励,让差生感到自己并不差及教师的关爱,增强了学习得到自信心、学习逐渐得以进步。

篇10:音乐教学理念在高职课堂教学中的体现

;人本主义精神是现代行政管理理念的出发点和归宿。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而行政许可法正好顺应了这一趋势。其立法宗旨之一就是方便群众,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要求设定行政许可必须要遵循促进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原则,体现了法以民为本的鲜明特色。这就要求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必须要认识到,经济发展并不是社会的终极目的,社会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因此,行政机关应当坚持以人为本,以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培养人、塑造人、发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目标,从理解人、尊重人、关心人和帮助人的层面入手,发挥政府的职能作用。因此,从公民的角度来看,行政许可法实现了公民从身份社会到契约社会的转变,是对公民个~利的一次真正的回归。综观我国20多年的经济体制改革,最成功之处就在于通过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确立了公民个人的市场主体身份。目前,我国法律体系中有200多部法律从不同的角度赋予了公民个人市场主体的资格。但是在经济生活中,公民个人的抱怨却并没有减少,因为他们在现实经济生活中的权利并没有得到真正的实现。究其根源,就在于这些法律规范虽然承认了公民具备了市场主体能力,却并没有从根本上交还公民作为市场主体所应当享有的权利。而《行政许可法》的出台,则标志着公民个~利的真正回归。因为,在行政许可法实施之后,公民个人能够真正成为权利的主人,以前束缚公民的的众多行政审批事项交由他们自己自主决定。行政许可法为公民更加积极主动地投身到市场经济运行机制中提供了充分的法律保障。同时,由于行政许可制度可以通过保障追求适度的个体利益来增进公共利益,实现公共利益与个体利益的同时兼顾,促进社会整体利益得到有序增长。所以,政府运用行政许可调控经济运行、规制社会秩序时,也可以维护和促进社会整体利益(包括公共利益与个体利益两方面)的增长,实现公民个人利益和社会整体利益的双赢局面。综上所述,行政许可法充分体现了现代行政行为的新理念。其实施,必将会为我国建设一个现代公共服务型的法治政府,实现了公民权利的回归,深入完善市场经济运行机制,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支持,真正实现公民、政府和整个社会 “三赢”的局面。从公民的角度来看,行政许可法保障公民实现了从身份社会向契约社会的转变,是一次权利的回归。行政许可法实施之后,公民将真正成为权利的主人,他们可以自主决定任何事项,更加积极主动地投身到市场经济运行机制中。从政府的角度来看,行政许可法促使政府实现了从放权到控权的过渡。我国宪法规定,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公民的权利受到了广泛限制,而政府的权力却不受约束。而行政许可法第一次改变了立法观念,从技术上限制了行政机关权力扩张的欲望,防止了行政机关损害公民基本权利现象的出现。从整个社会的角度来看,行政许可法实现了公民权利和政府权力的动态平衡。现代政府是公民基于共同契约而组建的,政府的存在是为了更好地为公民提供公共产品。但是,由于政府本身耗费了大量资源,并且时时刻刻存在着权力扩张的冲动,因此,必须通过一系列的法律规则,在公民权利和政府权力之间实现动态的平衡。《行政许可法》的实施,第一次在这种立法的自觉和技术的可操作性上,实现了这一平衡,标志着中国的行政立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因此,为了深入贯彻实施好行政许可法,各级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应当在认真学习、深刻理解这部法律的基础上,尽快转变不适应行政许可法要求的思想观念,树立起正确的行政理念。

