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达读书的古诗

2024-05-24

表达读书的古诗(精选8篇)

篇1:表达读书的古诗

表达读书的古诗大全

冬夜读书示子聿

宋代:陆游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读书

宋代:陆游

归志宁无五亩园,读书本意在元元。

灯前目力虽非昔,犹课蝇头二万言。

读书要三到

宋代:朱熹

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读书

唐代:皮日休

家资是何物,积帙列梁梠。

高斋晓开卷,独共圣人语。

英贤虽异世,自古心相许。

案头见蠹鱼,犹胜凡俦侣。

寇准读书

宋代:佚名

初,张咏在成都,闻准入相,谓其僚属曰:“寇公奇材,惜学术不足尔。”及准出陕,咏适自成都罢还,准严供帐,大为具待。咏将去,准送之郊,问曰:“何以教准?”咏徐曰:“《霍光传》不可不读也。”准莫谕其意,归,取其传读之,至“不学无术”,笑曰:“此张公谓我矣。”

昌谷读书示巴童

唐代:李贺

虫响灯光薄,宵寒药气浓。

君怜垂翅客,辛苦尚相从。

秋夜读书每以二鼓尽为节

宋代:陆游

腐儒碌碌叹无奇,独喜遗编不我欺。

白发无情侵老境,青灯有味似儿时。

高梧策策传寒意,叠鼓冬冬迫睡期。

秋夜渐长饥作祟,一杯山药进琼糜。

翰林读书言怀呈集贤诸学士

唐代:李白

晨趋紫禁中,夕待金门诏。

观书散遗帙,探古穷至妙。

片言苟会心,掩卷忽而笑。

青蝇易相点,白雪难同调。

本是疏散人,屡贻褊促诮。

云天属清朗,林壑忆游眺。

或时清风来,闲倚栏下啸。

严光桐庐溪,谢客临海峤。

功成谢人间,从此一投钓。

孙权劝学

宋代:司马光 撰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五柳先生传

魏晋:陶渊明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篇2:表达读书的古诗

千江月,千山雪,我心自有千千结。朝思慕,暮牵恋,朝朝暮暮心牵绊。隔万水千山,情深言浅。系清风一缕,寄语问安。

《寄人》

年代: 唐 作者: 张泌

别梦依依到谢家,小廊回合曲阑斜。

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

《寄黄几复》

年代: 宋 作者: 黄庭坚

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三折肱。

想见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

《十二月过尧民歌为别情》

年代: 元 作者: 王实甫

自别后遥山隐隐,更那堪远水粼粼。

见杨柳飞绵滚滚,对桃花醉脸醺醺。

透内阁香风阵阵,掩重门暮雨纷纷。

怕黄昏忽地又黄昏,不销魂怎地不销魂。

新啼痕压旧啼痕,断肠人忆断肠人。

今春香肌瘦几分?缕带宽三寸。 、

《忆江上吴处士》

年代: 唐 作者: 贾岛

闽国扬帆后,蟾蜍亏复圆。

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

此地聚会夕,当时雷雨寒。

兰桡殊未返,消息海云端。

《守岁诗》

年代: 宋 作者: 苏轼

篇3:古诗词中有关植物的表达意象例释

松柏 古诗词中常用松柏象征孤直傲岸的品性。《论语子罕》中“岁, 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刘禹锡“后来富贵已凋落, 岁寒松柏犹依然”, 李山浦的“孤标百尺雪中现, 长啸一声风里闻。桃李谤她真是佞, 藤萝攀尔亦非群”, 实则是孤直耐寒的雅士风度。

虞美人 虞美人是一种一年生草本植物, 属于罂粟科。亦称丽春、寒牡丹。此花相传是西楚霸王项羽爱妾虞姬自刎垓下的碧血所化, 故有闻如姬兮歌而起舞之说。辛弃疾有诗云:“不肯过江东, 玉帐匆匆。只今草木忆英雄。”也有英雄相惜之意。清代有人以虞姬口吻占诗曰:“君看意气江东, 贱妾何堪入汉宫。碧血化为江上草, 花开更比杜鹃红。”委曲含蓄, 凄婉动人。

豆蔻 豆蔻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杜牧《赠别》诗说:“娉娉袅袅十三余, 豆蔻梢头二月初。”姜夔词《扬州慢》中的“杜郎俊赏, 算而今从到须惊。纵豆蔻词工, 青楼梦好, 难赋深情。”后来用其称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为豆蔻年华。

