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项目社会稳定风险分析评估报告

2024-05-14

重大项目社会稳定风险分析评估报告(共9篇)

篇1:重大项目社会稳定风险分析评估报告

重大项目社会稳定风险分析评估报告

(平坝县金源煤矿)

第一章 项目概况

一、项目建设单位概况

项目建设单位名称为贵州省平坝县乐平乡金源煤矿,主营业务范围是采掘、原煤生产销售。矿井设计生产能力为30万吨/年,矿井服务年限为20年,项目投资概算1.5亿元。为私营独资企业,自筹资金兴建。

二、项目概况

平坝县金源煤矿是平坝县乐平乡招商引资项目,矿井位于贵州省平坝县乐平乡本固村。

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分为办公场所、地面生产安全设施、生活设施和井下井巷工程设施。

地面生产安全设施包括绞车房、主扇机房、地面变电所、瓦斯抽放泵房、污水处理站、机修车间、五金仓库、火工品仓库、及储煤场、矸石场等;

地面生活设施有职工宿舍、食堂、澡堂、小卖部、医务室等; 井下井巷工程设施为三条斜井开拓,即主斜井以皮带机运输煤炭;副斜井铺22Kg/m、600mm轨距轨道,以JTP-1.6m×1.2P绞车1.1m矿车串车提升,作辅助运输提升;风井井口安装FBCDZ-6-№182×110KW对旋轴流防爆抽出式主扇机,风井担负通风任务。

该项目生产产品为煤炭。项目投资概算1.5亿元自筹资金兴 1 3

建。

第二章重大建设项目的合法性分析

一、发展规划分析。

金源煤矿项目符合法律法规、符合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符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和区域规划等要求。金源煤矿项目目标与规划内容衔接紧凑,协调较好。

二、产业政策分析

平坝县金源煤矿项目符合煤炭产业政策的要求。

三、行业准入分析

金源煤矿项目建设单位和拟建项目符合煤炭行业准入标准的规定。

第三章重大建设项目的合理性分析

一、项目选址及用地方案

金源煤矿项目建设地点选在平坝县乐平乡本固村,占地面积40亩,主要利用荒山荒地进行地面设施建设。项目用地未造成不利影响,项目建设用地范围内无文物、水库、河流和军事设施,因此,不会影响防洪、排涝,不会影响通航和军事设施。

二、土地利用合理性分析

拟建的金源煤矿项目符合土地利用规划要求,占地规模合理,符合集约和有效使用土地的要求,耕地占用补充方案可行。

三、征地拆迁安置方案

金源煤矿项目无需拆迁,是征用荒山荒地,只需依法征用。补偿的原则范围、方式符合保障移民合法权益,满足移民生存及

发展需要。

四、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金源煤矿项目的主要工业污染物为矿井水,矿井涌水量为75m/时,矿井建设污水处理站对矿井水进行处理。项目建设对水土流失不会造成影响。因此,该项目对生态环境不会有大的影响,对流域或区域环境及生态系统不造成影响,金源煤矿项目诱发地质灾害的可能性较小。3

第四章重大建设项目的可行性分析

一、项目建设条件分析

金源煤矿项目建设已经过科学的可行性研究论证,充分考虑了各种相关制约因素,配套措施完善,项目建设时机已成熟,实施后不会引发不稳定因素。

二、经济费用效益或费用效果分析

从社会资源优化配置的角度,通过经济费用或费用效果分析,金源煤矿建设项目投资与经济收益是合理的,会带来良好的社会效益。

三、宏观经济影响分析

金源煤矿项目虽投资规模较大,对国民经济有积极的作用,但对宏观经济不会有大的影响。

第五章重大建设项目的安全性分析

一、社会影响效果分析

金源煤矿项目的建设及运营活动对平坝县当地的经济有积极的带动作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能源紧张局面,解决了农村剩

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为财政增收,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等,会产生良好的社会影响和带来良好的社会效益。

二、社会适应性分析

金源煤矿项目能为当地的社会环境、人文条件所接纳,与当地的社会环境是相互适应的。

三、社会稳定风险及对策分析

金源煤矿项目建设所波及的各种社会因素,如土地征收、地质灾害、环境污染、劳动纠纷等均会引起社会关系。只要企业按国家和当地政府政策妥善进行处理不会引起社会矛盾。

第六章综述

通过以上各方面的分析,金源煤矿项目建设对当地经济发展有积极的影响,能部分解决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虽项目建设需征用土地,或有地质灾害、环境污染等问题,只要根据国家或当地的政策进行有效的补偿或积极根据国家的政策法规,建设污染物处理设施对污染物进行净化处理,对影响当地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不利因素进行有效防治和相应的防范,化解各类不利于安定团结的风险,促进社会稳定发展项目建设是会有积极的作用的。

篇2:重大项目社会稳定风险分析评估报告

含义

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是指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决策、重要政策、重大改革措施、重大工程建设项目、与社会公共秩序相关的重大活动等重大事项在制定出台、组织实施或审批审核前,对可能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开展系统的调查,科学的预测、分析和评估,制定风险应对策略和预案,有效规避、预防、控制重大事项实施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社会稳定风险,更好的确保重大事项顺利实施。指导思想及目的意义

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大量的社会稳定风险化解在重大事项启动之前,实现维稳工作由被动“保稳定”到主动“创稳定”的根本性转变,努力解决影响社会稳定的源头性、基础性和根本性问题,确保我街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

目的意义:建立和推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目的在于使各社区在决策时,充分考虑社会的承受能力,妥善照顾各方面的利益诉求,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充分考虑不同群体的利益;在实施重大项目时认真研究,科学论证,真正实现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建立和推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目的在于把社会稳定问题考虑在前,预测防范风险、控制化解风险,消除和减少改革发展中的不稳定因素,为响应区委坚持“率先科学发展、建设首善之区”的战略目标,深入实施“十二五”规划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建立和推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目的在于把大量社会稳定风险前置到重大事项的启动之前,实现社会矛盾由被动调处向主动化解转变,由事后处置向事前预防转变,由治标向治本转变,提高从根本上解决发展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的能力。重点领域

(一)国有及集体企业改革;

(二)“三农”问题;

(三)城市发展和管理;

(四)重点项目建设和资源开发利用;

(五)社会保障和社会事业;

(六)机构改革;

(七)环境保护;

(八)涉军群体相关问题;

(九)民族宗教政策的调整和重大宗教活动;

(十)其他涉及群体利益的重大事项; 责任主体及主要内容 重大事项的工作方案由各事项的负责人提出,街道办事处接受提案后,通过对该提案的可行性讨论后,认为可行的即发还该负责人,责其对该提案做出相应的评估报告,并确定提案人为第一负责人。

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要围绕评估事项可能存在的稳定风险,进行合法性、合理性、可行性、稳定性评估,确定不稳定隐患和问题的风险范围和可控程度。

(一)评估合法性。是否符合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和规章;是否符合党的政策;法律政策依据是否充分;是否符合法定程序。

(二)评估合理性。是否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是否正确反映了绝大数群众的意愿;是否兼顾群众的现实利益和长远利益;是否兼顾各方面利益群体的不同诉求;是否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原则。

(三)评估可行性。是否符合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水平;能否为本级财力承受、能否为绝大数群众接受和支持;是否经过严格的可行性论证,经过专业的、严密的决策审批程序;是否具有稳定性、连续性和严密性,不会导致相关行业、地区群众相互攀比;出台的时机是否成熟恰当。

