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政服务业人员社会保险论文

2022-04-28

江苏省政府办公厅近日出台《关于促进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稱《实施意见》),《实施意见》提出将加强扶持培育,促进员工制家政企业发展和家政进社区。也就是说,今后和其他用人单位一样,将有更多家政服务员可以和单位签合同交保险、拥有年休假等相关权益保障。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家政服务业人员社会保险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家政服务业人员社会保险论文 篇1:

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 扩大供给 稳步推进

提 要:促进家政服务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主要思路和措施:加强行业诚信和标准建设;增加家政服务的数量供给和质量供给;加强家政、家庭劳动教育,提高家政服务行业的社会认同度;完善多层次家政服务人才培养体系,提升家政服务质量;促进家政服务业与养老、托育、物业、快递等服务业融合发展。

家政服务业作为新兴的生活性服务业,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就业、扩大内需等方面发挥着特殊而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家政服务业发展,相关部委先后出台了《家政服务提质扩容行动方案(2017 年)》《关于促进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的意见》(2019年)《深化促进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领跑者”行动三年实施方案(2021-2023 年)》等文件,要求各地通过教育培训、信用建设、发展员工制家政企业等措施,促进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推动家政服务业规范化、标准化、专业化、职业化、规模化和品牌化发展。

家政服务业如何高质量发展?笔者认为,要以扩大有效供给为着力点,综合权衡社会需求、市场供给水平、家庭承受能力等多种因素,处理好产业发展与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就业的关系,切实维护家政服务机构、家政服务人员和家政服务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一、家政服务业的非正规就业与非标准劳动关系特点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促进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的意见》指出,家政服务业是指以家庭为服务对象,由专业人员进入家庭成員住所提供或以固定场所集中提供对孕产妇、婴幼儿、老人、病人、残疾人等的照护以及保洁、烹饪等有偿服务,满足家庭生活照料需求的服务行业。

与其他生活性服务业不同,家政服务业带有较浓的非正规经济色彩,在产业发展模式、工作方式和劳动关系上都表现出了一些特殊性。与正规部门的正规就业相比,家政服务具有明显的非正规就业与非标准劳动关系特点。

首先,绝大多数家政从业人员并不是在有组织的“单位”就业,而是分散在非组织化的家庭工作。家庭作为生活场所,而不是工作场所,家政从业人员在这里工作,其工作内容和劳动报酬也主要取决于与雇主的私人关系和个人情感。

第二,与全日制就业人员相比,家政从业人员的工作时间也不太固定。家政从业人员中有很大一部分人为小时工、零工或兼职,工作时间弹性大,并非标准的作息时间。

第三,家政从业人员与雇主的雇佣关系相对脆弱,很少或暂时无条件建立稳定的劳动关系。家政从业人员的雇主(包括家庭雇主和从事家政服务的企业雇主),由于并不是在经营场所从事长期稳定的全职工作,也很少享受到与正规就业人员相同的社会福利。

第四,由于上述特殊的就业模式,家政服务业一般很难进入政府正式的监管和征税体系。家政服务一般由家政服务人员直接向家庭雇主提供,即使通过家政服务企业的中介,其私人交易的色彩仍然比较浓厚,再加上服务的临时性和不稳定性,很难适用国家相关法律和政策,国家也很难对家政服务业建立起完整的税收体系。

非正规就业作为正规就业的补充形式,是包括发达国家在内的全球劳动力市场的普遍现象,各个国家对正规就业和非正规就业也分别采取了不同的法律规制。家政服务业作为我国非正规就业的主要载体,其工作方式、雇佣方式和劳动关系都不同于正规就业,在条件还不成熟的情况下,不宜简单地采取促进非正规就业市场正规化的手段来规范行业发展。
二、家政服务业的进入门槛要与扩大就业相适应

近年来,随着人民群众对家政服务需求的增加,家政服务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已经发展成为我国吸纳劳动力就业的主要行业。

家政服务业之所以能够吸纳众多的劳动力就业,除了产业规模大外,还与其就业门槛低,能够容纳大量低人力资本的特殊就业空间密切相关。据2020年对成都市家政从业人员的调查,家政从业人员中女性占87.9%,平均年龄47.3岁,平均从业年限3.8年,初中(含)及以下学历占84.2%,农村户籍从业人员占71.4%,城镇户籍从业人员中,81.2%为下岗失业人员。2020年,成都市家政服务人员(全职)平均月收入为5367元,比当年全国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月平均工资高556元,比成都市私营单位就业人员月平均工资高532元。