篇11:音乐教学理念在高职课堂教学中的体现

一、“以人为本”理念的基本含义

首先,人不但具有社会的属性,同时还具备自然的属性,自然属性主要是为了实现人的内在潜质的挖掘,促使人得到尊重和激励,而这种自然属性与人的社会属性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关系。其次,人具有主体性的特征,而主体性也是人在发展中的本质属性。在班级管理工作中,不能简单地把学生视为被管理、被塑造和被规定的对象,而是应该按照不同主体的不同特征进行方法各异的管理,体现人的主体性特征;再次,人需要得到全面的发展。学生作为一个主体,在学校中不仅应该实现知识结构体系的构建和完善,还应该包括心理、精神、体质和情感等各个方面的不断完善,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协调。从根本上说,社会的发展就应该被视为人的全面发展,因为社会是由人组成的,应该使每个人都能够在社会中得到自我价值的实现。

二、“以人为本”理念在班级管理中的缺失性表现

1.强调社会价值,忽视个人价值

传统的班级管理工作一味片面强调社会和学校价值的实现,而忽略了学生个人价值的体现。事实上,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互联系和相互协调的辩证统一体。只有兼顾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的共同实现,不厚此薄彼,尤其重视个体之间的差异性,才能够真正实现人的发展层面上的目标。许多班主任在开展工作时,视学生为工具,随意使唤学生,而不是从学生自身的发展来对其进行锻炼,这就是典型的忽视个人价值的表现。这种只强调社会和学校的价值,却忽视学生个人价值的实现的做法不仅不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甚至还阻碍了学生的进步。

2.忽视学生个体差异性

传统的学生工作中,班主任教育学生个人利益要无条件服从集体利益,有时候甚至要牺牲个人利益来实现整体利益。其实,除了一些特殊情况外,忽视学生个人的发展诉求是不对的,因为这样的教育往往会“使教育目标成为了一个远离受教育者自身发展实际与现实生活视域的空中楼阁”。换句话说,学生在学校获得的素质背离了个体真实的内在要求,自身发展的诉求得不到真正的满足和实现,这种“大锅饭”方式培养的学生往往不能适应社会的实际需求,根本原因在于班主任只看到了学生的共性,而忽视了个性,严重扼杀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积极主动性。因此,基于共性而制定的规章制度和一系列的目标,对于本身素质比较高的学生来说是能够简单完成的任务,但是,如果把相同的任务交给素养相对较差的学生,他可能就会很难完成。另外,个人的生活背景、成长环境、社会氛围都存在着差别,所以,对待事物的看法也是有所差别的。用相同的方式对待不同的个体,就会导致对个体特色的抹杀,不利于学生的发展,更不利于班主任工作的开展。

3.重视政治教育,轻视思想、心理和道德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不应该是管理中的全部内容,它可以作为实现思想教育工作的目标前提,对学生进行思想上的教育,不仅包括对其进行政治教育,还要注重学生的思想、心理和道德方面的教育。政治、思想、心理和道德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所有内容,只有这四部分之间形成有机的整合,才能形成合力,对管理工作起到促进作用。但是,我国现在的学校管理只重视其中的政治教育,却忽视了思想、心理和道德的教育。

4.情感交流沟通缺乏

现代社会是一个物质化高度发展的社会,“一切向钱看”的思想在社会上普遍流行,学生也在某种程度上受到了功利化的影响,再加上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以致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变得越来越匮乏。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们在实现了最低的需求之后,就要追求更高的层次,而需求层次理论中的最高等级的需求就是人的情感需求。班主任在管理过程中往往忽视学生情感上的满足,他们之间只是简单地实行相互之间的交流,并没有情感上的交往;以往的填鸭式的教育方式,缺乏宽松、民主、平等、热烈的教学氛围,缺乏对受教育者人格发展的指导和激发情绪体验的方法,也是导致情感交流较少的原因之一。