(四)评估稳定性。是否严格执行了环保项目建设的有关规定;是否存在较大的社会治安问题,混乱地区是否得到有效整治;是否存在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是否存在公共安全等其他影响社会稳定的隐患;风险程度和范围是否可控;化解矛盾问题的对策措施是否完善;是否有相应的预警措施和应急处置预案。

(五)评估其他可能影响社会稳定的相关因素。工作程序

推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按照分工和职能应遵循以下程序。

(一)责任主体负责评估

1、调查社情民意。对已确定评估的事项,责任主体必须成立由本单位主要领导任组长、相关单位组成的风险评估工作组,制定评估方案,采取座谈会、听证会、问卷调查、重点走访等形式,广泛征求基层和相关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掌握评估对象的基本情况,准确把握评估重点,适时组织评估。对争议较大、专业性较强的评估事项,要组织相关群众和专家进行听证或论证,为评估提供科学、客观、全面的第一手资料。

2、缜密分析预测。围绕评估事项的合法性、合理性、可行性、稳定性及其他相关问题,责任主体必须进行全面分析评估,特别要对评估事项实施后可能出现的不稳定因素逐项进行分析预测,对因实施评估事项可能引发的矛盾冲突及所涉及的人员数量、范围和激烈程度做出评估预测。

3、形成评估报告。综合各方面收集掌握的情况,通过认真分析研究,形成评估报告,并提出明确的处置意见:稳定风险较小、不会引发群体性事件、群体性上访或个人极端不满的为四级预警,加快实施;存在一定稳定风险、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或群体性越级上访,但可以控制的为三级预警,分步实施;存在较大稳定风险可能引发重大群体性事件、大规模越级上访或个人极端事件、短期内难以控制的为二级预警,暂缓实施;存在严重稳定风险、得不到绝大数群众支持、可能引发重特大涉稳事件的为一级预警,不实施。同时,责任主体必须将评估报告提交主管部门审查,需要逐级审核确认的应逐级提交。

(二)主管部门进行审查。街道会同有关部门,从法律法规、政策、维稳等方面进行审查。对评估报告涉及的相关不稳定情况和问题,认真调查研究,深入分析研判,向决策机构提交审查意见并提出相关工作建议。

(三)决策机构作出决定。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和有权作出决定的机构依照法定程序和民主集中制原则,对评估事项做出实施、分步实施、暂缓实施、不实施的决定。

(四)及时反馈决定情况。决策机构应及时将决定情况和相关要求反馈主管部门和责任主体,并对预防和化解矛盾风险,做好稳定工作提出具体要求。

(五)及时落实维稳措施。主管部门和责任主体要严格执行评估决定和要求,对虽然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但经评估决定实施的事项,认真落实化解不稳定因素、维护社会稳定的具体措施;对符合有关法律政策规定,急需实施但又容易引发矛盾冲突的事项,在制定应急预案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做好群众工作;对经评估决定暂缓实施的事项,及时研究对策,待矛盾化解、时机成熟后再行实施;对不能使绝大多数群众受益、不能得到绝大多数群众理解支持的事项,终止实施。责任主体对已经评估付诸实施的重大事项,要坚持全程跟踪并做好后续评估,及时发现和化解实施过程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完善相应措施,确保决定事项、重大政策的贯彻执行和重大项目建设、重大改革措施的顺利推进。工作要求

全街上下要把推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作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基础性工作,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科学谋划,精心组织,最大限度地发挥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的作用,为维护全街社会稳定提供坚实的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社区、各部门负责人是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的第一责任人,班子分管领导是所分管领域的主要责任人,要把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作为做决策、出政策、上项目、搞改革的前置程序和必备条件,对应进行风险评估的事项做到不评估不上会、不决策。街道党工委和办事处对需经会议讨论决定的重大事项,必须审查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对凡是应评估而未经风险评估的重大事项,不得提交街道会议讨论。

(二)建立报告和备案制度。各社区、各部门要建立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制度,密切掌握动态,及时将开展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情况报告上级主管部门和街道综治办。责任部门要建立涉稳信息直报制度,在政策实施范围和项目实施相关社区和部门设立维稳信息直报员,及时了解情况,落实维稳措施。同时,各社区对做出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必须送综治办备案。(三)形成规范的运行体系。各社区要按照街道统一安排和部署,尽快成立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认真研究制定落实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的实施方案和具体的评估办法,协调开展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各社区要强化培训,加强协调指导和监督检查,严格落实评估责任,强化维稳措施,把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落到实处,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不稳定隐患。

(四)严肃考核查究。将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情况作为专项考核内容,纳入年终目标考核范畴,落实奖惩措施。街道综治办要加强对社会稳定风险按评估工作的监督检查,适时通报有关情况,督促各社区认真做好评估和自查工作,及时总结和推广先进经验,推动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不断完善。对不重视、不落实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应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而未进行,或在评估工作中搞形式主义、弄虚作假,造成评估失实,或未按照评估审查意见制定落实相关防范化解和处置措施,或未按照相应程序和规定严格审查把关而作出决策,导致重大群体性事件或造成重大影响的,按照《兰州市城关区维护稳定领导责任制》和信访工作相关规定,由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维护稳定领导小组研究确定后,向责任社区和负责人下达《拱星墩街道重大事项风险评估责任查究通知书》,同时抄送街道纪委部门,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分别对评估小组、责任主体和决策单位负有责任的领导干部进行责任追究。调查结果和追究责任的情况在3个月内,由各社区报告街道维护稳定领导小组。凡被街道维护稳定领导小组下达《查究通知书》的社区,取消当年评先选优资格。造成严重后果的,对责任领导和责任人依纪依法追究党纪、政绩和法律责任,对责任部门按照维护稳定工作责任制,实行一票否决。报告模版

重大项目社会稳定风险分析评估报告通用文本 第一章

项目概况

一、项目建设单位概况。包括项目建设单位名称、主营业务范围、经营年限、资产负债、股东构成、主要投资项目、现有生产能力等内容

二、项目概况。包括拟建项目的建设背景、建设地点、主要建设内容和规模、产品和工程技术方案、主要设备选型和配套工程、投资规模和资金筹措方案等内容。第二章

重大建设项目的合法性分析

一、发展规划分析。拟建项目是否符合法律法规、是否符合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是否符合有关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区域规划等要求,项目目标与规划内容是否衔接和协调。

二、产业政策分析。拟建项目是否符合有关产业政策的要求。

三、行业准入分析。项目建设单位和拟建项目是否符合相关行业准入标准的规定。第三章

重大建设项目的合理性分析

一、项目选址及用地方案。包括项目建设地点、占地面积、土地利用状况、占用耕地情况等内容。着重分析项目用地是否会造成相关不利影响,如:是否压覆矿床和文物,是否影响防洪、排涝,是否影响通航及军事设施等。

二、土地利用合理性分析。分析拟建项目是否符合土地利用规划要求,占地规模是否合理,是否符合集约和有效使用土地的要求,耕地占用补充方案是否可行等。

三、征地拆迁安置方案。对拟建项目的征地拆迁影响进行调查分析,依法提出拆迁补偿的原则、范围和方式,制定移民安置规划方案,并对是否符合保障移民合法权益、满足移民生存及发展需要等进行分析论证。

四、生态环境影响分析。包括排放污染物类型、排放量情况分析,水土流失预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因素和影响程度,对流域和区域环境及生态系统的综合影响。地质灾害的项目,要阐述项目建设所在地的地质灾害情况,分析拟建项目诱发地质灾害的风险,提出防御的对策和措施。第四章

