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政从业人员随迁子女如何享受学前教育

2024-05-24

家政从业人员随迁子女如何享受学前教育(精选3篇)

篇1:家政从业人员随迁子女如何享受学前教育

家政从业人员随迁子女如何享受学前教育

宋姗老师:

两年前,我从安徽老家来上海打工,一直从事着家政工作。现在女儿快要上幼儿园了,听朋友说,如果我办理了灵活就业证明,女儿就可以根据相关政策在上海享受学前教育服务,就读上海的幼儿园,这是真的吗?确实有这样政策吗?

如果是这样,那么请问家政从业人员怎么办理灵活就业证明呢?具体有什么条件要求?办理灵活就业证明需要哪些材料?另外,办理灵活就业证明需要交费吗?费用大概是多少呢?

安徽 王女士

王女士,你好!

2013年,上海市就启动了灵活就业登记试点,对父母出具灵活就业证明且具有1年以上临时居住证的,其随迁子女也可以在本市就读义务教育。为家政从业人员办理灵活就业证明,这个是政府行为,全市家政从业人员灵活就业证明办理窗口,都不会收取任何费用。

那么,家政人员如何办理灵活就业证明呢?

首先,家政从业人员办理灵活就业证明,需要满足以下条件:持有效期内上海市临时居住证、年龄在16周岁以上(含16周岁)、持有效健康证明、在本市从事家政服务的从业人员。

其次,家政从业人员办理灵活就业证明,需要携带以下材料:本人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本人有效的上海市临时居住证原件及复印件、本人近期免冠2寸彩色照片1张、本人有效的健康证原件及复印件、由所服务的家政企业申办并且加盖公章的“来沪从业人员灵活就业证明申办登记表”、由相关政府部门认可的家政从业资格证书的原件及复印件。

最后,家政从业人员办理灵活就业证明的具体流程如下:先提出申请,来沪家政从业人员向所在的家政企业或机构(限备案企业或机构)提出申办申请;然后提交申请,由备案家政企业或机构代来沪家政从业人员向上海市家政网络服务中心系统提交申办申请;随后就可以去窗口办理,申办人员本人携带所要求材料,至办理窗口办理,若材料齐全符合申办条件,办理窗口当场就会出具《证明》。凭着《证明》,就可以到社区事务服务中心办理来沪从业人员灵活就业登记,换取就业证了。

来沪从业人员每次办理灵活就业证明的有效期为1年,到期续办的话,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资料没有变更,由家政服务企业在就业管理系统中申请续办,网络中心予以通过后,从业人员本人就可以到任何一个办理窗口直接取证。另一种情况是资料有变更,若是这样,就需要按照首次申办流程来重新办理灵活就业证明了。

那么,随迁子女在上海如何享受学前教育服务呢?

近年来,上海积极建设和完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鉴于当前上海正面临入学高峰,全市各区县政府将根据辖区内学前教育资源配置的情况安排符合条件的适龄随迁幼儿入园。当前的具体操作方法是,如果该地区公办幼儿园在保障本市户籍适龄子女入园需求后,仍然有学额的,随迁子女可以申请就读公办幼儿园。

如果随迁子女申请就读公办园的人数多于公办园学额数的,那么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就会根据本市人口管理的相关制度制定先后顺序标准,通常情况下,会按照随迁幼儿家长的房产证、居住证、缴纳社会保险证明等材料设定优先顺序,来招收随迁幼儿入园。

如果公办幼儿园的学额不够,没有被公办幼儿园录取的适龄幼儿可以到民办幼儿园(含民办三级幼儿园)、或者经街镇备案的学前儿童看护点接受学前教育或者看护服务。若是在办理过程中,您还有其他的疑问,也可以拨打家政热线962512,进行详细的咨询。

宋姗

篇2:家政从业人员随迁子女如何享受学前教育

目前在津接受义务教育的随迁子女共有14.77万人, 占全市义务教育在校生总数的18.98%。为保障他们在津平等接受义务教育, 天津市制定政策, 让所有随迁子女都能进入公办中小学就读, 并在免收学杂费、免费提供教科书、评优奖励、入队入团、考试竞赛、毕业颁证等方面与天津市学生一视同仁。在2012年的初中招生工作中, 天津市教委又进一步明确随迁子女与本地学生享有同等的待遇, 要求全市各学校不得将随迁子女单独编班, 要平等对待随迁子女, 关注他们的生活和个体差异, 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在充分保障随迁子女在津接受义务教育的基础上, 天津市在全国较早开放了中等职业教育, 实现了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后在流入地继续接受高级中等教育, 使一大批随迁子女享有了与天津市学生一样的接受职业技术教育的权利。近年来, 每年都有百余名随迁子女进入天津市中等职业学校学习。

