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全小学数学讲义

2024-06-22

人教版全小学数学讲义(精选8篇)

篇1:人教版全小学数学讲义

一、对课程标准的理解

基于小学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本册教材包含“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四部分内容。

“数与代数”包括第一单元“小数乘法”、第二单元“小数除法”、第四单元“简易方程”, 一共三个单元的内容。第一、二单元是在前面学习整数四则运算和小数的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 继续培养学生小数的四则运算能力。第四单元是小学阶段集中教学代数初步知识的单元, 包含有用字母表示数、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用方程表示等量关系进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等内容, 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图形与几何”包括第三单元“观察物体”和第五单元“多边形的面积”。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基础上, 通过丰富的数学实践活动, 使学生能够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探索并体会各种图形的特征, 图形之间的关系及图形之间的转化, 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及公式之间的关系, 渗透平移、旋转、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 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统计与概率”部分, 教材安排了第六单元“统计与可能性”, 让学生学习有关可能性和中位数的知识。通过操作与实验, 让学生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 会求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使学生理解平均数和中位数各自的统计意义、特征和适用范围;进一步体会统计和概率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实践与综合应用”部分, 教材先是结合小数的乘除法计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然后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向学生渗透初步的数字编码的数学思想方法, 体会数字的有规律排列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便利, 感受数学的魅力。培养学生的“符号感”及观察、分析、推理的能力, 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二、对教材的理解

1. 本册教材的知识结构。

2. 本册教材的编写体例。

本册教材每个单元都由“主题图—例题—做一做—课后练习”四部分组成, 其中“主题图”突出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充分展示数学问题的实际背景。“例题”以人物对话展开, 增强了问题的开放性和探索性。“做一做”的内容便于学生巩固基础知识, 有利于检验学生对于知识掌握的情况。“课后练习”的弹性设计, 既注意教材的普遍适应性, 又为学生提供了有差异发展的可能性。

3. 本册教材的编写特点。

本册教材仍然具有内容丰富、关注学生的经验与体验、体现知识形成的过程、鼓励算法及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化、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等特点。另外, 教材还突出了以下两个明显的特点。

(1) 改进小数乘、除法计算的编排, 体现计算教学改革的理念, 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本册教材安排了小数乘、除法, 这两部分的计算教学, 知识容量大, 具体的计算过程比较复杂, 所以它们既是本册的教学重点内容, 也是难点内容。教材在编排上与以往教材相比最大的不同就是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结合, 生活情景出现在计算教学中。这也突现出计算教学的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计算教学需要情景吗。

计算教学需要情景吗?这是困扰许多教师的问题。需要我们冷静地思考。计算教学比较枯燥, 学生学习起来也比较抽象, 不容易掌握。新教材对计算教学的编排体例进行了改革。它完全打破了以往的格局。它把计算教学和应用数学相结合, 这样有利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教师在特定的教学情景中可以顺理成章地呈现四则运算的顺序原理。对于学生来说虽然计算知识抽象, 但熟悉的生活情景使学生学起来又有“路子”可走。因为它不存在理解的问题, 学生可以毫不费力地去诠释计算的顺序。如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实验教材第一单元例1的教学。学生结合这一情景, 很自然的就能理解小数乘整数的意义。对学生来说旧教材枯燥的计算算理是他们所不喜欢的, 而实验教材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主题图以及熟悉的生活情景, 很符合儿童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有了情景, 计算式题才会焕发新的生命力, 才会体现计算的价值和现实意义。也只有在情景中, 才会引发学生积极地思考, 提出数学问题。

然而, 计算教学的情景不是随便乱用, 只有创设相当合适的教学情景, 才会起到相得益彰的作用。如果创设的教学情景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太远, 或者情景的数学价值不大, 学生便有可能毫无目的地发散出去。所以计算教学情景的创设必须是有现实意义的, 是有生活价值的。一个好的计算情景必须有一定的时间性和地域性, 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

第二个问题:算法多样化与算法最优化如何统一。

在计算教学中, 如何做到既体现算法多样化, 又实现算法的优化, 一直是令很多教师感到困惑的问题。种种计算教学案例表明, 算法多样化不是教学追求的目的, 它的实质是通过算法多样化这一教学策略, 让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方法, 在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的有效学习活动中开发创新潜能;而其目的是通过交流, 寻求最简捷、最容易、最适合的算法, 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 做到“多中选优, 择优而用”。正如叶澜教授所说:“没有聚焦的发散是没有价值的, 聚焦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发展。”由此可见, 算法多样化和算法优化是一对矛盾, 只有二者和谐统一, 才能从“量”和“质”两个层面发展学生的思维。一般情况下, 计算总有一个最基本的算法。在算法多样化的教学中, 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去比较、评价, 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算法。