红豆 红豆在《南州记》中称之为海红豆。红豆即红豆树上结的相思豆。借指男女爱情的信物, “出南海人家园圃中”。李时珍《本草纲目》称它为“相思子”。唐代王维《相思》:“红豆生南国, 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 此物最相思。”抒发了对友人的眷恋之情。清代朱彝尊的《怀汪进士煜》:“安床红豆底, 日日坐相思。”即睡在相思树下日日思念友人汪进士。后常用红豆来象征爱情或相思。

梅花 “以花贵, 自战国始”。到梁陈时期, 咏梅诗便大量涌现。这一时期的咏梅诗, 大都是对梅花本身的描绘或用于赠别, 象征寄托尚不明显。梅花成为孤傲高洁的象征, 是在唐宋时期。张耒的“何以伴高洁, 清晓颂《黄庭》”, 张泽民的“一白雪相似, 独清春不知”“肌肤姑射白, 风骨伯夷清”, “高洁”“独清”“风骨”正是梅花高洁人格的再现。宋代苏轼的“诗老不知梅格在, 更看绿叶与青枝”, 陆游的“零落成泥碾作尘, 只有香如故”。正是在梅花的描写中寄托了一种高洁的品性。

梧桐 梧桐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大多表达一种凄苦难耐的心境。白居易《长恨歌》中的“春风桃李花开日, 秋雨梧桐叶落时”, 描绘了秋日阴凉的雨打在梧桐叶上, 好不令人凄凉。李煜《相见欢》中的“寂寞梧桐, 深院锁清秋”, 温庭筠《更漏子》中的“梧桐树, 三更雨, 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 一声声, 空阶滴到明”, 李清照《声声慢》中的“梧桐更兼细雨, 到黄昏, 点点滴滴”, 实在是秋雨打梧桐, 别有一番苦楚在心头。

芭蕉 芭蕉融入古典诗歌中常有孤独忧愁之意。南方有丝竹乐《雨打芭蕉》, 表达凄凉的心境。宋李清照有“窗前谁种芭蕉树, 阴满庭中。阴满庭中, 叶叶心心舒卷有余情”, 词人把芭蕉作为怨悱的对象, 倾吐了内心无尽的伤感与愁闷。吴文英有《唐多令》:“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纵芭蕉, 不雨也飕飕。”葛胜冲有《点绛唇》:“闲愁几许, 梦逐芭蕉雨。”雨打芭蕉本来就够凄怆的, 梦魂还要伴随着芭蕉雨声去追寻, 更令人凄恻无限。

柳树 “柳”由于与“留”谐音, 古诗中的“柳”暗含有希望对方留下来的意思。《诗经》中就有“昔我往矣, 杨柳依依”的佳句。古人在送别的时候, 往往有折柳送别的习惯, 表达依依惜别之深情。这一习俗汉代是其发端, 唐代是其滥觞。汉代《折杨柳》的曲子, 以吹奏形式抒发惜别之情。隋代无名氏的《送别》诗:“杨柳青青着地垂, 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尽花

飞尽, 借问行人归不归”唐代西安的灞陵桥, 是当时人们到全国各地去时离别长安的必经之地, 而灞陵桥两边又是杨柳掩映, 这儿就成了古人折柳送别的著名地。“年年送别, 灞陵伤别”, 后世就把“灞桥折柳”作为送别典故的出处。温庭筠有“绿杨陌上多别离”, 柳永有“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都表达了伤感的离别愁绪。“笛中闻折柳, 春色未曾看”, 说的是笛声中《折杨柳》的曲子倒是传得很远, 而杨柳青青的春色却从来未曾看见, 表达了伤春的心声。李白的“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说的是今夜听到《折杨柳》的曲子, 又有谁不生起思乡之情

篇4:鉴赏古诗的表达技巧

有关“表达技巧”的表述,在一些高考设题中也被称为“表现手法”或“艺术手法”。表达技巧鉴赏是高考古诗鉴赏命题的重点,命题形式上有单独设题,也有结合形象、语言或思想内容和作者的感情态度等内容综合设题。那么,如何鉴赏古诗表达技巧,现谈谈以下几方面内容。

一、明确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高考试题“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是指准确判断诗词所运用的手法技巧,并赏析其表达效果,因此要首先明确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诗歌表达技巧主要包括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和构思立意四大部分。

表达方式:记叙、说明、议论、描写(动静结合、渲染、烘托、白描、虚实相生、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等)、抒情(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咏史抒怀、怀古伤今、借古讽今等)。