三、“以人为本”理念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的体现

1.以“以人为本”理念为指导,坚持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的统一性

既然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之间不是相互矛盾的,而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互联系、相互协调的辩证统一的整体,那么只有把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够在人的发展层面实现既定的目标。所以,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就应该实行社会发展与个人发展相结合的方式,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马克思主义认为:“思想根本不能实现什么东西。为了实现思想,就要有使用实践力量的人。”可见,实践能力是实现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社会发展是个人发展的集中体现。同时,“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人性化的管理模式就是以人去开发人,以人去影响人,以人去理解人,以人去对待人,特别是关心人的心理和精神层面上的需求。班主任在管理学生的时候,要深入了解和充分挖掘学生的个人需求,并结合学校和社会的实际需要,实现社会发展与个人发展之间的有机融合和整合。

2.重视个性发展,体现“以人为本”

班主任在制定工作目标时,习惯从学生的共性特征出发,对于各自的差异性视而不见,或者重视不够,严重阻碍了学生创造性的激发和发挥,“一刀切”的方式是不能够实现管理的高效率,也是不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的。所以,班主任在管理学生的时候,必须重视个性发展,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在确定管理目标时,一定要从实际情况出发,既不能“遥不可及”,也不能脱离学生和学校的实际情况。班主任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尊严,并且一定要尊重学生的选择和其个性化的发展。每一个学生都有其独特的思维方式和办事作风,所以,当代学校的班级管理工作就应该从学生的生理、心理和思想等方面出发,尊重不同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在管理过程中,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按照自己的思想来发展自己,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不断实现自我甚至超越自我。同时,要适当地原谅学生犯的错误,要允许学生存在缺点和不足,因为,每个人都有弱点和缺点,班主任应该在重视其缺点的同时,帮助学生认识并改正,实现自我的不断升华和人格的充分发展。

3.以素质教育为目标,强调“以人为本”

素质教育区别于传统教育的优势主要是能够充分发挥学生多方面的优势。但是,班主任在强调“以人为本”理念的同时,也不能为学生面面俱到地安排好日常生活和学习。显然,只有不断地锻炼学生的自立和自理能力,才能使学生全面地发展。素质教育包含的内容很多,不只是指学生的文化素养,还要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班主任要适当地把握管理的尺度,不能面面俱到,也不能放任不管,应该给学生留有自己的发展空间,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4.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现“以人为本”

只有把理论内容上升为实践能力,才有可能实现班级管理的目标。班主任应该重视以上管理弊端,让自己成为具有先进人本教育理念的人,要注意把理论付诸实践,用理论指导实践,真正重视学生的个人需求和个性特征,从根本上实现“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从而进一步提高管理的效率和效果。

参考文献

篇12:浅谈教学智慧在课堂中的体现

一、课堂中少不了浪漫

电影中基丁老师说“只有在梦想中人才能够真正自由,从来如此,也将永远如此”我们现在的很多老师基本上已经没有了梦想,我们每天为了应酬,为了应付检查,为了和家长对话,为了应付校长的要求,变得越来越现实,教学中缺失了浪漫。你有试过像基廷老师一样吹着口哨走进教室,然后对着学生说“如果你够大胆的话,你们可以叫我船长。”也许从来没有,因为我们会担心学生不怕老师,违背我们的命令。如果真有老师做了这样的事也会被视作“另类”。于是学生残酷的在“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的教条下隐忍成长。其实教学并不非得循规蹈矩,我就做过学生的“将军”,学生不听话时,我会说:“老师是将军,你们是士兵,军令如山,一切行动听指挥。”此时孩子们会觉得很有意思,惟命是从,比常年板着面孔,粗声训斥有效多了。这就是教育的智慧。

你敢带领学生撕掉课本的前言,让学生站在桌上瞻望世界吗?结论是不敢。其实并不是说带领学生撕书的老师就是好老师,我从来不带学生做这样的事。电影中想表达的是,告诉我们让学生从现实的束缚中冲出来,不要生活在平静的绝望中,做有创新意识的人。我们提倡创新教育那么多年,如果一个教师没有教育的自由,一个学生没有言论和思考的自由,那么一切创新教育皆是枉然和伪装。很多老师在课堂中可能会遇到这样的学生,想法奇怪,总是抓不到重点。如果你在一节数学课上正兴奋的讲解关于鸡生多少蛋的应用题,突然有学生举手问:“老师,请问是先有蛋,还是先有鸡?”请你千万不要迁怒于他,他不是在捣蛋,而是在思考。你的无视有可能会埋没一项重大的发现,你的冷淡可能会扼杀一个创新的学生。你可以跟他说“孩子,你的问题真有趣,说明你是一个爱思考的学生,下课来和老师讨论好吗?”这样的教育才能感化、指引学生。