当前,我国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一方面,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城乡收入差距的拉大,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入城市;另一方面,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一大部分传统产业遭受淘汰或缩减,形成了大量的下岗失业人员。再加上由于无法在正规部门实现充分就业,大量的城乡剩余劳动力被迫进入非正规部门就业。非正规部门往往被人们视为次级劳动力市场,尽管存在工作不稳定和收入较低的情况,但因为市场进入门槛不高,已经成为低技能劳动者和弱势群体就业的主要市场。

就业岗位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资源,对个人和社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与其他群体相比,弱势群体和特殊群体没有或者只有很少的经营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对就业的依赖程度更高。从目前情况来看,家政服务人员主要由农民工群体和城镇下岗失业人群构成,其中又以女性群体为主。由于年龄偏大、文化水平较低和缺乏与工作相关的专业技能,这部分群体很难在就业门槛较高的正规部门就业。家政服务业对就业人员的年龄、受教育水平和技能要求都不是很高,更适合被正规就业部门排斥的社会弱势群体和特殊群体就业。随着产业发展,家政服务业的门槛有可能会提高,但至少在现阶段,仍然以中低端需求为主。如果人为地按照正规部门或中高端产业的标准提高企业和从业人员的进入门槛,不仅不利于保障和扩大就业,而且也无法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家政服务需求。
三、发展员工制家政企业要尊重家政服务机构和家政服务人员的意愿

目前,家政服务机构的运营模式主要有员工制、中介制两种模式。员工制由家政服务公司与家政服务人员签订劳动合同,为其支付固定工资和缴纳社会保险,家政服务人员成为公司员工后,由公司统一安排为雇主提供服务,并按公司制度进行管理,服务责任也由公司承担。中介制主要由家政服务公司居间为家政服务人员和家政服务消费者撮合服务,家政服务消费者与家政服务人员直接签订服务合同,并支付服务费用,家政服务公司中介成功后收取中介服务费,对家政服务人员和家政服务消费者均不承担责任。

员工制权利义务关系明确,能够较好地维护家政服务人员和家政服务消费者的权益,对家政服务业的规范发展起到了较好的作用,国家政策也鼓励发展员工制家政服务企业。但在实践中,无论是家政服务机构还是家政服务人员,对实行员工制的积极性都不是很高。据调查,成都市采用员工制的家政服务企业仅占13%,员工制家政服务人员仅占从业人员的5%;即使是采用员工制的家政服务企业,采取全员单一劳动合同型的只有7% 左右,其余的均采取员工制与中介制混合管理的运营模式。

员工制之所以会在实践中遇冷,与家政服务业的非正规就业属性有很大关系。从家政服务人员来看,获得员工身份后虽然工作有保障,但工作灵活性降低,收入也不一定增加,按照目前最低15年的社保缴费和退休金领取制度,年龄较大的员工也不能享受公司为其缴纳的社会保险。因此,他们更倾向于和雇主直接建立联系,即使挂靠在家政服务机构,也主要是为了获取服务信息而非工作保障。对家政服务机构来讲,采用员工制不仅要支付员工的工资、奖金等薪酬,而且要为员工缴纳社会保险,再加上培训费、管理费等其他费用,很难在营业收入和运营成本之间实现平衡。对家政服务消费者来讲,虽然员工制可以让服务得到更好的保障,但服务价格却可能超过零工和中介制,很多消费者也不愿意承担这一部分涨价成本。

作为一种正规化政策机制,参照标准劳动关系设计的员工制非但没有让家政服务业进入多赢模式,相反,由于不顾行业属性特征和参与主体意愿,还给实行员工制的家政服务机构带来了巨大的运营压力,并让员工制外的家政服务人员的包括社会保障在内的一系列合法权益难以得到有效保护。在非正规就业市场,并不是只有通过员工制等正规化手段才能保障从业人员的合法权益,政府完全可以突破原有的“全有”或“全无”劳动关系法律认定框架,为包括家政服务员在内的非正规就业人员,建立起一种更具开放性和包容性的劳动和社会保障制度,以平衡非正规就业的灵活性和安全性。
四、加强诚信和标准建设,规范家政服务业发展秩序