(2) 改进简易方程的教学安排, 加强了探索性和开放性, 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本册教材的简易方程单元是小学阶段正式教学代数初步知识的单元。在内容上没有什么变化, 但在具体内容的编排上有较大的变化, 主要体现在以等式的基本性质为解方程的依据, 生动直观地呈现解方程的原理。小学阶段教学解简易方程, 方程变形的主要依据是四则运算各部分间的关系。这实际上是用算术的思路求未知数。这样的教学利用了学生的已有知识, 因而更易于理解, 但是却不易于中学的教学衔接, 到中学还需要重新学习依据等式的基本性质或方程的同解原理理解方程。正因为这个缘故, 教材引入了等式的基本性质, 并以此为基础导出解方程的方法。我们要在教学时因势利导强化学生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方程, 使学生知道它的优点:不仅可以加强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 而且有利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

(3) 调整简易方程单元的教学内容, 突现利用等式基本性质解方程的优势。

本册教材暂不出现形如a-x=b和a÷x=b的简易方程。也就是以往我们求“减数、除数”的方程, 因为它们不利于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方程。

三、对教学过程的实施建议

1. 教学建议。

(1) 学生探索出的性质、法则、规律等应及时总结, 并最好以文字的形式让学生加以记忆。

(2) 充分利用好教材中“小精灵”等提示语。

(3) 对“数学广角”、“实践活动”等教学内容要突出其数学性, 不要只顾及表面活动等而忽略了本质。

(4) 重视与以往教材变化的地方, 多用心思及时改变我们的教学。同时, 对前几册本套教材的已学知识, 学生掌握的情况要做到心中有数。

2. 评价建议。

(1) 注重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在评价学习的过程时, 要关注学生的参与程度, 合作交流的意识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同时, 也要重视考查学生的数学思维过程。对数学思维过程的评价, 教师可以通过平时观察了解学生思维的合理性和灵活性, 考查学生是否能够清晰地用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

(2) 恰当评价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利用“推迟判断”的方法淡化评价的甄别功能, 给“学困生”二次答卷的机会, 让他们充分感受成功的喜悦。

(3) 重视评价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主要考查学生:能否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能否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能否与他人合作;能否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 并尝试解决;是否具有回顾与分析解决问题过程的意识等。

(4) 评价主体和方式要多样化。如:书面考试、口试、课堂观察、作业分析。

(5) 评价结果要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呈现, 以定性描述为主。

3.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 实践活动材料。如教学观察物体这一单元, 教师可以利用书后的方格纸组织学生参与从某个方位观察物体成像的设计。

(2)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在日常教学中,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最为广泛, 但是在应用过程中, 教师要选对时机。

(3) 课外活动小组。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做游戏, 体验设计图书序号、学生序号等, 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篇2:人教版全小学数学讲义

教材简析

学生在二年级时,主要通过具体操作、观察、猜测等活动和步感受了排列组合的思想的方法。本节课是搭配问题的延续和提升。教材选取学生熟悉的内容,继续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操作等活动,学习排列组合的内容,更加系统和全面,重在引导学生用更简洁、更抽象的方式把思考的过程和结果表达出来,培养学生有序、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这也是新课标提出的要求。

教学内容

初步感受简单事物的组合数

教科书第102页例2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观察分析,掌握寻找简单事件的组合数并用符号表示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养成有序、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2、让学生经历从众多表示组合的方法中,体验数学方法的多样化和最优化。

3、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有序、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难点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渗透不重复,不遗漏以及符号化思想。

教具准备

课件、图片、答题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她的名字叫小红,星期六是小红的生日,她打算和几个小伙伴到数学乐园里去玩。一大早,妈妈就给她准备了几件衣服,请看(课件出示几件衣服)这些衣服漂亮吗?(漂亮)有几件上装?几件下装?(2件上装,3件下装)。如果一件上装和一件下装搭配在一起是一种穿法的话,你觉得小红一共有几种穿法?(学生说)

【设计意图: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入手,以谈话的方式展开,这样既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自然地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这样的导课轻松自然,直奔主题。】

二、主动参与,探究新知

1、探究搭配的方法

师:小红的这五件衣服,到底有多少种不同的穿法呀?请大家两人为一小组,用学具卡片(两件上装、三件下装)摆一摆,看一看到底有几种不同的穿法?摆好后和同桌交流一下,你是怎样搭配的?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了解、指导)

2、汇报展示搭配方法

师把教具卡片贴在黑板上

师:请小组里的代表上讲台把自己的搭配方法介绍给大家,谁愿意?(请三四名学生代表到黑板上操作并口语表达自己的思路),预设:①先固定上装,再用2件上装分别与3件下装搭配,一共有6种搭配方法;②先固定下装,再用三件下装分别与2件上装搭配,一共有6种搭配方法。