重大建设项目的可行性分析

一、项目建设条件分析。是否经过科学的可行性研究论证,是否充分考虑各种相关制约因素,配套措施是否完善,时机是否成熟,实施后是否会引发不稳定因素。

二、经济费用效益或费用效果分析。从社会资源优化配置的角度,通过经济费用效益或费用效果分析,评价拟建项目的经济合理性。

三、宏观经济影响分析。投资规模巨大、对国民经济有重大影响的项目,应进行宏观经济影响分析。涉及国家经济安全的项目,应分析拟建项目对经济安全的影响,提出维护经济安全的措施。

第五章

重大建设项目的安全性分析

一、社会影响效果分析。阐述拟建项目的建设及运营活动对项目所在地可能产生的社会影响和社会效益。

二、社会适应性分析。分析拟建项目能否为当地的社会环境、人文条件所接纳,评价该项目与当地社会环境的相互适应性。

三、社会稳定风险及对策分析。针对项目建设所涉及的各种社会因素进行社会稳定风险分析,提出协调项目与当地社会关系、规避社会风险、促进项目顺利实施的措施方案。第六章

综述

篇3:重大项目社会稳定风险分析评估报告

建立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是维稳思路的重大调整, 是维稳工作的重大创新[1]。我国经过近年来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实践探索, 各地已形成了具有地域特色的稳评模式或运行框架, 如四川遂宁最早提出的稳评“五步工作法”[2];江苏淮安通过打造“两专” (专业评估机构与专家) 队伍与建立多维度的联结机制, 为稳评工作提供人力资源与后台支撑, 创出稳评工作“淮安模式”[3];上海提出的引入咨询公司等“第三方”社会力量, 探索“多元主体评估”的“上海模式”[4]等等。西藏同全国各地一样, 为了预防社会稳定风险演变为危机事件, 在实践中将社会治理的“关口前移”, 实行源头治理, 积极探索具有西藏特点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机制与运行框架。当前, 西藏在《重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实施办法》 (2003年10月) 相关文件中, 提到了实施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八个方面, 其主要内容分别为:指导思想、评估范围、评估主体、评估内容、风险等级确定、评估程序、项目审批与工作要求, 在以上内容的基础上结合西藏稳评实践, 梳理形成了西藏重大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与运行框架, 其评估框架的核心内容包括:稳评主体、评估范围与内容、评估程序等。

1 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主体

“谁来评”这是西藏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对此, 西藏有明确的规定:建设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主体按照项目隶属关系确定, 自治区行业部门管理的项目, 由行业部门担任其社会稳定风险评估责任主体;地 (市) 管理的项目, 由地 (市) 行署 (政府) 批定的部门或单位担任其社会稳定风险评估责任主体。这一点与其它地方的“属地管理”原则略有不同。

西藏各级维稳办在稳评工作中主要负责对评估主体报送的自行评估意见进行复核, 依据自行评估意见判断项目的风险等级, 同时向上级部门提出是否实施项目的意见, 并将复核结果上报西藏自治区发改委, 其主要职责是为决策者提供参考。西藏自治区发改委的主要职责是依据各级维稳部门对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复核意见, 对重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再做评估后进行审批、核准、备案或核报国家发改委审批、核准、备案, 是稳评结果的最终应用部门, 是项目的最终决策者, 对项目的稳定状况负有重要的安全责任。

总之, 西藏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主体主要负责项目的自评环节, 牵头并同其它协同单位共同完成对项目的社会稳定风险自评工作, 对项目的自评环节负有主要责任。

2 社会稳定风险评估范围与内容

“评什么”是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的重要内容之一, 这里主要包括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范围与内容。

2.1 社会稳定风险评估范围

根据中央与西藏相关文件精神, 西藏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范围包括直接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且涉及面广、容易引发社会稳定问题的重大项目与重大政策, 这里以重大项目为例来看其具体领域与范围:

(1) 涉及拆迁、异地安置、土地征用的项目;

(2) 矿产、水电、旅游等资源开发项目;

(3) 交通、能源、住房等关系民生问题的建设项目;

(4) 对人文环境产生影响的建设项目;

⑤有重大政治意义的纪念性、标志性建筑物建设项目;

⑥可能造成生态环境破坏、引发地质灾害或有较大污染排放物等涉及环境保护问题的建设项目;

⑦上报国家发改委审批、核准或备案的项目;

⑧西藏自治区各级人民政府要求开展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其他项目。

以上领域的重大项目, 如果没有经过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环节不得作出决策、付诸实施, 这也是近年来容易引发危机事件的重点领域。

2.2 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内容

西藏相关文件规定, 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应在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或项目申请报告阶段开展并完成, 项目业主单位配合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申请报告的编制机构, 围绕项目合法性、合理性、可行性、安全性、可控性等开展社会稳定风险评估, 表1为评估五性的具体内容。

3 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程序

“如何评”也是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的重要内容之一。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程序如下:

①编制项目社会稳定风险分析报告。在提交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或项目申请报告时, 明确要求含有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 并且是作为独立篇章, 这项工作由项目业主单位负责, 也可委托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或项目申请报告的编制机构, 配合他们调查了解项目对当地社会文化影响的基础上, 按相关规定完成社会稳定风险分析编制工作, 并对人文环境可能形成的影响及各类隐患提出预案及对策建议。

②初审项目社会稳定风险报告。由相关职能部门、专家和部分群众代表在项目稳评责任主体的组织下成立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小组, 主要职责是:对可行性报告或社会稳定风险分析报告, 在广泛征求维稳、信访等部门及其它利益相关者的意见, 充分听取该项目所在地单位和相关利益群体代表利益诉求的基础上, 综合衡量、分析和评估项目实施后可能引发的各种社会稳定风险和拟采取防范措施, 最后出具自行评估意见。

③确定项目社会稳定风险等级。西藏相关文件规定: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分为三个等级:高风险、中风险、低风险。如果项目的利益相关者中大部分公众对项目有强烈意见, 甚至存在引发大规模的群体性事件的可能性, 这类风险就属于高风险;当多数公众理解并支持项目, 只有一小部分群众反对的项目, 通过有效的风险化解措施可降低或缓解的这类风险属于低风险或中风险。

项目评估主体将自行评估意见报同级维稳部门复核, 并出具复核意见。项目风险的最终等级包含在复核意见中, 项目报送单位在初报时, 须同时报送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审查意见, 明确风险等级, 以及风险防范和化解措施。

④项目审批。各级维稳领导机构出具的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复核意见是自治区发改委审批、核准、备案或核报国家发改委审批、核准、备案项目的前置手续之一。

如果项目的风险等级确定为高风险或中风险, 自治区发改委将不予审批或核准或备案或核报国家发改委审批、核准、备案, 在项目单位进一步优化调整项目方案后重新评估并审核。当风险等级确定为低风险的, 西藏自治区改委予以审批或核准或备案或核报国发改委审批、核准、备案。

4 实例应用

本文以西藏L市环城路市政工程项目为例, 来说明此社会稳定风险评估运行框架的可行性。为了缓解L市的交通压力、提高运输效率, 促进当地经济的良好发展, 由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等评估主体对L市环城路 (北段) 市政工程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

评估的主要内容为:①项目决策能否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 是否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水平, 是否符合大多数群众的利益诉求。②项目的资金是否落实到位, 本级财力能否承受。③项目是否存在因征地拆迁、补偿安置等是引起群众的强烈不满, 该项目是否与其他地区同类或类似项目的预防措施相似, 能否同时兼顾公众的现实利益和长远利益。④项目施工期间是否对周围环境产生较大影响, 是否造成周边群众生产、生活较大不便。⑤有可能引发不稳定因素的其他方面。