篇3:家政从业人员随迁子女如何享受学前教育

【摘要】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是城市化发展进程中产生的特殊群体,其教育问题受到关注日益增多,而就学条件准入则成为教育的热点和焦点问题。国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保障随迁子女的入学政策,以保证随迁子女有学上、上好学。本文试图以郑州市市区为剖析点,通过对全国大中城市就学条件准入路径选择的对比,以及郑州随迁子女政策的变迁和可能的变化,同时就做好随迁子女就学需要明晰的关键点,以民生、公平、全接受为价值取向,确保每随迁子女做到应入尽入。

【关键词】义务教育 随迁子女 就学路径选择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6-0234-02

为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积极组织就学条件准入的专题研讨会、座谈会,广泛征求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学生家长等对随迁子女就学条件准入的反映和看法,并从互联网上了解观察部分大中城市就学准入条件,在综合考虑郑州经济发展水平、生源分布状况和义务教育最大承载能力的基础上,试图以郑州市市区为解剖点,提出解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学条件准入路径新选择,努力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和支撑。

一、研究分析郑州市市区就学条件准入政策缘由

每年秋季入学时,随迁子女入学难问题不时见于报端,其直观的原因为大量随迁子女的涌入,公立学校学位短缺,同时责难之声不绝于耳,而实际上政府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1.政府积极保证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多年来,郑州市为保障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合法权益,做了大量的工作。在2000年、2003年、2004年、2005年先后出台了《郑州市流动儿童少年就学暂行办法》《郑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义务教育工作的通知》、《郑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教育局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做好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义务教育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郑州市教育局关于继续做好2005年全市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义务教育工作的通知》;2007年郑州市把保障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列为政府“十件实事”之一。郑州市努力为随迁子女就读创造良好环境和有利条件,维护其合法权益,保证其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2.随迁子女就读“两为主”得到落实。随着郑州市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中心城区进城务工人员急剧增加,随迁子女在郑接受义务教育的人数也随之递增,大班额现象显得更加突出,教育资源短缺更为严重。尽管如此之困难,政府通过扩建挖潜、一校多区、强校托管、联合办学四种模式,实施优质资源倍增项目,增加优质招生学位,以保证了90%的随迁子女能在公办学校就读。以郑州市内金水、中原、二七、管城四区小学升初中就近分配为例,2004年人数为20837人,其中随迁子女3032人,占比为14.5%;而到了2014年人数为35944人,其中随迁子女14205人,占比为39.5%;十一年间市内四区就近分配的总人数仅增加了15107人,而随迁子女却增加了11173人,随迁子女占增加总数的七成以上。

3.快速增长的随迁子女入学需求与教育资源短缺的矛盾空前突出。首先是源源不断的随迁子女进入城区,城区学校接纳随迁子女就学的压力有增无减,旺盛的就学需求已远远超过城区义务教育学校的最大承载能力;其次是随迁子女就学人数急剧增加,使市区学校大班额现象明显,特别是小学超66人的超大班额的现象明显,严重影响了郑州推进实施小班化教育工作;再次随迁子女入学的旺盛需求给引导、规范招收民工子女的民办学校等带来了新的课题,也给整治非法办学增加了困难。

基于以上思考,我们深感通过课题研究为郑州市制定义务教育阶段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郑就学准入条件提供支撑和建议,把解决随迁子女就学作为推进教育公平的实事加以研究,以民生、公平、全接受为价值取向,确保真正地随迁子女不仅有学上,而且能够上好学。

二、部分大中城市随迁子女就学条件准入的路径选择

为解决随迁子女的义务教育问题,国家明确提出“以流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作为基本策略和途径。保证随迁子女平等享受公办学校资源,但流入地政府作为具体政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不得不在城市资源承载力与贯彻国家政策精神之间寻找均衡点,从搜集到的随迁子女的义务教育队段就学政策文本看, 就学条件准入大致分为三类: 即“积分制模式”、“优惠政策模式”和“材料准入模式”。