师:刚才几个同学展示并表达了自己的搭配过程,结果都是6种不同的搭配方法,那你比较喜欢刚才哪位同学的描述?为什么?(生答)

小结:所以我们在搭配的时候,要按一定的顺序,才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板书:有序→不重复、不遗漏)其实呀,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已经再次走进了数学广角,学习数学广角里面的知识搭配(板书:数学广角→搭配)。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动手摆一摆,动嘴说一说,让学生具体形象地感知搭配的方法,初步培养学生“有序、全面”的思维习惯,并训练学生用语言表达数学思维的能力。】

3、寻找简捷的表达方式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用学具卡片摆出了五件衣服的6种搭配方法,如果我们现在没有这些學具,你们能通过什么方法找出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方法吗?(请同桌交流、讨论一下)

(学生汇报方法)

(学情预设:可以用文字表达,用符号代替,可以连线……)

师:请大家在答题卡上把你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录下来,再列式算一算,有几种搭配方法。

(生记录、计算,师巡视、了解、指导)

请三四名学生上台投影展示说明自己的记录方法

预设1:有序,用文字表达

灰短袖—花裙子 灰短袖—长裤 灰短袖—包裙

蓝长袖—花裙子 蓝长袖—长裤 蓝长袖—包裙

3×2=6种

预设2:有序,用符号表达

① ② A1 A2

B1 B2 B3

3×2=6种 3×2=6种

师:你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生答)

小结:同学们,我们在搭配事物的时候,要想做到不重复,不遗漏,一定要有顺序地进行搭配。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对比学生的作业,感受有序思考的好处,深化有序思考的意识。在描述记录的方法中,渗透“符号化”思想。】

三、巩固新知,实践应用

1、早餐的搭配

①操作并列算式

师:小红看到大家这么热心地帮她搭配衣服,她真高兴,她穿上了自己最喜欢的一套衣服,出发前,要填饱肚子呀!瞧,妈妈已经给小红准备好了早餐(课件出示早餐),这些早餐有什么特点?(上面两种是喝的,下面4种是吃的)合理的早餐应该是一种饮料配一种点心,饮料和点心只能各选一种,这些早餐,有多少种不同的吃法呢?请大家在答题卡上用你喜欢的方法进行搭配连线,并列出算式。

(学生在答题上记录,列算式,师巡视、了解、指导)

②展示作业

请两三个同学展示作业并介绍自己的方法。

师:如果再加上一杯果汁,一共有几种搭配?你能直接列算式吗?同桌说一说,指名答,3×4=12(种)

2、照相搭配

①课件出示图片,引出问题

师:同学们,为小红的早餐找出了8种不同的吃法,小红感谢大家,她匆匆地吃了早餐就出发了。和小伙伴汇合后,他们一路蹦蹦跳跳地很快便来到了数学乐园,还没进门,他们便碰见了多久不见的好朋友聪聪、明明。他们4人都想单独和聪聪、明明分别合拍一张照片,一共要拍多少张照片?

②现场表演、操作

老师请4名学生当小红和小伙伴,请2人当聪聪和明明上讲台,再请学生上台操作怎么照相。

③请学生列出算式,2×4=8(张)理解两种方法:一种是2个4张,一种是4个2张。

师:通过照相,我们又巩固了有序思考问题的方法。照完相,小红和小伙伴高兴地进入数学乐园玩去了。

【设计意图:目标达成练习,强化学生有序地思考问题,从而帮助学生掌握有序搭配的方法,进而抽象到直接列式计算。】

四、课堂小结

你在这节课中有什么收获?你学到了什么?(学生谈)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概括表达能力】

师进行全课总结。

五、布置作业

1、课本102页“做一做”第1题;

2、课本105页第6题。

教学反思:

篇3:人教版全小学数学讲义

一、我国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首先, 我国小学数学教师自身的专业知识掌握不足。据调查表明, 我国全国的角色培训中, 很多老师都没有接触过或者进行过教学内容优化训练。其次, 一些老师对使用的教材也存在认识和理解偏差、不到位的现象。这种对教材的不透彻理解直接导致教学过程中教学环节的认识不清, 对教材的重点难点部分无法真正掌握等。第三, 教师在教学时常常针对解题方法直接予以点出, 而忽略了学生自己探索和研究的过程, 有些老师片面地认为学生对这些内容无法自己研究透彻而直接将方法灌输给学生, 这种传统教学方式会使学生丧失研究兴趣, 无法真正达到教育的目的。