评估的过程:①2013年4月初, 根据国家相关文件规定, 选择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委托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为项目评估主体。根据投资估算, 本工程推荐方案造价约142877.59万元, 由于L市环城路 (北段) 市政工程资金全部来源于中央财政拨款, 所以不存在由资金引发的社会稳定风险。②通过广泛的调查研究, 识别项目建设、运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社会稳定风险因素:方案设计、征地拆迁、环境污染、交通阻隔、生产事故等。③2013年4月18日至4月23日, 评估领导小组将组织相关人员多次深入项目现场调查走访, 统计核实拆迁、环境保护目标情况, 开展问卷调查, 摸排社会稳定风险源。公众对项目建设的态度为:72.27%的公众完全支持本项目的建设, 27.28%的公众持有条件下支持的态度, 0.45%的被调查者持反对意见, 对项目建设持保留意见的公众主要担心的环境污染问题。公众对项目征地拆迁的态度:绝大多数的被调查公众可以接受工程规划红线范围内的依法拆迁, 但仍有15位调查者持不能接受的态度, 约占个人群众总数的8.29%。

经过对项目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评估后发现, 该项目中的风险因素均处于低风险水平, 即大多数与项目相关的公众理解支持, 但也有少部分人对工程项目有意见, 不过可通过相关工作机制防范与化解社会稳定风险。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 最终得出结论:公众支持该项目的建设, 该项目发生社会稳定风险的概率较低, L市环城路 (北段) 市政工程的建设是可行的, 因此建议实施该项目。

总之, 西藏重大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运行框架明确提出了稳评的评估主体、明确界定了评估范围与评估内容、项目风险等级如何判定、评估的具体程序, 项目申批规定等, 对西藏重大项目稳评实践具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通过实例应用证明了运行框架的可行性。但是在稳评实践中也发现了不少问题:如评估主体是否具有独立性、评估五性内容与最终社会稳定风险判断之间关系如何、评估流程是否走形式、如果发生危机如何具体进行责任追究等等, 这些问题将是未来学者与实践者的研究重点, 西藏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运行框架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与创新。

参考文献

[1]刘树枝.加快建立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J].政策瞭望, 2011 (5) :16-19.

[2]中央维稳办推广遂宁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经验[J].领导决策信息, 2007, 28:18.

[3]张玉磊, 徐贵权.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研究——“淮安模式”的经验与启示[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 (3) :101-105.

篇4:重大项目社会稳定风险分析评估报告

一、六个方面的主要问题

(一)制度框架有待建立

从实际情况来看,促进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顶层设计缺失,制度框架未有效建立,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无法有效地嵌入原有的政府决策模式,使得评估由“战略地位”沦为“略占地位”。

一是顶层制度框架设计缺失。2012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根据中央2号文件制定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实施办法(试行)》,地方人社部门在当地政府的要求和指导下也相应制定了省一级或地市一级的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实施意见。总体来看,这些文件的出台是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框架建设的起点与尝试,但尚未出台整体的规范性文件,未从根本上解决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实际运行过程中“干什么、怎么干”的问题。

二是制度规范性不足,在一些重要领域存在空白。就目前状况而言,我国还没有通过立法的形式将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概念、原则、范围、程序、主体、法律责任和处罚措施等明确规定下来,存在制度规范性不强、权威性不够等问题。如制度框架中关于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在决策哪个环节进行并没有规定,只是规定“凡是按规定应当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重要决策事项,未经评估不得做出决策”。具体评估是在政策酝酿环节还是在决策框架成形后进行语焉不详,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极易成为可有可无的装饰机制。从决策与风险评估的时序来看,目前一般都是重大政策和项目的决策在前,然后再进行相关政策和项目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极少是先进行相关政策和建设项目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然后再进行决策。也就是说,一般都是把风险评估当作决策以后补充进行的一个程序“走一走”,而极少把风险评估当作相关政策和建设项目决策前的“依据”。

(二)组织领导体系不力

目前,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领域开展的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存在“三重三轻”的现象,即“重领导意志,轻风险预判;重评估形式,轻评估过程;重决策部门意见,轻社会参与”。这些现象的存在,主要都是由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组织领导体系不力所导致的。

一是“稳评”工作重要性认识程度不一,未建立战略思维。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的终结点不是风险定级,而是最终实现风险控制,为改革和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当前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各级部门的领导对于开展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的重要性认识参差不齐,许多领导尚未真正认识到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的重要性,也未建立起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战略思维。

二是评估多来自领导部署,工作开展缺乏预见性。当前政府管理面临的问题和矛盾日益复杂,未来的风险决定我们今天的选择,因此越来越要求公共政策以前瞻性或预防性为导向。从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实际操作看,有的干部把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看作是党政机关内部自我评估,根据领导的需要来决定风险等级以及应对措施,一般是上级要求哪个问题就评估哪个问题;哪个领域出现重大问题,就评估哪个领域。“应评尽评”多来自领导部署,而非业务部门或决策部门从政策科学性本身出发,从控制社会稳定风险的工作需要出发进行,把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变成推卸责任的“挡箭牌”,致使评估流于形式。

三是地方被动地以决策后的实施可行性评估为主,缺乏预前评估。实际工作中,地方人社系统主要是政策执行部门,负责将中央的各项决策在本地贯彻实施,因此决策的空间不大,更准确地说,当前部分地方的“稳评”工作多的是对某项政策实施方案社会稳定的风险评估,用来最终确定实施方案。

(三)工作存在薄弱环节

一是队伍培训不足,疲于应付评估工作。中央出台的《指导意见》以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印发的《实施办法》,都提出对于重大决策要做到“应评尽评”,这个工作量对于各部门来讲还是比较大的,最重要的是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还处于探索期,工作人员对于如何才能更好地实施评估,怎样才能把结果真正用于科学决策还存在能力上的不足。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推进过程中,没有对决策制定部门的人员开展过专门培训或辅导,相关工作人员业务熟练不等于能做好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已有的知识和能力无法与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的要求相匹配。迫切需要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基本原则、关键环节、重点技术、风险分析等方面给予辅导和支持。

二是评估开展以工作便利性为主,分析研判严重不足。调研发现,有的部门开展的评估工作按照程序走过场,为了迎合决策需要做出评估结论,偏离了评估的初衷。中央要求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应从“合法性、合理性、可行性和可控性”四大方面进行评估。实际工作中,评估报告分析的重点一般是合理性和可行性,对于合法性和可控性的分析、研判严重不足;如合法性方面,主要是缺乏对改革决策涉及依据的说明和相应分析,对于是否存在被公民、法人提起合法性审查的风险缺少研究。