“积分制模式”是按照一定标准计算积分,以此决定随迁子女是否有资格在城市公办学校就读;“优惠政策模式”是指只有享受当地优惠政策人员的子女才具有入读公办学校的资格,如部分地区规定企业高层人员、海外归国留学人员、高职或高学历人员等属于本地优惠政策人员的子女才能进入本地公办学校就读,以珠三角东莞等城市表现较为突出。“材料准入模式”,即根据申请人提供的证明材料的完备程度决定随迁子女是否有资格在当地公办学校就读。从材料类型上看,主要包括居住证、户口薄、身份证、劳动合同、社保证明、计划生育证明等多种材料,不同地区所要求的入学材料涉及到其中的几种,只要提供完整的证明材料,流入地公办学校就接收随迁子女入学。从实际执行情况看:珠三角地区就学准入条件明显高于其他地区,省会城市和直辖市就学准入条件高于县级城市[1]。

三、郑州就学条件准入变迁和可能的变化

1.郑州市2000年—2004年的就学政策。2000年,《郑州市流动儿童少年就学暂行办法》规定:凡年龄在7至15周岁,随父母在郑州市居住半年以上、有学习能力的儿童少年,其父母在郑州市有固定居所、职业和收入的,均可在郑州市的公办、民办学校申请就学。

2.郑州市2004年—目前的就学政策。2004年,《郑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教育局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做好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义务教育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规定: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入学,需持父母身份证、居住地派出所出具的居住证明、《外来人员就业证》和父母一方与用人单位签订并在劳动保障部门备案的劳动合同或工商行政部门颁发的营业执照,以及户口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或县(市)以上教育行政部门出具的准予在郑就读证明,经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审查同意,按照相对就近入学的原则,安排到指定学校就读。即每年义务教育学校招生期间,进城务工人员持“五证”(户籍所在地户口本、父母身份证,流入地居住证、劳动合同或营业执照,流出地县教育部门或乡级政府同意借读的证明)到所在的辖区报名,教育部门按照“免试、相对就近入学”的原则安排到相关学校就读。endprint

3.郑州市就学政策可能的变化。郑州市的情况在很多大城市都很有代表性,突出表现在大班额现象日益严重,已超过郑州市区教育的最大承载能力。郑州要结合《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抓住国家把郑州市确定为“特大城市”的契机,针对基础教育资源供需矛盾突出的问题,研究出台与户籍制度改革相匹配、与教育最大承载能力相匹配的随迁子女就学准入办法。依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中对特大城市落户政策(需要合法稳定就业、合法稳定住所、参加城镇社会保险年限以及连续居住年限等)的要求,可以采取材料准入制度的方式规范随迁子女入学,设置两年过渡期:在原有的户口本、父母身份证、居住证、劳动合同或营业执照、借读证明的基础上,增加年限要求,去除借读证明。同时建议,政府在出台的办法中要明确公安、工商、社保、房屋租赁、教育等部门的职责分工。

四、解决随迁子女就学需要建立有效的机制

一是在资金投入上,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在教育资金投入上要坚持两条路腿走路:一方面,要继续坚持并加大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激励,特别是学生的学籍系统基本已经实现全国联网情况下,相应的生均公用经费也应随之“联网”,做到“钱随人走”,以更有效率地利用资源。另一方面,要通过政府购买学位的方式,对符合条件、吸纳流动人口随迁子女的民办学校予以补贴及相关政策优惠。这样既有利于防止公办学校扩张可能带来的资源浪费,也有利于规范民办学校以实现其在政府部门监管下的健康发展。目前郑州市有义务教育阶段民办学校共有139所,在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资源的需求和遏止择校热上发挥了积极地作用。

二是在过程管理上,建立有效的管控机制。坚持以流入地县(市、区)政府安排为主、充分发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接收主渠道的作用,以及相对就近入学的原则,在严格控制班额,确保教学质量的前提下,充分挖掘潜力,尽可能多地接收进城务工农民随迁子女就学。同时教育部门指导和督促公办学校接受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财政部门安排落实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经费。

三是在协作共商上,要建立有效的衔接机制。流出地政府及时对本地(原籍)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建立登记备案制度,为实现管理衔接工作打好基础。流入地政府要积极主动和流出地政府沟通,要改变务工人员在办理入学手续两地跑的现象,充分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建立教育数据库,使用电子工具,实现网上办公,减轻务工人员的负担,实现高效、便捷、惠民、优质的服务。

参考文献:

[1]汪传艳.农民工随迁子女“入学门槛”的差异研究———以长三角与珠三角地区为例[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1.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全国人大. 1995.9.1.

上一篇:《中共党史读本》读后感下一篇:关于劝学理想励志的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