你会像基丁一样大方的向学生扮演话剧中的角色,挥手且滑稽的说到:“喂!这是一把剑吗?”我想很少有老师会这样做,我们总是站在象征权威的讲台上,不肯放下身段,为学生表演。其实在课堂上采用一定的肢体动作配合上课,学生的会学得很有兴趣,也会为课堂添彩。

基丁带学生去踢足球,每个学生在踢球之前必须大声喊出自己的誓言,比如“我要做生活的主宰,不是奴隶”、“我要做真正的上帝”„„其目的不在于踢足球,而在于让学生感受语言的力量。我们应该反思,曾几何时,我们对学生是否也有过这样浪漫的举动?文字和语言确实有着神奇的力量。有一个这样的实验,给一组学生读了一些词语,“老人、皱纹、白头发、步履蹒跚”,然后实验者对学生说:“好的,你们请到外面去休息一会。”结果学生无精打采的走了出去。然后又给另一组孩子看了一组这样的词语,“青春勃发、昂首阔步、面带微笑、兴冲冲的干事,”结果这组学生活蹦乱跳的跑了出去。这就是语言的力量。因此在教学中我们一定要注重对学生语言、情感的培养。语文课上我们要多尝试着让学生多读,多感悟,领会语言之美。一切没有情感的朗读都是照本宣科,即使只读一句话,也要动用整个身体的力量,完全投入其中。

二、用激情点燃学生

在电影中出现了以下三种老师:第一,只会布置作业的老师;第二,上课呆板,有口无心的老师;第三,只会惩罚学生的老师。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老师比比皆是。如果你想成为一名好老师,必须要有传道、授业的追求,而许多东西是教不了的,只能感染。一个没有的激情的老师何谈感染?用激情点燃学生吧!他们会将你视作精神领袖高高托起!

三、修炼自信、高雅的教师气质

很难说得清,什么是人的气质?但人们能够感觉到它的存在。每个人都有一种气质,有的高雅,有的粗俗。教师应该有特别的气质,因为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他是知识的传播者、智慧的启迪者、心灵的陶冶者。教书育人,不仅要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更重要的是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使他们成为高尚的人,有智慧的人。因此,教师的气质很重要。教师的气质应高雅、睿智,富有亲和力,使学生见到老师,就愿意向老师学习,愿意把自己的心里话和老师交流,得到老师的帮助。正好像我们常说的,想让学生喜欢你的课,先让学生喜欢你这个老师。

篇13:三维目标理念在生物教学中的体现

一、改变知识呈现、讲述、评价方式, 使知识动态化、过程化。

例如用简笔画可以使静态的过程动态化, 教师边讲边画, 由局部到整体, 逐层深入地表现生物的动态变化过程, 可使学生对生物的本质有更深刻的认识。它与静态的挂图相比, 可以避免过早暴露未讲授的部分, 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如讲蛙胚的发育过程时, 随着教师一步步地画出蛙胚的变化过程, 学生很快就会掌握这一知识。简笔画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高中生物教材中有些内容极抽象, 学生不易理解, 通过简笔画加以讲解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过程, 在活动、实践、探究中体验知识的丰富蕴涵。