二、以案例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学进行分析研究

1. 小学数学教学应不断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 学生应熟练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以人教版数学第四册关于除法的部分为例:除法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小学生可以真正做到随心所欲地使用除法, 同时使学生明白除法的使用条件, 教学中要将除法题表现的意图、条件和含义进行正确合理的概括。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使用了大量的情境图片, 这些图片能使小学生更加快速地明确除法含义。例如,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的第29页例题3使用了一幅情境图, 图片描绘的是15个小孩子, 5个小孩在一起, 分为3组, 这道题在题目中已经明确了15个人做游戏。此时, 数学老师就应该带领学生充分理解情境图, 明确图片所要描述的真正含义, 最后提出问题, 每5个人作为1组, 一共能分成几组?此时学生就能自然而然地回答出3组, 这说明学生已经把情境图描绘的含义真正理解透彻了。接着, 教师还可以继续发问, 内容是如果将小孩分为3组的, 每组有几个人呢?学生同样能迅速回答, 最后教师将题目进行概括, 这样不仅使得学生学习到数学的除法内容, 同时, 学生还能开始对除法进行实际应用。

2. 小学数学教学应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提高知识的理解能力

以人教版数学第六册第二单元为例:第二单元在专业知识的编排上遵循着由简入繁、由低到高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预先设计一个自主学习环境, 可以在教室内摆小火柴棍、粉笔、橡皮等小件, 让学生应用这些小物品进行思考, 发挥想象, 从而加深学生对知识本质的理解和掌握。例题, 求15除以5, 实际上就是将15平均分成5份, 然后求每份是多少, 将整十、整百、整千的除法转换成更加容易的二年级除法内容, 同时小学生可以准备15个小棒或粉笔自己动手排放, 从而得到最终答案, 这种方法不仅能够活跃课堂现场气氛, 同时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在亲自的操作实践中将所学知识予以运用, 从而帮助学生将简单除法应用到大数除法中去。

3. 小学数学教学应不断激励和提高学生自主研究能力

以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第七册为例:第七册教材不仅为小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学习空间, 同时还为小学生学习数学增加了广阔的研究空间。例如, 当教师教授三位数与两位数相乘的内容时, 教师应将其与两位数与两位数相乘内容相结合, 鼓励学生自己研究, 根据两位数与两位数相乘内容, 将相似的方法一样描绘而成。然后教师再根据描绘的内容予以讲解, 这种方式能帮助学生增强自主探索的能力和积极性。通过这种自主性思维有的同学能够成功得到答案, 无法得到正确答案的, 教师也应及时进行改正, 从而帮助学生提升自主研究的能力。

综上所述, 随着我国小学教学的不断改革和创新, 小学数学教学方法也不断地创新, 本文通过案例将人教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问题和教学方法进行分析, 通过对教学方式的创新, 使学生能够增强概括、自主性活动以及自主探索等能力, 从而使小学生将学习到的数学知识熟练应用解决实际问题, 对小学数学教学效率的提高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改革的不断深入, 小学数学教学从教材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 教师通过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 不断提高小学生数学教学效率, 从而满足日益发展的小学教育事业需求。然而, 目前我国小学数学教学中仍存在很多问题, 因此, 本文针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学进行案例分析, 旨在为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 解决小学教学存在的问题给出参考建议。

关键词:案例,人教版,小学数学,教学

参考文献

[1]干利伟.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有效教学的探索——以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打电话”教学为例[J].小学教学参考:数学版, 2012 (8) .

[2]郭岚.在生活中提炼, 在探究中发展——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重叠问题”案例与反思[J].小学教学参考:数学版, 2012 (2) .

[3]王学兵.例谈人教版小学数学教学[J].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 2011 (10) .

篇4:人教版全小学数学讲义

关键词:小学;人教版;数学

一、数学文化的价值与影响

要想充分了解数学文化,就必须知道数学文化的价值体现在哪里,关于数学的文化的定义有很多,总结归纳起来可以发现它的价值体现在:(1)帮助学生认识世界,了解事物的本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探索发现的精神,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处理生活中遇到的问题;(2)数学文化在理智的基础上本着人文精神,有助于学生提高文化修养和思想品德。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数学的工具性在教学过程中逐渐被弱化。数学对于社会各个领域影响至关重要,它的文化功能对提升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和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具有重要的意义。另外,数学对于培养学生的分析推断力和决策能力有重要影响,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帮助学生形成独立的人格。

二、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数学文化的体现

人教版数学教材中讲述了《九章算术》的故事,学生可以通过这个故事了解到我国古代数学文化,并在教师的引导下,将我国古代的数学与古希腊数学形成鲜明的对比。《九章算术》在人教版教材中多次出现,充分说明了它的重要性。作为教师应该让学生了解《九章算术》的内容,例如,“可半者半之,不可半者……”这句话在教材中被表达为约分术,教材上详细地介绍了约分的解答方法与步骤。“正算赤,负算黑。”这句话在数学教材中表达为,红色算作正数,黑色算作负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讲授经典著作还能够激起学生的爱国思想。

小学数学教材中提到了《周髀算经》等经典的著作,还有我国古代著名的数学家刘徽、祖冲之等人,在学术方面记载了“圆周率、勾股定理、算术圭田术等,这样记述使得数学教材形象生动,充满乐趣,教师可以利用数学文化灵活地作用于教学。

综上所述,本文阐述了数学文化的价值与影响,分析了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数学文化的体现,为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曹鹏.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蕴含的数学文化[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3(10).