家政服务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诸如服务信息不透明、服务内容不规范、乱收费和随意毁约等行业乱象,“找不着、找不到、不满意”已经成为行业发展的堵点和痛点。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既与非正规从业人员的个人道德素质缺失有关,也与行业基础性制度和设施不健全有关。从目前情况来看,诚信缺失和标准缺失是影响家政服务消费者体验感和满意度最突出的问题,也是制约家政服务业健康发展的主要瓶颈。因此,必须花大力气做好诚信建设和标准建设,为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打好打牢基础。

要以诚信建设为核心,打造放心家政形象。2019和2020年,家政服务业连续两年在《小康》杂志举办的“中国信用小康指数”调查中被消费者评为“诚信形象不佳的十个行业”之一。诚信建设不仅能够降低家政服务业的交易成本,而且可以有效提高行业的管理水平。针对家政服务业供给和需求都比较分散且隐蔽性高的特点,家政服务业诚信建设可以家政信用信息平台建设为切入点,逐步完善信用体系建设。各地可依托全国家政服务信用信息平台和其他信用信息平台,开发本地相关应用软件,依法全量归集、开放家政服务人员、家政服务机构和家政服务消费者的信用信息及服务评价信息,并推动与公安、银行及政府部门各大信用平台对接,建立起跨部门、跨行业、跨领域的联合惩戒机制,对失信的家政服务人员、家政服务机构和家政服务消费者实施联合惩戒,让诚信守法的家政服务人员、家政服务机构和家政服务消费者享受到更多更好的激励。

要以标准建设为引领,促进行业管理规范化。标准建设在规范家政服务业经营管理秩序、提高行业声誉、化解行业矛盾纠纷中发挥着基础和引领作用。目前,国家层面已出台有《家政服务指南》《家政服务机构等级划分及评定》《家政服务员培训规范》《家政服务基本规范》等标准,一些地方也参照国家标准制定了地方性家政服务标准。但由于不能很好适应行业细分的发展现状和家政服务多元化、个性化需求,一些标准还存在针对性不强、通用性不高、覆盖面不广等问题。国家及地方政府相关部门、行业、团体和企业要加强协同,以规范家政服务机构和家政服务人员行为、提高家政服务机构和家政服务人员家政服务水平为导向,在做好通用基础标准的基础上,研究制定各类服务提供标准、服务保障标准和服务评价标准,进一步整合优化相关服务行业标准,逐步建立起协调配套、简化高效的家政服务标准体系。

家政服务行业组织既是联系沟通政府、家政服务机构和家政服务人员的桥梁和纽带,又是行业自我监督的主要载体,在行业规划、行业标准制定、行业自律和行业利益协调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各地要在加强家政服务行业组织建设的基础上,积极推动家政服务行业组织建立行业自律规约,完善行业自律激励惩戒机制,构建行业健康生态,引导行业规范有序发展。
五、加大家政服务供给侧改革,增加家政服务有效供给

家政服务的有效供给包括数量供给和质量供给。从数量上看,家政服務市场供小于求的矛盾短时间内还无法消除。据商务部发布的数据,目前,我国家政服务从业人员已达3000万人,但仍有2000 万人左右的缺口。从质量上看,家政服务的供给层次和供给水平都还比较低,难以满足市场对专业化、精细化和品质化家政服务的需求。家政服务供给不足、供给低效不仅不能有效回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而且也不利于行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要坚持增加供给数量和提高供给质量并重,拓展供给来源,优化供给结构,努力构建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家政服务供给保障体系。

加强家政、家庭劳动教育,提高家政服务行业的社会认同度。家政服务尽管市场需求旺盛,但却很难吸引年轻人和高人力资本者从业,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传统观念里,工作不够体面,从业者的社会地位也比较低。有必要开展家政、家庭劳动教育,传播“劳动光荣”的劳动观念和“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的就业观念,营造家政服务业体面就业、尊严就业的良好社会环境,吸引更多的个人和企业投身家政服务业,从源头上缓解家政服务数量供给不足的矛盾。我国可借鉴菲律宾、日本及欧美发达国家家政、家庭劳动教育的经验,将家政、家庭劳动教育纳入整个国民教育体系,在学前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个教育阶段普及家政、家庭劳动教育。