三是评估方法与工具落后,创新和探索匮乏。公共政策的风险评估主要是考虑社会稳定和民众拥护方面的风险,既不能完全照搬企业风险管理的评估方法,也不能僵化固守于政府传统的工作方式。中央印发的《关于建立健全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的指导意见(试行)》中提出采取公示、问卷调查、实地走访和召开座谈会等充分获取各方意见,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论证和确定风险等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据此进行了评估工作安排。由于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政策领域范围较广,因此不同政策决策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需要使用的工具和方法也不尽相同。实际操作中,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基本是在原有政策流程中增加了部分意见听取环节,做出了风险分析结果;但总体来看,评估所采用的工具与方法匮乏,舆情民意调查、相关利益群体协商、利用各类媒体特别是互联网作为载体收集风险点等等手段使用不到位,评估结果也基本以定性分析为主,缺少对风险数据的合理收集和定量分析。

nlc202309010714

(四)多元参与严重不足

一是单一部门评估为主,尚未形成完整的工作链条。中央要求评估工作可由政法、综合、维稳、法治、信访等部门联合开展,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要求“提出重大决策事项的部属司局单位具体负责风险评估工作。重大决策事项涉及部内两个以上司级单位的,由牵头单位会同其他单位共同负责评估”。这些政策规定对于建立社会稳定风险评估联动的工作机制提出了要求。实际上,完整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链条还需要立法部门、信息部门以及宣传和舆情监测部门的参与,对评估过程给予支撑。实际工作中,一方面,指定或允许重大决策拟定部门成为开展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承办单位,如果兼有决策和评估职能的部门和单位认为有必要的,可商请维稳、信访部门参与,而不是强制性地要求维稳、信访部门一定得参与。评估工作基本由决策提出部门负责,其他部门参与程度较低,严重影响了评估效果的发挥。另一方面,评估结果的运用也仅限于本部门,评估结论在决策中的运用环节运行不佳,缺少相关部门对某项重大决策实施后的效果反馈。

二是缺少专业机构和专家协助,第三方评估工作机制有待建立。在推进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重大决策社会稳定评估中,一般由重大决策拟定部门作为承办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单位。同一个部门既负责重大政策决策的出台又负责风险评估和判定,体现了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主体单一,评估主体的权威性和中立性不足。目前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中,部分地方规定“可委托社会中介机构开展重点建设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可委托中介机构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评估时一并对社会稳定风险进行评价,也可委托中介机构单独对社会稳定风险进行评价”,如此的“可委托”“也可委托”显然不具有强制性和约束力。当前的评估工作基本由政府部分负责,第三方参与不足;即使有第三方机构参与,第三方机构的评价也只侧重于外部社会风险指标的定量计算,对政府体系内运作过程因职责交叉、利益阻碍所产生的社会风险认识和评估不足,无法实现科学、完善、系统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

三是公众和利益相关群体参与不够,社会公众互动机制有待建立。未来整个公共政策都是面向社会风险的,政府的治理方式也应由单一治理向合作治理与动态治理转变,构建与社会其他部门、公众的协作关系。当前,从运行情况看,公众以及政策利益相关群体对于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过程参与严重不足,缺少政府决策与社会诉求之间的有效互动。中央出台的《指导意见》以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印发的《实施办法》,都提到了群众代表可以参加评估小组进行评估,但是对群众如何参与、在哪些环节参与没有细化的规定和可操作性的建议,因此,评估工作开展过程中本应受到重视的群众意见却成了“最弱音”甚至没有声音,最终导致决策与社会互动缺失,难以落实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政策出发点。

(五)全局性动态评估机制缺失

当前的实际要求政府改变实际工作方式,从关注内部转变为关注全局。风险评估工作不仅应考虑本部门、本系统重大决策可能引发的社会稳定风险,也要关注其他部门决策给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工作带来的风险以及相关决策实施对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工作的影响和冲击,针对这些外来决策风险建立起相应的预警与风险评估联动机制。

一方面,目前开展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主要针对的是自身重大决策,顾“上下”而轻“左右”,全局性评估预警机制缺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还缺乏全局视野,不能跳出圈子看风险,因此出现外部联动跟不上,对系统外决策带来的风险控制失灵的问题。其他部门决策和工作给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带来风险,如失地农民由拆迁引起,其保障问题却属于人社部门职能。在实际工作中,这种来自“左右”的政策风险常常被忽略,与外部决策联动的风险评估机制跟不上,导致对其他系统决策带来的风险控制失灵。

另一方面,当前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领域开展的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孤立地、一过性地开展工作,动态评估机制不足。如果说以前的政策评价标准是“成本—收益”之比,那么现在及以后的政策评价标准将是“收益—风险”之比。我国当前转型过程中,政策领域特别是民生领域的政策面临的各种社会风险日益复杂,重大决策的政策空间与社会承受力间的“单一平衡”受“互动平衡”挑战,各系统的决策之间的关联性越来越强,任何一个部门的政策决策都可能引发其他部门的政策决策失衡。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与重大决策的互动,不再只是限于本系统、本部门的某项决策之间的互动,而是与涉及某一群体、某些利益相关方的多维政策组合的互动,如“两卫”单位绩效工资与“医改”之间的风险联动关系,就要求建立起与时俱进、着眼全局的,能够处理评估静态性与稳定动态性的工作机制。

(六)结果运用成效不佳

当前政策框架中关于评估结果运用的规定中,只是停留在根据风险等级做出“不实施、暂缓实施、可部分实施、可实施的决定”,未就决策实施后的跟踪和调整未明确评估结果的运用做出系统规定,更未就决策出台的法律在立法后评估方面做出任何规定或说明。

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实际操作中,稳评的目的和作用从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简化为归列风险等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焦点是对重大决策相关领域的社会稳定风险进行分析和判断,但这项工作的根本任务是要在政策决策过程中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但是当前的政策框架关于“稳评”工作的部署,强调的是评估结果的三类风险等级以及对应的处理结果,缺乏对风险情况的深入分析以及相应的决策方案设计。业务部门因此简单地认为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仅仅是为了通过分析列出风险等级。

二、三个亟待重视的难点

(一)顶层与基层关系处理难

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在“顶层”与“基层”的作用空间是不一样的。一方面,中办指导文件要求,凡是涉及重大利益应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实际工作中,由于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面广,目前的政策规定对各业务领域中重大决策的针对性不够,政策文件规定应开展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领域和标的与各地、各业务部门实际情况有出入,最终哪些决策需要评估由各地确定。另一方面,实际工作中,地方是对中央制定政策的执行,决策的空间非常小,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更多的是政策实施的风险估测。如2011年63号文关于退休职教、幼教职工工资问题,许多地方实施过程当中非常困难,有些市甚至想抵制不干,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更无从谈起。

(二)风险识别测量难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与社会转型时期,利益诉求日趋多元化,社会稳定风险的来源也日益复杂,识别难度增加。历史的因素和现实的因素,人为的因素和政策、法律因素往往相互交织在一起。风险点既有群众的利益诉求过高所引发的,也有现有的政策、规章和法律滞后于现实发展的原因,还有的是历史遗留问题诱发的。这些需要在风险评估的过程中加以区分,才能真正对重大决策起到保障和支撑作用。

此外,社会稳定风险与社会环境密切相关,尤其是政府的公信力对风险起到决定性作用,测量难度上升。“一个系统需要信任作为输入条件,缺乏信任会形成恶性循环,系统就无法在不确定性和有风险的环境中激发起支持行动”。在政府与公众信息不对称的情形下,如果地方政府公信力缺失,无论地方政府出台的重大决策具有多大的可行性、合理性和合法性,公众都会提出质疑。因此在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中要客观看待社会评价,合理分析政策风险。

(三)责任追究落实难

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嵌入到了我国政府的原有决策模式之中,对地方政府的决策起到了一定的纠错功能。但是由于在实际运作中存在以下几种情况,导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中,决策与评估职责划分不清,问责机制形同虚设,难以真正落实。

一是上级要求地方必须贯彻落实的项目和政策,“稳评”责任追究难。这类事项如果在评估中存在风险,为了保证顺利推进,地方政府往往采取提高利益补偿标准的方式,为其他重大项目和政策的推进埋下了风险隐患。一旦社会风险产生“翻烧饼”或“涟漪”效应,风险产生的责任就难以界定。