恰当地运用探究学习, 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 进行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 能获得知识、技能, 发展情感与态度, 特别是培养探索精神, 发展创新能力。例如, 在学习有关植物细胞吸水原理时, 我在课前让学生准备好实验, 在课堂上让学生观察现象、分析原因、得出结论。显然, 这个实验现象非常明显, 每个学生都能做得很成功。忽然有学生提出问题:“老师, 植物细胞的吸水原理是这样的, 那动物的细胞也是这样的吗?”这时, 我没有直接回答, 而是让学生回家后自己设计实验验证这一结果, 做好记录, 并在下一次课上进行成果交流。在交流中学生的实验材料不尽相同, 有的用羊肉, 有的用猪肉, 有的用牛肉, 他们的实验结论是:与植物细胞吸水原理类似, 但不如植物细胞明显。此时再引导学生分析出现此现象的原因:动植物细胞结构不同, 动物细胞没有液泡。

三、明确实验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 随着高中生物实验的增多, 实验教学已成为高中生物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生物学实验是学生获取生物学知识的有效手段之一, 同时对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起着无法替代的作用。因此, 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 充分利用实验教学手段, 加强对学生各个方面能力的培养和生物知识的理解, 必定会事半功倍, 全面提高生物教学质量。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 仍存在两个情况:一是学校生物实验室建设不完善, 仪器设备和用具配置不到位, 教师仍凭“三寸不烂之舌”在黑板上讲实验;二是少数教师对学生动手实验认识不够, 让学生读实验、背实验, 这都是违背高中生物新课程要求的。

四、利用多媒体技术教学。

多媒体教学为师生打开了一个充满活力的生物世界, 增强了教与学的主动性, 提高了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和参与热情, 提高了教学效率, 有效地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例如:在DNA结构和功能的教学时, 以往的教学中我们常用板书、模型和挂图来讲, 虽然也采用了直观教学手段, 但效果不十分理想。现在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情况就大不相同, 就拿“DNA分子结构和复制”这一重点和难点内容来讲, DNA的结构和复制这个课件从DNA的相对整体的双螺旋结构开始, 然后到一一分解的结构, 特别是碱基的组成和配对, 形象直观的使学生清晰地了解到碱基互补的原则。进而在接下来的DNA复制过程的学习中就能很快掌握DNA的半保留复制。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利用了现代化教学手段, 真实、生动、形象地展示了DNA从结构到复制的全过程, 使DNA分子这部分内容从微观世界走向宏观化, 使不易理解的教学难点轻松自如地得到解决。通过测评, 85%的学生能回答出DNA的结构和碱基互补。

三维的课程目标应是一个整体,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互相联系, 融为一体。作为基础教育工作者的教师, 应随着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而与时俱进, 更新观念, 转变教育观念, 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

参考文献

篇14:音乐教学理念在高职课堂教学中的体现

关键词:寓教于乐;高职体育;教学

体育课不仅承担着传授体育技能、体育理论的任务,还承担着素质教育,培养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功能。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在学校的素质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何让学生在轻松、活泼融洽的氛围中去学习体育技能和知识,同时收获乐趣。笔者在下文中将重点结合寓教于乐的理念探索高职体育的发展。

一、寓教于乐理念

寓教于樂是以人为本教学思想的重要体现,主张从学生发展的角度出发,寓教于乐的教学本质是使教育活动的本质既要符合客观的教育学规律,同时又要实现最高的教育目的,是一种集专业教育与素质教育为一体的现代化教育模式,是和当前的素质教育不谋而合的。曲宗湖教授曾说:“现阶段中国学校体育仍然以增强全体学生体质,提高身心健康水平为主要目标”。现阶段高职体育教学要实现更好的发展,则需要重视学生自身的体质健康的发展,同时要从素质教育的角度出发,将寓教于乐的教育理念渗透到教学中去,但是单纯追求“快乐”的教学并不是寓教于乐教育理念所倡导的,放羊式的寓教于乐教学方式不仅会造成高职体育教学的懈怠,还会降低学生身体素质的下降。因此清楚的认识寓教于乐的基本内涵,正确把握寓教于乐在现代高职体育教育中的发展方向是将寓教于乐的教育理念更好的渗透到体育教育中的关键。