完善多层次家政服务人才培养体系,提升家政服务质量。家政服务的质量和家政服务业发展水平很大程度上要取决于家政服务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和业务能力。家政服务业的进入门槛可以放低一点,但家政服务的质量却不能长期停滞不前。针对家政服务从业人员学历低、年龄大,存量多、增量少的现状,要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原则,加快构建以职业院校为龙头、以培训机构为骨干、以企业为主体的家政服务人才培训网络。对现有低人力资本从业人员,要加大岗前培训和“回炉”培训的力度;鼓励职业学校和本科院校增设家政服务专业,扩大中高端家政专业人才培养及供给;支持家政企业与职业院校合作,开展定向和订单式培训。

促进家政服务业与养老、托育、物业、快递等服务业融合发展。家政、养老、托育、物业、快递等服务业都是与家庭场景紧密相关的行业,彼此之间关联度高、互补性强,具有融合发展的天然优势。家政服务业融合发展,既可以延伸行业产业链条,增加行业收入,降低行业成本,又能够提升家庭消费的便捷性和体验感。产业融合发展带来的产业组织模式、运营模式和产业形态的转变,必将促进家政服务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

(作者为中共成都市委党校(成都行政学院)教授)

作者:李发戈

家政服务业人员社会保险论文 篇2:

江苏:出台意见鼓励创办员工制家政服务企业

江苏省政府办公厅近日出台《关于促进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稱《实施意见》),《实施意见》提出将加强扶持培育,促进员工制家政企业发展和家政进社区。也就是说,今后和其他用人单位一样,将有更多家政服务员可以和单位签合同交保险、拥有年休假等相关权益保障。

《实施意见》提出,江苏省将通过推动家政中介机构转型,引导灵活就业人员逐步实现稳定就业,加快发展一批员工制家政企业。研究制定员工制家政企业规范,逐步推行分等定级管理。

《实施意见》还明确了员工制家政公司必须给员工按月足额缴纳城镇职工社会保险费。家政服务人员不符合签订劳动合同情形的,企业应与其签订服务协议,家政服务人员可作为灵活就业人员自愿参加城镇职工社会保险或城乡居民社会保险。同时,探索适应灵活就业人员身份的家政服务人员工伤保险保障方式。

为减轻员工制家政公司的负担,江苏省将按规定对符合条件的员工制家政企业免征增值税。对不裁员或少裁员的员工制家政企业按规定返还失业保险费,为符合条件的员工提供免费岗前培训和“回炉”培训。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将城市现有设施改造为员工制家政服务人员集体宿舍,园区配建职工宿舍优先面向员工制家政服务人员。

《实施意见》还提出,原则上每个设区市至少建成1个家政服务实训基地或可开展家政服务实训的公共实训基地,实现家政服务实训能力全覆盖。

家政服务业人员社会保险论文 篇3:

家政“兴农”的深意、特点与前景

【关键词】乡村振兴 家政服务业 脱贫攻坚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二〇二二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指出:“促进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创业。落实各类农民工稳岗就业政策。发挥大中城市就业带动作用……规范发展新就业形态,培育发展家政服务、物流配送、养老托育等生活性服务业。”2021年10月,为进一步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决策部署,商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乡村振兴局等14部门联合印发了《家政兴农行动计划(2021-2025年)》(以下简称《计划》),并针对性地提出了7项22条工作举措,对于进一步巩固家政扶贫成果,促进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加强家政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基于已有经验,无论从政策还是实践角度看,我国家政服务业助推乡村振兴都有巨大潜力。
我国家政服务业的发展历程

家政服务业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历经近40年的行业调整后,表现出积极发展态势与良好发展效果,从整体上来看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

萌芽阶段:20世纪80年代—90年代。1983年,我国第一个家政公司成立,标志着现代家政服务业起步。在家政服务业萌芽期,请保姆、找钟点工等开始逐步流行,这对补充就业市场对家政服务人员的强烈需求起到了顯著作用。该阶段我国家政服务业发展地域受限、缺乏政策支持、行业规模小;大众对家政服务业认识不充分,普遍将家政服务人员等同于“保姆”和“佣人”;家政服务行业进入门槛较低、正规性较差、就业人员素质和服务质量参差不齐,导致家政服务行业在消费者群体心中的信誉度不高。

探索阶段:20世纪90年代—21世纪初。1994年,我国家庭服务业协会成立,标志着我国正式将家政从业人员纳入职业序列。在该阶段,我国家政服务行业尚未形成规模,但在一定程度上已经能够解决家政服务的基本需求。与此同时,随着大众对家政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多,家政服务的供给种类日益多样,服务模式开始由单一性向多元化转变。此外,家政服务质量在各类市场新需求的倒逼下不断提升,家政服务行业开始出现了诸多知识技能型服务,例如育儿、营养、护理等。