二是多个部门联合推动的重大事项,“稳评”责任落实难。由于重大事项由各部门共同推进,各部门之间的权力和职责交叉,风险的界定难以清晰,这就导致在进行责任倒查的过程中各部之间相互推诿。

三是具有高度变动性的社会稳定风险,“稳评”责任追究难。对重大决策的风险评估,在评估阶段风险低,但在执行中却产生极高的风险的情形,造成责任倒查中的责任主体难以界定。目前,我国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还停留在部门性、地方性的制度层面,还未进行立法,对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责任界定和倒查,还缺乏法律的刚性约束力,这必然会影响评估制度的实效。

(作者单位: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

篇5:xxx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

xxx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共分5部分内容,分别是:

1、基本情况(责任单位:项目单位及项目主管单位)

2、风险评估要求(**办[2012]**号关于进一步完善

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的实施意见<试行>要求)

3、评估情况(责任单位:评估主体)

4、评估申请(责任单位:项目单位)

5、评估意见(责任单位:区维护稳定领导小组)

一、基本情况:

1、呈报单位:

2、项目实施时间:

3、项目名称:

4、项目类别:

5、项目单位名称:

6、项目概况:

7、项目内容:

8、涉及区域:

9、涉及群众情况:

10、拟用地情况:

11、涉及资金情况:

12、经济效益预期:

13、风险评估主体:

二、风险评估要求:

(一)内容 :①合法性。

1、决策机关是否享有相应的决策权并在权限范围内进行决策,2、决策内容和程序是否符合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规定。

②合理性。

1、决策事项是否符合大多数群众的利益,2、是否兼顾了群众的现实利益和长远利益,3、会不会给群众带来过重的经济负担或者对群众的生产生活造成过多不便,4、会不会引发不同地区、行业群体之间的攀比。

5、拟采取的措施和手段是否必要、适当,是否尽最大可能维护了所涉及群众的合法权益。

6、政策调整、利益调节的对象和范围界定是否准确,7、拟给予的补偿、安置或者救助是否合理公平及时。

③可行性。

1、决策事项是否与本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2、实施是否具备相应的人力物力财力,3、相关配套措施是否经过科学严谨周密论证,4、出台时机和条件是否成熟。

5、决策方案是否充分考虑了群众的接受程度,是否超出大多数群众的承受能力,是否得到大多数群众的支持。

④可控性。

1、决策事项是否存在公共安全隐患,会不会引发群体性事件、集体上访,2、会不会引发社会负面舆论、恶意炒作以及其他影响社会稳定的问题。

3、决策可能引发的社会稳定风险是否可控,能否得到有效防范和化解;

4、是否制定了社会矛盾预防和化解措施以及相应的应急处置预案,5、宣传解释和舆论引导工作是否充分。

(二)程序:

①充分听取意见。

1、采取公示、2、问卷调查、3、实地走访

3、召开座谈会、4、听证会,5、对受决策影响较大的群众、有特殊困难的家庭要重点走访,当面听取意见。

②全面分析论证。分门别类梳理各方面意见和情况,对决策方案的合法性、合理性、可行性和风险可控性进行全面深入研究,查找社会稳定风险点。对所有风险点逐一进行分析,参考相同或者类似决策引发的社会稳定风险情况,预测研判风险发生概率,可能引发矛盾纠纷的激烈程度和持续时间、涉及人员数量。

③确定风险等级。根据分析论证情况,按照决策实施后可能对社会稳定造成的影响程度确定风险等级。风险等级分为高风险、中风险、低风险3类。

1、大部分群众有意见、反应特别强烈,可能引发大规模群体性事件的,为高风险;

2、部分群众有意见、反应强烈,可能引发矛盾冲突的,为中风险;

3、多数群众理解支持但少部分人有意见的,为低风险。

④提出评估报告。评估报告应当包括评估事项和评估过程,各方意见及其采纳情况,决策可能引发的社会稳定风险,风险评估结论和对策建议,风险防范和化解措施以及应急处置预案等内容。评估报告由评估主体主要负责人签字后报送决策机关,需要多级党政机关决策的要逐级上报,并抄送决策实施部门和维稳、政法、综治、法制、信访等部门。

(三)范围。凡是直接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且涉及面广、容易

引发社会稳定问题的重大决策事项,包括涉及征地拆迁、涉农利益、企业改制、环境保护、劳动就业、安全生产、价格调整、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公益事业等方面的重点工程项目、重大决策制定以及其他对社会稳定有较大影响的重大决策事项,党政机关作出决策前都要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

需要评估的具体决策事项由各乡、街、区直各有关部门根据上述规定和实际情况确定。

三、评估情况:

(责任单位:评估主体)

1、评估过程及环节

2、评估意见及建议

3、预防和处置工作的具体措施

四、评估申请

(责任单位:项目单位)

1、项目概况

2、评估概况

3、申请意见

五、评估意见:

(责任单位:区维护稳定领导小组)

1、评估情况介绍

2、评估申请介绍

篇6:院楼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2

关于临颍县中医院病房综合大楼建设项目

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情况的报告

县政府拟定实施的临颍县中医院病房综合大楼建设项目,由临颍县中医院病房综合大楼建设项目办公室根据《县委办公室关于印发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暂行办法的通知》临办〔2011〕15号文和《漯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漯河市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办法的通知》〔2013〕30号文要求,进行了系统的可行性评估,截至目前,各项工作已经进行完毕,现将基本情况报告如下:

一、该建设项目的基本情况。

临颍县中医院病房综合大楼建设项目已纳入我县2013年十大民生工程,该项目建设的范围是:北起市场路、南至南街花园、东起西街村小区、西临107国道,按照县委县政府的整体布局和临颍县医疗机构设臵规划,需拆迁中医院院内家属院12家(已拆迁完毕),向南需要从中医院墙外向南街花园扩47米,拆迁保险公司和维夜纳舞厅占地3亩,占用南街绿地8亩。改扩建后的中医院占地约30亩,总建筑面积23300m,计划投资5825万元,开放床位400张。主体工程是新建一座病房楼,共十二层,新建十二层病房综合大楼建筑面积23300m。新病房楼投入使用后,年门诊量达1022

万人次,住院病人6000人次,业务收入5000万元,将极大改善我院的就医环境,有力提升医疗功能和服务水平,加速我院健康发展。

二、实施临颍县中医院病房综合大楼建设项目工作的合法性、合理性和必要性

1、临颍县中医院病房综合大楼建设项目是按照《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22号的规定,根据省发改委《关于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下达基层医疗服务体系和地市级医院建设项目2013年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的通知》(发改投资[2013]1076号)和县发改委《关于呈报临颍县中医院病房综合楼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请示》及相关文件精神,依据相关土地法律法规,经过院领导商议决定实施的项目。

2、临颍县中医院病房综合大楼建设项目符合《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设标准》(建标[2009]257号)基础设施建设的要求,应纳入符合公共利益的需要。该项目建成后,将促进临颍县中医事业的发展,方便居民享受中医药服务,提升中医药服务水平,满足社会发展需要,符合城市建设需要。

三、临颍县中医院病房综合大楼建设项目社会稳定风险分析

1、对拆迁阶段稳定形势的判断及依据

根据对走访调研结果的综合研判分析,我们认为临颍县中医院病房综合大楼建设项目拆迁阶段不会引发大规模群体性事件。

该项目涉及12户医院家属院拆迁。临颍县中医院综合病房楼改扩建项目前期,院长办公室对户主进行了家属院房屋拆迁宣传动员,及补偿主体协商讨论并提出相应方案,与户主代表进行了表态发言,并一致同意尽快完成拆迁工作。经双方反复协商,12户家属房已完成拆迁。