篇5:人教版全小学数学讲义

一、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存在的问题

(一) 长方体与正方体问题

在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 对长方体与正方体的异同进行了探讨。 教材指出, 长方体与正方体的不同之处在于正方体的6个面都有着相等的面积, 且都为正方形, 其12条棱长均相等;而长方体的6各面均为长方形, 其中两对面可以为正方形, 其对面均有着相等的面积, 并且每组平行的4条棱长均有相等的长度。 教材中对长方体与正方体不同之处的解释存在模糊性, 而且很多地方并不是长方体与正方体的不同之处。 例如教材指出长方体对面均有相等的面积, 当我们将这条性质引入正方体中时, 可以发现其也成立, 所以这条性质并不能作为长方体与正方体的不同点。 在教材中, 长方体的概念也比较模糊, 不能较好地反映出长方体的实际特征, 这样就很容易对学生造成误导, 影响学生准确地了解数学概念。

(二) 正方体与长度单位问题

在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 将1cm3正方体作为统一的长度单位, 并针对这一概念要求小学生做一些相应的活动。 教材要求小学生对书本边长进行测量时, 主要用正方体、三角形等物体进行操作, 并让小学生用正方体测量玉米、小刀等物品的长度。 在这些活动下, 通过教师的指导, 学生所得出的结果大都为书边长度为14个正方体的长度, 或者为5个三角形的长度等, 由此可知, 教材编者不仅将正方体作为长度单位, 而且将三角形、硬币等作为长度单位。 在这种思维观念的引导下, 一些教师由于自身综合素质不高, 完全按照教材内容进行教学, 导致学生不能较好理解长度单位的定义, 最终对其有效学习数学相关知识造成了较大影响。 在正确观念下, 正方体、三角形等物品不能作为长度单位, 如果将其作为长度单位, 那么测量的结果就会存在模糊性、不准确性, 对学生提高自身数学知识水平造成较大影响。

(三) 小数与名数问题

在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 有些例题涉及了小数与名数的转化, 并对相关概念进行了解释。 例如, 有些题目为将数据转化为以米为单位的数, 其中数据为50cm、60cm等, 教材指出, 50cm=0.5m, 60cm=0.6m, 其中0.5m指的是以米为单位的数, 并将其称作小数。 在实际生活中, 小数与名数有着极大差异, 名数由计量单位与量数结合而成, 例如0.5m、0.6m等, 其与小数并不能互相转化, 所以上述题目不能成立。在教学过程中, 学生所接受的数学知识都存在较大问题, 对学生正常进行数学学习造成极大影响。

二、完善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的方法

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存在较大问题, 不仅在某些知识结构中存在模糊性, 而且有些数学概念及定义存在错误性。 一些教师的综合素质都不够高, 完全按照教材内容对相关知识进行讲解, 不仅会误导学生, 而且阻碍了学生正常的数学学习。 教育部门必须对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分析, 采取有效措施完善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 对相关数学定义和概念进行明确。 在修改教材过程中, 相关人员必须制定统一标准, 并对知识结构进行完善, 适当削减一些重复内容, 对每个知识点进行反复斟酌, 确保其具有准确性和有效性。 相关部门还需对教师进行培训, 完善学科体系, 从而促进学生数学知识水平的提升。

三、结语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 数学教材有着重要作用, 其不仅能为教师课堂教学提供依据, 而且能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数学学习。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还存在许多问题, 对教师的教学及学生的学习造成了较大影响, 因此教育部门必须完善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 解决相关问题, 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 从而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贾启英.探究人教版小学数学新教材中若干问题的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3 (3) :12.