快速发展期:21世纪初—2019年。2007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明确将发展家政服务业纳入国民经济总体规划。在此阶段,我国家政服务业基本框架形成,主要包括家务处理、母婴护理和养老病患护理等板块,家政服务业整体上呈现出个性化和多元化交织并行的发展格局。根据国家发改委相关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家政服务业的市场规模为1600亿元,2018年达到5540亿元,同比增长25.9%。随着我国居民收入快速增长,社会分工进一步细化,家政服务业出现了专业化和产业化并行趋势,例如“专家管理型”服务,该项服务包括家务管理、社交娱乐安排、家庭理财和消费优化咨询等内容。我国家政服务业已经初具规模并快速扩张,出现了城市家政服务需求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供需对接。

转型升级期:2019年至今。2019年,国务院印发了《关于促进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的意见》,国家商务部、发改委印发《关于建立家政服务业信用体系的指导意见》,这些政策为我国家政服务业的规模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并提供了指引方向。国家商务部、发改委发布的相关数据显示,2020年,家政服务市场规模突破8782亿元,体现了国家政策对于家政服务行业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2021年《计划》的印发,进一步体现了通过家政服务业巩固脱贫成果的目标,强调了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的诉求。但从当前实际来看,我国家政服务业就业人员的供给还不足以满足市场需求。有数据显示,家政服务人员供需缺口超过2000万人,家政服务业发展潜力巨大。

总体来看,我国家政服务业从初创到现在,已经逐渐突破传统家政服务业的中介模式,开始向专业化、连锁化和数字化的复合模式转型,展现出极大的发展空间与明显的转型特征。随着我国居民收入的提高、生活质量的提升和家庭结构的改变,家政服务业发展框架中简单劳务型、知识技能型和高级管家型家政服务并存。

在此转变过程中,应当充分挖掘家政服务业的“兴农”特点,尤其是家政服务业在吸纳农村灵活就业人口方面的强大能力。家政服务从业人员多为进城务工农民,他们没有高学历和专业技能,家政服务业切实能够为他们在城市就业安家提供稳定平台和职业机会。此外,从劳动力市场供需角度来看,发展家政服务业还能进一步实现城市家政服务需求和农村剩余劳动力供给的精准对接;从乡村振兴角度来看,发展家政服务业能为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提供重要渠道,在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典型国家家政服务业的经验借鉴

部分国家的家政服务业发展比较成熟,经过多年演进与持续调整,在家政服务业转型发展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形成了诸多可供我国参考借鉴的发展路径。

英国:极致服务型。经过三个世纪的专业发展,极具专业素养的“英式管家”享誉世界。按照宫廷礼仪,英国严格规范管家的职业理念和职责范围,使得“英式管家”养成了尊重和忠诚的职业素养,他们不但获得了雇主的信任和器重,而且雇主还会将他们视为家庭成员。经过长时间的管家职业发展,最初只有世袭贵族和有爵位名门才能享受的“管家服务”逐步推广至全世界。“英式管家”成为家政服务的经典,不仅帮助雇主打理家庭生活琐事,还兼顾秘书和家庭财政规划师的身份,为大家族安排日常商业事务和财务规划咨询等。工业革命后,管家脱离仆人身份,逐渐职业化。直到20世纪,英国服务业衰落,致使管家职业进入低迷期。进入21世纪,“英式管家”开始复兴,来自俄罗斯、印度和中东等国家和地区的新贵阶层,对“英式管家”产生了强烈需求。

美国:立法引导型。作为当今世界服务业最为发达的国家之一,美国具备完善的保护家政从业者权益的法律体系。1862年美国国会颁布《莫里尔授田法案》,促进了美国农业技术教育的发展,成为推动家政运动的动力。1915年,美国农业部成立家政科,几年后扩为家政局。基于对低收入群体养老问题的考虑,美国政府制定了“家庭照顾计划”,针对年满65岁、生活在贫困线以下、需要照顾的美国国民给予家政服务,由政府拨款,家政公司经营,符合条件的老人可向家政公司申请,政府进行核查并监督。进入21世纪后,美国在家政服务方面颁布了更具指导性的政策。此外,美国特别注重农业推广活动,包括农业技术咨询和示范、家政咨询等方面。由于美国地广人稀,家政服务业市场需求较大,但空间分布较为分散,推动传统家政服务业向数字化转型,家政服务平台通过互联网连接家政服务的提供者和需求者,能够提高二者的匹配效率。而传统家政企业由于业务范围局限于某个区域,模式较陈旧,效率较低下,其市场份额逐渐被家政服务平台所占领。