表现手法:动静结合、虚实相生、比兴、联想、想像等。

修辞手法:比喻、对比、比拟、借代、夸张、对偶、设问、反问、反复、双关、互文等。

构思立意:承上启下、起承转合、以小见大、卒章显志、以景结情、欲扬先抑或先扬后抑。

二、做到“四看”“两知”

鉴赏古诗的基础是要具备有关古诗的知识结构,比如通过多读古诗,全面把握古诗的特点,了解古诗的类别、古诗的一般表达技巧和古诗的常见语言风格;鉴赏一首古诗的前提是读懂这首诗歌,要做到“四看”“两知”,即能准确解释诗句、整体感知诗的“六要素”——“何景”、“何物”“何人”、“何事”、“何情”、“何理”。

具体来说“四看”包括——看题目,初知类别(如咏物诗、送别诗、田园诗、怀古诗、闺怨诗等);看作者,知人论世;看内容,做到“两知”,即知道本诗运用的手法、知道本诗表达了什么情感;看注解,有助于我们全面而准确地理解诗歌。

三、明确答题步骤

虽说文科不能像理科那样有公式可寻,但文科的解答也有一定的答题套路,要想每一题都拿高分,精心组织答案的答题公式也是很重要的。

首先,我们要遵循“谨慎下笔”的原则,一定要“先构思,后落笔”,切忌涂涂改改。其次,答案要有理有据,要结合作品论述,简明扼要,切忌冗长而繁琐。再次,要适当运用鉴赏古诗词的术语,平时要把握采分点,多多积累鉴赏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思想感情等方面的术语。最后,总结一些答题公式,分点答题,按点得分。具体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答题步骤:

步骤一、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步骤二、结合诗句内容解释这种手法是怎么用的;

步骤三、阐明此种手法的表达效果,这种手法如何有效地描绘怎样的景、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例: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早行

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注】驼褐:是一种用兽毛制成的上衣,露水不易湿透。阑干:纵横的样子。

此诗二、四句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5分)

步骤一:主要用了反衬手法

步骤二: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

步骤三: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

篇5:表达思乡的古诗

作者:韦应物

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

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

2、江外思乡

作者:韦庄

年年春日异乡悲,杜曲黄莺可得知。

更被夕阳江岸上,断肠烟柳一丝丝。

3、归雁

作者:杜甫

东来万里客,乱定几年归?

肠断江城雁,高高向北飞!

4、旅宿

作者:杜牧

旅馆无良伴,凝情自悄然。

寒灯思旧事,断雁警愁眠。

远梦归侵晓,家书到隔年。

沧江好烟月,门系钓鱼船。

5、清江引·秋怀

作者:张可久

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

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

6、除夜宿石头驿

作者:戴叔伦

旅馆谁相问,寒灯独可亲。

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

寥落悲前事,支离笑此身。

愁颜与衰鬓,明日又逢春。

7、京师得家书

作者:袁凯

江水三千里,家书十五行。

行行无别语,只道早还乡。

8、落日怅望

作者:马戴

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

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

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

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

9、春夕

作者:崔涂

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楚城。

胡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

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唯满镜生。

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烟景有谁争。

10、题稚川山水

作者:戴叔伦

松下茅亭五月凉,汀沙云树晚苍苍。

行人无限秋风思,隔水青山似故乡。

11、边城思

作者:何逊

柳黄未吐叶,水绿半含苔。

春色边城动,客思故乡来。

12、零陵早春

作者:柳宗元

问春从此去,几日到秦原。

凭寄还乡梦,殷勤入故园。

13、游九龙潭

作者:武则天

山窗游玉女,涧户对琼峰。

岩顶翔双凤,潭心倒九龙。

酒中浮竹叶,杯上写芙蓉。

故验家山赏,惟有风入松。

14、日暮

作者:杜甫

牛羊下来久,各已闭柴门。

风月自清夜,江山非故园。

石泉流暗壁,草露滴秋根。

头白灯明里,何须花烬繁。

15、端居

作者: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16、春兴

作者:武元衡

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

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

17、咏牡丹

作者:陈与义

一自胡尘入汉关,十年伊洛路漫漫。

青墩溪畔龙钟客,独立东风看牡丹。

18、人日思归

作者:薛道衡

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

篇6:表达陪伴的简短古诗

1.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凤栖梧》.死生契阔,与子成悦.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佚名《诗经邶风击鼓》.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鹊桥仙》.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李白《三五七言》.有美人兮,见之不忘,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佚名《凤求凰琴歌》.这次我离开你,是风,是雨,是夜晚;你笑了笑,我摆一摆手,一条寂寞的路便展向两头了.-郑愁予《赋别》.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李白《三五七言》 8.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元稹《离思五首其四》.君若扬路尘,妾若浊水泥,浮沈各异势,会合何时谐?-曹植《明月上高楼》