2、在拆迁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稳定因素预测

拆迁过程顺利,未出现群体性事件,无引发涉稳问题发生的可能。

四、重点难点问题及解决建议

经县政府牵头协商,维夜纳房屋问题已经解决。

五、社会稳定风险化解措施

1、广泛宣传。临颍县中医院办公室向户主讲解城乡规划和专项规划的政策、法律法规规定,按照公开透明的原则,需公示的一律上榜公示,增加透明度。

2、明确责任。由临颍县政府负责维夜纳房屋问题的协商解决。

3、畅通渠道,强化预案。临颍县中医院成立了临颍县中医院病房综合大楼建设项目拆迁工作小组,负责拆迁补偿的协商工作。

六、总结

我们认为,临颍县中医院病房综合大楼建设项目风险等级被评为四级,补偿安臵政策合理,时机成熟,安全性、合理性、可控性没有大的问题,不会发生大规模群体性事件,可以开始实施。对影响稳定的少数个案,依法妥善处理,各项工作将会顺利有序。

临颍县中医院

2013年10月26日

环评批复文号:漯环监表[2008]144号

土地预审意见文号:临国用【2008】000173号 规划意见批复文号:选字第2011-001

篇7:重大项目社会稳定风险分析评估报告

为使我公司的矿建工程保质保量按期顺利完成任务,结合王家岭党字[2012]8号文件要求,对矿建工程现场施工管理进行了社会稳定风险评估。

一、项目基本概况

1、项目名称:王家岭煤矿。

2、隶属关系:山西煤炭运销集团有限公司(原山西省煤炭运销总公司)与中国国电集团国电燃料有限公司双方共同出资设立山西王家岭煤业有限公司,决定共同投资建设保德王家岭煤矿项目,股比为山西煤炭运销集团有限公司占76%,中国国电集团国电燃料集团有限公司占24%。

3、所在位置:井田位于山西省保德县南部,北界距保德县城关镇约6km,行政区划属于山西省忻州市保德县桥头镇和孙家沟乡管辖。井田处于河东煤田北部,是河保偏矿区的一部分。

二、工程完成情况

1、一期工程施工情况:

矿井一期工程主要有主、副斜井井筒,进、回风立井井筒、辅运大巷共计4807米已全部施工结束。

2、二期工程施工情况

矿井二期工程主要巷道有:进风大巷、回风大巷、1号2号集中回风下山、集中胶带下山、集中辅运下山和清理撒

煤巷等,共计7020米已全部施工结束。

矿井二期主要的硐室工程有:采区泵房及配电室、采区水仓、消防材料库、爆破材料发放硐室、主煤仓、主泵房、主变电所及管子道等,共计1200米(体积10500m3)施工结束。目前剩余硐室工程有等候室医务室正在施工,主水仓588米(6444m3)未施工。

3、三期工程施工情况

矿井三期工程主要巷道有:首采面胶带顺槽、辅运顺槽、1号回风顺槽、2号回风顺槽及切眼。目前胶带顺槽和辅运顺槽均已施工1150米、1号回风顺槽已施工850米,共计已施工3150米。剩余6600米未施工,矿井三期工程已施工完成30%。

矿井总共12座风桥(其中3座为接替采面范围),已施工5座,余下4#、5#、8#、9#风桥正在施工。正在施工的等候室医务室预计9月底结束,主水仓预计2013年2月施工结束。矿井目前已完成掘进进尺16500米。

三、社会稳定性评估内容 

1、项目合法性

已经取得采矿许可证,开工报告正在办理中。风险评价:一般 

2、项目合理性

⑴对项目重大危险源进行分析汇总,制定专门的安全防

范制度,严格按照国家规范施工。风险评价:一般

⑵提供良好的住宿、就餐、医疗、卫生条件,保证员工各项基本的生活保障。风险评价较大

⑶建章立制方面:“雨季三防”制度、领导带班下井制度、顶板管理制度、安全质量标准化等已建立。风险评价:一般

⑷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监测监控系统、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矿井压风自救系统、矿井供水施救系统和矿井通信联络系统均为临时系统,井下紧急避险系统(无)。风险评价:一般

⑸现场施工管理方面:主斜井铺底、等候室医务室施工,辅助运输。风险评价:较大

四 项目可控性

1、由监理公司总体监督,生产调度部总体协调,公司各部门及施工单位协调配合,保证施工现场安全、有序、平稳推进。

2、由项目部牵头,完善各项配套设施,包括住宿、就餐、医疗、卫生的生活基本保障。

生产调度部

篇8:重大项目社会稳定风险分析评估报告

一、明确范围、责任主体及内容, 确保评估内容全面详实

拆迁项目实行社会风险评估, 并作为行政许可的前置条件, 是拆迁管理及实施过程中的一个新课题。为规范评估行为, 明确责任主体, 理顺程序关系, 在深入调研, 与维稳办、法制办反复论证的基础上, 请南通市市政府转发了《南通市市区城市房屋拆迁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实施意见》, 根据文件规定, 实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范围是需实施拆迁的具体项目, 在落实工作责任方面, 明确了“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 即由拆迁许可申请人自行组织实施的项目, 由拆迁许可申请人的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实施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凡由区政府组织推进的项目, 由区政府 (管委会) 负责组织社会稳定风险评估。评估的主要内容包括:1.拆迁项目的实施是否符合有关法律、法规、政策的要求, 尤其是申请拆迁行政许可的法定要件是否齐全, 是否真实有效。2.拆迁项目实施的各项准备工作是否充分, 如:拆迁计划和方案是否制定, 拆迁补偿标准是否符合房地产市场行情, 补偿资金、安置房源是否落实, 对困难家庭的综合保障条件是否具备, 拆迁法规政策的宣传公示是否到位。3.拆迁项目的实施是否会引起拆迁片区内或周边居民的严重不满, 拆迁补偿是否与同类地区的项目存在明显的不公平。4.拆迁项目的实施可能引发的其他不稳定因素。5.拆迁项目的社会稳定风险防范对策和处置预案。

二、规范评估工作流程, 确保评估结果客观完整

一是启动风险评估程序。拆迁项目许可前, 城市房屋拆迁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责任主体负责制定拆迁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方案。

二是进行现场公示。将拆迁项目的立项、规划用地许可证及红线范围、国土批准文件和拆迁人、补偿安置方案等有关内容在拆迁现场公示栏进行公示, 让被拆迁群众了解拟实施拆迁项目的相关情况。

三是广泛征求意见。采取座谈会、听证会、问卷调查、入户走访等形式, 听取各有关部门、单位和拆迁当事人的意见及建议, 全面听取群众意见, 增强评估的客观性, 为做好评估方案打下坚实基础。

四是进行听证论证。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信访等相关部门的专家对拆迁项目的社会稳定风险进行听证或论证, 评审项目实施的合法性、可行性以及社会风险因素的影响程度等。