篇6:探究小学人教版数学教学探讨

【关键词】小学;人教版;数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5

人教版小学数学是以传统教学为核心基础与实际相结合,对课程进行完善后的新版课程教学,其教学目的是为了更改以往的教学传统,教师将精力专注于学生基础知识的的受用,同时,忽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养成。人教版小学数学的理念是教师在传授书本中课程的同时,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在良好的习惯下主动安排自我学习过程。在新课改的影响下,各大院校都尝试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上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教学主导,与教师的辅助教学相辅相成,在逐渐的改变中获取经验,从而使新教学的理念满足当今各大院校的教学需求。

一、人教版小学数学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新课改下的人教版小学数学课程的开展,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和良好习惯的养成都具有深远意义。在小学教育中,学生由于年纪普遍较小,心智不够成熟无法准确的辨清事物,所以,从小学阶段针对学生灵活思维的培养是人教版小学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教版小学数学在教程上讲求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在理论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的教学流程,这样在学生未来的生活和学习上都有益于身心更好的发展同时也充分的吸收课程中教师传授的基础知识。举以实例进行说明:人教版小学数学案例《角的初步认识》

教师首先以生活中角的存在为主题将学生带入思考中,其次,与学生一起研究角的相关知识,并且以小组为单位对角的相关资料进行收集,加以整理,最后每组以代表形式对角的认知进行交流,仔细分析这样的教学模式,是将团体合作精神与教学主题巧妙相融合,即使整堂课下来都把空间留给学生进行交流也不会影响到学生对本课的知识吸收,在下课前教师只需要将讨论的结果进行正确的归纳总结,整堂的教学过程虽然簡单,但是,却有效的提升了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自主性,并且对课堂固有知识的学习印象深刻,教师完全可以打破教学传统观念,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在更大的空间待领学生将知识进行无限延伸。

二、人教版小学数学课程优势

1.培养学生主观学习意识,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对于刚刚步入校园的小学生来说,无论是学校的生活还是学习在他们的眼中都充满新鲜感。针对小学数学课程的开展,教师首先应从小学生的思维组建着手,同时鼓励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以新颖的教学模式面对学生,将学生的注意力都主动集中在数学课堂上,[1]保持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以便日后开展更深入的教学工作打好坚实的基础。对于新入学的小学生来说,学习课程是乏味的,并且数学这门学科本身缺乏趣味性,在人教版小学数学教程中就弥补了这一缺陷,以颇具趣味的细节穿插在教学的过程中,使学生对数学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小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会被某学科的教师教学风格所吸引,所以,对此学科的学习较为主动,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尊重学生的想法,[2]处事公平,对学生的学习要有足够的耐心去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教师贴近学生的内心,随时掌握学生的心理状态,确保教学工作更好的持续开展。为了更有效的使学生拥有良好的学习环境,在课堂教学上教师应把相关趣味图片与固有知识巧妙的相融合,为数学的课堂学习增加丰富的色彩,从心理上给学生以轻松的感受,使学生在愉快的心情下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教程进行时,一味的进行枯燥的计算会使学生从内心对数学的学习产生厌恶感,设置和数学相关的小游戏,出示具有趣味的数学小卡片,为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增添乐趣的同时,也可以更有效的激发学生的潜在能力。

2.将课堂的主导权留给学生,开拓学生的发展空间

在以往的数学课堂上,部分学生的学习方法都是先计算后思考,这样的学习方法导致学生无法从学习中提取养分,而且,阻碍了学生对知识的延伸能力。教师在安排小学数学教学流程时,尽可能将课堂的最大空间留给学生思考,以便更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内在潜力,[3]面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应持鼓励态度,对于学生思考的答案教师给予自信,促进学生大胆思考,大胆创造的精神,这样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课堂学习的收获扩大化,并且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结束语:

综上所述,人教版小学数学是新课改影响下的典范,创新后的课程理念承载着灵活教学的巨大优势,利用革新后的教学理念进行教学,不仅将课程深入化,而且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在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的同时,原有教学模式也逐步被新颖教学模式所取代,人教版小学数学教程在实施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学习的主观思想留给学生,为学生创造出更多思考的空间,以多样化的教学模式进行知识的传授,使每个学生在真正理解课程意义的同时,培养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开辟一条崭新的道路。

参考文献:

[1]陈亦勇.人教版小学数学实验教材的研究与教学实践[J].新课程学习(下),2012,10:196-197.

[2]吴庆珠.小学人教版数学教学探讨[J].新课程学习(上),2013,03:1.