二、寓教于乐在高职体育教育中的运用

(一)平等和谐的体育教学氛围构建

寓教于乐的教育理念下,倡导师生之间的和谐共融关系。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体育教学中的一门教学艺术,营造平等和谐的体育教学活动对于渗透寓教于乐的教学理念具有重要意义。首先教师需要在体育课堂上对于学生的人格个性予以充分的尊重,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搭建师生之间友好沟通的桥梁,在感情上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需求,从学生的角度去感受学生的思想、情感,将教师对学生的理解传达给学生。此外,教师不仅要关注课堂教学的内容,还需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和生活世界,使体育活动和学生的生活融为一体,从而激发学生的生活热情和求知欲望。

(二)激发学生的快乐

将笑声带入课堂,是寓教于乐的教育理念倡导的重要内容,没有笑声的课堂往往会显得压抑、沉闷,高职学生在课业压力以外需要放松,在课堂上注入活跃因素能够起到调节课堂气氛,引导学生更快的融入到体育课堂中去。体育教育主要以户外教学为主,要让学生欢乐的参与体育课堂,教师起到了重要的引导作用,具体来说,教师可以通过幽默的肢体动作,诙谐幽默的语言来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高职院校的学生正处于好奇心强烈的求知阶段,通过有趣的教学方式和幽默的教学语言,能够诱导学生对体育课堂投入更大的乐趣。

(三)因材施教,注重个性化发展

高职院校的学生都具有鲜明的个性和个人发展特征,在素质教育的今天,强调因材施教,从学生发展的角度出发,注重个性发展是当前教育发展的必然需求。在高职体育教育中贯彻因材施教是基于寓教于乐思想下对学生的充分尊重。教师在选择体育教学的内容和教学方法时,要对学生之间个体的差距予以充分的关注,采用灵活多样的手段来满足学生不同的心理需要。尤其是对一些身体素质相对较差,体育技能把握不到位的学生要充分关心他们的需求,针对性的给予他们技术引导。对于技术较好的学生,则适当地增加教学难度,让不同的学生感受到满足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和喜悦。

(四)在参与竞争中得到快乐

竞争是体育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特征,在竞争中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才智和能力,让学生在竞争中学会拼搏,同时树立自信,也学会与他人相处,团结合作。在参与竞争的过程中,学生能够体验到快乐。竞争氛围的营造也是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在和谐的竞争氛围中让学生积极配合,健康释放,学会用体育活动来调节和放松学习中的紧张和疲惫。竞争游戏在培养学生意志品质和毅力方面都具有很好的锻炼的作用,这样一种寓教于乐的学理念的运用能够提高学生参与体育教育的积极性和兴趣,从而更加广泛地参与到体育活动中去。

三、结语

当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的体育还停留在注重技术技能的教学和教学理论层面的研究上,这是与我国素质教育的发展模式相违背的。传统的体育教育模式是与现代体育发展的教育观念不适应的,被动的体育教学严重影响了快乐体育和终身体育的发展落实。体育教学需要树立健康第一的综合性指导思想,应该以增强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以及身心健康水平为目标,同时要将寓教于乐的理念合理地贯彻到教学中去。在实施体育教学的过程中要准确把握快乐体育的内涵,快乐作为体育教学目的实现的手段和方法,正确处理好快乐和健身之间的关系,重视学生多方面综合素质以及全方位能力的发展,重视培养学生的意志力。通过渗透寓教于乐的观念创设快乐的学习氛围,引导、激发学生对体育课堂的兴趣,从而以快乐学习为媒介来进一步提高高职体育教学水平,通过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吴东方,余良华.“快乐”和“传统”的学校体育碰撞问题[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4.

[2] 余双燕.体育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快乐体验[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4.

上一篇:说勤奋 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下一篇:《瑶山乐》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