五是作出评估。在综合各方意见的基础上, 责任主体对拆迁项目进行科学的预见和论证, 特别要对因实施拆迁项目可能引发的矛盾冲突及所涉及的人员、数量、范围和激烈程度作出评估预测, 并制定相应解决矛盾的方案、途径和突发性事件的防范、应急和处置预案, 最后作出总体评估结论, 提出意见和建议, 形成专项评估报告。专项评估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1.拆迁项目的基本情况, 包括项目立项、规划、国土等部门的批准手续、拆迁计划和拆迁方案, 拆迁范围内的住户和工企单位状况及其相应的房屋和国有土地使用权状况, 补偿资金和产权调换房源的筹集落实到位等有关情况。2.项目公示情况, 公示后群众的反映、有关部门及单位的意见、专家的意见及建议。3.对拆迁项目实施的时机及有关影响的分析研究情况, 因拆迁可能引发的其他类型矛盾问题, 进行评估预测和分析研究的相关情况。4.拆迁项目风险防范及维护稳定的相关组织机构和责任人员。5.拆迁项目实施中可能引发矛盾问题的化解方案、途径, 解决矛盾的具体措施。拆迁实施中可能形成的大规模群体性上访事件和可能引发恶性事件的拆迁项目, 须制定切实可行的防范、应对和紧急处置预案。6.评估结论。

六是形成审查意见。拆迁项目所在地的维护稳定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指导协调和督促检查项目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 组织审核拆迁项目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 并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给出审查意见。拆迁许可申请人将社会稳定风险审查意见报拆迁主管部门作为行政许可的依据。

三、明确相关责任, 确保和谐拆迁落到实处

一是对未经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或群众意见较大的项目, 一律不予核发房屋拆迁许可证。二是将城市房屋拆迁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纳入目标管理考核内容。三是对不认真履行城市房屋拆迁社会稳定风险评估职责而酿成重大涉稳事件的, 按照相关规定严肃追究有关单位领导和直接人员的责任。四是对已经评估、审核, 付诸实施的拆迁项目, 项目属地主管部门和维护稳定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做好后续跟踪, 及时指导评估主体发现和化解实施过程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 完善相应措施, 维护社会稳定。对特别重大的拆迁项目, 属地维护稳定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将评估报告报上级维护稳定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

篇9:浅谈电力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

关键词:电力;社会稳定;风险评估

中图分类号:F407.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4)08-0192-01

一、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依据——《国家发展改革委重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暂行办法》、《关于建立健全重大决策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的实施意见(试行)》之间的异同

下面结合以上两个文件,分析一下其存在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1.相同点

①均为社会稳定风险评估。

②评估内容都强调合法性、合理性、可行性、可控性。

③听取意见的对象和方式相同。

④风险等级相同。

⑤都要提出评估报告。

⑥都追究评估主体的责任。

2.不同点

①适用范围不同:国家发展改革委发改投资[2012]2492号适用于国家发展改革委审批、核准或者核报国务院审批、核准的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建设实施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而中共河南省委办公厅豫办[2013]1号《关于建立健全重大决策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的实施意见(试行)》适用于我省凡是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且涉及面广、容易引发社会不稳定问题的重大决策事项,包括涉及房屋征收、农民负担、国有企业改制等。个人认为豫办[2013]1号的适用范围更广(仅就河南省而言)。

②决策机关不同:发改投资[2012]2492号指国家发改委,而豫办[2013]1号指党政机关或党委和政府有关部门。

③评估主体不同:发改投资[2012]2492号评估主体是项目所在地人民政府或其有关部门指定的评估主体,而豫办[2013]1号评估主体是地方党委和政府作出决策的,由党委和政府指定的部门作为评估主体;党委和政府有关部门作出决策的,由该部门或者牵头部门会同其他有关部门指定的机构作为评估主体。个人认为豫办[2013]1号对评估主体的范围更广(仅就河南省而言)。

④根据评估结果的决策不同,相对而言,个人认为发改投资[2012]2492号的要求更严。

⑤决策实施跟踪不同:个人认为豫办[2013]1号要求及时跟踪决策实施后造成的变化,比发改投资[2012]2492号更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更注重落实。

二、水电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

根据一个抽水蓄能电站项目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谈谈我对水电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认识。

初步认为拟建项目存在土地房屋征收征用补偿标准、水体污染物排放等5种类型9个主要单因素风险,初始风险估计为3项较大、3项一般、3项较小,综合风险指数0.293,初始风险等级为低风险,且有可靠的风险防控措施。

拟建项目主要风险防范、化解措施:

1.严格执行移民安置规划报告。2.加强宣传,做好相关政策、法规、标准的宣贯解释工作。3.对于淹没线以上留置人口的安置,补充调查其现状生产生活水平、征求个人意愿。4.施工过程中,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加强对流动人口的治安管理,提供基本的医疗、子女教育等服务。5.运营期严格落实各项规范制度,加强环境监测。

县、乡政府和项目法人单位须制定社会稳定风险应急预案,责任到人,根据周围相关社会因素的变化,不断调整完善。并建立风险管理联动机制,共同化解社会稳定风险。

三、火电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

下面我根据一个火电项目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谈谈我对火电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认识。

初步认为拟建项目存在有“关停机组人员安置方案”、“ 征地补偿标准”、“征地补偿程序和方案”等方面的主要风险,初始风险等级为低风险。

拟建项目主要风险防范、化解措施:

1.完善《安置方案》。2.拟建项目按省、市现行政策确定征地补偿费用标准后,在项目投产运营前,如有关补偿费标准调高,对农民的补偿按新标准执行。3.项目建设和运行过程中,当地环境主管部门加强监督和环境监测,落实环保措施,确保污染物达标排放。4.施工过程中,加强安全生产管理,落实各项制度、及时结清工人工资,减少劳资矛盾,加强对流动人口的治安管理。

县、乡镇政府和项目法人单位须强化应急预案管理,确保适龄人员就业的同时,建立健全高龄、弱势人群的社会保障和救助,确保这部分人员生活水平不受大的影响。制定社会稳定风险应急预案,责任到人。并根据周围相关社会因素的变化,不断调整完善。逐步建立风险管理联动机制,共同化解该项目的社会稳定风险。

四、个人体会

通过以上对两个文件的分析以及两个项目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下面谈一下个人体会:

1.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与项目评估之间的差异。

从组织形式看,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与项目评估相比,除了邀请行业内专家、所在地政府各职能部门(与项目有关的)外,还需要邀请维稳办、信访局、移民局等单位,更重要的是必须邀请利益相关者(当地群众、与项目有直接关系的老百姓、项目单位职工)等,进行问卷调查、实地走访,现场召开座谈会、听证会,充分听取各方面意见。

从时间上,项目评估一般周期比较短。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周期相对比较长。

从评估要点来看,项目评估主要根据设计单位编制的可研报告、申请报告以及项目所需的支持性文件发挥专家组的聪明才智形成专家组意见,然后设计单位根据专家组意见认真补充修改报告,最后咨询单位根据修改后的报告和专家组意见出具评估报告。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主要依据社会稳定风险分析篇章的编制并充分吸收各方面的意见尤其是利益相关者的意见集合专家的智慧形成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不强调设计单位对社会稳定风险分析篇章的修改。

从评估内容上,可控性是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和项目评估的最大区别,这也是要充分听取利益相关者意见的根源。

从评估方法上,项目评估一般不用上网公示,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要求调查大众媒体包括网络媒体、移动媒体等新兴媒体对拟建项目的意见、诉求和舆论导向等。

2.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与社会稳定风险分析之间的差异。

两者的差异主要体现在社会稳定风险分析篇章编制单位受项目单位委托并签订委托合同,编制社会稳定风险分析篇章。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是由项目所在地人民政府或其有关部门指定,不受项目单位委托。

3.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要点。

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要点即项目的合法性、合理性、可行性、可控性。

4.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难点。

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难点一是如何开展现场调研,听取利益相关者各方面的真实意见。难点二是如何在当地民意诉求和政府、企业职工诉求和业主之间找到平衡。

上一篇:税务工作人员演讲稿:税徽,在奉献中闪光下一篇:写人的作文:不甘落后的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