篇7:人教版全小学数学讲义

一、练习题的特点

1. 鲜明的教育功能

在小学数学教材中, 练习题不仅有独特的编排体系, 更有鲜明的教育功能。例如, 有些练习题与例题的知识点相对应, 使学生既巩固 (或拓展) 新旧知识, 又综合运用新旧知识。又如, 有些练习题考查新知识、训练新方法, 教师在使用这类练习题前应深入分析其包含的知识点和编写的意图等, 以发挥练习题应有的教育功能。例如, “观察物体”这一内容的例2和“做一做”。例2主要通过观察两个简单立体图形的组合, 使学生学会辨认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两个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而“做一做”主要通过从正面观察两个物体得到的一组图形, 让学生判断是观察哪两个物体的组合得到的。可见, 它们各自包含的知识点既相关, 又不同。在教学例2和“做一做”时, 教师可将练习八中的第2题作为基础, 以引导学生先想想这两个立体图形是什么, 并根据这两个平面图形的位置进行猜测, 然后验证。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认真研读教材, 深入分析例2和“做一做”中所包含的不同知识点, 最终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2. 包含多个知识点

出现在每小节或每单元结束前的练习题具有较强的综合性, 往往包含多个知识点, 因此, 教师更要对其进行到位的分析。例如, 在“统计”这一单元中的“练习二十二”里出现了这样一道题:小汽车一共有12辆, 面包车有8辆, 大客车比小汽车少8辆。哪种车最多?哪种车最少?面包车和大客车一共有多少辆?这是一道综合题, 包含的知识点有三个:一是解决“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问题, 二是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问题, 三是收集和整理数据。在分析题目时, 教师要关注题目包含的多个知识点, 以引导大多数学生完成练习, 并对个别有需要的学生给予辅导和帮助。

二、练习题的不足

在小学数学教材中, 练习题的不足有五个:一是有时缺乏与例题相对应的练习题, 二是有些例题比较简单, 而练习题却较有难度, 三是有些练习题中出现与例题并列的新知识点, 四是练习题的题量不足, 五是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对习题的分析比较简单, 未能给教师的教学提供足够的帮助。因此, 教师要分析练习题的不足, 预见学生解题时出现的困难或干扰, 并对练习题进行弥补和改编。例如, 在“解决问题”这一内容中的“练习一”和“练习二”中分别出现的两道有关2002年世界杯预选赛亚洲区十强赛B组的题目。这两道题旨在使学生根据实际情况, 选择相关信息, 以有效解决相关问题。但是, 这两道题对小学二年级学生而言, 不认识的字、不知道的国家较多, 而且不明确总分的意义, 从而给解题带来困难。另外, 2002年世界杯预选赛亚洲区十强赛的时代背景对今天的学生而言有些遥远。因此, 只有把握两道题的意图, 找到不足, 并进行相应修改, 才能获得崭新的练习题, 最终实现练习的目的。

三、练习题的编排

小学数学教材中的练习题一般以“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原则编排, 以利于学生逐步提高。但也存在这种情况:排在后面的题目的难度低于排在前面的题目的难度。如果生硬地按照教材中练习题出现的顺序做一题讲一题, 那么就是对练习题使用的不恰当。

例如, 在“8的乘法口诀”这一内容之后, 教材没有安排“做一做”, 而是安排了“练习十八” (共有15道练习题) 。不少教师在引导学生“编”“记”8的乘法口诀后, 会选用“练习十八”中的前4题作为新授课的练习, 而且基本上按照练习题出现的顺序进行练习。结果, 学生在做第1题时, 往往容易出错。通过分析, 我们发现:“练习十八”中的第1题是8乘几的口算, 要求迅速说出得数;第3题是8乘几或几乘8的口算, 未要求迅速说出得数。据此, 从基础练习的角度看, 学生更适合先做第3题。

四、练习题的开发

当教师感到练习题题量较少时, 可以练习题为原型, 通过变式、拓展和延伸等方式, 充分挖掘练习题的潜在价值, 以使其增值。例如, “几分之一”这一内容后的“做一做”。由于题目没有文字方面的要求, 所以教师可给题目补充文字要求:“先用分数表示图中的涂色部分, 再说说用分数表示的理由。”这样, 学生就能进一步认识“几分之一”的含义。总之, 练习题的开发在于教师对练习题的分析和研究。

五、练习题的使用

练习题的用途广泛, 既可用于日常的课堂教学, 又可用于专门的练习课或复习课中, 还可作为课下练习 (例如, 成为学生的作业) 。为了充分发挥练习题的作用, 就要在使用练习题时进行通盘的考虑。例如:与例题具有相似性的练习题适合在新授课中使用, 而综合性较强、灵活性较大的练习题适合在专门的练习课或复习课中使用。此外, 为了更好地使用练习题, 还应合理设计练习题的形式。例如:在“8的乘法口诀”这一内容之后的“练习十八”。它一共有15道题, 其中属于计算的练习题有6道, 教师可为这6道练习题设计灵活的形式, 具体包括三点:一是例题后对应的练习题可让学生进行独立的尝试练习 (选用第3题) ;二是开火车、摘苹果和找朋友等内容可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宜在练习课或复习课中使用 (选用第1、7和8题) ;三是为了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 教师可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一些练习题 (选用第6、11题) 。