菲律宾:国际输出型。在世界众多发展中国家中,菲律宾的家政服务业较为发达,“菲佣”享誉海内外。菲律宾出国从事家政服务业的务工人员受教育程度较高,主要得益于家政教育的普及,很多女性从小就接受家庭的家政教育并实践,在中学和大学也开办有家政教育课程。目前,“菲佣”已经成为国际知名品牌,是菲律宾GDP来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究其原因:一是经济水平不高。菲律宾是低收入国家,出国从事家政服务业比在国内赚得多。二是文化环境易与其他国家文化融合。菲律宾直到11世纪才脱离原始氏族社会,封建社会刚起步便沦为西班牙的殖民地,使得菲律宾更容易吸收外来文化,主要体现在思想观念、风俗习惯、审美理想、人生追求等方面。三是政府鼓励支持。菲律宾政府将海外劳务视作国民经济重要支柱予以大力支持,并提供良好的管理和服务,不但由政府主导开办培训班,而且为培训人员分配就业。政府鼓励劳动力迁移至发达国家从事家政服务业,将其作为解决国内贫困、失业问题的发展战略,并以此增加国家外汇收入。
充分挖掘家政服务业的“兴农”特点

“变”理念:改善农民理念认知。受传统家庭性别观念对分工的影响,农村家庭收入主要来源于男性外出打工,女性一般以照料家庭为主。家政服务业的推广,引导女性农村劳动者“走出去”,通过劳动实现自身价值、拓宽社会网络、提高社会地位。农村家政从业者进入城市工作,在扩大社会网络的同时,有利于拓宽视野、获取更多就业信息。农村家政从业者工作经历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现代价值观念,摆脱了“安于天命”的消极观念。为进一步通过家政服务业改善农民理念认知,可从以下方面调整:

建立健全家政服务业法律规范。一方面要加强社会保障支持,完善社会保险,提高失业保险金等,还可将农村家政从业者纳入政府补贴范围、纳入公租房保障范围;另一方面要鼓励家政公司对农村劳动者在合同履行期间以及在找到新雇主之前进行宿舍安排,无法提供住宿的给予一定的租房补贴,保障农村家政从业者的权益。

建立区域网格,坚持分级管理。为使农村劳动力与家政服务业需求缺口有效衔接,各地政府可以以县或乡为单位,坚持以分级负责、精准识别、动态管理为原则,建立家政服务从业人口信息网格系统,对农村家政从业人口进行集中管理和指导,保证家政从业人口去向明确,做到每块网格有负责人,实现农村劳动力合理高效就业。

加强宣传教育,促进家政推广。一方面,做好社会舆论导向,提高家政服务业从业者的社会地位,让从业者享受良好待遇的同时,获得职业认同感,并对优秀家政从业者予以表扬和奖励,让更多农村劳动力参与到家政服务业中去。另一方面,将家政知识加入现有的农业推广专业和农业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把家政推广纳入到农村推广体系中,可以在市、县、乡政府补充农村家政专业人才,专门从事农村家政推广的组织管理工作,再由这些专业人才在本地招募和培训家政推广兼职和志愿人员,妇联或村委干部可以担任家政推广人员或推广人员助理。逐渐建立和完善考评和奖励机制,对家政兼职人员、志愿人员、推广人员进行物质和精神激励。

“促”就业:增加农民家庭收入。从劳动力资源供给侧的角度来看,我国目前依然拥有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其中大部分是农村女性,而我国家政服务业门槛较低,可以容纳受教育程度较低、年龄较大的农村女性就业,而且收入可观。农村女性从事家政服务业,可以直接增加家庭收入,改善经济状况和生活质量,增加就业机会。需要指出的是,家政工作虽然从业门槛低,但对知识和技能的要求并不低,为进一步通过家政服务业增加农民家庭收入,可从以下方面入手:

发展数字平台,拓宽就业渠道。数字平台的发展,一方面,为农村劳动者提供多元化就业选择和个性化服务,拓宽了农村劳动者的就业信息渠道,如“天鹅到家APP”是全国领先的家庭服务平台,农村劳动者可以通过平台查找合适的工作,就业信息的增加,降低了农村劳动者找工作的难度;另一方面,以往农村劳动者失业后需要花费较长时间寻找下一份工作,在家待业成为农村劳动者失业后的普遍现象,而借助数字平台能够有效减少农村劳动者的待业时间。

加强培训教育,建设人才队伍。一是建立完善的家政教育模式和家政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职院校增设家政服务相关专业课程。二是对农村家政从业人员开展岗前培训,定期考核,因材施教地开展不同的技术培训和理论指导工作。家政服务业立足于开拓新的家政服务领域,了解家政服务需求,有针对性地培训家政从业人员,令其技能多样化,避免资源浪费。三是配套完善的教学设施,具体引入的教学课程包括普通话、区域性语言、烹饪、保育、采购、母婴护理、清洁、宠物饲养知识、早期婴幼儿教育、计算机、防火救灾安全技能、紧急突发疾病救治技能等,由聘请的专业教师采用专业的培训流程进行系统化培训,结业时根据成绩颁发行业认可的等级证书,必要时可为表现优异者提供就业绿色通道。

樹立优秀典型,打造家政明星。一方面,表彰优秀的农村家政从业人员,树立优秀典型,通过征集真人真事、行业选拔等方式,遴选职业素养高、服务能力强、技能水平突出的农村家政从业明星,颁发荣誉称号,将优秀农村家政从业人员的先进事迹推送到所属村,打造本村家政明星,利用明星效应让更多人看到家政服务业的从业优势,推动农村劳动者积极投入到家政服务业。另一方面,鼓励优秀的农村家政从业人员与本村联动,带动村里其他剩余劳动力从事家政服务业,促进农村劳动者就业。

“旺”产业: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到城市从事家政服务业,能够有效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在农村家庭收入结构方面,家政服务业在增加农民家庭工资性收入的同时,可以降低农业收入在其家庭收入中的比例,同时促进土地流转,客观上有利于形成农业规模化经营。在农村家庭生产效率方面,通过土地流转提升农业机械化程度,减少农民务农时间,达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目的。为进一步通过家政服务业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可从以下方面着力:

建立监管机构,规范市场秩序。一方面,成立独立的监管机构,避免家政服务业交叉管理,提高监管效率,对家政从业机构的开办资格、运行业务进行审查监管,对违规经营、恶性竞争的家政从业机构依法惩处,维护行业秩序。另一方面,建立市场准入机制,确定家政从业机构、农村家政从业者、家政服务内容和平台搭建的标准,如家政服务业定价标准、薪资标准、服务具体事项及工作时长、平台功能等,各主体依照标准严格执行,合格者方可进入市场。

引入评价机制,搭建信用平台。首先,采用黑名单机制和等级评价机制,明确市场需求,结合家政服务内容,根据从业者掌握的技能、服务业绩、消费者反馈、薪资期望、信用机制、道德水准、服务内容等,对优质家政从业机构给予奖励,对不良家政从业机构实施罚款、降级或予以网络公开其不良信息等惩罚。其次,建立家政服务业诚信档案,按照“一人/企业一档一卡”的原则建档立卡,对主营业务为母婴、保洁、养老护理的家政公司,以及从事家政服务的农村劳动者开展信用评价。最后,发挥行业诚信典型示范作用,建立家政服务领域信用分级分类监管机制,让广大农村劳动者在家政服务行业中放心择业与就业。

随着经济社会改革步伐的加快,家政服务业等新业态迅猛发展,更多农村劳动者将参与到行业发展中,并藉此改善家庭收入状况,提高家庭生活水平。借鉴英国极致服务体现的市场供需匹配,美国立法引导突出的政策扶持和宣传推广,菲律宾海外输出带动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经验,推动我国家政服务业发展与“兴农”有效结合。家政“兴农”对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改善和保障民生意义重大,其广阔前景不仅需要政府大力扶持和有效保障,而且需要家政企业、信息平台以及全社会共同努力,使家政服务业成为推动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的助力器。

(作者为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博导;中国矿业大学文法学院博士研究生郑廷娇对本文亦有貢献)

【参考文献】

①《家政兴农行动计划(2021-2025年)》,中国政府网,2021年10月8日。

责编/赵橙涔 美编/杨玲玲

作者:章文光

上一篇:基于CDIO的生物医学论文下一篇:企业干熄焦合同能源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