10.凄凉别后两应同,最是不胜清怨月明中.-纳兰性德《虞美人》

11.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张籍《节妇吟》.如何让你遇见我,在我最美丽的时刻.为这,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求他让我们结一段尘缘.-席慕蓉《一棵开花的树》.嗟余只影系人间,如何同生不同死?-陈衡恪《题春绮遗像》.相思树底说相思,思郎恨郎郎不知.-梁启超《台湾竹枝词》.自君之出矣,明镜暗不治.思君如流水,何有穷已时.-徐干《室思》

16.相见争如不见,有情何似无情.-司马光《西江月》

17.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张先《千秋岁》

19.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黄景仁《绮怀诗二首其一》

20.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李商隐《无题六首其三》

21.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李商隐《暮秋独游曲江》

22.人到情多情转薄,而今真个不多情.-纳兰性德《摊破浣溪沙》

23.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李商隐《锦瑟》

24.相思***多少,地角天涯未是长.-张仲素《燕子楼》

25.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元好问《摸鱼儿二首其一》

26.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李商隐《无题》

27.兽炉沈水烟,翠沼残花片,一行行写入相思传.-张可久《塞鸿秋》

28.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徐再思《折桂令》

29.一寸相思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李冠《蝶恋花》

30.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苏轼《江城子》

31.今夕何夕,见此良人.-佚名《诗经唐风绸缪》

32.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白居易《长恨歌》

33.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白居易《长恨歌》

34.重叠泪痕缄锦字,人生只有情难死.-文廷式《蝶恋花》

35.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著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话?-曹雪芹《枉凝眉》

36.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乾.-李商隐《无题》

37.他生莫作有情痴,人间无地著相思.-况周颐《减字浣溪沙》

38.尊前拟把归期说,未语春容先惨咽.-欧阳修《玉楼春》

39.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宨淑女,君子好逑.-佚名《诗经周南关雎》

40.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欧阳修<<玉楼春>>

41.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柳永《雨霖铃》

42.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李之仪《卜算子》

43.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晏几道《临江仙二首其二》

44.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陇西行》

45.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辛弃疾《摸鱼儿》

46.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温庭筠《更漏子三首其三》

47.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苏武《结发为夫妻》

48.寻好梦,梦难成.况谁知我此时情.枕前泪共帘前雨,隔个窗儿滴到明.-聂胜琼《鹧鸪天》

49.一场寂寞凭谁诉.算前言,总轻负.-柳永《昼夜乐》

50.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长相思,摧心肝.-《李白长相思二首其一》

51.不要因为也许会改变,就不肯说那句美丽的誓言,不要因为也许会分离,就不敢求一次倾心的相遇.-席慕蓉《印记》

52.愿我如星君如月,夜夜流光相皎洁.-范成大《车遥遥篇》

53.鱼沈雁杳天涯路,始信人间别离苦.-戴叔伦《相思曲》

54.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柳永《雨霖铃》

篇7:表达思乡之情的古诗

唐·宋之问

岭外音书绝,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滞雨》

唐·李商隐

滞雨长安夜,残灯独客愁。

故乡云水地,归梦不宜秋。

《送吴十九往沅陵》

唐·王昌龄

沅江流水到辰阳,溪口逢君驿路长。

远谪谁知望雷雨,明年春水共还乡。

《客中寒食》

唐·李中

旅次经寒食,思乡泪湿巾。

音书天外断,桃李雨中春。

欲饮都无绪,唯吟似有因。

输他郊郭外,多少踏青人。

《江岸秋思》

唐·杜荀鹤

驱马傍江行,乡愁步步生。

举鞭挥柳色,随手失蝉声。

秋稼缘长道,寒云约古城。

家贫遇丰岁,无地可归耕。

《江上送友人南游》

唐·张乔

何处积乡愁,天涯聚乱流。

岸长群岫晚,湖阔片帆秋。

买酒过渔舍,分灯与钓舟。

潇湘见来雁,应念独边游。

《除夜作》

唐·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静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阴雨》

唐·白居易

岚雾今朝重,江山此地深。

滩声秋更急,峡气晓多阴。

望阙云遮眼,思乡雨滴心。

将何慰幽独?赖此北窗琴。

《天净沙·秋思》

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月夜亿舍弟》

唐·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雁一秋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常不达,况乃未休兵。

《示儿》

宋·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归家》

唐·杜牧

稚子牵衣问,归来何太迟?