篇8:例谈人教版小学数学教学

关键词:知识系统;美感;教学

一、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教会学生概括概念,运用数学思维去解决更多的问题

人教版小学数学的教科书中会涉及很多的概念,很多学生会将概念像语文知识一样对一些数学概念进行背诵类的记忆。这时,教师在带领学生认识一些概念的时候,要尽量教会学生这些概念的来龙去脉,只有这样,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上记忆才可以将概念记得更牢。有一些学生,即使是理解了数学概念,但是在用的时候,依然是不知所措,这时,教师就应该很好地带领学生对概念进行分析,对概念进行一些例子的讲解,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对概念的本质和概念的用法了解得更加透彻,也只有这样,学生才可以把数学学“活”。例如,在我们人教版的数学教材中,我们有涉及对“除法”的学习。首先,教师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可以将一些实物,例如一些棍子或者是粉笔,摆成类似于除法的形状,接着再向学生介绍除法的作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加法、减法、乘法一起做一个对比,进而在对比中慢慢和学生一起讨论。还可以问学生这样的问题,妈妈给了18个苹果,你和哥哥、姐姐一块分,大家拿到的苹果数目要一样,请问每一个人可以拿到多少个苹果?”通过这种简单的问题的设置,便会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热情,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在了解完概念之后,对于除法的用法也有一个更加详细的了解,只有这样的课堂教学方可以让学生对数学概念进行高度了解,再对概念有所应用,这样才可以使自己在课后用数学的思维去解决更多的数学问题。

二、提高学生的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对各个知识系统有更深的了解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无非就是要教给学生一些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促使学生去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我们人教版的教材中,我们把第六册的第二单元作为一个主要的例子向大家讲解一下怎样才可以调动学生,提高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一单元中的内容设置主要就是让学生更加灵活地运用算法,使学生对算法有一个更加深刻的了解。在小学的数学教学中,我们教师先可以让学生自己对一些问题进行探索,让学生先自己进行思考,只有这样,教师讲解起来的效率才会更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摆出各种各样的模型,例如,有粉笔,有棍子,这样就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热情。也让学生在摆棍子模型的过程中加深对一些数学知识概念的理解。比如,在算平均分的时候,往往都是要用到除法,这样用模型摆出来,就很轻松地将一些复杂的数目瞬间就可以转化成低年级所学过的一些简单的知识点。这样一来,学生便可以进一步体会到了利用数学解决生活问题的好处,这样便可以大大增加数学在孩子们心中的地位。无疑,这对于孩子们以后的数学学习都是大有裨益的。

三、放手让学生对问题进行探索,让学生真正体会数学所带来的美感

小学人教版的数学教材不仅给学生详细介绍了一些知识点,同时,其也为他们提供了一些自主探究的模块,给予学生极大的自主挑战空间。这时,教师就要好好地利用这样一些板块,让学生对一些问题进行自主探究。

例如,在讲解到三位数与两位数相乘的时候,教师就要善于引导学生首先回顾一下两位数与两位数的相乘规律,再在两位数相乘规律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三位数的相乘规律,这时,相信有不少同学应该可以推算出一些规律。但是,教室中可能还会有一小部分同学没有反应过来,这时,教师就可以让已经推算出来的同学给一些没有推算出来的同学进行详细的讲解,这样既可以让不懂的同学明白,又可以让明白的同学更加明白,过后,教师再一起在课堂上对问题进行统一的讲解,这样学生理解起来就会更加容易,对于课堂效率的提高是有很大的作用的。同时,这样的教学模式也可以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去探索一些关于数学的问题,让学生对数学有更加多的钻研和热情,这样的教学方式便可以使学生深深感受到学习数学所带来的无限乐趣。

四、优化课堂作业,减少课后作业

随着升学压力的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家长都将压力给了学校和教师,同时,一步步压下来,最后的学习压力担子都落在了孩子们的身上。无疑,很多教师,尤其是数学教师,都会采用一种题海战术的模式对孩子们进行教学。这种题海战术毋庸置疑对于某些孩子来说是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对于很多学生来说,这样的方式不仅花的时间要长,有可能效果还不明显,这样的话,渐渐地学生就会在这一种题海战术中慢慢失去对数学的学习热情。因此,在小学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善于优化课堂作业,减少课后

作业。

以上是我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经验总结,我相信,通过广大教师们的共同努力,一定会让孩子们在小学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学到更多的数学知识,喜欢上数学。

参考文献:

[1]赵春梅.小学数学计算教学初探[J],2010(39).

[2]王晴霞.巧用主题图打开数学之窗[J],2008(4).

[3]韩庆.浅谈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J],2010(24).

上一篇:快捷酒店经营计划书下一篇:如何改写拟人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