篇8:表达读书的古诗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核心观点是:人对知识的获取不是被动接受,而是由认知主体主动建构的。也就是说,学生的学习不只是老师对知识的传授,而是学生在已有的生活经验与知识基础上重新建构的活动。最近听一位教师执教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辛弃疾所写的词《清贫乐·村居》,由于教师较好地把握了文字与意境之间的结点,在“言”与“意”间找到了一个“象”,即学生的生活体验,将生活画面与文本画面合二为一。这样的教学不是一味地分析讲解,深入地挖掘情感内容,而是紧扣单元“话童趣,悟意境”的重点,从文字入手,以学生的语言表达为目的,把一幅幅生动美妙的画面变成脱口而出的语言,实现从文本到画面再到语言的多重建构。

一、从“特写镜头”到句子表达的建构

《清贫乐·村居》是通过作者对农村清新秀丽、朴素雅静的环境描写,对翁媪及其三子形象的刻画,表现出词人喜爱农村和平宁静生活的态度。应该说大多数五年级学生对作者所描绘的乡村生活有所了解或者感悟,关键要看我们的老师能否唤醒学生的已有经验。执教老师先出示“金秋、烟波、水乡、荷塘,夕阳、枫叶、灯火、月光”等词语,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江南水乡美丽的景色,悠远的意境已让学生触摸到了课文中文字所要表现的美;学生处于“愤”“悱”状态之时,老师顺势而为,让其读文本,说画面,寻找“特写镜头”:“我看到小溪边长满了葱郁的青草。”“我看到一个小孩在池塘边剥莲蓬。”“我看到一间矮矮的房子里有一对老夫妻,他们在亲热地聊着天。”学生在聚焦一个个特写镜头中七嘴八舌聊开了,从“特写镜头”到句子表达,“言”与“意”第一次重合,“象”由此而生。

二、从“分组镜头”到段落运用的建构

《清贫乐·村居》在写景方面,作者把茅檐、小溪、青草这些农村中司空见惯的景物组合成一幅清新的画面,淳朴、自然;在写人方面,作者把一家老小的不同面貌和情态,描写得维妙维肖,活灵活现:翁媪饮酒聊天,大儿锄草,中儿编鸡笼,小儿卧剥莲蓬。通过这样简单的情节安排,把一片生机勃勃、和平宁静、朴素安适的农村生活,真实地反映出来。

诗文中景、人以及透过景和人的想象补白等都是其中的分镜头,留给人们无限遐想的空间。教师引导学生抓住这些画面展开想象,进行组块教学,将各分镜头画面拉长、扩展和丰富。把诗词中的空白点、模糊点、朦胧点一一地进行现代文的补充,既是很好的想象思维训练,也是一种很好的文字训练,还能加深对诗词意境的体悟。

这一切,既是作者之怡情,更是读者之体味;也是读者对作品的一次思想感情的升华。通过图画具体而形象地再现词中的画意;通过语言,唤起学生丰富的联想,从而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词中的意境之美。画中有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言”,“言”中悟情。学生将一幅幅、一组组的画变成一段段话,在建构“诗”“画”“言”的活动中,实现“言”“意”的又一次重叠。

三、从“全景镜头”到短文复述的建构

在《清平乐·村居》这首词中,作者将茅檐、小溪、青草、老翁、老媪、三小儿这些人物景象巧妙地结合在一副画面里,赋予了这些乡村平常景物以新的意境,构成了淡雅、质朴的艺术境界,恰似一个美丽的桃花园,令人神往。在第三个板块的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回到整体,认真观察课本上的插图,全文的风景尽收眼底。学生根据文中的描述将这首词还原成一幅精彩的画面,学生说画中的人和景,先用最简单的话说景物的特点和人物都在干什么,然后再用生动、具体的语言来描述。以此在磕磕碰碰中,学生完成了他们的作品:一所低小的茅屋,紧靠着一条流水潺潺的、清澈见底的小溪,溪边长满了碧绿的小草。一对满头白发的老夫妻,刚刚饮了酒,亲热地坐在一起,一边聊天一边欣赏着他们的儿子劳动的情景。大儿子在田间专注于锄草,二儿子正赶织鸡笼,只有顽皮的小儿子趴在地上随心所欲剥着莲蓬……学生如身临其境,感悟词人所表现的恬静安逸的农村生活。实现依据“全景镜头”到复述一篇短文的转变。这时,诗文的意境已进入,意思已掌握,还能用自己的话复述出全文意思,“画”与“话”合二为一,教学扎实而生动。

上一篇:传染病的预防主题班会下一篇:学校防溺水保证书